一年级语文教学故事(精选8篇)
一年级语文教学故事 篇1
期末工作总结
转眼间,我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已经一学年了,记得刚接任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缺乏教学经验的我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让这些孩子们安静下来。回顾一学年的工作,也只能笑那时的我是多么无能。其实,摸清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再对症下药,一切也就变得简单多了。
一、课堂上应该有丰富的语言,多样的形式。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且极不稳定,持续时间不长,对于课堂40分钟时间难以坚持学习。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可以运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口令组织教学。比如:教师说:“小眼睛”,学生答:“看黑板” ;老师说“小手手”,学生说“放放好” ;老师说“小脑袋”,学生说“多思考” ;教师说:“对面的同学看过来!”,学生答:“这里的节目更精彩!”老师问:“谁最棒?”,学生答:“我最棒。”等。教师也可自编儿歌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如:“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小手放桌上。安静来听讲。”(教育学生不要大声喧哗);“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耳朵耳朵看哪里?”“耳朵耳朵在听讲。”课程进行一半时可以活动一下,如:“点一点,摇一摇,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对“笑一笑,哈哈哈”特别感兴趣,当说“坐坐好”时,都坐得很好了。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
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老师的表扬、称赞和奖励。老师的一句“你真了不起”比奶奶买的糖还要甜,一句“你真是个讲卫生的乖孩子”比妈妈的声声叮嘱还要奏效,一面红旗、一颗五角星比爸爸买的玩具还要有吸引力。教师画面红旗表示某一大组表现最好,画面黄旗表示某一大组某个小朋友表现不好。……这些简单的画和符号胜过千言万语,往往能收到很好的组织效果。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抓住孩子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用适合他们的方法来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兴趣,才是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
卫华小学
郭慧
2017年6月
一年级语文教学故事 篇2
关键词:写字教学,故事,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教师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书写, 更应该从兴趣培养出发, 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感受到汉字的文化传承和源流, 从而能举一反三, 学好汉字, 写好汉字。
而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心理特点, 将写字教学和故事相结合, 每节写字课都是一个自己参与的故事, 有趣味, 这符合一年级学生心理及年龄的特点,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写字技能的提升。
一、以故事串联, 形成主线
目前, 故事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一个主要的故事来串联写字教学。例如, 我使用是《西游记》中石猴求学的故事, 学生们比较喜欢, 能将古今中外各类学习故事串联起来, 类似于动画片《中华五千年》的串联, 比较自由, 教师发挥空间大。一个系列的故事串讲, 教学有条不紊, 学生学习有期待, 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语文、汉字的文化知识。
在教学中引入故事, 要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以不同的方式反复练习, 反复记忆, 教师讲解一次, 学生跟着说一次, 故事里面再让人物说一次, 同学们跟着说、演一次, 故事结尾又有一次复习, 上完一节课有个小结, 就又是一次。多次的反复, 学生就记住了笔法、笔势、位置、结构。
二、借字理故事, 识辨生字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写字》课本中增加了有趣的汉字演变, 从甲骨文到金文, 再到篆书、隶书、楷书, 形象的字形能让学生了解汉字演变过程。教师备课时花一些心思, 对每课的“甲骨文”内容仔细查找资料, 充分了解形意特征, 解说给学生听的内容要通俗详尽, 相关的故事资料以充满童趣为标准, 这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 另一方面还展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 为学生了解汉字文化做好课前准备。
例如, 学习“王”字, 让“石猴”观察发现, “王”原来是一柄大斧子, 后来字形演变, 成为现在的“王”字。用有趣的故事, 让学生知道“王”代表权利、威严。通过汉字演变的内容学习, 学生还知道“月”部首的字, 如“肚、脸、腹、肠”等, 多和“肉”有关, 甲骨文的“月”就是“肉”字, 现在看起来就是一个“月”字了。现在一般也把“月”部称作“肉月旁”。这样的字理故事, 让学生认识到汉字渊源, 使其对祖国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助于他们辨识生字。
三、养写字习惯, 自始至终
“提笔即是练字时”,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养成好习惯的最好阶段, 从第一次握笔就要教导学生慢慢学, 扎实学。每次写字都要先观察坐姿, 尤其是脚的摆放姿势, 脚放对了, 身子自然就坐直了。然后, 可以让学生开始拿笔, 每次都要强调大拇指、食指、中指的位置。在学生握好笔之后, 再检查三个“一”, 之后学生才可以开始动笔。
在教学中借助“小石猴”学习的故事, 让学生教“小石猴”写字姿势、握笔方法, 还要帮助“小石猴”改掉不好的写字习惯。当然, 这些故事情节也都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设计的。比如“小石猴”抓笔太用力了, 笔芯就容易写断;“小石猴”写着写着, 头低下去了, 时间一长, 眼睛都看不清了, 到医院一检查, 哎呀!近视了……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笑声中思考, 也及时纠正了他们不良的写字习惯。
四、应及时讲评, 循序渐进
每次写字练习之后, 都要有一个讲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学生优秀的作业投放到大屏幕上, 让学生欣赏、学习。但是, 每次讲评不要过多, 只针对一个笔画或部件的写法即可, 这样学生对当天的学习内容才会记忆深刻。
比如教学“竖”的笔画, 教师抓住起笔的“小雨点”进行点评:小石猴学习的时候不光听得认真, 练习的时候找准田字格的位置, 每个笔画都认真书写, 写得可漂亮了!大家看, 和我们班的乐××、陈××一样! (出示两位同学的作业投影) 小石猴边学写字边动脑筋, 怎样才能写得更好呢?你看, 这个竖画, 起笔的时候要是拐个弯, 就更好了。嗯, 小石猴想了又想, 它发现了写好竖画起笔的奥秘了!小朋友, 你发现了吗? (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感受, 教师再进行总结指导) 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会动脑筋, 小石猴可喜欢和你们交朋友了!它的方法就是———起笔就是“小雨点”。学会了用“小雨点”起笔, 再来写一写, 是不是更漂亮了?
通过讲评以及再练习, 学生明确了写字的方法、用笔的规矩, 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教师在讲评中要多发现学生作业中的好笔画、好字、好结构, 通过表扬激励法, 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同时, 还要注意多形式的表扬鼓励, 如定期进行优秀作业展示、在班级QQ群里发作业图片、短信表扬等, 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写字情况, 这样家庭中形成督促学生良好书写的氛围, 也激发了学生书写的兴趣和写好字的决心与信心。
一年级的小故事 篇3
《一年级的小豌豆》《一年级的小蜜瓜》是儿童文学作家商晓娜姐姐为一年级女生、男生量身创作的幼童成长小说。这两本书都巧妙地选择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时段予以聚焦,以清新、温暖又充满怜爱的文字,分别描写了一个六岁女孩小豌豆、男孩小蜜瓜从刚刚迈入校门到一年级结束这一年来的生活。晓娜姐姐对六岁小孩的心理把握准确传神,作品充满了纯正的童趣和健康向上的基调,清新不俗。
如果你的弟弟妹妹总是想抢你的书看,却看不懂,你可以给他们推荐这两本书。如果你想看看曾经的自己,那个稚嫩天真的自己,也可以看看这两本书。因为,尽管有那么多天真的麻烦、尴尬、不安和烦恼,但一年级的成长是带有不可复制的特殊意义的,它会留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值得永久纪念。
终于盼来了圣诞节前的平安夜。小豌豆等到爸爸、妈妈都睡着了,她悄悄地从自己的小房间里溜出来。小豌豆没有红色的棉袄、棉裤,只好穿上了一条红纱裙,黑皮靴也没有,只好暂时穿一下妈妈的黑色高跟鞋,为了让自己更像圣诞老人,小豌豆还特意用双面胶往下巴上贴了一圈白纸做的胡须。
小豌豆蹑手蹑脚地来到爸爸、妈妈的床前,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她就是无法找到爸爸、妈妈的袜子。月光从窗口透进来,洒在小豌豆的额头上,因为着急,小豌豆的额头布满了细细密密的汗珠儿。
妈妈的高跟鞋实在太大了,尽管小豌豆很小心,可是一行动起来,还是免不了要发出踢里踏拉的声响。为了不吵醒爸爸、妈妈,小豌豆只好脱下了高跟鞋,光着脚在地板上走。
时钟一连响了10下,可是小豌豆还没有找到袜子。这个时候,她已经困得直打呵欠了。
不过礼物还是要送出去的,小豌豆发现妈妈的睡衣上有一个贴兜,就把写好的钻石票据放了进去。
爸爸那边有点儿难办,他的睡衣没有贴兜,不过这可难不住小豌豆,小豌豆摘掉下巴上的假胡子,把它粘在爸爸的脸上,顺便把橡皮也粘了上去。
“让爸爸闻一夜的香味也不错啊!”小豌豆心满意足地听着爸爸越来越响的鼾声。
一年级教学课堂故事 篇4
即然知道她这么的富有,我们就叫她老富婆吧。老富婆眯了一小觉又醒了,她睡觉就像黄鼠狼放的屁,来的浓烈去的也迅速。她又开始挑谷子了,把不饱满的谷子挑出来扔到了地上,剩下的都留着喂那些可爱的鸡,其实扔到地上的瞎谷子也都让鸡们吃掉了,老富婆对鸡们说:“孩子们不要着急,挑完就给你们吃,奶奶怕你们吃到瞎谷子闹肚子。”有一只鸡很大胆的跳到装谷子的簸箕里,那是一只芦花鸡,老富婆最喜欢的一只鸡,她很乖地趴在了老富婆的怀里。
老富婆家里真是富有,她家的鸡窝跟别人家的都不一样,别人家的鸡窝就是用黄泥堆起来的窝棚,讲究一点的在上面铺点茅草。可老富婆家的鸡窝却是很奢侈,互相都是独立的房间,每个小房间里都很宽敞,。其实是县长儿子办公室里的办公柜子,都是铁制的,里面还铺了一层软软的垫子,也是县长办公室椅子上的垫子。豪华的鸡窝曾经在村子里引起不小的轰动,村子里所有的鸡都曾来参观过,可那又有什么用呢,又有几个乡下的老婆婆有当县长的儿子呢,这些是羡慕不来的。
老富婆家的鸡都有点儿傲气 ,除了那两只普普通通的老黄母鸡,因为她们俩没有一点可以骄傲的资本,她俩太普通了,乡下老黄母鸡到处都是,她们就是很本分地下蛋,可她们年龄有些大了,十天半个月也下不了一个蛋。跟她们相比那只芦花鸡还很有优势,现在正是她的好年华,她已经开始下蛋了,她羽毛上的花纹真的很漂亮,像乡下女孩儿的花头巾。老富婆很喜欢这只芦花鸡,经常会把她抱在怀里,有时抱着抱着就睡着了,勒得芦花鸡喘不气来。
一年级数学教学故事 篇5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所以好动贪玩,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怎样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有效的学习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但是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一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看图列式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令我茅塞顿开,我的学生给我上了一节生动的数学课。
上课了,我出示了如下所示图,让学生在看图、说清图意的 基础上列式计算。一看到图,有学生就举手说:“有8个圆,去掉了3个,又拿来了6个圆,现在有几个圆?列式是8-3+6=11”。我随即肯定了他的回答,但在肯定的同时又感觉缺了些什么,在接下来的学生回答中都按照这位学生回答的思路进行,眼看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在逐渐消退,难道这一环节的教学要以平庸告终?正在这时我听到我班朱桂霖同学说:“老师,我能编一个小故事来说这个图的意思吗?”“当然可以。”这正是我所期待的结果。只听朱桂霖同学说:“有一天,妈妈买来了8个桔子,被我吃掉了3个,爸爸回来又买回6个桔子,现在我家有几个桔子?列式是8-3+6=11”真不愧是我们班的“智多星”想法新奇独特。在他的启发下,其他孩子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编妈妈给自己买铅笔的故事的、有编小鸡吃米的故事的、有编玩玻璃珠输赢故事的等等。相同的数量关系被学生不同的故事演绎的淋漓尽致,而这些故事全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历过或看到过的事情,这些事情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学习兴趣浓厚。
一年级教学小故事精选 篇6
巴可是一只棕熊。
早晨的太阳照在他不太好看的脸上。他的鼻子太短,嘴巴又太宽。他不太聪明,而且,性情太温和。
“你这样的熊是不太招别的熊喜欢的。”
这句话,是住在不远的那只熊姑娘米都对巴可说的。当时,巴可听了这句话,并不难过。他觉得米都说得对。那时候,他还在学吹萨克斯,吹得很难听。
米都是一只很漂亮的熊,她长得很结实,眼睛很亮,很会溜。鼻子尖总是湿漉漉的,看起来很健康又很顽皮。
巴可吹了一阵,停下来,朝右前方看看。米都就住在那个方向。
“我今天吹的是一段新曲子,说的是萤火虫因为太伤心,满天乱飞,飞着飞着就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不知她听到了没有……”
巴可想。
米都在那里吃她的早餐蜂蜜粥,大概有一点粘在鼻子上了,她正伸出舌头,使劲儿舔着。
米都一边满意地舔着鼻子,一边向巴可走过来了。
巴可故意装作没看见,还是吹着他的萨克斯,其实心里很高兴的。
“吹了这么久,你不饿吗?”米都站在他面前,问道。
巴可摇摇头。“不饿。”他心里却在想:她的鼻子真好看。
“你的萨克斯吹得越来越好了,我很喜欢的。”
“我今天吹的是……”
“是一支新曲子,我已经听出来了。里面好像有星星的感觉。不错,挺好的。”
“是吗?”巴可很高兴,想把整个故事讲给她听,“嗯,曲子里……”
“再吹一支新曲子听听。我很爱听的。”米都打断了他。
巴可有点遗憾。
“新曲子?我想想……”
一棵在风里抖动的小草,心里有很多的渴望;
一只淋在雨中的兔子,在等他的信;
一个长在树缝里的蘑菇,想到远方去旅行……
米都忽然站了起来。
“对了,我得去看看我种的菜了。把新曲子留着,我要听的。”
她很快地往前走了。
巴可看着她的背影,抖动的小草、雨中的兔子,树上的蘑菇全没了。
巴可呆了一会儿,又把那支萤火虫变星星的曲子再吹了一遍。
好像没有第一遍那么好听了。
这时候,离巴可不远的那个小树洞里,有一双黑亮的眼睛闪着。
那是一只果狸,也是巴可的邻居。她总是默默地听着巴可吹萨克斯,从来也不说话,只是瞪着她那双黑亮的圆眼睛。那双圆眼睛,会随着曲子,一会儿清澈,一会儿恍惚,一会朦胧,一会迷幻。不过,巴可从来没有注意过。
“可爱的小果狸,也不知她听懂了没有。”巴可在心里想着。他觉得,最能听懂他曲子的,只有米都。
“我很喜欢米都的。”巴可对自己说。
“你这样的熊是不太招别的熊喜欢的。”巴可想起了这句话。
他忽然感到心里很难过。
傍晚。巴可抱着萨克斯,望着天上一朵忙乱飘着的灰云。
巴可沉浸在他的构思里。
一年级语文教学故事 篇7
设计一:
问题1:作者把老天鹅比作石头, 那么, 老天鹅与石头有哪些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说出力量, 速度, 特别提醒学生那些词让他有怎样的感受, 让学生揣摩之后, 相机要求学生读出速度、力量。学生在朗读时, 都刻意地重读了“重重”“冲力”。)
问题2:老天鹅动作轻盈, 一向是飞行高手, 怎么会出现像石头般的降落? (学生说出奉献, 勇敢等再让学生带着这种勇敢, 这种奉献精神读这句话。学生有了上次强调的读书经验, 努力从句子里挖出词眼来读。最后出示“多么可爱的鸟儿啊”。在学生赞美的朗读里结束本环节的教学。)
上述环节都是体会词语, 再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本来的设想是学生能在理解里读, 在读里体会情感。朗朗的读书声动听悦耳。可惜试读后, 才发现, 由于缺乏坡度, 学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词上面, 却不能走进文本, 不能走进作者的心声, 读书仅仅是朗读技巧的展示, 抑扬顿挫的仅仅是那几个词, 缺乏情感共鸣的朗读是机械的, 那是声音的游戏, 不是文本情感的宣泄, 这种朗读不具有特征性, 对任何文本学生都是一样的调调。不能走进心灵的朗读怎能算是真正的朗读呢?
设计二:
带着失败再次研读文本, 发现在“突然, 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 可是它并没有飞走, 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 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一句里, 学生很容易找到老天鹅扑打的原因, 如何让学生发现文字背后的东西, 走进学生的心声呢?第二次设计, 我立足文本, 努力让学生在文本中产生疑问, 再思考, 经过再次的教学, 效果很好。
问题1:“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里把老天鹅比作什么呢?老天鹅与石头有什么相似之处? (“重重地扑打”“利用下落的冲力”等字眼迅速地走进了学生的眼帘。)
问题2:老天鹅是石头吗?那它与石头又有哪些不一样? (引导学生体悟:老天鹅毕竟是一个生命, 它会觉得很疼。)
问题3:这钻心的疼痛, 老天鹅怎能忍受啊, 是什么力量让老天鹅做这样的飞翔, 这样的扑打呢? (什么力量?问题带领学生走进老天鹅的心声, 体味这勇敢举动背后的勇气、奉献、强烈的责任心。对老天鹅, 学生油然心生敬意, 再让学生读, 情感就调动起来了, 朗读也就成了心灵的碰撞, 是对这精神的由衷赞扬。)
小学语文低年级故事教学谈 篇8
一、高兴地听
1.初步培养语感。根据年龄段,精选适宜学生们听的素材。那些篇幅小、语言形象、口语强的故事让学生愿意听,乐于听,兴趣盎然;那生动的故事和文学形象,在学生反复“听”的过程中,渐渐地被模仿、体会、领悟,语感渐入学生心田。
无论是老师的朗读,还是音频文件中那亲切的声音,都可以让学生模仿准确、流利、优美、抑扬顿挫的发音,掌握正确的语气语调,品悟语言美和言语表达的规律,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直觉思维、知觉判断、心灵感悟,形成规范语感。
2.引导学会倾听。对于小学生来讲,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
听故事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听故事前,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和语言特点分别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每次都带着一两个问题,有目的地去听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注意运用语气、语调、动作等形式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在听完故事后,根据听故事以讲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讲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大胆的讲话,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同时,注意老师讲述故事时的语气、语调、动作等,进行适当地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复述故事内容,把自己倾听的收获与同伴分享,获得成功体验,逐步学会倾听。
引导学生将听故事时的经验运用到听讲过程中,细化倾听要求: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的接受,做到“说”、“思”并重,相互促进。
二、快乐地读(讲)
1.引导自主识字。激发阅读兴趣。有些老师在一年级进行完拼音教学后即要求孩子阅读简短的拼音读物。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识字,提前阅读。想法是好的,可是学生的识字量太小,仅依靠拼音这个工具,进行阅读困难太大,一个个“拦路虎”逐渐抹杀了学生的识字兴趣,真是得不偿失。
能够熟练地识记字形,读准字音需要学生和汉字“多次见面”。这一次次的“见面”,不能是机械的重复出现,而应该是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当学生听过了老师讲的绘本故事,再去阅读,就会降低阅读的难度。他们会根据听来的知识对绘本中的文字猜一猜、顺一顺。在不同的绘本中和相同的汉字一次次地“见面”,终于变得熟识起来,彼此成了“好朋友”,再也不会叫错名字。
2.提高表达能力。发展语文素养。开发“课前故事会”等微型课程,开展“故事擂台赛”、“每月主题故事”、“看图讲故事”等活动,丰富活动平台,引导学生读故事、讲故事。各种活动中顺应学生的表现欲,为学生提供平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了语感,发展了语文素养。
三、深入地思
1.培养阅读能力。故事的特点是情节性强,以故事为题材的文体,能更好地实现教育价值。根据教学活动的进行,逐步给学生提出故事阅读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做。先读通,遇到生字、新词要查字典解决;再要求读懂,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及人物,把故事的原因、经过、结果说给老师、亲人、小伙伴听。对于某些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情景,加深理解。
2.达成人文目标。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包含了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人生观等。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在形式上兜圈子,语文文字就失去了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这也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所以阅读故事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入情境、感受文学形象,评说人物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精神得到滋养,从中得到了判断是非的能力,找到了行动的榜样。阅读故事使学生感悟人生,完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达成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