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2024-06-04

为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通用5篇)

为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篇1

为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根据《东平县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东政发[2011]58号)和《东平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东政发[2011]57号)及相关规定,从2011年11月28日起,开展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申请集中受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房源及位置

位于汇河街以北,焦村新社区以西。经济适用住房300套,套型建筑面积约70㎡。公共租赁住房252套,套型建筑面积约52㎡。

二、申报条件

(一)经济适用住房申报条件

1、家庭成员中至少有一人具有本县城镇常住户口2年以上;

2、无住房或所拥有的自有住房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

3、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上东平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以下(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4108元)。

申请人为单身的,除前款规定条件外,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年满28周岁。户籍因就学、服兵役等原因迁出本县的,可作为家庭成员共同申请。在申购经济适用房之日前3年内,因离婚、继承、出售、赠与以及履行债务等原因,将家庭或个人住宅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给他人的,应当计算原住房面积。

符合上述规定,属于旧城改造和风貌保护、环境整治、保障性住房、县重点工程等公益性项目所涉及的被拆迁家庭,可以优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二)公共租赁住房申报条件

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主要为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住房困难群体。其标准是:

1、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标准: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具有城区常住户口2年以上,人均年收入在上本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以下,无住房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

2、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人员标准:具有城镇常住户口,年满25周岁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已与城区用人单位依法签订一定年限的劳动合同,或已办理公务员录(聘)用手续;自毕业的次月起计算,毕业不满三年且本人在城区无私房或未租住公房的。

3、外来务工人员标准:年人均年收入在上本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以下,连续缴纳社会保险金二年以上并与就业单位签订劳动或工作合同的进城务工无住房人员。

三、销售和租赁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平均价格为 1620元/㎡。其中:一层1630元/㎡;二层1820

元/㎡;三层 1820 元/㎡;四层1650 元/㎡;五层 1430 元/㎡;储藏室 1370 元/㎡。公共租赁住房承租期为3年,合同到期符合条件的可以续租。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建筑面积

2.6元(试行期一年)。

四、申报材料

(一)经济适用住房: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申请人持身份证、户口簿、上收入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及相关材料到劳动人事关系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单位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填写《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批表》。所在单位受理申请后,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张榜公示7日。无异议的在《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连同其他材料一并报送县房管局。

(二)公共租赁住房:在规定时间内,申请人向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单位或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批表》。同时提供以下材料:(1)家庭收入情况证明材料;(2)家庭住房情况证明材料;(3)家庭成员身份证和户口簿;(4)婚姻状况证明;(5)劳动合同;(6)毕业证书;(7)外来务工人员还需提交社会保险机构提供的社会保险缴费证明;(8)其他证明材料。由单位对申请人条件进行调查和审核并张榜公示7日。无异议的在《公共租赁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连同其他材料一并报送县房管局。

五、申报时间和地点

申报时间:2011年11 月28 日——2011年12 月28

申报地点:东平县中医院南50米,平湖路路东,东平县保障性住房申报处。

特此公告

咨询电话:2838899 ***

东平县房地产管理局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为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篇2

齐骥介绍, 今年以来, 按照国务院的总体工作部署, 各地区、各部门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今年前三季度, 投入资金180亿元, 已开工建设廉租住房32万套。为了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 今年以来,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加大了投资力度。今年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已补助了68亿元廉租住房资金, 各地累计筹集的资金已将近400亿元。

齐骥说,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的要求, 我们正抓紧再组织一大批廉租住房项目。预计今年可以开工建设80万套廉租住房, 租赁补贴户数累计达到287万户, 基本实现对低保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应保尽保。

“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可以使得更多低收入的家庭, 特别是低保家庭能够得到实物配租, 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齐骥说。

在加快廉租住房建设的同时, 各地加大了另一类保障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齐骥介绍, 目前, 全国新开工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的套数已超过90万套, 预计到年底达到120万套。这也是近年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

与此同时, 今年年底以前, 将启动对国有林业、国有农垦、煤矿棚户区的改造。

谈到下一步保障性住房建设, 齐骥提出, 我们做了个计划, 通过三年多时间, 将增加200多万套的廉租住房、400多万套的经济适用住房, 另外还有220多万户林业、农垦、矿区的棚户区的改造, 这样总的投资可能达到9000亿元, 平均下来每年有3000亿元的投入。如果把上下游的产业加在一起, 每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带动投资近6000亿元, 提供200多万个就业机会。

按照规划提出的工作目标, 三年解决747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加上目前已解决的住房困难的200多万户低收入家庭, 全国100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同时, 将进一步加大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建设的力度。通过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 一方面来改善整个居民的居住水平, 另一方面, 通过住房消费, 也可以带动其他的消费,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房地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同时, 对经济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篇3

一、应势而为出台新政

2015年,北京市重点支持职工首套自住和改善性需求。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120万元,加大对购买首套房职工的支持力度,取消新建商品房评估,降低了借款人负担。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降低至20%。建立完善住房公积金异地接续、贷款机制,积极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落实住建部关于健全住房公积金异地缴存互认机制和落实异地贷款文件精神,开办异地贷款业务,实行异地合并计算缴存时间。铁路分中心打破三地政策壁垒,与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京津冀三地分行实现系统对接,促进京津冀住房公积金服务的均等化、一体化,解决了铁路职工,尤其是边远地区职工购房贷款难等问题。

二、多措并举改进服务

2015年下半年以来,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单月发放额连续破历史记录。面对贷款业务工作量的持续增长,一方面,管理中心适时调整了贷款受理原则,对贷款业务量进行合理分流,有效解决了服务能力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借助受托银行力量,采取“走出去”,即与受托银行合作开设贷款网点,拓宽服务渠道;“请进来”,即请受托银行工作人员协助办理贷款业务,提高服务能力,多措并举缓解贷款业务压力,服务好住房公积金缴存人。2015年,北京地区共为10.14万个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848.86亿元,分别是2014年的2.1倍和2.8倍;贷款支持购房建筑面积839.50万平方米、回收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228.98亿元,同比增长103.16%、54.01%,贷款发放笔数、金额、支持购房面积及回收额均创历史新高。

截至2015年底,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855511笔、3918.13亿元,贷款余额2491.69亿元,同比增长13.44%、27.66%、33.12%。

三、政策为民效果显著

1.重点支持购买首套自住和中小户型住房

2015年,贷款差异化效果明显。其中,首套住房贷款94304笔800.82亿元,分别占比为93.03%和94.34%,二套住房贷款7063笔48.04亿元,分别占比为6.97%和5.66%;建筑面积90㎡(含)以下的贷款73184笔613.98亿元,分别占比为72.20%和72.33%,建筑面积90-140㎡(含)的贷款25995笔215.05亿元,分别占比为25.64%和25.33%,建筑面积140㎡以上的贷款2188笔、19.83亿元,分别占比为2.16%和2.34%。

2.优先满足中低收入家庭和中低总价购房需求

2015年,购买自住型商品房、政策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住房、两限房等)和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含)以下新建商品房、存量房的家庭贷款笔数为78628笔,平均贷款额度为83万元。

贷款职工中,中低总价的住房占比较大。住房总价在150万元(含)以下的贷款60355笔、444.61亿元,分别占比为59.54%和52.38%,其中住房总价在100万-150万(含)的贷款35109笔、322.57亿元,分别占比为34.63%和38.00%,住房总价在100万元(含)以下的贷款25246笔、122.04亿元,分别占比为24.91%和14.38%;住房总价在150万以上的贷款41012笔404.25亿元,分别占比为40.46%和47.62%,其中住房总价150万-200万元(含)的贷款25639笔、250.69亿元,分别占比为25.29%和29.53%,住房总价在200万以上的贷款15373笔、153.56亿元,分别占比为15.17%和18.09%。

3.支持自住和改善性需求

2015年,贷款支持自住和改善性需求的效果明显。其中,自住型商品房及政策性住房的贷款28983笔199.50亿元,分别占比为28.59%和23.50%,贷款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22.40%和288.75%;存量房贷款51113笔,金额470.07亿元,分别占比为50.42%和55.38%,贷款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60.67%和235.89%;新建商品房贷款21271笔数179.29亿元,分别占比为20.99%和21.12%,贷款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7.57%和53.62%。

4.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显现

2015年,北京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笔数占北京个人住房贷款的笔数达四成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全年通过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直接带动住房消费约1500亿元,间接带动其他消费约200亿元(按照每笔用于装修、购置家具和家电等20万元测算)。根据2015年内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发放额、平均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年限及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与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利差测算,通过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合同期内可为职工节约购房利息支出339.23亿元。

下一步,将围绕推动服务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管理服务水平,拓宽贷款服务渠道,让更多的缴存职工分享住房公积金事业的发展成果。

为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篇4

为进一步做好温州市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根据《温州市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办法》(温政令„2014‟147号)规定,制定本细则。

一、申请对象

本细则适用于温州市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实施。温州市区包含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园区、瓯江口新区。

申请市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以家庭为单位。申请家庭成员包括:(1)申请人;(2)配偶;(3)未婚子女(离异人员的子女监护权归属以离婚协议或生效的司法文书为准)。

单身且年满35周岁的申请人可作为一个独立家庭申请。与申请人共同生活的父母可以作为申请家庭成员。民政部门出具的《温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救助证》、《温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残联出具的《温州市残疾人特困证》和总工会出具的《温州市困难职工家庭特困证》上载明的人员也可作为申请家庭成员。

二、申请条件

申请市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户籍条件

申请人应具有温州市区城镇居民户籍。

(二)住房条件

申请家庭在市区无住房或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含)。

住房核定范围:

1、私有住房(包括按政府优惠政策购、建的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属于其所有的部分);

2、承租的公有住房(包括国家直管公房和单位自管公房);

3、实行产权调换的征收(拆迁)待安臵住房;

4、已签订购房合同并经房屋登记部门备案的期房;

5、申请家庭拥有的非住宅房产参照地税部门对该套房产的评税价格(无评税价格的,按申请家庭委托的专业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价格)折算成同地段住宅面积并计入家庭住房面积;

6、其他可以认定的住房。

(三)收入和财产条件

1、无房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市区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部门公布的鹿城、龙湾、瓯海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下同),其他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市区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含)。

2、购有12万元(含)以上(以车辆购臵税发票上计税金额为准)或两辆(含)以上非营运车辆(残疾人用于功能性补偿代步的机动车辆和普通二轮摩托车除外)的家庭不得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三、申请程序

(一)申请

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按规定如实填写、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签署家庭收入、财产和住房情况查询授权书:

1、《温州市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申请表》原件一式一份。

2、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户口簿、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家庭住房状况证明的复印件:

(1)拥有私有房产的家庭需提供《房屋所有权证》;(2)承租公房的家庭需提供《房屋租赁证》或《房屋租赁合同》;

(3)原房屋已经征收(或拆迁)的家庭需提供《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安臵协议书》;

(4)已认购期房的家庭需提供已备案的《房屋买卖合同》;

(5)承租市场房源的需提供《房屋租赁协议(合同)》。

4、家庭收入状况证明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1)《温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救助证》;(2)《温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3)《温州市困难职工家庭特困证》;(4)《温州市残疾人特困证》;

(5)不具备上述证明材料之一或证明上载明人员与申 请保障家庭成员不一致的,提供《申请家庭收入和资产情况表》。

5、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婚姻状况证明原件及复印件:(1)已婚的,需提供结婚证;

(2)已到法定婚龄但未婚的,需提供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部门出具的无婚姻登记证明;

(3)离异的需提供离婚协议或离婚判决书,同时提供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部门出具的无婚姻登记证明;丧偶的需提供配偶死亡证明及无婚姻登记证明。

6、符合优先配租条件的家庭须提供以下相关证明或证件:

(1)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其申请成员中须持有民政部门或服役部队颁发的优抚证件之一:《革命烈士证明书》、《革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革命伤残军人证》、《定期抚恤领取证》、《定期补助领取证》等;

(2)持有残联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

(3)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颁发的英雄模范证件;

(4)市级以上总工会颁发的市级劳动模范证书;(5)县级以上公安部门确认的见义勇为证明;(6)计生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相关证明;(7)劳动鉴定部门出具的主要劳动力丧失劳动能力证 明或经医疗卫生部门出具的特殊病种患病证明。

(二)受理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核对。申请材料齐全且经确认无误的,应在复印件上注明“经与原件核对无误”字样,同时签署具体核对人姓名,当场予以受理并将原件退还申请人;申请材料提供不齐全的,向申请人退回申请材料并出具《材料补齐通知书》,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提供的材料。

(三)初审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自申请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家庭成员情况的核对,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完成对申请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核实,完成对孤寡老人资格的确认等初审工作,并出具初审意见。将初审合格对象名单在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社区张榜公示7日;公示有异议的,应当自公示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并出具意见;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应在公示期满或完成异议核查后的3个工作日内出具意见并将申请材料报送区住房保障部门。对不符合条件的,将相关材料退还申请家庭并书面告知理由。

(四)审核

1、区住房保障部门应自收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移交的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家庭住房情况的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和申请材料转送区民政部门。

2、区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区住房保障部门提供的申请 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公安、国税、地税、工商、车船管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单位及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发出协查请求。有关单位和机构应在收到请求之日起的7个工作日内出具相关查询结果并反馈给区民政部门,对确实无法查询的内容应出具书面说明。

区民政部门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及相关部门的反馈信息,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的核对,出具核对结果报告,并反馈给区住房保障部门。

3、区住房保障部门对户籍、住房、收入和财产条件均符合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条件的申请家庭,在区住房保障网站公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区住房保障部门核准登记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并将名单报送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备案。对经审核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条件的申请家庭,书面告知申请人和所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并说明理由。

4、申请家庭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申请复核。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应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部门完成复核。复核通过的,在市、区住房保障网站公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区住房保障部门登记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复核不通过的,由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书面告知申请人。

四、实施保障

申请家庭被核准登记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后,按规 定对其实施实物配租或租赁补贴保障:

(一)实物配租

1、制定配租方案

市、区住房保障部门应根据房源和对象等实际情况制定具体配租方案,明确配租标准以及优先配租对象的具体范围和优先安排的办法,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配租方案应当包括房源的位臵、数量、户型、面积、租金标准、申请时间和配租对象等内容。

核准的保障面积为保障面积标准与保障家庭现有住房面积的差额。保障面积标准=获保障人数×18平方米/人。核准的保障面积不足18平方米的,实行租赁补贴保障。

2、实物配租顺序

(1)实物配租按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低保标准2.5倍以内家庭、其他保障家庭分4个类型,并依此顺序实施实物配租保障。

持有《温州市困难职工家庭特困证》或《温州市残疾人特困证》的保障家庭视同低保边缘家庭实施保障。

(2)同类型家庭中,符合优先配租条件的,依申请优先安排。

(3)同等条件的保障家庭按保障获准时间确定保障顺序。

(4)获得实物配租资格的保障家庭户数多于可供保障的房源数量时,采取公开摇号的方式确定实物配租对象。未摇中的家庭实行租赁补贴保障。具体摇号方案根据实际情况 另行制定。

3、摸文定位

获得实物配租的家庭,根据房源面积和家庭人口数量情况,参加“人房配对”摸文定位,确定具体房号并进行现场公证。摸文定位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4、签订租赁合同。

已确定房号的家庭应在规定时间内,由申请人携本人身份证等相关材料,与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签订《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以下简称租赁合同),租赁合同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逾期不签订的或签订满3个月后无正当理由未入住的,视同自动放弃实物配租保障资格,但保留租赁补贴保障资格。

租赁合同应包含下列内容:(1)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

(2)房屋的坐落、用途、面积、结构、装修、室内设施和设备情况,以及使用要求;

(3)租赁期限、租金数额和支付方式;(4)房屋维修责任;

(5)物业服务、水、电、燃气、供热等相关费用的缴纳责任;

(6)合同变更、解除、终止情形;(7)房屋腾退及验收;

(8)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办法;(9)其他应当约定的事项。

5、办理入住手续

签订租赁合同后,实物配租家庭携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出具的入住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领取钥匙并办理入住手续。

6、租金收取

(1)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低保标准2.5倍以内保障家庭承租实物配租房源的,在核准的保障面积内部分,按市政府公布的租金标准缴纳租金。超出核准的保障面积部分,按现行公房租金标准缴纳租金,但不得低于市政府公布的租金标准。

(2)其他保障家庭承租实物配租房源的,核准的保障面积内部分,先由承租人按市政府公布的租金标准缴纳租金,再由住房保障部门给予租金补贴,超出核准的保障面积部分,按市场平均租金缴纳。

7、续租管理

承租人要求续租的,应在租期届满前3个月向区住房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区住房保障部门审核,仍符合条件的,报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备案后,予以续租,续租合同期不超过5年。

(二)租赁补贴

租赁补贴对象为未获得实物配租或自主选择租赁补贴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

1、租赁市场房源

享受租赁补贴保障的家庭,由其自行或通过房地产经纪 机构向市场承租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内的中小套型住房,与出租方签订房屋租赁合同;保障家庭将租赁合同报出租房屋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申报登记或备案登记,并取得证明。

2、签订租赁补贴协议

保障家庭的申请人持本人身份证、租赁合同及申报登记或登记备案证明等相关材料,与区住房保障部门签订《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协议》。

3、租赁补贴标准

补贴金额按核准的保障面积乘以公布的单位住房面积的租赁补贴标准确定,超出核准的保障面积部分不予补贴。核准的保障面积为保障面积标准与保障家庭现有住房面积的差额。保障面积标准=获保障人数×18平方米/人,单位住房面积的租赁补贴标准=市场平均租金×补贴比例。以租赁补贴落实保障的,保障面积标准按家庭计算不低于45平方米。家庭月补贴金额低于200元的,按200元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1)低保家庭,每月补贴金额=(获保障人数×18平方米/人-现有房产面积)×市场平均租金;

(2)低保边缘家庭,每月补贴金额=(获保障人数×18平方米/人-现有房产面积)×市场平均租金×80%;

(3)人均收入在市区低保标准2.5倍以内的家庭,每月补贴金额=(获保障人数×18平方米/人-现有房产面积)×市场平均租金×60%;(4)其他保障家庭,每月补贴金额=(获保障人数×18平方米/人-现有房产面积)×市场平均租金×50%。

4、租赁补贴发放

申请家庭自签订《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协议》的当月开始计算租赁补贴,并由区住房保障部门根据补贴协议约定按季度向其发放租赁补贴。

五、监督管理

(一)年审管理

1、保障家庭应于《租赁补贴协议》或《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载明的年审时间内,主动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如实申报家庭人口、收入及住房等情况,并提交《温州市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年审情况表》及相关材料。

2、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自收到年审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情况的核实工作,将申报情况、核实结果及申报材料一并报送区住房保障部门。

3、区住房保障部门应自收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报送的年审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住房情况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和年审材料转送区民政部门。区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区住房保障部门提供的申请材料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向公安、国税、地税、工商、车船管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单位及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发出协查请求。有关单位和机构应在收到请求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出具相关查询结果并反馈给区民政部门,对确实无法查询的内容应出 具书面说明。区民政部门自收到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对并出具核对报告,反馈至区住房保障部门。区住房保障部门于5个工作日内根据年审情况,及时做出变更、停止或者继续给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决定,并书面告知保障家庭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及时将年审情况报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备案。

4、保障家庭不按规定参加年审的,自《租赁补贴协议》或《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中载明的年审时间届满次月起,向实物配租保障家庭按市场平均租金收缴租金,租赁补贴保障家庭暂停发放补贴。待保障家庭补交年审资料,并经审核仍符合保障条件的,实物配租保障家庭按市场平均租金缴纳的租金差额部分计入后续租金;租赁补贴保障家庭补发相应的补贴。超过年审期限6个月仍未参加年审的,取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格,实物配租保障家庭应腾退房源并分情况缴纳租金;3个月的搬迁期内按原标准缴纳,超出3个月的搬迁期部分按市场租金缴纳;租赁补贴保障家庭停发补贴。

(二)变更管理

1、保障期内由于家庭财产、收入、人口等情况变化但仍符合保障条件的保障家庭,如实填写《变更申请表》并重新提交申请材料,向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申请变更保障。

2、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自收到变更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情况的核实工作,将申报情况、核实结果及申报材料一并报送区住房保障部门。

3、区住房保障部门应自收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报送的变更申请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完成住房情况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转送区民政部门。区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区住房保障部门提供的申请材料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向公安、国税、地税、工商、车船管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单位及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发出协查请求。有关单位和机构应在收到请求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出具相关查询结果并反馈给区民政部门,对确实无法查询的内容应出具书面说明。区民政部门自收到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对并出具核对报告,反馈至区住房保障部门。

4、区住房保障部门于收到民政部门核对报告的5个工作日内作出变更决定和调整相应的补贴或租金标准、变更《租赁补贴协议》或《房屋租赁合同》,并书面告知保障家庭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及时将变更情况报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备案。

(三)互换管理

1、实物配租家庭在保障期间内需互换承租房源的,互换双方应在平等自愿、房源面积相当且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向区住房保障部门递交《互换申请表》,同时递交双方同意互换的协议公证书等相关材料。

2、区住房保障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工作。根据核查情况做出是否同意互换决定:如同意互换,由区住房保障部门收回原合同后分别与申请人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及时将变更情况报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 备案并告知相应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如不同意互换,由区住房保障部门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四)退出管理

1、实物配租家庭未按规定提出续租申请或提出续租申请但经审核不符合续租条件,超过年审期限6个月仍未参加年审的,应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2、不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准入条件的,实物配租保障家庭应腾退公共租赁住房并取消保障资格;租赁补贴保障家庭则从核实的次月起停止发放租赁补贴并取消保障资格。

3、上述应腾退公共租赁住房情况的承租人应自收到腾退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搬迁并办理相关手续。搬迁期内租金按原标准缴纳。

搬迁期满不腾退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确无其他住房的,应当按照市场平均租金缴纳租金;承租人有其他住房的,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五)档案管理

各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档案管理规范,将城镇中低收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的申请、受理、审核、年审、合同、修缮记录等材料,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住房保障家庭档案。同时,对住房保障房源实行“一套一档”管理。

(六)诚信管理 对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人,并记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诚信档案;对以欺骗等手段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或领取租赁补贴者,责令限期腾退承租房源或退还补贴款并记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诚信档案,自腾退房源或退还补贴之日起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七)信息管理

各区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录入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信息,满足管理、查询、统计分析的需要。

六、附则

(一)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受理、审核、配租程序中的各类文本、表单格式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监制。

(二)本实施细则规定的住房面积均指建筑面积。

为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篇5

关于开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的通知

摘要:为逐步解决我市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全面掌握我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总体状况,建立全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的通知》及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抓紧做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状况调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各区县住房保障中心:

为逐步解决我市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全面掌握我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总体状况,建立全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的通知》及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抓紧做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状况调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对象住房困难标准

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当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0%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及新就业职工。不含已享受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实物配租保障以及已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

调查对象住房困难标准详见附件4。

(二)调查对象及收入标准

1.低收入家庭收入线:按照当地低保家庭收入线的1.5以下确定。

2.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收入线:按照当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以下确定。

3.中等收入家庭收入线:按照当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上限确定。上述调查对象收入线详见附件4。

4.外来务工人员:指年满18周岁;具有就业地城镇暂住证(居住证);在就业城镇居住6个月以上,劳动关系稳定,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外来人员。

5.新就业职工:指18周岁至35周岁,未婚;具有就业地城镇户籍可城镇暂住证(居住证)。在所在单位工作未满5年;在就业城市劳动关系稳定,并有手续完备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且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的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的人员。

(三)计算方法

1.中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

家庭人均月收入=城镇人口月总收入÷共同生活城镇人口

注:农村及外地户口的家庭成员收入及人数不计算

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计算方法

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住房总建筑面积÷共同生活城镇人口

注:共同生活城镇人口包括农村、外地户口

(四)调查方法:采取个人申报、入户调查等方式。

(五)调查的组织实施

1.各区县通过媒体、通知、通告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公告必须张贴到每个社区,做到家喻户晓。

2.各区县住房保障中心组织辖区内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将调查工作落到实处,确保“陕西省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发放到全市所有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人员。

3.符合条件的家庭和人员按照“陕西省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的内容逐项填写并上报所在社区,填写有困难的家庭或人员,携带户口本、身份证、住房、收入证明等材料到所在社区进行登记填写。社区负责对填写登记内容进行核实,对符合条件的家庭统一造册逐级上报,最后由市住房保障中心汇总。

4.各区县住房保障中心将《调查表》内容同步录入《省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数据库》(调查表及数据库模板在陕西建设网下载,网址:http://shaanxijs.gov.cn),对上报数据、资料及有关情况书面材料进行汇总,上报市住房保障中心。

5.市住房保障中心对全市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并将有关数据上报省建设厅。

(六)调查内容:“陕西省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所列内容。

二、时间安排

(一)各区县住房保障中心应确定专职联络员,于9月13日17:00时前上报市住房保障中心。

(二)各区县住房保障中心于9月18日17:00时前上报入户调查登记工作完成情况。

(三)各区县住房保障中心于9月22日17:00时前上报调查登记汇总表。

期间各区县应对辖区调查工作进展情况每两天汇总更新上报一次。

三、有关要求:

各级部门在本次调查中应成立相应机构,各负其责、按照调查程序和规定时间,认真调查核实,建立调查档案,及时汇总分析,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

社区入户调查人员应把好登记关,认真核实调查家庭的人口、收入和住房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街道办事处要把好审核关,对上报的《调查表》逐一审核,保证不遗不漏、真实准确;区县住房保障中心与区县调查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审定后报市住房保障中心;市住房保障中心做好监督检查、汇总分析及数据上报工作。

其他要求按照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的通知》(陕政办发明电〔2011〕48号)、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抓紧做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陕建发〔2011〕211号)精神办理,如陕西省政府或省级有关部门出台新的组织实施方案及其他要求,一并执行。

附件:1.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的通知》(陕政办发明电〔2011〕48号)

2.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抓紧做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陕建发〔2011〕211号)

3.《陕西省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 《西安市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人员)基本情况调查汇总表》

4.《西安市各区县中低收入家庭标准及住房困难标准》

5.《省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数据库模板》(电子版)

(联系人:李新洁 联系电话:87619419)

上一篇:暨大历史下一篇:文明行业-年度环保局文体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