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精选6篇)
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篇1
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镇人民政府
2005年8月
努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党支部领导下,充分发挥村委会自治的核心作用,对于巩固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的开发建设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是全省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年,以此为契机,切实加强村委会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机制,是推进我镇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村两委会换届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今年上半年,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我镇按照“一法两办法”的规定,实施了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43个村级支部基本都顺利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通过换届选举,一是改善了村级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结构。村支部班子平均年龄44.52岁,比上届下降了1.2岁;其中35岁以下11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6名,比上届增加4名。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47.3岁,大中专文化程度的8人,村委会委员平均年龄46.2岁,大中专文化程度的20人。二是进一步改善了组织结构,选举后村主任中党员20人,占总数的62.50%,委员中党员40人,占总数的65.93%,比上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女性成员比例增加,其中女支部书记3人,占8.11%,支委中女19人,占31.67%,村委会成员中女性共23人,占25.3%。三是党员群众参与率比较高。今年全镇村委会选举选民平均参选率达到98.67%,比上一届提高了1.2个百分点,支部换届也有600多名群众直接参加了支委候选人推荐,比上届增加了近1/3。四是两委会干部的连任率比较高。村主任尽管近一半是新当选,但其中82%均符合组织意图,较好地实现了这次村级换届选举的目标,达到了组织满意,群众满意。
二、当前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
镇党委、政府向来比较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基层党组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根据******开发建设的总体要求,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持之以恒地抓好村级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整体工作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然而,随着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改革的继续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意识的增强,对村级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尽管通过村委会换届,一些矛盾、问题得到了遏制和解决,但从我镇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实际看,以下问题还比较突出:
第一,从组织作用发挥上看,村级组织工作力度不足,第一道防线功能弱化。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些村干部驾驭工作全局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影响力、控制力下降,个别甚至在群众中已经失去威信和号召力;有的工作作风不实,民主管理意识和法制观念、宗旨观念不强;有的思想观念、领导素质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和方法与面临的大开发、大建设不适应,在带领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等问题上束手无策;有的精神面貌不佳,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不敢抓、不敢管,缺乏积极性和开拓创新意识。
第二,从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看,距离“有章可依” “按章理事”的要求还有差距。虽然各村普遍建立了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对规范村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有有章不依、执行不严的情况存在。个别村干部存在“家长式”作风,不能很好地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缺乏征求群众意见的程序,以致于“好心”办成了“坏事”;也有村干部村内事务不够通气,财务不够公开,党务不够民主,不按程序运作,造成了干群关系的紧张化。部分村两委会之间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矛盾突出,影响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正常工作的开展,这既有干部群众对村民自治问题思想认识模糊的原因,也有议事决策制度执行不力、不规范的因素。
三、以村委会换届为契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针对上述问题,以两委会换届为契机,我镇要着重加强以下三方面的机制建设:
(一)、加强以支部书记为重点的村干部队伍建设。
切实做好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的选拔、管理、激励文章。
首先,要继续坚持德才兼备、干净干事的标准,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重点做好三个字:
1、选,通过“两推一选”和“海推直选”的办法,把那些政治立场坚定,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市场经济意识,能团结带领农民群众支持、参与******开发建设,廉洁自律,奉公守法,坚持原则,作风民主,办事公道,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同志选拔到村领导岗位上来。对文书、妇女主任等非选举产生的村干部,在继续实施“控年龄、控级数、控人数”的“三控”政策的基础上,推广公开招聘招考制和聘用制,扩大选才覆盖面,提高选才透明度,增加选才民主性。
2、派,对本支部暂时无合适或成熟人选,但工作迫切需要的,可以从镇机关和下属各部门选派思路清晰、工作能力强、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有较强事业
心和责任感的同志到村任职,达到锻炼干部、解决问题的目的。
3、育,要大力选拔和培养后备干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做到备用结合,有条件时要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或在拆迁办、城建监察中队等镇下属部门选拔的方式选择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开拓创新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安排到村里担任村干部助理或到机关各办帮助工作,通过有意识的锻炼促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对部份比较成熟的年青同志可以通过先让他们担任副书记或行政负责人主持工作,试用一定时间后再考核任用的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使用。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考核力度,一是要改变由上级部门一次考核来评定干部工作得失的传统做法,革新村级干部考核制度,做到平时考核与考核并重,上级部门考核与本村党员、村民代表、群众评议干部相结合。要抓好评议结果的运用,实行评议结果与考核奖惩相挂钩,对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评议不合格的村干部要根据《不合格村干部处置办法》及时进行处理,该调整的坚决予以调整。二是要抓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章制度的落实,继续抓好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和届中审计工作,进一步完善村级公务零招待制度,减少村级招待交际费用开支。继续落实以各点点长、农村工作指导员为责任人的村干部谈话谈心制度,增强机关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联系,增加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人文关怀。
第三,加强对村干部的关心激励力度,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为进一步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镇党委将对目前实施的村支部书记工薪制和村干部养老保险补助制度进行逐步完善,并对村支部书记离任后安置政策进行了调整,按照支部书记任职时间每年发一个月基本工资作为安置费,同时对还未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支部书记,根据其任职时间分别给予1年、2年、5年的养老保险缴费补助。另外还将在适当的时候把村党组织书记纳入城镇医疗保险的范畴。
(二)、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建设。
首先要消除两种思想,提倡三个引导。一是要消除否认党支部在村级各种组织中的核心地位的错误思想。尽管两委会换届以来,尚未发生村支部与村委会严重对立、分歧的现象,但随着工作的开展,极少数村主任自认为我是群众选上来的,能代表群众利益,对村支部的决议合意就配合,不合意就消极对待的情况很有可能发生,有必要依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强调村党组织是村级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委会必须自觉接受党组织领导,村民自治必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二是要消除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是把村里所有的事都管起来,包揽一切事务的错
误认识,防止搞以党代政,把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理解成为无论大小事,都要由村党支部说了算,进而包办代替村委会的工作。要分清职责,各司其职,确定村支部书记主持村全面工作,村委会主任在党支部领导下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的职责开展工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充分发挥村委会和其他群团组织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农村稳定中的作用。三是在今后的工作和以后的村支部、村委会换届中,尽量做到“三个引导”:
1、引导村党支部成员和党员参选村委会,吸引优秀村干部到党内来。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要为村党支部成员和其他党员积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村党支部成员和党员进入村委会。对不是党员但符合入党条件的村委会成员及时吸收到党内来。
2、引导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和党员参选村民代表。
3、引导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加强经济工作的领导,增强村党支部对集体经济的调控权。
其次要进一步落实村级民主议事决策等相关制度。认真贯彻实施《******镇村级民主议事决策细则(试行)》等民主议事、民主管理各项制度,明确村三委会、党员大会、村民(社员)代表会议各自的职责和议事范围,严格按照村级民主议事制度的有关规定,规范会议的召集和表决程序。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应当由村民代表会议审议或讨论决定的事务,在按照程序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前,要提倡村三委会和党员大会积极参与、提早介入,提出方案递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这样既能实现党的领导,又能保证正确决策和程序合法,从而实现法律法规、上级要求与群众利益的有机结合。
第三要切实加大财务管理和民主公开力度。在社长一支笔审批的前提下,数额较大的经费支出,由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决定,数额巨大的经费使用和支出必须在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研究基础上,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重点加强对村级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情况的检查,村级限额以上工程一定要实行招投标,并签订好经济合同,工程要有预算、有决算,工程款支付要规范。同时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的民主监督作用,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对不合理开支可以予以否决。继续认真实施村务财务公开工作,在总结高钱、黄隘等村两务公开经验的基础上,由每季度公开一次村务财务逐步过渡到每月公开一次,不断深化村务财务公开的内容,改进村务财务公开的形式和操作办法,尤其是群众比较关心的村干部报酬问题、各项工程支出问题、招待交际费用问题、土地征用费收支问题以及其他类支出问题,要尽可能详细地进行公布。要总结村帐代理制度实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规范镇会计服务站的运作和管理,提高村帐代理服务的质量和水
平,真正使村帐代理工作起好代理服务和监督防范作用。
(三)、加强以提高素质和议事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培训机制建设。
要立足******开发建设实际,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教育培训的广泛性、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一是在教育培训对象上,注意广泛性。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以村支部书记为重点的村现职干部和后备干部。这部分人是农村工作的具体操作者,他们能力的强弱、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开发建设的成败得失,尤其是部分支部书记,有些任职时间短,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农村支部工作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还不够,工作的方法还不够科学,有些任职时间虽然比较长,但习惯用老的思路、老的方法来应对新形势、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教育和培训。
2、非现职干部的村两委会成员。尽管他们没有直接参加村里的工作,但法律和政策赋予了他们了解村级事务、参与决策的权利,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教育引导。
3、农村党员。要解决比较普遍存在的党员作用弱化、意志退化等问题,把牢进口和出口关是一方面,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也是一条必要和有效的途径。
4、村民代表。村民代表大会是村里重大事项和涉及村民利益有关事项的最终决策机构,村民代表是组成村民代表大会的个体,他们的素质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届任期内一个村议事决策的顺利与否,而且村民代表往往以本村务农人员为主,年龄相对较大、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议事决策能力,使他们逐步了解、接受、支持、投身开发建设。
二是在教育培训内容上,注意针对性。一要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拓展教育培训内容的广度。一方面要继续不断加强对各种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适当地进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等各方面的教育培训。二要针对现状,不断增强教育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根据不同类型对象的职务、年龄、学历、工作等的情况,结合******开发建设实际,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强化教育培训,在提高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治村水平,增强化解农村矛盾能力的同时,特别要围绕开发建设中心,针对******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开发建设前景和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村改居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认识不清、理解不透的特点,重点加强这方面知识和政策的教育宣传力度,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和把握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通过先干部、后党员、代表,再群众的办法,一层一层宣传、一层一层教育,为开发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是在教育培训形式上,注意灵活性。坚持以集中培训为主,但又不拘泥于这一形式。一要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针对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各村的特点和不同对象的思
想实际,定期不定期进行教育培训。明年要着重开展好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在解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等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同时,在村领导班子和村干部中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思想,使村领导班子和村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一个明显的改进,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和村民自治能力。二要与典型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在宣传好新时期各条战线典型人物的同时,加大发掘力度,重点宣传******开发建设过程中凸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另一方面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组织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三要与丰富教育培训形式相结合,讲究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如要加强通过谈话、谈心等形式对干部进行教育的方法,加强通过丰富党日活动、电化教育内容对党员、代表进行教育培训等,用事实教育和启发他们。
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篇2
一、创先争优活动为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创先争优”活动, 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这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是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进性的实际出发, 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1. 创先争优活动为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理论保障。
高职院校党组织能充分发挥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密集的优势, 按照广泛开展、突出重点的要求, 组织专家学者、广大党员、党务工作者深入开展理论研讨, 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理论研讨成果, 为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理论保障。
2. 创先争优活动为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实践保障。
理论研讨必须扎根于基层党建生动具体的实践活动, 才能更好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高职院校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 从教学改革、科研攻关、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挖掘资源, 紧紧围绕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这条主线, 组织和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校园和谐之优,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和国家“十二五”宏伟规划的全面实施。
二、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对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更好地推进党的科学化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开展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为学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每个高职院校党组织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
1. 从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来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紧迫性。
从机遇来看: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 2005年国务院颁发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对高等职业教育作出了加快发展的重要部署, 为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二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全面转轨, 老百姓接受高等教育的巨大需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三是地方重视, 如遂宁打造西部农村职教基地, 实施科教强市战略, 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获得地方政府的办学支持、政策扶持创造了条件, 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从挑战来看:一是在国内、省内高职院校的发展势头反差中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堡垒作用, 调动全院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凝聚力量、万众一心完成战略任务, 给学院党组织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二是在办学思想、理念、条件、模式、规模、特色、人才培养质量、队伍建设、各项管理和创建国家、省示范高职学院的宏伟蓝图之间存在的不同程度差距中, 如何协调各种关系, 化解矛盾, 维护和谐稳定, 给学院党组织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所以必须依靠扎实有效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为学院建设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 从对高职院校工作的有利性来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科学发展水平的提高。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 全国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掀起了一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高职院校从自身出发对于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去发展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总支、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如何等, 都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是否科学、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不断学习, 并不断创新, 才能增强各高职院校党组织的战斗力, 形成科学发展的推动力。
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这个重要命题和重大战略任务。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就是要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事实证明,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攻坚克难, 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关键就在于顺应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高职院校党组织就是要很好地把握这一规律, 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院情研究透彻, 透过历史看现在, 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明确发展目标, 进而对现有党建工作方式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升级转换, 实践中实现飞跃。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措施
党中央对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出了“科学理论武装, 具有世界眼光, 善于把握规律, 富有创新精神”的总体要求。说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重点在建设, 核心就是体现一个“学”字。
1. 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是加强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一是要树立学习不仅是个人进步和发展需要, 同时也是组织进步和发展需要的理念。当今世界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 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是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 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与时俱进, 用新的视野看世界, 吸取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是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过去学、现在学、将来也要不断地学, 不仅自学、还要向他人学, 不仅从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等。三是要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要注重学习效果, 把学习与工作任务联系起来思考, 在完成任务中深化学习, 在深化学习中促进任务完成, 真正把学习融入工作中。
2.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 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是解决知识、理论无限性与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性矛盾的需要。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 人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穷尽所有知识.甚至连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也难以穷尽。还有个体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广度和深度上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 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条件下掌握更多知识, 形成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其次是应对目前所面临挑战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 这对党提出了许多新挑战。有效应对这些挑战, 有赖于科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重要思想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需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和切实掌握运用。
3. 创新丰富的学习载体。
丰富的学习载体可使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参与进来, 高职院校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极强的实效性。一是充分利用各种优秀的外部资源来强化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 可以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学校作理论辅导讲座、举行报告会等, 拓宽学习视野, 不断提高理论学习层次和内涵, 而不是跟风、流于形式。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手段, 尤其是运用互联网这个信息平台, 积极建立健全有关精品站点、网站, 并配以丰富的文字资料、视听资料等, 拓展学习空间, 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效性。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利用重大节假日或者纪念日, 在校园网、校园广播、院报开辟理论辅导、理论在线、专题研讨、典型事迹、专家论坛等精品栏目, 不断增强学习的吸引力。
4. 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
第一, 高职院校党委要把加强学风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党委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支部政治学习等, 不断进行优良学风的教育。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管理体制, 从组织领导上增强学风建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第二, 高职院校党委要把学风好坏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只有干部学好了、做好了, 才能在群众面前作好表率, 才能在创行争优活动中建业立功。第三, 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把干部、党员学风建设纳入党务政务公开、干部任前公示等工作内容, 广泛听取师生员工对干部、党员学风状况的意见和建议, 自觉接受监督。第四, 完善学风考核机制。重点考核干部、党员思想政治上的收获, 理论联系实际在本职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等, 并形成完整的机制。
总之,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 也是高职院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需要。而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就是要确立正确的建设理念, 才能达成思想上的“共识”, 保障建设活动的“共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09-09-18 (1) .
[2]杨胜群.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学习和善于学习的政党[J].求是, 2010 (2) .
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篇3
关键词:三严三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力量,是展现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通信业发生的腐败现象,败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了党组织的形象。如何以“三严三实”为标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焕发党的生机和活力?成为通信业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力量,是展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组织能力强大,党的路线才能得到贯彻落实,党组织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党才能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然而,近年来,通信业出现的少数党员特别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贪图享乐、收受贿赂、公权私用、包养情妇等腐败现象,不仅败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了党的形象,而且使广大群众对党组织监督作用产生质疑,个别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严重缺乏。因此,如何以“三严三实”为标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焕发党的生机和活力?就成为通信业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全国上下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这既是对新时期各级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标尺。本文结合“三严三实”的学习体会,就当前通信行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与思考,焕发党的生机和活力。
一、当前通信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一)党组织负责人兼职较多,党建意识不强
表现为:党组织负责人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有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上岗后对党建业务不熟悉,工作缺乏积极性,存在“党建工作不影响大局,可以不抓”的思想。
(二)部分基层组织被动应付党建工作,工作质量不高
表现为:组织政治理论学习,仅限于念文件、读报纸,传达领导讲话,对党员的思想认识,精神统一与否缺乏研究和关注;还有研究党建工作怕麻烦,随意简化党务工作程序,削弱集体领导的作用。
(三)党员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党员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目前,基层组织对党员的教育还保留在读报纸、学文件,几十年没有创新,形式单一枯燥;部分党支部党课教育形同虚设,“三会一课”制度执行较差;支部管理薄弱,对涉嫌轻微违纪的党员,缺乏应有处罚和教育,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四)活动经费不足,影响组织正常工作开展
党员活动经费是制约开展形式多样活动的重要因素,党支部自行开展活动经费没有着落。即便是在机关党委层面,党员活动经费也是远远不足。
二、加强通信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配备
加强基层组织换届选举管理,全面推广公推直选,在推选专职副书记候选人时,要充分考虑候选人的理论素养、宗旨意识、敬业精神等;在推选党支部书记候选人时,要充分考虑党性、作风、群众基础,党建知识、敬业精神等;在选配机关党委或支委会委员时,要选配党性强、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群众观念强的的优秀党员干部,自上而下配强配高党务工作者。
(二)从严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党务工作者的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高低。因此,一要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党务工作者进行专题培训,加大敬业奉献、根本宗旨等教育,增强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荣誉感,明确做好党务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做到既想干又会干。二要提高党务干部的政治待遇、工资待遇等,提升党务干部的地位,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
(三)推行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
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通信行业基层组织建设标准,将机构设置、负责人“一岗双责”、党建活动形式、发展党员人数、完成上级党建任务等内容纳入建设标准,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完的成。建立年度对标检查制度,对不达标的、凝聚力缺乏的党组织,要坚决要求整顿,力争达到标准要求,提高基层党组织普遍战斗力。
(四)从严加强党员队伍管理
党员是党的基本细胞。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的通信业,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一要坚持抓理论教育。要定期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基层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要狠抓廉政教育。重点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八荣八耻”,彻底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构筑防腐拒变的思想长城,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要狠抓党员作风。重点引导党员对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严三实”的内容,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纠正不良风气的倾向,端正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四要加强党员考核和评议。完善年度党员考评制度,组织对所有党员开展民主测评,测评标准要从德、能、勤、绩、学、廉着手,量化考核指标,公开测评结果,接受群众的监督。
(五)从严发展党员
建立党员进出口管理机制,在发展党员上,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方针, 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对申请加入党组织的积极分子要坚持介绍人制度,切实落实介绍人职责,明确介绍人必须对所发展党员负责把关,及时把握其思想动态,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对个别因个人放松自我改造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的党员,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坚决开除党员队伍,保障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六)从严加强制度执行监督
制度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保障,是保证党建工作正常运转、良性循环的关键,但是有制度不执行或选择性执行,会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重点是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党内选举制度、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扩大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另一方面,要按照《党章》的要求,实行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已有的制度必须加以严格遵守执行,严禁在日常组织生活中“走过场”现象。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把全部党的基层组织都建设好了,党组织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才能坚强有力、朝气蓬勃,才能让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杨琳瑜,刘涛.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视野中的建设、运用和管理[J].理论建设,2013(6):58-61.
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篇4
全面加强基层气象建设
2013年,我局以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契机,围绕省、市局工作目标,坚决践行市局“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将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与气象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以“政府主导,高位推动”为思想方针,以台站搬迁任务和落实地方编制为重点,稳步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做到“七个着力”。
一、及时响应,着力贯彻会议精神
在2013年9月3日全市气象现代化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会议后,县政府紧接于9月18日召开了县政府常务会议,在会议上传达学习了全市会议精神,对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县级气象机构服务、气象社会管理、旅游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同时对会议精神以及饶府发[2013]9号文件和饶府厅[2012]203号文件精神,提出了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全县各地各部门要以会议和文件的精神为指引,迅速掀起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热潮。
随后,市局徐文良组长多次与县长张华、分管副县长曾锡沪共同探讨《铅山县人民政府与上饶市气象局关于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合作协议》内容,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分析可行性。目前已经与县政府初步敲定协议,等待正式签订。12月18日,县政府出台《关于推进铅山县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上饶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明确了四大任务以及四大保障措施。
二、政府主导,着力建立健全机制
一是加强发挥机构职能作用。成立了“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气象为农服务领导小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领导小组”、“雷电防护管理局”等机构,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二是加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由县政府督办成立了“铅山县气象局台站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对气象局新址进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备案的通知。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集相关部门领导到气象局以及气象局新址进行现场办公,协调推进气象台站搬迁工作,全力支持气象台站搬迁工作;三是强化汛期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按照赣府厅发„2012‟5号文件精神,强化汛期气象服务、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大力推进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完善了部门联动机制,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提高了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针对性及应急联动的有效性。四是强化社会管理能力。将气象部门列为铅山县城市建设规划审批会议成员单位,将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纳入县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审批。
三、加大投入,着力夯实气象现代化工作基础
一是在编制上支持气象现代化建设。积极与地方政府和编委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争取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下文督查高位推动地方气象机构编制落实。目前已经成立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和雷电防护管理局,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落实人员编制5个,其中人影办3个,雷电防护局2个。同时完成了人影办与雷电防护局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启动了地方气象编的招聘工作,有力保障了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机构和人员基础。二是在财政预算上支持气象现代化建设。近年来,我县切实加大了对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力度。2013年度地方政预算35万,今年再增加3万元,将达到38万元,确保财政对气象事业的经费投入增长比例不小于财政增收幅度;同时增补新一代全自动车载火箭作业系统专项预算14万元,“铅山农业〃气象联合为农服务示范县”经费23.5万元。
四、推进并联审批,着力提高气象社会管理能力
一是将我局纳入为规划委员会。已将新建、改建、扩建(构)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纳入并联审批程序。在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审批的同时会对防雷项目进行验收,确保全县新建建筑物均有合格的防雷措施。二是城市建设上统筹考虑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县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在制定、审批可能影响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城市发展规划和重要建设项目时,先征求气象部门的意见,严格执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定,确保气象探测环境不受破坏和影响,做到城市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相协调。此外,中小学校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工业园区和住宅小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均已纳入政府重点督查内容。
五、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提升预报服务能力
我县基本建成了以地面宽带网为主、卫星通信网为辅的气象通信网络,实现了各种气象报文、产品和灾情信息的及时、准确、稳定、高速传输。成立了设备保障工作小组,基本建成了老局、新址两级并联的气象装备技术保障体系和备件库。建立了27个区域站4个山洪站,实现了对局地性气候与灾害的监测和分析。完善了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建立了短信、媒体、微信三重渠道,及时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递给县委县政府、乡镇领导、相关部门及种养大户。对于重大灾害性天气和重要气象服务提前3-5天形成专题气象服务材料呈阅地方领导。
2013年共启动、变更应急响应3次,气象呈阅件14期,气象情况反映11期,共发送气象预警信号、重要天气过程等气象服务短信3万多次。全县各级领导批示8次,根据预警信息成功转移4000人次。
六、农业气象“联姻”,着力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2013年,在省农业厅与省气象局的高位推动下,在县政府主导下,与县农业局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共建基础设施、联合调查、联合会商、联合制作产品、联合发布信息、联合全程服务的“六联合”机制,强化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在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和针对性、防御或减轻气象灾害的危害、积极为“三农“服务的工作取得很好成效。今年将共同开发手机“农气一站通”软件和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种养大户只需要安装手机软件,便可从简洁的界面获取丰富的信息,同时可以参加互动与反馈。
七、积极协调,着力推进台站搬迁
气象台站搬迁项目成立了以当地政府领导为组长的气象台站搬迁建设领导小组,铅山气象局成立基建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了新建站址的初步设计,征地工作已经完成,完成土地听证,2014年1月15日完成土地批复;县政府批复了申请先期启动资金、四通一平资金100万元,2014年1月到位;2013年11月18日,新址观测场开始动工建设,2013年12月31日进行对比观测;今年将按照计划进行地勘、四通一平及大楼的初期建设,争取6月开工建设,年底完成主体大楼建设。
在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推进我县气象现代化暨县级机构综改任务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气象现代化建设中基础工作力度仍需加强;三是履行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能力还存在不足;四是各部门协调联动,应对防御气象灾害的机制还不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的社会力量有待进一步整合;五是面向基层乡村社区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仍然不够;六是整体气象保障能力明显不足等等。
2014年工作思路
一、紧抓气象现代化机遇,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益
1、紧紧抓住气象现代化机遇,加深气象现代化发展道路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签署合作协议等相关规定动作,严格把握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这一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总体布局,着力推进气象业务、服务,为创建“五个铅山”保驾护航。
2、紧紧抓住“联合为农示范县建设”机遇,深化“六联合”机制,深入推进以县为主体,乡镇为重点,服务到田的直通式农业气象联合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提升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推动气象与农业的融入式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的。
二、找方法提高预报预警能力,找措施提升科技服务创收
1、找方法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加强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工作;密切与相关部门合作,全力做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实施、系统建设、运行管理等各项工作,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水平;认真普查全县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数据信息,为预报以及灾后调查做好渠道保障。
2、找措施提升科技服务创收,提高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加强客户沟通及行政执法;立足社会、深入社会扩展产业项目,积极与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有效行程高为推动态势。
三、抓制度抓细节,做到“两个到位”
1、人员到位。认真安排部署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汛期间,抽调精兵作为保障小组,明确职责、通力合作,确保任何时候值班、守班和领导带班到位。
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篇5
——平溪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第一季度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我镇共有基层党组织34个,其中党总支1个,村党支部14个,社区党支部4个,机关党支部10个,非公企业党组织5个,党员总数884名。今年,按照中央、省、市、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总体安排和布署,为着力强化我镇基层党组织功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同步推进全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及“四帮四促”活动成果,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镇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结合本镇实际,始终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见实效”,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各项工作,逐步建立干群同心、上下同行、目标同向、合力共进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着力构建“精神高地”,努力冲出“经济洼地”。下面,我就我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按照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自身建设、领导水平、示范带动和执行力的要求,至县委党建工作会议后,镇党委本着“实事求是”的基础要求,充分认识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连性和互动性,及时研究分析了各支部和党员干部的优势、潜力和不足,针对查找出的30多项问题和不足,在方案的制定、内容的设计以及制度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完善、调整和充实,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力促活动见成效、上水平、可推广。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创造良好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我镇及时成立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党委班子成员任成员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党建办,抽调4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具体办公。建立了镇领导联系村(社区)、站股所包村、干部职工包组的工作机制,每一名班子成员负责联系指导1-3个党支部,做到党建工作明确到个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直接抓,干部职工参与抓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同时,各支部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二)制定方案,周密部署,全面启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一是及时拟定活动方案,制定了《平溪镇党建工作要点》、《平溪镇扎实开展 2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实施方案》、《平溪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工作指南》等,针对示范点和后进支部专门制定了单独的实施方案。二是认真安排布署,3月7日我镇召开了全镇党建工作会议。会议贯彻了2月18日全县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并围绕我镇目前发展的形势和任务,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纪律保障、加强宣传报道等方面对党建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各支部于3月15日前全部启动了该项活动,拟定了实施方案和领导小组名单,正在按照活动相关内容逐步抓好落实。三是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把34个支部分为机关、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四类,每一类明确1—2个先进典型和整顿重点,进行广泛推广和重点帮扶,进一步形成了先进的示范深入,中间的努力爬高,后进的奋力赶超和典型引路、增比进位、均衡推进的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创新方式,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选送党员干部、产业带头人外出学习培训的同时,一方面是我们充分发挥党员远教教育站点和农家书屋主阵地作用,加强各村(社区)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法律法规和各种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是针对有的党员、干部业务不熟、作风不实、不思进取、混日子的现象,锻炼干部职工自我思考和适应各种环境工作的能力,提高工作水平,我镇创新培训方式,推行了“干部职工上讲台”新模式,逐步形成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到目前为此,活动已经开展了两期6人次。计划全年所有的部门和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至少上一次讲台。
(四)纪律保障,效能督查,推动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县委关于扎实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结合我镇目前的发展形势和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了部门和村(社区)工作考核方案,拟定了《平溪镇干部职工管理办法》、《平溪镇村、社区干部规划化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庸、懒、散、慢等作风顽症的治理。明确专人负责效能督查,坚持平时抽查、季度督查和半年、年终考核相结合,加强对重点工作和重大工程的跟踪督查,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实行工作实绩与绩效工资、工资进级、职位变动挂钩,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加大奖惩力度。4月26日-28日,镇督促组对各支部第一季度的工作进行了效能督查,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能及时整改的问题我们已责成相关部门、人员及时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我们正在努力设法处理。通过健全机制,进一步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激情,通过铁的纪律促进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干部要“干”的不变事实和真理,为平溪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机制保障。
(五)建设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党的廉政建设
现在,国家对民生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推进经济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需要镇村干部具体抓好贯彻落实。炼好“内功”、公道正派是基层干部做好各项惠民工程的基本要求,是党联系群众的直接纽带。今年来,我镇本着“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各级各部门的廉洁自律建设。一是在开展好机
关干部廉政建设的同时,扎实开展村级干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制定了《平溪镇村(社区)干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延伸到村(社区)支书、主任和文书,此项工作计划5月份正式启动,至7月底全面完成。二是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制定了《村级财务管理办法》,严格报销手续,严控报销金额,严防村级集体财务和惠农资金流失,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三是随时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督查,继续深入开展“三访”活动,进一步疏通信访渠道,加大各种信访件的办理和督查力度。四是认真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工作,及时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民生问题公之于众,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六)、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不断深化“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
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结合“四帮四促”活动,切实加大工作整改和村(社区)的帮扶力度。扎实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全镇130名镇村干部都明确了一户以上贫困户开展具体的帮扶工作,努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3月底,我镇干部职工全部下到联系村和帮扶对象家中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对群众的诉求和村(社区)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疏理,及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对接、协调和解决。截止四月底,我镇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给广大群众办好事实事100余件。县联建部门的领导也先后下到联系村调查研究,制定联系村帮扶计划,开展
了具体的帮扶工作,如县委办于4月18日为安坪村草坪组解决了10吨水泥,送去了优良水稻种子、玉米种子各80斤,进一步促进了党群干部关系。
(七)、抓好示点,总结经验,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镇“三化”强力推进,各项改革克难攻坚的关键时期,统筹“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在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全民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提高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强势推动全镇经济跨越发展、社会系统建设。按照县委统一部署,经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把枹木龙村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示点,通过干部下村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村情,体察民情,制定了《平溪镇加强和创新枹木龙村社会管理示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平溪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示点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党建办,抽调四名同志具体办公。现在已完成了宣传发动阶段的工作,计划整个示点工作于12月全面结束,届时,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细化方案,完善措施,在全镇推广。
二、加强宣传报道力度,积极营造我镇抓党建促发展的浓
厚舆论氛围
随着全县规划布局的调整和工作重心的转移,我镇作为全县新型工业主要集聚区、城市建设和管理示范区、农村经济调整转型试验区以及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主战场,承担着全县提速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历史使命。近年来,我镇广大党员干部上下齐心,排难而进,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作奇迹,为全县实现“三化”同步,快速推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为玉屏“打造中国箫笛名城、新型工业重镇、黔东经济社会发展极”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仍在深入,跨越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但是,我镇的宣传报道工作越来越示弱,我镇良好的的发展态势不能向外界宣传和推介,群众听取和了解各级党委政府的声音和相关的政策精神渠道狭窄,宣传工作的“喉舌”作用没有跟上大发展的步伐。为此,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研究制定了《平溪镇关于加强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宣传报道工作实行双稿酬和数额奖,加强了宣传队伍建设(每个部门和园区及重大项目工程都明确了一名信息员),明确了专人负责,邀请了县委宣传部、报社、政府信息中心、广播电视台的同志座谈,加强通信员队伍写作培训,对各部门和每一名通信员明确了具体任务,开设了平溪镇信息专报,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宣传报道的积极性。截止四月底,我镇收集整理的信息共74条,是去年同期的3.9倍。被各级新闻媒体采用34篇,大大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三、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我镇始终坚持党委总揽全局,集中精神把方向、抓大事、出思路,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广泛掀起学习贯彻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高潮,把全镇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集中统一到中央、省、市、县委的要求上来,抢抓历史性机遇,及时编制规划项目45个,规划投资43954万元。工业化建设方面,我镇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必登高双桥创意产业园、飞凤山轻工业园、舞阳河生态产业示范带,均已完成房屋勘丈、土地丈量工程,分别发放耕地及林木补偿款2171万元、2300万元、1156万元。华鲁一、二期场地平整已完成,园区通往320国道的鑫海通道已经接通;城镇化建设方面,茅坪新区建设快速推进,火车站小区开工建设,政府片区旧城改造有序推进,河滨路亮丽工程已完成500米道路硬化、绿化和亮化,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320国道提级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农业产业化方面,通过狠抓头花蓼生物制药、金银花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设,着力规划种植业布局,加大农产品向经济效益好、副加值高的经济作物转变。目前,我镇已落实102万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民生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稳控社会风险,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季度工作打算
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篇6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于2011年12月份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培育办学特色是学院下一步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本文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建设策略, 探讨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措施。
1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建设的策略与措施
1.1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建设的策略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建设的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整合。就是通过资源整合、学科重组、文化互补形成新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专业, 或重组特色专业, 在新的层次上着力建设, 进而成为优势学科, 带动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 使学校具有不可替代的办学优势。
二是传承。就是将原有的办学特色巩固放大, 形成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 确立不可动摇的办学优势。
三是创新。合并、升格、新的平台、新的队伍、新的定位、新的社会期望, 是创新发展的最好契机。一般可以在教育模式、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某一方面进行全新的探索, 以点的特色辐射来带动全局特色的形成;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 也可以进行全面的制度创新, 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机制来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
四是赶超。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合并整合及评估期间的建设和发展, 拥有良好的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 再通过科学规划、大胆实践、重点突破, 实现跨越式发展, 很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也是可能的[2]。
1.2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建设的措施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总体办学定位是以农 (特产) 为优势和特色, 主动为区域 (行业)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今后的工作必须根据办学特色的本质内涵和新建本科院校的自身实际, 审时度势, 采取有效的措施培育各方面的特色。
一是立足地方, 发挥优势。在培养模式特色方面, 鉴于现代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新建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实用性较强,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紧紧抓住时代脉搏, 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社会情况, 利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模式, 积极打造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科专业特色方面, 继续利用农 (特) 资源优势, 培育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在管理机制特色方面, 新的管理人员管理活力和管理积极性相对更大, 在评估过程中又积累了一定经验, 因此其管理机制特色的形成指日可待;在社会服务特色方面,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与地方建设有着紧密联系的应用型大学, 结合本地的经济特点和人文环境等, 建设优质的、稳定的社会服务特色, 关键在于其发展是否与当地经济社会等的发展和谐, 其科研和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等;在办学环境特色方面, 新建本科院校外部环境特色的形成与当地提供的环境和高校自身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环境有关, 内部环境则主要是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政府提供的条件并结合自身实际, 进一步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
二是抓住关键, 改变劣势。在人才素质特色方面,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可以从引进高素质的教师入手, 把人才素质特色的形成作为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来抓;在科学研究特色方面, 因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地位相对薄弱, 可以采取横向联合、共同攻关等措施[3]。
2 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设置于2004年, 其前身是1985年创建的野生动物专业, 1988年更名为经济动物专业, 2000年被评为吉林省高职高专试点专业, 2006年被确立为国家精品专业, 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示范专业和国家教育部“十一五”特色专业, 2012年1月份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
按照“发挥特色、突出优势、重点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设立专项经费, 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为全面提高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 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加强教材征订管理与体系建设, 加强课程建设, 构建“递进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 尝试进行考试方式改革,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 提出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重视教学管理理论、改革的研究和重大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2.1 特色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措施
2.1.1 修订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就是要坚持“两个为本”:一是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二是要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 以教师为主体。
成立由特聘企事业单位技术和管理专家参与的专业改革与建设指导委员会, 在充分进行社会调研和对就业岗位所需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分析及广泛听取广大教师和毕业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遵照“实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的原则, 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递进式”理论教学体系和“递进-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 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 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注重因材施教, 加大专业选修课程比例,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把培养急需的立足地方、服务基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在学科专业设置和资源配置上, 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与实践内容上, 充分体现当今科技新成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努力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2.1.2 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在严格执行学校的《优秀课程管理办法》、《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与实施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实践教学管理规程》、《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指导与管理规定》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基础上, 结合学院实际和学科专业特点, 制订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和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 如《动物科学学院理论教学质量标准》、《动物科学学院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动物科学学院试卷命题与评阅卷环节质量标准》、《动物科学学院教学实习管理细则》、《动物科学学院关于毕业论文的补充规定》、《动物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提高计划》等一系列制度和标准。以质量标准为依据, 强化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论文 (设计) 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 建立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1.3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加强教学检查与督导, 规范教学管理 坚持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相结合, 注重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形成了备课、试讲、教学活动、教学检查、听课、作业检查、命题、考试、巡考、阅卷、成绩考核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和规章制度。
以教研室、分院、学校三级教学管理机构形式, 以学期期初、期中、期末三级教学检查方式, 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为教学质量提高的切入点, 每学期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常规的“三级三期”教学检查, 严抓教学质量。通过领导听课、教师互听课、学生座谈、学生信息员反馈等途径和方法, 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 学院教学检查小组定期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 达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坚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活动, 以教研活动为载体, 推进和营造良好的教学交流研讨氛围, 不仅使教学管理达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也使教师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有了稳步提高。
2.1.4 加强教材与课程体系建设, 促进质量工程建设 配合特色专业建设, 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先后编写和出版了《鹿生产与疾病学》、《经济动物生产学》、《动物普通病学》、《药用动物养殖学》、《预防兽医学》、《动物普通病学》和《经济动物营养学》等特色系列教材。选用教材出版时间均不超过5年, 其中3年内出版 (或自编) 教材的比例大于50%。
特色专业建设促进了质量工程建设。2009年, 珍禽饲养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毛皮动物饲养学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2010年, 鹿生产学、药用动物学和配合饲养生产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1.5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 学院按照“发挥特色、突出优势、重点建设、协调发展”的治校理念, 大力推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 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几年来,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积极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 通过依托名校、内培外引, 特别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通过岗位培训、在职进修、攻读学位、国内访问学者、国外出访留学、参加社会实践、由老教师“传帮带”等许多措施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技能, 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几年的建设, 经济动物教研室已建成省级的优秀教学团队, 为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特色专业的专业优势与特色
2.2.1 新兴、交叉学科融合程度较大的专业
本专业涉及多种野生 (经济) 动物的营养与饲料、繁育、产品加工利用和疾病防治等多种生产环节的理论与技能, 属宽口径、复合型的专业, 也是新兴、交叉学科融合程度较大的专业。
2.2.2 走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
由于经济动物人工养殖历史较短, 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尚需要不断研究与实践, 才能促进行业发展。因此, 为了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 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也需要师生经常深入生产实际, 不断进行产学研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及时完善和补充教学内容。
2.2.3 探索“递进-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专业社会行业调研成果, 本着“夯实基础, 拓宽口径, 增强能力, 提高素质, 激励创新”的原则,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探索“递进-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即实验项目从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到研究性“递进式”设置, 实习 (实训) 内容按基本技能、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研究能力 (创新实践、毕业论文) 顺序“递进式”安排, 根据不同动物、不同生产环节“嵌入”教学全套过程, 使学生受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由认知到探索的训练, 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毕业生产实习时间在1个学期以上, 让学生深入社会, 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经济动物养殖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本领[4]。
2.3 特色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效
2.3.1 毕业生社会声誉良好
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毕业生整体印象良好, 对毕业生的业务水平、动手能力、知识结构、个人修养、协作精神等方面给予很高的评价。
部分毕业生已成为社会知名企业家、行业的精英或业务骨干, 部分本科学生虽毕业时间不长却成了业务骨干, 如在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朴京兰、在河北秦皇岛野生动物园工作的刘立勇、在吉林省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张佐娇等。
2.3.2 社会评价
本专业师资力量强, 学历层次较高, 科研能力较强, 教学经验丰富, 秉承 “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 突出特种经济动物学科优势和特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 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遵循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 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 素质高, 动手能力强, 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1) 招生面向广, 生源质量不断提高。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 本专业的办学声誉、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生源分布广, 质量不断提高, 现面向全国26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招生, 新生第一志愿率和报到率逐年上升。
2) 毕业生和家长对学校评价高。
通过调查, 毕业生对本专业整体办学水平、教学质量非常满意, 认为本专业办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师的教学水平高。针对学生家长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 家长一致认为学校考风考纪好, 学习风气正, 师德教风正, 教学质量高, 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充分肯定。
3) 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近年来, 吉林日报社、吉林电视台、新浪网等多家媒体对本专业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社会服务、学生思想品德、专业能力和就业状况等进行宣传报道, 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3 小结
综上所述, 教育部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合格的评估促进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促进了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 为全面促进学院教学质量提高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摘要:办学特色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建设, 探讨特色专业建设措施。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左建桥.新建本科院校评估后的特色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8) :77-78.
[2]刘丽.依托特色专业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 (56) :54-55.
[3]梁淑君, 谭英杰.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31 (2) :9-11.
【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荐阅读:
乡镇村委会换届选举讲话09-23
村委会换届选举委员会12-17
农村村委会选举问题11-06
建南镇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总结07-19
村委会主任选举自荐书08-23
村委会为村民悼词07-22
村委换届另行选举公告08-19
乡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情况汇报09-13
村委换届宣传标语05-26
村委换届动员大会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