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情况的分析(通用5篇)
对当前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情况的分析 篇1
——对当前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情况的分析去冬今春以来,全国多数省份进行了或正在进行新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根据我们对近期以来的换届选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认为,各级党委、政府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给予了高度重视,领导方式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民政部门在推进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上积极总结经验,推动创新;村委会选举竞争程度提高,自主竞选的法律和政策空间明确,选举正在进一步深入。尽管还存在大量现实而棘手的难题,然而,总体而言,当前的村委会选举的基础性和结构性的工作机制已经基本形成,村委会选举的发展则面临更深层次的提升和转型。如何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而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自主自治力量,选好当家人的村委会选举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我们将分别对近年来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基本情况和经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概括分析,并针对这种状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村委会选举的基本情况和经验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并正式颁布以来,村委会选举进入一个法律规范期和平稳运作期。从各省情况来看,通过选举,广大农民选择出了一批德才兼备、年轻有为、能力较强、经验丰富、能够引导农民致富建设新生活的优秀人才进入村委会班子。村委会选举开始成为农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不少地方的农民开始切实实践这一政治参与渠道,草根民主与草根群体联系变得日渐紧密和制度化。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党委、政府领导和指导村委会选举的驾驭能力提高,依法依规操作成为主流认识和行动指南;第二,选举竞争性逐渐加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转变为现实的行动,有利于引导、规范竞选的制度空间得到拓展;第三,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在现有政策法规的框架内进行了大量积极的、极具价值的制度创新。第一、党委、政府科学领导或指导村委会选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经过前几届村委会选举的演练,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对于村委会选举的意义和严肃性的认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在领导或指导村委会选举方面,党委、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化的方式推进选举,使得工作的规范性和驾驭选举的能力极大提高。首先,在组织领导上,建立起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民政实施、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各省委、省政府一般在选举年中都把村委会选举工作纳入本的省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计划,建立起各层级主要领导负责牵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领导机构等推进工作。其次,突出抓好选举前的调研工作,把握农村基层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变化,从而有针对性的出台选举工作通知和选举方案。近几年,通过调研把握社会变化,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不少地方不仅领导组织基层调研,还借助学术单位联合开展调研,共同商讨应对方案和预案,取得良好的效果。再次,宣传发动和试点、培训工作制度化,既使得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调动了村民依法参与选举的热情,又确保了选举指导人员能够依法依规办事,在充分把握当前农村社会的重难点问题和基本形势的基础上,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推动工作。最后,普遍建立选举督查和信访机制,运用多种形式强化督查力度,纠正违法选举的问题,接受村民的信访,确保对选举进程的有效监控。另外,各地建立的村委会选举信息反馈系统等,也极大的增强了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于选举工作的有效领导。第二、依法选举从意识走向行动,选举的本身的意义得到回归。经过这些年的反复选举的锤炼,乡村 “政治家”正在成长并随着一次次的选举活动逐步成熟。选举内在的意义不是选出一个好人来当领导,而是把选择领导自己的人的自由权给予选民,从而建立选举人和被选举人之间的合法的代理关系与纽带联系,保障选民的利益。差额选举的内在意义就是存在竞选,而竞选行为则为选民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和空间,这正是乡村政治家们发挥作用的制度空间。近几年的选举中,不少省份开始面对竞选的现实,制定了竞选规则和候选人竞职演说制度等,这为怀着不同利益目的的乡村政治家实现自己的抱负提供了契机。大量的关于贿选和不正当拉票等案例的出现表明,这些乡村政治家的政治意识正在强化,他们的很多行为往往处于现有法律法规的空白处或者模糊处则说明他们实际上对于相关法律法规有深入的研究。因此,我们应该摒弃一些传统观念,如,某候选人怀有不正当目的积极拉票等,乡村政治家参与竞选都有利益动机,缺乏利益动机的选举只不过是一个木偶戏,重要的在于如何通过法律法规的改进和选举前后的制度化机制将其利益动机和公益融合起来,扩大两者的共容利益基础,限制个人利益动机对于公益的背离。同时,指导选举的政府部门也开始将依法选举更加落实,在选举中的各个程序技术方面,一般都制定了基本的规定,在操作中予以执行。一位乡镇干部抱怨的话从反面印证了这种状况。他说现在法律规定这么多,搞得干部束手束脚,难以动弹,而老百姓则随便活动。显然,指导选举的政府工作人员的依法办事和选民依法选举是同步发展的。正是在法律框架内各方围绕自身利益的选举行动,最终才能造就民主选举的持久机制,回归选举本身的自由选择的意义,防止无利益动机的选举最终必然走向选民厌选、竞选者贿选的恶性循环。第三、在现有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了大量的极具意义的创新,推动了村委会选举向纵深发展。进入稳定发展期的村委会选举,一个基本特点是:在选举相关法律已经基本到位的情况下,根据基层社会的实际情况,遵循法律的基本精神,往往出现一些局部的但是深具意义的创新。
1、明确选举委员会成立方式。在村委会组织法中对村选举委员会如何成立的问题并未明确,只是概说推选产生。在实践中,不少地方认识选举委员会对于选举工作意义重大,于是把选举委员会推选的机制进一步明晰化,一些地区还规定了选举委员会成员回避制度,候选人不得同时担任选委会成员。值得称道的是,进行创新的地区一般把这个新规则放在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上审议通过,这样就使得对于法律的一种补充获得村民的认同。事实上,由于全国地域差异非常大,各地发展不均衡,很多这种问题并不适合给出全国统一的标
准答案,而是允许地方在法律基本精神的范围内,通过严格的程序化机制进行局部创新,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2、自主竞选创新。村委会选举中必然暗含了竞选的合理空间,这是由村委会选举制度的自身逻辑所决定的。其一,村委会选举是由村民直接提名、差额选举。候选人的产生不是确定的,而候选人是否当选更不是确定的。候选人要当选就必须获得多数人的认同和好感,差额选举则使得候选人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其二,在村委会选举的制度安排,如发表治村演说、回答村民提问等都包括了竞争的要素。竞选是村委会选举的题中应有之义。本届选举中,部分省份明确了“自主竞选”的规则和机制,有意竞选者可以在村的范围内自由上门会见选民,发表竞选言论。这样就把地下的竞选活动公开化,从而有利于选举的顺利发展。
3、明确界定贿选的界限。竞选要在法定的范围内活动,那么,就必须给这个范围一个明确的界限。近几年的选举争议很多就是因为难以确定何为贿选。部分地区探索了一些做法:如规定只有用金钱、物品向选民换取选票(委托投票)才算贿选,而正当的竞选活动和竞选承诺等不作为贿选。这些探索为进一步明确贿选的构成要件提供了思路。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选举效率。有些省份为了加强村民对选举过程的监督,提高选举效率,节省时间,开发了电子计票系统,准确、快速,还可以通过大屏幕将计票过程公开,有利于提高选举工作的高效性和选民的同步监督性。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比如规定村委会成员近亲属回避制度、邀请选举观察员制度、在选举中引入司法公证机制、鼓励妇联组织提名妇女候选人,保障妇女干部等创新,都有值得进一步实践的价值。总体看来,全国的村委会选举发展势头良好,选举机制进一步程序化和制度化。但是,随着农村社会的转型和发展,村委会选举必须适应这些变化,通过改进制度和发掘村庄内部的动力机制来推动选举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和转型。
二、村委会选举面临的农村社会的新变化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等政策措施的贯彻实施,也使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第一、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乡镇干部精简变动较大,原来培训的骨干队伍有很大的变动,减弱了对本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力度,同时也增加了选举培训的难度。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员发生较大变动,有指导村委会换届选举经验的大批人员不再处于目前的工作岗位上;二是干部队伍精简,指导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工作力量减少。改革是为了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同时也使得一些长期搞换届选举和基层政权工作的人员离开岗位。一个一般只设一个人的社会事务办公室难以应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带来的大量的指导工作。因此,各级负责指导换届选举的党委政府应充分重视这种状况,提前进行深入的政策调研,在搞清问题和矛盾的情况下,组织充足的人力物力开展这项工作,以确保顺利完成。另外,税费改革之后村级组织经费基本依靠转移支付,而原来依靠村提留和其他收费等解决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出现困难。这会使得村委会对于村民的利益联系纽带弱化,并削弱其参与选举的积极性。
二、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当前,广大中西部地区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据我们最近的调查,一般劳动力一般超过 30%外出打工,最高达到60%以上。调查村庄外出打工者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一般都在三成以上,主要集中在三成到六成之间。同时在我们问到“你家有人外出打工吗”时,被调查村民中,有68%的回答“有”。一般而言,外出打工者的绝大多数都属于选民,这种情况对于村委会选举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基层反映最为担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人口大量外流的情况下保持选举中的“双过半”,以确保选举结果合法有效。对于这个问题,一是需要发展并规范委托投票程序。在委托投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要保障换届选举顺利进行,应该建立规范的委托投票程序,委托投票必须有书面签名或者签章等的委托书,委托书应该规范制作,统一使用。选举时凭委托书领取选票填投,以避免因为大量委托投票所产生的选举争议和矛盾。二是根据村民的流动情况,采取现代通讯联系方式,以解决选民资格确认和选民登记的困难。此外,不能因为外出务工经商较多,村里只有“386199”部队(妇女、小孩和老人)就忽视换届选举工作的意义。中国的城市化是一个将长期持续的过程,培育一个和谐进步的农村社会是顺利完成这个过程的基本保障。第三、村级负债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村级负债已经成为目前村委会最头疼的问题。据调查显示,一些地区村平均负债 40万左右,不负债村相当少,债务问题严重。严重的村级债务问题,直接影响到村委会选举工作。一是有的地方将村级债务化解到了村干部个人的头上,使得现任村干部只有继续当干部才有可能偿还债务,逼着他们继续竞选。这样就与《村组法》和《村委会选举办法》的要求产生冲突,不可能展开自愿、自主的村委会选举,只能是严格控制选举过程和结果,以确保这些原任村干部继续当选。二是由于村级负债严重,使得村委会只得依靠拍卖“四荒”和村集体资产来化债,从而导致村集体缺乏经济资源,难以开展村级道路、水利等公益事业建设。村民认为就是竞选上去了以后也难以有所作为,导致部分村民参与竞选村委会成员的积极性受到挫折。调查中,部分村干部认为,“村里没有收益,但是却大量欠债不能还,本届选举可能没有多少人会出来竞选,最后说不定还要镇里出来做工作(动员)才行。”一些村民也认为“村里什么都不能干,选举没有什么意思”。在我们走访到村子里,一些村民反映对于竞选村干部不感兴趣,究其原因除了考虑日常工作太麻烦,容易得罪人外,过半的受访者都表达了对村委会巨额债务的担心。特别是国家免征农业税后,村委会的收入来源日趋单一,仅凭借少量的国家转移支付资金,使得原本捉襟见肘的村级财务状况更加恶化。三是严重的村级债务问题使村民群众看不到希望,对村里的发展缺乏信心。由于村集体不仅不能提供公共产品,而且高额负债,村民对于选举一个无家可当的当家人失去兴趣,认为怎么选都没有用。因此,如果不及早
采取措施化解村级债务,实现村级财务良性循环,不仅会影响到村民的竞选热情。而且从长远看,将会成为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目前严重的村级负债使得村委会难以组织力量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自我服务能力比较差。这种状况需要认真调研,给予积极的化解,消除群众的困惑,积极参与村级选举和自治管理工作。第四、土地二轮延包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1998年中央出台政策,要求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各省随即展开了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工作,当时粮价低迷,负担沉重,农民普遍不愿种地,不少地方进行了耕地调整以及转包等。加上当时提倡“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基层政府财力拮据,强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或植树造林,或开挖鱼塘,甚至搞开发区。而且这些工作一般都没有在法律上明确土地使用的产权关系,为目前的土地争议埋下了隐患。税费改革后,特别是近两年来粮食市场价格上涨,加之种田不纳税还有粮补,一部分当年弃田外出务工人员又开始回来要地,要求实现自己对于土地的承包权利,重新分配土地;而一直在农村耕地的人,当年在土地税费较高的情况下转包了那些弃荒地,现在情况好转则不愿意把地分出去,土地纠纷突出。而还有一些地方则尚未开始这项工作,有可能使得土地二轮延包的实施与村民委员会选举时间出现重合。因此,需要认真对待这些矛盾和纠纷可能对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影响。这些可能的影响有:一是一些回来要地未能如愿的村民可能利用选举的机会,通过制造问题来表达他们的要求,从而影响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而那些在土地二轮延包中利益受损的村民,也可能将选举作为实现自己利益的机会,为选举增加变数。二是增加了换届选举的工作量,分散了精力。第五、土地征用和村改居对换届选举的影响。根据我们中心近年来对农村社会情况的追踪研究,目前农村社会的焦点矛盾已经从税费问题转变为土地问题,其中主要是农民土地被征用导致的失地现象。土地又是集体资产的一部分,土地征用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村改居同样是这一进程的伴随产物。土地征用中补偿标准过低、村民缺乏相关知情权和参与权、强征强夺等现象比较多,引发大量的农民集体上访和~活动。村改居中资产处置问题、选举方式的变化问题等都会对选举工作产生影响。在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农村,这些关系到农民生存安全和根本利益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引发农民和基层政府的对抗行为,产生不信任,村委会选举就难以正常开展。第六、村组撤并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村组撤并中有不少地方都是在缺乏与村民足够协调沟通的情况下进行的,目的主要在于减轻财政负担,确保农民减负和税费改革目标的实现。由于合并村大小不一,村与村之间群众尚不熟悉,需要磨合,在选举中出现村组之间当选人不平衡等现象的可能性较大,需要有预案。村组撤并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是村组规模过大。以前村组规模只有 1000多人,至多2000人左右,且农户居住较集中,互相熟识和了解。经过合村并组后,人数增多,熟人社会成为半熟人社会。对于换届选举工作而言,大规模的选举中存在的难以预知的问题和阻碍会更多,沟通协调机制更为困难。二是村组撤并后缺乏磨合,使得选举中的争议难以化解。目前的村组撤并主要有三种模式:(1)“大村+小村”模式;(2)”大村+大村”模式;(3)“小村+小村”模式。模式1可能会出现干部都出在大村的情况,引发小村的不满;模式2和3可能会出现势均力敌的状况,如果在选举中出现选民依据原村籍为依据的投票行为,会使换届选举的离心力量加大,容易导致不稳定。三是一些地方在选举前后才着手搞村组撤并,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难以同时兼顾;另一方面,也会把村组撤并中的矛盾投射到换届选举中,增加影响选举的变数。因此,需要在合并的村组群众之间增加理解和磨合,多做认真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避免选举中出现村籍裂缝,撕裂村庄。以上是近年来农村社会的一些主要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随着正在推进的乡镇综合改革,村民选举乃至村民自治将面临乡(镇)权之变的格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也在重新构建中,乡村建设也会逐渐提上日程,村委会,从而村委会的选举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这些改革和建设创造良好的组织和社会基础。
三、选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原因分析表现在近几年村委会选举中的问题,可以说既有长期以来就存在的老问题,又有一些随着选举发展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前者如领导问题,对选举工作认识不到位,甚至将村委会选举和保持社会稳定对立起来看,怕工作麻烦或者干预选举;程序问题,选举工作队伍业务水平不高,不熟悉法规,以致出现违规操作、以权代法等问题;另外有村民的法治意识欠缺、家族势力和派性干扰以及村务不公开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已经有了大量的讨论和实践对策。这里我们仅就近年来选举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予分析。综合全国情况,几年来村委会选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贿选问题,或者说是规范竞选问题。最近几年来,请客送礼拉选票,送钱送物买选票等案例不断出现,这类现象目前在一些地方成为普遍性的问题。不厘定清楚何为贿选,一方面难以操作选举,另一方面极容易引发其他候选人或者选民的不满,形成一种恶性的选举政治文化,对村委会选举良性发展造成冲击。民政部文件(民发[2004]35号)规定:凡在选举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过程中,候选人及其亲属直接或指使他人用金钱、财物或者其他利益收买本村选民、选举人员或者其他候选人,影响或左右选~愿的,都是贿选。这一界定缺乏操作性的规定的支撑,使得实践中依然难以确定。在选举中,只要存在竞争,就会有不同的拉票方式。从实践来看,贿选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通过金钱、财物等收买选民、选举工作人员和其他候选人,影响或左右选~愿,破坏正常的选举活动;二是采用间接的方式,如许诺、小恩小惠以及运用宗族和家族影响等破坏正常的选举活动。在农村社会,前者还比较好确定,而后者则比较模糊。如,假如说宴请选民吃饭为贿选,那么什么时间、什么价位的才算呢?它和村民之间正常的请吃饭怎么区分?因此,这个问题事实上包括以下几
个层面:其一,如何界定贿选?这个问题需要分析贿选作为一种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广西的同志根据实际,认为“构成贿选必须具备三个要件:一是贿选所侵犯的客体必须是村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村委会选举活动。村民的选举权,是指村民依法享有的对村委会候选人的提名权、对正式候选人的选举权以及其他有关权利。村民的被选举权,是指村民依法享有的村委会候选人的被提名权、当选权以及其他有关权利。村委会选举活动是指依法选举村委会的活动,包括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补选、罢免等选举活动。贿选就是侵犯村民的民主权利,破坏了村委会选举活动的行为。二是贿选的方式,即以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收买选民、候选人和选举工作人员,使之违反自己的真实意愿参加选举,或者在选举工作中进行舞弊活动;三是贿选的后果必须是足以造成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破坏了村委会的选举。所谓“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非法阻止选民参加登记、投票,或者胁迫、诱使选民违背自己的意愿进行投票,以及迫使选民放弃自己的被选举权等;所谓“破坏村委会选举”,是指破坏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以上三个条件,须同时具备,才能构成贿选。”这个界定具有参考意义。但是,依然缺乏可量化的标准,也就是如何确定选举权被侵犯、何种程度的侵犯、这种侵犯对选举结果具有多大的影响力等。其二,谁来查处?选举办法一般规定,出现贿选,村民可以向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乡人民政府或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这里,有关部门实际上是这几个部门,但是,责任在谁却不清楚,实践中如何比较困难的话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民政部门一般负责查处,但是一方面有自办自查的嫌疑,另一方面也缺乏技术和强制手段。由于缺乏法律的明确认定,司法机关没有作为查处贿选案的受理机关,这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理念有较大差距。其三,如何查处,根据不同情况如何确定处理标准?总之,需要一方面明确竞选规则,确定哪些行为是允许的,提倡的,哪些行为是不合法的,给群众比较明确的贿选标准,以利于监督候选人的拉票行为,另一方面要明确贿选的法律法规,从标准认定到处理责任部门和处理程序等作出规定。另外,一些辅助性的办法包括教育村民正确行使权利、完善选举程序,不给贿选者机会以及加大选举监督力度,及时查处贿选行为。第二、干扰、破坏选举的违法纠正机制缺乏问题。近几年的村委会选举中,出现了不少干扰、破坏选举的行为。这些现象大致有如下一些类型:一是部分候选人为了达到当选目的,利用假票、假委托票、甚至包括伪造选票和票箱等办法,对选举造成干扰;二是部分选民和候选人见自己的选择不能成为现实,采取烧毁选票和票箱、聚众~阻碍选举工作人员计票、发布选举结果等;三是因为部分基层干部指导选举未能严格依照程序操作,甚至违法违规操作,指选派选,或者无故不进行选举等,村民群众不满其行为而干扰选举工作;四是一些宗族、派性力量比较强大的地方,村委会换届选举往往成为各种矛盾、问题总爆发的导火索,成为部分群众释放不满情绪甚至寻衅滋事的重要时机,在选举会场吵架骂人、打架斗殴,违法承诺、攻击他人,阻止选民投票、干扰选举,撕毁选票、砸烂票箱,阻挠计票、围攻乡镇干部等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时常出现。对于上述行为的定性及处罚,《刑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这给选举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一是违法行为的认定没有确定具体标准。比如干扰、破坏选举,到何种程度才算需要法律制裁 ?哄闹选举会场的行为依据什么标准确定其法律责任等。二是对于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没有具体规定,处理起来法律依据不足,随意性较大。三是对违法处理机关的规定不够全面,处理指向不明确。选举中发生刑事犯罪,依什么法处理不明确。再次,有些问题,只适宜追究党纪政纪责任,但是村委会成员有些并非党员,也缺乏手段去追究其在责任,又根据哪些规定来追究,村委会组织法以及相关的选举法规都没有明确说法。同时,出现选举受干扰和破坏等时,选民究竟向哪个机构举报,哪个机构负责查处,哪个机构对查处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等,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在实践中往往都感到很难办。但是,建立相对明确的违法纠正机制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其负面效应,那就是如何界定失当或者过于严格,可能成为一些基层干部利用的工具,借此给自己干预选举和违法违规选举造成的群众不满问题进行压制。因此,这个机制一定需要包括双向的安排,既要明确选民的权利和义务,也要明确指导选举的部门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对等,而不可只偏向一面,从而推动村委会选举在政府指导与村民积极参与的合力下良性发展。第三、村委会成员及候选人资格条件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村委会选举正在逐步完善和成熟,一些配套政策和法规逐渐填补了存在的法规漏洞。就如何选举这个问题,不仅组织法有了许多明确具体的规定,而且各省的选举办法更是用相当详尽的操作规程的办法进行了规定。但是在选举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资格条件标准。村组法给出了 “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事公道,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的标准,而一些实践部门的同志们认为标准没有可操作性,而且是对当选后的村委会及其成员的要求,而不是对候选人的资格条件规定。因此,一些同志认为需要明确、细化村委会成员应当具备的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村民当选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或者村委会成员的,规定具体的处理办法。村委会成员尤其是村委会主任理应是遵纪守法的模范,否则难以承担起依法开展村民自治等工作。然而,由于农村情况的复杂性和选举结果的难以预测,导致时常出现因违法犯罪而被司法部门羁押、~、取保候审,或者假释、刚刚刑满释放等人员当选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问题,有的还当选为村委会主任,造成恶劣影响。同时,选民对“选什么人”意识不够明晰或缺乏公认的标准。因法律法规、上级指导及宣传存在偏重“怎样选人”的缺陷,所以选民对选举的目的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有些选民没有标准、抱着选谁都无所谓的态度,选举时个人意愿的表达存在不确定因素;有些选民则各
有标准,各选不同对象,造成票数分散;另有些选民则标准有误,受宗族观念、眼前利益等因素影响,将票投给“族头”、“村霸”或贿选者。由此,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村委会成员的任职条件,并对不具备相应条件而当选的规定具体的处理办法。如规定:村委会成员应当自觉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三年内无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劳动教养、因违法违纪被纪检或者司法机关立案侦察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过失除外),无严重违反计划生育法规政策、拒绝依法纳税行为,无故意制造事端、扰乱村庄秩序、蓄意打击报复等行为;对不具备相应条件而被选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规定由村民选举委员会认定其当选无效;对上述人员当选为村委会成员的,规定由村民选举委员会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民政部门认定其当选无效。应该说,基层的担忧是十分必要的。如果选举结果大量的都是有劣迹的人或者不遵守法律法规的人当选干部,会形成一种恶劣的导向。我们认为,有必要将一些严重不适合担任村委会成员的标准明确列出,在确定候选人时一方面在选民中大量宣传,另一方面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程序审核机制,确保正式候选人的资格条件问题。而对于一次性海选的地方,采用选举后的事后审核机制往往会造成政府部门干预选举的事态,比较困难,需要认真考量。但是,采用剥夺某些类型人的被选举权的办法存在法律上的难题,依次类推,这种权利剥夺就可以无限制的进行下去了。因此,如果立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对严重而且明显不适合当村委会成员的行为类型给予限定,而不宜过多设限,强调把选~和罢免权、监督权交给村民,建立切实可行的村务管理运行机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民主往往需要付出代价,我们如果总是希望把选举装进一个真空瓶中的话,选民就会永远长不大,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第四、选民登记和资格确认问题。选民登记是开展选举活动的基础,通过登记可以统计参加选举的人数,并为印制选票、布置布置选举会场和投票站点、最终核定选举是否有效等工作提供便利。实践部门的同志认为,《村委会组织法》没有规定登记这一环节,更没有规定登记的形式和法律效力,容易产生选举争议。从全国村委会选举的实践来看,基层现在普遍采用的是被动登记方式,也就是说,不管有选举权的村民是否愿意、是否能够参加本届村委会选举,也不管该村民是否已经在别的地方进行了登记,选举机构就把本村年满十八周岁且没有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登记在册,列为参加本届村委会选举的选民。这种登记方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不能完全反映村民的真实意愿,既违背了村民自治的初衷,也不符合民主精神;二是人为增加了应该参加选举的村民的数量,降低了 “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的概率,给选举工作造成不应有的困难。有些人故意不参加选举,还可能造成选举失败;三是为操纵选举提供了可逞之机。与主动登记相比,被动登记的选民有不珍惜选举权利的可能因素,凡对选举不感兴趣者,基本上没有明确的投票对象,容易为贿选者利用;四是增加了选举成本,增加了登记失误的可能性,在“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存在、村民外出务工经商较多的地方尤为如此;五是有可能发生侵害无辜选民的民主选举权利的现象。对于被动登记的弊端,我们其实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考虑到村委会选举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的推进的,村民对于选举的效能和信任机制还在建立之中,对选举权的不珍惜乃至漠视还是普遍存在的。如果贸然改被动登记为主动登记,可能会造成基层政府出于避免麻烦而不对选举做更多宣传,最终登记选民过少而使得选举连徒具形式都没有了。现代选举制度获得大众支持并积极参与选举,是需要一些其他条件支持的,比如竞争的政党组织的动员、公民权利意识和权利行动的高涨、社会相关团体的作用等,它反映了现代国家和公民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权力的委托代理关系。返观我国,在现代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仍在建设之中的情况下,采用的很多办法最终只能是传统和现代各参半,逐步过渡。比如,对于选民登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补充进行,一般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登记站,由村民携带户口簿、身份证到登记站登记;也可由选民登记员挨家挨户依据户口簿、身份证在选民登记名册上进行登记。对选民登记特殊情况处理,凡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规定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理;凡法律、法规和政策未作出明确规定的,应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讨论决定,按照大多数人的意见办理。选民资格确认问题是城市化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变化。近几年,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选民资格的认定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谁可以参加村委会选举,这是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法律问题。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和整个社会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目前一些地区农村居民的构成十分复杂。以上海市为例,从户口所在地与居住地的关系来看,要求参加选举的 “村民”有以下六种类型:(1)户口在本村、居住在本村的村民;(2)户口在本村、不居住在本村的村民;(3)户口(属于非农业户口)在本村、居住在本村的原本村村民;(4)户口不在本村、居住在本村的原本村村民;(5)户口不在本村,居住在本村的本村村民的配偶;(6)户口不在本村,不居住在本村,但可以参加本村集体资产分配的原本村村民。一些同志认为,在选民资格的认定上,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户籍所在地原则。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应当在户籍所在地的村进行选民登记;二是经常居住地原则。应当允许村民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选举。如长期在外打工且经常居住在打工的村(要求一年以上),也符合在经常居住地有长期稳定正当职业、尽村民义务、未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选民登记等相关条件的村民,经个人申请,应当进行选民登记;三是不得重复登记的原则,即不得在 2个或2个以上的村重复进行登记;四是民主决策的原则,即选民资格认定有争议的,由村选委会讨论决定;五是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的原则,即确保村民只能且能够在一个地方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另外一些省份采取的办法是:对农业户口在本村,生
产生活在本村,但不享受集体经济分配的出嫁女及其配偶、子女,嫁进本村的媳妇及子女等,上一届登记为选民的,应继续给予登记;上一届未登记为选民的,本人提出申请,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决定或提交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村改居”前属于上述情况的,上一届登记为选民的,本届应继续登记为选民;上一届未登记为选民的,集体经济已剥离的社区居委会,可登记为选民,集体经济尚未剥离的,本人提出申请,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决定或提交社区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决定。在具体操作中,由于理解不一,标准也不统一。有的地方采取简单办法,严格一种标准,如户籍,而另一些地方则标准过于宽松,选民也由此认为区县、乡镇或村选举委员会违规操作。有的村对有争议的人群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参选范围,但由于家族势力影响,两派势均力敌,争论激烈。又由于缺乏法律依据,使基层难以把握,有不少村民围绕选民资格界定问题上访,其争论的焦点就是参选的范围如何界定。我们认为,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户籍制度的变化,原来单一的户籍标准确定选民资格已经越来越难以笼括复杂的农村居民群体的身份了。但是,由于村集体资产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任何单项的村民资格认定都会带来连锁反应。如果接纳某些外来在村居住 1年以上的人口为选民,那么,他们是否可以拥有集体资产的处理权等。在当前时期,不适宜制定全国统一的标准,最好授权地方根据实际制定标准。第五、村委会届期和厌选问题。《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任期三年依据的是原《宪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但现在《宪法》已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基层的同志普遍反映,村委会每届任期三年过于短暂,应当改为五年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是一项法规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每次组织都要占用各级尤其是乡镇党委、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村甚至需要用近半年的时间组织实施;为做好三年一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各级民政部门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及正式颁布实施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村委会成员三年任期的第一年,主要是熟悉情况、制订计划,第二年安心工作,第三年就要考虑下一届竞选的问题,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干工作的时间只有年余。如果把村委会的任期改为五年,对于绝大多数村委会成员而言,安心工作的时间将有三年以上;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村到省的各级组织,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大幅度降低换届成本。一些同志认为村委会三年任期过短,从而导致换届过于频繁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主要有:(1)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使当选的村委员成员产生了“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把届换”的思想,不利于其专注于村务工作,也不利于村内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2)诱发了农村不稳定因素,不利于社会稳定。当前,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彻,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加之农村宗族、派性等思想影响,导致换届选举期间积存矛盾爆发,不同派别之间明争暗斗,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屡见不鲜,农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事件陡增,发生农村局势失控的危险性也随之上升。频繁换届,使得这种局面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3)村委会换届频繁,加重了各级,特别是基层党委、政府的工作负担,不利于他们致力于发展经济等中心工作。每次村委会换届选举,都需要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层层部署,由乡镇具体组织各村进行选举。为此,乡镇要为所辖的每一个村派驻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对情况复杂的村还要增加人手。这样,常常会出现选举期间乡镇民政、司法、人大、组织各口倾巢出动,形成“空城”现象,严重影响了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4)村委会换届频繁,加重了农村的财力负担。由于某些村村民的民主意识淡薄,存在“不发补贴不投票”的观念,迫使这些村为提高参选率给村民发放现金或实物补贴,每次投票都需要支出数千乃至数万元,增加了财务支出,形成不必要的财力消耗,削弱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此外,村委会任期过短,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委会监督失控的问题,反而增加了目的不纯的当选者大搞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的“紧迫感”。从实际情况看,能否对村委会形成有效监督,关键在于“村务公开”、“民主议事”等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在村委会届期问题上,要充分平衡选举的工作负担和选民一次授权时间过长的问题。从选举成本上考虑,减少选举次数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一些同志认为选举过多诱发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恰恰不是选举的问题,而是选举中这些问题得以暴露和曝光。另外,任期太长容易使人懈怠,失去危机感,不利于人民的监督;而太短则政策多变,不利于稳定发展。国外一般地方政权和议会任期都是三年,而我们基层农民缺乏其他参政的渠道,三年一次参与机会如果再拉得过长,可能也不利于扩大选民的政治参与,不利于对当选村干部形成一定的竞选压力。在届期和厌选的关系上,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目前选举过于频繁,但是,大量的调查表明选民并没有感到选举太频繁而无法应付。真正对选举频繁最有体会的是基层负责组织和指导选举的政府、人大及其工作人员。我们认为,厌选问题主要和选举与村民利益脱钩、选举制度设计不够合理、选民对选举的信心不足和选举效能感不足有关,村民生活条件和文化水平也是影响因素。总之,修改届期问题应该慎重推进。
四、结语通过对近些年村委会选举情况的观察与思考,我们认为,当前的村委会选举已经进行深水区。随着国家调整发展战略,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农村社会的矛盾和压力,尤其是村民、村干部和基层政府的高度聚集的关系紧张问题会逐步疏散,村民自治和国家管理之间的矛盾会进一步化解,广大农民群众将会在一个更为和谐宽松的环境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活动。因此,村委会选举将逐渐实现由国家强力推进转变为乡村社会的一种内在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作用需要实现一个转型,从具体的组织领导和指导者转向法规政策的制订者以及选举过程的监督者
和违法违规现象的纠正者。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供村委会选举和选民之间的密切的利益关联,扩大选民选举的效能感和对选举的民主性和公正性的信心。此外,相关法律和政策的修改演进也要充分关注农村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并与之形成良性的结合关系。徐勇刘义强/文
对当前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情况的分析 篇2
关键词:基层群众自治,村委会,换届选举,民主选举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中国的一项政治制度, 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 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形式即各地普遍实行的村民自治制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 由农民群众的自发创造到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普及, 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 再到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过程。民主选举则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 东昌府区已经经历四次“海选”模式的村委会换届选举。笔者对东昌府区4个乡镇的换届选举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通过与乡镇干部及村民座谈了解近几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情况, 并收集77份调查问卷。经过历次选举的实践过程, 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渐增强, 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 历次换届选举参与率达到80%以上, 选举的政策、法规、制度、程序逐步健全完善, 大部分村能选出符合群众意愿的“当家人”, 但是在选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近几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情况
1. 群众民主意识增强, 参与积极性提高。
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 东昌府区已经经历四次“海选”模式的村委会换届选举。经过四次选举的实践过程, 以及历次选举前的宣传动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群众普遍认识到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意义, 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维护自己的民主权益, 认识到选票的重要性, 选出真正符合自己意愿的“当家人”。历次换届选举参与率达到80%以上, 大部分群众能积极参与到选举中来, 比较关心村干部的人选问题。
但是, 也存在部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分两种情况:一是村民参与投票的积极性不高。在调查中被问及“会不会去参加选举”时, 大多数表示会去, 但是如果家里有事情, 比较忙, 则不会参加, 选择弃权。说明民主选举过程中, 或是由于选举制度本身的缺陷, 或是选举程序不到位, 造成部分群众对选举的不认可, 影响到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二是村民参与竞选村干部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怕在工作过程当中得罪人;第二怕因工作耽误自己的时间, 影响自己的收入;第三因为工资待遇低。由于以上三个原因, 部分村村干部参与竞选的积极性不高。
2. 民主选举程序制度化、规范化。
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颁布以来, 普遍实行“海选”模式, 即两轮直选, 第一轮直选确定候选人, 第二轮直选确定村委会班子成员。与以往的提名候选人方式不同, “海选”模式能够更准确地表达群众意愿。经过四次“海选”过程, 村委会换届选举程序日益健全完善, 选举过程操作基本规范, 程序基本健全。
村民选举委员会由村民推选产生;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名单, 在选举日的20日以前公布;直接提名候选人, 差额选举, 无记名投票, 设立秘密划票处, 公开计票, 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等等。每步程序都严格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进行。
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 选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由书记员代写选票过程中, 歪曲选民的投票意愿, 不按选民意见如实填写;代投委托票数量过多, 多达十几张;提前颁发选民证, 给贿选以可乘之机;流动票箱容易出问题。这些程序的疏漏, 都会对选举过程以及选举结果产生影响。
3. 村干部人选缺乏。
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 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 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 优秀村干部的选拔比较困难。东昌府区2004年换届选举, 选出的村主任当中, 初中以下学历的占3.52%, 初中学历的占67.63%, 高中学历的占27.4%, 高中以上学历的占1.45%。人才是强国之本, 要加快推动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农村人才外流, 一方面不利于优秀村干部人选的选拔, 另一方面即使村干部想带领群众致富, 人才的缺乏也只能使村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农村劳动力的流失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不利因素。对此, 可以以选拔“大学生村官”为契机, 引导人才合理有序地向农村流动, 不断壮大农村人才队伍。
4. 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家族问题。
在中国农村宗氏家族观念较为普遍, 对四项民主制度建设, 尤其是对民主选举产生深远影响。有74%的人认为家族势力是影响选举公正性的首要因素。在访谈过程中, 村民也表示谁的家族大谁在选举中占优势。村中出现势力相当的两大家族时, 选举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矛盾纠纷。在这种情况下, 一村选举两个村主任, 每个村主任管理一个家族, 村里各项事务共同协商决定。
二、村委会换届选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村委会换届选举主要涉及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政治建设,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制度保障, 民主选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激发农村基层组织的活力, 打破了过去只能上不能下,
一干几十年, 死水一潭的局面, 使每个有能力的村民都有机会竞选村干部。经过村委会换届选举, 一大批政治素质高、文化学历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优秀人才被选进村委会领导班子, 村干部队伍结构优化, 素质提高, 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2. 拉近了干群距离, 密切了干群关系。
村干部由村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 村民对自己选出的干部人选比较信任, 没有了过去那种抵制猜疑心理, 在工作过程中会积极配合。村干部由于是民选产生, 改变了过去只对上不对下负责的工作作风, 在工作过程中, 既要考虑上级工作任务的完成, 又要考虑村民的利益, 真正实现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统一。民主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干群关系得以缓和, 干群矛盾减少, 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明显减少, 有利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 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农村社会的稳定,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一方面, 村民倾向于选出有能力、有知识, 能够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村干部;另一方面, 民选村官因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各项工作容易开展, 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村干部的积极性。干部群众一条心, 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三、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程序、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经过十年的发展过程, 我区广大农村地区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制度、程序逐步健全, 但也存在部分问题不容忽视,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完善:
1. 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 调动村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性。
广大农民群众是村民自治、管理民主建设实施的主体, 在实践过程中, 最主要的就是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四项民主制度建设中来。尤其在选举前的调查摸底及宣传发动阶段做好群众的动员工作, 使其认识到选举的重要性, 运用好自己手中的民主权利, 投好神圣的一票。
2. 加强对各项民主制度的贯彻落实。
四项民主制度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民主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 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才是根本内容。只有后三项民主权利落到实处, 才能使民主选举有序进行, 否则, 民主选举不但没有真实意义, 反而会带来选举过程中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甚至造成村民对选举的冷漠或不认可。
由于民主监督的不到位, 村务尤其是财务不公开、不透明, 造成群众对民选村干部的不认可、不信任, 认为谁当干部都一样。对民选村干部的不认可, 造成村民对选举的冷漠不认可, 在选举时, 部分村民就不能正确认真地对待自己的选票, 又由于碍于情面, 使得候选人拉选票现象得以产生。因此, 进行以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在当前尤为重要。“给群众一个明白, 还干部一个清白。”一方面, 消除村民对干部的抵制猜疑心理, 使村民端正对待选举的态度, 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选好村干部。另一方面, 使候选人端正思想, 使其认识到当村干部不是为了个人利益, 而是为大家服务, 使其当好村干部。
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程序, 取消投票选举过程中的代写书记员, 采用对候选人进行编号或贴照片的办法, 方便不识字的人参加投票选举;严格控制委托票的数量;建议取消流动票箱。同时通过选举前的村干部离任审计工作, 以及选举后的建章立制工作的开展, 加强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
3. 试行“一票直选”和观察员制。
在2005—2007年的全国村委会换届选举中, 已有17个省份试点较大规模实行“无候选人选举”, 即“一票直选”模式。“一票直选”降低了选举成本, 节约选举时间, 扩大了选举透明度, 比较适合农民外出务工、不愿耗费太多时间投票等情况。
观察员制是在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等社会知名人士中选聘若干代表, 组成观察员队伍对选举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作为一种社会监督方式, 有利于保证选举的公平公正。
“一票直选”和观察员制已在中国部分地区试点或实行, 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也比较符合现实需要, 可以考虑在我区部分地区先行试点。
选举程序的完善, 固然可以避免选举过程中不公正现象的发生, 也可以选出好的村委会班子。但当前最主要的是应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的健全完善。四项民主制度应当同步前进, 平衡发展, 其中任意一项民主制度建设的滞后, 都会影响到整个管理民主、村民自治进程的推进。
参考文献
[1]金太军, 施从美.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
[2]傅伯言, 汤乐毅, 陈小青.中国村官[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1.
[3]陈洪生.村民自治:农村两委关系的解析视角[J].中国政治, 2006, (4) .
[4]郭奔胜, 等.农村选举“隐性贿选”查办难[J].内参选编, 2006, (48) .
农村村委会选举调查报告 篇3
一、***地处**东南沿海,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全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式样区之一。***不属于我国法律上的大城市概念,但知名度远远超过一般的大城市;***创造了***发展模式的奇迹,从1978年到1997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有13.31亿元增加到605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1.12亿元增到1246亿元,财政收入由1.35亿元增到38.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3.5元增加到3700元,上述短短的二十年内,几项主要的经济指标均翻了5至6番,其速度等于亚洲四小龙的35年,等于西方国家的100年。***人的足迹更是遍及于全中国,到处都有***城,***村,***街。***发展模式实质上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它的发展方向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本论文选择***作为考察中国农村选举的一个窗口,固然是由于我本人自幼长在***农村,对它有着身会体受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经验;另一方面,是由于***的市场经济尤其发达,按照传统的权威理论,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密切到何种程度,这两者到底是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以为却很少有人从理论上加以彻底地论述,本论文试图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的素材。
本论文是在1998至2001年我多次深入***农村基层的基础上写成。
二
任何社会进步都是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原来的方法解决不了,而采取了另一种解决方法所形成。我国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就是这样。我国农村的选举是与农村中的社会矛盾问题深刻纠缠在一起的。这其中有一个矛盾,我认为是村干部与村民的矛盾。这个矛盾非常深刻,说得形象点,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我在火车上听到的,没有一个老百姓不痛骂当官者贪污受贿的。村民们谈起村干部,没有一个不痛骂村干部随意卖地,挥霍村里公款的。
村民与村干部的矛盾之所以激化,是因为村里有许多公共资源,如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村办企业,乡统筹村提留,宅基地指标,计划生育指标的落实,水电费的收缴,救济物的发放等等,这些公共资源虽然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由于村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任由村村干部随意支配,集体所有的土地最后变成村干部几个人的土地,村办企业变成村干部几个儿的合伙企业。在贫困的村,大家都不愿意当村长,在富裕的村,大家都抢着去当村干部,在这些村里,当村长远远超过去办一个***中小型企业所得的好处。
这是我在***收集到的一张大字报:
给杨府山涂村干部的公开信
中国共产党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正确领导下,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政策的英明指引下,改革开发的号角声回荡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杨府山涂村还沉睡在黑夜之中,何时能醒。
村民们被你们(村干部)逼得走投无路,为了生存,只好含泪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偷渡越境。村民从1982年开始,人口逐年下降至今,你们对计划生育耳闻目睹,置之不理,给外地那些计划外生育人员创造了良好的“穴”。他们拼命流入我村,给本村的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村民自投资金,建立了上下两个治安联防队,才使村民的生活得以安宁。
只要略有知觉的村民就可以知道,在1991年,本村有一部分人要按装电话,你们不但没有支持,反而从中得利,幸亏有共产党撑腰才没有使你们得逞,然后把钱退到按装户手中。村江边路的中心大道,至今不阴不阳,使这么多的良田抛荒了多少年,给村民造成了多大的损失,你们是怎样想的?本村上辈父老用几十年的心血,他们不管日烈喷阳、还是严寒冰雪,在瓯江南侧围垦了近七百母的土地,并载上了经济收入客观的果树,为下一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你们置村民于不顾,把累累的果树一砍而光,又给村民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然后,又在这块土地上该起了一幢幢厂房,这么多的土地与厂房,不管是租也好或出售也好,但把所得收入总能为村民办点好事,但是,本村这么多的公益,哪一件是用这笔钱?村上的凉亭、路灯都是用村民的血汗钱,自来水安装也是村民自己掏腰包,人们的心在滴血,这次安装照明电又要叫村民集资,你们要三思而行,为村民想一想,身为村干部于心何忍,为何对善良的人们进行如此的敲骨吸髓,搞得村民们白日无欢颜,夜半泪沾巾。
望你们尽快向瑞安、永嘉的兄弟村学习,把本村的具体收入开支、你们的工资明细地公布于众,难道村里真的没有钱吗?请问你们为何在办公楼上装上了这么多的空调,就连省政府、市机关也比不上你们的办公场所;你们家中装璜得如此豪华,生活得如此侈奢;手持“公机”能否下蛋?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你们有没有照办?这一切的开支你们是怎么讲的。长此以往,村将不村了。
党中央、国务院把几代人梦寐以求的长江三峡已经在建设之中,省政府建设了象杭踊高速公路的工程不计其数,市领导在瓯江上已架起两道彩虹,把***规划的如此壮观,他们为子孙后代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你们到底为村民
们做了点什么?望你们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为村民做点好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杨府山涂村的呼吁与心声
这样的大字报实际上深刻地反映出农村矛盾。当然这样的大字报并不多见,因为农村是一个熟人的社会,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贸然出去状告村干部的,一旦证据不足,弄不好在村里落下了一些笑话,说他不自量力,多管闲事,反正贪污侵占的财产也不是一个人的私有财产的,你告赢了,也不归你,何苦呢?
农民是一个极其松散的阶级,很多人都是对告状村干部持观望态度,告赢了,大家也出点力,会帮你一把,告输了,大家一哄而走,作鸟散状。还有一个原因,主要是村里缺乏一个打头的人物,这个打头人,即是造反派的头头,但他既需要懂法律知识,又不怕得罪乡村干部,这样的人在农村很少。但是我发现,在个别的地方,有些村民自动组织起来,出钱出力,聘请律师,状告乡村干部。这样的打头人物是很不好当的,会遭受许多压力,甚至可能遭受当官的打击报复。不过,选举村民委员会时,这种人在村里威信比较高,当选为村长的可能性很大。
这样的大字报反映了农村里的基本矛盾,农村里的选举就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从法律上看,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从历史和事实上看,村民委员会是从最初的村人民政府,后来是从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生产大队演变而来,实质上具有强烈的国家权力色彩。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基层自治组织,其功能应当相当于学校里的学生会等团体,仅仅是一种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组织,村委会成员从法律上看,仍然是农民身份,不脱产,不占国家编制名额,但实际上在农村实行干部制度,村干部身处于农村中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中,支配着农村中大大小小的各种社会资源,与农民有着更直接的利害关系,即所谓村官也。所以,有上级政权任命村干部,等于将农民切身利益交给了上级政权来支配。后来,村民委员会干部改由选举产生,但刚开始的时候,不是等额选举就是间接选举,不具有选举的实质性内容。
在中国历史上,平民与官僚的斗争一直持续不断,此起彼伏,我们看古装戏剧,看古典小说,说到底,无非就是无权者与有权者的斗争,或者就是代表无权者利益的清官与代表有权者利益的贪官的斗争。中国的任何一个朝代都跳不出这个规律。平民与官僚的斗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直接对抗的方式,平民凭借自身的力量与官僚发生面对面的暴力冲突,所以古代有以武犯禁,除暴安良的侠之大者的形象出现,使当权者不敢利用手中的权力随意非为,最严重的便是中国农民聚众起义,自立山头,推翻皇朝。另一种方式是利用现行的法律体系,老百姓到上级去状告下级,到中央去状告地方的贪官污吏,用现代法律术语来说,即上访申诉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种上访申诉的方式往往导致老百姓幻想有朝一日终于出现清天大老爷给他们作主。
但这两种方式,无论是直接的暴力冲突,还是青天大老爷的思想,均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平民与官僚的斗争本身。现代社会发明了选举这种方式,与其让少数的官僚支配平民,还不如让占多数的平民支配少数的官僚。
三.
但光靠民主选举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民主只有与监督体制结合在一起,才能显示出其力量来。在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采用了现代民主的选举制度,但对村干部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力量。因此许多村民对这种没有监督机制的民主很不以为然,说:“我们刚刚养肥一个村长,又选上一个新的,又得给他吃很多东西。”
我认为,对村干部的监督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另一种便是罢免权,既然有权选举产生村干部,当然有权罢免他。对村民来说,民主就在身边,自己投票选举出来的村干部如果滥用生中的权力,没有比这更难过了。民主可以让农民对自己的当家人有比较,有鉴别,选错了人,可以罢免之,这是民主选举的必然内容。
但这里有一个法律问题,村民组织法规定:“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可以要求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应当在接到罢免要求之日起一个月内召集村民会议投票表决”。法律的规定是由村民委员会召集一个大会,让它来罢免自己,显然缺乏现实性,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关于罢免权的规定就会落空。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定:“村民委员会在接到罢免要求之日起一个月内不召集村民会议投票表决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帮助村民会议投票表决”。但实际上,在这个稳定压到一切的年代里,乡镇人民政府也不愿意这样做,害怕自己辖区内出现不稳定,因为农民做事往往都是一哄而起的态度,这村罢免了,其余村就会跟上,出现罢免连锁反应。
农民只好自行召集村民会议,罢免村干部,下面即是一例。
关于依法罢免寮东村村民主任XXX的规定
寮东村村民主任XXX于96年当选,在二年多任职期间,不依法办事,没有依法经营管理村级集体资产,违反法律规定,利用职权侵占农民合法权益,使集体资产大量流失,财务管理失控,各项事业停滞发展,严重脱离群众关系,村民对此意见很大。
现据《瓯海区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总站》关于对寮东村的财务审计报告,显示财务管理极度混乱,会计结帐极不规范,支出凭证白土子占85%以上,极难认定其真实,出纳管钱乱支付,自制、自批、自领现象十分严重,白条子抵库的暂支及应收款高达405509.92元,收支项目乱窜,有意搞乱核栓,虚增收益分配。
乱开支、铺张浪费十分严重,从93年至96年,共吃喝支出额高达441608.50元,占总收入24.5%(即四分之一)干部补贴名目繁多,随意将集体资金以各种名义侵占为既有,违反规定私自购买摩托车,手机、传呼机,并有意不入正式发票入帐,自制白条子或复映件入帐,干部假公济私,以权谋私,利用职权用集体资金为家属保险,严重违反财务纪律,并非法侵占他人应领款项,计6543.50元占为己有,有帐无物,虚增固定资产,帐物等值不符,蒙骗群众。
纵观整个财务审计结果报告,寮东村财务帐目是一本乱糊涂帐,村委会成员互相串通,结党营私,是一伙侵蚀集体资产的“蛀虫”,严重违反《民法通则》第71条、第74条规定。并胆大妄为,将国家下达给村民建房宅基地指标,非法向社会高价出售,严重违反《土地管理法》第2条与第47条,以及《刑法》228条、342条,幸有村民发现及时制止,才避免发生严重违法的犯罪行为。群众对此愤怒至极,公愤难平,严重损坏党群关系,群众忍耐已至极限,大有一触即发之危。
今寮东村全体村民依照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力,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第三款,与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及浙江省民政厅浙民基字(1997)188号通知第15条、第16条规定依法行使民主权力,罢免村民主任XXX职务,并暂停其他村委成员工作,具体决议如下:
一、村民主任泮洪聪从1998年9月21日起停止行使村民主任权力,停止一切村务工作活动,即日起所作一切村务工作对外民事行为均属无效非法行为。
二、村财务即刻停止往来,一切内外财务往来均属非法经济往来行为。帐目暂时封存,有待接管。
三、其他村委会成员,暂停村务工作,一切村务活动均属非法行为。
四、由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及群众代表组成改选委员会。
五、对新村民主任候选人作严格要求,在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中挑选,要求如下:
1、必须是党团员(维护党的领导)。
2、年龄35岁以下(年轻化)。
3、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以文凭为准、知识化)。
4、有5年以上社会工作经验(实践化),经依法提名,参加选举。
上述决议,经全体村民大会通过,因受会场限制,按当时选举方式,逐组、逐户征求意见,经全体村民50%以上签字通过,即产生法律效力。
上述决议,依法呈报梧蜒镇人民政府、瓯海区民政局,望二单位抓紧协商委派人员协助寮东村村民委员会改选工作。
现在全体村民群情激愤,大有一触即发之态,以免发生类似“三烊8.9”特大恶性事件发生。请梧蜒镇人民政府、瓯海区民政局,依法履行法定管辖权力,否则即视为行政不作为。
附:适用法律依据
呈:梧蜒镇人民政府瓯海区民政局
对于这样一种罢免,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乡镇人民政府认为,村民联名罢免村委会主任的决议,只能算一个要求,不具备法律效力。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讨论村委会主任撤职、罢免时,要由乡镇人民政府主持。由于乡镇政权不认可,农民自行召集村民会议罢免村干部,只能是罢而不免,在农民,村干部和乡镇政权三方博奕的过程中,农民只能与上级政权配合,才能取得主动权。
所以,在民主发展的初期,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民主选举处于尴尬的境地:我想,一方面,民主的选举确实能带来民主的希望和信心;另一方面,这希望又不会彻底实现,民主在发展初期,又担负着恶名。没有监督机制的选举,其社会效果沦落为民主的反面。因为在村民选举的运作中,每届当选只有三年的任期时间,三年后,当选者从村干部的位置上跌落下来,所以这短短的三年,会刺激产生政治上的短期获利行为。这种行为将政策看成是商业上的一种生意,有投资是将政治看成有利润,这肯定会滋生出政治的腐败。
农民是最需要行政权保护的阶级,现在给他们以权力,让他们来做主,支配和对抗一定意义上的行政权,因为以前老是跪在他人脚下,现在一下子站起来,就可能直不起腰来。市场经济本身就以短期获利行为作为运作的杠杆,在市场经济尤其发达的***,尤着重短期的实际利益,因为短期社会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的社会情绪,在情绪的支配下,村民的选举更容易产生短期行为。
四.
现在村民对村委会选举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在选举中的拉票行为,尤其是贿选,大家觉得这败坏了社会的风气,把一些不好的人给选上去了,与其这样搞贿选,还不如不搞,直接由上级任命算了。在***,这个问题可能比其他地方更严重,因为***人有钱,比其他地方的候选人所花下的成本就大。候选人给每个选民发香烟,主要是发阿诗玛或中华烟,选举前或选举后都有烟分,有些地方摆酒席,请大家来吃饭,也有直接发钱的,一张选票给五十块钱,有些候选人花好几万块钱也有当选不上的。但当选上了,我想,他肯定要捞回去,因为他把选举看成是做生意,他既然已经付出了这么多成本了,他就得赚回来,否则他图个啥?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搞贿选的,主要是争夺当村长,在有些农村里,村民委员会成员有些长期在外,无法履行责任,大家也不在乎。每次选举的时候,妇委主任、会计等一般不变,只是村长争夺得非常厉害。有位村民向我反映说,现在贿选和拉票的经验变得越来越丰富,国家的法律虽然有些细化,但实施的力度
果农民对民主的操作技术不够熟练,就应该让他们来大胆练习,我在实践中发现农民对民主的渴望却是这些悲观论者所难望其项背的。
这种观点将选举的种种问题推到农民的素质问题上,而忘了对现行体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的展开,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个选举的问题,而是选举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村委会选举中,还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矛盾,那就是村长与村支书,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村长是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但比村长权力更大的村支书却是上级任命的,这使得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打了个大折扣。在以前的任命制下,不存在着这个问题,而现在搞选举,直接选举出来的村长往往不是党员,因而老跟村支书争权力,“你是村支书,但我不是党员,你凭什么来管我?”“你管支部,我管村务,我们互不干涉,”因而,基层干部觉得农村的工作越来越难做了。
村里有很多事由村支书拍板决定,但从法律上看,村委会主任是村委会的法定代表人,是一村之长。但村民组织法没有规定村长有哪些权力,而且在村委会组织法中,没有村长这个术语,而只是村委会主任这个术语,这说明在农村并不实行村长负责制,实行的而是村委会负责制,是整个村委会向村民会议负责的制度。法律也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所以在实践中,村支书可以不理睬村长,另行安排其他村委会成员开会,从而架空了村长的权力。村长如果与村支书有矛盾,与镇长有冲撞,人家虽无权撤换,但不会重用你了。
对当前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情况的分析 篇4
执笔人:张超
[摘要] 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近20年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农村民主选举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对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徐庄镇的各村村委会民主选举工作的调研数据对目前苏北农村民主选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基层民主选举,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 民主选举 基层民主 新农村建设
引言 2006年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在村民中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而村委会选举又是整个村民自治体系的基础,把村民委员会选举搞好,使人人养成民主生活的习惯,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村民选举是基层民主的政治基础,它不仅决定着基层民主的深度,还决定着基层民主的广度,而选举的普遍性和公正性的程度则是关系到民主精神和原则能否得到落实的重要方面。
自 1988 年 6 月 1 日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试行以来, 在《村组法》关于“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原则指导下,江苏省铜山县徐庄镇农村自治逐渐走上民主化、法制化的轨道。截止至2008年7月,该镇村委会民主选举工作已经顺利开展七届,基层民主选举工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8年7月13日—2008年7月25日,南京审计学院618经济学社、爱心社赴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13人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徐庄镇开展了为期12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小分队本着“支教兴农,调研苏北”的宗旨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关于苏北农村民主选举现状”的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其他地区民主选举经验,对徐庄镇农村民主选举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推动农村民主选举,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研方法和数据来源说明
2008年7月13日—2008年7月25日,南京审计学院618经济学社、爱心社赴徐社会实践调研小分队首先对铜山县徐庄镇南、中、北三部分随机抽样,根据徐庄镇各村分布,我们随机选取南部村子3个(山黄、安乐、赵村)中部村子8个(吴楼、野姚、毛庄、薛湖、重埠、凌庄、金井、龙田)北部村庄3个(徐庄、周庄、王桥)共14个村子,据各村村支书提供的数据,我们按照1:20的比例以户为单位随机发放普通群众调查问卷。共发放普通居民调研问卷360份,回收350份,有效问卷342份,回收有效率97.7%。另外,我们每一个村子发放3份针对村基层干部的调研问卷(镇政府干部3份)共发放基层干部调研问卷45份,回收45份,回收有效率100% 具体情况如下:
村名 问卷数 回收数 有效数 回收有效率 村名 问卷数 回收数 有效数 回收有效率 山黄 24 24 23 95.8% 薛湖 33 31 30 96.8& 赵村 21 20 19 95% 重埠 30 30 30 100% 安乐 25 23 23 100% 金井 30 30 29 96.7% 吴楼 31 31 30 96.8% 周庄 19 19 17 89.5% 野姚 30 28 28 100% 凌庄 19 19 18 94.7% 毛庄 35 32 30 93.8% 龙田 30 30 30 100% 徐庄 15 15 15 100% 王桥 18 18 17 94.7% 总计 360 350 342 97.7% 表1 普通群众问卷发放情况表 数据来源:调查员据调查问卷整理统计而成
表2 被调查人员基本属性
* 数据来源:调查员据徐庄镇普通群众民主选举调查问卷数据整理而成
我们的调研问卷主要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问候语、调查意图、内容、感谢辞和调查问卷填写说明,其中调查问卷内涉及的学术性强的专业用语由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解释说明。第二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搜集,包括年龄段、学历、政治面貌、参加选举次数(基层干部问卷还包括任职时间)等。第三部分是对被调查人员过去参与民主选举的情况的询问,主要涉及选举的程序、自己的心态、是否会找人代选、自己选择干部的标准等。第四部分是对民主选举现状以及通过选举上任的干部的表现(基层干部问卷主要涉及干部自己的方针、做法以及对选举的看法),主要包括选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贿选、“暗箱操作”等)、村干部上任的方式、上任后的作为、调研对象对选举的满意程度等。第五部分主要通过主观题的形式来获取被调查人员对民主选举的看法、建议以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想法、未来发展的目标等。第六部分是由调查员填写,主要包括调查员保证、调查员编号、调查地点、调查时间等。
其次,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徐庄镇民主选举开展的情况,对徐庄镇民主选举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我们在山黄村举行了主题为“做好村民选举工作,加速新农村建设”的专题座谈会,我们按照干部,党员,普通群众3:5:8的比例,在徐庄镇领导、山黄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成功邀请了山黄村16位党员、干部、村民参加我们的座谈会。座谈会主要涉及山黄村基本情况、民主选举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大家对民主选举的看法以及建议、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等。
再次,为了获取更加客观、科学、全面的资料,我们对徐庄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徐庄镇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徐州市统计年鉴》、民主选举的档案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翻阅,同时我们还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工具搜集了电子资料160余篇,有关民主选举的名家著作20余部作为我们的理论储备资料,深入分析徐庄镇民主选举的现状、和其他地区的异同点。
最后,本次调查还配以其他调查方法和形式。如:观察法、典型访问等,虽然这些方法不是主导方法,但有效的配合了本次调查,使得调查结果准确、真实、客观。
二、调研地基本情况
(一)调研地基本情况概述
徐庄镇与徐州市接壤,陇海铁路、徐海公路、京杭运河穿境而过,霍连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呈“十”字型纵横贯通,与京沪高速铁路相毗邻,并设中心车站,距徐州观音飞机场仅10公里,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全镇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总人口7万人,辖22个行政村。南部山区46座山头,自然风景,优美宜人。有四大水库:五孔桥水库、安黄水库、圣人窝水库、赵集水库,圣人窝是2500年前孔圣人观吕梁洪时住宿的地方,历史名胜诸多。尤其是圣人窝出产樱桃果远近闻名,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山上生产奇石,能与灵壁石媲美,北部为蔬菜种植区,现已形成3万亩大蒜生产基地,有江苏省千亩小麦示范园,蔬菜大棚300多栋,盛产黄瓜、辣椒、西红柿、西芹等名特优蔬菜,尤其是5000亩苔韭,运销全国各地。
全镇工业资源丰富,发展迅猛,目前已接纳各类投资项目38家,投资总额4亿余元,主要以钢结构网架、机械加工、板材加工、彩色印刷、农副产品深加工、农用肥料等为主,境内设立一个3000多亩的工业集聚区、三个集贸区,加上有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是投资项目建设的理想之地,是投资者投资兴业的沃土。
目前徐庄镇已形成南部山区开发旅游业及观光农业,北部大力发展工业的格局,工农业和旅游业竞相发展,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正朝着小康社会大步迈进。
(二)调研地民主选举基本情况
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试行以来,徐庄镇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基层民主选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各项法律法规,坚持“领导而不包干,指导而不干涉”的原则,截止至2008年7月,已经经历了七届民主选举工作的实践。村民民主选举、依法选举的意识逐渐增强,换届选举的规范化、民主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个案一:山黄村及山黄村民主选举情况
山黄村,位于徐庄镇最南端。现有居民484户,2800多人。2008年人均年收入接近3000元。上世纪80年代,由于该村处于南部山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导致全村人面临“三大难”——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1988年,第一届村委会通过民主选举正式上任,带领全村艰苦奋斗,先后集资70余万元兴建小学、自来水管道、村级公路。现在全村基本解决以上三大难问题。民主选举让山黄村村民尝到了甜头,从第一届到第七届,全村上下充分发动、高度重视,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主选举方案。选举前,通过广播、宣传栏等方式宣传选举相关的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选举流程、候选人条件等。选举过程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两票一选”、“公推直选”的选举模式,选举方式更加广泛、程序更加严密。选举上来的干部实行村民述职制度,现在山黄村结合自身山区特点,成功举办四届“樱桃采摘节”,并建成山区风景开发区,整个村子展现出一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风貌。
内容 选择的数次 所占的比例 上级任命 80 23.4% 民主选举 273 79.8% 家族势力 39 11.4% 贿票、拉票 70 20.5% 其他 13 3.8% 表3 您村村干部通过哪些渠道上任的?(可多选)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群众民主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徐庄镇接受调查的人员表示79.8%的村干部是通过民主选举上任的。这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主选举,严格监管民主选举流程,尊重民主选举结果是分不开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就下发文件要求各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前必须严格制定选举办法,依法认真举行。政府部门重视民主选举的同时,徐庄镇普通群众的民主选举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对民主选举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加强。具体如下:
1、民主选举制度基本被广大村民接受
内容 选择的数次 所占的比例 重要 235 68.7% 不重要 41 12.0% 无所谓 66 19.3% 表4您认为民主选举重要吗? 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群众民主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通过表4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68.7%的群众表示民主选举重要,这说明: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普通群众逐渐接受了改革开放30年的洗礼,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农村经营体制代替了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式的集体经营体制,多元化的收入分配形式,代替了单一的计划经济分配方式,农民从对农村集体和土地的人身依附中解脱出来,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迁徙的自由权和剩余劳动产品的处置权,大多数农民从此摆脱了贫穷的困扰。生产方式的自由选择,使农民有了闲暇的时间参与非生产性的活动;温饱问题的解决,使农民有机会考虑非物质方面的精神享受。普通群众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民主选举,投身民主选举。民主选举制度被广大农村村民接受。
2、村民对民主选举关注程度逐渐提高
从开党员座谈会的个案村中,通过与党员们的交流我们也发现每届村正式选举的大会场,公开统计选票的地点都吸引了大量村民注意力。在统计选票的黑板前,围观着一圈圈的村民。从他们的这些行为可以看出,农村的村民对民主选举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关切。通过一张张选票的统计和每位候选人得票数的不断变化,选民们感受到自己所投一票的作用性和重要性。我们可看出村民们对村委会民主选举的关注热情还是比较高的。
三、调研地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
徐庄镇在近20年的民主选举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依托民主选举也享受到了民主带给人民群众的切身的利益。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选举也难免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民主选举主体面临人才供求矛盾
开展民主选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人民群众是主体。就目前徐庄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全面落实、贯彻实施《村组法》,推动民主选举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这也是我国的一个基本现状:一方面,我国有13亿人民群众,其中8亿在农村,形成了1亿多的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群体。徐庄镇也不例外,据《徐庄镇统计年鉴2007》测算,徐庄镇现有38.7%的劳动力输出,其中20岁——50岁的劳动力占82.3%,留下的就是所谓的“613870”部队,即儿童、妇女、老年人。农村基层政治民主是一种特定的政治文化,受选民的政治知识、文化素养、心里素养等因素影响比较大。这部分人群由于自身的知识、条件、观念等原因的束缚,影响了民主选举的正常发展。如下表: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比例 18—20 65 19.0% 20—30 86 25.1% 30—50 71 20.8% 50—60 76 22.2% 60岁以上 44 12.9% 表5 被调查人员的年龄构成 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群众民主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难找到20—50岁的劳动力在家,如上表5,接受我们调查的大部分是20岁以下、50岁以上的村民。
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和传统的教育体制严重阻碍了城市高素质人才向农村地区的流动。不仅如此,大量农村优秀人才由于城市的环境、条件相对来说比农村优越的多,也纷纷涌向城市。据徐庄镇政府介绍,目前几乎就没有一个愿意报考当地公务员的人。
人才供求矛盾的同时,还有和人才相关的其他问题:
1、政治冷淡,选民参加选举意识不强
由于留守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613870”部队(即:儿童,妇女,老人),这部分人群由于自身的知识、条件、观念等原因的束缚,他们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人文传统仍与现代民主社会有很大的差距,有些甚至是根深蒂固的,他们一般对政治事件不关心,也不感兴趣。我们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好多村子存在好多这种选民,他们不关心民主选举,也不愿意提及民主选举,更不会精心考虑选谁或者不选谁的问题,甚至有的选民对流动票箱也不愿“划个圈”,或“打个叉”。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如表6。46.2%的调查对象表示会找别人帮助代选。这充分说明了,选民的参加选举意识在淡化,有一部分人不珍惜自己手中的选举权利,即使如表4显示的有68.7%的人认为选举重要,但是这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还没有真正的运用自己的选举权。通过走访我们还发现,由于选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前后需要两个月,如果在农忙时,选民只会忙于自己的事情,而不会放弃手头的工作回来参加选举。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的比例 会 158 46.2% 不会 184 53.8% 表6 您会找别人帮您代选吗? 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群众民主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表7您到现场参加过几次民主选举(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试行以来)
内容 选择次数 所占比例 0次 112 41.2% 1-3次 87 29.5% 3次以上 87 29.5% 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群众民主选举调查问卷
综合问卷统计的结果来看,没有到现场参加过民主选举的占被调查者的41.2%,亲自到现场参加民主选举1-3次的占29.5%,而参加过3次以上的仅占被调查者的29.5%。对于选举中其它活动的参与度就更低了。
2、干部队伍年龄构成偏大,学历偏低,候选人队伍不足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农村优秀的人才外流,而外部优秀的人才又流不进来。在农村只要是有知识、掌握一定技能、有能力的人大部分都到城市去谋求更好的生活,无暇顾及村里的民主竞选,也不愿意待在农村。外界的人才由于当地经济条件欠发达,待遇不如其他地区丰厚,更是不愿进来参加民主竞选。据我们对14个村子、3位政府干部的调查发现: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的比例 20岁以下 0 0 20—30 0 0 30—40 15 33.3% 40—50 24 53.3% 50岁以上 6 13.3% 表8 村干部的年龄构成 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基层干部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66.6%的基层干部年龄在40岁以上,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一位做了20多年的村支书,农村基层干部中30岁以下的储备干部几乎没有,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干部的交接。形成了农村干部选举候选人的人才断层。
不仅如此,在任的村干部中,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局限,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如下表(表9):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的比例 小学 6 13.3% 初中 25 55.6% 高中 8 17.8% 大专 5 11.1% 本科及以上 1 0.2% 表9 村干部文化程度 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基层干部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据我们调查数据显示,68.9%的农村基础干部的文化基础是初中或者初中以下。村干部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民主选举的开展,受一定知识、思想的束缚,有部分村干部不重视民主,不把民主工作做好,只当成是一种任务来完成,这严重阻碍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村干部这种文化素质严重影响了他们在村民中的形象也是选民产生了一种误解:他们文化水平就这么高,即使再民主也只是瘸子里面挑将军。所以参不参加选举都是一样,选也选不出符合心意的干部。
(二)、村民自治制度落实不全面,选举缺乏民主氛围 我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规定,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也就是说,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在村民中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是整个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民主选举有利于村民自治的发展,反过来,村民自治的发展程度也影响着民主选举的正常开展。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开展的手段和工作方法,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制度的制约机制。这四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偏重任何一方或者忽略任何一方甚至几方都会导致基层民主政治无法正常健康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徐庄镇在民主选举这一块做的比较出色,严格按照选举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但在部分村庄出现了另外一种局面:只有民主选举而没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我们调研的85.7%的村庄是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村民参加村务集体讨论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的比例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的比例
兴修道路、桥 97 28.3% 发展教育 46 13.4% 村务办公 29 8.5% 自身队伍建设 25 7.3% 建设公共设施 14 4.1% 不清楚 138 40.4% 救助贫弱孤寡 87 25.4% 表10 民村所了解的村财政收入的去向(多选)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群众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的比例 没有 264 88.2% 是 18 5.9% 正在筹备 18 5.9% 表11 您村是否拥有民主监督机构?(样本总量300)
数据来源:2007年徐庄镇扶贫工作现状调研小分队调研数据
通过表10 我们可以发现,40.4%的被调查人员表示不清楚村里财务支出情况,虽然各村也设立了财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等专栏,但是公开栏上公开的内容很少涉及村里重要内容,尤其是部分村落对村里的财务从未进行公开过,即使公开也只是笼统的一言盖过,这导致村民无形中形成一种误区:所谓的公开栏也只是村委会、干部的一个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这个公开栏不会真正的“公开”,民主也不会是真正的“民主”。而生活中,民主的基础是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村民最关心的恰恰就是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这些经济上的事情,只有经济上民主了才能达到政治上的民主。这些民主管理方式上存在的漏洞导致村民对村委会、村干部不信任,对自己民主选举出来的干部失望,进而对民主选举丧失信心,最后从心态上就不支持、不尊重民主选举这回事。
据2007年暑期徐庄镇扶贫工作现状调研小分队提供的数据(表11)来看,88.2%的人表示本村不存在民主监督机构。这种民主监督在当地非常缺乏,这也导致选民在思想上产生误区:我们赋予当选的候选人权利来代表我们自身的利益,而这些当选的人却缺乏制约.这不禁让选民产生疑虑,民主也只是在选举的那一刹存在,我们的民主选举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上台的机会,却没有给我们自身的利益带来什么保障。这样,越来越多的选民并不怎么热心、关注民主选举这件事情。而民主监督的缺乏更给民主选举带来严重的影响,由于不存在监督,更多的“野心家”、“阴谋家”、“家族势力者”等开始热衷民主选举,导致了部分村落在民主选举过程中出现了“贿选”、“暗箱操作”等丑恶现象,更有甚者,有部分候选人出动黑社会势力来帮助其选举。也就是在这种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相对缺乏的环境下,社会缺乏良好的民主传统、民主习惯和民主意识。缺少良好的参政议政的大环境。部分村庄的民主选举而就面临着只有选举而无民主的境地了。
(三)、民主选举宣传力度不够、缺乏透明度
由于农村自身社会、经济等条件的束缚导致农村村民自身文化素质、知识层面相对浅显,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更是知之甚少。据调查,如表12 表12 您认为您村选举的优点是什么?(多选)
内容 选择的次数 所占的比例 上级支持 17 5.0% 选举组织得力 27 7.9% 选民民主意识高 79 23.1% 不清楚 216 63.2% 数据来源:徐庄镇普通群众选举调查问卷数据
上表显示:63.2%的人不清楚民主选举是如何开展的,开展过程存在哪些问题。这除了反映出普通群众不关心民主选举以外,也从一个侧面显示我们的民主选举宣传力度不够、透明度缺失。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村民表示不知道候选人是怎样确定的,也不知道每一位候选人最终的选票是多少,他们对民主选举的了解程度也仅仅局限于投票。通过和部分村干部交谈我们了解到:由于村里财务有限,不可能在选举这一部分支出太多,为了减少村里开支,对民主选举的宣传方式仅仅是广播和村公开栏海报。部分村子在选举这一块出现了“零开支”。这样村民对民主选举缺少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就村干部而言,民主选举缺乏透明度,即使他们公正的举行选举也会让部分不知情的村民产生误解。
四、推动基层民主选举,加速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民主政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要在具有二千多年封建思想影响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广大农村开展民主政治建设,决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长期探索和努力。从徐庄镇当前民主选举中的主要问题来看,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健全、不完善。但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状
况直接反映和决定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整体水平,村
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是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我们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我们南京审计学院2008年暑期赴徐社会实践调研小分队基于在徐庄镇12天调研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其他地区民主选举的经验,对推动基层民主选举,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发展经济,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
民主的基础是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 从经济民主走向政治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村民自治、民主选举都要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来进行(武汉市社会科学院,2007)。彼彻姆说:“极端平等论所主张的原理„„对社会负担和社会利益的分配必须到绝对平等的程度才称得上是正义的,而且,违背了绝对平等的分配只能被认为是不正义的,不当考虑社会成员在有关方面可能有所区别。而大多数平等论者关于正义的见解是有严格限定的,较之极端平等论的正义见解要审慎得多,但是,他们仍然认为,对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那些利益进行平等的分配是必要的。”因此,决定农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关键还在于发展经济,使农民变成真正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使绝大部分农民都成为商品生产或经营的主体,我国社会也就消除了城乡二元结构,农民也就能实现平等选举权,这样民主选举就可以得到健康、正常的发展。基于徐庄镇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徐庄镇农业经济发展环境,我们借鉴程乃胜教授围绕“发展经济,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 的观点,提出以下建议:
1.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小城镇建设
在我国,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小城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将个体农民转化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途径。如果我国广大农村都像苏南、珠三角地区的农村一样,乡村是城镇,农民就不再是个体小农,不再是落后生力的代表者,就可以实现真正的民主选举。徐庄镇可以利用其自身地域、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乡镇企业。
2.加快农村种植、养殖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
农民还可以不离开土地就实现从个体小农到市场经济主体的转换,那就是加快农村种植、养殖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徐庄镇北部平原、南部山区,可以因地制宜,进行种植、养殖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为民主选举奠定经济基础。
(二)、注重农村教育,提升选民、候选人素质
“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认为现代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及由此提升的劳动技能和智力水平在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广泛替代其他生产要素。同样的道理加强对村民的教育,注重提升村民的素质切实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群众学习和掌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要求和方法,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同时通过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通过村民的自治行为,促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扶正祛邪,村风民风根本好转。可以有效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帮助其树立对民主选举科学的认识。增强对民主选举的关注和参与程度。另外,村民素质提高了,会出现更多的带领村民致富的能人,有效弥补了村干部候选人不足的弊端。也解决了目前徐庄镇部分基层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徐庄镇选举人才的供求矛盾。
(三)、“农、科、教”有机结合,为民主选举提供服务
国际农业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农业的研究、推广和教育的紧密结合。韩国农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本国发展现代农业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韩国第一个民选政府执政以后,针对国民经济和农村的新情况,提出一项发展农业的新举措——产、学、管、严一体化,最大限度的提高韩国农业竞争力(王惠军,1997)。1974——1976年,韩国的农村改革进入拓展阶段。加强对新村指导员、政府公务员、社会团体负责人进行新农村教育,动员大学和科研院所教师、科研人员、学生到农村巡回讲学和推广科技文化知识。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郭庆芳、腾华勇,2005)。
让高校、科研院所老师、学生、研究人员到农村来不但有利于农村经济文化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广大农村朋友对我们非常的欢迎和支持,也非常尊重我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单就大学生而言,如果每年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宣传服务团深入基层,宣传村民自治中的相关知识,讲解民主的相关内容,及时发现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对我们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营造良好民主氛围
实行村务、政务公开不能图形式,走过场。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坚持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运作,做到除按规定必须保密的事项外,凡是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凡是涉及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列为公开的内容,全公开、真公开、实公开、及时公开,真正解决问题,真正使群众满意。要把公开工作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常抓不懈,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充实公开的内容,扩大和延伸公开的领域,增强党务、政务、村务等各项工作的透明度。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严肃查处,保证公开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始终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体化,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的各项内容。正确处理与村民密切相关的各种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只有在经济关系、经济利益的处理和调整中尊重村民群众,让村民对村级集体资产的运作和处置拥有充分的知情权、话语权和监督权, 才能有效提高村民对村委会选举的热情和兴趣, 才能实现变 “要我选”为“我要选”。
健全民主监督机制,不仅仅对民主选举过程实行监督,更重要的是在候选人当选以后对其工作、思想、经济等方方面面实行监督,切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工作的发展。
(五)、增加民主选举透明度,调动选民参与积极性
作为换届选举的组织者要不断提高民主选举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利用多种渠道将选举的流程、规则,候选人的条件,基本情况等信息充分公开,实现候选人和选民之间信息不对称最小化。在选举过程中,公开投票、计票、宣布结果。争取让每一个和选举有关的人都充分了解选举的各个环节,调动选民的积极性。同时,村委会或者选民大会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罢免制度、检查制度等相关机制。为民主选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六)、探索和尝试“代理人制度”,充实候选人队伍
现在,中央组织部决定每年选派10万名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去锻炼、担任主要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的这种做法可以有效的缓解农村干部储备不足、文化水平有限等问题,但是由于大学生对当地风土人情需要一定的熟知期限,而大学生在基层的时间又有限。我们可以借鉴“大学生村官”这种思想,引入“代理人制度”。所谓的“代理人制度”就是指引导群众在更大范围内寻找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和治理人。这种现象也被叫做“利用外脑”,村庄利用外脑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南平市委、市政府下派村支书和225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帮助村里提高种养技术水平,调整经济结构。从下派村支书的624个村看,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党员人员数从1999年的2246人迅速增加到2001年的3092人,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质,10人以上集体上访人次从1999年的95次减为2001年的44次,集体上访人数由1999年的4456人减为2001年的972人。徐庄镇就其现状,可以对此方法进行借鉴。据我们调查发现,徐庄镇基本上都是自己村庄的人治理自己的村庄。引入“代理人制度”也是对民主选举中确定候选人这一环节的一个创新。可以不断充实候选人队伍,同时也使选民更加珍惜自己手中的选举权,认真寻找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候选人。同时,我们也可以明确推知,外脑和本村的宗族、家族势力关系没有“内脑”大,可以不用顾虑其他利益关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带动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七)、注重选举知识宣传
列宁在《怎么办?》中说,社会主义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居民表示听说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但是涉及具体内容是,90%以上的人不知情。目前,徐庄镇关于民主选举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已经比较健全,存在的问题就是村民对这些制度章程不了解,其实不仅仅是村民,相当一部分村干部也不了解相关法律的基本内容。因此,注重村民相关知识的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积极推动基层民主选举,我们必须注重选举知识的宣传。灌输的主要内容是《宪法》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基层文艺宣传、墙报等一切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持久的灌输,使得农民群众通过村级民主选举,产生基本的民主意识。
五、结语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一个系统庞大、复杂的工程,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我们要在民主选举的不断实践中摸索经验,检验我们的理论,克服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认真的推动基层民主选举,做好民主选举的各项工作,定能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我们民主政治的发展,进而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参考文献
【1】陈涛 《经济能人背景下的村级治理》,载李连江主编,《村委会选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程乃胜 《论农民平等选举权的实现》,《江海学刊》,2007.2 【3】程乃胜 《中国村级民主选举法的社会学思考》,《金陵法律评论》,2005年春季
【4】张 帅 《当前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发展论坛 》 2005年
【5】徐文洲 《当前村委会选举中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年10月第5期(总第63期)
对当前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情况的分析 篇5
开展试点,全乡14个行政村中11个推行这种选举方式,其余3个村采取有候选人直选和无候选人直选。根据11个村选举实践,与其它二种选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寻找规律,为我县在2008年村级换届选举提供经验借鉴。
一、自荐直选的优点
(一)与有候选人直选对比
一是能降低成本。根据《省村委会选举办法》规定,实行有候选人差额选举的,必须先由选民直接提名候选人。提名候选人要求非常高,必须有过半数选民参加投票提名。同时,选民不得委托他人提名。按提名得票多少为序确定正式候选人,再组织选民对候选人进行差额选举。近年来,随着我县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的深入实施,农村尤其山区劳动力大量外出,要选民两次回村参加投票难度较大,特别是提名候选人不得委托,给组织选举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实行自荐直选,选民一般只需一次投票,工作繁忙或路途遥远无法回乡的选民,可以委托投票,不仅极大减轻乡村组织者的工作量,也最大限度地减少换届选举工作对选民尤其在外选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明显降低了选举的人力和资金的成本。
二是能减少环节。根据村委会换届选举有关规定,自荐直选方式是直接进行正式选举,可能一次性成功,若当选村委会成员不足三人或者主任、副主任都未选出的,应当就不足的名额进行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未选足,可以空缺。自荐直选最多不超过两次投票;而有候选人直选,在正式选举前必须提名产生正式候选人,选举次数至少要举行两次。按照选举程序规定,有候选人直选一般要召开六次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相关决议,发布九次公告,而自荐直选只需召开四次村民代表大会,发布六次公告。自荐直选与有候选人直选相比,换届选举的各个环节明显减少,同时,也降低选举过程的差错率。
三是能严把当选人质量关。为了确保优秀人选当选,各地相应制定关于选民不能推选如:受党纪国法处理、破坏社会公德…等等的人员为村民委员会成员的限制资格条件。根据《省村委会选举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村委会成员正式候选人,经过半数选民参加投票提名,按得票数多少直接确定正式候选人。因此,所制定推选村民委员会成员限制资格条件,对提名得票高的选民无可奈何,起不到限制作用。而在正式选举中,己纳入正式候选人名单,当选成功率非常高;而自荐直选,实际上是无候人直选的一种方式,《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省村委会选举办法》对自荐人确定要求没有明文规定,按照“法无明文即可为”的要求,所制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任职限制资格条件对报名竞选者起到限制作用,只要符合任职限制资格条件之一,可不列为自荐人。自荐直选方式中,要通过另选他人栏目填写姓名而当选难度大。赤石乡在本次村级换届选举中,七位因属于村级自荐人限制条件之一的报名人,而被取消自荐人资格,在正式选举中另选他人栏中得票极低,均未当选。
(二)与无候选人直选对比
一是选举更能一次性通过。无候选人直选由于不确定候选人,村民完全凭自已的意愿投票,这样投出的选票就比较分散。受传统家族观念宗派思想的影响,同宗同族的人非常希望在村委会中选上自己的代言人,各家族的选民大部分愿投各自家族人的票;各自然村的选民认为如果村委会成员是他们自然村的,会在公益事业方面向本自然村倾斜,全自然村的人都会受益,这就使村委会选举与自身有共同的利益了,在选举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自然村的选民都只投本自然村意中人的票。因此,在一些党员群众意愿不集中、人选不成熟的村实行无候选人直选,就有可能因选票分散,不能过半数而需进行另行选举。而自荐直选,竞选人明朗,并通过发布公告,组织竞职演说,发表治村施政纲领,签订任职承诺书,村民对自荐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更能统一选民思想,选民投票较为集中,从而更能一次性投票成功。
【对当前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情况的分析】推荐阅读:
对中国当前法治现状及其前景的看法07-10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07-20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12年展望11-06
中国当前基金行业的现状11-20
对当前监狱安防应用的分析---上网05-20
论当前中国司法腐败的成因与防治08-28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10-21
当前公安民警违纪违法的情况及原因分析07-24
当前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情况调查与思考08-28
对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分析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