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委会(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24-12-16

关于村委会(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精选7篇)

关于村委会(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1

关于村委会(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王县长:

就全县村委会(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全县农村社区建设覆盖情况

全县共10个镇、1个街道、1个乡,总面积为3344平方公里,98个行政村、30个城市社区、总人口30万,农村人口19万人。几年来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上,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逐步开展与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到2010年底在98个行政村中,实现了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覆盖,覆盖率为100%。

二、主要做法

1、自市委、市政府在溪湖区召开现场会后,我县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有了大踏步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多次召开县委、县政府常委专题会议,反复研究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规划,并制定下发了《本溪满族自治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本委办发[2008]36号),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民政局局长为副组长,由宣传、政法、财政、民政等19个机关部门参与的领导机构。

3、各乡、镇(街道)都成立相应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形成各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并相

互协调的领导力量,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统筹安排、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扎扎实实的推向深入。

4、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积极响应,结合本乡、镇(街道)工作实际抓落实,在工作上各乡、镇(街道)党政领导亲临各村现场指导工作,并号召各村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5、各乡镇(街道)成立了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中心。

6、全县98个行政村先后都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推选的办法组建了农村社区组织机构,完成了农村社区全覆盖工作任务。

7、在98个行政村中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并完成了“一二五五”工程的基础工作计划,即:一是一个社区文化广场;二是两个超市(日用百货超市和农业生产资料超市);五五是五室五站。

8、按统一规定制做了各类标识牌,和各项规章制度公示板,并安装上墙,附合要求。

9、统一印制了全县98村农村社区工作记录簿,并发放到村使用。

10、充分发挥各村的民间组织作用,让农民致富带头人参与管理、参与服务,为农民致富找项目,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

三、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在农村社区建设上,通过自筹和各方争取共整合资源4000多万元,新建村委会(农村社区)46个村,改扩建40个村,解决了大部分村委会的办公场所。修建社区文化广场88个,8.8万平方米;安装体育运动器材86套。修村路20万延长米,为农村社区的亮化安装路灯653盏等等,多项利民工程。

四、村委会(农村社区)拥有办公用房情况

自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以来,通过三年来的改造,新建村委会(农村社区)的有46个村,改扩建为40个村,但是由于各村经济条件的差异,按上级政府对农村社区办公用房必须350平方米以上的要求,在98个村中,面积在351平方米以上的为68个村,尚有30个村未达到要求(其中,无房的村1个,2个村在200平方米以下,16个村在300平方米以下,11个村在350平方米以下),这30个村的办公用房问题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重点。

五、取得成效

自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以来,逐步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形成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在社区体制、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管理五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1、加强对社区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为弱势群体服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低保、优抚、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安排贫困群体生活,三年来,通过

村代会讨论听证的形式讨论确定农村低保人员达1.5万人。

3、倡导文明新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4、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村民自治建设,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5、为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举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班,每年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为村农民致富提供科技保障。

6、充分发挥民间组织致富带头人的作用,为农民脱贫致富找项目,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

六、下步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加大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力度。

一是探索农村社区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探索和建立农村社区监督管理机制,定期督查各场所运行情况;逐步推进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行,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确保中心正常运行。

二是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研究实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召开现场会,表彰先进,推广经验。

三是开展结对活动。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结对共建,让城市社区的管理服务理念给农村社区带来有益启示,加强城乡交流,加快农村与城市社区接轨的步伐。

(二)进一步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培育农村社区精品亮点典型。

一是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建设,完善服务中心功能设置,以群

众满意为标准,不断加强设施配备,不断充实中心服务功能。

二是探索建立社区工作站制度,通过把多项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工作站,来加快实现农村社区服务与城市社区服务的接轨。

三是精心培育农村社区精品亮点,推出2—3个典型作为本溪县的农村社区“样板社区”向全县推荐推广,使全县的农村社区建设按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抓好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全区农村社区负责人培训、座谈交流、外出参观等形式,增强他们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责任、信心和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各种力量。建立村庄卫生、护村、健身等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增强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充分发挥村干部、热心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分子、下派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等各种力量,同心协力和富有成效地参与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三是深入开展各类服务和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活动,提供各类群众需求的服务,有效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

(四)加大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提高服务功能。农村社区建设是为民服务的整体工程。为实现城乡一体化,要整合全县相关部门的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心都来支持农村社区建设。县移民部门要合理调度和加大资金投放,加快农村

村委会办公场所改造步伐;县体育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健身等体育器材,投放到农村社区,活跃和丰富农民群众的文体生活;文化部门也要积极争取相关资金,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农村社区开展好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卫生部门要统筹安排好专项资金,抓好农村社区卫生所的建设,提高农村社区居民健康服务水平;公安部门要抓好农村综合治理,规范村级警务室建设;县直各包村单位要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上、物资上要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农村社区建设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展开。

(五)我县已被省政府推荐为出席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县,下一步,国家、省、市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全覆盖示范单位,在扶持资金上要加大力度,为争取国家、省、市对我县农村社区专项资金的投入,按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辽委办发[2010]26号)和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本委办发[2010]30号)的文件要求,建议县财政要为农村社区建设每村每年扶持资金1万元,全县98个村共扶持资金为98万元,作为县级配套资金,待国家、省、市的扶持资金到位后,可以再返回财政。

二0一一年一月

关于村委会(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2

关键词:基层群众自治,村委会,换届选举,民主选举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中国的一项政治制度, 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 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形式即各地普遍实行的村民自治制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 由农民群众的自发创造到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普及, 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 再到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过程。民主选举则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 东昌府区已经经历四次“海选”模式的村委会换届选举。笔者对东昌府区4个乡镇的换届选举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通过与乡镇干部及村民座谈了解近几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情况, 并收集77份调查问卷。经过历次选举的实践过程, 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渐增强, 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 历次换届选举参与率达到80%以上, 选举的政策、法规、制度、程序逐步健全完善, 大部分村能选出符合群众意愿的“当家人”, 但是在选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近几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情况

1. 群众民主意识增强, 参与积极性提高。

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 东昌府区已经经历四次“海选”模式的村委会换届选举。经过四次选举的实践过程, 以及历次选举前的宣传动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群众普遍认识到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意义, 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维护自己的民主权益, 认识到选票的重要性, 选出真正符合自己意愿的“当家人”。历次换届选举参与率达到80%以上, 大部分群众能积极参与到选举中来, 比较关心村干部的人选问题。

但是, 也存在部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分两种情况:一是村民参与投票的积极性不高。在调查中被问及“会不会去参加选举”时, 大多数表示会去, 但是如果家里有事情, 比较忙, 则不会参加, 选择弃权。说明民主选举过程中, 或是由于选举制度本身的缺陷, 或是选举程序不到位, 造成部分群众对选举的不认可, 影响到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二是村民参与竞选村干部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怕在工作过程当中得罪人;第二怕因工作耽误自己的时间, 影响自己的收入;第三因为工资待遇低。由于以上三个原因, 部分村村干部参与竞选的积极性不高。

2. 民主选举程序制度化、规范化。

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颁布以来, 普遍实行“海选”模式, 即两轮直选, 第一轮直选确定候选人, 第二轮直选确定村委会班子成员。与以往的提名候选人方式不同, “海选”模式能够更准确地表达群众意愿。经过四次“海选”过程, 村委会换届选举程序日益健全完善, 选举过程操作基本规范, 程序基本健全。

村民选举委员会由村民推选产生;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名单, 在选举日的20日以前公布;直接提名候选人, 差额选举, 无记名投票, 设立秘密划票处, 公开计票, 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等等。每步程序都严格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进行。

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 选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由书记员代写选票过程中, 歪曲选民的投票意愿, 不按选民意见如实填写;代投委托票数量过多, 多达十几张;提前颁发选民证, 给贿选以可乘之机;流动票箱容易出问题。这些程序的疏漏, 都会对选举过程以及选举结果产生影响。

3. 村干部人选缺乏。

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 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 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 优秀村干部的选拔比较困难。东昌府区2004年换届选举, 选出的村主任当中, 初中以下学历的占3.52%, 初中学历的占67.63%, 高中学历的占27.4%, 高中以上学历的占1.45%。人才是强国之本, 要加快推动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农村人才外流, 一方面不利于优秀村干部人选的选拔, 另一方面即使村干部想带领群众致富, 人才的缺乏也只能使村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农村劳动力的流失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不利因素。对此, 可以以选拔“大学生村官”为契机, 引导人才合理有序地向农村流动, 不断壮大农村人才队伍。

4. 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家族问题。

在中国农村宗氏家族观念较为普遍, 对四项民主制度建设, 尤其是对民主选举产生深远影响。有74%的人认为家族势力是影响选举公正性的首要因素。在访谈过程中, 村民也表示谁的家族大谁在选举中占优势。村中出现势力相当的两大家族时, 选举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矛盾纠纷。在这种情况下, 一村选举两个村主任, 每个村主任管理一个家族, 村里各项事务共同协商决定。

二、村委会换届选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村委会换届选举主要涉及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政治建设,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制度保障, 民主选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激发农村基层组织的活力, 打破了过去只能上不能下,

一干几十年, 死水一潭的局面, 使每个有能力的村民都有机会竞选村干部。经过村委会换届选举, 一大批政治素质高、文化学历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优秀人才被选进村委会领导班子, 村干部队伍结构优化, 素质提高, 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2. 拉近了干群距离, 密切了干群关系。

村干部由村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 村民对自己选出的干部人选比较信任, 没有了过去那种抵制猜疑心理, 在工作过程中会积极配合。村干部由于是民选产生, 改变了过去只对上不对下负责的工作作风, 在工作过程中, 既要考虑上级工作任务的完成, 又要考虑村民的利益, 真正实现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统一。民主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干群关系得以缓和, 干群矛盾减少, 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明显减少, 有利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 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农村社会的稳定,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一方面, 村民倾向于选出有能力、有知识, 能够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村干部;另一方面, 民选村官因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各项工作容易开展, 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村干部的积极性。干部群众一条心, 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三、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程序、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经过十年的发展过程, 我区广大农村地区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制度、程序逐步健全, 但也存在部分问题不容忽视,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完善:

1. 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 调动村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性。

广大农民群众是村民自治、管理民主建设实施的主体, 在实践过程中, 最主要的就是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四项民主制度建设中来。尤其在选举前的调查摸底及宣传发动阶段做好群众的动员工作, 使其认识到选举的重要性, 运用好自己手中的民主权利, 投好神圣的一票。

2. 加强对各项民主制度的贯彻落实。

四项民主制度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民主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 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才是根本内容。只有后三项民主权利落到实处, 才能使民主选举有序进行, 否则, 民主选举不但没有真实意义, 反而会带来选举过程中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甚至造成村民对选举的冷漠或不认可。

由于民主监督的不到位, 村务尤其是财务不公开、不透明, 造成群众对民选村干部的不认可、不信任, 认为谁当干部都一样。对民选村干部的不认可, 造成村民对选举的冷漠不认可, 在选举时, 部分村民就不能正确认真地对待自己的选票, 又由于碍于情面, 使得候选人拉选票现象得以产生。因此, 进行以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在当前尤为重要。“给群众一个明白, 还干部一个清白。”一方面, 消除村民对干部的抵制猜疑心理, 使村民端正对待选举的态度, 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选好村干部。另一方面, 使候选人端正思想, 使其认识到当村干部不是为了个人利益, 而是为大家服务, 使其当好村干部。

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程序, 取消投票选举过程中的代写书记员, 采用对候选人进行编号或贴照片的办法, 方便不识字的人参加投票选举;严格控制委托票的数量;建议取消流动票箱。同时通过选举前的村干部离任审计工作, 以及选举后的建章立制工作的开展, 加强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

3. 试行“一票直选”和观察员制。

在2005—2007年的全国村委会换届选举中, 已有17个省份试点较大规模实行“无候选人选举”, 即“一票直选”模式。“一票直选”降低了选举成本, 节约选举时间, 扩大了选举透明度, 比较适合农民外出务工、不愿耗费太多时间投票等情况。

观察员制是在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等社会知名人士中选聘若干代表, 组成观察员队伍对选举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作为一种社会监督方式, 有利于保证选举的公平公正。

“一票直选”和观察员制已在中国部分地区试点或实行, 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也比较符合现实需要, 可以考虑在我区部分地区先行试点。

选举程序的完善, 固然可以避免选举过程中不公正现象的发生, 也可以选出好的村委会班子。但当前最主要的是应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的健全完善。四项民主制度应当同步前进, 平衡发展, 其中任意一项民主制度建设的滞后, 都会影响到整个管理民主、村民自治进程的推进。

参考文献

[1]金太军, 施从美.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

[2]傅伯言, 汤乐毅, 陈小青.中国村官[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1.

[3]陈洪生.村民自治:农村两委关系的解析视角[J].中国政治, 2006, (4) .

[4]郭奔胜, 等.农村选举“隐性贿选”查办难[J].内参选编, 2006, (48) .

关于村委会(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3

一、各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有益实践和探索。据初步统计,全省总体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8000个左右,到2015年,完成35%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到2020年,完成80%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目前,各市、县(市、区)已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2300个,500个左右基本建设成型,达到了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制度健全的标准。已入住农民111.2万人,腾出建设用地22.78万亩。各地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政策引导。从调研情况看,各市县制定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通过交流经验、完善措施,加快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滑县出台了《村庄合并奖励办法》,通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信访听证会等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新乡市先后出台49项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群众到社区建房入住,目前正在探索创新社区住房建设和旧宅拆迁利益补偿机制,盘活农村土地资产,节约土地所得到的收益返还农民,让农民自主建房尽可能少拿钱,调动群众积极性。

(二)尊重群众意愿。各地始终坚持把保障农民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严禁违背群众意愿搞强拆强建。新乡市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全程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庄重建、迁建、合并、农民建房方案等,均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2/3以上的成员同意后才能施行,50%以上农户签订同意协议后方启动建设,并让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工程建设全过程。在社区建设模式选择上,针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探索形成了农民自建、集体统建、招商建设、社会援建等建设模式,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三)科学编制规划。目前,《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基本编写完毕,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重要的实施标准。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新乡市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整合为1050个新型农村社区,形成了 “城中村改造型、旧村完善型、村庄合并型、服务共享型、整体搬迁型”五种建设模式。安阳市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乡村建设,着眼于推进土地利用、城乡发展、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四规合一”,优化了产业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

(四)加大资金支持。在破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难题方面,各地进行了积极尝试,多渠道筹措整合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新乡市从2009年开始,市县财政每年安排4.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滑县从2010年起,设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奖代补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淇县设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导资金,县财政按照1∶1的比例,对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给予奖补。二是强化资金整合。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平台,多层面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09年以来,新乡市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3亿元,投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淇县今年以来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社区配套服务项目建设。滑县整合中央、省财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小学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治理等各类资金1.4亿元,用于锦和新城社区建设。三是创新金融借贷。新乡市采取3—5户联保、公职人员担保、质押担保等形式,帮助群众协调3—5万元的建房贷款,并争取国家农总行在该市开展新居民建设贷款试点,对建房农户发放贷款1.1亿元。

(五)加强市场运作。各地注重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投入、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一是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新乡市通过组建强农投资有限公司,向农发行融资中长期政策性贷款19.74亿元,支持全市119个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淇县建立了政府控股的经投、城投、润淇、新城等4个投融资公司,目前已争取到国开行、农发行社区建设项目资金8亿多元,保障了社区建设顺利开展。二是综合运用土地、信贷和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房地产开发、工程设计、土建施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淇县阳光社区通过BT开发模式,引进房地产企业投资建设社区,政府根据社区建设验收情况,分阶段给开发商土地补偿。浚县王庄镇在中鹤新城建设中,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将企业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规划,借助中鹤集团的经济实力,由中鹤集团提供资金支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是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捐物、投工投劳,参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乡市通过组建农村公益基金管理中心,接受社会捐赠资金2.8亿元,鼓励和支持企业家等社会力量以捐资和垫资等形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辉县市孟电集团捐资1.3亿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南李庄社区),全村351户1200多位村民不用花自己的一分钱,入住社区内近300平方米的住房,由村民变成了社区居民。

(六)强化产业支撑。各地以产业为基、就业为本,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农民创业园、发展现代农业等途径,积极培育社区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舞钢市通过引导社区依托自身优势培育支柱产业,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性,形成了新型现代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主导型、旅游服务主导型的支撑产业。辉县市南李庄社区利用节约的70亩土地,建设农贸市场,群众入市经营,人均增收5000元。

nlc202309030457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上呈现出好的趋势和态势。但资源要素在农业与非农产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配置仍不合理,城乡利益协调等机制仍不完善,资金、土地等问题仍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瓶颈。

(一)建设资金匮乏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繁重,投资巨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据测算,建成一个人口为5000人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就需投入2000万元左右。目前,全省各地已开工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共2300多个,从资金需求上看,存在着巨大缺口,主要表现在“五难”:一是启动资金筹集难。多数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引导有限。同时,很多农村缺少有力的产业支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不高,所需资金仅靠地方投入和村集体自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项目资金整合难。据了解,目前直接涉农的有24个部门,各类涉农项目资金80多项。在现行项目资金管理体制下,投资渠道不同,资金申报程序、批复时间不统一,需建立和完善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体制和机制。三是金融贷款难。目前,各金融部门缺乏农村信贷产品,农村贷款门槛高,农民缺乏有效抵押物进行贷款。同时,城镇建设中的信贷需求不符合金融部门的贷款选择,尤其是城镇建设起步阶段,存在着选择承贷单位难、担保难、还款来源受限等不利因素,使金融部门很难满足城镇建设中的信贷需求。四是“以地生财”难。由于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的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手续报批难,商业化运作规模受限,土地投放市场不足,“以地生财”融资平台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同时,土地净收益补助要么政策规定不明,要么须等到土地招拍挂之后才能支付,不能适时支用,土地补偿滞后,资金利用困难。五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难。新型农村社区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其项目回报小、周期长。由于宣传不到位、对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扶持和优惠措施不够等问题,不易于形成有利的社会氛围。社区建设多部门管理,程序复杂、协调难、遗留问题多,社会资本收益的制度成本投入大、机会成本高、边际效益低,难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二)建设用地难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问题。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尤其是搬迁新建的社区,所需土地大部分要占用耕地。在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面前,建设用地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最大难题之一。国家虽然有“增减挂钩”土地周转指标,但由于“增减挂钩”项目审批时间长、指标少,远不能满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需求。同时,拆旧还耕工作难度大,进度慢,使“增减挂钩”政策难以适时充分发挥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整理置换出来的土地指标,目前仅限在县(市)内交易,没有发挥土地指标的最大效益,影响群众拆迁的积极性。

(三)规划滞后、政策不配套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长远问题。一些地方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和重视不够,影响了社区规划编制工作。乡镇规划的管理,点多线长,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致使一些农村社区规划的起点和标准不高,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各项公益事业建设和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没有很好衔接,缺乏前瞻性、整体性、层次性。有关村庄拆并、搬迁、整治、扩建等涉及转换用地指标的政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标准、实施办法、补助标准,以及城市规划区内农村建设用地的规定不配套、不完善,在具体工作中无所遵循,操作困难。涉及办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关规划、用地、施工许可等相关审批手续环节多、周期长、收费高,加大了工作难度。农民户籍、房屋产权、资产要素流动、养老、低保、就业等方面的改革滞后,农村居民难以完全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待遇。

三、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财政政策思考

财政支持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统筹资金、集中支持、创新方式、强化监管”的原则,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资金统筹整合,突出支持重点,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带动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投入,共同支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健全,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增强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

(一)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一是积极争取中央支持。以国家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为契机,争取中央加大对我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支持地方破解城乡二元体制难题。二是集中安排各类财政资金。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市县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土地出让金等各类预算财力,结合当地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明确支持方向和重点,增加财政对社区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道路、供电、供气、生态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提升社区硬件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社区的软件建设,逐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的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统筹使用各类建设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资金整合平台,打破行业、部门界限,形成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有效统筹相关项目资金,集中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相关涉农资金,集中用于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配套服务能力;统筹各类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心城镇周边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各类涉企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支持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发展,强化新型农村社区产业支撑。同时,要明确扶持标准,规范资金管理。

nlc202309030457

(二)突出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根据确定的阶段性和年度建设重点任务,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不同模式和类型,因地制宜地制定财政资金投入方向和支持重点。一是支持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各级财政应支持当地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增强规划的引导作用。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突出城乡规划统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推动人口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充分考虑资源配置、历史沿革和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合理确定社区规模,注重完善社区功能,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要加强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城镇规划与乡村规划、长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的有机衔接,因地制宜地规划农村新型社区项目,对于规划之间产生冲突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坚持“统筹联动”,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如新农村社区规划要与“百千万”工程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规划、全省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充分考虑施工用地、管网铺设、用电等因素。要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杜绝乱占地、乱建房现象,切实做到“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屋,不建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屋”。二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要统筹整合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土地整理、整村推进、异地搬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镇规划、村镇绿化、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建设、电力入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所涉及的各方面扶持资金,重点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中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金、校舍安全工程资金、农村教育布局调整资金等,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新型农村社区学前教育资源,引导、鼓励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增设附属幼儿园,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的宽带接入、运行维护及开展文化宣传讲座等有关活动给予补助,支持农家书屋更新书报、举办读书活动等,并对社区的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体育活动给予补助;继续深入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工程,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的多样文化需求。统筹乡镇卫生院建设、村卫生室建设等资金,支持开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统筹使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农产品流通项目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等资金,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百货供应、餐饮服务、农资供应、农机维修、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服务项目,建立和完善市场化服务体系。四是强化产业支撑。统筹整合农业产业化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等资金,支持培育特色经济,发展龙头企业。统筹使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资金,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引导和推动周边社区的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通过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土地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实现产业与人口的有机融合,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和发展空间。

(三)创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投融资机制。一是创新政府投融资体系与运作机制。通过以奖代补、财政补助、财政贴息等财政激励政策,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合作和支持。以市县级投融资平台为主,对现有投融资平台重组、合并。发挥省级投融资平台优势,通过统贷统还方式,帮助市县解决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缺口大、分散融资成本高的难题。推动市、县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收储土地、引入民间资本等方式,重点培育综合实力较强的城投公司,壮大平台资本实力,增加其信用等级,持续提升融资能力。继续支持地方综合运用BT、BOT、土地开发+BT、打捆成片式开发、资源置换式开发、委托贷款、社团贷款、间歇资金质押贷款等多种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综合开发;逐步扩大农村“五权”担保抵押贷款试点,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二是创新鼓励金融资金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参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年度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长幅度超过一定比例,且贷款质量符合规定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对余额超增的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进一步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的意见》,制定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来豫设立区域性管理总部、区域性功能中心、后台服务机构和分支机构。建立财政性资金存放与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挂钩机制,促进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河南的信贷投放力度。三是创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建设资金筹措格局。通过土地、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实现开发企业和农民的共建共赢。对民营企业或个人积极投入资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建设的,予以鼓励表彰。注重激发企业家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荣誉表彰等方式,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投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提高社会共同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

(四)完善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在动力的配套政策。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在动力。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在统筹考虑省辖市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的基础上,优先把区域发展较快、城镇化率高、县域中心承载能力强的县(市)纳入省直管县,既为省辖市城市新区和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预留足够空间,又通过扩大县级政府的经济发展权限,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和中小城镇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带动农民工就地转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中心镇设立独立的乡级国库,根据中心镇的经济状况,合理确定收入范围及分成比例,将收入增量逐步向中心镇倾斜,引导中心镇的财政收入有效用于当地城镇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延续对产业集聚区的财政激励政策,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内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力度,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承载功能。二是支持建立全省统一的土地指标流转平台。借助建立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有利的改革和发展环境,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三是积极探索鼓励节约用地相关政策。通过对节约土地实行财政奖励、补助等支持政策,鼓励以最大程度地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置换节约土地,实现以地生财,借地发展。对腾空土地复垦后余出的建设用地,除统筹安排好农村社区及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外,在符合统一控制规划的前提下,可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并通过招拍挂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获取的土地级差收益主要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建设补助,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续有力的资金支持。四是完善其他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简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申报审批程序,减少、减免规划、国土、建设、人防等有关收费项目,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快配套跟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征用、农村林权、房屋产权、就业、养老、低保等改革,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本文第一作者系河南省财政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宗宇翔

关于开展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的汇报 篇4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局党组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在会议上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若干意见》(综治委24号)精神,使全体干部提高了认识,并成立了开展农村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亲自挂帅负总责,各分管副局长具体抓,局机关和各工商所密切协作,做到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深入、全面地开展农村平安建设工作,为该项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村市场监管

1、扎实开展“红盾护农”工作我局研究制定了《红盾护农行动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农资市场“五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红盾护农行动”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结合企业年检和验照工作,认真清理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已对辖区所有的农资经营户进行了拉网式的清理检查,对未办理前置审批许可和行政许可证件过期、失效的,一律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并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截止日前已责令15户个体工商户办理了变更登记,有效地维护了我区农资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二是切实加强流通领域农资商品质量监测,进一步强化农资商品质量监督。与185户农资经营户签订农资经营户承诺书,在农资经营户中建立了经营承诺制、企业进货查验制等制度,要求经营者将承诺书张贴在自己门店前,让社会进行监督;推行了农资产品质量信誉卡,规范销售行为。我局还在农业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对辖区农资市场销售的稻谷、玉米等种子14个品种进行留样备查,对留样备查的种子品种,委托具备种子样品贮存条件的当地农业部门进行贮存保管,及时发布市场预警,防止不合格商品流入农民手中。三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打击制售假日伪劣农机具及零配件和非法拼装拖拉机、变型运输机动车辆的违法行为,查处不合格农资产品,其中检查市场28个,农机及配件、渔机渔具32家,查处没收不合格化肥17.425吨,罚没入库9000元,有效地促进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2、构建农村维权网络,全力打假维权为推动农村平安建设的深入开展,我局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重点和重心下移,加大对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网络作用,拓宽农村消费者投诉渠道,切实抓好乡镇、村(屯)“一会两站”的建设,保护农资消费者合法权益。今年3月份,结合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在全区30个行政村设立了“一会两站”,聘请30名村干部为维权联络员,逐步完善乡村农资质量监管网络。形成了局、所、村三级、遍布全县的投诉网络,农民不出村就可以进行投诉。真正实现了维权网络全覆盖,护农打假到家门。3月13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村消费维权活动,发放宣传单1000多份,向农民普及消费维权知识和宣传消费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消费维权意识和防范假冒伪劣商品知识,不断提高依法农民群众维权能力。

3、严防死守,坚决扼制传销传销向农村蔓延。针对当前传销组织把目标瞄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特点,我局在公消股抽调精干力量,联合各所加大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巡查力度,向社会公开传销举报电话12315,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及时发现和打击诱骗农民参与传销活动的案件,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农村广泛宣传和普及打击传销的法律法规知识、揭露传销的欺骗性和危害性,使广大农民群众识别传销、抵制传销,进而声讨传销、反对传销,协助工商部门打击传销,至今在农村尚未发现有传销组织活动,扼制了传销活动向农村蔓延,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三、加强服务,努力实现好农民的根本利益

1、推广农业订单合同示范文本和涉农合同帮扶工程逐步推广订单合同示范文本,严厉打击设置合同陷阱、骗取合同保证金等实施涉农合同诈骗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支持订单农业和涉农帮扶工作,指导XX公司与农户签订了《甘庶种植扶持及收购协议书》10000多份,订单合同金额5200多万元,工作汇报《关于开展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的汇报》。

2、推进农资连锁经营,规范和发展农村经纪人我局初步在农资经营户中,选择具备一定规模、信誉好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作为连锁经营试点,逐步推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等“六统一”的连锁经营模式,建立和健全我区农资商品经营服务网络。同时,切实做好我区农村经纪人的调查和摸底发展工作,办理经纪人备案11起,指导农村经纪人建立农产品经纪人自律组织,促进农产品经纪业的健康发展。

3、引导农民运用商标和地理标志我局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注册在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培育农村地方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地方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的法律意识。配合市局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侵犯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

四、规范农村市场主体,实现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一是认真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在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村经济发展,目前正探索指导茅岭乡村民开办沃和园生态农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二是依托登记注册职能,为农村各类市场主体准入建立绿色通道。结合行政效能建设,严格在各乡镇履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效能制度,克服路途远,交通不便,人员少等各种困难,在法定时限内及时给农民办理好工商营业执照。另外对农村流动小商小贩、农民在集贸市场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免于工商登记,其中免收工商行政管理各项收费5万多元。三是培育和规范农村市场。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结合城乡治理“五乱”工程,对街道和市场进行清扫,保优化市场环境,同时对乡镇街道、公路边乱摆乱卖进行清理,地摊经营户一律要求进入市场经营,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

五、强化乡镇工商所软硬件,确保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我局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切实强化乡镇基层工商所的软硬件设施。一是加大对乡镇工商所的资金和设施投入,改善乡镇工商所办公条件、交通工具和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落成了三个乡镇工商所的新办公楼,给三个边远工商所各配备了1辆执法车辆和电脑办公设备一批。二是加强乡镇工商所队伍建设,先后从城区抽调3名骨干充实到第一线,今年3月又将3名新入大学生分配到三个乡镇工商所。机关各股室加强对乡镇工商所干部的法律知识和“三农”知识培训,使他们更深刻地掌握了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熟悉了农村、农民和农业工作,从软硬件上保证了乡镇工商所承担的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的必要条件,更好地做好农村平安建设工作。

关于村委会(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5

今年以来,市建委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扎扎实实的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新农村建设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组织和指导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

从2007年初开始,建委先后组织了规划、测绘等专业人员,对市域内各乡镇的规划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重点对交通干线走向、集镇村庄布局、地形地貌进行了勘测、摸底和调研,为全市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和依据。

按照省厅要求,建委积极开展全市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初步完成,并且两次征求了各乡镇、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组的意见,预计12月底可完成评审和报批工作。全市村镇体系规划内容覆盖市域内城乡产业空间发展、生态保护、区域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设施建设,以及中心村设置等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将成为指导我市村镇建设、农村住房建设和迁村并点的纲领性文件,对有效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城乡建设与耕地保护、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 1 页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坚持以试点引路,示范引导,指导各乡镇进行了乡集镇和村庄规划。截止目前,15个乡镇、6个办事处,有196个行政村已与设计单位签订了规划编制合同。其中贾岭镇14个村、李寨镇12个村、高寺镇8个村已完成了测绘和基础资料收集等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官会、丁集等乡镇的村庄正在进行前期勘察、测量工作。

(二)发挥部门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市建委努力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技术优势,积极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一是配合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技术导则,主要有《项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村镇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关于落实村镇体系规划和乡镇村庄规划的建议》、《项城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选择标准、建设目标和基本原则》《项城市垃圾处理示范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这此文件和技术导则,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

二是积极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培训班。按照市委组织部安排,年初在党校举办了二期新农村规划建设培训班,对全市所有村支部书记进行了技术授课;在建委建设职工教育中心,连续3年对各乡镇村镇建设管理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和重点为村镇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村庄布点规划及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要求、集镇和村庄整治技术要点、村镇建筑

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等。

三是加强对村镇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建委每月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乡镇在建工程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进行了专项检查和技术指导。重点检查学校、敬老院、卫生院改造工程、工业厂房等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质量安全保证条件、现场文明施工、结构实体质量和监测情况,监管力度的加强,杜绝了施工阶段各类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积极开展对口试点村帮扶。我委及时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组,积极配合市直单位和乡镇搞好帮扶工作。我们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指导村庄完成路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住宅建设质量安全监管。象我委对口帮扶的火张营村,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已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之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关部门重视不够。个别乡镇和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主动性不够,过分依赖上级政府,工作推进力度不大。二是村镇规划经费欠缺。致使规划完成率较低,很多村庄建设处于无序状态。三是村镇建设机构不健全。镇村一级没有专门建设管理机构,缺乏执法队伍,集镇及村庄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建设管理难度较大。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规划编制的资金投入,有重点的对中心镇和中

心村进行扶持,采取以奖代补、专项考核等手段,促进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二是各乡镇应设立村镇规划建设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集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的管理工作。三是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发改委、建委、国土资源、新农办、交通、水利、环保和乡镇、村委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打破条块分割,整合各方力量,避免多头管理和资源浪费。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我委下步将积极推进和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完成全市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编制任务。使各乡镇的规划突出特点,符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确保规划的针对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加强农村住宅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村住房改造。对农房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制定出农房改造的支持政策和举措,大力推广节能、节地型住房建设。

三是搞好环境整治。从与农民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事情办起,以三改(改路、改厕、改圈)、一清(清运垃圾)和一排(明沟排水)为重点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对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搞好技术服务。

四是抓好“迁村并点”试点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在村镇规划的指导下,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各乡镇“迁村并点”的工作内

容、标准和措施,尽快启动试点村的“迁村并点”工作。

五是加强村镇建设管理。提高各相关部门对村镇建设管理的认识,探索建立村镇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明确管理内容;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三是强化管理队伍,落实制度化、常态化管理。

五、保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严格考核,落实奖惩激励机制,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二是提高认识,树立长期、连续作战思想。摸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集镇村庄规划。

三是广泛发动,齐心协力推进。突出乡镇和村庄的主体地位,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

关于村委会(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6

各位领导: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我们十分感谢各位领导对我县药品监

管工作的关心和爱护。受县政府委托,现就全县五年来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2001年9月8日我县药品监管局成立,五年来,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助相结合”工作方针,以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为根本宗旨,一手抓规范,一手抓治理,建立健全了执法监管制度,通过开展对非法邮售假药、假冒藏药、假劣疫苗等专项整治活动以及全省开展的“正源行动保健康”、“基层药品质量大检查”等一系列药品监督执法大检查活动,严厉地打击了制售假劣药品违法分子嚣张气焰,使得我县医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五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8579多人次,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3584余家,立案查处案件1228余起;先后查处了吗叮啉片、贺普丁、醋酸泼尼松片等一系列较有影响的假药大案;有8名违法分子被依法刑拘,3名违法分子被依法留置,1名违法分子被依法判刑。通过开展以上专项行动,全县药品市场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市场秩序趋于稳定。现在我向各位领导主要汇报一下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深入调查研究,为两网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年总用药量近1个多亿,人口108万,人均用药量100元左右,因此药品监管的好坏直接影响群众对政府的关注。自2003年全国食品药品电视电话会议后,县政府非常重视药品监管工作,不但将“两网”建设纳入日常工作,而且专门召开了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领导会议,就如何搞好“两网”建设进行研究部署,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力求在“两网”建设力量构成上实现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监管体系,为“两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为了保证××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顺利开展,要求以药监部门为主,各部门配合对全县农村药品市场进行调研。

我县现有涉药单位833家,其中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12家,药品使用单位706家,生产企业7家,其中农村药品经营企业129家。长期以来由于其特殊的地域条件及经济条件,导致农村药品市场问题较多。一是由于我县地处苏鲁交界,跨地区违法经营药品活动时有发生,同时由于合法的药品供应渠道不畅,导致农村医疗机构进货渠道混乱,群众购药不方便,用药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管理措施匮乏;三是人员素质偏低;四是监管对象点多面广,药监机构人员偏少,监管盲区多,药品市场得不到有效监管。其中进货渠道混乱及监管不力是导致农村药品市场混乱的主要根源。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通过政府协调建立了药监部门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四位一体”的药品监督网络,把药监触角延伸到农村最基层。在政府引导下,通过推行“招标”、“代购”、“连锁配送”、“直接配送”等方式,建立起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从而保证了农村群众吃上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放心药品”,创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新模式。

二、“四位一体”,加强药品监督网络建设

总体的格局是:建立政府领导、药监为主、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四位一体”的县、镇、村三级药监网络。

1、政府领导主要体现在:

一是县政府成立了分管县长担任组长的县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参与配合;各镇成立了以一名副书记或副镇长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二是政府发文,形成行政行为。2004年6月县政府召开了全县“两网”建设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成立××县农村“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药品监管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三是在县和各镇成立了药品监管办公室。县级办公室设在药监局;镇办公室多设在计生指导站,个别乡镇设在中心卫生院。四是县政府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纳入了政府目标考核内容。

2、药监为主主要内容是:

为充分体现县级药监机构主体地位,对农村药品市场实施有效监管,我们明确了县、镇、村三级药监网工作职责。县级药监机构根据全县药品市场现状制定工作目标,确定工作重点;对镇、村两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进行培训;对制售假劣药品行为进行查处。镇药品“两网”领导小组根据县部署开展工作,协助县级药监机构查处制售假劣药品行为,指导村级网工作;深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了解药品质量动态,宣传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及时做好药品信息上报工作。村级及时上报游医药贩活动情况,群众呼声。

3、部门配合主要措施有:

一是政府协调,药监部门通过与

公安、卫生、工商、质监、新闻等部门加强协作,建立了联防联动网络。行政上配合,信息上互通,资源上共享,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齐抓共管,加大整治药品市场力度。同时对农村药品经营企业实行政策倾斜,协调解决在农村设置药品供应网点的工商、税收、物价等管理问题,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和成本,降低药价,减轻农民用药不合理负担,加大对农村药品市场价格管理力

度,规定农村药品经营企业要明码标价,不得突破政府定价药品最高限价和超出国家规定利润率。从而逐步实现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由药监部门“单兵作战”到多部门协调“一体化监管”的模式,促进了“两网”建设工作的开展,二是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联动,共同发展”原则,与周边地区十县市建立了周边地区协作联动机制。针对我县地处苏鲁交界,跨地区违法经营药品活动时有发生的情况,在2002年县药监局积极与周边地区药监局联系,成立了苏鲁药监联动办公室,建立了周边地区十县市药监联动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实施,实行信息共享,把药品监管力量从“单兵作战”转移为“协同作战”,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对周边地区药品违法经营活动的打击力度。确保了跨省办案一路绿灯,提高了办案效率。

4、群众参与主要表现为:

一是通过采取明线与暗线结合,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方式,构筑了完善的举报网络。在工商所、地税、派出所、卫生院等部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心药监工作的人员担任药品协管员,建立了“多元一体”的镇级药监网络,在村级聘请部分村干部、老党员为药品质量信息员,建立“二元一体”的村级药监网络。另外我们还在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发展了部分秘密信息员、实行单线联系。目前已在18个镇聘请了140名药品协管员,435个行政村聘请了407名药品信息员。为充分调动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工作积极性,鉴于目前无镇级药监机构编制和经费的情况,政府支持,部分镇政府根据实际抽出部分资金,给予协管员、信息员每月100—150元补助。二是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对举报查实案件及时给予举报奖励,以2004年为例,我们共收镇村两级网提供的有价值信息21条。几年来共兑现举报奖金5000多元,激发了广大群众举报热情。三是加强药品管理协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协管作用。

三、“四抓一放”,保证药品供应网络通畅

1、抓药品“招标制”

2001年县政府规定县、镇两级医疗机构用药必须全部通过县政府药品招标中心招标采购,我们通过严格招标商资质审定,加强质量跟踪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县32家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等方法,对购销假劣药品、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者严肃查处,保证了县、镇两级医疗机构购药渠道规范,保证了药品质量。

2、抓药品“代购制”

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代购制度,乡镇卫生院经药品部门评审验收合格后,可以为村卫生室代购药品。为此出台了《××县乡镇卫生院药品代购管理办法》及《wenmi.net县乡镇卫生院为卫生室统一代购药品验收细则》,使药品代购工作走向规范化管理轨道。各镇卫生院先后投资近百万元加强了药品代购软、硬件建设,经验收,26家镇卫生院全部通过验收,使药品代购工作走向规范化管理轨道,确保了村卫生室药品质量。

3、抓“连锁配送制”

规定了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采购药品必须由连锁配送中心统一配送。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引导零售企业走连锁之路,对连锁企业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配送、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标牌、统一质量、统一管理”)。目前,我县已发展2家连锁企业,连锁门面62家,占全县药品零售企业38.5。

4、抓药品“直配制”

规定了个体零售药店采购药品必须严格执行索证、验证制度,与合法企业签定购销合同,质量保证协议,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直接配送。

5、放宽药品经营准入条件

放宽药品经营准入条件,在保证药品质量情况下,支持鼓励药品的零售企业向镇村发展。目前全县零售药店由建局前的13家发展到161家,镇村两级占80%(其中镇级68家,村级61家),在保证群众购药方便的同时,提高了药品质量,降低了药品价格。

四、依靠四项举措,建立药品监管长效机制

1、建立信用监督体系

一是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对监管相对人建立电子图片档案,实行电脑管理。管理系统对每一家企业或医疗机构都配设独立编号,建立数据库,不仅记录每一管理相对人的地址、人员、质量负责人等基础数据,而且记录良好或不良信用情况、行政检查以及年检等动态情况,并按此建立信用档案,划分信用等级,使监管人员能及时、全面了解情况,便于开展分级监管。

二是实行不良行为记录制。制订了《××县药品经营企业不良行为计分登记管理规定》,共列出18条55项不良行为扣分标准。如发现有不良行为的,分为三等次归档处理:初次有轻微的不良行为,责令限期改正;屡教不改或情节较为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严重违规行为的,及时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并视情况建议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生产(经营)许可证。

三是建立诚信等级管理制度。对药品零售企业诚信等级评定实行“3 3”分类评定法,即由药监部门参照《××县药品零售企业诚信等级管理办法》根据药品零售企业的诚信度(守法经营情况),将药品零售企业分为A(诚信)、B(一般诚信)、C(失信)三类,再由药监部门组织的药品诚信等级评定小组对A类中申请参评的药品零售企业,按标准综合评价,细分为三星级信用企业、二星级信用企业、一星级信用企业三个等级,年底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认定。对A、B、C三类实行个性化管理,并对诚信企业给予一定激励措施。

2、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

做好药品使用信息监督工作,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下设22个直报点,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有效监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自去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运转以来,共收集上报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94篇,取得了较好效果。

3、加强药品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定期举办药品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培训班,坚决做到持证上岗。五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药品从业人员1500余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全县药品从业人员的素质,推动了全县GSP认证工作和“两网”建设工作的步伐。

4、做好GMP、GSP认证工作

一是积极扶持发展药品生产企业。对生产企业推出“你需要,我帮助”活动,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第一要务,结合招商引资工作,为相对人开展优质服务。目前已有四个企业在××生根开花:

1、投资500多万元的连云港利丰医用氧有限公司2003年已正式投入生产,当年上交税收10多万元;

2、投资6000万元的×××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完成,近日将迎接省局GMP认证;

3、投资1.2亿元×××有限公司第一期1.83万平方米厂房已建成;

4、投资60万元的×××药业有限公司已进行试生产。还有两个处于培育期:

1、原×××化工厂拟投资约人民币9000万元改造的×××有限公司正在筹集;

2、××中药材种植发展有限公司5000亩中药材桔梗基地,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定为江苏省两家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今年加大帮促争取及早通过GAP认证。改写了××有史以来无药品生产企业的空白。

二是帮促药品经营企业通过GSP认证。我县先后投资两万余元印制了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参考资料、药品购进质量验收记录等各种记录本40余种,4800多册,及时下发至全县各零售药店。通过集体培训、个别指导、现场会等形式,督促药品零售企业进行GSP认证工作。目前全县146家通过GSP认证。

五、总结完善,提升“两网”构建水平

我们建立的政府协调、药监部门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四位一体”三级药品监督网络,镇村两级只行使监督权,而不行使行政处罚权,具有合法性和可行性,在具体药品监管实践中为药监部门提供了大量及时准确有用的信息,发挥了“千里眼”、“顺风耳”作用。为促进我县药品市场进一步规范,药品质量进一步提高起到可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有很多不成熟方面需要完善。一是镇级“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多设在计生指导站。虽有专门负责,但可能会因本职工作原因,影响药监工作开展;二是镇、村两级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目前是通过聘请的方式参与药监工作,缺少必要的行政制约手段。有时会出现应付工作局面;三是镇、村两级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缺少经费,工作积极会受到影响,提请人大领导建议政府给予两网建设专项经费。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就医用药带来了很大方便,为更大程度降低农民用药费用,真正解决农民看病难、就医难问题,提请人大建议政府将农村零售药店纳入新型合作医疗报销范畴。

我们推行的多层次药品供应网络,符合我县实际情况,方便了群众购药,保证了药品质量,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药品零售企业是在新形势新体制下大量涌现的新企业,有些经营者急功近利,存在轻管理、轻质量、重效益意识,超范围经营药品、医疗器械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要切实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真正发挥“两网”优势作用。一是要建立一种“紧密式网络”保证网络发挥联动、互动作用。二是要设立网络建设专项资金,添置必要的办公设施,解决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的合理费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作用,三是积极推广“两网”建设成功经验,促进“两网”建设快速推进。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站在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农村药品监管中,不断发现,解决新问题、新情况,力求在“两网”建设中取得新成绩。同时我们将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将各位人大代表审议提出的问题认真整改落实,进一步强化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争取市、县人大常委会对《药品管理法》执法情况、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情况的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关于村委会(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7

一是建立涉检信访风险评估机制。该院针对近年来方城县域信访案件高发的形势,对提请上会的近二十起拟在检察机关改变强制措施或终结诉讼的案件,要求案件承办人在提请检委会报告中对是否有涉检信访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并界定风险的等级。对拟作相对不起诉的轻微刑事案件,着重审查案件双方当事人是否就民事方面达成调解,赔偿是否到位,是否征得了被害人的谅解,被害人是否要求追究其法律责任等。并要求案件承办人在提请汇报前询问被害人,认真听取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意见,核实被害人民事受偿的情况及对该案的处理结果所持的态度,从而正确做出决策,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二是建立检委会委员跟庭考评机制。该院建立了检委会委员跟庭考评机制,拟定检委会委员所跟庭的案件均为检委会讨论后提起公诉的疑难、复杂、重大案件。因委员们对案件的情况比较熟悉,参加跟庭,委员们可以将检委会讨论的情况与公诉人、辩护人庭审中辩论的情况进行对比,以便受到启发,提高议案能力。通过庭后组织座谈会,帮助公诉人总结庭审中的得失,进一步开拓公诉人的视野,有利于提高公诉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庭后总结,扬长补短,查找不足,可以有效提高检察机关的案件质量。由于有检委会委员的跟庭考评,公诉人员非常重视出庭工作,事前准备充分,庭上精益求精,能充分展示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提升执法公信力。

三是建立检委会评查案件机制。该院检委办每季度对全院所有业务科室办结的案件按一定比例抽取评查,并制作《检委会评查案件表》,随同案卷一起发给检委会委员。每位委员结合评查表,从实体、程序、引用法律条文、法律文书制作、卷宗装订质量等方面进行评定,并打出综合得分,写出个人意见和建议。评查结束后,召开案件点评会,每名检委会委员将自己审查的案卷进行点评。通过评查和点评案件,使检察干警的执法观念进一步端正,案件质量有较明显提升。

四是建立检委会工作信息化机制。该院制定了《方城县人民检察院利用多媒体召开检委会会议的若干规定》,要求凡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的案、事件,原则上都要采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汇报。通过直观、形象、有条理的多媒体演示,使检委会委员最大限度地了解案件全貌,提高检委会的议事质量和效率。原河南省邓州市群工部部长兼建设局局长郭某贪污、受贿案件,涉及刑事、民事等诸多问题,法律关系复杂,在汇报案件时运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很快使委员掌握了案情,作出了决定。(文/任红梅)

上一篇:吴天来观后感下一篇:关于稻草人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