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林

2024-08-04

中低产林(精选12篇)

中低产林 篇1

对现有中低产林实施改造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改善树种结构、提升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最大限度提高三大效益的森林经营措施, 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集约经营森林, 发展现代林业的必然要求, 也是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更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实施中低产林改造是巩固永善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需要, 也是永善县广大山区群众致富增收的需要。

为了充分彰显林业的“四个地位”、“四大使命”, 发挥“五大功能”, 中共永善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围绕一条主线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改善生态环境;优化2个布局 (江边河谷一带以生态经济林为主, 即‘打造沿江百里绿色产业经济带’。二半山一带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主, 大力开发林下资源种植和养殖) ;发展三大产业 (花椒、核桃、竹子) , 突出产业特色, 促进永善县山区生产发展、林农增收”的总体思路, 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县森林覆盖率要达31%, 林木绿化率达51.5%, 林产业面积达66666.67 hm2, 林业总产值达4个亿以上, 林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 农民林业人均收入达1000元以上目标。由因保护耕地的红线不能动摇, 唯有将中低产商品林改造作为重点, 决定在2020年前对全县62133.33hm2中低产林实施全面改造。

1 永善县森林资源及中低产林现状

永善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贫困县, 位于云南省东北部, 地处全沙江下游, 属云贵高原北缘向四川盆地倾斜的过渡地带, 介于东经103°15′~104°01′, 北纬27°31′~28°31′之间。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78900 hm2, 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2143.6hm2, 非林业用地面积126756.4 hm2。全县森林覆盖率22.62%。

根据永善县的森林立地类型和林业生产现状的平均水平, 参照云南省中低产林评判标准和县中低产林界定标准, 对照永善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因子一览表, 结合林改成果资料, 对全县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县林产业规划种植基地、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区等实施地块和规划区域的补充调查, 逐小班进行综合调查判断:全县有中低产林62139.8hm2。按中低产林类型分:残次林:28936 hm2;低效纯林:5075.8hm2;经营不当林:11190.1hm2;劣质林6497.93hm2;树种不适林8878.6hm2;衰退过熟林1561.17hm2。

2 中低产林成因

全县形成现有中低产林现状都是受人为或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其一:在永善县的高寒冷凉的生态修复区, 由于当时国家投入低, 加之当地经济条件差, 过去营造的大部分是低价值的生态林树种, 没有国家和省、市资金再投入, 谈不上施肥、施药和更换速生丰产的高价值苗木, 纯属典型的粗放经营型经营。其二:2002年至2005年期间实施的退耕地还林区域种植的生态经济兼用树种, 由于当时的退耕还林政策限制, 兼用树种———核桃、花椒都按生态林标准设计, 造成核桃、花椒种植密度过大, 长久不见效益;其三:沿江的干热河谷绿色产业发展区, 优质、高产花椒园被溪洛渡和向家坝电站淹没, 剩余主产区年降雨量少, 水利设施落后, 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 产量多少也受当年的气候影响, 农民缺乏自筹投入施肥、施药资金, 加之大部分林农缺乏对经济林经营管理技能。故导致树种结构不合理、集约化经营水平低、林分质量差、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不能实现最好发挥, 全县林地生产力低下, 极大地制约了本县林地产出、林农增收的林业发展。

3 改造目标

3.1 定性目标

建设基地, 培植产业, 兴林富农。

3.2 定量目标

到2020年, 全县森林覆盖率要达31%, 林木绿化率达51.5%, 林产业面积达66666.67 hm2以上, 林业年总产值达4个亿, 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 农民林业年人均收入达1000元以上”。

核桃基地总规模达到28666.67hm2;花椒基地总规模达到24666.67hm2;竹基地总规模达到10000hm2, 竹笋产量达13.4万t元、竹材产量达到74.1万t。

4 改造方式

根据永善县的中低产林类型, 林地的性质和功能, 统筹兼顾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 对照《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中各种类型对应的改造方式, 综合二类调查因子表中各小班的郁闭度、立地因子等因素, 确定对全县中低产林分类改造, 改造范围重点改造经济林、林产业基地、受灾的新造林、造林未成林和石漠化规划区的经济林, 局部改造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林木、原始天然林、特殊灌木林、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以及生物多样性典型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林地不纳入改造范围。全县中低产林改造方式确定为:更替、抚育、复壮、补植、封育5种方式。其中更替改造面积:24333.33 hm2、抚育改造面积:5748.13 hm2、复壮改造面积:12016.67 hm2、补植改造面积:5032.33 hm2、封育15009.33hm2。

5 改造途径

永善县是一个山区贫困县, 县级财政收入微薄, 庞大的改造任务所需资金县级财政无力全部承担。全县的中低产林改造只有坚持与林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以结构调整、树种更替等方式进行改造, 首选核桃、花椒、竹子、杉木、华山松、日本落叶松等树种, 走“产业结合型”改造路子。坚持与林业重点项目有机结合, 积极争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林产业、长江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造林补贴试点项目、陡坡地治理等国家和省级工程项目, 走“项目实施型”改造路子。坚持发动、支持、鼓励企业及大户通过租赁、承包、联营、转让等形式投资中低产林改造, 发展壮大林产品加工企业, 做强特色经济林、速生丰产林等林产业, 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改造, 走“龙头带动型”改造路子。遵循科学规划, 统筹安排的原则, 组织具有林业调查设计资质的科研和技术单位作为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 加强中低产林改造科研攻关, 提升技术支撑保障能力, 走“科技支撑”改造路子。坚持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 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 充分发挥群众改造中低产林的积极性, 以达到多项目整合、多元化参与、多形式改造, 走“群众参与型”的改造路子。

6 资金来源

中低产林改造是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见效期长、工作任务重, 同时也是促进永善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战略举措。根据省、市要求:创新机制, 加大投入, 以政府为引导, 农民主体、金融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中低产林改造多元化的长效机制, 并按省级以上70%、市级10%、县级10%、业主10%的比例进行筹措。筹措方式为: (1) 国家、省、市三级政府投入的农、林专项资金。 (2) 各类金融机构创新信贷。 (3) 相关企业、集体的自筹资金。 (4) 溪洛渡、向家坝等建设项目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和育林基金。 (5) 相关农户的自筹资金, 如小额扶贫贷款, 自有资金等。 (6) 通过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 对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招商引资。 (7) 农户投工投劳折抵。 (8) 其它可筹集到的资金。

7 保障措施

7.1 组织与制度保障

为保证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永善县中低产林改造实行分级管理。县政府办早在2010年就以永政办发 (2010) 120号文件成立了永善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林业局, 由县林业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抽调6名技术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永善县林业局也以永林字[2010]81号和永林字[2010]102号文件成立了永善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和林业贴息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机构, 加强对本乡镇中低产林改造的督促和管理。

县中低产林改造办公室正在制定和完善“中低产林改造施工作业设计管理”、“施工管理”、“中低产林改造的申报和审评工作流程”、“监督与检查验收管理”、“成效检测”、“档案建立与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度建成后, 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实行统一规划, 分户营造, 集中管理的办法, 以确保工程改造一片、成功一片、受益一方, 同时也确保全县的中低产林改造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7.2 投资保障

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 多渠道增加投入中低产林改造, 采取政府引导、农民投入、金融部门支持、社会参与, 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政府加大投入, 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 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种苗补助、保险补贴等方式, 加大对林业企业和林农的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省级及地方财政加大投入, 金融机构创新与林业生产相适应的信贷模式、信贷产品。在中低产林改造中放开试, 大胆闯, 以拍卖、租赁、入股等多种流转形式, 吸引龙头企业、社会资本参与中低产林改造。

7.3 科技支撑与技术保障

把中低产林改造的目标“建设基地, 培植产业, 兴林富农”贯穿到改造工程的始终。在实施中低产林改造中, 遵循科学规划, 统筹安排的原则, 组织具有林业调查设计资质的科研和技术单位作为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 加强中低产林改造科研攻关, 提升技术支撑保障能力。

7.4 种苗保障

在各年度实施方案批复后, 县中低产林改造办公室将积极组织县林业局“天保”中心苗圃做好相关苗木准备工作;县林业局种苗站切实加强良种种苗培育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建立档案体系。县人大, 纪委定时监督抽查种苗质量, 并严格施行种苗终身责任制, 以确保中低产林改造能提供合格优质的苗木。

8 结论

随着永善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全面推进,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多更具体的问题, 将不断总结、完善, 使永善县中产林改造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逐渐成熟。全县中低产林改造过程, 只有在完善制度保障, 不断创新机制、突出科技支撑、高度重视林业科技体系建设、加强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水土改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高标准化、集约化、高效化、现代化建设水平, 才能实现林农把山当田耕, 树当菜种, 念好‘山’字经, 做活‘林’文章, 从根本上解决全县林民增收难的问题;才能实现全县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是彻底改变永善县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现状;才能实现中共永善县委提出的“围绕一条主线, 优化两个布局, 发展三大产业, 突出产业特色, 促进永善县山区生产发展、林农增收”的总体的目标。

摘要:阐述永善县中低产林现状、成因, 围绕改造目标提出改造方式、资金、技术保障等措施见解。

关键词:中低产林现状,成因,对策,永善县

中低产林 篇2

忙安林场林区面积12.6393万亩,40%属于灌木林及低效低质产林,树木稀疏,生长过慢,达不到择伐指标,对公司而言是没有利益可言的。现云南省大力推广中低产林改造项目,据了解此项目发展迅速,政策有利于项目发展,现双江6个乡镇中低产林改造项目指标每个乡镇1万亩,主要种植树种为西南桦、U6(尾叶桉6号)、W5(刚果桉12号)、核桃。其中U6(尾叶桉6号)价值客观。

一、桉树介绍及其价值。

(1)桉树简介

桉树是桃金娘科,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速生树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阔叶树硬质材之一。原产澳大利亚,全世界的桉树品种约有1000多种,引入我国栽培的有300多种,已推广种植的桉树优良品种有U6(尾叶桉6号)、W5(刚果桉12号)、DH32-

22、DH201-

2、DH19-6(杂种桉东海无性系)、LH1(雷林一号)、SH1(石岭一号)等。上述树种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引种栽培,均表现出适应性强、生长快,速生丰产性能好,产量高、周期短等优良性状。通常3-5年主伐,且一次种植,2-3次采伐,是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最佳树种之一,也是四旁绿化、沿海防护林的优良树种。

(2)桉树的实用价值

目前,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和经济压力,已不

堪重负,中央已决然地让天然林休养生息。但我国现有的传统人工林面积只有4140万公顷,蓄积仅33立方米每公顷,生长量不足3立方米每公顷。据国家林业局预测,到2015年,全国的木材消费量将达到

3.3-3.4亿立方米,国内可供应量仅有1.9亿立方米,我国已经陷入“无林可采”的境地。如不能在短期内加快速生丰产林的建设,我们可能面临有钱买不到木材的局面。

桉树是一种缓解我国木材短缺的理想树种,在中央的政策和投资指引下,近年来我国的速生林蓬勃发展,这是见过50年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大好局面,这当中尤以南方的桉树种植为佳。速生桉木材切片是高档纸浆制品的原料,桉树的大量种植可以提供我国造纸业、建造板材业所短缺的、必不可少的原料,可以说桉树将是一个改变我国造纸业、板材业命运的树种。

(3)桉树的品种特性

速生桉树种喜光、畏寒,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地红壤、黄红壤及壤质土壤上生长良好。地处亚热带,光热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均气温20.2℃,年降雨量为1400—1800mm,土壤类型为丘陵砂页岩红壤,气候条件和立地条件适宜速生桉经济栽培需要。

二、速生桉的市场需求与前景

随着我国造纸业近年迅猛发展,造纸原料需求不断增加,作为造纸优质原材料的桉木片供不应求,开发速生丰产桉前景看好。国产木

浆仅占原料10%。据悉,目前国内和国际市场造纸原材料日趋紧缺。据世界著名森工咨询机构芬兰亚科波吕咨询公司调查,全球林纸产业总销售额排序位居电信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之后,超过了钢铁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世界纸张消耗将持续增长。

为解决以木浆为原料的高档印刷纸、强韧包装纸等需求,国家每年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进口木浆和纸制品。当前我国人均年消耗纸量只有25公斤,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均年耗纸量达200公斤。

成林后的速生桉可轮伐3期(3~5年为一期),每亩速生桉每批次可生产木片6-9吨,按现行价计,每吨可创汇400元,每批次亩产值达3200元,而每亩的投入只需1000元,效益十分可观。双江有一座纸厂,并且还在增加年产10万吨高档纸浆的设备机器,目前原料只有竹子和甘蔗渣,所以原料是远远不足的。

三、经费预算及筹措方案

按出材量1立方米/亩的指标出售,300元/立方米。在低产林改造项目的政府补助是:140元/亩。

1、前期成本:

打穴种植:1.8元/穴×107株/亩=192.6元/亩;

种苗:0.5元/株×110株/亩=55元/亩;

肥料:6元/株×107株/亩=642元/亩;

施肥抚育:25元/亩次×4次=100元/亩;

管理:30元/亩

合计:1019.6元/亩(管理3年为限)

按期付款:第一年种植肥料3元/株×107株/亩=318元/亩,施肥抚育25元/亩次×2次=50元/亩,管理费30元/亩,种苗0.5元/株×110株/亩=55元/亩,打穴种植1.8元/穴×107株/亩=192.6元/亩,第一年共投资645.6元/亩。

第二年肥料1.5元/株×107株/亩=160.5元/亩,施肥抚育25元/亩次×1次=25元/亩,第二年共投资185.5元/亩。

第三年同第二年共投资185.5元/亩。

2、产 值:

400元/立方米×8立方米/亩=3200元/亩(以五年生桉林出材8立方米/亩计)。(实际考察产量更高,本地方纸厂收购400元/吨,每立方米桉树高于一吨)

3、后期成本:

采伐运输费:70元/立方米×8立方米/亩=560元/亩;税费: 320元/亩(育林基金40元/立方米);

4、净收益:

3200元/亩-(1019.6+560+320=1899.6)元/亩=1300.4元/亩。

低产林改造的木材砍伐指标可以投标出售,由于是绝伐,木材价格应该可以往上提高按出材量1立方米/亩的指标出售,300元/立方米。政府在低产林改造项目上的补助是140元/亩。伐后低产林改造项目承包给有经验的老板来完成,一般按以上价格实行,肥料由公司自己购买,由乙方施肥,那么1019.6元/亩-642元/亩=377.6元/亩,据思茅市场调查,现低产林改造价格在380元/亩左右偏差不大,成活率保证80%以上。

目前考虑到的方案:

1、种植二到三年后出租林地:以10年或20年为限,每年每亩地150-200元,10年可砍伐2次,此方案可行省事,回收成本快。

2、五年后砍伐:净收1300.4元/亩,后期15-20年可砍伐3次,此方案可行,但时间过长,恐花费过大造成公司压力。

3、出售指标砍伐完后出租土地,30年为限,每亩15元以上价格出租,此方案对公司而言是没有长远发展道路可言的。

浅淡林溪乡油茶低产林改造 篇3

【关键词】林溪乡;油茶;低产林;改造

1 林溪乡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意义

历史上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三江,属国家级重点林区县之一,是全区有名的杉木、茶油、毛竹、茶叶四大商品基地县。我县是全国油茶重点县之一,现有油茶面积位居广西第一,全国第二,具有“广西油海”之称。现有油茶面积41133hm2有余,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0.8%,总产值达28.0791亿元,获“中国茶油之乡”称号和全国“100个经济林(油茶)示范县”称号。油茶不仅是广西省,更是三江县林溪乡的大宗经济林,是主要木本食用油料林。据2009年二类调查,林溪乡油茶面积6340hm2,占有林面积的56.7%,年产茶油500t~650t,这是我们林溪乡的主要特产。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大多数林农只是广种薄收,经营保守粗放,品种混杂,且多数为50年代所营造,林木老化,单产低,平均每667㎡产茶油6kg~8kg之间,按目前市场价计,每667㎡产值只不过72元~96元左右,经济收益差,林农收入少,致使发展油茶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三江是广西产油区,林溪乡又是三江的一大产油乡,油茶生产是我们林溪乡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采用科学管理技术改造油茶低产林,改变油茶产量低、产值低、收入少的“两低一少”现状,增加林农收入,提高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已十分必要。我们林溪乡已进行油茶低改十年,收效显著,例如2004年林溪乡冠洞村石文耀农户带状施肥0.5hm2,次年茶油每667㎡平均产量由原来7.5kg到15kg,增长了2倍。还有这五年来平地棉吴仲和农户也是带状施肥0.7hm2,这0.7hm2地在这五年都有所增长,从原来产茶油100kg~150kg增加到现在400kg~500kg,如果全垦深挖垦复,收效会更显著。这十年来我乡每年都有油茶低改指标67hm2~100hm2,林农都尝到了甜头,所以纷纷都要求扩大改造面积。如果我们抓住机遇,因地改造,使每667㎡产油量由改造前6kg~8kg提高到35kg~40kg,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大大提高。

2 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措施

油茶低产林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民生工程,直接关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着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应始终按照系统工程的的方法深入组织实施。

2.1 管理措施

2.1.1 制定目标,明确对象

现在目标是有,对象却难以确定。例如上级给我乡67hm2低改任务,我乡政府要按村按户分配,14个村一分每个村不到6.7hm2,我林业部门又要求连片规划,6.7hm2规划下来,又有那么几户外出打工无法施工,只有又重新规划几百平方米或者几千平方米,如此一来变的既分散又难以管理。本来想以点带面,连续给肥料给几年,但次年林农又外出打工,只有又重新规划,如此一来变成今年几户,明年又几户,根本无法保持连续性,不连续就不见效果,就无法带动群众积极性。对象不明确就无法带动群众自觉性,没有自觉性,只有长期依赖政府,政府又没有这么多资金来投入,最终导致项目失败,目标也达不到了。

2.1.2加強宣传,统一认识

长期以来,林农对油茶生产习惯广种薄收、粗放经营,不愿投劳、投资促产,为使产区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油茶低改的必要性,紧迫性,争取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县乡应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电影、录像、广播、墙报、山歌和现场会等形式深入广泛的进行宣传动员,以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广大林农参与油茶低改的积极性,要让林农能不依赖政府的投入,自己主动改造。

2.1.3 搞好培训,树立样板

我们前几年下乡指导发现,林农对技术方面可以说是零。因此我们要从培训骨干入手,同时建立更多更好的样板试验示范林,做到以点带面,全行推进。现在县乡技术人员到村、到点进行指导和示范已经七年时间,最后还是没有效果,农民还是不相信科学,还是老思想,老传统。原因有三:(1)培训班学员年龄基本都是50岁以上,文化程度较低,无法理解。(2)学员只是为了领取政府培训补贴才去培训。(3)示范时把该剪的突长枝、枯死、病虫枝、重叠枝、细弱枝、内膛枝、寄生枝、下垂枝、脚枝等剪掉,但农民统统舍不得。因此要搞出一个样板,抓好低改培训工作,县乡技术人员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开班技术指导,并做示范,更要带动年轻人积极投入生产当中。

2.2 技术措施

2.2.1 清理林地

清理林地主要是把油茶林地的杂灌砍除,挖掉老残及病弱茶树,使保留下的茶树有一个良好生长环境。

2.2.2 修枝整形

把枯死枝、病虫枝、重叠枝、细弱枝、内膛枝、寄生枝、下垂枝、脚枝等剪掉。对树形高大,营养生长过旺的一般去顶回缩,以培养结果枝。修剪时以疏剪为主,同时要求因树制宜,剪密留稀,去弱留强,以形成合理树形结构。

2.2.3 深挖垦复

第一年全垦深挖一次,深度20cm~25cm,往后每年夏季浅锄一次,深度10cm~15cm,垦复后适当施肥。

2.2.4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油茶低改成效最快的一种措施。根据油茶生长、结实的生理措施,施肥以磷肥和氮肥为主。当年垦复时施肥,施肥一律沿树冠投影边缘处沟施(也就是滴水线),施后盖土。

2.2.5 更新改造

对老残林、品种差劣的低产林应进行采伐更新,按高标准要求种植优良品种,如岑溪软枝油茶。(试点:冠洞村杨香玉,种植岑岑溪软枝油茶0.7hm2,树龄22年,现在每667㎡每年产茶籽300kg。冠洞村杨敏种植岑岑溪软枝油茶100株,树龄8年,已经连续3年每年产茶籽400kg,产茶油为90kg.平铺村杨生求农户85株,树龄7年,这二年每年产茶籽250kg,都没有大小年之分,本地油茶就有大小年之分)。

3 如何提高林农对油茶低产林改造的认识

茶叶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林农都很容易接受,为什么对油茶管理技术又难以接受?林溪乡人多地少,如果管理油茶也能像管理茶叶一样,收效一定是很乐观,经济效益会有大突破。要怎样才能让林农意识到这一点?首先我们要选点、投资做示范(连片1.3hm2搞一小块地,一户或者二户),像管理茶叶或者管理果园一样来管理,效果出来之后,政府应该带林农参观成效,这样效果会比现在大面积种植效果好。只有这样农民才能自觉管理,自觉改造。现在虽然也有示范地,但涉及农户太多,面积较大,管护也不像管理茶叶一样,效果还是不好,还是无法接受。如果技术到位,管理到位,农民自觉,油茶低改就有好效果。农民就不再是等、靠、要的思想了。思想得到转变,以后什么事就容易做了。长此以往而坚持下去,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毛竹低产林改笋用林技术 篇4

地处海拔610 m的永嘉县黄南乡肖岭村有块毛竹林, 面积0.23 hm2。这里山高、风大、杂草石块多, 荒芜多年。管理粗放, 只砍伐不培育, 土壤板结无力, 加之气候条件差, 以致竹径小、立竹稀。竹平均径级只有6 cm左右, 立竹量只有1 110株/hm2。每年笋产量 (大小年平均) 只有2 250 kg/hm2, 是块明显的低产竹林。

2003年开始按照分类经营的方式, 对低产毛竹林进行改造。按照主要的技术理论, 采取去石、深翻、深施巧施肥料, 加泥、套种、增加立竹密度等科学管理措施。经过3年时间, 不但建成了疏松肥沃的林地, 而且立竹量增加超过1倍, 笋产量增加超过7倍。立竹密度明显提高到3 750株/hm2, 胸径也提高到11 cm, 投入产出比为1.0∶2.6。探索了一套毛竹林丰产高效栽培的经营模式。

1 林地选择及整地

疏松深厚的林地土壤环境, 是竹笋高产的基础。该试验地原是3块竹山, 土地高低不平、土壤板结、竹蒲头多、石头多、柴草根头多、老鞭、烂鞭多, 要夺取竹笋高产, 必须从搞好林地基本建设、改变低产林地环境做起。一是平整山地, 去石。把3块高低不平的竹山进行土地平整, 使3块竹山连成一片。竹山土薄石多, 既影响竹鞭的伸展, 减少出笋面积, 又影响笋的株重, 竹笋产量难以提高。为此, 采取多处去石, 并在每一处石孔内施入肥料 (主要是牛栏肥) , 然后加土, 为竹鞭伸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扩大出笋面积。二是加泥。每年8月以后, 组织劳动力给竹林加泥。这块竹山每年加泥65 t以上。通过加泥诱鞭, 提高了笋产量, 使林地土层厚度达到50 cm以上。

2 调整毛竹林相, 合理疏笋养竹

增加立竹密度, 提高竹笋产量。据标准地实测, 该低产林中六年生以下的母竹只占33.81%, 光合效率低, 营养物质积累少, 竹材 (笋) 产量低。实施笋树二用林的2003年留养新竹215株, 平均留养新竹926.4株/hm2, 2004年留养新竹220株, 平均留养新竹970.5株/hm2。母竹从原来的1 110株/hm2提高到2 400株/hm2;平均眉围从19.15 cm提高到21.52 cm;留养母竹时间在谷雨至立夏 (过早留养母竹影响竹笋产量) 。叶面积指数从原来的2.0提高到3.2。调节土壤松紧度即“四深四浅”法, 促进发芽增加产量。泥土地宜深, 石砾地浅;缓坡地深, 陡坡地浅;土层深厚宜深, 瘠薄地浅;下坡山峪宜深, 上坡山岭脊浅[3]。

3 深翻松土

笋用林开山必须深一些, 促使鞭根深钻才能达到鞭深笋大。在每年冬季和6月将竹山全面深翻40 cm以上, 深翻时挖去竹蒲头, 拣净石块。竹鞭须根伸展区土壤要挖松, 利于鞭伸展和吸收养料, 但不能掘掉鞭节须根, 深翻后泥土要整平、敲细, 为笋增产创造条件。调整毛竹林相即“四改四留”法, 提高生产力促进丰产稳产。砍掉霸王树, 改混交林为纯林或以毛竹为主占95%的混交林相。林相不齐、树种不优的应改, 林相整齐有珍贵树种的应留;林地下坡土壤肥厚应改, 林地上坡、土壤瘠薄应留;近山村旁路边应改, 边远高山应留。合理疏笋养竹即“四挖四留”法, 提高笋竹产量和质量。挖去前期冬笋, 留养中后期粗壮冬笋;挖去初末期弱小春笋, 留养盛期健壮适中春笋;挖去各种退笋, 留养小年笋;挖去弱小病虫笋, 留养健壮匀净笋。

4 深施巧施肥料

增施肥料是提高竹笋产量的关键。试验地根据竹笋生长的特点和季节, 采取深施、巧施肥料满足不同生长季节竹鞭对各种肥料的需要, 使竹笋产量不断提高。具体分4次, 特别是笋前施速效性化肥能诱使更多的鞭芽发育成笋, 使已萌动的竹笋健壮生长, 增加竹笋株重。第1次施肥在春节前后, 最迟不能超过3月中旬, 共施尿素125 kg;第2次施肥是在6月中旬, 此时施肥, 一方面以补充母竹出笋后养分的消耗, 另一方面可促使竹鞭生长, 提高鞭笋的产量, 延长挖掘鞭笋的时间, 同时又是新竹抽枝发叶、竹鞭生长季节, 需要多施磷、氮肥。结合竹山深翻, 采取每隔22.5 m条状开沟施入, 共施化肥 (尿素) 80 kg、过磷酸钙200 kg。第3次施肥在8—9月, 结合挖鞭笋每笋穴施下人粪尿1料勺, 共施人粪1 000 kg。第4次施肥在10—11月, 主要是穴施 (竹蒲头) , 施入牛栏肥20 t, 可达到改良竹山土壤化的性质的目的。

5 浇水抗旱

每年春笋出笋阶段和7—8月笋芽萌动季节, 天气干旱将严重影响当年和第2年竹笋的产量。2003年4月挖春笋时, 连续干旱40 d以上。由于劳力紧张未及时抗旱, 有超过1 100 kg笋烂在泥下, 造成经济损失。在天气干旱时, 用尿素375 kg/hm2加水15 t;在六年生以下的年轻母竹上方挖孔浇施, 可增产15%~20%。

6 林间管理

适时钩梢和疏竹, 笋用林母竹一般保留三度 (6年) 竹, 少数留四度 (8年) 竹, 对八年生以上老竹 (此竹不会再出笋) , 必须及时砍伐;新竹在当年的秋季全部钩梢, 防止雪压和风吹摇动, 扭伤螺丝笋, 影响出笋。笋用竹山全年土松称熟山。不宜牛羊上山, 践踏竹山, 因牛脚潭积水, 鞭易腐烂 (特别是下雪天) , 竹山四周要开沟排水, 在竹山朝北面种上松树、杉木挡风。管理上要因地因山因林制宜, 坚持按笋材两用林技术要求, 合理管理, 就能达到高产效果。

7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毛竹的生长, 降低竹林的产量和产品质量, 因此在低产林改造中, 一定要注意强化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4]。

参考文献

[1]叶晓东, 潘跃.文成县竹林道与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及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9) :232-233.

[2]徐志忠, 姜启骏.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6 (12) :67.

[3]孙秀春.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 (6) :159.

中低产林 篇5

2012年,县委县政府立足商城实际,坚持科学发展,首次提出了振兴商城农村经济的“三五”规划方案,决定用多年持续不断地努力,使粮油种植、茶叶种植、油茶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0万亩以上。“三五”规划目标的提出,为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提供了抓手。

综观全县,粮油、茶叶生产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并有成熟配套的技术作支撑。而油茶生产,过去多为群众自发种植、疏散管理、效能低下。近两年,尽管林业主管部门在良种培育和栽培技术拓广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人才、资金、技术等多种原因,收效不大。截止目前,广大林农对油茶生产栽培技术、油茶园科学管理等方面尚无明确系统的认知,多数仍然停留凭老经验办事上。为此,结合全县的“双学双提”活动,笔者多年来对油茶生产栽培管理的关注、研究和实践整理成文,以期为广大油茶工程技术人员和茶农在油茶栽培实践中提供一些参考,也算是为“三五”工程的科学高效推进尽些绵薄之力。

一、油茶生产现状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我国特产的食用高级保健食用油。油茶全身是宝。其主要产品茶油是一种理想

2的优良特性。而且已经由县林科所和长园野生茶油到制品有限公司进行成功繁育,形成批量生产,可以大面积推广。在我县也表现出成活率、抗性强、产量较高,也可在大面积推广。

4、推广植苗造林。我县油茶造林在早期多采用直播方法,造林成活率较低,幼树生长缓慢,后改用植苗造林法。实践证明,采用植苗造林,由于幼苗品种优良根系发达,抗旱力强,因而载后容易成活,幼树也旺盛。油茶植苗造林,苗龄1-3年均可,但2—3年生苗载后易活,恢复生长较快。植苗造林季节冬春两季均可,但以春季“雨水”为最好,最迟不超过“春分”。具体时间宜在雨后阴天或毛毛雨天起苗栽植,轻粘土宜阴天栽,沙壤土宜毛毛雨天栽,壤土宜雨后晴天栽。土壤过于干燥、潮湿,冰冻大雨,大太阳都不宜栽植。植苗要领是苗木分级,春季移栽,穴土细碎,苗干端正,为深载,根系舒展,分层捶紧,浇足清水,根土密接,上覆宿土。要求苗木随起随栽,切忌风吹日晒,当天栽不完的务必要搞好假植。在干旱地区也可以载干造林。即栽去苗高的五分之四,保留两个小枝,或2—3个腋芽为好;同时切除主根尖端一部分,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

5、选择合适的造林密度。油茶是喜光树种,树冠发育的好坏,结实的多少,病虫为害程度,甚至出油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光照条件。而光照条件又与栽植密度、种

均匀的树冠,最好控制油茶早期结实,促使养分集中用于抽发壮枝冠,最好控制油茶早期结实,促使养分集中用于抽发壮枝,扩大树冠。4-5年以后,中下部内膛枝条可让其着生适量果实,把上部花芽抹去。幼林的修剪宜轻,除脚轻,除脚枝、病虫枝应全部修掉外,密生枝、交叉枝、重叠枝,可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合理修剪。修剪应在茶果采收后到春梢萌发前这段时间进行,因这段时期油茶的营养物质多积累在根部,对生长影响不在,且还能避免病菌的感染。

(二)成林高产技术

油茶成林是指进入结果期的油茶林。实践证明,经营管理水平高低是决定油茶成林产量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据调查经营好的,每公顷产油高达400-600kg;经营粗施的,每公顷产油只有十几公斤,相差几倍、几十倍。为此,我们在生产中多采用垦复、间作、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等综合措施和,加强管理,促进高产。同时,注意油茶果实的适时收摘,保证丰产丰收。

1、垦复。垦复是油茶增产的基本措施。一些典型经验说明,荒芜茶山一经垦复,叶片变青,生长转旺,产量成倍增加。一般三年可增产4-5倍。油茶垦复分冬季深挖和夏季浅锄。冬季是油茶的休眠期,适宜深挖抚育。冬挖虽会损伤部分根系,但到了春季断根部位会很快长出新要,从而能提高根系吸收营养的能力。冬垦深度26cm左右。冬垦再好也

含量更低,要高产必须及时补充足够的肥料。油茶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有机肥包括:饼肥、人畜粪尿、堆肥、绿肥以及作物茎干等。这些肥料来源广肥分全效果好。但有机肥要先发酵腐熟,并应早施、深施。一般每株施土杂肥25—50KG,或籽饼肥2—3KG,或复合肥0.5—1KG。施肥方法沟施或穴施,施后盖厚土。施肥时间,一年四季均可。可结合冬挖、夏锄时一次施入,但最好按油茶生长发育需要供肥,即:2—5月是枝叶生长时期,宜增施氮肥,5—8月是果实增大与花芽分化期,宜增施磷肥,7—8月正是易旱季,宜施稀薄液肥,9—12月是果熟期和开花期,宜施氮磷钾全肥,每颗树还可配施火土肥,草木灰3—5KG。有条件的地方,还逐步推广根外追肥和应用生长素促进油茶生长发育的新技术。

4、修剪。修剪的目的,是要造成一个合理的油茶林群体、个体结构,合理分配营养物质,减少树体对水分、养分的无效消耗。油茶修剪一般来说,霞垂枝、过密枝、徒长枝要梳除。无主干的丛生枝、交叉枝,要去弱留强,冲顶枝要及时打顶、短截。具体修剪方法,应根据树龄大小、品种齐全和立地条件等,选用合理的修剪技术。从树龄来说大树要进行内堂枝条清理,剪去徒长枝,病虫枝,幼树以整型为主定向培育,使树体结构合理,冠形饱满。从品种来看,霜降籽分支矮而密,中心徒长枝多,要梳去中心过密枝和脚枝。

收摘迟了,茶果开裂,茶籽散失。前些年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县油茶果实普遍收摘过早,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以霜降籽品种为例,据测定,10月29日的含油率最高,茶子含油率将下降3%,若提前10天将下降6%,说明提前收摘茶子含油率下降是十分明显的。

油茶品种按成熟可分为寒露子。霜降籽和立冬子等。具体收摘期,可掌握在这些品种节气的前三后七的十天内收摘。除掌握节气外,更要注意观察油茶果实成熟的特征。当油茶果实色泽变亮(红皮果变为红中带黄,青皮果变为青中带白),果皮上茸毛脱尽,茶果微裂,籽黑褐发亮,便已充分成熟。还应注意天气变化,灵活掌握,适时收摘。油茶收摘时,必须注意不伤树和花苞,否则会影响年的产量。油茶收摘应及时进行复收复摘,做到颗粒还家。

(三)低产林改造技术

高产油茶林的特征是:同龄纯林,树冠完整,株行整齐,密度适中,受光面广,结果层厚。油茶低产林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老、弱、残、杂、疏、密、荒等问题。为了扭转低产局面,必须因林制宜的采取特殊措施进行 改造。概括起来有“五改”:

1、改混交林为纯林。油茶以生产油料为主,只有光照充足才能发挥生产潜力。在混交林里,油茶往往被压,枝条纤细,花果很少。为使油茶高产,应逐步砍除哪些无价值的

实施集约经营,可完全改变地产低效的局面。

2、油茶生产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以油茶良种为基础,以油茶综合丰产技术为标准,做到因地制宜、分类经营和集约经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油茶生产的总体水平,达到大面积高产、稳产的目的。

3、良种或优良无性系是决定油茶林丰产的内在条件和基础,无论是在油茶新林营造、成林管理中,还是在油茶低产林改造中,必须始终如一及坚持推广和使用良种。良种的获得途径之一是在本地选育,二是从外地引入。根据我们的生产实践,在油茶北方产区特别是在大别山和黄柏山区,建议大家力推广芩溪软枝油茶、永兴中黄红球2个优良品种和湘林

27、湘林

34、湘林82、亚林

4、亚林7等5个优良无性系。

南方油茶低产林改造新技术 篇6

一、改造林地 油茶低产林,主要是杂灌丛生,林地条件差,水肥不足等自然条件造成。对于有杂灌的林地,首先要进行一次性全面、彻底地清除。在清理林地时,不但要清除杂灌,对油茶老、劣、病、残、差株也要一并砍掉。通过一定的林地改造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林地质量,对林木生长势必起到提纯复壮的作用。

1. 垦复。地势平坦、坡度不大的林地,全垦;坡度较大的林地,可采用留带保土全垦法(即在山头、山腰与山脚处各留3~4米宽带不垦,待下年再垦,以利于水土保持);坡度在30度左右的林地,沿山地等高线进行隔带垦复,带间宽度视油茶的行距与坡度大小而定,逐年更替垦复;坡度大于30度以上的油茶林地,先全面砍除杂灌木草,然后围油茶树株扩穴,穴大小以树冠垂直投影的面积为准,边挖土、边培根,并将杂草灌木埋入油茶根盘内。

2. 施肥。油茶低产林,长期荒芜,生产发育不良,产量偏低,这也与土壤严重缺肥有很大关系,因此,结合垦复,增施一定量的肥料,是大幅度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

①施肥原则。大年以施磷、钾肥为主,小年以施氮肥为主;秋、冬施有机肥,春、夏季施速效肥(化肥);大树多施,小树少施;丰年树多施,不结果树或结果甚少的树少施或者不施;生长势强树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生长势弱树多施氮肥和有机肥;林地条件好的,生长势强的林分施磷钾肥,林地条件较差生长势弱的树,要多施氮肥和有机肥。

②施肥数量与方法。a.施肥量:磷肥每亩40~60千克,钾肥每亩10~20千克,氮肥每亩30~40千克,有机肥每亩600千克以上。b.施肥方法:施肥时,在树的后坡(上坡)沿树冠外缘投影处,开串圆形环状沟,沟深20厘米左右,施肥后盖上土。肥料不能施在表土面,也不能把肥施成一堆,这样都不利于茶树根的吸收。

二、合理疏伐、修剪低产树

1. 低产树的疏伐。由于低产林从未疏伐或修剪过,造成树冠郁闭紊乱,枝头密生,交叉重叠,光照不足,从而加速了树的衰老,树冠内枯枝增多,结果量少,常发生落花落果和结果有大小年现象。因此,必须疏伐过密株、弱株、病株、品种差株。通过疏伐低产树体,使林地结构合理,树势恢复健壮,从而保留优质品种,提高茶油产量。

2. 修剪。科学进行低产油茶树修剪,是促进低产油茶树改造的一项重要措施。成年油茶树喜光,一年到头花果不离枝,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和充足的阳光;而粗放经营或荒芜油茶林,油茶树阳光被树枝遮挡,缺乏营养和阳光,造成产量低、品种差:因此,科学修剪低产油茶树能提高产量和品质。①修剪时间:油茶树修剪,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但以油茶树收摘后到春梢萌发前进行最好。②修剪方法:油茶树修剪应根据品种、树龄、林相和树形等综合考虑,选用科学的修剪技术,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寒露籽树树冠高,向上徒长,直枝竖立,侧枝高而细,采取上控下促方法,可促使其向横向生长,应短截冲顶枝,疏去短碎枝,以利于开花结果。由于在现有的低产油茶林中,有不少是一穴多株的,主干多、树冠拥挤、枝条重叠、受光不足,造成内膛空虚,着果趋于表面,易遭病虫为害,产量很低,因此,可以逐步除去一部分生长弱、病虫害严重和劣种的植株或萌芽条,或用刀剥去蔸上的树皮,不让其萌发。同时,要剪去弱枝、病虫枝、过密枝、交错枝、枯死枝和下垂枝,使其逐步形成多干半圆球形树冠。为了不影响油茶当年的产量,修剪最好分年分批进行。冬、春结合挖山垦复,修剪大枝干、蚂蚁枝以及小树定型,以利于枝条萌发,更换树冠,减少病虫害;夏季结合中耕修剪徒长枝、下脚枝和枯枝,使林内通风透光,多着花果,提高产量。修剪下来的枝条要及时运出林外烧毁,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定期防治病虫害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管结合”的方针,在4~7月份定期喷洒波尔多液、硫菌灵、多菌灵等杀菌剂(选一种使用)。有天牛、象虫等虫害的选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四、适时采摘油茶果 福建油茶大多是立冬籽,当树上有10%的茶果微裂、容易剥开,种子乌黑、呈现全成熟时即可采摘。具体时间是立冬过后1~2周。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建瓯市迪口镇新建路2号 邮编353133)

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 篇7

然而, 汉中现有核桃树多数为实生树, 丰产性能差异大, 忽视良种选用, 管理粗放, 病虫严重, “重栽轻管”现象十分严重, 导致核桃面积大、产量低、质量差。针对这种状况, 提出改造技术, 以获得核桃高产稳产。

1 实行改劣换优

对五至十五年生不结果或产量低、品质差的实生、低产劣树进行高接换优。高接换优后第2年就有产量, 3~4年后树冠即可恢复到原有大小。

1.1 品种选择

更换的品种要严格选择, 要从品质、产量和抗逆性等方面加以考虑。为了换种以后能尽早获得收益, 目前以早实类型的香玲、辽核4号、陕核5号、中林5号、西扶1号等为宜。已有选优基础的山区, 也可以引用优质的晚熟类型, 如西洛3号、晋龙2号等。

1.2 高接时间

由春季核桃发芽到新梢长到10 cm时, 即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为枝接的最佳时期。而芽接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进行为宜。

1.3 砧木选择

一般应尽量选择生长在立地条件好、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力条件较好的五至十五年生、干高2.0m以下、产量低、品质差但生长旺盛的实生核桃树为高接换优对象。

1.4 控制伤流

伤流是影响高接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嫁接时为防止伤流从接口溢出, 需在高接前的3~5 d在主枝 (分枝3~5 cm处) 和主干下端 (离地20 cm以上处) 锯2~3个锯口, 以放水控制伤流。锯口的深度为主枝或主干直径的1/7~1/5, 锯口要上下错开[1,2]。

1.5 换种方法

多采用高接, 根据高接部位的不同, 又分为主枝高接和多头高接。其中, 主枝高接适合于稠密度的中型树冠, 嫁接部位以主枝和主侧枝为主;多头高接适用于稀疏的小型树冠, 嫁接部位往往限于骨干性侧枝及枝组。常用的高接方法有插皮舌接、插皮接, 劈接、皮下枝接也可采用。在高接过程中, 要注意砧木的截削、接穗选取和削切、接穗插合、塑料薄膜绑扎及接后保湿等问题。在枝接成活率不高的产区, 也可采用芽接, 据试验“丁”字型和“工”字型成活率较高。芽接前要将骨干枝重回缩, 然后利用萌发的新枝, 选其着生好的嫁接。

1.6 嫁接后的管理

一是在嫁接后30~40 d要谨防人畜碰撞造成接口错位、劈裂;二是在接后20 d开始要及时抹除砧木上萌发的幼芽;三是在接穗新梢长到30 cm以上时及时解除绑扎物;四是接穗新梢长到20 cm时, 及时用绳将新梢和支棍按“∞”形绑结;五是在新梢长到20 cm以上时就可开始追肥、灌水、松土、除草;六是在6月上中旬新梢长到40~60 cm时要适时摘心[2,3]。

2 改善立地条件

在山区, 为控制水土流失, 应先从治理沟坡的生物入手, 再辅以田间工程。为蓄水保墒保肥, 每年秋末或初春, 对山坡荒芜核桃树, 沿树冠下方外缘修筑弧形土埂。

3 加强土肥水管理

春、秋季对核桃林地进行深翻垦复扩盘, 深度20~40 cm, 近干要浅, 外缘逐深, 坡地要浅, 平地要深;夏季适时除草和树盘松土, 增加土壤透气性。

每年秋季结合深翻垦复扩盘进行基肥深施。幼树、初果树、盛果大树分别株施有机肥20~30、50~100、150~200 kg。肥料种类厩肥最好, 草源丰富的山区, 可利用杂草实行堆沤造肥, 这种肥料取材容易, 也有良好的肥效。追肥每年进行2次, 第1次在3月中旬开花前, 以氮肥为主, 幼树、初果树、盛果大树分别株施氮肥50~100、200~400、800~1 200 g, 磷肥、钾肥幼树、初果树按氮肥的50%配合施入, 盛果大树按氮肥的70%~80%配合施入, 以促进萌芽开花;第2次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花期, 叶面喷施0.3%尿素+0.2%硼砂+0.3%硫酸锌+0.2%磷酸二氢钾, 以促进保花坐果, 提高产量和品质。

3—6月, 如遇干旱, 要适时浇水, 以促梢保果和促果发育, 尤其是在硬核期前, 应灌1次透水, 以确保核仁饱满;8—10月, 如遇大雨, 要及时排除积水以防涝害。

4 调整树冠结构

放任的大树, 从外观上看比较紊乱, 按常规要求似乎无法剪下, 其实只要摸清树体结构, 根据核桃生长和结果习性, 因树修剪, 现就不同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4.1 调整树形

遵循因地制宜、因树修剪、随树做形的原则, 进行树体改造。一种是自然开心形或自然半圆形。此树形光照条件好, 适合中心领导枝过弱或中心领导枝不明显的核桃林改造。此种树形若发挥大型骨干枝的潜在力量, 可实现丰产。一种是疏散分层形[4,5]。此种树形层次分明、树体高大, 适合中心领导枝较明显的核桃林改造。疏散分层形适合于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的地区。

4.2 处理大枝

修剪时, 全面安排树体骨架, 选留方向好的大枝作骨干枝, 处理冲动、密挤、交叉的大枝。选留的大枝应均匀分布, 互不影响。一般疏层形留大形骨干枝5~7个, 开心形或自然半圆形留大枝4~6个, 其余则可疏除。为了照顾产量和恢复树势, 疏除的大枝也可分期处理, 即当年去2~3个, 其余应去的大枝进行回缩控制, 暂时保留结果, 到第2年或第3年再疏除[6]。

4.3 处理中型枝

在留下的大枝中, 如存在中型枝过密时, 则需进行合理调整, 每个主枝配备侧枝1~2个, 再根据空间大小, 合理调整其余枝条, 方法有一次疏除或改造成结果枝组等。

4.4 处理外围枝

为促进内膛萌生新枝, 迅速恢复树势, 应回缩外围过长的或细弱的枝条。即在生命力较强的地方, 剪去不合理枝 (枯枝、老枝、下垂枝和病枝) , 选留斜上生长的健壮枝。

4.5 培养结果枝组

经过1~2年改造后的核桃树, 内膛常萌发许多徒长枝, 这些徒长枝如果不及时处理, 也会造成“树上长树”内膛郁闭等现象。应根据所占空间的大小以及原有枝组的着生情况培养枝组, 进行合理搭配。

4.6 更新修剪衰老枝

一是大更新。适合树势极度衰弱、大枝枯死、焦梢严重的植株。即可从大枝的中部或分枝处截掉, 以促发新枝, 重新形成树冠。在进行大更新时, 一定要选择方向好的新枝作枝头, 同时应根据枝条枯死程度, 在有生命力的下方截除。大更新是对极度衰老树的一种挽救措施, 一般较少采用。二是小更新。即复壮树势, 当发现树势衰弱时, 可在大枝中上部选留生长健壮的枝条, 对其加以培养, 以备代替原枝头。采用此法, 树势恢复较快, 产量波动小。

5 疏雄

核桃树的雄花量很大, 每年因过量的雄花序生长而消耗掉树体的大量营养, 因此, 及时疏掉过量的雄花序, 可以节省大量的营养和水分, 促进雌花生长发育。雄花芽未萌动前7~10 d疏掉90%~95%的雄花, 保持雄花∶雌花=1∶25~40, 只需保留树冠顶部及外围枝条5~10环的雄花芽, 就能满足授粉需要。

6 机械创伤促进结果

对枝叶生长旺盛但不结果的核桃树, 可以采取机械创伤的方法, 抑制其生长, 促进花芽的分花、开花坐果和提高产量。

6.1 断根

落叶后或发芽前, 刨开根部土壤, 在距根颈0.6~2.0 m处, 截断5~15 cm粗的侧根1~2条, 使断口流水, 断根后覆土。

6.2 砍伤

冬季在树干基部用快斧砍伤树皮, 深达木质部, 使其流水, 增产效果显著。

6.3 去皮块

落叶后在主根上剥去8 cm2的皮块, 然后覆土, 挂果可以增多, 品质变好。应当注意, 上述机械创伤方法应在加强土肥水管理的基础上才能结合进行, 否则会削弱树势, 使树体早衰, 大幅减产。

摘要:介绍核桃低产林改造实用技术, 包括改劣换优、改善立地条件、土肥水管理、调整树冠结构、疏雄、机械创伤促进结果等方面内容, 为核桃栽培利用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帮助, 对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态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

参考文献

[1]郭全建, 陈进.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 2001 (2) :78.

[2]史敏华, 郭晓东.山西省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 2014 (3) :31-32.

[3]白宇飞.榆社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 2014 (3) :33-34.

[4]王云仙, 庞传明, 何美美, 等.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J].山西果树, 2014 (1) :22-23.

[5]王敏, 周应书, 谢永贵.毕节市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22) ;97-98.

毛竹低产林改造试验 篇8

毛竹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经济竹种, 它具有生长快、效益高、周期短等特点, 经营毛竹林是一项短、平、快产业。永安市现有毛竹林5.31万hm2, 但仍有0.74万hm2新垦复、新栽植、边远的竹林存在疏、小、黄等问题, 每亩平均产值仅200多元, 经济效益低。为培育毛竹丰产林, 本试验于2008年紧密结合生产, 对区域竹林进行全面调查规划, 建立3种不同经营级, 采取相应配套改造技术, 经过4年试验, 取得显著成效,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2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地位于小陶镇奇河、松山的两个自然村, 全镇低效竹林部面积864.4hm2, 海拔为520~920m之间, 土壤为红壤和黄红壤, 土层多为中一厚层, 植被为芒萁+管茅。竹林多为人工垦复成纯林。亩平均立竹量为122株, 平均胸径7.2cm。竹林每年劈草抚育一次, 存在追鞭挖笋、竹林生产砍大留小等现象。竹林结构不合理, 分布不均匀, 地力衰退, 病虫害屡有发生, 生产力低。

3 试验设计

3.1 培育目标

根据市场经济需求, 建成丰产稳产笋竹两用林, 经过两个大年, 平均亩产鲜笋300kg以上, 年产毛竹20~30根。

3.2 经营级划分

为指导生产, 在试验中, 选择一、二、三经营级及对照等4种处理。各经营级划分标准如下。

(1) 一级。

采取每4年深翻一次, 每年春秋锄草松土各一次, 每亩开沟施复合肥50kg, 合理伐竹, 护笋养竹, 防治病虫害。

(2) 二级。

采取每4年深翻一次, 每年春秋锄草松土各一次, 合理伐竹, 护笋养竹, 防治病虫害。

(3) 三级。

每年春秋锄草松土各一次, 合理伐竹, 护笋养竹, 防治病虫害。

(4) 对照。

基本不采用培育措施, 只有利用。

3.3 田间设计

根据经营等级标准, 选择交通方便、地型、土壤肥力、竹林生长相对一致的小班作为试验中心区, 其余作为生产辐射区。

在试验中心区内, 采用对比法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400m2。分别调查冬春笋产量和毛竹生长情况。

4 结果分析

经连续4年对试验地的调查, 不同处理间笋竹产量与竹林质量差异显著。

4.1 不同经营级冬春笋产量

每年冬、春笋生产季节, 区分经营级对标准地内进行挖笋, 4年间亩产量见表1。

从表1可见, 集约经营强度与冬春笋产量成正比, 一级经营, 每亩冬笋总产量32kg, 春笋948kg, 分别为对照的3.6倍和3.2倍;二级为对照的2.6和2.7倍;三级为对照的2.1倍和2.4倍。特别是笋生产与土壤养分关系极为密切, 每生产50kg鲜笋, 需消耗土壤中氮250~350g, 磷150~175g, 钾100~125 g。说明集约经营、适量施肥、改善土壤理化特性, 对提高冬春笋产量效果显著。

4.2 不同经营级新增竹产量

为把握试验准确性, 在试验区中, 对每年留笋养竹情况逐株用油漆标号, 并量其胸径, 按W1=0.959 D2.3638 (适用一级经营) 、W2=0.1547D2.175 (适用二、三级及对照经营) 公式计算单株鲜重。4年试验间, 竹材亩产量见表2。

从表2可明显看出, 4年来, 一级经营强度新增立竹数量最高, 每亩达1110株, 平均胸径达9.2㎝, 新增竹产量达2002kg, 为对照区的2.9倍;二级经营强度各项指标次之, 为对照区2.1倍;三级经营强度最低, 为对照区1.7倍。由此说明, 在一定区间内, 竹林的质量与经营强度成正比。

4.3 不同经营级、竹林的病虫为害情况

经过对试验标准地的连续观测, 记载情况见表3。

不同经营强度, 因环境条件、水肥供应情况不同, 对病虫害的栖息、发生和发展也不同, 尤其水肥条件好, 可提高竹林对外来病虫害抵抗能力, 减少危害。从表3可见, 经营强度低, 竹林病虫害也会相对增多, 加强竹林管理, 是提高竹林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

4.4 竹木混交林与竹纯林生长情况

在生产辐射区中, 根据竹木混交林与竹纯林不同培育方式, 在留养相同数量新竹情况下, 对新生竹胸径进行调查, 其结果详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在每亩立竹量仅110株左右时, 保留10%~15%阔叶树作伴生树种, 可增加林地覆盖, 减少透光量, 保持林地内湿度, 有利于竹鞭生长和鞭笋孕育。在留笋养竹相同数量前提下, 3年内混交林平均胸径由原有7.3cm提高到9.2cm, 比纯林从原有7.1cm提高到8.6cm, 平均每年增加0.2cm。且混交竹林胸径2009年比2008年提高0.9cm, 2010年比2009年又提高1.0cm, 其提高速度比纯林快, 今后潜力更大。

5 经济效益

5.1 不同经营级笋竹产值

4年来, 通过不同经营强度竹林试验, 实践证明:在一定范围内, 竹林经营强度不同, 其笋竹产量、质量也不相同, 经济效益差异较大, 详见表5。

注:现行市场笋、竹价格, 鲜笋6.00元/kg (冬、春笋平均价格) ;竹7~8寸12.6元/根, 9~10寸18.5元/根。

从表5可见, 4年来, 三级经营强度, 亩产冬春笋727kg, 以6元/kg计, 产值达4362元, 比对照增加1269元;新增立竹产值比对照增加315元。二级经营强度冬春笋产值比三级增加252元, 比对照增加1521元;新增立竹产值比三级增加189元, 比对照增加504元。一级经营强度, 冬春笋产值比二级增加507元, 比三级增加759元, 级比对照增加2028元;立竹产值比二级增加775元, 比三级增加964元, 比对照增加1279元, 经济效益相当显著。

5.2 区域竹林增加产值

全镇完成产值864.4hm2, 其中一级经营面积458hm2, 二级315hm2, 三级91.4hm2。按各级经营强度产值比对照区增加额计算, 一级经营强度笋竹产值达2271.91万元, 二级达956.81万元, 三级达217.17万元。以上三项合计, 全镇毛竹低改增加产值达3445.89万元。今后其生产潜力将更大。

5.3 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毛竹林低改技术配套, 在提高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 科学经营地表暴露和水土流失, 对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低改过程中, 增加用工、用肥, 解决社会劳动和就业, 发展生产。尤其是笋竹产品的销售、加工, 增加了物质财富, 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6 小结与建议

(1) 毛竹是一项短、平、快项目, 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经营水平越高, 笋竹产量越高, 质量越好, 其趋势为一级>二级>三级>对照。

(2) 毛竹经营强度高, 新增产量与对照区比值越大。试验结果表明, 竹产量比:一级为1∶2.9;二级为1∶2.1;三级为1∶1.7。

(3) 毛竹经营水平高, 经济效益大。试验结果表明:一级经营, 亩产值比对照区可增加3307元, 二级增加2025元, 三级增加1584元。各地可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人力、物力情况, 选择相应经营级, 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4) 采用集约经营, 可改善土壤水肥和竹林环境条件, 促进笋竹健壮生长, 增加抵抗力, 减少病虫害。尤其是保留适当比例竹木混交, 可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促进笋竹稳产高产。

(5) 推广毛竹分级经营, 实施配套技术, 既可增加经济收益, 又可保护环境, 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一致。

摘要:对毛竹低产林, 根据经营强度建立3种不同经营级, 采用相应系列配套技术措施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营强度与笋竹产量、经济效益成正比关系, 排列为一级>二级>三级>对照。提出了在大面积竹林垦复改造中, 可因地制宜, 选取相应的经营等级;在有条件的地方, 宜保留适量阔叶林树作伴生树种, 可促进高产、稳产, 以提高经济、生态、社会等三大效益。

关键词:毛竹林,低改,配套技术,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克福.竹林培育技术[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 19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LY1059-1992.毛竹丰产林技术[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1992.

[3]郑郁善, 洪伟.毛竹经营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8, 180~224.

核桃楸低产林改造技术 篇9

关键词:核桃楸,低产林,改造技术

丹东核桃楸是丹东地区三大硬阔树种之一, 其材质坚硬、细致、易加工;其种子可以榨油、药用, 果壳及果肉都可以利用, 全身是宝, 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其树冠饱满、树形优美, 又是极具观赏价值的乡土绿化树种。丹东地区现有核桃楸资源3.33万hm2, 约占全省总量的20%, 尽管核桃楸资源丰富, 但年蓄积量仅在20万m3左右, 蓄积不到15 m3/hm2, 种子年产量仅在4 500 t左右, 平均1株树的产量不到2 kg。

采用嫁接改良、垦复改造、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可更大地改善林内卫生条件、光照条件、营养空间、土壤肥力等, 使林木生长环境更趋科学、合理, 平均蓄积量增长30 m3/hm2, 种子产量 (进入盛果期) 实现1 200 kg/hm2。能够盘活丹东地区3.33万hm2核桃楸天然林, 兴起除板栗以外的又一大经济产业, 对地区林业产业发展实现山区致富起到重要作用[1,2,3,4]。

1 低产林改造试验地基本情况

低产林改造试验地位于宽甸县大川头镇龙头村, 面积为50 hm2。宽甸县大川头镇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雨雪充沛, 四季分明;南北、高低气候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6.5℃, 年平均日照时数2 470.3 h, 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1 318 h, 居丹东市第2位, 县城平均无霜期129 d。

2 低产改造技术

2.1 嫁接改良

2.1.1 砧木和接穗。

选择二年生以上的核桃楸次生林作砧木, 选择核桃楸优树 (干形好、材积高、结果率高、果仁饱满) 的一年生果枝作接穗。

2.1.2 嫁接方法。

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和保存率, 必须注意砧木和接穗间的亲和力, 丹东山区嫁接时期一般是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 大树高接多采用插皮接。

2.1.3 嫁接后管理。

一是除萌与摘袋。嫁接后砧木会抽生大量萌条, 应及时除萌。对没嫁接成活的接头, 在接口下应保留1~2个萌条生长, 以免砧木死亡。当接穗萌芽长到2 cm时应及时摘除防虫保湿袋。二是摘心。新枝长到20 cm时进行摘心。三是绑支棍。幼树嫁接时, 支棍可直接插入土中, 然后用绳将支棍固定在树干上。大树高接时, 可先将支棍牢固地绑在砧木粗枝上, 然后再进行吊穗[5,6,7]。

2.2 整形修剪

2.2.1自然开心形。

自然开心形修剪过程中无中央领导干, 一般保持2~4个主枝。修剪特点是成形快, 结果早, 整形便捷。在定干高度以上, 不同方位分别留出若干枝条或用已萌发的壮芽作主枝。各主枝基部的垂直距离保持20~40 cm。主枝可1次或2次选留。保证各相邻主枝间距离相近, 生长势也保持一致。

2.2.2 疏散分层形。

疏散分层形树形有中心领导干, 一般保持6~7个主枝, 分2~3层, 着生成螺旋形, 树冠保持半圆形或圆锥形。在定干高度以上选留3个方向、长势良好的枝条, 培养成第1层主枝。主枝基角应至少为60°, 腰角一般为70~80°, 梢角一般为60~70°。层内2个主枝间的距离至少为20 cm, 避免轮生, 以防止主枝长粗, 对中央干造成“卡脖”现象。

2.3 垦复改造

核桃楸林多与杂树、灌木、杂草混生, 这些树种与核桃楸林争夺水肥, 严重影响核桃林的生长和管理, 根据林业政策规定, 伐除胸径5 cm以下的树木。除去杂树灌木, 清除伐根, 使林地基本成为核桃楸纯林。为使核桃楸达到适宜密度, 可进行透光抚育。保留密度的标准是根据树龄决定保留密度。一般10年以下的核桃楸林保留密度为900株/hm2, 10~20年核桃楸林保留密度为600株/hm2, 20年以上核桃楸林保留密度为375株/hm2。

2.4 病虫害综合防治

核桃楸病虫害有枯枝病、核桃金花虫、核桃楸天蚕蛾和栗实象鼻虫。针对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可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人工捕杀等, 通过综合措施, 使虫果率控制在5%以下。

2.4.1 枯枝病。

冬季及时削除病枯枝, 并集中烧毁;对带病的植株进行隔离养护;主干发生病害时, 可通过涂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加强对病害的管理, 增强树体生长势, 提高抗病能力。

2.4.2核桃金花虫。

冬季需要刮除多余老树皮, 及时消灭越冬成虫;在翌年成虫上树为害期捕捉成虫。

2.4.3核桃楸天蚕蛾。

防治核桃楸天蚕蛾可喷洒敌敌畏1 000倍液, 对幼虫的毒杀作用较优;冬季刮除树上的越冬虫卵, 6—7月除去蛹茧。

2.4.4 栗实象鼻虫。

加强林地水肥管理, 保证树势稳定, 生长健壮;及时清除虫害木, 用邻位二氯苯乳剂6倍液或杀虫脒100倍液在树干的被害处进行喷刷;对于少量栗实象鼻虫幼虫的灭除, 可用磷化锌毒签进行毒杀。

参考文献

[1]王福玉, 王巨斌, 胡万良.辽东山区核桃楸果材林复合经营技术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 2015 (5) :13-17.

[2]蔡万里, 高宇, 李海峰.核桃楸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4) :164-166.

[3]马万里, 罗菊春, 荆涛, 等.长白山林区核桃楸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J].植物研究, 2008 (2) :123-127.

[4]段新芳, 裴东, 徐虎智, 等.美国黑核桃与核桃、核桃楸木材材性的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1) :29-33.

[5]刘铁岩, 王立方, 屈志松, 等.河北省核桃楸资源状况及保护[J].河北林业科技, 2015 (3) :84-85.

[6]黄桂龙, 毛立仁, 刘玉凤, 等.核桃楸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J].辽宁林业科技, 2010 (3) :55-56.

油茶低产林改造关键技术 篇10

根据现有低产油茶林分,其改造措施分为3种[1]:1)抚育改造适宜一类林及二类林;2)高接换冠适宜一类林及二类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高接换冠实际上主要用于二类林;3)更新改造适宜三类林。

1 抚育改造技术措施要点

1.1 林地清理

清除杂草、灌木及高大乔木,使油茶从被压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改善林内通透条件,并除去与油茶竞争水肥的劲敌。采用机械作业的基地,可把杂灌埋入土壤中。

1.2 林分密度调整

本着间密补稀的原则,保留60~110株/667 m2。在调整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说服工作。2)伐除林下受压的小树;砍掉树体结构不合理及结果少或不结果的树[2]。3)将郁闭度调整在70%~80%之间[3],使林分内保持合理的透光度。

1.3 整形修剪

重修剪一般在冬季采果后,轻修剪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冬季结合挖山垦复,修剪大枝干,以利新枝萌发,更换树冠,减少病虫害。夏季结合中耕修剪徒长枝、脚枝、寄生枝、枯枝、重叠枝等使其林内通风透光,多着花果,提高产量。修剪下来的枝条要及时运出林外烧毁,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修枝时要紧贴树干,切口要光滑,防止撕裂切口周围的枝皮而损伤油茶树,大的伤口切面要涂上油漆。修枝时,刀、剪、锯要结合使用,做到“剪去脚枝不伤枝,锯掉残桩不藏蚁,病虫枯枝全剪去,上控下促树冠齐”,根据原来树型使树体保持“自然圆头型”或“自然开心型”,高度不超过3.5 m,叶面积指数保持在5~6之间[4]。

1.4 深挖垦复

垦复要求冬天深垦,夏天结合除草浅垦培蔸。冬天深垦,一般深度在20 cm以上,而且要求全面深挖垦复,即将土块翻过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枯枝落叶等凋落物深埋腐烂,另一方面有利于杂灌根系翻晒枯死。夏季垦复是为了即时除草,防止土壤干旱,增加透气和蓄水能力。因此,应进行浅耕,一般深度不超过10 cm。油茶林地要坚持“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浅锄”的习惯,才能巩固深挖垦复的成果。特别是第一年秋、冬深挖以后,第二年夏季一定要浅锄一次,这样才能有效的消灭杂草,疏松土壤。

1.5 挖竹节沟

结合深挖垦复沿环山水平线开挖竹节沟,沟底宽50 cm,深40 cm;沟距依林地坡度大小而定,大于15度的上下沟距8~9 m,15度以下的沟距12~15 m;坡度陡、地形破碎不便于开挖环山水平竹节沟,可根据实地情况,采取挖鱼鳞坑等多种形式,总的原则是确保水、土、肥不流失或尽量少流失。

1.6 平衡施肥

结合冬垦时施土杂肥,春季适当施以氮、磷为主的复合肥。施肥量:P肥:600~900 kg/hm2;K肥:150~300kg/hm2;N肥:碳铵450~600 kg/hm2或尿素300~450 kg/hm2;有机肥:7 500 kg/hm2以上,即5 kg/株以上,最好与钙镁磷、过磷酸钙等拌匀密封堆沤30~50天,再施入油茶根茎部位。施肥方法:在上坡位沿树冠外缘投影地开挖半圆形环状沟或条沟,沟宽20~30 cm,深25 cm左右,进行沟施,填埋部分枯枝落叶再复土。

1.7 病虫害防治

据调查,我国危害油茶的病虫害很多,病害有50多种,其中主要有软腐病、炭疽病、半边疯等。虫害有10目300多种,其中主要有天牛、茶梢蛾等。病虫害防治应以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1.7.1 物理防治。

1)对油茶林进行整形修剪,保持林分及树体内通风透光,可以有效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2)冬季进行垦复,有助于病虫害的防治。3)每667m2间种1~2棵不同开花时间的板栗树,开花的时候可以引诱大量昆虫,便于集中杀灭,达到防治的目的;山苍子的挥发物对煤污病菌有毒杀作用,在每667m2油茶林内种植5~10株山苍子,可以有效的控制油茶煤污病的发生。4)每5 hm2安装1~2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昆虫。

1.7.2 化学防治。

1)油茶软腐病(Agaricodlchium camel-liae Liu,Wei et Fan)、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每年2月底、5月底用1∶1∶100的波尔多液全树喷雾;发病初期用30%爱苗1 000倍液叶面喷雾。2)油茶半边疯(Peniophora sp.):每年5月始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基部,每隔15天一次,连续3~5次或结合每年基部涂白防治。3)油茶蓝翅天牛(Chreonoma atritarsis Pic):用20%康宽50~200倍液或4%氟铃脲水剂原液浸涂产卵痕和早期为害槽。4)油茶茶梢蛾(Parametriotes theae Kuznetso):在3月上旬开始,注意观察,发现刚刚枯萎的枝条,立即剪下烧毁。

1.8 立体经营

林地养鸡、养蜂等,林地养鸡可以改良林地土壤结构,增加林地土壤肥力;养蜂可以增加蜜源,提高油茶坐果率,两种方式均能提高油茶产量,保证油茶高产稳产。

1.9 授粉树配置

对品系比较单一的林分,每667 m2种植10~20株授粉亲和力高的品系。

1.1 0 合理灌溉

在部分有条件的林地,可以引水灌溉。

2 高接换冠技术措施要点

对低产油茶林若采用高接换冠并加强肥水管理的方法,可实现2 a恢复树势、3 a挂果、5 a丰产的目的,产油量能提高到50~60 kg/667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2.1 嫁接时期的选定

油茶高接换冠以夏季和秋季嫁接成活率最高,成活率可达95%~98%。夏季高接一般在5月下旬~7月上旬进行,秋接则在9~10月底进行。

2.2 接穗的采集和储藏

分品系采集接穗。选择生长旺盛的母树,在树冠中上部外围剪取发育充实,腋芽饱满,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采集时间以早晨为宜,采好后分品种扎捆,挂上标签,用清水打湿后置于塑料袋中,倒干袋中积水,放入少许湿棉球后扎紧袋口,密封存放于阴凉处,一般可存放3~5天,气温过高存放时间延长则应放入冰箱或冰柜中。

2.3 嫁接方法

油茶高接换冠以拉皮切接法为最好。其操作方法见图1[5]。

2.4 嫁接后管理

嫁接成活后,待新梢由红色转变为绿色时(一般接后2个月左右),在傍晚除去保湿袋,但仍需遮阴1~2周,当新梢触及遮阴材料顶部时再解除遮阴,此期间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事项:防止蚂蚁、飞虱等啃咬保湿袋;及时防治金龟子、蚜虫等危害新梢;及时将成活砧木上的萌芽枝条除去(没有成活的砧木必须保留萌芽枝条)。当新梢生长健壮后,于当年冬季或第二年春将塑料绑带解除。

3 更新改造技术措施要点

按油茶良种丰产栽培技术进行具体操作。

1)整地:根据林地坡度的缓陡进行不同的整地方式,包括打穴、撩壕和条带。条带要求外高内低,保水保肥、防止水土流失。

2)施基肥:用厩肥、堆肥和饼肥等有机肥作基肥,施3~5 t/667 m2,与回填表土充分拌匀,然后填满待稍沉降后栽植。

3)栽植:时间以春季的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密度为2 m×3 m;要求根舒、苗正、土实,同时浇足定根水,上覆松土,树蔸下作个圆盘,再盖上稻草并用土压紧。

4)后期管理:要及时进行抚育、施肥,合理进行整形修剪和林地间种,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摘要:详细介绍3种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为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油茶,低产林,改造

参考文献

[1]张磊.豫南山区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09,29(2):97-98.

[2]曾爱平,庄少芳,刘洪见.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农业科技通报,2007(10):239-240.

[3]陆湘云.浅谈广西油茶低产林改造[J].广西林业科学,2001,30(3):161-162.

[4]王瑞,陈永忠,杨小胡,等.油茶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7,25(2):78-83.

低产油茶林高接换优速生丰产技术 篇11

一、换优对象的确定

树龄50年以上的衰老油茶林无高接换优的价值,不要进行高接换优,应砍林重栽。几乎不结果或多年树平均结果0.5公斤以下的旺长油茶幼林和壮龄油茶林,最适合高接换优。树高、枝少和采摘不方便的低产植株,也应进行高接换优。换优时,每株低产树上选3~4个分枝角度适合、干直光滑、无病虫害且生长又健旺的主枝作砧木,用来嫁接优良油茶品种和无性系的接穗。

二、优良品种和无性系的选择

可供选择的高产优良油茶品种有:“宜春白皮中籽”、“石市红皮”、“茅岗大果”、“三角枫”、“二水桃”、“永兴中苞红球”、“葡萄油茶”等;优良无性系有:“赣无1号”、“湘5”、“湘7”、“湘9”、“普桂32”、“韶关77-1”、“岑软2”、“湘林67”等。油茶是异花虫媒授粉植物,尤以异株授粉效果最好,为提高授粉率和产量,同一林块应点状混接1/3~1/4其他几个同期成熟的优良品种或无性系。

三、接穗的采集和储藏

有条件的最好随采接穗随用,用多少采多少。接穗以早上采最好。接穗要采进入盛产期的树,务必剪取树冠中上部外围发育充实、健壮、腋芽饱满和无病虫的当年生枝条。穗条采取时,不同品种和无性系要分开采、分开放、分开包装和分开储藏。穗条剪下后要尽快放在清水中浸湿,甩干水后装入塑料袋密封保湿。一时用不完的穗条要一袋一袋地摊放在阴湿处。当天用不完并要储藏的接穗可分层用湿细河沙埋藏,用时取出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也可用塑料袋密封摊放在阴凉处,但应每天将其取出来透气并放清洁凉水中浸泡降温4~5分钟,甩干水后再放入密封塑料袋中保鲜。

四、嫁接时期的选定

油茶高接换优以夏季和秋季嫁接成活率最高,成活率可达95%~98%。夏季高嫁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秋接则在9月至10月底进行。

五、嫁接方法

油茶高接换优以拉皮切接法为最好。其操作方法如下:

1.断砧:选好的砧木在离地40~70厘米处锯断。断砧时要注意防止砧木皮层撕裂,同时每株树留2~3个主枝作营养枝和遮荫用,其余枝则全部从基部清除。

2.削砧:用嫁接刀削平锯口,使削面里高外低,略有斜度。

3.切砧拉皮:依接穗大小和长短,用单面刀片在砧木断口处往下平行切两刀,要深达木质部,然后将树皮挑起并拉开。

4.拉切接穗:用单面刀片在穗条芽反面从芽基下方平直往下斜拉一个切面(长2厘米左右),切面稍见木质部,基部可见髓心;接着在叶芽下方斜切一个20°~30°斜面的短接口,呈马耳形;再在芽尖上方平切一刀,即成一芽一叶的接穗。叶片小的留一片整叶,叶片大的留1/3~1/4片叶。接穗切好后浸入清水中保存待用。

5.插接穗:将接穗长切面朝内,对准形成层,紧靠一边插入拉皮槽内,使接穗切面稍高出砧木断口(也称露白),然后将砧木上挑起的树皮覆盖在接穗的短切面上。一个砧木可接2~3个一芽一叶的接穗。

6.绑扎:用2~2.5厘米宽的耐拉薄膜带,自下而上地绑扎紧接口。绑扎时要注意防止接穗移动。

7.保湿遮荫:接穗绑扎好后,随即罩上塑料袋密封保湿,然后用黑布或笋壳等按东西方向扎在塑料袋外层遮荫。

六、高接换优树的管理

1.高接换优前对入选茶园全园深垦1次,彻底清除杂草、灌木等,开好排灌沟和畦沟,接着每667平方米开沟或穴施入腐熟猪牛粪1500~2000公斤。

2.嫁接后用蘸有农药的毛笔等在黑布或笋壳等的下方绕砧木画一圈,可防蚂蚁等危害嫁接部。一般嫁接后50~60天,新梢由红色变为绿色时,可在傍晚除去保湿袋,但仍要注意遮荫。当新梢长至6厘米长时,可完全解绑。解绑不可过早,否则幼嫩的愈合组织易开裂。由于接后砧木养分运输受阻,会促进不定芽和腋芽的生长,故应随时抹去砧木萌芽。第二年11月可将留作营养枝和遮荫用的2~3个主枝从基部锯除,也可在10月进行高接换优。

3.高接换优后的2~4年,每年春、秋季都应各中耕除草1次,每株施入多元复合肥100克,冬季每667平方米埋施腐熟厩肥1500~2000公斤,以促新梢生长,尽快形成丰产树架。

八角林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 篇12

关键词:八角林,低产原因,改造技术

八角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珍贵经济树种, 原产于广西左江和右江流域海拔200~500 m的热带雨林中。广西享有八角之乡的美称, 八角栽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85%以上。在成均镇, 八角是山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 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八角产量, 对提高群众收入、改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八角林低产原因

一是品种混杂, 良莠不齐。目前的八角林基本上采用实生苗营造, 种子大多没有经过选择, 品种混杂, 良莠不齐, 果实品质差, 效益低。二是管理粗放。大部分八角林管理粗放, 广种薄收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2001—2007年八角价格低迷, 很多地方在八角的生长过程中不除草, 不施肥, 时间一长, 幼林苗木因缺乏养分, 被杂草覆盖, 致使苗木枯死, 成林则因缺养分, 树势脆弱, 落花落果严重。三是忽视病虫害防治。八角的常见病虫害有八角炭疽病、八角尺蠖、八角吊丝虫等。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 改造技术

2.1 选用优良品种

据试验表明, 八角良种嫁接苗表现速生、矮化、早实等优良特性, 产量明显高于实生苗。如广西防城县用嫁接苗造林, 种后1年开花结果的植株占2.53%, 2年开花结果的占12.50%, 3年开花结果的达88.33%。

2.2 调整及改造低产林

一是密林疏伐。对于种得过密的八角林, 必须合理疏伐, 疏伐的原则为去劣留优, 去小留大。株行距尽可能保持在5 m×5 m, 保留300~375株/hm2为宜, 以利八角林通风透光, 增大接受光能的空间, 减少病虫害发生。二是修枝复壮。对营养不良、过早老化的八角树, 可通过人工截干萌芽更新或修枝复壮。同时对冠内的病虫枝、干枯枝、细弱枝、徒长枝全部清除, 重新培养一个良好的树冠。三是开沟保土。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八角林要保留草带, 进行梯级垦复抚育, 开设排洪、分洪沟。同时对裸露根长的八角树进行培土, 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促进根系生长, 改善树体营养状况[1,2]。

2.3 防止秋果落果

八角的秋果, 落果最严重的季节是2月和4月底至5月初[3,4]。第1次严重落果, 主要是年前冬季积累下来的养分, 供春梢萌动后, 已储存不多影响所致。凡春梢, 是八角翌年、第3年的花果枝, 故不宜控, 更不宜杀。防止第1次严重落果的办法就是补足树体营养。具体操作可采取叶面喷施法, 从1月中旬开始至2月中旬, 用生殖生长素1包、花果核能1包、光全素0.5包、维生素B辅酶10~15 g、白糖30~50 g, 总量稀释浓度至0.10%~0.15%, 选冷尾暖头时节的晴天喷施, 每隔5~10 d喷施1次, 连喷2次。

第2次严重落果主要是碰上夏梢抽发期和根系大生长期, 正处于植株营养器官生长旺盛期, 树体内的水、养分消耗很大, 极易造成树体内因缺乏营养储备而大量落果。具体操作方法:4月初, 已正值叶面实施控 (夏) 梢促花和壮花措施, 故无需再做处理。但在4月中下旬, 应进行当年第2次追施以磷、钾肥为主的八角专用肥1.0~1.5 kg/株, 采用开穴点星状深施, 穴内肥料与表土拌匀, 然后盖上表土。

2.4 科学施肥

八角的肥料有讲究, 用肥时应以有机肥为主, 无机肥为辅。施肥时间应掌握在八角生长关键时期, 八角树应在1月底施1次催梢肥 (幼果多的树最好不施催梢肥, 以防梢果矛盾, 导致严重落果) , 肥料配方为:农家肥 (以鸡粪为佳) 40%、尿素30%、钙镁磷10%、硫酸钾20%。5月是八角秋花孕胎期, 因此花果多, 必须在5月施1次肥, 肥料配方为:尿素5%、钙镁磷肥15%、硫酸钾肥20%、农用硼砂2%、硫酸亚铁2%、硫酸锌2%、农家肥30%、桐麸 (花生麸) 24%。以上肥料都是无机肥与有机肥结合, 肥效长, 可免施稳果肥。八角施肥量可视树木大小确定施肥量, 一般10~15年的八角树施5~10 kg/株以上, 可采用条沟施肥法, 即在植株上坡, 沿树冠滴水线以外, 挖宽、深各为20~25 cm、长1~2 m的弧形沟, 将肥料均匀撒于沟内, 然后覆土[5]。

2.5 病虫草害防治

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病, 主要发生在幼龄前期, 成林亦有发生。4—5月开始发病, 7—8月是发病的高峰期。幼苗染病期, 可喷1∶1∶100的波尔多液。成龄林发病期可用1%波尔多液或多菌灵或异菌脲1 000倍液喷杀, 连喷2~3次, 每次间隔7~10 d。同时要将病死植株、病枝、病叶、病果清理出林外烧毁。八角尺蠖取食八角叶, 是八角的一大害虫。在防治上, 可进行人工捕捉幼虫, 即最好先在离地50 cm的树干处, 涂上一圈10 cm宽的熟桐油, 以防落地幼虫再上树。然后, 按照从高地向低地、从风头处向风尾处的顺序, 摇动树技, 让受惊的幼虫震落地面, 及时切断幼虫悬丝, 收集灭杀之。或在夏、冬两季, 结合林地抚育松土, 挖取虫蛹灭杀。利用天敌赤眼蜂和黑卵蜂寄生消灭虫卵;利用姬蜂、寄生蝇和青云杆菌寄生消灭幼虫和蛹。一般不提倡使用化学农药, 确实虫势来势凶猛时, 可用敌百虫烟雾剂灭杀幼虫。八角吊丝虫1年发生3~4代, 幼虫取食叶片, 嫩梢及花蕾、幼果。各代危害分别在4—5月、6—7月、8—9月、10—11月。防治工作主要在幼虫3龄前进行, 否则效果极差。可用“203”乳油50 m L, 叶蝉散乳油50 m L, 对水50 kg喷洒树上的虫, 虫在喷药时受惊顺丝掉下后, 再补喷1次。每年2—3月和9—10月各除草和清除杂草1次, 结合除草工作, 对八角林地翻垦1次, 破坏八角树老须, 培植新须, 提高八角树吸收肥水的能力, 为增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韦龙宾, 刘毅.广西八角的主要栽培管理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4) :4169-4171.

[2]杨旭.景观设计中感知与体验的营造[J].山东林业科技, 2012, 42 (1) :52-55.

[3]陈文喜.八角树定植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3) :264.

[4]邱宁宏.八角的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1 (10) :23-24.

上一篇:分析型应用下一篇:克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