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

2024-09-20

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共12篇)

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 篇1

广西八角栽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85%以上, 占世界70%以上, 对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乐业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年降水量1 100~1 500 mm, 相对湿度83%, 年平均气温在16.3℃左右。乐业县八角种植历史悠久, 是广西八角的主产区之一, 现有八角种植面积8 266.67hm2。由于栽培和管理技术低下, 八角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为了提高了八角低产林的产量, 增加林农经济收入, 必须对八角低产林进行科学改造。

1 八角低产的原因

1.1 养分不足

八角终年果不离枝, 要消耗大量的养分;而土壤中的大量元素 (氮、磷、钾) 和微量元素随着果实采收及落叶大量流失, 可供八角生长需要的养分越来越少。乐业县八角栽植管理粗放, 广种薄收, 造成林地不施肥或施肥技术不当, 无法及时补充土壤养分, 影响了八角生长、开花、结实[1]。

1.2 密度过大

植株密度过大, 会使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差, 影响叶片光合作用, 阻碍花芽的形成和萌发。加上林木群体之间对空间和养分的竞争, 生产偏冠和自然整枝现象严重, 分枝高, 枝层距大, 树势弱, 结果枝比例减少[1]。

1.3 病虫危害

八角金花虫 (即八角叶甲) 、八角尺蠖取食叶片、嫩芽、嫩梢, 虫花蓟马专门侵入八角花蕊引起落花落果;介壳虫及蚜虫为害八角时, 排出大量蜜露, 使八角发生爆烟病引起落花落果;木蠢蛾幼虫开始取食树皮, 后钻入树干或枝条成虫道, 受害植株或枝条枯死[2]。

2 改造技术

2.1 清除杂灌

八角林内杂草、灌木要及时清理, 避免与八角争肥、争光, 要将灌木用刀砍掉, 杂草可用除草剂喷杀或挖除。

2.2 密林疏伐

对过密的林分 (郁闭度0.7以上) 进行适当疏伐, 根据去劣留优、去弱留强、去密留稀的原则, 最终保留450~600株/hm2, 成林植株树冠间隔以1.0~1.5 m为宜, 以改善林分营养环境, 增强树势, 抑制病虫滋生[3]。

2.3 修枝整形

剪除老、弱、病、残枝和徒长枝、交叉枝、枯枝及秃枝, 以壮大树势, 促发新枝, 使枝条均匀分布成圆柱形或圆锥形, 增加树冠面积和受光度, 增强光合作用, 提高开花坐果率[1]。

2.4 适当垦复

坡度小于25°的林地可采用全垦, 以增加土壤透气性, 提高保肥保水能力, 促使新根萌发。坡度大于25°的林地可带垦, 创造条件挖成反梯田, 或在八角树上方沿水平线挖竹节沟, 以截住地表径流, 增加林地土壤湿度, 有利于肥料的溶化吸收及枯草落叶的腐化分解[4]。

2.5 合理施肥

建议施用广西林科院研究的八角专用肥, 施肥量为750~900 kg/hm2。也可自己配制, 配方是:以100 kg产量计算, 配比化肥84.75 kg (其中尿素26.8 kg、过磷酸钙49.6 kg、氮化钾或硝酸钾8.1 kg, 硼砂0.25 kg) 、有机肥15 kg, 即粉碎的桐麸或茶麸肥15 kg, 将化肥和有机肥充分拌匀即可。

2.5.1 施肥量。

每株施用4 kg左右, 视树势大小适当增减。2.5.2施肥时间。一年2次, 第1次在10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施入, 此次施肥有两大作用:一是攻春梢。春梢老熟后成为秋季的结果枝, 所以抽生一定数量的健壮新梢, 是次年丰收、连年稳产的保证, 并且健壮的枝梢亦有一定的防虫防病作用。二是保果、壮果。防止春季大量生理落果, 促进幼果生长壮大。第2次在5—7月施入, 催花、保花、保果。

2.5.3 施肥原则。

果多、花多、树大多施, 树小少施。要保证八角连年丰产稳产, 必须根据八角树体的生长规律, 施用合适当地使用的营养诊断配方肥料, 供应充足的养分, 以促使其枝梢、花、果的生长。

2.5.4 施肥方法。

在树冠投影上方开长1.0~1.5 m、深20 cm的弧状沟, 将肥料均匀撒入, 回碎土踩实, 拾净草根。

2.6 病虫害防治

一旦发现病虫害立即防治。八角金花虫、八角尺蠖用2.5%溴氰菊酯乳油400倍液喷杀;木蠢蛾用铁丝刺入虫道杀死幼虫或蛹, 或用棉球蘸40%磷化乐果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倍液, 塞入虫孔内, 或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虫孔内, 再用黄泥封口, 毒杀幼虫[1];煤烟病:以防治蚜虫及介壳虫为主, 于4—5月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杀, 或用内吸性杀虫剂在树干茎部打孔防治;中华蓟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于八角开花和幼果期喷洒花、叶, 将起到保花保果作用, 每15 d喷1次, 连续2~3次, 能提高成果率。

摘要:分析了八角低产的原因, 并采取清除杂灌、密林疏伐、修枝整形、垦复、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相结合的技术进行改造, 提高了八角低产林的产量, 增加了林农经济收入, 以为八角的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八角,低产原因,改造技术

参考文献

[1]韦林.八角低产林的成因及解决措施[J].广西林业, 2001 (5) :17.

[2]黄卓民.八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3]刘永华.八角种植与加工利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4.

[4]林海志.八角高产稳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 篇2

2012年,县委县政府立足商城实际,坚持科学发展,首次提出了振兴商城农村经济的“三五”规划方案,决定用多年持续不断地努力,使粮油种植、茶叶种植、油茶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0万亩以上。“三五”规划目标的提出,为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提供了抓手。

综观全县,粮油、茶叶生产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并有成熟配套的技术作支撑。而油茶生产,过去多为群众自发种植、疏散管理、效能低下。近两年,尽管林业主管部门在良种培育和栽培技术拓广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人才、资金、技术等多种原因,收效不大。截止目前,广大林农对油茶生产栽培技术、油茶园科学管理等方面尚无明确系统的认知,多数仍然停留凭老经验办事上。为此,结合全县的“双学双提”活动,笔者多年来对油茶生产栽培管理的关注、研究和实践整理成文,以期为广大油茶工程技术人员和茶农在油茶栽培实践中提供一些参考,也算是为“三五”工程的科学高效推进尽些绵薄之力。

一、油茶生产现状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我国特产的食用高级保健食用油。油茶全身是宝。其主要产品茶油是一种理想

2的优良特性。而且已经由县林科所和长园野生茶油到制品有限公司进行成功繁育,形成批量生产,可以大面积推广。在我县也表现出成活率、抗性强、产量较高,也可在大面积推广。

4、推广植苗造林。我县油茶造林在早期多采用直播方法,造林成活率较低,幼树生长缓慢,后改用植苗造林法。实践证明,采用植苗造林,由于幼苗品种优良根系发达,抗旱力强,因而载后容易成活,幼树也旺盛。油茶植苗造林,苗龄1-3年均可,但2—3年生苗载后易活,恢复生长较快。植苗造林季节冬春两季均可,但以春季“雨水”为最好,最迟不超过“春分”。具体时间宜在雨后阴天或毛毛雨天起苗栽植,轻粘土宜阴天栽,沙壤土宜毛毛雨天栽,壤土宜雨后晴天栽。土壤过于干燥、潮湿,冰冻大雨,大太阳都不宜栽植。植苗要领是苗木分级,春季移栽,穴土细碎,苗干端正,为深载,根系舒展,分层捶紧,浇足清水,根土密接,上覆宿土。要求苗木随起随栽,切忌风吹日晒,当天栽不完的务必要搞好假植。在干旱地区也可以载干造林。即栽去苗高的五分之四,保留两个小枝,或2—3个腋芽为好;同时切除主根尖端一部分,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

5、选择合适的造林密度。油茶是喜光树种,树冠发育的好坏,结实的多少,病虫为害程度,甚至出油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光照条件。而光照条件又与栽植密度、种

均匀的树冠,最好控制油茶早期结实,促使养分集中用于抽发壮枝冠,最好控制油茶早期结实,促使养分集中用于抽发壮枝,扩大树冠。4-5年以后,中下部内膛枝条可让其着生适量果实,把上部花芽抹去。幼林的修剪宜轻,除脚轻,除脚枝、病虫枝应全部修掉外,密生枝、交叉枝、重叠枝,可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合理修剪。修剪应在茶果采收后到春梢萌发前这段时间进行,因这段时期油茶的营养物质多积累在根部,对生长影响不在,且还能避免病菌的感染。

(二)成林高产技术

油茶成林是指进入结果期的油茶林。实践证明,经营管理水平高低是决定油茶成林产量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据调查经营好的,每公顷产油高达400-600kg;经营粗施的,每公顷产油只有十几公斤,相差几倍、几十倍。为此,我们在生产中多采用垦复、间作、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等综合措施和,加强管理,促进高产。同时,注意油茶果实的适时收摘,保证丰产丰收。

1、垦复。垦复是油茶增产的基本措施。一些典型经验说明,荒芜茶山一经垦复,叶片变青,生长转旺,产量成倍增加。一般三年可增产4-5倍。油茶垦复分冬季深挖和夏季浅锄。冬季是油茶的休眠期,适宜深挖抚育。冬挖虽会损伤部分根系,但到了春季断根部位会很快长出新要,从而能提高根系吸收营养的能力。冬垦深度26cm左右。冬垦再好也

含量更低,要高产必须及时补充足够的肥料。油茶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有机肥包括:饼肥、人畜粪尿、堆肥、绿肥以及作物茎干等。这些肥料来源广肥分全效果好。但有机肥要先发酵腐熟,并应早施、深施。一般每株施土杂肥25—50KG,或籽饼肥2—3KG,或复合肥0.5—1KG。施肥方法沟施或穴施,施后盖厚土。施肥时间,一年四季均可。可结合冬挖、夏锄时一次施入,但最好按油茶生长发育需要供肥,即:2—5月是枝叶生长时期,宜增施氮肥,5—8月是果实增大与花芽分化期,宜增施磷肥,7—8月正是易旱季,宜施稀薄液肥,9—12月是果熟期和开花期,宜施氮磷钾全肥,每颗树还可配施火土肥,草木灰3—5KG。有条件的地方,还逐步推广根外追肥和应用生长素促进油茶生长发育的新技术。

4、修剪。修剪的目的,是要造成一个合理的油茶林群体、个体结构,合理分配营养物质,减少树体对水分、养分的无效消耗。油茶修剪一般来说,霞垂枝、过密枝、徒长枝要梳除。无主干的丛生枝、交叉枝,要去弱留强,冲顶枝要及时打顶、短截。具体修剪方法,应根据树龄大小、品种齐全和立地条件等,选用合理的修剪技术。从树龄来说大树要进行内堂枝条清理,剪去徒长枝,病虫枝,幼树以整型为主定向培育,使树体结构合理,冠形饱满。从品种来看,霜降籽分支矮而密,中心徒长枝多,要梳去中心过密枝和脚枝。

收摘迟了,茶果开裂,茶籽散失。前些年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县油茶果实普遍收摘过早,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以霜降籽品种为例,据测定,10月29日的含油率最高,茶子含油率将下降3%,若提前10天将下降6%,说明提前收摘茶子含油率下降是十分明显的。

油茶品种按成熟可分为寒露子。霜降籽和立冬子等。具体收摘期,可掌握在这些品种节气的前三后七的十天内收摘。除掌握节气外,更要注意观察油茶果实成熟的特征。当油茶果实色泽变亮(红皮果变为红中带黄,青皮果变为青中带白),果皮上茸毛脱尽,茶果微裂,籽黑褐发亮,便已充分成熟。还应注意天气变化,灵活掌握,适时收摘。油茶收摘时,必须注意不伤树和花苞,否则会影响年的产量。油茶收摘应及时进行复收复摘,做到颗粒还家。

(三)低产林改造技术

高产油茶林的特征是:同龄纯林,树冠完整,株行整齐,密度适中,受光面广,结果层厚。油茶低产林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老、弱、残、杂、疏、密、荒等问题。为了扭转低产局面,必须因林制宜的采取特殊措施进行 改造。概括起来有“五改”:

1、改混交林为纯林。油茶以生产油料为主,只有光照充足才能发挥生产潜力。在混交林里,油茶往往被压,枝条纤细,花果很少。为使油茶高产,应逐步砍除哪些无价值的

实施集约经营,可完全改变地产低效的局面。

2、油茶生产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以油茶良种为基础,以油茶综合丰产技术为标准,做到因地制宜、分类经营和集约经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油茶生产的总体水平,达到大面积高产、稳产的目的。

3、良种或优良无性系是决定油茶林丰产的内在条件和基础,无论是在油茶新林营造、成林管理中,还是在油茶低产林改造中,必须始终如一及坚持推广和使用良种。良种的获得途径之一是在本地选育,二是从外地引入。根据我们的生产实践,在油茶北方产区特别是在大别山和黄柏山区,建议大家力推广芩溪软枝油茶、永兴中黄红球2个优良品种和湘林

27、湘林

34、湘林82、亚林

4、亚林7等5个优良无性系。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的探究 篇3

关键词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170-02

油茶属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但是油茶林在我国的产量普遍较低,属于低产林中的一种。

1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资料显示,全国茶籽产量60万吨左右,可以生产15万吨茶油,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安徽等地。绝大部分加工企业仍以民间榨坊方式生产茶油,而采用现代工艺生产的精炼茶油仅为2万余吨。由于茶油资源相对较少,高档茶油进入消费市场目前仍以沿海等发达大城市为主。

1.2 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是我国油茶主产区,有23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有油茶林面积1?120万亩,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7.1%,占全省经济林总面积的77%,年产茶油5?000多万公斤,总产值30多亿元,种植面积和茶油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油茶林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34个,其中40万亩以上的县有8个;1万亩以上的乡镇147个,5?000亩以上的村200多个。在自然环境、政策、技术、产业等方面具备大力发展的优势。全省有3?200万亩适宜种植油茶的丘陵岗地。其中现有低产油茶林1?050万亩,可利用新造油茶的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600万亩,撂荒旱地450万亩,疏林及灌木林地1?100万亩。

1.3 油茶低产的原因分析

油茶低产的原因除了它自身的因素以外,很大部分是因为油茶树在生长的过程中缺乏良好的管理,部分地区甚至还出现了荒草丛生的情况,由于杂草从土壤中吸收了油茶书所需要的养分,加上缺乏人工的护理与施肥,必然会导致油茶树的低产;另外茶农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盲目的增加油茶树种植的密度,导致油茶树生长的空间被相互挤占,反而是油茶树的产量降低;再者,油茶树还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更新而使产量降低,一些老残树的生产能力会随着寿命的增长而降低。

2 改造油茶低产林的技术措施

2.1 砍

砍是指砍去林地上的杂灌。一般长期撂荒的油茶林,不仅杂灌丛生、藤蔓缠绕,还有马尾松、杉木、枫香、竹等不同高大乔木与其混交。对该类低产的油茶林必须先清除上层高大乔木,砍去杂灌和清理缠绕的藤蔓,使油茶从被压的状态下解脱出来,重新获得充足的光照,然后再进行垦复、施肥等营林措施。

2.2 垦

垦是指林地的垦复深翻,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在对低产林的改造中垦复是最传统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措施。在这一方式下可以使土壤的结构得到一定的改良,因为垦复时会把林地中的枯枝落叶等翻埋入土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腐化或者是适当的添加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为油茶林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从而在提高油茶林自身产量的同时还增强了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在短期内可以适当减少人工防虫害的工作量。对于林地的垦复最好是在每年的冬季进行,这个时候林地上的落叶较多部分已腐烂,油茶林业也不在生长期,将土地深翻35厘米左右,可以将落叶等埋入林地表面转化为天然的肥料。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垦复的方法要根据油茶林具体的地形、地貌、土壤和树龄来进行科学的选择,一般可供选择的方式为全垦、带状垦复、穴状垦复、阶梯式垦复或壕沟抚育等。实践证明荒芜或管理不善的油茶林一经垦复就可“当年得利,2年增产,3年丰收。”

2.3 调

调是指对单位面积内油茶栽培密度的调整。油茶栽培密度的不同,不仅影响地力的发挥和光能利用,且影响油茶的产量和质量。然而,现有大面积的油茶低产林,不是过密过稀,就是分布不均匀,缺株相当普遍,林相不完整。据调查,在同一地区,品种类型和栽培措施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每667平方米油茶株数多的200株,少的30~50株,都同样不能高产,因此调整密度,改造林相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

成年油茶林的密度应根据物种、品种、立地条件、经营水平和方式、林龄等林分现状综合分析,加以调整。密的间伐,留优去劣,疏的补植良种,力求做到油茶树的分布均匀,株行距整齐或相对整齐。普通油茶一般每667 m260~120株。

2.4 剪

剪是指对油茶树的修剪。对一穴多株或一株多萌的油茶树,其特点是;主干多,树冠拥挤,枝条重叠,光照不足,内膛空虚,结果部位外移。首先是剪除不结果或结果少的,仅选留其中生长结果较好一株,再将其根际萌蘖一起剪除和适当剪除重叠大枝,同时疏除病虫枝、枯死枝和交叉枝。主要是打开光路,清理裙枝,使树体通风透光,恢复生机。油茶成年树以疏剪为主,主要是疏除过密枝,下脚枝(裙枝),重叠枝,病虫枝、干死枝和无用的徒长枝。要领为:浓密的适当多疏,稀疏的适当短截,以促进分枝;树冠下部和内膛适当多疏,树冠上部和外缘稍疏:生长势弱的适当多疏,生长势强的适当少疏。剪枝时间以11月至次年的2月间为好。

3 油茶低产林改造的保障措施

3.1 换

就是对劣株油茶的枝干通过嫁接的方式换上优良油茶品种的枝芽,从而将低产油茶树进行优化,提高产量。在对低产油茶林的嫁接时需要注意好时间,根据油茶的生长周期以及当地的气候变化等状况,根据江西省的自然环境特点,油茶的最好的嫁接时间为春末以及秋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在5月中旬嫁接的存活率最高,以插皮接和嵌芽接的方式为

最好。

3.2 更

更就是更新复壮,对象是现有的油茶林地内结实好,产量稳,病虫害少的树势较差,枝叶稀疏,结果部位外移的壮年植株。要想恢复产量或提高品质,就必须进行更新。更新的方

法有:

3.2.1 萌芽更新

萌芽更新应该锯掉部分枝干,每穴选留1~2株生长健壮的萌条进行培养,其余枝条剪去。第二年后开始根据生长情况,每穴选定1抹生长最好的萌条,进行定干整枝,培养成良好的树体结构。

3.2.2 截干更新

离地面5~15厘米处锯断主干,截干的当年在油茶棵的根际萌有大量新枝(萌条),余下未选留距地面最近,生长势强旺,分布均匀的2~3根萌条,其余及时从基部剪除。第二年开始再从其中选留l株进行定形整枝培养成新的树冠。

3.2.3 切枝(干)更新

将更新油茶树主枝中、下部分枝处以上部分全部剪(锯)除,待萌条长至5~10厘米后,选留方向好,角度适宜,生长健壮的萌条3~5条,进行培养新的树冠,其余剪除。萌芽更新、截干更新和切枝(干)更新都是油茶更新复壮的方法,萌芽更新和截干更新后,一般是3年后挂果,5~6年后恢复原来的产量,但树冠结构整齐:切枝(干)更新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油茶树的主干和主枝构成的树冠骨埋,所以更新后成形快,结果快,甚至有些植株更新的当年仍有一定的产量;切枝(干)更新也可以先行一边树冠更新,让另一边树冠仍然结果。据试验,切枝(干)更新的当年仍有70%的植株开花结果,3~4年可恢复原有产量。更新的植株一定要选择结果较好、产量较高、病虫害较少的壮年油茶树,更新的锯(剪)口一定要光滑并涂抹保护剂,以便伤口的愈合,防止雨水的浸蚀和病虫的危害。

3.3 管

油茶林的管理,尤以肥水的管理特别重要,是油茶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油茶都栽植于山区、丘陵和岗地上,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养分原来就不高,据对江西省东北地区黄红壤、山地黄壤、黄棕壤及紫色土的测定,除丰产林和抚育施肥的林地土壤肥力较高外,其余绝大部分油茶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只有0.5~1.5%,全氮含量为0.03~0.10%,速效氮仅36~136.5 ppm,速效钾为22~100 ppm,速效磷仅为1~5 ppm,有的甚至不足1 ppm,这些土壤养分的含量仅靠抚育和间种供给油茶生长结果所需要的养分是远远不够的,要使油茶连年生长结果,唯有不断的对油茶林增施肥料。

在坡度较大的油茶林,蓄水保土是实现增产或丰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一般在弋平带上沿环山水平方向每早一段距离挖宽40-50厘米、长度不等竹节沟,在雨季既防水土流失,在旱季又可起到抗旱的作用,对油茶生长发育有利。

3.4 防

防是及时防治病虫害。油茶病虫的发生除油茶抗性外,主要是长期撂荒。使油茶的生育环境恶化,造成病虫的滋生蔓延。为害油茶的病虫有几十种。据对江西省东北油茶产区病虫害调查,以病害危害较多较重,尤以油茶炭疽病为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引起油茶落果达15%-20%,严重的病株达80%,甚至全株落光。

4 总结

总之对油茶低产林的技术改造必须得从全方面来进行,技术措施是保障其增产的先决条件,良好的维护与管理是实现增产的保障,只有在这双重保障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油茶林的高产出。

参考文献

[1]谢胜刚.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09,01.

[2]周成,李晓铁,覃李林,赵祖辉.油茶低产林综合改良复壮技术[J].南方园艺,2011,03.

八角林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 篇4

关键词:八角林,低产原因,改造技术

八角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珍贵经济树种, 原产于广西左江和右江流域海拔200~500 m的热带雨林中。广西享有八角之乡的美称, 八角栽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85%以上。在成均镇, 八角是山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 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八角产量, 对提高群众收入、改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八角林低产原因

一是品种混杂, 良莠不齐。目前的八角林基本上采用实生苗营造, 种子大多没有经过选择, 品种混杂, 良莠不齐, 果实品质差, 效益低。二是管理粗放。大部分八角林管理粗放, 广种薄收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2001—2007年八角价格低迷, 很多地方在八角的生长过程中不除草, 不施肥, 时间一长, 幼林苗木因缺乏养分, 被杂草覆盖, 致使苗木枯死, 成林则因缺养分, 树势脆弱, 落花落果严重。三是忽视病虫害防治。八角的常见病虫害有八角炭疽病、八角尺蠖、八角吊丝虫等。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 改造技术

2.1 选用优良品种

据试验表明, 八角良种嫁接苗表现速生、矮化、早实等优良特性, 产量明显高于实生苗。如广西防城县用嫁接苗造林, 种后1年开花结果的植株占2.53%, 2年开花结果的占12.50%, 3年开花结果的达88.33%。

2.2 调整及改造低产林

一是密林疏伐。对于种得过密的八角林, 必须合理疏伐, 疏伐的原则为去劣留优, 去小留大。株行距尽可能保持在5 m×5 m, 保留300~375株/hm2为宜, 以利八角林通风透光, 增大接受光能的空间, 减少病虫害发生。二是修枝复壮。对营养不良、过早老化的八角树, 可通过人工截干萌芽更新或修枝复壮。同时对冠内的病虫枝、干枯枝、细弱枝、徒长枝全部清除, 重新培养一个良好的树冠。三是开沟保土。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八角林要保留草带, 进行梯级垦复抚育, 开设排洪、分洪沟。同时对裸露根长的八角树进行培土, 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促进根系生长, 改善树体营养状况[1,2]。

2.3 防止秋果落果

八角的秋果, 落果最严重的季节是2月和4月底至5月初[3,4]。第1次严重落果, 主要是年前冬季积累下来的养分, 供春梢萌动后, 已储存不多影响所致。凡春梢, 是八角翌年、第3年的花果枝, 故不宜控, 更不宜杀。防止第1次严重落果的办法就是补足树体营养。具体操作可采取叶面喷施法, 从1月中旬开始至2月中旬, 用生殖生长素1包、花果核能1包、光全素0.5包、维生素B辅酶10~15 g、白糖30~50 g, 总量稀释浓度至0.10%~0.15%, 选冷尾暖头时节的晴天喷施, 每隔5~10 d喷施1次, 连喷2次。

第2次严重落果主要是碰上夏梢抽发期和根系大生长期, 正处于植株营养器官生长旺盛期, 树体内的水、养分消耗很大, 极易造成树体内因缺乏营养储备而大量落果。具体操作方法:4月初, 已正值叶面实施控 (夏) 梢促花和壮花措施, 故无需再做处理。但在4月中下旬, 应进行当年第2次追施以磷、钾肥为主的八角专用肥1.0~1.5 kg/株, 采用开穴点星状深施, 穴内肥料与表土拌匀, 然后盖上表土。

2.4 科学施肥

八角的肥料有讲究, 用肥时应以有机肥为主, 无机肥为辅。施肥时间应掌握在八角生长关键时期, 八角树应在1月底施1次催梢肥 (幼果多的树最好不施催梢肥, 以防梢果矛盾, 导致严重落果) , 肥料配方为:农家肥 (以鸡粪为佳) 40%、尿素30%、钙镁磷10%、硫酸钾20%。5月是八角秋花孕胎期, 因此花果多, 必须在5月施1次肥, 肥料配方为:尿素5%、钙镁磷肥15%、硫酸钾肥20%、农用硼砂2%、硫酸亚铁2%、硫酸锌2%、农家肥30%、桐麸 (花生麸) 24%。以上肥料都是无机肥与有机肥结合, 肥效长, 可免施稳果肥。八角施肥量可视树木大小确定施肥量, 一般10~15年的八角树施5~10 kg/株以上, 可采用条沟施肥法, 即在植株上坡, 沿树冠滴水线以外, 挖宽、深各为20~25 cm、长1~2 m的弧形沟, 将肥料均匀撒于沟内, 然后覆土[5]。

2.5 病虫草害防治

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病, 主要发生在幼龄前期, 成林亦有发生。4—5月开始发病, 7—8月是发病的高峰期。幼苗染病期, 可喷1∶1∶100的波尔多液。成龄林发病期可用1%波尔多液或多菌灵或异菌脲1 000倍液喷杀, 连喷2~3次, 每次间隔7~10 d。同时要将病死植株、病枝、病叶、病果清理出林外烧毁。八角尺蠖取食八角叶, 是八角的一大害虫。在防治上, 可进行人工捕捉幼虫, 即最好先在离地50 cm的树干处, 涂上一圈10 cm宽的熟桐油, 以防落地幼虫再上树。然后, 按照从高地向低地、从风头处向风尾处的顺序, 摇动树技, 让受惊的幼虫震落地面, 及时切断幼虫悬丝, 收集灭杀之。或在夏、冬两季, 结合林地抚育松土, 挖取虫蛹灭杀。利用天敌赤眼蜂和黑卵蜂寄生消灭虫卵;利用姬蜂、寄生蝇和青云杆菌寄生消灭幼虫和蛹。一般不提倡使用化学农药, 确实虫势来势凶猛时, 可用敌百虫烟雾剂灭杀幼虫。八角吊丝虫1年发生3~4代, 幼虫取食叶片, 嫩梢及花蕾、幼果。各代危害分别在4—5月、6—7月、8—9月、10—11月。防治工作主要在幼虫3龄前进行, 否则效果极差。可用“203”乳油50 m L, 叶蝉散乳油50 m L, 对水50 kg喷洒树上的虫, 虫在喷药时受惊顺丝掉下后, 再补喷1次。每年2—3月和9—10月各除草和清除杂草1次, 结合除草工作, 对八角林地翻垦1次, 破坏八角树老须, 培植新须, 提高八角树吸收肥水的能力, 为增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韦龙宾, 刘毅.广西八角的主要栽培管理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4) :4169-4171.

[2]杨旭.景观设计中感知与体验的营造[J].山东林业科技, 2012, 42 (1) :52-55.

[3]陈文喜.八角树定植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3) :264.

[4]邱宁宏.八角的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1 (10) :23-24.

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 篇5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掌握低产林改造(以下简称低改)工程建设情况,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岗地和低产林改造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08‟19号)和《湖北省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鄂林造„2008‟8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省政府批准实施、由省林业局安排下达计划的低改工程的检查验收。

第三条 检查验收内容包括:改造面积;改造方式;采伐作业实施情况;营造林作业实施情况;种苗情况;抚育管理情况;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执行情况;各项工程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执行情况等。

第四条 检查验收方式包括县级自查、市级抽查和省级核查。

第五条 县级自查由各县(市、区)林业局组织本县(市、区)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市级抽查由市(州)林业局组织完成。省级核查由省林业局组织完成。

第二章 检查验收依据与技术标准 第六条 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岗地和低产林改造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08‟19号)

(二)《湖北省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鄂林造„2008‟8号)

(三)《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四)《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

(五)省林业局批复的工程县(市、区)低产林改造工程作业设计(以下简称作业设计)

(六)《湖北省森林采伐管理操作规则》和《湖北省森林采伐技术规程》(鄂林资„2001‟336号)

第七条 改造方式与改造对象

改造方式分更新改造和综合改造两种,以审批的作业设计为准。

改造对象为符合改造标准的有林地、疏林地、灌丛地,坡度在25度左右,小班平均土层厚度大于30厘米的小班。

第八条 改造面积

上报面积为县(市、区)经自查后统计上报的面积。核实面积为经测绘计算出的实际造林面积。小班核实面积与上报面积均以水平面积计,以亩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面积允许误差为±5%。超过误差时,以上一级检查验收结果为准。核实的小班面积不能大于上报面积,计算结果中的面积核实率最高为100%。

低改综合合格小班:改造对象合格、整地质量合格、造林成 2 活率大于或等于85%、种苗质量达到要求的小班。其面积为低改综合合格面积。上述四项指标为低改主要考核指标,凡不符合其中之一的小班,即为低改综合不合格小班。

第九条 造林成活率

造林成活率为单位面积造林成活株数与造林初植株数之比。造林成活率大于或等于85%的为造林合格面积;造林成活率大于或等于41%、小于85%的为造林基本合格需补植面积,需经补植或重造合格后再计入造林面积;造林成活率小于41%的为造林不合格即需重造面积。

造林初植密度应与作业设计的造林树种初植密度一致,允许误差为±5%。

第十条 采伐作业

做到凭证采伐、按作业设计采伐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蓄积以立方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允许误差为±5%。超过误差时,以上一级检查验收结果为准。如有超面积采伐、无证采伐和超限额或超计划采伐的为不合格,并在小班调查表中标记。

第十一条 营造林作业

林地清理、整地规格、造林树种、栽植方式、造林时间等营造林作业项目,执行作业设计标准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第十二条 种苗

苗木分级标准:按照《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国家标准执行。在现场调查时可调查记录苗木高度、地径,再查对标准 3 确定苗木级别。

苗木合格面积标准:I级苗造林使用率达到90%以上,I、II级苗造林使用率达到100%。

林木良种使用率合格标准: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80%以上。第十三条 抚育管理

执行作业设计标准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第十四条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执行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要求,做到“保留山顶、山脊和山脚天然植被,坡长每30米,沿等高线保留3-5米宽原生植被”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第十五条 工程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与科技推广、施工管理、档案管理等,按管理办法和作业设计执行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第十六条 其它标准:造林成活率等各率的百分数均保留一位小数。

第三章 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第十七条 资料收集

(一)县级自查资料收集

1、省林业局下达到工程县(市、区)的低改工程计划、分解及完成情况。

2、省林业局审批的工程县(市、区)低改工程作业设计(包括变更作业设计)。

3、伐区作业设计、采伐证存根和采伐台账。

4、低改政策文件、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工程检查验收办法等文件资料。

5、其它材料:包括林权流转、档案管理、资金兑现、管护措施等方面的材料。

(二)市级抽查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同县级自查,增加县级自查报告。

(三)省级核查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同县级自查,增加市、县两级自(抽)查报告。第十八条 检查验收单位与单位的确定

以县为检查验收的抽样总体,以抽中小班核实结果计算全县(市、区)核查结果。具体面积和单位为:

(一)检查验收面积确定:

1、县级自查:各工程县(市、区)低改计划面积的100%。

2、市级抽查:抽取各工程县(市、区)自查上报面积的50%左右。

3、省级核查:抽取各工程县(市、区)自查上报面积的20%左右。

(二)检查验收单位的抽取:

市级抽查和省级核查以乡和村为抽样单元,按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市级抽查乡镇抽查比例为50%,抽中乡镇内的村全查。省级核查要求乡镇抽查比例为40%,抽中乡镇内的村抽查比例为50%,抽中村全查。

第十九条 面积核实

小班调绘及面积求算:实地利用验收图(或作业设计图,下同)进行核对,或用GPS进行面积测算。当实地核对的小班与验收图位置及形状基本一致时,对小班面积进行实地求算,如果实地求算出的小班面积与上报小班面积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则确认其上报的小班面积,否则以求算面积为准;当实地核对的小班与验收图形状、边界不一致,但小班位置准确时,实地重新调绘或用GPS绕测面积,并以重新求算出的小班面积为准;当实地核对的小班与验收图位置及形状有明显出入时,按不核实处理(即不作为检查验收范围)。

第二十条 采伐作业实施情况调查

按照作业设计和伐区作业设计进行检查,通过核查采伐台账和采伐证存根,以及现场核对采伐地点、方式、树种,认定采伐作业是否合格。

第二十一条 造林作业质量情况调查

按照作业设计,采用样地调查等方法,现场调查认定林地清理、整地方式与规格、造林树种、栽植方式、造林时间、造林成活率等营造林作业项目执行情况。

样行或样方调查的面积比例:当小班面积在50亩以下时,样行或样方面积应不少于小班面积3%;50-150亩应不少于2%;150亩以上应不少于1%。

样行根据小班苗木定植情况,均匀布设在有代表的地段。每个样行由相连的2-4行组成,样行数按小班应调查的样行面积确定,每个小班不少于2个样行。

样方设置:每个样方面积1亩,机械布设,样方数按小班应调查的样地面积确定,每个小班不少于2个。

造林成活率调查在样行或样方内,计数总的人工造林株数(包括死苗、缺苗)以及现存株数。按穴造林如每穴造林株数或现存株数多于一株,均按一株计算。

第二十二条 种苗质量调查

采取样地调查方法,现场调查造林树种苗木高度、地径,依据作业设计树种、国家种苗分级标准和国家及我省审(认)定良种情况,认定小班苗木合格情况和良种使用情况。

第二十三条 抚育管理调查

采取样地调查方法,现场调查新造林抚育管理时间、次数和质量,认定调查小班抚育管理是否合格。

第二十四条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措施调查

现场目测调查低改作业小班,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措施是否达到标准。

第二十五条 各项工程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调查

对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采取小班调查和“座谈访问、查阅资料”等办法,调查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档案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合格面积和合格率,核实工程管理机构、制度建设、施工监理、管护合同和工程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依据调查数据和核实资料,分析评价各项工程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执行情况。

第二十六条 小班调查表填写

对外业小班调查表及时进行检查、整理,确保外业小班调查 7 表项目填写齐全、规范、准确。确认无误后,统一按EXCEL格式文件建立检查验收小班数据。小班调查表及填写说明见附表1。

第四章 计算方法与统计汇总

第二十七条 检查验收指标计算方法

(一)造林面积核实率=∑调查小班核实面积/∑调查小班上报面积×100%

(二)造林面积合格率=∑调查小班造林合格面积/∑调查小班造林核实面积×100%。

(三)小班造林成活率=小班所有样地成活株数/小班所有样地初植株数×100%。

(四)造林平均成活率=∑(调查小班核实面积×小班成活率)/∑调查小班核实面积×100%

(五)造林面积补植率=∑调查小班造林需补植面积/∑调查小班造林核实面积×100%。

(六)改造对象合格率=∑调查小班改造对象合格面积/∑调查小班核实面积×100%

(七)整地质量合格率=∑调查小班整地质量合格面积/∑调查小班核实面积×100%

(八)苗木合格率=∑调查小班苗木合格面积/∑调查小班核实面积×100%

(九)良种使用率=∑调查小班使用良种面积/∑调查小班核实面积×100%

(十)低造综合合格率=∑调查小班综合合格面积/∑调查小 班核实面积×100%。

(十一)抚育管理率=(∑调查小班抚育管理合格面积/∑调查小班核实面积)×100%

(十二)档案管理合格率=∑调查小班档案管理合格面积/∑调查小班核实面积×100%。

(二十八)检查验收县级主要结果计算

(一)县级自查:造林核实面积、造林合格面积、造林需补植面积、低改综合合格面积,由各小班检查验收结果累加得出。

(二)省和市核(抽)查:造林核实面积=造林面积核实率×上报面积;造林合格面积、造林需补植面积、低改综合合格面积,分别用其合格率(或需补植率)×核实面积得出。

(二十九)检查验收数据汇总

(一)附表1(即小班调查表)以小班为单位填报,以村、乡、县逐级汇总。

(二)附表2-5(即营造林情况统计表、森林采伐情况统计表、工程管理情况统计表)以县(市、区)为单位填报,以市(州)和省为汇总单位。

第五章 检查验收成果

第三十条 各级检查验收单位完成现场调查工作后,应将检查数据存档,并按规定要求和统一时间,及时上报自(抽、核)查验收成果(含电子文档,表格EXCEL格式、文本Word格式)。

第三十一条 县级自查验收成果

(一)检查验收基础数据资料。按附表1的验收因子建立。

(二)各类统计汇总表。按附表2-5统计汇总。

(三)自查验收报告。由工程县(市、区)林业局向省林业局和市(州)林业局分别提交县级自查验收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简述自查验收工作情况。

(2)检查验收主要结果。主要包括改造面积情况,采伐作业实施情况;营造林作业实施情况;种苗情况;各项技术要求的和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等;典型经验和做法;典型照片。

(3)问题及原因分析。主要包括数据差异说明;实施情况未达到设计标准要求的原因分析。

(4)整改措施。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内容、措施和时间要求。特别是未完成低改计划的,要有详细的整改计划。

(四)自查验收图

第三十二条 市级抽查验收成果

(一)检查验收基础数据资料。按附表1的验收因子建立。

(二)各类统计汇总表。按附表2-5统计。

(三)存档资料。收集资料、抽查报告、抽查原始记录(表)等。

(四)检查验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检查验收工作概况。抽查范围、时间和工作量。(2)抽查结果。简要综述低改地块选择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改造面积和方式是否与作业设计一致;采伐作业实施是否按相关 10 规定进行;营造林作业实施及种苗情况是否做到了适地适树、科学规范、良种壮苗;各项技术要求的执行等工程管理情况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3)分析评价。结合县级自查上报结果,用实例和数据,分析评价低改工程建设的数量、质量和成效。

(4)问题、对策及建议。第三十三条 省级核查验收成果

省级核查验收成果的要求和格式,与市级抽查验收成果相同。检查验收报告在如实反映工程县(市、区)工程实施成效与问题的同时,还要阐述评价县、市两级的检查验收工作质量。

各省级核查工作组提交所核查区域的省级核查报告。省级总报告由省林业局低改办组织编写。

第六章 检查验收质量管理和责任追究

第三十四条 质量管理

(一)省、市、县林业局,在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前应组织技术业务培训,培训考核合格的技术人员方可参加检查验收工作。

(二)各承担检查验收任务的单位要重点对下列环节进行质量监控:

1、图、表、卡等资料收集、核对、查验与归档;

2、小班调绘和面积测量、求算;

3、造林质量、苗木质量及成活率调查;

4、各类因子的调查及外业小班调查表填写;

5、有关报告的内容及质量。

(三)县级自查、市级抽查和省级核查上报的检查验收报告及成果,需县级、市级林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和省级核查组负责人签字确认。

(四)省林业局组织检查验收质量督查。第三十五条 责任追究

对在验收工作中发生弄虚作假、违反技术标准、擅自改变核查方法、未按规定将相关资料存档等验收质量事故和违反有关廉政建设规定的,视情节轻重,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林业局低改办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表1:低产林改造工程检查验收小班调查表

2:低产林改造工程检查验收营造林情况统计表

3、低产林改造工程检查验收森林采伐情况统计表

4、低产林改造工程检查验收工程管理情况统计表

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 篇6

摘 要 良好的经营和管理油茶,能够提高产量,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那坡县的坡荷、城厢、德隆、百都、百省等9个乡镇对油茶发展并不重视,致使油茶生产量较低,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油茶生产水平提高,创造较多经济效益,推动油茶产业良好发展,应当加强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分析茶油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和探讨软枝油茶造林的技术措施要点、老油茶林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要点,希望对于改变油茶发展现状有所帮助。

关键词 软枝油茶;造林;低产;改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4.019

在油茶生产与管理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软枝油茶造林技术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軟枝油茶造林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栽培软枝油茶良种,进而营造油茶丰产林,以此来提高油茶生产量;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的应用,则是对油茶林地进行修正、改良,从而使油茶良好生长,产出较多的茶籽,提高油茶生产效益。当然,要想使软枝油茶造林技术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应当明确技术要点,合理应用技术。下文结合那坡县油茶发展现状,重点探讨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

1 那坡县油茶发展现状

油茶在那坡县种植已有悠久的历史,那坡县主要种植的是普通油茶,又叫中果油茶。全县9个乡(镇)都有油茶分布,主要产区是坡荷、城厢、德隆、百都、百省等乡(镇),全县面积在,66.67 hm2以上有32个村占全县村总数的25%,有970个村民小组有油茶林,占全县村民小组的63%。那坡县虽然是油茶老产区,但多年来由于思想重视不够,资金投入少,经营管理粗放,产量很低。

那坡县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管理粗放,不铲草,不砍寄生枝,放任自留,处于半野生状态,杂草、灌木与油茶混生,争水、争肥、争光,油茶生长不良;二是没有采用良种造林,品种混杂,种植过密;三是树龄大,林相衰老,很少进行松土施肥和复壮更新,林地板结,透气性差;四是病虫危害严重,防治措施不力。

要想改变那坡县目前油茶低产的现状,首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把发展油茶生产作为特色农业产业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和科技投入。其次要抓好低产林的改造,大力加强现有油茶林的抚育管理和垦复施肥,迅速提高油茶产量,这方面那坡县过去也有成功的经验。如那赖村规八生产队1980年搞0.17 hm2的垦复施肥试验,1981-1984年平均收入干茶籽为91.5 kg,667 m2产量为35 kg,比未垦复前的1979年的收入产量45.5 kg,667 m2产量为17.5 kg,增产1倍。(见表1)

实践证明,油茶垦复施肥,当年得益,2 a丰收。

表1 那赖村规八生产队油茶垦复试验茶籽产量统计表

年份面积/hm2产量/kg667m2产量/kg备注

19790.1745.517.5(1980年进行垦复施肥)垦复后1981-1984年产量合计为366 kg,年平均91.5 kg,比垦复前的1979年产量45.5 kg,增产46 kg,增产1倍

19800.174015.9

19810.173613.8

19820.1712046.2

19830.1711042.3

19840.1710038.5

2 软枝油茶造林的技术措施要点

2.1 大力推广软枝油茶良种,营造油茶丰产林

岑溪软枝油茶是由广西林科院经过十多年系统选育出来的良种,主要产于广西岑溪市,以枝条软韧,挂果下垂而得名,属普通油茶中一个农家产品。具有速生高产,早结稳产,含油率高,油质好,适应性广等优点。今后那坡县新种和更新造林都要全部采用软枝油茶良种,做到非良种不种,实现良种化[1]。

2.2 林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坡度平缓,阳光充足,土壤酸性或微酸性,海拔1 000 m以下的丘陵或山地为造林地。

2.3 细致整地,提前挖坑,保证造林质量

要求在造林前二三个月进行林地清理、挖坑,按宽50 cm×50 cm,深40 cm的规格挖好种植穴。打碎土块,清除石头、草根,填回表土,红土放坑面,以保持水分。株行距3 m×2 m,每667 m2种植110株。一般是秋、冬季挖坑,冬、春气阴雨天造林,避免太阳大,天气干旱时上山造林。营养袋造林,先撕破营养袋,土团不给散,也可只撕破袋底[2]。

2.4 抚育管理

幼林管理:造林后第1年7-8月进行铲草抚育,追施一次尿素,在阴雨天或下雨前,距植株蔸根部20~30 cm挖浅沟施下,每株25 g,第2年后于2-3月继续进行铲草松土追施氮肥,每株50 g。最好实行林粮间种,以耕代抚。

成林管理抚育:成林后每年至少铲草1次,每隔3~5 a

于秋冬季垦复深挖1次,深度达15~20 cm,树冠投影内宜浅,树冠投影外宜深;坡度15°以下采用全垦,15°~25°采用带垦,根据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另外,每年采果后还要合理修剪油茶林。

3 老油茶林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要点

目前,那坡县约有0.33万hm2老油茶林属于低产林的改造范围,要突出抓好现有油茶林的抚育管理,进行低产林改造,在科学技术方面,要采取如下措施。

3.1 整理林地,清除杂草、灌木,砍掉寄生枝

要组织和发动群众年年坚持大砍寄生枝,可以结合在夏季铲山时一起进行,因为夏季寄生枝果实尚未成熟,及时砍掉,免于传播。此外,夏季正是油茶坐果长油时期,砍掉寄生枝可以减少养分消耗,减少落果,促进长油保果,对提高当年产量,具有重大意义。也可以到冬季捡果以后进行。总之,一定要在年内彻底清除,不留患根,以免传播,且以后年年坚持,做到砍早、砍小、砍了,促进油茶生长。

3.2 整型修枝

整型修枝是促使一些低产、老化的油茶林“起死回生”的主要措施。一般在采果后至春梢萌芽前剪除枯死枝、病虫枝、重叠枝、细弱内膛枝、脚下枝和下垂枝等无效枝条,修剪时要因地制宜,剪密留稀,去弱留强,形成合理的树体结构[3]。

3.3 改良林地土壤,大搞垦复施肥,建立油茶丰产林基地

油茶是“抱子怀胎”的树种,一年到头花果不断,消耗养分多,如果缺水缺肥,养分供应不足,就会出现明显的大小年,因此,必须通过施肥,才能增加产量,这是油茶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低改的第1年冬季要合理地进行全墾深挖1次,垦复方式要根据林地坡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全垦:坡度在15°以下的林地采用全垦。带垦:坡度在15°~25°的林地采用带状垦复,即沿着行间的水平带挖成带宽2~3 m的平台,坡度在26°以上挖成1.5 m左右的平台,逐年扩大,筑成里低外高的带状梯形,和在带的上方挖一条10 cm左右的小水沟,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山”。

施肥:要氮、磷、钾配合使用,根据油茶生长情况和季节不同而定,一般生长不良和春季多施氮肥,而夏秋季施磷肥和适当的氮肥。施肥量:农家有机肥250~

500 kg/667 m2,化肥每667 m2施磷肥50 kg、氮肥50 kg及适当的钾肥或复合肥100 kg。施肥方法是按树冠投影挖环状小沟施放,沟宽15 cm,深15 cm,并盖土填平。

3.4 老林更新造林

选择树龄已严重老化,品种混杂,产量很低,采取其他措施收效甚微的老残林,采用优良品种进行更新改造成为新林。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全部砍掉,重新整地挖坑进行造林;二是采用预栽更新的办法,先在老残林中按规格进行挖坑整地,预栽优良品种苗木,待其成长成林后,才全部砍掉老残林,这样在短期内不影响林农收入。

3.5 高冠换种,即嫁接换冠

选择生长旺盛的幼林、壮龄林中基本不结果或常年结果在0.5 kg以下的低产植枝,或树高、枝少,采摘不便的植枝作砧木,采用优良品种的枝条作接穗进行高冠嫁接,可以提高油茶林的产量、质量[4]。

3.6 防治病虫害

那坡县油茶病虫害主要有油茶象鼻虫、油茶尺蠖、油茶毒蛾和油茶炭疽病、煤污病等,特别是油茶象鼻虫危害较大,每年5-8月成虫蛀食油茶果汁液作为营养,危害油茶幼果,坡荷、德隆乡危害较严重,影响产量,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一是结合冬春垦复,消灭越冬幼虫,在成虫大量出现后,利用其假死特性,摇树掉落捕杀和拣要油茶落果,消灭果中幼虫及摘除病果烧掉。二是结合冬挖抚育,砍掉病枝,清除地面病原物。三是防治油茶炭疽病。煤污染病,可用8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喷灭(一包对水25 kg),或用70%甲基硫菌灵喷灭(一包对水

40 kg),较严重的可以两种同时一起使用。四是防治油茶象鼻虫、油茶尺蠖、油茶毒蛾等虫害,可用40%的甲胺膦喷杀(一瓶对水50 kg)或用40%的金钻头喷杀(一瓶对水50 kg)。五是利用天敌,积极发展养蜂和用白僵苗菌防治成虫。六是加强种子、苗木检疫,防止病菌、虫害传染、扩散和蔓延。

4 结语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促进油茶产业良好发展,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把发展油茶生产作为特色农业产业来抓。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油茶生产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实施软枝油茶造林的技术、老油茶林低产林改造技术,提升油茶产量,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如此不仅能够带动当地农民致富,还能推动油茶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云光.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233-234.

[2]张学顺,卜付军,鄢洪星,等.信阳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11,31(1):44-45,48.

[3]韦利华.云和县大源乡生态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0):125-126.

[4]徐贤凤,李丽恒.广西软枝油茶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5):212-213.

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 篇7

关键词: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

1 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

1.1 经营管理粗放

在一些天然竹林分布区, 由于过度采伐, 不进行抚育管理, 加之一些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 立竹度虽然高, 但老残竹多, 单位面积产量低, 导致林分密度结构不合理。一些近村、近公路边的林分, 强度采伐, 林分密度一般在1500株/hm2以下, 且分布不均匀。林内杂草灌木丛生, 成为病虫害寄生场所, 影响发笋成竹。乱砍滥伐导致林分年龄结构不合理。毛竹林为异龄林, 只能采用龄级择伐的采伐方式。采伐的太多是壮龄竹, 导致产量低。冬季顺鞭剖土挖冬笋, 损伤竹鞭的生长发育, 影响来年的发笋率。

1.2 立地选择不当

一些竹林地, 位于高山陡坡地段, 水土流失严重, 土层浅薄, 不宜竹林的生长发育, 甚至石头过多, 阻塞竹鞭畅行和排芽, 造成竹林产量低。一些低丘岗地土壤板结, 不适宜毛竹栽培, 形成新的毛竹低产林。

1.3 立竹结构不合理

毛竹林立竹结构是指立竹度、胸径枝下高、均匀度和竹龄级结构等。由于人们的经营习惯及科学技术、生产水平, 经营管理水平的限制, 导致一部分毛竹林立竹结构不合理, 产量低。

1.4 护笋养竹措施不力

乱挖冬笋、春笋, 不留小年笋, 尤其挖冬笋, 更是沿鞭挖掘找笋, 不但破坏了地下系统, 影响竹笋的生长发育, 而且成竹质量高的笋被挖去, 而退笋、病虫危害的竹笋却没有及时挖除, 留养极不合理, 因而减少了出笋成竹数量, 新竹径级逐步变小, 立竹密度也愈来愈小。

2 低产林改造主要技术措施

2.1 全垦

根据低产竹林“长期砍伐后久不抚育, 鞭蔸壅塞, 林地板结, 肥力下降”的特点, 由此通过伏天清理林地, 挖除树蔸、竹蔸、石块, 平整山地, 对坡度低于15度时均可全垦, 实行覆瓦状翻转, 沿等高线开沟保墒。在毛竹林留埋新鞭, 引跳鞭和林缘鞭, 从而有效的扩鞭, 达到引竹成林, 将林地枯枝落叶全部埋人土内, 泥土要整平、敲细, 调节土壤松紧度, 促进侧芽早生快发。坚持锄草松土, 加强抚育, 以提高肥力。

2.2 施肥

施肥是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中较为关键的步骤, 通过施肥可以有效的促进竹鞭复壮、笋竹高产。但是根据不同的竹林的生长特点和季节, 要拟定不同的培育目的, 在此基础上采取深施、巧施、多次施肥等一系列方法来对毛竹进行施肥, 从而满足毛竹在不同季节以及毛竹各种类型对各种肥料的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竹笋材产量。

2.3 护笋养竹

材用竹林和笋材两用竹林要求不挖冬笋、鞭笋, 保护春笋。3月下旬至5月中旬, 将清明前露头出土的竹笋全部挖出, 并随挖随施笋穴肥, 及时覆土。清明至谷雨后数日, 挖除出土l0cm左右的竹笋, 同时保留深鞭笋、健壮笋和空档笋。对留养的竹笋, 定株施速效氮肥。留养笋数为:材用林540~650根/hm2, 笋材两用林490~540根/hm2, 应大年少留, 小年多留, 最终变为花年竹林。

2.4 合理采伐

由于伐竹季节基本是以冬季为主, 大小年现象明显的毛竹林, 可采用“大年竹林秋后砍, 小年竹林春前砍”的方法。毛竹用材林提倡“留三砍四不留七”, 即主度竹留养, 一般是1~5年, 四度竹砍伐, 一般是6~7年, 而到了七度以上竹不再保留。此外, 由于低产林竹龄结构老, 发笋能力低, 要调整竹龄结构, 从而使毛竹不断的年轻化。在这里主要采取“四看四留”的措施调整竹龄。一是看密度, 每1500/hm2株以下, 老小竹均留, 封山禁伐。二看竹龄, 逐年砍除7年以上老竹, 按四六比或对半比留养6年以下竹。三是看竹质, 砍小弱竹、残竹, 留养健壮竹。最后是看大小年, 选砍大年竹, 养小年竹。通过这四看四留, 使林分结构达到优化状态, 采用“等量更新”的方法, 每公顷的采伐株数相当于当年留养新竹的数量。笋用林、笋材两用林、用材林伐后保留郁闭度分别在0.6~0.7, 0.7~0.8, 0.8~0.9, 其每年每公顷更新株数分别约为600株、750株、900株。

参考文献

[1]李伟, 黄晓明.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J].经济林研究, 1999, (04) .

[2]陈小玲, 余志来.荔浦县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J].广西林业, 2006, (02) .

核桃楸低产林改造技术 篇8

关键词:核桃楸,低产林,改造技术

丹东核桃楸是丹东地区三大硬阔树种之一, 其材质坚硬、细致、易加工;其种子可以榨油、药用, 果壳及果肉都可以利用, 全身是宝, 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其树冠饱满、树形优美, 又是极具观赏价值的乡土绿化树种。丹东地区现有核桃楸资源3.33万hm2, 约占全省总量的20%, 尽管核桃楸资源丰富, 但年蓄积量仅在20万m3左右, 蓄积不到15 m3/hm2, 种子年产量仅在4 500 t左右, 平均1株树的产量不到2 kg。

采用嫁接改良、垦复改造、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可更大地改善林内卫生条件、光照条件、营养空间、土壤肥力等, 使林木生长环境更趋科学、合理, 平均蓄积量增长30 m3/hm2, 种子产量 (进入盛果期) 实现1 200 kg/hm2。能够盘活丹东地区3.33万hm2核桃楸天然林, 兴起除板栗以外的又一大经济产业, 对地区林业产业发展实现山区致富起到重要作用[1,2,3,4]。

1 低产林改造试验地基本情况

低产林改造试验地位于宽甸县大川头镇龙头村, 面积为50 hm2。宽甸县大川头镇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雨雪充沛, 四季分明;南北、高低气候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6.5℃, 年平均日照时数2 470.3 h, 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1 318 h, 居丹东市第2位, 县城平均无霜期129 d。

2 低产改造技术

2.1 嫁接改良

2.1.1 砧木和接穗。

选择二年生以上的核桃楸次生林作砧木, 选择核桃楸优树 (干形好、材积高、结果率高、果仁饱满) 的一年生果枝作接穗。

2.1.2 嫁接方法。

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和保存率, 必须注意砧木和接穗间的亲和力, 丹东山区嫁接时期一般是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 大树高接多采用插皮接。

2.1.3 嫁接后管理。

一是除萌与摘袋。嫁接后砧木会抽生大量萌条, 应及时除萌。对没嫁接成活的接头, 在接口下应保留1~2个萌条生长, 以免砧木死亡。当接穗萌芽长到2 cm时应及时摘除防虫保湿袋。二是摘心。新枝长到20 cm时进行摘心。三是绑支棍。幼树嫁接时, 支棍可直接插入土中, 然后用绳将支棍固定在树干上。大树高接时, 可先将支棍牢固地绑在砧木粗枝上, 然后再进行吊穗[5,6,7]。

2.2 整形修剪

2.2.1自然开心形。

自然开心形修剪过程中无中央领导干, 一般保持2~4个主枝。修剪特点是成形快, 结果早, 整形便捷。在定干高度以上, 不同方位分别留出若干枝条或用已萌发的壮芽作主枝。各主枝基部的垂直距离保持20~40 cm。主枝可1次或2次选留。保证各相邻主枝间距离相近, 生长势也保持一致。

2.2.2 疏散分层形。

疏散分层形树形有中心领导干, 一般保持6~7个主枝, 分2~3层, 着生成螺旋形, 树冠保持半圆形或圆锥形。在定干高度以上选留3个方向、长势良好的枝条, 培养成第1层主枝。主枝基角应至少为60°, 腰角一般为70~80°, 梢角一般为60~70°。层内2个主枝间的距离至少为20 cm, 避免轮生, 以防止主枝长粗, 对中央干造成“卡脖”现象。

2.3 垦复改造

核桃楸林多与杂树、灌木、杂草混生, 这些树种与核桃楸林争夺水肥, 严重影响核桃林的生长和管理, 根据林业政策规定, 伐除胸径5 cm以下的树木。除去杂树灌木, 清除伐根, 使林地基本成为核桃楸纯林。为使核桃楸达到适宜密度, 可进行透光抚育。保留密度的标准是根据树龄决定保留密度。一般10年以下的核桃楸林保留密度为900株/hm2, 10~20年核桃楸林保留密度为600株/hm2, 20年以上核桃楸林保留密度为375株/hm2。

2.4 病虫害综合防治

核桃楸病虫害有枯枝病、核桃金花虫、核桃楸天蚕蛾和栗实象鼻虫。针对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可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人工捕杀等, 通过综合措施, 使虫果率控制在5%以下。

2.4.1 枯枝病。

冬季及时削除病枯枝, 并集中烧毁;对带病的植株进行隔离养护;主干发生病害时, 可通过涂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加强对病害的管理, 增强树体生长势, 提高抗病能力。

2.4.2核桃金花虫。

冬季需要刮除多余老树皮, 及时消灭越冬成虫;在翌年成虫上树为害期捕捉成虫。

2.4.3核桃楸天蚕蛾。

防治核桃楸天蚕蛾可喷洒敌敌畏1 000倍液, 对幼虫的毒杀作用较优;冬季刮除树上的越冬虫卵, 6—7月除去蛹茧。

2.4.4 栗实象鼻虫。

加强林地水肥管理, 保证树势稳定, 生长健壮;及时清除虫害木, 用邻位二氯苯乳剂6倍液或杀虫脒100倍液在树干的被害处进行喷刷;对于少量栗实象鼻虫幼虫的灭除, 可用磷化锌毒签进行毒杀。

参考文献

[1]王福玉, 王巨斌, 胡万良.辽东山区核桃楸果材林复合经营技术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 2015 (5) :13-17.

[2]蔡万里, 高宇, 李海峰.核桃楸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4) :164-166.

[3]马万里, 罗菊春, 荆涛, 等.长白山林区核桃楸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J].植物研究, 2008 (2) :123-127.

[4]段新芳, 裴东, 徐虎智, 等.美国黑核桃与核桃、核桃楸木材材性的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1) :29-33.

[5]刘铁岩, 王立方, 屈志松, 等.河北省核桃楸资源状况及保护[J].河北林业科技, 2015 (3) :84-85.

[6]黄桂龙, 毛立仁, 刘玉凤, 等.核桃楸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J].辽宁林业科技, 2010 (3) :55-56.

信阳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篇9

信阳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发展油茶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落实国家关于油茶生产发展的各项指示意见,信阳市林业局针对信阳油茶生产发展,制定了《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要求到2020年油茶新增造林面积3.4万hm2,低产林改造1.6万hm2,形成质优产高的油茶林总面积为5.0万hm2。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树种,中国是其原产地和主要分布区。油茶种子榨取的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茶油耐储藏,易被人体吸收,是理想的优质食用油。茶油及其副产品在日用化工、医药、农业和工业上都具有重要的用途[1]。

当前信阳市油茶多为低产林,普遍存在着品种差,立地条件差,管理粗放等问题,造成产油量很低,平均产茶油只有45~75 kg/hm2,与湖南、浙江等地的丰产林相差10多倍,经济效益低。

1 油茶低产的原因

人们对油茶的价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由于油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种植特点,尽管种植规模大,但产量低,又缺乏扶持优惠政策,致使油茶产业发展缓慢。

现有品种老化混杂,经营粗放。

过去主要使用实生苗造林,优良品种比重低。

广大群众长期自给自足,没有真正把油茶当作商品来经营。

油茶造林初次投入成本高。以2010年物价水平,种植1 hm2油茶,需投入2.25~3万元,目前河南省油茶产业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农民积极性不高。

良种选育滞后。2009年,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商城认定了“豫油茶1-7号”油茶品种,结束了我省没有油茶良种的历史。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有效的发展机制,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2 油茶低产林种类及改造技术

通过改造的油茶林,前两年产量会有明显下降,一般在30%左右。但3年内产量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年后产量会稳步上升。

2.1 老残林改造

据2009年调查,信阳市有老残林3 335 hm2,现有的油茶成林大部分属老残低产林。对生长势较好,结实少,密度合适,且品种类型较好,还有改造价值的老残林,可采用萌芽更新改造[2]。在油茶收获后的冬季或早春(萌芽前),将油茶树齐地面砍伐,砍干时一定要注意砍口光滑、不撕裂,桩口用塑料薄膜包扎,减少霜冻日晒,风吹雨淋。结合砍干把杂灌一起砍除并清理,进行全垦深挖、施肥,促使油茶发新芽。翌年春季留1~2株健壮的萌株,其余抹除。管理得当,只需2年左右,就可恢复树势,3~4年细心管理,即可开花结果,提高产量。

2.2 低劣林改造

对品种低劣、但树龄合适、长势旺盛的低劣林,可选优良品种(无性系)穗条进行高枝换种。将要换种的油茶每株保留3~5个分枝角度适当、干直光滑、无病虫害和生长健壮的主枝作砧木。用撕皮嵌接法或枝复接法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嫁接。枝腹接法嫁接:在离地面0.8~1.2 m处剪断或锯断枝条(切口要平滑),然后在优良植株上选取半年生或1年生已木质化、生长健壮、长8~12 cm、带2~4个饱满芽、并留1/3叶片的枝条作接穗[3]。撕皮嵌接:根据欲改良油茶的整体树形,保留3~5个生长旺盛,向外膛生长的主枝,其余多余枝条全部砍去。选取优良单株(优良无性系)当年生已木质化、生长健壮而又圆直的枝条作接穗,选接穗上健壮饱满的芽作为嫁接芽。在整形后的油茶主干内侧距地面80cm左右的平滑处切“Π”形的嫁接口,切口宽度与长度应与嵌接芽的小枝条相适应,深度以切断皮层为准。然后削取嫁接芽嵌接绑扎。嫁接后除萌,根据萌芽生长及时解绑、截干和修形,加强嫁接后的管理[4]。嫁接成活后的油茶树,能很快恢复树冠,达到丰产。

2.3 疏密林改造

2009年调查,信阳市有疏密林10 000 hm2。油茶过稀,株数少则浪费林地,产量低;过密,则通风透光不良,互相挤压,树冠不能充分扩张,造成减产。因此,油茶林过稀过密都不能丰产,密林需疏伐,稀林则要补植。而对于过疏的林地,应按照规格化的要求,重新定点,选品种优良的2年生以上优良嫁接苗或幼树进行补植,以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切忌就地、就近挖取幼树小苗补植。对于密的或1穴多株的留优去劣适当疏除,只保留单株,将郁闭度调整在0.7~0.8,使林分内保持合理的透光度。对疏密不匀林分,间伐过密弱株,林中空地则予以补植,使林相整齐,分布合理。

通过密疏稀植,保留高产、优质的品种,逐步淘汰劣质低产的品种。控制油茶林分合理密度1 500株/hm2左右。

3 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关键措施

3.1 林地管理

林分密度合理的,每年进行1次,密度过稀,补植的植株尚未长大的林分每年2次。清除林内杂草、灌木,清除老残及病虫株或枝并集中烧毁,改善油茶林内通风透光条件,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稳产的目的。

3.2 整形修剪

以收摘茶果后到春梢萌发前这段时间内进行比较好。1次修剪不宜过大,应疏删、轻修为主,修剪要因树制宜,剪密留稀,去强留弱,强树轻剪,弱树重剪,要做到修得均匀,通风透光,上下不过分重叠,左右不拥挤。通过修剪,改善树体结构,形成枝叶均匀、通风透光、结果面大而厚的好树冠。方法是:(1)控制竞争枝,剪除枯枝、下脚枝、重叠枝、徒长枝、病虫枝。(2)树冠过高,摘除顶芽或回缩,控制高生长,促使多发侧枝。(3)适当减少主枝。(4)回缩修剪结果枝和生长枝。对已衰老的结果枝和生长枝,可回缩剪除原枝条长度1/3或2/5。

3.3 垦复(下转第48页)

分为冬季深挖和夏季浅锄。在树蔸周围1.5 m范围内,树基20 cm外松土:冬季垦复,3年1深挖,12月至翌年1月进行,深20~30 cm;夏季1年1浅锄,6~8月份进行,深10 cm左右。消灭杂草,增加土壤透气性和蓄水能力。

3.4 施肥

沿树冠投影内侧开深30 cm左右的环状沟、放射线条沟或挖穴,施入750 kg/hm2复合肥或每穴0.5kg,肥料与底土拌匀施入后,再覆土。以后逐年更换开沟的位置,适当加深和加宽施肥沟。

3.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油茶林的自控能力;保护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本着“治早、治小、治了”[5]的要求,有效扑灭一切病虫灾害。主要病虫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煤污病、油茶尺蛾、油茶刺绵蚧等。

在病害发生时,清除病枝、砍除严重病株集中烧毁,清除病源。用1%的波尔多液和2%茶枯水喷洒1~3次,高发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洒或50%的三硫磷1 500~2 000倍液防治。虫害以生物防治结合化学防治,主要是人工防治进行灭蛹、刮卵和捕蛾,剪除虫源;化学防治应掌握在幼虫3龄以前用亚铵硫酸800~1 000倍液喷杀或90%晶体敌百虫1 000~1 500倍液喷洒即可。

参考文献

[1]韩宁林,赵学民.油茶高产品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谢胜刚.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J].安徽林业,2009(1):44.

[3]代邦元.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6(11):27-28.

[4]方笑中.低产油茶高接换冠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06(3):31.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技术 篇10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 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茶油既是重要的食用油, 也是工业、国防、医药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原料, 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大力发展油茶生产是不断满足人们对食用茶油日益增长的需要,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山上办绿色银行”、“希望在山”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 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虽然油茶分布广、面积大、栽培历史悠久, 但是低效、低产林面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使得效益不高, 成为影响油茶发展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 因此要积极进行油茶低产林的改造, 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步伐。

2 油茶低产林的类型与成因

油茶低产林是指进入结果年龄的林分明显低于正常结果产量水平。以10年生油茶林为例, 按正常的产油量标准应达到10kg/667m2以上, 按国家丰产林标准应达到10~30kg/667m2以上。事实上现有林分中有相当大的面积是产油量仅2~3kg/667m2, 有的甚至更低。有人认为油茶本身就是低产树种, 其实不然, 只要措施得当, 经过改造的低产林同样可以获得好的收成, 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 弄清低产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就能达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目的。

2.1 幼林低产林的原因

2.1.1 苗木质量差

用于油茶造林的苗木一般使用1~2年生苗木, 出圃苗木要求苗高达到15cm (1年生) 、30cm (2年生) 以上, 苗木地径0.2cm (1年生) 、0.3cm (2年生) 以上, 苗木生长旺盛、无病虫害。有些地方造林忽视苗木的选择, 见苗就造, 见苗就栽, 使用的苗木生长细弱不达标, 木质化程度低, 往往造成造林后成活率低、保存率差、生长缓慢、结果迟。

2.1.2 造林地选择不当

有些地方在发展油茶时, 忽视适地适树原则, 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上, 造成低产。

2.1.3 造林标准低

造林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油茶幼林的生长和发育。如果造林前不清除杂草灌木、翻地碎土, 做好整地措施, 林地土壤就不能疏松透气, 增加有机质, 提高蓄水保肥能力, 不利于幼树的生长和根系的伸展。

2.1.4 油茶疏于修剪

随着树龄的增长, 油茶的自然冠形也随之逐渐形成, 但是在树冠的拓展中, 由于失去管理, 或没有及时进行整形修枝, 枝条生长不均匀都将成为结果少、产量低的油茶树。品种差, 劣种多也是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成林低产林的原因

管理粗放, 长期缺乏管理, 林地荒芜、灌刺丛生;多代混生、林相杂乱;林分疏密不均;品种差、劣种居多;多个树种混生, 油茶树受压;品种配置不当、花期早晚不一;肥水不足、林地贫瘠;选地不当、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危害严重等。

2.3 老残林低产林的原因

同样是管理粗放, 林地荒芜;林相杂乱、多代混生;疏密不均, 密的通风不良, 稀的没有产量;病虫害增多, 落花落果严重;品种差、混杂, 优劣共生;生理机能减弱, 生长衰退, 没有充足的养分, 同时杂灌乔木侵入, 树木衰退, 逐渐死亡等。

3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3.1 幼林低产林改造技术

若是新造幼林造林成活率不高则选用嫁接的良种壮苗补植补齐;若是劣种可采用高接换冠改良品种;对那些因选地不当、造林质量差形成的低产林要及时砍除杂草、松土扩穴、施肥、加强抚育管理;对树冠杂乱、树体结构不良的要及时进行修剪;合理间种绿肥。

3.2 成林低产林及老残林低产林改造技术

3.2.1 垦复林地, 提高肥力

适时清除杂草灌丛, 垦复油茶林地是油茶增产的基本措施, 是综合改造技术措施的基础。清除林内杂草、灌木、其它树种、油茶老残病虫株。垦复的季节分冬夏两次, 冬季深挖, 夏季浅锄。冬季垦复要求3年一深挖, 深挖20~30cm, 翻大块, 底朝天, 夏季1年一浅锄, 浅锄10cm左右。注意树冠内浅、外深;幼树浅, 大树、壮树深;熟山浅, 荒山深。消灭杂草, 切断土壤毛细管, 增加土壤透气性和蓄水能力。垦复方法有全垦、带垦、穴垦等。坡度25°以下的油茶林地应采取全垦。

3.2.2 清除杂树, 创造纯林

结合油茶冬季深挖垦复, 把所有杂树砍除, 同时进行补植。

3.2.3 挖竹节沟

在条带的坎下挖一条深、宽各30cm的蓄水沟, 每隔5~6m留一小横坝, 起到蓄水保土的作用。

3.2.4 施肥间种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辅以化学肥料。

(1) 茶枯及茶壳还山。

施沤制的茶枯30kg/667m2、茶壳100kg/667m2。在树冠投影内缘挖深30~40cm的环状断沟或辐射状沟, 将茶壳、茶枯均匀撤于沟中, 并与底土拌匀, 再覆土。以后逐年更换位置, 适当加深和加宽施肥沟。

(2) 追施化肥。

主要有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等。采取环状沟施或穴施, 在有条件的地方, 还可进行叶面追肥, 浓度一般为1%~2%。

3.2.5 疏密补稀, 调整密度

对疏密不匀或过密的林分, 间代过密弱株, 林中空地则予补植。使林相整齐, 分布合理, 调整到80~100株/667m2左右。

3.2.6 去劣留优, 高接换种

改善品种结构可采取嫁接换冠, 对部分劣株, 用优树穗条, 采用撕皮嵌合嫁接法, 于5月上旬至6月下旬进行嫁接换冠。

3.2.7 及时修剪, 改造树体

通过修剪, 改善树体结构, 形成枝叶均匀、通风透光、结果面大而厚的好树冠。剪去脚枝、徒长枝、病虫枝、枯枝、纤细光棍枝、密集交叉枝等。树冠过高, 摘除顶芽, 控制高生长, 促使多发侧枝。对已衰老的结果枝和生长枝, 可回缩剪除原枝条长度的1/3或2/5。

3.2.8 病虫害防治

油茶病虫害主要有油茶炭疽病、煤污病、软腐病、茶苞病、白绢病、白皮病、油茶毒蛾、油茶尺嫂、茶蚕、茶织叶蛾、茶梢蛀蛾、油茶绵蚜、油茶蓝翅天牛、茶天牛、绿鳞象甲、茶籽象甲、八点蜡蝉、葡萄丽金龟、大粉白金龟子、油茶叶蜂等。油茶病虫害普遍, 若任其发展, 将造成大量蕾、果、叶的脱落或干枯, 甚至全株枯死, 造成油茶低产。主要防治措施有选抗性强的品种, 改善林地卫生条件, 实行间作、施肥, 提高抗性, 及时修剪, 生物防治, 药物防治等。

参考文献

[1]李振纪.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1.

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 篇11

摘 要 在来宾地区进行低产林进行抚育改造,并对改造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抚育改造后,植株株高、地径变化不大,但冠幅增长明显,果实数量、单果质量和花芽数量也有了明显增长。改造当年、次年和第3年鲜果产量分别为2 045.07、3 547.34和4 720.65 kg/hm2,折算产油量分别达到130.88、227.03和302.12 kg/hm2,折算产值分别为7 853.80、15 892.10和24 169.60元/hm2,实际增加收入7 556.1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45。

关键词 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广西来宾地区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02

油茶(Camellia spp.),泛指山茶属植物中种子含油率较高,且有一定栽培经营面积的一类树种,原产于我国,其主要产品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被誉为“东方橄榄油”[1,2]。21世纪以来,我国进口油脂油料增长迅速,2010年达到2 088.9万t,已占我国植物食用油的63%,油茶等油脂作物的生产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油安全[3]。

来宾位于桂中区域,是广西油茶核心发展区,现有油茶林0.83万hm2,但现有油茶林中80%以上为低产林,茶油产量仅75 kg/hm2左右,经济效益极低的低下已严重影响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低产林的成因有多种,其中因茶油历史价格的低下导致的缺乏管理是最主要的原因。本文在来宾金秀县头排镇进行低产林改造,并对改造成效进行分析,旨在为来宾地区大面积实施低产林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示范样板。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施地点自然条件

低产林改造实施地点头排镇位于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北部,距县城56 km,国道323线与省道307线成“T”字形交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北部属低山区,其余为平原和丘陵,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镇1月平均气温8.8 ℃,7月均沮24 ℃,年降雨量1 583 mm,无霜期330 d。

1.2 低产林基本情况

低产林位于头排镇南部,面积约4 hm2,红壤土。该油茶林种植于20世纪80年代初,实生苗造林,种子采自岑溪软枝油茶的优良林分,栽植密度140~180株/667 m2,常年茶油产量在100 kg/hm2左右。

1.3 低产林改造过程

经分析,该林分低产的主要原因是栽植密度过大,缺乏管理,杂草丛生,且从未施肥,适用于抚育施肥的改造方法。2013年6月,对该林地的杂灌木进行了清除,并挖除老劣、历史病株以及过密植株;11月,结合采果进行了垦复;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2月进行施肥,667 m2施油茶专用肥100 kg,7月进行中耕除杂。

1.4 数据调查与分析

实施初期,林地内选择3片10 m×10 m具有代表性的样地,统计样地内平均植株数。分别于实施当年、次年及第3年10月测定植株的株高、地径和冠幅,调查单株结果数量、平均单果质量量,标准枝法调查花芽数量,依据测定面积推算每公顷的鲜果产量,依据《植物油料 含油量测定》(GB/T 14488.1-2008)对果实的含油率进行测定。分析3 a来实施低产林改造的各项投入,依据产量推算茶油产出。所有数据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见表1,将劣、历史病株以及过密植株疏伐后3片样地平均植株数量为22.33株。2013年调查植株高度、地径和冠幅分别为3.21 m、6.5 mm和4.13 m2,平均每株挂果42.4个,平均单果质量和花芽数分别为21.6g和1213粒,折算每公顷鲜果产量为2 045.07 kg。抚育改造第2年,植株的株高和地径变化不大,但冠幅增长至4.48 m2,鲜果数量和单果质量分别达到67.6个和23.5 g,花芽数量大增长至2025粒,折算鲜果产量达到3 547.34 kg。抚育改造第3年,植株和地径增长不大,但植株冠幅、单株果实数量、单果质量和花芽数量较2014年又有明显增长,分别达到4.76 m2、89.2个、和23.7g和2 088粒,折算鲜果产量达到4 720.65 kg/hm2。可见,经过垦复和施肥后,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有了一定的增长。

低产林2013年进行了砍杂、除草,并对老劣、历史病株以及过密植株进行疏阀,投入劳力3 600元/hm2;2012、2013均进行了除草和施肥,投入劳力3 000元,油茶专用肥1 500 kg,按市场价2.4元/kg计算为3 600元,3年合计投入为16800元。抚育改造3 a期间,均从林地采摘鲜果进行含油率分析,分别为6.4%、6.6%和6.7%,折算2013、2014、2015年的产油分别为130.88、227.03、302.12 kg/hm2,按采摘当年当地茶油市场价格60、70、80元/kg计算产值分别为7 853.80、15 892.10、24 169.60元/hm2。2014年和2015年产值分别增加了8 039.30和16 316.80元/hm2,合计产值增加24 356.10元/hm2,除去投入16 800元/hm2,实际增加收入7 556.1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45。

3 讨论与小结

本文对油茶低产林实施改造3年,每公顷实际增收为7 556.1元/hm2,增收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但改造后从第4年开始,有10~20 a的较高收益期,每年茶油产量均能维持或超过第3年的水平,即每年产值能增加16 316.80元/hm2,而每年的投入进在除杂和施肥投入6 600元/hm2,实际每年增收9 716.8元/hm2,为改造前收益提升了123.74%,经济效益增长明显。

茶油中部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并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被誉为“东方橄榄油”[4,5],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油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统计表明,2009年广西茶油均价不足20元/kg,而2015年广西茶油的平均价格已增长至80元/kg。随着价格的增长,林农开始重视传统的油茶林,本文在来宾地区实施低产林改造,分析抚育改造成效,可为广大林农实施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提供借鉴。但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实施抚育改造的油茶林种源为岑溪软枝油茶实生种,种源较好,种植时间为20世纪80年代,尚处于壮年期,因此实施抚育改造效果较好,而对于一些种源不好或是种植年限长的油茶林,则不适宜进行抚育改造,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再进行改造,才能起到良好的改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永忠.油茶优良种质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5.

[2]张日清,丁植磊,张勖,等.油茶育种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6,24(4):1-8.

[3]王瑞元.国内外食用油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油脂,2011,36(6):1-6.

[4]张日清,丁植磊,张勖,等.油茶育种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6,24(4):1-8.

[5]张乃燕.广西油茶良种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广西林业科学,2003,31(4):211-213.

霍山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篇12

1.1 经营管理粗放, 投资不足

由于前期油茶加工技术水平落后, 影响出油率和茶油的质量, 加之大量的茶壳、茶饼未得到充分利用, 经济效益差, 从而影响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投入少, 造成油茶林大面积长期荒芜, 不进行砍灌除草、垦复、施肥等抚育管理, 导致茶树生长在不透光、不透气的恶劣环境中, 树势不旺, 病虫害猖獗, 落花落果多, 产量低, 大小年明显的恶性循环[1]。

1.2 品种混杂, 密度不均

目前, 霍山县的油茶林种植时间比较长, 造林时所用苗木良莠不齐, 加之长期自然混交, 品种混杂, 年龄不一, 密度不均, 结构不合理, 果实成熟度不一, 抗病虫害能力弱, 严重影响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和茶籽的出油率。

1.3 树冠杂乱, 树体结构不良

在油茶树冠的扩展过程中, 由于失去管理或没有及时进行整形修枝, 各方向枝条生长不均衡, 有些枝条互相挤压重叠, 而有些则非常稀疏, 树枝大量繁生, 造成树冠混乱。新梢生长弱, 从而影响单株果实产量。

1.4 病虫害滋生

病虫危害会给油茶造成严重的损失。炭疽病株发病率在30%~40%, 果实发病率达10%以上, 落果率达10%以上。茶煤污病大发生时也会成灾。茶梢蛾、象鼻虫也是油茶的主要害虫。害虫大量发生时, 可使当年茶籽颗粒无收[2]。因此, 病虫危害与油茶产量关系极大。

2 油茶低产林改造措施

2.1 砍灌和垦复

油茶成林要大面积丰产, 砍灌、垦复深翻是重要措施之一。长期荒芜的油茶林应先砍灌后垦复。垦复要因树、因地制宜, 确定实施方法。地势平坦、坡度在10°以下的缓坡地可进行全垦, 垦复后沿水平方向开挖宽40 cm、深20~30 cm的竹节沟, 以拦截地表径流, 防止水土流失。坡度在15°以上、株行距不整齐的林地, 可进行带状垦复, 垦复带和留草带各宽3~5 m, 第2年交替垦复, 即垦复上一年的留草带, 垦复的深度应达到20~25 cm, 以利土壤熟化。坡度在10~15°、株行距整齐的林分, 采用撩壕垦复, 增产效果尤为明显。具体做法:在油茶行间挖水平环山的壕沟, 深、宽各40~60 cm, 泥土堆放在下坡方向, 然后就地取材, 将杂草、小灌木和枯枝落叶等埋入沟内, 覆表土至沟深的1/2, 并在沟内套种绿肥, 绿肥成长后, 第2次覆土, 将绿肥埋于沟内, 2~3年内填平壕沟。由于沟内土壤中增加了大量有机质肥料, 可诱导油茶吸收根群至沟内, 促进油茶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健壮, 根深叶茂, 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第2轮撩壕垦复, 在第1轮撩壕之间的空隙地进行同样的操作。这样经过2~3轮的撩壕垦复, 全林完成一次改土工程, 既垦复了土壤, 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特性, 并可较好地防止水土流失, 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2.2 整形修枝

整形修剪是油茶丰产的又一项重要措施。通过修剪, 可以调节生长和结果之间的矛盾。因为合理的树形结构和良好的修剪, 可使树体生长良好, 延长结果年限。修剪还可以调节养分和水分的运输与分配, 提高树体各部分的生理特性。通过对枝条的剪与留, 促控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状况, 调节对养分和水分的有效利用, 达到调节树势的目的, 使之形成立体结果, 防止大小年结果, 实现连年高产, 同时也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修枝要因树制宜, 掌握强树轻剪、弱树适当重剪的原则。修除病虫枝、枯死枝、衰老枝, 以及位置不当的徒长枝、重叠枝、交叉枝。对于树冠较浓密、郁闭度在0.7以上的密林, 要疏掉小于45°的直立枝, 适当压低树冠高度, 以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 增加结果面积。修剪以冬季和早春为宜[3]。

2.3 施肥

油茶四季花果不离枝, 有“抱子怀胎”之说, 故每年都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养分。若不施肥, 土壤肥力将逐年递减, 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更谈不上实现高产、稳产。因此, 对油茶林施肥是补充土壤养分消耗、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增加油茶结实量、达到丰产的重要措施。油茶施肥应以土杂肥、有机肥为主, 适当补充化肥。要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广辟肥源。可作油茶肥料的有绿肥、小灌木、杂草、生活垃圾、猪牛栏粪等。采用撩壕垦复的, 将上述有机肥倒入沟内, 再覆土, 效果最佳;全垦或带垦的林分, 将上述有机肥料撒盖在土壤表面, 任其腐烂, 结合垦复深翻埋入土中, 效果较好。成年树一般每年株施有机土杂肥25~50 kg, 基本可满足正常需要。施有机土杂肥全年都可进行, 但以冬、春进行为宜。对于产量高的茶树, 应于每年的5—6月追施长果肥, 以满足果实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对养分的需要。一般株施复合肥0.3~0.5 kg左右, 或尿素、氯化钾、钙镁磷肥各0.3 kg。追肥采用沟施, 在树冠外围开20 cm深沟, 施肥后及时覆土。另外, 应在坐果及果实生长期进行根外追肥, 即在3—4月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 对花芽分化及发育和翌年新梢的生长都起关键的作用。花期可喷施1次0.2%~0.4%硼肥, 以提高坐果率。

2.4 高接换冠, 改良品种

对低产劣质的油茶树, 可采用优良品种接穗, 对其进行高接换种。高接一般在树干距地面50~100 cm的二级分枝部位进行。应选用优良无性系的穗条高接到立地条件良好、林相整齐、生长旺盛、树龄在30年以下、结果性能差、产量和含油量低的劣株上, 把低产劣株改造成高产的优株。虽然投资较大, 周期较长, 但这是油茶丰产技术的基础工程和治本措施。应根据当地的林分状况和技术条件, 选用适应当地的优良无性系, 分期分批地进行高接换种, 嫁接以春梢木质化后, 高温干旱季节到来之前进行。一般成活率可达85%以上。如与其他丰产措施相配套, 可以达到接后4年投产, 5~8年高产、稳产的效果。

2.5 病虫害防治

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病虫害主要种类不同, 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防治的主要对象。油茶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平时应通过整形修剪、垦复抚育等技术措施, 减少病虫源, 以达到控制病虫、减少损失的目的。只有在大面积发生严重危害或暴发成灾时, 才使用化学防治。

2.5.1 炭疽病。

其是油茶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 炭疽落果常造成减产20%左右。防治上应贯彻科学营林、加强管理的原则。冬春结合整枝修剪, 清除病叶、病果, 减少传染源。对重病株和重病林分, 在夏季果实病害高峰前10 d左右喷1%波尔多液加2%茶枯水, 或0.20%多菌灵溶液, 连喷3~4次, 间隔10~14 d喷1次。

2.5.2 油茶煤污病。

又称烟煤病, 危害油茶枝叶, 在叶正面及枝条表面产生黑色煤尘状物, 逐渐扩展增厚形成覆盖层, 致使油茶树光合作用受阻, 生长衰弱, 直至枯死。防治上除营林措施外, 主要防治油茶刺绵蚧等诱发害虫。防治方法:5月中旬至6月上旬, 若虫孵化盛期喷50%敌敌畏0.10%~0.07%溶液或2.5%溴氰菊酯溶液, 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2.5.3 茶梢蛾。

其蛀食当年春梢, 受害枝梢不能开花结果。防治方法:保护寄生蜂。具体做法:剪除被害梢, 集中放置林间纱笼内, 待寄生蜂羽化后, 茶梢蛾羽化之前烧毁;5—6月对严重受害林分用40%氧化乐果2.0%溶液加适量黄泥制成药泥浆, 涂刷树干, 防治效果达80%以上。

2.5.4 茶籽象鼻虫。

成虫为害果实, 幼虫蛀食种仁。防治方法:深挖垦复油茶, 消灭部分土中的幼虫和蛹;8—11月幼虫出果入土越冬期间, 定期收集落果烧毁;5—7月成虫羽化出土期, 用4%乐果和80%敌敌畏按1∶1配制, 并对水1 000倍, 喷药2~3次, 防治效果较好。

3 效益评价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 可改善油茶园土、肥、水等生态环境, 促进油茶生长, 从黑石渡镇柳树店村止马冲、匡家冲油茶林改造后结果得出, 改造前平均产量为406.5 kg/hm2, 改造后平均产量提高到2 233.5 kg/hm2, 提高了4~5倍, 投入与产出比达1∶4以上, 增产幅度大, 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油茶林改造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方, 田再荣.油茶低产林改造效应的研究:Ⅱ.低产林改造相关分析[J].经济林研究, 1997, 15 (3) :12-17.

[2]王向学, 李益辉.油茶低产林改造区主要割虫综合治理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5, 15 (2) :136-143.

[3]赵山佳.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安徽林业, 2007 (5) :33.

上一篇:教学辅助软件论文下一篇:牙周组织炎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