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低产林改造方案

2024-10-03

油茶低产林改造方案(共10篇)

油茶低产林改造方案 篇1

低产油茶林的综合改造技术

油茶是我国南方分布和栽培最广、最多和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茶籽油被誉为东方的橄榄油,它清亮味香,营养丰富,有很好的`食疗和保健作用,每千克售价达50~60元.

作 者:饶卫华 黄华宁 敖礼林 作者单位: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农业局,330700刊 名:特种经济动植物英文刊名:SPECIAL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年,卷(期):200912(2)分类号:S7关键词:

油茶低产林改造方案 篇2

根据现有低产油茶林分,其改造措施分为3种[1]:1)抚育改造适宜一类林及二类林;2)高接换冠适宜一类林及二类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高接换冠实际上主要用于二类林;3)更新改造适宜三类林。

1 抚育改造技术措施要点

1.1 林地清理

清除杂草、灌木及高大乔木,使油茶从被压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改善林内通透条件,并除去与油茶竞争水肥的劲敌。采用机械作业的基地,可把杂灌埋入土壤中。

1.2 林分密度调整

本着间密补稀的原则,保留60~110株/667 m2。在调整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说服工作。2)伐除林下受压的小树;砍掉树体结构不合理及结果少或不结果的树[2]。3)将郁闭度调整在70%~80%之间[3],使林分内保持合理的透光度。

1.3 整形修剪

重修剪一般在冬季采果后,轻修剪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冬季结合挖山垦复,修剪大枝干,以利新枝萌发,更换树冠,减少病虫害。夏季结合中耕修剪徒长枝、脚枝、寄生枝、枯枝、重叠枝等使其林内通风透光,多着花果,提高产量。修剪下来的枝条要及时运出林外烧毁,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修枝时要紧贴树干,切口要光滑,防止撕裂切口周围的枝皮而损伤油茶树,大的伤口切面要涂上油漆。修枝时,刀、剪、锯要结合使用,做到“剪去脚枝不伤枝,锯掉残桩不藏蚁,病虫枯枝全剪去,上控下促树冠齐”,根据原来树型使树体保持“自然圆头型”或“自然开心型”,高度不超过3.5 m,叶面积指数保持在5~6之间[4]。

1.4 深挖垦复

垦复要求冬天深垦,夏天结合除草浅垦培蔸。冬天深垦,一般深度在20 cm以上,而且要求全面深挖垦复,即将土块翻过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枯枝落叶等凋落物深埋腐烂,另一方面有利于杂灌根系翻晒枯死。夏季垦复是为了即时除草,防止土壤干旱,增加透气和蓄水能力。因此,应进行浅耕,一般深度不超过10 cm。油茶林地要坚持“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浅锄”的习惯,才能巩固深挖垦复的成果。特别是第一年秋、冬深挖以后,第二年夏季一定要浅锄一次,这样才能有效的消灭杂草,疏松土壤。

1.5 挖竹节沟

结合深挖垦复沿环山水平线开挖竹节沟,沟底宽50 cm,深40 cm;沟距依林地坡度大小而定,大于15度的上下沟距8~9 m,15度以下的沟距12~15 m;坡度陡、地形破碎不便于开挖环山水平竹节沟,可根据实地情况,采取挖鱼鳞坑等多种形式,总的原则是确保水、土、肥不流失或尽量少流失。

1.6 平衡施肥

结合冬垦时施土杂肥,春季适当施以氮、磷为主的复合肥。施肥量:P肥:600~900 kg/hm2;K肥:150~300kg/hm2;N肥:碳铵450~600 kg/hm2或尿素300~450 kg/hm2;有机肥:7 500 kg/hm2以上,即5 kg/株以上,最好与钙镁磷、过磷酸钙等拌匀密封堆沤30~50天,再施入油茶根茎部位。施肥方法:在上坡位沿树冠外缘投影地开挖半圆形环状沟或条沟,沟宽20~30 cm,深25 cm左右,进行沟施,填埋部分枯枝落叶再复土。

1.7 病虫害防治

据调查,我国危害油茶的病虫害很多,病害有50多种,其中主要有软腐病、炭疽病、半边疯等。虫害有10目300多种,其中主要有天牛、茶梢蛾等。病虫害防治应以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1.7.1 物理防治。

1)对油茶林进行整形修剪,保持林分及树体内通风透光,可以有效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2)冬季进行垦复,有助于病虫害的防治。3)每667m2间种1~2棵不同开花时间的板栗树,开花的时候可以引诱大量昆虫,便于集中杀灭,达到防治的目的;山苍子的挥发物对煤污病菌有毒杀作用,在每667m2油茶林内种植5~10株山苍子,可以有效的控制油茶煤污病的发生。4)每5 hm2安装1~2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昆虫。

1.7.2 化学防治。

1)油茶软腐病(Agaricodlchium camel-liae Liu,Wei et Fan)、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每年2月底、5月底用1∶1∶100的波尔多液全树喷雾;发病初期用30%爱苗1 000倍液叶面喷雾。2)油茶半边疯(Peniophora sp.):每年5月始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基部,每隔15天一次,连续3~5次或结合每年基部涂白防治。3)油茶蓝翅天牛(Chreonoma atritarsis Pic):用20%康宽50~200倍液或4%氟铃脲水剂原液浸涂产卵痕和早期为害槽。4)油茶茶梢蛾(Parametriotes theae Kuznetso):在3月上旬开始,注意观察,发现刚刚枯萎的枝条,立即剪下烧毁。

1.8 立体经营

林地养鸡、养蜂等,林地养鸡可以改良林地土壤结构,增加林地土壤肥力;养蜂可以增加蜜源,提高油茶坐果率,两种方式均能提高油茶产量,保证油茶高产稳产。

1.9 授粉树配置

对品系比较单一的林分,每667 m2种植10~20株授粉亲和力高的品系。

1.1 0 合理灌溉

在部分有条件的林地,可以引水灌溉。

2 高接换冠技术措施要点

对低产油茶林若采用高接换冠并加强肥水管理的方法,可实现2 a恢复树势、3 a挂果、5 a丰产的目的,产油量能提高到50~60 kg/667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2.1 嫁接时期的选定

油茶高接换冠以夏季和秋季嫁接成活率最高,成活率可达95%~98%。夏季高接一般在5月下旬~7月上旬进行,秋接则在9~10月底进行。

2.2 接穗的采集和储藏

分品系采集接穗。选择生长旺盛的母树,在树冠中上部外围剪取发育充实,腋芽饱满,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采集时间以早晨为宜,采好后分品种扎捆,挂上标签,用清水打湿后置于塑料袋中,倒干袋中积水,放入少许湿棉球后扎紧袋口,密封存放于阴凉处,一般可存放3~5天,气温过高存放时间延长则应放入冰箱或冰柜中。

2.3 嫁接方法

油茶高接换冠以拉皮切接法为最好。其操作方法见图1[5]。

2.4 嫁接后管理

嫁接成活后,待新梢由红色转变为绿色时(一般接后2个月左右),在傍晚除去保湿袋,但仍需遮阴1~2周,当新梢触及遮阴材料顶部时再解除遮阴,此期间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事项:防止蚂蚁、飞虱等啃咬保湿袋;及时防治金龟子、蚜虫等危害新梢;及时将成活砧木上的萌芽枝条除去(没有成活的砧木必须保留萌芽枝条)。当新梢生长健壮后,于当年冬季或第二年春将塑料绑带解除。

3 更新改造技术措施要点

按油茶良种丰产栽培技术进行具体操作。

1)整地:根据林地坡度的缓陡进行不同的整地方式,包括打穴、撩壕和条带。条带要求外高内低,保水保肥、防止水土流失。

2)施基肥:用厩肥、堆肥和饼肥等有机肥作基肥,施3~5 t/667 m2,与回填表土充分拌匀,然后填满待稍沉降后栽植。

3)栽植:时间以春季的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密度为2 m×3 m;要求根舒、苗正、土实,同时浇足定根水,上覆松土,树蔸下作个圆盘,再盖上稻草并用土压紧。

4)后期管理:要及时进行抚育、施肥,合理进行整形修剪和林地间种,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摘要:详细介绍3种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为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油茶,低产林,改造

参考文献

[1]张磊.豫南山区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09,29(2):97-98.

[2]曾爱平,庄少芳,刘洪见.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农业科技通报,2007(10):239-240.

[3]陆湘云.浅谈广西油茶低产林改造[J].广西林业科学,2001,30(3):161-162.

[4]王瑞,陈永忠,杨小胡,等.油茶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7,25(2):78-83.

油茶低产林改造试验研究 篇3

【关键词】油茶;低产林;改造试验;增产效果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又名茶果树、茶油树、白花油茶,自古有“油中珍品”之称。为充分利用我国荒山资源,以及实现我国食用植物油木本化,解决我国因长期食用植物油而出现的草本化、与粮争地、每年需大量进口食用油问题,近几年来,油茶的种植面积正不断上升。但据统计,油茶低产林面积占油茶总面积的80%,低产林平均每667m2产茶油6kg,而高产林可达每667m275kg,由此可见,将低产林改造成高产林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低产林改造迫在眉睫。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位于海丰县某林场53林班2大班3小班,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为26.8℃,极端低温为3℃,≥10℃活动积温为4838℃,无霜期246d,年降水量1749.7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试验地海拔为430m,坡向东南,坡度15°~20°,土壤为红壤,土层厚度100cm以上。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选择立地条件、油茶树龄、林分密度和管理措施等相对一致的低产油茶林分。一共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为667m2,4次重复。按照不同技术措施分别进行改造。W1:适度疏伐+及时修剪+适时复垦+合理施肥;W2:及时修剪+适时复垦+合理施肥;W3:适时复垦+合理施肥;W4:合理施肥;WK:对照。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开始实施,分别按照各个处理技术措施进行相关操作,结合油茶生长特点及试验地具体情况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并认真观察。具体措施执行标准和要求如下:

1.3.1 适度疏伐

对过密的油茶林进行疏伐,使枝叶不重叠不积压,保持郁闭度在0.7~0.8之间,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1.3.2 及时修剪

疏伐是整株伐除,修剪是对枝叶部分剪除,特别是对病虫枝、寄生枝、过密枝要及时剪除,对徒长枝和根部萌发枝也要适当修剪。

1.3.3 适时复垦

试验地坡度都在20°以下,采用全垦方式进行复垦,即是围绕树冠滴水线外深挖20~30cm,树冠内要适当浅垦。

1.3.4 合理施肥

试验地内均衡施肥,每667m2施用油茶专用肥75kg。施肥时间选定早春,施肥方式为沟施。

1.4 试验数据测定与处理

1.4.1 测定方法

测定时间选在2012年10月28~30日进行,每个处理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5m×20m的标准样地4个,对照样地也选择4个。在每个标准样地随机选择25株油茶树进行相关数据测定。

1.4.2 测定处理

测定结果采用Spssl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设定置信度a为5%。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改技术对生长量的影响

低改措施对油茶枝条生长的影响程度有比较大的差异。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春梢数、枝长、花芽数生长量上,低改措施的几个处理都好于对照组,而且随着低改措施的不断深化,表现出来的差异越来越显著。春梢抽发的数量受低改措施影响最为明显,W1处理表现最好,W2次之,W4和WK差异不显著;枝长受低改措施影响较为明显,W1、W2和WK对照有明显差异,其他处理和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花芽数受低改措施影响程度较低,这说明油茶花芽数量多少与经营水平、树龄、枝条部位和光照等条件有关,与低改措施关系不大。

2.2 低改技术对产量的影响和增产效果差异显著性分析

低改措施对油茶的影响程度非常明显,4种处理措施比对照组分别增产52.9%、42.5%、29.9%、16.4%,而且不同低改措施对增产效果也呈现出一定差异。W1处理低改措施比较全面到位,增幅效果最好;W2和W1相比,多一项适度疏伐,使产量增加了10.4%;W3数据表明,适度疏伐和及时修剪可以使油茶低产林增产29.9%,这说明疏伐、修剪是油茶低改中的重要措施;W4处理只是进行合理施肥措施,比对照组增产16.4%,比W1处理少了疏伐、修剪、复垦,增产效果不是很理想,只占其31%。由此可见,油茶低产林改造要全面落实低改措施,只有全面落实疏伐、修剪、复垦、施肥等低改措施才能到达增产增效的目的。

3 结论

通过本试验的结果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油茶低改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面实施低改措施,适度疏伐、及时修剪、适时复垦、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进行综合治理整体改造,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增产效果。

油茶低产林改造也要因时因地进行,根据不同茶林林分情况制定适当的低改方案。如施肥方案就要通过对土壤状况进行测定来确定,缺什么就针对性地补什么,而且施肥的方式、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这对低产林改造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福.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09).

[2]张乃燕,陈国臣,江泽鹏,陈林敏.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效果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9(01).

肿节少穗竹低产林改造技术试验 篇4

肿节少穗竹低产林改造技术试验

采取劈草清杂、全面锄草松土、施肥及调整竹林结构等技术措施,实施一个调整期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把低产的.肿节少穗竹低产林改造为丰产林.试验表明:立竹密度从13 500株/hm2提高到35 700株/hm2,竹平均胸径从1.2 cm提高到1.7 cm,鲜笋量从1 950 kg/hm2提高到5 400 kg/hm2,改造后可净增10 812元/hm2的纯利润,是改造前的1.65倍,投入产出比为1:6.1,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较为显著.

作 者:王上伟 作者单位:政和县林业局,福建,政和,353600刊 名:林业勘察设计英文刊名:FORESTRY PROSPECT AND DESIGN年,卷(期):“”(1)分类号:S7关键词:肿节少穗竹 低产林改造 技术措施

霍山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篇5

1.1 经营管理粗放, 投资不足

由于前期油茶加工技术水平落后, 影响出油率和茶油的质量, 加之大量的茶壳、茶饼未得到充分利用, 经济效益差, 从而影响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投入少, 造成油茶林大面积长期荒芜, 不进行砍灌除草、垦复、施肥等抚育管理, 导致茶树生长在不透光、不透气的恶劣环境中, 树势不旺, 病虫害猖獗, 落花落果多, 产量低, 大小年明显的恶性循环[1]。

1.2 品种混杂, 密度不均

目前, 霍山县的油茶林种植时间比较长, 造林时所用苗木良莠不齐, 加之长期自然混交, 品种混杂, 年龄不一, 密度不均, 结构不合理, 果实成熟度不一, 抗病虫害能力弱, 严重影响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和茶籽的出油率。

1.3 树冠杂乱, 树体结构不良

在油茶树冠的扩展过程中, 由于失去管理或没有及时进行整形修枝, 各方向枝条生长不均衡, 有些枝条互相挤压重叠, 而有些则非常稀疏, 树枝大量繁生, 造成树冠混乱。新梢生长弱, 从而影响单株果实产量。

1.4 病虫害滋生

病虫危害会给油茶造成严重的损失。炭疽病株发病率在30%~40%, 果实发病率达10%以上, 落果率达10%以上。茶煤污病大发生时也会成灾。茶梢蛾、象鼻虫也是油茶的主要害虫。害虫大量发生时, 可使当年茶籽颗粒无收[2]。因此, 病虫危害与油茶产量关系极大。

2 油茶低产林改造措施

2.1 砍灌和垦复

油茶成林要大面积丰产, 砍灌、垦复深翻是重要措施之一。长期荒芜的油茶林应先砍灌后垦复。垦复要因树、因地制宜, 确定实施方法。地势平坦、坡度在10°以下的缓坡地可进行全垦, 垦复后沿水平方向开挖宽40 cm、深20~30 cm的竹节沟, 以拦截地表径流, 防止水土流失。坡度在15°以上、株行距不整齐的林地, 可进行带状垦复, 垦复带和留草带各宽3~5 m, 第2年交替垦复, 即垦复上一年的留草带, 垦复的深度应达到20~25 cm, 以利土壤熟化。坡度在10~15°、株行距整齐的林分, 采用撩壕垦复, 增产效果尤为明显。具体做法:在油茶行间挖水平环山的壕沟, 深、宽各40~60 cm, 泥土堆放在下坡方向, 然后就地取材, 将杂草、小灌木和枯枝落叶等埋入沟内, 覆表土至沟深的1/2, 并在沟内套种绿肥, 绿肥成长后, 第2次覆土, 将绿肥埋于沟内, 2~3年内填平壕沟。由于沟内土壤中增加了大量有机质肥料, 可诱导油茶吸收根群至沟内, 促进油茶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健壮, 根深叶茂, 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第2轮撩壕垦复, 在第1轮撩壕之间的空隙地进行同样的操作。这样经过2~3轮的撩壕垦复, 全林完成一次改土工程, 既垦复了土壤, 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特性, 并可较好地防止水土流失, 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2.2 整形修枝

整形修剪是油茶丰产的又一项重要措施。通过修剪, 可以调节生长和结果之间的矛盾。因为合理的树形结构和良好的修剪, 可使树体生长良好, 延长结果年限。修剪还可以调节养分和水分的运输与分配, 提高树体各部分的生理特性。通过对枝条的剪与留, 促控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状况, 调节对养分和水分的有效利用, 达到调节树势的目的, 使之形成立体结果, 防止大小年结果, 实现连年高产, 同时也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修枝要因树制宜, 掌握强树轻剪、弱树适当重剪的原则。修除病虫枝、枯死枝、衰老枝, 以及位置不当的徒长枝、重叠枝、交叉枝。对于树冠较浓密、郁闭度在0.7以上的密林, 要疏掉小于45°的直立枝, 适当压低树冠高度, 以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 增加结果面积。修剪以冬季和早春为宜[3]。

2.3 施肥

油茶四季花果不离枝, 有“抱子怀胎”之说, 故每年都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养分。若不施肥, 土壤肥力将逐年递减, 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更谈不上实现高产、稳产。因此, 对油茶林施肥是补充土壤养分消耗、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增加油茶结实量、达到丰产的重要措施。油茶施肥应以土杂肥、有机肥为主, 适当补充化肥。要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广辟肥源。可作油茶肥料的有绿肥、小灌木、杂草、生活垃圾、猪牛栏粪等。采用撩壕垦复的, 将上述有机肥倒入沟内, 再覆土, 效果最佳;全垦或带垦的林分, 将上述有机肥料撒盖在土壤表面, 任其腐烂, 结合垦复深翻埋入土中, 效果较好。成年树一般每年株施有机土杂肥25~50 kg, 基本可满足正常需要。施有机土杂肥全年都可进行, 但以冬、春进行为宜。对于产量高的茶树, 应于每年的5—6月追施长果肥, 以满足果实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对养分的需要。一般株施复合肥0.3~0.5 kg左右, 或尿素、氯化钾、钙镁磷肥各0.3 kg。追肥采用沟施, 在树冠外围开20 cm深沟, 施肥后及时覆土。另外, 应在坐果及果实生长期进行根外追肥, 即在3—4月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 对花芽分化及发育和翌年新梢的生长都起关键的作用。花期可喷施1次0.2%~0.4%硼肥, 以提高坐果率。

2.4 高接换冠, 改良品种

对低产劣质的油茶树, 可采用优良品种接穗, 对其进行高接换种。高接一般在树干距地面50~100 cm的二级分枝部位进行。应选用优良无性系的穗条高接到立地条件良好、林相整齐、生长旺盛、树龄在30年以下、结果性能差、产量和含油量低的劣株上, 把低产劣株改造成高产的优株。虽然投资较大, 周期较长, 但这是油茶丰产技术的基础工程和治本措施。应根据当地的林分状况和技术条件, 选用适应当地的优良无性系, 分期分批地进行高接换种, 嫁接以春梢木质化后, 高温干旱季节到来之前进行。一般成活率可达85%以上。如与其他丰产措施相配套, 可以达到接后4年投产, 5~8年高产、稳产的效果。

2.5 病虫害防治

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病虫害主要种类不同, 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防治的主要对象。油茶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平时应通过整形修剪、垦复抚育等技术措施, 减少病虫源, 以达到控制病虫、减少损失的目的。只有在大面积发生严重危害或暴发成灾时, 才使用化学防治。

2.5.1 炭疽病。

其是油茶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 炭疽落果常造成减产20%左右。防治上应贯彻科学营林、加强管理的原则。冬春结合整枝修剪, 清除病叶、病果, 减少传染源。对重病株和重病林分, 在夏季果实病害高峰前10 d左右喷1%波尔多液加2%茶枯水, 或0.20%多菌灵溶液, 连喷3~4次, 间隔10~14 d喷1次。

2.5.2 油茶煤污病。

又称烟煤病, 危害油茶枝叶, 在叶正面及枝条表面产生黑色煤尘状物, 逐渐扩展增厚形成覆盖层, 致使油茶树光合作用受阻, 生长衰弱, 直至枯死。防治上除营林措施外, 主要防治油茶刺绵蚧等诱发害虫。防治方法:5月中旬至6月上旬, 若虫孵化盛期喷50%敌敌畏0.10%~0.07%溶液或2.5%溴氰菊酯溶液, 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2.5.3 茶梢蛾。

其蛀食当年春梢, 受害枝梢不能开花结果。防治方法:保护寄生蜂。具体做法:剪除被害梢, 集中放置林间纱笼内, 待寄生蜂羽化后, 茶梢蛾羽化之前烧毁;5—6月对严重受害林分用40%氧化乐果2.0%溶液加适量黄泥制成药泥浆, 涂刷树干, 防治效果达80%以上。

2.5.4 茶籽象鼻虫。

成虫为害果实, 幼虫蛀食种仁。防治方法:深挖垦复油茶, 消灭部分土中的幼虫和蛹;8—11月幼虫出果入土越冬期间, 定期收集落果烧毁;5—7月成虫羽化出土期, 用4%乐果和80%敌敌畏按1∶1配制, 并对水1 000倍, 喷药2~3次, 防治效果较好。

3 效益评价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 可改善油茶园土、肥、水等生态环境, 促进油茶生长, 从黑石渡镇柳树店村止马冲、匡家冲油茶林改造后结果得出, 改造前平均产量为406.5 kg/hm2, 改造后平均产量提高到2 233.5 kg/hm2, 提高了4~5倍, 投入与产出比达1∶4以上, 增产幅度大, 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油茶林改造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方, 田再荣.油茶低产林改造效应的研究:Ⅱ.低产林改造相关分析[J].经济林研究, 1997, 15 (3) :12-17.

[2]王向学, 李益辉.油茶低产林改造区主要割虫综合治理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5, 15 (2) :136-143.

[3]赵山佳.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安徽林业, 2007 (5) :33.

油茶低产林改造方案 篇6

摘 要 在来宾地区进行低产林进行抚育改造,并对改造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抚育改造后,植株株高、地径变化不大,但冠幅增长明显,果实数量、单果质量和花芽数量也有了明显增长。改造当年、次年和第3年鲜果产量分别为2 045.07、3 547.34和4 720.65 kg/hm2,折算产油量分别达到130.88、227.03和302.12 kg/hm2,折算产值分别为7 853.80、15 892.10和24 169.60元/hm2,实际增加收入7 556.1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45。

关键词 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广西来宾地区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02

油茶(Camellia spp.),泛指山茶属植物中种子含油率较高,且有一定栽培经营面积的一类树种,原产于我国,其主要产品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被誉为“东方橄榄油”[1,2]。21世纪以来,我国进口油脂油料增长迅速,2010年达到2 088.9万t,已占我国植物食用油的63%,油茶等油脂作物的生产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油安全[3]。

来宾位于桂中区域,是广西油茶核心发展区,现有油茶林0.83万hm2,但现有油茶林中80%以上为低产林,茶油产量仅75 kg/hm2左右,经济效益极低的低下已严重影响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低产林的成因有多种,其中因茶油历史价格的低下导致的缺乏管理是最主要的原因。本文在来宾金秀县头排镇进行低产林改造,并对改造成效进行分析,旨在为来宾地区大面积实施低产林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示范样板。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施地点自然条件

低产林改造实施地点头排镇位于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北部,距县城56 km,国道323线与省道307线成“T”字形交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北部属低山区,其余为平原和丘陵,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镇1月平均气温8.8 ℃,7月均沮24 ℃,年降雨量1 583 mm,无霜期330 d。

1.2 低产林基本情况

低产林位于头排镇南部,面积约4 hm2,红壤土。该油茶林种植于20世纪80年代初,实生苗造林,种子采自岑溪软枝油茶的优良林分,栽植密度140~180株/667 m2,常年茶油产量在100 kg/hm2左右。

1.3 低产林改造过程

经分析,该林分低产的主要原因是栽植密度过大,缺乏管理,杂草丛生,且从未施肥,适用于抚育施肥的改造方法。2013年6月,对该林地的杂灌木进行了清除,并挖除老劣、历史病株以及过密植株;11月,结合采果进行了垦复;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2月进行施肥,667 m2施油茶专用肥100 kg,7月进行中耕除杂。

1.4 数据调查与分析

实施初期,林地内选择3片10 m×10 m具有代表性的样地,统计样地内平均植株数。分别于实施当年、次年及第3年10月测定植株的株高、地径和冠幅,调查单株结果数量、平均单果质量量,标准枝法调查花芽数量,依据测定面积推算每公顷的鲜果产量,依据《植物油料 含油量测定》(GB/T 14488.1-2008)对果实的含油率进行测定。分析3 a来实施低产林改造的各项投入,依据产量推算茶油产出。所有数据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见表1,将劣、历史病株以及过密植株疏伐后3片样地平均植株数量为22.33株。2013年调查植株高度、地径和冠幅分别为3.21 m、6.5 mm和4.13 m2,平均每株挂果42.4个,平均单果质量和花芽数分别为21.6g和1213粒,折算每公顷鲜果产量为2 045.07 kg。抚育改造第2年,植株的株高和地径变化不大,但冠幅增长至4.48 m2,鲜果数量和单果质量分别达到67.6个和23.5 g,花芽数量大增长至2025粒,折算鲜果产量达到3 547.34 kg。抚育改造第3年,植株和地径增长不大,但植株冠幅、单株果实数量、单果质量和花芽数量较2014年又有明显增长,分别达到4.76 m2、89.2个、和23.7g和2 088粒,折算鲜果产量达到4 720.65 kg/hm2。可见,经过垦复和施肥后,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有了一定的增长。

低产林2013年进行了砍杂、除草,并对老劣、历史病株以及过密植株进行疏阀,投入劳力3 600元/hm2;2012、2013均进行了除草和施肥,投入劳力3 000元,油茶专用肥1 500 kg,按市场价2.4元/kg计算为3 600元,3年合计投入为16800元。抚育改造3 a期间,均从林地采摘鲜果进行含油率分析,分别为6.4%、6.6%和6.7%,折算2013、2014、2015年的产油分别为130.88、227.03、302.12 kg/hm2,按采摘当年当地茶油市场价格60、70、80元/kg计算产值分别为7 853.80、15 892.10、24 169.60元/hm2。2014年和2015年产值分别增加了8 039.30和16 316.80元/hm2,合计产值增加24 356.10元/hm2,除去投入16 800元/hm2,实际增加收入7 556.1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45。

3 讨论与小结

本文对油茶低产林实施改造3年,每公顷实际增收为7 556.1元/hm2,增收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但改造后从第4年开始,有10~20 a的较高收益期,每年茶油产量均能维持或超过第3年的水平,即每年产值能增加16 316.80元/hm2,而每年的投入进在除杂和施肥投入6 600元/hm2,实际每年增收9 716.8元/hm2,为改造前收益提升了123.74%,经济效益增长明显。

茶油中部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并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被誉为“东方橄榄油”[4,5],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油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统计表明,2009年广西茶油均价不足20元/kg,而2015年广西茶油的平均价格已增长至80元/kg。随着价格的增长,林农开始重视传统的油茶林,本文在来宾地区实施低产林改造,分析抚育改造成效,可为广大林农实施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提供借鉴。但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实施抚育改造的油茶林种源为岑溪软枝油茶实生种,种源较好,种植时间为20世纪80年代,尚处于壮年期,因此实施抚育改造效果较好,而对于一些种源不好或是种植年限长的油茶林,则不适宜进行抚育改造,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再进行改造,才能起到良好的改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永忠.油茶优良种质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5.

[2]张日清,丁植磊,张勖,等.油茶育种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6,24(4):1-8.

[3]王瑞元.国内外食用油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油脂,2011,36(6):1-6.

[4]张日清,丁植磊,张勖,等.油茶育种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6,24(4):1-8.

[5]张乃燕.广西油茶良种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广西林业科学,2003,31(4):211-213.

加快我县低质低产林改造的探讨 篇7

关键词:低质低产林改造;低产林改造;低产林;改造;造林

中图分类号:S7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61-1

林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对于通榆这样一个贫困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从当前的林业情况来看,我县的林业生产正在从外延的扩大再生产逐渐转化为内涵式发展。随着植树造林的不断扩大,我县现有的农林荒山荒地正在逐渐地减少,这样一来,造林问题已经不再是人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护和提高造林林分质量。

低质低产林是一种林分质量低劣、单产低下、木材出材量少、基本上没有培养前途的森林资源。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诸多效益,从而会造成林分立地因子、资金等资源的浪费。因此说提高森林的林分质量,加快低产林的改造显得更加重要,这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我县低质低产林改造的现状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是一个农业大县和贫困县,低质低产林较多,经过多年调查研究,我县的低质低产林总共有20.803公顷,这其中:有林地为5.208公顷,疏林地10.025,其余为不成材林地。经过调查发现,我县的低质低产林都是立地条件差所致,不能很好地进行适地适树造林,或者是因为造林后的林木保存率比较低等原因。根据统计,通榆县的低质低产林因为立地条件差而形成的占有比重为3.5%;不能适地适树造林形成的占35.1%;林木保存率低下的原因占14.8%;其他原因占7.8%。这些低质低产林中有一半是五六十年代栽植的小叶杨,生长不良,植株矮小,弯曲,尖削度比较大。同时也有一部分林木是由于造林保存株数不够,加上长期管护不善而人为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疏林地,还有些是由于干旱,导致生长不良,这些林木即使在采伐后也会形成林木销售收入小于营林生产的投入,致使更新费用不足,因而也不利于林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2影响我县低质低产林改造的原因分析

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县由于低质低产林改造受到一定程度指标的限制,改造的速度比较慢,结合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通榆县五年来的低质低产林改造面积为20000公顷,而平均每年完成的改造面积按400公顷计算的话,则需要近50年完成低质低产林的改造任务。从另一个方面看,低质低产林改造速度之所以慢,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费用高而且经济效益低,这样就使得维护营林再生產的奖金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改造后重新造林的难度加大。还有就是每年低质低产林改造的指标有限,这也是影响到低质低产林改造慢的一个原因。

3加快我县低质低产林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实践证明,林业一旦形成低质低产林后,如果说不及时进行改造的话,就好比亏损的企业继续营业一样,如果不能及时改变低质低产林的现状,就很难实现林业的良性循环和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标。

众所周知,营林生产不同于农业生产,营林生产需要的周期比农业生产需要的周期要长很多,尤其是营林生产在初始阶段,投入的费用高,而大部分的低质低产林都是在林业的中龄林阶段形成的,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林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低下,在科学技术不发达和木材综合利用率较低的林业部门,低质低产林长年累月处于滞销状态,大部分林木资源是被当做烧柴处理掉了。再者说,从林业生产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看,低质低产林在造林时投入的成本和其他林分一样,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的成本还会增多。林分一旦形成了低质低产林,虽然每年也会有生长量,但是生长量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林木资源,但是每年的管护费用,防火费用,资金的利息等却在逐年的增加,还造成了林地资源的浪费。因此说,加快低质低产林的改造工作势在必行。

通榆县的一些林场近几年通过改造低质低产林,承包给林场职工或农户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签定合同的形式确定造林者的承包经营权,既改造了低质低产林,又解决了造林所需要资金的问题,还解决了造林不适地适树的问题,提高了林地的投入产出率,进一步活化了林业资金,发挥了林业应有的作用。

4加快我县低质低产林改造的几点建议

根据上述调研,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要加快我县低质低产林的改造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充分的调研,反复论证,从市场经济和资本运作的角度去考虑我县低质低产林的实际情况,通过事实提高林业工作者对加快改造低质低产林的认识。

(2)在针对我县的低质低产林改造完成之后,如果林木的销售收入不能足够地为更新造林提供费用,则建议上级部门或本地财政部门给予财力扶持,也可通过银行贷款予以安排。

(3)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低质低产林改造完成的单位,可以考虑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年度造林任务。比如说把土地承包给农户进行造林,在造林时采用林农间作或按比例分成等形式,用承包地款补偿更新造林费用,同时签定法律合同,以确保造林能够顺利完成。

(4)对于低质低产林比较多的林业部门,要进行调查论证,建议上级部门适当放宽低质低产林改造的指标。如果有单独完成更新造林的林场或林业部门,在申报上级后可以进行造林,超出计划的部分可以单独申请主管部门批准。

(5)完成低质低产林的改造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或方案,同时要根据条件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计划或方案,确保低质低产林的改造顺利实施完成。

油茶低产林改造方案 篇8

油茶是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树种, 被称为“东方橄榄油”。在广西, 油茶也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 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可经济效益并没有与之成正比上升。由于农户缺乏科学管理技术, 低产油茶林比例呈上升趋势, 如何综合改造这些低产油茶林, 已经成为广大农户的当务之急。

1 油茶低产原因分析

油茶低产原因有诸多方面, 有历史遗留的也有后天发生的, 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只有弄清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 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改造措施, 提高油茶产量才会成为现实。

1.1 投入不足

油茶林建立的前期投入比较大, 好些农户普遍缺少资金投入, 在选择良种、土壤改造等方面都存在短板。基础没有打好, 当然就很难建立高产油茶林。在管理过程中, 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施肥、复垦、更新等环节都要投入人力物力。可有些农户只是追求眼前经济效益, 舍不得加大投入力度, 加上管理水平上不去, 一些改造措施也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结果高产林变成低产林, 低产林变成更低产林。

1.2 品种混杂

原来油茶林的建立都是人工栽植的, 大多用实生苗定植, 或者直播种植, 成活率不高, 甚至出现严重的缺苗现象, 也会形成明显的强弱苗。由于品种不统一, 长势当然也是参差不齐, 株产差异很大。像这样由“杂牌军”组织的油茶林, 如何能够期望它高产呢?

1.3 品种老化

原始品种本来就不是什么良种, 即使在当时算是良种, 但老化是难以避免的, 加上管理跟不上, 不能重视优良品种的更新和推广, 当然就会形成不合理的林分结构, 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1.4 管理粗放

原始油茶林本来就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 如果管理水平低下, 结果可想而知。油茶林管理主要有林地清理、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项内容, 农户对此往往重视不够, 大多采取粗放式的管理, 这也是油茶为什么会低产的重要原因。

1.5 技术缺乏

经营油茶林离不开技术支持, 但一些农户并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 良种引进意识不够, 更新改造意识欠缺, 管理不讲技术含量。这种掠夺式的经营管理模式, 当然是油茶低产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2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2.1 清园

油茶林内杂草丛生, 其他灌木寄生植物和其他混生树种常常夹杂其间, 如果不能及时清园, 油茶被“喧宾夺主”的事就会经常发生。其他杂草和各种寄生藤本植物缠绕蔓延, 油茶林的透气性、透光性都会受到影响。这些植物还会争夺地力肥力, 严重制约了油茶正常生长, 因此, 每年对油茶林进行1次彻底清园行动, 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清园应该是全方位的, 不仅要铲除杂草和其他灌木藤蔓, 还要对油茶的老残枯枝和有病虫害的植株进行砍伐, 提高透光、透气性能, 减少病虫害。这样才能改善油茶生长环境, 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2.2 疏剪

结合清园行动, 还要对油茶植株进行整修, 有些油茶林疏密不均, 株枝常常有互相交错挤压现象。不仅林间透气性、透光性差, 还会形成相互争夺空间的“拉锯战”, 一旦枝条垂直向上生长, 生长过旺势必占据大部分养分, 挂果就要受到不良影响, 产量自然就会下降。所以, 及时对株枝进行整修, 疏剪过密枝条和枯枝病枝, 可以有效改善油茶自身生长条件, 对提升油茶产量也是有促进作用的。疏剪后, 油茶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7左右最为合适。

2.3 复垦

所谓复垦就是对油茶林进行深挖。复垦当然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一般在冬春进行, 以滴水线为界, 靠近树根浅挖, 滴水线以外深挖。翻上来的泥土要覆盖在杂草上, 保留大土块, 让林地高洼不平, 这样有利于保肥保水。复垦有多种方式:

2.3.1 全垦

地势比较平坦的油茶林, 要选择全垦。即把所有地面都进行1次深翻, 可以铲除其他与油茶争夺养分、地力、肥力的杂草灌木, 有效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2.3.2 带垦

一般山地, 坡度在30°左右的林地, 要选择带垦。即沿着等高线进行带状复垦, 至于宽度要根据油茶的行距、坡度来决定。带垦最好选择隔年轮垦的方式进行。

2.3.3 穴垦

如果是坡度大于30°的油茶林, 要选择穴垦。即围绕滴水线边挖土边培土的形式复垦, 就是将挖出来的土给油茶培根, 要将杂草灌木都埋进油茶根盘里。

2.3.4 鳞垦

在一些地势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 要选择鳞垦, 即用鱼鳞形复垦。

不管采取哪一种复垦方式, 都要以搞好水土保持为前提。油茶第1年要在冬季深挖1次, 深度20cm, 每年夏季浅锄1次, 一般10cm为宜。以后每隔3a深挖1次。

2.4 更新

所谓更新就是通过截干切枝和嫁接的形式对老化低产油茶进行更新换代, 实现油茶“脱胎换骨”。更新的方式有截干更新法、切枝更新法、交替更新法、嫁接更新法等。

2.4.1 截干更新法

油茶萌蘖力很强, 树干基部很容易萌蘖新芽。对那些老化油茶可以采取截干方式进行更新。就是在油茶树主干离地面5cm处锯断, 然后用土堆埋树兜。截干的当年, 老树桩周围就会萌发许多新芽, 可以选择2~3株健壮的萌条, 第2年再从其中选留1株作为新主干进行培养。只要加强管理, 第3年新油茶树就可以开花结果。用这种方法改造油茶老林, 不仅省时省工, 更新速度也比较快, 而且操作方便, 便于推广。

2.4.2 切枝更新法

切枝就是将主干中下部分枝处以上部分全部剪掉, 等萌芽条长到5~10cm时, 选择方向角度好、健壮的, 培养新的树冠, 其余都剪除。采用切枝更新法, 比截干更新速度更快, 一般3~4a恢复树势, 恢复原产量。切枝法, 也是一种见效快、省时省工的好方法。

2.4.3 交替更新法

有些老幼油茶林, 个体油茶树差异很大, 可以在老树旁全垦松土, 选择良种进行直播造林, 实现以新换老的目的。采用这种方法对油茶产量影响不大, 又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减少苗木中途运输等困难。由于是直播, 很容易操作, 也易于推广。等3~5a之后, 幼树长大, 就可以将老树逐渐淘汰。

2.4.4 嫁接更新法

要论更新速度, 嫁接法应该是最快的, 可以在2a恢复树势, 3~5a挂果达到丰产。具体做法是:选择结果极少的油茶树, 每株选择2~4个分枝角度好的, 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主枝作为砧木, 在离地面40~80cm处截断, 并保留2~3个主枝作为营养枝。选用优质油茶树, 在树冠中上部外围选择健壮当年生发枝条作穗条, 采用撕皮嵌合的方法嫁接。虽然这种更新方法比较麻烦, 但时效性强, 适合补救性更新。

3 油茶林高产管理技术

3.1 科学施肥

科学肥料是油茶丰产的重要保证, 施肥可以结合复垦一起进行。油茶幼树要以营养供应为主, 当然要增加氮肥的比重, 而结果期油茶树对磷肥钾肥需求量比较多, 这时就要少施氮肥, 多施钾肥磷肥。大树、结果多的要多施肥, 小树、结果少的要少施肥。冬季要多施基肥, 春夏多施追肥。春季油茶抽梢发叶前要多施速效肥, 以氮肥为主, 夏季油茶花芽分化旺盛, 果树消耗加速, 应多施磷肥钾肥。一般情况下, 尿素15~30kg/667m2, 磷肥30~60kg/667m2, 钾肥15~25kg/667m2, 有机肥每667m2要施用400kg以上。

施肥方法要考虑地形条件, 一般在上坡位沿着滴水线外围挖半圆环状沟, 沟深、宽在25cm左右, 把肥料均匀撒在沟里覆土淋水。

3.2 病虫害防治

油茶病虫害种类很多, 危害较大的有油茶炭疽病、煤病、软腐病、油茶毒蛾、油茶尺蠖、油茶绵蚧等。油茶病虫害防治措施也可以分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式。

农业防治:营造油茶林时, 要选择优良品种种植, 以增强其抗病性。也可以根据油茶林生长情况, 适时调整种植密度, 通过清园、复垦、疏剪、施肥等方法, 都能够有效减少抑制病虫害的危害。

化学防治就是施用农药防治。油茶炭疽病, 可以用波尔多液喷施数次。油茶软腐病, 可以用波尔多液150倍液或者可湿性退菌特800倍液喷施。油茶尺蠖用3%敌百虫粉剂3kg/667m2, 或90%敌百虫晶体0.5kg/667m25000倍液喷杀, 对4~6龄幼虫灭杀效果好。

4 结语

油茶低产林改造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必由之路, 改造措施能不能贯彻执行到位, 是低产油茶林改造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苏柱华, 曹阳, 万忠, 杨贤智, 黄永芳.2008年广东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 2009 (6) .

油茶低产林改造方案 篇9

关键词: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成效,安徽舒城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 属山茶科 (Theaceae) 山茶属 (Camellia)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 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 有2 3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油茶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广西、安徽等14个省、市、自治区, 现有栽培面积逾300万hm2, 年产茶油26万t[1]。从安徽省茶油产业的发展来看, 省政府办公厅于200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的政策性文件, 同时省林业厅组织编制了《安徽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为安徽省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导与良好的发展环境。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 安徽省除了发展新的油茶丰产林以外, 对现存的油茶低产林进行技术改造, 是迅速提升安徽省油茶产量的有效途径。舒城县作为安徽省国家油茶发展重点县及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 在油茶产业发展与低产林改造技术上均有其代表与示范意义。

1 舒城县油茶低产林现状

20世纪60年代, 安徽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开始大规模种植油茶, 70年代油茶栽培面积达到最高峰, 约有13.33万hm2;舒城县也在这一历史时期将油茶面积发展到8 000.00 hm2。但当时的油茶种植技术与优良品种率均明显不足, 造成农民与市场动力不足。目前, 安徽省油茶栽培面积6.67万hm2, 年产油茶籽3.6万t、茶油2.1万t。由于历史原因和缺乏指导, 安徽省现有近4.00万hm2的老残低产低效油茶林, 占全省现有面积的60%, 而仅舒城县目前就有成年油茶低产林9 000.00 hm2。从1998年舒城县油茶产量测定来看, 茶油产量平均不足75 kg/hm2;即使在2004年以后新发展油茶良种造林面积较大的山七、晓天等镇, 仍然存在着大面积的老旧低产林。仅舒城县晓天镇郭冲村就有超过533.33 hm2油茶低产林, 每年产油量仅75 kg/hm2左右, 远低于国家丰产林600 kg/hm2的标准。油茶低产林经济效益较低, 极大影响了林农栽培油茶的积极性, 从而限制了油茶产业的发展。

2 低产林改造技术与实践

2.1 低产林改造试验与示范

低产林改造示范点位于舒城县西南的山七镇。山七镇成年油茶低产林面积1 800.00 hm2, 由于管理粗放, 所以产量很低, 2009年测产结果为茶油产量150 kg/hm左右。从2009年秋季开始, 连续2年时间, 舒城县林业技术人员对山七镇要元村村址对面的17.33 hm2油茶林采用了一系列科学的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明显增产。

2.2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结合目前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从清园整土到修剪嫁接到病虫害防治, 对舒城的油茶低产林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

2.2.1 清园除杂。

将油茶以外的杂木全部清除, 消除杂木对地力的消耗, 确保油茶有充足的光照和生长空间。

2.2.2 适当整枝修剪与调整种植密度。

通过整枝修剪, 使树体结构能更充分利用空间, 更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同时, 通过种植密度调节, 保持油茶植株之间枝叶相互不重叠, 一般密度在900株/hm2左右, 郁闭度在0.7左右。对于密度过大、生长不良的植株予以移除[2]。

2.2.3 更新劣株。

对于生长势衰弱的劣株, 采用先栽植油茶良种苗木, 后砍伐低产植株的方式进行更新。对于生长势良好, 但由于品种原因而产油量低的植株, 则采用高接换冠嫁接良种。技术方法恰当, 嫁接成活率可达80%以上。

2.2.4 深翻土壤, 适时施肥。

结合深翻土壤, 施有机肥5~10kg/株作为越冬肥, 从而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秋、冬季的深翻土壤也有利于消灭地下害虫。坡度12°以上采用块状或带状垦复使树盘保持水平。每年3月在新梢萌动前15 d左右施速效氮肥0.5 kg/株左右, 可以促进油茶的枝叶生长, 保持旺盛的树势[3]。

2.2.5 注重病虫害防治。

油茶与其他经济林相比病害比较严重, 而虫害相对较轻。舒城县油茶的主要病害是油茶炭疽病, 可用1%波尔多液防治, 1年防治2~3次, 第1次在新梢生长停止前, 新梢出现发病症状时进行;第2次在幼果发病初期进行;第3次在采果后进行。对于发病严重的病枝、病果, 要及时清除[4]。

3 油茶低产林改造效果

从2009年开始, 对舒城县山七镇要元村17.33 hm2的油茶低产林进行了改造。根据原来油茶低产林产油量的不同, 将油茶低产林划分为3个区块, 分别统计低产林改造效果 (表1) 。

测产结果显示, 低产林的技术改造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由于地势与经营管理措施不同, 在改造前, 3个油茶低产林改造区块产油量分别为90、165、210 kg/hm2, 改造后的第2年就取得了明显的增长, 到第3年产量分别达到285、330、360 kg/hm2, 与改造前相比, 增产率分别达到216.67%、100.00%和71.43%, 增产效果明显。技术改造的第3年比第2年产量要高, 表明持续的低产林改造技术的实施, 会不断地提高低产林分的油茶产量。此次油茶低产林技术改造, 虽然最终结果与国家油茶丰产林的标准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但对于盘活舒城县乃至全省的大面积油茶低产林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也有着巨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健, 陈永忠, 彭邵锋, 等.油茶低产林改造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 2012, 39 (5) :109-111.

[2]梁文杰, 戴晨杰, 黄金生, 等.温州低产油茶林成因及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 2012 (5) :20-21, 31.

[3]沈春蕾.咸宁低产油茶林类型及其经营技术[J].咸宁学院学报, 2012, 32 (7) :187-188.

油茶低产林改造方案 篇10

1 天柱县油茶经营现状

天柱县有油茶林面积1.25万公顷, 是贵州省油茶林面积分布最广的木本油料资源大县, 常年产油量为600~800t, 最高年产量达2 000t, 除自用300~400t外, 平均产油仅达到50.25kg/hm2, 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油茶主要分部在远口、竹林、白市、瓮洞、兰田、江东、高酿、石洞8个乡镇。据调查, 天柱县油茶林个体不结实的占13.4%, 结实在0.5kg以下的占66.3%, 结实0.5~5.0kg的占18.4%, 结实5kg以上的只占1.9%。现有林分品种良莠不齐, 整体处于自然低产水平。

2 天柱县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

2.1 品种低劣

现有油茶林多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种植的, 由于当时良种缺乏和经营水平低, 造成株间、品种间混杂低劣。

2.2 经营管理粗放, 投资不足

长期以来, 天柱县油茶生产投资主体不明确、投资力度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及沿海发达地区转移, 没有及时实施垦复、施肥、中耕除草和修剪等增产措施, 根系生长受阻, 影响对水分、养分的吸收, 因而树势衰弱, 产量低下。

2.3 密度不均, 林分结构不合理

现有油茶林稀密不均的现象非常严重, 有的高达4 500株/hm2, 有的却低于750株/hm2, 密中有疏、疏中有密, 林分结构明显不合理, 是造成单产低的原因之一。

2.4 老残林多, 自然更新能力差

油茶林中有的树龄过大、有的养分不足, 造成早衰。当油茶树发育进入衰老阶段, 生理机能减弱, 代谢水平降低, 自然更新能力差, 大枝枯死、冠秃, 导致花而不实或大量落花落果现象, 产量低下。

2.5 病虫危害, 树势削弱

病虫危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 削弱生理生化作用, 影响光合产物的合成, 降低产量。

2.6 立地条件较差

部分种植区立地条件差, 达不到油茶生长所需的营养, 出现结果少、果实小等情况。

2.7 盲目提早采收, 出油率下降

茶果还没有充分成熟, 一些茶农盲目采收, 种子含油没有达到高值的时间, 导致含油率低和品质低劣。

3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探讨

3.1 林地清理

清除林内杂草、灌木、高大乔木及四周遮荫林木, 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 以利于光合作用, 提高叶面光合效率。

3.2 深翻垦复

深翻垦复可以破除土壤板结, 清除林间杂草、灌木, 减少养分消耗, 促进土壤分化和有机物质分解, 为来年油茶生根、抽梢、发芽、开花结果打下基础。冬季垦复要求深耕15~20cm;夏季垦复宜浅, 一般在10cm左右。同时, 垦复深度还应考虑季节、地形、树龄等因素。通常可采取3年深挖1次, 1年中耕1次;树冠内浅、树冠外深;小树浅、大树深;熟地浅、荒地深;陡坡浅、平坡深。坡度在15°以内可进行全垦;坡度16~25°, 实施环山水平线带垦;坡度26°以上, 只能作穴垦, 整成鱼鳞状, 外高内低[3]。

3.3 调整林分结构

对疏密不匀的油茶林, 本着留优去劣的原则, 对过密的植株予以砍伐, 林中空地则予以补植, 根据不同品种和立地条件将密度调整到合理结构。

3.4 整形修剪

对于树冠较浓密、郁闭度在0.7以上的密林, 要疏掉角度小于45°的直立枝。幼林阶段适当修剪, 控制树高, 调整分枝角度, 在整形修剪时应保留3~4个强壮的主枝, 主枝与主干成40~60°角。油茶幼林整形定干宜在主干长到60~100cm时, 去掉顶芽, 留3~4个侧枝, 翌年再修剪留副枝。油茶修剪要从轻, 主要剪除过密枝、徒长枝、拔高枝、病虫枝、枯枝。做到剪密不剪疏、剪内少剪外、剪下少剪上。修剪要安排在12月至翌年2月进行。成林油茶修剪成自然开心形或宽大的半圆头形, 以抑制顶端优势, 开张树形。

3.5 施肥

油茶施肥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 (人畜粪尿、厩肥、饼肥、堆肥、绿肥等) , 化学肥料为辅, 氮、磷、钾相配合使用的原则。低产油茶林以增施磷肥和厩肥效果较好。施肥时期和种类可根据油茶生长特点而定, 以分季施肥效果最佳。春季油茶抽梢发叶前, 可适当多施氮肥;夏季是油茶果实增大与花芽分化并进时期, 宜适当增施磷、钾肥;秋、冬季是油茶果成熟与开花时期, 宜施全肥, 特别是要增施有机肥、钾肥、磷肥, 以增强抗寒能力, 缩小大小年, 促进稳产高产。施肥方法是在树冠外缘挖条状沟或环状沟, 肥料施入后覆土。

3.6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油茶炭瘟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煤污病;虫害主要有茶尺蠖、油茶蓝翅天牛、油茶象虫。采取以营林为基础、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台的综合防治措施。一是油茶林要加强抚育管理, 改善生态环境;二是要保护好瓢虫、寄臻等天敌, 开展生物防治;三是进行化学农药防治;四是抓好越冬病虫的防治, 消灭越冬病虫, 可结合冬季抚育如修剪、清园、垦复等进行。

3.7 品种 (品系) 选择

在品种选择过程中, 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选择适宜天柱县种植的高产品种。一是采用良种苗木造林, 选用适合当地的高产新品种, 而且要根据苗木供应确定生产规模, 稳妥发展, 确保造林质量;二是采用良种 (2代良种) , 建设兼用采穗圃, 育苗基地分系育苗, 提高良种苗木生产能力。强调品种地域性, 慎重外调种苗。

3.8 更新改造

3.8.1 萌芽更新。

品种类型较好、株行距较均匀、生长势不过于衰老的低产林, 可用截干萌芽更新或用火烧萌芽更新。具有省工、2~3年结果、恢复产量快的优点。

3.8.2 重新造林。

病虫害严重、植株稀疏不齐、生产能力极低的成林, 则全砍、全垦, 良种化、规格化重新造林。

3.8.3 部分更新。

定点补植良种壮苗或移植幼树。栽植点上原有的好树保留, 差的砍掉或换冠, 空的补上。

3.9 逐步更新替代

3.9.1 大苗带土移植造林。

对于品种差、林相乱而尚有一定产量的林分, 可选育良种壮苗, 进行定点预栽, 点上的老残林或劣林砍除, 不在点上的老残株分批砍去。但必须保证预栽的幼树有必要的光照, 其上方遮光的老树枝条需砍除, 侧方庇荫的枝条需适度修剪, 以利幼树茁壮成长。最好用三至五年生的大苗带土移植造林。

3.9.2 自然交替更新法。

在衰老株周围已有结实的新株时, 可逐步将衰老株砍去。此法简便易行, 对产量影响较少, 适用于老、中、青3种油茶并存的林分。

3.1 0 新品种置换

3.1 0. 1 低产油茶幼林低接换冠。

未经过精细选种、管理不善、林木生长缓慢、产量低下的幼林, 可通过砧木处理、接穗采集、换冠等措施, 实行低接换冠, 恢复林地的生产能力。

3.1 0. 2 低产油茶成林高接换冠。

低产劣质的油茶成林可采用优良品种接穗对其进行高接换冠。高接一般在树下距地面50~100cm的二级分枝部位进行, 撕皮嵌接和切接2种嫁接方法均可采用。

4 发展建议

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适度规模, 稳妥发展;二是加强原料基地建设;三是加大扶持力度, 对现有林改造、新品种发展和深加工方面加大投入, 特别是低效林改造首期投入和新品种种苗补助等;四是实施林地流转, 推广规模化经营。

参考文献

[1]曾爱平, 庄少芳, 刘洪见.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农业科技通报, 2007 (10) :239-240.

[2]庄瑞林.中国油茶 (第2版)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分析报告下一篇:520心情短语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