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林

2024-06-12

低产林(共8篇)

低产林 篇1

国有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技术试行规程

发布部门: 国家林业总局 发布文号:(78)林经字59号

国家林业总局关于颁发《国有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技术试行规程》的通知

1978年12月28日(78)林经字59号

为了不断提高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的质量,多快好省地建设新的用材林基地,现将我局制订的《国有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技术试行规程》印发给你们,请即转发各地林业部门和林业基层单位,因地制宜地参照试行。

附:国有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技术试行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质量,多快好省地建设新的用材林基地,以适应新时期总任务对林业的要求,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 国有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要认真贯彻林业建设“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造管并举,综合利用”的方针,本着“全面规划,因林制宜,抚育为主,抚育、改造、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切实保证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的作业质量,严禁单纯取材,砍好留坏,破坏森林资源的错误作法。

第三条 抚育向伐、低产林改造的主要目的是:调整林分组成,提高森林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和发挥森林多种效能。同时,通过抚育、改造生产一定数量木材,支援工农业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第四条 根据林分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抚育间伐或林分改造措施。亦可采取抚育、改造、施肥灌水(排水)、深翻改土、修枝、除萌及割除影响林木生长的藤木、灌木等综合性培育措施。

第五条 要逐步改善林区交通条件,实现机械化。要结合生产,修建林区道路,改革、研制适合我国具体条件的抚育、改造机械,不断提高经营强度和机械化水平。

第二章 抚育间伐

第六条 抚育间伐是从幼龄林郁闭起到成熟林采伐前整个生产过程中所必须采取的主要培育措施。抚育间伐的种类分透光抚育、生长抚育两种。

(一)透光抚育:在幼龄林内进行。对混交林,主要是调整林分组成,同时伐去目的树种中生长不良的林木。对纯林,主要是间密留匀,留优去劣。

(二)生长抚育:在中龄林进行。主要为加速林木生长,伐除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

第七条 抚育间伐应在下列林分中进行:

(一)人工培育的幼龄林郁闭度在0.9以上,中龄林郁闭度在0.8以上;

(二)天然幼龄林、中龄林郁闭度在0.7以上,或下层目的树种的幼树较多,且分布均匀,郁闭度在0.6以上的林分;

(三)遭受一般轻度自然灾害的林分。

暂不符合抚育间伐条件的林分,进行封山育林。

第八条 抚育间伐时,要将林木分为优良木、辅助木、砍伐木。

(一)优良木:目的树种中生长迅速,树干圆满,天然整枝良好,树冠发育正常的林木。

(二)辅助木:有利于促进优良木生长发育以及对土壤起保护和改良作用的乔、灌木。

(三)砍伐木:枯立木、被压木、弯曲木、病腐木、多头木、霸王木、生长过密的林木。

第九条 抚育间伐的强度,应根据经营目的、立地条件、初植密度、林分状况、交通条件、前次抚育强度等综合因素,参照下述原则确定:

(一)在确定抚育间伐强度时,一般要掌握陡坡应小于缓坡,阳坡应小于阴坡,山地应小于平地。

(二)各种抚育的强度

透光抚育:人工林可伐去原有株数的25—45%,或蓄积量的15—30%;天然林可伐去原林分蓄积量的10—20%。生长抚育:人工林可伐去原有株数的15—30%,或蓄积量的10—20%;天然林伐去原有林分蓄积量的15—30%。

(三)一般林分抚育间伐后郁闭度人工林不应低于0.6,天然林不应低于0.5,并且不得造成天窗和疏林地。

第十条 根据树种特性和林分状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下层抚育间伐、上层抚育间伐、综合抚育间伐或隔行、隔株的机械抚育间伐等各种不同的抚育方法。

第十一条 透光抚育从幼林郁闭后林木分化加剧,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时开始,间隔期三至五年;生长抚育直至达到成熟林采伐前一个龄级止,间隔期七至十五年。

第十二条 抚育间伐的季节。全年均可进行,一般以冬、春季为好。

第十三条 修枝,适用于天然整枝不良的树种。目的是培育通直少节的优质木材。一般砍去枯死枝和林木下部一、二轮活枝。幼龄林保持枝下高占树高的三分之一,中龄林保持枝下高占树高的二分之一。修枝切口要平滑,不要损伤树皮。

修枝一般在十年生左右开始。最好在树液停止流动季节,结合抚育间伐进行。第三章 特种林抚育

第十四条 母树林的抚育。主要为扩大营养空间,增加光照,使母树得到充分发育,以获得稳产高产的优质林木种子。

(一)母树的选择:选留生长健壮、树冠开展、发育良好的林木。

(二)抚育强度:抚育后的郁闭度应保持在0.4—0.6之间,树冠间距零点五米到一点五米。最后根据树种,每公顷何留一百五十到六百株左右。

(三)其他措施

修枝,即对受光不良或过密的枝条进行修剪。

打顶,即截去顶部生长点,以控制高生长,矮化树木,增加侧枝数量。

加强管护,进行施肥灌水,有条件的要间种绿肥。山地母树林要修筑水盆或水平梯田。

防治病虫害,严禁放牧、采、樵。

(四)开始期和次数:母树林第一次抚育应在母树树冠已经交接时开始。一般进行二至四次。

第十五条 防护林的抚育。主要目的是调整林分结构,改善卫生状况。增强森林的防护效能。

(一)开始期:大致在七至十年生之间。间隔期五至七年。

(二)抚育强度:主要是根据对森林防护效能的要求、树种特性、林分密度等因素确定。农田防护林一般可伐去原有株数的10—25%。抚育后,林带疏透度应保持在0.5—0.6之间。

(三)抚育方法:主要伐去病腐木、过密的林木和影响其他林木生长的上层林木。

第十六条 竹林、经济林等的抚育,根据培育目的、树种特性和林分特点确定。第四章 低产林改造

第十七条 对不符合经营目的的低产劣质林分,应进行改造。改造的主要对象是:

(一)郁闭度在0.3以下的疏林地;

(二)经多次破坏性采伐的残林或多代萌生无培育前途的林分;

(三)遭受严重病虫害、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林分;

(四)速生树种的中龄林阶段,每公顷年生长量在三立方米以下,中、慢生树种的中龄林阶段,每公顷年生长量在1.5立方米以下的低产林。

第十八条 低产林改造要统一规划。通过改造达到:疏林变密林,纯林变混交林,多代萌生林变实生林,低产林变高产林。

第十九条 低产林改造,根据林分状况、立地条件及经营水平,可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一)更换树种,重新造林。适用于非目的树种无培育前途的残林和因不适地适树造成的低产林。清除全部乔、灌木,然后选择适宜树种重新造林。

山地进行大面积低产林改造作业时,为防止水土流失,应采用块状或带状分次改造的办法。块状每块不应大于五公顷。带状一般带宽二十米左右。

(二)进行补植,提高密度。主要适用于原有林木为目的树种的疏林地。通过补植以提高林分的密度。

补植的树种,应根据立地条件确定。

(三)引进树种,改善组成。适用于造林、经营措施粗放和立地条件较差的人工低产纯林。进行强度间伐,引进改良土壤的乔、灌木树种,形成混交林。

(四)伐造结合,综合改造。适用于林相杂乱,疏密不均,林龄相差悬殊的复层林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林分。伐除生长衰退、受害严重、无培育前途的林木,保留目的树种生长健壮的中、小径林木,在林冠下或林中空地上栽植目的树种。

(五)深翻改土,排水压碱。对干旱瘠薄林地,进行深翻改土,有条件的应进行施肥、灌水。对低洼、盐碱地要开沟排水,覆沙压碱。

第二十条 在改造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珍贵的针、阔叶目的树种幼树和萌芽植株,以有利于培育混交林。

第二十一条 岩石裸露、土壤开瘠的陡坡、山脊、乱石窖等采伐后不易更新的地方,一般不进行低产林改造作业。需要改造时,新造林成林后,原有林木才允许砍伐。第五章 作业设计和施工

第二十二条 进行抚育间伐和低产林改造,要提前一年提出作业设计,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否则,不得施工。

作业设计内容包括:区划小班,测算作业面积、立木蓄积及林木生长状况,确定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措施的目的和技术要求,设计林道、楞场和工棚修建,计算出材量、用工量及所需种苗、工具、投资和主、副产品收益等,编制说明书,绘制必要的图表。

第二十三条 选树标号。抚育作业前,对砍伐木必须坚持先选树标号,然后进行施工。选树和砍伐的准确率要求达到98%以上。标号应在枝叶茂盛季节进行。

第二十四条 严格控制树倒方向,固定集材道,保护好幼树、母树和保留木。

第二十五条 降低伐根,合理造材,充分利用小材小料开展综合利用,提高木材的利用率。

第二十六条 作业结束后,要彻底清理林地采伐剩余物。有条件的地方,枝叉要运出林地利用。运出有困难的,可呈带状堆积,带宽不超过一米,或切段均匀撒于林内,或在非防火期进行火烧处理。

低产林 篇2

地处海拔610 m的永嘉县黄南乡肖岭村有块毛竹林, 面积0.23 hm2。这里山高、风大、杂草石块多, 荒芜多年。管理粗放, 只砍伐不培育, 土壤板结无力, 加之气候条件差, 以致竹径小、立竹稀。竹平均径级只有6 cm左右, 立竹量只有1 110株/hm2。每年笋产量 (大小年平均) 只有2 250 kg/hm2, 是块明显的低产竹林。

2003年开始按照分类经营的方式, 对低产毛竹林进行改造。按照主要的技术理论, 采取去石、深翻、深施巧施肥料, 加泥、套种、增加立竹密度等科学管理措施。经过3年时间, 不但建成了疏松肥沃的林地, 而且立竹量增加超过1倍, 笋产量增加超过7倍。立竹密度明显提高到3 750株/hm2, 胸径也提高到11 cm, 投入产出比为1.0∶2.6。探索了一套毛竹林丰产高效栽培的经营模式。

1 林地选择及整地

疏松深厚的林地土壤环境, 是竹笋高产的基础。该试验地原是3块竹山, 土地高低不平、土壤板结、竹蒲头多、石头多、柴草根头多、老鞭、烂鞭多, 要夺取竹笋高产, 必须从搞好林地基本建设、改变低产林地环境做起。一是平整山地, 去石。把3块高低不平的竹山进行土地平整, 使3块竹山连成一片。竹山土薄石多, 既影响竹鞭的伸展, 减少出笋面积, 又影响笋的株重, 竹笋产量难以提高。为此, 采取多处去石, 并在每一处石孔内施入肥料 (主要是牛栏肥) , 然后加土, 为竹鞭伸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扩大出笋面积。二是加泥。每年8月以后, 组织劳动力给竹林加泥。这块竹山每年加泥65 t以上。通过加泥诱鞭, 提高了笋产量, 使林地土层厚度达到50 cm以上。

2 调整毛竹林相, 合理疏笋养竹

增加立竹密度, 提高竹笋产量。据标准地实测, 该低产林中六年生以下的母竹只占33.81%, 光合效率低, 营养物质积累少, 竹材 (笋) 产量低。实施笋树二用林的2003年留养新竹215株, 平均留养新竹926.4株/hm2, 2004年留养新竹220株, 平均留养新竹970.5株/hm2。母竹从原来的1 110株/hm2提高到2 400株/hm2;平均眉围从19.15 cm提高到21.52 cm;留养母竹时间在谷雨至立夏 (过早留养母竹影响竹笋产量) 。叶面积指数从原来的2.0提高到3.2。调节土壤松紧度即“四深四浅”法, 促进发芽增加产量。泥土地宜深, 石砾地浅;缓坡地深, 陡坡地浅;土层深厚宜深, 瘠薄地浅;下坡山峪宜深, 上坡山岭脊浅[3]。

3 深翻松土

笋用林开山必须深一些, 促使鞭根深钻才能达到鞭深笋大。在每年冬季和6月将竹山全面深翻40 cm以上, 深翻时挖去竹蒲头, 拣净石块。竹鞭须根伸展区土壤要挖松, 利于鞭伸展和吸收养料, 但不能掘掉鞭节须根, 深翻后泥土要整平、敲细, 为笋增产创造条件。调整毛竹林相即“四改四留”法, 提高生产力促进丰产稳产。砍掉霸王树, 改混交林为纯林或以毛竹为主占95%的混交林相。林相不齐、树种不优的应改, 林相整齐有珍贵树种的应留;林地下坡土壤肥厚应改, 林地上坡、土壤瘠薄应留;近山村旁路边应改, 边远高山应留。合理疏笋养竹即“四挖四留”法, 提高笋竹产量和质量。挖去前期冬笋, 留养中后期粗壮冬笋;挖去初末期弱小春笋, 留养盛期健壮适中春笋;挖去各种退笋, 留养小年笋;挖去弱小病虫笋, 留养健壮匀净笋。

4 深施巧施肥料

增施肥料是提高竹笋产量的关键。试验地根据竹笋生长的特点和季节, 采取深施、巧施肥料满足不同生长季节竹鞭对各种肥料的需要, 使竹笋产量不断提高。具体分4次, 特别是笋前施速效性化肥能诱使更多的鞭芽发育成笋, 使已萌动的竹笋健壮生长, 增加竹笋株重。第1次施肥在春节前后, 最迟不能超过3月中旬, 共施尿素125 kg;第2次施肥是在6月中旬, 此时施肥, 一方面以补充母竹出笋后养分的消耗, 另一方面可促使竹鞭生长, 提高鞭笋的产量, 延长挖掘鞭笋的时间, 同时又是新竹抽枝发叶、竹鞭生长季节, 需要多施磷、氮肥。结合竹山深翻, 采取每隔22.5 m条状开沟施入, 共施化肥 (尿素) 80 kg、过磷酸钙200 kg。第3次施肥在8—9月, 结合挖鞭笋每笋穴施下人粪尿1料勺, 共施人粪1 000 kg。第4次施肥在10—11月, 主要是穴施 (竹蒲头) , 施入牛栏肥20 t, 可达到改良竹山土壤化的性质的目的。

5 浇水抗旱

每年春笋出笋阶段和7—8月笋芽萌动季节, 天气干旱将严重影响当年和第2年竹笋的产量。2003年4月挖春笋时, 连续干旱40 d以上。由于劳力紧张未及时抗旱, 有超过1 100 kg笋烂在泥下, 造成经济损失。在天气干旱时, 用尿素375 kg/hm2加水15 t;在六年生以下的年轻母竹上方挖孔浇施, 可增产15%~20%。

6 林间管理

适时钩梢和疏竹, 笋用林母竹一般保留三度 (6年) 竹, 少数留四度 (8年) 竹, 对八年生以上老竹 (此竹不会再出笋) , 必须及时砍伐;新竹在当年的秋季全部钩梢, 防止雪压和风吹摇动, 扭伤螺丝笋, 影响出笋。笋用竹山全年土松称熟山。不宜牛羊上山, 践踏竹山, 因牛脚潭积水, 鞭易腐烂 (特别是下雪天) , 竹山四周要开沟排水, 在竹山朝北面种上松树、杉木挡风。管理上要因地因山因林制宜, 坚持按笋材两用林技术要求, 合理管理, 就能达到高产效果。

7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毛竹的生长, 降低竹林的产量和产品质量, 因此在低产林改造中, 一定要注意强化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4]。

参考文献

[1]叶晓东, 潘跃.文成县竹林道与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及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9) :232-233.

[2]徐志忠, 姜启骏.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6 (12) :67.

[3]孙秀春.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 (6) :159.

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 篇3

灵石县是山西晋中市核桃大县之一,目前栽培面积已达1.4万hm2,其中有0.4万 hm2树龄已达10年以上。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和落后管理技术的影响,长期处于低产、劣质、低效的恶性循环中,严重影响了广大果农的生产积极性。2013年开始,选定全县各乡镇不同区域的13个试验示范点,进行了以“双调技术”为技术主线的低产林改造技术,力争3年实现667 m2产200 kg优质产品的经济目标。现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1地下土壤调理

1.1深翻树盘

长期放任管理的园区,树盘下杂草丛生,严重板结,要坚持每年秋季深翻树盘25~30 cm,填压秸秆、杂草、树叶10 cm厚,以解决深层土壤板结的问题。

1.2覆盖保水

缺水是灵石县核桃园区的普遍问题,可通过覆盖树盘,增加土壤的涵水能力来解决。一是每年春季在树叶萌动前,浇水后用塑料覆盖树盘子;二是每年春季在树叶萌动前采用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资覆盖树盘厚度10 cm以上,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腾量,增加树盘深层土壤的涵水能力。如能根据树龄大小施入0.1~0.3 kg保水剂效果更好。

1.3增施有机肥

经测试,灵石核桃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1%以下,个别园区只有0.7%左右,营养严重不足致使一些园区的核桃树未果先衰。试验区采用株施100 kg优质农家肥,适当补充钙、钾肥,并采取了树盘开沟、行间机械灭草的技术措施,有效改善了树体的营养状况,提高了当年的萌芽率,成枝率达20%以上,壮枝复合芽形成率提高40%以上。

2树上调节平衡

2.1控树高

园区的光照不足是过去造成灵石县大龄树低产、劣质的主要原因,而树体超高正是光照条件差的病根所在。改造过程中首先确定了“树高不超过行距的80%”的基本标准,并根据园区树体生长状况灵活掌握,处理好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严重超高的树体一次性强落头,有效地解决了园区树体内膛光照差的问题。

2.2强拉枝

为解决放任树上强下弱,结果大枝光秃带的问题,实施了强拉枝技术。一般下层枝拉成75°、中层枝拉成90°、上层枝为100°以上, 达到

以着生角度控制营养供应,最终实现树体上下、内膛、外围平衡发育,均衡结果。

2.3缩枝组

对于超大侧枝要逐年连续轻回缩,特别是大枝上所着生的枝组修剪,要达到中部大(不超过100 cm)两头小(50 cm左右)的菱形状。有效控制结果部位外移,并能彻底解决内膛光照问题。

2.4重背下

放任树大枝在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连续二三代背下大枝,造成原主枝头发育不良而被背下枝所取代,最终扰乱树形,营养难以积累影响成花结果。 要重视背下大枝的回缩或疏除,以减少营养的大量分流,确保主枝头的生长强势,确保主枝的正常延伸扩冠。

2.5群摘心

强拉枝及枝组回缩和背下枝的疏除会给树体各部位大枝局部造成强刺激而出现多部位萌芽成枝,对于这些新枝应加强夏季管理。新梢生长长度达30~50 cm时应及时摘心,不可放太长,以免造成大量营养消耗影响积累成花。个别部位的徒长枝应连续二三次摘心,方可达到最佳效果。

2.6破顶芽

肿节少穗竹低产林改造技术试验 篇4

肿节少穗竹低产林改造技术试验

采取劈草清杂、全面锄草松土、施肥及调整竹林结构等技术措施,实施一个调整期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把低产的.肿节少穗竹低产林改造为丰产林.试验表明:立竹密度从13 500株/hm2提高到35 700株/hm2,竹平均胸径从1.2 cm提高到1.7 cm,鲜笋量从1 950 kg/hm2提高到5 400 kg/hm2,改造后可净增10 812元/hm2的纯利润,是改造前的1.65倍,投入产出比为1:6.1,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较为显著.

作 者:王上伟 作者单位:政和县林业局,福建,政和,353600刊 名:林业勘察设计英文刊名:FORESTRY PROSPECT AND DESIGN年,卷(期):“”(1)分类号:S7关键词:肿节少穗竹 低产林改造 技术措施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篇5

一、茶园低产概念与低产指标

茶树的生物学年龄很长,由几十年到上百年。生产栽培的茶树一般在十五年之内,产量能稳步上升并达到高额丰产优质水平;十五年至二十五年,在良好的培育条件下,可以保持高产、稳产,以至略有增产。以后随着生物学年龄的继续增长,树势趋向衰退,茶叶产量表现不稳定,即使在良好的培肥水平之下仍然是趋向自然减产。另一种情况,茶树虽然在经济栽培年龄范围内,但因栽培技术措施不当,茶树产量与树龄呈现着明显的不相适应,结果,茶叶产量也很低。生产上常把这两类茶园统称为低产茶园,即泛指那些栽培历史较久,树体机能衰退的老茶园,以及种植年限虽然不长,但因种种原因导致茶树机体衰退的未老先衰茶园。此类茶园,在茶叶生产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茶叶产量的迅速提高。

低产茶园改造,对一个单位或一个茶区来说,首先碰到的就是如何确定低产界线。确定指标的原则,必须要有生产依据。就正式投产的茶园来说,其低产指标可以是低于计划指标的,也可以是低于正常产量水平的,还可以是低于平均产量的。在实践中,大都把低于平均产量水平的茶园,列入低改范畴,并放在优先改造之列。低产茶园的改造工作宜做全面规划,按先后次序分年分批实施,以期达到平衡增产的目的。

二、低产原因与改造依据

茶树的个体发育过程,是遵循着由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的发展规律的。人们栽培茶树的目的是收获茶叶。壮年期茶树,长势旺盛,在良好栽培条件配合下,产量构成的重要指标,如茶园覆盖度、单位面积芽密度均能获得最大值,是茶树产量的高龄期。随着树龄的增长,在多年采摘与修剪的条件下,茶树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这种变化在地上部的反映,是育芽能力显著减弱,新梢节间变短,叶片变小变薄,对夹叶增多,并出现回枯枝梢,茶叶产量逐渐趋向自然减少。

茶树机能的衰退,往往是树冠的衰退最易为人们察觉。其实,机体的衰老主要还是从根部开始。茶树是多年生作物,根部多年定位,而且占地有限,年复一年地在原地吸收与代谢,根际环境无法更新,或在长时期内得不到土、肥、水等的改良与补充,根际的衰老与萎缩,必然引起地上部生长的削弱。地上、地下两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茶树生理机能趋于衰退,茶叶产量每况愈下。另外一些新植不久的茶园,由于选地不当、种植不合理、重采轻养或病虫危害,茶园土壤瘠薄、水土流失、缺株断行、茶蓬矮小,树势未老先衰的茶园,生产力也同样低下。

在低产茶园中,我们不难发现茶树的一种特性,那就是树体的自然更新现象。对于更新的认识,应看成是茶树发展的表现,是树体内生长和衰退两个对立现象的统一,是茶树个体发育过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茶树自然更新比较缓慢,同时也不整齐,但却为人们寻求促进这种过程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茶叶高产实践证明,旺盛的生理机能是茶叶丰产的基础。要提高衰老茶树的生长势,首先必须恢复其生理机能。根据茶树自然更新现象,运用阶段发育理论,从根颈部位长出的新枝,在发育阶段上是最年幼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形成层细胞和组织有很多临时性器官,分别形成新枝梢和新根系,一旦解除顶端优势,打破相对平衡,潜伏芽猛发旺长,在根系更新和其他栽培管理条件的配合下,能迅速建立新的平衡,茶树就能达到全面复壮的效果。

三、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是茶叶生产上重要的技术内容之一,必须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茶树衰老程度,造成原因,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拟订切实可行的分期、分批改造计划和做好各项物质技术准备,以利改造计划的推行。

据典型经验,每年更新改造15%左右的低产茶园面积,对当年经济收益并无多大影响。总之,充分认识低产茶园树体衰退(包括早衰)和生长条件(包括管理)不理想,是低产的主要矛盾。利用茶树生物学特性,改变生产条件和借助于综合的农业改造技术,使茶树重新与栽培环境协调统一,是能达到低产变高产目的的。改造低产茶园虽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根据各地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的技术措施,主要是“改树”、“改土”和“改园”三项,这三项虽各有其独立的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

1、树体改造

包括树冠改造和根系改造两部分。

合理的茶树树冠大小、高低、形状、结构及着芽密度是茶树丰产的基础。低产茶园由于树龄老,茶树树冠稀疏,有的枝干皮色灰白,育芽能力弱,有的罹病虫害,寄生地衣、苔藓等;有的茶丛矮小,树幅仅五、六十厘米。缺株多,茶园土地利用率低,或者树龄虽不老,但管理粗放,只采不养,尤其在多年强采的情况下,树冠和根系的生长势都处于不同的衰退状态,生产力很低。这两种类型的低产茶园,都必须采取更新复壮措施。

(1)树冠更新 树冠更新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修剪。修剪通常分为轻修剪、重修剪和台刈三种类型。轻修剪主要用于抑制茶树枝干顶端生长优势和更新村冠上局部出现的细弱分枝。重剪和台刈是根据茶树衰老程度,依照茶树枝干不同部位不同发育阶段,因树制宜加以选用的改造手段。

低产茶园中那些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树龄不大,由于放松肥培、采摘不合理,导致茶树矮小,分枝稀疏,树冠枝梢参差不齐,育芽能力差,鲜叶品质和产量明显下降,但多数主枝尚有一定活力。采用重修剪技术,利用其中、下部枝干发育阶段较幼,生活力较强的特点,因树制宜地沿水平高度剪去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为方便以后的管理,整个茶树剪后高度相差不可太大。对“两层楼”茶树,应以低层为标准,切口要割成倾斜,一般剪口离地面35-50厘米为宜。同时清理丛内外枯枝、匍匐枝和病虫枝。

重剪时期在理论上以早春重剪效果最好。因为就树体营养状况而言,此时根部贮藏的碳水化合物最为丰富。茶树根部自九月份以后,养分逐渐积累,至次年二、三月间贮存的淀粉达到最大值,具有发芽的良好物质基础;就气候条件而言,此时气温正逐步上升,雨水充沛湿度大,有利于新芽的生长发育;就茶树生长期而言,地上部正处于营养生长的始期,更新后生长季节长,有利于树势的恢复。3 但茶树是多年生作物,多数茶区还要兼顾茶叶生产的当年收益,因为这类茶园春茶比重大,约占全年的50%以上。因此,习惯上往往将重剪时期安排在春茶结束后进行。

准备施行重修剪的低产茶园,修剪前要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重剪后依照茶树可能达到的产量,追施化学氮肥,抓住夏季有利的气候因素,促进新枝生长。重剪后当年以留养为主,十一月由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第二年起实行留叶采。

严重衰老的茶树,枝干皮层灰白分枝稀少,并出现回枯现象,有的布满地衣、苔藓,有的病虫害严重,树冠上留叶不多,多数枝条丧失育芽能力,根系也向根颈部萎缩,即使增施肥料,亦因吸收功能极差,而难以提高产量,这类茶园适于台刈。台刈时期一般选在春茶前进行,有时为了不致于大幅度影响产量,也可抓紧在春茶结束时进行。

台刈方法是,从根颈以上砍去全部枝干,刺激潜伏芽抽发新枝。台刈高度离地面4-5厘米,用锋利刀具砍成马耳形,并使切口光滑。部分老茶树,由于自然更新,抽发地面枝较多,可以采用抽刈方法,砍去枯老、病虫枝条,保留健壮的徒长枝。此法不致因改树而较大地影响当年的产量。为整齐树冠,扩大采摘面,抽刈后的深、轻修剪都是必要的。

台刈后抽发的新枝,在当年生长休止后,离地面40厘米修剪。以后两、三年内逐年于上次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长到80厘米左右时,按轻修剪标准,整理树冠便于采摘。

(2)根系更新 有关根系研究材料证明,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关系,即是相互促进的,又是相互制约的。当地上部分枝向上或周围增长时,地下部分枝也向下引伸并向四周扩展。吸收根系愈发达,茶叶产量也随之逐步增高。但到一定树龄之后,树冠衰老,产量下降,这是与根系萎缩、粗根比重显著增加、有效根系大量死亡和吸收功能衰退紧密相关的。同时,与茶园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表土冲刷、盐基流失、肥力下降也有直接的关系。根据国内一些茶科所观察:粗根或老根在剪断愈合后能够很快发出新生白色幼嫩细根,且这种新根的增长极为迅速,一般在剪后半年就可以形成健全的有效吸收根群,两年后就能形成完整的 4 新根系,每条粗侧根断口上所长出的新根分布范围约达30×30厘米。根系的更新是结合茶园深耕、改土来进行的。

深耕不仅是一种改土措施,而且在耕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断伤部分根系,有直接激发新根生长的作用。根据科研部门的试验资料,深耕两年后,不深耕处理的活动根系,较深耕处理的接近土表3-5厘米。同时,深耕的又较不深耕的深入土层5-10厘米。深耕结合施肥,活动根系更多。试验资料证明,在根系更新后,再行枝干更新比仅更新枝干的,产量提高三成以上。

根系更新的时间,一般可在枝干更新前。深耕位置距主根20厘米外;深度40-50厘米,结合施用有机肥和磷肥效果最好。

2、园土改良

茶园土壤是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和矿物质营养的源泉。茶的根系可深入土层1米以下,而最活跃、最有效的吸收根系,是在10-40厘米的土层内。

因种种原因,低产茶园土壤通常表现为土层浅薄、肥力低下、土性不良,加之树势衰老,即使增施肥料,也仍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在改树的同时,改善低产茶园土壤的理化性状,就成为低产茶园改造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改土工作应因地制宜的抓好砌坎保土、深耕施肥、培土客土等方面。

(1)砌坎保土 老茶园大多处于高山陡坡地带,丛播稀植,多年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茶根裸露,土壤瘠薄,土地养分处于“入不敷出”状态。这类茶园可沿等高线打桩,或就地取材,用石块、泥垡或草皮砖筑梯。同时,按新茶园的要求,修建排蓄水系统,加强水土保持。有草源的地方,割草铺园,既保土,又保肥、保温,防治杂草,活化养分,提高肥力,此项措施已成为日本茶园现行的重要增产措施之一。

(2)深耕施肥 种茶前未曾深翻或开垦时深挖不够或土质特别粘重的,要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来创建深厚肥沃耕作层。这项措施,最好在改树前进行(兼有更新根系的作用),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担,磷肥50-80斤。单行梯级茶园于茶行内侧作业,尽量做到表土和底土置换,使其进一步熟化,增进肥力。考虑到深耕必然要损伤部分根系,为兼顾土壤改良与根系更新,选择适宜的时期是重要的。一般在地上部更新后的九至十月份较好,能尽快地促进断根愈合与新根生长。

(3)培土客土 对于土层特别浅薄,石砾多,肥力差,土壤流失严重的低产茶园,必须添加客土,培厚土层。客土应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土,如森林表土、塘泥、水库泥等。此外,可视茶园土壤质地情况,采用粘土掺砂,砂土加泥的办法,改善土壤结构。

3、园相改造

改变分散地块,退出间作,建立专业茶园,是改造园相的重要内容。在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调整茶园布局,逐步实现茶叶生产基地化。目前,园相改造要纳入农业基本建设范畴,通过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创造茶区合理生产结构,从而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落后面貌,使改造后的茶园和新植茶园,集中成片,合理地设置茶园道路和灌溉系统,沿沟、路种植防护林或行道树,建立最佳的茶树生态环境,有利于巩固低产茶园改造效果。

茶树属多年生长寿作物,但其经济栽培年龄并不是无限的。日本认为茶树的经济树龄为50-60年,随着树龄的增大,其生产性能及品质逐渐降低。其间,虽然还可以通过更新措施加以复壮,但在茶树个体生命活动中,经过若干次更新之后,更新周期愈来愈短,村势恢复也愈来愈减弱。因此,更新复壮也并不是无止境的。对树龄老产量低的老茶园,应用新选育的茶树优良品种,进行换种改植,使其成为彻底更新的全新茶园。此法是改造衰老茶园的最佳途径。

低产林 篇6

自检自查报告

云南省中低改办:

按照《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全省2009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要求,市中低改办及时组织各县市区中低改办和市级中低产田地改造责任部门对全市2009中低改项目开展自检自查。现将全市2009中低项目改工作及项目建设管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2009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

(一)全市一年来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运行良好 2009年曲靖市中低产田地改造,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曲靖市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政府办下设了办公室开展日常工作。

市中低改办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加强与责任单位对接,听取部门意见,促进了统筹协调、检查指导等工作的正常运转。各县(市)区中低改办召开专题会议贯彻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并成立了相应的 工作机构,配齐了工作人员、办公设备和办公经费。在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重视、指导下,我市中低改工作形成了方向明确,合力增强的良好格局。

(二)全市2009年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建设标准统一,项目建设任务超额完成

1、统一建设标准,项目实施效益明显

全市2009年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本着“强化山区、完善坝区、突出重点、效益优先”和田地、水、路、林配套的原则,重点对山区、半山区的坡耕型、缺水型、渍涝型三种类型进行改造。以县级为项目实施区域,高标准编制改造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对区域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全市统一标准进行工程建设,把全市中低产田地分为坡耕型、缺水型、渍涝型三个类型进行工程措施改造,配套采用聚土垄作、桔杆还田、测土配方、培肥土壤肥力等生物农艺措施,改造后的中低产田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项目实施效益明显。一是对项目区制约耕地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得进行有效治理,使项目区域基本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项目区基本达到田、水、路配套,节水、节劳、节资、高效;二是采取工程、生物、农艺措施,从水、土、肥等方面综合治理中低产田地。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耕地达到必要的耕作层厚度,田间道路配套达到农业机械化耕作、农业规模化生产,生物、农艺措施与培肥地力相 结合,达到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三是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实现水资源平衡。坝区依托水源,通过渠系配套、渠道防渗衬砌改造,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使各类灌区的灌溉保证率明显提高,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易涝多渍区域,利用天然河沟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无水源工程的山区应当通过小坝塘等“五小”水利工程,以集雨补灌、管池结合的灌溉方式,使旱地变水浇地,同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2、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任务超额完成 2009年,全市计划整合资金55856.64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50.18万亩。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截止2010年5月底,一是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9.18万亩,超计划117.94%,超计划115.51%,完成投资64520.29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56401.97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13937.21万元,农民投劳折资3638.5万元,农民筹资479.62万元,社会其他投入2266.35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867件,三面光沟渠837.08公里,管网1772.25公里,田间机耕道路595.09公里,坡改梯2.64万亩,平整土地面积7.07万亩,生物农艺措施16.54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2.36万亩。二是启动实施了沾益、师宗、陆良三个县投资9451万元的2010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8.07万亩。截止2010年5月底完成投资13003.29万元,完 成改造面积10.89万亩,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99件,三面光沟渠250.19公里,管网739.15公里,田间机耕道路258.35公里,坡改梯0.83万亩,平整土地面积4.02万亩,新增耕地面积860亩。

麒麟区:计划投资52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4万亩。完成改造面积4.22万亩,超计划105.50%,完成投资4985.51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3464.64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539万元,农民投劳折资555.72万元,农民筹资19万元,社会其他投入586.15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件,三面光沟渠66.71公里,田间机耕道路28.5公里,坡改梯500亩,生物农艺措施1.37万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80公斤。

沾益县:一是计划投资5397.63万元,改造2009中低产田地面积5.3万亩。完成改造面积5.54万亩,超计划104.52%,完成投资5279.2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3137.3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258.72万元,农民投劳折资309.56万元,农民筹资34.6万元,社会其他投入1603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件,三面光沟渠119.19公里,管网240.45公里,田间机耕道路13.62公里,坡改梯0.04万亩,平整土地面积0.13万亩,生物农艺措施0.328万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91.33公斤。二是投资9451万元的2010中低产田地改 造面积2.49万亩。截止2010年5月底完成投资2985.09万元,完成改造面积2.49万亩,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57件,三面光沟渠87.33公里,管网283.35公里,田间机耕道路70.83公里。

马龙县:计划投资7078.9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7.48万亩。完成改造面积6.41万亩,未按时完成计划改造面积,完成投资5935.93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1786.56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2738.65万元,农民投劳折资1344.5万元,农民筹资51.72万元,社会其他投入14.5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件,三面光沟渠78.73公里,管网432.01公里,田间机耕道路50.42公里,坡改梯0.83万亩,生物农艺措施2.35万亩,新增耕地面积2900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108.6公斤。

宣威市:计划投资10737.21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11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1万亩,完成投资10737.21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9831.27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441万元,农民投劳折资96.09万元,农民筹资332.75万元,社会其他投入36.1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974件,三面光沟渠48.98公里,管网226.61公里,田间机耕道路111.95公里,坡改梯1.15万亩,平整土地面积0.66万亩,生物农艺措施2.93万亩,新增耕地面积530.03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129公 斤。

富源县:计划投资24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1.4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91万亩,超计划207.86%,超计划160.07%,完成投资3841.65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645.97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2417.68万元,农民投劳折资778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件,三面光沟渠18.29公里,管网186公里,田间机耕道路24.22公里,平整土地面积0.1万亩,生物农艺措施1.58万亩。

罗平县:计划投资5868.61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5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04万亩,超计划100.8%,超计划100.5%,完成投资5898.06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3853.92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1704.59万元,农民投劳折资278万元,农民筹资36.55万元,社会其他投入25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7件,三面光沟渠88.79公里,管网121.74公里,田间机耕道路68.69公里,坡改梯0.21万亩,平整土地面积1.66万亩,生物农艺措施4.83万亩,新增耕地面积865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74.1公斤。

师宗县:计划投资4294.3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5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2.8万亩,超计划256%,超计划274.69%,完成投资11796.36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 资金3573.2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1832.2万元,农民投劳折资188.96万元,未到位资金6202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件,三面光沟渠133.32公里,管网282.69公里,田间机耕道路112.48公里,坡改梯0.36万亩,平整土地面积0.48万亩,生物农艺措施1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75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90.67公斤。二是启动实施了投资1464.33万元的2010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0.85万亩。截止2010年5月底完成投资5500万元,完成改造面积4.05万亩,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7件,三面光沟渠63.9公里,管网167.96公里,田间机耕道路116.26公里,坡改梯0.53万亩,平整土地面积2.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00亩。

陆良县:计划投资6483.5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5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万亩,完成投资6483.5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6448.43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3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5.07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7件,三面光沟渠136.7公里,管网94.1公里,田间机耕道路71.5公里,生物农艺措施1.05万亩,新增耕地面积620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83.13公斤。二是启动实施了投资5002.19万元的2010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4.73万亩。截止2010年5月底完成投资4518.2万元,完成改造面积4.35万亩,完成小型农田水 利工程35件,三面光沟渠98.96公里,管网287.84公里,田间机耕道路71.26公里,坡改梯0.3万亩,平整土地面积1.22万亩,新增耕地面积760亩。

会泽县:计划投资8396.37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6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6.26万亩,超计划104.33%,超计划113.89%,完成投资9562.87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3641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3975.37万元,农民投劳折资82.6万元,农民筹资5万元,社会其他投入1.6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804件,三面光沟渠146.37公里,管网188.65公里,田间机耕道路113.71公里,平整土地面积4.04万亩,生物农艺措施1.11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8489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136.83公斤。

(三)积极整合项目,创新改造模式,打造示范样板 中低产田地改造关键在于落实项目和资金整合,曲靖市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资金、统一选项、统一验收,分项负责、分别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以项目为纽带,把涉农部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关的资金有效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渠道筹措中低产田地改造资金,保证了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市共整合发改、农业、水利、国土、农发、烟草和扶贫等部门的项目资金37014.27万元。如:沾益县 按照“大手笔、大连片、高标准、大规模”的建设指标,把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烟草公司三个部门的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资金6000万元进行有效整合,在大坡乡创新改造模式,5.32万亩集中连片开发,为258个田块,新增耕地2100亩,旱改水面积2792亩,耕地利用率提高到82%。创造了省级认可的“大坡模式”典型。师宗红土片区以国土部门项目为主,整合烟草、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资金7809万元实施5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均取得了良好效益。陆良县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在小百户5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中,动员社会力量垫资817万元用于建设,探索了资金整合的有效形式。

二、项目实施效益

通过全市59.18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耕地地力等级提高到了五级以上的耕地质量,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市场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地,做到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能排、能灌,提高水利的保障率,提高全市中低产田地增产潜力,将动态亩产在400公斤以下的农田改造为高稳产农田,使改造后的中低产田地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的实施,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

(一)经济效益 通过59.8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的实施,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是全市新增耕地面积23579.03亩,新增灌溉面积40.03万亩,亩均增产粮食99.21公斤,亩均增加收入248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932.76万公斤,增加经济收入14831万元。二是建成完善的田间灌水体系和排水体系,做到渠、路、桥、涵、闸配套,建成高起点、高标准的防渗节水排灌渠系3072条,防渗渠道837.08千米,形成规模节水灌溉,有效提高在灾害发生时的抗御能力。如:麒麟区4.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基础设施及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特别是节水效益更加明显。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0.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扩大经济果林面积0.1万亩。年新增粮食300万公斤,新增种经济果林总产值200万元,纯收入总额增加800万元。受益群众达4万人。

(二)社会效益

通过对中低产田地的改造,不仅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一是改造后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障碍因素得到基本根除,项目区排灌体系合理健全,配套完善,项目区95%以上的农田都将成为旱涝保收田。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的实施,还从根本上改善了项目区的排灌条件,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打下了基础。二是改造后项目 区土地平整、格田成方、道路纵横、树木成荫、村镇建设规范,农村面貌得到根本改善。三是改造后不仅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同时可解决农民生活上的难题,如通电、通路、通水等。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二、三产业的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业技术培训,将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农村生产力水平。

(三)生态效益

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区进行综合性整理,合理规划,统一布局,使其农、林、水、路一体化,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土地生产力,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良和防治土壤盐渍化,使项目区植被率大幅提高。一是灌溉面积的扩大,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雨水冲刷,减少渠道泥沙堆积;二是项目区推广使用桔杆还田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桔杆氨化养畜技术,可以减轻农村环境的污染,特别是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改造后使土地达到平、厚、壤、固、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排水有沟,蓄水有池,护坡有林,泥不下山,水不乱流,增强土壤保水、保土、保肥能力,能排能灌,旱涝保收,保护水土,涵养水分,美化环境,使项目区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提高农业综合 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部门加强协作

为高标准完成我市2009中低产田土改造任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高位推进,将中低产田地改造纳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范围,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确保市县乡村四级层层有目标、有任务、有重点。严格执行“三级挂钩、四级联动”责任制,实行市级领导挂县、县级领导挂部门、成员单位联系业主、业主包干项目、项目乡镇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实行风险抵押制度,对挂钩各县(市)区的市级领导和部门导进行考核。同时,建立专项督查制度,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展开专项督查,及时跟踪问效;市中低改办积极开展督促检查,上报督查专报20余期。

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资金、统一选项、统一验收,分项负责、分别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以项目为纽带,把涉农部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关的资金有效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渠道筹措中低产田地改造资金,保证了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如:马龙县己沃片区整合了烟草、国土、水利部门资金共计3455万元,实施了2.52万亩中低改 项目;师宗红土片区以国土部门项目为主,整合烟草、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资金7809万元实施5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均取得了良好效益。陆良县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在小百户5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中,动员社会力量垫资817万元用于建设,探索了资金整合的有效形式。

(二)前期工作扎实,群众积极参与

坚持“农民自愿、注重实效、民主决策”的原则,各县市区项目涉及乡(镇)、村,通过召开村干部会议、党员会议和户主会议,通过 “一事一议”、“项目公示”等具体形式,激发群众参与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热情,调动群众投工投劳折资3838.5万元,筹资479.62万元投入中低产田地改造。如:宣威热水1.88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6.07万个,折资303.4万元;师宗县12.8万亩的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3.77万个,折资188.96万元,真正成为中低产田地改造的主力军,体现了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原则。

(三)加强项目管理、坚持招投标制和监理制 积极探索和完善了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项目管理办法。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资金公示制和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建立“实施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农民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从建前介入、建中监督、建后评定等全方位狠抓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技术服务,抽调工程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乡土人才对工程实施进行指导。强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扶贫和国债资金的要求进行管理,严格实行工程项目前置审计、项目资金报账制度,确保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严格管理、专款专用。狠抓建后管理。本着“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以专业管护和群众管护方式做好管护工作,确保已建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如:沾益大坡项目区全面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成立灌区管理所,设供水站,各村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明确供排水管理、设施维护和水费征收,逐步实现“以水养水”目标,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四)保障运转经费,确保工作到位

为确保全市51.8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实施到位,市委、市政府委安排经费200万元,专专项用于中低产田地改造,并且每年安排工作经费500万元,确保中低改办工作正常运转,检查指导督促到位,改造项目取得效益。各县中低改办也不同程度得到了经费安排。

(五)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在去冬今春的中低产田地改造热潮中,加强与电视台、报刊、电台等主流媒体协调,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全市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新情况、新动态,争取在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上有我市中低改工作的相关报道。我市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在云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余篇(次)。在加强 外宣工作的同时,强化内部宣传工作,市中低改办、各县中低改办、市直有关部门共制作简报300余期。通过内外宣传,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工作亮点,在全社会营造了再掀中低产田地改造高潮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

四、存在问题

(一)基础薄弱,建设难度加大。随着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点由坝区向山区、半山区转移,基础条件更差,投入成本更高,建设改造难度更大,项目建成后的维护、巩固和运行任务也更为繁重,新一轮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将更加艰巨、困难将更加突出。

(二)项目分散,整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分散在发改、国土、农业、水利、农开、烟草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上报批复和资金到位时间不一致,项目建设完工后,个县市区资金垫付存在困难。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割、封闭运行、各自为阵的思维模式没有完全打破,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协调配合、集中投入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项目整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认识不统一。有的地方、部门领导和干部职工对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没有高度认识和看待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对如何抓好这项工作思考得不多,特别是对如何长抓不懈更是缺乏统 筹,没有长远打算和规划。一些地方村级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投工投劳难度大。

(四)建设标准难统一。由于中低产田地改造是整合各部门的任务,而各部门资金投入标准不一,建设很难达到统一的规范标准。生物农艺措施投入难度较大,有的部门项目设计配套生物农业措施,有的部门项目则只设计工程建设。

(五)项目整合难度大。由于部门项目投入政策要求不一,各有各的投入标准建设标准、验收标准,因此,整合项目困难大。特别是2009年部门项目下在前,省中低改办项目下在后,加之时间紧、任务重,投资标准不一。

五、建议

(一)随着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点由坝区向山区、半山区转移,基础条件更差,投入成本更高,建设改造难度更大的实际,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地投入力度,将中低产田地改造经费列入省级财政专项预算,建立健全项目长效投入机制。

(二)整合是新一轮中低产田地改造最大难点,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建议省级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各部门列入整合的项目必须与各级中低改办联合行文下达。

附:

1、曲靖市09年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完成情况统计表

2、曲靖市09年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考核字评表

曲靖市中低产田地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

毛竹低产林改造试验 篇7

毛竹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经济竹种, 它具有生长快、效益高、周期短等特点, 经营毛竹林是一项短、平、快产业。永安市现有毛竹林5.31万hm2, 但仍有0.74万hm2新垦复、新栽植、边远的竹林存在疏、小、黄等问题, 每亩平均产值仅200多元, 经济效益低。为培育毛竹丰产林, 本试验于2008年紧密结合生产, 对区域竹林进行全面调查规划, 建立3种不同经营级, 采取相应配套改造技术, 经过4年试验, 取得显著成效,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2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地位于小陶镇奇河、松山的两个自然村, 全镇低效竹林部面积864.4hm2, 海拔为520~920m之间, 土壤为红壤和黄红壤, 土层多为中一厚层, 植被为芒萁+管茅。竹林多为人工垦复成纯林。亩平均立竹量为122株, 平均胸径7.2cm。竹林每年劈草抚育一次, 存在追鞭挖笋、竹林生产砍大留小等现象。竹林结构不合理, 分布不均匀, 地力衰退, 病虫害屡有发生, 生产力低。

3 试验设计

3.1 培育目标

根据市场经济需求, 建成丰产稳产笋竹两用林, 经过两个大年, 平均亩产鲜笋300kg以上, 年产毛竹20~30根。

3.2 经营级划分

为指导生产, 在试验中, 选择一、二、三经营级及对照等4种处理。各经营级划分标准如下。

(1) 一级。

采取每4年深翻一次, 每年春秋锄草松土各一次, 每亩开沟施复合肥50kg, 合理伐竹, 护笋养竹, 防治病虫害。

(2) 二级。

采取每4年深翻一次, 每年春秋锄草松土各一次, 合理伐竹, 护笋养竹, 防治病虫害。

(3) 三级。

每年春秋锄草松土各一次, 合理伐竹, 护笋养竹, 防治病虫害。

(4) 对照。

基本不采用培育措施, 只有利用。

3.3 田间设计

根据经营等级标准, 选择交通方便、地型、土壤肥力、竹林生长相对一致的小班作为试验中心区, 其余作为生产辐射区。

在试验中心区内, 采用对比法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400m2。分别调查冬春笋产量和毛竹生长情况。

4 结果分析

经连续4年对试验地的调查, 不同处理间笋竹产量与竹林质量差异显著。

4.1 不同经营级冬春笋产量

每年冬、春笋生产季节, 区分经营级对标准地内进行挖笋, 4年间亩产量见表1。

从表1可见, 集约经营强度与冬春笋产量成正比, 一级经营, 每亩冬笋总产量32kg, 春笋948kg, 分别为对照的3.6倍和3.2倍;二级为对照的2.6和2.7倍;三级为对照的2.1倍和2.4倍。特别是笋生产与土壤养分关系极为密切, 每生产50kg鲜笋, 需消耗土壤中氮250~350g, 磷150~175g, 钾100~125 g。说明集约经营、适量施肥、改善土壤理化特性, 对提高冬春笋产量效果显著。

4.2 不同经营级新增竹产量

为把握试验准确性, 在试验区中, 对每年留笋养竹情况逐株用油漆标号, 并量其胸径, 按W1=0.959 D2.3638 (适用一级经营) 、W2=0.1547D2.175 (适用二、三级及对照经营) 公式计算单株鲜重。4年试验间, 竹材亩产量见表2。

从表2可明显看出, 4年来, 一级经营强度新增立竹数量最高, 每亩达1110株, 平均胸径达9.2㎝, 新增竹产量达2002kg, 为对照区的2.9倍;二级经营强度各项指标次之, 为对照区2.1倍;三级经营强度最低, 为对照区1.7倍。由此说明, 在一定区间内, 竹林的质量与经营强度成正比。

4.3 不同经营级、竹林的病虫为害情况

经过对试验标准地的连续观测, 记载情况见表3。

不同经营强度, 因环境条件、水肥供应情况不同, 对病虫害的栖息、发生和发展也不同, 尤其水肥条件好, 可提高竹林对外来病虫害抵抗能力, 减少危害。从表3可见, 经营强度低, 竹林病虫害也会相对增多, 加强竹林管理, 是提高竹林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

4.4 竹木混交林与竹纯林生长情况

在生产辐射区中, 根据竹木混交林与竹纯林不同培育方式, 在留养相同数量新竹情况下, 对新生竹胸径进行调查, 其结果详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在每亩立竹量仅110株左右时, 保留10%~15%阔叶树作伴生树种, 可增加林地覆盖, 减少透光量, 保持林地内湿度, 有利于竹鞭生长和鞭笋孕育。在留笋养竹相同数量前提下, 3年内混交林平均胸径由原有7.3cm提高到9.2cm, 比纯林从原有7.1cm提高到8.6cm, 平均每年增加0.2cm。且混交竹林胸径2009年比2008年提高0.9cm, 2010年比2009年又提高1.0cm, 其提高速度比纯林快, 今后潜力更大。

5 经济效益

5.1 不同经营级笋竹产值

4年来, 通过不同经营强度竹林试验, 实践证明:在一定范围内, 竹林经营强度不同, 其笋竹产量、质量也不相同, 经济效益差异较大, 详见表5。

注:现行市场笋、竹价格, 鲜笋6.00元/kg (冬、春笋平均价格) ;竹7~8寸12.6元/根, 9~10寸18.5元/根。

从表5可见, 4年来, 三级经营强度, 亩产冬春笋727kg, 以6元/kg计, 产值达4362元, 比对照增加1269元;新增立竹产值比对照增加315元。二级经营强度冬春笋产值比三级增加252元, 比对照增加1521元;新增立竹产值比三级增加189元, 比对照增加504元。一级经营强度, 冬春笋产值比二级增加507元, 比三级增加759元, 级比对照增加2028元;立竹产值比二级增加775元, 比三级增加964元, 比对照增加1279元, 经济效益相当显著。

5.2 区域竹林增加产值

全镇完成产值864.4hm2, 其中一级经营面积458hm2, 二级315hm2, 三级91.4hm2。按各级经营强度产值比对照区增加额计算, 一级经营强度笋竹产值达2271.91万元, 二级达956.81万元, 三级达217.17万元。以上三项合计, 全镇毛竹低改增加产值达3445.89万元。今后其生产潜力将更大。

5.3 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毛竹林低改技术配套, 在提高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 科学经营地表暴露和水土流失, 对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低改过程中, 增加用工、用肥, 解决社会劳动和就业, 发展生产。尤其是笋竹产品的销售、加工, 增加了物质财富, 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6 小结与建议

(1) 毛竹是一项短、平、快项目, 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经营水平越高, 笋竹产量越高, 质量越好, 其趋势为一级>二级>三级>对照。

(2) 毛竹经营强度高, 新增产量与对照区比值越大。试验结果表明, 竹产量比:一级为1∶2.9;二级为1∶2.1;三级为1∶1.7。

(3) 毛竹经营水平高, 经济效益大。试验结果表明:一级经营, 亩产值比对照区可增加3307元, 二级增加2025元, 三级增加1584元。各地可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人力、物力情况, 选择相应经营级, 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4) 采用集约经营, 可改善土壤水肥和竹林环境条件, 促进笋竹健壮生长, 增加抵抗力, 减少病虫害。尤其是保留适当比例竹木混交, 可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促进笋竹稳产高产。

(5) 推广毛竹分级经营, 实施配套技术, 既可增加经济收益, 又可保护环境, 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一致。

摘要:对毛竹低产林, 根据经营强度建立3种不同经营级, 采用相应系列配套技术措施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营强度与笋竹产量、经济效益成正比关系, 排列为一级>二级>三级>对照。提出了在大面积竹林垦复改造中, 可因地制宜, 选取相应的经营等级;在有条件的地方, 宜保留适量阔叶林树作伴生树种, 可促进高产、稳产, 以提高经济、生态、社会等三大效益。

关键词:毛竹林,低改,配套技术,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克福.竹林培育技术[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 19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LY1059-1992.毛竹丰产林技术[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1992.

[3]郑郁善, 洪伟.毛竹经营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8, 180~224.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的探究 篇8

关键词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170-02

油茶属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但是油茶林在我国的产量普遍较低,属于低产林中的一种。

1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资料显示,全国茶籽产量60万吨左右,可以生产15万吨茶油,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安徽等地。绝大部分加工企业仍以民间榨坊方式生产茶油,而采用现代工艺生产的精炼茶油仅为2万余吨。由于茶油资源相对较少,高档茶油进入消费市场目前仍以沿海等发达大城市为主。

1.2 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是我国油茶主产区,有23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有油茶林面积1?120万亩,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7.1%,占全省经济林总面积的77%,年产茶油5?000多万公斤,总产值30多亿元,种植面积和茶油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油茶林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34个,其中40万亩以上的县有8个;1万亩以上的乡镇147个,5?000亩以上的村200多个。在自然环境、政策、技术、产业等方面具备大力发展的优势。全省有3?200万亩适宜种植油茶的丘陵岗地。其中现有低产油茶林1?050万亩,可利用新造油茶的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600万亩,撂荒旱地450万亩,疏林及灌木林地1?100万亩。

1.3 油茶低产的原因分析

油茶低产的原因除了它自身的因素以外,很大部分是因为油茶树在生长的过程中缺乏良好的管理,部分地区甚至还出现了荒草丛生的情况,由于杂草从土壤中吸收了油茶书所需要的养分,加上缺乏人工的护理与施肥,必然会导致油茶树的低产;另外茶农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盲目的增加油茶树种植的密度,导致油茶树生长的空间被相互挤占,反而是油茶树的产量降低;再者,油茶树还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更新而使产量降低,一些老残树的生产能力会随着寿命的增长而降低。

2 改造油茶低产林的技术措施

2.1 砍

砍是指砍去林地上的杂灌。一般长期撂荒的油茶林,不仅杂灌丛生、藤蔓缠绕,还有马尾松、杉木、枫香、竹等不同高大乔木与其混交。对该类低产的油茶林必须先清除上层高大乔木,砍去杂灌和清理缠绕的藤蔓,使油茶从被压的状态下解脱出来,重新获得充足的光照,然后再进行垦复、施肥等营林措施。

2.2 垦

垦是指林地的垦复深翻,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在对低产林的改造中垦复是最传统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措施。在这一方式下可以使土壤的结构得到一定的改良,因为垦复时会把林地中的枯枝落叶等翻埋入土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腐化或者是适当的添加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为油茶林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从而在提高油茶林自身产量的同时还增强了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在短期内可以适当减少人工防虫害的工作量。对于林地的垦复最好是在每年的冬季进行,这个时候林地上的落叶较多部分已腐烂,油茶林业也不在生长期,将土地深翻35厘米左右,可以将落叶等埋入林地表面转化为天然的肥料。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垦复的方法要根据油茶林具体的地形、地貌、土壤和树龄来进行科学的选择,一般可供选择的方式为全垦、带状垦复、穴状垦复、阶梯式垦复或壕沟抚育等。实践证明荒芜或管理不善的油茶林一经垦复就可“当年得利,2年增产,3年丰收。”

2.3 调

调是指对单位面积内油茶栽培密度的调整。油茶栽培密度的不同,不仅影响地力的发挥和光能利用,且影响油茶的产量和质量。然而,现有大面积的油茶低产林,不是过密过稀,就是分布不均匀,缺株相当普遍,林相不完整。据调查,在同一地区,品种类型和栽培措施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每667平方米油茶株数多的200株,少的30~50株,都同样不能高产,因此调整密度,改造林相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

成年油茶林的密度应根据物种、品种、立地条件、经营水平和方式、林龄等林分现状综合分析,加以调整。密的间伐,留优去劣,疏的补植良种,力求做到油茶树的分布均匀,株行距整齐或相对整齐。普通油茶一般每667 m260~120株。

2.4 剪

剪是指对油茶树的修剪。对一穴多株或一株多萌的油茶树,其特点是;主干多,树冠拥挤,枝条重叠,光照不足,内膛空虚,结果部位外移。首先是剪除不结果或结果少的,仅选留其中生长结果较好一株,再将其根际萌蘖一起剪除和适当剪除重叠大枝,同时疏除病虫枝、枯死枝和交叉枝。主要是打开光路,清理裙枝,使树体通风透光,恢复生机。油茶成年树以疏剪为主,主要是疏除过密枝,下脚枝(裙枝),重叠枝,病虫枝、干死枝和无用的徒长枝。要领为:浓密的适当多疏,稀疏的适当短截,以促进分枝;树冠下部和内膛适当多疏,树冠上部和外缘稍疏:生长势弱的适当多疏,生长势强的适当少疏。剪枝时间以11月至次年的2月间为好。

3 油茶低产林改造的保障措施

3.1 换

就是对劣株油茶的枝干通过嫁接的方式换上优良油茶品种的枝芽,从而将低产油茶树进行优化,提高产量。在对低产油茶林的嫁接时需要注意好时间,根据油茶的生长周期以及当地的气候变化等状况,根据江西省的自然环境特点,油茶的最好的嫁接时间为春末以及秋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在5月中旬嫁接的存活率最高,以插皮接和嵌芽接的方式为

最好。

3.2 更

更就是更新复壮,对象是现有的油茶林地内结实好,产量稳,病虫害少的树势较差,枝叶稀疏,结果部位外移的壮年植株。要想恢复产量或提高品质,就必须进行更新。更新的方

法有:

3.2.1 萌芽更新

萌芽更新应该锯掉部分枝干,每穴选留1~2株生长健壮的萌条进行培养,其余枝条剪去。第二年后开始根据生长情况,每穴选定1抹生长最好的萌条,进行定干整枝,培养成良好的树体结构。

3.2.2 截干更新

离地面5~15厘米处锯断主干,截干的当年在油茶棵的根际萌有大量新枝(萌条),余下未选留距地面最近,生长势强旺,分布均匀的2~3根萌条,其余及时从基部剪除。第二年开始再从其中选留l株进行定形整枝培养成新的树冠。

3.2.3 切枝(干)更新

将更新油茶树主枝中、下部分枝处以上部分全部剪(锯)除,待萌条长至5~10厘米后,选留方向好,角度适宜,生长健壮的萌条3~5条,进行培养新的树冠,其余剪除。萌芽更新、截干更新和切枝(干)更新都是油茶更新复壮的方法,萌芽更新和截干更新后,一般是3年后挂果,5~6年后恢复原来的产量,但树冠结构整齐:切枝(干)更新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油茶树的主干和主枝构成的树冠骨埋,所以更新后成形快,结果快,甚至有些植株更新的当年仍有一定的产量;切枝(干)更新也可以先行一边树冠更新,让另一边树冠仍然结果。据试验,切枝(干)更新的当年仍有70%的植株开花结果,3~4年可恢复原有产量。更新的植株一定要选择结果较好、产量较高、病虫害较少的壮年油茶树,更新的锯(剪)口一定要光滑并涂抹保护剂,以便伤口的愈合,防止雨水的浸蚀和病虫的危害。

3.3 管

油茶林的管理,尤以肥水的管理特别重要,是油茶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油茶都栽植于山区、丘陵和岗地上,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养分原来就不高,据对江西省东北地区黄红壤、山地黄壤、黄棕壤及紫色土的测定,除丰产林和抚育施肥的林地土壤肥力较高外,其余绝大部分油茶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只有0.5~1.5%,全氮含量为0.03~0.10%,速效氮仅36~136.5 ppm,速效钾为22~100 ppm,速效磷仅为1~5 ppm,有的甚至不足1 ppm,这些土壤养分的含量仅靠抚育和间种供给油茶生长结果所需要的养分是远远不够的,要使油茶连年生长结果,唯有不断的对油茶林增施肥料。

在坡度较大的油茶林,蓄水保土是实现增产或丰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一般在弋平带上沿环山水平方向每早一段距离挖宽40-50厘米、长度不等竹节沟,在雨季既防水土流失,在旱季又可起到抗旱的作用,对油茶生长发育有利。

3.4 防

防是及时防治病虫害。油茶病虫的发生除油茶抗性外,主要是长期撂荒。使油茶的生育环境恶化,造成病虫的滋生蔓延。为害油茶的病虫有几十种。据对江西省东北油茶产区病虫害调查,以病害危害较多较重,尤以油茶炭疽病为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引起油茶落果达15%-20%,严重的病株达80%,甚至全株落光。

4 总结

总之对油茶低产林的技术改造必须得从全方面来进行,技术措施是保障其增产的先决条件,良好的维护与管理是实现增产的保障,只有在这双重保障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油茶林的高产出。

参考文献

[1]谢胜刚.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09,01.

[2]周成,李晓铁,覃李林,赵祖辉.油茶低产林综合改良复壮技术[J].南方园艺,2011,03.

上一篇: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总结下一篇:思泉语文精品阅读材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