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标准化

2024-10-03

油茶标准化(精选12篇)

油茶标准化 篇1

1 引言

遂昌县金竹镇地处遂昌西北部, 距县城48km, 东南部和应村乡、大柘镇相邻, 西接湖山乡, 北毗高坪乡并和衢县交界, 全镇面积140km2, 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总人口14665人。2011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19426万人, 居民人均纯收入7556元。金竹镇是丽水市首批中心镇, 近年来, 金竹以中心镇建设为契机, 着力打造原生态精品农业镇, 通过油茶等主导产业优化升级, 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 农业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有效改善。

2 项目概况

油茶是金竹镇的传统林业经济作物, 金竹镇向来就有“浙西南油库”之称。目前全镇有山油茶面积5万亩, 主要分布在古楼、茶竹岭、和夏东等村, 占全县山油茶种植总面积的1/5以上。2008年金竹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进行了金竹镇油茶无公害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项目申报, 经省质量安全协调办公室审查, 2009年4月, 《金竹镇油茶无公害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项目列为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 并在当年的项目审查中被评为优秀。通过开展油茶标准化栽培, 促进了金竹油茶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加快了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有效增加山区农民收入。

3 主要做法

3.1 加强领导, 科学管理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切实提高油茶标准化生产水平, 促进效益林业发展, 成立了由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金竹镇油茶无公害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项目实施小组负责项目实施工作, 同时, 积极聘请林业、标准化方面专家亲自把脉项目推进, 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 制定实施《金竹镇无公害油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意见》、《金竹镇无公害油茶村村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办法》, 并与各建设基地相关村签订《无公害油茶生产基地建设责任书》, 明确责任。建成4个无公害油茶示范区, 总计面积7000亩。基地内设立826个示范户, 应用推广浙江省无公害油茶籽地方标准, 从土壤管理、病虫害控制及生态环境等环节入手, 采用平衡施肥;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 不用高残高毒农药;通过建设水土保持林带、立体经营等方法改善和维持油茶生态、生产环境等无公害生产技术, 以点带面推动无公害油茶标准化建设。

3.2 示范推广, 辐射带动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 全面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项目建设在《浙江省无公害油茶籽油地方标准》基础上, 结合油茶生产特点, 还分别制订了《金竹镇无公害油茶丰产技术 (标准化) 推广》、《金竹镇无公害油茶生产模式图》, 让林农一目了然, 按图操作, 达到标准化生产效果。同时, 以品牌为纽带, 建立了以企业加基地连农户的标准化推广模式和质量运行机制。在机制带动下不断提高示范基地油茶效益, 以经济增收吸引广大油茶种植户参与油茶标准化生产, 进而在全镇形成良好的标准化推广示范氛围。

3.3 强化培训, 提高效果

加大宣传, 提高标准化推广的实际效果,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 重点开展了以油茶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的生产管理技术、食品安等内容培训。项目实施以来, 共举行6次专项培训班, 还通过召开过座谈会、示范户现场指导、林业站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培训等其他方式进行宣传培训, 据统计参加培训人员和接受指导人员达900余人次, 发放《金竹无公害油茶生产模式图》1000余份, 《金竹镇无公害油茶丰产技术 (标准化) 推广》资料400余份, 通过宣传培训, 提高了林农操作技术水平, 强化了林农对油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意识。

3.4 加强监测, 把好质量

一方面积极申请, 借助省、市、县各级检测机构技术力量, 经常性开展产品监测和技术指导。同时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不定期对农户记录情况及基地农药使用等生产过程及投入品进行检查、监督, 对违规操作者进行处罚。并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协调会议制度, 完善自律和约束制度, 使油茶标准化生产过程形一个完整的监督网络。与遂昌文泰山茶油厂、浙江回龙油茶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 做好做强“金竹”牌山茶油, 发挥优势, 提高产品质量, 扩大影响, 加强产品竞争力, 同时以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经营形式给当地林农带来实惠,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林农油茶生产的积极性。

4 特色工作

4.1 以节庆文化为亮点, 加大油茶品牌宣传

金竹镇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以节庆文化提升金竹油茶底蕴, 不断加大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 提升金竹油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2008~2011年连续4年成功举办“金竹山茶油开榨节”, 使每年国家、省、市级媒体和消费者聚焦金竹开榨节, 对金竹油茶品质、品牌和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深入报道, 同时, 一批大型企业通过活动开展参与金竹油茶产业发展, 从资金、技术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大帮助, 有力地推动了金竹油茶品牌建设和产业健康发展。

4.2 以中心镇建设为契机, 助推油茶产业优化升级

金竹以中心镇建设为契机, 紧紧围绕打造“原生态农业精品镇”的战略目标, 积极培育原生态农业, 主打山油茶品牌。金竹镇素有“浙西南油库”之称, 栽培山油茶已有2300多年历史, 原生态的生长环境, 原生态的榨取工艺, 原生态的食用方式造就了原生态的金竹山茶油。金竹镇紧紧抓住山油茶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做到产业成形与转型并举, 发展以质量和速度为先, 不断夯实产业基础, 提升发展水平, 并坚持从品牌、科技、诚信方面入手, 抓好产业的谋划和管理:一是鼓励茶油加工企业打品牌, 打造产业龙头企业;二是利用现代先进适用技术对低效油茶林进行低产改造, 在改善茶油品质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三是对茶油加工企业加强诚信教育, 着远山茶油产业的长远发展, 金竹镇在部分加工户提出诚信经营倡议的基础上, 研究出台山茶油加工行业自律细则, 使每一个加工户都以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精心维护金竹山茶油原生态的高贵品质, 为金竹山油茶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5 效果分析

通过项目实施, 建成油茶基地7000余亩, 辐射推广面积4万亩, 带动户数872户。2011年山油茶种植面积达2.8万亩, 产山茶油30余万kg, 山茶油价格稳定在56元/kg, 亩产达650余元, 实现产值1800余万元, 成为惠及全镇广大群众的支柱产业。2012年, 油茶更是喜获大丰收, 全镇油茶产量增加约1/3, 在山油茶产量单方取样对比中, 最高亩产2500斤, 单株产量达100kg, 全镇油茶产值有望突破2000万元。借助油茶标准化种植推广, 使油茶从粗放经营向规范化管理转变, 从无标准生产向标准化生产, 增强了林农标准化意识、无公害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 提高了林农的科技素质。形成以龙头 (公司) 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经营形式, 树立当地油茶品牌形象, 辐射和带动周边乡镇油茶产业按照无公害标准高效益生产, 不仅提高油茶的经济效益, 增加了林农的收入, 同时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推进金竹油茶可持续经营。同时, 项目实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为市场提供安全健康食品, 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竹镇人民政府.遂昌县金竹镇油茶标准化推广示范总结[J].金竹:金竹镇人民政府, 2012:12.

[2]蔡春燕.遂昌县油茶产业提升项目的现状及对策[J].绿色科技, 2010 (6) .

[3]魏振巍.试探金竹镇无公害山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绿色科技, 2010 (11) .

油茶标准化 篇2

一、项目名称:200万吨油茶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

二、项目承建单位:武陵山田野油茶专业合作社

三、项目背景:油茶是我国具有极高营养、健康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的国宝级特色资源,上世纪70年代末,鹤峰有天然油茶林约10万亩以上。民间历来有采摘油茶果,土法加工茶油,食用茶油,用茶枯(即茶粕)做肥料、农药、洗涤剂等习惯。亩产油茶果50— 500公斤,油茶籽20— 200公斤,茶油5— 50公斤,油茶枯15— 150公斤;油茶果总产量约350万公斤,油茶籽140万公斤,茶油35万公斤,油茶枯100万公斤。

上世纪80年代初以后,鹤峰油茶资源逐年减少,其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受经济体制的局限,产品无法进入市场流通,种植主要是自食,人们对该产品的认知不够,忽视油茶的营养、健康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未能对其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加之农村能源结构单

一、短缺,主要依赖柴和电,而且电限于家庭照明,油茶树属于易燃、耐燃物,被当地人们作上等木柴大量砍伐;尤其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该物种还没有体现其经济价值时,部分农户受短期利益的驱使,毁林开荒,改种其它经济作物,油茶林被大量置换,整个油茶产业由此进入“休克”状态。国家为了拯救这一瑰宝,制定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把生物农业、生物能源作为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之一,茶油既是有机食品,又是生物能源的原料之一,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十一五”时期,国家林业部门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点扶持建设50个油茶高产示范基地。鹤峰在恩施州率先入围,在十一五期末的连续三年内发展了万亩油茶高产基地。十二五期间又将油茶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林权制度改革以及低产林改造工程,计划将油茶高产基地发展到10万亩以上。

四、建设条件:虽然鹤峰油茶几经挫折,现在仍然能见野生油茶树遍山遍岭,仍有多株树围在55厘米以上的野生油茶树,据专家估测,树龄均在200年以上,在走马镇偏酸性丘岗地区发现诸多野生“油茶王”,证明这里野生油茶生长历史悠久,其地理条件十分适宜油茶产业发展。

油茶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特有的茶科木本油料树种,具有极高营养、健康和经济、社会价值的国宝级资源。油茶产业是支柱性营养健康产业。茶油能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抑制三脂的升高,具有黑发、明目、清肝利胆之功效,集营养、保健、美容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油茶产业是国家重视的发展产业。2008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就发布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2009—2020年)》,规划中恩施州属于重点发展区域。

五、市场分析:油茶籽加工出的初端产品—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一般在90%以上,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具有软化血管、抑制肝脂质过氧化、促进骨骼发育和利气、通便、驱虫、祛火、养颜、明目、乌发等健体延年功能,符合现代消费取向。国内市场上十分走俏,每公斤茶油120元,高于菜籽油1.5倍以上;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精品茶油出口价每公斤高达25—32美元。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生物质能源必将替代部分不可再生能源,油茶作为提取生物柴油的原料之一,市场潜在需求较大。利用茶油、茶粕、茶壳提取皂素、茶碱、烤胶等产品,其市场空间广阔。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1、规划场地100亩;

2、厂区建设:一区200万吨油茶加工厂房;二区100万吨采油加工厂房;三区100万吨豆油加工厂房;

3、办公大楼、研发楼、仓库;

4、职工宿舍、食堂;

5、停车场、绿化带;

6、基地建设。

七、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其中:

1、征地100亩;建设一座能完成年加工200万吨茶油、100万吨茶油、100万吨豆油生产加工厂(办公楼、仓库、车间、厂房、生产线、职工住房、食堂、运输车辆、停车场、围墙、绿化带等);计划投资6000万元;

2、县内2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州内其他县市100万亩油茶高产基地;恩施州周边地区;武陵山区邻省地区的高产油茶基地研发、培育、利用项目,计划投资6000万元。

3、流动资金3000万元。

八、效益分析:十二五期间完成鹤峰县生态型油茶高产基地建设20万亩,油茶果年产量达到3750万公斤以上;建成湖北省武陵山最大油茶生产加工基地,年加工茶油达到200万吨,开发系列产品3个以上;拉动武陵山区州内及邻省地区油茶产业发展;工业产值、助农增收、利税总额分别达到1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1000万元以上;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50人以上。推动其它乡镇及周边县市油茶产业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有力条件,充分利用武陵山区的优势资源,打造湖北乃至国内甚至国际最强有力的茶油生产基地,创造明星品牌。力争5年内,将油茶这一国宝打入国际市场。

九、项目进展: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厂址选址及厂址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项目发起人:向宏云 项目联系人:向宏云 地址:湖北省鹤峰县商务局

油茶标准化 篇3

摘 要 良好的经营和管理油茶,能够提高产量,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那坡县的坡荷、城厢、德隆、百都、百省等9个乡镇对油茶发展并不重视,致使油茶生产量较低,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油茶生产水平提高,创造较多经济效益,推动油茶产业良好发展,应当加强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分析茶油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和探讨软枝油茶造林的技术措施要点、老油茶林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要点,希望对于改变油茶发展现状有所帮助。

关键词 软枝油茶;造林;低产;改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4.019

在油茶生产与管理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软枝油茶造林技术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軟枝油茶造林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栽培软枝油茶良种,进而营造油茶丰产林,以此来提高油茶生产量;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的应用,则是对油茶林地进行修正、改良,从而使油茶良好生长,产出较多的茶籽,提高油茶生产效益。当然,要想使软枝油茶造林技术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应当明确技术要点,合理应用技术。下文结合那坡县油茶发展现状,重点探讨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

1 那坡县油茶发展现状

油茶在那坡县种植已有悠久的历史,那坡县主要种植的是普通油茶,又叫中果油茶。全县9个乡(镇)都有油茶分布,主要产区是坡荷、城厢、德隆、百都、百省等乡(镇),全县面积在,66.67 hm2以上有32个村占全县村总数的25%,有970个村民小组有油茶林,占全县村民小组的63%。那坡县虽然是油茶老产区,但多年来由于思想重视不够,资金投入少,经营管理粗放,产量很低。

那坡县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管理粗放,不铲草,不砍寄生枝,放任自留,处于半野生状态,杂草、灌木与油茶混生,争水、争肥、争光,油茶生长不良;二是没有采用良种造林,品种混杂,种植过密;三是树龄大,林相衰老,很少进行松土施肥和复壮更新,林地板结,透气性差;四是病虫危害严重,防治措施不力。

要想改变那坡县目前油茶低产的现状,首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把发展油茶生产作为特色农业产业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和科技投入。其次要抓好低产林的改造,大力加强现有油茶林的抚育管理和垦复施肥,迅速提高油茶产量,这方面那坡县过去也有成功的经验。如那赖村规八生产队1980年搞0.17 hm2的垦复施肥试验,1981-1984年平均收入干茶籽为91.5 kg,667 m2产量为35 kg,比未垦复前的1979年的收入产量45.5 kg,667 m2产量为17.5 kg,增产1倍。(见表1)

实践证明,油茶垦复施肥,当年得益,2 a丰收。

表1 那赖村规八生产队油茶垦复试验茶籽产量统计表

年份面积/hm2产量/kg667m2产量/kg备注

19790.1745.517.5(1980年进行垦复施肥)垦复后1981-1984年产量合计为366 kg,年平均91.5 kg,比垦复前的1979年产量45.5 kg,增产46 kg,增产1倍

19800.174015.9

19810.173613.8

19820.1712046.2

19830.1711042.3

19840.1710038.5

2 软枝油茶造林的技术措施要点

2.1 大力推广软枝油茶良种,营造油茶丰产林

岑溪软枝油茶是由广西林科院经过十多年系统选育出来的良种,主要产于广西岑溪市,以枝条软韧,挂果下垂而得名,属普通油茶中一个农家产品。具有速生高产,早结稳产,含油率高,油质好,适应性广等优点。今后那坡县新种和更新造林都要全部采用软枝油茶良种,做到非良种不种,实现良种化[1]。

2.2 林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坡度平缓,阳光充足,土壤酸性或微酸性,海拔1 000 m以下的丘陵或山地为造林地。

2.3 细致整地,提前挖坑,保证造林质量

要求在造林前二三个月进行林地清理、挖坑,按宽50 cm×50 cm,深40 cm的规格挖好种植穴。打碎土块,清除石头、草根,填回表土,红土放坑面,以保持水分。株行距3 m×2 m,每667 m2种植110株。一般是秋、冬季挖坑,冬、春气阴雨天造林,避免太阳大,天气干旱时上山造林。营养袋造林,先撕破营养袋,土团不给散,也可只撕破袋底[2]。

2.4 抚育管理

幼林管理:造林后第1年7-8月进行铲草抚育,追施一次尿素,在阴雨天或下雨前,距植株蔸根部20~30 cm挖浅沟施下,每株25 g,第2年后于2-3月继续进行铲草松土追施氮肥,每株50 g。最好实行林粮间种,以耕代抚。

成林管理抚育:成林后每年至少铲草1次,每隔3~5 a

于秋冬季垦复深挖1次,深度达15~20 cm,树冠投影内宜浅,树冠投影外宜深;坡度15°以下采用全垦,15°~25°采用带垦,根据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另外,每年采果后还要合理修剪油茶林。

3 老油茶林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要点

目前,那坡县约有0.33万hm2老油茶林属于低产林的改造范围,要突出抓好现有油茶林的抚育管理,进行低产林改造,在科学技术方面,要采取如下措施。

3.1 整理林地,清除杂草、灌木,砍掉寄生枝

要组织和发动群众年年坚持大砍寄生枝,可以结合在夏季铲山时一起进行,因为夏季寄生枝果实尚未成熟,及时砍掉,免于传播。此外,夏季正是油茶坐果长油时期,砍掉寄生枝可以减少养分消耗,减少落果,促进长油保果,对提高当年产量,具有重大意义。也可以到冬季捡果以后进行。总之,一定要在年内彻底清除,不留患根,以免传播,且以后年年坚持,做到砍早、砍小、砍了,促进油茶生长。

3.2 整型修枝

整型修枝是促使一些低产、老化的油茶林“起死回生”的主要措施。一般在采果后至春梢萌芽前剪除枯死枝、病虫枝、重叠枝、细弱内膛枝、脚下枝和下垂枝等无效枝条,修剪时要因地制宜,剪密留稀,去弱留强,形成合理的树体结构[3]。

3.3 改良林地土壤,大搞垦复施肥,建立油茶丰产林基地

油茶是“抱子怀胎”的树种,一年到头花果不断,消耗养分多,如果缺水缺肥,养分供应不足,就会出现明显的大小年,因此,必须通过施肥,才能增加产量,这是油茶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低改的第1年冬季要合理地进行全墾深挖1次,垦复方式要根据林地坡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全垦:坡度在15°以下的林地采用全垦。带垦:坡度在15°~25°的林地采用带状垦复,即沿着行间的水平带挖成带宽2~3 m的平台,坡度在26°以上挖成1.5 m左右的平台,逐年扩大,筑成里低外高的带状梯形,和在带的上方挖一条10 cm左右的小水沟,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山”。

施肥:要氮、磷、钾配合使用,根据油茶生长情况和季节不同而定,一般生长不良和春季多施氮肥,而夏秋季施磷肥和适当的氮肥。施肥量:农家有机肥250~

500 kg/667 m2,化肥每667 m2施磷肥50 kg、氮肥50 kg及适当的钾肥或复合肥100 kg。施肥方法是按树冠投影挖环状小沟施放,沟宽15 cm,深15 cm,并盖土填平。

3.4 老林更新造林

选择树龄已严重老化,品种混杂,产量很低,采取其他措施收效甚微的老残林,采用优良品种进行更新改造成为新林。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全部砍掉,重新整地挖坑进行造林;二是采用预栽更新的办法,先在老残林中按规格进行挖坑整地,预栽优良品种苗木,待其成长成林后,才全部砍掉老残林,这样在短期内不影响林农收入。

3.5 高冠换种,即嫁接换冠

选择生长旺盛的幼林、壮龄林中基本不结果或常年结果在0.5 kg以下的低产植枝,或树高、枝少,采摘不便的植枝作砧木,采用优良品种的枝条作接穗进行高冠嫁接,可以提高油茶林的产量、质量[4]。

3.6 防治病虫害

那坡县油茶病虫害主要有油茶象鼻虫、油茶尺蠖、油茶毒蛾和油茶炭疽病、煤污病等,特别是油茶象鼻虫危害较大,每年5-8月成虫蛀食油茶果汁液作为营养,危害油茶幼果,坡荷、德隆乡危害较严重,影响产量,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一是结合冬春垦复,消灭越冬幼虫,在成虫大量出现后,利用其假死特性,摇树掉落捕杀和拣要油茶落果,消灭果中幼虫及摘除病果烧掉。二是结合冬挖抚育,砍掉病枝,清除地面病原物。三是防治油茶炭疽病。煤污染病,可用8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喷灭(一包对水25 kg),或用70%甲基硫菌灵喷灭(一包对水

40 kg),较严重的可以两种同时一起使用。四是防治油茶象鼻虫、油茶尺蠖、油茶毒蛾等虫害,可用40%的甲胺膦喷杀(一瓶对水50 kg)或用40%的金钻头喷杀(一瓶对水50 kg)。五是利用天敌,积极发展养蜂和用白僵苗菌防治成虫。六是加强种子、苗木检疫,防止病菌、虫害传染、扩散和蔓延。

4 结语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促进油茶产业良好发展,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把发展油茶生产作为特色农业产业来抓。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油茶生产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实施软枝油茶造林的技术、老油茶林低产林改造技术,提升油茶产量,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如此不仅能够带动当地农民致富,还能推动油茶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云光.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233-234.

[2]张学顺,卜付军,鄢洪星,等.信阳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11,31(1):44-45,48.

[3]韦利华.云和县大源乡生态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0):125-126.

[4]徐贤凤,李丽恒.广西软枝油茶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5):212-213.

油茶标准化 篇4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重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2]。江西省是油茶的主要产区之一, 全省现有油茶林面积83.7万hm2, 占全省经济林面积的79.6%, 为全国油茶林面积的1/3左右[3,4]。全省现有丘陵山地面积占整个土地面积的78%, 最适宜油茶生长的海拔在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2%, 广阔的丘陵山地为油茶发展提供了保证[1,2,3,4,5]。在当今国家重视、政府鼓励、科技扶持、企业参与、林农自愿发展的大好形势下, 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6]。

油茶果采摘时, 正是油茶初花期[7], 要注意花苞损伤。油茶果适采期短 (一般为7天左右) [7], 人工采摘容易错过最佳采摘时期, 影响油茶产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减少, 采摘油茶果的成本大幅提高, 导致农民迫切需要实现油茶果采摘的机械化[8,9,10];同时, 快速发展的油茶产业需要采摘作业机械化, 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管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发明公开了一种齿梳式油茶果采摘机[8], 能有效解决现有油茶果大多采用人工采摘而导致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性很强, 可为油茶果种植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代替人工采摘[8]。然而, 采摘头升降速度存在波动性以及齿梳式采摘难以避免采摘过程对花蕾的损害[8], 影响下一年油茶产量。为此, 探究了油茶果和油茶花苞的生物力学特性, 以降低齿梳式采摘技术对花苞的损伤程度。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备

1.1.1 力学测量器具

型号 (Model) :WITH BACKLIGHT

负载量 (Capacity) :50kg/10g

电源 (Power) :3V (AAA battery-2pcs)

精确度 (Precision) :±0.1N

特点:使用高性能嵌入式微电脑为核心、测量准确、性能稳定的测量仪。独具LCD数字显示屏, 数字显示清晰, 具有单位转换、自动关机、保留及测量锁定功能, 是理想的测量器具。

1.1.2 油茶果质量测量器具

型号:FA1004

称量范围/g:0~100

重复性误差/g:0.000 2

线性误差/g:±0.000 5

电源:220+22-33V·50Hz或 (110±11) V·60Hz

输出接口:RS232C

1.2 试验材料及选取原则

江西省是油茶的天然分布区, 种质资源调查结果 (经鉴定) :山茶属植物有36个物种。其中, 油茶组2种 (1变种) 、红山茶组10种、糙果组4种、短柱茶组4种、茶组1种、连蕊茶组15种。在全省范围内, 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是普通油茶, 其次是小果油茶、红花油茶[2]。不同油茶果实的主要植物学性状如表1所示[7]。

以全省范围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普通油茶为样本。随机取样于江西农业大学植物标本园内的油茶林 (见图1) , 选取适采期的油茶果及同一时期的油茶花苞进行力学特性试验。

以不同油茶果实的主要植物学性状来辨识出普通油茶, 在江西农业大学植物标本园现场测试。为防止油茶果水分流失而影响实验结果, 获取油茶果试样后立即测量其质量和果径。同时, 现场做油茶花苞的力学试验, 减少采摘后其它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油茶果和油茶花苞的横向扭断力[8]及纵向拉断力[8]的力学特性试验数据分别随机采取100组。

1.3 试验方法

1.3.1 油茶果力学特性试验方法

测量油茶果横向扭断力时末端装置采用测试仪自带的挂钩装置;测量油茶果纵向拉断力时, 末端装置采用塑料夹具。分别对油茶果做横向扭断力和纵向拉断力的试验, 记录每组数据, 并对油茶果进行编号, 同时测量其质量及果径, 如图2、图3所示。

1.3.2 油茶花苞力学特性试验方法

测量花苞横向扭断力末端装置采用仪器自带的挂钩装置;测量纵向拉断力时, 末端装置采用针式装置。分别对油茶花苞做横向扭断力和纵向拉断力的试验, 同时测量花苞的直径并记录每组试验数据, 如表2所示。

表中每一行为10颗油茶果测量数据平均值。

2 试验结果

2.1 油茶果的试验结果

单果质量:大于16g为大果;10~16g为中果;小于10g为小果[11]。依此观测指标所选取的油茶果样本, 大果占12.5%, 中果占33%, 小果占54.5%。各个指标内的果实皆有, 小果数量偏多。

2.2 油茶花苞的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如图4、图5、表3所示。

表中每一行为10个油茶花苞测量数据平均值。

油茶花的开放明显地显示出蕾裂、初开、瓣立、瓣倒、柱萎等5个时期[12]。花苞所取的样本处于蕾裂和初开两个时期, 花蕾的直径接近于普通油茶优性状指标[13]。

3 分析

3.1 力学特性数据分析

通过油茶果和油茶花苞力学特性数据的散点图, 可以观察到数据分布并不集中, 样本中的个别值明显偏离其所属样本的其余观测值, 这样的数值称之为异常值。异常值会给后续分析带来很多麻烦, 导致估计有偏误。对于异常值, 应尽可能分析检查其出现的原因, 以便取舍数据有更加充分的依据。在计算平均数时, 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 从而能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 但容易受异常值的影响。将异常值计算在内, 对用平均数来估计有很大的偏误。

箱线图能直观识别数据中的异常值, 真实直观地表现数据形态的本来面貌。各组数据的箱线图并列起来, 绘制成比较箱线图可强有力比较数据样本分布。箱线图由5部分组成:最小值 (Min) 、下四分位数 (Q3) 、中位数 (Me) 、上四分位数 (Q1) 、最大值 (Max) [14,15]。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为4部分, 对未分组的数据计算四分位时, 先要对全部数据进行排序, 然后确定四分位数所在的位置[13,14]。这里设总样本数数为n, 则Q3的位置= (n+1) /4;Q1的位置=3 (n+1) /4。当四分位数的位置不在某一数值上时, 可根据四分位数的位置按比例分摊四分位数位置两侧数值的差值[14,15]。异常值被定义为小于Q3-1.5IQR或大于Q1+1.5IQR的值。箱线图判断异常值的标准以四分位数和四分位距为基础。四分位具有一定的耐抗性, 多大25%的数据可以变得任意远而不会很大地扰动四分位数, 所以异常值不能对这个标准施加影响, 可见箱线图在识别异常值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由实验数据绘制油茶果和油茶花苞的横向扭断力、纵向拉断力的比较箱线图, 如图6所示。

第1个图对应油茶果横向扭断力, 数据跨度较大, 数据中存在极端异常值;中位数线距盒子图中心线较近, 数据分布较均衡。第2个图对应油茶花苞横向扭断力, 数据跨度相对较小, 数据中存在温和异常值;中位数线离盒子图中心线较远, 样本分布较不均衡。第3个图对应油茶果的纵向拉断力, 数据跨度较大, 无异常值;中位数线距盒子图中心线较远, 数据分布不均衡。第4个图对应花苞的纵向拉断力, 数据跨度相对较小, 无异常值;中位数线距图形中心线较近, 数据分布相对均衡。

箱线图数据分析如表4所示。

N

平均值*为样本除去异常值后的平均值。

3.2 生物特性分析

油茶果呈球形, 普通品种的油茶果径平均在15~2 5 mm之间[16], 试验样本的油茶果平均直径为21.03mm。其中, 大果12.5%、中果33%、小果54.5%, 各个层次果实皆有分布。由于小果数量偏多, 样本质量平均值为10.754g, 但仍在普通油茶果实质量幅度[7]范围内。综上所述, 样本具有合理性。

通过观察和测量多颗油茶树, 油茶果主要分布在树冠表层、树表向里延伸大致250mm左右的空间区域, 其余区域油茶果数量较少。

由表5[7]可知, 江西地区油茶果适采期正是油茶花苞的初花期和盛花期, 即油茶树花果同期。油茶果进入适采期时, 油茶花苞大多处于蕾裂期。花蕾呈圆锥形, 依附在枝梢上, 所取样本花蕾的平均直径为3.12mm, 花蕾的直径较小。油茶树属于常绿小乔木, 枝繁叶茂, 同时树枝具有很好的韧性。花蕾周围一般生长茂密的枝叶, 没有受到大的挤压或剪切力, 花蕾不易掉落。

4 结论

油茶果和油茶花苞的生物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果平均直径为21.03mm, 蕾裂期的油茶花苞平均直径为3.12 mm, 两者差距悬殊。除去样本中的异常值, 获得油茶果和花苞的横向扭断力均值分别为1 1.0 8 2、6.9 4 1 N;纵向拉断力均值分别为7.9 7 9、5.706N。油茶果横向扭断力和纵向拉断力的均值分别大于花苞的均值;油茶果和花苞横向扭断力的均值大于其纵向拉断力的均值。

油茶品种介绍 篇5

1、世界极品油茶——中科大果油茶(回收产品10元/公斤,并供全套榨油设备)经专家考察证实:中科大果油茶为目前国内外最好的油茶品种之一。该品种适应性强,凡油茶产区均可种植,能耐-10℃严寒和40℃酷暑,极少病虫害,抗旱耐寒贫瘠。嫁接苗3年开花,4年结果,6至7年丰产,实生苗比嫁接苗迟开花1至2年。亩产油茶果3000公斤以上,该有茶一般亩产高档茶油100公斤以上,比普通茶油高产7倍以上,目前该茶油售价每公斤50元以上,供不应求。亩产值4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如果能种上100亩该油茶,几年之后,每年经济效益就是10万元以上,综合开发深加工经济效益还可增加。是目前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油茶品种,大力种植,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无可估量。

世界极品油茶——中科大果油茶与普通油茶相比,具有六大优点:

(1)茶果最大:每亩可种60~110株,单果重0.5~1.5kg,最重1.8kg,单果重世界第一;

(2)产果最多,产量高:成年树单株产果50~100kg以上鲜茶果(约折15~30kg以上鲜油茶籽),最高株产265kg,即一般每亩可产2500~5000kg生茶果,折亩产鲜茶籽750~1500kg。

(3)出油率极高: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科大果油茶干籽出油率35%,干茶仁出油率62.4%计算,每100kg生产茶果可产干茶籽仁8kg,即每亩可产200kg干茶籽仁,每亩可产茶油124.8kg以上,产量比普通油茶品种高10倍以上。

(4)油质优:国家农业部粮食油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按照GB11765-2003各项指标检测,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8%,各项指标均符合或超过压榨油茶籽油一级食用油标准。且无苦涩味,可即榨即食,气味香醇。

(5)副产品多:除提供优质油外,大量的果壳及榨油后的麸饼可用作提取茶皂素、糠醛、木糖醇的原料,提取后的废渣可加工成固体燃料,进行木质燃料发电。

(6)红色艳丽的茶花极多、花期长:该油茶品种的茶花11月至次年3月开放,花期约140天,花朵鲜艳亮丽,株开花1000~3000朵,极具有观赏价值,广泛适用于城市公园、旅游景区和社区美化绿化。

(7)寿命最长:生长期100至200年,百年以上老树照常开花结果100年至250公斤。

2、大果红花油茶

大果红花油茶属亚热带常绿野生乔木,树高4~8米,每667平方米(1

亩)种60株。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开花,花色艳丽,果大如柚子。

人工栽培的嫁接苗、扦插苗2年开花,3~4年结果,5~6年丰产;实生苗5年开花,7~8年丰产,生长期100~200年。大果红花油茶单果重0.5kg以上,株产果50~150kg,最高株产350kg,每50千克生果可产茶油2千克。茶仁出油率40%~62%,比普通油茶高2~3倍。苗价:3.5元/株。

3、亩产油茶75.5~85kg的湘林油茶系列品种——湘林69

湘林油茶系列是全国惟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回良玉副总理、以及其他中央领导、众多省部级领导干部参观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的油茶良种,经专家现场测产审定以铁的事实证明亩产茶油75.5~85公斤,是国家级、省级审定的国内亩产茶油最高的油茶品种之一,嫁接苗栽后3年即挂果,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茶油75.5~85公斤。

以下是2008年5月以来各级领导参观考察湘林69油茶的纪实。

2008年9月11日,出席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省副书记、省长周强,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泰波,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副省长徐明华,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等陪同下,来到浏阳高产油茶新品种示范基地进行考察。

回良玉看到一种名为“湘林69号”的油茶树,树上挂满累累果实,以至不得不用木棍支撑;而旁边的一个老品种的油茶,树高、叶小,只有寥寥几颗挂果。他不禁感叹:“这就是科技的威力!”

工作人员告诉回良玉副总理:这种油茶亩均产值高达75.5公斤,是老品种的20多倍。农民卖毛茶油价格已经达到40元~50元/公斤,亩均收入突破3000元;而毛茶油经过深加工后,每升可卖到300元,可见油茶产业前景是多么壮观!

2008年8月12日,在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省副书记、省长周强,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泰波,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等领导在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的陪同下,考察了浏阳市淳口镇高产油茶新品种湘林69油茶示范基地,张春贤书记强调:油茶是湖南的优势资源,潜力很大,把油茶产业做大做强。

2008年9月18日上午,湖南省林业厅柏方敏副厅长、李定一巡视员陪同贵州省黔西南州副州长路永斌同志考察浏阳市亩产75公斤茶油的湘林69油茶高产油茶新品种示范基地。

2008年9月20日,湖北省林业局局长祝金水率局务会成员和局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共30人在湖南省林业局副厅长唐苗生的陪同下,到浏阳高产油茶新品种湘林69油茶示范基地进行了考察。大家看到参观现场的油茶硕果满枝时

赞不绝口。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会见了考察团一行。

2008年9月17—21日,以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省林业厅党组书记白成亮为团长的油茶产业考察团一行12人在湖南省林业厅总工程师文振军的陪同下,考察了浏阳市亩产75公斤高产油茶新品种的湘林69油茶示范基地。

2008年9月21—23日,重庆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杜士才率由市、县区、乡镇三级政府部门同志组成的38人考察团来湘考察。在湖南省林业厅总工程师文振军的陪同下,考察了浏阳高产油茶新品种的湘林69油茶示范基地进行了考察,并对浏阳市境内的油茶新品种万亩产业带和5000亩高产油茶新品种造林基地进行了实地踏看。

2008年6月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徐明华副省长专程到浏阳市考察了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徐明华副省长指出,油茶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建设“两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2008年5月16日,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刘小明率厅农村处、计划处等领导考察了高产油茶新品种示范基地,刘小明副厅长了解到在2007年产量测定时“湘林69号”产果量突破了产1500kg/亩(产油75公斤/亩),且今年挂果情况良好时,刘小明副厅长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表示“湘林系列油茶高产品种增产明显,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省科技厅将对湘林系列油茶高产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重点支持,以促进我省油茶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4、以下湘林系列油茶品种已经在湖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通过。

登记编号:湘林造[1988]30号,产量已经我国油茶专家现场测产,可放心大力发展种植,本所供苗价3.5元/株。

湘林油茶无性系1

品种特性:果形为大橄榄形,果色为青色,平均单果重19.2克,鲜果出籽率46.8%,每公斤果数为52个,鲜种子千粒重1826克,气干出籽率20%,鲜果含油率8.869%,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油48.15公斤。

湘林油茶无性系4

品种特性;果形为球形,果色为青黄,鲜果出籽率43.9%,每公斤果数为60个,鲜果含油率10.712%,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油51.7公斤。

湘林油茶无性系27

品种特性;果形为球形,果色为青黄,鲜果出籽率48.7%,每公斤果数为48个,鲜果含油率10.188%,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油66.36公斤。

湘林油茶无性系

32品种特性;果形为球形,果色为青黄,鲜果出籽率47.9%,每公斤果数为72个,鲜果含油率11.357%,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油54.64公斤。

湘林油茶无性系34

品种特性;果形为桃形,果色为青红,鲜果出籽率52.0%,每公斤果数为64个,鲜果含油率6.682%,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油68.09公斤。

湘林油茶无性系36

品种特性;果形为桃形,果色为青黄,鲜果出籽率51.6%,每公斤果数为62个,鲜果含油率11.536%,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油56.55公斤。

湘林油茶无性系40

品种特性;果形为球形,果色为青红,鲜果出籽率53.1%,每公斤果数为68个,鲜果含油率6.004%,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油73.35公斤。

湘林油茶无性系51

品种特性;果形为桔形、有棱,果色为青红,鲜果出籽率51.6%,每公斤果数为108个,鲜果含油率12.998%,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油55.75公斤。

湘林油茶无性系56

品种特性;果形为橄榄形,果色为青红,鲜果出籽率39.4%,每公斤果数为114个,鲜果含油率6.265%,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油56.18公斤。

湘林油茶无性系67数

品种特性;果形为桃形,果色为青黄,鲜果出籽率44.4%,每公斤果数为62个,鲜果含油率9.076%,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油69.72公斤。

湘林油茶无性系69

品种特性;果形为球形、有棱,果色为青红,鲜果出籽率48.0%,每公斤果数为82个,鲜果含油率12.970%,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油75.44公斤。

湘林油茶无性系70

品种特性;果形为橄榄形,果色为青红,鲜果出籽率41.6%,每公斤果数为116个,鲜果含油率11.952%,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油58.27公斤。

湘林油茶无性系81

品种特性;果形为桃形、有棱,果色为青黄,鲜果出籽率55.6%,每公斤果数为50个,鲜果含油率10.097%,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油73.42公斤。

湘林油茶无性系82

品种特性;果形为橄榄形,果色为青黄,鲜果出籽率53.6%,每公斤果数为54个,鲜果含油率12.408%,嫁接后第四年平均亩产油73.09公斤。

湘林无性系22号

品种特性;果青红球形,有棱、脐,鲜果23.5个/500g,鲜籽241.1个/500g,鲜果出籽率40.8%,鲜果含油率9.98%,年均产油66.06公斤/亩。

5、赣抚20

2007年通过国家良种审定,良种证号为:国S-SC-CO-004-2007。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分枝均匀。树冠自然圆头形,湖南通常与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开花,花白色,花瓣倒心形,6-8瓣,叶椭圆形,果实成熟期10月下旬,果球或卵形,青黄色,每500克果数30-58个,鲜出籽率46.7%,干仁含油率39-42.2%。

鲜果含油率11.8%,年平均亩产油量79.2kg。本所2009年下半年可供赣抚20油茶嫁接苗,苗价10元/株,100株以上起售,需付30%定金预定才供苗。

6、赣石84-8

油茶种植研究 篇6

关键词:油茶;种植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6-0157-02

1油茶的生物学特性

油茶属木本植物,是经济油料果树,寒带、热带都有分布。在园林选择方面,以土层深厚、肥沃、缓坡向阳,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的土地为宜。整地宜在冬季或早春。其方法是一般以水平带状整地效果较好。穴一般为67cm,全面开垦时,深度不少于27cm。油茶的寿命长达七八十年,有的甚至达到百年以上。它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幼年、成年和衰老这3个阶段。

1.1幼年阶段

从油茶发芽到开花结实,为幼年阶段。这阶段一般为5年。6年,是油茶生长发育的基础,幼年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这个阶段主要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十分迅速,主干生长多,分枝很少。

1.2成年阶段

从7年~8年开始大量开花结实到衰老之前的旺盛时期,为成年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延续时间很长,一般可达到70年~80年,有的甚至更长。在成年阶段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达到旺盛阶段。

1.3衰老阶段

油茶生长到七八十年以后。开花结实的能力与生长发育的能力都逐渐衰退,树势衰老,产量下降,大小年现象明显。为了提高老油茶树的产量,通常会根据生长情况,砍去衰老的植株,以萌发新的植株,这样会很快可以结实,增加油茶产量,增加收益。生产上叫萌发更新。

2油茶的种植方法

2.1植树

植树就是将苗圃培育出来的实生苗、扦插苗、营养钵苗和嫁接苗定植到油茶园。由于油茶苗木在苗圃里护理得较好,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抗旱力强,栽植后扎根快,容易成活,恢复生长快。做到早成林,早收益。栽植油茶的天气很重要,在某种情况下,比造林季节还重要,是造林成败的关键。最好的栽植天气是阴雨天,栽后下雨,或是毛毛雨天為好,轻粕上宜阴天栽,沙土宜毛毛雨天栽,壤土宜雨后晴天栽。土壤过干、过湿、冰冻、大雨、大太阳天,都不宜栽种油茶,以免降低成活率。

2.2直播

用种子直接播种在油茶园地。这种方法简便,节省劳动力,生产成本较低,解决林地远,不便运输苗木的难题,而且又不受苗木供应的限制。缺点是用种子较多,种子容易受鼠兽损害,同时幼苗抗旱能力较差,小苗出土后,在高温干旱季节容易被灼伤或晒死,有的到了秋季,死苗根部重新萌发新枝,使油茶树变成无主干的丛生树体。为了提高直播的成活率,有条件的地方,提早播种季节,即改春播为冬播,可以明显提高直播的出苗率。

2.3大枝扦插

油茶大枝带也扦插造林,有成活率高、生长快、结果早的特点。插条林地的要求较高,土壤要求湿润、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山地,方向朝南或东南,背西北风。陡坡、排水不良、低洼积水或土层浅薄、卵石很多的地方,不宜作扦插林地。最好在造林的前一年挖翻,种植农作物,使土壤熟化,提高肥力。有利于扦插的成活、生长。插后可进行林粮间种。以耕代抚。插条周围约35cm范围内不要松土,以免松动插条。插条苗侧根发达,无明显主根,不耐旱,故应加强肥水管理。

3成林管理

适宜造林地的条件是海拔500m以下,坡度20°以下,应选择土层深厚的红壤、黄壤或黄棕壤。整地时应先清理林地,需要全部砍除杂灌,一般采取水平撩壕、大穴、鱼鳞坑等三种方式。其中撩壕的方法最好。

3.1撩壕

在山坡上每隔3m挖一条深50cm、底宽60cm,沟底水平的等高壕沟。表土填入壕底,底覆于上面,整成内低外高的反坡梯土,梯面宽度为1.2m~1.5m,内侧开20cm×20cm的蓄水沟。

3.2等高大穴

按株距从山顶到山脚拉直线定点,环山水平放样,栽植穴的位置就是在水平线与垂直线的交叉点,形成上下成列、水平环山成行的格局。穴底长宽深度为60cm×60cm×50cm。环山每隔4行就挖一条宽50cm、深40cm的水平保水沟。

3.3鱼鳞坑

沿等高线,依株距定出栽植点,上下行之间错开。表土填人坑底,作成半月形的土台,台的内侧挖深约20cm的保水沟。

4油茶主要栽培技术

在苗木培育方面,油茶繁殖一般采用嫁接和扦插两种方法,它们都具有结果早,并能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等特点,接穗或扦插枝条都应在长势壮的优良单株的向阳枝条上选择。如大量培育,最好建立采穗圃和种子园。嫁接一般应用嵌合枝接,皮下枝接法,具有简便易行、成活率高的特点。嵌合枝接的适宜时间应选择在2月底~3月初,5月底~6月初和9月底~10月初。扦插采用短穗扦捅,插穗宜用当年春梢,穗长5cm~6cm,留叶1片,夏季扦捅为好。插穗最好用200ppm~500ppm奈乙酸液浸24h,插后要遮荫、保湿。生根后,及时施稀薄人粪尿或根外追施磷酸氧钾。油茶树形枝繁叶茂,适应性强,寿命长,产量高,种植大约4年~5年就可开花结果,每年开花结果1次,开花时间很特别,是在冬季12月到次年1月开花,到次年9月左右果实成熟;果皮颜色与树皮一样,种仁外包着黑色的骨质硬壳,取出种仁晒干就可榨油。

在栽培管理上,油茶定植时间宜“十月小阳春”种植,每公顷栽900株~1200株。油茶栽植过程中,提倡合理套种短期作物,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效益,用地因时制宜地进行夏垦。冬季或早春可结合施有机肥进行深挖。夏季干旱高温时,要注意清除杂草松表土,防止水、土、肥的流失,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病虫害的防治

所有的生物都会生病,油茶也不例外,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导。影响油茶生长的主要病虫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尺蠖、茶毒蛾等,它们对油茶的危害是毁灭性的,因此要随时观察油茶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生及时采取防治。

5.1油茶炭疽病

4月~10月容易发生此病,但7月~9月蔓延的速度最快。在发病高峰期的,可用1%波尔多液进行喷洒,每个月两次,连喷3次~4次。

5.2油茶软腐病

发病时容易造成油茶大量落叶,落果,以致产生严重的后果,一般4月~5月下雨之后迅速蔓延,6月份以后到8月最为强烈。喷洒75%甲基托布津300倍液~500倍液就能得到有效缓解。

5.3油茶毒蛾

幼虫吃叶和嫩枝、花芽和幼果。药物防治应掌握在幼虫3龄之前进行为最佳。药剂可用合成洗衣粉50倍液~100倍液或100倍肥皂液~200倍肥皂液进行有效灭虫。

5.4油茶尺蠖

吃油茶叶的害虫,一年产卵一次。对幼虫喷洒50%二溴乳剂1000倍液或90%的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

油茶标准化 篇7

1 那坡县油茶发展现状

油茶在那坡县种植已有悠久的历史, 那坡县主要种植的是普通油茶, 又叫中果油茶。全县9个乡 (镇) 都有油茶分布, 主要产区是坡荷、城厢、德隆、百都、百省等乡 (镇) , 全县面积在, 66.67 hm2以上有32个村占全县村总数的25%, 有970个村民小组有油茶林, 占全县村民小组的63%。那坡县虽然是油茶老产区, 但多年来由于思想重视不够, 资金投入少, 经营管理粗放, 产量很低。

那坡县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管理粗放, 不铲草, 不砍寄生枝, 放任自留, 处于半野生状态, 杂草、灌木与油茶混生, 争水、争肥、争光, 油茶生长不良;二是没有采用良种造林, 品种混杂, 种植过密;三是树龄大, 林相衰老, 很少进行松土施肥和复壮更新, 林地板结, 透气性差;四是病虫危害严重, 防治措施不力。

要想改变那坡县目前油茶低产的现状, 首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领导, 把发展油茶生产作为特色农业产业来抓, 采取有力措施, 加大经费投入和科技投入。其次要抓好低产林的改造, 大力加强现有油茶林的抚育管理和垦复施肥, 迅速提高油茶产量, 这方面那坡县过去也有成功的经验。如那赖村规八生产队1980年搞0.17 hm2的垦复施肥试验, 1981-1984年平均收入干茶籽为91.5 kg, 667 m2产量为35 kg, 比未垦复前的1979年的收入产量45.5 kg, 667 m2产量为17.5 kg, 增产1倍。 (见表1)

实践证明, 油茶垦复施肥, 当年得益, 2 a丰收。

2 软枝油茶造林的技术措施要点

2.1 大力推广软枝油茶良种, 营造油茶丰产林

岑溪软枝油茶是由广西林科院经过十多年系统选育出来的良种, 主要产于广西岑溪市, 以枝条软韧, 挂果下垂而得名, 属普通油茶中一个农家产品。具有速生高产, 早结稳产, 含油率高, 油质好, 适应性广等优点。今后那坡县新种和更新造林都要全部采用软枝油茶良种, 做到非良种不种, 实现良种化[1]。

2.2 林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 排水良好, 坡度平缓, 阳光充足, 土壤酸性或微酸性, 海拔1 000 m以下的丘陵或山地为造林地。

2.3 细致整地, 提前挖坑, 保证造林质量

要求在造林前二三个月进行林地清理、挖坑, 按宽50 cm×50 cm, 深40 cm的规格挖好种植穴。打碎土块, 清除石头、草根, 填回表土, 红土放坑面, 以保持水分。株行距3 m×2 m, 每667 m2种植110株。一般是秋、冬季挖坑, 冬、春气阴雨天造林, 避免太阳大, 天气干旱时上山造林。营养袋造林, 先撕破营养袋, 土团不给散, 也可只撕破袋底[2]。

2.4 抚育管理

幼林管理:造林后第1年7-8月进行铲草抚育, 追施一次尿素, 在阴雨天或下雨前, 距植株蔸根部20~30 cm挖浅沟施下, 每株25 g, 第2年后于2-3月继续进行铲草松土追施氮肥, 每株50 g。最好实行林粮间种, 以耕代抚。

成林管理抚育:成林后每年至少铲草1次, 每隔3~5于秋冬季垦复深挖1次, 深度达15~20 cm, 树冠投影内宜浅, 树冠投影外宜深;坡度15°以下采用全垦, 15°~25°采用带垦, 根据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另外, 每年采果后还要合理修剪油茶林。

3 老油茶林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要点

目前, 那坡县约有0.33万hm2老油茶林属于低产林的改造范围, 要突出抓好现有油茶林的抚育管理, 进行低产林改造, 在科学技术方面, 要采取如下措施。

3.1 整理林地, 清除杂草、灌木, 砍掉寄生枝

要组织和发动群众年年坚持大砍寄生枝, 可以结合在夏季铲山时一起进行, 因为夏季寄生枝果实尚未成熟, 及时砍掉, 免于传播。此外, 夏季正是油茶坐果长油时期, 砍掉寄生枝可以减少养分消耗, 减少落果, 促进长油保果, 对提高当年产量, 具有重大意义。也可以到冬季捡果以后进行。总之, 一定要在年内彻底清除, 不留患根, 以免传播, 且以后年年坚持, 做到砍早、砍小、砍了, 促进油茶生长。

3.2 整型修枝

整型修枝是促使一些低产、老化的油茶林“起死回生”的主要措施。一般在采果后至春梢萌芽前剪除枯死枝、病虫枝、重叠枝、细弱内膛枝、脚下枝和下垂枝等无效枝条, 修剪时要因地制宜, 剪密留稀, 去弱留强, 形成合理的树体结构[3]。

3.3 改良林地土壤, 大搞垦复施肥, 建立油茶丰产林基地

油茶是“抱子怀胎”的树种, 一年到头花果不断, 消耗养分多, 如果缺水缺肥, 养分供应不足, 就会出现明显的大小年, 因此, 必须通过施肥, 才能增加产量, 这是油茶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低改的第1年冬季要合理地进行全垦深挖1次, 垦复方式要根据林地坡度不同, 采取不同的方式。全垦:坡度在15°以下的林地采用全垦。带垦:坡度在15°~25°的林地采用带状垦复, 即沿着行间的水平带挖成带宽2~3 m的平台, 坡度在26°以上挖成1.5 m左右的平台, 逐年扩大, 筑成里低外高的带状梯形, 和在带的上方挖一条10 cm左右的小水沟, 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山”。

施肥:要氮、磷、钾配合使用, 根据油茶生长情况和季节不同而定, 一般生长不良和春季多施氮肥, 而夏秋季施磷肥和适当的氮肥。施肥量:农家有机肥250~500 kg/667 m2, 化肥每667 m2施磷肥50 kg、氮肥50 kg及适当的钾肥或复合肥100 kg。施肥方法是按树冠投影挖环状小沟施放, 沟宽15 cm, 深15 cm, 并盖土填平。

3.4 老林更新造林

选择树龄已严重老化, 品种混杂, 产量很低, 采取其他措施收效甚微的老残林, 采用优良品种进行更新改造成为新林。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全部砍掉, 重新整地挖坑进行造林;二是采用预栽更新的办法, 先在老残林中按规格进行挖坑整地, 预栽优良品种苗木, 待其成长成林后, 才全部砍掉老残林, 这样在短期内不影响林农收入。

3.5 高冠换种, 即嫁接换冠

选择生长旺盛的幼林、壮龄林中基本不结果或常年结果在0.5 kg以下的低产植枝, 或树高、枝少, 采摘不便的植枝作砧木, 采用优良品种的枝条作接穗进行高冠嫁接, 可以提高油茶林的产量、质量[4]。

3.6 防治病虫害

那坡县油茶病虫害主要有油茶象鼻虫、油茶尺蠖、油茶毒蛾和油茶炭疽病、煤污病等, 特别是油茶象鼻虫危害较大, 每年5-8月成虫蛀食油茶果汁液作为营养, 危害油茶幼果, 坡荷、德隆乡危害较严重, 影响产量, 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一是结合冬春垦复, 消灭越冬幼虫, 在成虫大量出现后, 利用其假死特性, 摇树掉落捕杀和拣要油茶落果, 消灭果中幼虫及摘除病果烧掉。二是结合冬挖抚育, 砍掉病枝, 清除地面病原物。三是防治油茶炭疽病。煤污染病, 可用8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喷灭 (一包对水25 kg) , 或用70%甲基硫菌灵喷灭 (一包对水40 kg) , 较严重的可以两种同时一起使用。四是防治油茶象鼻虫、油茶尺蠖、油茶毒蛾等虫害, 可用40%的甲胺膦喷杀 (一瓶对水50 kg) 或用40%的金钻头喷杀 (一瓶对水50 kg) 。五是利用天敌, 积极发展养蜂和用白僵苗菌防治成虫。六是加强种子、苗木检疫, 防止病菌、虫害传染、扩散和蔓延。

4 结语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 确定促进油茶产业良好发展, 首先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领导, 把发展油茶生产作为特色农业产业来抓。在此基础上, 结合当地油茶生产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地实施软枝油茶造林的技术、老油茶林低产林改造技术, 提升油茶产量, 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如此不仅能够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还能推动油茶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云光.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17) :233-234.

[2]张学顺, 卜付军, 鄢洪星, 等.信阳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 2011, 31 (1) :44-45, 48.

[3]韦利华.云和县大源乡生态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10) :125-126.

油茶培育技术 篇8

1 生物学特性

普通油茶一般分布在海拨700 m以下的山地、丘陵地, 生长良好。油茶为深根性树种, 根系的生长具有强烈的趋水趋肥性, 有较强愈合力和再生力。油茶顶端优势明显, 顶芽萌发力最高, 生机最旺, 所萌发的顶春梢较腋芽所萌发的侧春梢生长量大, 壮实, 花芽分化率及坐果率也较高[3]。油茶幼年阶段营养生长旺盛, 在管理中应该以促进春梢、夏梢和早秋梢的生长, 扩大树冠, 增加叶面积为主, 为早实丰产打下基础。成年阶段的油茶,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存, 春梢是开花坐果的枝条, 夏梢一般不能孕蕾坐果。油茶叶面积的大小与花芽分化及坐果有关。单枝有3片以上叶才能形成花芽, 开花坐果;全株每果平均有叶15~20片才能保证稳产。叶片过少, 翌年必然产量减少。油茶的花为两性花, 异花授粉, 孤雌不能生殖, 自花授粉不孕或可孕率很低。花朵盛开期的当天和第2天授粉受精的成果率最高。油茶花的传粉媒介主要是昆虫。油茶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 阳坡的油茶较阴坡油茶产量高, 含油率高, 低丘坡向对油茶影响不大。油茶花期降雨则不利授粉。油茶对土壤条件适应性较强, 在pH值4.5~6.5之间的酸性、微酸性的土壤上均可正常生长发育, 碱性土不宜种植。油茶在土层浅薄、肥力较低的土壤虽能生长发育, 但产量低、产量差异显著。土层深厚、疏松肥沃, 有利结实, 但油茶生长过旺反而结实少。

2 良种壮苗繁育技术

油茶是异花授粉树种, 如用种子育苗繁殖则后代变异大, 单株产量及经济性状差别悬殊。为了保持油茶优良特性, 实现高产稳产, 生产上一般利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优良无性系苗造林, 目前普遍采用芽苗砧嫁接培育良种嫁接苗[4]。此外, 还可扦插育苗。常用的芽苗砧嫁接育苗方法如下。

2.1 砧种的采集

油茶的采种期一般在生理成熟和种子成熟之间, 即种子已经成熟而果实未开裂之前进行, 可在霜降前后采种。茶果成熟的特征是油茶果皮上的茸毛自然脱落, 变得光滑明亮;树上少量茶果微裂, 容易剥开;种子乌黑有光泽或呈深棕色。

2.2 砧种的催芽处理

茶果采后, 不宜晾晒, 放在室内通风处让其自然开裂, 选取大粒种子 (粒重2~3 g) 在室内用干净的干河沙贮藏, 到翌年3月取出用湿沙催芽。沙的湿度以用手能捏成团、松后散开为宜。催芽湿沙用托布津处理, 一层沙、一层种, 沙的厚度10 cm左右, 4~5 d洒水1次, 保持一定湿度。待胚芽伸长到3 cm左右时, 即可作芽苗砧进行嫁接。

2.3 圃地选择

圃地宜设在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pH值5.5~6.5的黄壤、红壤地。高湿排水不良、黏重板结或干燥的砂土、碱性土不宜作苗圃。

2.4 整地作床

在嫁接前1个月开始整地, 用生石灰750 kg/hm2、甲胺磷7.5 kg/hm2撒于土表, 然后翻入土中, 进行土壤消毒。施土杂肥 (或人畜粪) 15 t/hm2, 或复合肥1.5 t/hm2作底肥。整好地后即开始作床, 苗床宽以1.2 m为宜。苗床作好后盖上一层黄心土, 以减少杂草及病虫危害。然后盖上塑料薄膜, 防止雨水冲刷, 保持苗床干湿适宜。

2.5 搭荫棚

嫁接前搭好荫棚。棚高1.8 m, 遮荫度70~80。棚顶遮荫材料可用杉树枝、稻草等。

2.6 选取接穗

供采穗的母株应是通过鉴定的优良无性系。一般选用树冠外围中、上部叶芽饱满的当年生木质化的春梢或半木质化的夏梢作接穗, 一般粗0.25~0.32 cm。接穗宜随采随用, 采下的穗条要立即剪去多余的叶片, 用湿布包裹, 做好接穗保鲜。如需远距离调运, 将枝条捆成几十根1束, 基部用药棉包裹浸湿, 用纸箱或铁桶盛装, 避免挤压和失水。运回后, 立即解去捆扎带, 插放于阴凉处或暗室的湿沙中, 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周。采用75 mg/kg 2, 4-D或150 mg/kg萘乙酸或100 mg/kg吲哚丁酸处理接穗48 h, 能提高嫁接成活率。

2.7 嫁接

2.7.1 嫁接工具。切口锋利的嫁接刀, 也可用剃须刀片, 另外准备长条形铝箔备用。

2.7.2 嫁接时间。

5月中旬至6月中旬, 待砧种幼芽出土即将展叶, 接穗进入半木质化时嫁接。

2.7.3 削接穗。

先剪去接穗1/3~1/2的叶片, 将接穗倒拿在左手姆指与中指之间, 一面紧贴食指尖上, 在距芽的基部0.2 cm处开始斜削1刀, 斜面成30°, 削面长1.2 cm;再翻转接穗与第1刀对称斜削1刀, 使接穗成薄楔形。削面一定要平整光滑。最后在芽尖上方0.3 cm处斜切1刀, 切断接穗。

2.7.4 削苗砧。

将砧苗去掉泥沙, 在子叶柄上部约2 cm处平切断, 通过横断面中心纵向深切1刀, 长约1.5 cm。

2.7.5 嵌接穗。

将接穗的薄楔形木质部插入苗砧、对齐, 如砧穗粗细不一时, 对齐一面即可。

2.7.6 绑扎。在嵌接处套上铝箔, 捏紧即可。

2.7.7 芽苗栽植。

苗嫁接后栽入苗床, 栽植密度为90万~120万株/hm2, 栽后浇透定根水。为了保湿, 取长为1.8~2.0 m的竹蔑条若干, 弯成拱形插于苗床两边, 再盖上塑料薄膜, 薄膜四周用土封压严实。

2.7.8 芽苗管理。

(1) 除萌去杂。从嫁接后20 d左右开始, 注意除去砧木萌芽和死亡单株, 一直坚持到9月。 (2) 去花芽。由于接穗花芽、腋芽同时并存, 影响苗木生长, 应注意摘除花芽。 (3) 调整温、湿度。嫁接后1个月是苗木成活的关键时期。此时若遇高温干旱, 易造成苗木灼伤, 应增加覆盖减少透光度。若遇长期阴雨, 地下水位上升, 易造成根腐病, 此时应加大透光度, 可将薄膜两端揭开, 以利通风透气, 同时应抓紧清沟排水。待7月中旬幼苗第2次抽梢时, 雨后的早晚或阴天揭去塑料薄膜罩。 (4) 病害防治。嫁接苗第1年病害主要有白绢病, 即菌核性根腐病。发病症状:在接近地面的茎基部, 开始病株组织出现褐色, 上面很快长出白色绵毛状物, 并以网状向上部及土壤表面扩展, 形成白色绢丝状膜层。防治办法是拔除病株, 消除带菌土, 再用19%硫酸铜液灌苗木根部, 消毒保苗。 (5) 移床扩田。第2年1—2月进行移栽, 栽植密度为45万~60万株/hm2。第2年的管理工作主要有除草、除杂、施肥、去顶和炭疽病的防治。可根据发病情况, 定期喷洒50%多菌灵1 000倍液, 或1%波尔多液3~4次, 春季新梢生长后喷1次, 发病初期6月1次, 若病害严重则连喷2次。 (6) 芽砧苗的出圃标准。嫁接口愈合良好, 无萌芽, 有较多的须根和4~5个分布均匀的侧根, 甲级苗高30 cm以上, 地径0.3 cm以上, 主干上有分枝, 乙级苗高20~25 cm。

3 新造林技术

3.1 造林地选择

宜林地要求选择海拔500 m以下、坡度20°以下、土层深厚的红壤、黄壤或黄棕壤。

3.2 整地

整地时先清理林地, 需全部砍除树灌, 挖掉蔸根, 其方法一般有水平带、大穴、鱼磷坑等3种方式, 以水平带最好。 (1) 水平带:在山坡上每隔3 m挖一条水平带, 梯面宽度为1.2~1.5 m, 内侧开20 cm×20 cm的蓄水沟。 (2) 等高大穴:按株距从山顶到山脚拉直线定点, 环山水平放样, 栽植穴的位置即在水平线与垂直线的交叉点, 形成上下成列、水平环山成行的格局。穴底长、宽、深为60 cm×60 cm×50 cm。环山每隔4行挖1条宽50 cm、深40 cm的水平保水沟。 (3) 鱼鳞坑:这种整地方式适用于坡度20~25°的坡地。沿等高线, 依株距定出栽植点, 上下行之间错开成品字形。坑的规格为70 cm见方, 深50 cm。表土填入坑底, 作成半月形的土台, 台的内侧挖深约20 cm的保水沟。

3.3 栽植

一般选用二年生芽砧嫁接苗, 苗木标准达乙级以上。为满足授粉需要, 须选20个以上无性系混合配置。栽前结合整地深施钙镁磷肥1 125 kg/hm2或土杂肥30 t/hm2, 肥料与穴内底土充分拌匀。于2月上旬至3月上旬, 也可在10—11月造林或补植。栽植深度要适宜, 不能埋叶或露根, 根系舒展, 主干正立, 踩紧压实。苗木宜随起随栽, 当天栽不完, 必须假植。栽植后遇干旱充分浇水, 栽植一般选择阴天或毛毛雨天, 也可在晴天的下午进行。一般栽植1 665株/hm2, 株行距为2 m×3 m, 在特别肥沃的平坡地栽900株/hm2左右, 株行距为4 m×3 m。

4 幼林培育

4.1 补蔸全苗

用二年生合格苗对林地缺株进行补植, 也可用容器苗补植。

4.2 中耕除草, 间种作物

造林后的头两年, 每年春末夏初 (5月底前) 和秋季 (9月以后) 各中耕除草1次, 培蔸正苗。第3年在梯面深挖1次, 深度20~25 cm。第4、5年每年秋季中耕除草1次, 梯面浅锄15 cm左右, 坡面刀抚。第6年在梯面深挖1次, 深度20~25 cm。幼林通过林中合理间种, 以耕代抚。间种作物有黄豆、花生、绿肥、药材等。

4.3 追肥

造林后第1、2年主要追施氮肥为主, 促进幼树营养生长。施肥量为尿素50 g/株。第3年开始开花结果后, 每株施尿素50~100 g、钙镁磷肥100~150 g、氯化钾100~150 g。

4.4 幼树整形

幼树长到1.2 m高左右时, 将顶芽摘除, 保留4~5个强健主枝。主枝在主干上最好各保持10~15 cm间隔, 分布均匀。如主枝间距离过远时, 宜留强健分枝作为副主枝, 以便充分利用空间, 扩大结果面积。幼树修剪量宜小不宜大, 通过整形, 使其成为自然圆头形和自然开心形。

4.5 病虫害防治

(1) 油茶炭疽病:该病在4—10月易发生, 7—9月蔓延最快。应结合挖垦、修剪、采收, 清除病枝、病叶、病果。在发病高峰期的7—9月, 可用1%波尔多液, 或50%多菌灵1000倍液, 每15 d喷1次, 连喷3~4次。 (2) 油茶软腐病:发病时油茶大量落叶、落果。一般3月下旬始发, 4—5月遇阴雨即迅速蔓延, 6—8月最严重。在发病期喷洒1%波尔多液, 或75%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防治。 (3) 油茶毒蛾:又叫茶毛虫, 幼虫食叶、嫩枝、花芽和幼果。1年发生3代。3月底4月初人工采摘卵块烧毁。药物防治应掌握在幼虫3龄之前进行为佳, 1~2龄幼虫有群集习性。药剂可用100~200倍肥皂液、合成洗衣粉50~100倍液、晶体敌百虫500~1 000倍液。 (4) 油茶尺蠖:食叶害虫, 1年1代。结合垦覆灭蛹。2—3月捕蛾刮卵 (卵产在树干阴凹面) 。对2~3龄前幼虫, 喷50%二溴乳剂1 000倍液, 或90%晶体敌百虫1 500倍液。

5 低产林改造技术

低产油茶林改造对象是指立地条件较好、坡度25°下、郁闭度0.6左右、中壮龄植株占林分70%以上、基本株数900~3 000株/hm2、常年产茶油60 kg/hm2左右、具有较大增产潜力的荒芜油茶林。改造低产油茶林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连蔸清除林内杂树灌木和油茶老残病虫株。 (2) 对疏密不匀或过密的林分, 间伐过密弱株, 林中空地则予补植。使林相整齐, 分布合理, 植株密度调整到1 500株/hm2左右。 (3) 冬挖夏铲:冬季垦覆要求3年一深挖, 深挖20~30 cm, 翻大块, 底朝天, 夏季1年浅锄1次, 浅锄10 cm左右。注意树冠内浅、外深;幼树浅, 大树、壮树深;熟山浅, 荒山深。消灭杂草, 切断土壤毛细管, 增加土壤透气性和蓄水能力。垦覆方法有全垦、带垦、穴垦等。坡度25°以下的油茶林地应采取全垦。 (4) 修剪。通过修剪, 改善树体结构, 形成枝叶均匀、通风透光、结果面大而厚的好树冠。剪去脚枝、徒长枝、病虫枝、枯枝、纤细光棍枝、密集交叉枝等。树冠过高, 摘除顶芽, 控制高生长, 促使多发侧枝。对已衰老的结果枝和生长枝, 可回缩剪除原枝条长度的1/3或2/5。 (5) 嫁接换冠。对部分劣株, 用优树穗条, 采用撕皮嵌合嫁接法, 于5月上旬至6月下旬进行嫁接换冠。 (6) 挖竹节沟。在油茶林坡地沿等高线水平方向开挖竹节沟, 沟底宽50 cm、深40 cm, 遇油茶树留一个节, 遇不到油茶树则每10 m留1个节, 上下沟距为8~10m。 (7) 施肥。一是茶枯及茶壳还山:施沤制的茶枯450 kg/hm2、茶壳1 500 kg/hm2。在树冠投影内缘挖深30~40 cm的环状断沟或辐射状沟, 将茶壳、茶枯均匀撒于沟中, 并与底土拌匀, 再覆土。以后逐年更换位置, 适当加深加宽施肥沟。二是追施化肥:主要有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等。采取环状沟施或穴施, 可施用尿素750 kg/hm2、磷肥1 125 kg/hm2或复合肥225 kg/hm2。在有条件的地方, 还可进行叶面追肥, 喷2%过磷酸钙浸出液加5%尿素溶液。 (8) 间种绿肥。油茶成林间作一般以绿肥、豆类、油菜、花生为宜。通过间作以改良土壤、增加油茶产量为目标。在以耕代抚中还得及时防治病虫。

总之, 培育油茶要掌握生物学特性、良种壮苗繁育技术、新造林技术、幼林培育、低产林改造技术等五大环节, 做到适地适树, 精心培育, 实现高产稳产, 壮大发展油茶产业。

参考文献

[1]张宏达, 任善湘.中国植物志:第49卷第3册[M].北京:科技出版社, 1998.

[2]李克瑞, 漆龙霖, 赵思东, 等.山茶属27种植物油脂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的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 1984, 4 (2) :101-109.

[3]张宏达.山茶属植物的系统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1, 论丛 (1) :1-12.

油茶栽培技术 篇9

1 林地选择与整地

根据油茶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对油茶造林地进行选择, 一般生长有杉木、茶树、松树、映山红、铁芒萁等植物的山地都可选为油茶造林地。油茶性喜光, 喜温, 宜酸性土, 忌严寒酷暑和碱性土。为保证油茶早实高产和稳产, 必须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一定温度、水分和肥力条件。因此, 山地油茶林地选择土层深60cm以上, 土质疏松、肥沃、湿润、地下水位在1m以下、海拔高度为100~700m、排水良好的酸性 (p H值为5.0~6.5) 红壤、黄红壤的山地。以阳光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为好, 以无风寒、坡度25°以下的中下坡为宜。

通过整地使土壤熟化和疏松, 加深土层厚度, 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通气状况, 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 为油茶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1]。整地可随时进行, 但以挖“伏山”为好, 即在造林前1年或6个月进行。整地方式视立地类型而定。一般平坦地坡度小于10°的可全面整地, 山地坡度大于10°的则采用水平带或穴状整地。把山上的杂草和灌木全部清除, 塘的规格为40cm×40cm×30cm, 土层薄的地方可大些。有条件的, 可放钙镁磷肥1~2kg/塘或农家肥5~10kg/塘, 与泥土混合填入塘中作底肥, 无条件的尽量从塘周围收集表肥土填入塘中, 回填土要高出地面20cm。

2 育苗

造林方式可分为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2种。直播造林简单易行, 投入较低, 但成活率与保存率较低、管理困难、出苗不齐、密度控制难且浪费种子;植苗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高、管理及密度控制容易。造林苗木的规格和苗龄, 因育苗的方法不同而有差别。根系发达、长势旺盛、苗茎粗壮、苗高30cm以上、苗龄1~2年的为特优苗。油茶为异花授粉树种, 为满足授粉需要, 通常要求5个以上无性系品种混合配置, 且花期和果实成熟期一致, 以利于授粉和采摘。造林宜在冬末春初的雨季进行, 如遇干旱, 定植后浇透定植水。栽植时苗木要扶正, 根系要舒展, 深浅要适中, 根土要密接。做到随起苗随造林, 严禁苗根遭受风吹和日晒, 当天栽不完的必须假植。需长途运输的苗木, 应适当修剪主根和密集的枝叶, 尽量带宿土或黄泥浆, 然后包装运输。根据地块、坡度、光照强度、管理水平确以及经营方式确定种植密度。土层深厚、肥沃的平地, 株行距3m×3m, 种1 110株/hm2;坡脚和缓坡地株行距2.5m×3.0m, 种1 335株/hm2;坡度20°以上的株行距2.5m×2.5m, 种1 620株/hm2。一般密度在1 500~2 500株/hm2。

3 抚育管理

幼树期 (1~5年) 以营养生长为主。此时的施肥以氮肥为主, 配合施磷钾肥, 主攻春、夏、秋3次梢。上坡林期间 (6~9年) 油茶进入丰产期, 主要采用氮、磷、钾配方施肥, 比例为3∶2∶1, 每年需肥量在250g/株左右, 分2~3次施入;红坡林阶段 (10年以后) 油茶进入盛产期, 消耗较大, 需要的肥料增多, 在500g/株左右, 氮、磷、钾的比例为5∶3∶2。定植当年可以不施肥, 或于6~7月树苗恢复生长后, 适当浇些稀薄的人粪尿, 或施尿素20g/株或专用肥。及时清除塘内杂草, 让苗木获得充分光照, 避免杂草与苗木争夺养料, 对塘周围的土壤要翻挖, 塘里要浅锄, 以扩大塘面积和促进土壤通透。秋冬季节翻挖后可直接把杂草铺在塘里, 以提高地温、保湿和增加土壤有机养分。提倡林粮间种和种绿肥, 以耕代抚。粮食作物应选择矮杆品种, 以豆科较好[2,3]。由于幼树抽梢量大, 组织幼嫩, 易受冻害, 因而冬天冷气流频繁地段应适当营造防风林带, 11月施足保暖越冬肥。还可根据枝梢生长情况, 在10~11月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 以增加新梢木质化程度, 利于越冬。

4 成林管理

对疏密不均或过密的林分, 间伐过密株和弱株, 林中空地则予补植, 使林相整齐, 分布合理, 调整到1 500株/hm2。垦复可分全垦、带垦、穴垦、阶梯式垦以及壕沟施肥抚育等多种方式。其中阶梯式垦复最常用, 增产效果也显著。该方式是在全面深挖垦复、砍除灌木和杂草的基础上, 修成外高内低、外筑埂、内开沟的等高梯地。梯地的宽度随坡度角而定, 坡度15°以下地段可修成3~4m宽的阶梯地, 而较陡地段可修成1~2m宽的梯地。梯地两边挖排水沟和蓄水沉沙池, 以防暴雨冲坏梯面。依季节分为冬垦和夏垦, 冬垦深度20~25cm, 并将土块翻过来, 使草根朝天, 放置一冬;夏垦深度10~15cm, 以浅铲为主。垦复原则是荒山浅, 熟山深;树冠内浅, 树冠外深;幼树浅, 大树深;陡坡浅, 平坡深;黏土浅, 沙土深。油茶是虫媒异花授粉植物, 虫媒授粉中又以异花尤其是异株授粉效果为最好。虫媒授粉结果率高达78.0%~80.6%, 而风媒授粉的结果率仅2.1%~10.6%。能给油茶花传粉的昆虫有蝇、蚁、虻、蛾、蝶、蜂等50多种, 其中授粉效果最好的是土蜂[4]。据调查, 多蜂的油茶林比少蜂的油茶林坐果率高7%~20%, 产量高29.8%~113.6%。

5 整形修剪

修枝原则是幼树轻剪, 老树重剪;小年轻剪, 大年重剪。方法要因树制宜, 先剪下部, 后剪中上部;先剪冠内, 后剪冠外。做到修剪均匀, 上下不过分重叠, 左右不拥挤。幼苗期及时将顶芽摘除, 促进幼苗侧芽萌发形成多个侧枝, 然后根据枝条的健壮情况, 从3个不同的方位选留3个优良的侧枝作为主枝, 去除主干。幼龄树在主枝形成的基础上, 在主枝离树干20cm处进一步摘除顶芽, 促进主枝侧芽萌发形成侧枝。成龄树期修剪的目的是调控油茶树体养分平衡, 做到大年不大、小年不小, 使年度结果相对均匀。主要是剪除徒长枝、地脚枝、病虫枝、细弱枝和部分影响整株树光照的枝条。老年树期因树而异, 主要是保存具有生长结果能力的枝条, 对长势明显减弱的枝条适当短剪截, 让其重新萌发新枝, 清除枯死枝、病虫枝。

6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烟煤病、软腐病等, 主要虫害为油茶尺蠖、油茶刺绵蚧。实行以营林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原则, 加强调查研究, 及时掌握情况, 健全检疫制度, 严格检疫工作, 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炭疽病防治上, 剪去各种病虫枯枝和破伤枝, 清除病果;落花后10d左右开始喷药, 15d喷1次, 连喷3次, 雨后喷施。常用药剂有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及25%苯菌灵乳油1 000~1 500倍液。烟煤病防治上, 改善林内光照条件和卫生状况, 修除病枯枝;夏季用0.3~0.5°Bé的石硫合剂喷洒, 冬季用3°Bé的石硫合剂喷洒。软腐病防治上, 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 减少发病, 清除病叶病果。夏季每隔15d喷洒1次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 或75%甲基托布津500倍液, 或1%的波尔多液。对蚜虫和介壳虫等刺吸式害虫, 可用40%乐果乳油或氧化乐果乳油防治;对茶梢蛾和茶蛀梗虫等钻蛀性害虫, 在成虫盛发期、卵初孵化或幼虫转移蛀梢盛期, 用40%氧乐化果乳油等喷洒。

参考文献

[1]俞秀兰.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 2006 (1) :232-234.

[2]苏莲花.油茶育苗与栽培技术[J].热带林业, 2006 (4) :35-37.

[3]施廷喜, 占代飞, 胡炉魁.油茶无性系良种栽培的质量技术管理[J].林业实用技术, 2009 (11) :17-20.

油茶栽培技术 篇10

1 选种及培育苗木

1.1 建立母树林

选择优良油茶品种植株占60%以上的中、壮龄林, 进行去劣换优, 加强培育, 使其成为具有比较一致的优良遗传性的采种林。

1.2 选择优良油茶品种

从优良油茶品种中选择植株, 具体指标如下: (1) 生活力强。生长强健, 枝条分布均匀, 树龄15~40年, 树冠完整、开展, 生长旺盛。抗病虫能力强, 果实炭疽病感染率在3%以下。 (2) 花期早。盛花期在11月中旬以前。 (3) 产量高。3年平均产量, 按冠幅乘积计算, 鲜果产量1.0 kg/m2以上, 最低年不少于0.5 kg/m2。果实大, 果皮薄, 出籽率、出油率高, 大小年不明显, 体现在生长快, 开花结果早, 提前进入丰产期[1]。 (4) 出籽率高。鲜果出籽率40%以上, 干果出籽率25%以上。 (5) 含油率高。种仁含油率42%以上, 酸价3以下。

1.3 良种繁育

取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 置于适宜环境条件下, 使之生根发芽、抽梢、展叶, 形成新的完整植物体。要使扦插苗发根多, 成活率高, 生长良好, 既要用优良的枝条作插穗, 扦插的方法要得当, 又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 (包括水分、土肥、湿度、光照等) 。油茶苗扦插技术要点如下: (1) 建立采穗圃。每年5—6月是油茶苗扦插的最佳时期。采用经过鉴定的优良无性系木质化、腋芽饱满、叶片完整并且无病虫害的健壮枝条 (枝径0.2~0.3 cm, 下同) 作接穗, 选择5~10年、健壮的油茶林, 嫁接换冠或用扦插苗和芽砧苗。 (2) 建立种子园。采用经过鉴定的优良家系, 或优良无性系的芽砧苗、扦插苗, 多系 (10个以上) 配置建园。

1.4 种子采集

油茶种子质量要达到一定标准, 具体为:纯度98%以上, 生活力不低于90%, 发芽率60%~85%, 大籽千粒重2 000~2 160 g, 中粒千粒重1 300~1 700 g, 小粒千粒重1 200~1 300 g, 色泽正常, 无异味。

种子采集时, “寒露”、“霜降”油茶类型, 应分别在寒露、霜降节后选采向阳的果大 (横径3 cm左右) 、皮薄 (0.2 cm以下) 红、黄皮球形果实, 从中选取粒大饱满、无虫病斑的茶籽作种。需要调拨的种子, 含水量控制在20%左右, 妥善包装运输[2]。通常采用露天沙藏或窖藏, 要将其温度控制在5~7℃, 相对温度保持在60%~70%。

1.5 壮苗培育

(1) 播种育苗。选好圃地, 精耕细作, 施足基肥, 进行土壤、种子消毒灭虫, 适时早播, 加强抚育管理。

(2) 短穗扦播育苗。选用采穗圃的健壮枝条作插穗, 黄心土作插壤。春插 (2月上旬至3月上旬) 选用发育健壮的一年生枝条, 夏插 (5月下旬至6月上旬) 选用当年抽发的健壮春梢 (主要是叶芽饱满) , 穗长5~6 cm, 顶端留1芽1叶, 进行激素处理, 及时扦播, 遮荫保温, 做好抚育管理。

(3) 芽砧嫁接育苗。选用籽大饱满的茶籽培育芽砧, 从采穗圃选用一年生或当年生的健壮枝条作接穗, 掌握在芽砧展叶前嫁接, 紧密绑扎, 严密保温, 适当光照, 提高芽砧嫁接育苗成活率。

(4) 苗木规格。一年生实生苗, 高度20 cm以上, 地径0.3cm以上, 顶芽饱满, 根系发达, 产苗量30.0万~45.0万株/hm2。用二年生苗造林的不受此制约。一年半生的扦插苗, 高度25cm以上, 地径0.35~0.40 cm, 年产苗22.5万~30.0万株/hm2。一年半生的芽砧嫁接苗, 高度30 cm以上, 抽梢基径0.3 cm以上, 产量22.5万~30.0万株/hm2。苗木出圃时应注意保护根系, 分级包扎, 随起随运随栽, 暂时栽不完的苗木要进行假植。

1.6 种苗检疫

凡需调入、调出的种苗, 必需经检疫部门的检疫。

1.7 造林整地

整地前应将山脊、流水山谷两侧各划出宽10~15 m的地带, 留蓄或营造乔灌针阔复合地带, 组成油茶防护林网。整地要因地制宜, 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 实行全恳整地, 深度:山区17~20 cm, 丘陵20~23 cm。15~25°的山坡, 全面整地应每隔30 m保留3 m宽的绕山植被带。对花岩风化的土壤, 不宜进行全恳整地。坡度15~25°、坡面较长的山坡, 要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地, 带宽1 m以上, 带面内低外高, 全垦深20~30 cm, 内侧挖一条深宽30~40 cm的竹节沟, 带面保留植被, 以利于保水保土保肥。

1.8 造林

植苗造林的适宜季节为立春到惊蛰, 在土壤湿润的阴天进行最好。要根据立地类型、经营方式, 采用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配置。以2 m×2 m、3 m×3 m、2 m×4 m的株行距比较合适, 即栽苗要掌握扶正、舒根、深浅适中 (比在苗圃时深1~2 cm) , 分层培土压实的技术要领。在栽植过程中, 要切实做好保苗工作。当年秋后成活率90%以上, 对缺株应用同龄、同类型的苗木补植, 2~3年后保存率达到95%以上。

2 幼林抚育管理措施

2.1 封山护林

造林后实行封山护林, 以防人畜危害。

2.2 除草松土

造林当年除草松土2次, 以后每年1次, 一般第1次在5—6月, 第2次在8月下旬至9月[3]。也可推行化学药剂除草。带间只割青不松土, 以保持水土。松土的深度, 造林当年以3~4 cm为宜, 以后逐年加深, 蔸边宜浅, 向外渐加深;壤土宜浅, 黏土宜深。要维修带、沟设施。

2.3 施肥

(1) 幼林施肥量要根据林龄、土壤肥力、林木生长状况而定, 冬施农家肥或茶麸等腐熟有机肥, 春施速效肥, 施尿素150~225 kg/hm2、钙镁磷肥450~1 500 kg/hm2、硝酸钾300~1 125 kg/hm2。可在树冠外缘挖深、宽各20~30 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

(2) 根外追肥, 在3—5月喷施0.1%~0.5%磷酸二氢钾、尿素等速效肥料, 花期喷施硼或稀土等微量元素, 以达到保花保果的目的。

2.4 林地间作, 以耕代抚

林地间作植被, 可以促进保水、保土、增肥, 以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间作作物的种类, 应根据种间互助、因地制宜的原则, 选择适应性较强、管理方便、早熟、高产豆科作物、绿肥等, 实行套种轮作, 及时压青, 不断提高地力[4]。凡高杆、藤本、耗水量大、影响油茶生长的作物, 均不可选用。

2.5 整形修剪

首先培养主干, 根据油茶类型、分枝习性, 可以逐步修剪成自然圆头形或自然开心形。修剪应在冬季、早春进行, 修剪后要及时抹芽除萌。

3 成林经营管理措施

3.1 土壤管理

一是实行“三年一深挖, 一年一浅锄”, 冬季深挖, 夏季浅锄。深挖20 cm以上, 浅锄10 cm左右。二是保持水土。严禁在林地内铲皮积肥, 垦复要因地制宜, 按造林整地的方式, 采取全面深垦、水平带垦、穴垦, 切实做好水土保持。三是施肥、间作改土。根据林地土壤肥力、林木生长状况, 不同时期施用不同的肥料。大年, 冬季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料。

3.2 病虫害防治

炭疽病:冬前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夏季防治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软腐病: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50%退菌特1 000~1 500倍液、1%波尔多液防治。根腐病:用1%硫酸铜, 或敌克松等消毒病苗。蓝翅天牛:成虫羽化高峰期, 可喷洒20%果乳剂500倍液、90%敌百虫1 000倍液, 幼虫期可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象虫:用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1对水1 000倍稀释液防治。

4 果实采收

1 0 月采收, 此时树上5%的茶果微裂, 易剥开, 种子乌黑有光泽或呈深棕色。采后堆3~4 d, 晴天摊开翻晒2~3 d后, 茶果自然开裂, 然后过筛扬净, 再晒1~2 d至全干用于榨油。

摘要:总结油茶栽培技术, 包括选种及培育苗木、幼林培育、成林经营和果实采收等方面内容, 以为油茶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油茶,栽培技术,造林,管理

参考文献

[1]文纯君.关于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的探讨[J].广东科技, 2010 (22) :42-43, 36.

[2]宁林.油茶丰产栽培管理技术[J].云南林业, 2010 (6) :68.

[3]冯纪福.油茶标准化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 2010 (17) :6-7.

油茶整形修剪试验研究 篇11

关键词:整形修剪;油茶产量;鲜出籽率;平均单果重

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2-0023-03

StudyonTechniqueofPruningCamelliaoleifera

ChengJunyong(1,2,3)DengXianzhen(1,2,3)DuYangwen(1,2,3)LiJingzhu(1,2,3)ChenShulin(4)

(1.HubeiAcademyofForestryWuhan430075;2.HubeiKeyLaboratoryofNontimberForestGermplasm

ImprovementandComprehensiveUtilizationHuanggang438000;3.Hubei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

fortheCharacteristicResourcesExploitationofDabieMountainsHuanggang438000;

4.TongshanCountyForestryInvestigationandPlanningandDesigningTeamXianning437600)

Abstract:Thepruningtechniqueshadbeenappliedon“Eyou”Camelliaoleifera.Threemethodsincludingmediumpruning,moderatepruning,heavypruningwereusedasexperimentaltreatments.Theinfluencesofdifferentpruningmeasuresonfruitingyieldandnon-timbercharacteristicwerestudied.Theresultindicatedthatthefruitingyieldoftreewithopenshapecouldberaised51.55%bymediumpruning,thefruitingyieldthatoftreewithuprightshapecouldberaised67.62%byheavypruning.Pruningalsohadeffectedontheeconomiccharacteristicsoffruit,andmediumpruningcouldbeimprovetheyieldoffreshseeds,andheavypruningcouldbeenhancetheweightofeachfruit.

Keywords:pruning;fruityieldofCamelliaoleifera;theyieldoffreshseeds;theweightofeachfruit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茶油是优质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1-5]。我国食用油60%以上依靠进口,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缓解耕地压力、促进山区林农增收、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提出到2020年新建油茶示范林166.7万hm2,改造低产林266.7万hm2,茶油年产量将达250万t。

随着油茶经营理念的更新,油茶林的管理从过去的粗放经营转变为高效集约化经营,而整形

修剪是促进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潘德森[6]对麻城油茶林开展了修剪试验,结果表明修剪可以缩短大小年差距,促进新梢生长并提高坐果率。陈永忠[7]对油茶品种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试验,结果表明修剪对油茶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果实主要经济性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肖青[8]开展了不同强度修剪对油茶无性系生长及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处理对春梢的抽生长度、新梢数量以及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全年新梢长度及粗度,以及花芽数影响不显著。刘煊章[9]等研究发现油茶树形和冠幅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油茶自然林分中树形以自然圆头形和开心形为主。相关研究结果对油茶修剪提供了较好地指导作用。为了探讨油茶优良品种的高效丰产栽培技术,课题组研究不同整形修剪措施对油茶产量和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旨在为油茶成林整形修剪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湖北省麻城市五脑山林场,地处东经114°50′,北纬30°52′,海拔96m,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7℃,平均日照时数1913~2161h,无霜期263d,年平均降雨量1223~1493mm,相对湿度74%。土壤类型为片麻岩为母质形成的黄棕壤,土壤含量中N为6.8mg·kg1,有效P为4.2mg·kg1,有效K为40.8mg·kg1。

1.2试验材料

在鄂油品种示范林中,选择生产中推广面积最大的,树冠有明显特点的“鄂林油茶151”、“鄂林油茶102”作为试验材料。各品种简介如下:“鄂林油茶151”:树冠自然开心型,分枝角度较大,树势中等。果实中等大小,圆球形,青黄色,果壳较薄。“鄂林油茶102”:树冠自然圆头型,树体较高大直立,分枝力强。果实中等大小,果桃形,红黄色,果壳较薄。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分为4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5株小区,3次重复。A重度修剪:修剪树体枝条枝叶的2/3;B中度修剪:修剪树体枝条枝叶的1/2;C轻度修剪:修剪树体枝条枝叶的1/3;CK不修剪。

1.4测定指标

修剪后连续两年测定单株产果量,每个处理采集30个鲜果进行果实经济性状分析,包括平均单果重、鲜出籽率等。采用Excel2003和SPSS12.0分析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整形修剪对油茶产量的影响研究

整形修剪对油茶产量的影响(表1):修剪对油茶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修剪后单株产果量和冠幅产果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油茶单株产果量平均增幅可达27.88%~86.06%,冠幅产果量平均增幅达到22.33%~67.62%。树体开张的鄂林油茶151中度修剪后单株产果量增幅最大,达到51.55%;树体直立的“鄂林油茶102”,重度修剪与中度修剪后单株产量相差不大。“鄂林油茶151”在中度修剪情况下,冠幅增产幅度达62.13%,而重度修剪和轻度修剪的冠幅增产幅度仅有38.83%和22.33%;“鄂林油茶102”重度修剪增产幅度达67.62%,轻度修剪和中度修剪冠幅增产幅度仅为43.16%和28.78%。因此,树体开张的油茶品种适宜的修剪方式是中度修剪,其产量增幅较大;而树体直立的油茶品种适宜的修剪方式是重度修剪。

2.2整形修剪对油茶果实性状的影响研究

整形修剪对油茶果实性状的影响(表2):整形修剪对油茶果实性状有一定影响,修剪后鲜出籽率和平均单果重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鲜果出籽率增幅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达到2.08%~19.30%,平均单果重变化幅度为9.1~28.89%。“鄂林油茶151”鲜出籽率增幅最多的是中度修剪,增长14.34%;“鄂林油茶102”鲜出籽率增幅最多的是重度修剪,增长19.30%。“鄂林油茶151”修剪后平均单果重增幅最多的是重度修剪,增幅为28.89%,其次是轻度修剪和中度修剪,分别是17.78%和10.00%;“鄂林油茶102”重度修剪和中度修剪平均单果重增幅分别为23.23%和7.57%,轻度修剪平均单果重反而降低。

3结论

(1)整形修剪对油茶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油茶成林来说,树体开张时适宜中度修剪,产果量的增幅为51.55%;而树体直立时宜用重度修剪,其增产幅度为67.62%。

(2)整形修剪对油茶成林果实性状也有一定影响。中度和重度修剪可以提高鲜出籽率并使油茶平均单果重增大。树体开张树形选择中度修剪较好,而直立树形则以重度修剪为宜。

(3)成年油茶树性喜光,一年到头花果不离枝,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和充足的阳光。自然生长的油茶林,树冠郁闭,交叉重叠,光照不足,容易衰老,树冠内枯枝增多,结果量少,常发生落果和大小年现象。经过整形修剪的油茶林,树体结构合理,营养集中,通风透光,枝梢健壮,病虫害少,产果量和鲜出籽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庄瑞林.中国油茶(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周席华,程军勇,徐春永,等.湖北省木本粮油经济林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09,160(6):3335.

[3]姚小华,王开良,罗细芳,等.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1):36.

[4]陈永忠,王德斌,刘欲晓,等.湖南油茶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2,29(4):5052.

[5]韩宁林.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00,14(1):1013.

[6]湖北省林科院油茶课题组.油茶修剪技术试验研究报告[J].湖北林业科技,1990,(2):1016.

[7]陈永忠,杨小胡,王湘南,等.油茶树体培育修剪试验[J].经济林研究,2007,25(2):3941.

[8]肖青,李纪元,李锦明,等.不同修剪强度对幼龄期油茶无性系生长及结实的影响[J].江西林业科技,2008,(2):79.

油茶种植管理技术 篇12

兴宁地处山区, 山坡地多, 大面积发展油茶生产大有前景。兴宁市于2009年被国家定为全国油茶生产基地、示范县, 全市现有油茶林面积1.04万hm2, 有15个规模较大的油茶种植示范基地, 拥有标准化示范基地, 专用于油茶加工和利用。近些年来, 省市有关部门将多家油茶种植公司培育为龙头企业,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 强化名优品牌引导和带动能力, 推进油茶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实现现代林业的根本转变, 推动区域油茶快速健康发展, 以基地产业化为试点, 探索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新道路, 提高林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促进全市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兴宁市林业生态建设, 为实现绿满梅州、生态梅州起到推动作用, 现介绍油茶种植管理技术, 以供种植户参考。

1 选用良种壮苗

选择良种是达到丰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兴宁市林业局分别在林科所和红利丰油茶种植发展有限公司专门培育了当地选育的良种壮苗、营养杯育苗供应各公司及农户种植。引进推广经过试种适合当地栽培的良种, 如赣无系列 (江西) 、湘林系列 (湖南) 、长林系列 (亚林中心) 、桂无系列 (广西) 等。

2 林地选择

林地位置以南坡和东南坡最好, 其次是东坡, 北坡、西北坡也可以。油茶林的坡度以<15°为宜, 不宜超过25°。海拔高度以100~500 m为好。林地须避开有西北风和北风侵害的地段, 并且可通过人为措施创造一些有利条件, 如在北脊、山顶特别是北坡、西北坡种植防风林带, 创造有利于油茶开花结实的环境。油茶对土壤要求不高, 适应性强, 能耐较瘠薄的土壤, 为达到高产一般选择通气、排水、保水性能良好, p H值为4.5~6.5的酸性、微酸性土壤, 以土层深厚, 质地为壤土、轻壤土或轻黏土为好[1]。

3 整地

9—10月进行翻松土壤, 挖穴做好备耕工作, 挖穴规格为长40 cm、宽30 cm、深30 cm, 穴内施足基肥, 并以表土填穴, 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 先以表土填穴, 然后以心土覆在穴面, 待穴内土沉实后种植[2]。在山坡地栽培条件下, 整地应与水土保持相结合, 防止水土流失。

4 种植

一般11月至翌年2—3月, 选择阴天或小雨天种植, 种植时要做到细土回填, 分层压实, 种植深度要适宜, 不能埋叶或露根, 苗木的根系不能触及肥料, 要做到苗正、根舒、里紧、表松, 种植时要将多个无性系打乱顺序或进行有间隔的种植, 有利于提高坐果率[3]。

5 油茶林管理

5.1 幼林管理

5.1.1 追肥。

油茶幼树期主攻春、夏、秋3次梢, 以施氮肥为主, 配合磷钾肥。定植当年可在6—7月树苗恢复后适当浇施稀薄的人粪尿, 或施尿素 (或油茶专用肥) 25~50 g/株, 也可以不施肥。从第2年起, 3月新梢萌动前约15 d施速效氮肥, 11月上旬施越冬肥放土杂肥或粪肥5~10 kg/株。随着树体的增长, 每年的施肥量逐年递增。

5.1.2 整形修剪。

油茶定植后, 在距接口30~50 cm上定干, 适当保留主干, 第1年在20~30 cm处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2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 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 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 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 均匀分布。

油茶在适宜的条件下, 栽后2~3年有一部分能开花、结果, 但是为了促进树体生长发育好, 形成高大饱满的树冠, 要防止其过早开花结实, 应及早抹去花蕾。

油茶幼树的修剪时间为12月至次年3月, 修剪要从轻, 除对脚枝、病虫害枝要全部剪除外, 密生枝、细弱枝、交叉枝、重叠枝、徒长枝要根据情况进行修剪, 一般修剪原则是多留少剪。对下层枝条和内膛枝条, 应随着树龄的增长, 逐步往上修剪, 促进树冠往上横向发展。

5.2 成林管理

全面清除林内的乔、灌、茅、刺等和油茶老残病虫株。在每年的冬春季进行。垦复抚育, 一般采取全垦、带垦和穴垦等方式, 3年一深垦, 1年一中耕。深挖深度20~50 cm, 树冠投影部外要深挖, 最好在树冠投影部浅挖, 以防伤害油茶的根系, 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

6 病虫害防治

油茶病虫危害可致蕾、果、叶脱落或干枯, 甚至全枯死亡。因此, 防治油茶病虫害, 应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 采取以营林技术为基础,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管理, 改善环境条件, 增强树势, 减少病源、虫源, 并抑制其发展。对于病虫害比较严重且蔓延速度较快的情况, 应采取药物防治。

6.1 油茶炭疽病

油茶炭疽病的发病高峰期在3—11月, 一般在3—4月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300倍液, 或1%波尔多液 (或50%多菌灵) 500倍液喷防, 每10 d喷1次, 连喷3~4次。6—7月用1%波尔多液加2%茶枯水隔15 d喷1次, 连喷3~4次, 10—11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5 d喷1次, 连喷2~3次[4]。

6.2 油茶烟煤病

在5月上旬绵介产卵期和8月中旬若虫期用松脂合剂12~20倍液或50%三硫磷乳剂1 500~2 000倍液喷杀介壳虫, 在林间放养黑缘红瓢虫消灭绵介壳虫也是防治油茶烟煤病的好方法。

6.3 油茶毒蛾

可在幼虫3龄之前用100~200倍肥皂液或晶体敌百虫500~1 000倍液喷洒。

6.4 油茶尺蠖

可结合垦复灭蛹, 2—3月捕蛾刮卵, 对2~3龄前幼虫喷50%二溴乳剂1 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 500倍液防治。

7 果实采收

油茶采收时间应严格掌握, 不能过早, 过早采收的茶果没有成熟, 出油率低。采收过迟, 茶果势必脱落失散, 造成损失。一般寒露籽系列品种以寒露节后3 d采收为宜, 霜降籽系列品种以霜降节左右1 d采收, 效果好。除了掌握季节外, 还应当注意观察茶果成熟的特征。茶树叶片已经发红或者发黄, 果壳微裂, 籽壳变黑发亮, 便已成熟, 应及时采收晾晒。

参考文献

[1]聂晓平.高产油茶栽培技术要点[J].科学种养, 2011 (4) :18.

[2]杨新国.油茶种植管理技术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11) :206.

[3]吴立达.泰顺山区油茶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 2010 (12) :29-31.

上一篇:妇女发展与针对性培训下一篇:社会有机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