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园改造

2024-10-30

低产园改造(精选10篇)

低产园改造 篇1

银白杏在辽宁已有200多年历史, 分布在以义县为中心的锦州地区各县, 尤以义县七里河镇出产的最为驰名, 清朝时曾以此果进贡京师。银白杏果实大, 平均果重77.5克, 圆形、美观。果色黄白, 成熟时带红晕。果肉淡黄色, 汁多味浓, 香甜可口, 溶质纤维极少, 品质上等, 是辽宁省鲜食杏的优良品种之一, 高产杏园亩产4000~5000公斤, 效益达万元。但近年来有些杏园由于在肥水、修剪等方面管理粗放, 进入盛果期的杏园表现出树势很弱, 树冠矮小, 结果枝细而弱, 坐果少, 产量低;有的杏园树体的生长比较旺盛, 但树形的结构不合理, 树冠外部枝条交叉密集, 枯枝、老枝多而下垂, 病虫害严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改造低产杏园的七项技术措施。

1. 深翻土壤

在树冠周围或行间挖成80厘米×40厘米或50厘米×40厘米的深沟, 回填时每株拌以50~100公斤的农家肥, 缺乏肥源时可放入一定量的腐熟秸秆或杂草、落叶, 然后回填表土、压实, 使土壤肥力、结构、通透性得到改善。在挖沟时, 注意不要伤害大根。

2. 春秋灌水

有条件的杏园, 每年最少在春季开花前和秋季入冬前各灌1次水。没有直接灌水条件的, 可以采用树下地面覆草的方法。在山区, 结合水土保持工程, 扩大树盘, 拦截水流, 实施一树一“库”的蓄水保墒方法。杏树不耐涝, 在雨季来临时如有积水应及时排除, 以防止杏树因涝感病, 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

3. 灭草除荒

杏树生长季节, 不仅需要良好的通风、光照条件, 而且需要比较干燥的空气环境。平地杏园, 尤其密植园, 常年杂草丛生, 不仅与杏树争水争肥, 影响果园通风透光, 病虫害严重, 而且树冠中下部枝条生长细弱, 木质化程度差, 容易早衰和枯死。及时灭草除荒是改善环境条件, 促使弱树复壮的重要措施。

4. 防治病虫害

杏黑星病主要危害果实及枝梢和叶片。从6月开始发病, 7~8月为发病盛期。防治时结合冬季修剪清除树上病枝, 集中烧毁。春季萌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 铲除枝梢上的越冬菌源。落花后15天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匀喷施, 间隔10~15天喷药1次, 共3~4次。虫害多为红颈夫牛、杏球坚介、朝鲜球坚介、桑白介、天幕毛虫、刺蛾、舟形毛虫、蚜虫、卷叶蛾等蛀干害虫和食叶害虫。根据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进行有效防治。

5. 修剪复壮

对失去了丰产结果能力的杏树, 必须剪掉老枝促发新枝, 重新培养结果枝组。更新复壮要根据树龄、树势、环境等因素, 分别采取不同的更新措施。弱度更新是去掉1/3~1/2树冠上部的3~4年生骨干枝, 同时对留下的枝条进行修剪, 疏除枯枝、弱花枝, 回缩部分结果枝。强度更新是去掉树冠上部所有的骨干枝和结果枝, 重新萌发新枝和培养结果枝组。一般情况下, 不宜采用强度更新。如果管理条件很好, 又是30年左右的壮龄树, 树势旺盛, 采取1次性强度回缩, 当年可萌发出大量新枝, 经过及时的夏季修剪, 即可初步形成树冠, 效果很好。对于树冠郁密树体, 利用夏剪摘心、扭梢、拉枝、别枝、开张角度等方法, 改善树体通风透光。

6. 覆草与覆膜

杏园覆草或覆膜有利于表层根的产生与维持, 对于土层浅薄的杏园尤为重要。覆草即把农作物秸秆、杂草、树叶等盖在地面上, 厚度为15~20厘米。覆草后土壤温度变化平稳, 并且有保水、透气、防止杂草丛生、不用耕锄等作用, 覆草腐烂后连续不断地释放出养分。连年覆草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对恢复树势效果显著。覆草在6月进行, 并坚持连年覆草。在草源缺乏时可采取覆膜的方法。在早春解冻后浇一遍水, 把地整平, 使近树干处略高, 然后覆盖透明地膜。杏覆膜后还具有促进其提早成熟, 提早上市的作用。

7. 采后补肥

杏树果实成熟早, 采收后到落叶还有很长一段时期。此时施肥可弥补弱树的养分不足。在树冠外围下开沟, 每株施农家肥30公斤、过磷酸钙0.5~1公斤, 施后马上浇水。另外, 结合喷药进行叶面喷施0.2%的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2~3次。这样可提高树体贮备营养水平, 保持杏树采收后树势健壮, 促进花芽分化, 保证来年的产量。

红富士苹果低产园改造技术 篇2

1 深翻改土配方施肥

秋季苹果采收后。对土层较薄。未开挖定植沟(穴)栽植和栽后未进行过扩塘深翻的果园,进行扩塘深翻。深翻深度不低于80厘米。结合深翻每667平方米施入有机肥和农作物秸秆4000千克。并混50-100千克过磷酸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深翻效果。生长季节。结合果园灌水,追施通过测土配方生产的复混肥,培肥地力,满足果园的肥水需求。

2改造树形

2.1树形的选择

在树形改造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因树着形”的原则,根据果园密度和树形现状,进行合理改造。667平方米栽40株,主干相对较低,主枝较少的,选用小冠疏层形,55株以下,中央干着生8-10个主枝,且分布均匀的,可选用改良纺缍形,55株左右,中央干着生10-15个主枝,且分布均匀的可选用自由纺缍形。

2.2刨根间伐

栽植密度过大,通过树形改造难以解决郁闭的果园,可根据果园的密度,逐年刨根间伐,间伐后再选择合理的树形,进行改造。

2.3主要技术措施

2.3.1 脱掉“裙子”,提高主干上世纪90年代,为追求早期丰产,在苹果种植上,提倡矮化密植,种植密度由过去的5米x5-6米,提高到4米x4米、4米x2-3米,一度的确达到了早期丰产的效果。但由于受传统种植方式的影响和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种植密度增加,树形并未随之改变,仍采用过去的“疏散分层形”,且主干过低(0.5米左右),加之红富士树势较强,又多为乔化砧,造成果园过早郁闭,不但影响了果园的通透性,果园操作也十分困难,许多果农很多时候是跪在地里操作。因此,对一层枝上部有主枝且分部均匀的,务必疏掉下层主枝。提高主干,改造成纺缍形,改善果园下部通透性,提高果农的工作效率。

2.3.2揭去“锅盖”,落头开心红富士苹果顶端优势较强,应适时加以控制,树干高度要控制在行距的70%以内,对于超高树应落头开心,降低高度。抑制上强打开光路,让阳光能从上部射入树体内膛。

2.3.3疏除过多的主侧枝实现单轴延伸首先疏除对永久性主枝有影响的主枝、把门侧枝、辅养枝及竞争枝,对连年缓放冗长枝或枝组适当疏除或回缩,使枝与枝互不磨碰,每枝都有各自的空间,使主枝呈单轴延伸之势。

2.3.4加大主枝角度打开光路根据树形的要求保持层与层之问的距离,以便通风透光。具体措施:一是通过强拉枝,开大主枝角度,二是疏除背上直立生长的过大枝组。三是通过选择恰当背下枝进行回缩换头。小冠疏层形的主枝和改良纺缍形的基部三主枝与中央干的夹角保持在70°-80°,自由纺缍形的主枝和改良纺缍形的上部小主枝保持在80°-90°。

2.3.5调整复壮结果枝 提高枝组结果能力低产树由于光照不良,修剪技术不合理,多数枝组分散、细长,枝组中弱枝多。调整时可按20厘米左右培养一个枝组的要求,选优去劣,疏除过密的细长枝组。剪除枝组内的无效弱枝,集中养分。供给壮芽提高枝组的结果能力。

3夏季修剪

3.1 除萌疏枝 改善通风透光

实施树形改造的红富士果园,由于疏枝。养分集中,剪锯口极易抽生萌蘖枝,应极时疏除,对开张角度后抽生的背上直立枝,有空间的要拿枝补空培养成结果枝组,没有空间的及时疏除,同时对树冠内外的徒长枝、强旺枝及竞争枝也要及时疏除,保持树冠内通风透光良好。

3.2扭梢、摘心、环割或环剥 促进花芽分化

实施树形改造的红富士果园,生长较旺,如不实施促花措施。当年花芽分化较差。5—6月份应及时扭梢、摘心,过旺树还必须配合环割或环剥。环剥宽度不宜超过枝干粗度的1/10。

4花果管理

4.1壁蜂授粉

在苹果花期采用壁蜂授粉,提高坐果率、果形周正率及果形指数。

4.2疏花疏果合理负栽

在花序分离至盛花结束期,按照空间距离每20~25厘米留一个花序,每一个花序留一个中心花和一个健壮边花,其他全部疏掉,疏果从谢花后15天开始,20天内结束。每一个果台留一个果。

4.3果实套袋提高质量

套袋宜在落花后50天进行,20天左右结束,套袋前必须喷1次杀虫杀菌剂和氨基酸钙,进行防病防虫及补钙。果袋必须是优质的双层袋。

5病虫害防治

核桃低产园改造技术 篇3

一、放任树的改造

1. 整形修剪

多年放任生长的核桃树,一般表现为树形乱,枝条密集,通风条件差;结果部位外移,结果枝细弱;树势衰弱,病虫害严重。改造放任树要根据树龄、树势、立地条件等进行。

(1)树形改造,解决大枝过多的主要矛盾修剪前,要对树体进行全面分析,通盘考虑。如立地条件较好,中心干明显的树,宜改造为主干疏层形,选留方位较好的骨干枝6~7个主枝,分2~3层配置;立地条件较差,中心领导干很弱或无中心干的树,宜改造为自然开心形,自然开心形可选留3~5个主枝。为了避免一次去枝过多,影响当年产量,对一部份交叉、重叠的大枝,可先行回缩,改造成结果枝组或辅养枝,待以后分年分期处理。

(2)修剪中型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中型枝是指着生在主干和骨干枝上的多年生枝,处理时要选留一定数量,第一年去掉较多的大枝时,对中型枝的疏间要适当减少,一部分可先回缩改造成结果枝组,以后再根据空间大小决定去留。反之,如去掉大枝较少,对应去掉的中型枝可一次疏除。其余枝条的处理原则是:以不影响通风透光和有利于萌生新枝为前提,采取疏间和回缩相结合的方法,疏间过密枝、重叠枝,回缩过长的下垂枝,使其抬高角度。

(3)培养结果枝组,提高产量当树体营养得到调整,这时应根据空间的大小、枝组类型、枝组的生长势对结果枝组进行调整。如核桃树内膛结实能力强,可在强壮的分枝处回缩,利用徒长枝培养结果枝组,形成内膛结果枝组。对生长中庸、长度在80~100cm的徒长枝,第一年放,第二年根据需要的高度,回缩到角度开张大的分枝上,将枝组引向两则,去掉纤细枝、雄花枝和干枯枝,达到强壮枝组、连年结果的目的。

2. 花果管理

(1)人工辅助授粉核桃存在雌雄异熟现象,严重影响坐果率和产量,而人工辅助授粉可显著提高坐果率。首先采集花粉,即在生长健壮的成年树上采集将要散粉的雄花序,放在干燥的室内或无阳光直射的地方晾干,经1~2天后即可散粉,将花粉收集置于2~5℃的低温条件下备用。当雌花柱头开裂并呈倒八字形、柱头羽状突起、分泌大量粘液、具有一定光泽时,为雌花接受花粉的最佳时期。最好在上午9~10时,将所采花粉与滑石粉按1∶10的比例混合均匀,用授粉器授粉或用毛笔将花粉轻轻点弹在柱头上,以提高坐果率。

(2)疏花疏果核桃一般雄花量大,大大超过授粉需要,疏花疏果由于节省了大量养分和水分,不仅有利于当年树体的发育,提高当年的坚果产量和品质,同时也有利于新梢的生长和保证翌年的产量。疏雄花时期原则上以早疏为宜,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核桃雄花芽膨大时去雄效果最佳。方法是用手指抹去或用木钩去掉,一般以疏除全树雄花芽的70%~90%较为适宜,使雌花序与雄花数之比达1∶30~1∶60。对于品种园,作为授粉品种核桃树的雄花可适当少疏,主栽品种可多疏。要疏除过多的幼果,可在核桃长至l~1.5cm时进行,首先疏除弱树和细弱枝上的果,内膛和外围延长枝上要多疏,一般以1m2树冠投影面积保留60~100个果实为宜,坐果部位在冠内要分布均匀。

二、劣质品种的改造

1. 品种选配

优良品种是改接树丰产优质的基础,所以在品种选择上必须严格把关,做到品种纯正,来源清楚,质量可靠。首先应根据自然条件拟选品种,必须为经当地引种试验表现最佳的优良品种或无性系。经过多年的引种试验观察,适于我州目前推广的优良品种有大优1号、香玲核桃、薄壳香核桃、泡壳核桃、中林核桃、新新2号核桃等优质系列品种。每个高接园品种不宜太多,以1~3个品种为宜,以免给后期管理和采集带来诸多不便。高接时还应注意考虑授粉树的搭配问题,要选择一个花粉相匹配的品种作为授粉品种,按照8∶1的比例呈带状或交叉状高接配置,以提高授粉受精能力。

2. 伤流控制

核桃春季嫁接时常有伤流从接口处溢出,集聚于接口造成缺氧环境,抑制砧穗接口处的呼吸作用和愈伤组织的形成,从而降低了嫁接成活率。因此,要充分重视对伤流的控制。主要采取以下3项措施进行处理:(1)推迟嫁接期。因核桃在休眠期伤流量大、而萌芽展后,逐渐减少,所以,推迟至萌芽后至展叶期进行。(2)提前剪砧顶或断根处理。于高接前3~5天剪去砧木上部顶稍或刨开根部切断约1cm粗的细根1~2根,使伤流液提前从梢部伤口或根部溢出,避免了伤流对嫁接成活的影响。(3)干基部锯伤。在干基部或分枝基部用手锯锣旋状上下锯2~3个伤口,其深度为树干或主枝直径的1/4~1/5,变伤流上流为下流。

3. 嫁接方法

(1)芽接核桃芽时间在5月中下旬到6月下旬为适宜,此时气温达25~30℃,接口愈合快,成活率高。选取饱满无损伤的新芽,先去掉芽下叶柄,然后在芽上方和下方1cm处各横切1刀,再在接芽左右两侧1cm处各切1刀,用手指抓住叶柄基部轻轻捻动呈正方形的芽片,或用嫁接刀的骨轻轻挑起,使芽片能够取出,注意芽眼处小木芯应在芽片上,但不要带木质。在砧木根茎以上10~25cm处的光滑无疤处,迅速切成正方形切口,切口大小与芽片一致,立即把芽片紧贴在砧木木质上,紧缚绑,切忌在绑缚中造成芽片挪动。接完后,芽片上方留4~5片完整复叶,去掉上部枝条,半月后,当接芽已长出5~10cm时,再从新芽上方3~5cm处将砧木剪掉即可。

(2)枝接因为核桃树有“伤流”,故最适宜的枝接时间为核桃树展叶至雄花末期。核桃枝接方法很多,但以装土保湿插皮舌接法成活率高,在生产上应用最广。首先选取充分木质化的接穗,剪成长12~15cm,保留2~3个饱满芽,用切刀将接穗下部削成长4~6cm的马耳形平滑斜面。将高接枝干的光滑部位用手锯截去上部,然后用利刀削平断面,按照接穗面的形状,在切口下部由下至上轻轻削去老粗皮,留2~3mm厚的嫩皮,削面的大小略大于接穗削面。在砧木侧削面上端中央木质部与形成层之间纵切1~2cm的切缝,用手捏开接穗削面前端的皮层,使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将接穗的木质部插入砧木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皮层之间,使接穗的皮层敷贴在砧木的嫩皮上。用塑料膜将接口包严,然后用塑料绳或麻绳绑缚4~5圈,以绑紧、绑牢为度。然后用报纸卷在砧木接口部呈筒状,将接穗及嫁接部位包起来,筒高要超过接穗2~3cm,扎紧下端,往筒内装入细湿土(手握成团,丢之即散),轻轻捣实,湿土埋住上芽1cm,严防伤芽。然后用塑料袋由上至下套上,下部扎紧,以防纸筒歪倒,筒上留一定空间,再用丙烯带从下至上螺旋状帮扎即可。

低产油桐的改造 篇4

2.嫁接换砧。一些因根系严重损伤、病虫危害等原因而造成的低产桐林,应及时换砧。方法是:在基干周围距基干20~40厘米处呈品字形排列定植一年生桐树砧苗,茎干向内倾斜。砧苗成活后,在嫁接季节用倒切腹接法嫁接,使小砧苗成活形成庞大根系。

3.树冠修剪。一些老林,树冠严重郁闭,要重修剪和截枝更新。于2~3月桐林将要萌发时进行。重修剪是除骨干枝以外(包括1~3级骨干枝)的其他枝条全部重剪1次。截枝更新则是除主干以外,对所有的侧枝,包括首轮、2轮和一级骨干枝在内,全部截枝处理。必要时,可连同首轮、2轮中部以上主干全部截去,使树冠全部更新复壮。

油茶低产园成因与改造途径 篇5

江西省新干县神政桥乡油茶种植历史悠久,由于其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生产的茶油具有独特的浓香,品质上乘,价格也优于全国其它产地同类产品,但产量不高,优质资源并未能给当地农民带来好的收入,笔者调查分析了油茶大面积低产的原因。

1.1 品种不优,单一品种种植

品种低劣是造成油茶低产的根本内在因素,如羊尿茶(珍珠茶),果小、皮厚、出粉率低、出油率低,参差不齐,多数开花偏晚,结果性能差。另一方面,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过去多是单一品种种植。遇到气候因子影响,往往其自然坐果率低,造成产量不高。

1.2 植株老化,林分稀密不匀

老油茶园过去多半以实生苗定植或是种子直播,成苗率不高,造成严重缺株,加上管理粗放,病虫危害,植株老化死亡,这是引起油茶低产的第2个因子。

1.3 病虫危害,造成落花落果严重

油茶是生命力极强的树种,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也特别强,特别耐瘠薄、耐荒芜、易更新、耐火烧。但在粗放管理情况下,油茶象甲、炭疽病危害十分严重,有的林分感病率几乎达到100%,落果率达到1/3以上,造成减产。

1.4 管理粗放,不施肥不修剪

油茶年年只收不管,基本处于失管荒芜状态,要高产优质就必须进行科学施肥,科学合理地进行整形修剪,使其形成叶幕厚,绿叶层浓绿,树冠圆整,呈立体结果的丰产树冠。

1.5 随坡种植,水土流失严重

过去种油茶与造林一样,不修路、不开等高梯台,随坡种植,一锄头一株,加上1年一垦复,最后,一场大雨肥全冲走,所以,油茶山越种越贫瘠,造成油茶产量不稳。

2 油茶低产改造目标

通过长期综合改造,使大面积油茶的产量增加1~3倍,产油在15kg/667m2以上。

3 油茶低产园改造措施。

3.1 改园

3.1.1 改园。

(1)修建园间盘山机耕道,要求路面宽3.5m,便于运输和管理;(2)将随坡种植改为等高梯田种植,做到前有埂后有沟,台面内倾3°,宽3m以上,防止水土流失;(3)在油茶园上部挖1条拦洪沟,宽1m、深0.8m。沟底按3%坡降与纵排水沟衔。纵排水沟在原山坡地排水沟为基础加以整修,并做好失水坑修筑工作。

3.1.2 边坡沟技术。

即用小型挖机沿等高线开2m宽的步道,步道外高内低,每100m下降0.5m。步道长不超过100m。步道口采用水泥或草皮建立泄水通道。上下2条步道之间,挖穴种油茶树,这种方式既能做好水土保持,又能使用机械开发,值得学习借鉴。

3.2 改土

目的是培肥地力,创造一个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环境,满足油茶根系生长需要,达到根深叶茂多结籽的目的。具体做法:一是全园撒石灰(50kg/667m2),结合深翻中和土壤酸性,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更新;二是抓住关键期施足基肥,结合必要的追肥。油茶一般从10月中旬开花,到翌年果实成熟,采收期又是油茶开花盛期,故油茶有“母子相会”植物之说。其关键施肥期应在采果后至立春之间,要施足基肥,幼果出现期进行适当追肥。基肥:667m2施超大有机无机复混肥120kg;幼果出现期全园根外喷施1次0.3%磷酸二氢钾。三是有条件的油茶园倡导间种绿肥,品种以平托花生、羽叶决明、圆叶决明、印度豇豆等豆科植物为佳,绿肥盛花时全园压埋,达到以园养园,培肥地力,还能稳定土壤温度、湿度、熟化土壤。四是推广油茶园散养麻鸡,减少虫害,增加收入。

3.3 改树

3.3.1 补植。

稀密不匀是油茶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油茶林分中,除少数地段保留植株较齐外,大部分油茶林缺株严重,所以要补植。补植要求高标准,挖80cm×80cm×60cm的大穴,深施基肥,每穴施超大生物有机肥4~5kg,钙镁磷肥2kg,表土回穴,分层施入。每年12月~2月底,抓住雨后有利时机补栽,确保667m2茶树60~80株。

3.3.2 间伐过密树。保持株行距2m×3m或3m×4m,使冠间距离合理,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

3.3.3 整形修剪。

要坚持因树造形,不强求统一树形。适于自然开心形,即按自然开心形,适于圆头形即按圆头。首先抓好修剪油茶萌蘖砧,使主干突显;其次修剪下垂枝、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结合修剪纤弱枝,回缩弱枝,尽量保持树冠叶幕。在“三改”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做好保花保果工作,每年在花蕾期、盛花期、幼果期喷1次生长调节剂,如云大-120,在花期放蜂,促进授粉。

3.3.4 认真做好病虫防治工作。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当病虫危害影响达到经济阀值时,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当前要注意油茶炭疽病、茶象甲、蓝翅天牛、茶梢蛾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陆家城.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J].南方农业,2014(6)

橄榄园低产原因及改造措施 篇6

1 橄榄园低产原因

1.1 选址随意, 管理粗放

一部分橄榄园选址时选择土壤贫瘠、通透性差的酸性土壤, 或阳光不足、空气湿度高的地带, 或海拔高、霜冻时有发生的地方, 造成橄榄林生长不良、结果少、产量低[1]。大部分橄榄园种植时没有挖穴填肥, 旧园基础差, 生产管理十分粗放, 树势不旺, 稀密不均, 处于荒芜或半荒芜状态。

1.2 品种低劣

长期以来没有科学地选择和推广优良品种, 靠橄榄树结果自行留种种植或嫁接, 造成一部分橄榄园品种低劣, 产量低下。橄榄大多系实生播种育苗, 一些育苗户为降低生产成本, 利用果形较小的长营橄榄或腐烂的保鲜果种核作为育种材料, 品种混杂, 导致后代苗木的遗传变异性较大, 造成结果少或不结果。

1.3 密度不均, 树龄老化

大部分橄榄园密度偏大或疏密不均, 造成通风透气不良, 而且树体拔高、分枝少、树形不开张等造成叶面积小、结果面少、产量低。造成橄榄园低产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橄榄树龄过老, 生长衰退, 枝干大部分已枯死, 成为结实很少的老残林[1,2]。

2 改造措施

2.1 建立苗圃, 推广优质品种, 高接换种

要建立优质种苗繁育场圃, 推广优良单株选种育苗和嫁接育苗, 确保苗木品种纯正, 提高橄榄产品质量。对长势较好而品种较差的植株采取高接换种的措施来进行改造。嫁接时间选在每年清明前后天气晴好时进行。接穗选取目前闽清县表现良好的惠圆、檀香橄榄等优良母株, 选择生长充实、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一、二年生长枝。对长势较差的植株采取更新品种的方法进行改造, 淘汰杂劣衰病的植株, 换植优良品种自来圆、大果形长营、惠圆、檀香橄榄、甜橄等嫁接苗。更新换种可选在每年立春至清明期间, 最好在雨水淋透土壤后的阴天进行。选择品种纯正、接口愈合良好、叶色和抽梢正常、根系发达、径粗1 cm以上而又没有病虫为害的、嫁接口离地20~25 cm的营养袋嫁接苗 (定植时营养袋要剪开) ;种植时主根末端要紧插穴底, 植后填入碎土, 分层压实, 穴内填土比穴外实土高8~10 cm, 以防虚土下陷造成雨天积水烂根, 植后要淋定根水, 并用稻草或山草覆盖树盘保湿, 连续淋水7 d, 确保成活后, 才能解开嫁接口薄膜。嫁接或定植后要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

2.2 扩穴填肥, 深翻改土, 配方施肥

扩穴改土是土壤改良的重要方法, 能比较彻底地对山地土壤进行改造。扩穴改土在橄榄种植后2~3年开始, 第1年先扩株与株的间隙, 第2年扩梯田里向, 以定植株为中心先扩1 m宽、2~3 m长的区域, 第3年再全部进行扩穴, 使之连成一体。这样经过3年的扩穴改土, 形成了2 m宽、1 m深的范围, 基本上能保证幼龄树速生快长、早投产。扩穴改土时, 挖出的土壤要经1~2个月日晒雨淋分化后, 分2~3层加入芦苇、稻草、绿肥、土杂肥等, 一般每10 m填入芦苇等有机物 (肥) 250 kg, 或有机饼肥25~50 kg、过磷酸钙25 kg、石灰5 kg。经扩穴改土后, 不仅促进了土壤的全面改善、增加了养分, 而且减少了水分、肥分的流失, 保证土壤养分的可持续供应能力[2]。

深翻可以破除土壤板结, 促使根吸收养分, 以利于橄榄生长;深翻时结合配方施肥, 可以增加土壤中腐殖层和其他营养物质含量, 提高土壤肥力;深翻还可以加深耕作层, 减少病虫害和杂草危害。深翻应选择在秋冬季节, 以采果后1~2个月为最佳。深翻要做到树冠内浅挖、树冠外深挖, 深度20 cm以上, 深翻时最好把林中的杂草填埋于土内, 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为防止水土流失, 深翻时在畦边建成梯埂, 梯面外高内低, 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效果。

2.3 适当间伐, 重视摘心整枝, 培育矮化树冠

对密度偏大的林园, 应适当间伐。按留优去劣、留疏去密的原则, 砍除过密的橄榄树, 使橄榄树株行距保持在4~6m, 密度控制在300~600株/hm2, 间伐的时间以12月至翌年2月为宜。

在新芽萌发生长至30 cm时摘心短截, 使新梢尽快老熟。以后摘心短截均于新梢长至30 cm进行, 促使抽吐2~3条新梢, 保证植株年吐新梢4次, 植后第3年春分枝级数达到5级以上、树冠冠幅达80 cm×80 cm以上, 植后3年35%以上植株挂果, 植后4年80%植株挂果, 植后5年植株全部挂果, 十年生树高控制在3 m以内。

2.4 抓好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强调“以防为主, 防治兼顾”的原则。注意保护天敌, 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防治病虫害。做好病虫害发生的预测预报工作, 重点做好炭疽病、橄榄星室木虱防治工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 被害严重时容易脱落。要做好冬季清园工作, 剪除病枝病叶, 减少病源;加强栽培管理, 不偏施氮肥, 防止积水, 可减少病害。可于吐芽前喷1次氧氯化铜600倍液, 或0.65%~1.00%波尔多液, 春、夏季吐芽后再各喷1次以保护新梢不受危害[3]。还可选择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橄榄星室木虱以若虫、成虫刺吸新梢嫩叶和芽, 4—7月发生, 春梢为害最重, 叶片受害后形成淡黄色斑, 凹凸不平, 扭曲, 会导致大量落叶和减产, 大发生年如防治不及时, 常2~3年不能结果, 甚至死亡, 此虫为害后诱发烟煤病, 造成叶片光合作用功能下降。可通过合理修剪, 锯除荫蔽枝、枯枝、过弱枝、病虫害枝等无效枝, 创造通风透光条件。可选择5%木虱净乳油2 000~2 500倍液, 或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 或20%灭扫利3 000倍液, 或48%乐斯本乳油1 500倍液等防治[3,4]。

参考文献

[1]王瑛, 唐安琼, 谢廷录, 等.西昌市油橄榄低产园改造技术[J].四川林业科技, 2008, 29 (6) :85-87.

[2]刘国强, 彭建平, 林革, 等.高龄低产橄榄园改造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2) :71-72, 75.

[3]郑章祚, 马泽松, 黄晓璇, 等.橄榄无公害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5) :159, 161.

杧果劣质低产园嫁接改造管理技术 篇7

1 低产低效的原因

1.1 果园土质差

百色市大多数杧果园建在丘陵山地上, 杧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低于1%, 果园土壤肥力均较低, 尤其是有效磷、有效钾、有效硼以及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严重偏低, 而且大部分果园土壤p H值小于5.5。

1.2 品种杂, 管理粗放

杧果品种较杂, 许多劣质品种参差不齐, 导致杧果的产量与品质不能保证。果园管理粗放, 果农对果园的资金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差, 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另外, 部分果农科技种果水平较低, 不能很好地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经验、新品种, 造成低产杧果种植面积大。树体结构不合理, 树势旺长或树冠过于郁蔽, 旺长造成有树无果, 树冠阴蔽导致光照恶化。

2 改良技术

2.1 深翻埋肥, 改良穴土

深翻埋肥、改良穴土能有效地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为杧果根系良好生长创造一个疏松通气、湿润、肥沃的土壤环境。可在春、秋季进行, 春季在坐稳果后, 秋季在采果后, 结合施促果肥和采后肥时期, 改良穴土。在树冠滴水线向内20 cm, 挖宽30~50 cm、深40~60 cm的条沟, 树冠两边各1条, 挖出的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 先填入杂草等粗肥, 每穴施石灰粉0.5~1.0 kg, 再填入5 cm的表土。然后施入腐熟的鸡粪等农家肥约30 kg、复合肥 (N∶P∶K=1∶1∶1) 0.5~1.5 kg、尿素0.2~0.5 kg、氯化钾0.5~1.0 kg、钙镁磷肥0.5~1.0 kg, 与土拌匀后施入。最后将所有的心土回填, 做成树盘[1,2]。

2.2 高接换种

新枝切接法是大树、老树更新高接法, 先行砍掉树冠上部, 仅留下1.2 m高的桩, 等到新梢抽出时, 选留3~4条生长健壮、分布合理的枝条, 其余应及早抹除, 待新梢老熟后, 其直径在0.5~0.8 cm以上时, 即可在新梢上嫁接。老树的新枝切接法, 使树冠较矮化、紧凑, 形成丰产的树形。

一般高度的杧果劣种树, 可直接进行高接换种, 即多头切接。选定适当的高度进行高接。多头切接法使树形紧凑, 枝组布局合理。接入适合于当地发展的优质品种, 如台农1号、台牙杧、桂热82号、金煌杧、红贵妃、凯特等, 这些新优品种不仅在产量上表现高产稳产, 而且在质量上也表现很好, 经济效益可观。另外, 还要不断引进和选育新的杧果品种, 以适合杧果产业发展的需要。

接穗应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质芒果品种。刀具有枝剪、嫁接刀和宽1.0~1.5 cm的薄膜。春季3—4月和秋季8—9月, 是杧果最佳嫁接时期。已截枝干的新枝上, 采用切接法, 也可用芽片贴接法。未短截枝干的树, 在离地面1.0~1.5 m处的原枝条高接, 采用芽片贴接或单芽枝腹接。嫁接后, 用稻草覆盖树盘, 让树体保持适当的水分, 利于新梢抽出。嫁接15 d后, 检查接穗是否成活。当接穗抽出新芽, 用手破开芽上面的薄膜。将砧木旁边新长出的梢抹除, 避免砧木与接穗争夺营养与水分, 使养分集中供应新长出的枝芽, 促发强旺的更新枝, 培养新树冠。

2.3 加强管理

根据杧果的生长特性与四季的气候条件, 进行适时合理的管理, 如春季调控花期;夏季保果控梢, 加强肥水管理;秋季促梢护梢;冬季控水清园等, 每个季节进行不同的管理措施。从细节量化管理, 使杧果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生长。

2.4 树形修剪

杧果树形不良, 表现在修剪水平低、树体结构不合理、树冠过于阴蔽等方面;有的树势过于旺长, 有的营养生长过旺, 导致有树无花无果。前者采取重剪回缩的方法, 从基部截去下垂枝、交叉枝、病虫枝、旺长枝, 让杧果形成分布均匀的4个主枝, 主枝上各有4个副枝, 副枝上分布生长均匀的枝组。总的原则是:具有多次分枝的自然圆形并没有树冠。营养生长过旺树, 可采用环割、扭枝、摘心等方式, 抑制地上部分的营养生长与根部的生长, 促进花芽分化和提高坐果率[3,4]。

2.5 病虫害防治

杧果新芽萌出后, 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新梢主要病虫害有杧果叶瘿蚊、短头叶蝉、横尾夜蛾等, 这个时间要喷药护梢, 保证新梢顺利生长。用20%速灭杀丁或2.5%敌杀死2 000~2 500倍液喷施, 梢长2 cm时喷施, 7 d后喷第2次。

参考文献

[1]李峰.杧果控梢促花保果技术——关键技术彩色图解丛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马蔚红, 雷新涛.芒果无公害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76, 78.

[3]韦修平.成年芒果低产园改造措施[J].广西园艺, 2002 (5) :31-32.

平阳县特早茶低产园改造技术 篇8

1 进行地改, 提升茶园土壤地力

1.1 调整土壤酸度, 防止土壤酸化

茶树为喜酸性土壤的作物, 为促进茶树生长, 要科学选择茶园, 一般选土壤p H值5.5的茶园为好。在该土壤酸碱度条件下, 茶树根系吸收能力强, 营养供应充分, 茶树生长良好, 茶叶产量、品质得到提高[4]。但由于常年不施或少施农家肥, 大量施用化学肥料, 土壤酸化严重, 土壤质量不断下降, 影响茶树的生长。有调查资料表明, 平阳县主要地区低丘黄筋泥茶园仅有不到20%的土壤p H值为5~6, 70%的茶园土壤p H值低于5.0, 可见当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 对茶树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从而进一步影响茶树的生产能力, 降低茶叶的产量, 影响茶叶的品质, 导致茶叶香低味淡, 不耐冲泡。通过重施有机肥, 改变原来单施化肥的做法, 改为施用有机肥3 000 kg/hm2、三元复合肥225 kg/hm2, 以增加茶园有机质, 缓解土壤的酸化速度, 采用平衡施肥, 以达到茶园高产优质的目的。

1.2 推行客土覆盖, 提高地层厚度, 防止水土流失

因平阳县茶园基本在山区的山坡地种植, 雨水冲刷导致土壤流失严重, 耕作层明显变薄, 心土层暴露, 地力低下, 茶树长势弱, 茶园产量低, 茶叶品质差。为了防止水土流失, 采取了春茶后修剪茶树枝条覆盖在茶园行间, 秋季增施有机肥, 冬种绿肥的做法, 是提高茶园产量和品质的好途径。

1.3 平衡施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

由于平阳县的茶园有机肥施用量较少, 大多施用复合肥作基肥, 以尿素为追肥, 这种只用地不养地的做法使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 导致茶园地力减退, 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产质量。为此, 在当地进行有机肥施用试验, 结果发现, 茶园施用有机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施用有机肥, 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改良了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力, 有利于无机矿物盐类的转化, 促进茶树对其进行吸收[5]。二是有机肥的营养成分较丰富, 含有各种营养元素, 尤其是含有一些微量元素, 能够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需要, 促进茶树的生长。三是施用有机肥, 茶园的土壤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理化性质明显好转, 茶树较少出现缺素症状, 可以有效改善茶叶的品质, 使茶叶香气持久, 茶叶更加耐泡, 同时提高茶叶的产量。

2 进行树改, 利用茶树修剪技术

为控制主枝向上生长, 促侧枝和侧芽的生长, 培育广阔的茶树树冠, 进行立体修剪, 以提高茶树的产质量和采摘质量。

2.1 修剪时间

春茶结束后, 立即进行立体修剪, 从理论上讲, 在开春的惊蛰前后效果最好。但为考虑当前春茶的经济收益, 除幼龄茶树定形修剪外, 其他修剪应安排在春茶结束后进行较好。

2.2 修剪高度

重修剪茶树一般在离地高度约40 cm处修剪, 台刈茶树在3~20 cm处将地上部全部剪除, 在台刈后的第2年进行第1次定型修剪, 因根颈部长出的枝条数量多, 修剪高度可离地40 cm, 翌年可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 修剪高度在上年切口上提高10~15 cm。修剪工具均采用电动修剪机。

2.3 剪后管理

特别对于危害嫩梢新叶的茶蚜、小绿叶蝉、茶尺蠖、茶细蛾、茶卷叶蛾、茶梢蛾、芽枯病等, 必须及时检查防治;利用杀虫灯诱杀害虫, 对于衰老茶树更新复壮时刈割下来的枝叶, 必须及时清出园外处理, 并对树桩及茶丛周围的地面进行人工除草, 以消灭病虫的繁殖基地。

3 新技术管理

3.1 新施肥技术

为获得优质高产, 在了解茶园的土壤肥力状况、茶树需肥特点的条件下, 进行科学施肥。平阳县茶园主要施用农家肥、饼肥和商品有机肥等有机肥料。在当年, 一般在秋季开沟20 cm以上深施商品有机肥3 000~4 500 kg/hm2, 或饼肥 (或农家肥) 4 500~6 000 kg/hm2, 农家肥施用前需经无害化处理。合理配施矿物质磷、钾肥[6,7]。由于有机肥营养全面, 有机质丰富, 肥效缓慢而持久, 在提高土壤微生物活力、改良土壤结构、加速无机矿物盐类转化等方面作用明显。其具体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施用有机肥, 提高土壤微生物活力, 加速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使土壤的结构得到改善, 从而增强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二是有机肥用量的增加, 使其分解得到的有机胶体得到增加, 避免活性铁、水溶性磷的接触。三是有机肥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形成各种有机酸。由于土壤表面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 茶树的光合作用明显加强。有机酸的增加, 促使土壤中的无机矿物盐类得到转化利用, 为茶树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易于吸收的养分[8]。四是有机肥营养元素丰富, 含有茶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养分, 故施用有机肥还可解决某些元素的拮抗作用和微量元素缺少的问题。五是施用有机肥, 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平衡, 茶树生长状况良好, 可有效提高茶树产量, 改善茶叶品质。

3.2 茶树新修剪技术

为获得良好的树冠, 调节茶树的光照条件, 平衡地下部和地上部生长, 对茶树进行修剪, 解除顶端优势, 控制主枝向上生长, 使营养物质转入侧芽、侧枝, 促进其大量生长。同时, 通过茶树修剪, 可以剪去病虫枝、细弱枝, 促进新梢生长, 从而提高茶树的产量和质量, 便于田间管理和机械化管理, 提高采摘质量。一般要求树冠要控制在适当的高度, 使之既利于水分、养分的运输, 提高新陈代谢水平, 又便于修剪、采摘管理作业[9,10]。研究表明, 其树冠高度以70~80 cm为好, 高幅比达到1∶1.8, 树冠间距、有效覆盖度分别为20cm左右、90%, 茶树鲜叶百芽重比常规的重15.6%, 加工成的茶叶外形肥壮, 有重实感, 成品茶外形品质大大提高。

3.3 防治病虫草害新技术

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 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经济、有效、适用的原则,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因时因地制宜, 合理地运用物理、生物、机械、生态的方法, 科学控制病虫杂草的种群密度, 并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和人畜安全、提高茶树产质量的目的。通过分批、多次、及时采摘, 抑制茶橙瘿螨、假眼小绿叶蝉、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为降低蚧类、毒蛾类、黑刺粉虱等的危害, 减少螨类的越冬基数, 将茶树高度控制在80 cm以下。为降低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象甲类、鳞翅目害虫的数量, 结合施基肥在秋末进行茶园深耕。为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及时清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人工捕杀蓑蛾类、茶毛虫、茶蚕、茶丽纹象甲等害虫, 以减轻其危害。利用害虫的趋性, 运用振频式杀虫灯诱杀, 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11]。11月底用石硫合剂晶体200倍液喷洒全园, 尤其是树冠中下部、叶背, 以将越冬病虫害的基数降到最低, 保证茶叶茶树生长环境良好, 提高茶叶原料的质量。

3.4 适时采摘技术

为促进茶树生长, 保证制茶原料的质量, 对茶叶的采摘要做到适中采, 即当新梢伸长到一定程度, 将细嫩的对夹叶或1芽2、3叶采下, 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采摘的最佳时期可根据生产经验或有效积温进行推测, 一般当田间新梢量有10%~15%适合采摘或当有效积温达到3 000℃时开采。旺采期为采后10 d, 在旺采期间要经常进行采摘, 一般每隔2 d采摘1批[12]。通过采摘, 将适宜采摘的芽叶采下, 打破顶端优势, 促进潜伏芽、腋芽萌发和新梢增加轮次, 而且提高了采摘的茶叶质量和产量。另外, 由于采用分批采摘, 使茶树不断萌发嫩芽, 保持一定量的嫩梢, 从而使茶树光合作用的叶面积增加, 为茶树生长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防止茶树因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而生长缓慢或停滞。同时, 由于适时采摘, 使茶树的嫩芽叶增加, 而嫩芽叶的蒸腾、呼吸作用可以促进无机盐、水分不断向茶树运送, 以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 有利于提高鲜叶的产量和品质。根据平阳茶区的气候特点和茶树栽植状况, 当地一般在2月下旬茶树1芽1叶或2叶时进行采摘。采摘要求:先发先采, 后发后采, 采大留小, 分批分期按标准及时采摘;严禁使用捋、掐、抓等方法。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 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 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与老枝叶, 不宜捋采和抓采。

通过以上“两改”及对茶园进行新技术推广和有效管理, 且重视茶园的耕锄、施肥、灌溉、防治病虫等, 还要合理采摘和留养, 严禁“一扫光”, 从而改变原来不合理的管理制度, 总结出新的低改技术, 并在平阳茶区推广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通过“技术部门+合作社+基地+茶农”方式, 已推广应用顺溪镇333.3 hm2茶园, 辐射平阳全县1 000.0 hm2特早种茶园。

参考文献

[1]李良成, 吴洵.保护茶园土壤资源提高“一优两高”生产能力[J].中国茶叶, 1998 (1) :8-10.

[2]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树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74-75.

[3]夏成鹏, 赵卉, 徐登岸, 等.提高有机五凤香茗茶品质的综合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3) :96-97.

[4]夏成鹏, 郑修完.不同栽培方式和加工工艺对有机五凤香茗品质的影响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0) :45-47.

[5]李永菊, 庞晓莉, 司辉清.高山云雾出好茶——浅谈茶叶品质与环境条件的关系[J].茶业通报, 2006 (3) :115-116.

[6]段建真.不同海拔高度的生态环境与春茶新梢生育的关系——茶树生态的研究小结[J].茶业通报, 1985 (4) :5-12.

[7]李华荣, 郭取唐, 苏建华, 等.双柏县低产茶园改造技术[J].蚕桑茶叶通讯, 2010 (6) :29-30.

[8]王强, 王馨, 王清.浅谈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 2011 (10) :29-30.

[9]刘初生, 陈佳, 梁月超.广西金秀高山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浅谈[J].农家之友:理论版, 2008 (3) :14-16.

[10]张春海.浅谈贡山名茶之危机及其低产茶园的改造[J].上海农业科技, 2007 (3) :123.

[11]王开荣, 陈洋珠, 林伟平, 等.立体采摘茶园技术要素组成[J].浙江农业科学, 2005 (1) :28-31.

低产池 塘的改造方法 篇9

早年开挖的池塘由于设计上的原因和经过数年的养殖生产,大部分存在池形不规则、水面小、水浅、淤泥多等缺点,严重影响产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良好的池塘条件是获得养鱼稳产高产的关键之一,我国各地的实践经验都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目前,我国对稳产高产鱼池的要求如下:①面积适中,以0.33~0.66公顷(5~10亩)为好;②池水较深,一般水深在2.5米左右;③有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注排水方便;④池形整齐,堤埂较高、较宽,池底平整不渗水,洪水时不淹,便于操作,并有一定的面积种植饲料作物。

对达不到上述要求的鱼池,应按上述要求进行以下4个方面的改造。

1.小改大。将原来的小塘,通过拆埂并塘,擴大成0.26~0.4公顷(4~6亩)的鱼池,大的可达0.53~0.66公顷(8~10亩)。

2.浅改深。将原来浅的池塘挖深,达到水深2.5米左右(池深3~4米)。

3.死水改活水。将不与河道相通的死水塘改造成有一条埂与河道相通的活水塘。

4.低埂改高埂。池埂加高加宽,做到大水不淹,防止逃鱼,且有利于操作和交通。

有些旧鱼池有渗水和漏水现象,主要是由于底质不良引起的。常用的改造方法是在池底铺黏土或壤土40~50厘米,如池埂边也严重渗漏,还应加30~40厘米的黏土或壤土贴边,铺底和贴边都要打夯压实。有些地区结合施肥向已灌水的池塘泼撒塘泥,这也是改造渗漏水池塘的好方法。有些靠外河的漏水池塘,可采用池堤中间筑挡水墙的方法来解决漏水问题。

二、盐碱地池塘的改造方法

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沿海河口新围垦的土地,还有面积广阔的盐碱地。这些土地经改造后挖池养鱼,用综合的养鱼技术再来改造盐碱地,经过若干年养鱼,这些土地完全或基本淡化后,根据需要还可改为农田。靠海边受海水影响的地区,以氯离子为最多。在干旱少雨地区,河水含盐量较高,有的可达1000毫克/升以上,高的可达7000毫克/升。当水的含盐量超过300~500毫克/升时,离子间的比例则有较大的变化,水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比例下降,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的比例增加。对于补水类型复杂的河流,雨季以地面水补给为主,旱季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其水的化学类型可能发生变化,丰水期常属硫酸盐类,枯水期则为硫酸盐类或氯化物类。经验证明,我国几种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在盐度5以上时生长较差。

在理论上氯离子本身无毒,硫酸根也无毒,但在缺乏溶解氧并且有丰富有机物的情况下,硫酸根可被细菌还原为硫化物,而硫化氢则对鱼类极有毒性。

采用以下改造盐碱土鱼池的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1.建池时必须通电、通水、通路,挖池和修建排灌渠道要同步进行,一般主河道宽10~12米,河道两端设水闸,以控制水位和流向。

2.引淡排碱。引进淡水一般只进不排,排出盐碱水一般只排不进。

3.挖池后,需经常灌排水,将雨水和地下水淋洗出的盐碱排除。但池水抽干后,应立即加进淡水(水位应比外河高),以保持地下水渗透平衡。否则,靠地下水渗进盛积,其池水的盐度将很高。经初步测定,养了3年鱼的鱼池,冬季干池清塘后,如不及时加进淡水,其盐度比干塘前增加0.5倍。

4.施足有机肥料,使“生塘”变为“熟塘”,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应施基肥750~1000公斤,如有绿肥则更好(但盐蒿、碱蓬等耐碱植物不能作为绿肥),可使池底尽快沉积一层淤泥,淤泥中的腐殖质等胶体物质镶嵌在土壤间隙中,既有效地防止了沙壤土池渗漏,又使池水和盐碱土基本隔绝,并能调整pH值,使之不致太高,此项工作是改造盐碱水质的关键措施,在挖池、灌排水后,应立即进行。

5.池边饲料地种植田菁等降碱排碱绿肥。田菁既是优质绿肥,又是制造塘泥、提高水质肥度的好植物,还能疏松土壤,防止土层板结,破坏盐碱土层的毛细管。这样就能避免下层盐碱随毛细管上泛,为青饲料的种植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池边盐碱地种植2年田菁后,就能种植其他饲料植物。

低产园改造 篇10

1 改造前状况

1.1 自然状况

1.1.1 交通不便。

项目区14个村, 33个自然寨, 4个自然寨未通公路, 梨园间没有机耕道路设施, 全靠肩挑背驮, 劳动强度大;加上项目区同样受城镇化、工业化影响, 劳动力紧缺, 投工投劳成本增加, 影响果农生产积极性。

1.1.2 设施不齐。

项目区平均海拔在500 m以上, 水源紧缺。集雨节水设施分布覆盖面积只占15%, 施药用水投工成本高, 抗旱能力弱, 影响产量与品质。

1.2 技术状况

一是修剪不到位。果农一般一年只于春季修剪1次, 而且重剪下部枝条, 轻剪上部结果枝, 致使结果部位逐年提高, 形成高脚梨, 不利于生产;二是疏果不到位。果农疏果普遍存在思想保守、下不了手习惯, 过量留果, 影响品质[1];三是套袋不及时。套袋时间为5月底至6月中旬, 套袋偏迟, 影响品质;四是施肥不科学。果农习惯春季施复合肥, 来势慢, 影响开花结果, 且1年只施1次春肥, 造成后期营养跟不上, 品质上不去。

1.3 病虫害防治状况

1.3.1 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重。

常年发生的病虫有10多种, 其中梨锈病、吸果夜蛾连年大发生, 危害损失程度达60%以上。

1.3.2 病虫害防治难。

一是产业区从事生产的果农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 劳动效率低;二是果农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科技意识不强, 病虫害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 加上乱用药、盲目用药、随意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 直接造成增加成本, 杀伤天敌, 病虫危害重, 环境污染重;三是植保器械落后, 病虫防治效率低。

1.4 销售状况

1.4.1 商品果率低, 价格上不去。

据统计, 项目实施前产业区农户修剪、疏果、套袋标准化生产比率不足30%, 梨锈病、黑星病、梨木虱、梨小食心虫、吸果夜蛾、梨黄粉蚜等病虫发生危害重, 各种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达60%左右;金秋梨平均产量10.5 t/hm2左右, 全年总产逾2.1万t, 果品品质不高, 250 g以上商品果率不到20%, 价格较低, 平均价格只有1.4~2.0元/kg, 平均纯收入仅为6 300元/hm2。

1.4.2 销售配套服务跟不上。

金秋梨固有“南方梨王”之美称, 具有形美、肉脆、味甜、水分足等特点, 深受消费者青睐, 但销售配套服务跟不上, 导致销售困境。一是没有专用储藏设施, 金秋梨属时鲜水果, 下树果品保鲜期仅15 d左右, 销售压力大;二是销售手段落后, 商品没有创建自己的商标品牌, 上市后消费者难以区分, 市场站位不稳, 特别是产品没有取得绿色食品相关认证, 进入不了超市类高端消费市场;三是销售渠道不畅, 吉首金秋梨基本是内部自销, 没有打开外部市场, 造成果农增产年份不增收, 直接影响产业发展[2,3]。

2 低产园改造措施

2.1 行政措施

2.1.1 推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 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后发展步伐, 切实解决高海拔山区金秋梨效益低的问题, 市委、市政府整合市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出台2010—2014年“吉首市万亩金秋梨标准园建设”5年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副市长担任, 工作小组由农业局牵头, 计划投入建设资金1 000万元, 内容包括园区道路、集雨节水窖、温度调节储藏库建设、低产园技术实施等。5年规划实施共完成园区道路建设31.7 km, 集雨节水窖1 325个, 温度调节储藏库8个, 3 100 m2, 低产改造综合技术推广核心示范面积500 hm2, 有效解决水源紧缺、劳动强度大、时鲜水果保鲜期短、培管技术差等系列问题, 间接辐射带动全市2 000 hm2金秋梨产业的发展[4]。

2.1.2 推进岗位职责。

项目工作小组由市农业局牵头, 具体工作由市农业植保站与市经果站具体实施, 乡镇街道办驻村工作队员及农技服务站纳入管理范畴, 行政、技术落实专人专村专区负责岗位责任制。领导督查小组按照年初制定方案定期对工作进度与质量进行督查, 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2.1.3 推进商业运作新模式。

一是推进公司规模化运作。大力培植与扶持基层商业运作服务组织, 一方面在物资上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在运作管理与人员技术上给予积极引导与培训, 从而做到组织管理制度化、培管技术规范化、商品供货质量标准化, 大幅度提升服务组织产业服务能力, 实现“公司、果农”双赢。二是推进品牌化营销。打造“吉首矮寨高山金秋梨”品牌, 同时申报取得绿色食品商标标识。一方面扩大了影响, 另一方面为打开高端销售市场创造了条件。三是推进活动促销。从2015年开始, 市委、市政府计划拿出专项资金结合矮寨大桥旅游业的景区区位优势, 由德夯旅游处牵头举办年度“矮寨高山金秋梨节”, 通过游客品梨、梨王评比、文艺演出、新闻电视媒体报道等方式大力宣传, 招引客商。截至2016年, 已举办2届, 累计现场招引周边县市果品经销商50多人次, 签订销售意向协议逾1 120万t。实现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1.4 推进政策倾斜, 加快土地流转。

2015—2016年吉首全面实施农村精准扶贫政策, 金秋梨特色水果是“5个万亩精品园建设”项目之一。将金叶梨子专业协会、湘西农业开发服务有限公司作为产业扶贫的龙头企业来抓, 继续加大产业服务建设资金扶持力度, 提升服务能力;特别是将矮寨镇金叶、阳孟、排兄, 乾州街道办事处十八弯、吉庄, 马颈坳镇枫香、补哥等低改技术推广示范村定位产业扶贫单位对接村, 以及对各村种植大户实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建档立卡技术服务负责制, 扶贫单位与科技特派员一对一的负责制方式, 确保资金与技术服务双保险[5]。同时, 针对部分果农由于存在果园面积少、劳动力缺乏而放弃培管问题, 驻村工作队员及村干部积极配合服务组织做好果农思想工作进行土地流转, 最大化实现连片规模管理, 提高服务组织服务效益,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2.2 技术措施

2.2.1 推广绿肥种植技术。

种植绿肥能够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加快土壤中速效养分的转化, 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 防止地表径流, 达到用地养地的目的。结合高山气候特点, 主推冬季11—12月撒播满园花绿肥种45 kg/hm2进行土壤改良技术, 翌年3月上中旬再结合梨园深翻进行压绿, 增加土壤有机肥含量, 为提高金秋梨产量奠定基础。

2.2.2 推广春季翻耕技术。

果园深翻可以逐年增加土壤活土层, 改善通气条件, 提高土壤含水量, 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力, 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提高土壤肥力。示范区主推春季深翻技术, 即3月在梨树行株间全园深翻30~40 cm, 树冠外围滴水线以内浅翻20~30 cm, 每年进行1次, 并结合春季施肥和冬季种植的绿肥一起翻压。

2.2.3 推广修剪技术。

一是冬季修剪。梨树进入休眠期, 是冬剪的大好时机。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树形, 调整树冠结构, 培养结果枝组, 调整花芽量, 调节枝条质量及数量, 促进通风透光, 更新复壮树冠, 延续衰老。二是盛果期的修剪。修剪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树体生长, 把树体控制在预定范围内, 保持树冠不荫蔽, 以利通风透光, 维持健壮、稳定的中庸树势, 使盛果期延长[6]。对树势较旺的植株, 要控制旺长, 多疏除、少短截, 去直立枝留斜生枝, 多留花芽, 以果压树势, 使其趋向于中庸树势;对树势较弱的植株, 采用较重的修剪方法, 中截强枝, 疏去弱枝。三是夏季修剪。剪去竞争、徒长、直立新梢, 促发侧梢和副梢, 压缩顶端优势, 改善树体结构, 并及时对侧梢和副梢的嫩枝部分进行修剪, 留20 cm长, 等第2次梢萌发后再剪留20 cm, 幼树可用手指掐去枝头, 使梨树枝条充实, 枝条充分木质化, 利于叶片早熟增大, 加强果树光合作用, 调整枝条培养结果枝组, 促进翌年成花结果, 增强树体抵御严寒能力。

2.2.4 推广疏果、套袋技术。

疏果、套袋是控制果实大小和果品质量的关键性技术。疏果一般从4月20日开始至5月15日结束, 或在大多数幼果横径达到1 cm大小时开始。疏果一般分2次完成, 第1次保证果与果之间平均距离为10~15 cm, 不必仔细观察, 留大果疏小果, 要求10 d内完成;第2次疏果一般在幼果达25~30 g时进行, 一般在5月7日开始, 此时受病虫危害的果子已产生明显症状, 主要疏除病虫果、畸形果、花絮朝天果, 要求在10 d内完成。套袋必须在落花后20~45 d内完成, 即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完成。套袋需按片进行, 便于施药, 套袋时先套上部果, 再套下部果, 先将手伸进袋中, 使全袋膨起, 再行套袋, 每个花絮套一果, 一果一袋, 不可一袋两果。

2.2.5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坚持“平衡施肥、估产施肥、增施有机肥”的原则, 使之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一是施足底肥。吉首金秋梨基本已进入丰产期, 成年园采收后至落叶前 (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施用腐熟人畜粪15.0~22.5 t/hm2+过磷酸钙375~450 kg/hm2作底肥。秋施基肥有利于经过冬春分解, 翌年春天充分发挥, 促进萌芽、开花、结果;且有利于根系伤口愈合, 营养储藏和梨树安全越冬。二是适时追肥。首先是结果树萌芽肥 (促花肥) , 此期追肥应以氮肥为主, 萌芽前15 d左右, 幼树施2~3 g/株, 结果树施0.25~0.50 kg/株, 施肥位置以树冠外围0.5~2.5 m为宜, 开宽20~40 cm、深30~40 cm、长1 m的坑沟, 将肥料撒入坑内, 倒入淡水肥或清水, 然后覆土。其次是果实膨大肥。7月是金秋梨梨果迅速膨大期, 此期应以钾肥为主, 配以磷、氮肥, 以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 并促进花芽分化。施肥量视树势、挂果多少而定, 幼树、初果树和挂果少的树施磷、钾复合肥0.25 kg/株, 盛果期树可施0.5~1.0 kg/株。

2.2.6 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新技术。

一是在器械上推广使用手提式汽油、电动背负式弥雾、喷雾等先进施药器械;二是建立专业、高效的统防统治机防队伍;三是加强预测预报, 指导服务组织及果农开展病虫害适时防治;四是选用含量高、环保剂型农药, 同种农药每季只使用1次, 不同类型农药轮换使用, 并注意安全期。

3 成效

3.1 经济效益

一是投入明显降低。基础设施完善, 平均每年减少投工45个/hm2, 按每个工100元计算, 节约成本4 500元/hm2;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 年平减少用药2次, 节省人工、农药、燃油费用450元/hm2。二是产量明显增加。低改项目示范区平均产量达24 516 kg/hm2, 是非改区产量11 514 kg/hm2的2.1倍。三是品质大幅度提升。示范区金秋梨果皮光滑、肉质脆甜且水分充足, 示范区300 g以上商品果率达85.3%, 较非示范区的13%提升了72.3个百分点, 可溶性固溶物增加0.7%, 果肉可食率增加6%。按照商品果市场平均批发价4元/kg计算, 增收38 376元/hm2, 合计节本增收43 326元/hm2, 2 000 hm2低改示范园年共节本增收8 665.2万元。四是树势增强, 病虫危害明显减轻。与对照区相比, 改造区树势明显增强, 枝繁叶茂、果实均匀度、光泽性有明显提高, 平均病虫危害率比非改区降低27.2%。

3.2 生态效益

一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一方面提高树势与果品品质, 另一方面有效杜绝果农长期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破坏肥力等问题;二是推广套袋技术, 即从6月下旬套袋结束后一般不再使用杀虫剂类农药, 完全达到绿色食品管理要求;三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既控制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切实提高了防效, 也减少防治次数与用量, 减轻面源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天敌,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3 社会效益

低产园改造项目实施是一项社会民心工程。首先, 从根本上填补了吉首市高海拔山区无产业的空白, 打造成了一口高海拔山区农民现金收入的固有源泉, 深受群众的夸赞;其次是为吉首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生态旅游业建设是吉首高山金秋梨低产园改造的核心内容之一, 矮寨高山金秋梨品牌的创建, 产品包装与销售等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工作都结合矮寨大桥景区区位优势运作。如今矮寨高山金秋梨凭借其“形美、味甜、品优”等特点享誉周边县市, 销售辐射省内外, 深受消费者青睐, 成为金秋季节的一道亮丽风景;再次是市委、市政府勤政为民, 认真贯彻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具体体现, 为吉首产业精准扶贫建立长效机制, 实现农村稳定脱贫探索出了一条新的经验与方法。

摘要:在分析吉首市高山金秋梨低产园改造前状况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改造措施, 总结其取得的成效, 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山金秋梨,低产园,改造措施,成效,湖南吉首

参考文献

[1]疏义恒.梨树低产园大面积改造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0, 28 (4) :499-500.

[2]王建军.山地梨低产园改造技术[J].浙江柑橘, 1997 (1) :37-38.

[3]徐应华, 秦燕.金秋梨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 2000, 32 (5) :36-37.

[4]何钢, 周国英, 姬武兴, 等.金秋梨套袋技术研究[J].经济林研究, 2001 (2) :54-55.

[5]周国英, 何钢, 唐成万, 等.金秋梨无公害施肥技术研究[J].经济林研究, 2001 (2) :51-53.

上一篇:快乐的小天地下一篇:广播的有效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