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

2024-08-02

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共11篇)

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 篇1

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建设班级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承担起班级的管理工作,还要肩负起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其实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对班级管理得好了,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相对来说就比较轻松和容易。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情况如何,可以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集中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中各方面的表现,其实就是班主任对学生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见情况的一个缩影。

学生如果在课堂中已经无视老师的存在,那么在课外呢?在课外,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大多数也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学生对你已经不在乎;学生如果在课堂中的纪律性很差,已经不听从老师的要求,且不是偶然、个别,而是经常性、不在少数,那么在课外呢?在课外,无论老师带学生开展何种活动,学生的纪律性必定依然如此;学生如果在课堂中不专心听讲,不知所问,不知所答或答非所问,对老师的教学根本不重视,那么教学会有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是由于班级管理不善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自己身为一名班主任,可以说对日常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是深有体会。管理需要科学的方法,千万不要简单的、天真的以为,你的好能教育学生;你的爱能感化学生;你的微笑能打动学生。这只能在梦中实现。也许会有一些学生接受你,但决不会是全部;也许有一天学生们会全部理解你,但过程是漫长而焦虑的。管理是需要威信力的。威信力就是执行力。没有执行力的班主任是不能把班级管理好的,无论你对学生多么的好,多么的爱,你的知识多么的渊博。那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建设中班主任要注意些什么呢?

1、管理班级自然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孩子们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好。

2、我认为你必须清楚自己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特点,然后选出一些在班级各方面以影响力号召力的学生组成班委,但不是教师就放手不管了,而是重在引导,给班委指明一个方向,抓好一个细节,做好一个纠正。

3、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然后才会公平民主的选择班干部,既然选择了班干部,就要相信他们,并引领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做,只要是学生能亲自做的就不要代劳或是有疑惑学生做不好,给其锻炼的机会,并允许学生犯错误,以及要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作为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并言出必行,树立威信,共给学生们平等的机会,让其施展。然后定期对班干部做出民主的评价,选出学生心仪的班干部。

4、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管理班级自然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孩子们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好。(班级管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挺有难度的,据我观察,孩子们的表现,不是孩子们,不乐意去干,而是玩心重,操心的,该做的事,很容易忘记,这需要教师时刻的提醒,对于忘记,没做的事情,一定要反复叮嘱。

5、专门让一个学生做好管理情况的记录,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执行管理的情况,及时督促和调整,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管”,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6、班主任和班干部应多交流,了解他们开展工作的情况,并及时帮助指导。同时也要多了解大多数同学的感受、反应,改进自己的各种制度。

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 篇2

我校今年获教育部示范性验收获优秀后, 我校将面临挑战, 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压力。同时对学生工作岗位上的学生工作者, 压力倍增, 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工作的一些经验和问题展开论述, 与大家探讨学生管理工作。

1. 学生管理

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 是联结老师和学生的桥梁, 因此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至关重要, 下面谈谈关于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1.1 学生工作干部的选拔

学生干部群体主要包括校系团委会, 校系学生会, 系部党小组, 社团, 班委等, 学生干部的选拔一般是通过公开选举, 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的。公开选举, 民主投票在班级里是完全可以得到实现, 并且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但是在校系一级的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 往往是先通过层层面试筛选, 确定一定的候选人进入双代会, 然后由学生代表进行投票, 根据票数进行差额淘汰。从而产生一定数额的学生委员, 而这些委员的岗位的分配完全掌控在相应的指导老师手中。

选拔学生干部的问题就在于, 在学生委员被选举出来后, 他们的岗位分配完全是由老师来决定, 当然在此之前, 老师会一一找他们谈话, 了解他们对于岗位分配的意愿, 而且还会听取学生对于各委员的详细评价, 然后学生工作的老师们研究讨论, 最后定出委员的岗位。

这个过程貌似严密且民主, 但是背后却隐藏了一些问题。这些主观上的研讨工作细致周密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主观是否能与客观事实相一致, 还有待实践和时间检验。因此在学生干部的选拔过程中, 还需要给出一定的时间来检验委员岗位分配决定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避免在了解过程中, 给出意见的群体的思想局限性和了解片面性, 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学生干部在性格或者工作能力上的缺陷而否定该学生, 也不能因为某些学生在各个群体中高度评价而盲目信任该学生。应在实践中检验, 让实践和时间来说话。

1.2 学生干部的培养

我们重视在主观上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境界和思想水平, 也重视了学生知识理论水平的提高。而在学生干部制度建设中却很少提及到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 如何在学生干部制度建设中体现出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 作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学生干部制度对学生干部培养教育的作用:

学生会制度要明确学生干部的培养指导者, 学生会主席团可由辅导员直接指导, 学生会部长可对应主席团, 学生会干部对应相应部长。

学生会制度要明确培养的任务, 目标和具体计划, 比如主席团的培养, 辅导员可指定书籍, 影视资料作为学生干部的必修课程, 并制定详细的计划督促其完成实施。

学生会制度要明确指出学生干部必须要具备的品质特点, 如品学兼优, 善于沟通, 专业知识扎实, 相关技能熟练等, 只有明确提出这些要求, 学生自我培养才更有方向感。

2. 班级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除了管理培养好学生干部外, 还有班级管理工作。

2.1 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 实施

2.1.1 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

在这个过程中, 各个专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 针对重点专业, 要提出合适的学风要求。要与学校总方针和国家的大致政治方向一致, 不能培养反社会反人类和国家的人才。有阶段性, 初年级重视基础, 中高年级鼓励他们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量化,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 要将指标量化, 比如过级率、考勤率等。

2.1.2 实施

将班级目标进行细化, 通过平时一步步的努力, 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总结检查, 表彰先进同学, 鼓励鞭策实施力度不够的同学, 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目标落实到每个小组, 每个人, 每位同学对于自己的基本任务了如指掌, 对自己的实施进度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勉励, 督促。

2.2 班级学风建设

2.2.1 考勤管理制度的建设以及实施

狠抓考勤制度, 制定严格的考勤奖惩制度, 严格请假制度, 每周对考勤进行通报, 并给予公布, 严抓严办, 对于达到违反考勤管理规定条件的, 绝不姑息, 按照制度给予处罚。

2.2.2 考风

学生学习风气很大程度上也受考风影响, 严格的考试纪律, 将培养严谨诚信的学风。因此在考试纪律上, 处分从严, 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风气得以延续。

通过班级目标的建设, 实施, 可以给班级发展确定方向, 通过班风的管理可为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保驾护航, 两者在班级管理中是核心, 抓住这两方面, 就能将学生工作中的育人贯彻在无形中, 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前进增加动力。

3. 总结

学生工作者在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 班级建设中, 应计划, 组织, 控制, 实施好相关步骤, 学生工作者自身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树立榜样模范作用, 赏罚分明, 奖惩有度, 培养好学生干部, 确定班级管理目标, 通过学生干部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 达到高职院校德能兼备的要求。

摘要: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在于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 这两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巨大作用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针对我校在学生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 本文分别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高职教育,选拔,班级,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泽勇, 李大鹏大学班级目标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文教资料》2011 (2) 中旬刊

[2]闫雷对当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综合研究P4-6, 2010 (8)

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 篇3

关键词:和谐;信任;初中;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8-003-01

良好的班风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信任学生”。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现在许多教师都怕做班主任。我校就因为老师管不了班级而经常换班主任。我认为只要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和“信任学生”,就能管理好班级。记得我接手做九年级(6)班的班主任,学生刚上初三,由于初二时班风差,学生仪容、仪表不符合中学生的要求,女同学披衣散发,带耳环;男同学留长发,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无所谓,认为自己已经是没希望考上连州市连州中学等重点高中了。上课不专心,讲话、玩手机、睡觉。一切陋习都带上了初三。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我首先是以平等的身份和他们谈心,并查找有关从逆境中发奋图强的先进事例多次与他们一起学习。激励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好强心,恢复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此外,经常给予表扬,“你们全是我的好学生”“你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我相信我们共同努力九(6)班一定创造奇迹”。他们感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信任他们的,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前途、还有希望,通过努力一定会进步,觉得自己也是好学生。由于学生往往会反反复复。因此,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象春风细雨般的对他们循循诱导。要给他们爱的同时也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要做到“师生和谐”“信任学生”。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教师开展思想教育的润滑剂,是班级管理的基石

初中生正在青春期,有叛逆思想。如果没有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讲什么学生都听不入耳,还会说你“啰嗦”多管闲事。因此,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多参加学生的集体活动。与学生一起聊生活中积极向上、他们喜爱的事情。当他们遇到困难和苦恼时,要像父母般的关心他们、给予他们朋友般的爱。“日久生情”,学生会很快与你做朋友,“和谐师生关系”就建立起来了。怎样开展学生的集体活动呢?

组织主题班会。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通过开不同的主题班会来了解。自从我做班主任,就十分信奉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而不要让学生懂事后责怪我。我每周五布置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周末假期思考,下周星期一班会(除了宣读学校通知要求)举行,鼓励每位同学准备发言,开始让班委主持,我只是作点评,指出有偏离或不正当说法、想法,一段时间后让同学轮流主持、畅所欲言师生关系融洽了。为管理好班级奠定了基础。当然,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班主任可以根据错误的大小来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其实也很乐意接受教育批评,并深刻意识到:“自己还有不足;”老师也是真心为了我好。”“和谐师生关系”起到了很好教育学生的润滑作用,是教师开展思想教育的润滑剂。“和谐师生关系”起到了很好教育学生的润滑作用,是教师开展思想教育的润滑剂。

二、“信任学生”是坚定“和谐师生关系”的“挤带”,是管理好班级的催化剂

怎样更好地建立师生相互信任关系呢?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不要差生的班级就不管了,放任自流。那会影响校风、祸及社会。另外,“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平等,他们自然会觉得你这个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值得尊敬的,自然会相信你,听从你的教导。例如,开学的第一周,倪少聪同学上课顶老师嘴,无视历史老师的教育。我没有找他,我经过了解知道他很喜欢打篮球,我在组织班里打球时,经常给他传球,他感觉我很信任他,一个多月后,我找他上办公室问他上历史课时自己都做什么?让他说给我听,完后我没有骂而是摸摸他的头,拍着他的肩膀问他这样做对不对,他主动承认了错误,并表态以后不会再犯。期中质检,他从初二时全级984名上到全级391名。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同学上课认真了、学习更自觉,我班从刚接手时全级前100名没有一个,到初三第一次期中考试前100名有了5人。从此班里同学们学习认真了不用老师操心了。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永远不要吝啬微笑和赞扬,不要吝啬每一个让学生感到信任的举动。

当然要做到“师生和谐”“信任学生”,教师也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比如在在全校第一次要求大清洁时,我先按组分好工,然后第一个拿起扫把就扫天花板,同学们纷纷起来忙自己的工作。自此以后,卫生保持情况好多了,这就是“师生和谐”“信任学生”。

教学和班级管理 发言稿 篇4

大屋中心学校 向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能作为教师代表在此作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介绍。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以及语文教学,切身体会到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艰难。初次踏上讲台的我,就把重心放在了教学这一块,然而,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做才对,在他们脑海里,完全没有任何概念和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是没有效果可言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班级管理的基础上,班级各方面管理恰当了,学生学知识,老师教育人,都变得水到渠成了。教学和管理相辅相成,交叉融合。工作几年时间的我,算不上多有经验,在此,我仅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工作体会以及不成熟的见解。

一、爱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是怀着一颗爱心踏上讲台的。包含着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更要像妈妈一样爱他们,为管理好班级奠定基础。尤其对于一些孤儿,单亲孩子,父母离异,以及留守儿童,更需要教师的爱来温暖他们的心灵。想教好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喜欢你,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但这也是不容易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老师不能对学生付出真正的爱,以爱的名义对学生各种苛刻,不合理,教育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我想,许多老师面临的部分困惑,问题根源也许在于不够爱学生,或者是一种虚幻的,不切实际的爱。爱学生,要把学生当成自己来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在他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在他迷惑不安的时候,帮他指引方向。人心都是能感受到的,这种爱是无形的,却对学生有着一种极大的吸引力,对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驱动力。

二、教学生

(一)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如何去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得尤其重要。习惯养成好了,学习起来轻松快乐。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更不知道怎么去学习。这时,教师应该转化为一个引路人,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一步步引导。很多小朋友喜欢当小老师,我便经常请他们来讲台上带读生字,带读课文,课后邀请学生当小老师检查生字听写情况。他们喜欢玩游戏,便在学习生字的环节中玩“炸弹游戏”,开火车游戏,比比谁声音响亮,等等。这样一来,孩子们无形中形成了一些学习习惯,即针对于低年级识字教学这块,多读多认,在各种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来读以及认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具备了认识生字学习生字的基本能力。此外,每节课前,我都会提醒他们准备好下节课自己的课本和学具,将无关的东西收拾起来。慢慢地他们养成了上课专心的习惯,什么课拿什么书,一次做好一件事。以及课前简单的预习给生字注音组词,给课文标记自然段,读课文。写字的时候,纠正不良坐姿和执笔姿势。等等,这些基本的习惯,都是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慢慢养成的。作为老师,每天的旁敲侧打,及时提醒督促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校里,除了学习还有生活,学生们每天在学校跟同学相处,跟老师相处,在学校里度过一天。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也尤为重要,每天清晨来到学校,我要求他们在座位上看看书,不随意走动,安静地等待上课铃声。这样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具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不再是随意喊叫,追赶,说笑,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作为班主任,及时纠正学生每个不起眼的违规违纪行为,强调学生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到校,维护公共财物,不乱写乱画。这些方面,都需要班主任的细心观察和引导。当班主任,尤其是低年级的班主任,角色是多样的,课堂上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后也总会充当处理学生一系列问题的事务官。不过,学生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对于班级的管理就会轻松许多。

(三)教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们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因此,刚开始很多学生的课桌课书包常常乱七八糟,座位下垃圾不少。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带他们整理自己的书本和文具,嘱咐他们爱惜自己的书本和学习用品,不在书本上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定期带领他们清理自己的课桌。于是,不少学生的课桌不再凌乱,书包也变得整洁不少,课本一期下来整洁干净。班里有很多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学生,我便发挥榜样的力量,鼓励表扬这些同学。其他学生纷纷积极爱护卫生起来,搞卫生的时候争着抢着。不知不觉中,他们学会了爱环境,讲卫生。我告诉他们,学习需要一个干净的环境,生活也需要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们意识到不光要做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好公共环境卫生。不仅在学校,在其他地方,路边,家中,都要注意有个好的卫生习惯。

三、育学生

教书育人,要教书先育人。也许作为一个教师,应当让学生学好知识,考出好成绩。但成绩并非头等重要的。更重要的有,第一,学生的安全,不注意安全其他一切都是空谈。这一点,首当其冲,时刻都要记在心间。安全教育必须穿插在随时随地。第二,学生的品行,一个人要成才必须先成人,学问再大,没有德,也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目前,学生除了每节课的学习,其他更多的部分是在校与同学相处,班里学生之间就是一个小小的社区,每天在学生之间都会发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事情。而低年级学生很敏感,处理事情的能力很低。往往需要老师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鸡毛蒜皮,芝麻大的事。因此,在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之外,还要让学生逐渐具备对事物的独立思考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使学生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这一点,低年级学生最常见的行为,就是课间因为许许多多的原因,跟老师打小报告,想要老师帮忙解决。这时候,我跟他们说,有问题的时候,先冷静下来自己想想,能不能自己解决,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不能了再来找老师。慢慢地,他们学会了在一些具体的事件中,独立思考其中的对于错,该与不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应当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急于求成,必要的时候站出去,给孩子做具体示范,教给孩子正确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孩子的学习,学习上的问题,他们也会自己尝试去思考去解决。这样一来,老师的教学也会事半功倍。

四、学学生

教学是相长的。学习也是不分时间、地点、人物的。老师更是需要终身学习。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每一个孩子原本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和家庭让他具备最初的色彩,到了学校,老师再给他增添更多的色彩。比如,孩子有些方面的行为,在学校一个样,在家又另一个样。我想这是家长和老师不同教育方式的结果。同时,家长有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到了学校老师就能迎刃而解。因此,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出孩子不同的行为方式。作为教师,有时候也会面临诸多让人头疼的现象。这种现象,很大程度是教师自我不足的一种折射。所以,在教学中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能时刻察觉到这种不足,进而改进自己的不足。这个时候,教师也变成了学生。从某种程度上,学生是老师的老师,通过学生,老师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时刻自省自查,不断学习,提升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五、合家长

教育这件事,从来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家庭的力量不容小觑,也不能忽视。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沟通一下,就能帮助孩子成长。为此,学校建立了家校互动平台,每个班主任也建立了班级微信群。这样一来,家庭和学校相联合,共同教育孩子,教师尽责,家长配合,教育起来也并没有那么困难了。

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篇5

这里所说的管理主要有纪律管理、学习管理、班干部管理、卫生管理等主要的班级管理事项,还包括班会、家长会、班科联系会、学生会等教育活动,这些管理贯穿于班主任日常事务中,是每一个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的基本功,不仅要掌握它们,而且还要驾轻就熟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具体来说应该这样: 1.纪律管理

有了良好的纪律管理,才能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和谐,学生就有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规范的制定一方面可以来源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在校一日要求》及《文明学生标准》等学校发布的规范,另一方面,也可以是让本班学生自己写下一些他们认为必需遵守的规范,然后师生共同协商最后形成规范,规范一旦制定,则全体学生及班主任共同遵守,共同监督,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奖惩不容许有特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规矩,班规才会有效。2.学习管理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所以学习管理也是所有管理中的首要任务。这方面的管理虽然与各个任课老师息息相关,但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承担主要工作,协助其他任课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包括作业的收交,上课听讲,课下主动向老师问问题,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监督。不管什么样的方法,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各位老师,需要根据自己班的情况以及工作实践形成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3.班干部管理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重视班干部的管理,尽量让每个孩子参入到班级管理中来,让孩子们都来成为班级的主人,我在班级管理中,除了班级的主要干部外,将班级的各项事务细化再细化,然后分配落实到个人,做到人人有事管,人人是主人,这样做的好处是尽量不让那一个孩子成为旁观者。班主任对主要干部要及时指导,主要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同时也让他们的工作在同学们的监督之下。我在每学期开学前就会宣读“评优标准”,即优秀班干部评选标准,通过评比,能有效提高班干部的管理水平。此外,我们还可以实行值日班干部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会让班级充满活力和激情。4.卫生管理

把读书笔记和日记纳入班级管理 篇6

把读书笔记和日记纳入班级管理 后来,学生到了五年级了。按照训练序列,主要是对身边日常生活的观察,思考记录,不断积累作文的素材。怎样是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开始的时候,还行。学生还能够坚持。但,一段时间以后,出问题了——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丧失了开始时候的热情,渐渐的,日记写起来成了负担。这怎么办呢?望着学生有些应付的日记,我发愁了。我不可能总能让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日记吧?除了交流,除了表扬,还有什么办法呢?终于,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记分。我在墙上贴了一张大表,写上了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我将日记篇数规定为每篇一分,得一个“好”字的日记得三分,能在全班交流的日记的5分,每周统计一次,得分情况,写在大表格内。然后,每个人的得分给一个上升曲线。后来,读书笔记也照此办理。这下,学生终于又有了积极性。日记总算坚持下来了。现在回忆起来,学生的学习管理是个大问题——特别是时间长了,学生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到新鲜了,怎么办?我采取那样的措施,也完全是没办法的办法。分析其中的原因,那是的写作、日记、读书笔记,对学生来讲,还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单靠一些活动来激发了一是的兴趣,因为本质上没有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所以,时间一久,问题就不断出现。

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 篇7

关键词:班级管理,非正式教育因素,引导和管理方法

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 我认为班级事务的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面对具有高度自主意识的教育对象———人, 不可能有一套正式教育因素是适用于所有人的, 因此除了正式教育因素之外, 还有众多的游离于其之外的因素与正式教育因素一起, 共同构成影响班集体正常运转和班级目标实现的综合力量。

通常, 班级中的这种非正式教育因素往往被看做一种“另类”教育因素或被当做特殊情况而忽略不计, 任其发展, 或视为消极因素而加以压制或挞伐。事实上, 在看似不居主导地位的非正式教育因素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缘, 如何正确面对这一客观事实, 兴利除弊, 成为目前班主任工作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非正式教育因素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非正式教育因素是相对于正式教育因素而言的, 正式教育因素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的, 完成教育任务, 由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方针制定的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制度化规范化因素, 如:各类教材、教师、教学设施设备、教育场所等, 在教育活动中正式教育因素占主导地位, 发挥主要作用。但是除了正式教育因素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学生自发产生的或民间遗存的或社会流行的非正式的教育因素, 如:非正式学生群体———同乡, 非正式教育环境———网吧、游戏厅, 非正式教育内容———迷信、习俗, 非正式教育方法———模仿、崇拜, 等等, 我们统称为班级非正式教育因素。

非正式教育因素由于受学生个体思维和社会复杂矛盾的共同影响, 体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一是客观存在性, 非正式教育因素不以人们的承认不承认、认同不认同, 时时存在并作用于班级教育活动。例如: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 在不经意中获得友谊、理解与快乐。对其的适时教育引导都是客观存在的。二是自发性, 一般来说, 班级中正式教育因素具有主观培植的特点, 在社会、学校、班级有意识的组织与培育下, 是一种受控的教育因素, 而非正式教育因素是受社会时尚元素的冲击、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影响学生个体作出的自主选择, 其形成或认同过程具有较强的自发性, 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教育因素。如:学生追星是完全出自个人喜好做出的自主选择, 这也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三是不确定性, 正式教育因素是以各种形式长期固定下来的, 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班集体和学生个体既不能自主选择种类, 又不能自由选择接受与否, 而非正式教育因素会因班主任对其的认识水平及评判能力和学生个体对社会时尚元素、历史文化传统、社会风俗习惯的认同取向差异, 而体现强烈的不确定性, 一个班级或学生个体受非正式教育因素中的某一个或多个乃至全部的影响是难以确定的。

二、加强非正式教育因素引导与管理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 我们经常有一种普遍的错误认识, 即在班级管理中, 所有人都应该自觉自愿地服从规范化、制度化的正式教育因素, 非正式教育因素常被简单地视为“另类”或个别教育现象而忽略不计, 不能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非正式教育因素的重要作用。

1. 补充作用。

就与正式教育因素的关系, 非正式教育因素具有兼容性, 两种因素可以同时存在于班级教育活动中, 作用于不同的教育对象, 是可以加以引导和管理的, 正式教育因素发挥主导作用, 非正式教育因素发挥有益的补充作用, 达到共同服务教育目标的效果。

2. 凝聚作用。

非正式教育因素是由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人们长期交往形成的, 这些时尚元素、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自发群体组织、追星心态、网络文化、短信交流等因素容易形成班级“抱团”心理, 从而强化学生彼此之间的认同感, 只要合理加以引导就能起到凝聚班级力量的作用。

3. 双重作用。

就非正式教育因素性质而言, 有积极的、消极的和中性的之分, 它就像一把双刃剑, 当其与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致时, 就会发挥有益于班级和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补充作用, 反之, 就会产生消极作用, 使班集体或学生个体产生不健康、不和谐的心理。

4. 桥梁与纽带作用。

在我国, 素有“象牙塔”之称的学校, 正式教育因素通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 输灌给教育对象, 与此同时, 不同程度地阻隔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非正式教育因素作为社会时尚元素、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自发群体组织、追星心态等社会现象在学校的及时反映, 成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发挥着独特的纽带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 正式教育因素可以理解为强制性的教育因素, 其对于班级教育、管理活动的规范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非正式教育因素则是一种学生自身内在的心理约束, 其对班级教育、管理效能的影响却容易被忽视。

三、正确引导和管理班级中的非正式教育因素

1. 转变观念, 理性认识。

在主体教育的背景下,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机器”, 而是拥有自由思考和独立选择权利的主体, 学生越来越看重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时尚的选择、文化的认同、偶像的崇拜、交友的自主等的独立性, 这不时会与班级正式教育因素、班级发展目标、班主任管理意图和期望产生摩擦、冲突, 这正是班级非正式教育因素经常遭到歧视或打压的主要原因。例如, 在生活节奏急速加快的今天, 学生有时进入网吧, 暂时置身于虚拟世界, 或聊天自慰或游戏松弛, 借以达到心理的某种平衡, 但班主任往往谈“网”色变, 视为洪水猛兽。因此, 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教育因素, 班主任要尽量避免情绪化的冲动, 克服自己的好恶取舍, 用理性的思维去认识其存在的价值和教育意义, 以崭新的观念和博大的胸怀接纳学生的非正式教育因素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并给予正面引导, 科学管理, 扬其长避其短, 与正式教育因素一道促成班级教育目标的实现。

2. 全面了解, 动态把握。

班级中非正式教育因素的存在不是一成不变和千篇一律的, 它具有不确定性、自发性、流变性, 其衍生、变异和湮灭的速度极快, 存在的方式异彩纷呈。因此, 班主任在把握班级中的非正式教育因素时, 要认真梳理和研究每一个学生和每一种非正式教育因素的特殊性, 尽可能地把班级中所有非正式教育因素的情况纳入自己的视野之中, 并随其发展、变化不断更新。

3. 尊重存在, 耐心转化。

受非正式教育因素影响的学生, 或是班级中时尚、前沿的代表, 或是公认的小智囊, 或是极具号召力、影响力的“双差”生, 在班级中有着业余的领袖地位或核心作用。他们在班级中的影响, 可能会胜过父母的赞许、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认可。因而, 必须重视他们的存在和影响, 经常与这些同学接触交谈, 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听取他们的呼声, 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有意识地安排他们担任班级的管理层, 利用他们做好其他成员的工作, 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促进班级的良性发展。

4. 主动出击, 积极建构。

全面了解、把握班级非正式教育因素, 不在于“任其发展”和“限制自由”, 而在于构建有班级特色的健康的积极的非正式教育因素, 一是“入乎其内”, 充分引导、规范和发挥学生现有的时尚元素、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自发群体组织、追星心态、网络文化、短信交流等非正式教育因素的积极因素, 大胆张扬它们的正向价值, 加强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增强学生自信心和班级荣誉感、凝聚力, 丰富班级文化生活。二是“出乎其外”, 主动构建班级核心非正式教育因素, 有意识地培植适合班级实际、有利于实现班级教育目标的非正式教育因素。例如, 打造和谐的班级非正式群体, 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 学习社会崇尚的英模人物, 提倡新风尚摒弃旧习俗, 等等, 从而形成班级独特的非正式教育因素。

初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 篇8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36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的初中班级管理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班主任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当前初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問题及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初中班级管理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

班级教育管理是育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班级管理者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一系列与育人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管理知识,涉及范围非常广阔。目前,初中班级管理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班级管理者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班主任中有些老班主任敬业精神强,经验丰富,但观念守旧,与学生代沟较深;有些中年班主任能力偏低,责任心不强;有些青年班主任责任心较强,积极性较高,但经验不够,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种:(1)是教育部门及学校不够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班主任普遍缺乏管理班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班主任没有班级管理理论知识的扩充和更新。(2)是班级管理者无暇学习班级管理系统理论。在“应试教育”仍占主体的今天,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班主任不仅要上好课,处理班级相关事务,还要应付一些形式主义的检查,无暇学习班级管理理论。

1.2 初中班级管理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中,班主任都被认为是学生的管理者、监督者和引导者,具有较大的权威,有的班主任总认为,学生不成熟,不会议事,只要自己的决策是对的,在班里发布命令就行。其实,这是导致专制型管理的根源。他们认为初中班级管理的对象——12-15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不够成熟,能力也较弱,班主任从心理上认为这项工作没必要让学生参与,学生完全处于被管理的地位,没有任何参加班级管理的途径和机会,完全失去了其班集体的主体地位,班级管理出现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的现状。

1.3 初中班级管理内容片面

班级管理是对班级全部资源的管理,只有各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班级管理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但目前在班级管理内容上存在严重的片面化倾向。

(1)重视常规管理,忽视培养的学生的综合能力。

(2)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习指导。

1.4 班级管理中师生的人际关系不够和谐

人际关系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团结和学习效率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但现阶段,在班级管理中仍存在种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形同陌路”。综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不公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偏向人缘型学生,对他们偏爱有加,忽视中间型学生,厌恶嫌弃型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专注程度。(2)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班主任不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和真实感受,因此不能以最合理的方式去管理学生,不能有效引导和组织班级活动。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从而使得家长不能有效地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家长也不能全面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在学校各个方面的表现,因此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做到有效地帮助和指导。

2、优化初中班级管理的对策分析

2.1 加强和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2.2 以人为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施行民主管理

2.3 班主任应注重班级管理技巧

2.4 创建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代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确认:人际关系是教育学生学会生活的核心问题。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教师应该是做人际交往的典范。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要有情有理。

(2)知行同步,指导学生正确的交往行为方式

利用晨会、班队会、实践活动等一切契机,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群体内聚力”、“冲突与沟通”等社会心理学知识,通过创设积极的交往环境,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平时有目的地组织一些主题班会,把学生十分自然地带进教师精心设计的良好人际网关系中。

(3)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在班集体中,通过各种交往活动表现和发展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交往,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那些适应不良的学生,要善于为他们在班集体或周围环境中创造信任和欢迎他们的心理气氛,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加他们与同学友好交往的机会,并坚决制止嘲笑、挖苦、讽刺等不良行为,同学也要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场合,使他们独特的才能有施展的机会,以利于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地位和自信。

(4)教师要充分注意发挥家长、社会对形成班级良好人际关系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密切配合,创设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班级工作管理中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作为班级的教育管理者,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影响和感染着每位学生,而且也是管理好班级的重要因素,一位人格高尚且循循善诱的班主任,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班级、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要认真分析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正荣.中小学班级管理:从技巧到技术[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9月

[2]张万祥.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

[3]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4]胥持文.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04月(上旬刊)

[5]马忠敏.初中班级管理要“管”、“育”结合[J].文教资料,2007年第13期

[6]刘莉.人际关系理论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启迪[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年第S1期

班级管理精细化的实践和思考 篇9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我们都属探索阶段,不同的班级实际将导致不同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笔者在近期对班级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思考。

一、细化管理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观念已被众多企业所采纳,在学校管理中,精细化管理也越来越显现出它独到的优势,有其强大的管理效益。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现代学校管理”就等于“教育管理”加“企业管理”。对于班级管理来说,“警察+保姆式”以及“民主式”管理只是一种思想,其目的就是通过这样一种管理思想,来达到班级内部各项事情的协调、顺利发展。但是,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群体,它上要联系学校、家庭,下至每一名同学,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因此,要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就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即切实从细节出发,力求每个细节的“零缺陷”,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学生、班级的自我有效管理的目的。

二、精细化管理意识是班级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前提。班级管理的精细化在实施之出,首先要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疑惑。作为班主任,就必须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不同层次地把精细化管理的意识传达强化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中去。所谓感性强化,就是把社会中的通过实

施精细化管理取得成功的企业、学校的典型案例传达给学生,让他们觉得我们做了,也会收获很多。而理性强化,则需要班主任以班级自身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全体同学去认识精细化管理的真正优势和内在潜力。所谓不同层次,指我们在强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管理水平的不一致性,不要搞一刀切,要分层强化。可以先在班委会、小组长中间发动,然后利用他们再去广泛宣传逐层强化。

三、精细化管理网络的建立是班级管理精细化的基础。精细化管理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 形成的一种更为严格细致的管理方式。所以它不满足于传统的线形管理,即“班主任——班委会——小组长------每一个同学”,它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并且是“随时随地随事”渗透管理。因此,必须建立一种立体网络式的管理模式,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最大作用,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精细化。

在班级管理中,通过传统的“曾级化”为“多方位网络化”管理制度,通过班级岗位的多样化设置及动态管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及主人翁的精神。如我们可以把岗位设置为学习、服务、行为规范3大类20多个,涉及班级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岗位采用不同的轮换周期。服务类岗位工作人人都有能力胜任,两周轮换一次;学习类岗位一般半学期轮一次。在岗位的不断轮换中,让大部分学生担任不同的工作岗位。每个学生在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四、管理的精细化必须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建立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定期反映精细化管理的进度和突发情况。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发挥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互相补充,协调发展:

1、民主性原则,对待学生中间所发生的问题须民主对待;

2、集中性原则,培养团队的意识、团队精神,必须坚持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

3、制度化原则:加强制度建设,团结是制度控制下的团结,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4、竞争性原则,团结并不排斥竞争,竞争是促使班级进步的有效手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我们都属探索阶段,不同的班级将导致不同的情况发生。所以,应当及时总结、及时对照,不断研讨,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班级管理精细化的实践和思考

姓名:孔 祥 勤单位:赵官镇中学邮编:251113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心得体会 篇10

一、抓关键,领导重视到位

长期以来,由于档案工作是一项内务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毫不引人注目、默默无闻的工作,因此,有些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无关紧要的思想。认为一个单位的工作业绩重在形象工程、得政工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档案对这些工作没有多大的辅助作用,抓和不抓是一回事;二是无需亲为的思想。认为档案工作就是简单的收存材料,是档案工作人员的事情,不需要领导亲自抓;三是一般应付的思想。虽然口头上讲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够重视,认为档案管理不会有火烧眉毛的事,只要“守好摊”,能应付当时的需要就行了。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就存在着:一是管档人员配备不到位,没有按规定比例配备工作人员;二是投入不够,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保管条件落后,不安全隐患严重;三是档案人员队伍不稳定,档案资料收集难和档案资料不能及时整理归档;四是档案人员政治、经济待遇不高,津贴补助未到位。这些问题既影响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更影响全县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不能使宝贵的历史资料为单位和全县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发挥作用。因此,要做好档案工作,就必须使各级领导进一步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档案意识,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关心管档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稳定档案管理人员,重视档案的基础工作,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抓规范,基础工作到位

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与安全,是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特别是涉及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它直接关系到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评价、培养和使用,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和政治前途。因此,对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一定要加以规范。但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档案材料收集整理不及时,档案资料丢失严重,影响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二是基础设施不配套,档案保管条件恶劣,影响了档案安全和使用年限;三是制度不到位,材料的转入、转出、档案的查(借)阅等手续没按规定履行,档案管理混乱。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坚持做到“四化”,一是收集归档程序化。建立健全档案材料的归档制度,特别对于人事变动、工资调整等材料,应及时收集、存档;二是鉴别整理规范化。严格按照各类档案整理《标准》认真细致地鉴别、收集、分类、整理,将有利用价值和利用价值大的各类资料予以归档;三是设施建设标准化。按照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要求,配备标准的档案用品、微机和应备的管理设备;四是管理工作制度化。自觉执行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使每项工作都制度化,保证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

三、抓素质,队伍建设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也随之正处于由传统化向现代化转型时期,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做到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使档案管理工作既能继承和发扬老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作风,又能根据工作的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但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有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档案管理的手段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一是档案管理人员配备比例不够。有的甚至没有明确档案管理人员,或者兼职人员主要精力不在档案管理上;二是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不高,工作原则性不强,业务不熟悉,工作不踏实,应付了事;三是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不安心。由于一些政治、生活待遇没有落实,导致有些档案人员缺乏奉献精神,总想跳槽,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面对存在的问题,应该通过抓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来促进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和提高。一是抓基础。各立档单位应该明确一名领导分管,同时按规定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兼职人员不可兼职过多,应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二是抓培训。通过参加各种不同层次、类型的档案人员培训班,来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三是抓待遇。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保护,落实有关经济待遇。通过一系列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

四、抓服务,信息开发到位

“班级管理项目组”的实践和感悟 篇11

1.调查访谈,诊断问题

有不少教师提出,午餐管理环节是一日活动中较难组织的环节之一,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和明晰的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于是项目组引领大家开展了“有效的午餐管理”专题研究。确定研究任务后,项目组组长提前向教师布置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调查、记录幼儿进餐现状,收集第一手资料,为问题的诊断做好充分准备。集中研讨时,每位教师向项目组成员介绍自己的调查情况。介绍的要求是注重对自己获得的真实场景或者观察实录的分析,提出各班午餐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在项目组组长的引领下开展小、中、大班的分组研讨活动,通过小组的梳理和总结找出同一年龄组的共性问题。最后由小中大教研组长汇报研讨结果,项目组全体成员对幼儿午餐管理中的问题与现状进行纵向梳理。最终发现的突出问题是:小班幼儿进餐时挑食、慢食现象非常严重,如何纠正?中班幼儿进餐时存在边吃边聊现象,如何改善?大班幼儿午餐呈现两极分化状况,存在一定比例的快食现象,如何解决?各年龄班制定怎样的进餐规则才是适宜的?

感悟:用录像、记录表和信息卡等手段调查与记录孩子的活动场景,为教师的分析和探讨积累了原始材料,避免了交流研究中教师无话可说和泛泛而谈的现象。同时,让教师学会关注活动中的孩子,提升了教师观察分析和解读孩子的能力。

2.项目分析,寻找策略

项目组长在第二次集中研讨前再次布置任务:针对诊断出的问题,借助于理论学习,加强实践反思,寻找解决策略,并把自己的经验和矫正策略记录在卡片上。第二次集中研讨时,项目组组长首先要求教师们在展板上展示自己的经验记录卡。然后项目组成员以班为单位汇报解决以上几类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方法、采用此类方法的理论依据,以及取得的实效。汇报以情景表演、经验交流、案例分享等别出心裁的方式进行,最大限度让项目组成员理解每一种做法和想法的特点、实效。展板上最终展示的诸如行为练习、榜样示范、物质鼓励、餐前诱导、座位调整等具体方法,给了每位成员足够的分享、交流经验的空间。同时,项目组组长抛出问题:哪几种方法是一类的?哪些方法更适合小班?哪些方法更适合中班或大班?为什么?引导教师从各年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考虑管理方法的适宜性。

感悟:项目组活动中我们创新交流形式,让研讨不再局限于说、谈,通过演一演、辩一辩、练一练、比一比等方法来分析策略的实效性,使做法越辩越明晰,见解越研越深刻。

3.提升经验,分享心得

最后环节是项目组组长引领教师结合理论学习提升经验,总结分享研究心得。我们重新学习了《幼儿园社会教学法》中的有关章节,社会教学的一般策略有:以语言传递为主,以直接知觉为主,以实际训练为主,以行为评价为主,以陶冶为主。我们发现“餐前诱导”“文学作品的暗示”就是属于语言传递为主的指导策略,“榜样示范”是属于行为评价为主的指导策略,“座位调整”“餐具吸引”归类于陶冶为主的策略。项目组长在展板上对所有的方法策略进行梳理和分类,在此基础上以分组形式制定了小、中、大班幼儿进餐规则。我们还分享了每位教师在本轮研究中的心得和体会。有教师说,以前纠正孩子的挑食行为,我只会不停地劝说,现在我了解了很多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就不怕组织午餐了。有教师说:通过研究我感受到,充分关注孩子的需要,准确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很重要。每个年龄段孩子午餐时出现的问题不一样,因此指导策略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生字组词知识下一篇:现代数学教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