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班级文化班级管理(精选12篇)
师生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篇1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核心、最重要的关系, 是影响校园文化、师生双方知识交流、情感交流、态度交流的关键问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师生关系问题同样重要。班级文化建设, 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教师与学生如何良性互动, 才能保证班级文化为教育目标服务呢?
一、师生互动, 共创班级物质文化
建设班级文化首先应当重视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班级的布置和师生的仪表, 它是班级的硬件建设,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 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优美的环境, 温馨愉悦的氛围, 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班主任积极组织, 师生共同参与,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整洁的、优美的、富有教育气息的环境, 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教室布置真正做到让每块墙壁说话, 图文并茂, 构思精巧, 主题突出。例如:许多班级的墙壁上有“我能行, 我精彩”、“我们的榜样”、“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充满激励的话语以及学生的优秀作品。“手拉手, 心连心”、“悄悄话信箱”等无一不体现了班级里师生之间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和互助互学的良好人际关系;“奋进求实, 勇攀高峰”、“争做文明之星, 争创和谐班级”等号召力十足的班训时刻引领着学生;“朝阳班”、“雪松班”更是班级文化的高度浓缩。那么如何发挥班级环境建设的教育功能, 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尽量让全体学生参与设计的过程, 发挥每个同学的优势, 做到博采众长。二要充分体现教室布置的教育功能, 把教育的目标通过教室文化体现出来, 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及时更新教室布置, 延续教室文化。
二、师生互动, 共铸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 是班级作为一个规范性团体的主要表现和存在基础。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班规、纪律等内容。班级制度是学生内在的评价尺度, 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自觉遵守和规范自己的言行, 维护集体利益, 朝着班级目标迈进。
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定得是否科学、合理, 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它不仅反映班主任文化水平的高低, 更反映其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班级制度的制定关系到班风的形成, 关系到班级文化的建设, 完善的班规是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班规的制定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当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与交流, 多听取学生的建议。要引导学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 经学生集体研究讨论, 确定班级制度。班级的制度和纪律, 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 制度的制定既不能过严, 也不能过松。过严则无法实施, 过松就无约束之功能。同时, 班规的约束力应体现在对教师的约束与对学生的约束两个方面, 尤其是对教师的约束, 如果没有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这种约束力是得不到实行的,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便对班规不再信服, 对于班级制度文化形成的促进作用也大打折扣。
在制定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要遵循“多数原则”, 尽可能的将所有的张力糅合在一起, 形成集体的合力。多数原则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利益, 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 让学生尽情讨论, 充分发扬民主, 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 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 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我约束而又互相监督的行动指南;有利于保证主流文化的地位, 并对非主流文化进行影响与制约, 促使其与主流文化相融合, 相一致;能够保证班级规范最大程度的代表性, 有利于保证班级规范文化的地位与实施。教师要注意师生间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相互影响, 并且利用多数原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制约, 建设民主的班级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指导、监督、制衡、服务”, 班主任应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既要公正严明、一丝不苟, 又要宽容温和、真诚耐心。
三、师生互动, 共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 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层次, 是一个班级的本质, 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能够给人以理想、以信念、以激励, 同时也给人以约束。班级精神文化一经形成, 既可以通过明确的意识支配行为, 也可以通过潜意识产生行为。
精神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每个集体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班级这个小集体来说, 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团结互助, 充满爱意的班集体必定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在班级生活中, 教师与学生的意识和观念是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要做好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创造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合作, 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班级文化是师生互动的结果, 要塑造优秀的班级文化, 应该构建民主的师生互动关系, 强化师生之间全面、和谐、有效的互动。为此,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理解与尊重学生, 积极引导学生之间良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多发挥民主精神, 使学生逐步培养主动意识。只有师生共同积极参与, 班级文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2. 培养健康的班级舆论。
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 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的成长是离不开健康的班级舆论的。正确的舆论是推动集体不断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 是不可能有健康舆论的。在促进学生健康的舆论过程中,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从学生的切身体会出发, 通过辩论会的形式, 给学生平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 引导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结论, 在辩论的过程中引发更深刻的思考, 实现自我教育。最后, 要善于利用舆论工具, 充分利用它们的作用。班级舆论工具是班级言论传播的媒体, 主要包括黑板报、宣传栏、班务日记等。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班级媒体建设, 利用班级舆论工具开展有益于学生人格完善的正确舆论宣传, 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和文化熏陶, 必然会利于健康班级舆论的形成。
3. 培育优良的班风。
班风建设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 体现一个班集体的精神面貌和形象, 反映班集体共同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班级精神, 反映全班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和意志状况。班风像熔炉一样, 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 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必将辐射与影响社会风气。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 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因此, 班风一旦形成, 便形成了一种约束力影响班级的每一个成员。它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行为, 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重要的作用。优良的班风使全班有愉快的情绪, 对集体的力量和未来充满了信心, 团结友爱, 互相尊重, 集体荣誉感强。班风体现着班集体的整体面貌, 是班集体中不同成员的共同倾向和集体表现。
在班级文化建设当中, 师生的良好互动有利于增进班级师生互信, 有利于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还有利于班级的“小群体”向着有共同目标的“大集体”转化。因此, 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要格外重视师生的良好互动。另外, 班级文化建设当中师生互动的研究与实践探讨, 能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为校园文化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也为素质教育提供最基础最现实的基础性理论与经验。
师生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篇2
中山市北区中学
英
格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本文从师生关系处切入,探讨一些具体操作方法,试图达到与同行们交流目的。
关键字: 班级管理
和谐
师生关系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对于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正是要走过人生中最为特殊的情感敏感期,也可以说是准备度过人生最危险的时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他们安然度过这特殊的、危险的时期,更有助于将品行管理中外在的要求转化为进行自我管理的内在约束。班级管理也因而可以顺利地从班主任管理逐步过渡到班干部管理,再到学生的自我管理。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和谐师生关系,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更是能够让我们快乐工作每一天,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班主任身为班集体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如果能够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摆正在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和行为,就可以有效避免在班级管理中师生关系只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有助于尽快建立起民主、平等、融洽、合作的和谐师生关。
一、班级管理初期,为和谐师生关系打下基础
1、尊重差异,以发展观看待每位学生。
这是新课程理论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树立的学生观。我们应该学 会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多一些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青春期的孩子们有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
我们可以在各类活动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从而更加针对性地激励他们。班上小滔平时言语不文明、讲粗口,找他谈话发现他个性倔强,表现粗野、傲慢,实在不讨人喜欢。可是学校组织的象棋大赛中,他表现得沉着冷静,一举夺得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让同学、老师都对他“另眼相看”了。默默无闻的小静同学在学校文化艺术节徽志设计比赛中,以独特的构思获得了大赛的第二名。
学生的发展变化还是很大的,我们很难“一眼看到底”。说不定,将来他们就是新一代的象棋大师、设计师„„全新的时代,我们就应该把这种发展的眼光渗透于言行举止当中。
2、聆听学生的心声。
给学生一个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会让学生觉得得到了尊重。这也符合他们自我意识形成期被尊重被认可的心理需要。在传统理念中,学生就理所当然地要听老师的,尤其是学生违反纪律的时候,很可能并不注意学生的想法。其实,越是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时,我们越应该耐心听取他们的想法。调查清楚原由后,才做出合理适当的解决方案。甚至,可以听听学生本人有什么处理意见,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让学生也勇于承担责任,心理上完完全全地接纳处理结果。这有利于开展之后的思想教育工作。
3、多与学生协商。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上来看,这一阶段他们有很强烈的被认同的需求。遇事多与他们商量,一方面让他们有被尊重、被认可的心理满足感;另一方面对班级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从学生提供的各种意见中能获得启迪,可以更好地优化班级管理。可以说这一做法益处多多。
二、班级管理成长期,发展和谐师生关系
班级管理成长时期,正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师生彼此了解、情感逐步加深的阶段。这正是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关键时期。
1、重视与学生的个别交流
在班级管理的成长时期,纪律约束还没能完全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行为。在学生表现相对稳定之后,对他们的个别交流显得很重要。
我们班级管理终极目标应该是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的提升。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分清是非、善恶,并能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通过个别教育的方式强化思想教育。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让学生感觉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所寄予的希望,鼓励学生奋发图强、超越自我,应该说这么做还是很有效果。
2、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理解他们。
我们常常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老师、理解父母。其实,我们身为老师、班主任也应该将这一心理学范畴的“角色体验”法,借用到工作中,学会从学生角度思虑问题,理解学生、体谅学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达到与学生互谅互解的效果。
3、别怕说“对不起”。
虽身为老师,我们也只是普通人,有时候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笔者觉得,与学生相处,老师高高在上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做得不妥时说一声“对不起”没什么了不起。
记得有一次,班上一位男同学,因为犯了错,我当着大家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事后才得知,是我错怪他了。当我当着大家的面向他道歉时,看到他的眼睛湿润了并且连连说“老师,没关系!没关系!”那一刻更让我坚定信念:我们应该这样做。
三、班级管理成熟期,维护好和谐师生关系
1、宽容地对待每个学生。
宽容,不只是一种处事的方式与方法,更是一种精神。宽容,并不意味着纵容学生的错误,我们还是得指出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从心理上,应该接纳这些还不够完美的、正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们。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经历:学生小苏总是迟到,好声好气地和他谈多次,总是改不了。我心里开始烦他,尤其看到他的名字一次又一次被学校公布在迟到学生名单中,更是烦透他了:心想:“他怎么总拖累集体、给我惹麻烦?他要是那一天不归我管就好了”。正是因为心里有着这样自私、狭隘的想法,可以说与小苏同学的谈话总是不愉快,说不上两句话,我就火了,他就沉默了„„结果可想而知——到初三毕业,他迟到的坏习惯也没能彻底改掉。
事后反思失败的原因,我想问题还是出在我这边了:面对问题学生时,只考虑到我自己的感受,而没能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没能从情感上 接纳出现问题的学生,而一味地埋怨他拖累集体、给我惹麻烦!带着这样的情绪怎么能够做好思想工作呢?
真是无巧不成书。新接一个班,又有一个“迟到大王”。校门口值班人员告诉我,他每天都迟到两次。要是哪一天不迟到,还有一点奇怪了呢。这一次我认真总结在小苏身上失败的教训,尝试着敞开胸怀接纳这位“迟到大王”——先了解他迟到的原因着手„„
原来,他迟到就是因为习惯的问题,没有什么其它特殊原因。和他的谈话也很顺利,他很爽快地表态要改。观察一周,迟到了两次。要是在过去也许我会觉得,他不应该答应了改还出现迟到现象。这一次,我想相比他的过去,他已经进步很大了。所以,马上肯定他的进步,还特意在班会课上向大家求情,看在他进步大的分上免掉他倒垃圾的任务(按照班规迟到扣分者劳动补过)。
之后,他真的改掉了经常迟到的毛病,偶尔也会迟到一次,他都很自觉完成劳动补过的任务。
两个案例,形成了显明的对比。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真的应该宽容地对待学生,尤其对于那些出现问题的学生。
2、关注每个学生的前途。
中学阶段成人意识逐步形成,正式地和他谈前途、谈未来,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这样有助于与学生建立起较为平等的沟通平台。尤其对于那些家长素质偏低的学生,教师能够关注他们的未来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家庭教育的不足,也有助于形成他们的责任意识。
3、热爱生活,提高个人修养。现实中,老师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学会调整心态,学会排解压力,热爱生活,让自己活得心情舒畅。只有个人生活顺畅,我们才能有更多的耐心面对学生。
我们还应该不断提高个人修养,让自己能够有能力沉着、冷静应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应该就是老师首先转变过去老师就是“权威”的观念,从细节上做到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我们在工作中还可能探索更多的方法,将这一关系工程构建得更快、更好、更稳固。
2009-1-5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2、华东师范大学周彬教授专题讲座《老师专业成长之误与成长之路》(2008年5月)
3、《心理学》 主编:莫雷
如何优化师生关系进行班级管理 篇3
关键词:和谐班级;激发学生;理解相信学生
一、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
一位教育学家说的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拥有爱心,就意味着拥有学生,拥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班主任热爱学生,不只是热爱自己喜欢的学生或学习好的学生,而且必须把他爱的阳光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从人的本性上来说,每一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总是能激发起我们愉悦的感情。对于那些学习好的学生,长相漂亮的孩子,我们总是情不自禁产生一种喜爱之情。但是作为一名班主任,感情不能被天然和自然的喜好所左右,爱必须是理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对优秀学生的爱是容易的,而实际上那些差生更需要爱。”因此,一个班主任如果能够对后进生具有爱的情感,那才是真正领悟了班主任之爱的真谛。
其次,班主任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必须拥有一颗爱心和宽容之心。班主任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爱和宽容,最能引发起学生心中的愧疚感,使他们对班主任产生感激之情,下意识地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因此,爱心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形式,带着爱心与宽容心走向学生心中的班主任,必将成为最成功的教育大师。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气氛
班级气氛是指洋溢于班级这个环境中的情调和气息,这种情调应该是健康快乐的;这种气息应该是和谐民主的。不少班主任往往以自己的“主导”意识排斥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自己的主导作用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导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失
去学习的兴趣,班级管理过程变成了班主任的独角戏,这是不可能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的。要知道学生不是被动的机器,也不是用来装东西的容器,而是有主观作用的人。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起主观作用的同时,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地增大学生的自由度,着力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使学生真正掌握班级生活的主动权。
班级管理中,还要善于开发学生的乐学天地。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要求班主任多方面下工夫,改变僵化的班级管理现状,拓宽乐学之路。如班级管理中饱满的情绪、赞许的微笑、信任的目光、深情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愉悦,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班主任志同道合的合作者,而非势不两立的敌对双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切身感受到自己才是班级的主人。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可能会对学生成长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为此,从学生的成长来看,班主任应当坚持以表扬为主,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要在班级里大力宣扬,发挥其榜样和示范作用,而
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要尽力挖掘他们一举一动中的闪光点,肯定他们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进步,让他们享受进步的喜悦,进一步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帮助他们,促其健康发展。
其次,当教师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之后,还应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强化,从而激起学生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相信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最终都会“淘尽黄沙始得金”。
四、理解和信任学生,给学生坚强的后盾
理解和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之上才能换来心与心之间的交流。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也是这样的,只有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才有可能得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只有学生充分信任班主任,学生才会努力上进,成为一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学生。
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并且总爱问一些让当时的老师难以回答的古怪问题,老师因此很讨厌他,并把他赶出学校。幸运的是,他有一位好母亲,她以宽容与信任的慈爱之心亲自教他学习。就是这位七岁上学时连一位数加法也弄不清的学生,到后来竟成为有两千多项发明的世界伟大的发明家。在惊诧爱迪生伟大的同时,我认为他的母亲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者。正是因为有她的理解、宽容与信任,才有了爱迪生的成功。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经常抱怨学生懒散、不爱学习、没有感情,不懂老师的一片苦心。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失去了对学生的理解、宽容与信任所造成的。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够成熟却又向往成熟,在这一动荡的成长阶段,他们极需要得到别人特别是来自师长的理解、信任与帮助,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很多时候,他们更希望得到的是别人的信任而胜过具体的帮助。
理解和信任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使枯枝發出新芽,它可以使沙漠变成绿洲,它也可以使学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进步的勇气。
著名的作家柳青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在年轻的时候。”班主任就是青年人在人生的关键之处的紧要几步上的领路人,你的爱心、细心和诚心将会使他们踏上一条充满阳光的人生之路。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片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哪儿找到答案。
参考文献:
王丽红.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师的新要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海阳市第二中学)
师生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篇4
然而, 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中16.2%认为教师难以亲近, 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 而与老师相处时感到十分愉悦的只有17.8%。[1]这样的师生关系让我们如何期望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呢?传统师权的班级文化, 使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压抑的氛围中渡过了青少年时期, 在教师的权威下学生的“棱角”逐渐消失, 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因而, 班级文化建设直接影响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本文从班级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交往文化对构建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一、班级物质文化对构建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
(一) 物质文化环境对构建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教室环境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 是教师授业、育人的主阵地, 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 是一种显性的班级文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种植花草树木, 还是悬挂标语等, 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 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2]教室布置整洁美观, 令人赏心悦目, 是集体精神的体现, 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外在物质文化体现。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 应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想象力、创造力, 参与教室的布置, 不同的学习小组划块分割去完成, 用双手来装扮教室, 使学生在劳动中提高交往能力, 增进友谊, 发展师生关系。如可以在前面黑板上方张贴座右铭、警句、格言等鼓励学生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不断挖掘自身潜力, 超越自我。墙壁四周布置自然角、科技角、书法角、张贴字画、人物像等;同学自行设计、排版黑板报, 并定期更换;黑板两侧设置“心语心愿”, 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心声, 发泄情绪, 实现“霍桑效应”。在这种文化氛围中, 学习气氛就会积极向上, 令学生心情愉快, 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更加自信地互相探讨, 互相启发, 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振奋精神, 使学生主动交往的意识增强, 无形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修正自己的言行, 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班级人际关系和谐, 师生关系和谐。
如果教室杂乱无章, 过于拥挤, 不同的座位安排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关注程度不同, 一直处于被教师忽略位置上的学生易产生孤僻、自卑情绪, 表现得易暴, 情绪不稳定, 心情就会不阳光, 心理受到压抑, 人际交往能力差, 对班集体漠不关心, 以自我为中心, 对他人不关心、冷淡, 也无进取心, 班级人际关系较差, 师生交往少, 内容也单调, 师生关系冷淡。
(二) 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对构建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
班级学生干部是联系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纽带, 是班集体凝聚力的核心, 也是和谐班风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有能力、肯奉献的班干部队伍, 他们能够团结大多数, 互帮互学, 营造和谐班风、打造和谐班级文化。这样的班级全班同学捅有共同的目标, 学生之间相处愉快、活泼、形式多样、积极向上, 师生感情深, 交往密切, 师生关系和睦。如果教师任用无能力、自私的班干部, 将造成班风不纯, 班级目标不明确, 加上班干部有时为一己之私好打小报告, 容易造成学生之间关系紧张、猜忌, 师生之间有隔阂, 师生关系紧张、疏远, 班级没有凝聚力。
(三) 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对构建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 是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手段。凭借活动可以拉近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距离, 增进师生关系, 让学生在展示中张扬个性, 表现自我, 让他们有一种竞争和挑战的意识, 从而使他们的个性不断得到发展, 心理素质不断得到锻炼, 最终实现现有水平的超越。一个优秀的教师或班主任通过巧妙设计系列主题班会, 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可采取小品、相声、歌曲、舞蹈、电影片段等,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谈笑风生中”受到教育, 有感悟和启发, 放松身心, 减轻压力, 提升合作、交往能力, 提高思辨能力, 强化心灵教育, 促进特色班级文化的形成, 师生关系更加密切。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孝敬身边的老人、看看家乡的变化、走进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等, 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走向社会、正确认识社会, 在实践中实现师生间交往、沟通、交流, 相互了解, 增进感情, 师生关系升华, 提高交往识别能力。积极参加文体和公益活动活动, 如运动会、文艺演出、演讲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等,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使每个同学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增进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团结精神, 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同时也增进师生彼此之间的感情, 教师觉得学生可爱, 学生觉得老师可亲, 师生零距离接触, 相处融洽, 内容丰富, 师生和睦。
教师思想保守, 墨守成规, 班会上只是单调说教、一味空洞要求, 很少开展社会实践、文体和公益活动。那么这个班级的课余文化生活就单调、乏味, 班级气氛消沉, 学生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 生命的灵动, 班级同学间交往形式单调, 缺乏动力, 互动不明显, 师生交往仅仅停留在学习层面, 没有深入到思想的动态, 内心的深处, 不能真正地走进彼此的心灵世界, 心理距离相去甚远, 师生间感情单一, 不丰富, 师生关系淡化, 对构建中学新型师生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班级精神文化对对构建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
(一) 培养班级舆论对构建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
班级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和态度的集中体现, 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 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和激励的作用。健康的班集体舆论氛围中, 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振奋精神, 提升正气, 自然知道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如果教师及时表扬好人好事, 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 就能促使学生的好思想、好品德得以保持和发扬, 不良的言行得以改正, 班风纯正, 全体班级成员才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班级交往才能呈现民主、愉快、和谐气氛, 学生对老师才不会敬而远之, 师生关系较为密切。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 学生民主人权意识的不断提升, 当前校园制度建设薄弱, 学校并没有完善的校园法规对学生进行管理, 当学生“屡犯”, 教师“屡教”仍不改的时候, 教师无法依照相关制度给予公正的处理, 只能一味用道德进行说教, 效果甚微。久而久之, 班级便出现一种怪现象, 学生在校园无论出现什么问题, 责任都推到教师身上, 结果往往导致教师不敢轻易“管”学生,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一定程度上纵容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 导致他们更加放肆, 漠视校园法规、班级纪律, 随意顶撞教师。主要表现在学校上课自由、讲话、自由移动, 教师发现提醒, 不理不睬, 有时甚至顶撞, 家长不配合, 班级舆论没有明确, 班风不纯, 即使教师提出要求也贯彻不下去, 长此以往, 班级一盘散沙, 人际关系复杂, 师生心理隔阂, 师生关系疏远、紧张, 影响了班风, 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影响了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因而, 教师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 将歪风邪气扼杀在萌芽中, 否则一旦滋长、蔓延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就无从谈起。
(二) 群体的凝聚力对构建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
班级文化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 能使学生彼此合作, 同心协力, 和衷共济, 能减少同学之间的摩擦和内耗, 增强其内部的凝聚力。班级文化一旦形成, 必然会获得绝大多数班级成员的认同, 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就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来自班级文化中的规范体系制约着班级成员的言行, 使他们因担心受到相应规范的惩罚和班级其他成员的孤立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集体的精神就是班级所有同学的灵魂和核心, 学生交往的言行都以集体为中心, 维护集体形象, 师生交往频繁, 教师用心走近学生, 真心关爱学生, 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的大写的“人”, 接受学生的新思想、新思维和新事物, 和学生打成一片, 与学生平等相处, 以朋友相处, 以心相交, 师生之间, 心心相印, 相处融洽, 师生关系和谐。在班集体中, 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 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师生关系就愈融洽。相反, 教师对学生没有爱心, 不关心他们, 不能容忍学生的某些想法, 就不能形成班级凝聚力, 班级就会失去凝聚力的核心班级文化。有的学生觉得老师讨厌, 鄙弃他, 学生之间交往少, 没有生气, 许多同学对班集体漠不关心, 好坏都一样, 没有一个正确的言论, 师生情感冷淡, 几乎没有交往, 师生关系平淡。
三、班级交往文化对构建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
(一) 师生、生生交往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
卢梭说:“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老师。”[3]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以班级为师生交往的主阵地, 师生、生生在班级中交往、互动形成班级交往文化, 教师就要经常深入学生当中, 从细小入手, 与学生交往、与他们谈心、交心, 主动关心, 师生之间有共同语言, 更好地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协调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班级交往文化犹如一种良好的润滑剂, 可以减少班集体内部之间的种种摩擦, 营造一种团结一致、共同向上、和谐协调的良好气氛, 促进全班同学精神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班级目标的顺利实现,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在学习过程中, 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学会与同学、与教师交往, 形成良好的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班级交往文化的班级, 教师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需要, 照着教科书、参考书或自己的主观愿望设计教案, 上课来, 下课走, 对学生报有成见和偏见, 完不成任务怪学生, 学得不好埋怨学生, 任意发号施令;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 动辄训斥、责骂、盘问、追查, 盛气凌人;从不与学生谈心, 师生的情感关系不密切, 全班学生往往会分成许多小团体或者各自为政, 独立行事, 同学间的学习互动很少或没有, 同学交往体现在物质需求、不良爱好、社会和网络流行等与学习和个人成长无关的方面, 同学之间相互猜忌, 关系冷淡, 师生交交往较少, 相互之间不了解, 学生内心会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经常有误会发生, 师生关系冷淡, 有时还对立, 直接影响到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二) 教师与家长沟通对构建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坏与否, 一方面会通过教师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之中, 另一方面会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影响到学生, 进而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因此, 教师是否能积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尊重和理解家长、与家长充分合作, 是否能与家长建立起和谐、健康的“合作式”关系, 势必会影响到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如果教师与家长及时联系, 沟通频繁, 交往密切, 就能及时捕捉到学生近期的行为方式的变化, 学习情况和交往内容, 以及思想动态, 对学生的了解就会更深一步, 与学生交往时, 就能注意到一些细微的变化, 随时调整沟通技巧和交谈策略, 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关心他们, 让学生感觉到温暖, 增进师生间的情谊, 师生关系密切, 有助于构建中学新型师生关系。个别教师与家长沟通不及时, 或根本不沟通, 当学生问题暴露了, 与家长联系, 家长来了, 首先一顿批评, 痛斥孩子的一堆“不是”, 家长被弄得非常被动, 有的当场就“教训”孩子一通, 有的回去后把孩子收拾一顿, 有的对教师有抵触情绪, 可能当场与老师争吵 (极少) , 可能回去与孩子交流时表露出来, 这些都拉大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孩子遭受了老师的训斥和家长的责骂, 往往会把自己的责任全都推到老师的身上, 认为都是老师告的状, 使自己遭到惩罚, 心里冤恨老师, 疏远老师, 不愿与老师交往, 甚至在班级损坏老师的形象, 师生关系冷漠、紧张, 这些都影响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健康的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 播撒在班级的各个角落, 使每位同学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感到温馨、快乐, 教师感到幸福。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对“精神家园”的一种经营, 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 无固定的模式,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它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生活体验和人格养成, 学生社会化的交往水平和交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能够理解老师, 配合老师, 向教师倾吐心声, 师生心心相印, 师生交往密切, 沟通及时, 情感亲近, 相处融洽, 师生关系和睦, 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论中小学师生冲突[EB/OL].http://www.3edu.net/lw/13/lw_15139_2.html.
[2]张健.文化充实内涵建设深入人心[J].教育与教师, 2011, (1) .
师生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篇5
---班级安全管理经验交流
兴平市十一建学校 刘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班主任老师: 大家好!
常言道:“平安,平安,平平安安,人人平安,家家欢喜。”中学时代是人生当中最活跃,最美好的时期,校园里充满着无尽的朝气和活力。无论是学校、老师、家长,还是学生,我们最大的心愿当然是校园平安,师生平安。然而,现实生活并非人所愿。回顾2014年,一些不安全的事故发生在我们身边。(PPT)这一个个场景让我们感到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值得每位老师和同学用心关注!作为班主任,我一直以安全第一为主线作为班级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时刻树立“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 等意识,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时时刻刻记在心中,留心身边的安全隐患,做到预防为主,将一切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下面我就说说平时在班级安全管理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制定班级安全管理制度,成立班级安全管理小组。
1、每学期开学初,制定和完善班级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尽量做到全面。在教室、寝室、卫生、财产、放假等各方面都应有明确规定。
2、成立班级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班主任 成员:班长、安全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各寝室室长
班主任全面负责安全工作,各班委干部具体负责某时某地的安全工作。如:体育委员就负责体育课财产、学生身体的安全工作,各寝室室长负责本寝室安全工作。
二、做到“四有”。(安全工作要做到:有安排、有布置、有开展、有检查和落实。)
1、每学期安全工作有详细的计划安排。作为班主任,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每学期的班级安全工作计划。
2、每月安全工作有周密的布置。每月认真总结上个月的安全工作,认真研究下个月安全工作的内容和重点,让学生知道本月安全工作的要点和重点并加以落实的具体工作中。
3、每周安全工作有具体的开展。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每周二的班会和周四的安全课,按照该月安全工作的内容要点安排布置本周班级安全工作让班级安全管理小组成员认真实施、落实。
4、每天安全工作有具体的检查和落实。每天由班长牵头,组织班级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对学生的安全工作进行具体的督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汇报,进行整改。
三、做好“五个抓”(安全工作:抓预防、抓常规、抓教育、抓督查、抓整改)
1、抓预防,在防范上下功夫。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让安全教育进教室、进学生的头脑。开学初学校召开有关安全教育工作的家长会,作为班主任,我会向家长讲清楚学校本学期安全工作的要求,并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防溺水安全责任书》、《给家长的一封信》,加强家校联动,同时学校还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提高了学生的对突发事故辨别能力和防护能力。
2、抓常规,在落实上下功夫。落实好“七项基本制度”。
① 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每周对班级的安全隐患做一次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整改。如:有无管制刀具、有无打火机、教室有无安全隐患等。
② 每天上下午对学生进行考勤制度。考勤员每天在上下午第一节课前对班级全体学生进行考勤。若有未到学生,及时告诉班主任老师,及时了解未到学生情况及原因。③ 每天对缺勤学生实施追踪制度。④ 学生进出校门请假登记和销假制度。
⑤ 每晚学生就寝前值班领导、生活老师清点住校生和对住校生的通宵守护的制度。⑥ 每天走读生放学进行护送制度。
⑦ 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为学生进行安全温馨提示,对学生周末在家进行安全教育的制度。
3、抓教育,在效果上下功夫
①、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周,开学第一个月为安全教育月。在安全教育周期间,加强对学生宣传有关安全知识;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升国旗、班会、安全教育课、安全与法制专题讲座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这些活动,强化了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③、安全教育进课堂。学校每周开设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课,根据不同时段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时时渗透安全教育,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观看教育专题片,形象直观地开展安全教育教学,以此来深化安全教育,提高意识,让学生把安全牢记脑中,长记心中,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4、抓督查,在逗硬上下功夫。
为了让学生认真落实班级安全管理制度,班级安全管理小组不定期的对班级的安全工作做检查,整改不到位的学生,及时沟通和处理,促使每个人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切实把安全落到实处。
5、抓整改,在治理上下功夫。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自己能整改的绝不拖延,不能整改的报请相关部门或领导。
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长抓不懈。班级安全工作必须做到“人人重视安全,事事重视安全,处处重视安全,时时重视安全”,这将是班级安全事故的克星,学生生命的福音。
多一点实干,少一些空谈。
多一点亲临,少一些遥控。多一个心眼,少一点闲遐。求 把稳着实,避侥幸心理。
小学班级管理中师生沟通艺术探究 篇6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师生 沟通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61-01
一、前言
沟通是师生间互相交流的一门艺术。师生之间积极的沟通交流和情感互动,有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加深师生之间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小学是儿童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良好的教育是小学教师应尽的责任。班主任是小学班级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处理许多复杂的问题,一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需要注意多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学生,讲究有效的方式,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之情,从而提升师生的情感共融,推动师生共同进步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师生沟通艺术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生活环境
小学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了,教师才能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下指导学生学习,并对学生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小学班主任教育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和他们和睦相处,同时也要协调好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协调各方面的矛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二)有利于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教师在以往的教育中都表现的很有威严,学生因为害怕出错不能及时的表达自己内心所想,模式化的教学并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新课本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坚持公平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指导和教育,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亲密往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人需要制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式,为学生个人才能的施展和素质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班主任在教育小学生时必须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引导和管理学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三)有利于建设一个团结文明的班级体,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观念
建设一个班级的关键是要培养一群有集体荣誉感的学生。对学生灌输集体观念、培养集体荣誉感是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的重要部分。小学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日常沟通,努力建设一个团结文明的班级体,并在与其他班级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位置。比如教师可以适量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师生沟通艺术的具体方法
(一)规范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小学生规章制度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强调的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和做法,不然无法达到成功。小学班主任顺利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有具体的行为规范做指引,这种行为规范能够巩固班主任的教育引导地位。班级合理的管理规范能够约束学生,也能避免其不良行为的发展,即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也避免了班主任教育地位的丧失。班主任需要组织学生以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为前提,一起制定班规和班约,用制度去约束学生,对所以学生做到一视同仁,赏罚分明,成绩好的学生犯了错误也同样应该受到和成绩差的学生一样的惩罚。科学的班级管理规范,不但符合小学教育的发展需要,也是一项能够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行为准则。小学班主任要对学校的教育制度有较深刻的认识,并且需要多与自己的学生交流谈话,才能帮助学生及家长思考认识学校的管理制度。班主任通过这种交流方法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能力,也能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整体的交流水平,促进自己语言艺术性提升。
(二)打破对学生的偏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性格也不够稳定,具有很大是可塑性。小学班主任在教育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其善于辨别是非和向不良思想行为作斗争的世界观。小學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思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健康发展。当今社会,教育理念越来越先进,时代对于教育的要求也是逐渐变的多样化,个性化教学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教师应打破对学生的偏见,树立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发展个性化素质教育思想。
(三)注重以爱感人,以情动人
情感是影响沟通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当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关怀,他们才会愿意打开心扉,真实地表露自己的学习情感。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注重以爱感人,以情动人,保持一颗充满爱的心,从内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班主任给予的温暖和呵护,把班主任当成自己可以谈心的朋友,敢于真实地对班主任倾吐自己的学习困惑、烦恼,从而让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
四、结语
浅议班级管理中的和谐师生关系 篇7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主体地位,热爱尊重,赏识,亦师亦友
在全面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和谐教育犹如一股春风吹遍神州校园。要想成功地实施和谐教育, 必须以师生关系的和谐为前提, 认真研究和调控师生关系并使之和谐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 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特点。其次, 要认真反思过去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做法及原因。再次, 创生出行之有效的理念和策略, 推动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本文阐述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几个方面。
1 和谐师生关系的特点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像是太阳和地球。太阳以强大的吸引力使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并无私地奉献给地球无限的温暖;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转的同时, 也在不停地自转, 并且时刻都产生想摆脱太阳束缚的离心力。太阳和地球之间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平衡状态体现着一种和谐。和谐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的相容相通, 心灵的互悦互纳,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师生互信互爱的、真挚真诚的情感关系。一方面, 师生在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2 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师生关系的矛盾从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时就开始了。班级管理中表现是多方面的, 不和谐的原因概括如下。
2.1 传统观念束缚
个别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仍然放不下架子, 不能平等对待学生, 导致师生关系紧张。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 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 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 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2.2 过分责备学生教育方式不当
在班级中,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有些教师不问青红皂白, 不管有意和无意犯错或是屡教不改, 一律声色俱厉地批评, 甚至老帐新帐一起算, 责备、讽刺、挖苦。有时一人犯错, 教师就由点及面, 一批评就是一大串, 无故累及其他学生。更有甚者, 对犯错误的学生不是去冷静分析犯错的原因, 而是采用“短、平、快”的方式——“处罚”, 要么罚抄作业很多遍, 要么体罚。这样不但没有能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反而诱发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对立情绪。
2.3 教学方式运用不当
有些教师教学方式陈旧、呆板、枯燥、不生动, 没有创造性, 没有吸引力, 也不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学过程中没有情感交流, 听课就像受罪, 是折磨。进而讨厌这门课, 师生矛盾增加。
2.4 学生方面的原因
众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要自己的子女单纯地追求高分而不顾其他, 这将给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果再加上老师的压力, 双重压力就导致学生把学习的厌倦和不满迁移到对老师的不满。
3 如何构建班级中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3.1 学生的主体地位
美国心理学家利比特与怀特的研究发现:采取专横式领导方式, 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采取放任领导方式, 师生之间如同路人, 淡漠无情;采取民主领导方式的教师, 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和谐, 学习气氛浓厚, 既有利于学生成长, 也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 “蹲下来和学生说话”, 把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 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实行民主管理,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也进一步沟通师生情感, 增进师生情谊。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 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 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实践中班级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 大家同是班级的主人, 班里发生的任何事件都要和同学们相联系, 影响着同学们。每一位同学都为班级出力, 都做班主任的助手, 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3.2 热爱、尊重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 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 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爱心要面向全体学生, 不要把自己的爱心只撒向优秀生, 对后进生非常吝啬。后进生有了缺点, 老师真诚的帮助指正, 学习上有困难, 老师热情地帮助补习, 生活上有困难老师主动地帮助解决。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不体罚学生, 不辱骂学生, 不大声训斥学生, 不冷落学生, 不羞辱嘲笑学生, 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用自己高水平的情商给学生以“细无声”的“滋润”, 不但会使学生爱其所教的学科, 产生“亲其师, 信其道, 乐其学”的情感效应, 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3.3 赏识教育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关爱, 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有时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语, 一个浅浅的微笑, 一个简单的动作, 对学生都会产生莫大的激励作用。老师一定要了解清楚每个同学的优点, 在适当得时间和场合, 利用适当的方法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 这是防止和消除师生对立情绪的好方法, 特别是一些后进生, 一旦受到表扬, 效果则更加明显。我们对学生既要严责其短, 更要大彰其长, 教育取得好的效果, 师生关系也就和谐了。
3.4 亦师亦友
教师与学生之间亲密情感的建立是一个过程, 要经历“接触、亲近、共鸣、信赖”四个步骤, 随着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增多, 学生会减少对教师的陌生感、敬畏感, 增加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赖感, 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 十分愿意接近老师, 希望与老师合作, 把老师看成是父母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 袒露自己的思想, 真诚倾诉心里的秘密。教师和学生成了朋友, 师生关系自然就和谐了。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 它需要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的真情付出。教育是一门科学, 育人成才是一种艺术。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我相信只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学生成人成才, 就一定能从中得到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钱焕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第1版) [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8.
师生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篇8
一、热爱幼儿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很平凡, 平凡得就像一个妈妈。爱每一个孩子, 并在生活学习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这种爱, 就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工作。说到底孩子的教育工作就是一项爱的工作, 没有爱、没有感情就没有教育。
教师在对待孩子上, 能够热爱孩子, 能够接受孩子的各种行为, 能够满足孩子心理发展的各种需要的, 孩子的情感也能因为离开父母而在教师身上获得补偿。特别对刚入园的幼儿, 由于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改变, 他们产生了焦虑不安的情绪, 这时, 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幼儿是否能消除不安的情绪而适应新的环境。例如我今年接手的是小班教学任务, 在对待新生哭闹的问题上, 我尽量做到态度和蔼、耐心细致, 并用搂搂、抱抱、亲亲等身体动作给予必要的爱抚, 因此, 很多小朋友在我的帮助下很快稳定了情绪, 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反之, 若对哭闹的孩子缺乏耐心, 并当面指责孩子的不是, 这样, 幼儿的焦虑情绪不但没有消除, 反而增加恐惧心理, 有的一见到这个教师就怕, 不愿上她的课, 很难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可见教师爱幼儿, 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 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 抱幼儿、抚摸幼儿时, 幼儿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 产生安全、温暖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 幼儿会更有信心接近教师并且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
二、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 我们教师往往从成人的角度, 如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已有的经验和对幼儿的看法和态度去解决所谓的问题。随着对《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的深入理解和观念的转变, 我认为, 教师要克服自身言行的随意性, 改变以往从成人的角度处理问题的做法, 对孩子要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因为不论孩子年龄大或小, 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当我们顺应了孩子正确的要求, 孩子就能愉悦地接受相应的规则。相反, 如果我们只是以大人的意志为转移来确定相应的规则约束孩子, 有的孩子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例如在小班的美术教学中, 别的小朋友都拿着油画棒聚精会神地画画, 只有张哲奇一边玩卡一边自言自语, 当时我一把夺下他手中的卡, 并且把他训斥了一通, 张哲奇不说话, 但是也没有画画, 就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我立刻就意识到我的态度有些粗暴, 他毕竟只是一个三岁多的孩子, 爱玩是正常的。于是我把他揽在怀里, 问他是不是特别想玩卡, 他点了点头, 我又问在上课时间能不能玩卡呢, 他摇了摇头, 我接着说我们可以下课再玩啊, 下课老师和你一起玩, 并把卡还给了他, 他高兴地接过卡并收了起来。下课后我陪他玩了一会儿, 以后他只要上课时玩东西, 我只要看他一下, 他马上就会收起来。
其实教师柔和亲切的态度、幽默活泼的话语、敏锐信任的眼神, 都会使孩子获得愉悦的感受, 而孩子们也正是在这宽容、谅解的氛围里, 才会消除抵触心理, 获得尊重、理解, 从而接受教师的正面教育。
三、蹲下来讲话, 抱起来交流, 牵着手教育
1. 蹲下来讲话
在幼师的时候, 就有一位老师跟我们说过:幼儿和老师讲话时, 是很累的, 因为他们要长时间地仰视, 所以, 幼儿园教师与孩子说话时, 要蹲下来平视孩子。这样做, 一是体现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二来避免因双方身材的反差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在我们蹲下来之后, 我们和孩子的身高就差不多了, 孩子在“同等”身高的情况下就会感到很轻松, 也会感觉很亲切, 互相之间就容易说话交流了, 自然也培养了感情。
其实, “蹲下来”不只是身体上简单的一个动作,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身体蹲下来的同时, 思想观念同样要“蹲下来”, 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状态, 与幼儿保持平等自然的关系, 进而相处融洽, 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交流情感和看法, 虚心征求和倾听他的意见, 赏识他的优点和进步, 他们便能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眼中的世界, 用一颗童心去理解自己的发现和行为。这种以平等融洽的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于幼儿的沟通, 也最容易被幼儿接纳。
2. 抱起来交流
如果说蹲下去是一种平等, 那么抱起来则是一种尊重;如果说蹲下去是一种理解, 那么抱起来则是一种关爱;如果说蹲下去是一种善待, 那么抱起来则是一种胸怀。蹲下去、抱起来是通往孩子心灵的阶梯, 蹲下去、抱起来是为了读懂孩子。
例如教学美术课《画鼻子》, 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小孩儿, 然后找陈飒小朋友给小孩儿添鼻子。但我将小孩儿画得太高了, 陈飒踮脚都没有够到, 于是我就把她抱了起来, 鼻子画好了, 陈飒美美地走回座位。我相信, 这个满怀爱意的拥抱, 会成为这孩子永远的记忆, 每每思来, 都是一份甜蜜。
教师要把孩子抱起来和他们交流, 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爱他, 多么愿意和他亲近。
3. 牵着手教育
教学语言课《我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时, 孩子们一个个地都争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动物的叫声, 并学得惟妙惟肖, 这时我发现只有征润泽坐在位子上不说话, 我示意其他小朋友不说话, 走到他的位子上拉着他的手, 笑着说:“你来试试, 好吗?”孩子的语言虽然不是很流畅, 很胆怯, 但我想, 这是孩子迈出的一大步, 有了教师的鼓励, 他胆子会慢慢大起来的。
牵的是手, 扯着的是“爱”, “爱”搭起了师生的心灵之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把目光扩大, 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阳光雨露。尽管有的学生很弱小, 但多给他们一点温暖, 多给他们一点关怀, 有一天他们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蹲下来讲话, 抱起来交流, 牵着手教育”是一种行为, 更是一种心态, 一种将学生摆在什么位置上的表现。更多时候, 我们并不一定要把孩子抱起来, 我们可以把心离孩子近一些, 更近一些。
师生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篇9
一、构建以“特色”为核心的“4.4.1”特色班级管理建设模式(即“四个立足”、“四种文化”、“一种特色评价”)
1.“四个立足”:指小学特色班级管理建设要立足学生、立足班级、立足老师、立足学校。
2.“四种文化”:指班级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1)精神文化。主要表现在班风、学风、特色班级工作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具体要求:各班制订本班的班级总体奋斗目标(班规),班级精神格言(班训),语言凝练、催人奋进。然后围绕班级特色制订班级常规特色创建工作和班级学科特色创建工作。
(2)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班规、纪律等内容。具体要求:①班主任确定班级制度文化总体框架———班级自主管理制度。②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发动学生共同商讨、制订各项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3)物质文化。包括班级的布置和师生的仪表。班级布置包括特色班级名片、特色墙面文化和特色走廊文化;师生仪表包括发型、服饰、举止、语言等。具体要求:①根据本班班训,做好班级的布置内容:a.设计班级名片。包括本班特色的班名班徽、班训班歌、班级目标、班级口号、教师寄语、学生感言等;b.装扮特色墙面文化。包括“创意乐园”、“学习园地”、“风采展示”、“每周一星”、“成长足迹”等;c.打造特色走廊文化。包括生态角、图书角、英语角、储物角等②全校交流评估。检查师生的仪表,包括师生的发型、服饰、举止、语言等。
(4)行为文化。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具体要求:各班班主任以打造“红色文化”,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为载体,依照班级文化主题,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有班级特色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将规范评比活动贯穿于行为习惯培养的始终。
3.“一种评价”:指学校对班主任及班级的评价。学校对班主任实施上述四种文化的综合评价和特色班级的内容的评价。综合评价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特色班级评价包括卫生免检特色、常规管理特色、自主学习特色、文明礼貌特色、心理健康特色、创新德育特色、工艺制作特色、科学兴趣特色、文学特色、艺术特色、摄影特色、体育特色和英语特色等。
二、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班主任按照上述“4.4.1”模式,赋予班级特色化亮点
1.立足于班级,积极打造一班一品的精神文化。
2.立足于教师,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3.立足于学生,营造多彩的物质文化。
4.立足于学校,促进行为特色文化。
三、形成一种特色评价
即学校对班主任及班级的综合评价,促进班级师生共同发展。
四、提升师生核心素养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班级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的人文环境,让班级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使得学生、家长、教师、班级、学校都在不同层面有所提升,有所发展。
1.学生层面。唤醒并激活学生的潜能与本性,培育学生自觉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绝大多数学生正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孩子们成绩喜人,在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国家、省、市、区一、二、三等奖。
2.教师层面。首先,教师的现代教学理论素养得到提高。所有教师不断追踪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其次,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培养和造就师德高尚、带班有方、育人有法、富有德育创新精神的名班主任。最后,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两年多的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在课题方面硕果累累,课题通过省市鉴定,并喜获一、二、三等奖。
3.家长层面。家长配合学校的意识得到了增强,调动了家长对学生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家长对学校、班级及教师的满意度有了明显上升,对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家长素养得到了提升。
4.班级层面。通过建设小学有特色的班集体,形成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班级管理特色班———“小鬼当家”特色班级、书香特色班级、自律特色班级等等。
5.学校层面。通过小学班级特色管理建设研究,各学校形成德育特色,推进学校自觉文化生成,促进学校文化底蕴的积淀,从而推进学校管理。
师生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篇10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期,性格叛逆、心思敏感。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对学生说:“我这是为你好。”“等你以后就会明白现在的奋斗是值得的。”而对于教师的苦口婆心,学生给出的反应却是:“这个老师好啰嗦。”“这个老师好烦啊。”这样的师生互动令人心酸。由此看来,在中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加强师生沟通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倾听与共鸣——师生沟通的纽带
倾听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第一步骤,也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技巧之一。一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不管学生的话是否正确,教师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倾听,而不要对学生妄加指责。毋庸讳言,倾听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也是一个教师富有爱心、具备宽广胸怀的标志。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与渴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同时,一个能用心倾听的教师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勇气,给学生提供一个敞开心扉的机会,让学生释放情怀、畅所欲言,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欣赏与爱护。有一次,我们班两个学生在课间闹起了矛盾,甚至引发肢体冲突,在找这两个学生谈话时,我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要打架,在学生倾诉的过程中,我一直用关心的眼神看着他们,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我告诉他们:“同学之间要互相理解,多给对方说话的机会,直接诉诸武力,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听到我的话后,这两位同学立马握手言和了。
二、作业与评语——师生沟通的桥梁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职教育不能仅仅关注学优生,而是要面向所有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中职教育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学习的整个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随时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在此过程中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或表扬、或启发、或点拨,可以用口头形式,也可以用书面形式。事实证明,作业和评语是加强师生沟通的有效路径,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有裨益,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当学生看到作业本上有着教师真挚的评语时,内心会涌起一股愉悦感与满足感。我在班级管理中发现,每当作业本发下来时,学生总是会马上去看教师对自己的评语。所以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在作业后面写上对学生的期望与要求,不仅是学习方面,也可以是在生活方面。我经常在学生的作业本后面写着:“今天你上课表现不错,要是发言时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今天,老师看见你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表现很不错哦,继续保持。”这样的评语虽然简单,但是很温馨,可以直达学生的内心,收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三、网络与短信——师生沟通的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型的沟通联系方式。与传统沟通方式相比,网络沟通更加时尚、快捷,信息交流内容更加丰富。借助网络力量,人们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自由遨游,获取大量信息资源。教师要促使学生掌握网络沟通的技巧,将网络作为师生沟通的平台,通过微博、微信、QQ、BBS、E-mail等途径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尤其是当学生遭遇感情问题陷入烦恼,但又不愿当面与教师、家长交流时,网络可以成为最佳沟通工具。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处理感情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这种网络交流方式可以使师生沟通在随和、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去除了面对面交谈的尴尬与无措。有一次,我发现我们班一个学生上课时老是心不在焉,下课询问他原因,他也不肯开口,于是,我立马加了他的QQ,在QQ上引导他说出事情的原因。由于免去了面对面的无措感,我很快了解了这位学生上课心不在焉的原因,并及时采取了措施解决他的困扰,使他将注意力重新放到课堂中。
除了网络,手机短信也是师生沟通的有效平台。现在,大部分中职生都有了自己的手机,利用手机短信进行沟通,可以减少拘谨与严肃,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与亲密。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有效沟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落实教师职责的应有之义。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成长。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艺术,与学生构建和谐、民主的关系,为实现成功的中职教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摘要:作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换路径,师生沟通具有激励、控制与情感交流等一系列基本功能。毫无疑问,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在师生沟通中进行的。在班级管理中,师生之间有否沟通、如何沟通、沟通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具有多大的实效性。与此同时,师生沟通不仅仅是促使教育发挥应有价值的重要手段,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师生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篇11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和谐关系;系统
一、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会影响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这些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比较被动。现在很多小学教师很怕当班主任,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常常出现能不管就不管、能少管就少管的现象。第二,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没有正确的认识,大多数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本班没有安全事故发生、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师生关系和不和谐是无关紧要的事情。第二,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没有长期的管理目标。这三个原因导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表现出脾气暴躁、没有耐心的问题,学生感到压抑,害怕班主任,在班级中感觉都无所适从,最终导致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十分紧张,班级管理效率也不高。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之上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学班级高效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第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班主任体罚学生的情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如果班主任与学生保持良好关系,学生就不会产生厌学心理。第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也是这个班级学生的事情。小学生即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参与者,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高效实施班级管理的措施。第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让班级充满活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措施
1.建立具有适当距离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像父母与孩子之间一样亲密的亲情关系,而是具有一定距离的师生关系。这种距离既要让学生在接受管理时心理上没有压力,也不能让学生不服从班级管理;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也要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中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班主任要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与他们经常交流沟通。特别是对表现异常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在学习中、纪律上、生活上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因为怕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而纵容学生。适当距离的师生关系,应该通过课上的严格要求和课间的谈心沟通中形成。
2.建立管理计划和班规,减少随意性管理
班规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具,管理计划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步骤和内容。小学班主任只有通过班规来实施管理计划,减少在班级管理中的随意性管理,才能让学生有行为遵循,明确自己行为的对错。建立班级管理计划要更具学生的特点,做到长期和短期相结合,做到系统和具体相结合,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班规的建立,最好是班主任制订框架,学生议定具体的内容。通过建立班级管理计划和班规,让班级管理进入“依法治理”阶段,从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3.建立班级议事小组,营造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一般采用“以班主任为主,以班干部为辅”的班级管理模式。然而管理模式弊病很多,而且也达不到管理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探索建立班级议事小组,处理班级事务的方法,营造民主的班级管理,防止班主任因为专制而引起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象。例如,我在班级里建立了班级议事小组,把所有的学生分成了小组,每一组选取一名组长。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经常把一些师生之间对抗很强的事情通过班级议事小组来解决。有一次,两个学生在玩耍时弄脏了教室里的墙壁,我询问之后,发现他们确实不是故意的,但如果他们的这种行为后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于是,我在班上召开了班会,让班级议事小组做出处理的决定。最后,通过表决,大家认为他们两个应该把墙壁擦干净。在这个事情的处理过程中,我只作为事情处理的组织者,而不是事情的处理者,弱化了在具体事情中师生的对抗关系,促进了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十分的重要。然而,目前的小学班级管理存在很多影响师生和谐关系形成的因素。本文阐述了通过建立具有适当距离的师生关系,建立管理计划和班规減少随意性管理,建立班级议事小组营造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三个途径,促进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浅谈“班级文化管理” 篇12
1 创设一个洁净的学习环境
人人都想生活在一个温馨洁净的环境中, 班级如家, 走进一个班级, 第一感觉是这个班级是否整洁干净, 给人的感觉是否温馨愉悦。干净的教室是打扫出来的, 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平时的工作中, 我经常教育学生“眼中要有事情”, 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例如:不乱扔纸屑, 发现有纸主动捡起, 课桌椅摆放整齐, 小黑板、笤帚、水桶、垃圾桶放到该放的位置、卫生区域包干到人, 值日生课后擦净黑板、到校即开窗户通风换气, (冬天班主任老师提前到校, 先打开窗户, 学生来后再关窗) 通过评选“优秀值日生”来激励学生认真打扫卫生等,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 有了一个窗明几净的环境, 身心才能更加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
2 优化班级“内在”环境
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 犹如细雨润物, 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 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宁静环境, 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确实如此, 优化环境是培养、形成文明班风的一个重要手段。
(1) 图书角如果要布置成为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班级, 就应该备有书橱, 我们齐陵二中提出的缔造“书香班级”, 做“书香少年”, 在各教室后面都备有一个“图书角”, 里面摆满了学生爱读的各类书籍, 每周的阅读课、课余学生自由阅读, 读罢放回原处, 在学生中逐步形成了“好读书”的好习惯。 (2) 黑板报教室后面的黑板报要及时更换, 要有“与时俱进”的氛围。如:新学期开学了, 应该有“新学期新打算”等激励人心的话语;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六一等要有体现节日气氛的版画和语言。 (3) 评比栏教室的墙壁上可以找适宜的位置办些专栏, 或者展示学生的作业, 或统计班级各项评比的结果。在我们班级里, 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各设置了学科个性化的评比激励办法, “读书争星榜”、“比比谁的红花多”、“我的大树果子多”等比较接近于学生年龄特点的图画、物品, 孩子们寓教于乐, 在学习中不自觉的开展各种比赛、竞争, 并且定期表扬激励, 进行“争章达标”活动, 老师在教学上也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此外, 在班级醒目的地方还应该贴上能够表现班级班风的几个醒目的大字, 借此来激励学生。在班级走廊的版面中, 各班也有榜样的力量, “小小领头雁”、“小荷尖尖“等榜样随时在激励学生,
3 注重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 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 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宽松、整洁、舒适, 充满人文气息的学习场所能给学生以安静、激励、温暖和愉快。因此教室不应只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 更重要的是育人的摇篮, 所以班主任和各科老师要用心创设班中的“软环境”。
3.1 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心中一直都要装着学生, 表扬学生要真诚, 批评学生要注意分寸, 并且刚柔并济, 批评的方式也要因人而异。用宽容的心对待犯错的孩子, 弯下腰来同他们对话, 讲道理、提要求;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并且凡事要率先垂范, 处处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努力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这样, 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
3.2 同伴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在安排座位时, 即采取一种“互补”原则, 时时教育学生“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一人好不算好, 全班好才是真正的好。于是, 在老师的一天天强化要求下, 出现了一些“好同桌”、“小老师”、“小雷锋”, 班级也形成了你帮我, 我帮你, 你追我赶的好学生进的可喜局面。
3.3 在集体活动中增强班级凝聚力
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 重在参与。如:开学不久的一次“国歌比赛“, 虽然国歌每一个人都会唱, 但能唱好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唱歌时的表情是否庄重、节奏是否合拍、小小指挥是否到位等, 很多因素需要班主任老师统筹考虑。这是孩子们升入一年级的第一次活动, 事先我在班级讲了活动的重要性, 鼓舞了“士气”, 在音乐课上他们能认真学习, 课下伙伴之间相互练习, 当捧回了”国歌比赛一等奖“的奖状时, 我又利用班队会的时间以”第一张奖状“为主题召开了班会, 学生畅所欲言, 知道好成绩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 班级中的活动也不能仅靠几个人, 全体学生到要有“为班级争光”的信心。在集体活动中, 师生可以及时交流沟通、合作, 更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增强了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4 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老师不能时时靠在班里, 所以要“慧眼识珠”, 发现各方面有能力的学生并进一步培养, 组成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各尽其责。班主任就好似教练, 从一开始的“扶着走”、“领着走”再到最后的“放开走”、“三部曲”造就了一支得力的班干部团队。现在, 经过开学两个月的培养, 我们班的班长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能有序地组织学生上操、站队放学, 卫生委员会及时督促提醒卫生干的不合格的学生重新返工, 各学科课代表能及时地收发作业, 确实是老师很欣赏的小助手。当然, “放开走”绝不是撒手不管, 要定期和班干部谈心, 号召他们团结起来, 交给其管理方法, 表扬会管理敢于管理的学生, 在班干部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4 结语
班级文化涵盖的方面还有很多, 一幅书画作品、一句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一篇肺腑之言的自我反思……都是一些无声的语言。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 它是知识的集散地, 是人格的熏陶地, 是体质的培养地, 是心灵的归宿地。而富有人性、感性、个性的班级文化, 将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为人文的生命关怀, 引领学生在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学会生活的过程中, 启迪其智慧, 陶冶其性情, 温暖其心灵, 充盈其精神, 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
摘要:不管是成人还是学生, 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班级是老师辛勤耕耘, 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只有心系着学生, 耐心细致才能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 使之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师生班级文化班级管理】推荐阅读:
班级管理中的师生关系论文01-08
表扬爱护班级的全体师生07-06
《师生情、鱼水情、共建和谐班级》07-26
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09-27
班级管理下的班级文化06-18
班级管理文化建设08-13
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10-16
班级博客的班级文化论文11-30
班级建设的灵魂:班级文化01-16
班级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方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