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2024-07-08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精选10篇)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篇1

班级管理中的几个细节问题

做好班级工作,班主任要注重细节的管理,我想做好以下工作对班级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细节一:关于上课与下课上课了,教师和学生要进入教学和听课状态,有的是上课教师走到讲台前说:“上课”,然后班长喊“起立”,接着是学生全体起立,齐声说“老师好”或者是“老师您好”,最后是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好,请坐下”。有的是上课教师在上课铃一结束,站在教室门口,班长喊起立,全班同学起立迎接教师到班级上课,等老师走到讲台前时,齐声“老师好或老师您好”,然后是老师向同学们说“同学们好,请坐下”或老师点头示意坐下,这时就标志着上课正式开始了。每位学生要进入认真听课状态。在这个环节上,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行为养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班主任或教师不注重这一环节,认为是一种形式,我认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的这一环节很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教师们不要轻视它。下课时,教师要及时做好下课的准备,一般是老师说“下课”,班长喊“起立”,同学起立后齐声“老师再见”,老师说“同学们再见”。也有的教师这个环节也没有了,也有的班级学生,只要下课铃一响,不管老师在不在上课,就站起来或走出教室等。我想这上课与下课的几秒钟时间,看起来很小的事,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或礼仪的养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尽快进入听课状态,提高课堂的有效时间也有一定的作用。

细节二:关于学生迟到教师在上课时会经常遇到学生迟到的事,对此你是怎么对待的?我想,目前有这么几种现象:有的迟到学生不喊报告,不顾教师在与不在,直闯教室,有些教师也视而不见,就之任之;这样久而久之,教师的地位就会降低,学生对这样的教师就是在上课,也会视而不见、进出自由,可以想象,这位教师在上课时,课堂的纪律会是怎样的情景。有的学生迟到时,有些老师要求迟到的学生向老师喊报告,老师问清原由后,才应许学生进教师上课,这样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尊重。(班主任)有的教师对学生迟到,非常生气,不管原由,一律把他们站在门外,这样的教师,不会学生的尊重的,可能学生有所怕,但也会有所恨。我想,作为教师,在处理学生迟到的问题上,要冷静,不要急噪,要先让学生进教室上课,课后对迟到的学生进行处置,处置时,主要是让学生先自己说明原由,教师根据他们的说明,分析真假,实事求是的进行处理,让迟到的学生在你的处理下达到心服口服。

细节三:关于教室卫生学生在学校,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教室卫生好坏,将折射出班级管理的好坏,班级的班貌直接反映出班级的班风的好坏。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进行重点培养。因为,卫生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并且都可以做好的事,可就是大家都可以做好的事,往往做不好。如有的班级学生的卫生习惯很好,而有的班级学生卫生习惯却很差。可见,班级的卫生管理,与班主任的管理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好的班级背后,肯定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细节四:关于学生调位置学生的位置调整,有的班主任是每周调动一次,按顺时针方向,由班长负责在每周日的晚自修前1分钟时间给予完成,并形成规律;有的班主任是每二周一次(或单周、双周),在班会课时由班主任主持下进行调整,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周期性的调动,目的是保护学生的视力。不同的班级,有不同调整方法,反映了不同的管理思想,象这样学生自己能做的事,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按照班主任和同学们的一致要求去做,达到自动化。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篇2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不高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班主任是重中之重, 因为他们不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还是学校领导的助手, 帮助学生领导推行学校的各项政策, 让教学工作能够简捷、顺利地展开。如果班主任的管理是成功的, 那么整个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质量肯定不会低。但是, 很多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理念不到位, 他们认为班级管理就是处理一般性的事物, 没有什么科学性。这种片面、盲目的看法就是班级管理水平低下的根源。他们确立的学习目标与学生的实际不符, 可行性很低。他们在展开活动时不注重学生的体验, 只是一场活动, 而没有教育。他们要么对学生过分民主, 要么不给学生任何自由的空间, 极度专制。

(二) 学生思想受到垃圾信息的荼毒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互联网、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小学生对于计算机也不陌生, 他们喜欢上网, 因为通过互联网他们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 有的知识连父母和教师都不知道, 他们就觉得自己所学甚广, 慢慢地就形成了目空一切的态度, 不再听教师和家长的话, 思维偏激。并且, 互联网上难免会存在一些垃圾信息, 学生的分辨能力较弱, 很容易被垃圾信息光鲜的外表所迷惑, 不健康的思想就会趁机而入, 侵蚀他们的思想, 让他们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他们有的破坏学校的公物;有的欺负低年级的同学, 拉帮结伙;有的不爱学习, 只注重打扮;有的甚至小小年纪就有了男女朋友。这些不良行为都给我们当前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 家长的教育方式欠妥当

某些家长受自身条件制约, 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他们要么一味地顺从、溺爱, 孩子犯错也不说不管;要么过于严厉, 对孩子非打即骂;要么只顾着忙事业, 忙工作, 把子女扔给祖辈, 或是放任自流。有的父母无法给孩子起到好的榜样作用, 只要求孩子, 对自己却放松要求。这些不恰当的行为与教育方式是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有些学生是以自我为中心, 看不得其他学生受表扬;有的学生缺乏责任感, 不参加集体活动, 也不爱护集体财产;有的学生在家长的高压下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 没有安全感。当教师和家长对其进行教育时, 这些学生就会有很强烈的抵触心理, 表现在日常行为上就是旷课、打架、说谎等, 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四) 学校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

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但是, 在很多学校中, 教师和学校领导仍然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智育上, 他们不注重道德教育, 也不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放在心上, 认为这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的项目。教师把课外活动取消了, 以足够多的习题去消磨学生的兴趣爱好, 使得学生都成了习题的奴隶, 个性发展无从谈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们科学的评价体系, 因为学校行政部门在对班主任考评时是以学生的分数为准的, 这就间接地导致了教师管教不管道, 教书不育人。

二、优化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 以科学的理念管理班级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里的“人”就是学生。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和根本, 一切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 真心地关爱学生,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张扬个性, 获得全面发展。关爱学生首要的就是关爱学生的内心, 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 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受年龄影响,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都不太成熟, 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发展, 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 他们对于教师的关爱有着很大的需求。班主任要多学习一些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技巧, 巧妙地接近学生, 真心地关爱学生, 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交, 以师爱温暖他们的内心。沟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走入学生内心的途径, 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块敲门砖。在组织教学活动或是执行各项工作任务时,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是因为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 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 并逐渐向班主任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二) 推进班级民主制的进程

班级民主, 一是在选拔班干部时要民主, 全民投票, 选出大家心中的班干部, 并放手让班干部锻炼。二是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班干部做得不好、不到位的地方, 全部学生都可以向教师提出, 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

(三)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班主任对小学的评价一定要科学。评价一是要突出发展性、鼓励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养成。意识要全面评价学生, 允许学生有偶然的错误发生和存在, 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二是要以动态评价取代静态评价,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四) 提高班主任的素质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篇3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不高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重中之重,因为他们不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学校领导的助手,帮助学生领导推行学校的各项政策,让教学工作能够简捷、顺利地展开。如果班主任的管理是成功的,那么整个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质量肯定不会低。但是,很多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不高,管理理念不到位,他们认为班级管理就是处理一般性的事物,没有什么科学性。这种片面、盲目的看法就是班级管理水平低下的根源。他们确立的学习目标与学生的实际不符,可行性很低。他们在展开活动时不注重学生的体验,只是一场活动,而没有教育。他们要么对学生过分民主,要么不给学生任何自由的空间,极度专制。

(二)学生思想受到垃圾信息的荼毒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小学生对于计算机也不陌生,他们喜欢上网,因为通过互联网他们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有的知识连父母和教师都不知道,他们就觉得自己所学甚广,慢慢地就形成了目空一切的态度,不再听教师和家长的话,思维偏激。并且,互联网上难免会存在一些垃圾信息,学生的分辨能力较弱,很容易被垃圾信息光鲜的外表所迷惑,不健康的思想就会趁机而入,侵蚀他们的思想,让他们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他们有的破坏学校的公物;有的欺负低年级的同学,拉帮结伙;有的不爱学习,只注重打扮;有的甚至小小年纪就有了男女朋友。这些不良行为都给我们当前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家长的教育方式欠妥当

某些家长受自身条件制约,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他们要么一味地顺从、溺爱,孩子犯错也不说不管;要么过于严厉,对孩子非打即骂;要么只顾着忙事业,忙工作,把子女扔给祖辈,或是放任自流。有的父母无法给孩子起到好的榜样作用,只要求孩子,对自己却放松要求。这些不恰当的行为与教育方式是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有些学生是以自我为中心,看不得其他学生受表扬;有的学生缺乏责任感,不参加集体活动,也不爱护集体财产;有的学生在家长的高压下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没有安全感。当教师和家长对其进行教育时,这些学生就会有很强烈的抵触心理,表现在日常行为上就是旷课、打架、说谎等,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四)学校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

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但是,在很多学校中,教师和学校领导仍然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智育上,他们不注重道德教育,也不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放在心上,认为这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的项目。教师把课外活动取消了,以足够多的习题去消磨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学生都成了习题的奴隶,个性发展无从谈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们科学的评价体系,因为学校行政部门在对班主任考评时是以学生的分数为准的,这就间接地导致了教师管教不管道,教书不育人。

二、优化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以科学的理念管理班级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里的“人”就是学生。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和根本,一切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真心地关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张扬个性,获得全面发展。关爱学生首要的就是关爱学生的内心,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受年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都不太成熟,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发展,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他们对于教师的关爱有着很大的需求。班主任要多学习一些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巧妙地接近学生,真心地关爱学生,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交,以师爱温暖他们的内心。沟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走入学生内心的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块敲门砖。在组织教学活动或是执行各项工作任务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是因为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并逐渐向班主任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二)推进班级民主制的进程

班级民主,一是在选拔班干部时要民主,全民投票,选出大家心中的班干部,并放手让班干部锻炼。二是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班干部做得不好、不到位的地方,全部学生都可以向教师提出,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班主任对小学的评价一定要科学。评价一是要突出发展性、鼓励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养成。意识要全面评价学生,允许学生有偶然的错误发生和存在,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二是要以动态评价取代静态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四)提高班主任的素质

首先,班主任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其次,班主任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要熟悉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做到教学面向现代化。最后,班主任要有敬业谨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新世纪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为优秀班主任的思想基础。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篇4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本的教育单位-----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而班级管理又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因此,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班主任,既要立足于现实,努力做好实际工作,又要着眼于长远,加强学习,不断创新,形成一套全新的班主任创新思维模式,成为班级的有效管理者。班主任的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完成普通教师的教学任务,还要做好班主任的其他职责,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健康,而且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不仅要关心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而且要关心他在家庭中和社会上的行为。然而这一切,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新手班主任来说,确实有点困难。一个新手班主任如果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一样可以管理好一个班级。

一、新手班主任的优势

由一名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转化为教师,有着年龄的优势、有着对工作的热情、有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还怀揣着一颗童心,在思想和行为上更贴近学生,学生也会很容易去接受这些新手教师。

(一)、年龄优势 一般来说,新手班主任大都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在年龄方面与学生存在着较小的差距,更容易找到共同话题,进而更易于和学生交流。新手班主任是很容易与孩子玩在一起的,在小小的课间活动,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势必会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隔阂,从而走进孩子世界。

(二)、知识优势

在刚刚结束的几年大学生活中,新手班主任在学校学习了一系列的教育学、心理学、班级管理等先进的专业知识,这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他们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比起那些年长的教师,新手班主任的理论知识是丰富的、充足的,所欠缺的是一些实际经验。在工作中,新手班主任能够更快的接受那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理论以及一些班级管理制度。

(三)、时间优势

新手班主任精力旺盛,对工作的热情度高,而且家庭负担轻,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且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无论是对于班级管理还是对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都有足够的与他们进行“周旋”。

二、新手班主任的不足

新手班主任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教学经验,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处理班级突发事情方面,与年长的教师比起来是难以做到游刃有余,甚至有时候会很吃力。

首先,在教学方面,年长的教师已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课本中的哪些知识点是考试重点能够很清楚的了解,讲起课来很少走弯路,学生听得也很清晰明了。而年轻教师对课本、考试大纲均不了解,抓不住重点,讲课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致使学生一节课下来分不出轻重,考试也难以考出好成绩。

其次,在处理班级事务上,新手班主任教龄较短,经验不足。刚刚从大学毕业当上教师,积累了十几年做学生的经验,做班主任的经验却为零。任何一件事都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以遵循,更多的是靠直觉,遇到问题容易举手无措。再是,新手班主任年纪较轻,工资时间短,学生气十足,在班级内缺乏威信,很难有老教师那种令学生自然产生的敬畏感。同时,在家长看来,年轻的班主任不过是没有经验的大孩子,他们的不信任也会传染给学生,使得学生对对年轻的班主任存在某种轻视、不信任的心理。另一方面,新手班主任往往容易忽视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倾听他们对于班级管理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意见。认为班级工作就是班主任说了算,对任课教师的意见不予理睬。

第三,新手班主任往往急于树立自己的威信;急于制定一些严格的管理制度,把学生禁锢在自己的威严之下,严加管理,以“罚”作为处理学生的有力武器,忽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第四,对班级的想法太理想化,觉得自己所学的东西一定可以用在这个班上,而忽略了班级的具体情况。当班级没有按想象中的发展时,就会方寸大乱,不知怎么进行下去,而产生不当班主任的想法。以及不会与家长交流和开展家长会等等。最后,就是年轻气盛,急于求成。“年轻”二字后总是跟着“气盛”二字,这是青年教师的通病。同样,新手班主任容易把问题严重化,容易急躁上火,对学生“穷凶极恶”,容易处理问题急于求成,只顾一时成效不及长远影响。

三、新手班主任的注意事项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资的直接管理人和第一负责人,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同时,班主任也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导师,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为人处事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身担如此重任,作为一个新手班主任更要尽快学会克服自身不足,化劣为优,实践证明,青年班主任只要抓住有利因素,善于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摸索,化不利为有利的机会是很多的。

(一)、了解学生特点和班级情况,正确对待后进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功。“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了解学生,才有可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才有可能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提高工作效率,这对于一个新手班主任来讲尤为重要。了解学生最快的方法莫过于翻看学生的成长手册和以往的成绩记录,但是应该知道那只是学生的过去,作为班主任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管理学生和教育学生,旧的学生档案只是一种参考,不要立刻对学生产生偏见。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如果作为班主任都不能公平地对待班内的每一位学生,势必会引来学生的反感,只有做到处处公正、人人平等,才能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二)、要主动接近学生,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去感动学生,用满腔热情的帮助和教育学生,学生才会在老师面前敞开心灵的窗户。如果你对学生倾注关爱的暖流,学生也会逐渐把你划入他们的朋友圈,愿意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思想教育工作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果你对学生缺乏热情,态度冷漠,而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甚至反抗,形成“逆反心理”,任凭你再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会无动于衷,思想教育工作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成效。

(三)、作为班主任不能太理想化,要严中有爱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幻想着跟学生做朋友,“严”才是真爱。在刚接手班主任工作时,更应该切记,一定要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严明的纪律,并严格执行,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但是也应该铭记,对学生的严格教育,不是以骂代教、以罚代教、以打代教,而是以热爱和关爱为前提,以爱护的诚心,把严格教育与同情体谅结合起来。

(四)、认真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主任的工作头绪多,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新学期开始,新手班主任应该认真学习学校的工作计划,把握总体精神,然后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要点,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如:学生思想情况、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制出切实可行的班级计划。

(五)、学会自我反思,在总结中进步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和管理举措,不断警惕和完善自我,力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促进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源,是帮助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既已身担重任,就应该要严于律己,积极寻求和探讨适合自己成长的策略和途径,尽快完成新手班主任的成长历程。参考文献:

美国罗恩•克拉克.《优秀是教出来的》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加拿大马克思•范梅南和荷兰巴斯•莱维林合著《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合作》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做最好的班主任》

《好班规打造好班级》

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8 徐道云.《浅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李康耀.《班主任应提高教育常识水平》[J].天津教育,2010,(2)

大学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 篇5

学习与生活且具有一定目的性、组织性和心理相容性的集合体。班级管理是大学生管理的重要一个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体现其管理水平。

一、目前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很强的班级凝聚力

作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成员之间应该有较高的心理互依性,集体应该有确定的被成员所接受的共同目标,成员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各高校的同学大部分认为本班集体是有凝聚力的,同学之间也能相互信任,并为建设好班级出谋划策,但是学生的班级集体归属感普遍不高,导致大学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

(二)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的规章制度分为两种:成文的制度和非成文的制度。成文的制度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班级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一方面调节团体和个人的行为,保证共同活动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维护个人在团体中的权益,从而使个体获得发展。在成文的班级制度中有一种倾向是要引起注意的,即辅导员或班主任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这种方式导致辅导员或教师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错误行为与利己意识;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干部只从事监视的活动,监视同学不违纪、不犯错。该管理方式把集体和个人对立起来,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情感、态度、兴趣等被群体所要求的整齐划为扭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班级中非成文的制度主要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是班级中约定成俗的规范。由于多数的同学认为班级的制度不是由班级同学自己讨论制定的,在班级中大家也不会根据班级情况的变化修订班规,所以导致了规范全班学生行为的班级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班级的制度建设对于班级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较为落后,部分制度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类的班级制度剥夺了学生实际自我管理的机会,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不和谐的班级中合作与竞争氛围

高校班级管理中不和谐竞争主要表现在:高校的奖学金等激励行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由此造成的竞争也很激烈。例如有些高校的奖学金发放制度不完善,因为单一地用总分来衡量,不能反映出一些同学在个别科目上的进步。这个制度的结果是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成了成功者,绝大多数的同学成为失败者,他们在竞争中永远落选。该制度安排并不符合学校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个人的发展这样的理念。班级中大多数的学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学习,对于学习上还要帮助的同学则关心较少。

(四)学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经历对学生的成长也很重要。学校或班级能否为学生组织有吸引力的活动也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的评价。对于大学来讲,需要努力的是如何寻找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能够真正产生教育影响。学生对本该使大学生活更加绚丽多姿的各类社团活动往往是寄予厚望的,但希望如果得不到满足,学生的怨气也非常大。因此学生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释放多余的精力,谈恋爱的现象就较为普遍。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目前的班级生活不满意,其理由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活没有想象中的有趣、丰富多彩”,“离社会距离太远”,“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学习气氛不浓”等等。

二、大学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分析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后,我们发现这些现象可能反映的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等方面更深层次的问题,当然学生本身也存在问题。但就班级管理而言,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而班委会和团支部所能做的大多是遵照校方的意思去落实工作,所以谈到大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时责任人首先应该是学校。

(一)对教育目的的片面理解

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是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教育目的在确立的时候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即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也要考虑人本身的因素。学校是现代社会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场所,一方面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类人才,另一方面也协助学生实现了生理、心理、智慧、品性、技能等各方面全面的发展。21世纪,只有全面发展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完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人才。现代的教育应该围绕人一生中的4种知识支柱而展开,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然而许多学校忘记了自己肩负着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忘记了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挖掘隐藏在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在学校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终身学习观念的养成,个人人格的完善,民主意识的建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能力等等的培养都被忽视了。在此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学校对优秀的学生的评价、对优秀的辅导员的评价、对优秀的班级管理的评价、对班级所具有的功能的认识、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选择、各种教育方式、管理手段的选择上都会产生偏差。另外,学校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也没有把握好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水平。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服从”、“统一”,漠视已进入成人阶段的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尊重、自我成长的要求。

(二)对学习所具有的个性化特征把握不准确

学生作为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一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的的表述方面相同,也未必有着同样的理解和理由;二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三是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因此,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四是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教育者要想成功地促使学习者有效学习或高效学习,就必须在把握学习者之间共性的同时,花大力气把握他们彼此之间十分不同的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学习者个性的把握程度,就决定了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与教学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高低。

(三)对学校管理的“教育”特性认识不够

学校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是一个专门培养人的机构,学校有其独特的组织和管理特性。学校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而且学校管理的主要客体——学生更具有特殊性,是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他们是具有可塑性和可发展性的。对于学校来说,追求效率和效果不是学校管理的唯一目的和根本目的,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学校中的一切活动都无不与培养人联系在一起,学校的管理活动也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和任务,通过管理活动既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学校文化,又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学校管理活动的教育性往往表现为学校的价值、态度、文化弥散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管理活动之中,使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就是所谓的“管理育人”。例如,学校制订的制度是人性化的,学生在这种制度中深切地感受到他是被尊重的,由此,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也会学习如何去尊重他人。然而一些学校在对学生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过于强调了“管理”而忽视了“教育”,不仅是对现成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而且还不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在课堂中被教育要诚实做人,但在课堂外他发现学校的很多措施和学校在对外宣传时所做的许诺不一致时学生学到的可能是“虚伪”和“欺骗”。所以,这类学校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仅要利用管理这一资源来发挥其教育的功效,更要谨防不良的管理措施所带来的负面的教育效果。

三、改善大学班级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校方首先要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其次就是推行制度化建设,在保证管理目标的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给班委会及团支部以充分的自主管理权。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育工作者的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为着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判断。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育工作者的指导帮助下都能学好,都能成绩优异;把学生当朋友看待。学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是自由的、具体的、独特的、不断生长着的生命体。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下,学生还是学生,老师就是老师,学生要听从老师,对老师的思想观点来不得挑战。尽管可能大学老师愿意和学生探讨,但由于历来的“威严逼人”型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养成接受性的习惯,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创造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养成互动的学习习惯。

(二)以制度建设为班级管理的有效载体

推行制度化建设,实施制度化管理,不仅是集体建设水平的标志,而且是班集体得以形成并向优秀班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管理制度为同学提供了行为标准和行为调控的依据,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但是在制度“管”学生的环节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制度跟着学生走。学生到哪,制度跟到哪,置班级于制度控制下,做到有章可循,有约可依,借助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班级目标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二是制度有操作性。班级制度要在形式上精确,具体可行,便于操作。班级制度要在全班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并结合年级的量化管理条例来制定,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搜集资料,进行比较,不断修改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三是班级制度的制订应符合下列的基本要求:首先,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学校要求。其次,科学性。要从班级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学校管理特点。再次,教育性。要从管理需要出发,考虑教育目标,发挥教育功能。最后,有相对稳定性。在执行中要不断完善,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朝令夕改。

(三)确立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所谓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系级管理者、班导、学生干部共同进行班级管理的模式。系级管理者是所在系各班级的总负责人,负责把握班级管理建设的方向,负责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指导、检查,制定和完善班级管理目标的评价机制。班导是班级管理的指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也是完成班级管理工作目标的责任者;而学生干部是联系班导,进行班级管理的桥梁,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要不断提高系级管理者、班导、学生干部的业务素质,强化思政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完善班导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学生干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机制。采取“系级管理者、班导、学生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以生为本,和谐共建良好学风班风,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

问题学生的班级管理案例 篇6

——南漳县第二中学 艾帮华

我们南二中每年招收的学生都是南一中招剩下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无从谈起,可以说有一大半都是“问题学生”,他们的问题很多。例如厌学,逃课,吸烟喝酒,上网包夜,打牌赌博,打架,孤僻,不自信,叛逆等等。在上高中之前就已经问题多多了,送到我们高中来,作为班主任只有迎难而上,直接面对这些问题,积极耐心地寻找解决的办法。现就我带的班级中问题学生的管理情况说说。

案例一:女生闹矛盾要适时严打

分科后我班有67人,男生25人,女生42人。作为女班主任的我自认为在女生管理上会顺手一些,孰不知问题在后来的渐渐相处中出现了。我们班女生占据四个寝室,就那么十个左右的学生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局面。那段时间总有几个女生找我换寝室,我都是极力回绝这事。我也知道四个寝室中都有几个多心眼,嘴厉害,又有点自私的学生,在寝室里搅局的就是他们,他们自以为是,有时回欺负老实厚道的学生。这些都是寝室长向我多次反映的,当然她们也是不爱服从寝室长管理的。

对于这种现象我没有及时处理她们,因为我知道学校,班级,寝室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要学会生存,我信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作为高中生,已经长大了。怎样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他们应该积极考虑并自己要学会解决的问题。所以寝室长给我反映了我总是让他们自己解决,我想锻炼他们。

时间回到212寝室敖同学身上,她老实,学习认真,遵守纪律。那天她跑到我家找我哭诉要换寝室。我知道她多次受到寝室里四个嘴厉害的学生的攻击,他们随便用她的东西,并且他们经常指桑骂槐拿她出气。我知道她这次已经是忍无可忍了才来找我的。我没有答应她换寝室的要求。我给她支着,首先我叫她自信大度,不要计较她们,平常多帮助其他同学。其次不要软弱,再有人欺负自己要学会反抗。再次把学习搞得更好让他们羡慕。

处理了她的哭诉后,我知道自己要在这件事上重视起来,于是利用晚读20分钟的时间专门讲同学之间相处之道。我先从缘分讲起,我要同学们珍惜三年的同窗之谊。然后话题转到近期同学之间闹矛盾问题,就这个问题不指名的批评那些自以为是的学生,并就班上家庭困难而学习刻苦认真的学生表扬一番,号召大家多帮他们。

自从这事以后女生中很少出现闹矛盾的现象了。案例二:男生嗜烟酒要不断敲打

分科后班上男生少,没有特别调皮的男生。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要求严格,并且严肃处理了几个烟酒生,高一上学期我班男生还是比较省心的,过罢年就不一样了,寝室值勤人员向我反映班上有吸烟喝酒的现象,我要足够重视起来。于是我在班上大声讲,严肃讲:学校对学生吸烟喝酒问题管理严格,逮到一起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学校对班主任也下了命令,谁班出现问题班主任要挨批评的。我逮到了的就让父母带回家戒掉烟酒瘾。我发现经常嚼槟榔的或者口香糖的十有八九就沾烟了。不信同学们可以观察,也可以闻闻气味。这样在全班大讲,每周都讲,吸烟有所收敛。

学生吸烟喝酒跟家庭社会都有关系,又在这个年龄阶段,所以吸烟喝酒对他们来说不足为怪了,反而他们觉得我们当老师的大惊小怪了。所以杜绝吸烟喝酒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学校能管住,但出了学校门就不一定了。

班上刘同学到校了,我6点查人数时看见他脸红脖子粗的坐在座位上,当是我气的难受,因为我每周都讲,竟然还有敢喝的。我强忍住火。我当时还要开会,就把他喊到办公室站着就去开会了。等我们会议散了去找他,我说:你知道我喊你干什么吗?他也毫不避讳,就直说自己喝酒了。我说:你酒量不行就别装呀,你看你喝了点酒就脸红脖子粗的,还坐到教室里就不怕别人笑话吗?怎么这样不顾脸面了呢?他站在那不做声,我继续说:你喝酒脸红说明你肝脏代谢功能不行,如果不听劝患食道癌的风险随酒精摄入量的增多而增大。这是有科学根据的,不信你可以去查查,老师不是吓唬你。说完我让他自己好好想想。并罚他扫教室三天。后来没发现他喝酒了。不过关于禁止吸烟喝酒的话题是常常在说。只有不断敲打才能减少。

对待问题学生必须坚持疏导、鼓励、情感交融与严肃纪律相统一原则。重要的是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要欣然地接纳,要对他充满积极的期待。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心理沟通放在第一位,更多地走进的学生的内心真实世界,成为他们可以交心的朋友。这样,老师的真诚、友善的表扬和批评才能被他乐意接受。

问题学生的班级管理案例

南漳二中

李艾萍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篇7

班级教育管理是培养祖国下一代的系统工程, 几乎涉及到一切与人有关的科学领域, 故班级教育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理论涉及面十分广, 其中班级管理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难题[1]。菏泽一中许多刚从师范学校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被任命为班主任,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 他们非常缺乏班级管理的知识、理论和指导, 从而难以实现班级管理教育公平。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要求教师们转变以前知识权威及知识传递者的形象, 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更需要成为学生心灵的影响者、激励者[2]。

1 菏泽一中班级管理不公平的原因

1.1 教育观念原因

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 我国中学班级管理过程实践中的一些教育观念问题制约了班级教育公平的实现。在菏泽一中, 也存在这种观念, 这些观念不利于班级管理教育公平实现的观念主要有精英教育观念、等第观念、阶梯式的个体发展观念等。精英教育观念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 培养社会精英, 并且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对学生区别对待。等第观念者总是将人分为三六九等, 对人进行等级的划分, 也给予不同等级者区别对待[3]。单纯效率观认为智力高的学生有着比智力低的学生更高的学校效率, 相应的, 成绩好的学生就享有更多的教育资源,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只能享有更少的或者不同享用公共教育资源。持片面教育公平观的人认识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他们也大力倡导教育公平, 但是, 他们仅是局限于某一点、某一个方面的教育公平, 对于教育公平的实质没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片面教育公平很容易误导教育公平推进的方向。

1.2 班主任原因

现如今, 菏泽一中许多刚从师范学校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被任命为班主任,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 他们非常缺乏班级管理的知识、理论和指导, 从而难以实现班级管理教育公平[4]。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 大多数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 甚至把学生看作是容器、工具, 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 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 学生畏惧老师, 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 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 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 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 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 之间存在这隔阂也是制约班级管理教育公平的主要原因, 教师无法知道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要求和意见, 学生对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不公平问题也难以反馈。

1.3 学校方面原因

一是, 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缺乏培训意识, 领导者认为师范类毕业生就自然能胜任中学班主任工作, 具有管理好班级的能力[5]。二是, “应试教育”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在“应试教育”思想体制影响下, 考分和升学率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 特别是那些私立学校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在更大的环境里, 教育行政部门及整个社会也都把考分、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的标准, 在此种大背景下, 菏泽一中班主任自然也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出发进行班级管理, 将成绩放在第一位, 对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区别对待, 制约了班级管理的教育公平。三是, 学校不够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文化的核心是思维方式, 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不同的文化形态, 西方文化方式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观念[6]。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现代中学管理者物质利益至上, 对有钱有势力的学生另眼相看, 在此种大背景下, 菏泽一中的班主任存在对学生的严重不公平对待。

2 实现班级管理公平的对策

2.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重视教育公平

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管理者应树立公平的理念, 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 全方位地考虑班级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功能, 使二者达到和谐一致的统一。从公平的角度来说, 班级恰恰需要科学管理, 班主任应重视学生在班级活动的中心地位。班主任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每个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之余, 都需要过一些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 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

2.2 正确关爱学生, 营造和谐班级

陶行知曾说过:真心教育都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心深处。因此没有对学生真正的爱, 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调动学习班积极性, 形成刻苦学习争先恐后的学风, 全面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 是作为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对差生, 以鼓励为主, 多谈话、多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发现进步, 充分表扬;形成了优秀学生带头, 差生不甘落后, 大家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

2.3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促进班级管理规范化

在班级管理中应实行目标激励法。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应为全班学生确立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方方面面都争当学年组最好的班级, 学生承诺这个目标, 就会“自我督导”和“自我控制”,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它是班级成功的保证。在班级管理中, 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行动方向, 制定必要的班级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应与学校的校规校纪相符合。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才能形成合力, 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2.4 班级量化管理, 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在评价维度下设多个评价要素和关键表现, 分别给予评价和打分。评价结果将以综合性评语和等级评定两个方式呈现。综合性评语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 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等级评定是采用A、B、C、D四个等级来描述中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情况。

3 总结

教育公平是当今社会一个热门话题, 也是广大民众追求的价值目标。在我们平时的班主任工作当中, 面对几十个家庭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性格迥异的学生, 要做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才是班主任实现班级管理教育公平的方法。在兼顾公平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大度地、无私地、公平地去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公正地、艺术地、辩证地处理学生中的一切事情, 让你的每一个学生都产生强烈的公平感。

摘要:针对菏泽一中班级管理过程实践中的一些教育观念问题, 指出了教育观念、班主任工作和学校方面是影响中学班级管理不公平的原因, 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和谐班级、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促进班级管理规范化等解决教育不公平的措施。

关键词:班级管理,教育公平,对策

参考文献

[1]许端.无锡市城市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 2015.

[2]樊晓敏.初中阶段校内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 2014.

[3]李敏.山西省和顺县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4.

[4]徐静.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5]张敏.中学班级日生活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篇8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常见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85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领航人物,对班内同学的性格发展,对班集体的方向性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班主任管理风格的行为主要有两种——专制型的管理和民主性的管理。不同的管理风格对学生情绪发展、行为习惯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具体来讲,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其管理误区和改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看待。

一、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对学生产生的可能性影响

首先,专制风格的管理方式的特点是,班主任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班级事务的安排上完全从自己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不能违规,对有违规行为的学生进行严厉的言语训责,有时也会伴有体罚等相关的处罚措施。这种管理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命令式管理,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内向性格,同时,班主任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的自尊心,严重的还会使学生走入封闭自我的情绪困境中。学生阶段正是他们身心健康逐渐培养的阶段,同时,他们的发展仍需要外在方向的指引,尤其是情绪、心理比较敏感的学生,他们对外在强制力的压力的自我缓解能力较小,教师过激的言语行为,很容易造成他们的不良情绪。总之,专制型的班主任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其次,民主风格的管理方式的特点是,班主任在安排班级任务、对班级负责人进行选取时,都是在与班级学生共同商议之后的结果。同时,在班级准则的制定上也更显人性化,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则是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鼓励学生摆脱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这种班集体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的班级参与积极性的发挥,同时,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学生的配合度较高。在这样的管理氛围下,学生学习、生活的情绪比较稳定,不容易出现大的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总之,民主型的班主任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工作误区

首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教育管理理论水平不高。教育管理理论知识是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拥有了良好的教育管理理论知识,将有利于其自身的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并未经过专业化知识的培训,很多学校对班主任的选任,是以教师的性别、年龄等相关因素为依据的,教育管理理论知识的高低并不作为首要看重的条件,这也成为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的一大阻力,同时,现有班主任的教学管理理论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当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与教学相配合的班级管理理念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民主型的班级管理风格得到鼓励。但很少有班主任学习新的班级管理理念,仍然持有专制型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这就造成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误区。

其次,班主任的管理方法有待改善。班主任不恰当的班级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专制型的行为处理方式上,尽管体罚这种惩罚措施不被提倡,但是,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乃至教学中,体罚现象仍然存在。很多班主任认为只通过言传身教的方法,很难使学生对自己的过失有深刻的影响,而体罚可以通过身体的受累让学生当场服软,以达到快速驯服的管理效果。除此以外,一个班集体的班规很少是经过学生们商议后制定的,大部分的班规都是班主任由学校的管理制度的规定进一步延伸出来的,其中也体现的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要求。也就是说,学生在遵循班规的情况下,所构建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心目中的班集体,而不是他们理想的班集体模式。因此,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法也应当得到相应的改善。

最后,在班级内部,对班集体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学生的集体意识不强。当下,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受到父母、亲戚们的专宠,这种生活环境容易促使他们养成自我的性格特征,对新时代的学生们而言,他们的自我意识、个体意识比较强烈,比较明晰,但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中,却缺乏相应的团体意识。因此,在很多班集体内部,存在着一些看不见的隐形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正是源自于他们淡薄的集体意识观念,而这种淡薄的集体意识观念,又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使班集体的团体力量得不到有效的集中。因此,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要注意对学生集体意识观念的传递。

三、解决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第一,要想解决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理论水平不高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班主任进行集体化的理论学习的方式加以改善;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逐渐地学习新的班级管理理念,不断更新自我观念中的落后成分。具体来讲,很多班主任缺乏学习班集体管理理论知识的途径,为此,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知识信息的讲座,或者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学习培训,为任职的和即将任职的班主任提供合理地学习途径。

同时,班主任也要转变自己的班级管理观念,制定民主化地班级管理方式,无论是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时候,还是在选任班干部的时候,都需要经过和学生们的讨论和商议,让学生有权利参与到班集体的管理中。

第二,班主任要改变专制型的管理方式。具体来讲,教师要改变体罚的管理方式,代之以言传身教的情感感染的管理方式,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同时,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时的姿态和谈话时的语气等各方面的因素,在谈话的时候,教师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或者是以一个长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而不是以居高的管理者的身份与他们进行交谈。

第三,班主任在开班会或者日常的班级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班主任可以通过学校的一些活动加强学生的团结意识。比如在春季或者秋季运动会中,通过竞争的方式带动学生的集体意识。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篇9

第一,无论什么团体的产生都有其产生的土壤,也就是说一定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实践告诉我们,99%的学生小团体都是无害的。心理学上有一个“自组织系统”的概念,之所以自然形成或者孩子们加入小团体,都说明他们有这方面的心理需求。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反应过度,而是要正确面对,冷静分析,因势利导。反应过度,是我们许多教师工作的一大缺陷。

第二,对小团体的引导过程中,很多情况下,要静观其变,不要因小失大,带着情绪和偏见去对待,往往就已经决定了我们的处理方法大都是武断的其实,我们自己也非常清楚人生中真正的朋友都是在这种小团体中走出来的包括我们的心语,其实就是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组成的小团体而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小团体中的零头人和活跃分子往往具有有很大的活动能量所以对小团队的引导,归根到底就是最这些孩子的因材施教班主任如果能关注懂啊这些孩子的优点,进而搭建平台,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使班级充满更大的活力和凝聚力

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篇10

一、对校训“德育为先会做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班级管理目标定位不准确。

1、“德育为先,德育首位“是最基本的教育原则,也是评价人的基本标准。

2、德育为先原则在中职学校有着更重要的地位。(校训石)

3、德育是成人教育。目标是成人;方式是渗透;功能是唤醒;途径是养成;结果是内化。

4、班级管理目标:学生成才、教师成长、班级发展三位一体的多维立体目标。(教师和班级共成长;好的班集体只会毕业,不会解散,能随时吹响集结号)

5、班级管理应避免:舍本逐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功利主义(为考评而考评)。

二、对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内容、特点和方法认识不清

当前德育实效性不强,存在着知行脱节的现象,过去我们的教育说得多,做得少,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我们只进行了认知教育,其弊病就是知行脱节,光说不练,这样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起码不是完善的教育。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养成教育”。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2、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3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4、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慢功夫,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硬功夫、真功夫。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养成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崇高道德的生长点。

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动作习惯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的培养。

孩子的行为有四个层次。最低层次是被动性行为。它需要靠外部的强制力量。这是因为此时孩子的道德认识还不充分,道德情感还不稳固,还没有形成道德意志。例如,老师在场就守纪律,老师不在场就不守纪律。第二个层次是自发性行为。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对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有了基本的认识,并能自发地根据情境要求去做,但由于其自控能力差,兴趣、情绪变化大,因此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行为习惯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完全到位,反复性大,往往是不稳定的。

这时学生不但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还需要家长和老师从外部给予一定的提醒和督促。第三个层次是自觉性行为。它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这是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认识,并有一定的道德意志,能够自我要求,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但尚需自己的意志努力。例如,老师不在时也能守纪律,但还需要自己控制自己,提醒自己。知道上课时随便说话、玩东西是不对的,但有时还需要经过自己的思想斗争。看到别人在课堂上说话,也想说,可又一想,好学生应该自觉守纪律,虽然老师不在,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于是控制了自己的行动。这种行为虽然属自觉行为,但还不是自动行为。最高层次是自动行为。既不需外部监督,也不需自己的意志努力,这时学生遵守纪律已不是被迫的,既不是迫于教师的监督,又不是靠自己的思想斗争或意志努力,而是自然的、自动的行动,这就是习惯。教师进行养成教育最重要的方法是训练法。

训练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时要做到十个结合,即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实践锻炼与强化体验相结合,意志努力与切断联系相结合,自我控制与履行协议相结合,平时表扬与积分奖励相结合。

训练必须科学,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最少连续训练六周。

良好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我们经过多年实验得出结论:最容易训练的习惯也需要连续六周才能形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工作必须一杆子插到底,切不可“前紧后松”、“一曝十寒”,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复。行为训练要抓反复,反复抓。

第二,训练必须严而又严,不要有例外。

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训练就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练习,才能成功。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要矫正就更要坚强的意志,强化训练。事实证明不少孩子的好习惯,往往是在与坏习惯的斗争中形成的。因此,训练就要有个“狠劲”,严而又严。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要有例外,开始第一件不该迁就他的你迁就他,以后就难以要求了。

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没有“狠”劲,表面上是爱孩子,可最终是害了他们。我们必须把严与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严达到爱。寓爱于严,严爱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第三,要把握关键点,抓好第一次。

习惯训练要重视第一次,第一次往往印象深刻,先入为主,具有导向作用。如果孩子第一次偷东西,老师发现了,很好教育,可能以后就不偷了。如果孩子第一次偷东西老师没发现或没重视,孩子偷了十次老师才发现或才重视,就不好教育了。

身教法也很重要。人的习惯很多是模仿来的,尤其是坏习惯。因此教师必须随时随地加强自己的修养,以身立教。其中特别要做到: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意志训练意志,以性格培养性格。

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序,就会妨碍学生成长。

学校进行养成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养成教育内容要规范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制订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第二,养成教育内容要细目化。我们要把教育的内容做小、做细、做实,不贪大求全,不弄虚作假。我认为对孩子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所谓近,就是要求要离生活近一点,离孩子近一点,离社会近一点,不要好高骛远;所谓小,就是要求要小一点,以小见大,从小事做起,不要“高口号”式;所谓实,就是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不搞花架子,不作虚功。总之,我们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给孩子提要求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只有做到近、小、实,才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便于孩子理解、掌握和执行。当然,细目化并非是琐碎化,我们在细目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系统性,力争使之既具体又系统,以便于教育的整体升华。

第三,养成教育的内容要序列化。一些学校忽视了教育的“序”。社会上搞文明礼貌月,我们就抓礼貌习惯的培养,社会上搞公民道德纲要宣传周,我们又赶紧抓行为美的培养。突击性、运动式打乱了教育的序,似乎只要搞搞突击,人的行为习惯就能完满形成,其实这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如同“一阵风”、“一阵雨”,只是湿了地皮,并未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身上生根。养成教育要序列化,是因为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序,就会妨碍学生成长。”

养成教育是全面全程全员的三全教育

1、全面教育:诚意正身格物致知修身治国平天下(家国情怀与乡土情结)

2、全程教育:幼儿园到大学,胎儿到死亡

3、全员教育:学校、家庭、社会、自身(加强家校联系、整合育人资源、学生自主教育)、文明礼仪不重视、卫生打扫不到场、晨跑体操不作为;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三、不注重自身专业成长,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缺乏规划

1、教育教学知识技能老化、碎片化、程式化。(班会课、专业课学生不愿听,听不进;积累班会课资料,点评班会课比赛情况)

2、树立高远的职业理想: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道路、做名师

3、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备忘、计划、总结、反思、学习、观察、分析

4、制定周密的成长计划:学历、学识、能力、水平、职称、职务

四、工作中存在懒、浮、粗、旧的现象

1、勤:脚勤、口勤、脑勤

2、实:态度老实、时间及时、措施到位、效果实在(不做传声筒、要做实干家)

3、细:预见要细、跟踪要细、反馈要细

4、新:思路要新、方法要新、包装要新

五、班级管理要做到——

1、父母心加婆婆嘴、热心肠加硬手腕(宽爱严管)、既要小题大做,也要大事化了(明察秋毫、难得糊涂)

2、能力过人,技术过硬:举重若轻,治大国如烹小鲜

态度认真,一丝不苟:举轻若重,烹小鲜如治大国

上一篇:道路交通应急处置措施下一篇:观故事里的中国焦裕禄有感_焦裕禄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