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共12篇)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 篇1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还是“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要建立严格而详细的班级规范,让学生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从而让他们自我约束,彼此监督,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早日成才。而班主任在整个班级管理中,只要做好引导监督,让学生按照自己指引的方向前进就可以了。也就是说,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去管,而是让学生自己管自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主任仅需教会学生怎样管理班级即可。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小组的建设尤为重要!
首先,小组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精神。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不管教师安排的任何任务,小组成员都希望能保质保量提前完成,小组之间成了竞争的关系。中学生处于争强好胜的年华,都非常关系自己小组的荣辱,时刻想着为自己的小组争光,产生了行动的动力,这比教师千叮咛万嘱咐管用得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其实,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
其次,小组建设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当小组之间彼此竞争时,小组之间就会相互监督,如果教师把小组运用好了,就会对学生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针对班上的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小组之间彼此竞争时,小组内部就会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如果有谁犯了错误,就会受到组内成员的批评,这比教师的批评管用得多!
下面,本人就如何进行小组建设谈些自己的经验。
一、建立公正、详细,可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
当小组之间竞争时,不得不面对如何给每个小组评分的问题。好的考核标准,能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不好的考核标准,起的却是打击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因此,要想发挥出小组的作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建立公正、详细、可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
本人是班主任兼语文教师,下面是我制定的考核标准:
(1)课堂表现。①课堂纪律:上课睡觉、做小动作、顶撞老师、说与教学无关的话或扰乱课堂秩序,影响他人学习,每人次扣小组2分。组长、纪律委员和当事人都要受到批评。②预习任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预习任务,在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时(包括提问、教师叫学生到黑板上来写等多种形式),一人次不会扣小组1分,会的话不得分。③讨论议题: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制定讨论议题,每节课每组有两人以上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回答言之有理可得3分,一人参与可得1分。
(2)作业。①作业一人次没按时交(请假的学生除外),扣小组1分。②因书写太乱、错误太多或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去做被教师发下来重做的作业,每本次扣小组1分,组长、学习委员和当事人都要受到批评。
(3)默写。教师要求默写的内容,在随时的抽查中,如果一人次不会,扣小组1分。(默写内容错别字或不会写的内容3个字以上,即认为不会默写)
(4)考试。在每次测试中,一人次不及格,扣小组2分。发现考试中作弊,每人次扣小组2分。
(5)学习、行为习惯。①安排的任何任务,如果不能保质保量及时完成的话,扣小组2分。②教师在随时的抽查中,发现谁的书写太乱,扣小组1分。作业、作文、配套,课本脏乱差的,将受到批评。
(6)总体印象。教师根据每小组一周的总体表现给每小组打总体印象分。
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周每位代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小组打分,所有教师打分的和就是小组的最后得分,然后排名次,最后一名负责打扫下一周的卫生。这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原先教师催着学、监督着学完全转变成了学生赶着学、自主地学。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小组间比赛的一场游戏,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内在的动力,争先恐后,形成了学习的浓厚气氛。这样,教师只按制定的规则,作为一员参与其中就可以了。
二、职责明确,各司其职,责任到人
每位学生在小组里必须要有自己的职责,谁如果玩忽职守,就会导致本小组扣分,必将受到大家的指责,因而不得不尽职尽责。当全班学生都各司其职,对小组负责、对学习负责时,小组建设的作用就已经发挥出来了。本人在小组建设时,每组安排了组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和两三名发言人。组长统筹全组所有工作;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分别负责学习、纪律和卫生;发言人负责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言人由后进生组成,这对后进生来说既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又是一种鞭策,还能得到组内好学生的主动帮助。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同学们在学习上能积极主动,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三、给学生多做思想工作,做好引导
思想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多做思想工作,如有学生觉得老师的打分欠公平,这时必须要和他聊聊,告诉他,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公平,老师已经在向最大的公平努力了,假若你站在其他小组的角度看,也许会觉得老师是公正的。再如有的学生胆小,上课不敢发言,做教师就应该多鼓励,让他明白,即使把问题回答错了,老师不会怪他,同学也不会笑他……做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学中的一切问题就好解决多了,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在小组之间比赛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枯燥少了,游戏的快乐多了。
总之,学海无涯,教无定法,能改则活,善变则进。我们要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进行小组建设,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管自己,自主钻研学问,教师只做引导和帮助。这样,师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彼此共同提高,不断发展,早日成才。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 篇2
及小组评价
(塘复小学陈汝萍)
通过课改理论学习,我们都明确: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六个字”,即自主、探究、合作,而要将这一核心理念充分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分组学习是课改初级阶段较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从另一角度来讲,课改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中要让学生成为“主角”,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我认为唯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以实现。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竞争,将学生置于竞争的环境之中,他们必定会积极主动起来。
综上所述,在班级内构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搞好小组评价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认识到这一点,本学期我在班级内对构建学习小组及开展小组评价活动进行了尝试,我是这样做的:
一、构建学习小组
1、核定小组人数。理论学习中,我了解到小组人数6—8人为宜,根据我班学生总数为37人的实际情况,我将小组人数确定为6人,全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其中一组为7人。
2、分配学生到组。根据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男女搭配、组建平衡的小组构建原则,我认真摸清学生学习成绩、性格、品质、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将学生均衡搭配,分配到6个小组。
3、推选组长、副组长。组内民主推选一名成绩最优秀、最大胆、最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为组长,另推选一名较优秀的学生为副组长协助组长的工作。
4、组内学生编号。每组2号为组长,5号为副组长,3号、4号为成绩居中的两名学生,1号、6号为两名暂差生。
5、结交学习伙伴。根据同质结对的原则,各组2号与5号、3号与4号、1号与6号分别结成三对学习伙伴。
6、编排组内座位。各组1—6号学生按顺时针方向围圈,左右各3名学生,组长、副组长分别居中且相对,3号、4号组员并排,1号、6号相对,便于结对学习及帮教。
7、分配组长、副组长职责。组长一要负责组内日常事务,二要当好合作、探究学习的“领头羊”,三要帮教左右两边的1号、3号学生;副组长一要协助组长搞好组内的合作、探究学习,二要负责帮教左右两边的4号、6号学生。
8、设定组名、创编口号。组内所有成员群策群力,发扬民主的工作作风,设定自己最理想的组名、最响亮的口号。
二、实行小组评价
1、评价对象:班内6个学习小组
2、评价内容:(1)学生课堂中的表现;(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达标检测的成绩。
3、评分细则:(1)学生在课堂中的每次展示得基础分1分,精彩展示得2分,每组1号、6号两位暂差生展示每次得2分;(2)各组所
有组员按时完成作业得2分;(3)达标检测时,老师根据学生底子设定不等的达标分数,如优等生为90分,中等生为70分,暂差生为50分,达到达标分数得2分,分数越高得分越多,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4、操作方法:一日一登记,一周一小评,一月一总评。我在教室黑板的左上角设计了一个便于老师、组长为各组进行得分记录的表格。各授课教师针对学生课堂中的表现给各组计分,组长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或达标检测成绩为各组计分。放学后,由学习委员将各组的一日总得分记录在专用登记本上,并擦净表格供第二天使用。每周五学习委员将各组一周总得分记录到教室评比栏的学习小组周得分统计表中。一个月进行一次总评,按得分多少排出名次。
5、奖励措施:每月总评后,对排在前三名的小组成员进行物质上的奖励。
班级内正常开展评价活动之后,每个学生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进步都能在评价中得到认可,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得以调动,为实现课堂“高效”创造了有利条件。
小组自治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篇3
一、小组自治制度
小组合作班级自治管理是一种教师放权,班级干部、小组长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形式。小组自治制度很好地解决了现实教育中学生人数过多,班主任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契合了因材施教理念,将个性和成绩存在差异的学生放在小组内,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优势,培养团队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在社会和集体中生活的能力。小组自治是一种学生自治班级管理制度,将班级分成水平的几个小组,小组内根据卫生、学习、纪律表现的优良程度分配组内带头人,严格规定小组内行为规范、学习方案,正确行使组内成员互相监督的权力并实施加减分制度,规范操作与定期反思,体现班级管理的科学性与自治性。
二、小组合作班级自治管理实施方略
(一)小组的组建方案
小组组间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理念分配小组成员,组内互补分配,组间公平分配。按学习成绩、纪律礼貌、性格差异等进行划分。根据各评比指标将学生分为优、良、中三个层次,实施6人一小组,组间形成竞争之势,组内性格、成绩、优势互补。通过组内成员的团结合作、组间小组的创先争优,实现班级学生自治管理,有效实现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二)小组的内部管理
第一,小组组织建立。通过自荐演讲,组内成员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并且根据个人特长选定负责卫生、学习、纪律的学生。第二,小组卫生管理。组间轮流管理班级卫生,组内成员各自负责特定卫生区域,通过打分与奖励小红花制度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积极性。第三,小组学习管理。在组内形成互帮互助模式,组内展开学科带头学习方式,由成绩优秀的学生制定该学科的学习计划,并带领后进学生一起进步。第四,小组纪律管理。小组指定纪律委员,负责管理组内午睡、课中、课后记录,并每周展开组内批评与组间批评,加强学生自我修养和纪律意识。
(三)小组参与班级管理
小组除了自我管理还需参与班级管理。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为班级值日,负责管理班级卫生、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内容,并做好记录,为每周末小组评比提供依据。每周进行一次“最优秀”小组总评,最高分小组评为“明星小组”,最高分个人评为“最优学生”,对于进步最大、创新能力最强的学生分别给予表扬。
三、小组合作班级自治管理效果
(一)提升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能力
小组成员一起参与活动、学习、班级管理,在竞赛、评比与创新争优中,班主任适当介入与引导,学生是学习与生活的主人,组内成员为维护小组利益而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组内合作交流、组间对比分析,从而提升了合作意识,增长了见识。
(二)增强竞争意识,培养集体精神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组间竞争与组内竞争,学生处于合作竞争的环境中,在他人努力的氛围下带动每位学生提升自我、改变自我,不断努力。同组同学督促本组成员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或相应工作,在竞争压力的推动下,小组成员共同奋进,努力实现小组目标,从而实现班级目标。通过小组活动组织与学生积极参与,以及文明规范意识的深入引导,班级管理越来越规范,学生树立了自律、自强的风景线。小组自治班级管理可以有效培养文明规范的学生,增强他们的竞争优势,培养集体协作精神。
(三)强化自我管理,促进全面发展
小组自治管理模式,学生具有自主管理权,学生可以展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已经自我规范,虽然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难免遇到坎坷,学生可以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自我鼓励、自我调控与自我提升,解决各种问题,由此强化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小组自治班级管理模式,基于班级目标制定了小组目标,而组内成员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通过通力合作,竭尽全力,争取小组成绩第一,从而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实践精神与创造能力。在竞争中强化了综合能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小组自治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基于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差异,运用自主管理方案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强调合作学习、竞争与实践,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靖江市实验学校)
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篇4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 构建合理小组, 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前提
我校坚持“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合理分组, 优化组合。具体做法:根据学生学习层次、性格特点、发展潜力、综合表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不同层次, 并分编代号, 如1号为学优生, 2、3号中等生, 4号为学困生。让学生按4—6人一组, 每组中必有1、2、3、4号学生来自由组合, 组成合作小组。从而达到每个小组由不同个性、不同能力、不同学业的成员组成。这样对学生进行分组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奠定了基础。
(二) 完善评价机制, 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保证
我们坚持合作小组的管理以量化方式为主, 根据《年级合作小组建设实施方案》《年级合作小组评价实施方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 在学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 班主任把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 (作业情况、课堂测试和检查、阶段性检测、期终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 、行为表现、卫生、纪律、社会实践等内容, 具体地量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评分细则。评价时, 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小组总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 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 这种评价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竞争力, 进一步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合作与发展。
(三) 引入激励机制, 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动力
为了增强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实效, 各班及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竞争力。具体做法:班级以组为单位, 坚持日评比周总结, 每周评比出本周“班级之星”, 并把优秀小组照片张榜公布并给予表扬;在每月月考后, 年级召开总结会, 对各班优秀合作小组进行表彰外, 还对个人单项优秀奖进行奖励表彰, 使得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始终处于一种竞争成功和激励的环境中。
二、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模式运用于班集体管理之中, 有其独特的作用, 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体现教育的公平原则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民众呼唤教育公平。笔者在思考全社会教育公平的基础上, 也在深思班级管理中是否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因为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 我们更多地关注部分学生, 教育的公平将肯定有所偏移。当我们将管理和活动的权利给予每个小组组成的团体时, 受锻炼的不仅是我们关注的一部分学生。因此,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引导我们关注班级的每一个个体, 有利于引导我们使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在活动和管理中受到应有的锻炼。
(二)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 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 在小组内部, 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 都要力求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 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这样的合作和协作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三)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 自己管理自己。班级小组管理, 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 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 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 自我勉励, 自主思考, 从自律、自理开始走向自强。
(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班级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 竞争内容的多样化, 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中, 人人都想努力地改变自我, 尽量展示自我, 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 同组学生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其他工作。在竞争与合作的压力下, 学生会产生浓厚的自豪感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 强调在合作中竞争, 在竞争中合作。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都能为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 尽心尽力, 同心同德, 通力合作, 发挥特长, 形成合力。在这种良性的竞争与合作中, 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学会合作, 学会管理, 学会学习, 学会竞争, 得到全面发展。
(六)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班主任管理负担减轻
实施小组合作的管理思路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 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自主而积极地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促成整个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正由于加强了对学生的合作、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也就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是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 符合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 真正使班级管理纳入素质化的轨道, 是值得尝试的班级管理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7) .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 篇5
一、班级小组建设
我认为,一个班的班级小组建设是否完善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那么,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呢?
本人认为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也就是说使每个小组里的成员存在着各种差异)所以我在划分小组前,事先搞好调查,求助于班委同学甚至是普通同学,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求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得到详实的资料,才来组建小组。这样组建的小组才会使他们互相学习、补充、改进。也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呢?以本班72人为例,介绍一下怎样进行分组。
首先明确全班应该分成几个组,本班72人,分成9个组,每组8人最为宜。如果分组多了,就有可能出现以下几个弊端:
1、有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学生必定是少数,如果分组多了,有的组就无法选组长,或者选不出好组长。这样,小组建设就失去了意义。
2、我们农村学校学习好的学生不多,如果分组多了,有的组就无法选学科组长,或者选不出好的学科组长。比如一个组最高数学成绩是50分,但你也不得不选他当数学学科组长,可50分成绩的学生当学科组长能带动全组的学习积极性吗?所以,首先要明确全班应分成几个组。组数明确后,必须先选组长,拿本班来说就必须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但学习成绩不一定较好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以及组员(6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男女比例要适当,为何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其次,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于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于形象思维,在学习上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当然,这一点也视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让组长明白他的职责是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专门的作业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2.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创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组名由小组讨论确定)
3.根据成绩,对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我们班是将小组成员按学习能力从高到低划分为1-8号。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比如在合作探究中小组长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安排小组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展示,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4.各小组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纪律,学习完成情况、出勤、个人卫生和小组卫生,两操纪律,营养餐纪律等方面制定一个简单的组规,甚至可以有组歌。根据组规进行小组任务分工,在分工上必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小组长要随时检查本组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情况,做好记录,做到日日清,并把一周以来本组的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在下周班会课上对全班汇报,好的方面让其他组学习,不足之处当着全班提出整改措施和承诺整改时间。为了督促各组开展工作和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可在班上设立班务协调小组,班级之星评选小组,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学习监督小组,纪律监督小组,卫生监督小组,安全信息及红黑点记录小组。这些督查小组根据各督查小组职责对全班以及各小组进行督查。
5.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
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才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所以制定小组共同奋斗目标很有必要。
6.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
在共同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每个成员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在以上的几个步骤解决完后,就要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这个主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要让同学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与快乐,要学会帮助他人。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因此,完成这个步骤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7.建立小组激励机制
小组及小组成员,只有在小组激励机制的驱动下,才会有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才会相互帮助。(小组激励机制可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而定)
8.定时定点召开班委会,小组长,学科组长会议
教师抓好班委会,小组长,学科组长,定时定点召开会议,一切任务由他们落实,并在班会课上公布。班主任有必要进行强调。
9.定期对小组及小组长进行评价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督促,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从学生内部和外部对其进行激励的激励措施。我们班的评价方式是小组课堂评价和小组日评价以及小组周评价。
(1)小组课堂评价
每节课结束后进行小组互换评价,各小组长记录好每节课你所评价的小组的表现情况和得分情况。
(2)小组日评价
每天课后督查小组对今天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值日班长记录好每天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
(3)小组周评价
定期对小组长进行评价,一般为一周评价一次,只要一周之内认真负责的小组长都有奖励。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当然奖励也分等级;根据小组长的学习效果和组织工作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并进行奖励。奖励有时是物质上的,有时是精神上的。
10.制定小组奖励制度
为了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从而实施小组奖励策略,需要定期对小组表现进行汇总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小组总体评价最好是每周一次,内容包含这一段时间内各科的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纪律、卫生、两操、营养餐等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对于小组奖励,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唱组歌,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例如在班级设立“明星小组”“准明星小组”、“待优小组”或“反思小组”,根据班级各项累积评价得分为评价依据,为明星小组颁奖,奖品可以由反思小组提供,也可由班级提供,还可以由班主任提供,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对优秀小组精神上的鼓励和表扬,可以为优秀小组集体合影在班级之星栏张贴表彰,给与他们荣誉。深入到“待优小组”和“反思小组”中去,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并给予帮助、监督,争取下周打个翻身仗。
在每次测验结束后,要计算每个学生的提高分和小组得分,以便对得分高和进步大的小组进行奖励,促使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二、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所有科任老师都参与班级管理,坚持的原则是成员能做的事组长不做,组长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事科任老师不做,科任老师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
2、在课上,教师要用赏识的语言来激励学生
比如用“试一试”、“说一说你的看法”、“错了没关系”、“你回答的不错”等语言来鼓励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想法,呈现自己的疑惑,从而达到对问题彻底的理解。
3,老师要注意课堂设计
课堂一般情况下分为四个环节:一是明确目标,目标无论是呈现在黑板上还是呈现在学案中,作为老师来说在上课开始时要明确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一般情况下学生结合学案和教材先自学,若遇到困难可以和小对子进行交流,也可以小组内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研究。若是还有解决不了的困难,也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流(因为老师是始终巡视在各个小组之间的),至于选择哪一种方式,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的进行选择。
三、课堂教学 要有效地实施五〃三课堂教学,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就要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帮助者等,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承式教学。结合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以及我校五〃三课堂教学法,我的课堂教学分4步:“先学后教、展示提升、当堂训练、归纳小结”。下面就这4步作一下简单的介绍:
1、先学后教
指的是学生先在课前预习教材,完成学案,也就是独学。课上,花3分钟左右对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老师检查学科代表和学习委员的,学科代表和学习委员检查各小组长的,小组长检查本组组员的,并分层次对未完成学案的学生进行指导。也就是结对子学。完成此环节后,老师在花10分钟左右对学生易错题,重要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
2、展示提升(大约需要20分钟)
指的是完成先学后教环节后,在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问题探究,寻求解题方法和技巧,使问题得到解决。然后老师在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安排展示对象和展示方式。如基本概论和基础知识让7—8号学生进行口头展示。同一问题可以展示4-5次(4—5次口头展示的目的,是让学困生能基本听懂),综合性试题,比如混合运算,化简求值,几何证明等,可由2-3名基础较好的学生,如2—3号进行解题思路口头分析,然后由4-6号进行书写展示及讲解。讲解不到位的由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点评或补充。
3、当堂训练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后,就对全体学生进行当堂训练。其目的是通过每节课的练习效果,可以将当堂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的信息及时整理,这些反馈信息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及时了解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现象,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解决,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普遍问题及典型问题,可以在课上抽出时间统一处理。使学生将每节课的知识学牢固、学扎实,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
4、归纳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结束前的又一个高潮,其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转化为自己的学习品质。既有利于将本内容系统化,又能检验学生是否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的引领与互评、补充完善使教材中的知识点内化成学生的知识,并在升华过程中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课堂结束前进行归纳小结很有必要。
四、班级管理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处理
1.学生不爱学习怎么办
首先,老师必须分析学生不学习的原因,比如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没有主动性,做事拖拉、早恋、不听话,固执任性、学习基础差,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缺乏自信心、没得到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心,感觉不到班级的温暖、沾染如道德之类的不良习惯等,找准学生部学习的原因后,老师就要对症下药,给学生作思想工作。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爱我的,关心我的,老师没有放弃我。光作思想工作还不够,还要对学生进行监控,观察学生是不是已经转变学习态度。如果学生没有转变学习态度,老师必须继续作思想工作,必要时可以请家长协助。
2.学生爱违纪怎么办
学生违纪分两种,1.课上学生违纪,2.课后学生违纪 学生在课堂上违纪的原因
(1)老师和学生缺少沟通,学生对老师缺乏信任感,有意找茬儿.(2)老师的课堂组织枯燥无味,呈现的问题激发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是这两点,老师就要改变一下自己。(3)学生自身因数,对这一点我们要明白,学生是一个有感情、有需要、有尊严并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具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的人,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犯错误,难免有缺点。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从情感和人格上随意损伤他们,可能会适得其反,违纪现象会更严重。
课后学生违纪 课后学生违纪一般都表现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老师就必须视其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教育。这里以我班一件同学之间的纠纷为例介绍一下,2013年10月16日中午,3个女同学跑到教研组办公室告诉我,有几个男同学不尊重她们,了解后我发现情节比较严重。于是我就问,你们希望我怎么处理他们,3个女同学都说,只要他们知道错了,以后不再犯,给我们道歉就可以了。我说要想以后他们不再犯,而且能从心里面真的认识到错误,真心实意的给你们道歉,你们必须按我的要求来做。1.在形式上我要严惩他们,你们为他们求情;2.我要给他们家长打电话,你们也要为他们求情;3.我让他们背着书包回家,你们还是要为他们求情。就按照这一规则,整件事处理的非常圆满。事后谁也不记恨谁,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比以前还要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也很明显。所以,老师要视其矛盾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教育。
3.学生不完成学案怎么办
不完成学案的学生一般是学困生。所以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学困生学习,把知识让学困生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学困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学习,反而更能提高自己的水平。2.给学困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让他们感觉到班级的温暖,老师的关爱。3.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4.老师的学案难易要适中,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4.学生不上台展示怎么办
首先,老师必须先分析学生不上台展示的原因,原因一般有三点:1.不能完成任务、2.不愿意展示,有的学生认为上台展示是好表现,所以不愿意展示、3.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怕出丑。找准原因后,老师就要想办法解决。就以我们班王珊同学为例来说:初一下学期分到我班,各科成绩都不错,总成绩是班上第二名,但两个星期过去了,从来不上台展示,我经过了解发现,导致该同学 不上台展示的原因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好,心理素质差。于是我就让她到黑板上去做题,做完题她马上就想走下讲台,这时我说“等一等,你的第一步是怎么来的”,她就解释,开始声音很小,我说“你能不能大声一点,我听不清楚”,于是她的声音大了很多,解释完第一步,我问学生“同学们,王珊同学的解释你们听见了吗”?学生回答“听见了”。我又说“她说得好不好”?学生说“说得很好”。我说“那我们应不应该给她掌声”?这时,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说,“你看,你的讲解很不错,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继续往下讲.”可她还是没有勇气。我说“好,那你解释一下你的第二步是怎么来的”?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她把整个题全部解释完,实际上,是完成了展示。同学们又一次掌声。第二节数学课,我刚把问题抛出来,还没有来的及等小组讨论,她就说,老师,我来展示。按常规是要先进行小组讨论,可她第一次主动,我不能打击她的积极性。我说好。就这样,现在她在班上成为一个活泼开朗、大方的学生。所以我认为,老师要分析学生不展示的原因,找机会用语言和行动耐心地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的去批评学生。
5.班干部、小组长不得力怎么办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以及从中挑选出来为班级服务的核心成员。因此,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认真选拔、任用、培养班委成员,形成强有力的班委,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拔班委成员,又该如何进行班委队伍的建设呢?
一、必须明确什么样的学生能够当好班委?1.受得委屈,耐得辛劳; 2.有管理能力; 3.有人格魅力; 4.凡事能以身作则; 5.有正义感 ;6.热爱集体、乐于助人;7.认真细致、胸怀宽广等等。那么中途发现某个班委不胜任,你会怎么处理?对个别学生不能胜任工作的,先是进行引导和培养,一方面要他自己多学习多思考,二是组织学生干部对他进行帮助,三是尽量找机会锻炼他,一般情况下不轻易换人。除非情况特别特殊者。要换也要给他找一个恰当的机会,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违纪,都要巧妙地换人,这是我的看法。当然,我先进行培养和训练之后仍不能胜任的,会找机会换掉,但不能伤了他的自尊。
学习小组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篇6
我校也是农村学校,在教学管理上面临严峻的形势,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学生发展的需要。鉴于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希望借以走出我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困境。
一、学习小组制度的构建
小组,是人数较为少、操作灵活、机动性强的一个小集体。以四人为一组较为合适,组长由成绩好、纪律性强、能起带头作用的学生担任;组长相当于小班长,负责全组同学的学习、卫生、纪律、行为规范,然后再把相关工作分配到其他组员手中,每人负责一项,作为以后班级管理的分工。这也是魏书生所说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班级管理模式。
那么,应该怎么分组才能使全班60名同学都乐于接受呢?为了得到更多学生的支持,笔者先找来期末统考前15名的同学开小会,向他们传达班级管理设想,并希望他们支持同时担任学习小组长;我给他们讲清实行这一制度的好处,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然后再找来班里的后进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跟他们讲述社会的现状、学校的现状、班级的现状,希望他们不要放弃学习。最后,再把其余的学生召集起来,让他们把握这次机会,争取学习更上一层楼。经过三次会议后,全班同学对学习小组制都充满了期待。分组工作也安排好了,组长在三个分数段中各选取一人。至此,学习小组就组建完成了。
二、学习小组制度的尝试
起初,笔者创建学习小组时主要是为了让全班同学形成良好的学风,通过小组竞争、小组对抗的形式促进班级建设。但后来认识到,我校是农村学校,学生的纪律意识、学习意识较差,并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从而使这一制度的应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笔者陷入了沉思。虽然我班的各项工作开展得还算顺利,但也蕴藏着严重的问题,回想起来,这学期我班实行的值日班长制、学习小组制、德育考核制、值日督察制、晚修值日制、科代表责任制、班委分工责任制,等等,制度虽多,但很多落实不到位,以至于形同虚设,而笔者又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能不能把这些制度合在一起”,这一想法在笔者脑海中一闪而过。思前想后,笔者认为可以把这些制度融合在学习小组制里面,即全班分为15组,每组管理班级一天,负责这一天的班务,为这一天的值日组,四名组员各负责一项,由班委监督考察。为了调动各组的积极性和提高其竞争合作意识,笔者分别设立了每三周评选一次优秀组、优秀组长、优秀组员、进步组员等奖项。每次评选时,都由学习小组长写出书面材料,交班委核实;再由班委投票,评出优秀组三个,优秀组长三名,优秀组员八名,进步组员三名;最后由获奖者上台发表获奖感言。至此,学习小组制度开始投入使用。
三、学习小组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学习、卫生、纪律、行为规范,这些都是学生来到学校须重点学习的东西,而这些也是每一位班主任要严抓的工作。笔者把这些都分工给当天值日的小组,每人负责一项,由组长调控,并且把每个同学负责什么工作上报给班委,由班委进行监督考核,并落实职责。如负责学习的同学:须记录好当天交作业、单测成绩等情况;负责卫生的同学:须记录当天打扫保洁区、教室的情况,当天乱扔垃圾的情况等;负责纪律的同学:须记录当天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当天课堂纪律情况等;负责行为规范的同学:须记录当天“两操”的情况,当天学生穿校服、戴校牌的情况,以及同学的言行情况等。
至此,管理与被管理的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使他们清清楚楚地明白了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从而使他们在学习、卫生、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知道更多,知道自己的责任和利益,知道自己的言行会给同学带来什么结果,知道自己哪些方面不足。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也渴望融入生活,更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渴望自己获得成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自从我班实行学习小组制度以来,学生的学习习惯越来越好,班里学习的气氛日渐浓厚,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现象越来越少,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也在一天天增强,一股好学、上进、讲文明的风气正在悄悄地形成。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 篇7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班级管理,有效路径
中学新课改强调合作、探究式管理及学习形态与方法。在此背景下, 班主任须更新管理理念, 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为此,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越来越多的班主任运用于班级管理中。然个别班级管理者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念领会不够深刻, 在实际操作中急于求成, 重形式轻内容, 致使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中, 不断探索总结出一条小组合作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组建异质合作小组
小组是小组合作的基本活动单元, 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对象。因此小组成员的构成、小组长的选拔、小组成员分工将直接影响小组合作的成效。
1. 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小组。
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小组, 是提高合作效率与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根据班级总人数, 组规模五至六人的标准, 本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 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性别、个性特点、思维方式、能力倾向等因素, 将学生平时各方面的综合表现划分好、中、差三个等级, 把三个等级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这样各组之间的实力水平基本持平, 且组内成员间具有相互合作的个性基础, 有利于鼓励组员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好氛围, 促进人人进步。
2. 精挑细选小组长。
优秀的小组长, 是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有力保证。作为管理者, 小组长最好是由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都相对突出的同学担任。然在初中生中, 这样较为全面的人才毕竟少数, 因此, 在推选时, 小组成员应从客观实际出发选出最能带领自己成长的人, 或许只有一个突出优点, 或许各方面比较均衡。这样推选出的小组长, 易得到组内成员的信任与支持, 便于组长树立威信, 有利于管理小组, 在组内形成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监督、相互督促的团队精神, 在与他组展开竞争时更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启动集体的智慧, 使小组立于不败之地。
3.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角色定位清晰。
小组成员明确的分工, 清晰的角色定位是小组成功开展合作的必备条件。小组合作是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着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此, 要在小组内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氛围, 每位成员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承担不同任务, 扮演不同的角色, 调动全体成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本着“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 细化任务分工, 明确角色定位。小组内部可以设组长、学习指导员、纪律委员、各学科组长等岗位, 每位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与实际需要身兼几职, 但每位成员至少担任一项职务。因而每位成员既清晰工作任务, 又实现个人价值, 从而有利于成员间的相互配合。组内成员人人管事, 人人被管, 互相协作, 共同成长。
二、构建小组合作的多元评价体系
公正合理地评价可以促进班级小组合作的积极开展、良性运作, 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必须变革单纯依据学习成绩与纪律表现评价体系, 构建小组合作的多元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评价内容多元化。
新课标倡导发展性评价, 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因此, 评价要强调内容多元化, 既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 又包括学科学习目标一般性发展目标, 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等;学科学习目标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中。各学科的评价要依据本学科的《标准》, 要涵盖学科素养各个方面的内容, 既要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概念与事实的理解, 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方法与技能、学习的行为习惯和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变化发展。
2. 评价方式多元化。
小组合作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合作、大胆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应该追求多元化, 将学生自评、组长评价、组内互评、组际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纳入评价体系之中, 多角度鼓励督促帮助每位同学, 使其主动展示自我、积极参与小组合作。
3. 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程评价改革强调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要求评价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状况, 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在扩展评价主体的同时, 重视评价的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就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结果发表不同的看法, 在平等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
4. 评价过程动态化, 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发展性, 意味着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心学生成长能够达到的水平与等级, 更要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的表现, 这就要求在对学生评价时, 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强调动态与静态的结合, 且侧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形成过程的监控评价。因此, 要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价。
5. 评价结果人性化、发展化。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对小组与成员的评价结果, 如果再像以前那样采用严格的分数或评判式评语, 将严重束缚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成长。因此, 可以将学生的表现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 实行等级制度, 且在一定期间内给综合评价待合格的同学复评的机会。在给学生打评语时, 必须坚持正向引导、肯定学生的优势与特长, 提倡个性化和鼓励性评语, 进行发展性评价。
三、制定完善的小组合作的班规与考核量化细则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完善的小组合作的班规与考核量化细则, 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位学生参与合作与自主学习的热情, 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真正实现全班同学自主学习、自主管理, 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
1. 发挥集体智慧, 制定班级公约。
初中生, 心理上渴望独立。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现象, 制定班级公约时, 充分放权给学生, 发挥集体智慧, 让班规在思想的碰撞中诞生。班规的制定, 要求全体学生集体讨论, 且要符合全体学生的意愿。这样既能挖掘班级每位同学的自我管理潜能, 又能有效地提高其遵守班级公约的自觉性。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 结合小组实际, 围绕班级公约制定相应的小组条约, 约束小组成员自觉遵守。于是, 在班级管理方面, 就构成了一张“法”中有“规”, “规”中有“约”, 相互约束的“法”网。因此, 在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中, 做到了有“法”可依, 做到了“公正、公平、合理、信服”地处理问题。这样班内的违纪现象才会明显减少, 有效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2. 制定考核内容与量化细则。
为保障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有序性, 在班级公约的基础上, 必须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内容与量化细则。在学生的学习、纪律、劳动、卫生、活动等方面确定考核内容, 但一定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 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考核内容制定考核细则, 细则要全面、细致, 既要注重学习, 又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小组各岗位上的负责人才会按照考核内容与细则对成员进行督促, 使其努力做到最好, 力争小组的整体成绩在班内名列第一。考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为此, 我们可以一节一评比、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 评出本节课、本周、本月表现优秀与不够优秀的小组, 激励优秀小组更努力, 鼓励不够优秀的小组积极查找原因努力追赶, 力争本组在下次评比中有所进步。
在班级管理中, 小组合作的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尊重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 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有效促进了全体学生全面成长。但在实践中, 对班主任来讲,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仍是个重大课题,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付红.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7 (1) :21-24.
[2]黄冬元.小组合作让班级管理柳暗花明[J].中学教学参考, 2015, (8) :103-104.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 篇8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 在高校教育的扩招的同时, 对大学生的管理问题也随之到来。班级是高等院校重要的管理形式, 笔者根据相关的文献查阅得知, 我国学者对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探析相当广泛, 但从目前来讲, 我国高校的班级管理探析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 分析视角大多是从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来入手, 并没有提出相应的实务性解决方法。将小组引入高校班级管理, 在新形势下极大的创新了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措施, 从而为构建和强化全新的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二、大学班级管理产生的困境问题
1. 班级管理模式老化。
根据实际的调查和资料分析, 目前, 我国高校都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理论性较强, 重复性高, 沟通单项化, 对于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大学生, 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使用效果比较差。因此, 新模式的介入是目前高校管理的管理捷径。
2. 班级内外部交流缺乏。
当前, 高校中多样化学分制的实行、学生社团活动的丰富以及网络的发展, 因而在众多高校中出现了“同班不同学”的现象。学生更多的是在组织社团内部中活动, 对班级的理念认识不足, 因而班集体的概念在学生中几乎没有概念, 更谈不上班级外部的交流与分享。
3. 班级凝聚力的缺乏。
当前, 由于高校教育政策的不断变化, 学生对班级的认知能力越发的不足, 使班级内部组织松弛散漫, 更多同学在班级中找不到班级的归属感和存在感, 没有形成自己的班级个性特色。并由此产生班级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的机会减少, 相互的信任感缺乏。
三、小组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的优越性
小组工作被引用到高校班级建设管理中, 是由其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性所决定的。
1. 小组工作的理念优势。
社会工作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助人自助。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 小组工作也是秉承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从小组活动的活动设计、成员参加活动的形式以及活动中的互动交流分享等方面都体现出社会工作的人性化价值理念。
2. 小组工作的形式优势。
小组工作开展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一系列的团体游戏, 其目的是通过团体活动让小组成员能亲身体验活动。这是传统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不能给予的。此外, 大学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 他们向往对新事物的追求和探索, 小组工作的形式正好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
3. 小组工作的内容优势。
小组的内容是以游戏为主要载体的, 其团体游戏内容是根据小组的不同性质和设计的不同方向来确定的。相比于单一化的传统方法, 小组工作的方法丰富、深入与实用, 形式多样、新颖, 具有针对性, 迎合大学生的需求, 能增强其参与感和认同感。
4. 小组工作的效能优势。
从实践的效果上讲, 小组工作克服了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辅导老师相对不足的局面。小组工作引入班级管理, 使教师的工作压力得以减轻缓解, 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也解决了学生的需求问题。从实践形式来讲, 在小组工作过程中,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分享, 相互交流, 这样在无形之中彼此之间就建立了支持网络, 为学生的进步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四、小组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的工作过程以及小组活动来影响成员的行为和态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使其在班级建设和管理的过程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了个人能力。
小组活动是以游戏形式为载体,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性和探索能力, 符合青春叛逆期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通过在小组中的相互分享和交流, 改正自身原有的非理性行为, 认识和强化了理性行为。
2. 提升班级凝聚力。
自主性的互动则是其主要的亮点所在。在互动的过程中, 学生自主交流与沟通, 推动他们彼此之间的了解与认识,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而形成对班级的认可度, 进而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
3. 推动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
小组工作的方法引入班级管理中, 其将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结合在一起, 显示其专业性。小组工作的方法对学校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小组工作作为一种全新的实务性方法, 在当今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不可或缺的, 由于其本身所具有自主性沟通交流分享, 游戏性和兴趣性强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它又摒弃了传统的死板管理, 模板教学, 枯燥乏味的缺点。积极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 使高校班级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提升, 学生能在乐趣中收到良好的高等教育。
摘要:大学也是构成学校的基本细胞, 是学校进行正常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对大学班级的建设与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小组工作作为一个全新的工作方法, 将其引入班级建设和管理中, 对提高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 激发其潜能, 形成学生对班级的认可度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身的小组实践经验将其模式方法整理归纳, 期待能为以后班级建设管理创新提供参考和可行性选择。
关键词:小组工作,班级管理,大学
参考文献
[1]夏小燕.浅谈班级管理及小组建设[J].科学咨询, 2012 (18) .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 篇9
1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通过班会、班委会、骨干学生座谈会甚至从自己所教学科中挖掘合作精神并灌输给学生, 让他们也从心里真正理解小组合作的含义, 认可小组合作在他们的学科学习、个人成长和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这样先让学生们在意识上有了一个很强烈的合作意识, 并达成共识, 为后面的小组合作行为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 组织得力的班团委并及时培养
我对班团委 (共10名) 的确定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试用和观察阶段。通过个人自荐申请和老师任命将上述职位暂时确定下来, 试用一个月。在这个过程中, 我拿出足够精力来接触他们, 以求最充分的了解, 毫不草率。第二个阶段是竞选。凡是有意向的同学, 都可在一个月后参加竞选。一旦竞选成功, 所有学生便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管理中, 无条件服从他们所执行的班规校纪, 有意见可找班主任但不能顶撞他们。
3 脚踏实地、耐心细致地搞好小组建设
3.1 小组的组建
以6人为一组, 分为8小组。小组的组长由小组中竞选产生, 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 成绩的互补, 性格的互补。将品德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 总体基础均衡, 有利于公平地开展小组竞争。并且每一小组的同学均为前后桌的顺序, 这样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小组活动, 使小组活动随时随地能进行, 小组合作的意识在学生中生根发芽。
3.2“双 (学习、管理) 自主”管理落实有力
3.2.1 小组组织的建立
首先投选组长。各小组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其次确定本组名称及本组格言、组规, 组徽 (标志) 、帮扶对子、每名成员的责任, 迅速展开小组文化建设。
3.2.2 小组的合作学习管理
分小组的课堂自主合作学习和课余合作监督学习。课堂上由组长掌握并调控合作学习情况, 每名组员积极交流预习成果、积极发表探索意见、踊跃展示个人感悟探索, 并将每天7节课的课堂学习表现进行量化记录以备个人评价使用, 突出的计入学生在校表现汇报表。班委亦根据分工对此也进行各个小组的监督, 并将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进行班级量化记录以备小组评价使用。课余时间, 小组内积极开展“对子”合作竞争活动。即两个学习有差异的学生就近结成“对子”, “对子”之间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习经验。小组之间结成“联谊小组”或“挑战小组”, 在学习生活中团结协作, 监督提醒, 公平竞争。同时, 小组作业在课余互查互督。
3.2.3 小组卫生管理
班内每人学生的卫生区域 (包含区域内的公物安全) 在室内外是固定的, 班级值日组 (值日组跟合作小组一体化) 实行日轮流制, 由组长负责, 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 主要是负责监督每位学生区域职责履行情况和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及擦黑板、倒垃圾。
3.2.4 小组纪律管理
每日都由副班长协同值日班委记录班级纪律情况 (包括组内合作学习的纪律、自习纪律和集会纪律) , 以便在小组间开展评比。每周一班会, 班长对一周内小组表现进行表扬和批评并公布量化结果, 小组内同学表扬本组同学本周优点, 自我批评不佳表现, 表现好、坏突出者都由组长在“学生在校表现汇报表”中具体的如实填写, 并根据组规进行小组量化记录。
4 切实有效的做好量化评价
班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量化评价, 重集体, 轻个人, 重奖轻罚。具体评价分五级:一级评价, 组内评价。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全方位的过程性量化记录, 以“学生在校表现汇报表”为主要阵地, 这是实现小组健康发展的抓手。二级评价, 班委评价。各班委依据各自职责分工, 用不同的标记对各小组进行全方位过程性评价。三级评价, 教师评价。科任教师主要根据班级量化细则对学生及其各个小组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表现给与量化, 由学习委员根据各科课代表的记录专门负责。四级评价, 班主任除了上一方面外, 还要对小组日常学习、纪律、卫生、秩序、宿舍管理等进行全方位抽查评价量化。五级评价, 级部学生会每天都要根据学校和和级部的管理要求进行常规检查, 这些检查结果最终都要加倍落实到小组成员身上并纳入小组量化管理中去。
评价结果的使用至关重要。对小组评价结果的使用是实现小组合作有效整合学科学习和班级管理的关键, 是对小组学校生活好坏的阶段性定位。没有这个使用, 小组合作的学科学习和班级管理的有效整合是不可能实现的, 更不用说管理的自动化了。评价运用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过程性的, 每月一次。即每月将所有的评价结果分出名次来, 综合评价 (1-组员学业平均成绩、2-学业进步成绩、3-卫生量化总分、宿舍管理总分、4-课堂合作总分、5-秩序量化总分、6-班集体特别贡献奖励分) 名次靠前的小组可偕同本组成员随意挑选班内座次, 在各种展示场合优先展示, 用这种方式主要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永不懈怠;第二个层面是期末性质的, 即每学期根据综合评价 (内容也是6各方面) 名次分配优秀指标 (假设学校分配给班内39个指标, 分配比例是8∶7∶5∶5∶4∶4∶3∶3) ;同时根据量化评出的优胜小组 (一般为前三名) 及优胜小组产生出来的优秀班委、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 (约8名) , 这些先进个人和小组集体有资格在学期末家长会上为自己和个人赢得展示表现的机会, 这是学生最向往的。这样, 无论是过程性还是终结性使用, 每名学生大都能在提高学业的基础上享受到一种成就感, 极大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虽然以上工作是细碎的, 但是, 学生通过这种有机结合的尝试, 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做事、学习的好习惯, 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班级管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 课堂秩序条理, 班级氛围和谐融洽, 班主任工作轻松, 任课教师课堂授课任务达成度高, 学生的能力、智力、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学业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摘要: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时尚, 通过小组合作, 完成课堂学习和日常班级管理的有机结合, 是打造这种教育时尚的很重要手段。而完成这种结合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评价, 通过五级学习和管理的评价, 将学生的自主与合作立于常规, 从而完成班级管理和学生学习的自动化和自主化, 提高了学生素质也成绩, 增强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提升了学生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组合作,整合,评价,自动化
参考文献
[1]丁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6) .
[2]方明中.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小组学习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 2011 (2) .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 篇10
一、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1. 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小组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载体。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在班级范围内让学生自行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 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打破宿舍界限, 加强交流, 增进了解, 彰显个性, 施展才华, 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在与同学的交流和互动中收获友谊和自信, 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使班里的每一位同学认识到自己是这个班级的主人翁, 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 提高其知识水平和能力, 而且有利于培养竞争、团结、协作的班级气氛, 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增强其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进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在班集体形成的适应阶段, 可以让大家彼此了解, 尽快适应生活方式, 对班级有归属感。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国外经验来看, 小组学习是美国大学教学中重要的学习形式, 其概念内涵、组织形式、任务使命及功能和作用已发展得比较完善, 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小组学习的最大优点就是教和学的结合, 尤其是把课堂和课后有机统一起来, 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其民主与平等、竞争与合作、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的理念和各具特色的小组文化, 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3. 创造共同发展空间。
在学习和实践上, 学生有特别想加强的方面却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和方法, 所以渴望和别人交流经验, 想找个有相同奋斗目标的人一起前进。这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大胆地说出来并付诸行动, 让同学们敢想、敢做, 并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 一起学习、探讨, 一起放飞梦想。
二、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价值与运用
1.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小组内的组员根据各自的特点自行开展, 因此, 主要的组织工作就依靠小组长的能动性。在这里, 不仅要增强大家的了解和学习能力, 还有一个附加的思想, 就是放手促好带头, 保持“龙头”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这里的龙头当然就是指班级干部队伍。“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龙头”不是摆出一副空架子, 而是需要具有先锋作用, 应时时为表率, 锻炼广泛征求意见和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能力, 是加强班干部理论学习和工作方法训练的一个好机会。
2. 促进班级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种“显性文化”, 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 也就是物质文化。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 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 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 勇于创新, 热爱劳动, 热爱科学;学会发现美, 欣赏美, 创造美;真诚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 友好地进行合作, 促进并加快学生的社会化。同时, 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3. 创建和谐文明班集体。
和谐文明班集体包括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 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 是一股巨大的力量。首先, 是合作与竞争的协调。在班级的活动中, 尤其是在班级的学习当中, 合作和竞争是影响班级风气的两个重要的变量。合作, 就是为完成同一目标而协同活动, 从而产生对双方都有益的结果。在班级中, 它能增进集体的凝聚力, 形成积极的班风, 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它能够取长补短, 让学生积极思考彼此间的差异, 从而积极地改进自己的不足,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竞争, 就是为同一目标而与他人竞争, 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它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 使集体生活富有生气, 避免学生对学习的单调感, 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高他们的标准和报负, 增强学习的效率。当然, 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过分紧张和焦虑, 因而抑制学习, 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抵制、对解决问题的挫败感, 同时, 过分地强调竞争, 会使学生之间产生矛盾, 最后的胜利成为他们主要的目标, 而对学习的内在价值和创造活动视而不见, 对学生的内部团结也造成了伤害。所以说, 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 对班风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其次, 是同辈文化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身心急遽发展的时期, 身心机能的迅速变化使学生产生许多新的、尚不十分清楚的体验。所以, 他们迫切希望从对同辈集体和伙伴的了解中来揭开心头的疑团和困惑。于是, 逐渐把注意力转到同辈同伴和集体的身上来。随着对同辈集体力量的依赖以及与同辈集体的厉害关系的发展, 学生遵从集体压力的倾向日益明显。所以小组模式对于班集体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
三、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将一个班的同学随机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在8~10人, 并互相交换电话号码和QQ号进行交流和学习, 选出同学们信任的组长, 同组成员之间进行不同的活动。
1. 活动周期:一般情况下, 每个小组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并在本周的班会上进行活动总结。
2. 活动内容:
学习上可以是英语语法、口语、写作、演讲、朗诵、听力、翻译等等, 也可以是数学、历史、VB等其他科目, 还可以围绕科技立项、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研、考证为目的进行学习研究, 具体由小组自行决定;交流上可以以公关礼仪、营销知识和技巧、外贸实践等能力培养为主题, 也可以开展丰富的团体活动。
3. 活动地点:
可以是图书馆、任何教室、寝室、户外等场所, 由小组自行决定。
4. 成果展示:
一般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小组活动成果展示, 在班会上进行交流。期末时每个小组的组长需另外上交一份该小组本学期在学习小组中学习的总结, 总结的内容应该包括个人的进步、共同整理出来的学习资料等。
四、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启示
对“90后”的大一学生来说, 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思想教育的理论教条, 思想工作往往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需要借助易被学生接受的具有时代感的文化思想打动学生。只有打破束缚, 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 才能为创新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推动力, 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互相促进, 互相联系。小组管理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与互助, 营造一个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提高的班级氛围,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班级在学校的发展及教育改革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班级小组管理模式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基础, 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作者结合工作实践, 从班级小组模式的重要性、价值运用、具体措施和启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班级小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运用
参考文献
[1]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6) .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 篇11
关键词 小组管理 精细化管理 高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35-02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的实质是通过细化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任务等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转化成看的见、摸的着、说的准的具体任务,以实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按绩效取酬的一种管理理念。
高中班级小组(以下简称小组)虽不是企业,但它们在日常管理——细化、量化、严格化管理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即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理念与小组日常工作学习的管理要求是非常吻合的。从高一开始,我们班在贺老师的领导下全面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为使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井然有序,作为小组长的我在小组中推行了精细化管理,具体实践如下:
一、细化管理
细化管理意味着关注细节。“细节决定胜败”“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 这些话语精辟地指出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小处着手。我们小组成员8个人,全是独生子女。我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自信,却情绪不稳定;敢于挑战,却缺乏面对的勇气;心浮气躁、好高骛远,却缺少精益求精的行动和踏实、认真细致的学习精神。基于此,我们小组应用精细化管理,提倡注重细节,把事做细。
(1)首先是进行文化建设。我们自己设想一个小组名称和自己在小组中的名称,设想的小组名有梦想组合、诗晴、无敌队、北大预备队等等,自己名有总裁、经理、形象大使、出版商等等,个个名称都很响亮时尚。从我们给小组和自己起的队名称中可以看出我们小组成员的梦想、喜好等。最终我们小组命名为北大预备队,这样,我们小组成员就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小组的团队意识。
(2)其次是建立交流机制。我们小组实施线上、线下交流机制。线下交流主要是每周班会前5分钟交流和每次考试后的小组座谈会,这种交流比较正式、认真、严肃,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形式。为使交流工作更细、更利于小组成员的个性发展,我们同时应用线上交流,主要是应用QQ群作为线下交流的补充,群名为文实帝国。在群里,小组成员都是好友,大家畅所欲言,每个成员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生活习惯等等大家都能互相直接、快速地了解。这样,能按时针对性地解决一些问题,能建立小组团体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对管理决策起重要作用,能使小组成员的个性充分展示,小组就日益健康持续的发展起来。
二、量化管理
量化是细化的深入,量化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小组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把小组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两大方面科学量化,即用具体的量化标准尽力做到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具体方法:
为使每位小组成员明确任务职责及得分名次及学习情况,特设立了任务职责表及学习成绩表如下:
三、严格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关键在于执行,而执行不到位.说到底是控制不到位。因此,小组实施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做好对执行过程的严格控制。
(1)做好监督工作。小组成员虽有自己的任务职责,但一方面因小组是一个团体,要求小组成员人人会管理、事事见管理,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另一方面,从人一般都有惰性的角度来说,他们只做你督查的,而不做你所期望的。如果不对工作进行督查落实,哪一个小组成员没做好,全组受阻,再好的管理也只能是沙盘上的宏伟蓝图、贴在墙上的标语,永远不可能实现;又因督查工作非常辛苦,又易得罪人,所以这就要采取小组成员轮流督查制,这样小组成员都人人平等,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从而使小组成员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发展。
(2)建立课代表制。根据每次考试成绩排名,小组成员中各科最好的为各科的小组课代表,小组课代表带领大家学好各科。这样,小组每位成员都有可能成为组课代表,从而在学习中形成竞争氛围,在学习中互助互爱,使小组出成绩。
总之,根据我们小组的实践证明:在小组中推广精细化管理,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团队意识、责任心,培养其认真细致的学习作风;另一方面,让每个小组成员在管理和被管理中健康、快乐中成长。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 篇12
一、科学建组,合理巧搭配
在建立学习小组之前,应对全班学生进行信息摸底,再进行均衡分组, 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一定原则分组,并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在分组过程中注意:一是学习成绩均衡。将学习成绩分层,分布到各个小组中,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住宿生和走读生在分组时加以考虑;二是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情趣特长、思维方式的学生成为同一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格互补;三是每个小组使用自己的名称、口号,增强小组的士气。同时,根据学生的性格,安排他们承担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讲解员等,力求小组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责任到人。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可以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整体局面[1]。
组长是小组的首领,要明确组长的职责,既做学习的引导者,又做纪律的管理者,老师还需要帮组长做以下三件事:一是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发挥榜样作用。对组长在各方面要求要高于其他组员。从作业完成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平时一举一动到各科学习成绩,都要求组长尽力做好,得到同学们的好评,这样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帮助他们处理人际关系,发挥辐射作用。仅仅成绩优异不能担任好的组长,要教会组长如何维护好与每个组员的关系,如何调动组员的凝聚力。三是帮助他们学会总结、沟通,发挥桥梁作用。一个小组的能力是有限的,帮助组长学会与其他小组长搞好外联,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做好组与组的桥梁,做好学生和老师的桥梁。
二、明确各自职责,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1.明确各自职责
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是保证小组合作的关键。开展小组学习模式,旨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互教,通过“主动学习、相互帮教、相互评比”的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劣互补。应能实现“优”“差”互补,“良”“中”重点培养,分别承担小组中的纪律、学习、指导等工作,每位成员承担对应的任务,使其在学习生活中提高、突破。
2.促进合作发展
学习小组的管理采用竞争评比机制,最终达到合作发展、全班进步。一是课前分工,开展自主探索学习,小组内成员相互监督,组内检查、组间互查;二是开展小组内部纪律管理,以纪实分形式表现每个学生的得分,以便在组间进行评比,通过批评与表扬、自我总结与批评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三是班级管理实习小组负责制,通过加分机制,激励进步。在课堂中,在每次活动中,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某某小组可不能落后”、“某某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性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好表扬,加分的激励效果远远强于扣分的鞭策。
3.优化小组性质
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和实际任务开展情况定期做适当调整或轮换,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小组重组能使学生与更多性质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可以学会与更多人相处,尤其是那些不愿意与人相处的学生。通过小组重组, 学生可以感受到不仅与小组同伴合作,而且与全班同学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一段时间(一个月或半学期)工作后,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变化,进行组与组之间部分学生的调整[2]。
4.实行科学评价
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成绩、小组纪律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成绩再优秀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评价过程中重点关注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沟通过程和合作成效,做到三个结合,即将课堂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采用这种客观、公正、全面、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以调动优等生帮扶学困生的积极性,让优秀学生明白,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让学习困难的同学学懂知识,就是小组的任务,同时给学习困难同学更多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他们的进步就是小组进步[3]。
三、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学会合作,提高能力
在学习小组实施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是小组的成员,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是学习氛围的创造者。在每个小组内部,人人都要为小组负责,力求小组获得较高荣誉,在小组活动时,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协助他人,这就促使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实现知识与能力的互补。
2.增强竞争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学习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使一部分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不放松自己,通过不断努力,改变和提升自己,通过个体活动,为小组赢得荣誉。在竞争过程中,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帮助完成学习任务和其他工作,促进交流。在学习小组实施过程中,把学生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学会自我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习小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处处体现以生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热情。在实施过程中,每个成员为了实现小组和班级的目标,都会尽心尽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这种良性激励机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竞争过程中个体得到锻炼,知识得到升华,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在小组竞争过程中,组间容易出现恶性竞争;二是如果评价不能及时,很容易使学生感兴趣,产生厌倦感;三是在量化过程中,量化标准的粗与细比较难掌握。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推荐阅读:
班级管理小组建设08-03
小组合作融入班级管理08-03
班级管理之小组合作08-09
利用学习小组加强班级管理11-20
利用小组管理班级交流稿11-27
班级管理中的“四部曲”-班级管理07-01
班级管理中的自我管理12-18
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09-27
班级小组建设一10-23
班级小组建设总结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