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

2024-08-21

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共11篇)

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 篇1

基层公务员群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基层公务员群体的一员,有责任和必要对该群体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其职业发展进行思考。然而,基层公务员学历低、待遇差、任务多、责任重的特点使得大多数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水平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公务员选择遴选和调动到上级机关导致了基层人才缺乏,已直接影响到了基层公务员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结果是加大了行政成本,降低了行政效能。

1 我国基层公务员现状

1.1 基层公务员待遇普遍较差

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务员法》提出,公务员职务与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和其他待遇的依据。而我国领导职务分为十层,基层公务员狭窄的晋升渠道造成了基层公务员绝大多数人只能处在金字塔塔底,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与社会其他职业相比普遍偏低,同时伴随着近几年物价和房价的上涨,基层公务员的生活压力已明显增大。

1.2 基层公务员职业发展受阻

根据2008年施行的《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晋升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的,从办事员到正科一般需要至少8年时间,而到正厅则需要约25年。同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90%的公务员职务级别都在科级以下,特别是基层领导职位少之又少,加上部分地方跑官要官不良风气的存在,导致了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生涯都停留在了基层,严重影响了基层公务员群体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1]。

1.3 基层公务员文化水平偏低

近年来基层公务员的补充方式主要通过面向社会的公务员招考以及部分选调生定向录取,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但对基层需求来说仍是沧海一粟,加之基层的环境使得新录用的公务员和选调生往往很难留在基层,都在试图通过遴选或调动争取进入上级机关。这就导致了目前基层公务员的文化综合素质还整体偏低,无法满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表现出了思想僵化、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积极性弱等特点,加之部分业务性部分缺乏专业知识干部,已影响到了基层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

1.4 基层公务员工作压力较大

由于基层公务员群体直接与群众进行接触,许多日常工作都直接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执行过程中难免加大了自身的工作压力。加之部分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只注重年初下达任务完成情况,无形中又加深了基层公务员群体的心理压力。

1.5 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不强

由于基层待遇差、晋升难、结构弱的特点,基层公务员队伍普遍存在着“混日子”现象。由于晋升无望、缺乏有效考核,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服务主动性都有所不足,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这种大环境下,年轻基层公务员就成了单位的“主力军”,加班熬夜变成了常态,继而出现了其希望通过考试和调动离开基层的想法。

2 对基层公务员职业发展的思考

2.1 放宽对基层公务员招考的条件设置

目前基层公务员招考中都设置了学历、年龄、专业等必要条件,这为部分熟悉基层工作、愿意服务基层的群体建立了很大的障碍。所以,应该放宽对基层公务员的招考条件,让那些包括农民在内的真正基层工作能力强的群体有机会通过考试、考察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共同印发的《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就很好地做了这方面的尝试,提出了六条降低门槛措施,使得工人和农村也能有通过考试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机会,切实解决了基层“招人难留人难”的困境。

2.2 改善基层公务员的流动方式

在国家鼓励干部应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大环境下,应加强上级机关干部对基层的流动。对那些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公务员,应鼓励其下到基层进行锻炼,经2年基层锻炼考察合格的,再调回机关予以任用,这样既优化了基层公务员队伍又会对公务员队伍整体起到促进和培养作用。同时,目前我国乡镇、街道中的“七站八所”中存在大量优秀的工作人员,他们由于长期受到身份限制只能固守于当前岗位。所以,应畅通基层工作人员与基层公务员的流通渠道,经过组织考察使他们能够及时补充到基层公务员队伍中来。

2.3 丰富公务员职业发展方式

长期以来,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与职务晋升不可分割,公务员职务决定了其待遇,但狭窄的晋升通道严重阻碍了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要打破这种障碍,就必须丰富公务员的职业发展方式,使其职业发展不局限于当官升职[2]。去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在职务晋升之外开辟了职级晋升通道,并将职级与待遇挂钩。按照制度规定,只要基层公务员努力工作、变现突出,就能通过提升职级来提高待遇,就算不当官,也能享受和官员同样的待遇,有效解决了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问题。

摘要:当前,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已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执政水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新形势下,探索拓展基层公务员来源渠道、改革基层公务员管理体制、规划基层公务员职业发展已变得时不我待。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工作现状,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黄小华.浅谈基层公务员职业停滞[J].价格月刊,2008(3).

[2]杨松业.我国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 篇2

自谋职业也算“基层经历”

据了解,“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是指:截至2007年4月15日前,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各类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及农村工作累计2年以上的经历。具有在军队团以下单位服役经历的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自谋职业、个体经营的人员,也可视为具有基层工作经历。

新公务员三年内不得报考

下列人员不得报考07年江苏省公务员:现役军人、新录用的公务员录用后工作未满3年(含试用期)或被辞退未满5年的公务员、在读非应届高校学生;在2005年、2006年我省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为有考试作弊行为的人员;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人员。

除公告和简章规定的条件外,配偶、直系亲属被判处死刑或正在服刑者,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徒刑且正在服刑者,直系亲属或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被判处危害国家安全罪者,不得报考相关的政法机关。

面试考官异地交流

今年省公务员招录面试将严格执行公开透明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回避制度、监督和抽签制度。今年参加面试的考官都是持有省三级面试考官证书的考官,而省辖市相互之间还实施考官“异地交流”制度。而考官和考生在面试当天现场抽签,以临时决定每个面试小组的考官和考生。面试分数将当场向考生宣布。

还有其他网站可上

由于登录查询的考生太多,江苏省人事厅的网站处在半瘫痪状态,直到昨天晚上发稿为止,记者点击该网站“考试大纲”等的链接,都无法打开网页。记者在此提醒广大考生,目前可以登录另一个政府网站,即江苏省人事考试中心或本报网站(查询考试公告、大纲和招聘职位。江苏省人事厅考试中心副主任孙杰特别提醒考生,目前社会上有一些假冒的人事网站,由于其网址和页面的设计与省人事厅的网站相似,其发布的一些虚假消息会蒙骗很多考生,所以提醒考生一定要按照考试公告上提供的网址登录报名。

★ 江苏省公务员招考春节后正式启动

★ 新疆公务员省考真题

★ 山东临沂招考公务员536名 首次网上初审和缴费

★ 教师招考 现实表现

★ 一次难忘的公务员考试经历

★ 今年699万大学生毕业求职,是人数最多一年

★ 泗阳县教师招考计划

★ 新疆教学计划

★ 高考过后记叙文

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失现象的思考 篇3

一、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失的主观因素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分析,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失主要受家庭经济收入、住房医疗教育、人际交往发展等因素影响。

1.基层公务员经济收入较低

占绝大部分数量的基层公务员,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成为职场的普通一员,也是社会的普通劳动者。然而,在当前物价横飞的情况下,基层公务员每月二、三千的工资,承受着较大的家庭经济压力,有的甚至难以养家糊口,维持正常生计。

2.自我价值难以实现

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是造成基层公务员人才思想不稳定的直接因素。由于工资福利和经济收入等现实性收入与公务员职级职务紧密挂钩,且随着政策形势发展,不同职务之间差别逐渐拉大;基层公务员的政治社会待遇与外界相比形成劣势,且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与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使基层公务员人才产生思想波动和心理失衡。

3.内部竞争压力较大

在基层公务员队伍中,内部竞争压力往往大于外部竞争压力。近年来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具有更强竞争力的社会人才强势进入了基层公务员队伍,增加了内部竞争压力。而大量基层公务员往往把基层岗位作为临时过渡的位置和避开就业压力的阵脚。一旦社会经济形势转好之后,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失现象将更加严重。

二、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失的客观因素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将人力资源开发推到更高的层面。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用人体制,加剧了基层公务员人才的流失。

1.人才资源流动观念的形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才市场流动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合适自己的单位,单位也可以选择符合条件的人才为自己服务,双向的选择方式为基础公务员人才流动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2.社会功利价值思想的形成

基础公务员人才选择职业岗位和流动方向主要受政治待遇、经济利益等社会功利价值观的影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3.基层体制建设的影响

由于基层体制建设受当地经济基础、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广大县级以下的广大农村地区基层体制建设存在无法弥补的缺陷,对人才流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基层服务职能转变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行政特别是以基层单位为主的社会管理职能向社会服务职能转型,来自上级、群众、媒体等,对基层行政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三、对基层公务员人才拴心留人的思考

树立基层公务员的正确价值观,自觉抵御市场经济中不良的社会思想风气。同时,提高基层公务员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进而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基层公务员队伍尤其是人才群体的“三个意识”,激发基层公务员人才干事创业热情,点燃实现自我价值的激情。一是要增强扎根基层的意识。开展基层公务员人才队伍扎根基层的思想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基层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二是要增强磨砺基层的意识。开展基层公务员人才交心谈心,教育他们明白“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要使其充分认识基层工作的艰苦和繁重正是实现人生远大目标和理想的创业基地;三是要增强奉献基层的意识。开展榜样教育,加强基层公务员人才“公仆”意识。使其清醒认识到,正是基层任务重、难度大,才是基层公务员人才脱颖而出的舞台。

2.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

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制度、提拔制度和良性竞争氛围。第一,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制定基层岗位的考评标准,始终以绩效和品德作为评价标准,激发基层公务员人才更大的工作热情。第二,不断优化奖优罚劣制度。合理设置奖励办法,充分借助奖励先进、激励后进变先进的作用,有效调动基层公务员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不断营造良性竞争环境。通过业务比武,专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发现人才、挖掘人才,激发基层公务员人才奋发有为的斗志,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

3.加大基层福利保障

不断提高基层的政治待遇、工资福利等,消除基层公务员的后顾之忧。一是要提高政治待遇。要结合基层单位特点,健全符合基层实际的职务提拔机制,完善职级待遇和专业津贴等制度,逐步缓解基层公务员提拔难等问题。二是要提高基层经费。加大对基层的经费倾斜力度,保障基层办公经费、补助补贴和办公设施,尽量不因保障不到位而影响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要呵护身心健康。定期组织基层公务员体检,邀请医疗保健专家举办讲座,开展心理辅导训练等,使基层公务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作者单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 篇4

一、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的影响

20世纪开始,我国就一直重视公务员队伍建设,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社会中,还存在公务员道德意识薄弱的现象,严重影响国家发展,阻碍建设和谐社会。

1.影响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积极性是职业道德意识的组成部分。而基层公务员既然作为国家政府的主角,工作较大,责任也重。因此,更该努力学习及工作,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积极体察民情,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准备。但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部分基层公务员单方面行动,不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不履行国家交给自己的义务,在工作中偷懒、敷衍上级。

2.影响公务员工作效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公务员的做事效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基层公务员不但肩上挑了国家使命,而且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担子。政府大力推动提高行政效率,满足群众需求。但是,一些地方的基层公务员的道德行为薄弱,做事不顾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推三阻四,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导致国家政策没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3.影响政府的执行力和形象。政府必须制定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基层公务员的行为,要有较强的执行力来做支撑。因为不管系统是否完善,法律法规如何完善,政策是好的,如果不被执行,那么就等于是空谈,一切都成了无用的摆设。而基层公务员承担社会角色,如果他们拥有良好的道德意识,遵守国家交给的义务,就不会出现贪赃枉法的事情。

二、提升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意识的对策

建设全面小康生活,就得提升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意识,使其在行使权力、管理事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行为准则。加强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改进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对地方公务员的素质水平和对选拔的环节进行盘查,制定有效的选拔机构,为公务员队伍注解新鲜血液。第一,制定合理的选拔机制。对于那些自身有缺点,经过培训不能改正的人坚决不予录取。坚持做到只看工作效率,录用有才、积极向人民服务的优秀基层公务员。第二,政府要尽快完善公务员竞争上岗的选拔机制。这是由于竞争上岗是提升各阶级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2.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基层公务员组织和人民密切相关,在领导干部的选举中,人民群众选取代表并让代表们参与到更高一级的领导选举或事件决策中去。因此在选拔基层公务员时,一定要聆听人民群众的宝贵意见。第二,立法机构要制定健全的问责制度,完善我国基层公务员的相关法律。第三,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不仅能实现国家人民共同发展的路线,还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要深入了解群众的意见,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结语

在建设基层公务员道德建设的过程中,需坚持“德”与“行”的深度融合,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为民务实的信仰来支持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基层公务员是基层民众的引导者,对基层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构建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伍州,林晋,谢丁林.构建基层公务员职业价值观的路径探新[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3(1).

[3]张颖,单连阳.论权力腐败与权力主体的职业道德意识[J].东北大学学报,2001(2).

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 篇5

区卫生监督所是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机构,其卫生监督员作为直接履行卫生行政执法职责的人员,工作在基层一线,其人格印象与心理素养至关重要。近些年全国各地发生的一些公务员因为心理问题发生的事件引起了我对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并在此提出来与同行们探讨,以期能引起有关方面更多关注,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其执法能力,提升其生活品质。

1 基层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现状

基层卫生监督员的心理动态总体来说是积极、阳光的,绝大多数卫生监督员对本职工作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高成就动机,他们坚韧不拔、自信自强,以科学、高效、优质履行职责为己任,在工作实践中体味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悦与心灵慰藉。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一是紧张焦虑,卫生监督员在一线执法,处在有限权力和无限责任交织的核心,长期面对各种利益和矛盾的挤压,因此,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唯恐工作出错被责任追究的紧张焦虑心理,也担心工作失误对自身前途命运的影响。二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仕途的考虑,升降奖惩的荣辱,是每一位公务员无法回避的问题。公务员都是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的考核竞争才进到这个队伍来,自认为能力强,应该有更高的回报。但区卫生监督所机构级别低,职务升迁机会小,而岗位职责要求越来越高,绩效考核标准更严,社会公众的期望越来越高,其言行举止无不受到制度和舆论的监督,要遵守相对较高的行为准则,而实际上区监督所公务员的待遇还不如疾控中心等技术部门。同时,服务型政府的不断完善逐步削弱了执法人员的“权力”,角色由“监督员”变为“服务员”,导致工作手段相对弱化。对此,在比较中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再者,几年来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公务员分类改革,使不少老卫生监督员工资待遇相对下降,利益受损,难免产生消极不满情绪。加上舆论导向不力,社会上对公务员存有一定的偏见,甚至将其人格形象“妖魔化”,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不同程度上强化了其心理失衡。三是人际关系协调困境。人情与面子是中国人际关系的潜意识或潜规则。在传统中国社会,人情与王法、天理并列,是规范人的言行的重要环节之一,无人情、不通人情或不近人情在中国是不受欢迎的,而通情达理、合情合理是受社会赞许的。至于面子,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将它与命运、恩典并列,视之为统治中国人的三大女神之一。林语堂认为,面子的神妙之处在于它可以“得”,可以“失”,也可以去“争取”,更可以当礼物一样“赠送”;它抽象而不可捉摸,却是中国人社交往来最细腻的准则。在这样一种文化心理的积淀下,监督员在工作实践中碍于人情面子,还要应对种种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卫生监督管理对象涉及各个行业,各个行业人员背景复杂,人际关系复杂;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的关系;还有本身的人际交往,亲朋好友等等。基层卫生监督员普遍缺乏有效、积极的负面心理能量的宣泄通道,在日常生活中多半是以打牌、玩游戏、看电视、喝酒、抽烟等心理调节方式,来排解内心所承受的压力与困扰。

2 加强基层公务员心理保健的意义

尽管心理健康是衡量公务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但当前很多人仍对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在许多人看来,只有“心理阴暗”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同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过分强调克制、忍耐,对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缺乏适当的自我调节手段和发泄渠道,导致心理压力不能及时得到释放,出现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其实,对个人而言,心理健康是正常生活的保证,是正常行为能力的前提。对卫生监督员而言,心理健康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确保其切实履行职责的内在要求;随着依法行政的推进,公务员在权力运行上受到更多规则和舆论的监督、制约,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求更高,也要求公务员具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对全社会而言,心理健康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基础,是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公务员心理素质如何,不仅直接体现其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更重要的是基层公务员处在和群众接触的最基层,是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其行为直接影响到其履行职能所涉及并“辐射”到的诸多社会人群。当前社会变革的现实、新旧体制的转轨、时代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复杂社会现象的出现,如果公務员自身心理不和谐,不能正确地判断现实并有效率地处理解决各种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很难落到实处。最后,心理保健是提升生活品质的保证。“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得到提高以后,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已成为每个人生命中的必需。也就是说,当个体生命从“活着”上升到“生活着”的时候,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的重视也必然从“调味品”提升到“必需品”的位置。精神生活品质,是整个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观点相吻合。基层公务员心情愉快地工作,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3 加强基层公务员心理保健的建议

针对目前基层公务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问题,本人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加强基层公务员心理保健的建设。一是宏观决策层面,要理顺与创新各种制度和机制,完善利于基层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的组织制度环境;二是从中观社会管理层面,应强化对基层公务员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援助;三是从微观个体层面,基层公务员自身要加强心理修养与心理历练,进一步增强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

首先,要理顺与创新各种制度和机制,完善利于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的组织制度环境。一是要改革和完善考评体系。基层公职人员的角色地位决定了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在工作实践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在考核或选拔任用时,必须要把心理素质作为考核干部德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人格特质特别是能力取向作为衡量其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基层公务员以人性化的心理关怀。譬如建立激励机制,给那些十多年甚至二三十年坚守基层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员授予特殊荣誉称号或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等,满足他们的成就动机。三是优化基层卫生监督机构领导班子的心理结构。在深入研究领导成员个性心理特征特别是不同能力取向的基础上,优化领导班子的心理结构,形成优势互补的人才资源整合效应,有利于领导班子的心理和谐与关系协调。

其次,强化对基层卫生监督员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援助。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以科学的心理辅导手段为载体,以树立坚定的政治理想与信念为最终目标,以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等为内容,将其个人的心理需求、人生座标与卫生监督事业发展的宗旨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应及时把握心理动态,为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力的社会和组织支持系统。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定期不定期邀请专职心理咨询或治疗人员正常有效地开展针对基层公务员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 篇6

1、研究对象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和丰县基层公务员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5份, 回收34份, 其中有效问卷34份, 回收率97.14%, 有效率97.14%。男性15人, 女性19人;单位类别中, 政府部门占多数, 党委部门其次, 其他部门较少。调查以科员为主, 有少量副主任科员。

2、研究工具

在总结以往研究结果和参阅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后, 设计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

(1) 工作压力量表, 以北京师范大学石林、张金峰编制的企业员工工作压力量表为基础, 结合基层公务员自身特点修改编制而成。问卷共23题, 分工作负荷, 角色压力, 人际关系压力, 职业发展压力和组织局限性等5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 选项为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一直如此, 依次计1、2、3、4、5分, 分数越高, 表示公务员的压力越大。

(2) 职业倦怠量表采用Maslach (马勒斯) 等人编制的MBI-GS量表, 共15题, 分为耗竭, 消极怠慢以及职业效能感低落等3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 选项为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一直如此, 依次计1、2、3、4、5分。其中, 第10至15题为反向计分题。

3、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二、研究结果

1、描述性统计分析

(1) 职业倦怠描述性统计分析

研究表明, 该县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可分为耗竭、消极怠慢和职业效能感低落三个维度。结果显示, 该县基层公务员体验到一定的职业倦怠, 接近中等水平;耗竭和职业效能感低落感受较为严重, 消极怠慢不是很严重。具体如表1所示。

(2) 工作压力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 该县基层公务员体验到较高程度的工作压力, 以角色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组织局限性最为明显。具体如表2所示:

2、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的相关分析

耗竭与角色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职业发展压力、组织局限性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工作负荷存在正相关。消极怠慢与角色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职业发展压力、组织局限性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效能感低落与角色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职业发展压力、组织局限性存在正相关。由此可以推断, 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影响。具体如表3所示。

(*0.05的水平下显著相关;**0.01的水平下显著相关)

相关分析也表明, 工作压力的所有维度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工作负荷、角色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职业发展压力、组织局限性对耗竭有正向预测作用。

三、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管理对策

1、政府方面

政府应充分发挥社会主导力量, 营造有利于公务员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1) 严格心理测验, 及时发现问题

政府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引入心理测试, 确立公务员心理测试制度, 严把公务员入口关, 对心理素质达不到要求的人员不予录取。

本文研究结果也得出了新疆和丰县基层公务员有一定的职业倦怠和较高的工作压力。鉴于此, 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心理测试技术的日益成熟, 应在政府有关部门, 设立公务员心理健康工作机构, 像每年进行的公务员体检一样, 定期对公务员进行“心检”。开展公务员常规心理测试工作, 建立公务员心理档案, 及时筛选和诊断出公务员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和特殊案例, 为实现公务员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跟踪服务提供参考。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制度, 防止公务员极端心理事件的发生。

(2) 健全完善流动机制, 化解职业倦怠产生

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有可能由在同一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导致。健全完善基层公务人员流动机制, 进行轮岗或轮换, 扩大上下交流、平行交流。该县分别、分批委派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到基层社区、上级部门和内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学习锻炼。

进行公务员流动, 以职位的变化来避免公务员产生职业倦怠。公务员流动市场机制是指以市场价值规律为调节机制影响和推动公务员流动, 政府人才的获得以市场配置和市场调节为主的机制。目前, 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由行政配置为主转向由市场调节主导的机制正在形成。通过公务员流动的市场机制, 采取竞争上岗, 公开招考等有效形式, 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3) 优化激励机制, 提高工作积极性

我国自1993年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 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已过渡为公务员制度, 但公务员激励机制却基本上承袭了传统的以精神激励为主要内容的干部激励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 原有的干部激励机制日趋失去其强大的激励作用。越来越多的调查资料显示, 组织成员薪酬满意度的提高是组织吸引和留住人才, 提高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 进而使组织保持良好绩效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调整行政组织的薪酬政策与薪酬管理, 有助于提高公务员的组织公平感, 提升工作满意度, 有利于预防和克服职业倦怠。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帮助减少职业倦怠

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政府应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各级行政学院的培训也应该开展心理知识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提高政治素养、业务素质的同时, 使基层公务员把握自己的心理特征, 学会诊断自己的心理问题, 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 降低职业倦怠程度。另外, 由于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偏差, 使得基层公务员对其望而却步。因此, 目前最好的方法是先建立电话咨询热线, 或者通过互联网建立心理咨询网站, 进行间接的心理咨询。同时, 在人们对心理咨询有了正确的认识后, 建立专门面对基层公务员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2、社会方面

(1) 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

非政府组织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简称NGO) 是政府体系和市场体系之外的庞大的社会组织体系的总称。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非政府组织的先驱倡导、需求满足、服务提供、价值维护、沟通与交流等职能就决定了在面对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时, 非政府组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性。

在公务员管理中, 因为政府部门权限和工作范围的有限, 使得政府不可能对职业倦怠这一新问题短时期内就能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出台一些立竿见影的管理办法。职业倦怠一旦产生, 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无法从专业角度去克服和解决一些导致职业倦怠的心理问题。这就使得具有专业水平的心理辅导专家成为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必然需求。目前由政府主导成立这样的专业辅导组织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给非政府组织职能发挥提供了平台, 所以, 要引导非政府组织成立一些由心理辅导专家组成的咨询辅导服务机构, 帮助政府在解决公务员职业倦怠方面做出贡献, 发挥非政府组织的需求主导和拾遗补缺的作用, 从侧面帮助政府部门降低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 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因此, 防范公务员职业倦怠, 要从政府部门本身的正面教育和非政府组织的侧面协助有机结合在一起。

(2) 拓展群团组织的职能

群团组织指的是群众团体组织, 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机构, 他们是为了保护某一团体的利益而诞生, 把保护某一团体的利益作为工作宗旨。面对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应面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 拓展服务职能, 针对各自不同的服务对象, 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优势, 在传统的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的基础上, 针对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 创新工作思路, 寻找工作载体。例如该县工会就成立了有工会员工组成的为基层公务员解决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问题的办公室, 采用电话咨询热线的方式对基层公务员进行情绪疏导, 提供建议。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发挥群团组织独特的作用。

(3) 导入公务员员工援助的计划

在对基层公务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的同时, 要积极构建基层公务员社会援助网络, 借鉴企业EAP模式, 导入心理帮助, 为基层公务员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 对于缓解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压力, 预防职业倦怠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EAP是英文Emp1oyee Assistance Program的缩写, 直译为“员工援助计划”。它是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心理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家庭成员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 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 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以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

基层公务员EAP服务是公务员社会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预防和纠正还需要鼓励基层公务员之间的相互心理支持和相互援助, 全面构建包括专业性的职业心理咨询机构和指导, 以及相关的身心医疗和社会教育在内的基层公务员社会援助体系。

3、个人方面

(1) 提高职业素养

大多数职业倦怠群体的相关分析也发现, 职业素养低的人群职业倦怠的概率也高, 最根本原因是职业热情的消退和缺失。因此, 通过职业训练、职业教育、职业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从思想上构筑基层公务员抵御职业倦怠的防线。

(2) 掌握应对策略, 提高抗压能力

基层公务员应主动学习掌握自我调适的简易方法, 学会自我解压, 自我放松, 寻找合理的宣泄途径, 进行自我调适, 提高抗压能力。如进行时间管理, 扩大社会支持网络,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主动寻求专家帮助。提高个人情绪管理的能力, 创造高效率的办公室环境。通过写作减压来积极减轻或消除工作中的压力。

重视提高个人抗压能力, 培养自信心, 提高自我认识。从身边一些小困难入手, 把握平时能独当一面的机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提高沟通能力, 学会幽默, 培养坚毅的个性, 积极适应变化来适应和驾御竞争。保持乐观的心态, 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多培养一些能抗压的个人爱好, 如琴、棋、书、画等个人爱好。

学会运用生理放松技术, 加强体育锻炼, 进行生理放松训练。还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具有减压作用的食物如低脂牛奶, 全谷类食物, 菠萝等来减压。该县还定期邀请新疆医科大学有关专家给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讲授公务员饮食保健知识。

摘要: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和丰县基层公务员为研究对象, 运用工作压力量表、马勒斯职业倦怠通用量表 (MBI-GS) 为测量工具, 通过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 描述基层公务员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现状, 进一步分析了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探讨了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工作压力,职业倦怠,MBI-GS,和丰县

参考文献

[1]石林.工作压力的研究现状与方向[J].心理科学, 2003, 26 (3) :494-497.

[2]李超平, 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 2003, 35 (5) :677-684.

[3]郭灵.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现象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7, (03) .

[4]旷晖.贵州省处级公务员工作压力、乐观主义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7, (05) .

[5]刘宏艳, 丁雷.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初探[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6, (06) .

[6]周矩.公务员职业倦怠与压力管理[J].探索, 2007, (03) .

[7]王晓东.公务员职业发展倦怠和解决对策[J].改革与探讨, 2007, (08) .

[8]高华.你为什么活得累[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61.

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 篇7

改革背景: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一线去

去年, 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领导机关干部的意见》要求, 今后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制度, 把招录有基层工作经历公务员作为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头等大事, 充分发挥考录政策的导向作用, 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的力度, 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

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 要逐年提高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去,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经受磨炼。要组织开展中央国家机关公开遴选试点工作, 积极推动上级机关面向下级机关和基层一线遴选优秀公务员。

出台意见:为基层公务员入选上级机关打通路径

2010年, 河南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对此做出了规定:今后, 省级机关补充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除部分特殊职位外, 原则上从下级机关公开遴选, 或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试录用。

省辖市市级机关也要逐步扩大公开遴选和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的比例。

通过公开遴选, 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实绩突出、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熟悉基层情况的优秀公务员选拔到上级机关来。逐步改善省、市级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 形成优秀人才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去、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和生产一线来、良性互动的正确用人导向。

今后, 这将形成一种选拔培养机制, 也为基层一线公务员入选上级机关打通路径。

资历要求:应具有大学专、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按照意见, 省、省辖市市级机关, 省、市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出现职位空缺时, 都要有计划地拿出一定职位公开遴选。

遴选对象为下级机关担任科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同级机关之间符合公务员转任条件的, 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办理转任手续, 可不纳入遴选范围。

参加省级机关公开遴选的, 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参加省辖市级机关公开遴选的, 要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一般要求在40周岁以下。遴选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提出拟遴选职位的专业及其他要求。公开遴选考试重在测试符合拟遴选职位要求的知识和能力, 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公共科目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遴选机关可根据职位需要, 加试专业知

浅谈基层公务员信息素质的培养 篇8

1 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念

信息素质在人的素质中是个新成员, 是信息时代对人类的一种高要求, 也是现代人在信息时代生活、工作必备的技能。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指人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理反应, 这种反应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即对信息科学正确的认识和对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查询、获取能力, 信息组织、加工、分析能力, 信息的有效利用、评估、传播能力等。信息道德则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规范, 它是调节信息生产者、加工者、传递者以及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状况, 培养和提高个体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并激发个体信息智慧和潜能的活动。在当前电子政务环境下, 基层公务员的信息素质教育, 也就是应用电子政务的观念、技能和态度等的培养, 关系着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影响到电子政务的命运、更关乎电子政务的成败。

2 基层公务员信息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2.1 基层公务员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1世纪是社会信息化的世纪, 信息化已成为全世界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社会是“一个其生活质量、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及其开发利用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 人类生活的标准、工作和休闲方式、教育系统和市场都明显地被信息和知识的进步所影响。”信息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主导因素。加速信息化,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其中加强对信息主体的信息素质教育,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更是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基础。我国基层公务员队伍的信息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基层公务员信息意识淡漠, 信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现状, 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我国信息化水平提高, 影响了信息竞争整体实力的增强。这就要求通过对基层公务员的信息素质教育, 使他们对信息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更加快捷方便地捕捉和有效利用有价值的信息, 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效益的提升。而只有有了优秀的人才队伍, 我国的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才有成功的保障。

2.2 基层公务员信息素质教育是基层公务员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信息时代, 科技飞速发展, 知识信息的更新速率是以往的几倍。基层公务员是肩负着较大社会工作责任的群体, 更需要不断吸收新知识, 提升新能力, 否则不能与时俱进而会被社会所淘汰。成年人的学习大多采用自学方式, 即以当今信息社会存在的各种现实的信息资源 (如图书、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联机数据库、电子出版物以及学术团体、专家学者、政府机构的出版物等) 为学习工具, 利用这些学习工具进行信息的访问、存取、评价和组织等, 从而实现学习的目标。学会利用信息资源就等于掌握了随时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 从而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此方法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 否则难以实施。显然, 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 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已成为基层公务员应对电子政务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和立于不败之地的必备技能和核心要素。

2.3 基层公务员信息素质教育是电子政务的现实需求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关在开展政务活动中, 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 在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之上全方位地行使管理职能, 高效开放地开展政务活动, 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优质公共服务的行政方式。从根本上说,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 是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必然产物, 是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新格局对高效、开放政务平台的呼唤。它使基层公务员面临一种全新的行政环境, 在这里政府的各种行政行为均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它导致了传统行政观念的重大变革, 基层公务员必须树立符合信息时代发展要求和电子政务顺利推行所必需的全新的行政观念;它对做为管理主体的基层公务员的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他们必须具备适应网络信息时代要求的丰富知识和多样技能。这样一个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基层公务员信息素质的要求是显而易见的, 而只有通过对基层公务员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才能提高他们这方面的素质, 以满足电子政务的现实需求。

3 基层公务员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的内容

据有关调查, 目前基层政府机关95%的办公室都配备有电脑, 公务员拥有了便利的学习条件, 绝大部分基层公务员掌握了基础的电脑操作, 但问及这些基层公务员的学习方式, 接受脱产培训的却很少, 大多是在自学和同事指导下逐步掌握电脑基本操作的;还有一部分基层公务员对电子政务消极怠慢, 上网也只是看看新闻, 聊聊天, 玩玩游戏, 不会接发E-mail, 不会FTP, 不会网上公文处理, 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因此, 当前基层公务员的信息素质培养具有分散性、局部性、随意性的特点。针对以上基层公务员信息素质培养的特点和现状, 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和改善基层公务员培养工作, 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 有如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被称为信息素质的灵魂。作为基层公务员只是一般地懂得信息的重要性不行, 必须充分理解和认识信息的社会功能及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对社会变革、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强烈意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力量”。这将增加他们的信息忧患意识, 对他们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形成强大的动力和压力, 使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能够意识到自身信息需求的存在, 对遇到的问题有信心, 有决心通过信息手段寻求解决方案, 并善于发现, 采集和利用信息, 树立扎实, 坚定的信息观念, 培养敏锐的信息意识是培养信息素质的基础, 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基层公务员的信息潜能才能得到激发, 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培养自身的信息素质。

(2) 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时代人类重要的生存能力, 也是现代社会人类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能力。它主要是指人们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 鉴别、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传递、利用信息和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等。伴随着政府信息化的推进, 我国现有的政府管理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 代之以一种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全新管理模式。因此, 要使传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基层公务员适应这种管理模式, 就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

(3) 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规范, 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目的是促使社会个体成员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社会的信息活动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应恪守相应的道德准则;尊重学术自由原则, 尊重知识产权;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避免引发一系列诸如信息泄密, 侵犯他人隐私及危害网络安全等信息犯罪行为;信息活动中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等。只有强化基层公务员的信息道德教育, 使信息道德规范内化为他们的信息道德品质, 使他们能够严格自律、自觉践行信息道德义务, 才能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 保证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4 提升基层公务员信息素质的途径

4.1 鼓励自学。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客观形势要求公务员必须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 把过去的单纯求知变为一种生活方式, 把终身学习作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作为自己一生不变的信念和自觉行动。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之余, 应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 研读信息文化知识, 及时掌握最新信息知识应用于政府行政事务管理中, 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节约行政成本。

4.2 强化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公务员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的主要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 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 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提升领导干部的信息素质, 是各级党校在全面加强干部素质教育方面肩负的重要使命。党校、行政学院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 党校、行政学院的学习一般为脱产学习, 学员学习比较投入, 学习时间也比较有保障, 适合干部信息素质的综合培训。其次, 目前大多数市级以上党校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规模, 这样的软环境对提高学员的信息素质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第三, 党校拥有信息技术较强的信息网络中心, 成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目前, 市级以上党校一般都已有网络信息中心, 其中一部分工作就是承担学员的计算机和网络应有的教学工作。这比领导干部通过书、报、网络自学获得这方面知识来的更容易接受, 效果更好。鉴于此,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从培养方案着手, 制定出符合公务员特点的信息素质培养方案。首先要统一标准和培训大纲, 制定规范的教学内容, 不仅包括信息知识, 计算机网络知识等应用技能, 还要进行信息观念、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同时, 大胆改革教育方式, 提高培训实效, 采取培训目标层次化、培训内容实用化和授课模式多样化的培训策略, 加强领导干部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党校和社会信息化成果, 将信息素质教育渗透到干部教育中去, 使领导干部深刻体会到信息化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的巨变, 促使他们自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

4.3 抓好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主要是指被新录用的公务员, 在正式上岗前所进行的短期培训。岗前培训突出适应性, 旨在全面提高新录用公务员适应职位要求, 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因此, 提升基层公务员信息素质, 抓好岗前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培训, 让基层公务员了解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明确自身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担当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 让他们掌握计算机使用技巧, 能通过网络进行协同办公, 让他们熟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提高办公效率, 同时对信息安全和电子政务的安全技术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

我国公务员信息素质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 尤其是领导干部, 必须深刻认识到基层公务员信息素质提高对于我国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性作用, 采取切实措施, 踏踏实实做好基层公务员信息素质教育工作。

摘要:我国正在推进以电子政务为龙头的信息化建设, 作为促进电子政务健康发展核心力量的基层公务员队伍, 其信息素质的高低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我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进程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因而基层公务员的信息素质教育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环境下基层公务员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的意义、内容、途径等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电子政务,基层公务员,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于丽先, 王庭芳.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养和使用[J].商业时代, 2006 (3) .

[2]王伟丽, 王立伟.电子政务的推广与人才培养[J].河南科技, 2008, (2) .

对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思考 篇9

一、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现状

1. 物质激励“虚有其表”。

目前, 各地积极推行“阳光工资”。“阳光工资”的一个理念就是, 即使职位不上升, 但随着工龄的增加, 也可以提高工资。这里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即当普通公务员随着工龄增加工资增长时, 远没有从科员提升为副科级干部的收入变化来得大。例如某地方政府内, 相同工龄的副主任科员每月比科员多不到300元, 但是车改后, 仅仅车贴, 副主任科员为600元/月, 科员为300元/月, 副科级为1200元/月。每一个公务员都会随着工龄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工资收入, 所以随着工龄增加收入增长是所有公务员都享受的平等待遇。

2. 晋升激励“怀才难遇”。

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属的工商分局, 总计100多人, 正科级干部1人, 副科级干部4人, 副主任科员5人, 其余均为科员, 90%以上的人要想实现职务晋升, 难度可想而知。在该部门内推行的科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实施方案中:“竞争副科领导职位的, 要求年龄45周岁以下, 对象为副主任科员 (副科级所长) 、市局机关公务员 (不含借用人员) 在科员岗位上任职满4年 (转业干部任科员满3年) 、分局任副股所级以上人员。”在这条竞选条件中, 明显机关公务员比基层公务员要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基层公务员晋升路径狭窄。

3. 精神激励“好高骛远”。

对先进人物的宣传往往是“完人形象”, 即使确有其人其事, 也不禁让人产生怀疑;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又常常是长篇大论, 内容和形式都与天天跟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基层公务员工作实际有所脱离。各地各单位每年一次的常规表彰要么是轮留坐庄, 要么是重点推荐各级领导, 真正做事的同志难以“脱颖而出”, 精神激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基层公务员缺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楷模人物。

二、基层公务员激励现状的原因分析

1. 思想上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传统思想观念中本来就有着“官本位”的根源, 一些从政者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官运亨通, 努力向上是每个人的心愿, 达到一定的职位后, 努力实现的是下一个高位, 如何让下面的人上来有违个人意识。

2. 政策上缺乏“切实可行”的途径。

《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职务任免和职务升降都有专门的章节来规定。但作为一部大法, 它只能是对原则性的东西加以约束。而对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 缺乏切实可行的有效激励机制。

3. 执行上缺乏“有效监督”的方式。

在对公务员的管理中, 各级都建立了相应的廉政监督制度。但对于公务员的激励机制上, 既没有可行的措施, 又没有相关部门来保障执行。

三、建立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

1. 加强公务员人事管理的能力。

政府机关的人事管理似乎还停留在十几年前, 这也与培训机制有关。一个单位想让员工有奉献精神、有归属感, 得先满足员工的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 人除了生理、安全需求, 还有社交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和成就感需求。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后, 必然还要追求高层次的需求。政府机关从事人事管理不能一味地用老办法来开展工作, 而应该更多地研究人的需要, 考虑到基层公务员的各类需求, 用现代的理念和技术来充实。

2. 不断拓展公务员的发展空间。

在目前的公务员制度中, 考核与晋升脱离的现象不容忽视。人事部门负责考核, 组织部门负责晋升管理, 晋升并不注重考核的结果, 有的甚至是先决定晋升、再象征性地考核。这两方面的职能应该适当归并, 考核结果应该成为晋升的前提, 尽管不可能每一个优秀公务员都成为领导, 但领导一定要从优秀公务员中产生。

3. 重视对领导人的培养, 自上而下改善公务员人事激励管理的整体氛围。

政府制定了大量政策, 从中可以找到有利于改善公务员激励的条款, 但在执行中却很难看到做得好的, 我们缺的并不是好办法, 而是实际操作中好的执行者。即使有政策, 但每个单位还是有各自鲜明的“单位文化”, 这不能不说是与领导者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领导者重视该部门员工的文化层次提升, 鼓励他们接受在职教育, 那么这个单位就会有很多人重新回归学校或利用闲暇时间接受再教育。因此, 一个领导人的作风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的整体氛围。加强对领导人的培养, 可以对改善基层公务员的激励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国平, 龚桢志.积极推行“阳光工资”.党政论坛, 2005, (4) .

[2]王晶冉.透过“阳光工资”看我国的公务员薪金制度.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 (12) .

摸底基层公务员收入 篇10

日前,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蕲春县株林镇党委书记陈菊珍抱怨,作为一名正科级干部,每月工资2400元,“随便一个打工的都挣得比我多”。湖南县级市冷水江市财政统发工资信息的网站遭遇网友围观,该市各政府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工资,发现绝大多数在2001至4000元之间,颇让网友感到意外。

那么公务员的真实收入到底是怎么样的?是一如外界所流传的高福利外加各种“油水”?还是真的是像近期各地传出的公务员“收入低、压力大”呢?记者通过对各地普通公务员的调查发现,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待遇差别都很大,至于收入是高是低,则交由读者自己去评判。

发达地区:越往下越高

调查发现,公务员的收入差距很大,这种差距首先体现在区域差距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遥遥领先于中西部。

广州某市直机关正科级公务员陈刚表示,工作5年多,目前一个月发到手大概有8000多元,加上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所有收入算进去一个月平均1万元左右。“广州物价这么高,这几年也没攒多少钱,主要的积蓄就是公积金加住房补贴这块,几年下来大概攒了20万左右。相比广州市区均价动辄两三万元以上的房价,这点钱真不算啥。”

同样是沿海地区的苏南某县级市机关一名科级干部许辉说,这两三年实行阳光工资后,一年收入少了两三万,目前发到手一个月大概7000多元,加上公积金,全年总收入在11万元左右。

由于房价比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便宜很多,因此苏南的公务员“性价比”相对比较高。也正因如此,这里的公务员靠自己的收入一般都能买房买车。

上海某市直机关一名副科级公务员徐莹晒出的收入账单显示:目前一个月工资是800元,奖金是5000元,公积金一个月700元,全年下来总收入不会超过8万元。“正科一个月也就多1000元。”

相比动辄数万的房价,普通公务员显然有不少压力。“所以很多新进公务员都辞职了。”

江苏常州市某机关一名科员张伟说,“这里公务员大概一年现金6万元的样子,住房这一块大概两万五。”

即便是在发达地区,不同层级政府的公务员收入差别也很大,在很多地方均呈现出“市不如区、区不如镇街”的情形。以常州为例,张伟说,常州市级机关普通公务员一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不含住房部分,下同),武进区7万元左右,而武进区下面的乡镇在10万元左右。

“这边乡镇企业多,所以很富,我的一个警察朋友,原来在基层派出所,一年12万元,现在到了机关局里,一下变成了7万元。”张伟说,这些钱是“明里发的,不是偷偷发或灰色什么的”。

不过,有得必有失,虽然这些地方基层公务员待遇比较好,但晋升也比较慢。

陈刚说,在发达地区若论l生价比,中小城市的性价比当然比较高。例如珠三角的中山,收入不比广州低,但房价只有广州的四分之一,干个几年就可买个房子。

落后地区:人往大城市走

与发达地区相比,内陆地区的公务员则呈现出明显不同,一般而言,越往下,公务员的待遇就越低。在很大程度上,这也与内陆地区县域、镇域经济不发达,经济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有关。

湖北西部某县一位副镇长王志键说,目前他每月工资1800元,年终绩效奖和年终奖杂七杂八加起来8000元,平时节假日福利一分没有,公积金一年7000元(个人加单位补的),也就是说平均下来一个月是3000元左右。“要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当个副镇长,可能很牛,但这边真的没啥。去年有人还送了我两袋米,我都没敢要。”

四川某县一名公务员李强称,他们的工资构成与湖南冷水江所曝出的公务员工资单所载基本一样。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有的3:7、有的5:5或者4:6,兩者合计1000多元。而津补贴全县人均一年3万元,县级干部可能有3.5—3.6万元,局级干部3万元左右,而一般公务员2万多元。也就是说一般公务员月均收A3000多元,除去住房公积金和保险等,拿到手的有2000多元。

2008年,这个县的县委书记在一个会议间隙与另外一位市里干部闲聊时曾抱怨当地收入低。这位县委书记当时称,他的工资在全县公务员当中应该是最高的,但是也只有1500元。那位市里干部则回应称,年终目标奖励、招商引资奖励等加起来有10-20万元。

前述四川公务员称,较之阳光绩效改革之前,现在收入是下降的。之前,在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外,公务员的收入最大的一块是来自各种奖励,其实也是各种名目下的福利。比如目标考核奖、计划生育奖、综治奖、消防奖等。阳光绩效改革之后,这些都归并到津补贴里面,不能再罗列名目发钱,各级单位有钱也难发。

而较这个县富裕得多的四川某县乡镇干部2008年时曾表示,当时当地一般乡镇干部一年也很容易拿到十多万元,这些收入大多来自各种名目下的奖励。当地一位科级干部傅斌日前表示,他的工资收入也只有1000多元,再加津补贴总共有4000多元,扣除公积金和保险,拿到手有3000多元。

傅斌说,2007、2008年以前,当地公务员收入确实很高,60后、70后公务员享受到了好时光。在阳光绩效改革和财政制度更为严格之后,刚刚工作不久的80后和90后公务员,压力很大,他们要供房、供车。他抱怨说,年前的工资就在人情礼钱下见底了,还吃老本。

不要以为只有中西部才这么低,发达省份同样存在一些“穷乡僻壤”。例如在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粤东西北的公务员收入与珠三角一直存在巨大“鸿沟”。粤北韶关下属某县局机关一位科员李欣说,她进入该机关工作三年,实行阳光工资后,目前一个月2000多元,四大节庆每个1000元,再加上一个月300多的公积金,全年总收入不超过4万。作为科级干部的局领导年收入最多也就在5万左右。

“真的不如普通工人,今天见韶关旭日玩具厂招收生产线普工,2600元起。”李欣说。

nlc202309051126

在内陆地区,大城市的公务员待遇显然要比小地方来得高。武汉某市直机关一副科级公务员林华说,去年发到手的各种收入和补贴大概将近7万元,加上住房公积金这一块,全年收入在8万元左右。相对而言,武汉的房价只有广州的1/3多一点,所以性价比还算可以。“所以在湖北,大家当然得往武汉走。”

出路:缩编增收?

不管是落后地区,还是发达地区,无论是一年三四万,还是一年十几万,几乎每一个公务员都在吐槽自己收入低。不過在整体社会税负已经比较高的情况下,目前给公务员大幅加薪并不现实。基于此,很多公务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谈到,应该裁撤冗员、加强权力制约,才能提高收入。

“现在的局面就是,累的累得要死,舒服的舒服得要死。很多局级只要留住一半人员,剩下的充实到基层去都可以。”常州的张伟说,很多地方的执法机关是,一人干活,三人监督。“下面执法的力量非常缺。”

湖北的王志键说,公务员系统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合理的淘汰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所以有很多时候甚至是逆淘汰。“我们这里的乡镇淘汰一半人也能正常运转。”

苏南的许辉称,各地情况不一样,“乡镇可以裁掉一半照样运转正常”,这在中西部估计可以,但在东部肯定不行。“我们这边乡镇,一个镇几百家企业,十几万外地人口,GDP、财政收入比中西部一个县都多,光靠镇政府几十个公务员编制根本不够,只能大量用编外人员。”

“裁员是不现实的,只能说把目前已有的人员,尽量分配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干实事,以后招聘尽量减缓,以让目前已有的人员动起来。”张伟说,“应把闲人放到需要的地方去。”

另一方面,如何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管理,让公务员的收入更加阳光化亦十分关键。王志键说,在当地,正科一般工资也就比他多个300元左右,但如果是领导职务,就有很多公务消费。“政府80%资源在5%的领导手里。”

新华社2月11日的一篇报道指出,公务员待遇回归“正常”,要继续加强公务员收入等情况的阳光透明力度,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基层公务员制定更为合理的待遇标准。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为什么公务员一提涨薪就反对者众?就是因为人们都认为公务员虽然台前拿得不多,但台后捞得多。应该坚持晒一晒公务员的实际收入,把不该有的福利都砍了,加快收入与养老医疗等制度的改革力度和速度,同时适时建立合理可行的公务员退出机制等。

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 篇11

一、分析我国基层公务员法治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干部思想”根深蒂固

我国经历过几千年的封建帝王统治时期,在此期间“官本位”思想盛行一时,现在我国虽然结束封建统治几十年,提倡人人平等,但是基层公务员的这种思想没有被完全消除,反而有愈加严重的趋势。“干部思想”还表现在办事看关系,社会是一张复杂的关系网,现在办事七分看关系,三分以法律,也出现公务员受贿情况。在“干部思想”的影响下,官僚化现象越发突出,群众路线转变方向,欺压群众,截取群众应获得权力,危害国家安全。

(二)法治意识不足

现在公务员的人员情况复杂,造成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公务员处理事务行政能力不足,政府在此方面没有采取措施,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若在基层出现这种情况,造成老百姓对公务员的影响大打折扣。另外,基层公务员常见在工作上态度散漫,近些年,以习近平主席为代表的执法者团体查出多起公务员行贿受贿、挪用公款等不守法行为,由此可见现在公务员法治意识不足,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三)基层公务员法治手段欠缺

因为公务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不同。现在公务员考试要求参与者必须是大专文凭以上,大部分是人文与管理学科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量,为公务员工作打下基础,但是他们的法律知识不扎实,需要进一步学习。基层百姓文化水平较低,对法律知之甚少,公务员法治手段欠缺,没有设身处地的为基层百姓着想,跟百姓打交道的时候,公务员缺乏耐性,百姓对法律一知半解,即可能出现官民相对的现象。

(四)行政对公务员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完善

据了解,现在公务员经常是被动的处理各种事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公务员各部门没有明确的监管职责,和公务员选拔方式变的公式化的原因,并且在公务员选拔的试题中,关于业务办理和处理投诉事件的题目的比重较大,对于提高公务员业务质量方法的题目比重较小,因此得到公务员关注的力度较小,降低公务员整体的公共服务能力,因此采取措施建立完善的公务员监管和考核体系是必要的。

二、提高基层公务员法治能力的措施

(一)强化基层公务员法治观念

公务员法治观念的强弱关系到公务员法治能力大小,直接表现是影响公务员法治态度和处事方式。强化公务员的法制观念主要是提高公务员对法律以及法律精神的理解,潜移默化增强公务员法律意识,因此处于基层的公务员要熟练掌握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精神,为人民服务,实现法治理念的目标。

(二)健全约束基层公务员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

拥有一个完善的“良法”体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首要条件。提高公务员法治能力归根到底是国家有一套完善的“良法”,此法是建立在人们利益的基础上,我国在此上有缺陷,可以采取得措施有:首先是对现有的法律进行完善,废除无关的法律条款;其次是完善行政程序法,监督公务员的处事态度和方式,并调节法律条款中相互冲突的部分;最后是对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有一定的约束。

(三)培养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的实践技能

公务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其办事能力和办事手段上,公务员对法律精神有了一定的理解以后,在处理事务及各种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均应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得公务员的说理性素质不断的提高,也能不断提高其实践能力,培养出依法处理各种事物的习惯,通过处理事务提高自身的行政能力,解决当前社会矛盾以使得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的实践技能不断增加与完善。

(四)完善基层公务员的监督考核体系

公务员的权力需要获得一定的约束,避免出现越权现象和“地头蛇”,督促公务员端正思想态度。建立公务员问责监督机制,公开公务员业绩,公众监督其工作,增加道德考核环节,进而促使公务员更谨慎的在职务权限与业务程序基础上完成相关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公务员的法治能力因为历史因素和环境因素,在法治能力培养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根据研究情况提出强化公务员法治观念等几条措施,以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加入研究,促进基础公务员依法行政,促进法治社会、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王洪杰.公务员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

上一篇: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下一篇:宿舍不良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