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不良关系(精选8篇)
宿舍不良关系 篇1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宿舍成员间相互交往与接触的密切程度是大学其他学生组织无法相比的, 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由于女大学生具有与男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素质, 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极易导致不良人际关系的产生。调查发现, 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摩擦和矛盾不断、关系淡漠、小团体交往、对骂打架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化解, 轻则会影响女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重则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暴力事件。2007年1月, 四川某高等专科学校一女大学生, 因与舍友发生口角, 被关在宿舍里殴打、强迫脱衣、罚跪唱歌等, 致使该女大学生全身多处受伤。2009年4月, 长沙某高校大一女生因不堪舍友排挤跳楼身亡……诸如此类事件,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频频发生。女大学生宿舍这些不良的人际关系, 对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个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同时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 了解当前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现状, 分析其产生原因, 探索如何建立大学女生宿舍良好人际关系, 对于提高女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 培养女大学生个人能力素质, 维护高校稳定与和谐等, 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三个女人一台戏”, 意思是说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矛盾多。虽然女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 但她们同时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 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分析、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比较单纯, 往往容易固执、盲目和冲动, 因而易导致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相比男生, 女生宿舍人际关系更为错综复杂, 具体而言,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出现比例大。
在宿舍的日常生活中, 宿舍成员之间的接触是十分密切的。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 她们极易在各方面与舍友产生矛盾和分歧。这些矛盾和分歧单纯依靠她们自身往往很难及时化解, 日积月累, 一旦有了导火索, 就会引发激烈的纷争甚至吵架打架的行为。从数量上看, 女大学生宿舍出现人际关系问题的比例远远大于男生宿舍, 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 具有隐蔽性。
当一些女大学生在处理宿舍人际关系失败后, 由于爱面子的心理, 怕“丑事”曝光后背上“不好相处”的名声而被同学抛弃和拒绝, 大多时候选择隐忍和沉默, 希望维持表面的平静与正常, 不及时向老师反映。因此老师们往往难以发现和介入。
(三) 难以调和性。
据了解, 同样的宿舍矛盾, 男生可能会拳脚相加, 但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在一个宿舍相处, 多数还可以坐在一起吃饭、聊天, 毕业后保持联系;而女生宿舍则不同, 一旦隔阂产生, 无论采用何种调和方式, 大多数情况是关系更加紧张, 或者是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四) 反复性。
表现为上一次矛盾调解过后, 似乎矛盾已经消除, 但双方在实际生活中仍会暗暗较劲, 在短时间里或几年内会因为同样的矛盾和问题引发进一步的正面冲突。
二、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成因
引起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的原因是多样的, 既有浅层的直接原因, 又有深层的根本原因;既有外在的客观原因, 又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既有单方面的原因, 又有双方或多方的原因。具体而言, 导致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 社会原因。
改革开放为各种思潮的产生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价值观念也随之涌现出来。功利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尚未健全的价值观体系。而且随着西方哲学中强调个人价值自我实现为特征的人本主义思潮的涌入, 一些大学生集体主义淡化、个人主义抬头, 自我意识极度强烈, 在与人交往中遇到障碍时, 总觉得自己是对的, 别人应当顺从自己, 而且不善于听从他人意见, 心胸狭隘、自私自利、偏激势利, 阻碍了个人与他人的顺利交往。加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 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的事实, 女大学生内部之间的竞争也在暗暗加剧。竞争不是坏事, 但女大学生之间的竞争较之男生则有些“小家子气”。她们一般容易把舍友当成竞争对象, 比如她们会妒忌在某方面比较突出的舍友, 甚至对这类舍友产生妒忌和不满情绪, 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另一种情况是, 在涉及切身利益的评优评先、奖助学金、困难补助等评比的时候, 同一个宿舍的女生往往会出现激烈的较劲和竞争, 一些功利心较强或性格较敏感的女生有时会因为无法分享利益而对获得利益的舍友耿耿于怀甚至产生妒忌心理。这些形形色色的竞争, 给看似平静的宿舍人际关系无形中投下了“小石头”, 泛起层层涟漪, 到了毕业班, 这些竞争则越演越烈, 严重影响到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 家庭原因。
大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 宿舍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较为明显。家境富裕的女大学生有足够的钱吃、穿、玩、乐, 坦然享受时尚产品;而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大学生不仅交不起学费, 而且连生活费都没有保障, 更谈不上吃穿打扮。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女大学生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完全不同, 这些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往往在短时期内难以调和并彼此适应, 日久天长, 宿舍的人际关系渐渐淡漠, 甚至敌对。加上当代的女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女, 她们享受了太多的爱与给予, 父母对她们关怀备至, 宠爱有加, 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她们。除要求学习成绩外, 很多父母从来不要求她们付出什么, 也很少教育她们懂得理解和包容, 而更多的是告诉她们面对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因此, 不少当代女大学生自幼就形成了个性鲜明、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 影响到与他人的顺利交往。
(三) 个体原因。
首先是生活习惯差异。对于每个人来说, 生活习惯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外向, 整天说个不停, 有的人内向, 少言寡语;有的人早起早睡, 有的人晚起晚睡;有的人十分讲究卫生, 有的人则不修边幅。不同生活习惯的人长期共处一室, 相互之间的摩擦在所难免, 而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又是一时难以改变的。所以, 生活习惯的差异是导致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其次是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女大学生在青春中期, 生理和心理处于成熟和不成熟之间的阶段, 对环境及别人的情绪反应非常灵敏。有时环境的细微变化或他人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使她们反复思量。她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并常常以此作出消极的判断。另外, 由于女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 与人交往带有理想化的倾向, 喜欢凭自己的理想化标准来衡量友谊的轻重。她们一旦发现现实并非如自己所想时, 就会大受伤害, 不愿意再和别人交往, 形成无形的心理障碍。
(四) 学校原因。
影响大学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不仅有女大学生个体的原因, 而且有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原因。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宿舍公寓化管理模式, 学生宿舍的安排大多是随机组合, 而没有考虑宿舍成员的一些个体特点, 比如专业、年级、家庭背景等。因此, 女大学生住宿中常常是“不管是不是一家人, 都得进一家门”。其次, 大学女生宿舍的人际冲突并未得到及时化解。大学女生宿舍的人际冲突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往往由常生活中的没有及时化解小摩擦、小矛盾引发。而目前高校管理部门在应对宿舍人际冲突时往往是在矛盾不可调和甚至学生出现较大心理隐患时才进行干预。这就错过了化解矛盾的最佳时期, 无疑给调解工作带来了难度。再次, 高校普遍缺少系统的人际交往课程。目前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 除了与人际关系相关的专业以外, 大学生有关人际交往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 而这些课程涉及的人际交往知识不够全面深入, 导致女大学生缺少一个获得系统的人际交往知识的重要渠道。
三、改善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对策
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处理是否及时、妥当, 不仅关系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而且对女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需要学校、女大学生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 学校方面:创新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现有的宿舍管理理模式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 适时调整工作的内容、手段和方法, 以跟进新形势, 掌握新变化, 解决新问题。
1. 学工部门工作人员应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一线, 多
了解一些细节问题, 多关心和引导他们, 使一些找不到合适释放方式的学生及时化解心理压力。可适当在宿舍设立辅导员办公室, 经常安排女辅导员值班, 及时了解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 掌握第一手材料, 在出现问题时承担起中介角色, 起到调节作用, 尽可能把宿舍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要走出去,
深入学生中间, 将访谈记录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在保密的前提下及时与学生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同时对已核实掌握的共性问题, 通过团体咨询等方式进行集体心理辅导。
3.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 转移女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
如开展宿舍卫生评比、宿舍文化评比、文明宿舍评比等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和比赛, 从而增强宿舍的凝聚力, 建立融洽的宿舍人际关系。
4.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和各种教育手段对学生
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辅导,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熟悉人际关系处理的技巧,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完善宿舍分配制度, 在新生进校之初, 就应该对他
们的兴趣爱好、经济情况、性格特征等方面作一个全面的调查, 在分配宿舍的时候尽量保持宿舍成员整体经济水平相当, 生活习惯基本相同。其次, 可以打破以班级为单位的宿舍分配模式, 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分配在同一宿舍。这样既有利于专业之间的互补和交流, 又有利于避开同班学生之间因利益而造成的冲突。
(二) 女大学生个人方面:加强道德修养, 规范个人行为。
1. 强化自身道德修养。
良好的个人修养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 女大学生只有强化自身修养, 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首先, 女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尊重和包容。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人都有交友和受人尊重的需要, 特别是年轻人。所以, 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 一定要学会尊重舍友之间的不同之处, 宽容彼此的缺陷和不足。其次, 女大学生还应学会坦诚和互助。以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在交往中, 只有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 才能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 才会在感情上引起共鸣, 使交往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再次, 女大学生应该学会欣赏、赞美别人。心理学家威廉·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其他人的欣赏。”所以, 学会欣赏、赞美别人往往是处世的法宝。学会发现与欣赏别人的长处并由衷地赞美, 更可以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2. 规范个人行为。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是不同的, 在宿舍这个有限的同一空间下生活, 不能完全按照个人习惯行事。因此, 宿舍每一位成员都要共同尊重学校制定的宿舍作息时间, 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规范自身行为。唯有如此, 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这也是维系一个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
(三) 家庭和社会方面:加强引导, 转变评价机制。
1. 加强引导。
在入学前后, 家长应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借助社会各类媒体, 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指导, 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尽可能详细地介绍, 对怎样与人和睦相处提出合理的建议, 使女学生在心理、人际交往能力方面逐渐成熟和理智。
2. 转变评价机制。
家长和社会应逐步转变“唯成绩论”、“唯荣誉论”等对女大学生的评价机制, 避免由女大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而导致的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崩溃。如果家庭、全社会能结合女大学生的成绩、个性品质和个人修养等方面来综合考察她们的业绩, 那么女大学生们就会学会融洽相处, 以欣赏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舍友。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的作用时指出:“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大学宿舍作为女大学生学习、交往、娱乐、休息的场所, 对健全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自身处世哲学、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预防和解决大学女生宿舍人际交往冲突, 培养女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构建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 离不开学校和女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更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摘要:当前女大学生宿舍的不良人际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 这一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概而言之, 主要有社会、家庭、个体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构建健康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离不开学校和女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更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关键词: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成因及对策
参考文献
[1]许莉娅.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大学生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007, (2) .
[2]申艳婷.大学生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08, (2) .
[3]林晓.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2) .
[4]孟炎.浅谈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策略[J].教育探索, 2009, (7) .
[5]叶奕乾, 孔克勤.个性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2.
宿舍不良关系 篇2
【关键词】研究生 宿舍关系 心理健康 关系
研究生生活相对于本科生活而言,由于课程大大地减少,自主时间相对较多。宿舍成为许多研究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据统计,除去睡眠,研究生每天仍有4~6个小时在宿舍活动,可见宿舍人际间的相互作用既频繁又紧密,大大地增加了宿舍人际环境对研究生的影响。
以本校研究生院2012级女研究生为研究样本,目前我校2012级在校女研究生共计188人,女生宿舍一共47个。据正式不完全统计,在研一期间,样本中有30余人申请更换宿舍,10余人申请外宿,以上两项共计51人,占总人数的27%,由此可见,研究生宿舍关系并非十分理想。
一、宿舍关系划分
有研究者将宿舍关系划分为五种:“和谐型”、“弱和谐型”“松散型”“小群体型”以及“失控分裂型 ”。在这几种宏观的宿舍关系下,微观的成员关系分为:“友好关系型”“思想封闭型”“孤立与孤独型”“对立关系型”四种。参照这种划分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可以把我校研究生宿舍关系分为:“和谐型”“和平共处型”“互不干涉型”“失控分裂型”四种。“和谐型”,即宿舍成员关系良好,无矛盾争执,会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娱乐。“和平共处型”,即宿舍成员,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不满,但成员之间会相互体谅,不会发生大的摩擦,能努力保持宿舍和谐氛围。成员的目的是想让自己居住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但是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么亲密无间。“互不干涉型”,即宿舍成员之间基本没有交集,作息规律不同,基本不会共同做事情。彼此间比较冷漠,但是没有矛盾冲突。最后一种“失控分裂型”,顾名思义,这种关系就是宿舍成员之间互相不满,矛盾冲突不断,并且冲突可能会不断升级。
这些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对研究生的心理影响显然也有好有坏。和谐的研究生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让宿舍成员获得一种归属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宿舍成员的心理成长。相反,宿舍关系不和谐,会让人感到压抑、焦虑、烦恼,从而阻碍了人的潜能的发挥,影响宿舍成员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宿舍成员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读研期间学习和工作的成败。
二、研究生宿舍关系成因分析
1.沿用本科生活中的相处模式
研究生在经历了四年的本科生活后,对集体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自己的看法,并且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相处模式,所以,大家之前在本科四年中形成的那种在集体生活中的相处模式会被自己不自觉地拿来应用。但是大环境不同,原来的相处模式并不适用于现在的宿舍成员之间,问题就会随之产生。
2.性格独立性的增强
在研究生阶段,同学们的情况和刚入大学时不一样,那时大家基本上都是刚刚离开父母,开始集体生活,在心理上更加具有依赖性,不喜欢孤独,迫切地需要朋友。而研究生阶段,大家不管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都变得更加成熟,个性更加明显,喜欢或者说能够适应独自一人,这样宿舍成员之间就缺少一种主动了解的需求。
3.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影响
就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学习模式来说,基本上都是一个导师带一个或者几个学生,基本上每个宿舍成员跟的导师都不同,这样就造成了宿舍成员之间一种很微妙的竞争关系,他们会因为学术方面的东西暗自比较。在这样一种微妙关系下,不易达成一种良好互动关系。
三、和谐的宿舍关系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满足较高级的心理需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在同一时期,个体存在着多种需要,同时总有最占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个体的意识与行为。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研究生而言,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已不占支配地位,更高层次的需要突显出来。这些需要集中表现在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研究生阶段,同学们远离了家庭,远离了父母,宿舍就成为的他们的“家”。大家都希望宿舍成员能像家人一样和睦共处、相互照应、相互帮助。因此,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能让研究生回到宿舍便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满足研究生的归属感和尊重的情感需求。
2.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仅限于课堂和教科书,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是知识和信息的浩瀚海洋。宿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大家在经过青涩、不成熟的本科生活后,对学习、生活、感情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经验,一个宿舍四个人,在宿舍里交流分享各自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3.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缓解现实压力
在研究生阶段,同学们的年龄基本都在23岁以上,在这个年龄阶段,应该要考虑今后的个人生活、工作问题,重压之下心理势必十分敏感脆弱,若在处于一种不和谐的宿舍环境中,易导致心理崩溃。而和谐的宿舍环境则能抚慰人的心灵,让研究生可以在重压之下感受到温暖。
【参考文献】
[1]庄国波,唐平秋.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6) : 78 - 82.
宿舍不良关系 篇3
通过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 在90后女大学生不良宿舍关系的问题中, 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典型的问题:1、以个人为中心, 只追求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 而忽视了对其他舍友的关心;2、独生子气息太重, 依赖性强, 耐挫性差, 安于享受, 不愿付出劳动;3、过分看重成绩与眼前利益, 缺乏互帮互助的精神;4、集体意识淡薄, 不尊重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 特立独行;5、嫉妒性强, 以个人喜好对他人进行评判, 容易出现“小集体”和部分舍友被孤立的现象。以上种种不良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改善或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将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都产生不良影响。
二、产生不良宿舍关系问题的原因
对于以上产生的现象, 我们着重从社会、个人和学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社会因素:
从当前的大环境来看, 处于知识经济爆炸时代的我们, 似乎每天都在被灌输着“优胜劣汰、强者生存”的思想。社会就业难的事实不停地告诉我们, 只有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才可以确保自己以后稳稳地立足于这个社会。来自于社会过重的功利导向, 使得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出现了偏差。现在很多的大学生就是在这种激烈的分数竞争和过重的功利导向的氛围中成长的。部分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盲目追求高分数, 忽视社会实践锻炼, 忽视思想品德修养和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加之在学校的各项评优中, 有意无意地突出成绩名次, 这样的社会现状, 使一些学生为了期末能获得一个好分数, 有了复习资料也不与同学共享, 更别说拿出时间为同学解决疑难问题, 也更加淡化了她们参加集体活动和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更有极少数人, 只讲实惠, 不讲道德, 遇到有利可图时, 便不择手段, 贬低他人, 抬高自己, 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出现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
2. 个体因素:
(1) 首先从主观因素来讲, 90后的我们, 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团队意识, 依赖性强, 耐挫性差。从小就是家庭关注的中心, 集万千宠爱于一生。但要知道, 一旦进入大学, 进入宿舍, 我们就不再是中心, 如何平衡好这种巨大的落差就成了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活是社会的前奏, 每个人都只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自己的想法被忽视, 意见没有得到采纳, 也是常有的事。但因此就觉得心里不舒服, 又不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合适的方法和合适的时机与他人进行沟通, 反映出我们在面对具体问题的处理上, 还尚显稚嫩。涉世未深的我们, 缺乏社会应有的交际能力。由于人际交往方面知识的缺乏与技巧储备上的不足, 我们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 傻了眼, 不知从何解决。于是, 意见越积越多, 矛盾越来越深。 (2) 其次, 客观因素对我们个性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地域的差别、家庭的教育方式、生活条件的不同等等, 导致了我们思想、价值观、生活方式的不同, 这些因素的影响可能是根深蒂固的, 无法在一时之间改变。很多时候, 面对这种无关对错的问题上, 我们却仍旧是一味纠结, 坚持自己的看法, 而不能互相理解、换位思考、彼此包容。
3. 学校因素:
当然, 作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基地, 学校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就大学生宿舍问题而言, 虽说学校采取了许多措施, 解决了一些问题, 但也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 学校在宿舍管理上忽视了一些因素:只有生活管理, 没有心理疏导。目前高校大多为4人一间房, 除了上课外, 几乎所有的时间、空间都在宿舍, 这无形之中就把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局限于四人之中。一旦宿舍内部出现了问题, 很少有他人介入, 同宿舍内学生虽说抬头不见低头见, 但没有了笑脸, 没有了温暖的问候, 彼此之间看对方都觉得心理不舒服, 谁都没有主动和解的表示, 宿舍就变得更加冷清, 问题得不到解决, 氛围难以调和, 改善关系的周期也随之加长。虽说学校有心理辅导员, 但“僧多粥少”, 而且很少有学校真正能让心里辅导员走进宿舍, 有了问题的我们, 缺乏有专业知识的老师加以辅导。固然宿管阿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 比如洗衣服、打扫楼道等等, 但真正涉及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 她们显然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 学校在精神修养方面还是没能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教育职能。在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个性培养方面, 学生潜能与人性的发掘方面, 做得还不够深入。对于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正确树立, 并没有做到很好的引领。可能学校还是更多地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培养, 而忽视了对于大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当今的社会, 专业知识的储备固然很重要, 可是真正决定一个优秀人才的关键因素可能还是“情商”而非“智商”。
三、构建和谐大学宿舍文化建设的对策
综合以上原因的分析, 我们发现, 其实在很多问题上, 只要我们积极的去应对, 还是不难解决的。为此, 特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 社会方面:
社会大环境也是决定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 社会必须为大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进一步深化当代的教育体制改革, 新闻媒体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教育, 引导学生参加积极有益的社会活动, 为大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 社会用人单位也要实现转变, 由追求人才的专业性转变为更加注重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以及知识、能力的综合性。
2. 个人方面:
90后的我们, 曾经是每个家庭的中心, 家中所有人都围绕着我们而转。可是进入大学之后, 我们必须清楚地明白, 每个人都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别人也不可能会围着你转, 只有自己去积极主动地适应他人, 才能更好的融入这个环境之中。克服独生子女固有的娇惯, 我们要变得更加有担当, 多为宿舍工作做贡献, 多多关心宿舍其他同学。成绩固然很重要, 但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些, 人际关系的培养, 对我们以后的人生、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要学着宽容、理解他人, 消除嫉妒、偏见等不健康的心理。已经迈入20岁的我们在心理上要慢慢走向成熟, 不再以小孩的思维考虑事情, 而要以成年人的视角看待问题。事在人为, 我们真正从态度上转变了, 很多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
3. 学校方面, 也应当尝试一些方面的改变:
让心理辅导员真正介入到学生宿舍管理中去, 不仅仅只是挂个名, 而是要切切实实的去了解学生心里真实的想法, 给予他们有效的开导和引领。多开设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课程, 让同学更多的了解人际交往的技巧, 感受人际交往的魅力。当然, 对于宿舍集体活动, 应该鼓励同学们多多参加, 以增强宿舍凝聚力, 促进宿舍成员情感的交流。
4. 最后, 在家庭教育方面, 从小就要灌输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告诉他们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 逐步引导他怎样关心别人, 以及培养他宽容、赞美、团结、有担当等一系列良好的品质。
总之, 女大学生宿舍文化作为高校女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女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 构建和谐美好的宿舍关系, 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从个人、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找出解决宿舍关系的方法与对策, 经过各方不懈努力, 相信一定能营造出和谐温馨的宿舍文化, 为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证。
摘要:大学生活历来是丰富多彩的:演讲比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当然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另一个地方——作为学生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宿舍, 其中的宿舍文化也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在当下社会的大背景下, 90后女大学生在宿舍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 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也影响了个人的发展。为此, 我们以“90后女大学生宿舍关系”为主题进行调查研究, 就不良宿舍关系问题的常见现象、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及相关的对策。
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与对策 篇4
一、成长背景差异
高校有别于高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高校的学生生源打破了地域限制和经受了不同的教育背景, 这导致女生宿舍内会出现交流不畅, 产生误解的现象, 进而影响宿舍关系。一是方言的差异。由于普通话推广的差异性, 宿舍成员之间有时不得不用不标准的普通话甚至方言进行交流, 而不同成员对方言理解的偏差会导致女大学生之间交流不畅, 甚至误解或者偏见。二是受教育环境的差异。女大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源地, 接受教育的条件、教育方式不同, 使得女学生在宿舍内表现出对教育的理解差异, 这种差异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三是经济基础的差异。家庭经济基础好的女大学生往往在生活学习上投入较多, 甚至出手大方。相比之下, 经济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会很节俭。这个现状, 容易让前者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 让后者产生自卑心理, 宿舍内也容易引发矛盾。四是住宿经历的差异。在现有的女大学生中, 有一大部分在高中是住校的, 有过集体宿舍经历;另外一部分则相反, 上学期间不住集体宿舍, 没有集体生活经历。这种经历上的差别也是宿舍关系问题的一个根源。
二、个性化差异
女大学生个性化差异是宿舍关系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可以说, 每个宿舍成员都有各自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生活习惯、忌讳等个人特征, 或者可以称为狭义的“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这种个人需求需要宿舍其他成员的理解和尊重。有的女大学生个性较强, 会出现强行要求其他成员认同她个人想法或者对其他成员的个性有偏见甚至歧视的情况。我们还发现, 随着女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的提高, 由于学生个人喜好不同而产生的宿舍矛盾比例也在上升。
三、宿舍内的小团体
在大学期间, 女生宿舍成员之间容易形成小团体。这种小团体的表现就是几个成员之间的关系明显比其他成员的关系密切, 形成小团体, 甚至会将其他的成员孤立起来, 形成对立关系。产生的原因, 一是小团体成员兴趣爱好、性格、生活习惯相似, 二是大学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相似, 三是可以刻意针对宿舍内的某个成员。女生宿舍小团体现象普遍存在。小团体内部往往比较团结, 会形成集体合力, 但同时在宿舍内琐事的处理上会表现得比较霸道, 以多欺少, 甚至对某个成员进行孤立或集体排斥。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 容易产生宿舍矛盾, 而且很难解决。
那么, 如何解决女大学生宿舍关系问题呢?
(一) 做好女生大学入学宿舍生活教育
女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 面对的是新的环境, 新的同学, 新的宿舍成员。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入学宿舍教育活动, 让女大学生了解宿舍集体生活, 引导她们尽快熟悉彼此, 学会相互尊重, 相互包容, 相互帮助, 相互关心, 为建立积极友善的宿舍关系打好基础。主要措施有:1.组织开展“宿舍姐妹见面会”;2.民主推荐宿舍舍长;3.组织开展“高年级优秀宿舍和一年级女生宿舍结对帮扶活动”;4.定期开展“宿舍姐妹谈心会”。通过这些活动, 让刚入大学校门的女学生认识到良好宿舍关系的重要性, 增进彼此的了解, 引导她们向优秀宿舍学习, 为她们大学四年的宿舍关系发展树立楷模, 确定方向。
(二) 指导开展女生宿舍文化建设
1.结合女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组织开展女大学生专题教育活动, 比如心理健康讲座、恋爱和学习教育、挫折教育、人际交往教育以及女大学生职业规划等贴近女大学生生活的教育活动, 使她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安排自己的生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 学会搞好宿舍关系, 化解宿舍矛盾。2.结合专业特色, 组织开展各种跟专业相关的宿舍集体活动, 进一步拉近宿舍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 形成勤于学习、积极向上、团结友善的宿舍关系。3.定期开展宿舍卫生、纪律、安全的评比活动, 使宿舍成员形成珍惜集体荣誉, 积极为宿舍荣誉而努力的良好宿舍风气。
(三) 积极关注问题宿舍, 及早发现问题, 及早解决
任何激烈的宿舍矛盾, 都是由小的误解慢慢积累起来形成的。所以, 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定期进入女生宿舍, 了解宿舍关系情况。同时要建立宿舍信息员制度, 使班主任或辅导员能够及时客观地了解女生宿舍产生的小矛盾,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及早解决, 争取使宿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避免矛盾扩大。
女大学生宿舍是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宿舍关系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积极友善的宿舍关系对于女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和学生工作管理者的共同努力, 才能构建和谐的宿舍关系, 使得女大学生在和谐快乐的宿舍氛围中顺利完成学业, 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垚.女大学生宿舍关系实例解析[J].科教导刊, 2010年5月 (上) :137-138.
[2]秦红霞, 段素梅.大学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9, 23 (2) :76-79.
宿舍不良关系 篇5
2002年,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 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 是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成效”。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中再次指出学生公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可见,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高校宿舍是大学生们重要的学习、生活、工作场所, 在环境方面对大学生心理、身体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综观近年来高校宿舍问题不断, 甚至出现了“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事件”、“云南大学生伤人事件”等特殊的恶性事件, 在整个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究其缘由, 多数因为宿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没有得到及时的沟通、疏导, 矛盾不断激化。鉴于此, 构建大学生宿舍的和谐文化氛围, 对缓解人际关系紧张、解决宿舍矛盾和冲突、培育优质宿舍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 笔者就影响高校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构建的因素展开浅要分析, 以探求高校宿舍和谐文化氛围营造的具体手段。
二、个体差异因素探究
同一间宿舍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 即便是相同省份也可能存在方言区域文化差异。他们的成长环境、学习经历、个人生活习惯等不尽相同, 使得宿舍的人际关系面临着这些因素不融洽切合导致的危机出现。
1、个人生活习惯不同造成的宿舍人际关系紧张
生活习惯不同是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不良生活习惯大大加剧了这种紧张局面的复杂程度。个人生活习惯多受自身生活环境的影响, 会表现出大相径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洗澡次数、睡眠时间、语言方式、服装打扮等等。这些看似正常不过的不同生活习惯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换言之, 对其他人的生活习惯抱有排斥态度, 宿舍间的人际关系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2、性格差异造成的宿舍人际关系不融洽
个人性格不同, 对事物的看法也会千差万别。一间宿舍生活着几位同学就会有几种不相同的性格, 相处在一起难免会有不融洽的时候。宿舍中, 有些同学争强好胜, 喜欢拉上自己喜欢的人组成宿舍内部小团体去孤立其他成员, 造成宿舍人际关不融洽;有些同学性格敏感、内向, 对别人的话语特别在乎, 经常喜欢去猜测、揣摩舍友的想法, 对别人的无意谈话怀恨在心, 长时间下去造成宿舍人际关不融洽;有些同学性格外向甚至“大大咧咧”, 说话办事往往随着自己的性子, 经常无意的伤害其他室友, 长此以往造成宿舍人际关不融洽;有些同学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 过分以自我为中心, 跟其他室友很难相处, 或者他们中的很多缺乏主见, 喜欢依赖别人, 长时间下去会造成时候情绪方面的反感等等, 这些都是宿舍人际关系不融洽的生成因素。
3、“炫富”与“贫卑”造成的宿舍人际关系复杂
来自不同地区、家庭的每位同学, 家庭经济情况必然有很大差异。因经济条件造成人际关系复杂的表现在: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如果总是认为自己比其他人高一等, 仗着自己的经济条件消费大量时髦高档的物品而不加掩饰, 很容易引来其他人的嫉妒;反之, 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总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一等, 心理上自卑, 给自身加上一层同室友平等相处的隔膜, 很容易造成自身痛苦不堪, 也给人际关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4、心态不良导致的宿舍人际危机出现
心态不良导致的宿舍人际危机出现主要表现在嫉妒心态和攀比心态。嫉妒心态常见于大学生不健康心理活动表现, 是和谐人际关系的绊脚石。这种忌妒心态在奖助学金评定和各种荣誉获得的时候尤为常见。尤其是获得奖助学金或各种荣誉的同学在获奖后不正视自己的言行, 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到处宣扬, 很容易造成宿舍人际关系危机的出现。担任主要干部、受老师和同学欢迎的同学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仗着自己的优势条件经常“吹嘘”, 也会加剧人际关系危机。攀比心态主要是一些心理好强却暂时无法达到自身需要条件的同学, 看到室友的某些消费后盲目攀比、盲目跟风。
5、沟通不畅造成宿舍人际关系混乱
随着网络技术的全面普及, 社会已然进入“信息时代”, 微信、微博、QQ等应用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无法分离的沟通手段。借助网络通讯手段沟通是很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 面对面的交流被放在了第二位。网络通讯手段有着不受地点、天气、交通等因素影响, 能够随意控制消息接受对象的优势, 操作简单时尚, 却也存在信息表达不全、交流机械、无法看到对方表情心态等诸多缺点。
三、客观影响因素探究
宿舍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因素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在宿舍成员过多和宿舍分配的随机。由于高校的连续多年扩招, 切宿舍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扩招的速度等现实条件制约, 一般高校很难保证最优的4人一间宿舍, 基本上都是6人、8人一间甚至更多。这样的宿舍人数增大了内部人际关系矛盾、摩擦发生的可能性, 对每个成员的环境适应能力要求相对提升了。同样受条件所限, 宿舍分配上一般采取随机的方式, 无法过多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经济、背景差异, 无法调查个体的生活习惯、住宿意愿。宿舍的住宿机制一般都是4年住下来不会改变, 调整住宿的可能性很小, 加大了矛盾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总之, 高校宿舍和谐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重大, 其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针对因素基础上的具体措施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宽.高校学生宿舍矛盾成因和解决途径浅析[J].赤子, 2015 (3) .
宿舍不良关系 篇6
一、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作用
1.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对“90”后大学生而言, 宿舍是主要的生活空间, 是学习、交友、娱乐、休息的重要场所。因此宿舍人际关系是他们人际关系中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和谐的宿舍关系将帮助“90后”大学生迅速建立良好的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帮助他们迅速适应大学生活、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获得归属感和提高自信心, 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大学生活意识到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 并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对自己的认知不断地进行调整, 使自我意识变得客观、全面。
2. 有利于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宿舍人际交往环境, 能够极大地影响“90后”大学生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量事实表明, 大学生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宿舍成员之间互相影响并得到强化;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极大的增强同学间的友谊, 减少心理健康问题。所以, 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为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3. 有利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校园为空间, 以大学生生活为载体的一种群体文化。宿舍是校园的重要部分, 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的主要场所, 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的地方, 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人际关系构建中的最基本单元。因此, 只有着力创建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 才能建设和促进校园文化。
二、影响“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很多。每个大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 每个个体都有独立不同的思想。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长期相处中必然会产生冲突。“90后”大学生们刚刚从中学走进大学, 缺少了往日紧张的学习, 多了更多的自由时间, 交往过程中的冲突在所难免。但他们往往缺乏对这种差异及冲突的处理能力;另外, 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也是容易导致宿舍人际危机的原因。
1. 家庭经济收入不平衡和地域文化差异
“90后”大学生中, 同一宿舍的成员已不再像以前一样来自同一区域。跨地区、跨文化、来自不同的成长的背景同学越来越多。不同家庭之间、不同地区的学生之间在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 家境比较贫困的学生通常生活比较节俭, 注重学习;而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 在物质生活上可以不受拘束, 有时不注意无意中就伤害科同寝室同学的自尊。而城乡、地域的差异也促成或加深了城乡学生间的隔阂———有些城市学生喜欢追赶潮流与时尚, 而来自偏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生活简朴, 习惯简单淳朴的生活。同一宿舍的大学生在生活中交往极为频繁, 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个人生活卫生、朋友交往方面难免或发生矛盾, 如果这些矛盾不及早解决, 久而久之, 这些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同学之间冲突的爆发。
2. 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健全
“90后”大学生一般在20岁左右, 心理上还很不成熟, 特别是心理的某些缺陷也会诱发或导致宿舍人际危机。在人际认知上, 他们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狭隘性、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人际认知偏差;在情绪情感上, 具有冲动性、情境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点, 很容易受到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另外, 因为社会、家庭环境的英雄, 在成长过程中, “90后”大学生身上也具有一些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例如:自傲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和猜疑闭锁心理等。这些不良心理的存在对宿舍成员正常人际关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旦未能正确引导, 常常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甚至引发比较严重的后果。
3. 社会竞争造成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个人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竞争, 而且愈演愈烈。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 能够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 一些大学生往往不择手段。在评定奖学金、助学金的时候, 一些大学生通过各种手段, 千方百计打败竞争对手。另外, 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各级别的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党员及其他各类荣誉, 都是决定大学生参与就业竞争和继续学习的重要资本。为了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有些学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明争暗斗, 通过笼络人心、造假离间、诋毁他人等手段, 甚至动员家长也参与进来。这种为了私利而开展的不公平竞争使得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充满了潜在的冲突。
三、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的缺乏
交际也是一门学问, 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知识和技巧。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90后”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只沉浸在知识的题海里, 缺乏与人交往的锻炼和经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 他们与人交往的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和单一, 对人际交往的意义、人际冲突的原因、处理策略的认知也比较匮缺。在人际关系中, 他们往往凭感觉、直觉、个人喜好来处理各种问题, 很难适应大学生活中的崭新环境和复杂的人际生活, 常常因缺乏交际技巧而导致人际冲突。
四、建立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措施
构建良好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工作意义重大, 我们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工作。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目前的整体状况来看, “90后”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是和谐健康的, 但也存在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往往具有潜伏性和爆发性的特点, 如果平时不注意积极引导, 会逐渐积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化解宿舍人际关系深层矛盾。思想政治辅导员应定期走访宿舍, 了解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现状, 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对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的教育, 要求大学生在宿舍交往中应当遵循尊重他人、豁达大度的原则, 互相包容, 多看到他人的长处, 勿放大他认定短处。
另外, 多加强人际归因训练, 通过案例教学、专项拓展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冲突处理能力。
2. 完善宿舍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创建宿舍良好人际关系的根本。在学校相关制度的基础上, 班级、宿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宿舍管理制度, 例如卫生制度、作息制度、值日制度等。特别是宿舍成员可以充分讨论, 把可能导致人际冲突的一些因素考虑进来并形成制度, 如尊重他人隐私, 拒绝零食, 参加集体活动, 互相帮助, 发生冲突后冲突方互相检讨道歉等。有了比较完备的制度, 宿舍成员之间就有了规矩的约束, 也有利于发生冲突时宿舍其他成员可以及时有效地对矛盾进行调解和处理。
3.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90后”大学生在学校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 常常与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个性、能力、品德的形成, 还是沟通方式和日常行为习惯的表现, 都和个人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因此, 学校辅导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的背景及人际交往的深层原因, 并针对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同时让家长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际交往指导, 提出合理建议;家长也应多向辅导员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协助学校帮助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摘要:宿舍人际关系是“90后”大学生最直接、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指出导致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最主要原因是相对独立的大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差异, 而大学生们又缺乏处理这种差异导致的人际冲突的能力, 然后针对“90后”大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丁陈栋, 李京.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探究——基于社会心理学的分析[J].河南教育 (高教) , 2013, (9) :63~64.
[2]何林姣, 赵建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5) :765~767.
[3]牛绍娜, 王夫寿, 王国喜.当今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80年代的差异探究改革与开放[J].改革与开放, 2013, (5) :42~44.
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究 篇7
(一) 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宿舍是大学生的“第二个家”, 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 随着高职院校逐步推行学分制, 班级制将逐渐淡化, 宿舍将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单位。 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会使大学生获得归属感, 体验到家的感觉, 同时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和形成他们和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使成员之间彼此了解吸引, 增强相互学习的动力, 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二) 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年龄大多相仿, 文化素质与心理水平比较接近, 在人际关系和谐的宿舍里, 受同伴效应的影响[1], 会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这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 提高学习技能与技巧, 从而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 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
( 三) 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校园的和谐、 安全与稳定
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给宿舍成员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 有效地疏解各种不良情绪、防止突发事件的产生, 从而有利于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四) 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发展
在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下, 宿舍成员之间在思想、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相互交流, 模仿具有良好的社会态度、交往心理和社交能力的宿舍成员的言行举止, 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中, 大学生学会了为人处世, 尊重他人, 宽容他人, 适应社会, 逐步走向社会化。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高职院校的大幅度扩招, 学生生源地差异增大, 学生学习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2], 使得在宿舍内大学生交往过程中产生一些矛盾冲突, 比如作息时间不同、有人睡觉打呼噜、深夜归宿不注意音量、不注意宿舍卫生等。 调查中普遍反映, 宿舍人际关系不太和谐, 时有一些矛盾冲突和小摩擦发生, 甚至彼此较劲起争执。 如不注意及时疏导和教育, 容易导致事件的发生, 影响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
(一) 高职院校因素
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和高中的管理模式差异性很大, 主张学生自主管理, 教师及宿舍管理员起着督导作用, 而高中的管理采用的是“教师管理、学生服从”的模式。 高职院校中的不少学生是高考的失意者, 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 他们普遍感觉自己是低人一等的“二等公民”[3], 难免在心理上产生落差感和对未来的焦虑感, 在宿舍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封闭、逃避的心理, 表现出给人以很难接近的感觉, 若不及时调适, 容易导致人际交往冲突的产生。
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 (咨询) 中心, 但是开设的课程不多, 开展了一些活动, 但是大多流于形式, 效果不是太好, 学生未能从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的活动中获得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 学生个体因素
1.个体差异。
一是生活习惯。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 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等有所不同, 生活习惯千差万别。 生活习惯一旦养成, 将很难改变, 尤其是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深夜归宿、乱扔垃圾等, 容易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的紧张。 二是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的冲突是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在宿舍生活中, 大学生之间人格特质的差异导致宿舍人际关系冲突频频发生, 有研究表明, 通常自我中心倾向、敏感猜忌、个体自我界限模糊等几种人格特质极易引发宿舍人际关系冲突。 三是家庭贫富差距。 家庭贫富差距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相比家庭条件优厚的学生, 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除完成学习任务外, 还要靠勤工俭学、 打零工等方式争取生活费, 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相比贫困生, 家境好的学生在家庭经济与资源占有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易形成炫富心理。 这两种不同的心理, 反映在外显的言行举止上, 造成宿舍人际关系的冷漠, 极易引发矛盾冲突。 此外,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与学生的民族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宿舍人际关系。
2.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的匮乏。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需要科学的交往知识和技能。 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 对人际交往问题关注较少, 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能上, 缺少人际交往经验, 处理人际关系尚简单地停留在本能性的、经验性的阶段, 最终导致宿舍矛盾的产生。 一旦宿舍人际交往出现这样那样的摩擦, 由于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学生往往会采用逃避、冷战、挑拨离间、结帮结派、调换宿舍等方式应对冲突矛盾, 这些解决方式易加剧宿舍人际关系的紧张。
(三) 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不断增加,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宿舍成员大多为同一班级或同一专业, 同时, 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与个人利益, 不可避免地在各方面形成激烈的竞争, 从而引起宿舍内部矛盾冲突, 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 在涉及经济利益与个人前途的各类评优中, 如面临各类奖学金的评定、三好学生的评选、优秀毕业生的评选、优秀团员推荐入党等问题时, 拉票、找关系等不正常现象便有所凸显。 另外, 当前社会性的诚信问题已逐步蔓延到大学校园中, 同学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相对减少, 阻碍了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建立[4]。
四、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策略
(一) 高校层面
1.完善宿舍管理相关制度, 重视宿舍文化建设。
一方面, 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宿舍管理制度, 将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列入宿舍的管理议事日程中。 高职院校制定的统一的宿舍管理制度和规范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宿舍意见分歧, 使大学生在宿舍问题上达成共识。 高职院校在学生宿舍作息时间管理、内务及卫生管理、电脑使用管理等方面应做出明确的规定, 并定期通过抽查、宿舍评比等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规范意识。 另一方面, 坚持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制度, 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作用, 逐步提升宿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其在宿舍人际关系方面的引导。 班主任、辅导员、宿管人员要未雨绸缪, 主动对学生的宿舍矛盾进行干预, 及时化解矛盾。 同时, 学工部门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学生宿舍的自我管理组织, 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宿舍管理中的作用。
2.开设关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课程。
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作。 学生课程的开设应与其同步, 高职院校应将人际关系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课程体系之中。 同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了解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使学生学会自我认识, 学习必要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引导学生主动解决宿舍成员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 通过以上工作, 尽量减少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的发生。
3.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活动。
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主要场所, 经常性地组织一些以宿舍为单位参加的活动, 如星级宿舍评比活动、宿舍设计大赛、 宿舍才艺大比拼等活动, 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 提高他们美的创造力和鉴赏力, 增进同学之间的团结性和友谊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4.积极有效地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已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部门, 目的在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及学生之间的矛盾, 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但在实际工作中, 心理咨询教师深入一线的学生生活不够, 了解学生的实践生活不深, 加之学生诉求心理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使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部门应注重对学生人际关系尤其是宿舍人际问题的重视, 采取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排忧解难, 为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学生层面
1.正确看待个体差异, 尊重他人。
宿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微型社会, 是各种利益的集合体, 因此, 宿舍成员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宿舍里, 面对与自己有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人格特质、不同家庭环境的室友时, 学生应该正确看待差异性。 差异本没有真正的好坏之分, 要学会尊重他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共同营造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2.主动学习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大学生除认真学习好自己的专业课以外, 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必要的人际交往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和人际交流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这是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3.加强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是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然而, “社交网络”时代, 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QQ到微博、微信, 课上课下忙着“刷屏”、“互粉”, “线上”的朋友越来越多, “线下”的朋友越来越少[5], 宿舍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相对冷漠, 大多数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 “低头一族”。 有些学生长期沉溺和依赖网络社交, 甚至将情感寄托于网络里的朋友, 不愿与宿舍同学面对面地沟通交流, 导致同宿舍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疏离。 宿舍成员在交往过程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同学相互之间可以多沟通、交流, 取长补短, 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6]。
4.树立良好的心态, 公平参与竞争。
当前社会, 竞争趋势的愈演愈烈, 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学生之间的竞争应该是公开、公平的良性竞争, 特别是同宿舍成员更应该正确地看待竞争, 树立良好的心态, 不应存在嫉妒、恶言攻击等不良行为, 要看到别人的优势和长处, 发挥好自己的优势,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不断取得进步。
(三) 家庭层面
高职院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 一定程度上与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和不当的教育方式相关。 第一, 要致力于和谐家庭关系的建设, 学生家长要重视亲子关系和家庭美德的教育, 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心, 切实避免“养而不教”和“教而不当”。第二, 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和情感交流, 时刻关注孩子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及时为孩子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 引导孩子积极乐观地看待宿舍交往中出现的冲突与隔阂。 第三, 家长应多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增强团队意识与沟通能力,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为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冉建.城市社区群众体育活动中的同伴效应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1) :29-31.
[2]潘杰宁.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6) :54-55.
[3]陈秀兰.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 2013 (2) :231-232.
[4]成器, 马莉.创和谐宿舍人际关系,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2) :122-123.
[5]梁平.“社交网络”时代90后高职生宿舍人际关系实证研究-以上海市部分高职院校为例[J].经营管理者, 2015 (19) :114-115.
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 篇8
一、90 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特点
1、不同宿舍之间存在差异
大多数宿舍成员之间关系较为融洽, 经常相互结伴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在学习生活上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沟通和合作, 宿舍气氛轻松而愉快。另有宿舍内部存在“小群体”现象, “小群体”成员之间密切交往, 而与宿舍其他成员的交流仅限于日常生活学习等一些表面问题, 而不触及思想、情感及意志的深处。他们没有认识上的冲突但人际关系淡薄, 这一现象尤其在女生宿舍较为常见。又有极少数宿舍成员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个别成员之间存在情绪对立, 经常为日常小事争吵不休。
2、宿舍的不同人群之间存在着差异
参加学生社团、经常做兼职的同学, 平时待在宿舍的时间较少, 与其成员的亲密度较低。他们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花费在社团事务、兼职工作中, 参与宿舍的集体活动较少, 与其他成员相处时间少了、交流少了, 自然与成员的关系不及时时刻刻在一起相处的同学亲密。混合宿舍的融洽度一般低于同班级或同专业的宿舍。混合宿舍由于成员间所学专业不同, 在上课作息时间、兴趣和知识构成存在差异, 共同点的缺乏造成宿舍成员间交流较少。
3、不同年级的宿舍间存在差异
大一新生刚入校, 一切都充满了陌生感, 往往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活动, 同宿舍成员一同出操、上课、自习、逛街等等, 对同宿舍成员的依赖性较强。进入大学二年级后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 成员间彼此认识和了解的越多, 加之校园生活适应、人际交往拓展、兴趣分化, 矛盾、冲突开始累积, 同一宿舍中成员间的远近亲疏逐渐拉开。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更是大幅减少, 这一时期大多数同学为考研或择业做准备, 学校生活目标改变, 交往对象从宿舍成员扩展到宿舍以外的更广范围, 对舍友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二、影响 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1、个体差异
宿舍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个性, 在人生观、价值观、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长时间的集体生活中难免会因琐碎小事发生矛盾。例如有的人性格外向, 活泼好动, 而有的人性格内敛, 喜欢安静, 所以两种不同个性特征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需要, 如果当这种心理需要在宿舍内部不能得到满足、双方的情绪得不到照顾时, 此时往往会破坏宿舍整体的氛围, 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局面。
2、生活习惯的差异
由于90后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受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地域、民族等因素的影响, 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同一空间中朝夕相处, 具有不同生活习惯的人必然会彼此不适应。如有人睡觉时打呼噜说梦话、磨牙, 熄灯后玩手机、看电影, 早起玩网络游戏;有人在宿舍抽烟、喝酒, 不注意个人卫生, 赃东西随处乱放, 私自使用别人物品等等。这些看似平常微小的琐事, 往往会引起矛盾或是导致矛盾激化。
3、心理发育不成熟
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正日趋完善, 但社会阅历少, 心理发育还没有真正成熟。他们在这个阶段存在一些心理矛盾和冲突, 如既渴望表现自己但内心又有自卑性, 既寻求理解与交流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闭锁, 情感丰富但波动大, 遇事易冲动, 自我控制能力差, 这都使得90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与宿舍成员产生矛盾, 使得宿舍里人际冲突经常化、多样化。
4、缺乏人际交往技巧
90后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从小在家中娇生惯养, 已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换位思考的理念, 遇事不懂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上大学之前, 一直以学习为主要内容, 生活环境单一, 缺乏人际交往及为人处事方面的一些基本技巧。当发生宿舍矛盾的时候, 许多大学生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很想解决矛盾冲突, 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做, 仅仅凭自己的直觉或情绪去处理, 结果使得一些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矛盾和冲突反而变得更加恶化。
5、成长环境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成为了“手指族”, 沉迷于微信、微博、人人、qq聊天等网络世界里, 逐渐与现实生活脱节, 与宿舍成员关系淡漠。此外, 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渗入大学校园, 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在学生群体中有扩大的态势, 这些观念在无形中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择友的功利心态, 将消费层次、学习成绩、个人能力等作为其择友的出发点。学校家长的教育理念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使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在家庭教育中, 许多父母更多的是以长辈自居惊醒说教, 并未真正与孩子平等相处, 这使得孩子处于一种思想压抑的状态。在学校教育中通行的是灌输式教育, 造成学生缺乏沟通的主动性。
三、构建 90 后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对策
90后在校大学生正处在求知阶段, 思想比较单纯, 对美好未来充满着向往和自信, 他们渴望结交更多的朋友, 拥有纯洁的友谊, 他们不愿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个人小圈子里, 而是迫切地希望能够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的塑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需要90后大学生、学校、家长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1、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增进个人魅力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是思想、能力、学识及心理等的整体作用。因此, 人际魅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交生活中的体现, 任何一方面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这就要求90后在校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从形象到谈吐、学识到心理, 多方面提高自己, 拓展其内涵。生活中要克服自卑、冷漠、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表现, 加强自我锻炼, 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 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与宿舍成员进行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从点滴开始优化个人的社交形象, 从善如流。
2、坦诚相待, 学会宽容及换位思考
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情感交流, 在来日方长的你来我往中增进双方的友谊。所以, 在长时间的宿舍集体生活中, 宿舍成员间应该逐渐学会互相关心, 互相爱护, 坦诚相待。当面临宿舍人际危机时, 以宽容的心胸包容对方, 主动解释, 及时消除误解。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和处理问题。善于发现宿舍其他成员的价值及优点, 懂得尊重他人, 信任他人, 能容忍他人的过错, 不在生活习惯及个人看法上斤斤计较;懂得“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懂得今生相遇是一种珍惜;懂得与宿舍成员相处时应存大同, 求小异。
3、主动帮助、善用赞扬
当宿舍其他成员遇到困难时, 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主动帮忙, 可以使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迅速缩短, “雪中送炭”的心理效应即刻产生,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随之迅速建立起来。心理学家认为, 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 调动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 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 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 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日常生活的相处中, 遇到适当的场合和语境, 要学会以友好的、真诚的态度与措词对事也对人, 适时适度地表达你的赞扬, 增进宿舍成员彼此间的吸引力。
4、做好服务沟通引导工作
【宿舍不良关系】推荐阅读:
宿舍不良人际关系论文12-01
不良关系12-13
不良人际关系07-21
高校宿舍人际关系11-22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06-20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08-03
用合理情绪疗法营造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论文10-12
独立院校中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分析12-25
护理不良事件的概念与常见的不良事件10-23
职工宿舍宿舍分配流程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