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不良

2024-10-19

常见不良(通用12篇)

常见不良 篇1

老年人的生理学及药代动力学随年龄的增大而改变, 并且合并有多种疾患, 应用的药物品种繁多, 使得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ADR) 的几率增加[1]。笔者就引起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和不良反应类型综述如下, 以期引起临床上的注意。

1 ADR流行病学特征

一项统计资料表明,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用药的ADR发生率为15.4%, 老年患者因药物治疗而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是一般成年人的2.5倍[2]。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 使用多种药物治疗, 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品种数成正比[3]。容易引起ADR的药物是抗生素、心血管药物、利尿药、磺脲类降糖药、苯老年抑郁症;b) 中枢抗胆碱药安坦, 可致精神错乱;老年痴呆患者使用中枢抗胆碱药、左旋多巴或金刚烷胺, 可加重痴呆症状。 (2) 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 使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内压力感受器对血压变动不敏感, 因而不能调节变动的血压, 常会因体位改变而产生头晕。使用某些药物如血管扩张药、降压药、利尿药、苯二氮类、吩噻嗪和左旋多巴等, 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3) 耳毒性:老年人内耳毛细胞数目减少, 听力有所下降, 如果应用某些易于在内耳液中积聚的药物, 可影响听力。年老体弱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可致第Ⅷ对脑神经损害, 多黏菌素也可引起类似损害。老年人最好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必须应用时可减量, 并避免与其他影响内耳功能的药物如水杨酸盐类、保泰松、氯喹诺酮、呋塞米 (速尿) 、依他尼酸 (利尿酸) 等合用。 (4) 尿潴留:老年人使用抗帕金森病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引起尿潴留, 伴有前列腺增生者尤易发生。患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 使用强效利尿剂 (呋塞米、依他尼酸) 亦可引起尿潴留。 (5) 滥用滋补药的ADR:a) 每日服人参粉3 g以上, 可引起人参综合征, 表现为高血压、失眠、皮疹、晨泻、精神错乱, 还可能出现便秘、鼻出血等不适;b) 过量服用鹿茸, 可引起口腔糜烂、鼻出血;c) 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E常出现多种非特异性不适感, 服用超过6个月, 则易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d) 微量元素用量过大, 可造成严重的毒副反应。

因此, 临床上在针对老年人用药时, 尽量实行个体化用药的原则, 应加强用药指导与用药干预措施, 减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从而提高老年人用药的依从性, 有效保证其生存质量。

摘要:老年人由于生理学及药代动力学随年龄的增大而改变, 特别是老年人一般合并有多种疾患, 用药常有5~6种, 甚至多达十余种, 所以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ADR) 的几率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ADR流行病学特征、老年人ADR发生率高的原因和常见ADR的类型, 才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齐晓涟, 王育琴, 王蕊.我院284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房, 2002, 13 (11) :680.

[2]张丽辉, 李光, 张华生, 等.门诊用药咨询调查分析[J].安徽医药, 2004, 8 (2) :167-168.

[3]施志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原因[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10 (8) :7551-7552.

[4]贾公孚, 谢惠民.药物联用与禁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23.

常见不良 篇2

(1)在交谈过程中,设法相互沟通,切记曲解、误解对方的话题,也要让对方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意思。这种交流是相当重要的,双方对于思想和意见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途径得到沟通。

(2)自己不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固执己见,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理论水平高,而轻试面试人员,并且还大加贬低对方,这样容易造成双方的隔阂。

(3)面试回答时,不要对面试人员提出的问题表示难以理解的样子,即使对方的提问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也不要出现尖锐的针锋相对。

(4)不要让双方谈论的话题成为自己演讲的题目,喋喋不休,口若悬河,而使双方的角色转换。

(5)在面试过程中不要东张西望,对面试人员的发问显得极不关心,让人产生厌恶心理。

(6)在对方讲话时,不要随便打断,要耐心地聆听对方的意见。

(7)在交谈过程中,不要随意说一些奉承对方的话,让其他人感到肉麻不适。

降压药有哪些常见不良反应 篇3

利尿药 适用于高血压早期或轻型高血压患者。如氢氯噻嗪、氯噻酮、呋塞米(速尿)等,主要不良反应是低钾血症、高钙血症、高血糖及高脂血症等。另外,对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也有不利影响,可引起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增高。故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另外,有一种利尿药叫吲达帕胺,长期服用可致低钾血症,偶可致高尿酸血症,而对血钙、血糖和血脂均无影响。

β-受体阻滞药 适用于心率偏快、心功能良好伴冠心病心绞痛的轻中型高血压患者。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和比索洛尔等,均可导致心动过缓,诱发支气管哮喘、高血糖、高脂血症等,且能掩盖低血糖的临床征象。如大剂量使用,还会诱发急性心力衰竭。所以合并房室传导阻滞、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或哮喘的患者不宜使用。

α-受体阻滞药 适用于伴有肥胖、高脂血症及肾功能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常用的有哌唑嗪、特拉唑嗪和多沙唑嗪等。后两者还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常见不良反应为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首次服药时容易发生。因此,首次服药时应在临睡前药量减半服用,并注意尽量避免夜间起床。

钙拮抗剂 适用于并发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中常用的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和氨氯地平等均可产生面部潮红、头痛、心跳加快、踝部水肿的不良反应。其中硝苯地平偶有致血糖升高的作用,因此,对并发糖尿病患者尽量不用,如必须用的话,则一般主张用小剂量,并应定期检测血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中的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艹+卓,由于对窦房结功能和房室传导阻滞有抑制作用,容易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不宜使用。但后两者无踝部水肿的不良反应。另外,恬尔心偶可致畸胎后死胎,故孕妇忌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适用于并发糖尿病或轻度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和福辛普利等。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不同程度的咳嗽,以咽痒、干咳为主,发生率为10%~20%。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血管神经性水肿、高钾血症、白细胞减少、低血糖等。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慎用或不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适用于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不能耐受的高血压患者。如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等。目前尚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可有轻度头晕、恶心等,偶可致高钾血症。

中枢性降压药 适用于肾功能减退、肾性高血压或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如甲基多巴、可乐定等均可引起眩晕、体位性低血压及性功能减退等。

复方降压制剂 如常用的复方降压片,内含利血平,可引起嗜睡、乏力、鼻塞、胃出血、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溃疡病患者慎用。另外,常药降压片及珍菊降压片长期服用,偶可致性功能障碍,故中年人应慎用。复方罗布麻片含胍乙啶,偶可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而致摔倒,因此,老年人要慎用。复方卡托普利含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易引起刺激性干咳和多尿,有慢性支气管炎及咽炎者慎用。

小药膳

杜仲茯苓粥

原料:炒杜仲15克,茯苓10克,粳米50克。

制法:将炒杜仲、茯苓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取汤汁,去渣后,放入淘洗干净的粳米,文火煮粥,米熟粥稠即成。

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常见不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儿科住院部患者120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 其中, 男68例, 女52例, 年龄在2个月~9岁, 平均3.2岁。

1.2 方法

对120例儿科患者的病历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的差异为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120例儿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 36例患者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 主要临床表现为:出现皮疹、荨麻疹等皮肤不良反应23例 (63.8%) , 出现肝功能损害7例 (19.44%) , 出现肾功能损害2例 (5.56) , 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4例 (11.1) 。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36例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 其中32例完全治愈, 另有4例处于恢复期。

3 讨论

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普遍, 儿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比成年人更高,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中, 36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 用药剂量超标的有24例, 药物配伍不当引起的有10例, 服用儿童慎用药物引起的有6例。

用药剂量超标是儿科临床用药常见的问题, 在选择药品和使用剂量时, 部分医生和家长为结合患儿便检结果、临床特点、孩子的用药过敏史等, 擅自加大剂量, 盲目联合用药。有时家长在药店买药, 盲目听从广告宣传和别人的推荐, 造成重复用药和不规律用药, 导致患儿病情不稳定, 严重时会使患儿出现肠道菌群紊乱、肠炎和腹泻等不良反应[2]。

药物配伍不当主要是由于儿科临床护理人员在儿童用药意识方面认识不够, 对各种药物配伍可能出现的相互作用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 欠缺对患儿进行安全用药的能力。一些医生在给患儿用药的过程中, 没有充分、科学地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是引起患儿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3]。

部分医生在给患儿使用儿童慎用药物后未进行仔细地观察, 导致患儿出现生理机能如肝、肾等方面的损害, 医生对儿童慎用药物的使用需谨慎[4]。

除以上几点重要的因素外, 药物方面的原因也是造成儿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药物中混入微量的高分子杂质、胶囊的燃料等;因生产和保管方法不当, 使药物受到污染;不同厂家制剂技术和杂质去除率的差异造成药物质量问题等都是使儿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此外, 也与患儿自身的体质有关[5]。

综上所述, 随着药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多, 因儿童生理机能发育不完全, 儿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现象越来越多, 以皮肤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为主。医护人员和家长需高度重视儿童的用药情况和过敏史, 严密监控患儿的药品使用频率、时间和用量等, 尽量避免和杜绝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这也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增强患儿临床用药的安全意识, 并将正确用药知识向家长和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家长在给患儿用药时要遵医嘱, 不得轻信药店工作人员和他人的意见。如患儿出现不良反应, 必须立即停止用药, 并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以免对患儿身体产生更为严重的损害。总之, 儿童临床安全用药需要家长、医院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瑞玲, 吴金红, 高明娥, 等.儿童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 10 (19) :153-154.

[2]巫海英.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的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15 (19) :1711-1722.

[3]李建朗.我院212例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11 (21) :136-137.

[4]赵卫芳.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4) :234-236.

常见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 篇5

2、害怕失败。这类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缩手缩脚,总是害怕失败,也就是因为这样,他们每天总是一副提心吊胆的样子。要想改变这种生活,这类人得先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3、害怕被拒绝。这类人性格比较内向,害怕被别人耻笑,也害怕遭受打击,更害怕遭到当面拒绝。因此这类人的心态也总是处在低谷,很难有兴奋的时候。

4、埋怨和责怪。这类人喜欢逃避责任,不敢面对困难,也不敢面对自我。只要一遇到问题就把责任归咎在别人头上。他们总是自我认识不够,也总以为自己是受害者,是应该被可怜的人。

5、否定现实。这是一种懦弱,胆怯和无能的表现。现实中的一切他们都不敢去面对,总是采取一种逃避的方式,并且也总是否定现实中的人,现实中的事,更为可悲的是还否定现实中的真情。

6、半途而废。这类人经受不住一点痛苦的折磨,也根本不知道“坚持“后面是美丽的彩虹。只要一有磕磕碰碰,就选择放弃,不管如何,这也是没有信心和底气的表现。

7、对未来悲观。世界在这类人的眼中,总有一天是要走向灭亡的,因此他们总是在担心,总是在悲观,认为一切终归要走向毁灭,所有的努力终归是白费的,因此这类人一直非常消极,甚至是颓废。

8、好高骛远。和缺乏目标的人不一样的就是,这类人有很远大的目标。唯一不足的就是这类人的目标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是一种空洞的打算。因此,这类人在追求过程当中,注定要有很多的失败,情绪自然也就欠佳。

三位来自美国佐治亚州的医学博士最近出版了《你身体的红灯发出警报》的修订本,介绍身体生病之前会出现哪些前兆。其中六种转瞬即逝的症状,需要格外注意,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第一,胳膊、腿麻木、刺痛,精神紊乱、晕眩,说话打颤、语无伦次。尤其是面部或者身体一侧出现上述情况,就可能是中风,也就是脑卒中的前兆,预示向大脑供氧的动脉堵塞或者破裂。如果是大动脉出问题,大脑中很大一部分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半身麻痹,同时失去讲话等功能。如果是小血管出问题,胳膊或腿会麻木。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刻就医。一般说来,血栓发生三小时内是治疗的最佳时机。

第二,胸部疼痛或不适,胳膊、两颚、颈部疼痛,突发冷汗、极度虚弱、恶心、呕吐、晕眩或者气短。这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另外,有些病人会出现“ 无痛”心脏病,其最关键的前兆是:突发晕眩、心跳加剧、气短、恶心、呕吐、冒冷汗。如果身体出现上述某些症状,要第一时间打120急救。病人口中可含一片阿司匹林或硝酸甘油,以防心脏病发作时心肌受到损伤。

第三,腿肚子酸痛、胸痛、气短、咳血。这些是危险的腿部血栓形成前兆。久坐之后最易发生,手术之后长时间卧床,也会出现这种症状。人人都可能得这种病,坐卧时间久了,血液淤积在腿部,腿部出现血栓,小腿肚子肿疼,此时如果突然出现胸痛或者气短,说明血栓可能已经脱落并通过血液进入肺部。那可是万分危险,要立刻去医院。

第四,尿血但无痛感。如果发现尿中有血,即便没有痛感也要去医院。尿血的常见原因有肾结石、膀胱或者前列腺感染。严重的可能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等部位发生癌变,当病灶很小,也就是能治的时候,病人通常是没有痛感的。因此,发现尿血就要尽早就医。

第五,哮喘不好也不坏。哮喘发作时往往伴随喘息或者呼吸困难。如果症状不消退,也不恶化,就应该去看急诊。如果哮喘发作不治疗,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胸肌疲劳,甚至导致死亡。

常见不良 篇6

【摘 要】没有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在路基工程建设中常出现病害,其主要特征表现在路面纵、横向裂缝,裂缝处呈现错台,严重时裂缝变宽,并向下延伸,边坡滑塌,路基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陷,填方路堤完工后沉降较大,本文结合本人的施工经验,对公路几种常见的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和处治办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路基,病害,原因,方案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266-01

一、路基常见病害的成因

由于公路路基为一带状构造物,具有距离大,与大自然接触面广的特点,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千差万别,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路基设计必须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质、水文情况,采取尽可能有效工程技术措施,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1.1地形:地形不仅影响到路线的平面线路的选定、纵断面设计,同时也影响到路基设计。平原区、丘陵区、山岭重丘区;由于各自地势,水浸情况各异。平原区(巴州焉耆盆地)其地下水位较高,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路基填土高度,来保持路床的水温状况。

1.2地质:沿线的地质条件(软土、盐渍土、过细粉性土、淤泥等)对路基的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1.3水文:路基经过地的净水量、蒸发量、地表迳流、层间水、等对路基的稳定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路基的各种病害。

二、设计方面原因

由于受条件限制,地质勘查线位分布不均匀或较少,提供的地质资料不全(或不能反应地质状态),导致设计存在缺陷,如路基排水设计不完善等填土路段,设计采取的软基处理方法不当,设计处理深度不够,达不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出现各种路基病害。如软土地基处理不设渐变段造成处理路段与非处理段的交界处形成沉降突变;软土路段等填土路基,安全稳定系数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造成填筑过程及营运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地面侧向变形。

三、施工技术方面原因

(1)软基处理未达到设计深度,施工时软土地基路段填料速度过快等。

(2)填料不合适,如填筑过湿土、盐渍土,易溶盐超标的砾石土,腐殖土等使用性能差的填料,又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路基填料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标准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密度无采用峰值,无形中降低了压实标准,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含水量超过允许误差±2%的范围,分层填土碾压时压实层厚度偏厚,超过30cm,压实质量差,机械碾压时间过早或过晚等。

(4)混填不同土类的料,施工中由于取土坑沿深度方向的石土质变化未列明。特别紫泥泉的料场尤为明显,虽然都是设计单位指定的设计料场,但在深度方向上料的质量有明显的差别,一般在原地表以下0~3m之间,夹层易溶盐含量高,而且夹层厚度大。造成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形成压缩性,抗水性的差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

(5)路基施工排水不畅,往往遇雨水浸泡后,后续施工时施工单位又不及时进行复压,这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路基施工交验后,一般监理和施工单位不注意这项工作。

四、路基病害处理方案

合理设计、精心施工,提高工程质量,这是防止路基病害的一般方法。对经过特殊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的路线,必须应进行详细调查,提供详细的资料,并采取有效的处理办法,使路基保持良好的整体稳定性。

4.1软土地基处理。

软土是指饱和的软弱粘土或淤泥为主的土层,有时也夹有少量淤泥等,其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公路时,若对软基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路基失稳、路面开裂,并导致公路不能正常使用。因此,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

对软土地基加固措施分几种介绍:

(1)抛石挤淤法:焉耆地区地下水位特别高,桥涵挖基和改线段普遍出现地下水,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减少土体中的孔隙,使土体尽快密实,加快施工进度,采取抛石挤淤法。其作法是:挖至基础的处理厚度,一般为30cm,快速抛石、整平,抛石整平稳定后进行砂砾垫层施工,其办法很快解决了公路桥涵的软基处理,提高了整体施工进度。

(2)以砂、砾石等材料置换或拌入法使软弱地基形成复合地基,或在软弱地基的部分土体内掺入水泥,水泥砂浆以及土或石灰等物,形成一种加固体,达到减少压缩量,提高地基承载力。

(3)采取铺砾石+土工格栅预压,这种处理效果是明显的,但投资较大,资金短缺时采用较为困难。软土地基加固施工过程中,工序控制的原则是“四快”,即排水快、清淤快、回填快、碾压快。采用加铺土工织物时,铺设要求做到绷拉无皱折。

4.2路基施工的处理。

路基基底施工时若遇到地表湿软,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意见,可考虑换土或掺水泥(石灰)以及铺设土工布等有利于填前压实的措施。换土、掺水泥(石灰)的施工工序为:路基开挖―排水―清淤-换土-掺水泥(石灰)-碾压。

地质条件是影响路基工程质量和产生病害的基本前提,水是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地下水位高除需完善排水设施外,还应设隔水层等,其目的是减少土路堤结构的压缩变形。按设计要求先开挖排水沟,再清表,做好填前压实,并在分层时最好做出一定的横坡。施工前应进行补充调查,取土坑沿深度方向的土层分布,土性、含水量情况列表说明,避免混填。

4.2.1控制填料填筑速率与时间。

基底处理完后,应及时进行路堤填筑以及争取预压时间,对排水处理地基完成后,即可填筑。软土路段施工速度应放慢,其填筑速度应控制好,并应开放交通,对填筑路堤,有一个预压和沉降期,对填筑宽度,应按设计施工坡率超宽碾压要求控制,一般按30-50cm超宽控制。

4.2.2控制填料的含水量。

填料的含水量对压实效果影响最大,一般在施工中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施工前应根据标准击实试验取得的数据,按照施工气候和试压结果作出适当调整,减少压缩沉降。

4.2.3控制压实厚度,正确选用碾压机械。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填料及碾压工具选用不同的压实度,采用机械压实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且摊铺厚度要通过标桩控制,碾压时要严格控制纵、横坡度,并及时检查,不同碾压机械其性能差别较大,适用情况不异;如重型轮胎压路机适用于各类土,轻型钢轮压路机适用于各种填料顶面压实整平,重型钢轮压路机适用于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石土等,双驱重型轮胎压路机最适用于风积沙等,施工时应正确选用。

以上是本人在公路路基施工中遇到的的几种常见病害,分析了成因,并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在今后的路基病害的处理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只有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路基的病害有充分的了解,合理设计、精心施工,才可能减少路基病害的发生,才能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常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析 篇7

中药注射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中药注射剂提取先进技术的发展, 使传统的中药给药方式得以突破。中药制剂的改造所带来的变化使中药注射剂成为医院中药使用的主流产品。近年来, 随着医院临床医药学工作的开展和深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中药注射剂则含有较复杂的成分, 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大大增加。针对这些问题, 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研究, 是目前一项重要的课题。笔者对本院常用的几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探讨, 以进一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和研发。

1 临床表现

1.1 痰热清注射液

痰热清注射液是主要由黄芪、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五味中药提取精致而成的中成药注射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解痉的功效[1]。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头昏恶心、腹泻、高热、肾功能异常、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 其中头昏恶心和过敏反应占较大比例。

1.2 葛根素注射液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或葛腾根中提出的一种单一成分4, 7-二羟基-8-β-D-葡萄糖醛基异黄酮, 系纯中药制剂, 具有舒张冠状动脉及脑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收缩力及微循环的功能[2]。葛根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病例中, 变态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其次为溶血性贫血、药物热、肝肾损害, 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溶血性贫血、过敏性休克, 甚至会导致死亡。

1.3 血栓通注射液

血栓通注射液是从三七中提取有效活性成分制成的中成药注射剂, 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 目前在医院被广泛运用于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以及外科、骨科、眼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药理作用和功效十分广泛, 除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扩张视网膜血管、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外, 还可降低心肌自律性、减慢传导、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黏度;能拮抗胰高血糖素的降糖作用, 也可辅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且具有改善肾脏微循环、降低尿蛋白等作用[3]。血栓通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药物热、过敏性休克、局部反应, 可累及眼科系统及呼吸系统, 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 (皮肤烧灼感、皮疹、黏膜水肿、剥脱性皮炎) , 其次是局部反应 (静脉炎、局部刺激) , 再次是药物热 (寒颤、发热、面色苍白、四肢麻木无力) 。

1.4 炎琥宁注射液

炎琥宁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 是从爵床科植物穿心莲中提取制成的中药制剂, 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临床常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4]。炎琥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神经精神症状、发热等。

1.5 双黄连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和连翘, 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腹痛、呕吐及皮肤瘙痒、头晕、胸闷等, 偶尔发生过敏性休克[5]。

2 原因探析及防治措施

2.1 中药材质量问题

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注射剂的质量。中药材的质量会受到产地、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加工炮制和贮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中药在使用时对质量的要求又较高, 强调地道药材的使用, 以保证有效成分的相对稳定。因此, 生产企业应采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生产规范 (GAP) 或固定药材产地的药材, 以便于控制药材质量, 缩小批与批之间的质量差异,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2 药物成分复杂

中药注射剂内所含成分较复杂, 多数为大分子物质, 如:蛋白质、淀粉、鞣质、色素、黏液、树脂等致敏成分及各种增溶剂、有机溶剂、pH调节剂等。药化分析认为, 其既有免疫原性, 又具有免疫反应性[6]。双黄连注射剂中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 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的同时, 也是一种高致敏的抗原物质, 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可产生高致敏反应, 鞣质是致敏的主要原因。炎琥宁注射剂中的穿心莲内酯作为药物半抗原进入机体后, 与血小板表面的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这类抗体再度与定位于血小板表面的抗体相遇, 在补体参与下, 使血小板损伤破坏, 导致血小板减少。血栓通注射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三七总皂苷, 皂苷本身即具有刺激性。中药注射剂引起的毒副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可能与主要成分的复杂性有很大关系。因此, 在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检测时, 应用科学新技术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精制、分离, 减少无效成分和杂质, 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 严格执行工艺规程,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2.3 注意溶媒的配伍使用

中药注射剂加入到常用输液中后检查表明, 不溶性颗粒显著增加, 超过药典规定的限度, 这些不溶性微粒会造成静脉炎、静脉栓等不良反应的产生。因此, 要依据中药注射剂的酸碱性选择适宜的溶媒稀释很重要, 要按说明书的规定选用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及专用溶剂, 并按说明书推荐的稀释比例溶解稀释。配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配好后尽快使用。

2.4 个体差异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均会受到性别、年龄、病理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中药注射剂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因性别、年龄等因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特异性遗传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有些过敏体质者会对很多抗原物质产生过敏。有些不良反应在小儿和老年人群中较常见, 与其抵抗力相对较弱有关, 尤其是老年人, 各器官功能不断衰退, 特别是肝脏血流量的减少, 药物经肝脏时代谢能力较差, 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增高, 从而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7]。因此, 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中, 要注意年龄和病理、生理状态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用药, 询问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史, 对老年和小儿等特殊人群特殊用药。

3 小 结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中药剂型, 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 在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对其不良反应应从各个方面加强研究力度, 以求将不良反应降至最小, 使中药注射剂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韦炳华, 陈清.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8 (1) :134-135.

[2]历淑芬, 刘海清, 从晓东.葛根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 2010, 23 (4) :587.

[3]余海琳.96例血栓通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J].安徽医药, 2009, 13 (9) :1149.

[4]鄢金萍.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 23 (1) :69.

[5]张勤.142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0, 8 (7) :226-227.

[6]康鲁平.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导报, 2004, 23 (12) :974.

常见不良 篇8

预防接种就是把疫苗经不同途径接种到人体, 使其发生免疫反应, 产生免疫力, 从而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自从200多年前, 英国医生琴纳发明接种牛痘天花以来, 免疫接种在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特别是天花在全世界的消灭, 更加奠定了疫苗的地位。迄今已有可预防30余种不同疾病的疫苗问世。全世界自1974年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以来, 预防麻疹、白喉、结核病、乙肝和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OPV) 6种主要疾病的免疫接种率已达85%, 使得用现有疫苗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不良反应分类

根据反应的性质和程度不同,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类。

1.1 一般反应

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 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 对机体只会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 不会造成生理功能障碍。例如局部反应:红晕、浸润、轻度肿胀和疼痛, 有些疫苗局部可出现硬结、化脓、结痂、疤痕, 偶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全身反应:发热、头痛、乏力、不适, 个别人伴有恶心、呕吐、腹泻, 有些疫苗可以出现一过性皮疹等。

1.2 异常反应

此类反应率极低, 如非特异性反应:继发感染、无菌性脓肿等;精神性反应:晕厥等, 常与患者精神因素、身体素质有关。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 :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较多的一类, 多见于有过敏史的人。常见有各种类型的皮疹 (丘疹、斑丘疹) 、荨麻疹, 少见的有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疫苗相关病例:该类合并症极为罕见, 由减毒活疫苗引起, 常与患儿的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有关, 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引起的相关病例。预防接种的偶合症:疫苗接种后偶合、诱发或加重其他原有的疾病, 如接种时正处于某一疾病的潜伏期、前驱期或患者某种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 接种后使某种症状明显或加重。

2 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

2.1 疫苗因素

(1) 某些批号疫苗质量存在问题。如:疫苗的纯度与均匀度的影响;疫苗中的附加物影响; (2) 使用不当 (使用时未检查或未充分摇匀药液、疫苗启用时间过久和消毒不够严格, 注射含吸附剂疫苗, 剂量大、部位浅、注射次数过多、2次接种部位接近或重叠。接种部位不正确和接种途径不妥, 吸附制剂应皮下深部或肌肉注射, 不能过浅, 否则容易发生无菌性脓肿。疫苗稀释时错误致使疫苗浓度过高) ;禁忌证掌握不严;接种对象不当; (3) 冷链问题:用已经冻结变性的疫苗。

2.2 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健康状况 (如给消化功能差的患者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易发生胃肠道反应) ;过敏性体质, 被接种者的敏感性高于正常或处于某种生理、病理状态;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都可诱发不良反应的出现。

2.3 其他因素

(1) 接种时间:季节可显著影响呼吸道疫苗接种的反应率; (2) 药物影响:长期接受大剂量泼尼松 (强的松) 患者是处于罹患严重水痘危险状态, 提示有细胞免疫缺陷, 因此OPV、MMR等活疫苗不应接种。泼尼松剂量≥2mg/kg, 或每日剂量超过20 mg患者有免疫抑制现象, 不应接种活疫苗; (3) 其他:预防接种后进行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会加重反应。

上述多种因素, 均可造成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实施患者预防接种时, 医务人员要积累大量预防接种常识及其相关的疫苗知识, 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

3.1 严格掌握各种疫苗的禁忌症加强业务学习, 凡参与接种的医务人员, 必须掌握各类疫苗的禁忌症。

3.2 详细询问接种患者的情况

观察患者, 了解患者是否有疾病的存在, 并向家长讲述注射疫苗的注意事项, 严格把关, 合理有效的接种, 预防不良反应和纠纷的发生。

3.3 严格查对制度, 把好药液配制关

接种室严格把好环境污染及空气污染关, 将原来的只是一个单间, 改为两个房间, 接种时只能一个患者及父母进入, 改变原来多个患者接种的方式;接种室应每天进行环境和空气的消毒, 预防环境和空气污染。

3.4 改进配药的方法

改进安瓿的割据与消毒, 传统使用的一些开启安瓿的方法, 如镊子等物品敲开法, 可造成严重污染应禁用, 两次消毒法 (即折断安瓿前应严格消毒二次) , 能有效减少污染。

3.5 采用正确的抽取药液方法

抽取药液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不能横握注射器, 即“一把抓”;抽取药液时安瓿不应倒置;抽取药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瓿的中下部 (是针头置于颈口时, 玻璃微粒污染最多, 置于底部时微粒最少, 但针头触及底部易造成钝针) 。

3.6 接种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接种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安瓿及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

3.7 采用合理的接种时间及方法

严格掌握各类疫苗的接种特性, 合理保管疫苗, 并按照疫苗应注射的部位 (皮内、皮下、肌肉) 和应接种的时间严格接种, 有效接种;同时接种时作好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8 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搞好中心行风建设, 微笑服务, 减少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丹.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及处理.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18) :43.

[2]杨永钦.规避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的处理技巧.现代预防医学, 2009, (04) :51.

[3]文小兵, 张华, 吴德琼.某院1998-2007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析.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8, (06) :46.

[4]杨洛贤, 许二萍, 黄利明.杭州市2005年免疫规划第一类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7, (06) :38.

[5]张彦玲, 杜红梅, 崔智多, 等.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体会.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8, (09) 27.

常见不良 篇9

关键词:公路施工,地质问题,处理办法

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良地质, 这不仅加大了公路施工的难度, 还对工程的安全施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 公路施工项目也在不断增多, 公路不良地质灾害的问题也在频繁的发展, 对工程施工和人们的出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 为了有效的解决在公路施工过程中, 不良地质对公路结构的影响, 施工人员就要针对我国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类型进行分析, 进而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下面我们就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和处理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1 目前我国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类型

当前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 存在的不良地质有很多种, 其中比较常见的不良地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滑坡

滑坡是当前人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 它主要是指公路周围斜坡上的土质结构在某些特殊原因的影响下, 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 其部分土质结构出现了下滑的现象, 从而对公路施工和道路交通带来严重的影响。而造成滑坡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外界环境和周围地质情况的影响。

1.2 崩塌

所谓的崩塌就是指在岩土存在于陡峭的斜坡上, , 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 其岩土就会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 从岩壁上脱落出现崩塌、滚动的现象。这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 如果不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 那么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 就可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不利于公路工程的安全施工。

1.3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就是指公路表面结构的岩石和土层在受到自然因素或者人为作用的影响下, 使得公路路面出现地面下陷的情况, 从而对公路结构造成严重的影响, 这种地质灾害对公路路面结构破坏较大, 修复工作也十分的困难。

1.4 泥石流

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它主要是由降雨量过大而导致的, 使得雨水将山体中大量的泥沙、岩石等物质积聚在一起, 形成一种特殊的洪流, 从而对公路施工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

2 针对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提出的监测办法

公路施工中产生的地质灾害现象种类很多, 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也很大。因此, 及时、有效的针对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进行监测, 对提高我们地质灾害的分析和防护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下笔者针对自然情况所引起的地质灾害, 总结出几种公路施工中常用的监测方法:第一、埋桩法。埋桩法适合于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岩体裂缝进行监测。具体监测方法为在岩体斜坡的横跨裂缝两侧进行埋桩。

同时, 以钢卷尺测量埋桩两侧横跨桩的距离。以此了解崩塌、滑坡现象发生的滑动过程, 以便对地质灾害进行准确的监测;第二、埋钉法。埋钉法是指在岩土的裂缝两侧各钉人一颗钉子。通过对两侧钉子之问的距离变化来测量滑坡的变形情况。此种方法对地质灾害的提前判断十分有效;第三、贴片法和上漆法。上漆法其原理与埋钉法相同, 都是通过测量裂缝两端的标记物进行监测。而贴片法是在裂缝中间, 利用贴水泥浆或者贴纸片等方面;如果水泥浆片或者纸片被拉断, 则以此判断岩土发生变形, 加以监测。以上三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非常直观的岩体滑坡的变化情况, 虽然不能获取最为直接的数据。但是可以对地质灾害的到来进行有效的预防。

同时, 对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不仅要做到事前的监测工作, 还应该建立有效的危险性评估。主要通过对地质地区实际发生的历史性地质灾害经验和地区存在的潜在危害性, 来推测、判断地区预计发生的地质灾害活动强度、灾害活动强度和灾害活动频率。以此建立系统、有效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做好工作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分析。

然而, 目前我国在公路施工建设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灾害问题, 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照成的地质灾害, 更多方面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例如: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施工材料、施工管理不符合公路实际施工情况等现象。许多公路在建造时使用的碎石都是由多个小型采砂场收集而来的, 规模、大小都很不规范, 这就加大了公路路面情况的复杂性, 使公路在未达到使用寿命时, 就出现大规模的损坏, 严重会造成公路的坍塌, 给公路的运行带来了许多潜在灾害隐患, 安全意识是施工安全的关键, 许多公路施工事故都是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引起的。而目前我国够公路在建设中, 对公路的施工安全生产知识仍然十分单一, 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立体交叉作业, 导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的同时, 也给施工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公路施工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构, 无法健全公路施工安全体系。监督机构是公路安全施工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建立监督机构对有效组织、提高公路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针对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的安全处理防治方法

为了减少不良地质对公路施工的影响, 降低不良地质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损失, 施工人员就要对这些不良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并且结合自身的施工经验和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 对其进行处理。目前, 我们在针对公路施工中几种常见的不良地质情况, 所采取的主要处理方法有:

3.1 面对公路滑坡和崩塌现象时, 施工人员可以采用相应的加固手

段和工具, 对其岩层基础进行基础稳固处理, 并且还要设置相应的排水工程, 将土层中的水分排出去, 进而将其对公路施工的影响效果降低最小。

3.2 面对泥石流灾害现象的时候, 施工人员则是通过使用排水设施的办法, 来降低泥石流对公路施工的影响。

而为了防止泥石流的产生, 施工人员也可以对路面结构的进行适当的处理, 从而减少泥石流对公路边坡结构的影响。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公路作为我国地质灾害的高危工程建筑之一, 其不良地质灾害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因此, 加强对公路不良地质的分析研究, 加大对不良地质灾害的防护管理, 势必成为我国公路交通安全的当务之急。

结束语

总而言之, 不良地质对公路施工有着严重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公路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 施工人员在对其进行处理的时候, 就要根据公路施工的实际情况, 对其不良地质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 并且采用相关的防护措施, 来降低不良地质对公路结构的影响, 从而推动我国道路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辉, 陈秀清.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以诸永高速公路为例[J].甘肃地质, 2007 (Z1) .

大学生常见的不良认知方式及矫正 篇10

根据研究和咨询实践发现, 大学生常见的不良认知方式主要有追求完美、以偏概全, 自我中心、主极端思维、负性思维[1]。

一、大学生常见的不良认知方式

(一) 追求完美。

具有此类认知方式的人凡事追求尽善尽美, 对事情的了解必须十分完全, 什么都必须做得恰到好处, 不容许有半点闪失, 一旦有些许的失误, 便认为全盘皆输, 甚至认为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二) 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犹如盲人摸象, 就是指缺乏全面搜集信息与了解情况, 仅根据某个细节或非核心的部分信息便对自己、他人或某个事件做总体评价、下结论。

(三) 自我中心。

思考问题、说话、做事都是从“我”出发, 其他人也应该以“我”为中心, 考虑到“我”的需要和感受。具有这种认知的人很主观, 难于理解别人为什么会有跟自己不同的想法。

(四) 极端思维。

要么全对, 要么全错;要么全好, 要么全坏;要么完全成功, 要么完全失败。总之将一切绝对化, 视生活为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 没有中间地带。

(五) 负性思维。

具有这种认知方式的人, 缺乏客观、对人对事缺乏全面地思考和分析, 脑海里充斥着各种负性暗示, 对自己感到消极、悲观。比如, “我不会通过这次四级英语考试”, “没有人会真心喜欢我”等。同时他们会否认任何与这些负性思维相矛盾的证据或者观点, 他们会觉得“那不是真的”。

二、不良认知方式的危害和合理的认知方式

(一) 不良认知方式的危害。

不良的认知方式会危害心理健康, 比如具有追求完美这种认知方式的学生常常被别人或自己认为是很有才干的优秀者, 往往自尊心强、害怕失败、对自己要求甚高, 无休止地驱使自己去“努力”, 很难有“轻松”可言。如果遭遇某次事件, 或经历某次失败, 程度轻一点的会产生“郁闷”感, 稍严重的就会产生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

而一个惯用极端思维、负性思维去认知世界的学生往往会做出不合逻辑的推理判断从而歪曲事物的本来含义。

大学生自我中心会使他们仅仅局限于自己所熟悉的狭小的生活空间和旧有的生活模式上, 难以分清理想与现实, 过去与现在。

不良认知方式危害无穷, 最为严重的后果是会导致各种神经症, 如抑郁症、强迫症等。

(二) 合理的认知方式。

与不良认知方式相对的, 能够尽量摒弃主观色彩, 不偏狭, 不钻牛角尖, 客观公正地看待和评价自己与他人, 以符合现实世界的观点、信念去推断和解释所遇到的人和事, 就是合理的认知方式[2]。矫正认知偏差的目标就是形成合理的认知方式。

三、不良认知方式的矫正

(一) 确认歪曲的思维和错误的观念。

可以要求有不良认知方式的学生写下自己的消极想法, 并协助其对自己产生更有更现实意义的自我认知。比如以某学生失恋为例, 该学生坚持认为自己是个笨蛋, 是个毫无价值的人。我们可以就“我是个笨蛋”这句负面的自我评价进行语义分析。“我”只是个抽象的整体概念, 应该包括“我”的各种行为, 以及与“我”相关的各种东西等。因此, 可以说“我在恋爱过程中表现得像个笨蛋”, 却不能说“我的衣服像个笨蛋”。通过这样的练习, 可以帮助其学会用客观标准来看待自己的问题, 并且获得对问题以外的其它行为的新认识[3]。

(二) 识别负性自动思维。

指出这些自动思维的错误所在并获得正确的归因。在上例中,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 我们需要进一步指出该学生的自我概念——“我是个笨蛋”等是他深层的错误观念。“我一无是处”, “我很失败”等便是随后产生的负性自动思维。当其处于抑郁状态的时候, 这些负性想法便接连自动出现, 毫无根据, 自己却信以为真。对此, 我们首先需要让该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某方面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所有方面都如此。同时我们可以训练其学会正确归因, 如“分手是因为彼此性格、价值观等存在诸多差异, 而不是因为我不够好”。另外我们还可以进行角色互换的练习, 以便其从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他们还可以在脑海里设置一个预警性按钮, 当出现类似想法的时候, 预警性按钮便发挥监控作用, 对自己叫停。

(三) 运用认知重建法改变思考和行为模式。

通过将消极的自我陈述改变为更有建设性的积极陈述从而改变自我挫败和降低自尊的思维, 进而改变其行为模式。因为人的思维和态度会影响人的动机, 也即是认知行为矫正法最基本的假设——我告诉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就会成为那样的人;你自己相信自己应该做什么, 你就会那样去做[1]。仍以失恋为例, “如果我想要下次恋爱成功, 那么我将要同那个女孩先从朋友做起, 在确认彼此的性格和价值观大体一致的时候再考虑是否进一步发展恋情”, 以此来替代以往消极的自我陈述“我是个失败者”。认知重建是基于有效的预期之上的, 通过设立可以达到的预期目标, 发展现实的有效策略并坚持向预期目标努力, 同时用正确的反馈信息予以评价, 个体便可以发展出对自己有把握的感觉, 行为的有效性便得以提高[4]。

(四) 替代反应。

在第三步开始对自己做积极自我陈述的基础上, 那么接下来就要用具有建设性的行为反应来替代消极行为。如可以去跟自己的朋友聊聊, 听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以此来替代当事人很快便给自己下结论的举措。

总之, 不良认知方式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阻碍其成长成才, 必须及时加以矫正。但是矫正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需要当事人通过脑海里的预警性按钮时时监控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以及歪曲的自我认知, 运用自己新学会的积极的自我陈述和建设性反应, 持之以恒方能产生有效改进。

参考文献:[1]李寿欣, 宋广文.西方认知方式研究概观[J].国外社会科学, 1999, (1) :19-24.[2]Abramson LV, Metalsky GI, Alloy LB.Hoplessness depression:A theorybased subtye of depress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1989, 96.[3]Enns MW, Cox BJ.Perfectionism and depression symptom severity in 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J].Behavior Research Therapy, 1999, 37 (8) .[4][美]Gerald Corey著, 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中国轻工业出

参考文献

[1]李寿欣, 宋广文.西方认知方式研究概观[J].国外社会科学, 1999, (1) :19-24.

[2]Abramson LV, Metalsky GI, Alloy LB.Hoplessness depression:A theory-based subtye of depress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1989, 96.

[3]Enns MW, Cox BJ.Perfectionism and depres-sion symptom severity in 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J].Behavior Research Therapy, 1999, 37 (8) .

常见不良 篇11

【摘 要】 目的:分析动物源中药易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为药物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980~2015年于国内公开报道的动物源中药在用药过程中出现ADR的文献,经筛选归纳后应用R软件(version 325)进行Meta加权分析,对易引发ADR的动物源中药材及其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进行归类统计。结果:不同动物源药物的ADR发生率差异显著;ADR的发生与剂型及给药途径有明显的相关性;ADR可累及全身器官系统,又以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动物源中药ADR发生原因复杂但相关研究不足,会对动物医药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不利影响,应加强对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动物源中药;不良反应;统计;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R931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0-0066-05

中国中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我国人民便利用动植物和矿物药来防治疾病。动物药是中药主要组成之一,早在《山海经》、《内经》中就已有关于药用动物麝、鹿、犀、熊、牛等的记载[1]。《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药用动物有记载的1590种,占全部中药资源总数的1253%[2]。动物整体或动物某部位、分泌物等在中药处方、民间医药中有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药物化学及药理药效研究的深入,许多源于动物药的单体成分或组分在临床上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如斑蝥中提取的斑蝥素能治疗原发性肝癌和病毒性肝炎;水蛭中提取的水蛭素、蝮蛇毒中的抗栓酶、蚯蚓中的溶纤酶等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和静脉血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蟾酥中的脂蟾毒配基用于呼吸、循环衰竭和失血性休克等[3];蜂房提取物用于支气管炎的治疗[4],蜂毒针灸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5]等。大理大学昆虫生物医药研究院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动物药,特别是昆虫药的研发,已有多个相关专利[6-8]。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用药后产生与用药目的不相符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效应、特异质反应及“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9]。动物源中药对某些疾病临床疗效显著,使许多患者趋之若鹜,更有甚者认为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养生”[10]。其实不然,中药必须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用药,临床应用时应“辨证用药,配伍解毒,中病即止”,中药的毒性往往是其治疗作用的基础[11]。动物源药物成分大多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复杂,特别是其中的某些肽类、酶类物质,药效显著,ADR也更容易出现。而对于一些药食两用的动物源中药,往往药性温和,ADR不表现或表现不明显。随着动物源中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分析ADR类型、危害及程度,探寻避免或降低ADR发生的有效途径至关重要。

Meta分析主要应用于对相同研究对象的众多独立原始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及定量分析,R软件是一套完整的数据统计软件,有多种Meta分析程序包,可以进行多模型的拟合运算[12-13]。

本文通过收集1980~2015年有关动物源中药临床使用中存在ADR的文献报道并进行发生率、发生类型、累及器官等的分析和比较,以探索不同动物源中药之间ADR发生的差异,为动物源中药的临床使用及研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0~2015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0~2015年)、万方数据库(1980~2015年)。以药用动物或相应动物药名称及“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搜索各数据库年限范围内所有相关文献。例如:以“水蛭”(“水蛭素”)和“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搜索1980年~2015年的所有文献,其他药物以此类推。

12 文献筛选标准 ①文献内容涉及动物源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或分析;②文献为一次文献,源于各级不良反应中心或各医院的不良反应总结报告,研究者自发收集的不良反应病例分析,或者医院集中监测的临床用药的病例报告。

13 文献剔除标准 ①源于个案病例的综述或文献分析(二次文献)。②来源相同或部分相同的文献,即文献来源于同一地区或者同一医院,且采集时间相同或部分重叠。③相关统计指标不全,无法利用的文献。④部分治疗例数过少的文献,将治疗例数及ADR例数统计到发生率中,但并未在参考文献中列出。⑤仅报道临床ADR特例的文献,计入累及器官、系统的统计,但不计入发生率中。针对同一药物的多篇单病例报道,仅列出代表性文献。

14 统计学方法 用R软件(version 325)对入选文献进行Meta分析。首先对纳入的各研究项目进行异质性检验以确定后续分析模型,如果P>01,可认为多个同类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如果P<01,I2>50%,时,则采用亚组分析或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分析结果用95%可信区间(95%CI)及P值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按上述筛选标准共检出涉及动物源中药ADR文献165篇,依据剔除原则剔除后,最终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34篇[14-47],共涉及病例7532例,其中ADR537例;病例来自于山东、河南、湖南、浙江、安徽、广西等14个省市,采集时间为1990年1月~2015年6月,病例的来源不存在时间和地区上的重复引用。另有9篇[48-56]文献仅报道临床ADR,所有病例计入“累及器官、系统”部分。

21 常用动物源药物ADR发生率Meta分析 对所选取纳入的34篇文献ADR发生率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Q=97406,H=552,I2=967%,P< 00001,所选34篇文献不具同质性,以药物来源动物的不同,采用“亚组分析”计算同动物源药物ADR发生率的加权平均值,结果见表1。

对表1中10个亚组的加权ADR发生率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Q=2699,P=0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这10类常用动物药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ADR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阿胶的加权发生率最高,为01746[95% CI:00194;03298];其次为蛇毒,为01593[95% CI:00884;02301]。

22 动物源中药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纳入统计的34篇文献,有12篇[15,19,25,28,32-37,41,45]报告了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情况。另有9篇[48-56]文献,仅报道药物临床ADR,此类文献计入ADR累及器官、系统的统计;此类文献大多仅报道个别临床病例,针对同一药物的多篇单病例报道,仅列出代表性文献,涉及到的药物主要有蟾酥[48]、蜂房[49]、蜂胶[50]、僵蚕[51-52]、羚羊角[53]、鹿茸[54]、全蝎[55]、熊胆[56]等,具体情况见表2。

统计结果显示,动物源中药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神经系统损害及全身性反应最为常见,分别占2871%和2799%。

23 临床常用动物源中药不同制剂ADR发生情况 所选取的7532例病例剂类型包括注射液、口服制剂及外用制剂三种。其中,注射液ADR例数490例,占总治疗例数5790例的846%。口服制剂47例,占总治疗例数1085例的433%。其余为外用制剂,未发生明显ADR。

3 讨论

本文结合R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统计的34篇文献中10种主要动物药的ADR进行了合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及种类的动物源中药在临床应用中,ADR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胶的发生率最高(1746%),但主要为腰膝酸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等,多属轻度反应,停药后可在48h内缓解[25]。其次为蛇毒(ADR:1593%),主要由蝮蛇抗拴酶引起,累及神经系统及全身系统,这可能与蝮蛇抗拴酶主要成分为蛇毒中的特异蛋白酶有关,这些特异蛋白酶具有嗜神经性,会激发某些敏感抗体引起过敏,引发相应的临床表现[34-35]。也有纳入分析的文献范围内,ADR发生率为零的,如牛黄、斑蝥和麝香。这一方面可能与文献筛选后符合统计要求的相关文献数量较少,涉及病例有限有关,并不说明该类药物无毒副作用。比如麝香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其使用剂量及适用人群,由于其很强的兴奋子宫作用,含有麝香的药物对孕妇是禁止使用的[57]。

药物ADR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发生与否及严重程度,与药物配伍、主要组成、炮制方法、剂型、用药剂量、用药部位等有关,也受使用者的体质、病灶部位、疾病严重程度等影响。这需要严格遵循中医中药理论来用药,注意药物的合理剂量及给药途径,注意配伍禁忌,尽量避免中西药混用,同时,加强药物毒副作用机制、评价相关研究。

动物源中药开发潜力巨大,仅大理大学多年来以美洲大蠊不同有效部位研发出的就有康复新[58]、心脉隆注射液[59]和肝龙胶囊[60]等,但是目前尚缺乏对动物源中药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ADR的系统分析及报道,本文通过量化的Meta分析对此进行系统综述和评价。由于动物药物选择的局限性,文献检索、选择的不全面性,以及更多的临床病例可能并未被报道,本文的分析结果仅为动物源中药的临床使用及研发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新雨,谭晓梅,袁丽霞,等. 动物药临床应用述评[J]. 中医杂志,2011(18):1609-1612.

[2]张惠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iii.

[3]张文力,李经才. 动物药药理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9):537-538.

[4]王斌,张成桂,高鹏飞,等.中药蜂房的化学成分及临床药理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 41(2):184-189.

[5]Doo A R,Kim S N, Hahm D H,et al. Gastrodia elata Blume alleviates L-DOPA-induced dyskinesia by normalizing FosB and ERK activation in a 6-OHDA-lesioned Parkinsons disease mouse model[J]. Bmc 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 Medicine,2014,14(1):1-8.

[6]刘光明,赵昱,何正春,等. 一种用聚酰胺富集美洲大蠊抗肿瘤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中国,CN 200710067706[P]. 2007-8-22.

[7]张成桂,赵荣华,李成功,等. 拟黑多刺蚁提取物及其和抗真菌医药用途:中国,CN 2013106060730[P].2014-3-19.

[8]巫秀美,马芳芳,吴少辉,等. 丝光褐林蚁抗真菌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医药用途:中国, CN 2013106060548 [P]. 2014-3-19.

[9]Pourpak Z,Fazlollahi M R,Fattahi F. Understand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drug allergies: principl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pects.[J]. Recent Patents on Inflammation & Allergy Drug Discovery,2008,2(1):24-46.

[10]魏薇.浅谈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95.

[11]周宜,陈钢,张新渝,等. 《黄帝内经》中的中药毒性理论[J]. 四川中医,2009,27(3):33-34.

[12]罗美玲,谭红专,周权,等.在R软件中实现单个率的Meta分析[J].循证医学,2013,13(3):181-184.

[13]Pignon J P,Tribodet H, Scagliotti G V,et al. Lung adjuvant cisplatin evaluation: a pooled analysis by the LACE Collaborative Group[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2008,26(21):3552-3559.

[14]潘藩,任启龙.乌鸡白凤丸治疗斑秃43例[J]. 山东中医杂志,1996, 15(8):358-358.

[15]李小媚,杨前生.乌鸡白凤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7):1077-1078.

[16]姜鹤林,徐首航,金秋玲.水蛭粉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血症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476-477.

[17]李晓燕.水蛭地龙注射液(疏血通)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7,26(9):1-3.

[18]赵胜,杨传经.水蛭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9, 31(3):28-30.

[19]邱宝玺, 闫治芳, 康文昭,等. 水蛭临床用药经验[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3):160-161.

[20]胡细庭,高积慧. 单味水蛭粉治疗高脂血症119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1997,13(3):16-16.

[21]邢峰丽,李青,张伟,等.安宫牛黄丸治疗脑中风34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5,27(1):13-14.

[22]刘宪鸣. 牛黄解毒片治疗霉菌性阴道炎112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3):196-197.

[23]张洪珍,尤金花,段昕波,等.复方阿胶浆治疗癌性恶病质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2):10-11.

[24]陈玉清,周东,张文荟,等.复方阿胶浆治疗血液病60例[J]. 临床医学,2012,32(8):115-116.

[25]徐国荣.阿胶黄芪口服液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评价[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8):774-776.

[26]崔建锋,阮巧姿.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膀胱训练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66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1):70-71.

[27]姜伟超,周亚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症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7):1146-1148.

[28]徐奕佳,卢瑜卿.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精神病5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1):32-33.

[29]徐英.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妇女绝经期潮热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680-681.

[30]陈佐龙,毕焕州,刘瑛琦. 斑蝥素乳膏外用治疗尖锐湿疣50例[J]. 中医药学报,2002,30(4):28.

[31]王兴全,谷继卜,李楠. 斑蝥素乳膏治疗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3):21.

[32]吴清娣,周建耀. 蕲蛇酶治疗100例血栓性疾病不良反应观察[J]. 海峡药学,1997,9(4):33-34.

[33]于芝华,战仙芝,张珺,等.128例蝮蛇抗栓酶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1998,16(2):172-174.

[34]于希娥,赵沙丽,霍晓东.应用蝮蛇抗栓酶489例的不良反应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1995,2(3):184-185.

[35]张丽颖. 谈蝮蛇抗栓酶的不良反应[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9):573.

[36]陆海蓉. 抗蛇毒血清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J]. 当代医学, 2009,15(7):103.

[37]李素珍. 三种蝮蛇抗栓酶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医刊,1992,27(11):47.

[38]陈洪生,刘惠玲,董月波.蕲蛇酶对50例高粘滞综合征的治疗作用[J].微循环技术杂志:临床与实验,1996,4(2):91-92.

[39]杨冠彪,章晓燕.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 2012,13(8):33-34.

[40]邱明星,邵继春,熊国兵,等.桑螵蛸散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43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8):75-77.

[41]芮霄枫,鲍晓冬,黄运浩,等.桑螵蛸益智仁汤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5):205-206.

[42]王立华,朱飞英,孙网保.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150例临床观察[J].蛇志,2007,19(2):150-151.

[43]何进舟,褚绍宝,胡明.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8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130-131.

[44]李国萍,王振英,李宏君.蜂毒穴位注射治疗骨质增生性痛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2):23-24.

[45]狄延玲,狄文荣. 蜂毒注射液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4):163-163.

[46]鲍庆祥.穴位注射蜂毒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172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6):38-39.

[47]陈潮,程林兵.蜂毒制剂刮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3,7(29):4008-4008.

[48]王先桃.静滴蟾酥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 18(5):593-594.

[49]周业容,张小玲,叶昱栋.急性蜂房中毒12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84.

[50]孙玉芝,张朝晖.蜂胶过敏致糖尿病肢端坏疽1例报道[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20(4):442-443.

[51]考希良. 僵蚕中毒1例报道[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3):306-307.

[52]李德华,鄢英慧,邱水生,等.僵蚕中毒反应425例回顾性分析[J].海峡药学,2011,23(12):244-245.

[53]李雪青,王成贤,赵忻,等. 羚羊角颗粒治疗小儿热性惊厥4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 4(3):238-239.

[54]王娜莎,王济南.鹿茸引发急性心功不全、脑血管意外11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10(8):754-755.

[55]常吉梅. 全蝎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房,2003,14(8):484-485.

[56]何小波,李向阳,刘红粉,等.熊胆痔灵栓治疗162例内痔与混合痔的临床疗效[J].药物评价研究,2014, 37(5):456-459.

[57]刘源香,李谨,杨继国.麝香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 山东中医杂志,2014,33(8):693-694.

[58]焦春香,刘光明,周萍.天然药物康复新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 19(11):2623-2624.

[59]陆丽,刘晓波,方春生,等.心脉隆胶囊对动物心脏的影响[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9(8):1-2.

[60]张成桂,焦春香,何正春,等.肝龙不同有效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69-71.

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篇12

1 中成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1.1 中成药所致的变态反应

此为临床上最常见、发病率最高, 其临床表现形式呈多样性。以发热、皮肤过敏最常见, 多表现为过敏性药疹或荨麻疹样皮炎, 在全身或局部相继出现高出表皮、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斑丘疹, 疹面皮肤潮红、瘙痒, 压之可退色。有时可见全身肌肤灼热如焚, 或致全身剥脱性皮炎, 还可表现为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休克。

1.2 中成药引起的消化系统反应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呕血、腹胀、腹痛、腹泻、食欲不振、便秘、消化道出血以及肝功能异常等消化系统反应。如安络丸、消咳喘、复方甘草合剂、感冒通、鼻咽清毒剂、雷公藤片等。

1.3 中成药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反应

主要有胸闷、心悸、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和心率不齐, 如刺五加针剂、蝮蛇抗栓酶针剂、银杏叶片等。

1.4 中成药引起的神经系统反应

表现为头晕头痛、嗜睡、口唇麻木、言语不清、肌肉震颤、肢体抽搐, 如舒筋活血丸、舒筋活络丹、川楝片、刺五加针剂等。

1.5 中成药引起的呼吸系统反应

以口唇紫绀、面部潮红、呼吸急促、咳嗽哮喘、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如牛黄清脑丸、消咳喘、复方甘草片、复方丹参针剂、刺五加针剂等。

1.6 中成药引起的其它反应

①肾损伤:有一女童, 9岁, 首次使用板蓝根注射液, 8 h后出现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肾损伤症状;②药物热:表现为寒战、发热, 如血栓通针剂、刺五加针剂、复方丹参针剂、肝炎灵针剂、参芪针剂、丁香油、化痔栓, 等等;③代谢障碍:表现为血酯升高, 如脂必妥胶囊等;④静脉炎:表现为注射部位血管肿胀、发热、疼痛, 如刺五加针剂等;⑤药物依赖性:表现为停药不适、病情反跳、症状加重, 如地奥心血康胶囊等。

2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预防

根据中成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应采取以下措施, 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1 对症用药

不能仅以疾病选药, 忽视辨证施治, 中医治病的特点是辨证施治, 同病不同治。例如气管炎、咳嗽, 临床可分为寒痰咳嗽和热痰咳嗽。在治疗上, 寒痰咳嗽者须选用化湿祛寒痰药物, 如小青龙汤口服液等;热痰咳嗽者, 则须选用清热化痰止咳的药物, 如蛇胆川贝口服液等, 若选用不当, 就很难保证治疗效果, 而且加重病情。

2.2 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用药

如中风大多是由于正气内虚或肝风内动, 外风乘虚而入引起的, 在发病初期若选用再造丸和大活络丹等, 虽可起到一定的扶正固本作用, 但其祛风的作用却无益于病情缓解。

2.3 分析药物组分

如将风络痛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兼有肥胖性高血压患者, 则属欠妥之举, 因为风络痛中含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成分, 对高血压和肥胖不利。

2.4 正确认识补益药的作用, 避免滥用补药

有些人误认为补药有益无害, 其实不然。滥用补益类中成药, 往往会加重其偏盛偏衰。如有湿热的性功能低下者, 盲目使用男宝、三肾丸之类的壮阳药, 可能会久治不愈。

2.5 中成药和西药合理联用

实践证明, 中西药合理应用, 有许多优越性。但是不合理的中西药并用, 可使药效降低、消失或引起药源性疾病, 甚至可导致死亡。如地戈辛与六神丸并用, 能引起频发性室性早搏;丹参片与抗酸药合用, 可降低丹参的药效。

2.6 注意服用方法

中成药的药性不同, 剂型各异, 治疗的疾病各不相同, 因而, 服用的方法也不一样。注意应该饭前服还是饭后服, 日服3次还是1次等等, 都与药性有效发挥密切相关。如制酸药宜在饭前服, 以中和胃酸并增强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祛痰药饭前服可通过药物刺激胃黏膜, 间接促进支气管分泌增加。

2.7 注意用药剂量

服用中成药, 也须按照说明书或医嘱, 不宜超剂量或减少剂量。因为药量过大易伤正气, 过小又难以奏效。

2.8 不可疏忽禁忌证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服药禁忌。一般情况下, 感冒、发烧时应停用补药, 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刺激性的食物。

2.9 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

小儿、老人、孕妇、肾功能不全、肠胃功能虚弱者, 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群体, 更要谨慎使用中成药。

上一篇:煤矿上行开采技术下一篇:顶层设计与顶层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