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现象(精选12篇)
不良现象 篇1
《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写字教学?写字教学该如何考量?最近我听了十几节第一、第二学段的语文课堂教学,觉得写字教学存在着这样几种不良现象。
一、课时目标不明确
综观十几节语文课,教师对年段写字的课时目标定位不准确,不知道每课时写字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如教学《金子》的第二课时,教师让学生听写“淘金者”“彼得”等8个词语,而这8个词语中,只有“甘”“彼”“实”是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很明显,教者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只是为了完成写字任务,而预设了这一教学环节。
二、时间不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中要安排不少于10分钟的写字练习。在我所听的十几节课中,写字练习都少于10分钟,有的甚至只有2-3分钟。在课堂上,学生的写字时间保证不了,缺少必要的课堂观察,写字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课外写字更是敷衍了事。
三、错误“双姿”不纠正
在写字教学环节中,教师都在口头上关注了学生的“双姿”,但在行为纠正上存在严重的缺失。甚至在学生书写时,教师仍然在做与学生写字无关的工作,根本谈不上和学生交流以及及时纠错,这样学生的写字效果明显不佳。
四、字趣字理不凸显
教师在执教中只关注字的笔顺,也尽心设置了“唱笔画”歌,让学生记住笔顺,但观察课堂我们会发现,学生是有口无心,有不少学生嘴里唱的和手写的不一致。看上去课堂学习气氛很浓厚,其实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五、课堂评价不及时
十几节课,执教老师都有指导学生写字的环节,但忽视了对学生写字质量的及时评价,没有及时纠正学生写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课中我随机抽查了学生的写字作业。有的学生字写不到田字格里面,有的学生字写得不够匀称,有的学生字的笔画和部件写得不到位,看上去歪歪扭扭,等等,效果明显不佳。
针对以上写字教学中存在的几种不良现象,我觉得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课时目标要明确
教学的最终归宿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没有效果的过度训练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学得愉悦、学得有效才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要有层次。“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是贯穿整个学段的习惯目标;“规范、端正、整洁”是小学写字教学的基本目标;“习作要有一定速度”是上位目标。小学高段课文识字教学的第一课时中只要选择一两个难写的生字重点指导即可,重点应指导学生用硬笔书写,注意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无论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一定要预设好写字的教学任务,做到扎实训练,只有目标明确,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二、写字时间要保证
切实提高写字水平,必须充分保证训练所需时间,但又不能占用其他学科的时间。要想解决这些矛盾,首先要用足用好正常的写字时间,按课程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写字课,保证每天的10分钟写字时间,而且要充分利用好。其次,把写字作业和其他作业结合起来,学生在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时,也应该注意写字姿势,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写好每一个汉字。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写字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再者,教师可以让家长在课余时间监督学生练字。只有保证了足够的写字时间,写字效果才能得以保证。
三、不良写字行为要及时纠正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是贯穿整个学段的习惯目标。教师应当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双姿”行为,对特殊的学生要一个一个地纠正,手把手地教会。这很重要,也是教师最基础的工作。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写字姿势,逐渐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只要一开始养成了良好的握笔姿势和正确的坐姿,以后写字效率就会事半功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帖习惯,仔细观察字形,了解每个独体字和合体字分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时,师生一起唱读笔顺笔画,做到“言行一致”。教师还要低下身子范写,力求让学生看清楚笔顺、笔画。在第二、三学段,教师还应让学生写成行成段的文字,注意书写速度,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对于多个生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归类。归类后,学生以后遇到这一类型的字就容易掌握,能够举一反三。另外,对于有特点的字,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并编写儿歌。如“林”这个生字,教师可以创编这样的儿歌:“两个兄弟并排站,小弟一捺变成点,大哥一撇插进来,小手相拉站得稳。”
四、字趣字理要渗透
低年级写字教学要体现趣味性。卢梭在《爱弥儿》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比如对于形近字,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联系生活自编顺口溜,引导学生书写。如:“燥”——有火防干燥;“躁”——急躁要跺脚;“澡”——有水能洗澡;“噪”——有口噪声闹。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地将这些字写得准确无误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对学生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谓“字小乾坤大”。汉字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艺术。教师应激发学生热爱汉字、探究汉字的兴趣。如“牛”这个生字,教师可以出示“牛”的甲骨文,并解说: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示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文化。
五、课堂评价要及时、中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教师要耐心说明白,讲清楚。对出现频率较高的错字,教师可以集体纠正。如教师在教学生字“泉”时,可以这样说:“每个生字都是一张秀气的脸蛋,你写得不好看,咱要来‘整容’一下。‘白’要写得扁一点,上下占格看清楚,竖钩要稳贴中线,一捺要舒展。”
针对字写得不好的个别学生,教师可以手把手地教学生,直到学生将每个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无论怎么评价,都是为了让学生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教师的评价要明确,不能似是而非;要及时,不能错过纠正的最佳时机。写字能力是在反复观察、比较、书写、评析中不断提升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引导,教给或渗透一定的写字方法。
写字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课堂需要老师静静地等待,智慧地引领,这样,字的理趣、情趣、生趣才会在课堂上交相辉映,精彩纷呈。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做好写字教学工作,让学生喜欢写字,写一手漂亮、规范的字,让学生领略汉字文化的魅力,把汉字文化传承下去。
不良现象 篇2
1、主管、厂长对生产进度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尽量抓紧”“差不多”“我也没有办法”常常挂在嘴边作为任务完不成的理由。
2.品质意识差,每次等问题出现去补救,而不是事前控制,他们每天在忙于“救火”工作。
3.管理者为了管人而管,自己言行不一,没有真正做到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
4.关键时刻管理者缺乏主动性及现场统筹、组织指挥能力,每次出货总是忙、乱、差、错。
5.出了问题不是先解决为主,而是扯皮、责怪、骂人、逃避和推御责任。
6.部门之间团结协作意识差,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大局,甚至给工作配合设定阻力。
7.大多数组长通常喜欢讲:“我跟他说过了”“这不是我的错”“差不多就行了”不负责任的话。
8.缺乏数字、和表格管理的概念,从不做规范的现场记录,经理问话常常是一问三不知。
9.部门之间工作并不协调,岗位职责不清,方向无目标、行动无计划、操作无责任感。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拉帮结派,消极怠工,影响团结。
10.现场整体管理不规范,程序混乱,没有一个部门能提供准确的图表数据让老板一目了然。
11.生产工艺资料既不标准又不规范,什么资料该发给谁?谁审核?转交给谁?如何存档编号装订等等,看上去总是乱糟糟,要寻一份资料更是难上难。
12.辅料采购无具体计划,发放时手续不清,经常缺件少数,反复补数,不但提高了成本,而且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交期。
13.部门管理者缺乏组织纪律性,原则性不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爱岗敬业的态度就有问题,更谈不上去教育下属。
14.员工散漫,工作效率低下,整天抱怨,人员流动频繁,不能按时交货,企业等待倒闭。
15.与加工厂关系紧张,质量控制更是一头雾水。
初中生不良心理现象解析 篇3
[关键词]初中生自信心自卑挫折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99
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而一个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往往会影响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前途的看法,与人交往的状态等,从而关系到能否健康成长。初中生的不良心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自信心
学生缺乏自信心,主要是因为:①受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往往过于谦虚,思想保守,过于听从家长、教师或长辈的教导,不敢放手一搏。②受到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事事代办,有的家长则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过于苛责,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过于简单、粗暴,只要孩子犯一点错误就大声呵斥,甚至拳脚相加,致使孩子做事缩手缩脚,缺乏自信心。
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在学校常常有以下表现:①上课不善于表现自己,不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当众表演,都显得过于拘谨。②考试时表现得过于紧张,往往会手心出汗,思维混乱,导致不能正常发挥。③不能独立完成各项任务,做作业时对自己所做的答案不放心。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对这类学生更加关注,有意加强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体现在:①在学习过程中,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②用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③鼓励他们多与外界接触,在交往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二、自卑心理
初中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往往是:①来自自身身体的缺陷。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常常会害怕被别人看不起,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②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有的家庭结构不完整,有的家庭生活条件较差,有的家庭生活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融洽,这些因素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③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有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在家里会受到家长的指责,在学校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排挤,慢慢地就觉得自己学习不如人,事事不如人,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较为严重的学生,在学校往往表现为:①性格软弱,在受到一些较为强势的学生欺负时不敢反抗,也不敢向老师或家长反映。②不敢表现自己,平时总是低着头,不敢大声说话,有些事情明明自己可以做得很好,可在老师或同学面前总是不敢有所表现。 ③很少有朋友,由于害怕别人会看不起自己,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也不敢对同学或老师敞开心扉,很难交到知心朋友。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发展素质教育,不让学生觉得“一考定成败”,不以“成绩论英雄”,防止因应试教育而产生的差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成绩只是自己能力的一方面,而非全部。②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③多给予关爱,尤其是对身体有缺陷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关爱。④多赏识学生,期望是一种看不见的信念,对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公开承认差异,尊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得到挖掘。
三、挫折心理
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学习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学生想要表现自己,最主要的方面自然是优异的学习成绩,可由于各种原因,实现目标并不容易,当自己的目标没有达到时,就容易产生失败感。②自己的特长得不到展示。学校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的特长无法表现出来,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张扬,从而产生沮丧情绪。③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受到挫折。这个年龄的学生与外界交往的欲望大大增强,可是由于方法不当,有可能会得不到相应的认可,从而使他们受到打击。
产生挫折心理的学生在学校经常表现为:①攻击性较强。由于自己受到了挫折,心理会产生不平衡,经常会认为是别人造成了自己的失败,所以在与同学或老师的交往中,产生强烈的攻击欲望,与老师顶撞,对同学冷嘲热讽,甚至大打出手。②抑郁情绪较为严重。有的学生受到一些打击,从此会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③嫉妒心较重。由于自己的失败,往往会对成功的同学产生较强的嫉妒心理。
面对这些现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进行针对性的谈话。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适时帮助调整,帮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让他们明白,在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失败都是在所难免的。②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一个温馨而融洽的班集体,会使学生在受到挫折时,得到同学及时的帮助,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
初中生不良心理现象表现的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留心,有针对性地及时调适,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狀态。
初中学生不良心理现象分析与对策 篇4
“陈老师, 我女儿玄×回家总是闷闷不乐, 无精打采, 才一个月整个像换了个人似的, 据她自己说, 她在班上一点地位也没有, 虽然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心她, 就是找不到小学时候的骄傲和快乐, 请你和她谈谈心好吗?”电话放下了, 我的心泛起波澜。于是我对玄×同学的现象在班上展开了问卷调查, 问卷的结果让人震惊, 56名学生中有24人有与玄×相同的心理, 所占比例为42.86%。我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入学档案查询 (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学生来源、小学成绩等) , 分别与之交流谈心, 问题的结论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失落现象。问题的原因:我校初一“特色班”学生来自我县各个乡镇、各个层次的小学, 有些是来自非本县区域的。他们中的大部分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完全陌生, 但令他们向往已久的学校。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新奇, 为能进入这个崭新的学校学习而庆幸。但很快新奇感没了, 喜悦的心情消退了, 取而代之的是渐渐加重的失落情绪与思乡情绪。 (1) 这些孩子在家是娇生惯养, 没有离开过家独立生活, 来到新的学校, 生活一切都要靠自己, 出现不适应现象; (2) 这些学生在原来的学校可能是佼佼者, 来到新校后与众多佼佼者比较有了从“白天鹅”变成“丑小鸭”的失落情绪。
针对这一现象和原因, 首先我对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指导与帮助,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激发学生“地球村”意识。其次针对“丑小鸭”现象, 我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水平没有降低, 只是比较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丑小鸭”现象是正常的, 要重新尽快给自己定位, 为自己定一个循序渐进的目标, 为自己选定一把“椅子”, 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去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最后, 这些学生渐渐地开朗了, 逐渐找回了自信, 觉得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 并且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二学生畏难情绪现象与解决对策
初一新生入学以后, 经过一个月的学校常规训练和对小学与初中教学的衔接指导, 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差异相当明显, 表现在学习习惯的差异、行为习惯的差异、意志品质的差异、良好情操的差异、自主合作学习的差异、探究创新能力的差异等各方面。第一次月考下来, 我对本班学生的月考成绩进行了系统分析, 21人月考成绩与入学相比有明显下降, 占学生人数的37%;四门学科有92门次单科成绩下降明显, 占总学科门次的41%。就学科而言, 英语成绩普遍下滑, 有的学生还不及格。“现象源于本质”, 通过深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基础层次、智力开发和发展的不平衡, 更主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所学学科少、难度小、要求低、没有升学负担, 所以他们就觉得学习轻松、愉快。由于大多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没有养成, 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性格情操没有形成, 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淡薄、探究创新的能力还很缺乏, 因此当他们升入初中后, 学科增多、难度加大、作业量相对多了, 家长望子成龙的希望也高了, 学校的管理规范了,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 使得有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本届“特色班”初一年级学生是电脑派位产生的, 生源来自各个地区、不同层次的小学, 他们中的大部分英语基础薄弱, 有些学生基础还特别差, 要他们学习当前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确实有相当大的困难。
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现象, 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特别是就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作业、如何复习、如何自主合作学习等环节进行有序的强化训练,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便尽快完成从小学到中学学习的过渡。至于英语学习上的困难, 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一面鼓励学生要不怕吃苦, 一面帮助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习, 打牢基础, 并不时地让学生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经过一年的努力, 绝大部分学生畏难情绪有所好转, 英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牵一发而动全身”, 学生其他学科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学生对立情绪现象与解决对策
升入初中的学生一般在十三四岁,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进入如同精神分析理论家所称的“仇亲期”。在家里, 他们往往与家长“对立”, 在学校容易与同学“对立”、与老师“对立”。这一现象的出现, 表明这个年龄期的学生们身上虽然尚存有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 但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增强。因此在家父母常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 在学校会出现对老师的教育软“对立”——口服心不服, 与同学相处“不顺”后会出现硬“对立”——从口头上的争吵到行动上的“施暴”。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生理与心理也在变化, 由“依赖”型、“服从”型逐渐向“独立”型、“自我”型发展。在与同学的交往、家庭成员的相处、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他们的这种意识已有意显现, 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出现, 一旦处理不好, 往往会造成各种“对立”局面的产生。
针对学生的对立情绪所产生的种种表现, 我与家长积极联系、相互配合, 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契机和方法, 让学生感觉到家长、老师对他们从学习到生活的关注, 让学生感觉到虽然自己在长大, 大人们能把自己当“大人”了, 但是自己更需要家长、老师在心理上的疏导、思想上的教育、为人处世上的指导, 做到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理解。“身教重于言教”对学生中产生的各种矛盾的处理要耐心、细致、冷静, 避免做出过分反应而人为激化对立, 因为青少年时期是容易犯错误的时期, 要指导学生尽量避免犯错误、勇于改正错误。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 要让学生感到你对他们真正的爱, 这样才能做到“亲其师, 信其教”。
以上不良现象的解决, 需要一线教师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 悉心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 从学习到生活、从身体到心理、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的全方位的关注, 共同来探讨和研究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现象, 寻求科学有序地解决这些不良心理现象的方法和途径。我相信, 如果教师能给学生一个“支点”, 那么他们一定能够撬起“地球”!
参考文献
[1]韩绍欣.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河南教育, 2004 (7) :10
[2]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针对不良现象的建议书 篇5
你们好!现在,交通发达了。人们在“时髦风”的追逐下,家家都几乎买了私家车。但是最近,环保、低碳似乎成了大家追求的新时尚,新体验。于是,在“环保!环保!”喊声中,越来越多的人挤进了公交车。当然,中间也掺杂着一些没有公德的人。所以当游客们离车后,清洁员们总能找到这些人留下的“乘车纪念”:瓜果皮核、糖皮纸屑,各色各样,无奇不有。那一幕幕的“美景”,令人看了难以忘却,“呕”声连连。
低碳环保是好的。但是为什么要让地球一边受破坏,一边受保护呢?要知道,最顽固、最具破坏力的东西最莫过于口香糖了。不知大家有没有见过长城古砖上那粘粘的、黑黑的痕迹?那就是口香糖干的“好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的原因是:大家只知道“环保”这两个字怎么写,却不清楚如何环保,从何做起。更可气的是那些没有公德的人:他们只想为自己如何方便。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为此,我根据这些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最好不在公交车上吃东西。
二、如果一定要吃,请在吃完后自觉收起食物垃圾。
三、禁止吃口香糖。因为口香糖是公交车的大敌。
四、自学捡起身旁的垃圾,共造和谐,共创绿色未来。
肥胖儿童不良心理现象剖析与对策 篇6
【关键词】肥胖儿童 心理问题 健康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145-03
一、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走向现代化,儿童肥胖程度已日趋严重,我国儿童的肥胖检出率正以每5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成为大城市儿童最突出的问题。据2006年统计,东北地区的儿童肥胖率最高,为13.2%;华东地区次之,为12.2%;中南地区最低,为10.4%。其中杭州市儿童肥胖增长率为19%,直至现在还有所增长,几乎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小胖墩。[1]人们都知道肥胖对儿童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构成威胁,但大多数人没注意到肥胖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危害决不亚于其对生理机能的危害。
国内有研究表明肥胖儿童的问题行为发生率远高于非肥胖儿童,[2]他们心理负担更重,从而引起焦虑,烦恼的情绪,不愿交朋友,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国外的有关研究则更加突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Myers等指出肥胖者受嘲笑状况与心理危机也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即使是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成绩相同的情况下。肥胖不仅造成人体代谢的混乱,而且还会使肥胖儿童学习能力低下,甚至产生抑郁、自暴自弃等心理障碍,对孩子的性格、气质、个性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些研究已经揭示肥胖引发心理问题这个现象的存在,但由于对肥胖心理病学机制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对肥胖学生的心理还未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具体的心理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对此提出必要的应对措施,使我们的肥胖儿童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理论阐述
1.肥胖:体内脂肪储存过量的一种状况。肥胖者的体重超出正常体重的那部分组成不仅是脂肪,而是由75%脂肪和25%的非脂肪组成的混合物,超出部分的热能值约为29.288MJkg。采用WHO推荐的标准,按同性别,身高超过相应标准的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3]
2.心理健康: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就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的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杭州市文海实验小学,杭州市文一路小学,杭州市文三街小学,杭州市大关小学,杭州市朝晖实验小学5所学校的11~12岁小学生,是三、四年级的学生。观察组50名肥胖儿童,对照组50名体重正常的学生。
2.研究时间:2008年3~6月。
3.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方法。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儿童对体型满意度的对比
此表非常明显的体现出肥胖儿童几乎都对自己体型不满意,他们对自己身材的不满意度远远高于了非肥胖儿童;同时发现对自己体型抱无所谓的态度,并不重视的肥胖儿童也高于非肥胖儿童。对所得数据作差异性检验,x2=54.34,P<0.001说明两类儿童对自己的体型满意度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这样严重影响了在社会环境中肥胖儿童对自我的评价与认识,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差、内向抑郁等,由此增加了心理负担。
2.儿童因体型而被嘲笑的现状
在被调查的50个对象中,就有43人(占86%)的肥胖儿童被人嘲笑过,社会对肥胖的偏见和歧视,是肥胖儿童被嘲笑的最大原因。他们因为体型不美,活动不方便,反应不灵活等原因不被同伴、老师及其他人喜欢,成了被取笑的对象。所以这就造成了他们的社会孤独及同伴问题严重,他们在学校,在社会中的社会接受性低。[4]表现出心理处于压抑状态,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排斥。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3.儿童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本次调查中,被调查的肥胖儿童有82%的人表示会产生焦虑,表现的多疑、敏感、情绪好冲动、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6%的人表示不会有焦虑,12%的人则表示有时会产生焦虑;而非肥胖的儿童中无一人因自己的体型产生焦虑,仅只有10%的人有时会产生焦虑。这些数据显示了儿童因肥胖而引起的焦虑问题已非常明显,儿童对自己身材的满意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心情,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中。产生这些焦虑是由于社会习俗和审美观的影响:他们担心穿不上漂亮衣服,怕自己的肥胖影响了体育成绩,怕长大后还是肥胖等等,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这种焦虑长期存在,产生的心理问题埋下隐患。
4.肥胖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
x2=23.63,P<0.01。由表1我们知道儿童肥胖与儿童自我意识是否快乐存在显著相关。肥胖儿童自我快乐程度十分显著地不如非肥胖儿童。
自我意识主要指对自身能力,吸引力和价值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认识,反映儿童对自己在社会环境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以及自身价值观念的评价,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在肥胖儿童的个别访谈中了解到:肥胖儿童因体育课跑步成绩不理想而被同学嘲笑;肥胖儿童认为自己感到不快乐是因长得太胖而造成的。而孩子的快乐往往建立在同伴、老师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上,一旦得到否定的评价,他们就会表现的过分焦虑,十分不安,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同样也不敢说话、压抑自己的情绪、孤独内向等,易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使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损。
5.肥胖对儿童自我表现力的影响
在对比这两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肥胖儿童中愿意展示自己才华来表现自己的仅为2人,而非肥胖儿童有24人。肥胖学生不愿意表现自己的有27人,而非肥胖学生只有13人。21个肥胖学生则表示有时会参加,13个非肥胖学生表示有时会表现自己。学生这个结果显示了肥胖儿童总是处在被动地位,不愿意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缺乏自信,从而影响了儿童的自我表现力。
6.肥胖对儿童参加社会活动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已经被列为儿童健康的标准之一。本次调查发现:74%的非肥胖儿童愿意主动参加课外活动,4%的人不愿意主动参加;肥胖儿童中只有16%的人愿意参加,64%的人则不愿意参加课外活动。为了不被嘲笑他们选择尽量减少活动,不愿意抛头露面,不愿意参加活动,缺少一般性交往,不愿交朋友,害怕与人接触,因为他们担心在集体活动中受冷落。久而久之,磨灭了参加社会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交阻碍,使得退缩行为进一步加重,养成他们的被动性和依赖性,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随之减少,从而导致肥胖儿童的社会活动能力较非肥胖儿童弱很多。
7.肥胖与对儿童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x2=15.49,P<0.01,说明肥胖儿童学习成绩非常显著地低于非肥胖儿童。
在调查的100个对象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中非肥胖儿童多于肥胖儿童。肥胖儿童不仅学习成绩相对较低,且对自我的学习状况、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的满意度都较低。有学者认为肥胖儿童体内血液大量集中分布于周围组织,造成脑组织相对缺血缺氧,使脑组织功能受到影响。[5]究其原因是肥胖儿童因为体重过重,体型过胖导致心理压力大,不能专心学习、对新事物的反应不够敏捷、潜能不能充分发挥,由此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讨 论
肥胖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已经构成威胁,由于肥胖儿童的“臃肿,笨拙”,他们自己长期对自我形象贬低,被同学嘲笑甚至拒绝,排斥,他们心中藏着无限的委屈和不快。就如调查中所显示的那样,有80%的肥胖儿童不满意自己的身材,他们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体型给自己带来了太多的负担,而其中也正因为此有86%的肥胖儿童被同伴、朋友、亲人嘲笑过。国外也有报道认为,西方国家对体型有明显的排斥,因而肥胖倍受谴责,[6]这就是一种社会对肥胖的偏见和歧视。由此,儿童的心理就会产生焦虑,压抑与不自信,自我评价过低,以致有严重的社会交往退缩,产生自卑感,在调查中肥胖儿童的焦虑情绪也远远高于非肥胖儿童,国内有研究应用Pierr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研究肥胖儿童的自我意识总分以及在行为、合群、幸福、满意等分量表上均低于正常儿童,认为肥胖儿童有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过低,有更多的焦虑和幸福感差。[7]也与我调查的结果很相符。我们说事情总是有前因后果的,这些就为肥胖儿童的心理问题创设了原因,可以设想如果孩子一再受到这样的冷遇和不公,他们就会造成心理反常,变的对任何事情都很消极,回避同学、老师以及家人。调查中我们做了儿童肥胖与儿童自我意识是否快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是两者存在显著相关。生活中他们因为肥胖而不快乐,他们表现的不与人交往,害怕交往,甚至是得了严重的“自闭症”,这都会衍变为一种心理精神疾病。
儿童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他们需要积极的自我表现,完美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可在调查中仅仅只有4%的肥胖儿童愿意表现自己,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华。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后果?我们知道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少,致使性格上孤僻,而且表现经常性的喜怒无常、过分的自卑、缺乏自信所致。另外,他们也更不愿意融入社会,对参加集体活动或与别人沟通有较强的抵触心理,所以说任何负面经历都极有可能为其今后的成长带来长期甚至是永久的伤害。由于儿童的肥胖以及社会对肥胖的偏见对他们造成的压力,使得孩子在心理和行为等方面较非肥胖儿童都会有一些显著改变,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
本次调查初步分析了肥胖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研究,另外需要从肥胖儿童的心理病理学以及内分泌等进一步分析与研究,以探讨其心理病理学机制。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竞争智力与心理素质的时代。希望我们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者结合并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关注肥胖儿童,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
【注释】
1 许 玲.肥胖对儿童社会心理行为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2.4(10):51~62
2 许汝钗.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心理行为关系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2005.01~03
3 侯 凌.肥胖及其相关基因[J].中国实用儿童科学,2004.01(44):6~45
4 潘 毅.我们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研究进展[J].医学文选,2002.21(3):65~98
5 夏庆华.肥胖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473~474
6 杨 勤.肥胖症的心理行为因素[J].江苏卫生保健,2002.4(1):2~1
关注信用卡引发的不良信用现象 篇7
(一)
银行机构片面追求发卡任务增加了无效发卡和信用卡潜在的不良率, 其主要原因在于, 部分银行机构将信用卡的发行量作为员工奖罚的依据, 致使员工只追求发卡数量, 不注重发卡质量。
(二) 持卡人信用意识不强。
据调查, 部分持卡人对个人信息安全缺乏保护意识, 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外借, 致使不法分子利用其身份证件办理信用卡, 恶意透支、取现, 从而降低个人的信用度。还有部分持卡人在办理信用卡之后甚少使用甚至丢弃一边, 对产生的年费不能及时偿还;或者在使用之后, 由于个人工作、生活繁忙未能及时偿还所欠的金额, 等真正发现问题时, 个人信用已经产生了不良记录。
(三) 银行办卡把关不严。
据调查, 目前信用卡功能越来越细化, 有的银行推出了多种专属信用卡。个人办理多张信用卡的现象很普遍, 部分银行对于拥有多张不同银行信用卡的客户的申请才会拒绝, 认为其有套现嫌疑;对于本行推出的多种信用卡, 则不限制其申请。
(四) 相关法规制度滞后。
目前, 国家针对信用卡相关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 缺乏对信用卡市场的有效监管, 使得信用卡市场出现混乱, 更加难以管理。
二、信用卡不良记录的高发人群
一是申请人年龄偏小, 一般出现风险卡的申请人年龄在20岁至25岁之间, 这些人刚出校门无固定工作, 偿还能力有限;二是申请人工作岗位不稳定, 主要集中在餐饮、超市、贸易等服务性行业;三是住处不稳定的客户, 大部分集中在“80后”和“90后”。
三、治理不良信用现象的建议
(一) 建议不要轻易办理信用卡。
个别银行的业务人员为了完成任务, 往往主动为亲朋好友办理信用卡, 有些人碍于情面, 于是在不同银行机构办理多张信用卡, 导致部分信用卡未曾激活。为此提醒消费者, 不要轻易办理信用卡, 因为随之而来的是年费、销户手续等一系列繁琐的问题。
(二) 若长期不用信用卡, 建议早日销户。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信用卡未经持卡人激活, 不得扣收任何费用。”但是用户在办理信用卡后, 即使没有开卡激活, 银行也会有相关的账户记录。因此, 如果不打算激活, 及时销卡才是谨慎的做法。
(三) 了解信用卡相关合约内容和收费标准。
办理信用卡时, 了解相关合约内容和收费标准, 不要轻信银行业务人员的口头承诺, 尽量不要通过代理或中介渠道办卡;仔细了解并记住信用卡的记账日、还款日以及还款金额, 或者绑定一张存有足够资金的借记卡进行自动还款;如果出现地址和电话号码变更的情况, 持卡人应及时告知发卡银行。
(四) 妥善保管注销后的信用卡。
大多数银行从信用卡登记销卡当日起或45天后才能真正销卡, 在3个月内用户如需用卡, 还可重新激活。而信用卡在登记注销后, 个人信息仍保留在信用卡的磁条上, 如果卡片被不法分子获得, 就有可能发生重新激活信用卡进行套取现金等行为。
(五) 注意不同还款方式的到账时间。
由于信用卡的还款方式很多, 柜台、ATM、网银等都可以实现信用卡还款, 然而其到账时间却并不统一。其中自助银行、柜台一般是当天到账, 网银转账则是根据各个银行的不同情况, 另外, 部分银行在周末不会转账。
(六)
英语课堂教学不良现象及应对策略 篇8
关键词:英语课堂,不良现象,对策
现在的英语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完成的,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角色就是促使学生学习,学生的角色就是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和教学内容的实施者。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误区。
一、英语课堂不良现象的表现
1.授课方式的填鸭式和母语式。
有些教师不能透彻地掌握教材,处理课文缺乏灵活性,采取满堂灌,教师整节课滔滔不绝,黑板上写得满满的,学生总是被动的听,不停地记笔记,没有时间思考、吸收、消化。教师在授课时较多的使用母语,把英语课变成母语课。
2.偏重语法知识的讲授。
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讲授语法,不仅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联系和运用语言本身,也使原本多元的语言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严重损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种应试教学方法,忽视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3.照搬教师用书替代备课。
许多教师认为,教师用书就是教案,所以授课时照本宣科,致使课堂教学始终局限在教师用书所规定的框架中。其实,大多数教学参考书是按照某种模式化来进行编写的,而课堂教学是复杂而变化的过程。教师用书的意义局限在观念、思路上,如果按照教学用书的要求去实施教学,往往还受当地教学设备、学生基础、师资状况等不同情况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4.课堂提问形式化、简单化。
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最直接的双边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出现了一下不良现象:(1)教师提问时出现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现象,有的问题提的过于简单,师生过多的一问一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学生往往缺少思考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2)有时候老师提出了问题,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仍然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加入个人评价,左右学生的想法,答案基本上被老师完全控制。(3)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但往往教师把问题提出后,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过短。教师就叫停了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无法进入到真正的思考状态。(4)教师提出的问题无具体的针对性。往往以简单的集体应答替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课堂的虚假热闹,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
5.课堂活动形式化。
老师在设计英语课堂活动时存在偏误,具体表现有:(1)有的课堂教学活动盲目追求热闹、兴奋,学生不停的叫喊、举手、甚至在课堂上走动,这样的情形贯穿着整个课堂;有的课堂活动主要表现为肢体的“运动”,师生台上台下摩拳擦掌,手舞足蹈。(2)有的课堂教学活动为了充分体现“合作、探究”,不断地搬椅子,挪桌子,转身子,换位子。有时在一节课上现代教学技术不停地使用。(3)有的课堂活动追求“信息满、节奏快、变式多”,学生一会儿抬头看荧屏,忽然又被要求听录音,突然又被要求转身去讨论。(4)有些课堂活动,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高潮的效果,调动各种手段虚张声势,频繁表扬,动辄鼓掌,整个课堂充溢着虚高的滥情。(5)有的教学活动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老师在课堂上的思路表面上看是遵循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但是仔细审视每个教学活动,就会发现其中存在许多问题。
二、导致英语课堂教学不良现象的原因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不良现象极大地制约了英语的学习。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1.有些教师还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透、运用不当导致了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误区。
2.有些老师不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把英语的工具性作用简单化、模式化,把英语的运用能力变成了枯燥无味的纯语言知识训练。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呈现固定的僵化的模式。
3.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行为的惯性作用,教学方法陈旧、呆板,只好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4.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学生受长期的传递性教学方式的影响,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课堂活动往往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合作不主动,学生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
三、英语课堂教学不良现象的应对之策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认识到英语的学习不要过分注重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讲解,而是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及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教师应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教师要重构自身的知识结构,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
3.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虽然教学方法没有统一的格式,但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都是好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就会激发学生渴望使用英语的冲动。
4.教师要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教师要重视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尽量多的使用英语来教学。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和知识点的需要,如教学内容要求突出的重难点,教学内容需要拓展延伸或联系现实等。在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问题或思维陷入误区时,教师要加以适当的提示或引导。
5.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应围绕教学目的来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来自于教师的主观努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备课时应选好知识点的切入点和呈现的方法,教案设计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要控制好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课堂上教师能否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柏华等.《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1.
[2]刘玲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不良现象评析》,载《课堂教学》,2007,10.
[3]刘文娟.《当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不良倾向及其对策》,载《大学时代》,2006,9.
不良现象 篇9
一、剖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1. 教师所提问题枯燥乏味, 学生无思考的趣味性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 经常会提一些枯燥乏味的问题, 如教学“倒数”的概念后, 教师问一句:“什么是倒数, 你知道了吗?”学生就机械化、无精打采地答一句:“知道了!”长此以往, 数学课的课堂提问激发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2. 教师所提问题笼统, 学生无思考的目标性
教师为了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经常这样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吗?”“你在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看着这幅图, 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目标, 容易使学生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怪不得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教师出示一幅原有8只小乌龟, 又来了3只小乌龟的主题图, 本来希望学生回答现在一共有几只小乌龟、用加法计算。但由于教师提的问题是“看到这画面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纷纷举手, 有的说“我在想这些可爱的小乌龟可能是出来找妈妈的”, 有的说“这些小乌龟可能是出来产蛋的”。面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哭笑不得。这样的数学课堂提问难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3. 教师所提问题偏多, 学生无思考的重点性
在一节数学课中, 教师为了不让学生思想开小差, 提的问题是一个接着一个, 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应接不暇, 不加思考, 应付性回答, 事后, 学生就不知道刚才都答了些什么。长此以往, 数学课堂提问培养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所提问题难易不当, 学生无思考的收效性
教师在数学课堂提问上走极端, 一种是为了在学生面前显示自己的教学水平高, 拔高教学目标,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 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茫然不知、没有反应。另一种是教师把提问过于细化, 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顺着教师的提问随口说声“对的”“是的”。长此以往, 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 前者使数学课堂提问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者使数学课堂提问降低学生思维的价值。
5. 教师所提问的学生数量少, 冷落了大多数学生
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顺”, 为了尽早过渡到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下一个环节, 数学课上教师提出问题以后, 总是让那几个学习成绩好、回答问题正确率高的学生回答问题, 大多数学生是“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他们因受到教师的冷落, 不是在思考问题, 而是产生对教师的不满。长此以往, 数学课堂提问使他们对数学不感兴趣。
6. 教师提出问题后, 不重视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应有的评价
数学教师往往不注意与学生进行语言上的情感交流, 提出问题以后, 对于学生的回答, 总是简单地进行“对”“错”的肯定或否定, 忽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的追问、解题方法的指导和点拨。长此以往, 数学课堂提问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综合以上课堂提问中出现的不良现象, 要达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
1. 小学数学课上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使学生全员参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 滋生动力,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 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 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挖掘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情趣因素, 进行激发兴奋点的课堂提问, 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 小学数学课上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有目标性, 使学生思维有方向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要有目的地提问, 引导学生思考, 才能使教学到位, 使学生既学习知识、发展智能, 又受到思想教育。如:有位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当学生列出应用题的算式后, 劈头盖脸地问“看到这个算式里的两个分数后你怎么想”, 有的学生回答说它们都是小于1的分数, 有的学生回答说它们的分子都是1。如果教师把问题改为“这两个分数的分母一样吗?它们的分母不同, 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样的提问目标明确, 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 以及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启发学生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小学数学课上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 使学生的思维有收效
小学数学课上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做到层层剥笋, 不断深入, 逐步达标。例如, 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第一层次:铺垫。启发学生议论商不变的性质和4.95÷45的计算方法, 目的是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第二层次:过渡。让学生据商不变性质填空:4.95÷0.45= () ÷45, 为新知学习降低难度。第三层次:新授。教学例题4.95÷0.45, 引导学生讨论:例题与复习题有何不同?怎样使除数变为整数?除数变化了, 要使商不变, 被除数该怎么变?商的小数点要点在哪里?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竖式计算。这样的课堂提问,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容易投入, 教学效果好。
4. 小学数学课的课堂提问要有双向性, 使学生能深入思考
数学课上应该是师生双边活动, 不仅仅是教师提问题, 学生回答;反过来, 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 要学生针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给老师提出问题, 由教师回答问题。这样, 可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探究能力。
5. 小学数学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后, 要重视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教师如果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评价,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增加学习的信心。对回答问题有独特见解的学生, 教师应高度赞扬;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 教师要肯定他们;对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 教师要宽容。千万不能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表示或只作对与错的简单评价。只有以关心、爱护、理解为出发点, 才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不良现象 篇10
一、曲解历史
由于创新性及趣味性的需要, 影视作品中含有大量人为因素, 常带有创作者的个人主观意志, 不可能完全真实再现历史情景。创作者也会根据需要杜撰一些情景和人物, 这些虚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会对缺乏正确判断能力和文化素养不高的人群形成误导, 并依据其所呈现的逻辑脉络, 进行个人地内化过程, 进而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 同时也不利于真实历史的教育和传播。
二、扭曲感情观
当前的影视作品在情感表现方面多有不妥之处。有时影视作品因其情节的需要会故意制造诸如婚外恋、朋友间背信弃义、家庭分崩离析等内容, 在吸引观众兴趣和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也扭曲着观众对感情的价值判断。具体来说, 这些情节都透露出一种随意性情感取向, 长期受这种影响必会使人们出现感情问题的随意性, 进而产生把感情当游戏排斥真挚情感的现象。
三、错误的价值导向
首先, 时下对拜金主义的渴求、物质上的欲壑难填, 与影视作品所传递出的不良现象不无因果关系, 对利益的过分追求, 使得道德底线被漠视, 社会诚信、个人品质面临严重危机。其次, 如今的影视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暴力情节, 对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而言, 会不自觉地接受并模仿, 过多地接触色情暴力元素, 会潜在不稳定、不安全的社会因素, 当积聚到质变时, 就会对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四、缺乏安全教育
很多影视作品中, 缺乏“危险情节, 请勿模仿”的提示, 模仿危险动作的行为屡屡发生尤其缺乏家长看护的儿童最易发生危险。在许多少年儿童意外伤害的事件中, 多数因模仿影视作品中的危险动作而发生, 产生的后果经常是恶劣的, 身体的伤害尚可抚平, 而心理伤害却是难以治愈的, 这都说明当前的影视作品缺乏安全教育。影视作品所具有的不良教育因素, 对儿童的成长过程有时未起到正向的指导意义。
五、充斥色情暴力元素
如今的影视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暴力情节, 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他们会不自觉的接受、模仿, 因此, 儿童一旦过多的接触影视作品中的色情暴力元素, 就会留下这些恶略行为的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些不良行为就会成为现实。此外, 对于成人过多的接触色青暴力的影视作品, 有时会过于“刺激”所导致的激情犯罪也屡见不鲜。这样的影视作品应审慎、有节制的对待。
六、充斥歧视性色彩
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充满了歧视性因素其中包括对性别的歧视、种族的歧视、生理问题的歧视和对社会地位的歧视等。但都未有深刻思考过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 对这种包含着歧视色彩的影视作品习以为常。这些歧视性因素不仅会引导人们放弃对他人的尊重, 严重的会导致社会公平的失衡。
七、“方言”垄断
所谓“特色”语言的大面积使用, 虽满足一类人群的需要, 但不利于正规、文明的普通话的普及与传播。许多不文明、不规范的话语在影视作品的流行, 会阻碍正常的交流, 虽有利于增添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 却不利于语言的统一, 不利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有时可能会因为人际交往中的文化障碍而造成语义理解的歧义, 形成误会乃至产生矛盾。
八、虚幻成分过多
影视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性, 在那些人为虚构的作品当中总是充斥着大量生活中缺少的虚幻成分, 这些成分极富魅力并充满刺激, 使人无限遐想但长期接触这些虚幻的存在, 会使生活变得索然无味, 使人变得不切实际, 生活的热情随之被熄灭, 对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与烦恼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 同时也在说明着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不敢去正视面对生活的的困难与挫折, 没有试图去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九、“假大空”与实事求是相悖
影视作品中涉及的虚假宣传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 部分观众对所谓“专家”的夸夸其谈深信不疑, 使得骗子横行, 到处招摇撞骗对人们群众的安全和财物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 这种“假大空”不管是在它所包装的言论上还是物质效果上都与事实呈相反状态, 严重干扰着正常的生活秩序。
十、不具备发散思维的创新性
影视作品的前进步伐滞后于大众对文化的需求, 它的故事情节总是围绕诸如抗战、家庭伦理等传统题材, 未能突出其创新性。由于所接受的多是固化思维方式, 使其也不具备启迪思想的特性, 这种创新力的持续减弱, 对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阻碍的作用。
如上所述, 不难看出在影视作品中存在着诸多不良教育现象。对于这些不良教育现象的发生, 我们应努力去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探究消除这些不良教育现象的方法, 使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促进社会的和谐。
摘要:影视作品的直观性、普及性及对大众精神文化需求性的满足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影视作品创作内容的丰富、表演形式的多样化, 所传递的信息处在不停地更迭当中, 大量的不良教育因素夹杂在其中, 不仅影响人们在物质观、感情观等价值观上的选择与判断, 而且对社会文化产生强大冲击, 其引发的不良教育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不良现象与反思 篇11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作文水平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作文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师的重头戏。然而,仔细观察当前的作文教学状况,许多不良的作文教学现象不得不引起教育界的关注。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或者仍停留在过去的教学习惯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几乎成为三无产品——无系统、无计划、无章法。传统的作文五步骤(命题——习作——上交——批改——发还)教学进一步的僵化,导致作文教学走进死胡同。一些语文教师,本着教学热情,也对作文教学下一番功夫,但其收获并不明显,渐渐对作文教学失去信心,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还有一些语文教师,以为作文水平提高关键在于不停的练笔,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写了十几篇作文,苦不堪言,作文水平却不见有所进步。与此相反,有些教师一学期也没上几次作文课,教师和学生省心了,作文成绩逐渐下降。更有小部分教师,作文课上写个题目就不管不问了。这样作文教学几年下来,学生作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造成学生害怕作文写作,一听到要上作文课就头疼,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心乱如麻,一提笔就力不从心。写出的作文更是初看很伤心,再看很痛心。学生见作文如临大敌,避之不及。老师上作文课如履薄冰。师生苦不堪言。《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总目标做出了这样的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即希望通过作文课使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这些教学现象,却让学生“无言以对”。作文教学的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实在是教育之痛,语文之痛。
面对如此的作文教学现象,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当前的作文教学病在哪里?怎么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作文教学问题重重、进步缓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首先是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惹的祸,这是问题的根源。
在应试教育的机制下,成绩压倒一切,造成了师生普遍的功利主义心态。当然这种功利主义也深受整个社会的功利主义侵蚀,导致师生将学习的目的集中在提高考试成绩上。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一切。这严重扭曲了学生学习的目的,也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初衷。学校应该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不是培养一架架考试机器。作文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基础有关,在短时间里很难提高,而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却能有效提高成绩。在一切向分数看的束缚下,教师自然而然得做出取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对课文力求讲深讲透讲全,而对作文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下足够的功夫。功利主义盛行,不但使教育陷入泥潭,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考试机器而没有个性和思想的人,更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
应试教育害了学生,也害了做应试教育受害者的语文教师。应试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教师作文能力普遍较差,写不了好文章。当前不少中学语文教师遍是从应试教育下走过来的,他们自身也深受应试教育的摧残,要么装聋作哑无动于衷而无所作为,要么深受其害而不能自拔,仍把成绩看成首要教学目的。这是多么严重的恶性循环教育现象。教师自身作文能力的薄弱,自身底气的不足,平时忽视对自身文学素养、写作水平的锻炼和提高,导致作文指导与讲评捉襟见肘。又怎么能教好学生作文?教出好文章呢?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黄玉峰老师在与记者答问时指出,当前语文教学的失误在“不读书”。在笔者看来,这里的不读书,不但包括学生不读课外书,也包括教师在内。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缺乏写作素养,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好在当前仍有许多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改进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阴霾下,努力开拓出一片蓝天。
二、其次是模式化、僵化的传统作文教学步骤。
传统的作文五步骤(命题——习作——上交——批改——发还),应用得当,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但是,把传统的作文五步骤模式化,而缺乏改造,必然会走向僵化。第一,作文命题的模式化,缺乏创新。几代学生写同一个作文题目,或者一个题目从小学写到高中。这应该是几代人的不堪回首的共同记忆。作文出题根本没有考虑时代特征,做不到与时俱进。第二,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候常常倾向于自己的个人感情、爱好、认识范围,并把大人的经验“强加”给学生,很少顾及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能力。用成年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干涉了学生的写作自由空间。第三,作文指导流于形式,停滞于表面,没有深入、细致、实用的指导。这个环节是重要一关,但是往往被教师所忽视。第四,作文批改流于形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评语公式化,缺乏创新,应付于上级部门的检查,敷衍了事。其结果往往是学生拿到发下的作文就“啪”的一声扔到抽屉里。认真的教师会看着心痛,但是也没有反思问题原因所在。不认真的老师早已默认学生这种消极行为。慢慢的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当一回事,作文能力谈何提高。第五,作后讲评的模式化、简单化,蜻蜓点水式讲评。更有老师认为讲不讲都一个样子,更有甚者干脆省去了讲评环节,把时间放在文言文及现代文阅读上。
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在这个病原体下,教师的作文教学就容易走向僵化,从而影响作文教学的效果。
再次是语文教材本身的不合理,重视阅读而轻视作文训练以及作文教材的无连贯性、循序性。
人教版教材到了七、八年级才安排作文指导,但是这种指导缺乏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教学原则,违背了教育规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理论性过强,在学生在缺乏生活体验和写作经验情况下很难对作文产生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没了,作文写作就只是一种应付,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接受,是被逼无奈下的产物,是畸形发展的怪物。中学语文教学在设计上体现的是“阅为本位”,作文训练附在阅读课后,也没有系统的作文教材,只是作为语文学习的附属品。学校和老师不重视,学生就更不用说。忽视过程,违背规律,只重视结果,其后果可想而知。在写作训练方面,看似每个单元都有《写作 口语 综合性学习》版块的穿插,但是编排的顺序,一般只考虑到本单元课文教学内容,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系统性,缺乏严谨性。而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随意性更大,主观上加以修改,或者是为了教学进度,直接跳过作文训练环节。没有合理、科学的教材;没有连贯、循序的作文教学;没有层次性和阶段性;不合理的写作训练;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些势必影响到学生作文的进步。endprint
三、最后是培养共性扼杀思想个性的不良风气。
一个没有个性和思想的人只能算是一个平庸的人,一个没有个性和思想的国家很难想象其在世界上立足。当前的学校片面的强调共性发展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塑造。个性是一个人的独特之处,是反映其性格、爱好、兴趣上的特点。而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只注重学生的共性特征塑造,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如出一辙,在对生活的感受、对材料的选择上、对语言的运用上等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忽视个性和对个性的扼杀最终使学生的作文毫无新意,死气沉沉。共性思想在作文教学上的过分强调导致作文思想的单一性。教师要求学生的作文内容健康,思想要端正、健康,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等,往往把作文提高到政治性质的高度,这就严重的损害学生的个人思想的表达。例如,现在初中生写植物散文,学生的选材很统一,都是传统文学中积极向上的形象。一个班级都是梅兰竹菊四君子,松柏、荷花、白杨树等等。而这些很多都是没有亲身所见之物,作文却能写出为某种精神所感动,文章末尾少不了一段是勉励自己要学习这种精神。虚假的拔高思想高度,而无个人的情感体验、个性爱好和思考。这样虚情假意的文章却往往得到老师的青睐,就因为思想性的正确。扼杀个性的风气没有刹住,不但作文思想空洞无意义,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没有个性的残次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强调的是人的培养。这个已经喊了多少年的口号,但是真正落到实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过对作文教学中不良现象的思考,以及从师生两方面的客观分析,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一些途径。
针对上述现象中的中学语文教师而言,首先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作文教学。人为的弱化或者是逃避心理以及不负责任的态度都需要加以改正。只有教师自身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才会有改变的动力。所以,这一点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其次是作文教学思想的改变。很多老师意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也想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但以往的一些教学思想仍然是一把枷锁,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步伐。这时候,教师一定要下定决心,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僵硬思想,大胆创新,勇于改革,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在作文教学上探索一条新的道路。这是一个十分急迫的任务,也是一个漫长的改进过程。从重视作文教学到改变教学思想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所以,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调整好教学心态,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无计划行事。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教学方法的探索,可以参考一些优秀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
再次是教学方法上作改变。
第一,要注重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认真实行。根据每一个阶段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能力目标,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各种题材的学生。
第二,教师要重视语文课本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自然结合。
第三,用各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带着宽松、愉快、自愿的心态去写作文。使学生真正的喜欢作文课,喜欢写作文。
第四,改变作文命题、作文批改、作文讲评过于单一化和形式化做法,手段更加灵活多样。
第五,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积极开展作文第二课堂。
第六,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一方面,要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能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他人的作文教学方法和经验。
从害怕写作的学生方面上讲,首先是学生要培养自身的写作兴趣爱好。兴趣永远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获得写作兴趣。
第一,根据自身爱好阅读小说作品,从中激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和兴趣。
第二,观赏不同主题的电影。观赏电影也是一种“阅读方式”,通过影片体会人生百态,在思想碰撞中思考电影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有了兴趣爱好,还必须养成一些有助于写作的学习生活习惯。
第一,注重生活积累,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会观察和思考问题。
第二,学会仿写作文,在仿写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创造的文章。
第三,养成包容开放的思想,在各种思想冲撞中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第四,大量的阅读文学作文,特别是优秀的名著的积累阅读,发现写作特点和规律,找出写作技巧和方法。
再次是掌握写作的方法。比如,写作前收集素材最有效的办法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写作中应注意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后还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分享感受。通过自身的写作经验,去总结一些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表达思想感情。
最后是要善于思考,做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人。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我思故我在,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完整意义上的人。而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人,才能写出有个性有思想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作文论.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郭根福.明确“写作”课程目标,改革初中作文教学[J].新作文:中学学段,2004,(05).
[4]毕建海.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应具生活化[J].学苑教育,2009,(07).
[5]黄玉峰.多种结合改善作文教学[J].上海教育:2003,(09A).
[6]林松鹤.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三大症结[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22).
[7]吴菲菲.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性策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02).
不良现象 篇12
1 岩溶地段
岩溶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地层中。隧道在溶洞地段施工时, 根据设计文件有关资料及现场实际情况, 查明溶洞分布范围、类型情况、岩层的稳定程度和地下水情况等, 分别以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
位于拱部及边墙的小型溶洞, 在衬砌断面外用浆砌片石或低等级混凝土回填。有水时则视水量大小采用埋管或凿槽的方法将水引入边墙水沟内。位于隧底的溶洞, 采取换填、钢管注浆加固的处理方法。也可根据溶洞规模采用架设钢筋混凝土梁的方法通过。对于有泥、砂、水充填的大型溶洞, 应遵循“限量排放, 排堵结合, 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处置。对其采取长管棚或小导管注浆进行超前支护, 短台阶预留核心土环状开挖, 网喷和钢支撑进行初期支护的综合处理措施。对于特大型溶洞一时难以处理的, 可考虑设置迂回道坑通过, 后期再进行处理, 以节省工期。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 确保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 喷锚支护及开挖应在无水压或低水压的状态下施工。在进入设计高水压地段施工前, 进一步加强工作面前方地质超前预测预报, 施工中根据富水情况及水压大小, 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径向注浆或限量管道排放等手段降低作业面水压。并在开挖时严格遵循“短进尺、弱 (不) 爆破、早封闭、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
2 松散地层
松散地层结构松散, 胶结较弱, 地压大、稳定性很差, 有地下水时更甚, 施工中极易发生塌方。在松散地层中施工, 为了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一般采用先护后挖的方法 (插钎、插板) 。但有的地层含有大小孤、块石, 用插钎法很难控制方向, 且因间距过大, 不能防止砂土下漏。在含水砂层中, 插板法不仅进度缓慢, 且易于震坍。一般在施工中采用如下几种特殊的施工方法。
(1) 压浆加固地层法
压浆加固地层法是在开挖前打入压浆导管, 在开挖断面外压入水泥浆液, 使围岩结成一个薄壳, 在其防护下进行施工。在无胶结的松散砂砾或砂夹碎、卵石的隧道均会有良好的效果。压浆加固地层法可以保证安全质量, 使开挖顺利进行。但耗用水泥较多, 且在地层含泥量大或有较大地下水时, 不易达到预期效果。同时, 施工中应对浆液的扩散规律进行试验和研究, 否则, 难以收到有效的加固作用。
(2) 钻钎护顶法
若隧道通过的漂卵石地层, 一类为粘砂土充填, 胶结密实, 漂卵石数量不会超过50, 较为稳定, 采用先护后挖法即可通过;另一类是无粘结物充填的漂卵石堆积层, 极度松散无胶结构, 开挖时一触即塌, 施工会十分困难, 如采用一般插钎法, 打入极为不易且难以掌握方向, 达不到护顶的目的。若在地表钻孔压浆, 由于漂卵石之间孔隙大, 难以控制压浆范围, 将会耗费大量水泥。这种情况, 宜采用钻钎护顶法, 即采用凿岩机钻钎护顶, 并易于控制钻钎方向和位置, 顺利通过漂卵石堆积层。
(3) 降低水位法
在含水砂层中, 若地下水具有承压性质, 则围岩极不稳定, 施工困难。则宜采取降低水位、水压的措施, 减少砂层含水量, 以稳定地层, 利于施工。
3 滑坡地段
若滑坡为坡残积土沿基岩顶面滑动, 并且滑坡后基岩裸露, 且处于暂时稳定状态, 推断进一步发展与扩大的可能性甚小, 边坡不高, 则宜以路堑方案通过。采用抗滑桩和挡护结合整治的措施, 并设天沟与渗沟拦截地表水和排除地下水。若滑坡沿开挖临空的坡脚滑出, 滑面随开挖深度而变化, 说明岩性软弱, 不宜继续下挖, 宜改用隧道和明洞通过。无修隧道条件, 则采用明洞。第三种情况是由于开挖失去平衡, 加之雨水下渗, 古滑坡复活, 产生顺层推移式滑坡, 则宜采用在滑体上部清方减载, 回填反压, 在滑体下部增加抗滑力。若出现在洞口, 则在明洞增长, 并将明洞与暗洞的衔接处采用钢骨架混凝土加强衬砌, 在洞顶增设纵向截水沟, 拦截地表水。
(1) 完善滑坡体周围排水系统:
完善滑坡体后缘人工灌溉渠及在坡顶、两侧增设截水沟, 将滑体周围地表水排入天然凹沟流走;在有泉眼出露的滑坡体上钻孔, 安装透水管排水;夯实滑坡体表面, 局部喷混凝土封闭, 以防止水流渗入滑坡体。
(2) 在滑坡体范围内打适当直径的钢花管并注入水泥浆, 以固结滑体。
(3) 在隧道前方有箐沟的条件下可设一箱涵, 箱涵两侧及明洞背后回填碎石土反压滑坡体。
(4) 接长明洞及增设抗滑挡土墙。
4 采空区
采空区往往与煤层、瓦斯共存于同一隧道。治理采空区首先要查明采空区在隧道出露的位置、规模, 有无积水、瓦斯积聚等。根据探明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当采空区位于隧道拱顶, 且有积水和瓦斯积聚时, 必须认真对待。因为煤系地层大都以泥岩、页岩为主, 经老塘积水的常年浸泡, 承载力已大为降低, 极易引起坍塌。可采取长管棚预加固、台阶法开挖、微药量爆破、初期支护紧跟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通风和瓦斯检测, 以防不测。
5 岩爆
对于岩爆防治主要是采取喷洒高压水、加强临时支护、改善施工方法、增设临时防护等措施来实现, 使岩爆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对中等程度的岩爆一般采用系统锚杆加固围岩:先喷一层钢纤维混凝土, 防止岩块爆落, 并及时铺设钢筋网, 施做锚杆。利用系统锚杆的组合作用, 改善围岩的应力状态, 避免产生较大的局部应力集中, 降低诱发表面岩爆的可能性。岩爆较严重地段的工作面设超前锚杆, 可有效地防止或减弱岩爆烈度及围岩剥落或弹射现象。岩爆严重或特别严重地段, 改变施工方法, 可将全断面变为台阶法施工, 并采用加密锚杆、挂网、网喷及钢支撑相结合的联合支护方法, 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支护能力。
6 膨胀性地压
膨胀性地压的常见特征为:断面缩小、基脚下沉、拱顶上抬、拱腰开裂、基底鼓起等。变形初期不仅变形的绝对值很大, 而且位移速度也很大, 如不加控制或控制不及时, 就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根据膨胀性地压持续变形的特点, 应采取“先柔后刚, 刚柔结合”和“短开挖, 强支护, 快封闭成环”的处理措施。
以锚、喷、网等柔性支护为主, 使其释放自身的能量, 但应预计可能的变形量, 开挖时预留沉落量, 并加强观测与量测, 及时反馈进行分析。必要时可采用安装可伸缩性钢架或提前施做加强二次衬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