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条件管道

2024-07-19

不良条件管道(共3篇)

不良条件管道 篇1

临床管道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其结果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与康复。护士作为管道护理的直接执行者, 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 尤其是外科术后管道繁多, 常作为疾病转归与判断预后的依据, 管道护理极为重要[1]。我科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对120例术后病人进行规范化管道护理与常规化管道护理比较观察。实践证明规范化管道护理效果明显优越常规管道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骨科2011年6月—2011年12月的60例术后病人为对照组, 其中男38例, 女22例;平均年龄45.2岁;2012年1月—2012年6月的60例行规范化管道护理术后病人为观察组, 其中男35例, 女25例;平均年龄43.2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化管道护理 检查管道保持通畅, 避免压迫、扭曲、脱落等, 妥善固定, 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1.2.2 规范化管道护理 在完成常规管道护理的基础上, 制订具体管道护理程序及要求, 定期进行骨科管道护理知识培训。置管后标识固定统一, 在进入身体的管道 (如:留置针等) 贴上红色标识带, 在引出身体的管道 (如:尿管、创腔引流管等) 贴绿色标识带, 注明名称、时间、签名。标识对齐统一粘贴在管道最醒目的位置, 并在床栏上挂“防管道脱落”牌, 各班床头交接班时均须检查落实到位, 及时告知病人及家属管道标识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 让其理解配合, 避免污染。对术后转回病区的病人, 责任护士与手术室工作人员对病人每一根管道一一交接、核对, 确保标识、名称正确无误, 管道通畅。根据病情妥善固定管道位置。对倒引流量、转送检查时夹闭管道后的病人挂上“管道夹闭”提示牌并特殊交班。根据医院下发的“住院病人管道脱落危险因素评分表”评估危险Ⅲ度或Ⅱ度的病人要加强观察, 每15 min~30 min或1 h巡视1次, 并在护理记录上有描述性记录, 严格交接班。一旦发现管道脱落、堵塞等情况及时按预案流程处理。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一般统计学描述,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规范化管道护理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明显少于常规化管道护理, 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常规化管道护理护士对管道护理重视和认识不够, 没有深层次认识到管道护理的重要性, 认为管道护理是件很简单的操作。有的甚至轻视管道脱落、堵塞事件的发生。接诊术后病人当完成工作任务, 对管道的交接不够认真细致, 导致管道脱落、夹闭、漏接等事件均未能及时发现。对转送、倒引流量时夹闭的管道因无任何提示而遗忘打开。置管后未及时进行宣教及相关知识告知, 病人因不适的体位或贴膜卷边、擦澡等原因致管道脱出, 影响治疗与康复, 病人满意度明显降低。由于各班护士的资历、专业水平、处理事件能力不同, 因而对管道护理的认识也不统一。曹何琼等[2]指出护理人员的年龄、工龄、职称及所在科室的工作年限与护理人员管道护理方面知识掌握情况及对管道护理的态度有关。因此, 对低年资护士在专科管道护理知识方面要强化培训, 以杜绝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②规范化管道护理制定了具体管道护理程序及要求, 置管后强调标识固定统一黏贴在管道最醒目的位置, 并且在床栏上挂“防管道脱落”牌。这种“双重”的醒目标识能给人们一个警醒信息, 使之对此有所反应、有所触动, 从而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所以规范的标识是营造安全操作环境的重要保证[3]。与手术室人员交接时对管道的一一核对, 强调的是细节护理, 有利于增强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 杜绝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夹闭的管道挂“管道夹闭”牌, 对操作繁忙的护士都可起到警醒、提示的作用, 避免因夹闭管道而导致的护理差错事件。置管后及时向病人进行管道知识宣教, 加强与病人、家属间的沟通, 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减少管道脱落不良事件的发生。严格的床旁交接, 容易发现潜在问题, 及时弥补, 对消除管道不良事件隐患起到积极的防患作用。③规范化管道护理定期进行专科管道护理知识培训, 强化管道护理风险知识, 使护士深层次认识到管道护理的重要性, 增强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 将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转移到事前预防的一种超前管理方法上, 更好地规避了护理风险, 有利于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护理[3]。

3 小结

规范化管道护理使护士专业素质及责任心明显提高, 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明显减少管道脱落、堵塞、漏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了骨科管道护理质量, 保证了治疗安全, 促进了骨科疾病的转归与康复, 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管道护理在骨科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管道护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各60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规范化管道护理, 比较两组脱管、夹闭、漏接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规范化管道护理明显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了骨科管道护理质量。

关键词:管道护理,置管,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徐林珍, 黄炯, 潘向滢, 等.提升留置导管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5) :448-449.

[2]曹何琼, 陈小凤, 陈楚岚, 等.对护理人员掌握临床管道护理相关知识情况及态度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35) :4272-4274.

[3]李建群, 张敏, 胡帆, 等.腹腔引流管的标识化管理及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7A) :1023-1024.

不良条件管道 篇2

关键词:承载力,材料,配比,检验

1 湿陷性黄土的分布

在我国, 黄土和黄土状土广泛分布在华北、西北等地, 且地层多、厚度大。在这些地区, 一般气候干燥、降雨量少, 蒸发量大, 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黄土分布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250~500mm之间。黄土在自重或一定荷重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其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 以至在其上的建筑物遭到破坏。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约占黄土分布面积的60%。由于各地黄土堆积环境、地理和气候条件不同, 致使其在堆积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别, 湿陷性有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减弱的规律。

2 管道地基处理

2.1 影响地基的几个因素

1) 强度及稳定性。当地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支撑上部结构的自重及附加荷载时, 地基就全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2) 压缩及不均匀沉降。当地基由于上部结构的自重及附加荷载作用而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时, 特别是超过管道所能允许的不均匀沉降时, 则会引起管道过量下沉, 接口开裂, 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3) 地震造成的地基土震陷以及车辆的振动和爆破等动力荷载可能引起地基土失稳。4) 地基渗漏量或水力比降超过容许值时, 会发生水量损失或因潜蚀和管涌而可能导致管道破坏。

2.2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为了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管道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考虑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同时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管道的地基处理不同于其它建筑物地基的处理, 管道地基处理主要是全部或部分消除其湿陷性。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 如基础下地基处理厚度达到压缩层下限, 或达到饱和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等于或小于该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 就可以认为地基的湿陷性全部消除。

湿陷性黄土层的管道基础处理方法很多, 常用的方法有土或灰土垫层、砂或砂垫层、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桩基础、预浸法等。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 局限性和优缺点。

2.2.1 灰土垫层

灰土垫屋常被用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基础的处理。一般适用于处理1~4m厚的软弱土层。管道的基础是条形基础, 作用于地基上的力也比其它建筑物小, 而且是基槽开挖后埋入地下, 表面的软弱土一部分已被去掉, 所以在管道施工中常用灰土 (或素土) 垫层来处理湿陷性地区的管道基础, 以提高承载力, 减少沉降力。

1) 承载力的确定。经过人工压实 (或夯实) 的3∶7灰土垫层, 当压实系数控制在0.97及干土重度不小于14.5~15.0k N/m3时, 其容许承载力可达300k Pa以上。对于2∶8灰土, 当压实系数控制在0.97及干土重度不小于14.8~15.5k N/m3时, 其容许承载力可达300k Pa。2) 灰土垫层材料配比。灰土中石灰用量在一定范围内, 其强度随灰土用量的增大而提高, 但当超过一定限值后, 强度则增加很小, 并且有逐渐减小的趋势。1∶9灰土只能改善土和压实性能, 2∶8和3∶7灰土一般作为最优含灰率, 但与石灰的等级有关, 通常应以Ca O+Mg O所含总量达到8%左右为最佳。3) 灰土的质量检验。一般采用环刀取样, 测定其干土重度。质量标准可按压实系数确定, 一般为0.93~0.95.管道基础压实系数一般采用0.95, 不得小于0.90。4) 灰土垫层的厚度与湿陷变形的关系。垫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使湿陷量最大的上部土层的湿陷性消除, 并由垫层扩散到天然黄土层的附加力减少到某种程度, 使浸入后的湿陷量减少。垫层的宽度则以沟槽宽度为依据, 对于孔洞、沟涧、墓穴及其它回填土、淤土地区, 垫层处理范围要扩大。

2.2.2 素土垫层

素土垫层是先挖去基坑下的部分或全部软弱土, 然后回填素土分层夯实, 处理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管径不大的管道基础常采用素土垫层。素土垫层的土料一般选用粘性土, 填土必须在无水的管沟中进行。夯 (压) 实施工时, 应使土的含水量接近于最佳含水量, 填土的夯 (压) 实应分层进行, 多层虚铺的厚度可参照灰土垫层的虚铺厚度。

2.2.3 砂和砂石垫层

当管道的不透水性基础与软土层相接触时, 在荷载的作用下, 软弱土地基中的水被迫从基础两侧排出, 基底下的软弱土不易固结, 形成较大的孔隙水压力, 还可能导致由于地基强度降低而产生塑性破坏的危险。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材料透水性大, 软弱土层受压后, 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面, 可以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迅速消散, 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和提高其强度, 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坏。因此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也可采用砂和砂石垫层。

砂垫层的宽度除应满足应力扩散的要求外, 还要根据垫层侧面的容许承载力来确定, 防止垫层向两边挤动。如果垫层宽度不足, 侧面土层又比较软弱时, 垫层就有可能挤入侧面软弱土中, 使基础沉降增大。

2.2.4 强夯法

强夯法处理地基具有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等优点。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有较好的效果, 在管道施工中, 若遇到湿陷性黄土层厚、湿陷性变形大, 且管道自重大, 对管道的安全性要求高的情况下, 也可用强夯法来处理基础。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土上进行强夯, 当夯击能为1000~2000k N时, 一般可消除夯面下5~8m深内黄土底湿陷性, 5m深度内的土的压缩模量可提高到150MPa, 容许承载力可提高到200k Pa以上。

2.2.5 注意事项

管道地基处理不同于其它建筑工程, 大部分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效果并不是施工结束后就能全部发挥, 还需要在施工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步体现出来, 另一方面, 每一线段的地基处理存在它的特殊性, 而且地基处理效果大都是隐蔽工程, 很难直接检验其处理效果。因此在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之后注意下面几点:1) 在地基处理施工中, 只了解如何施工是不够的, 还必须了解所采用处理方法的原理、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2) 进行施工质量和处理效果的检验, 确保工程质量。总之, 由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条件所限, 因此管道对地基强度、稳定性及不均匀沉降有极为严格的要求, 在黄土地基处理时, 要根据不同地质和土质的性质选取最佳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贾晚寅, 吕伟延.管道基础施工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处理[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2.

不良地质条件下过坝公路施工技术 篇3

1.1 不良地质的特点

影响地质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的水文情况以及气候情况, 如果地方的降水量偏高或偏低就会对地下水的水位造成影响, 进而影响到土层, 低下水位高的土层通常含水量较高, 土质较柔软。而软弱土质是最不利于进行公路建设的, 通常丘陵地形、盆地地形以及河海的浅谈位置的土层都属于软土土质。软弱土层因其水分较多, 排水能力较差、抵抗剪力性能较低, 同时这种土质中含有大量细沙, 会降低土壤厚度, 从而对公路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

1.2 不良地质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如果公路选址区域的地质条件较差, 会对公路的路基建设造成很大影响, 在软弱土质上修建公路, 很容易造成公路凹凸或倾斜, 还会降低道路的排水性能。如果水文条件较为恶劣, 也会降低公路的稳定性, 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公路施工技术进行施工。

2 坝上修路的特征和施工流程

2.1 过坝公路施工的特征

为了便利市民出行, 确保大坝两岸来往通畅。因此需要在水电大坝或防洪大坝上修建公路。而通常大坝的下方都会存在一些冲刷沟, 这些冲沟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如果施工技术选择不当很有可能出严重的交通事故。

2.2 坝上建路的施工流程

过坝公路施工需要经过以下环节:1) 挖掘松散体;2) 配置混凝土, 用混凝土来浇筑公路的垫层;3) 修造公路的排水系统;4) 将排水管埋装到公路下;5) 配置混凝土浇筑公路的面板;6) 回填材料并进行碾压处理;7) 对锚筋结构进行预应力加工。

3 坝上修路的技术施工

3.1 抛砂排淤技术施工

只有在水电大坝结构稳定的情况下,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才能顺利进入施工现场。但水电大坝的通常坡度较陡, 坝面缺乏稳定性, 要想改善这一状况可以通过抛砂排淤技术来提高土层的密实度, 消除堤坝内部的孔洞。抛砂排淤技术施工, 首先要挖掘较深的公路基础, 然后抛除土层中的沙砾和石块, 排除造成土层孔洞的杂质, 接着在地基处铺垫一层砂土垫层。在进行抛砂排淤技术施工时, 技术人员必须控制好抛除的沙砾分量, 要适量抛砂才能提高公路地基的承重能力。但这种技术施工只能使土层密实, 却无法避免地基沉降。

3.2 堆载预压技术施工

堆载预压是目前为改良土层条件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施工技术, 这种施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施工成本较低, 但施工需要消耗的工时较多[1]。堆载预压施工需要搭配沙砾隔层, 用沙砾作为隔层可以提高公路的排水性能。进行堆载预压施工需要一段较长的预压时间, 要确保公路质量, 预压时间应该至少要经过六个月。运用堆载预压技术进行施工, 不能与其他施工工作同时进行。

3.3 填筑路堤技术施工

运用抗老化、高强度的材料制作成加筋, 然后运用加筋来填筑公路路堤, 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公路的强度。通常制作加筋的建筑材料是土工编织物等合成建材, 运用加筋修建路堤有两大好处:1) 可以有效降低公路路基发生沉降的机率, 大幅提升路基的载重能力, 使建成的公路更安全更耐用;2) 强化道路土层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防止路基沉降。运用加筋来填筑路堤可以改良软弱土层条件, 但这种技术施工没有固定的理论运算凭据, 因此通过这种技术修筑路堤必须依靠技术人员的施工经验。

4 坝上修剪公路的技术施工策略

4.1 路回填技术施工

在堤坝上修建公路, 首先要进行基桩施工, 然后再运用混合填充材料进行回填施工, 这样才能确保路基稳固、坚实, 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技术人员在进行回填操作以前, 要先运用原料来制作填充材料, 制作材料必须按照适合的原料配置比例进行, 配成材料后需要通过夯实测试, 这样才能确保填充材料具有良好的载重能力。在一般的过坝公路施工中, 填充材料经过4次夯实后, 质量应符合以下几点:1) 材料的平均干度应在2.26g/cm3左右;2) 材料内部存在的孔隙比率应约等于17.5%;3) 材料出现沉降的机率应在11.7%左右;4) 填充厚度应在40cm~50cm之间[2]。必须要注意的是, 混合制作填充材料必须按照一定配比, 其中石块的大小应在30cm内, 沙砾在材料中的比率必须低于5%。进行混合材料填充施工最普遍的操作方法是地基夯实方法。

4.2 路堤填筑技术施工

再进行回填施工时, 要注意把握填充混合材料的时长和速度。完成坝上公路的基地建设施工之后, 为保障公路基地的坚固性和稳定性, 应该尽快开展填筑公路路堤的施工, 这样可以确保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路基预压施工。填筑路基的施工环节, 应该排在公路排水系统建设完成后。为了缩短施工时间, 及早让公路可以投入使用, 在填筑路堤时要控制好施工速率以及填筑施工的宽度, 一般最适当的路堤快读应在40cm左右。

4.3 路基压实技术施工

要提高路基压实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压实设备。在进行路基压实施工时, 技术人员要严格控制碾压的厚度, 使用不同的压实机械、土层质量不同, 压出的厚度也不尽相同。运用压路设备压实路基, 首先应该确定好松铺的适宜厚度, 通常过坝公路的松铺厚度应不超过30cm。同时, 还需要把握好摊铺的适宜坡度及厚度。在进行路基压实处理时, 技术人员要经常检查碾压状况, 选用不同的压路工具进行碾压, 碾压施工效果也不尽相同。。

4.4 浇筑混凝土技术施工

为了提高堤坝公路的坚固性和稳定性, 在修建坝上公路时, 必须使用浇筑混凝土技术施工方法。依照堤坝修路的施工环境, 为了确保建筑材料可以快速进出传输, 必须在公路建设工地的边坡位置搭建临时栈桥通道, 还要设置溜槽。混凝土技术施工包含多项施工环节, 其中最关键的是筑造基础板和公路面板。在面板的连接处应该铺上一些油毛毡, 再刷上沥青材料, 然后选择直径不超过75mm的PVC材质管道作为排水管, 安装到间隔中。要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在进行浇筑操作时, 必须把握好混凝土的厚度, 控制后机器振捣的力度和时间。一般情况下, 在进行公路建设第一期混凝土浇筑施工时, 要完成埋装钢条的技术施工。在公路面板做好后, 应该采用凿毛技术调整混凝土结构, 修正埋装钢条的位置, 然后才能使用模版进行混凝土浇筑。

5 结论

综上所述, 在堤坝土层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中进行公路施工, 首先必须确保路基稳定、路面平整, 这样才能保障公路的安全性。要在不良土层上建设一条优质的公路, 一定要选择适当的建设技术进行公路施工。

摘要:目前, 我国许多城市都修建了防洪大坝, 这些堤坝通常占地较大、范围较广, 为便利市民出行, 必须在大坝上修建公路。本文笔者介绍低质土层的主要特点, 分析土层对公路施工的影响, 并提出一些有助于开展过坝公路建设的技术施工方法。

关键词:不良地质,过坝公路,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杨天武.公路不良地质处理措施及应用[J].交通世界 (建养.机械) , 2011 (4) :66-67.

上一篇:制约与突破下一篇:低碳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