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配伍

2024-10-08

不良配伍(通用4篇)

不良配伍 篇1

头孢尼西英文通用名称为Cefonicid。头孢尼西别名为铭乐希、羟苄磺唑头孢菌素、Cefonicid Disodium、Cefonicid Monosodium、Cefonicid Sodium、Monocid等。头孢尼西为第二代注射用广谱长效头孢菌素, 其抗菌谱与头孢孟多类似。头孢尼西的抗菌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比, 有广谱抗革蓝氏阴性杆菌作用。头孢尼西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骨关节感染、手术感染的预防等[1,2,3,4,5]。目前主要生产头孢尼西的厂家有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新帅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苏州致君万庆药业有限公司、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等。本文对头孢尼西不良反应与配伍禁忌进行分析。

1 头孢尼西的不良反应

1.1 过敏反应。

头孢尼西主要过敏性反应有发热、荨麻疹、瘙痒、肌痛、红斑、皮疹、重症多形性红斑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等过敏表现。过敏性不良反应一般都发生在用药十五分钟之后。头孢尼西产生过敏较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淡红色的皮疹症状伴有瘙痒, 情况严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奇痒和呼吸困难等。

1.2 血液系统出现的不良反应。

头孢尼西血液学的反应主要包括血小板增多或减少, 嗜酸粒细胞增多,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致命性的出血等。头孢尼西对使用剂量的依赖性会导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损害等。

1.3 消化系统出现的不良反应。

头孢尼西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头孢尼西腹泻发生率较高。

1.4 肝脏出现不良反应。

头孢尼西出现碱性磷酸酶、血清氨基转移酶 (ALT、AST等) 、乳酸脱氢酶 (LDH) 、γ-谷氨酰转移酶 (GGT) 增加等不良反应。

1.5 神经系统出现不良反应。

头孢尼西出现头痛、精神紧张, 大剂量或肾功能受损时可有抽搐等不良反应。

1.6 泌尿生殖系统。

偶可引起血尿素氮、肌酸酐升高及间质性肾炎, 少有急性肾衰竭的报道。

2 头孢尼西的禁忌

在临床上可将头孢尼西粉针剂溶解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等溶液中, 体积应不少于50ml[6,7,8,9]。本药在溶液中不稳定, 配制后应立即使用。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肌苷注射液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使用, 但应在6 h内滴注完毕。肌内注射溶液配制:将头孢尼西粉针剂0.5g溶于2ml注射用水, 1g药物溶于2.5ml注射用水, 2g药物溶于5ml注射用水, 充分摇匀。以1%盐酸利多卡因溶液溶解可减少疼痛 (对麻醉药过敏者禁用) 。头孢尼西不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羟乙基淀粉、非格司亭、沙莫司亭配伍。头孢尼西静脉推注时间应不低于3-5分钟。头孢尼西在剖宫产手术时使用本药作为感染预防用药, 应在剪断脐带后使用, 以避免影响新生儿。头孢尼西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 严重者可发生假膜性结肠炎, 出现腹泻时应引起警惕[10,11,12]。出现假膜性结肠炎时, 应立即停药, 必要时应补充电解质、蛋白质及采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在临床上头孢尼西与丙磺舒合用可使肾脏排泄减少半衰期可延长, 易致毒性。在临床上头孢尼西与强效利尿剂合用肾毒性增加。在临床上头孢尼西与酒精合用时可能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在临床上头孢尼西与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可降低头孢尼西的作用。头孢尼西会降低口服避孕药的作用。头孢尼西可使机体对伤寒活菌苗的免疫应答减弱, 两者使用应间隔应在24小时以上。头孢尼西过量或频繁用药可致恶心、呕吐、腹泻、癫痫发作, 需对症治疗。头孢尼西发生过敏反应时, 应停药并根据过敏情况进行适当治疗 (可采用抗组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 。

3 结果

头孢尼西的不良反应中最重要的是过敏反应, 然后是消不良反应中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 头孢尼西能够和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等进行配伍应用。

4 讨论

头孢尼西是一种长效、广谱、耐β-内酰胺酶、非胃肠道给药的头孢类抗生素, 它对革兰阳性需氧球菌, 如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革兰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和嗜血杆菌等, 均有良好效果。在头孢尼西的不良反应中最主要的是过敏反应, 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皮疹等, 过量或频繁用药可致恶心、呕吐、腹泻、癫痫发作。头孢尼西发生过敏反应时, 应停药并根据过敏情况进行适当治疗。从配伍禁忌分析, 头孢尼西在临床使用中可以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等进行配伍但需立即使用。头孢尼西不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羟乙基淀粉、非格司亭、沙莫司亭配伍。肾功能不全时, 应调整剂量。肌内注射用于呼吸道或尿路感染, 一次50mg/kg, 一日1次。老年患者用量为一日15mg/kg, 以避免发生药物蓄积。在临床药物使用过程中, 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药物使用, 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对症处理。按照头孢尼西的的使用说明进行合理用药, 保障安全用药。

摘要:头孢尼西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等配伍。在头孢尼西的不良反应中最主要的是过敏反应, 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皮疹等。本文对头孢尼西不良反应与配伍禁忌进行分析。

关键词:头孢尼西,不良反应,分析

参考文献

[1]英丽, 孙怀忠, 浦建平.头孢尼西钠致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1例[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0 (3) .

[2]岳林峰, 殷建忠.头孢尼西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J].医药导报, 2006 (1) .

[3]刘宁宁, 杨亦君, 张嘉.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过敏反应[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19) .

[4]张晓伟, 钱金娥.头孢尼西钠与肌苷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35 (34) :298-299.

[5]马家猛, 杨慧芳.头孢尼西钠致迟发型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0) .

[6]惠慧, 韩强.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果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房, 2011, 24 (22) :274-275.

[7]崔彩萍, 韦又嘉.头孢尼西钠迟发型过敏反应2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14) .

[8]齐金秋, 岳一涛.头孢尼西钠致肌肉关节疼痛1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7 (4) .

[9]黄新兰, 赵沈娟, 李雪兰, 陈琴华.头孢尼西钠无菌检查法考察[J].中国药师, 2009 (2) .

[10]邓华, 雷招宝.头孢尼西的不良反应与配伍禁忌[J].海峡药学, 2012 (6) .

[11]林丽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J].学会, 2001 (2) .

[12]杨薇.头孢尼西钠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抗感染药学, 2011, 4 (2) 81-82.

不良配伍 篇2

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要提高疗效须建立在正确诊断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在不合理用药时, 即使应用合格药品, 且用法用量准确的情况下也可产生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 是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广泛应用抗菌药物提高了不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严重影响疗效和患者身心健康。所以应加强合理用药管理, 降低不良反应和不合理配伍的产生。为此, 笔者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不合理配伍应用, 引起药学和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切实保证安全有效用药。

1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1.1肝脏损害:抗菌药物经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被吸收后, 均要在肝脏内进行生物转化, 如四环素类、红霉素类和利福平等均会损害肝脏。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与胆汁淤积为肝脏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 前者以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最为常见, 后者以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最为常见。

肝脏损害机制主要表现在: (1) 抗菌药物可干扰肝细胞代谢过程, 肝内胆汁出现淤积; (2) 抗菌药物的代谢产物为有毒物质, 可破坏肝细胞造成坏死; (3) 经免疫反应损害肝细胞; (4) 干扰肝脏血液供应, 破坏血管结构, 诱发肝血管病变; (5) 经诱变的致癌作用诱发肝肿瘤的发生。

1.2肾脏损害:抗菌药物为肠道吸收后可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 此时可损害肾脏。所以, 肾功能减退者应禁用氯霉素、氨苄西林酯化物等抗菌药物[1]。氨基糖苷类为最常见的损害肾脏的抗菌药物, 与应用剂量与病程等因素有关[2]。

肾脏损害机制主要表现在: (1) 抗菌药物直接损害肾组织; (2) 以变态反应形式损害肾脏。抗菌药物损害肾脏可能与Ⅰ、Ⅱ、Ⅲ型变态反应有关, 可造成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和间质性肾炎等不良反应; (3) 磺胺类药物可致尿路闭塞的发生; (4) 抗菌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肾损害多见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解热镇痛药, 因肾血管收缩所致, 单用抗菌药物肾损害较少见。

1.3神经系统的损害:抗菌药物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视力、听力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且可阻滞神经肌肉传导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会由于不恰当应用耳毒性抗菌药物造成耳聋[3]。

正常使用青霉素后透过血脑屏障数量非常少, 但大剂量应用以及静脉滴速快、颅内合并感染等情形下, 药物大量可进入脑组织内, 干扰正常的神经功能, 能导致青霉素脑病。

鞘内大剂量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和多粘菌素后, 患者早期会出现脑膜刺激征, 严重时会导致昏迷、惊厥、高热甚或呼吸衰竭的发生, 用药数小时内即可发生。

1.4血液系统的损害:长期或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后, 多数会影响血细胞的生成, 以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全血细胞等血细胞减少较为常见。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均可影响白细胞的生存甚至全血降低, 导致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 以氯霉素类最为显著。

1.5消化道反应:抗菌药物可致恶心、腹胀、呕吐和便秘等症状的发生, 尤以四环素类、抗真菌类、大环内酯类多见。应用第三代头孢口服治疗肠道感染可致严重腹泻的发生。在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后, 既要注意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也要重视二重感染的发生。

1.6过敏反应: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最严重常见的是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细胞毒型和免疫复合物两种类型。

在抗菌药物中, 青霉素所致过敏反应最多, 主要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血清病反应、接触性皮炎等, 也可导致荨麻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等皮疹的发生, 以注射青霉素G最易发生。口服用药少见过敏反应。链霉素、磺胺类和头孢类等药物也会引起过敏型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典型症状为:用药15 min后, 出现全身麻木、声门水肿或荨麻疹, 导致休克或死亡。使用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林可霉素等多肽类抗菌药物出现的荨麻疹、湿疹、皮炎、渗出性红斑等也属于过敏型变态反应的症状。其中金霉素时会产生光线过敏症, 会伴有全身发热、淋巴结肿胀和关节疼痛现象,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四环素和氯霉素会导致口腔炎和黏膜症状, 氯霉素会造成视神经炎。

青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常见, 也较为严重,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完善处理策略。

2不合理配伍应用

2.1重复应用同类药物:如处方同时开具希舒美和仁苏胶囊, 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分别为前者和后者的成分, 但二者均属于大环内酯类, 对多数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和厌氧菌有较好抗菌作用[4]。同时应用两种同类药物属于重复用药。

西林类与青霉素类联用属于同类联用。两种药物均通过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而发挥作用, 联合应用会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不但不能提高疗效, 且易产生耐药性。

2.2抑菌剂联用杀菌剂:联用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可降低疗效。如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同时口服罗红霉素, 前者为杀菌剂, 直接杀灭细菌;后者为抑菌剂, 二者联用会产生拮抗作用。

2.3抗菌药物之间的其他不合理配伍:联合应用多种抗菌药物易产生各种不良作用。

如为患者同时开具头孢哌酮、青霉素、阿奇霉素和甲硝唑, 因为头孢哌酮和甲硝唑均对厌氧菌有效, 可不用甲硝唑。

青霉素或链霉素联合应用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后, 低浓度可产生协同作用, 高浓度会影响疗效。

同时静滴青霉素与分子量较大的胺类抗菌药物, 可因复分解反应而出现沉淀。

所以必须有用药指征方可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一旦发现不合理配伍用药处方, 药师应及时沟通医师, 及时予以纠正。

2.4与其他药物的不合理配伍:如思密达联合应用头孢类治疗腹泻, 前者通过覆盖肠道黏膜清除体内毒素和病菌用于治疗腹泻, 应单独服用;两药联合应用可降低疗效, 如服用应间隔1~2 h。

例如, 丽珠肠乐联合应用头孢丙烯治疗急性肠胃炎, 双歧杆菌活菌是前者有效成分,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后可杀灭双歧杆菌活菌活性而失去疗效。

含二价三价金属离子药物联合应用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会减少药物吸收, 降低疗效。且喹诺酮类与该类药物配伍后会出现络合反应, 有效降低药物生物利用度。

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可有效提高氨茶碱的血药浓度, 与之应用可引起恶心、呕吐、抽搐、激动、震颤和心悸等中毒反应。因此在联合应用时, 应及时检测氨茶碱的血药浓度, 以合理调整剂量,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应用抗菌药物应该有指征, 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反应, 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并严格用药。要建立健全的相关管理制度, 规范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提高医师与药师沟通和用药水平, 保证安全用药, 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蔡楚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处理方法[J].北方药学, 2014, 11 (3) :108-109.

[2]石丽君.头霉素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 14 (3) :254-256.

[3]赖雁威, 周学琴, 古桂花.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14) :2066-2068.

不良配伍 篇3

1 地高辛与小青龙汤

1.1 患者男 (65岁) 因咳痰、喘气9 d入院。经查体、实验检查及心电图示, 诊断为慢支 (喘息型) 、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心功能Ⅲ级。予西药抗炎、化痰止咳、平喘、间断利尿及配合中药小青龙汤加减治疗。一周后咳喘明显缓解, 双下肢仍浮肿, 活动后稍感心慌、气急, 加服地高辛1次0.25 mg, 1次/d, 4 d后出现心悸, 心率93次/min, 心律不齐, 早搏19次/min。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经静推利多卡因, 停用地高辛后, 早搏消失。一月后, 小青龙汤与地高辛再次合用, 又出现类似情况, 停用小青龙汤, 只服地高辛, 早搏未再出现[2]。

1.2 小青龙汤为治疗咳喘的常用方剂, 其主药之一是麻黄, 麻黄含主要成分为麻黄碱, 具有兴奋心脏α受体和β受体的作用, 能兴奋心肌, 加强心肌收缩力。地高辛主要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很容易与小青龙汤配伍应用。当两者联用时, 小青龙汤的主药 (君药) 麻黄既可以增强地高辛的强心作用, 又能加强地高辛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从而导致室性早搏。

2 地高辛与六神丸

2.1 以女性患者, 患风湿性心脏病15年, 因房颤, 长期应用地高辛维持;又因颈部疖肿而服六神丸, 每次10粒, 共30粒, 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3]。

2.2 中成药六神丸 (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载雷允上氏方) 系由牛黄、麝香、冰片、蟾酥、珍珠、雄黄等6味功效卓著的药物组成。其中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皮肤腺及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干燥物。蟾酥成分复杂, 主要成分为蟾毒素和蟾毒配基, 它们都具有蟾甾双烯内酯型强心苷元结构。蟾毒配基有20多种。根据配基不同将蟾毒素归纳为13类。国外从中国蟾蜍中分得微量夹竹桃苷元、洋地黄毒苷元、杠柳苷元和羊角拗苷元等心甾烯内酯类化合物, 后三者甾体母核分别与华蟾毒它灵和南美蟾毒精一致[4]。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均证明蟾酥、蟾毒素及蟾毒配基有强心作用, 其作用的性质与洋地黄相似, 但强心作用较弱, 且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束枝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早搏等, 甚至出现心室纤颤。与地高辛等洋地黄类合用时强心苷的毒性增强, 故易引起中毒反应。

3 地高辛与清开灵注射液

3.1 患者, 女 (35岁) 因劳累性心悸、胸闷、气短5年, 腹胀半年而于7月1日入院, 入院前长期口服地高辛 (0.25 mg, 1次/d) 、氢氯噻嗪 (25 mg, 1次/d) , 休息状态下无不适感。诊断①风湿性心脏病;②心功能衰竭Ⅱ°;③心源性肝硬化。入院后除给予扩血管、抗感染及按院外地高辛、利尿剂剂量治疗外, 另给予清开灵注射液2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滴, 1次/d。7月12日患患者出现纳差、恶心、心前区不适, 心率59次/min, 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并Ⅱ°房室传导阻滞, 逐停用地高辛、清开灵。7月19日症状消失, 心率88次/min, 心电图仅示心房纤颤, 故再次使用地高辛、清开灵, 7月25日仅给予地高辛0.25 mg, 1次/d, 直至8月15日出院无类似症状发生。故认为洋地黄毒性反应与使用清开灵有直接关系[5]。

3.2 清开灵注射液由牛黄、水牛角、珍珠母、黄芩、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等组成。功能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主要有抗炎、解热, 保护肝脏, 改善脑循环, 降低血比粘度, 促进脑坏死组织吸收等作用。本品诱发洋地黄中毒国内外未见报道, 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是否与清开灵注射液中珍珠母含钙离子, 而钙离子对心脏的作用与洋地黄类似, 能加强心肌收缩力, 抑制Na+, K+-ATP酶, 能增强强心苷的作用, 使之毒性增强, 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有关亟待研究。

4 地高辛与甘草

4.1 病者患充血性心力衰竭, 应用地高辛维持量, 又因胃溃疡加服甘草浸膏片。两药合用1~4周, 易出现地高辛中毒反应。

4.2 中药甘草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 (约占6%~14%) , 经水解后可得甘草次酸, 其化学结构与皮质酮类似, 具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因此, 大量服用甘草 (30~100 g/d) 或小量长期口服甘草 (粉或煎剂) 、甘草浸膏及其制剂 (甘草甜素546 mg/d) 时, 约有20%的患者可能出现水肿、四肢无力、痉挛麻木、头晕、头痛、血压升高、低血钾等[6]。由于这些症状与醛固酮增多症症状相似, 停服甘草后症状缓解, 故谓之甘草诱导的假醛固酮增多症。又如新西兰曾有14人, 每日服甘草100~200 g (相当于甘草次酸0.7~1.4 g) , 1~4周后, 发现血钾浓度急剧下降, 血浆中的结晶凝乳酶活性明显减弱, 其中4人患低血钾症, 尿中醛固酮浓度也明显下降。据日本报道, 有的患者口服芍药甘草汤 (含甘草9 g) 可发生暂时性浮肿与四肢麻木[6]。由于甘草及其制剂使体内钾离子减少 (药源性低血钾) , 使心脏对强心苷的敏感性增强, 易诱发强心苷中毒。

5 讨论

小青龙汤含麻黄, 麻黄中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六神丸含蟾酥, 蟾酥主要成分为蟾毒素和蟾毒配基。麻黄碱与蟾毒素和蟾毒配基具有心肌活性, 能兴奋心肌, 加强心肌收缩力, 强心作用与洋地黄相似。二者配伍使用时, 会出现作用加强, 毒性加强的结果, 所以应避免同用。 (2) 清开灵注射液中珍珠母含钙离子, 而钙离子对心脏的作用与洋地黄类似, 能加强心肌收缩力, 抑制Na+, K+-ATP酶, 能增强强心苷的作用, 使之毒性增强;甘草成分具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 使血钾浓度急剧下降。高钙低钾均易致心肌中毒, 所以, 此类中药也应避免与地高辛同用。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218.

[2]王耀明, 黄玮.小青龙汤与地高辛合用致室性早搏1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2, 5 (3) :153.

[3]陆雪林, 等.浅谈不合理用药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85, 5 (9) :17.

[4]吴寿金, 赵泰, 秦永琪.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96.

[5]董学林, 王书箱.清开灵诱发洋地黄毒性反应1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3, 13 (4) :207.

不良配伍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足月妊娠分娩或中晚期妊娠引产后子宫复旧不良者155例, 年龄17~38岁, 均为产后3周以上, 血性恶露淋漓不尽或反复间隙性血性恶露, 且时多时少, 双合诊和B型超声检查均提示子宫复旧不良, 无胎盘胎膜残留及子宫附件炎,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正常。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 对照组69例。2组年龄、恶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5%葡萄糖100ml中, 配伍缩宫素20U加入5%葡萄糖100ml分组静脉滴注, 每天1次, 共5d。对照组使用缩宫素20U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 配合使用促凝血药维生素K1、肾上腺色腺片 (安络血) 等, 每天2次, 共5d。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用药5d后停止或血性恶露基本停止;有效:血性恶露减少;无效:血性恶露无变化或反复。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观察组于用药第3天血性恶露明显减少, 有43例止血, 第5天显效63例, 有效21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第3天血性恶露有所减少, 但活动后症状又反复出现, 第5天显效19例, 有效26例, 无效24例, 总有效率65.2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2例出现一过性全身发热, 均可耐受。2组用药前后均无血压、脉搏、呼吸改变及消化道不良反应。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是诱发各种产后疾病的重要原因, 诸如产后出血、感染、恶露不绝等, 均严重影响产后恢复。有研究表明钙在子宫的复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孕期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 孕妇对各类营养物质包括钙剂的需求量剧增[1], 正常人血清钙含量为2.20~2.70mmol/L, 血钙随着妊娠进展而降低, 至妊娠晚期降到最低点[2]。由于产前、产时、产后诸多原因使得钙未能及时地得以补充, 产后体内血清钙含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导致影响子宫复旧。钙离子不仅是子宫平滑肌兴奋的必需离子, 而且也作为凝血因子直接参与凝血过程。补充钙离子可提高子宫对宫缩剂的敏感性, 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子宫平滑肌细胞膜上含有丰富的性前列腺素受体, 前列腺素与其受体结合使钙离子跨膜内流, 使肌细胞出现肌肉活动[3,4], 缩宫素对子宫的直接作用是使细胞膜的电位调到最合适范围, 并使肌质网中贮存的钙离子释放而激活肌浆中收缩因子, 使平滑肌收缩[5]。

给药途径均采用静脉滴注, 静脉应用钙剂可增加缩宫素的敏感性[5]。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较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在减少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且临床应用简便[6]。葡萄糖酸钙和缩宫素均同一径路给药, 可减轻痛苦, 患者乐于接受。

因此, 观察组采用10%葡萄糖酸钙配伍缩宫素静脉滴注, 提高了血清钙的含量, 不仅增强了宫缩剂的缩宫效果, 加速子宫的复旧, 而且参与了人体的凝血过程, 加速子宫剥落离面的修复, 使子宫复旧治疗效果满意。

摘要: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钙配伍缩宫素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155例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69例, 观察组给予10%萄葡糖酸钙配伍缩宫素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独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 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65.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使用10%葡萄糖酸钙配伍缩宫素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可缩短治愈时间, 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子宫复旧不良,葡萄糖酸钙,缩宫素,血性恶露

参考文献

[1]陈健, 陆晓明, 郭秀云, 等.产时补钙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 10 (10) :635-636.

[2]刘志强, 梁乔, 李冬, 等.436例孕妇血钙测定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0, 25 (6) :371.

[3]朱小宁.137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8, 14 (4) :234.

[4]李玲.葡萄糖酸钙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临床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 1999, 8 (4) :384-385.

[5]刘付强, 谭华霖, 周坚, 等.妊高征倾向孕妇补钙后血浆钙离子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18 (4) :235-236.

上一篇:资产计量选择下一篇:企业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