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观察

2024-07-08

配伍观察(精选10篇)

配伍观察 篇1

极化液作为细胞代谢调节膜稳定剂用于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已有40年的历史。目前已在常规极化液的基础上发展了镁极化液、高浓度极化液以及简化极化液,并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开始,已广泛运用治疗多种心脏疾病。它可促进心肌摄取和代谢葡萄糖,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有利于心脏的正常收缩,减少心律失常,并可使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中抬高的ST段回到等电位线。尽管现有的证据尚不能得出极化液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结论[1],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段的下降及远期预后仍有积极作用[2],为心血管内科常用药物疗法。但多数患者在静点极化液过程中往往诉疼痛难忍,甚至出现静脉炎,甚至不配合用药。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极化液中加入2%利多卡因100mg,在减轻患者疼痛的同时,也明显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我科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经心电图、心肌标记物并结合临床明确诊断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7例中,按如下条件进行筛选:年龄<70岁;无糖尿病史及明显低血糖;无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无局部麻醉药过敏;无严重肝功能受损;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低血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结果入选3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68岁,平均(62.4±8.4)岁。其中下壁心肌梗死12例,前间壁心肌梗死8例,前壁心肌梗死7例,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各2例,正后壁心肌梗死1例。2例患者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4例既往无明确病史;余均有明确的冠心病史并长期药物治疗,18例服药不规律;6例曾接受心脏支架治疗。发病时间从15min~18h不等。

2 药物配置

在常规镁极化液,即氯化钾1.5g、普通胰岛素8U、25%硫酸镁20m 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 L的基础上,加入2%利多卡因100mg。同批次药物均行配伍后性质观察:将药物配伍完成后静置1h,无颜色的改变及沉淀物生成,提示药物配伍后性质相对稳定。而予患者静点时均在静点前5~10min将同批次药物进行配伍使用。

3 结果

所有批次利多卡因配伍极化液后静置1h均末见及颜色的改变及和沉淀物生成。32例患者在静点利多卡因配伍的极化液时均末诉疼痛不适,耐受良好。药物治疗中出现室性早搏共6例,但均末引起明显临床症状,在加入稳心颗粒口服后心电监护显示室性早搏逐渐消失,末见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极化液静点所致疼痛主要为K+对血管壁上神经纤维细胞有刺激作用,引起细胞膜电位改变有关;同时K+刺激血管致痉挛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局部K+浓度及细胞外K+浓度升高,加剧疼痛的发生。除K+为致痛因子产生刺激外,还可引起体内神经介质如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物质升高,诱发疼痛,反射刺激局部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膜通透性改变,产生Na+和K+外流,加剧了疼痛的程度。持续疼痛使病人的心率加快,多汗,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而对心肌梗死患者,任何不良刺激均会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加重心脏负荷的同时使心律失常潜在的风险升高。在极化液中加入利多卡因可麻醉血管壁感觉神经末梢,阻断中枢神经感觉传导,起封闭作用;同时扩张血管,达到止痛效果,使输液补钾顺利进行。本文32例患者均在强化极化液中加入2%的利多卡因100mg,静脉输液时并末感觉明显疼痛,也末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心肌梗死易发生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早搏可高达75%,而利多卡因可有效预防室早的发生,于本文中出现室早仅占18.8%;同时,即使出现室性早搏,在给予口服稳必颗粒后也很快消失。提示极化液中加入利多卡因除可以稳定心肌细胞膜内外电位的稳定,同时可以营养心肌细胞,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因利多卡因能抑制心肌传导,且与剂量有关,故对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应慎用。其代谢主要在肝脏,对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易致药物潴留,而老年患者存在代偿功能减低,加之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均应慎重。考虑心肌梗死患者本身年龄较大,故予小剂量以达到减轻静脉输液疼痛为主要目的。由于极化液本身有出现低血糖、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可能,在加入利多卡因后又增加了药物的不确定性,临床应多予观察。但从本文患者应用分析,效果良好,除与病例的选择有关外,也与药物的药理机制分析相符,值得临床推荐!但末纳入高危患者,也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杨朝辉,杨克虎,马彬,等.极化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2:97~101.

[2]熊巨光.复方极化液治疗室性早搏50例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4(3):169.

配伍观察 篇2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过期流产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29-01

过期流产又称稽留流产,临床上一旦确诊,应及时处理,使宫腔内容物尽早排除,我院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过期流产患者42例,其中2003年16例,2004年10例,2005年8例,2006年2例,2007年6例。

1.1.1年龄18岁~25岁31例;30岁~40岁11例;初孕妇16例;经产妇26例。

1.1.2 妊娠月份 停经50~90天40例;5个月1例;6个月1例,无剖宫产史,子宫大小均小于停经月份。

1.1.3 B超检查 胚胎已停止发育。

1.1.4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无异常情况和药物禁忌症开始服药。

1.2 方法

第一天早晨空腹米非司酮50mg,12小时后口服25mg,第二天同法服用,第三天早上8点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600ug,4-6小时后无组织排除加服米索前列醇200ug。服药前后均禁食两小时。流产成功后观察3天出院,一周后门诊复查。

2 结果

(1)胚胎组织完整剥离娩出34例,占80.95%。(2)胚胎组织部分剥离娩出6例,占14.26%。(3)胚胎组织未剥离娩出2例,占4.76%。胚胎组织剥离不全及未剥离者在无菌操作下行清宫术及钳刮术。

3 讨论

过期流产又称稽留流产,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能造成生殖器官炎症或危害患者的健康,过期流产是孕妇怀孕过程中,胚胎停止发育2个月尚未排出 [1] ,而孕妇尚未察觉。孕妇多有先兆流产经过,但症状不明显,子宫不再增大,反而缩小,未引起产妇注意。到一定的妊娠月份到医院就诊时,确诊为过期流产。(1)过期流产子宫与停经月份不符,胎盘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不易分离,子宫不像一般妊娠那样柔软,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子宫收缩力降低,性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2)胚胎组织停止发育后,因胎儿死亡,胎盘组织溶解,释放大量促凝物质进入母血循环,引起微血管内凝血,消耗大量凝血因子[2] ,所以过期流产,胚胎组织在宫腔停留的时间愈长,导致DIC的几率就愈大。(3)过期流产在传统的治疗中,首先要口服乙烯雌酚3~5天,待胚胎组织软化后,行钳刮术。术中发现胚胎组织机化较硬,易出血,刮宫时间长,病人痛苦大,有时一次刮不干净,还需再次清宫。(4)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治疗过期流产,是一种新型抗孕酮药物,它与孕激素受体结合,阻断孕酮的生理活性,促使蜕膜间质水肿、变性、出血和坏死。米非司酮可以通过改变细胞内激素分泌的平衡导致绒毛滋养细胞变性、坏死,对绒毛的作用是直接的 [4] 。米非司酮丧失了对胚胎的免疫保护,使胚胎缺乏良好的环境而导致流产。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在临床上用于早早孕,效果显著,成功率高。在过期流产中,效果也较显著,用药量少,排出时间短,出血量较少,清宫率较低。因此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是安全可靠的,缩短了住院日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副作用小,该方法简便、经济、有效,值得臨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燕,江苏启东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中华综合医学2002,04,320-321.

[2]徐增祥,史常旭.现代妇产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99.

[3]陈兰荭 ,晋宁市人民医院华夏医学2005,01.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引产临床观察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 我们接受自愿要求终止妊娠 (孕16~26周) 的孕妇10例, 年龄在23~40岁, 身体健康, 妊娠前3个月月经规则, 月经周期为25~33天, 各项检查均正常, 无任何手术禁忌证, 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完善各项检查,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用药方法:第一日晚10点顿服米非司酮片300mg, 第二日早晨10点在常规消毒下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液l00mg, 第三日早晨10点顿服米索前列醇片600μg, 隔2h胎儿即娩出。

1.3 疗效标准

(1) 注射利凡诺后至宫缩发动时间; (2) 宫缩发动时宫颈成熟情况:宫颈软、宫颈管消失≥85%, 宫颈口松者为成熟; (3) 胎膜剥离情况; (4) 合理控制引产时间利于医患身心健康。

2 结果

10例患者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引产有如下效果: (1) 宫缩发动时间缩短。单纯利凡诺引产自注射利凡诺后至产程发动到分娩均需40多个小时;而配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片后, 自注射利凡诺后至胎儿娩出仅需20多个小时, 大大地节约了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2) 宫缩发动时宫颈成熟情况。单纯利凡诺引产宫缩发动后宫颈硬, 伴随宫缩宫颈需要长时间的扩张、容收等过程;而配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片宫缩发动后, 宫颈变软, 宫颈管消失≥85%。 (3) 胎膜剥离情况。单纯利凡诺引产部分胎膜需经人工剥离娩出;而经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伍后胎膜剥离完全, 避免了反复操作带来的生殖道感染和手术意外。 (4) 合理控制引产时间。自服完米索前列醇后隔2 h胎儿即娩出, 能够人为地控制时间, 大多在白天分娩;而单纯用利凡诺引产不具备此功能。故配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治疗利于医患身心健康。

3讨论

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 可取代体内孕酮。口服易吸收, 1h后血液中米非司酮水平达到高峰, 半衰期为20~2 5 h。有研究证明, 服药后子宫颈组织胶原纤维降解, 胶原溶解。此外, 宫颈组织中还见明显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类似急性炎症现象。说明米非司酮能引起与足月分娩自然生理过程相似的宫颈成熟扩张变化。米非司酮与利凡诺协同作用, 可增加内源性前列腺素的释放, 从而缩短了注药后宫缩出现时间。当宫缩出现后, 宫颈已处成熟状态, 规律宫缩便与宫颈口扩张同步进行, 明显降低了宫颈扩张的阻力, 使产程进展缩短。孕妇减轻了疼痛, 避免了引产并发症, 还能合理有效控制分娩时间, 大多都能在白天进行。这非常有利于医患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018~1032.

配伍观察 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42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多采用药物局部热灼、激光、冷冻、宫颈环切甚至子宫切除术等治疗方法,现对2008~2010年应用微波凝固治疗宫颈糜烂并部分配有云南白药治疗患者219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就治者为本站门诊发现的宫颈糜烂Ⅰ~Ⅲ度患者,均已婚,年龄21~54岁,盆腔检查正常,宫颈刮片结果诊断为慢性宫颈炎患者,有滴虫和霉菌性阴道炎治疗后再电灼,本站采集病例219例中轻度23例,中度89例,重度107例。

治疗方法:采用国产OMIC-800微波妇科治疗仪,频率范围2450±30MHz,连续波,输出率<60W每次电灼5~15秒。治疗前需要做宫颈刮片及阴道分泌物检验,排除子宫颈癌及滴虫、霉菌、淋菌等感染,治疗时间为月经后3~7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以一次性扩阴器暴露宫颈。以碘伏消毒擦拭宫颈,干棉球拭除渗液等,然后将微波辐射器与病灶接触,有宫颈外口的糜烂区向后逐渐向外扩展直到正常组织为止,微波加温时间和功率以达到病变组织凝固发白为度,术后创面涂以1%龙胆紫溶液,起消炎收敛作用。术后部分病例用玉清抗宫炎片配伍云南白药胶囊,应保持会阴部清洁,2个月内避免房事和盆浴,并定期随访。

糜烂的程度评定:①轻度糜烂(Ⅰ度):糜烂面积>宫颈面积1/3;②中度糜烂(Ⅱ度):糜烂面积占宫颈总面积的1/3~2/3;③重度糜烂(Ⅲ度):面积占宫颈总面积的>2/3。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卢戈碘宫颈染色全部着色,宫颈糜烂面消失;②好转:重度糜烂转为中度或轻度糜烂;③无效:治疗前后,糜烂面無变化,自觉症状消失。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讨 论

微波物理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一般为术中的腰酸和下腹坠痛及阴道热刺痛,术后第1周为宫颈水肿渗出期,此期患者表现为大量阴道排液,一般不伴有其他不适。术后第2周为脱痂出血期,持续3~10天,少数患者此期出血大于月经量。术后局部感染发生率较低,术中出血率较低一般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配伍观察 篇5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9例患者年龄22~38岁, 平均28.5岁, 其中经产妇23例;月经周期均正常, 有明确停经史, 停经时间12~23周。妇检子宫<12周妊娠大小, 过期流产56例, 子宫大小与孕周之差<5周;晚期稽留流产33例, 子宫大小与孕周之差>5周。停经并确诊妊娠后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或轻微腹痛, 自觉或妇科检查子宫不再长大, B超确诊胚胎停止发育、胎死宫内为其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 对照组44例, 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孕次、临床表现、流产合并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患者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正常, 治疗组均无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禁忌证。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第1天晚7时口服米非司酮50 mg, 第2天早、晚7时各口服25 mg、50 mg, 服药前后2 h禁饮食;第3天≤12孕周者、12~16孕周者、16~18孕周者分别给予米索前列醇600 μg、400 μg、200 μg置阴道后穹隆, 观察宫缩、阴道出血及排出物情况。6 h后如无腹痛、阴道出血少, ≤12孕周者再予米索前列醇200 μg、12~18孕周者米索前列醇1/2片置阴道后穹隆;米索前列醇追加量≤12孕周者不超过400 μg, 12~18孕周者不超过200 μg;阴道出血如月经量或胚胎组织排出后, 行清宫术, 阴道出血多于月经最多量时则行刮宫术。对照组口服乙烯雌酚片5 mg, 3次/d, 连服5 d后行清宫术。观察患者阴道出血及排出物情况及术中疼痛程度、宫颈软化及扩张程度。比较两组间流产完全、流产不全、失败例数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服药后胚胎自然排出率、1次清宫成功率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完全流产:使用米索前列醇后24 h内妊娠物完全排出, 阴道出血少, 不需清宫。1周后尿HCG转阴, B超检查宫内无残留物;②不全流产:使用米索前列醇后阴道排出部分妊娠物, 阴道出血持续多于月经量, 需行清宫术, 病理诊断有残留绒毛;③宫腔残留;使用米索前列醇后阴道排出妊娠物, 阴道出血不多, B超示宫腔内有少许胎膜残留;④无效:服用米索前列醇后无或出血量少, 1周内无内容物排出, B超检查发现宫内胎囊。完全流产、不全流产及宫内残留均为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治疗组17例胚胎完全自然排出, 23例部分排出, 5例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胚胎组织未排出, 胚胎自然排出率88.9%;对照组4例胚胎组织完全排出, 5例部分排出, 35例未排出, 胚胎自然排出率20.5%, 明显低于治疗组, 有可比性 (P<0.05) 。手术时间治疗组平均 (3.8±1.5) min, 对照组 (7.2±3.3) min;术中出血量治疗组平均 (30.5±10.5) ml, 对照组平均 (70.5±12.4) ml;治疗组行清宫术18例, 均一次成功, 对照组40例行清宫术, 其中13例行2~3次清宫手术, 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3例出现恶心、呕吐, 症状较轻, 未予处理, 流产后症状自行消失。

3 讨论

稽留流产临床较难处理, 因胚胎死亡、羊水完全吸收, 胎盘、胎膜组织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 造成刮宫或引产困难。未产妇或胚胎死亡时间过长者宫口紧闭不易扩张, 患者痛苦增加, 易发生宫内残留甚至子宫损伤等并发症。胚胎或胎儿死亡滞留宫内4周者易发生死胎综合征 (IU-FD) , 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而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 危及患者生命。传统治疗方法为口服乙烯雌酚软化宫颈, 提高子宫对宫缩索的敏感性后再行钳刮术[1]。子宫<12孕周者行刮宫术, >12孕周者静脉滴注缩宫素促使胎儿胎盘娩出, 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胎盘胎膜易残留, 有再次甚至多次清宫可能, 临床效果较差, 重者可出现子宫穿孔、盆腔感染、宫腔或颈管粘连等并发症。

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 蜕膜为其靶器官, 通过竞争子宫内膜孕酮受体而拮抗孕酮, 引起蜕膜和绒毛组织变性、坏死、出血, 阻止胚胎发育, 促使机化胚胎组织与宫壁分离, 同时子宫内膜释放内源性的前列腺素, 促进宫颈软化和诱发宫缩。米索前列醇为人工合成前列腺素E1之衍生物, 能促进蜕膜、绒毛细胞凋亡, 机械性促进剥脱, 激活子宫肌引起节律性收缩, 抑制宫颈胶原形成, 使宫颈纤维组织软化、胶原降解、宫颈管松弛。二者伍用可产生协同效果, 加强收缩子宫和扩张宫口, 利于稽留流产机化组织的剥离排出, 对不全流产及无效者清宫或钳刮术时不须扩宫, 省时快捷, 减轻了患者痛苦及手术难度, 临床价值肯定, 广泛应用于终止非意愿妊娠[2], 对>12孕周稽留流产患者胚胎或胎儿自然排出率较高, 且与孕周无明显关系[3]。

常规剂量米非司酮不良反应少见, 加服米索前列醇后出可出现恶心、呕吐及皮肤过敏等反应。米索前列醇经阴道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口服给药的3倍, 且可减少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良反应[4]。本组米索前列醇均经阴道给药, 无大出血、扩宫困难所致人流综合征、再次清宫等发生, 流产时间缩短, 阴道出血量少, 完全流产率高, 宫颈软化程度满意, 减少了宫腔手术损伤, 明显降低了清宫术后近、远期并发症。3例出现恶心、呕吐, 症状较轻, 未予处理, 自行消失。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自然排出率高, 出血少, 并发症少, 无需二次清宫, 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玢, 王嗣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研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17 (3) :1312.

[2]谢臻蔚, 徐建云, 张武文, 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对早孕期绒毛及蜕膜组织中血红氧合酶表达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7, 42 (4) :274.

[3]马春香.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临床观察.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 15 (3) :404-405.

配伍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2008年已婚孕龄期 (年龄20岁~38岁) 稽留流产患者136例, 月经周期正常, 此次停经时间9周~20周, 曾有早孕反应, 以后消失, 有先兆流产症状或无任何症状, 若已到中期妊娠, 孕妇腹部不见增大, 胎动消失或无胎动, 有或无少量阴道出血及下腹隐痛。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 子宫较停经周数小, 质地不软, 未闻及胎心音。B超提示宫腔内见孕囊, 未见胚胎组织及心管搏动, 胚胎停止发育。136例患者诊断均符合参考文献的诊断要点[1], 用药前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胸部X线透视、心电图正常, 无用药禁忌证。治疗分为2组, 1组60例为常规清宫, 即先用雌激素数日后再刮宫或引产, 另1组76例为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清宫或不清宫。2组均符合以下标准: (1) 无生殖器恶性肿瘤; (2) 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 无黏膜下肌瘤; (4) 无子宫内膜息肉; (5) 清出组织送病理学检查, 均无以上病例; (6) 均不用任何麻醉。2组年龄、停经时间及宫腔深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方法

口服乙烯雌酚4 mg, 3次/d, 共3 d, 第4天进行清宫术。

1.2.2 服药方法

米非司酮75 mg, 1次/d, 共2 d, 第3天早上空腹1 h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

1.3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流产, 用米索前列醇24 h内有轻微腹痛及少量阴道出血, 见胚胎及蜕膜排出, 24 h后进行B超检查显示宫腔内少许积血, 无组织残留;不全流产:应用米索前列醇24 h内有部分组织物排出, 阴道流血较多;无效:应用米索前列醇24 h内无组织物排出, 阴道出血少。不全流产及无效者需行清宫术, 清宫时宫颈口松弛, 小号卵圆钳、7号吸管及刮匙顺利进出宫腔, 胚胎组织堵塞于宫颈口或已与宫壁剥离、松动, 容易清除。清宫时间短, 患者痛苦小, 清宫术后行B超检查结果提示宫腔内无异常。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治疗3 d, 口服新生化颗粒促子宫复旧5 d。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 胎盘组织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 致使刮宫困难, 稽留时间过长, 可能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2], 造成严重出血。常规处理方法先应用雌激素3 d~5 d以提高子宫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再刮宫, 因子宫颈口紧, 需先扩宫再刮宫, 机械扩张宫颈易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 胚胎组织机化与宫壁粘连紧密, 刮宫困难。有时一次刮不净需再次刮宫, 刮宫时间长, 出血多, 易发生子宫穿孔, 增加患者痛苦。

米非司酮作用于子宫内膜, 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受体产生抗孕酮作用, 使蜕膜、绒毛变性坏死并导致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引起子宫收缩;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促黄体生成素 (LH) 、卵泡刺激素 (FSH) 下降, 妊娠终止, 黄体溶解;作用于宫颈使其软化、扩张。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E1类似物[3], 可使宫颈组织软化刺激子宫收缩, 二者配伍促使胚胎蜕膜排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稽留流产, 部分患者完全流产, 免于清宫, 不全流产及无效的患者虽需清宫但宫颈口松弛无需扩宫, 胚胎组织与宫壁已剥离或松动, 容易清除, 可以避免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手术时间短, 出血少, 能够避免二次清宫及子宫穿孔的发生, 减轻患者的痛苦。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稽留流产总成功率达88.2%,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

[2]高娟.过期流产钳刮术前使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7) :1816-1817.

配伍观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2月-2008年12月住院收治稽留流产患者102例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4例,平均年龄(23.8±1.2)岁,平均孕周(9.6±3.2)周;对照组48例,平均年龄(24.3±0.6)岁,平均孕周(9.2±3.8)周。所有病例B超提示胚胎停育或胎儿死亡,无药物流产禁忌证。妇科检查:子宫<孕3个月大小,阴道分泌物清洁度、血常规、凝血功能正常。

1.2 诊断标准[1]

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者。

1.3 给药方法

试验组 (1) 药物:米非司酮25 mg/片,米索前列醇0.2 mg/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2) 服法:米非司酮片50 mg、25 mg q 12 h交替口服共4次,末次服用米非司酮片后6 h服米索前列醇片0.6 mg。服药前后2 h空腹。全部对象用药后观察10 h~12 h行清宫术,服药期间出现活动性多量出血时立即行清宫术。对照组:服用炔雌醇片1 mg Bid×5 d后行刮宫术。

1.4 疗效标准

清宫术后B超检查宫内无残留物为有效,清宫术后B超检查宫内有残留物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流产情况

试验组:完全流产53例,占98.15%,其中13例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前妊娠物已排出;不全流产1例,占1.86%。对照组:清宫术后B超检查宫内无残留36例,有效占75%;清宫术后B超检查宫内有残留物12例,无效25%。见表1。

χ2=12.24, P<0.005, 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2.2 阴道流血情况

妊娠物排出后2 h内出血量比较:试验组平均出血量为(37±15) ml,未发生大出血。对照组平均出血量为(125±67) ml。试验组2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少数患者表现有轻微恶心、乏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及宫缩痛,一般能耐受,未做特殊处理。

3 讨论

稽留流产原因很多[2],促使其尽早排出是孕妇的迫切愿望,亦是预防感染、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产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稽留流产时,由于胚胎死亡,胎盘组织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在刮宫术中易造成子宫穿孔,粘连不易完全剥离,子宫收缩差,凝血功能障碍,钳刮时的机械刺激导致人流综合反应的发生及大流血。传统治疗稽留流产多采用刮宫术前使用雌激素类药物以提高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但雌激素类药物胃肠道反应严重,患者依从性差,无明显松弛子宫颈的仍需软化机化的粘连组织及宫颈,故仍存在钳刮困难,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有时需行二次清宫术,术后易并发宫腔粘连,瘢痕导致闭经及月经失调,特别是稽留时间长者更甚,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感染机会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米非司酮通过诱导促凋亡基因bax及fas/fasl表达增加,抑凋亡基因Sur2vivin表达减少来诱导和促使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发挥抗早孕作用[3],还可作用于子宫内膜的孕酮受体,阻止孕酮活性,引起蜕膜组织变性,继而发动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释放,使宫颈胶原组织合成减弱、分解加强,促进宫颈软化,诱发并加强宫缩,促使胎儿及胎盘组织与子宫壁分离,明显提高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使宫颈扩张、软化,宫颈直径的增加程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并可降低宫颈对机械扩张的抵抗性,增加水、透明质酸的含量和胶原酶的活性。宫腔操作前应用米非司酮扩张宫颈可减轻腹痛、减少阴道出血量[4]。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的衍化物,具有软化宫颈、增加子宫张力及宫内压力、抑制宫颈胶原合成作用,两者配伍有协同作用,加速了宫内组织的排出过程。即使是不全流产需清宫者,也因为宫颈软化、宫内机化组织已剥离,易于清除,出血量少,患者痛苦小,发生残留、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机会大大降低。因此,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治疗稽留流产的一种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 谢幸, 林仲秋, 等.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89~91

[2]杨秀芝, 王芊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过期流产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6, 21 (23) :33~42

[3]宋淑芳, 宋静慧.米非司酮诱导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5) :383

配伍观察 篇8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6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引产的260例孕妇, 年龄为21~37岁, 平均年龄29岁, 孕周13~30周, 具有引产指征而无禁忌证的健康孕妇随机分为Ⅱ组, 一组是米非同酮配合米索前列醇130例为实验组, 一组是利凡诺尔组130例为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的初次妊娠有84例, 对照组初次妊娠有80例, 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及用药前宫颈评分均无差异。

1.2方法

两组孕妇入院后常规行血尿常规、血凝系列、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全身体检均无异常后行引产。

实验组:晨禁食, 8时给予米非司酮150mg顿服, 2h后可正常饮食, 12h后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 第3小时一次;对照组:于晨8时行羊膜腔穿刺注入利凡诺尔100mg。

1.3观察项目

(1) 记录宫缩发动所用时间; (2) 宫缩开始到引产结束所用时间; (3) 引产总时间; (4) 总出血量; (5) 胎盘胎膜残留例数; (6) 清宫例数; (7) 不良反应等项目。

1.4判断标准

以阵发性子宫收缩, 间歇5~6min持续30s以上为引产发动标准;以胎儿胎盘全部排出为引产结束标准;出血量以毫升为单位计算, 以目测法加面积法估算。

1.5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各项指征

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孕周用t检验均无明显异常 (P>0.05) 有可比性, 各阶段所需时间及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例数和清宫例数比较详见下表1。

*P<0.01**P<0.05

2.2不良反应

实验组有5例出现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等;对照组有4例出现一过性发热, 均未行处理症状自行缓解。

3讨论

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用于中期引产其作用机理是:注入药物后, 引起子宫平滑肌节律性收缩, 药物经胎儿吸收后损伤其心肝肾致中毒死亡和胎盘变性坏死而终止妊娠, 但引发宫缩比较慢, 引产失败需重新引产、术后胎盘胎膜残留、清宫率都较高。

米非司酮主要作用子宫内膜或蜕膜的孕激素受体, 是孕酮的竞争性阻滞剂, 导致蜕膜细胞变性或坏死, 血管水肿和受损, 并通过竞争孕酮受体, 使蜕膜中PGDH活性下降, 干扰PG的分解代谢, 致使内源性的PG升高, 子宫肌肉活动性增强, 敏感性增高, 宫颈扩张, 而米非前列醇为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 阴道后穹隆用药使药物近距离作用于靶器官, 不仅可以诱发子宫平滑肌的收缩, 而且可以降解宫颈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 使宫颈软化, 宫口容受性提高, 为引产创造条件, 缩短引产时间。

本研究表明,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引产可提早宫缩发动时间, 缩短引产时间, 且术后胎盘胎膜残留少, 产后出血小, 清宫率低,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是一种安全且效果良好的方法, 取缔了利凡诺尔引产的不足,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引产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利凡诺尔羊膜腔引产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孕中期需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的260例随机分为Ⅱ组, 130例采用米非同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后穹隆放置, 130例为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引产作为对照组, 记录宫缩发动所用时间、宫缩开始到引产结束所需时间、引产总时间、总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利凡诺尔,中期引产

参考文献

[1]张焕芹.利凡诺尔配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研究, 2007, 12 (3) :388-389.

配伍观察 篇9

资料与方法

2001年1月~2011年1月随诊资料完整的妇女42例,年龄18~40岁,平均27.3岁,经B型超声诊断为宫内妊娠,胎死宫内,羊水过少或无。其他各项检查指标正常。宫颈成熟度评分≤3分40例,4~9分2例,≥10分0例。

用藥方法:选用米非司酮片,每片25mg,每天早晚各服50mg,共3天。第4天上午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总剂量200~600μg,服药前后2小时禁食,放置米索前列醇单次剂量及重复使用次数因孕周各异,最大剂量不超过800μg。

效果判断标准:①有效:用药后24小时内排出胎儿胎盘及胎膜组织;②显效:用药后24小时内排出胎儿,胎盘胎膜组织不完整需行清宫术或指搔术;③无效:用药后24小时内无宫缩,宫颈评分≤3分。

结果

效果:有效10例,显效32例,无效0例。

终止妊娠时间: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后出现宫缩时间30~240分钟,平均120分钟;从规律宫缩到胎儿排出时间2.0~8.0小时。

出血量50~300ml,平均100ml。

不良反应:出现轻微恶心,呕吐,腹泻症状9例,轻微皮疹2例,均未予处理,胎儿排出后症状自行缓解;出现寒战发热1例,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后症状缓解;过敏性休克0例。

讨论

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在体内与孕酮竞争受体引起蜕膜、绒毛变性、坏死,产生前列腺素F2ɑ,使宫颈胶原纤维分解,宫颈扩张软化,提高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米索前列醇为合成的前列腺素E的衍生物,可刺激宫颈纤维细胞使胶原酶及弹性蛋白酶对宫颈胶原加速裂解,软化宫颈,有明显的扩宫颈效果,同时有增强子宫收缩的频率和幅度的作用,目前广泛用于早期流产,中期妊娠及死胎引产。妊娠22~36周,胎儿骨骼变硬,胎体增大,宫内羊水过少或无羊水,无法行羊膜腔穿刺注射利凡诺引产,水囊引产易感染,静滴缩宫素,宫颈不成熟效果不佳。故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引产),取得良好效果。此方法具有痛苦小,成功率高,方法简便,价格便宜等优点,但临床应用时必须住院观察。应用米索前列醇时应从小剂量开始(25~50μg),可每2小时重复加量应用,密切观察宫缩情况,以防子宫破裂。

参考文献

1 赵丽娟,赵亚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术62例临床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6(1):325.

2 方景春,吴东保.米索前列醇在有高危出血因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8(2):628.

3 杨笑平,朴红霞.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2~14周未产妇钳刮术的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6(1):365.

配伍观察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笔者所在站计划生育门诊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并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200例孕妇。年龄20~48岁,妊娠6~10周。所有孕妇均经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妊娠,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出凝血时间均正常,无人工流产术禁忌证,无使用前列腺素药物禁忌证,并排除心、肺疾病,四组平均年龄、身高、体重、停经天数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1.2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方法,将符合上述要求的200例对象随机分为A组50例,米索前列醇600μg,术前3 h服用;B组50例,米索前列醇600μg术前4 h服用;C组50例,米索前列醇600μg术前3 h服用,配伍1%利多卡因宫颈4点、8点各注射2.5 ml,5 min后开始手术;D组50例,不用任何药物,观察并比较各组手术前宫颈松弛程度和扩宫难易度以及手术术中疼痛程度、术前术后宫腔长度差、手术时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

1.3疗效观察(1)宫颈松弛程度及扩宫难易度:所有病例记录扩张宫颈前7.5号宫颈扩张器能否顺利通过,扩宫器无阻力或稍感阻力通过为容易;感有阻力但用力可通过为中等;阻力大需再次从小号扩宫器扩宫为困难。(2)疼痛程度:根据受术者表现,按照国际疼痛分级进行评分:0级无疼痛;1级轻度,疼痛可忍受;2级中度,疼痛明显但可忍受;3级重度,疼痛难以忍受,需暂停手术,但可以完成手术;4级剧痛,疼痛不能忍受难以完成手术[1]。(3)手术效果:基本无痛苦可配合手术为好;有轻、中度痛苦,但可耐受手术为中;痛苦重难以配合手术为差。(4)术中出血量:将出血量吸入针筒计量。(5)手术时间:从扩宫颈到停止吸引时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查和χ2检验处理数据。

2结果

2.1宫颈口扩张情况术中扩张宫颈前7.5号宫颈扩张器无阻力通过,A组44例占88%,B组45例占90%,C组50例占100%,D组0例占0%。术前服药A、B、C组与未用药D组宫颈口自然扩张情况差异非常显著。扩宫难易度比较:A、B、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用药A、B、C组与未用药D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0)。

2.2术中各组疼痛效果及手术效果比较(1)疼痛评分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0),见表1。(2)术中手术效果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用药组(A、B、C组)与未用药组(D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0),见表2。

2.3各组术前术后宫腔长度差、术中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比较宫腔长度差异出血量在术前用药组与未用药组差异无显著性,A、B、C组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D组有2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

2.4术中恶心、呕吐情况A、B、C组均无恶心、呕吐病例,D组发生恶心、呕吐病例6人。

3讨论

人工流产术前使用前列腺素类制剂(PG)作为镇痛方法其疗效已被证实并广泛应用于临床。PG来自花生四烯酸且有多种生物活性。米索前列醇是PGE类药,PG原理能刺激宫颈细胞,使宫颈胶原纤维重新排列,胶原蛋白降解,软化并扩张宫颈[2,3],宫颈内口松弛后手术时对神经感受器刺激减少,从而减轻受术者疼痛,加强镇痛效果,并避免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同时使子宫平滑肌兴奋,促进收缩,减少出血。由于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术中扩张宫颈的时间,因而缩短了整个手术时间,米索前列醇可使宫颈自然扩张,大部分无阻力通过7.5号扩张器,避免了机械性扩张宫颈所致的损伤,减少了日后再孕的宫颈功能不全等人工流产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术中意识清醒,操作简便,避免了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的静脉穿刺的痛苦,受到早孕妇女的欢迎。

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具有起效快、弥散广、渗透性强等特点,能使宫颈肌肉松弛,减轻手术痛苦,同时可以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减少出血量,且价格便宜,易于被接受[4,5],从临床观察到使用米索前列醇600μg配伍1%多利卡因宫颈注射起到明显软化扩张宫颈作用,与其他单纯使用米索前列醇A、B组比较,在手术效果和疼痛评分方面均有明显差异,说明联合用药可以从不同途径发挥药物镇痛作用,起到更好镇痛效果。

临床观察显示:人工流产术前3 h、4 h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要以有效软化扩张宫颈,减少受术者疼痛,口服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多卡因宫颈局部麻醉镇痛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黄俊,耿琳琳,孟俐,等.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前宫颈扩张给药时间的观察.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3:109-112.

[2]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8-121, 378-379.

[3]陈素文,南秀牌,吴明辉,等.米索前列醇、凯扶兰与安定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观察.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10:403-404.

[4]苏珊娜.米索前列醇配伍异丙酚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09,6(17):92.

上一篇:手术说明书下一篇:完善网络犯罪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