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配伍方式(共8篇)
不同配伍方式 篇1
随着行人工流产的妇女的增加, 导致妊娠流产不全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米非司酮配伍和米索前列醇可以有效的避免发生流产不全的情况。主要的原因是米非司酮具有很强的抗孕激素的作用, 通过抗孕激素来抑制妇女早期怀孕时形成不正常的绒毛血管, 血运受阻, 从而导致了早孕蜕膜细胞的凋亡, 造成蜕膜缺血坏死[1], 因此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有效的引产成功。现笔者就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终止早孕的临床观察结果整理总结,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筛选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笔者工作单位要求终止早孕的400例本县妊娠患者。其中年龄最小仅18岁, 最大的为47岁, 平均年龄是 (33.9±3.6) 岁。400例妇女中近期人工流产史的有78例, 多次人工流产史妇女有214例, 有瘢痕子宫妇女有278例。患者入院后经过详细的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妊娠患者, 且无药物过敏史、无心、肝、肾等严重慢性疾病, 均符合研究条件。在征得患者同意将50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4组, 4组患者在年龄、孕产史、职业、家庭条件及孕周无差别, 有可比性。
1.2 方法
米非司酮的服用方法分为2日服法和3日服法, 其中2日服法为从6:00~22:00点选择某一时间口服75 mg米非司酮, 连续服用2 d;3日服法为早晚9:00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 mg, 第2天口服25 mg, 第3天清晨6:00空腹米非司酮25 mg。两种服用方案剂量均为150 mg。米索前列醇服用方案为口服和阴道给药。其中第一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3日服法, 第3日口服600μg的米索前列醇;第二组改为第3日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 阴道给药200μg;第三组口服米非司酮2日服法, 第3日空腹服用600μg的米索前列醇;第四组口服米非司酮2日服法, 第3日口服400μg米索前列醇, 另200μg阴道给药。
1.3 疗效标准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完全流产为胎儿胎盘排出, 阴道流血少;不完全流产为胎儿排出, 胎盘未排出或胎盘部分排出, 阴道流血多。完全流产与不完全流产均记录为引产成功。引产失则的标准是:使用米索前列醇2次, 仍无规则宫缩, 胎儿胎盘未娩出。
1.4 统计处理
本次实验组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引产结果
对比四组患者在不同的给药方式下引产情况, 发现阴道给药引产效果比口服给药引产效果好, 而相同给药方式的引产效果无差别, 具体见表1。
注:各组相比, *P<0.05, #P>0.05
2.2 不良反应情况
第一组和第三组不良反应例数39例, 比例为9.75%;第二组和第三组不良反应例数8例, 比例为2%,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米非司酮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终止早孕的药物, 近年来临床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来提高终止早孕的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宫颈是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2], 而结缔组织含有丰富的胶原, 米非司酮的作用是通过拮抗孕酮加快胶原分解[3], 从而使得宫颈软化有助于引产。此外研究报道发现米非司酮可以有效降低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减少, 则血供明显不足, 所以蜕膜变性坏死的概率就越高, 从而促进完全流产发生。米非司酮口服给药容易吸收, 口服40 min即可达到最高的血药浓度[4], 米索前列醇有助于米非司酮促进子宫肌的兴奋并抑制胶原合成, 故而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最大程度的扩张宫颈[5], 因此引产效果大大提高。但是临床上会出现宫颈未完全软化扩张就分娩的情况造成宫颈损伤, 所以选择适合的配方方式和给药方案至关重要, 本研究中设计了4种给药方式, 发现改变米非司酮的给药方式对引产结果并无影响, 而米索前列醇不同的给药方式对引产结果影响较大, 通过表1可知, 第二组和第四组患者给药未宫缩时间和引产时间明显缩短, 并且术后出血量有较为明显的降低。四组患者不全流产结果无差别, 统计无意义。差异原因在于采取阴道给药的方式, 可以使得米索前列醇最大限度的别宫颈黏膜吸收并与前列激素受体完美结合, 加快宫颈软化, 帮组引产的顺利进行。并且阴道给药的方式也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 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可以有效提高引产成功率, 缩短引产时间,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终止早孕的临床随机研究, 更佳探讨分析的结果选择今后治疗选择更佳的终止方案。方法 筛选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笔者工作单位要求终止早孕的400例本县妊娠患者, 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4组, 第一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3日服法, 第四日600μg的米索前列醇;第二组改为第四日口服400μg米索前列醇, 另阴道给药200μg;第三组口服米非司酮2日服法, 第三日空腹服用600μg的米索前列醇;第四组口服米非司酮2日服法, 第三日400μg米索前列醇口服, 200μg阴道给药。对比四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阴道给药引产效果比口服给药引产效果好, 而相同给药方式的引产效果无差别。结论 对于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可给予米非司酮2日服法, 并采取用600μg的米索前醇列综合给药, 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引产效果, 且相对安全无痛苦, 值得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
参考文献
[1]温穗明, 肖青, 马晓东, 等.160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在终止孕早期妊娠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16) :2239-2241.
[2]孔雅慧, 张炜, 桂幼伦, 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终止早孕的临床随机比较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4) :500-502.
[3]李琳, 王淑珍, 经小平, 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终止早早孕的临床研究[J].北京医学, 2009, 31 (6) :344-346.
[4]李琳.大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300例[J].山东医药, 2008, 48 (23) :99-100.
[5]欧阳丙荣.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至不全流产86例原因分析及处理[J].现代预防医学, 2005, 32 (7) :854.
不同配伍方式 篇2
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
新西兰 Bernny 儿子2岁半,女儿半岁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儿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Bernny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如果影响到别人,Bernny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Bernny认为,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
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
有段时间,老大总喜欢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Bernny会对儿子说:“你看看,你把小鱼砸痛了,把水池弄乱了。水池不漂亮了吧?”然后Bernny会要求儿子把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有的时候,儿子可能也会耍赖,不肯去捡石头。如果儿子耍赖,Bernny一般不会强迫他去,他会自己下去把石头捡出来给儿子看。如果正好碰上儿子闹着要跟爸爸玩,Bernny就会借机对儿子施行教育:“你看看,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间陪你玩。”这时候,儿子会体验到他不良行为的后果。于是,他会明白,他真的不能把石头扔进水池。
Bernny认为,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因此,Bernny主张父母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学着约束自己。
惩罚有度
加拿大 Paul 儿子2岁半
加拿大也是个不主张体罚孩子的国度。以往时常有家长因为体罚孩子而被警察带走的事情发生。不过最新的加拿大法律规定对2-12岁的孩子可以适度地进行体罚。体罚孩子的程度可重可轻,问题是这个度很难掌握。如果孩子不懂事,在幼儿园向老师告发父母打骂的话,有关部门就会立刻介入。情节严重的,父母甚至会丧失抚养权。Paul的一个朋友就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毕竟已经在警察局有了案底。
Paul认为惩罚孩子应该制定一个长远目标,并围绕这个长远目标来进行。首先,他会给儿子定一些必须遵守的规矩,让儿子明白自己的底线究竟在哪里,一旦越过这个底线,他就会受到惩罚。前不久,Paul经历了一件让他十分难堪的事情。
那天他们在一家餐厅吃饭。儿子Johnny一坐下就开始玩他的刀叉,并故意将刀叉扔到地上。Paul不动声色从地上捡起刀叉,将刀叉放在原来的位置,并坚定地对Johnny说“No”,但是Johnny继续拿起刀叉往餐桌下扔,并大声而生气地喊叫起来。Paul平静而坚定地将Johnny手中的刀叉拿走,从椅子上站起来,抱着Johnny到了外面。
Paul将Johnny抱进自家的汽车,严肃地对Johnny说:“Johnnie,你把刀叉扔在地上,影响了其他人。我告诉过你不能这样做。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希望你学会服从。现在我要让你明白我说‘不‘究竟什么意思。”Paul在Johnnie的小屁股上以适当的力度拍了五六下。受了惩罚的Johnnie安静下来,并立刻明白Paul并没有跟他闹着玩的意思。
【父母关注】环境能够造就一个孩子
当一个家庭中,布置总是条理清晰,物品归放有序,那么这个孩子以后的.生活一定是有序的,清晰的。
当一个家庭总是处于烦乱之中,这个孩子又怎么会做事清楚呢?
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的父母惩罚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惩罚孩子,惩罚只是爱的一种手段,因此父母的惩罚一定要有度。当孩子的行为让你无法忍受,你恨不得狠狠地揍孩子一顿时,请数到10或者数到100吧。
惩罚教育从小做起
美国 Holly 女儿3岁半
美国父母十分关注孩子个性、创造性、独立性与心理健康等问题,因此,对美国父母来说,惩罚是一件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一般从孩子一出生开始,父母就会考虑如何惩罚孩子以及怎样掌握惩罚的“度”的问题。当女儿几个月的时候,Holly就开始对她进行惩罚教育了。
某一天,女儿咬了Holly。Holly对女儿说:“哦,你把妈妈咬痛了。”与此同时,Holly将女儿放进她的婴儿床,并离开她一会儿以示惩罚。Holly对小宝贝的惩罚总是善意的,并且她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也会尽力让孩子体会到她深厚的爱意。美国人从来不打骂孩子,因为他们认为打骂会损害孩子的自尊。
每次女儿有比较过分的举动,Holly都会以很严肃地眼神看着女儿,大多数时候,乖巧的女儿立刻就会明白妈妈的意思,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点。当然女儿也有不乖巧的时候,如果她的错误比较严重,Holly会采取一些措施对女儿进行惩罚,比如取消周末女儿最喜爱的活动等等。
如果不给孩子买个冰淇淋,孩子就拒绝写作业;对孩子学习管得太严格,孩子就产生逆反心理。记者采访中获悉,多数中小学生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都遇到过类似的尴尬。教育界人士提醒家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引导而不是管束
美国的幼儿园、学校也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惩罚。他们的惩罚方式是:让犯了错误的孩子一个人到某个角落单独呆上几分钟。当孩子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带给了自己麻烦之后,老师就会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如果孩子过分顽劣,幼儿园或学校则会同家长联系,让家长一起参与来改造孩子。严重的甚至会请家长把孩子领回家教育好了再送回幼儿园或者学校。
惩罚--养育智慧的摇篮
英国 Echo 女儿5岁半 儿子2岁
英国父母基本是爱孩子的典范。他们对孩子的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又绝对不溺爱孩子。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对孩子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孩子一般也会比较绅士,很少在父母面前撒泼。每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英国父母也会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但是他们的惩罚十分耐人寻味。
【专家指导】别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
家庭教育,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适用于每个孩子的完美办法。但是,它有一些共通的原则,是值得每位家长参考的。
正如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即使是孪生的兄弟姐妹,也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
Echo描述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女儿4岁那天,Echo给她买回一只会学多种小动物叫声的特别漂亮的玩具小闹钟。小女孩对那只小闹钟爱不释手,为闹明白闹钟“肚子”里的秘密,她将闹钟拆了个稀巴烂。无法妙手回春的女儿急得大哭起来。
Echo平静地对女儿说:“你把闹钟弄坏了,你可以自己把它修好。如果需要帮助,你可以找妈妈。”小女孩真的动手开始“修理”小闹钟。虽然最终她没有把她的小闹钟修理好,但是整个修闹钟的过程给了她不少很特别的体验与锻炼,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同时也让她明白了,她必须对她所有的行为负责任的道理。
给孩子留下尊严
日本 TsukuBa 儿子2岁半
对日本家庭来说,父亲是绝对的权威。正是因为习惯了服从,所以日本人才成为最守纪律、最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日本父母会采取各种措施惩罚孩子。比如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计划,甚至让孩子饿上一顿,或者进行适度的体罚等等。
但是,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TsukuBa像大多数的日本父母一样,她认为在公共场所处罚孩子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而且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因此,她会在回家之后再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或者给孩子一些惩罚。
【教子有方】要给孩子一个游戏的童年
不同配伍方式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产科收集90例剖宫产的产妇, 年龄20~32岁, 平均年龄 (26.5±5.6) 岁, 将其随机分为3组 (A组、B组、C组) :每组各30例, 3组产妇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孕周等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寒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术后镇痛效果 (BCS疼痛评级) , 疼痛情况 (采用VAS评分评价) , 以0~10分计, 10分是剧痛并且不能忍受, 0分是无痛[3]。
1.3 治疗方法
术后3组患者分别给予硬膜外持续麻醉。A组:0.15%盐酸罗哌卡因+4~5μg/mL芬太尼;B组:0.15%盐酸罗哌卡因+40μg/mL布托啡诺;C组:0.15%盐酸罗哌卡因+0.04mg/mL吗啡。术后持续泵入48 h以维持镇痛效果, 持续输注剂量2mL/h, 单次注入剂量为3~5mL, 锁定时间为30min[1,2,4]。
1.4 研究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3组率的比较采用R×C列联表资料的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反则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优+良+中。
2 研究结果
2.1 3组研究结果比较
比较结果详见表1, 3组药物镇痛总有效率经R×C列联表资料的卡方检验, χ2=1.34,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即3组联合麻醉药物的镇痛效果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且3组无明显差异。
2.2 3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观察并记录3组产妇在分娩期间和剖宫产术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结果如表2显示, 其中仅有、寒战在3组中发生率不同, 其中恶心呕吐发生率经R×C列联表资料的卡方检验, χ2=9.21, P<0.05;寒战发生率的χ2=2.07,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组盐酸罗哌卡因+吗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尤其是恶心呕吐的发生, 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 但与A组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妇产科中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就是进行剖宫产, 不仅可以降低围生期婴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还可减少产妇的痛苦。但术后疼痛是一种不良刺激, 可刺激血压升高, 呼吸不畅等不良反应, 而术后进行镇痛可以减少这些不良刺激, 临床上剖宫产术后一般采用PCEA的镇痛方法, 效果满意。在这种镇痛方式中是把麻醉药连续性注入产妇硬膜外腔, 直接在脊髓神经处发挥麻醉效果。麻醉药物一般由局部麻醉药+阿片类药物联合组成, 其中局麻药可以有效的阻断外周感觉和交感神经的传导, 而阿片类药物主要与u受体结合从而镇痛。二者的结合可以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并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可以使产妇术后各项生理功能得到稳定, 促进产后身体的恢复。
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3组联合麻醉药物的镇痛效果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且3组无明显差异。在剖宫产术后仅有恶心呕吐、寒战在3组中发生率不同, 盐酸罗哌卡因+吗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尤其是恶心呕吐的发生, A组和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芬太尼和吗啡均为μ受体拮抗剂, 通过提高痛阈镇痛的同时可作用与大脑边缘系统达到镇静的目的, 消除产妇术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布托啡诺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 激动κ受体, 拮抗μ受体;因此在取得较好镇痛效果时恶心呕吐及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较少;其镇痛强度大, 效果持久, 不容易产生成瘾性[5]。综上所述, 剖宫产中PCEA使用盐酸罗哌卡因+布托啡诺, 镇痛作用安全强效, 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可作为剖宫产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敦亮.罗哌卡因+芬太尼+吗啡与丁丙喏啡+氟哌利多用于术后镇痛100例疗效比较[J].社区医学杂志, 2009, 7 (15) :69-70.
[2]周建美, 李利文, 邹定全, 等.布托啡诺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19) :3020-3021.
[3]施凌峰.剖宫产术后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的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12) :116-117.
[4]李淑杰, 王陆, 刘荣伟, 等.剖宫产术后镇痛[J].医学信息, 2011, 3 (6) :966-967.
不同配伍方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7例, 女性5例;年龄1~79岁, 平均年龄 (45.56±5.27) 岁;疾病类型:上呼吸道感染4例、发热2例、支气管炎2例、肺炎1例、腹泻1例、病毒性肠炎1例, 其他1例。
1.2 方法
搜集12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 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联合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类型, 分析喜炎平注射液与不同药物配伍的治疗结果, 探究喜炎平注射液的使用注意事项。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段分布
12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 年龄在10岁以下有5例 (41.7%) 、年龄11~30岁有1例 (8.3%) 、年龄30~60岁有1例 (8.3%) 、年龄大于60岁有5例 (41.7%) 。研究表明: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是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易感人群, 其所占比例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合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研究显示:喜炎平注射液合并抗感染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和呼吸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发生率分别为33.3%、16.7%、16.7%, 与合并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3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12例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中, 皮肤不适4例 (33.3%) 、呼吸系统反应3例 (25.0%) 、心血管系统反应2例 (16.7%) 、消化系统反应1例 (8.3%) 、神经系统反应1例 (8.3%) 、其他1例 (8.3%) 。结果表明:喜炎平注射液诱发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呼吸系统反应和心血管系统反应。
3 讨论
中药注射液是按照中医药理论, 以中药材为原料, 采用先进的制剂工艺, 将传统名方、经方、验方等开发成直接注入人体的新型给药制剂, 具有生物利用率高、作用迅速等特点[2]。喜炎平注射液是以爵床科植物穿心莲为原材料, 经提取、分离、纯化等操作制备而成的中药注射剂。药理学研究表明, 其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 不产生耐药性、副作用小, 临床疗效显著[3]。随着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的逐步增加, 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上升, 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受到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的重视[5]。本文搜集我院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喜炎平注射液与不同药物配伍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探究喜炎平注射液的使用注意事项。经过研究显示: (1) 不同年龄阶段中, 喜炎平注射液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主要为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其原因为儿童的各项身体机能还未发育完全, 对药物的敏感度非常高, 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而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增长, 各项身体机能逐步退化, 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差, 从而导致药物蓄积, 诱发不良反应; (2) 喜炎平注射液合并用药出现不良反应中, 合并抗感染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和呼吸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分别为33.3%、16.7%、16.7%;其次为合并泌尿系统药物 (8.3%) 、合并心血管系统药物 (8.3%) 、合并消化系统药物 (8.3%) 及其他 (8.3%) ; (3) 喜炎平注射液诱发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不适, 分别占33.3%、25.0%、16.7%;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 (8.3%) 、神经系统反应 (8.3%) 及其他反应 (8.3%) 。在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中, 皮肤方面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瘙痒、皮疹、潮红等;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为胸闷、干咳和气喘;心血管系统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慌、四肢冰凉等[6];神经系统反应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神志不清和精神过度紧张等, 消化系统反应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7]。所以, 临床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时要注意用药人群, 特别是儿童和老人;另外, 要合理用药、对症治疗、规范操作、严格给药和加强监护,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 要立即停药, 及时进行必要的治疗措施。喜炎平注射剂具有副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和临床疗效显著的特点, 临床用药要注意与不同药物的配伍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用药注意事项, 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此外, 医护工作者要熟练掌握喜炎平注射液与不同药物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合理用药, 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临床应用喜炎平注射液, 要慎重给予儿童和老年人用药, 尽量少与抗感染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和呼吸系统药物进行合并用药, 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小玲, 程帆, 刘艳红, 等.喜炎平注射液与15种药物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新药杂志, 2013, 22 (20) :2374-2378.
[2]程帆, 刘艳红, 刘地发, 等.喜炎平注射液与10种药物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3, 32 (9) :756-760.
[3]李有林.喜炎平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新中医, 2014, 46 (8) :200-202.
[4]肖琪.喜炎平注射液与头孢唑肟注射剂配伍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30) :11-12.
[5]丛军兹, 高月娟, 缪淑霞, 等.喜炎平注射液与氟罗沙星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 (20) :153-155.
[6]叶子彬.喜炎平注射液与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2) :28-29.
不同配伍方式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一组50例, 男性38例, 女性12例, 年龄24~49岁, 平均 (36.1±5.9) 岁;观察二组50例, 男性34例, 女性16例, 年龄22~48岁, 平均 (35.3±6.4) 岁;对照组50例, 男性35例, 女性15例, 年龄22~47岁, 平均 (35.9±7.0) 岁。各组间检查者在性别、年龄、生活方式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所有检查者均无明显胃镜检查禁忌症, 要求禁食8h, 禁饮4h以上。观察一组检查者行小剂量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 检查者取左侧卧, 开放上肢静脉通道, 在多功能心电监护设备下, 鼻饲给氧气, 流量为5L/min, 消毒铺巾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mg和200mg丙泊酚复合液, 按0.045mg/kg·s-1速度推入丙泊酚。观察二组检查者同法给予检查前准备, 在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前3min推注阿托品0.25mg, 芬太尼1.5μg/kg, 然后按0.045mg/kg·s-1速度推入丙泊酚。对照组检查者同法给予检查前准备, 直接按0.0 4 5 m g/k g·s-1速度静脉推注0.0 4 5 m g/k g·s-1丙泊酚。待麻醉完成后进行胃镜检查。比较各组检查者平均心率、血压变化以及检查后平均心率、血压恢复时间。
注:观察一、二组、对照组检查者平均心率、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 P>0.05, 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注:观察一、二组检查者平均心率、血压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心率、血压恢复时间, P<0.05, 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结果以 (±s) 表示, 观察一、二组和对照组资料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对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一、二组与对照组平均心率、血压变化情况, 见表1。观察一、二组与对照组平均心率、血压恢复时间, 见表2。
3 讨论
丙泊酚是临床常用静脉麻醉药物, 主要对中枢神经起抑制作用, 能产生良好的催眠镇静效果。由于具有起效迅速, 作用时间短, 诱导平稳, 反复使用无明显体内蓄积作用, 苏醒快而且显著的抗呕吐等优点, 被广泛的用于临床麻醉, 特别是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等检查, 能有效缓解检查者因胃镜侵袭性操作带来的不适感在某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胃镜检查的局限性, 提高了胃镜诊断的准确性和检查的安全性。但是长期临床资料表明[2], 丙泊酚镇痛作用微弱, 且对循环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临床上常导致检查者进行性血压下降,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是患者心率在短期内下降, 若长时处于麻醉状态则可能引起心率的代偿性增快, 给检查者造成不稳定影响。胃镜检查过程中为维持麻醉效果, 常需加大用药量反复给药, 随着剂量的逐渐增多, 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也明显增强, 同时出现苏醒时间延迟。
现在临床上多采用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 药物配伍方式多样麻醉效果不一, 我院对15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者进行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和阿托品、芬太尼配伍丙泊酚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发现复合麻醉可减少药物用量, 增强了麻醉效果, 同时降低不良反应。但不同的配伍方式乃对呼吸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 使用时应密切关注, 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丙泊酚配伍方式在无痛胃镜中的静脉麻醉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15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一、二组和对照组, 观察一组50例检查者行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 观察二组50例检查者行阿托品、芬太尼配伍丙泊酚静脉麻醉, 对照组50例检查者行常规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各组间胃镜检查时平均心率、血压变化以及平均心率、血压恢复时间。结果 (1) 观察一、二组、对照组检查者平均心率、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 P>0.05, 说明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观察一、二组检查者平均心率、血压恢复时间 (30.1±7.0) min、 (29.4±5.5) min、 (33.2±4.5) min、 (33.6±6.2)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心率、血压恢复时间 (42.5±9.2) min、 (46.8±8.5) min, P<0.05, 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和阿托品、芬太尼配伍丙泊酚在无痛胃镜中麻醉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 但较常规丙泊酚能缩短麻醉恢复时间, 更具有安全性。
关键词:无痛胃镜,丙泊酚,阿托品,芬太尼,利多卡因
参考文献
[1]孟庆贤.利多卡因、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胃镜检查术[J].中外医疗, 2011 (7) :88.
不同配伍方式 篇6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妊娠初期,流产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终止妊娠, 具有方便、痛苦小、成功率较高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且近年来费用下降, 故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 即药物流产的妇女已逐年增加, 我国已超过百余万人次, 虽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比较肯定, 但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或出血量过多尚未很好解决。故服用方法也多种多样, 我院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药物
米非司酮 (RU486) , 每片含量25 mg (药厂生产) 。米索前列醇片, 每片含量为200μg (上海有限公司新华联制药厂生产) 。
1.2 研究对象
研究时间为2008年4月1日至2010年10月30日, 观察对象为在益阳医专附属医院门诊的695例早期妊娠妇女, 随机分为A、B、C组;其中A组220例, B组245例, C组230例。观察对象年龄18~38岁, 妊娠前3个月月经规律, 停经≤49天, 经妇科检查、尿h CG及B超证实为正常宫内妊娠, 孕囊直径<25 mm, 有终止妊娠要求, 自愿采用药物流产, 同意按课题服药并按时接受随访。此次流产至第1次月经来潮前不使用甾体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所有对象无心血管、血液、生殖器官、内分泌急慢性器质性病变, 无烟酒嗜好, 无使用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禁忌证。近3个月未应用激素类药物或肝酶等干扰剂。三组研究对象用药前临床特征, 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孕次、产次、孕龄等, 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初孕妇及未产妇百分比, 差异也无显著性, 两组有良好的可比性, 见表1。
1.3 用药方案与随访
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开始时间, 随机分为三组。A组220例, 米非司酮总剂量150mg, , 分4次服用, 服用方法及剂量分别为50mg--25mg--25mg--50mg, 间隔12小时;B组共245例, 米非司酮总剂量150 mg, 每24 h 1次, 每次75 mg;C组230例:米非司酮150mg一次顿服, 均于用药第3天晨服米索前列醇600μg[1]。均以温开水服药, 服药前后2 h禁食、禁水。三组均于第3天8点服米索前列醇后立即返回医院, 并留院观察6 h, 记录孕囊排出时间、出血情况与副反应。于孕囊排出后第8、15天及第1次月经复潮时返回医院复诊。对临床效果作出评价。对用米索前列醇后8小时孕囊仍未排出者, 为预防大出血, 经手术终止妊娠。孕囊排出后出血超过15 d, 则行妇科检查、尿hCG测定及B超检查, 以确定宫内有无组织残留, 寻找出血原因。
1.4 流产效果评价
1.4.1 完全流产
用药后可见完整孕囊排出或未见孕囊排出, 但B超证实宫腔内孕囊消失, 出血自然停止, 未经手术干预自然转经者;或因出血而刮宫刮出组织新鲜, 病理未见绒毛及蜕膜组织者。
1.4.2 不全流产
服药后孕囊排出, 因出血过多或出血时间超过15d施行清宫术, 刮出物病理检查可见蜕膜或绒毛组织者。
1.4.3. 失败
服药后观察8小时后孕囊尚未排出, B超证实宫内有孕囊, 以手术终止妊娠者。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χ2检验和U检验进行资料分析。
2 结果
2.1 流产效果
A组220例中, 206例见到孕囊完整排出、出血停止、自然转经, 完全流产率93.64% (206/220) ;不完全流产12例, 占5.45% (12/220) , 此12例均施清宫术, 其中1例因出血多急行刮宫, 刮出物为破碎蜕膜与绒毛组织, 并经病理检查证实;失败2例, 占0.91% (3/220) , 此2例于服药后8小时经B超证实孕囊未排出而行刮宫术。B组245例中有228例见到孕囊排出, 出血停止, 月经自然恢复, 完全流产率93.06% (228/245) ;不完全流产14例, 占5.71% (14/245) , 此14例中有2例因出血多紧急刮宫, 12例出血超过15 d行清宫术, 刮出物见到破碎蜕膜及绒毛组织, 并经病理证实;失败3例, 占1.22% (3/245) 。C组230例中有197例见到孕囊排出, 出血停止, 月经自然恢复, 完全流产率85.65% (197/230) ;不完全流产25例, 占10.20% (25/230) , 此25例均施清宫术, 其中1例因出血多急行刮宫, 刮出物为破碎蜕膜与绒毛组织, 并经病理检查证实;失败8例, 占3.48% (8/230) 。结果表明, 完全流产率A、B组高于C组, 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A组高于B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不完全流产与失败率A、B组均低于C组, 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但A、B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2.2 阴道出血情况
A组完全流产者, 孕囊排出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平均 (9.9±2.9) d, B组孕囊排出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平均 (10.2±2.1) d, A、B组较C组 (14.3±3.1) d明显缩短,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阴道出血持续天数≤10 d、≤15 d、>15 d在A组分别是83.45%、96.18%、3.82%;B组分别为80.96%、95.49%、4.51%, C组分别为77.47%、87.24%、12.76%;三组比较, 结果显示, A、B组间差异无显著, 而A、B组与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2.3 月经恢复情况
本研究结果转经时间及经期持续时间, A、B、C组分别是 (33.6±3.2) d、 (6.0±1.2) d和 (33.2±3.4) d、 (6.7±2.0) d及 (32.9±3.5) d、 (6.7±2.0) d, 三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首次月经出血量多于平时月经量者A组 (16.09%) , B组 (18.30%) , C组 (17.49%) 而相当于平时月经量者, A组 (83.91%) 、B组 (81.70%) , C组 (82.51%) ;三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2.4 药物副反应
本研究早孕妇女服药前出现早孕反应, 表现恶心、呕吐等, 口服米非司酮后可以加重上述症状, 但均能耐受。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6 h内, 因子宫收缩所致腹痛明显增加, 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其他副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已广泛用于临床, 特别是手术人流的高危对象, 如剖宫产半年内;人流或产后哺乳期妊娠;或宫颈坚韧而无法探宫腔者;对手术流产有恐惧心理者。但不完全流产率仍为5%~10%, 流产后的出血时间平均15 d左右, 也有长达30~40 d以上者[2,3,4]。因此, 出现了各种不同服药方法的探讨。本研究采用增加给药次数, 而总剂量不变, 完全流产率达A组93.64%及B组93.06% (C组85..65%) , 即完全流产率明显增加, 而我院为预防大出血, 在服米索前列醇8小时后妊娠囊未排出者即划为流产失败而行清宫术 (据报道:约有10%在服药后1周内排出) ;出血时间缩短, A组平均9.9d, (C组平均14.3d) ;10 d内止血率A组达83.45% (C组组仅为77.47%) 。而B组完全流产率较A组略低, 出血时间稍长, 但无统计学意义。据文献报道, 药物流产后出血主要系妊娠物残留所致[5]。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 它和孕激素受体结合, 使体内孕酮水平下降, 蜕膜出血剥脱, 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 使宫颈软化、扩张, 可缩短流产时间, 减少PG用量。有报道米非司酮抗早孕作用与其能诱导的促使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凋亡有关[6,7]。口服易吸收, 单次口服50 mg, 1小时后, 血清米非司酮水平达高峰, 作用维持约12小时, 半衰期约20~25小时, 本研究组在首次服用50mg后, 即迅速使其血药浓度达到高峰, 然后在其半衰期前后加两次维持量 (25 mg) , 使血药浓度维持在稳定的高峰, 分别间隔12小时后各加用一次小剂量维持, 使血药浓度继续在峰值水平, 再在停药前服50 mg, 使血药浓度维持在峰值水平的时间延长, 药理作用增加。增加了完全流产率, 缩短了阴道流血时间。而大剂量单次给药后, 虽迅速使其血药浓度达到高峰, 但超过了半衰期后, 使血药浓度下降, 维持峰值水平的时间过多, 使不全流产、大出血的机率增加, 阴道流血时间延长, 继发感染率增加。故低剂量多次给药优于高剂量一次给药。而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
参考文献
[1]李瑞珍, 王振海, 吴瑞芳, 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最佳剂量探讨.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8, 19:299-300.
[2]桑国卫, 翁黎驹, 邵庆翔, 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4, 29:735-738.
[3]Harper C, Winikoff B, Euerston C, et al.Blood lose with mifepristone-miso-prostol abortion:measures from a trial in China, Cuba and India.Int J GynecolObstet, 1998, 63:39-49.
[4]巫义素, 刘佩灵, 富炜, 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两种给药途径抗早孕256例临床观察.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97, 32:364-365.3, 林中明, 贺昌海, 主编.新型抗早孕药物: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40-42.
[5]许梅芬, 金毓翠, 岑红仙, 等.药物流产后子宫刮出物的组织学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4, 29:739-741.
[6]宋淑芳, 宋静慧。米非司酮诱导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383-384。
不同配伍方式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ASAⅠ~Ⅱ级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90例, 年龄在26~56岁之间, 体重在45~80kg之间, 手术方式为宫腔镜检查术, 宫腔镜下电切术, 及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术, 手术时间均大于15min。随机将患者分为芬太尼组 (FP) 40例, 瑞芬太尼组 (RP) 40例, 及舒芬太尼组 (SP) 4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禁饮食8h, 不用术前药, 入室后取截石位, 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 心率, 呼吸频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同时开放上肢静脉。三组患者在行会阴部消毒铺巾之后用药情况如下:FP组在丙泊酚诱导之前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 SF组在丙泊酚诱导之前给舒芬太尼0.1μg/kg缓慢静注, 两组患者1min之后均缓慢静注丙泊酚1~1.5mg/kg, 直至患者入睡意识消失, 随即静脉泵以1mg/kg/h恒速泵入丙泊酚。RF组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之后, 随即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1.5mg/kg至患者意识消失之后, 静脉泵以丙泊酚1mg/kg/h的速度恒速泵入瑞芬太尼0.5mg+丙泊酚200mg为一单元的复合液。当三组患者出现体动时可追注丙泊酚10~20mg, 当SpO2<90%时给予人工辅助呼吸, 心率<50次/min时给予阿托品0.3~0.5mg静脉注射, 观察并记录患者入室后给药2min, 4分钟及术后的平均动脉压, 心率, 呼吸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记录丙泊酚的用量, 意识消失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 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后30min的疼痛模拟评分 (VAS) 及各种不良反应。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专业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 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三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上无差异 (p>0.05) , 麻醉后2min各组间MAP、HR、RR均有所下降, 但SP组在麻醉后4min已接近术前水平, 表明舒芬太尼对循环和呼吸的抑制小于芬太尼及瑞芬太尼, 见表1。
组内与入室时比较, *:P<0.05。
FP组及SP组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均长于RP组, 表明瑞芬太尼作用时间短, 消除快, 停药后很快就恢复, 无蓄积作用, 清醒快。而三组患者在丙泊酚用量, 意识消失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在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中, 10min时RP组VAS高于FP组及SP组, 而在30min时SP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FP组及RP组, 说明舒芬太尼的镇痛时间长于芬太尼组, 而芬太尼组的镇痛时间长于瑞芬太尼组, 见表2, 3。
FP、SP与RP比较, *:P<0.05。
* FP、SP 与RP比较, P<0.05;FP、RP与SP比较, P<0.05。
三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 见表3。三组患者的梦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三组患者均无注射痛, 无呕吐发生, RP组有两例患者停药后出现烦躁现象, 可能与瑞芬太尼镇痛作用消失过快有关。
3 讨论
丙泊酚是一种短效的静脉麻醉药, 诱导迅速, 苏醒快速, 完全, 并且有轻微的止吐作用[1], 特别适用于门诊小手术, 但宫腔镜手术时间比较长, 在扩宫口、电切、清宫及再通输卵管时, 对患者的刺激均较大, 单纯应用丙泊酚, 静脉的注射痛, 术中肢体的活动和麻醉后的腹痛明显增多, 说明其镇痛作用弱。而阿片类镇痛药对不同类型的疼痛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缓解, 可以减轻自主神经反射和躯体身体对手术刺激的反射, 但单纯应用需较大剂量才能使意识消失, 且有呼吸抑制、肌壁僵直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2], 且丙泊酚对阿片类镇痛药的代谢有抑制作用, 故可增强阿片类镇痛药的血药浓度, 同时阿片类镇痛药也可通过减少丙泊酚的分布与清除来增加丙泊酚的血药浓度, 两者间在药效学上有协同作用[3,4,5,6], 可相互减少用量, 增加药效, 减少副作用。
本例中RP组术后10minVAS评分明显高于FP及SP组足以说明。在本研究中, RP组患者清醒快, 定向力恢复时间短, 虽有一过性的血压心率下降但很快就恢复, 但术后VAS评分明显高于FP及SP组, 说明瑞芬太尼镇痛作用消除快, 本组有两例患者出现烦躁现象, 是由于瑞芬太尼作用消除后, 患者由于腹痛的疼痛刺激而引起的。而在FP和SP组, 通过对比我们观察到, SP组麻醉后很快就恢复到麻醉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而FP组患者苏醒前平顺且早于SP组, 定向力恢复时间长于RP组而短于SP组, 术后30minVAS评分高于SP组, 说明芬太尼有镇痛作用及镇静作用, 但时间短于舒芬太尼。SP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无一过性呼吸抑制的发生, 虽然其定向力恢复时间延长, 但术中呼吸循环稳定, 便于管理, 同时舒芬太尼的镇静作用, 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在术后30minVAS评分中, 其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有利于术后患者的镇痛。
参考文献
[1]De Grood PM, Mitsu Kuri S, van Egmand J, et al.Comparison of etomidate and propofol for anaesthesia in microlaryngeal Surgery[J].Anaesthesia, 1987, 42:366-372.
[2]王秋实, 王俊科.实用临床麻醉学[M].4版.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2009:150-152.
[3]Ropcke H, Konen-Bergmann M, Ceehls M, et al.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pharmacodynamic interaction during orthopedic surgi-cal procedures as measured by effects on bispectral index[J].J Clin Anesth, 2001, 13 (3) :198-207.
[4]Vuyk J.Clinical interpretation of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propofol-opioid interactions[J].Acta Anaesthesiol Belg, 2001, 52 (4) :445-451.
[5]金昔陆, 池志强.μ-阿片受体激动剂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和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1999, 16:1-5.
不同配伍方式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诊治停经7周以内, 自愿要求药物流产1200例, 年龄19~40岁, 平均27.6岁, 通过尿或血液确诊为早孕, B超提示宫内妊娠, 且孕囊直径≤2.5 cm, 无明显药物流产禁忌证, 随机分为顿服组和分次服药组, 两组年龄、月经周期、停经天数、胎产次等临床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分组及服药方法
观察组600例, 服药方法:米非司酮150 mg (6片) 当天晚上8时顿服, 36 h后 (即第3天早上8时) 顿服米索前列醇600ug (3片) ;对照组600例, 服药方法:第一天早上8时米非司酮50 mg (2片) , 晚上8时米非司酮25 mg (1片) , 第二天早上8时米非司酮25 mg (1片) , 晚上8时50 mg (2片) , 第三天早上8时米索前列醇600ug (3片) , 两组均服药前后两小时不吃饭、不喝水。而且两组在服用米索前列醇 (3片) 药物当天在医院留观8 h, 之后随访1月。
1.3 观察内容及效果评价
胎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阴道出血量的估计:与本人的月经量比较。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轻度反应为下腹部坠胀感;中度反应为轻度恶心, 痛感明显, 但能忍受;重度反应为疼痛较重, 出现恶心、呕吐、出冷汗, 面色苍白。流产效果评价:完全流产指胚囊完全排出, 服药后2周内出血停止, 尿妊娠试验转阴, 并经B超证实。不全流产是指用药后排出部分绒毛或胎囊, 在随访过程中因出血多或出血时间长而行清宫术, 病理诊断有残留绒毛。流产失败是指服药1周后未见胎囊排出, B超证实宫腔内有胎囊, 尿HCG阳性, 胚胎继续发育或停止发育, 需手术终止妊娠。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产效果评价
观察组600例中完全流产567例, 占94.50%, 不全流产25例, 占4.17%, 流产失败8例, 占1.33%, 有效流产率98.67%;对照组600例中完全流产558例, 占93.00%, 不全流产32例, 占5.33%, 流产失败10例, 占1.67%, 有效流产率98.33%。两组完全流产率 (χ2=1.152) 、有效流产率 (χ2=0.226) 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胎囊排出时间
观察组6 h内排出胎囊分别为572例, 对照组为567例;排出胎囊平均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P>0.05
2.3 流产后出血时间及出血量
流产后出血时间5~10天居多, 观察组503例, 对照组524例, 分别占83.83%、87.33%。<5 d观察组83例, 占13.83%, 对照组64例, 占10.67%;>10 d观察组14例, 占2.33%, 对照组12例, 占2.00%。药物流产出血量一般多于月经量, 观察组502例 (83.67%) , 对照组511 (85.17%)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表3。
注:P>0.05
注:P>0.05
2.5 药物流产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不良反应轻度居多, 观察组468例, 占78.00%, 对照组443例, 占73.83%, 中、重度两组分别占22.00%、26.17%, 两组比较χ2=2.849, 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注:P>0.05
3 讨论
近年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广泛应用于临床, 临床成功率达95%以上[1], 有的完全流产率甚至可达95~98%[2]。但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有不少患者因米非司酮分次服用而漏服的, 同时还有一些患者将米索前列醇当做米非司酮而误服的。为此, 本研究将米非司酮米顿服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早孕流产, 与米非司酮分次服用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流产效果等的对比, 试图探讨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药物流产方法。
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 可竞争性与孕酮受体结合, 主要作用于蜕膜, 使血管充血、水肿, 从而使滋养细胞变性, 导致体内HCG急剧下降, 黄体溶解, 蜕膜变性, 同时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 促使宫缩并软化宫颈。米索前列醇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和宫颈软化、胶原降解, 对药物流产妊娠产物的排出, 产前促宫颈成熟, 流产及产后加强宫缩, 减少出血有重要价值。早期妊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可在米非司酮的增效作用下, 诱发强烈的宫缩而致流产[3]。米非司酮的最小有效剂量众说纷纭[4]。有资料[5]报道米非司酮一次服用200 mg配伍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分次服药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效果才可达到同样流产效果, 而单次服用米非司酮150 mg, 完全流产率仅87.57%, 与本研究结果不相符。本研究米非司酮顿服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完全流产率为95.00%, 而米非司酮分次服用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完全流产率为93.50%,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本研究在妊娠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不良反应情况方面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顿服法可将米非司酮的有效血药浓度一次性达到较高水平, 充分发挥了米非司酮药效, 又简化了服药程序及次数, 避免了由于分次服药, 而引起的漏服或未及时服药及误服等状况, 导致米非司酮血药浓度的波动, 影响流产效果。但是药物流产确实也存在一定的出血时间长, 出血量多等不良反应。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延长, 目前认为主要与 (1) 绒毛和蜕膜的残留; (2) 子宫内膜修复延迟; (3) 子宫内膜炎症等有关。临床上可在妊娠组织排出后可适当加服一些助宫缩、活血化瘀类药物, 用以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量和出血时间。
本研究应用米非司酮单次顿服, 既省时、简单、方便, 又有效, 避免了两种药物的误服, 同时服药时间短, 与对照组比较流产效果相当, 出血量及出血时间无明显差异。故米非司酮顿服法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德湘, 罗萍香.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早孕药物流产的新临床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4:70-72.
[2]乐杰, 等.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97-398.
[3]彭刚, 谭玉红, 王庆一.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06, 5 (16) :666-667.
[4]杨华, 杜玉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素抗早孕药物流产的研究现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8, 8 (16) :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