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2024-11-01

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精选8篇)

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篇1

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为无色澄清透明液体, 其主要成分为乳酸环丙沙星, 常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生殖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败血症等全身感染。呋塞米注射液是临床最常用的利尿药, 能扩张肺部容量静脉, 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使回心血量减少, 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已知头孢匹胺钠与加替沙星存在配伍禁忌[1], 乳酸环丙沙星与呋苄西林钠头孢匹胺钠之间存在配伍禁忌[2]。呋塞米注射液与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3], 与盐酸多巴胺存在配伍禁忌[4]。

呋塞米与乳酸环丙沙星在药物配伍表中无法查到, 目前我科常将乳酸环丙沙星与这种药物联合应用, 并发现乳酸环丙沙星与这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例患者, 年龄55~67岁, 因心力衰竭及肺部感染给予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静滴及呋塞米静推后, 输液管内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物, 立即停止用药, 患者未发生任何异常反应。

2实验方法

为了进一步证实乳酸环丙沙星与呋塞米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笔者做了如下实验: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溶解液2 ml后加呋塞米2 ml, 注射器内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物, 后经0.9%氯化钠溶液稀释, 上面的方法实验结果一致。白色絮状沉淀物静置24 h无改变。通过此实验, 说明有可能是乳酸环丙沙星与呋塞米之间出现了化学反应, 存在配伍禁忌。由于条件有限, 不能证实乳酸环丙沙星与呋塞米溶液混合后产生的白色絮状沉淀物为何种物质, 以及对人体产生何种影响, 但绝对不能静脉输入。

3结论

通过临床应用及实验证明, 乳酸环丙沙星与呋塞米使用时存在配伍禁忌。因此在临床应用时, 可在乳酸环丙沙星与呋塞米同时使用时, 中间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 以免发生药物配伍的不良反应, 从而提高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性。

4讨论

在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情况下为患者使用而出现不良反应, 说明二者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但其药物使用说明书上未注明其相互配伍反应且临床应用广泛, 提示护理人员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否则将有不良反应的药液输入患者体内, 造成输液反应, 增加护理隐患。因此, 在临床使用药物过程中, 为慎重起见, 建议若以上两者需同时使用时, 应征得医生同意, 须用少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给予严格冲管。另外, 如需严格限制入量的患者可采用更换输液管的方法,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 随着各种新药的出现, 现行的配伍禁忌表已不能满足临床工作中的需要, 要求护理人员在使用新药与旧药时多做配伍试验, 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患者情况, 及时汇报处理, 确保临床护理用药安全, 杜绝医疗事故。

参考文献

[1]颜婕, 王江滨, 赵岩.头孢匹胺钠与加替沙星存在配伍禁忌.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2) :35.

[2]王素珍.乳酸环丙沙星与呋苄西林钠、头孢匹胺钠之间存在配伍禁忌.临床护理杂志, 2007, 6 (1) :68.

[3]王荣琴.呋塞米注射液与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现代护理, 2007, 13 (3) :269.

[4]曲振宁, 孙乃红.呋塞米与盐酸多巴胺存在配伍禁忌.护理研究, 2006, 20 (3) :751.

兽医临床常见注射药物配伍禁忌 篇2

抗生素类药物 临床常见注射用抗生素有青霉素、硫酸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等。其中,青霉素G钾和青霉素G钠,不宜与四环素、土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嘧啶钠、碳酸氢钠、维生素C、维生素B1、去钾肾上腺、阿托品、氯丙嗪等混合使用;氨苄青霉素,不可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盐酸氯丙嗪、碳酸氢钠、维生素C、维生素B1、50克/升葡萄糖、葡萄糖生理盐水配伍使用;头孢菌素,忌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如硫酸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联合使用,不可与生理盐水或复方氧化钠注射液配伍;磺胺嘧啶钠注射液遇pH值较低的酸性溶液易析出沉淀,除可与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00毫升/升甘醇、硫酸镁注射液配伍外,与其他大多药物均为配伍禁忌。

盐代谢平衡类药物 这类药物较多,其中9克/升氯化钠、50克/升葡萄糖、100克/升葡萄糖、复方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禁忌,见抗生素类药物所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可使新霉素变色,影响其抗菌活性,因此不宜与新霉素混合使用。60克/升右旋糖酣除可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外,与其他药物均为配伍禁忌。本品忌与强心苷、肾上腺素、硫酸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磺胺嘧啶钠、地塞米松磷酸钠、硫酸镁注射液合用;另外,氯化钙葡萄糖注射液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不是同一种药,不可混淆。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注射速度也应缓慢,忌与强心苷、肾上腺素、碳酸氢钠、COA、硫酸镁注射液并用。碳酸氢钠注射液为碱性药物,忌与酸性药物配合使用;碳酸氢根离子与钙离子、镁离子等容易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故碳酸氢钠注射液不宜与含钙、镁离子的注射液混合使用;对患有心脏衰弱、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缺钾并伴有二氧化碳储留的病畜应慎用;临床不宜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的药物有:氢化可的松、维生素K3、杜冷丁、硫酸阿托品、硫酸镁、盐酸氯丙嗪、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复方氯化钠、维生素C、肾上腺素、ATP、COA、细胞色素C注射液等。一般情况下,50克/升碳酸氢钠只可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氯化钾注射液在动物尿量很少或尿闭未得到改善时严禁使用;晚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病畜应慎用;用氯化钾注射液静脉滴注的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抑制病畜心肌收缩,甚至导致心跳骤停。氯化钾注射液在临床上除不宜与肾上腺素、磺胺嘧啶钠注射液配伍外,还可与多种药物混合使用。

维生素类药物 维生素B1不宜与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邻氯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配伍;维生素K不宜与巴比妥类药物、碳酸氢钠、青霉素G钠、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氯丙嗪注射液配伍;维生素C注射液在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失效,故不宜与碱性较强的注射液混合使用,另外,还不宜与钙剂、氨茶碱、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等混合注射。

能量性药物 这类药物临床常见的包括ATP、COA、细胞色素C、肌苷等注射液,其中不宜与ATP、肌苷注射液配伍的药物有:碳酸氢钠、氨茶碱注射液等;宜与细胞色素C注射液配伍的药物有碳酸氢钠、氨茶碱、青霉素G钠、青霉素G钾、硫酸卡那霉素等;不宜与COA注射液配伍的药物有:青霉素G钠、青霉素G钾、硫酸卡那霉素、碳酸氢钠、氨茶碱、葡萄糖酸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磷酸钠、卡血敏、盐酸土霉素、盐酸四环素、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临床常用的有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这类药物如果长期大量使用,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该类药物在临床上一般不与盐酸土霉素、盐酸四环素、盐酸普鲁卡因、COA、氯化钙、止血敏注射液配伍使用。

强心剂 临床常用的有:安钠加、洋地黄毒甙、肾上腺素注射液等。洋地黄毒甙注射液性质不稳定,易被酸、碱水解,故单独使用为好。肾上腺素注射液作用强、快,剂量过大可导致病畜心率失常,重者可发生心室颤动,用药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并禁止与洋地黄、钙剂等配合使用,以免发生心跳停止。不宜与安钠加注射液配伍的药物有:硫酸卡那霉素、盐酸土霉素、盐酸四环素、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等。

其他药物 不宜与止血敏注射液配伍的药物有:盐酸氯丙嗪、维生素K、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磷酸钠、COA;200毫升/升甘露醇注射液不可与高渗生理盐水配伍使用,因氯化钠等能促进甘露醇的排出,用200毫升/升甘露醇注射液治疗严重脑水肿时,应每隔6~12小时注射1次,用量不可过大,以免脑组织严重脱水,静脉注射时应避免药物漏出血管外;盐酸氯丙嗪、盐酸普鲁卡因、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等药物,在临床上一般应单独使用。

几类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篇3

1 维生素C类

维生素C是一种常用药物, 它能在体内参与糖的代谢及氧化还原过程, 能促进产生细胞间质, 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加速血液的凝固, 刺激造血功能, 促进铁在肠道的吸收, 降低血脂, 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 参与解毒功能, 而且有抗组织胺的作用及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作用。有人认为, 该药可与任何药物配伍使用,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连烯二醇类结构, 不仅略显酸性, 而且还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与其它药物配伍可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相互影响疗效。

现将临床用药中维生素C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产生的相互作用情况介绍如下:

1.1 维生素C与氨节青霉素同瓶静滴, 可

使混合液闭值降低, 直接影响氨节青霉素的有效性, 导致氨节青霉素灭活维生素C与红霉素片剂配伍后, 因维生素C为一酸性物质, 可使红霉素的贰键被水解而流失去抗菌活性。

1.2 维生素C与四环素族抗生素、二性霉

素、万古霉素注射液混合, 可产生混浊或沉淀维生家与丝裂霉素混合注射, 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使药效降低。

1.3 维生素C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合用,

前者可使尿液酸化, 使后者的抗菌活性降低。维生素C与磺胺类药物合用, 因维生素C使药液的PH值降低, 磺胺药结晶的析出, 使后者的肾毒性增加, 故应禁止合用。

1.4 维生素C与维生素C氏配伍使用, 因

维生素C氏具有生物碱的性质, 可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而失效, 故不宜合用维生素C与维生素C马合用, 当维生素C马溶于含有维生素C的液体中, 可发生混浊而使维生素C马效价降低维生素C与维生素C玫合用, 前者为强还原剂而后者具有氧化性, 两药合用, 导致两药作用减弱或消失维生素C与叶酸注射液混合后, 使溶液颜色改变, 而使疗效降低。

1.5 维生素C与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

酸钠合用, 后者均为碱性药物, 易被破坏而失去作用, 因此不宜合用。维生素C与阿托品、普鲁苯辛、苯海拉明、派替淀、吗啡、可待因等弱碱性药物合用, 因维生素C能促进其解离而增加它们的排泄, 使血药浓度降低, 作用减弱。

1.6 维生素C与钙片和含钙的药物联合应用, 易发生草酸钙结石等泌尿系不良反应。

1.7 维生素C与细胞色素两种注射液合

用, 后者是含铁蛋白质, 铁离子可催化维生素C分解, 而维生素C注射液中的附加剂依地酸二钠又能络合后煮中的铁离子, 导致两药疗效均受影响, 故不宜配伍。

1.8 维生素C与苯丙胺合用, 由于维生素

C可使尿中出值下降, 导致苯丙胺在肾小管的解离度增加而重吸收降低, 加快其排泄, 使药效降低。维生素C与肝素或香豆素合用, 因维生素C能削弱后者的凝血作用, 故不宜配伍。

1.9 维生素C与精氨酸注射液配伍, 两药

混合后会发生混浊或沉淀现象, 故二者不宜合用。维生素C与复方碘溶液合用, 前者可能还原复方碘溶液中的游离碘, 导致两药均受影响。

1.1 0 维生素C与雌激素合用, 可提高雌激素在体内的血药浓度, 若合用宜酌情减少雌激素的剂量。

1.1 1 维生素C与水解蛋白注射液合用, 可出现沉淀, 临床上不应在同一容器内给药。

另外地榆、儿茶、石榴皮、柿蒂、五倍子、虎杖、拳参、老观草、大黄等中药含鞭质类成份, 与维生素B合用时, 在体内可永久性结合, 而使其从体内排出, 药物功效降低。该中药的揉质成份可与胃蛋白酶合剂, 多酶片, 乳酶生等酶类制剂相互作用, 产生沉淀, 药效降低。

2 含有有机酸类成份的药物

含有有机酸类成份的中药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合用, 因为有机酸能对抗小苏打的碱化尿液作用, 增加磺胺类药物对肾症的毒性, 这类药物还不宜与碳酸氢钠, 胃舒平等碱性药物合作, 因为酸碱中和会使药物失去治疗作用。

3 含汞类药物

朱砂安神丸、梅花点活丹, 七厘散、仁丹丸等含汞类药物与碘化钾合剂、澳化钙等卤素类化合物不能同服, 否则产生有毒的卤化汞导致赤痢样大便或药源性肠炎。

4 四环素类、大环内醋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大环内醋类抗生素与石膏、白矾、龙骨、牛黄解毒丸等不能同服。因为石膏、白矾、龙骨、牛黄解毒丸等药物中含钙、镁、铁、铝等离可与四环素分子上的酚怒基、烯酸基形成不溶性的盐或络合物与大环内酷类药物分子中的大环结构形成复盐, 导致药效降低甚至消失。

5 含有机酸成份的药物

山植、五味子、乌梅、构祀、酸枣仁等含有机酸成份的药物与磺胺类药物同服时, 有机酸成份有能对抗小苏打、碱化尿的作用, 增加磺胺类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与碳酸氢钠、氧化镁、氢氧化铝等碱性西药同服, 因酸碱中和而疗效降低。

6 含皂昔成份的药物

黄琴、金银花、远志、参类等含皂昔成份的药物与稀盐酸、谷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 易分解失效。

7 其他中药和西药

目前, 中西药配伍应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不能合用的中西药及有禁忌配伍的中西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临床观察金银花, 鱼腥草等与乳霉生, 促菌生合用, 可降低乳酸杆菌的活力。地榆, 侧柏叶与铁制剂合用, 可产生沉淀而失去疗效。大活络丹, 人参再造丸, 止咳定喘丸等与痢特灵、优降糖、肌乙吮等合用, 易引起高血压色象。午时茶, 姜枣冲剂等与阻斯匹林、安乃近止痛片等合用, 易发生虚脱, 出现严重的副作用。麻黄不宜与异烟阱、苯乙腆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 否则可产生头晕、恶心、腹泻、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运动失调等严重的不良反应。黄连、黄柏等中药与碘化钾、乙胺碘吠酮及含碘造影剂合用时, 可使生物碱沉淀, 药物降低疗效。甘草、鹿茸不宜与降糖灵、一等降糖药同服, 两者可产生药理拮抗作用, 降低降糖药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 无论中药或西药, 单独应用的较少, 特别是中草药配伍应用的很广泛。配伍用药的目的有二:一是由于疾病的机转较复杂名变, 有合病, 有并病, 有数病相兼, 也有虚实并见的, 所以只凭单味药, 不足以兼顾全面, 必须把多种药物适当地配合起来, 才能适应复杂的病情。二是药物通过有组织的配伍, 可以利用互相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 控制短处, 发挥长处。了解了如上配伍禁忌, 在服药时就应十分注意, 尽量避免如上述药物之间的合用, 以免降低疗效, 甚至发生中毒反应。

摘要:从结构、药效等几方面就维生素C类、有机酸类等几类常见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进行了讨论, 了解如下配伍禁忌, 在服药时就应尽量避免这药物之间的合用, 以免降低疗效甚至发生中毒反应。

常见药物的配伍禁忌 篇4

1 一般规律

静注的非解离性药物 (如葡萄糖等) 应注意其溶液的PH值。使用某些抗生素 (青霉素类、红霉素类等) , 要注意溶媒的p H值。无机离子的中的Ca2+和Mg2+不能与生物碱配伍。阴离子型有机化合物与阴离子型有机化合物的溶液配伍时可能出现沉淀, 与PH值高的溶液或具有大缓冲容量的弱碱性溶液配伍时可能产生沉淀。两种高分子化合物配伍可能形成不溶性化合物。

2 种类

2.1 物理性

物理性配伍禁忌是某些药物配合在一起会发生物理变化, 常见的有分离、沉淀、潮解、液化四种。

2.1.1 分离:

常见于水溶剂与油容剂2种液体物质配合时出现分层的现象, 应该注意药物的溶解特点。

2.1.2 沉淀:

常见于溶剂的改变与溶质的增多, 溶质析出产生沉淀, 这种现象既影响药物的剂量又影响药物的应用。

2.1.3 潮解:

含结晶水的药物, 在相互配跟由于条件的改变使其中的结晶水被析出, 而使固体药物变成半固体或成糊状。

2.1.4 液化:

2种固体物质混合时, 形成了熔点低的热合物, 由于熔点的降低而使固体药物变成液体状态。

2.2 化学性

化学性配伍禁忌即某些药物配合在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性配伍禁忌常见的外观现象有变色、产气、沉淀、水解、燃烧或爆炸等。

2.2.1 变色:

主要由于药物间发生化学变化或受光、空气影响而引起, 变色可影响药效, 如碱类药物可使芦荟产生绿色或红色荧光, 高铁盐可使鞣酸变成蓝色等。

2.2.2 产气:

指在配制过程中或配制后放出气体, 产生的气体可冲开瓶塞使药物喷出, 如碳酸氢钠与稀盐酸配伍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2.3 沉淀:

由2种或2种以上药物溶液配伍时, 产生1种或多种不溶性溶质, 如生物碱类的水溶液遇碱性药物、鞣酸类与溴化物等。

2.2.4 水解:

某些药物在水溶液中容易发生水解而失效, 如青霉毒在

2.2.5 燃烧或爆炸:

多由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配伍所引起, 如氯化钾与甘油等。

3 药理性

药理性配伍禁忌即2种或2种以上药物互相配伍后, 由于药理作用相反, 使药效降低、甚至抵消的现象。

3.1 抗生素类药物

临床常见注射用抗生素有注射用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青霉素、硫酸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等, 其中青霉素G钾和青霉素G钠不宜与四环素、土霉素、维生素B1、去甲肾上腺、阿托品、氯丙嗪等混合使用;钾盐静脉注射时浓度过高或过快, 可致高血钾症而使心跳骤停等;磺胺嘧啶钠注射液遇p H值较低的酸性溶液易析出沉淀, 与多种药物均为配伍禁忌;头孢菌素忌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如硫酸链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等联合使用。培氟沙星与青霉素G钠配伍降效;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与复方丹参配伍出现混浊;氧氟沙星与速尿配伍出现混浊。穿琥宁与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培氟沙星配伍会出现沉淀或混浊。

3.2 盐代谢平衡药物

新霉素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会影响其抗菌活性。氯化钙注射液静脉滴注时必须缓慢, 严防漏到血管外, 以免引起局部肿胀或坏死, 忌与强心苷、肾上腺素、磺胺嘧啶钠、地塞米松磷酸钠等合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忌与强心苷、硫酸镁注射液等并用。碳酸氢钠注射液忌与酸性药物配合使用;碳酸氢根离子忌与维生素K3、杜冷丁、硫酸阿托品、硫酸镁、青霉素G钠、复方氯化钠、维生素C、细胞色素C注射液等配伍使用。氯化钾注射液不与肾上腺素、磺胺嘧啶钠注射液配伍外。

3.3 维生素类药物

维生素B1不宜与氨苄青霉素、邻氯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配伍;维生素K, 不宜与巴比、维生素C、青霉素G钠、盐酸普鲁卡因等配伍使用, 维生素C注射液不宜与碱性较强的注射液混合使用。维生素B6与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合用会出现混浊。穿琥宁与维生素B6配伍会出现乳白色混浊。

3.4 能量性药物

这类药物临床常见的包括ATP、Co A、细胞色素C、肌苷等注射液, 其中不宜与ATP、肌苷注射液配伍的药物有碳酸氢钠、氨茶碱注射液等;Co A注射液忌与青霉素G钠、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四环素、青霉素G钾、硫酸卡那霉素、氢化可的松、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等配伍。

3.5 强心剂

临床常用的有西地兰、毒毛花苷K、地戈辛、注射用氨力农、米力农、肾上腺素注射液等。洋地黄毒甙注射液性质不稳定, 单独使用为好。肾上腺素注射液作用强、快, 时要严格控制剂量。肾上腺素与洋地黄类配伍易中毒;葡萄糖酸钙与洋地黄类配伍增加毒性。

3.6 其它药物

穿琥宁与白霉素配伍会出现乳白色混浊。穿琥宁与葡萄糖酸钙配伍会出现混浊。复方丹参与氯化钾、甲氰咪胍、阿奇霉素等配伍使用会出现混浊。复方丹参与抗癌药物配伍会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欧贝与甘利欣、头孢拉啶、速尿、复方丹参配伍会出现混浊。

摘要:本文对常见药物的配伍禁忌进行综述。

关键词:常见,药物,配伍禁忌

参考文献

[1]魏娟娟, 白玉国, 魏国义.我院339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

[2]雷培, 杨哲, 杨茂椿.常见中西药物合理联用的配伍禁忌规则探讨[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

[3]宋玲.常用中西药物配伍禁忌[A].2010年度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0.

[4]叶英响.处方点评在中西药物合理应用中的实践与体会[A].第三届江浙沪中西医结合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

[5]赵镭, 宋永熙.注射剂中添加剂的不良反应问题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

[6]雷培, 杨哲, 杨茂椿.常见中西药物不能联用的配伍禁忌规则[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

[7]焦洋, 葛新乐.我院门诊糖皮质激素使用现况及合理性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暨首届全国儿科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9.

[8]龙爽, 何菊英, 夏培元, 陈勇川.12232张门急诊处方分析[A].2008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9]陈华.门急诊处方合理用药调查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

[10]刘蔚, 王德龙, 赵丽娜, 赵丽艳, 冯端浩.1563例住院患者保肝药物的使用调查[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 (2009) [C].2009.

药物的配伍反应与配伍禁忌的研究 篇5

1.1物理的配伍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发生物理性状的变化, 导致药物的质量不符合标准或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物理配伍反应一般属于外观上的变化, 如果条件改变还可能恢复制剂的原来形式。常见的配伍反应有以下几种。

1.1.1液化、结块、潮解、润湿。与吸湿性强的药物或制剂如干酵母、冲剂等配伍时, 可发生液化和潮解。颗粒剂、散剂因为药物吸湿后又慢慢干燥会出现结块。

1.1.2粒径变化或分散状态改变。混悬剂、乳剂中分散相的粒径可因放置时间过长或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而变粗, 或分散相发生凝聚或聚结而析出或分层, 造成分剂量不均匀。

1.1.3分层或析出沉淀。某些溶剂性质不同的药物配伍使用时, 常因药物在混合后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而析出沉淀, 既影响药物的剂量又影响药物的应用。如含树脂的醇性制剂在水性制剂中析出树脂。某些药物的饱和溶液中放入另一种物质时, 可发生分层或沉淀, 如在芳香水中加入盐可分离出挥发油。

1.2化学的配伍反应是指药物配伍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不但改变了药物的物理性状, 更重要的是使药物的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功能失效。反应后可看到沉淀、润湿或液化、混浊、变色、产生气体、爆炸或燃烧等现象, 也有的化学反应从外观看不出来, 如取代、加成、分解等。

1.2.1颜色改变药物制剂配伍发生分解、氧化等反应时, 可出现变色。如多巴胺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会慢慢变成粉红至紫色。另外, 固体制剂的配伍, 如乳糖粉和异烟肼混合可变成黄色, 这种颜色改变现象在高温、光线照射、高湿环境中反应加快。

1.2.2沉淀与混浊液体剂型配伍时, 可发生沉淀与混浊。

①水解出现沉淀。如在弱碱性或中性溶液中, 硫酸锌易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锌沉淀。所以硫酸锌制成滴眼剂时, 常配合少量硼酸使溶液成为弱酸性, 从而防止硫酸锌水解。②p H变化出现沉淀。某些由难溶性酸或难溶性碱制成的可溶性盐, 其水溶液常因p H值发生改变而析出沉淀。如水杨酸钠的水溶液与酸或酸性药物联合应用后, 由于p H值变化而析出水杨酸。③生物碱盐溶液的沉淀:在大部分生物碱盐的溶液中加入碘化钾、鞣酸等时, 可出现沉淀。

1.2.3分解破坏、疗效降低。有的药物在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时, 由于溶剂、离子强度、p H等条件发生改变而变得不稳定。如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与红霉素乳糖酸盐配伍, p H是4.5, 6h效价降低12%。

1.2.4燃烧或爆炸多半是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配伍时产生。如硫和氯化钾、甘油和高锰酸钾混合时可能发生爆炸。

1.2.5产生气体。药物配伍时, 有时会产生气体。如碳酸盐与酸类药物, 溴化铵和利尿药, 氯化铵与强碱性药物配伍时可产生气体。然而有些药物配伍后产生气体属于正常现象。如在配制含漱用的复方硼酸钠溶液、碱性芳香溶液过程中, 产生二氧化碳是正常的。而泡腾片是利用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1.3药理的配伍反应也称为疗效的配伍反应, 是指配伍使用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 使其药理作用的性质、强度、副作用、等发生变化。药物的这些相互作用有的有利于治疗, 如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类合用, 可明显增强临床疗效。而有些则对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 出现不良反应。如异烟肼与阿托品合用使副作用加强。

1.4药物相互作用

指药物的药效受到附加剂、配伍的药物, 内源性物质、食物等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包括疗效的持续时间、性质、强度、毒副作用等的干扰;包括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2配伍禁忌

指在药剂的制备与临床使用过程中,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 出现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 给制备和使用带来不利甚至有害的影响。

2.1配伍禁忌的一般规律

2.1.1对于某些抗生素, 如青霉素类, 使用时注意溶媒的p H值要与抗生素的稳定p H值相近, 否则分解失效加快。

2.1.2两种高分子化合物配伍可生成不溶性化合物, 如具有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化合物溶液肝素、胰岛素相遇会产生沉淀。

2.1.3无机离子中的Mg2+和Ca2+常易形成难溶性沉淀。

2.1.4阴离子型有机化合物, 如拟肾上腺素类, 其游离基溶解度较小, 若与缓冲容量较大的弱碱性溶液或p H值高的溶液配伍时可产生沉淀。

2.2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

2.2.1使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

含莨菪烷类生物碱的中药 (如洋金花、曼陀罗等) 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因其使强心苷类的吸收和蓄积增加, 易引起中毒反应。

2.2.2拮抗作用

鹿茸中含糖皮质激素, 可升高血糖, 所以不宜与降糖药配伍。

2.2.3使疗效降低

含多价金属离子, 如钙、铁等成分的中药 (龙骨、石膏等) 不宜与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异烟肼等配伍[1]。因可生成难溶性的络合物或化合物而影响吸收, 使药效降低。含有鞣质的中药 (如虎杖、石榴皮等) 不宜与克林霉素、红霉素等同服, 因可在胃肠道结合生成沉淀, 生物利用度下降[2]。

2.2.4并发症加重

含钾的中药 (如白茅根) 不宜与保钾利尿药剂配伍, 因合用可使血钾高。

2.2.5产生过敏反应

青霉素G与板蓝根、当归、穿心莲联合使用时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性增加, 应慎用。

3注射液中配伍反应

3.1与输液的组成有关。临床上常用的5%葡萄糖注射液和0.9%生理盐水注射液, 不一定都适合与注射液配伍, 特别是一些特殊性质的输液。

3.1.1静脉注射用氨基酸、脂肪乳等油乳剂:应慎重选择这类制剂与其他注射液配伍使用, 因乳剂的稳定性与许多因素有关, 若加入的药物影响破坏乳剂的稳定性可发生乳剂的破裂等现象。

3.1.2血液及血液制品

血液及血液制品成分比较复杂, 与药物混合后, 可发生溶血反应和血细胞凝聚, 产生沉淀混浊时不易观察。

3.2与添加注射液和输液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3.2.1 p H的改变。在不适当的p H下, 有些药物会加速分解或产生沉淀。如头孢唑啉钠、维生素C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时, 24h内含量下降9.1%, 因此三者联合使用不可超过6h。

3.2.2溶媒组成的改变。非水性溶媒注射剂如甘油、乙醇等, 与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注射液配伍时容易析出沉淀。

3.2.3直接反应

某些药物可直接与输液中一种成份发生反应。如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 四环素可与含钙盐的输液成分形成螯合物而产生沉淀析出。

3.2.4聚合反应

某些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放置期间, 因p H值下降形成聚合物, 出现变色和沉淀。

3.2.5离子作用。某些离子可加速药物的水解反应。如乳酸根离子可促进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G水解。

3.3注射液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上常将两种以上的注射液加入输液中一起静注, 由于注射液的p H稳定范围差较大, 在混合后容易发生配伍改变。如乳酸钠注射液与盐酸四环素注射液联合使用时, 由于溶液p H上升而析出四环素的沉淀

3.4影响配伍反应的其他因素

3.4.1混合的顺序将注射剂加入输液中加要根据每种药物的特性, 以适当的顺序加入, 以免稀释过程中出现反应。

3.4.2温度随着温度升高, 反应速度会加快。因此液体应储存于冷暗处以防止温度过高而变质。

3.4.3时间大多药物在溶液中的反应需要较长时间。所以要新鲜配制,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一般在4h内应输完。

3.4.4光敏感性对光敏感的药物如硝普钠、核黄素, 两性霉素B的液体应用黑纸遮盖, 避免强光照射。

4如何处理

4.1处理原则

弄清用药意图, 发挥药物疗效, 保证用药安全。

4.2处理方法

应充分了解医生配伍用药的目的后再解决疗效的配伍禁忌。对物理的或化学的配伍禁忌, 可按下法处理:

4.2.1调整调配次序。药物配伍时, 次序往往可影响混合药物的质量。通过药物的调配次序, 可克服一些可以避免的配伍禁忌。

4.2.2改变溶媒或添加助溶剂。改变溶媒是指改变溶媒容量或改变成混合溶媒。

4.2.3改变溶液p H值。溶液p H值的改变能影响很多微溶性药物溶液的稳定性。

4.2.4选择适宜的贮存条件。药物的贮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会使药物加速沉淀、变色或分解而使其药效降低或失效, 故应在适宜条件下贮存且量不宜多。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的配伍反应和配伍禁忌, 为合理设计处方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查找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药物配伍时, 因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不同, 会产生配伍反应。结论 合理配伍使用药物, 注意配伍禁忌, 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配伍反应,配伍禁忌,研究

参考文献

[1]聂玮, 宋义燕, 李淑燕, 等.静脉滴注药物的配伍变化和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4, 3 (10) :238-238.

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篇6

关键词:环丙沙星,配伍禁忌

1 环丙沙星与其他药物配伍禁忌资料

案例1:环丙沙星与复方丹参配伍禁忌。2009年3月2名老年男性患者, 因冠心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入院, 在输液过程中, 输完环丙沙星注射液后接着输入复方丹参注射液, 输液器茂菲氏滴管中立即出现褐色浑浊, 摇动后不消失, 输液管中随即出现大量颗粒状及絮状物沉淀, 导致输液器下端过滤器阻塞, 液体滴注不畅。考虑复方丹参与输液管中残留的环丙沙星发生了反应。处理:立即更换输液器, 用生理盐水冲管10min后再输上述的复方丹参液体, 输液器中再无褐色沉淀出现, 滴注通畅。

案例2:环丙沙星与痰热清的不良反应。2010年6月一名中年男性患者因急性支气管肺炎于我院静脉输液治疗。遵医嘱给予250mL生理盐水加痰热清注射液2.0g, 环丙沙星100mL, 2瓶, 在输液过程中, 当输完环丙沙星后更换液体时, 在输液管茂菲氏滴管中出现白色絮状物。考虑是环丙沙星与痰热清注射液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处理:立即更换输液器, 生理盐水冲管10min后, 继续输入痰热清液体, 观察20min, 输液管内未见任何异常, 患者无任何不适主诉。

案例3:环丙沙星与肝素钠的不良反应。2011年8月一名男性患者因肺占位性病变, 肺部感染来我院诊治, 遵医嘱给予静脉滴注环丙沙星注射液, 输液完毕后, 为患者行静脉留置针肝素钠封管, 推注稀释的肝素钠溶液时, 出现乳白色沉淀, 无菌注射器乳头部与头皮针连接处有阻塞现象, 怀疑是稀释的封管液肝素钠与环丙沙星注射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处理:立即拔出头皮针针头, 重新更换头皮针, 用生理盐水冲管再予以肝素盐水封管, 针管内液体无浑浊出现, 静脉推注后患者无任何不适主诉。

2 环丙沙星与其他药物配伍禁忌总结

见表1。

3 讨论

环丙沙星又名环丙氟哌酸, 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第二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 其抗菌谱广, 对各种需氧菌、厌氧菌、革兰阳性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很强的抗菌作用[1,2,3,4], 常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治疗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道感染。临床应用证明环丙沙星与多种药物合用时都存在配伍禁忌, 这就提醒护理人员在临床联合用药时, 需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副作用、药品的稳定性及用药注意事项。对于已有报道的相关药物, 尽量避免联合使用, 对于不了解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时, 最好单独使用该药。加注药物时, 最后加入有颜色的药液, 便于医护人员发现细小沉淀[5]。护士给患者用药前要做好查对工作, 对光观察药液是否浑浊、变色, 对于中药制剂, 笔者主张单独应用, 尽量不要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根据药物的药理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对村在配伍禁忌的药液, 必须间隔给药, 如需按医嘱顺序给药, 则应在两组药液之间, 应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冲管10min以上, 保证输入的间隔液在50mL以上, 从而避免药液混合, 提高用药安全性。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新型药物种类繁多,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治疗输液过程中, 除了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表中的药物使用外, 还要在给药过程中, 尤其是更换药液时, 一定要注意观察输液器内, 药液有无浑浊、变色等现象出现, 避免药物配伍禁忌表以外的药物之间不良反应发生, 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关闭输液器, 更换输液管, 并注意安慰患者, 消除其紧张情绪,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 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轻不良后果。同时可保留余液, 用于专业人员实验研究分析, 记录配伍反应药物名称、厂家、生产日期批号, 及时上报, 进而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王保红, 王彦芳.环丙沙星与复方丹参存在配伍禁忌[J].中国民康医学, 2009, 22 (10) :1188-1188.

[2]谢晓梅, 杨大金, 刘向君.乳酸环丙沙星与痰热清注射液配伍禁忌[J].东南国防医药, 2009, 24 (3) :254-254.

[3]李丽辉, 佘凤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与肝素钠存在配伍禁忌[J].护理学报, 2009, 15 (4) :67-67.

[4]刘传云.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环丙沙星存在配伍禁忌[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23) :67-67.

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篇7

1 喹诺酮类药物的简介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喹诺酮类药物共有5代。(1)第一代:代表药物为萘啶酸等。抗菌谱窄,因仅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少数几种菌有效,副作用大,现已完全淘汰。(2)第二代:代表药物为吡哌酸(PPA)。抗菌谱有所扩大,因在尿液和胆汁中浓度高,故对急慢性尿路感染及胆道感染、肠炎等疗效较好,副作用仍较大。(3)第三代:本类药物分子中均含氟原子,故称氟喹诺酮类。临床常用药物有: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甲氟沙星、恩诺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等等。抗菌谱更为扩大,抗菌作用强,较低浓度即显抗菌活性。可对抗耐药性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对革兰氏阴性菌疗效更佳。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重感染及反复发作的慢性感染,特别是泌尿系统感染。(4)第四代:近年研制出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结构中有新型的8-甲氧氟喹诺酮,甲氧基引入有助于加强抗厌氧菌活性,而C-7位上的氮双环结构则加强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并保持了原来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如莫西沙星、克林沙星和吉米沙星等。尽管抗菌作用显著增强,但因毒副作用及价格较贵,并为大量推广应用。(5)第五代:LM-K首先被日本医药学家研究合成,这一具有突破性的合成药物的抗菌作用是同类药物的几十倍,是头孢类的十几倍,因其优势巨大,所以被日本列为国家级重点药物开发项目。我国研究人员对LM-K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发现其对猪的副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极其敏感。

2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各代喹诺酮类药物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吸收迅速,半衰期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价格适中等特点,所以被临床广泛使用,在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中居于第二位。但是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良反应相继出现。有的品种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应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重视。在临床应用中,研究人员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在人体的多个系统、器官和组织中表现出来。

2.1 软骨及肌腱

动物试验中发现使用临床治疗量可导致幼龄动物出现软骨损伤,而对成龄动物的关节软骨毒性作用则不明显。损伤主要发生在负重关节上,其中膝关节受累明显,典型症状是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因此严格规定儿科禁用喹诺酮类药物。另外由于该类药物可分泌到母乳中,应避免在孕妇及哺乳妇女中使用。

另外研究资料显示,培氟沙星是引起肌腱炎最常见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一项针对400例病例的分析发现,在以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培氟沙星治疗的病人中,均伴有肌腱炎或肌腱损伤,其中大多数病人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2.2 皮肤

皮肤过敏反应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红斑、瘙痒、血管水肿、表皮松解症,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皮肤的不良反应与病人年龄无关,呈剂量相关性,其机制一般认为是由光毒性引起的。主要是因其母核的8位氟原子取代而引起的,如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的结构中8位均由氟取代,所以通常有很高的光毒性。在紫外线激发下喹诺酮类药物氧化生成活性氧,活性氧激发了皮肤纤维细胞中的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激酶又激活环氧合酶,引起如前列腺素及类环氧合酶的合成,它们从成纤维细胞释放,引起皮肤炎症。轻度光毒性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水肿、脱屑及色素过度沉着。严重的病人可出现疼痛性大疱。停药后大部分患者在几周内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2.3 循环系统

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的循环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全身乏力、心率加快、心音强弱不等、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所有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有潜在的QTc间期延长作用,严重程度不同,轻至无症状的、无临床意义的QTc延长,重至发展为尖端扭转性室速。因此,患严重心血管疾病、有心律失常病史、老年患者或电解质紊乱患者慎用此药。

2.4 神经系统

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比较普遍。该药的脂溶性高,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组织,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与受体结合,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轻微神经毒性包括头痛、头晕、疲劳、失眠、视觉异常、坐立不安和噩梦等。严重的神经毒性反应则可表现为神经疾病反应,如幻觉、抑郁和惊觉。因此病人在治疗期间不能开车和操纵机器。临床有左氧氟沙星可引起神经系统紊乱和精神异常,曲伐沙星有神经兴奋作用等报道,故有潜在的致病性或神经心理疾病倾向的病人应避免使用。2.5消化系统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的消化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结肠炎、消化道出血等。有的患者还有黄疸,血清转氨酶升高,对肝脏有一定毒性。如曲伐沙星的肝毒性有时甚至可致命,这限制了它的应用;应用司氟沙星和格林沙星的病人有2%~16%出现转氨酶升高;克林沙星因其肝毒性所造成严重的后果,已停止研制。

2.6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喉头阻塞感,呼吸困难,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等,部分患者出现哮喘发作。

2.7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肾毒性,引起结晶尿、血尿、尿素氮升高,可发生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尤其在碱性尿中更易发生结晶尿,特别是儿童可能导致特异反应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孕妇、哺乳妇女和未成年者不宜用本品。

3 严格配伍,合理应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联用与禁忌也较多,只有充分认识其利与弊,严格掌握适用范围,科学配伍,合理应用,才能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发挥其应有的疗效。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与其他抗菌药合用时的情况。

3.1 与β-内酰胺类合用

β-内酰胺类可阻碍细胞壁黏肽的合成,造成细胞壁缺损,从而使喹诺酮类易于发挥杀菌作用。因此有协同作用,对肠杆菌、革兰氏阳性菌及部分绿脓杆菌作用增强。

3.2 与氨基糖苷类合用

这两类药物对于革兰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通过抑制DNA回旋酶以及阻碍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双重作用方式以发生其协同作用,尤其在用于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时药效增加。与丁胺卡那霉素联用,对绿脓杆菌作用增强。

3.3 与利福平合用

利福平是肝药酶诱导剂,而喹诺酮类具有较强的肝药酶抑制作用,合用后致使喹诺酮类抗菌活性降低,甚至消失。

3.4 与万古霉素合用

可导致肾毒性增加,出现肾小管上皮损害、蛋白尿等中毒症状。

3.5 与氯霉素、红霉素合用

可导致效用降低,同时对肝肾功能及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会进一步加重。

3.6 与克林霉素联用

对链球菌,葡萄球菌有协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作用增强

3.7 与磷霉素合用

治疗耐药伤寒,疗效优于单用诺氟沙星,同时对绿脓杆菌引起的感染亦有良好疗效。

3.8 与磺胺嘧啶合用

明显增加环丙沙星抗绿脓杆菌和金葡菌的作用。

新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等特点,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上表现出多方面的优越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上如能充分认识它的不良反应及其药物相互作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合理使用,它的应用前景将更光明。

参考文献

[1]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6.

[2]金有豫.药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54.

[3]吴荷芳.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9, 19 (12) :765.

[4]聂青和, 张开瑞.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级医刊, 1993, 5:45.

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篇8

1 临床方法

以奥美拉唑为关键词检查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万方数据) 1998年至2011年12月的文献, 筛选其中关于与奥美拉唑发生配伍禁忌的文章 (综述文章除外) , 对文中报道的配伍药物, 发生的时间及现象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共获得有效文章21篇, 涉及药物17种。

2.2 与奥美拉唑配伍后即发生变化的药物及变化现象。维生素B6[1,2]立即变成淡黄色或黄色或淡茶色变深茶色;甲氯芬酯[3]立即变成淡粉色, 静置30 min变成藕荷色;乳酸环丙沙星[4]在药物交界处迅速形成白色混浊;氨甲环酸[5]在液体交界处立即出现白色絮状物;舒血宁注射液[6]立即变成浅绿色浑浊液, 放置10 min后变成浅黄色;5%葡萄糖注射液[7]在5~10 min后出现紫色絮状物;注射用盐酸阿克拉霉素[8]在5 min后由浅黄色变浓茶色;8.5%复方氨基酸[9,10]立即出现白色絮状浑浊物;昂单司琼注射液[11,12]立即出现白色絮状混浊;5%葡萄糖氯化钠[13]立即出现浑浊;头孢匹胺[14]立即出现白色浑浊;精氨酸[15]立即出现白色雾状混浊;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6]立即出现白色混浊;盐酸氨溴索[17]立即出现乳白色浑浊;氨甲苯酸[18]立即出现乳白色浑浊;奥硝唑[19,20]立即变成黄褐色;果糖注射液[21]立即变成淡土色。

3 讨论

上一篇:文本能力下一篇:集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