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2024-05-14

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共12篇)

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篇1

舞蹈是一种利用身体语言的行为艺术, 人们喜欢欣赏舞蹈, 一般, 大家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时候, 对于舞蹈的评价是很好看, 表情很好, 技巧很棒, 大部分人却忽视了在这美丽的舞动中有音乐的一份功劳。实际上, 音乐对于舞蹈所产生的效果是很大的, 在音乐中最主要的是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 也是舞蹈的灵魂。把握准确的节奏才能够完整的诠释舞蹈的内容, 才会准确地表达编舞者的作品构思与情感。

一、从历史起源来看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从艺术起源来看, 是劳动赋予了音乐的节奏和舞蹈的舞姿。远古社会, 人们在集体劳动中产生的有节奏的劳动呼声, 这应该可以说是音乐的最早萌芽。音乐最初的节奏与音调, 实际也形成了伴随音乐进行的最初的舞蹈姿势, 所以在远古社会, 音乐、舞蹈是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我国古代文献中常常将音乐称为“乐舞”。

在国外, 也同样有资料显示音乐与舞蹈从一开始就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吴祖强的《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一文中写到“古希腊荷马时代以后盛行一种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合唱抒情歌和赞美神灵的赞美歌、祝贺竞技获胜的庆贺歌以及赞扬英雄任务的颂歌, 古代罗马的民间狂欢节日里, 音乐歌舞表演十分频繁……这说明当时的音乐舞蹈结合广泛。”

大量的阅读资料显示: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是浑然天成的, 两者之间相互依赖, 相互生存。从根本上来说, 是舞蹈离不开音乐, 由于两者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 而且是同步展示的, 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 但是, 在我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实践过程中, 笔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联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舞蹈的重要元素, 舞蹈需要在节奏的作用下变的完整。

二、音乐与舞蹈的节奏

音乐与舞蹈都用节拍、节奏来组织。舞蹈整体也是一样, 而节奏、节拍也是音乐整体的骨架, 舞蹈与音乐都属于“动”的艺术, 二者都受不可停止的进程所制约。“节奏指的是长短不同的音, 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的”。列队行进中变化着的鼓点, 体现了音的长短关系, 如咚-咚-咚咚咚, 这就是节奏。舞蹈中的节奏是指舞蹈动作进行时占有的时间, 即动作的长短、强弱、快慢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反映在流动的动作过程之中;“舞蹈艺术的节奏, 是把所要表达的生活和感情的节奏作规律性的序列的整体安排, 这种规律性使内心的各种情感变化和外在的形态动作, 通过统一的不同的时间长度和音响强弱展现出来。”生活中的节奏感表现在舞蹈中, 则是动作力度的强弱, 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 通常会用拍子来数节奏。“拍子是指相同时值的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循环出现。”节奏主要是指音的长短, 节拍主要是指音的强弱, 舞蹈的节奏决定了舞蹈的节拍, 不同的节奏需要不同的节拍去体现, 不同的节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情绪。

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舞蹈就是两者的统一体。舞蹈的“律动性”是和音乐节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舞蹈和音乐的统一节奏, 在视觉上和听觉上给人以统一和整体的韵律美感, 从而加强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观看舞蹈, 并不是一定要舞蹈的动作有多优美或一味的去追求难度与技巧, 更多的观众看的是舞蹈的内容, 舞蹈的情感, 舞蹈演员不仅要从舞蹈的内容进行了解, 还要把握好音乐节奏, 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音乐弥补着舞蹈的缺陷, 而舞蹈则能使音乐充满画面。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作了验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 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他还指出“就是一个无伴奏的舞蹈, 虽然没有声音, 但他从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 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有一些编导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 坚持不用音乐来做伴奏, 但还是用走踢踏, 通过脚铃、手铃来随着身体的动作而发出有节奏音响来替代音乐伴奏。如作品《无声的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部作品是由我国舞蹈家张曼力所编导的, 表现了张志新烈士在狱中斗争生活的故事, 在音乐上, 它只采用了风声、水声、镣铐声、鞭打声等音响效果来伴奏, 这是一个比较回归自然的手法, 就用生活中不加修饰的乐器来伴奏。而且在伴奏过程中, 它们也是有节奏、有律动、有音高、有音色的, 概言之, 舞蹈和音乐不能分离。

三、节奏的表现手法

在舞蹈中, 节奏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 同样的动作, 由于节奏的改变, 或是在节奏力度上的增强或减弱, 或是在速度上的加快或减慢, 或是在幅度和能量上的增大或缩小 (当然还必须结合演员表情的因素) , 就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体现出不同的丰富内容。如旋转动作:快速的旋转, 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激动情感, 或狂喜, 或盛怒, 或悲痛;随着速度的减慢, 喜、怒、哀、乐情绪慢慢变化。如作品中在高潮的处理时, 通常以快速节奏, 激烈的动作形成高潮, 这是人物性格的最好体现。

另外, 许多舞蹈动作, 如把它们放大扩展, 可以表现人物开阔、粗犷的性格;而把它们缩小则可以表现出人物拘束、谨慎的性格或压抑的情绪。节奏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就是因为有了节奏的变化, 才使的舞蹈动作变得丰富, 使情感变得复杂, 使技术技巧变得复杂。

在舞蹈的表现中, 情感是很重要的, 演员在表演的时候, 往往通过表情, 身体的呼吸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但是如果没有在音乐的补充下, 是很难达到投入。在一个好的舞蹈作品中, 很多的在一段六分钟左右的舞蹈中, 刻画着复杂的人生态度, 从开心到悲哀再到喜悦, 这一系列复杂情感的表现, 都是需要通过音乐去衔接去表达的, 节奏的切分, 对于演员来说很重要。舞蹈的节奏感可以突出不同的思想情绪, 音乐伴奏中的休止或暂时的停顿, 同样是一种音乐节奏的处理, 在舞蹈中通常表现为“哑场”或“静场”的状况。

在大学汇报演出的时候, 给观众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舞蹈《搏了, 哭了》。这是一个讲述足球运动员的故事, 在短短的六七分钟时间里, 刻画了运动员从刻苦训练到比赛失败再到树立信心从头再来的故事。舞蹈以一个追光包围着他们, 音乐是以简单的节奏开始, 嘣-嘣-嘣-嘣, 一直保持4/4拍的节奏, 随着音效的一点点增加, 动作渐渐的复杂起来, 表现了运动员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情景, 节奏越来越激烈, 也是在4/4拍的基础上, 进行节奏切分, 随着音乐激烈的加快, 舞者投入的跳着, 那跌宕起伏的强烈节奏, 宣告了舞蹈高潮的到来, 运动场上热情的运动员们挥洒着汗水, 比赛异常激烈。正当观众们沉静在无限的遐想中时, 突然整个音乐停下, 灯光变暗, 人们屏住呼吸, 这一瞬间, 仿佛时间都停止了。输球了, 运动员们失败的表情, 灰心丧气, 自责, 劝慰, 感人的一幕交织在一起。音乐声开始响起来了, 刘欢的歌曲《从头再来》的音乐渐渐响亮, 抒情、感人, 这段音乐仿佛就是为这个舞蹈而作的, 演员在氛围的感染之下, 投入的表演着, 他们相互鼓励、互相扶持, 发誓一定要坚持从头再来, 表现出了运动员们勇敢的拼搏精神。这时台下的观众已经泪流满面了, 为这个故事感动着。这个作品就成功了, 一位演员的工作任务就是要用自己的表演去打动观众, 他们做到了, 就三位刚进大学的黄毛小丫头, 他们并不是有扎实的基本功, 他们只是凭借着自己对舞蹈的热爱打动自己, 感染了观众。他们挑选的这个作品, 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无穷的回味。他合理了利用了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 音乐剪接的扣人心弦, 尤其是中间音乐空白的一段, 清楚的刻画了人物的心理。这部作品, 把音乐与舞蹈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节奏在其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并增强了作品的个性。

舞蹈都是有它自己的节奏的, 可以说不存在没有节奏的舞蹈。只是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区别, 有些节奏我们可以感受到, 但是有些节奏观众们感受不到, 可并不是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节奏的作用给忽略了, 相反的, 越是在节奏不明显的音乐中舞蹈, 我们就更需要去分析节奏, 掌握节奏, 因为这对我们平时学习、排练和编导过程中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中, 我们可以通过节奏了解舞蹈的不同风格;在排练中, 我们可以利用节奏将舞蹈动作整齐;在编导中, 我们可以冲破音乐的节奏, 用内心的节奏去表现舞蹈的情感。所以, 这对于舞蹈工作者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重视舞蹈中音乐节奏的作用, 培养人们感受音乐的能力, 切实掌握好音乐节奏, 我们就能利用舞蹈的肢体语言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人们在舞蹈和音乐共同作用下感受艺术的生命、艺术的灵魂。

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篇2

舞蹈是一种融合多中元素的综合艺术形式,音乐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成分。音乐是以良好的旋律和节奏产生优美声音的听觉艺术,舞蹈则是以优美的人体动作产生的视觉艺术,二者都是以彼此作为自己的建立基础,相辅相成。

一、音乐和麵麵的联系舞蹈从产生的一天就和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

原始社会中原始舞蹈就是借助人体动作打节拍,现在很多地方还能看到这种遗迹,典型的如西班牙踢踏舞,俄罗斯的民族舞蹈中也常见拍靴子的动作。这些形式决定了音乐和舞蹈产生之初便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对舞蹈的形式、特点、气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本质上说,舞蹈离不开音乐而单独存在。任何舞蹈必须借助音乐的作用才能变现出它的艺术形象和精神内核。有许多舞蹈家为了刻意强调舞蹈的独立性,尝试着创作许多没有音乐伴奏的舞蹈艺术作品。但是事实上,即便直观上似乎没有音乐的存在,但是其每一个舞蹈步伐中,无不有相对应的起节奏作用的动作,起着一种“无声的音乐”的作用,为舞蹈动作伴奏。而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也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方式,充实了单一的音乐形式,让抽象的音乐世界能够具体化。可以说,没有无音乐的舞蹈,而没有舞蹈画面的音乐世界也显得苍白无力,由此可见音乐和舞蹈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二、音乐和II蹈的融合节奏性是音乐和舞蹈一个重要的共同点。

舞蹈员有节奏的动作必须要有音乐的指挥,在有许多人参加的舞蹈当中,如果要有协调统一的观赏性效果,所有舞蹈者进行自己的舞蹈动作时必须根据同一个节奏源。否则各人的节拍将没有规律并且很难达到一个很美的舞蹈效果,任何舞蹈创作脱离了节奏一定会失败的。可见节奏是音乐和舞蹈融合的基础。音乐和舞蹈都需要节奏,原始舞蹈从产生之初就和音乐共生存在的本质原因就是节奏。从深层次原因来分析,人的有节奏规律的动作都需要音乐的配合指挥,而舞蹈是一类由感情而生并且讲究节奏感的动作表现艺术形式,更是离不开音乐的伴奏。虽然如此,不是所以音乐都能够和舞蹈结合,只有节奏感非常强烈的音乐才能这个重要的角色。音乐除了和舞蹈达到和谐共生,和电影、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也常常能够结合,但是这种和谐统一效果最好的还是和舞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音乐和舞蹈有着共同的节奏。

除此之外,抒情性是舞蹈和音乐的另一个重要共同特点。音乐和舞蹈都可以表达人们的感情,但是他们互相之间不会产生干扰、冲突,能够同时进行并且相得益彰,可见音乐舞蹈可以完美的结合。

三、音乐对舞蹈的促进作用

(一)音乐有益于舞蹈的动作协调

舞蹈的创作建立在音乐的基础上,在舞蹈动作设计之前就一定要有音乐,在共同的节奏上同时展示。选择合适的舞蹈背景音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已有的音乐,另一种是专门为某一个舞蹈创作恰当的音乐。但是,不是所有舞蹈都盲目使用音乐。可以根据舞蹈的情节情境选择合适的音乐,不是合适的音乐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一些大型的舞蹈艺术作品,会追求全方位的完美效果,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组织者会在编舞的过程中随时根据情景需要修改音乐。这样的音乐和舞蹈更是相伴而生,配合的天衣无缝。

(二)音乐有利于舞蹈气质内涵的发挥

音乐对舞蹈的动作设计的作用是一个基础作用,在这之上,音乐更能够对烘托舞蹈的气氛有重要的作用。音乐可以加深观众对音乐的理解,有益于感情色彩的表达,使舞蹈充满生机,更加容易打动观众。舞蹈如果离开了音乐,就成为了一种“哑巴舞蹈”,不能充分表达舞蹈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只要舞蹈这个视觉画面和音乐的听觉世界有机结合起来,观众才更能理解舞蹈者的意图,进入他们的舞蹈世界。

(三)有利于舞蹈表现剧情

优秀的舞蹈会为观众展现一个宏大的画面,一个真实的剧情。而音乐可以为烘托剧情发挥重要的作用,音乐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声电效果,或狂风,或雷鸣。也有溪水细流,鸟语叽曈,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而音乐节奏的忽缓忽快,声音忽远忽近,则为故事情节的展开起着非常大的烘托作用。只要合理的运用音乐,将会达到一个浑然一体的效果。

四、结语

浅谈美术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篇3

一、美术与音乐的“互通关系”

1.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看,美术和音乐艺术形态具有原本混合性

艺术最初是所有形式艺术的综合,没有具体的分类,各种形式的艺术相互融合,相互流通,浑然一体。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艺术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原来融为一体的艺术进行分化,分化成不同形式的艺术领域,形成各自鲜明的特征。例如:古老的中国皮影戏就是将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民间文学综合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景。又如《雏鸡之舞》《古堡》等等,作曲家通过栩栩如生的音乐,将故事画面复活起来,使欣赏音乐者如同身临其境,一幅幅画面仿佛就出现在欣赏者的眼前。这些都反应出艺术创作的本源是相互融合和相互流通的。

2.从艺术类型学的角度看,美术、音乐艺术形式具有内在融通性

当我们透过现象,深入了解不同形式的艺术的本质,就会发现不同形式的艺术,实际上有着类似的地方,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我们在欣赏一幅画面的构图、线条和色彩时,就会感觉到音乐的旋律、曲式和节奏的流动;我们欣赏优美的音乐时,也会联想到生动形象的画面。美术和音乐有着不可回避的融合性和互通性,而艺术深层的“心理结构图式”正是美术和音乐融合性和互通性的基本因素,这就是我国古代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意境”。

3.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看,美术、音乐艺术通感具有视听联觉性

人的各个感觉器官不是孤立的,它们都是感觉器官的分支,有时候多少能相互代替一点,一个感觉器官响应了,另外的感觉器官会产生共鸣。音乐是对人的情感的抒发,音乐以不同的节奏、音调、旋律构成心灵的乐章,将一个人内心真挚的情感倾泻出来,是无形而有声的心灵之诉。美术通过不同的线条、绚丽的色彩来展现人们内心情感,在画面中融入人们内心的情感,显得动静相宜,是有形而无声的心灵之线。由此可以看出,美术与音乐在心里动力学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美术和音乐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相互之间有相通之处;美术和音乐的本质不同,但结构有相似之处,这是美术与音乐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联想、派生都是美术和音乐不可缺少的元素,我们在审美的时候,只有将无形和有形相融合,幻想与实感相结合,无声与有声相联系,不即不离,虚实相生,才能领会到作品中的神韵。我们在聆听音乐时,有时候眼前会呈现出“春花秋月,浮云流水”般生动形象的景象;欣赏生动形象的画面时,也会感觉到“寂寞无声而耳听常满”的意境。

二、唤起美术课堂与背景音乐的有效“共鸣”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背景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艺术多方面的感悟,从而提高画画的效率,同时,优雅的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但是,在美术教学中,如何以美术教学为中心,自然、有趣、生动地将背景音乐融入到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呢?本人提出几点经验,仅供同行参考:

1.让美术教学目标与背景音乐产生“共鸣”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背景音乐,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教学手段,美术课的教学不能脱离主体——美术。因此,教师在背景音乐的选取上一定要精心,应该紧扣教学的目的,在平时要多钻研、多积累,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

2.让美术教学课型、内容与背景音乐产生“共鸣”

异彩纷呈的音乐风格和形式,为美术课堂选编音乐打开了一片广阔的空间。教学中,选编音乐应避免盲目随从,做到音乐与美术教学在内容上的和谐统一,交相辉映。

3.让美术课堂节奏与背景音乐产生“共鸣”

课堂中巧妙地运用音乐来调节,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的节奏,促进课堂高潮的形成,同时能消除学生大脑的疲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唤起音乐课堂与背景图片的有效“共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片生动形象地了解作曲者的背景,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作曲者内心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可以以生动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背景图片,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但在背景图片的选取上,教师一定要精心选取,不能喧宾夺主,脱离课堂教学的目的。

总之,美术和音乐作为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是心灵的艺术,有融会贯通之处。音乐是用旋律作线条、音符当色彩绘画的能用听觉欣赏的心灵之画。我们只要正确理解美术和音乐的关系,在美术教学中恰当的融入背景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合理的展现背景图片,就会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或音乐课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浅谈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篇4

舞蹈与音乐是同一个艺术门类中的两个不同的艺术品质, 他们可以“独立门户”, 也可以团结共进, 乃至相互弥补,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 从而使作品达到完整、完美, 个性鲜明, 情真意切。

早在三千多年前, 我国古人就把音乐、舞蹈、诗歌结合在一起, 统称之为“乐”。有文章记载说:“有乐而无舞, 似聋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 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乐舞合节, 谓之中和”。古人形象地论述了舞蹈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时至今日, 音乐通过舞蹈而得到了具体的解释, 舞蹈则通过音乐增强了情绪和力量。这就是舞蹈和音乐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与舞蹈之间关系, 我们就从音乐与舞蹈这两者的特性、结合、作用等方面来作一些探讨。

一、音乐与舞蹈的特性

音乐以声音为物质媒介, 声音的非造型、非语义性质, 决定了音乐形象带有极大的抽象性与不确定性。音乐不擅描绘、造型、叙事以及写景, 不能提供空间的视觉形象, 难以表达人的思想逻辑与概念, 生活中大量的视觉形象也不能用声音加以再现。所以, 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舞蹈以人的肢体动作为媒介, 属于视觉性的表现艺术。从舞蹈美学的角度看, 它以舞蹈表情、动作、构图为其三大要素, 主要是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并经过美化了的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舞蹈表达情感是含蓄、写意而非直露、写实的, 其特有的宽泛朦胧色彩, 使舞蹈艺术境界具有某种空灵感与不确定性。一般来讲, 它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所以, 对舞蹈形象的理解, 同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研究了音乐与舞蹈的特性之后, 舞蹈教育家肖苏华也以认同的口吻说道:“音乐与舞蹈都是非语义性的艺术。它们具有共同的艺术特征——写意性、概括性、象征性、虚拟性、比喻性、寓意性、抒情性、诗意性、多义性等。”我们可以将这理解为, 音乐与舞蹈都是以形式律为上的艺术, 其神奇的魅力在于, 它们都不是以清晰地讲述具体的概念为目的, 而是以各自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段, 用优秀的艺术语言, 从精神层面对人的生活感悟能力加以诱发, 进而催生别的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甚至难以企及的艺术效果。

二、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一) 节奏是两者结合的自然基础

音乐能够以时间因素进入舞蹈本体, 原因就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 节奏是二者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 舞蹈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音乐包括音高、节奏、和声。舞蹈包括动作、节奏、构图。舞蹈将音乐节奏具体化、可视化, 以多变的节奏来完成舞蹈的运动过程, 以舞蹈形象来表现时间的流逝。节奏是两种艺术的契合点。

(二) 抒情性是两者的共性

抒情性是舞蹈与音乐共同的审美特征。两者都是“长于抒情, 拙于叙事”的艺术。舞蹈和音乐都直接表达感情, 舞蹈借助形体动作, 表现情感的外部形态, 而音乐不受视觉形像限制, 长于抒发复杂而强烈的内心情感。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 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 再加上舞蹈本身较强的抒情性, 两者便可以自然结合的天衣无缝。

(三) 两者都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

舞蹈和音乐都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 这样它们才能够同步进行, 结合在一起。当两者同步时, 音乐是加强了舞蹈;两者不同步时, 往往意味着一种内在的冲击, 意味着从另一个角度深化了舞蹈的内涵。音乐所带来的、可因听众的再创造而不同的某些多义性, 被舞蹈所制约、明确起来, 趋于比较肯定的性质;音乐成了舞蹈的一种音响解说, 一种辅助, 一种补充。另一方面, 音乐对于听众来说, 本是一种体验的艺术, 因此也成为舞蹈的一种深化。因为通过音乐的出现, 观众不再单是从视觉上得到感知, 他们借助于音乐而对舞蹈有更为直接的感情体验。我们认为, 音乐本身所带给观众的空间感、动力感和紧张度——这些仅存在于听众想象与联想上的意象, 通过舞蹈化为现实, 通过视觉来加以认识、区分和强调。在这种意义上来说, 舞蹈又解释了音乐, 同时补充并强化了音乐。

三、音乐对舞蹈的作用

吴晓邦先生曾经说过:“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 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音乐进入舞蹈对舞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 体现性格, 烘托气氛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 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 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杰出的舞蹈家乌兰诺娃在《一个舞蹈演员的自述》中说, 她在扮演《巴赫奇萨拉伊的水泉》中的玛丽亚时, 是把理解音乐作为“起点”的。她还说, 好的音乐就是在对自己“指示舞蹈动作的表情和意义”。音乐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 可以帮助理解舞蹈的内容, 并且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

(二) 在舞蹈和舞剧中担负着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如舞剧《好大的风》第一段“回忆”中, 音乐以电声模拟刮风的效果, 由小变大, 由远至近, 把观众带进了要讲的故事氛围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征”, 在唤呐的呼喊般的领奏下, 和着强烈的鼓声、拔声, 与弦乐的短促有力的演奏, 把舞蹈推向了高潮。最后音乐伴随着一阵狂风呼啸声吹过, 仿佛要把这动人的故事吹向更远的地方, 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动。艺术魅力在这里体现为舞蹈与音乐的浑然一体。

(三) 有利于舞蹈的完美呈现

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 没有音乐, 舞蹈便难以充分表达情感。音乐的加入使舞蹈人物角色性格和编导家的艺术品格得到了更好体现。音乐还可以烘托气氛, 加强感情色彩, 增强感染力, 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音乐也可以帮助观众理解作品, 在舞蹈与观众之间增加一条感情纽带, 使观众同舞蹈更接近。

结语

在艺术的百花园里, 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舞蹈使音乐“视觉化”, 音乐使舞蹈“听觉化”。舞蹈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辩证统一关系。从立意到风格, 从情调到节奏, 从气氛到意境, 都是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的。它们高度统一, 密切配合, 共同孕育出美妙的艺术花朵。

摘要:舞蹈与音乐是同一个大艺术门类中的两个不同的艺术品质。从两者的特性、结合、作用入手, 浅谈两者之间的关系。舞蹈与音乐二两者相辅相成, 互相呼应, 只有充分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使两者形成良好的互动, 舞蹈才能有坚实的成功基础。

关键词:舞蹈,音乐,关系

参考文献

[1]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2]朱红著.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再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7 (1) .

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篇5

梁原中学

张自荣

作为人类庆典和祭祀活动的重要方式,原始人既唱歌就必跳舞,既跳舞就必唱歌。所以博托库多(Botocudo)民族表示歌舞只有一个字。近代欧洲文ballda如一字也兼含歌、舞二义。抒情诗则是沿用希腊文Lyric,原义是说弹竖琴时所唱的歌。依阮元说,《诗经》的“颂”原训“舞容”。颂诗是歌舞的混合,痕迹也很显然。惠周惕也说“《风》、《雅》、《颂》以音别”。汉魏《乐府》有《鼓吹》、《横吹》、《清商》等名,都是以乐调命名诗篇。这些事实都证明诗歌、音乐、舞蹈在中国古代就是一种混合的艺术。它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在原始时代,诗歌可以没有意义,音乐可以没有“和谐”,舞蹈可以不问姿态,但是都必有节奏。后来三种艺术分化,每种均仍保存节奏,但于节奏之外,音乐尽量向“和谐”方面发展,舞蹈尽量向姿态方面发展,诗歌尽量向文字意义方面发展,于是彼此距离遂日渐其远了。

就诗与乐的关系说,中国旧有“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的分别(《诗经·魏风·园有桃》),“我歌且谣”的毛传人“徒歌”完全在人声中见音乐,“乐歌”则是歌声与乐器相应。“徒歌”原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声音的曲折随情感的起伏,与手舞足蹈诸姿势相似,“乐歌”则意识到节奏、音阶的关系,而要把这种关系用乐器的声音表达出来,对于自然节奏须多少加以形式化。所以“徒歌”理应在“乐歌”之前。最原始的伴歌的乐器大概像澳洲土著歌中指挥者所执的棍棒和妇女所敲的袋鼠皮,都极简单,用意只在点明节奏。《吕氏春秋·古乐》篇有“葛天氏之乐三人掺牛尾投足以歌八激”之说,与澳洲土著风俗相似。现代中国京戏中的鼓板,和西方乐队指挥者所用的棍子,也许是最原始的伴歌乐器的遗痕。

《乐记.乐象篇》中说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无论诗、歌或舞,都是由人的内心出发的,内心所指,然后才表露于外。艺术形象本于人的内心,然后才有乐舞的外在表现。

在《诗经“大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充分说明三者都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不同形式彼此辉映,相得益彰。

如果我们把同名的诗歌、音乐和舞蹈《春江花月夜》结合在一起来赏析,我们就不难理解舞蹈、诗歌及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是思想情感的发泄,更是情绪的宣泄。三种艺术形式在意境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一、诗歌《春江花月夜》中的韵律美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诗歌的语言美主要表现为弹性美和音乐美。弹性美来自诗歌语言的特殊使用和组合方式;音乐美来自诗歌语言的合乎声律,合乎声律在外在形式上表现为齐整的句式和鲜明上口的节奏感,在形式上是情绪流动的音乐曲线——旋律。这篇诗的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小的段落,极具旋律感。

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惝恍,气氛很朦胧。也可以说整首诗的感情就像一场梦幻,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地展开着。亦虚亦实,忽此忽彼,跳动的,断续的,有时简直让人把握不住写的究竟是什么,可是又觉得有深邃的、丰富的东西蕴涵在里面,等待我们去挖掘、体味。

本诗一开头先点出题目中春、江、月三字,但诗人的视野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就已把大海包括进来了。第二句“海上明月共潮生”,告诉我们那一轮明月乃是伴随着海潮一同生长的。诗人在这里不用升起的“升”字,而用生长的“生”字,一字之别,另有一番意味。明月共潮升,不过是平时习见的景色,比较平淡。“明月共潮生”,就渗入诗人主观的想象,仿佛明月和潮水都具有生命,她们像一对姊妹,共同生长,共同嬉戏。这个“生”字使整个诗句变活了。三四句:“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滟滟是水波溢满的样子。这一小节四句运用了“平仄平仄”的结尾,是全诗一开始就使乐、舞的节奏与意象共生。江海相通,春潮涣涣,月光随着海潮涌进江来,潮水走到哪里,月光跟随到哪里,哪一处春江没有月光的闪耀呢? 我们似乎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和月亮一同出现,在月光下开始起舞,而此时潮起潮落,时空无限,意味无穷。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白云一片悠悠飘去,本来就足以牵动人的离愁,何况是在浦口,青绿的枫叶点缀其间,更增添了许多愁绪。“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在外飘荡呢?那家中的思妇又是在哪座楼上想念着他呢?一句写游子,一句写思妇,同一种离愁别绪,从两方面落笔,颇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春江花月夜》从字里行间透出的音乐的氛围让人忍不住想像。这使得音乐不再只是诗歌的描写对象而外在于诗歌,而是内化到诗人的表情达意中,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与表达方式,成为诗歌的一部分,这无疑使得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更加密切了。三者共鸣,情景与音乐交融,震撼人心。我想这也是《春江花月夜》 的艺术魅力所在。

二、乐曲《春江花月夜》中的意象美

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前身是一首传统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夕阳箫鼓》,明清时期就已流传了。根据记载,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与吴畹卿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1929年在沈浩初编的《养正轩琵琶谱》中,曲名叫《夕阳箫鼓》。

乐曲《春江花月夜》不仅是一支优美、流畅、典雅的浪漫抒情乐曲,更是一幅夜色明月山水画卷,它充分展示了春天夜晚的静谧,闭上眼睛去听音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月亮在春潮涌动的江面徐徐升起,有小舟在月下的江面上荡漾,岸边花弄影摇曳在大自然中那迷人景色中。全曲分成10段: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唉乃归舟和尾声。10个片段,宛如十幕画卷,随着音乐的推进,画面一幕幕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乐曲从平静渐起,到第九段全曲的高潮,随后音乐在快速激进中戛然而止,然后渐渐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

音乐《春江花月夜》作为舞蹈《春江花月夜》的灵魂,与舞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彼此不可分割。所创设的意境又和诗歌《春江花月夜》极其相似。

乐为舞之魂,在欣赏音乐《春江花月夜》时,我们完全深深感到,舞蹈和音乐已经浑然天成,不可分割,它们是那样的和谐一致,让人感觉其实音乐与舞蹈,本就是一体,共同缔造出《春江花月夜》这样完美的艺术花朵。在那高低起伏的旋律中使乐队音响富有高、低、浓、淡、厚、薄的变化,层次分明;在音乐表现方面,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舞者的人体的线条运动和情绪也在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而起伏,充分表达了诗歌《春江花月夜》中创设的那种悠远旷世的思念之情

三、舞蹈《春江花月夜》中的意境美

舞蹈《春江花月夜》用同名古典曲目为舞蹈的音乐,并借助了张若虚的同名诗作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意境作为舞蹈的背景,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美丽的春江花月夜未眠的美丽意境,同时舞蹈动作适当借鉴了戏曲舞蹈中的一些舞蹈动作和身段,以婀娜柔美的舞姿,细腻而含蓄的情韵,表现了月夜下少女对幸福生活的无比憧憬之情。

舞蹈采用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的音乐作为音乐背景,用诗歌《春江花月夜》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意境。月明江边,春花枝头,随着音乐响起,一妙龄女子轻挥长袖,翩然起舞。看到这时,我不仅眼前一亮,突然想起那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诗句,更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遐想。随着乐曲的推进,少女婀娜的身段此起彼伏,少女的舞蹈是”无声"的艺术,在音乐的伴奏下,舞姿更加优美动人,舞者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舞者所表现内容和情感,让人感觉音乐奏舒展悦耳,舞者表达的意境深远空灵,令人抚今追昔,思接千载。此时此刻,我不禁再次想起了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所蕴涵的意境,既然诗歌、音乐与舞蹈能如此和谐地在舞蹈《春江花月夜》完美结合在一起,那么他们一定有结合点,他们相互依存的支点究竟是什么?我认为除了诗歌、音乐、舞蹈在其发展过程中本身具有“三位”一体的溯源外,在舞蹈《春江花月夜》更是“意境”将三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从共同的意境中我们体会到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聆听着那优美的音乐旋律,感受着那富有节奏感的舞蹈动作,此时你怎么也无法将舞蹈和音乐分开,你所有的感觉只能是舞蹈和音乐拥有着共同的节奏,他们所表现出的节奏感是那样的统一与和谐。

舞蹈《春江花月夜》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画面,是直观的舞蹈,但我们听到的,却是音乐,想到的却是诗歌,这一切都引导着我们的思绪,让我们陷入《春江花月夜》表达的那种美丽朦胧的意境里。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妇作伴,总在她的闺楼上徘徊着不肯离去,想必已照上她的梳妆台了。月光照在门帘上,卷也卷不去;照在衣砧上,拂了却又来。她是那样的依人,却又那样的恼人,使思妇无法忘记在这同一轮明月之下的远方的亲人:“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一轮明月同照两地,就和我想念你一样,你一定也在望着明月想念我。有明月像镜子似地悬在中间,我们互相望着,但彼此的呼唤是听不到的。我愿随着月光投入你的怀抱,但我们相距太远了。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尚且不能随月光飞度到你的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只能泛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的跟前。我又怎么能够和你相见呢?“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思妇回想昨夜的梦境:闲潭落花,春过已半,可惜丈夫还不回来。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这四句把梦境与实境结合在一起写,是梦是醒,思妇自己也分辨不清了。对诗歌的联想会让我们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舞蹈《春江花月夜》实际上是舞动的音乐、舞动的诗歌。

总之,我认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诗歌是舞蹈的内容,舞蹈是诗歌的升华。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作了验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而通过舞蹈《春江花月夜》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点,假如没有音乐,我们就难以想象这样的舞蹈该是多么干瘪无无味。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通过舞蹈所表现出的诗歌内容,更显得丰满与深刻。

参考文献

【1】彭金山《中国新诗艺术论》第142页

【2】许光毅《谈谈优秀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载《人民音乐》1983年第2期54页 【3】周宗汉《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一文,载《民族器乐广播讲座》,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8月版,第37页)

【4】李西安《钢琴曲<夕阳箫鼓>音乐分析》,1982年第1期《中国音乐》第65页。【5】汪以平《舞蹈艺术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章舞蹈的起源和艺术特征。第25页。【6】董学文《美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第192-193页 【7】孙景琛《舞蹈艺术浅谈》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1页

内容提要

歌舞作为远古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推动了社会 文明的巨大进步,也促进了文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诗歌的欣欣向荣。到了张若虚这里,可以说三者完美的结合达到了极致,诗歌《春江花月夜》中的意境、韵律和诗歌所包含的丰富意象,使人不得不为之起舞、为之深思、为之奏鸣。本文以诗歌《春江花月夜》为主线,深刻分析了同名舞蹈和乐曲中所包含的悠远意境和优美旋律及其内在的联系,比较深刻地揭示了诗歌、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诗

浅谈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篇6

【关键词】舞蹈 音乐 节奏

尽管舞蹈与音乐相比较,在表现手段、展示方法、感知方式上等几方面都是完全不同的,包括音乐本身就便于同其它艺术相结合,如:同戏剧、电影、诗歌等等,但是最容易而且必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仍然是舞蹈,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舞蹈与音乐的同一性

1、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是节奏,它们都是“圆”的艺术

在上舞蹈专业课时,常听到老师“一嗒嗒,二嗒嗒”的“吆喝”着,学生总感到缺少点什么的,感情很难投入进去,然而伴随着钢琴教师的音乐节奏进行下去,就增强了舞蹈动作的质感,自然而然的情绪很快投入进去。本来所有的伴奏曲都是带有“节奏感”的,节奏感是一种“乐感”,这种乐感也就是一种“情感”,应该在舞蹈动作中有所体现。多年来我们就是因为在舞蹈时总少不了需要音乐,那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共同点——节奏,这就是舞蹈与音乐密切结合的自然基础。尤其是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如秧歌中的“慢走阵”、“快走阵”,就是根据音乐的快慢节奏来设计的。同时又发现它们都是“圆”的艺术。试想一下,音乐中的音符与音符之间,不是如数学公式般“两点成一直线”地进行着,而是以“弧形”进行的。怎样去证明这一点呢?我们知道一根弦在静止时是没有声响的,弹拨时才产生某个音的频率,而这种频率的振动是呈“弧形”的,尤其是回旋的音型更呈“圆形”的。

联想到舞蹈的动作也是有“圆形”的,动作中的收与放、松与紧、撑与拢、直与躬的动作的编排,从起点到终点,无一不是要求肢体的动作呈“弧形”,就算是一个起跳都是如此要求,而不是“两点成一直线”,尤其是旋转动作,翻身技巧更是以“圆”为核心。特别是中国古典舞身体运动过程就是按“立圆、横圆、8字圆”这三个圆形在运动的。我们看别人跳藏舞,加长了袖子强调“圆”的视觉,苗族的草笠舞亦是利用圆圆的草笠这一道具在强调“圆”的视觉,日本的伞子舞在伞子上画上“螺纹”,动作起来,就像滚滚的车轮,把“圆”的视觉“动”起来。

2、舞蹈与音乐都存在“情感”的表现

情感是音乐和舞蹈都存在且不可缺少的主流。所谓情感,一般定义为:“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如喜欢、愤怒、悲伤、爱慕、厌恶等”(现代汉语词典)。人的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一定刺激情境引起的,如:一个人事业成功,会感到喜悦,遇到险情会产生惊吓,美好的事物会令人羡慕,这些都是由种种事物引起的“喜、恕、衰、乐”等反映,都是为情感的宣泄。同样舞蹈与音乐也是有情感的喜、恕、衰、乐,通过不同方式表达出来。舞蹈和音乐都直接表达情感,而且音乐表达具有抽象性,它可以与舞蹈结合的天衣无缝,而不会与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矛盾。舞蹈是通过人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的内在情感。《乐律全书·吕律精义》讲:“诗咏言,歌言志,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内心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此舞之所由起也”。这说明最初舞蹈是由内心强烈情感而产生的情感冲动的一种表现。当这种情感不受控制需要宣泄时,舞蹈就是其中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当学生在舞蹈练习时,教师会时常提醒他们注意情感、表情,也就是让他们通过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情感。而音乐则是通过节奏快慢的处理,音调高低的变化等等各种不同形式表现情感。总之,一个好的舞蹈作品没有情感线在里面做主流就等于是一个空壳,毫无欣赏价值。因此,情感在舞蹈与音乐这对“姊妹艺术”中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甚至有时舞蹈作品中的情感用动作、表情都很难达到最完美的效果时,这时音樂,包括音乐里的情感就会进一步刺激到舞者内心的情感,使舞蹈更加生动而有魅力。

二、音乐有刺激和强化舞蹈在视觉上的作用

舞蹈是一种欣赏性很强的视觉艺术,它以人的形体律动所产生的美感来表达舞蹈的内涵和主题思想来娱人、自娱;音乐是一种通过人的听觉器官来予以感受的门类艺术,它以人或器乐声音的振荡所产生的美感来渗入人心实现其艺术价值。二者都以实现人的审美情趣和追求为宗旨,都具有鲜明的“节律性”。因此,舞蹈与音乐配合在一起可以使舞蹈在视觉效果上更直接强化了可观赏性,使欣赏者更能直接体验到舞蹈表达出的内涵与思想。就好像《东方红》这一类型的舞蹈,以豪迈磅礴的革命气势和雄伟壮观的图景,表达出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决心战胜一切困难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

完整的舞蹈是在优美音乐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没有音乐的伴随,舞蹈难以表达最完美的效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舞蹈在表现过程中常常包括着音乐,音乐的深度决定着舞蹈的强度,舞蹈的强度又直接反映出音乐的深度。试想,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两会(奥运会、残奥会)的开幕与闭幕式上,在那么大的场面由那么多的人组成的舞蹈表演中,如果没有具有鲜明节奏的音乐伴奏和统一指挥,势必如同一盘散沙,乱七八糟,就无法创造出被外国友人至誉为是“举世无双”、“精妙绝伦”的盛会。事实一再雄辩证明:“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两者密切结合,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以上的分析就是我以为舞蹈与音乐密切结合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舞蹈与音乐之间还存在着许多没有发现的问题和原因,存在着一些新的理念和看法。因为每个人的欣赏的角度都不一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肯与否。因此,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努力把舞蹈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地研究和解决舞蹈与音乐在结合中产生的新问题,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玮,黄瑾. 论音乐的起源[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1) .

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篇7

一、舞蹈与音乐在段落结构上的关系

舞蹈与音乐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长河中, 舞蹈与音乐实现了有机结合, 舞蹈借助音乐实现舞蹈段落的划分以及舞蹈情感的强化表达, 音乐借助舞蹈实现音乐空间的转化。两者在形式上存在很多的相似性, 比如段落结构。舞蹈段落结构的划分能够有效促进舞蹈内容的表达, 并且通过合理的段落划分可以辅助观众融入舞蹈要营造的氛围中去, 实现舞蹈情感的流畅表达和转换。音乐段落结构的划分是促进音乐思想表达的重要形式, 不同的段落从不同的角度实现了同一主题的表达。舞蹈根据不同音乐段落编制舞蹈, 两者互相呼应。

我国民族舞蹈音乐具有非常明确的民间艺术以及民俗文化属性。贵州民族舞蹈音乐按照音乐本体角度可以划分为“舞歌”以及“舞乐”两大类。贵州省著名的南路花灯舞蹈《采茶歌》, 就是一首段落鲜明的舞歌, 根据它编创的采茶舞段落也十分地鲜明。整个舞蹈分为“上山”“采茶”“劝茶”三部分。“上山”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段。歌曲主要是咏唱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茶产地风景名胜及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等内容, 对应的舞蹈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编创, 男女演员边唱边舞, 按相应的舞蹈队形进行变化, 实现舞蹈形式与音乐内容的呼应。“采茶”是一段明快欢愉的舞乐, 配以生动诙谐的采茶动作, 表达了茶农喜采新茶的情景。第三部分“劝茶”形式比较灵活, 歌曲主要歌颂各行各业的兴旺发达, 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表现了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愿望。这一段的舞蹈形式比较温婉柔和, 动作细腻有力, 为整支舞蹈画上圆满的句号。这三个段落主体鲜明, 但是段落之间的过度非常合理没有任何突兀之感, 这主要是因为花灯舞蹈《采茶歌》本身就是一首比较流畅的歌曲, 它是人们实际生活的生动反映。再加上舞蹈借助演员比较形象的肢体语言实现情景之间的自然过渡。

二、舞蹈与音乐在旋律结构上的关系

旋律是音乐最为主要的表现手段, 是有一连串乐音有组织组成的, 一首乐曲最能让人记住的就是乐曲的旋律。旋律被成为乐曲的灵魂, 不同旋律代表了不同的情感。曲折婉转的音乐旋律犹如轻声细语, 短促有力的旋律犹如急切的命令……舞蹈旋律是指随着音乐旋律舞蹈动作等舞蹈语言进行高低起伏的不断变化。可以说, 舞蹈旋律是舞蹈表演的重要内容, 在编舞时一定要把音乐旋律解析透彻, 这样才能实现舞蹈旋律与音乐旋律的有机融合。

舞蹈音乐与舞蹈在旋律上的结合主要表现在舞蹈音乐为舞蹈带来强大的动力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舞蹈音乐起伴奏作用, 配合和感染着舞者的情绪, 也就说完整的舞蹈需要音乐烘托全过程, 成功的作品都离不开优美的音乐伴奏。第二, 舞蹈完全可以依据音乐进行内容编排, 很多优秀舞蹈都是依照音乐进行编排的。舞蹈与音乐在形式以及内容上高度一致, 这样就保证了舞蹈和音乐的高度融合, 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犹如置身在音乐之中, 如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贵州省获金奖节目《水姑娘》《古道行》等。第三, 舞蹈编导完全可以通过音乐获取创作灵感。音乐也是源于生活的情感艺术, 它具有丰富的情感, 舞蹈编导完全可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依据自身的体会编创优美的舞蹈。如根据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编创的布依族舞蹈《好花红》, 在旋律优美极富有歌唱性的舞乐中, 把布依族积极向上, 外柔内刚的民族性格, 在绵延连贯、婉转深情、优美怡静的舞蹈中, 实现了音乐内容的肢体表现。

舞蹈旋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演绎形式, 舞蹈演员跟随音乐翩翩起舞, 舞蹈内容以及舞蹈形式随着音乐节奏的改变而改变, 这种形式一定要注意舞蹈的流畅。苗族舞蹈《斗牛》就以这种表现形式, 伴随着高亢的音乐, 舞者舞出根据实际生活演变的动作, 动作与音乐紧密结合, 舞蹈形式完整有趣。第二对抗形式, 这是一种难度比较大的表现形式, 舞者要脱离原先的舞语, 在表演的过程中创造出对抗性的形象, 这样造就了一种对比性比较鲜明的艺术效果。比如苗族单人鼓舞, 舞蹈音乐比较激烈豪放, 但是表演者 (通常为女性) 舞蹈语言比较端庄、文雅。这种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种对比比较鲜明的舞蹈形式, 观众从中受到很大的震撼。第三种形式是音乐中旋律的进行, 是以表现手段上的力度速度等为基础的。音符的连续如果没有节奏就不可能成为音乐, 因此, 在音乐中不同的节拍、节奏也是形成舞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了特定的节奏才能决定一连串音符在强弱、快慢、大小、轻重和断续中表现人生的喜、怒、哀、乐以及大自然的风、花、雪、月。在贵州布依、苗、水、瑶、土家、仡佬、侗等少数民族舞蹈中, 各民族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固定节奏, 以此来统一音乐和舞蹈的风格。

三、舞蹈表演与舞蹈音乐的情感表达

舞蹈表演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形式的表达。舞蹈的情感表达与舞蹈音乐又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舞蹈音乐结构比较复杂, 舞蹈内容也会因此比较丰富。比较简单的现代舞大多呈现一种情感内容。我国民族音乐蕴含丰富的情感, 所以民族舞蹈的情感内容多样。如贵州省歌舞剧院编创的苗族双人舞《哟嗬》即展现了一对苗族青年男女情感充沛的恋情。它通过苗族特有的表演表现了恋人之间种种情感, 每一次情感转折都会借助相应的舞蹈动作配合音乐的转变来实现。舞蹈的情绪与音乐的情绪是完全一致的, 可谓“舞动其容, 乐表其意”。

音乐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艺术形式, 舞蹈音乐的结构形式在舞蹈表演中有深刻的表现。实现舞蹈音乐在舞蹈中的渗透是舞蹈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无数事实证明:凡是成功的舞蹈作品, 都是舞蹈与音乐天衣无缝的绝妙结合, 没有优秀的舞蹈音乐, 便不能产生高水平的舞蹈作品, 舞蹈编导与音乐工作者之间的密切合作, 是优秀舞蹈作品诞生的一个先决条件。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是鲜花与绿叶的关系, 鲜花因为绿叶的生命力而美丽, 绿叶因为鲜花的艳丽更显价值。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我们要结合舞蹈音乐的段落结构以及旋律结构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张琨琨.论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3) .

[2]刘慧.舞蹈中的语言艺术[J].甘肃科技.2009 (02) .

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篇8

一、编导与舞蹈演员

编导与舞蹈演员之间有着莫大关系。舞蹈编导是作品创作, 排练以及演出过程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专业特性是“编”和“导”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戏剧导演与舞蹈编导有些不同, 戏剧导演叫做二度创作。他们之间区别在于戏剧艺术中, 作家只负责写剧本。而进行舞台艺术创造, 则是导演的事。在舞蹈艺术中, 舞蹈编导既是整部剧本与“台词” (舞蹈动作) 创作者, 又是把它搬上舞台的导演, 肩负着编和导双重使命。舞蹈艺术表现手法特点的是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与情节内容,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在舞蹈创作中, 编创作者要深入生活捕捉舞蹈形象, 创造和组织舞蹈语言, 编排设计舞段, 最后将其艺术构思通过舞蹈排练最终由舞蹈演员展现于舞台之上。很多人都说舞蹈演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其实不然。舞蹈演员是最辛苦不易的, 他们不仅要完成编创者要求完成的任何动作, 还要在最快速度下反应编创者想要什么, 以什么状态和形象来展现。除了这些以外, 还有音乐配合, 道具配合, 服装配合, 剧场舞美配合等。在作品中, 舞蹈编导和演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评判一部舞蹈作品是否优秀, 就看舞蹈编导的别出心裁和舞蹈演员的精彩呈现。舞蹈编导要勇于去探索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在编排舞蹈作品中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舞蹈演员要有二次创作能力, 但是也要根据编导要求才能更好表现出舞蹈情节与人物情感的流露,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在经过许多验证下, 编导与舞蹈演员是不可分离的。

二、作品与舞蹈演员

作品通过编导创作活动产生具有艺术、文学性质而以一定物质形式表现出来的一切成果。舞蹈作品是通过连续动作、造型、表情等来表现思想感情, 它含音乐节奏, 画面构图以及动作编排三个要素。作品需要优秀舞蹈演员来诠释它。作品内容很丰富, 如刻画人物形象, 动物形象, 植物形象, 还有很多是在特定环境下表现情景, 表现意境等。舞蹈演员是在编导编创作品基础上进行表演和排练, 一部好作品诞生并不是编导有个好主题和想法就可以一气呵成编排完整个创编。而是在编排过程中与参加演出的舞蹈演员一起进行艺术创编, 来完善修改最初想法理念。舞蹈作品理解以及完成度要求舞蹈演员同编创者一样全身心投入, 为表演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有人会问“舞蹈家和舞蹈演员的区别在哪?”其实答案很简单, 那就是对作品理解和感悟。舞蹈演员只是一味追求动作技巧完美却忘记作品本身所要表现思想。而舞蹈家不仅动作表现完美内容思想更是到位甚至比编创者要求还要好。作为演员要深入了解自己在作品中塑造的形象性格或所要表达的社会现象, 再或者是编导对于某种生活的思想感悟等。而这些内容没经过直接体验或间接体验是不能感受到的, 说白了就是需要时间积累沉淀。舞蹈演员跳作品不能光跳表面, 要通过作品看到本质并探索这些人物内心世界, 思想感情, 或编导所想表达的深层意蕴。在这基础上深化舞蹈演员对作品理解, 才能感动自己感动他人。

三、剧场与舞蹈演员

剧场, 又称剧院, 意指特定、永久性建筑体构成的表演场所, 是表演场所总称。剧院是室内表演场所, 而剧场适用于户外和室内。剧场两个基本要素表演台和观众台。古代剧场属于露天建筑, 现代剧场以室内建筑颇多。剧场里有许多舞美设备如吊杆, 顶灯, 侧灯等, 已成为现代剧场不可或缺的配置。很多人都不看重剧场, 认为剧场环境好坏不会影响编导或演员, 其实不然。剧场有大有小, 不同大小的剧场还会分舞台长宽, 短窄, 就在这大小不一的剧场中, 舞蹈演员要运用不同方式来驾驭它。如果说剧场驾驭了演员, 那就是失败的演出。所以剧场利用对编导和舞蹈演员来说极为重要。编导可以充分利用剧场, 把它装饰成作品需要的情境, 演员受到环境影响就能更好的投入角色当中。有不少人问“剧场和舞台除了空间会改变其他都不变, 那演员还需要在演出前走台吗?”在剧场里, 舞台空间是多变不规则的, 演员必须演出前从头到尾合一遍, 让自己快速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剧场舞台。剧场是把舞台与舞蹈合为一体, 充分利用剧场环境, 调动演员情绪, 更在舞台设计上别出心裁, 整体画面使人哗然。所以说剧场很重要, 不容轻视。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篇9

关键词:音乐,舞蹈,亲密,关系

音乐与舞蹈属于姊妹艺术,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的演绎下更加辉煌。舞蹈通过动作所呈现人内心的情感,舞蹈以音乐为背景的,离开音乐的配合,舞蹈难以取得感人的效果。下面就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音乐与舞蹈是一对和谐的姊妹

自古以来,在人类语言形成的初期阶段,我们的先祖就会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和音乐节奏传递人类情感、表白爱情、祭拜神灵、交流思想、再现劳动场面。至今好多节奏音乐仍然被世界上好多地域的民族舞蹈中所采用并已成为该民族舞蹈的风格特色。如非洲舞蹈,就是在非洲鼓明快、激烈的节奏音乐伴随下,手舞足蹈,演绎原始捕猎过程中的兴奋,追杀或合作围剿等紧张生活场面。又如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它以健美柔软,富于变化的舞蹈动作,热烈奔放、细腻深情的舞蹈风格闻名于世界,而它音乐的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的使用,使得表演者更好地表现膝部规律性地连续微颤,头部和手腕柔和优美、衔接的自然等,更好地再现维族的民族风俗特色。无论是什么舞蹈,它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起舞,通过音乐的有声效应来激发舞蹈无声的肢体舞动、抒发舞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浓厚舞台氛围、加深作品表现意境、烘托作品人物形象,增强舞蹈表演艺术效果。在各种舞蹈中,音乐如润滑剂使得舞蹈的表演更快捷地沁人心扉,与观众的情感碰撞融为一体,使舞蹈作品更加生动。而音乐也正是通过舞蹈者的形体、动作和造型等,更加直观地、生动地、栩栩如生地表达音乐的深刻意境,丰富舞台形象使其达到最佳的状态。舞蹈可以将音乐中的一些抽象思维转化为直观现象。使有声的无形,转化为无声的有形。使想象升华为有形象。要说音乐是隐形的表现,那么舞蹈就是在它的基础上有形再现。所以说舞蹈与音乐相互依赖,亲如姊妹。舞蹈依赖于音乐,在音乐的伴随下更加施展自然,使作品更加生动。其实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它们都是从人类生活和劳动中来,二者可以表现同一种思想。如我创作的舞蹈《校园的春天》,就是采用欢快的音乐为舞蹈背景表现校园的欢快与美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由此可见,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

二、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是一对好朋友

记得前苏联舞剧编导家扎哈诺夫将“音乐比作舞蹈的灵魂……”可见音乐在舞动中的重要性。

今天如果我们把舞蹈比作参天大树,那么音乐则属于大树的主杆。失去主杆的大树将无法生存。由此可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者是通过音乐的伴奏激情舞动肢体,用体态语言演绎内心世界。舞蹈总是用有形的肢体回应了音乐的无形抽象.。如舞蹈《卓玛》就是音乐先把人们带入西藏,使人们产生无暇的联想,从感性上率先进入西藏,急待于了解新西藏的巨大变化,渴望看到美丽的卓玛姑娘。舞蹈依据音乐要素表现了藏族姑娘内心丰富的情感,用人的“外在”肢体、身段、面部肌肉的动作来表现人类精神生活,将一个活脱脱的卓玛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看到了今天藏民幸福的生活。由此可见,舞蹈动作的连续,节奏的变化,情绪的表现都有赖于音乐。如果没有音乐的伴奏,舞蹈难以成形,观众无法接受。

在诸多艺术门类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

在人类成熟地使用声音之前,肢体语言无疑是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当音乐产生后,抒发情感自然与音乐节奏等方面融合到一起,人们在音乐中仿佛“看”出舞蹈形象,在舞蹈中则仿佛“听”到了音乐的音符,音乐与舞动的相互依赖,在艺术形式上完美结合,形成了更加动人的魅力世界。只有准确的把握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使音乐巧妙地融于舞蹈,贯穿始终,才能使舞蹈者身体的流动和感情的流动达到完美和谐,舞姿更具诗情画意。由此可说,舞蹈和音乐永远是一对好朋友。

三、音乐是舞蹈的动力是合作的伴侣

只要说起舞蹈,人们自然想起配用的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起舞时,人们通过感官世界率先步入作品的大堂,利用音乐这把智慧的钥匙迅速开启舞蹈艺术的表现大门,使之感官世界迅速同步反应,随音乐的情趣变化,巧妙地拨动舞者思维的空间智慧,煽起了表演者的舞蹈欲望,使舞者的肢体演绎更加和谐。

音乐在舞蹈中好比一个发动机,是促进完成舞蹈作品艺术形象、深入挖掘并揭示舞蹈作品思想内涵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任何舞蹈都是始终贯穿于音乐的情绪起伏跌岩之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音乐的配合来完成的。舞蹈的形体动作离不开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等要素的渲染,只有合理的运用这些要素才能更好地迸发舞者的激情、调动舞者的思维、启迪舞者的艺术形象空间,从而融入音乐中,将音乐形象更生动地转变为舞蹈形象。如舞蹈《花儿与少年》,就是在鲜明的青海民歌先灌如耳下,激发舞者用体态的变化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展现情节生动的场面,更好地表现作品。因此说,任何舞蹈艺术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有声的音乐,只有在音乐节奏中才可挥洒自如地翩翩起舞,才能更好地用肢体形象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场面;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舞蹈动作更加准确的表现作品思想内涵,使得音乐与舞蹈的主题合二为一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只要有舞蹈动作就有音乐,就连舞蹈的基本功训练也是伴随着音乐进行的。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是吸引舞者的听觉,激发热情、调动情绪、在音乐声中达到规范、协调、统一动作的永恒动力。

追忆远古的百兽率舞,再看今天的交谊舞、校园集体舞等多种形式的舞蹈,都是离不开音乐。都是在音乐的旋律下产生动力,完成作品。看来舞蹈与音乐如此和谐,其最重要原因离不开“二体”,既独立的“个体”,合作的“整体”。是音乐巨大的动力拉动舞蹈舞出人间的千姿百态,塑造出历史的万千变化。音乐和舞蹈密切联系在一起,表现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用音乐这个有声的“听觉”艺术刺激舞蹈这个“视觉”艺术,更好地展现有形世界。在舞蹈中,优美音乐永远拉动舞蹈的情绪,增强舞蹈的感情色彩,使舞蹈增添艺术魅力。

音乐总以振人心弦的特点,使舞蹈迅速与观众之间拉近距离,使观众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同作品融为一体。所以说任何舞蹈作品,都离不开音乐的前期催化与后期的不断强化,只有在音乐的强大动力下,舞蹈感情才得以充分表达,动作才更加生动有魅力。

音乐与舞蹈是最亲密的合作伴侣,她们无论是从表现意境,还是营造生活氛围,总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达到了天然合一。二者相互充实,在“听觉艺术”中分享着“视觉艺术”的表演之美。

总之,舞蹈和音乐是亲密的伙伴。要把音乐比作池塘的绿叶,那舞蹈就是那池塘里绿叶下盛开的荷花。巧妙的利用音乐为舞蹈服务,合理的把握二者的关系,使其永远相互依附,才可相映生辉,光彩四射。

参考文献

[1].吴晓邦—《论舞蹈与音乐的艺术关系》中国文艺出版社.

[2].西西—《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四川出版社.

[3].林舞—《音乐和舞蹈的关系》青年出版社.

[4].石建忠—《舞蹈教学要重视“乐感”的培养》教育出版社.

[5].刘萍—《谈舞蹈》艺术出版社.

[6].刘则文《音乐和舞蹈》教育出版社.

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篇10

一、旋律

如果说什么样的歌曲才能够深入人心, 旋律美这一点想必应该没人来反驳, 美好的旋律是由一串串音符组合而成, 形成了美好的旋律更容易让人听过不忘。旋律某种程度上说成为了音乐的灵魂, 低沉的旋律在沉思、欢快的旋律在歌唱、柔美的旋律在倾听、曲折的旋律在细语、铿锵的旋律在决定……旋律就是这样, 随着音乐的起起伏伏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绪, 一个舞蹈的旋律可以说是表演者的重心所在, 在编舞的过程中, 要好好分析音乐的旋律, 进而使舞蹈的旋律和音乐的旋律统一在一起, 形成完美的融合。

旋律的有机融合可以为舞蹈带来一个新的生命力, 就好像是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跳舞时音乐可以起到一个伴奏的作用, 伴奏影响着人们的思绪, 或悲怆、或激动、或温婉, 一个完整的舞蹈是需要音乐的陪伴才能完美的收场, 任何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都离不开音乐, 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的道理一样。根据内容编排音乐, 很多好的舞蹈作品都是先有音乐才有舞蹈的, 观众在观看舞蹈时, 更能发现音乐的美, 也说明该音乐和舞蹈的配合恰到好处。观众在观看舞蹈时能够感觉到已经进入了音乐中, 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融合的完美状态了。我们常常说, 艺术来源于生活, 舞蹈的编排也是这样, 在生活中汲取灵感, 能够更好的贴近生活, 不浮夸、不生硬、不做作。舞蹈的编导可以在编排舞蹈之前静下心来听音乐,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脑子里形成了一个自己期待的美好的画面, 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 才能够创作出优美的舞蹈来。比如为女性演唱的军旅歌曲来编舞, 可以把那种积极向上、柔中带刚的精神表达出来, 将肢体语言做到一个很好的展现。

二、段落

舞蹈和音乐二者都能够给人们带去快乐, 它们是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延伸中保留下来的东西, 舞蹈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音乐可以利用空间去传递, 它们有各自的表达途径与方法, 融合到一起也会发现有相似之处, 比如说它们都是有一定的段落结构的, 舞蹈通过合理的段落划分使观众能够更快的融入到舞蹈的情境之中, 进而使舞蹈的变化和延伸更顺其自然, 实现了流畅的转换。音乐的结构是可以通过不同阶段来表达不同的思想, 从音乐和舞蹈出发, 一并表达一个统一的中心思想, 根据不同是音乐来编排不同的舞蹈, 二者呼应。

我国的民间舞蹈与音乐和民间的艺术以及当地的民俗有很大的关系, 举例子来说明, 贵州著名的《采茶歌》就是一首段落特征非常分明的舞蹈, 这个舞蹈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包括上山、采茶和劝茶, 分开来说, 上山这一段说的是中国的十大名茶、风景以及当地人的生活习俗, 那么舞蹈就是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创作, 演员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不断的变换舞蹈动作和队形来向观众展示不同的情况, 这就是舞蹈和音乐进行呼应的一个很好的例证。采茶这一段欢快的令人高兴的舞蹈, 因为采茶是一系列的动作, 所以舞蹈演员在表演时也要将采茶的动作表现出来, 活灵活现的展示给观众, 进而表达了采茶的欣喜之情。劝茶这一段也属于结尾, 表达了人们对于以后的生活有着美好的期许, 伴随着淳朴的乡土气息, 将这种情愫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给人以美感。虽然说该舞蹈中三个分段很鲜明, 容易在衔接的过程中给人突兀的感觉, 但是它设计的很合理, 伴随着流畅的歌曲, 也真实的反应了人们的实际生活, 运用舞蹈演员优美的肢体表演, 将想表达的情感如情景再现般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实现了自然过渡。

三、情感

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 情感又和舞蹈中运用的音乐息息相关, 会根据音乐或简单或复杂的程度对舞蹈进行编排, 如果想要舞蹈的内容丰富起来, 运用单一的音乐来做背景是万万不可以的。现代舞相对于古典舞来说, 展现给观众的内容更加单一。其实很多舞蹈都是有很多思绪要表达的, 如果表达不完整, 则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很多人都有对于民族舞都有很严重的偏爱, 不仅仅有它的民族情结在里面, 更主要的原因是民族舞能够更全面的表达感情, 每一次情感的转变都会有相应的舞蹈动作, 来形成舞蹈情绪与音乐情绪的一致。每一个舞蹈演员在表演时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放在里面, 所以说一段完整的感情是人们所重视的, 爱上舞蹈, 爱上音乐, 并且乐在其中。

情感的表达从每个人的内心出发, 再通过动作和声音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个人的出发点不同, 也决定了每个人的理解方向不同, 舞蹈也是这样, 只有舞蹈演员尽全力将所思所想所要表达的展现出来, 才能够发人深思, 引起共鸣。

结束语

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出, 音乐和舞蹈是要融为一体的, 它们的发展和情节要保持同一个步调, 旋律的步调要一致, 段落的步调要一致, 情感的步调更要一致, 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段落之间清晰明了, 内容之间紧凑衔接, 情感按照不同的层次得以深化和表达, 这样的舞蹈作品才能够深入人心, 扣人心弦。舞蹈音乐就是这样必不可少的存在着, 不仅仅反应了舞蹈的自身结构, 更是整个舞蹈的主题, 不容忽视。舞蹈音乐也就是这样决定了这个舞蹈作品的完整性, 不可替代的存在着。

摘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每一个舞蹈作品, 都与音乐相伴。一个可以被人记住的舞蹈作品, 一定会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音乐来衬托, 也可以说舞蹈的音乐最后决定了舞蹈表演的成败。段落和旋律是舞蹈音乐结构的两大要素。在我国的舞蹈的普及, 进而取得很好的成功, 与音乐是密切不可分割的。本文意在说明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关键词:舞蹈音乐结构,舞蹈表演,关系

参考文献

[1]白志群.论电视舞蹈创作中的“生活环境”与舞蹈表演的关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2, 02:22-25.

[2]孙力.透视与剖析——1991~2011年音乐与舞蹈关系研究视角的量、性分析[J].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2, 04:331-337.

再议舞蹈与音乐的艺术关系 篇11

音乐是一种单独的艺术形式,有声无形,它善于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它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从一定意义上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正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任何一个舞者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音乐可以协助舞蹈在表演中能够对情绪、个性、烘托气氛起到主导作用,根据不同风格的舞蹈选择相符合的音乐来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舞蹈和音乐的这种“共性”为它们的结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行与言,是言之不足,故叹之,足之蹈之也。”人们用手拍打、脚踩踏,在某一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也是音乐的、舞蹈的节奏。音乐需要舞蹈来诠释节奏,舞蹈也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在节奏相同的情形下,产生多种多样的动作变化和队形的更改,从而形成群舞或独舞。只要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

二、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音乐在舞蹈表演中即可为舞蹈者吐露情思的主线,可充分表达那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微妙情感。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和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情感的,音乐本身就直接有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情感当作自己的情感来体验,正如音乐依赖于言语音调的表现力但不描绘语言一样,舞蹈同样也依赖于人体动作的表现力,但并不描绘具体的动作,音乐在渲染舞蹈的情绪、突出舞蹈的民族和地方特色、鲜明地表现出作品特点以及在表现情节和人物情绪的起伏变化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國著名舞剧编导李承祥说:“好的舞蹈编导应该力求做到:使音乐的形象和舞蹈的形象融为一体;根据音乐的旋律创造出舞蹈的旋律;音乐的色彩变化要启发舞蹈的多样化;独特的节奏产生独特性格化的舞蹈动作;舞蹈要伴随音乐的对比而跌宕起伏;音乐的曲式结构要体现在舞蹈结构中。”所以“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这符合客观的艺术创作规律。它是一句诗化的语言,而非严谨的科学定义,它形象地解释了音乐的色彩变化是舞蹈多样性的启发。

好的作品需要音乐与舞蹈共同演绎,音乐组织舞蹈动作,舞蹈需要音乐来激发自己的灵感,在舞蹈艺术的发展史上,音乐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与之组织得最动听的声音即音乐艺术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共同开出美妙的艺术之花。

浅谈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篇12

舞蹈艺术发展到今天, 是与音乐密不可分的, 音乐对舞蹈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从构思舞蹈到结构舞蹈, 无处不有音乐的影响。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是舞蹈的根基, 不论是何种舞步, 还是何种舞姿亦或是舞蹈造型, 无不融会在音乐之中, 探讨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准确把握音乐形象, 是舞蹈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舞蹈也是可视音乐

(一) 舞蹈与音乐都能帮助人类把话说清楚

世界万事万物, 人间百态各异, 要想把所有的现象事物说明白, 人类的语言和文字是做不到的, 而舞蹈与音乐却能帮助人类把话说明白。一段情感, 当语言无法准确地表达时, 舞蹈与音乐却能做到。响起来舞起来, 会让人们的表达更清晰、更完善、更彻底, 更加尽善尽美。

(二) 舞蹈与音乐都是时间的艺术

就是说它们都在时间中进行, 受时间运行的限制, 都属于运动中的艺术。要想把握舞蹈与音乐的主题思想, 也就是说要想把舞蹈与音乐看明白、听明白, 必须完整欣赏后才能清楚。这就是时间艺术的特点。某一动作的凝固, 某一瞬间的画面, 还不能向你说明什么, 没有欣赏的连续性、完整性, 就不可能理解作品的真正意图, 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

(三) 节奏韵律性是舞蹈与音乐间最紧密的联系

人能做出数不胜数的动作来, 但不是每个动作都可以作为舞蹈动作, 只有经过挑选、提炼、节律化后, 才能作为舞蹈动作。音乐也是如此, 自然界中, 有着各式各样的声音, 但也只有经过挑选的, 有固定音高的, 适合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 才会用来作为乐音放在旋律里。节奏是它们的骨架, 韵律是规律的起伏, 这些就是舞蹈与音乐最本质的东西。

正是这些特点, 这些的一致性, 才可以说舞蹈可称其为可视音乐。

二、音乐的曲式即是舞蹈的结构

现在的舞蹈创作多数是先有音乐后有舞蹈动作, 先有舞蹈动作后进行音乐创作也不少见, 但前者为多。先有音乐的有些也是根据舞蹈编导者的要求而创作的。按照音乐编舞, 那么舞蹈的结构也就遵从了音乐的结构。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也说过:“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

音乐决定着舞蹈的结构, 结构是发展和表达的需要, 不同的题材会产生不同的体裁, 当舞蹈与音乐的结构完全重合时, 这种一致性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所没有的。

三、音乐是舞蹈与观众之间的感情纽带

音乐与舞蹈都是情感艺术, 当然, 音乐更独特一些, 它通过悦耳的音响传情达意, 净化心灵, 鼓舞斗志, 让人充满希望。舞蹈则是以人体动态美为上, 但再美的舞姿没有音乐的配合也不会感人。如果没有音乐, 几个干巴巴的动作和造型是不会有感染力的。从抒情性上说, 听觉对人心灵上的冲击要远大于视觉, 舞蹈带给人的感情色彩要归功于音乐。由于音乐的存在才使舞蹈更加生动而有魅力, 音乐对人情感上的冲击是直接的, 它让舞蹈与观众之间增加了一条感情纽带。它不仅确立了舞蹈形象的塑造, 丰富舞蹈形象, 更主要的是加强了舞蹈形象的感染力。有很多舞蹈形象都是从音乐中获得的, 音乐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 体现性格, 烘托气氛, 舞蹈是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的, 只有这样, 舞蹈的艺术性才得以真正体现。

四、音乐是舞蹈风格的支柱

每当人们听到圆舞曲, 就会想到华尔兹, 想到三拍子的舞步, 也会情不自禁地“空恰恰”起来。这种舞蹈的风格, 就是由音乐来决定的, 音乐在这里起着支柱的作用。少数民族风格的舞蹈其风格和形式也是由音乐来决定的, 维吾尔族的手鼓、苗族的芦笙等, 这些乐器的节奏及音乐特点, 都会在舞蹈中得以体现, 从而形成这一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音乐上的节奏及旋律音调决定着少数民族的舞蹈风格, 听到这些音乐, 脑中就会浮现出某一民族的舞蹈画面, 舞与音乐完全融合在一起。当民族音乐响起时, 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就会跳起本民族特有的舞步。这些舞步和音乐非常吻合, 节奏的特点非常鲜明。非常吻合的主要原因是音乐与舞步的节奏有着同一来源。如蒙古族的典型节奏分别来源于马、牛、羊、骆驼等的“步履”, 马的奔跑产生了后十六和附点的节奏型:××××××或×.××.×;牛的慢步拉车行走, 产生四四节奏的贡、大、贡、大;老骆驼走起来的八六节奏明显, 即贡大大、贡大大;羊的行走是四二节拍, 即:××∣××∣。建立在这同一来源的节奏上, 舞与音乐的融合可想而知。

舞蹈作品质量的好与坏、艺术水准的高与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舞蹈中的舞韵、音乐中的音韵, 它们在各自的艺术中规律着起伏着, 但舞韵的核心其实是乐感, 编者舞者一定要掌握好乐感, 掌握好乐曲的内涵, 只有这样, 才能塑造好一个个具体的舞蹈艺术形象, 创作出上乘的舞蹈作品。

摘要:没有音乐就没有舞蹈, 可见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紧密至极。它们在众多的方面有着同一性, 由于舞蹈的“解读”音乐, 又可称其为可视音乐。音乐的曲式与节奏决定着舞蹈的结构与节奏, 同时, 音乐也是舞蹈风格的支柱。

上一篇:图书馆服务工作下一篇:网络零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