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与音乐的融合(共12篇)
舞蹈与音乐的融合 篇1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是用一定组织的乐音或必要的噪音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形式, 而舞蹈是借助于人的形体为媒介进行表演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音乐和舞蹈之间有着内容的表达性、节奏性等共性,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舞蹈是音乐的回音, 二者的浑然一体促成了一幅幅美妙的艺术画卷。在时代以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应当努力探索更加合理的形式, 促使音乐与舞蹈能够有效融合, 发散出更璀璨的光芒。以下内容将对此作出比较具体性的分析。
一、探寻音乐与舞蹈的共鸣点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 但若是想真正的将音乐与舞蹈有效地融合起来, 就要通过各种实践, 探寻它们之间的共鸣点, 从而促使音乐为舞蹈提供活力, 也让音乐在舞蹈中更具内涵。详细一点来讲, 在注重日常的舞蹈练习进程中, 更要注重尽可能多地聆听不同种类音乐, 把握音乐的旋律、节奏、节拍以及音乐所表达的思想等, 比如著名的音乐作品《黄河》、《梁祝》、《春江花月夜》等作品, 只有在认真感悟音乐的基础上, 才能表现出更加生动、形象的舞蹈作品, 让音乐在每一个舞蹈动作中都有所体现和表达。还有, 把握音乐的旋律十分重要, 旋律是自始至终欣赏完一首乐曲的一根线索, 作为舞者在聆听音乐之时, 必须紧紧抓住这条线索, 尤其是整首乐曲的前奏部分, 认真地领悟音乐所将要表达出的恬淡, 亦或者浑厚, 体会出音乐所包含的一些精心设计的元素和次要素材所带来的别样的魅力, 激发出更加丰富的舞蹈动作和神韵。与此同时, 舞蹈需要用音乐来强化节奏感, 同样音乐也需要用舞蹈将节奏诠释出来, 对于群舞而言, 需要音乐节奏的规范, 才能产生出配合默契、动作协调的优美作品;对于独舞而言, 更需要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悟, 编排与音乐相对应的舞蹈表现形式。所有的这些都需要舞者用心感悟自己内心的音乐节奏, 并注重在内心将音乐改编成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 从而让音乐与舞蹈结合的天衣无缝。
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时代以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运用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促进音乐与舞蹈的不断融合, 能够创作出更加辉煌的艺术成就。具体来说, 首先, 信息化设备的发展, 给很多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在日常的舞蹈练习中, 我们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制作相关的视频课件, 并且搭配合理的音乐作为伴奏, 在休息之余多多观看视频, 从视频中的舞蹈动作以及音乐表达的形式等方面去纠正、完善以及补充现有的舞蹈表现形式, 让舞蹈更具感情和魅力。其次,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 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创设合理的锻炼环境, 让舞者在音乐的萦绕下、相关视频课件的影响下, 将自己置身于别样的情境中去, 带动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舞蹈中去, 潜移默化中渐渐在更大的程度上感悟到音乐为舞蹈所带来的动力、舞蹈为音乐所带来的深刻, 创造出更加迷人的舞姿;再者, 我们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不断地改编、整合音乐的旋律、表达方式以及组合形式等, 尽可能让音乐能够默契的配合相关的舞蹈动作, 塑造出更加完美的舞蹈形象和音乐形象, 让两者完美的结合给人类带来更加美妙的艺术享受。
三、注重在音乐中把握形体训练
所谓形体训练, 就是在一些舒缓或者起伏大的音乐的伴随下, 做一些针对头部、肩部、小腿以及上肢等的修塑动作, 让线条更加完美, 让舞蹈动作更加的张弛有度, 在促进音乐与舞蹈能够有效融合的进程中, 注重形体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因此, 舞者要在选取了适合的音乐作品的前提下, 通过对舞蹈作品的直观感受, 不断地在听懂音乐、理解音乐和把握音乐的基础上加强形体训练, 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的诠释出来的同时, 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舞蹈技能。还有, 纵观世界大师的表演和比赛, 不难看出的是他们都诠释出了具有自我特色的舞蹈表现形式, 这就需要我们在注重日常的形体训练之时, 跟着对音乐的感觉、跟着舞蹈的心情随意舞动, 创造出适合自己又独具魅力的特色舞蹈, 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 也加深了对音乐作品更加深刻的感悟, 让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更加亲密。
四、结束语
舞蹈自从产生的那刻开始, 便与音乐有了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音乐涵盖了舞蹈的气质、结构和特征, 舞蹈带动了音乐的灵气、内涵和灵魂, 舞蹈与音乐完美的集合才能创作出更加辉煌的艺术作品。我们要通过努力和实践, 探索更加合理的方式促进音乐与舞蹈的有效融合, 为人类创造出更伟大的艺术作品。
摘要:古语云“有乐而无舞, 似聋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 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 音乐与舞蹈, 从古至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音乐是听觉艺术, 舞蹈是视觉艺术, 只有当舞蹈和音乐有机融合于一体时, 才能够表达出更准确、鲜明的形象和更细腻、深刻的情感。因此, 在最新的历史形势下, 如何促使音乐与舞蹈做到有效融合, 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关键词:音乐,舞蹈,共鸣点,信息技术,形体训练
参考文献
[1]白玛央吉.浅谈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与促进关系[M].太原:黄河之声, 2013 (03) .
[2]王菲菲.论舞蹈形体教育与音乐的融合[M].昆明:学园 (教育科研) , 2012 (06) .
舞蹈与音乐的融合 篇2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国的舞蹈类型都极具民族特色,除汉族传统类型的舞蹈外,很多舞蹈都涵盖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引入课堂,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们感受到将地域文化与舞蹈进行融合后的魅力。学生们通过二者的融合既能了解传统文化,又能提升舞蹈技能水平。高校可以邀请地方文化名人到校开展教学讲座,为学生介绍不同地域的文化内容。地方文化艺人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对地域特色文化内容与风俗都有着独特的理解,可以为学生介绍每一个区域的舞蹈特点,甚至可以亲自为学生表演一段独具特色的舞蹈作品。
2.2结合地域文化内容,开展多样课堂教学
要想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极为必要的,所以高校应该不断地探寻将地域文化融入舞蹈教学模式中的方法。课堂教学能够直接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学习内容,课外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可以适当地开展课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具备地域文化气息的地方,感受文化的熏陶,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现场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布达拉宫,亲自感受藏族神圣之地的魅力,从中体悟藏族舞蹈的特色,提高学生对藏族舞蹈的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准备具有特色地域文化内涵的课件,将一些民族活动制成视频或PPT,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域中举办的盛大活动,感受舞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这样,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还会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2.3结合地域文化内容,创新高校舞蹈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很多学校都是采用同样的基础教材,编导课程、民族舞课程、幼儿舞蹈课程等的教学内容也大致一样。这种统一的舞蹈教学,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缺少特色,对未来培养幼儿造成不利影响。就像不同地区饮食、穿衣风俗不同一样,在有差异化的区域,舞蹈内容也有很大差别。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地域特色,创新舞蹈教学内容,积极引入地域特色文化,培养学生们独特的感悟力,促使学生在地域文化熏陶中获得灵感,将来将这些感受传达给幼儿,使地域文化获得传承和发展。
2.4提升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地域文化影响范围局限于本地区,但是又会对整体的传统文化有所影响,身为中华民族一员,高校学生应该继承这些民族文化,将其发扬光大。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可以抓住先机,向学生宣传本地区的地域文化,介绍其他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通过对地域文化的钻研和探究,提升舞蹈创作能力,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
3结语
地域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能够培养出具备文化涵养的储备教师。将来这些储备教师通过地域文化魅力和舞蹈魅力向幼儿进行耕耘和熏陶,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浅谈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的融合 篇3
关键词:传统舞蹈;现代舞蹈;融合;新舞蹈
中图分类号:J7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60-01
一、传统舞蹈的演变历史
中国传统舞蹈大致分为两大类: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里又分为当代古典舞、汉唐古典舞和敦煌古典舞;而民族民间里则分为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所特有的舞蹈。虽然其种类繁多,不过作为中国的传统舞蹈,它们的审美特征都有着一些共性。
近现代中国舞蹈是古代中国舞蹈的一种延续,从唐代舞蹈的辉煌到宋、元后的逐渐没落,再到明、清时戏曲的兴盛。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直到近代,西方帝国用炮火打开了中国长期紧闭的大门,清王朝的覆灭,爱国人士的觉醒,使得中国的一切都开始动荡,中国传统舞蹈也不例外,就在这个历史的时刻,中国的舞蹈人开始探求中国舞蹈新的发展,就在这个历史的时刻,中国传统舞蹈走上了与戏曲相互融合的道路,这又为中国舞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命力与契机。
二、现代舞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舞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演变到如今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现代舞分别起源于美国和德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国际性的舞种之一,有着“20世纪舞蹈最高成就”的荣誉。它的创始人是有着“现代舞之母”之称的伊莎多拉·邓肯,现代舞与芭蕾舞相比有着更加开放的舞蹈体系。
现代舞自它诞生以来,以其流派分流及时间发展阶段,分为美国流派的自由舞、早期现代舞、古典现代舞、后现代舞、后后现代舞;德国流派的表现派现代舞、舞蹈剧场等。由于现代舞的不断发展,舞台舞蹈在后期还形成了当代舞,此处提及的当代舞不是中国如今的当代舞。这是一个在20世纪形成的舞蹈风格,它有机融合了古典巴蕾的条件、能力、技术、流畅,与现代舞蹈的观念、时代、个性、原创的优势。由于现代舞广泛深远的影响力,1960年在日本兴起了“舞踏”这样的带有日本本土特色的当代舞。当然在中国,现代舞也使得中国舞蹈进一步开阔的视野。
三、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的融合过程
新舞蹈艺术运动是真正代表20世纪中国舞蹈发展新方向的一场舞蹈变革,它是由著名舞蹈家、理论家、教育家吴晓邦先生所倡导的。这场运动是向德国表现派现代舞学习的结果,也是中国有良知、有救国抱负的舞蹈人将外来舞蹈文化与本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吴晓邦先生曾多次留学日本,在日本他爱上了舞蹈,后又在日本系统的学习了德国现代舞蹈艺术,回国后开始在国内传授现代舞的训练方法,系统的教授现代舞的技术和理论。
19世纪末,在维新变法的影响下,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现代教育开始出现。音乐、舞蹈作为美育方式在新的教育体制中有着重要地位。当时这类学校被称为“学堂”,在现代音乐史上,这次运动被称为“学堂乐歌”,但其实音乐在其中并不是唯一主角。舞蹈在当时也被列入了教育体系中,并出现了一系列舞蹈教材,在这些教材里,介绍了包括巴蕾、现代舞、外国代表舞、中国传统舞等舞蹈,为当时舞蹈的推广起了促进作用。20世纪以后,西方有许多舞蹈团体来华演出,使得中国的观众开了眼界,甚至有的外国舞蹈家还在中国办了私人舞蹈学校,来教授中国学生正规系统的舞蹈训练,西方现代舞舞蹈形式和风格的传入,对年青人有较深的影响,也为现代舞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奠定了基础。
四、传统舞蹈的创新性发展方向
对于传统舞蹈而言,中国和西方各自有自己舞蹈文化形态,而在现代舞上,则是重叠的。西方的现代舞传入中国,也产生了中国自己的现代舞。现代舞已经不能成为一个以地域或具体形态来进行界定的舞蹈类型。并且更严格意义上的西方现代舞应该是针对古典艺术的现代艺术,具有特定的历史时期限定。中国自身的文化发展在现代艺术这段时期几乎是空白,是在这之后才从西方接触和引进的。
事实正是如此,在中国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交织的文化语境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具有相当价值的样式。它以群体性文化抑制了对传统文化的忘却与抛弃并缓解了向西方文化的滑落,又在开放和创新的激励下保持了自我良好发展的潜力。于是我们看到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是在一种在多元取向中介于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传承。它没有出现极端割裂历史传统的情况,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维系着与传统之间的联系。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与完全不受限制的现代舞蹈创作的重要区别就在于:艺术的心灵同样飞翔,但这是一颗眷恋大地的心。
时至今日,中国己经是一个相当开放的国家了,世界也早就开始了一体化。当代中国舞蹈顺应时代的发展,与世界各国舞蹈都进行了交流活动,这也为当今中国舞蹈的更高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就像老一辈舞蹈艺术家创造了近现代中国舞蹈历史的辉煌一样,现在正是我们为中国舞蹈书写新的历史篇章的时刻。
五、小结
当代中国文化曾经历经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进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伴随着这一进程,也经历着复杂的演变,并且以舞台创作的审美流变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表征。新世纪之初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和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一样,都试图通过回顾和总结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在多元复杂的文化语境中真正重建自身的文化体系,舞台创作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代中国传统舞蹈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要认识到其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属性。传统和现代必定成为缠绕中国舞蹈创作的终极命题。反复的争论,实际上就是一个填补文化空洞,重建文化自信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蔡媞媞.中国古典舞与地方戏曲之间关系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2]余艳丽.论芭蕾舞与现代舞的整体关联性[J].文教资料,2008(07).
[3]余粟力.现代舞技术训练授课方式的探索与思考[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04).
[4]马盛德.当前我国传统民间舞蹈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艺术评论,2010(01).
[5]张晓梅.试论传统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4).
浅谈舞蹈与音乐的融合 篇4
舞蹈与音乐是相辅相成、和谐一体、缺一不可、辩证统一的艺术表现形式。
1节奏的共通性, 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 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 根本原因在于节奏。舞蹈作为一种感情冲动的自由的有节奏的动作表现, 自然更加需要音乐的配合。音乐本身也与其他多种艺术相结合, 但最妥帖辉映的恐怕非舞蹈莫数。
2诞生的共源性。舞蹈与音乐都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 早期的舞蹈和音乐是结合在一起的。后来, 逐渐走向独立的发展道路, 相对形成和突出了各自艺术特点。前者, 成为时间, 空间和视觉的艺术;后者, 成为时间和听觉的艺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音乐与舞蹈还会逐步分化, 但其时间上的共源性是无法漠视的客观存在。
3节奏的共鸣感。音乐包括音高、节奏、和声, 舞蹈包括动作、节奏、构图。节奏既是舞蹈的骨架, 同时也是音乐的骨架。二者的联系是, 舞蹈将音乐节奏具体化, 以舞蹈形象来表现时间的流逝, 以多变的节奏来完成舞蹈的运动过程。
4结构的考求。由于音乐特征所决定, 音乐创作是十分讲究结构的。舞蹈的结构, 常常受惠于音乐的结构;舞蹈音乐的形成一般是在舞蹈结构的框架范围内来构建的, 同时舞蹈语言组合往往也受音乐结构形式的影响。舞句、舞段的划分大都与乐句、乐段的划分有机地结合, 及与乐曲曲式的内在统一。从结构上看, 特定舞蹈的典型动作、体态及其动律, 是与音乐风格密切相关的。
二、音乐对舞蹈的作用
1激发与强化舞蹈的表达情绪。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音乐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 可以帮助理解舞蹈的内容。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好的音乐就是在指示舞蹈动作的表情和愈义。
2启迪舞蹈构思。在一听到音乐就想舞蹈的今天。舞蹈的构想也就由此产生了。但是。同时也产生出音乐是否立刻成为伴奏音乐的问题。听到音乐就想去跳。是对音乐的一种灵感, 灵感促成你的舞蹈创作的冲动。与此相似, 当我们感知社会各种事物与现象时都会产生舞蹈创作的冲动。
3协调舞蹈动作。由于舞蹈与音乐有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 而且是同步展示的。舞蹈音乐的采用有两条途径, 一是利用现成的音乐。一是为既定舞蹈的主题和情节创作的音乐。按照音乐编舞这是舞蹈的普遍做法。舞蹈并非只是服从音乐。首先。舞蹈要对音乐进行选择。其次。如果专为构思中的具体舞蹈作品创作音乐, 就要服从舞蹈编导提出的要求。
三、舞蹈与音乐的融合
众所周知, 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 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二者密不可分。舞蹈是根据一段音乐, 在音乐的情感和意境的启发下用身体演绎出它的节奏和活力。舞蹈既是视觉艺术, 又是听觉艺术。舞蹈音乐的最大特点应该是能尽力帮助舞蹈形象的塑造和确立.丰富舞蹈形象, 加强舞蹈形象的感染力。
音乐和舞蹈的融合还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艺术天地。我们知道, 今天许多人们所熟悉的音乐作品, 它们都是在与舞蹈的结合中诞生的不朽之作。音乐与舞蹈结合有几种重要的形式, 首先是“舞曲”音乐作品中的一种形式, 一般与舞蹈艺术有关联之处, 通常是在音乐中采用某种舞蹈特有的节拍、节奏。第二就是“舞剧”;“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 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 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艺术。
综上所述, 音乐与舞蹈自产生以来, 都是人类的思想、感情、品格的自然流露。无论是自娱性的集体舞、表演性的创作舞和民间的各种舞蹈, 都离不开音乐。而舞蹈, 则通过人的形体、动作和造型等, 直观地、栩栩如生地为我们展现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气氛。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宛如红花与绿叶, 互相依托。无论作为过去的艺术史, 还是将来的艺术创作中, 舞蹈与音乐将始终是对并蒂莲, 共同表现着艺术的魅力。
摘要:舞蹈和音乐被誉为艺术中的姊妹花, 在历史上具有同源性, 在本质上都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符号表征, 都长于抒情、能够塑造形象, 从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本文立足于此, 由舞蹈与音乐之间关系入手, 考查舞蹈与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和谐共存及其融合。
关键词:舞蹈,音乐,融合
参考文献
[1]于平主编:《中国舞蹈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版。[1]于平主编:《中国舞蹈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版。
[2]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版。[2]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版。
[3]吕艺生、朱清渊:《舞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3]吕艺生、朱清渊:《舞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4]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4]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5]吕艺生:《舞蹈学导论》,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年版。[5]吕艺生:《舞蹈学导论》,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年版。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的论文 篇5
舞蹈是一种融合多中元素的综合艺术形式,音乐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成分。音乐是以良好的旋律和节奏产生优美声音的听觉艺术,舞蹈则是以优美的人体动作产生的视觉艺术,二者都是以彼此作为自己的建立基础,相辅相成。
一、音乐和麵麵的联系舞蹈从产生的一天就和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
原始社会中原始舞蹈就是借助人体动作打节拍,现在很多地方还能看到这种遗迹,典型的如西班牙踢踏舞,俄罗斯的民族舞蹈中也常见拍靴子的动作。这些形式决定了音乐和舞蹈产生之初便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对舞蹈的形式、特点、气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本质上说,舞蹈离不开音乐而单独存在。任何舞蹈必须借助音乐的作用才能变现出它的艺术形象和精神内核。有许多舞蹈家为了刻意强调舞蹈的独立性,尝试着创作许多没有音乐伴奏的舞蹈艺术作品。但是事实上,即便直观上似乎没有音乐的存在,但是其每一个舞蹈步伐中,无不有相对应的起节奏作用的动作,起着一种“无声的音乐”的作用,为舞蹈动作伴奏。而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也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方式,充实了单一的音乐形式,让抽象的音乐世界能够具体化。可以说,没有无音乐的舞蹈,而没有舞蹈画面的音乐世界也显得苍白无力,由此可见音乐和舞蹈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二、音乐和II蹈的融合节奏性是音乐和舞蹈一个重要的共同点。
舞蹈员有节奏的动作必须要有音乐的指挥,在有许多人参加的舞蹈当中,如果要有协调统一的观赏性效果,所有舞蹈者进行自己的舞蹈动作时必须根据同一个节奏源。否则各人的节拍将没有规律并且很难达到一个很美的舞蹈效果,任何舞蹈创作脱离了节奏一定会失败的。可见节奏是音乐和舞蹈融合的基础。音乐和舞蹈都需要节奏,原始舞蹈从产生之初就和音乐共生存在的本质原因就是节奏。从深层次原因来分析,人的有节奏规律的动作都需要音乐的配合指挥,而舞蹈是一类由感情而生并且讲究节奏感的动作表现艺术形式,更是离不开音乐的伴奏。虽然如此,不是所以音乐都能够和舞蹈结合,只有节奏感非常强烈的音乐才能这个重要的角色。音乐除了和舞蹈达到和谐共生,和电影、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也常常能够结合,但是这种和谐统一效果最好的还是和舞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音乐和舞蹈有着共同的节奏。
除此之外,抒情性是舞蹈和音乐的另一个重要共同特点。音乐和舞蹈都可以表达人们的感情,但是他们互相之间不会产生干扰、冲突,能够同时进行并且相得益彰,可见音乐舞蹈可以完美的结合。
三、音乐对舞蹈的促进作用
(一)音乐有益于舞蹈的动作协调
舞蹈的创作建立在音乐的基础上,在舞蹈动作设计之前就一定要有音乐,在共同的节奏上同时展示。选择合适的舞蹈背景音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已有的音乐,另一种是专门为某一个舞蹈创作恰当的音乐。但是,不是所有舞蹈都盲目使用音乐。可以根据舞蹈的情节情境选择合适的音乐,不是合适的音乐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一些大型的舞蹈艺术作品,会追求全方位的完美效果,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组织者会在编舞的过程中随时根据情景需要修改音乐。这样的音乐和舞蹈更是相伴而生,配合的天衣无缝。
(二)音乐有利于舞蹈气质内涵的发挥
音乐对舞蹈的动作设计的作用是一个基础作用,在这之上,音乐更能够对烘托舞蹈的气氛有重要的作用。音乐可以加深观众对音乐的理解,有益于感情色彩的表达,使舞蹈充满生机,更加容易打动观众。舞蹈如果离开了音乐,就成为了一种“哑巴舞蹈”,不能充分表达舞蹈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只要舞蹈这个视觉画面和音乐的听觉世界有机结合起来,观众才更能理解舞蹈者的意图,进入他们的舞蹈世界。
(三)有利于舞蹈表现剧情
优秀的舞蹈会为观众展现一个宏大的画面,一个真实的剧情。而音乐可以为烘托剧情发挥重要的作用,音乐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声电效果,或狂风,或雷鸣。也有溪水细流,鸟语叽曈,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而音乐节奏的忽缓忽快,声音忽远忽近,则为故事情节的展开起着非常大的烘托作用。只要合理的运用音乐,将会达到一个浑然一体的效果。
四、结语
舞蹈与音乐的融合 篇6
关键词:戏曲元素;舞蹈技法;编创融合;分析探究
引言:戏曲和舞蹈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艺术瑰宝,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逐渐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实现戏曲和舞蹈的共同发展,并逐渐发展形成了各自的文化艺术特征。舞蹈是戏曲发展的源泉,为戏曲表演提供了丰富的角色表演内涵,戏曲又融合了一部分的舞蹈内容,对我国舞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传承作用。同时,在多元化艺术发展的今天,舞蹈的发展应该融合一些戏曲的元素,来丰富自身的表现形式和舞蹈内涵,实现戏曲与舞蹈的融合、创新发展。
一、戏曲元素和舞蹈之间存在的联系
我国戏曲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且经过几百年来的不断发展、革新和丰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较完整的戏曲形式。在戏曲艺术还未发展成形之前,我国舞蹈已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存在于夏商时代发展中,所以戏曲的由来与舞蹈有着很大的联系。唐朝时期,舞蹈逐渐吸取、借鉴了前朝舞蹈的精华和精髓,使舞蹈艺术达到了一种发展的顶峰,是我国舞蹈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唐代中的参军戏和歌舞戏已经逐渐体现出了戏曲艺术的雏形。其中,在唐朝中最流行的一种宫廷乐舞被称为“”大曲,例如,《薄媚》和《霓裳羽衣》等,它们对戏曲艺术的形成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直到宋朝时期,戏曲艺术的逐渐兴起,使得舞蹈内容和形式慢慢倾向于故事叙述的“大曲”形式,并且这种舞蹈形式需要表演人数众多,表演队伍格式相对较严格,将念、唱、舞蹈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通过边唱边跳的形式来表现出具体的故事情节。此外,它还非常注重服装搭配和舞台场景的整体效果,使纯粹的舞蹈形式逐渐减弱。舞蹈内容中故事情节的逐渐演变,使得我国戏曲和舞蹈得到了初步的结合。元朝时期,戏曲和舞蹈的融合现象愈演愈烈,舞蹈已经逐渐被戏曲所替代,并成为了娱乐消遣的主要形式,舞蹈逐渐衰落。南戏的产生是我国戏曲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而到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时期,舞蹈只是作为皇帝的一种政权工具而存在,舞蹈逐渐发展成为宫廷表演的一种队伍形式。在这一时期,舞蹈的地位大大降低,使戏曲发展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形式,推动戏曲逐渐走向了鼎盛时期。而在今天这种戏曲与舞蹈并重的发展时期,将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到舞蹈技法的编创中去,不仅有利于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实现舞蹈的创新发展,同时还可以对传统戏曲艺术进行有效的传承。
二、戏曲元素与舞蹈技法编创中的有机融合
舞蹈是人们生存发展中的一种最单纯、最直接、最虞城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历程。通过舞蹈的艺术形式,可以让我们深刻的感知生命、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珍惜生命、表现生命等。同时,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戏剧形式,一直存活至今。它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它的发展和传承对我国文化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戏曲是属于写意性质的,所以它的内容表现性尤其重要。例如,一个快速跑步的动作可以充分体现出人的极速前进状态。所以,在戏曲元素和舞蹈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戏曲中的表演性特点,充分运用舞蹈技法的各种肢体语言来进一步完善舞蹈的表现内容。通过对舞蹈的不断完善和加工,不仅可以使舞蹈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色进行保留,同时还可以融入戏曲元素,增加舞蹈的神情气韵,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戏曲元素与舞蹈艺术相互融通的美学原则[2]。
戏曲和舞蹈经过长期的演进和发展,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很多相互融通的元素,例如,戏曲身段和古典舞蹈的神韵、地方性戏曲和民族舞等元素的融合。像采茶戏就是以采茶生活为基础而形成的;花灯戏是从花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花鼓戏是根据民间的花鼓歌舞而逐渐形成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舞蹈的创作过程中,要深入的挖掘戏曲元素,并将其融入舞蹈技法的编创中去,不断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舞蹈形式,实现舞蹈的创新发展。
三、《情醉了》舞蹈作品中戏曲元素的分析
《情醉了》这个舞蹈是一个表演性极强的男性独舞作品,它运用虚拟化的表演形式,将戏曲元素很好的融入其中,并通过多种空间的情感转换形式,让每个舞蹈动作都能够清晰的展现故事情节,让观众很容易了解舞蹈的故事内容。首先,是将所有灯光集聚在演员身上,充分吸引了观众的眼光,同时好像是给舞蹈演员设置了一张床,为接下来梦里的故事情节做好铺垫。选用大红绸子作为舞蹈工具非常有新意,可以当它是被子、红盖头、轿子等多种物品,有利于演员变更表演角色[3]。其次,以往融入戏曲元素的舞蹈大多以古典舞蹈为主,但这个舞蹈却是民间舞蹈,是戏曲元素和舞蹈艺术相融合进一步创新。在音乐、独白、服装和舞蹈动作上都充分体现出农家少年的气息,人物的形象体现的非常深刻,并且各个角色转换之间的舞蹈动作也非常的自然和谐,真正的将戏曲元素融入到了舞蹈技法的编创中去。同时,通过舞蹈动作和歌曲的反复重复,突出舞蹈的主题,加深故事情节思想情感,极大增加了舞蹈的感染力。最后,通过母亲的独白将沉浸在梦中的少年唤醒,他发现刚刚发生的一切都是在梦里,那种失落的表情更加深刻的体现了《情醉了》舞蹈的意境。
四、结语
总之,戏曲和舞蹈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艺术瑰宝,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逐渐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实现戏曲和舞蹈的共同发展,并逐渐发展形成了各自的文化艺术特征。我们要充分了解戏曲和舞蹈之间存在的联系性,将戏曲元素有效的融入到舞蹈技法的编创中去,有效运用戏曲极强的表演性特点,增加舞蹈肢体语言的表现性和感染力,加深人们对舞蹈故事情节的理解,实现我国舞蹈的不断创新,促进我国舞蹈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宏.戏曲元素与舞蹈技法编创研究与运用[J].北方音乐,2014(15):65-67.
[2]郭慧娟.关于从太谷秧歌中提取舞蹈动作元素的探讨[D].山西大学,2011.
[3]李丽宏.戏曲元素在中国舞编创中的运用[J].戏曲艺术,2012(02):78-83.
舞蹈与音乐的融合 篇7
一、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小学音乐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音乐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采取教师领唱、教唱及学生被动学习唱歌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不存在任何艺术的美感,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事实上,音乐教学应该是各项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美术、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都与音乐息息相关,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善单一教学。第二,音乐教学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小学生在这一年龄段对艺术知识的了解尚浅,应在实践中形成对艺术的感悟,而传统音乐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学生美育的发展。第三,教学课堂缺乏创造性,单纯唱几首歌并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应将音乐素养和创新素养融入音乐教学,而音乐与舞蹈相结合正是创新教学方法的体现,更能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创造力。
二、实现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
(一)运用舞蹈律动创设情境
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投入音乐欣赏和学习中。具体来说,就是将舞蹈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中,在音乐教学中加入舞蹈教学,对音乐教材中的舞蹈表演的内容进行设计。教师在课前编排好舞蹈,表演给学生,学生会被舞蹈吸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舞蹈和音乐的积极性。笔者以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为例:
上课前,播放《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的音乐。
师:同学们,知道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生:《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师:那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舞蹈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跳一段欢快幸福的舞蹈。
(教师随着《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的歌曲伴奏起舞,跟着音乐的节奏重点在脚上动作和手部动作,观察学生已经被欢快的舞步所吸引,邀请全班同学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这段舞蹈。)
在这节课的开始,笔者将歌曲与舞蹈相结合,设计舞蹈作为教学情境,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身体运动反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听觉感受。对于小学生来说,身体器官的外部活动是抓住舞蹈音乐艺术内核的有效方法,使每位学生亲身参与,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使音乐与舞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二)通过舞蹈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与舞蹈教学的相互融合是没有过多束缚的,将音乐作为背景锻炼学生的舞蹈能力,同时能运用舞蹈的吸引力增强学生的乐感,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指导学生培养创造力,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经典音乐和舞蹈展示给学生,学生在模仿的前提下培养出乐感,再运用同类型的音乐鼓励学生自主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在音乐和舞蹈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笔者常在民族音乐的学习中融入舞蹈编创环节,以音乐《加伏特舞曲》与《哈里罗》为例:
《加伏特舞曲》以固定舞蹈脚步为主,而《哈里罗》是具有拉美风情的舞曲,其动作主要以扭胯为主,运用多媒体技术简单介绍这两首歌曲的风格和舞蹈动作。在练习和感悟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试着将这两首歌曲的固定舞步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舞蹈。学生自由组成编创小组,根据舞曲音乐尝试编创,笔者一进步进行指导。在编创的过程中,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不同国家、民族音乐内涵的不同,这是小学生对音乐的首次深入认识。
(三)歌曲演唱与舞蹈表演有机结合
音乐与舞蹈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晦涩,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都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步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开展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摆脱传统教学的僵化束缚,运用歌曲演唱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演唱中更深入地体会到其音乐风格和相应的舞蹈。同时歌曲演唱与舞蹈表现的结合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节奏、旋律的认识,培养小学生的协调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艺术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舞蹈是对音乐的深入和运用,二者的结合将促进小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生美育逐渐受到教育行业的重视,尤其是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成为提高学生音乐和舞蹈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音乐与舞蹈是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值得广为提倡。
摘要:目前,我国国内小学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影响素质教育的改革效果,将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结合起来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本文主要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分析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舞蹈教学,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舞蹈与音乐的融合 篇8
1 苗鼓文化的介绍
苗族是古代“三苗”的后裔,“三苗”又是“九黎之后也”。由于苗族祖先蚩尤的战败,从中原逐渐被驱赶至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为驱赶野兽,保护自己,苗民先祖们靠着敲打竹竿、树干之类的吓走野兽。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他们制造出了以兽皮为材料,能发出声音的工具,即最初的鼓。随着时间的推移,鼓的作用越来越多,其不仅仅只用于驱赶猛兽,最后演变为人们战斗中的发放信号、鼓舞士气的一种新型的工具。正因为“苗人在环境上,苦于种族、政治、经济之压迫,无以进展,故文化知识较落人后。所居之地,在荒山峡谷之间,出作入息,少与汉人接近……若不寻求一种娱乐,则不足以资人生乐趣,提高思想,活跃精神,促进健康。”他们在劳动空闲之时,喜庆欢乐之时一方面当作娱乐;另一方面互相切磋,在音色、节奏、力度上对最初的鼓点进行了改进加工,萌生了对苗鼓的艺术追求,并渐渐的将舞蹈融入苗鼓的展现之中,尤其是将苗族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某些动作引入苗鼓的舞蹈表演之中(像砍树的动作、打稻谷的动作、妇女梳妆打扮的动作等),具有十分完整的叙事情结,逐渐演化成了与苗族艺术传统与艺术表现于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
2 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的现状分析
2 . 1 竞技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
在体育舞蹈传入中国的20多年里,大多数的竞技体育舞蹈者比赛时,多采用的是西方的音乐,其中包括有西方管弦乐、流行英文歌曲等。音乐本身的产生就有其一定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暗含着其民族的文化底蕴,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国家的体育舞蹈表演者都对其有着不同的体会,这与表演者的自身的各方面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包括有文化背景、舞者的舞蹈基础等。
2 . 2 大众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
体育舞蹈是有西方嫁接到中国的一项运动,当前,其在中国还只表现为枝与叶,还没真正的在中国生根,因为它的各方面的因素还表现为西方的形式。如何生根呢?笔者认为可以把它扎根于中国的群众之中。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的群众体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民间主要的锻炼项目有导引术、气功、舞蹈等。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大的。就体育舞蹈音乐来说若各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能够抓紧对这方面的研究,这个问题也不是很大的。在大众体育舞蹈上就有几个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的范例。如,在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2008第一期“鼠鼠快乐”中,体育舞蹈表演者周志坤运用湖南花鼓戏《补锅》演绎拉丁中的牛仔舞,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与体育舞蹈结合的很好实例。
2 . 3 学校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
当前,还没有一个学校就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进行一个专门的研究,只有少数个别的体育舞蹈教师对此进行过尝试,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笔者认为,敢于尝试就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了,尤其在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的方面,从小的方面来讲是对体育舞蹈音乐的创新,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播,如若成功那便是万世之功,因此,笔者相信由此而产生的可能将会是一场变革。
3 体育舞蹈音乐与苗鼓文化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世界上有一种从来没有障碍的沟通形式,那便是艺术。笔者认为体育舞蹈音乐与苗鼓文化有着一种天然的相似性,因此,就大胆的提出了此种观点,体育舞蹈音乐与苗鼓或许在同一个舞台展现可以交融奏响。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方面的信息蜂拥而至的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如何抉择,全看它与当事人的切合。笔者认为体育舞蹈音乐与苗鼓文化有着很多的相似性,如韵律、功用等,是可以融合发展的。
4 体育舞蹈音乐与苗鼓文化融合的价值
对于中国来说,体育舞蹈音乐是一种外来的文化,而苗鼓鼓韵是一种中国本土的文化,将它们进行结合可以说是保护国家传统文化的一种手段,是对外来文化的一种改变创造。
4 . 1 丰富体育舞蹈的内容
体育舞蹈是一种由音乐和舞蹈结合表现的艺术,将体育舞蹈音乐与鼓文化的融合发展,是对体育舞蹈音乐的一种丰富和创造。体育舞蹈与鼓文化的结合是将外来文化融入中国这个艺术元素多元化国家的一种手段。体育舞蹈与音乐是密切相关的,体育舞蹈离开了音乐,那么就等于失去了灵魂。苗鼓是一种极具震撼力的打击乐器,是孕育于中国苗族地区的“土文化”,加之其有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一旦将其二者结合,就是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与新型文化碰撞,它们擦出的火花是不容小觑的。
4 . 2 增加人们对体育舞蹈的认同感
众总所周知,体育舞蹈是一种外来的文化,其以其张扬的个性,夸张的表现,深受当代青年人的喜爱。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艺术表现是被中国老一辈人所厌恶的。中国人民的受到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思想上是十分保守的,尤其以在西部地区更甚。鼓文化诞生于西部,是西部苗族地区土生土长的文化。将体育舞蹈与鼓文化融合发展是结合西部地区实际发展当地多元文化的一种表现。试想一下,当苗族地区的人民听到他们本民族的音乐在体育舞蹈中会有什么反应呢?笔者认为,他们一定会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在心理上面将不会那么的排斥,反而会形成一种共鸣。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结合将有利于体育舞蹈在本土的传播,同时也是民族文化“走出去”的一种手段。
4 . 3 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途径
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被发掘和整理,中国走上了民族传统文化开发、保护、传承这一道路。他们绞尽脑汁的思考着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道路,试图使传统文化在中国继续绵延。将体育舞蹈音乐与鼓文化的融合发展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途径的一种创新,为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体育舞蹈音乐与苗鼓文化的融合发展,当前还处在一个设想的阶段。它是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的一个主要手段,若要使体育舞蹈真正的植根于中国这个文化大国。那么更多的注入中国元素,那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笔者认为在这可以打个比方,体育舞蹈音乐相当于一种外国的食物,如,“肯德基、麦当劳”,当这些速食传入中国来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改变了原有的口味,以此来适应中国这个市场。那么,体育舞蹈音乐如要适应中国的市场,改变其的风格并加入中国的元素,是实现其长足发展的一条“明智”之路。
5.2 建议
(1)加深对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理论的研究。因为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是体育舞蹈音乐与苗鼓文化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他们二者的结合是一种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的表现。
(2)加快建立属于本民族特色的体育舞蹈音乐学科体系,是体育舞蹈音乐与苗鼓文化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3)加大对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应用研究的投入,如,“人、财、物”。
舞蹈与音乐的融合 篇9
关键词:体育教学,音乐舞蹈,融合
体育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创新教育教学形式, 依据学科的特点在实现教学技能目标的同时, 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某种愉悦感和成功感。而音乐和舞蹈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冶学生情操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果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将音乐和舞蹈元素融入其中, 势必会使体育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享受运动, 获得技能, 快乐成长。
一、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选择健康的音乐舞蹈进入教学,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在体育课中适时地穿插一些思想内容健康的舞蹈和配以优美的音乐, 能促使学生运动中枢的兴奋, 与抑制过程加强。从而提高兴奋性, 减轻疲劳感, 激发机体的潜能和学习的兴趣, 如我在上课时, 课一开始, 在整齐的队列练习后, 打破了过去那种呆板, 单一、成人化和公式化的定位徒手操, 模仿操等活动的教学方式, 而是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 教师带领着学生以艺术的脚步做各种舞蹈练习, 使学生能在美的乐曲伴奉下, 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 感到新鲜, 使学生积极活泼进行热身运动。
学生在完成大强度与高密度的教学任务后, 不采用单调的口令, 进行放松运动结束教学, 而是让学生跟随教师在美的旋律声中, 做各种轻快的舞步动作和优美的瑜珈运动, 使学生进入一种轻快的意境, 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充分得到松弛, 心旷神怡, 从而有消除疲劳, 恢复正常心率, 轻松愉快的结束教学。由于音乐舞蹈这一教学手段恰当的运用到体育各个环节之中,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单调紧张的课堂变成动作优美, 生动的课堂, 从而,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音乐舞蹈进入体育课堂丰富充实了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能够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
众所周知, 音乐舞蹈进入体育课堂会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从而使心情愉悦, 充满朝气和活力。其实,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 还能充实体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例如, 在每节体育课的课前准备环节笔者配上健康、轻松、愉快的乐曲, 来替代以往的徒手操练习, 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 认真地完成练习, 使头、肩、髋等关节及全身得到充分的伸展活动, 学生感新鲜有趣, 轻松, 也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主动性, 丰富和充实了体育教学的任务的全面完成。
再如, 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笔者还大胆在体育课上开设了舞蹈选修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外部形体的展示, 不断增强内心情感的体验。
三、音乐舞蹈进入课堂后, 学生会对体育锻炼产生一种新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会自觉主动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
音乐和舞蹈能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烘托气氛, 而体育教学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群体活动。以往的个体训练会使学生面临很大的思想压力, 由于在个人形体、个人技能、体育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很多初中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往往表现得焦虑和不安。而音乐和舞蹈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恰恰能使学生在一个群体练习中放松自己, 通过动作模仿和认真领悟, 他们能够在很短时间内矫正错误或不规范的动作。而在自身的锻炼过程中, 他们又会收获某种来自于内心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这使得他们对体育锻炼会产生一种新的认知和理解。体育, 不但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更能磨练人的意志, 享受运动所能带来的愉悦和快乐。有了这样的理解后, 对于开展更大规模的体育活动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比如组织全校性的篮球比赛, 课间操比赛, 拔河比赛以及乒乓球比赛等。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 让音乐和舞蹈带给学生全新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提高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体育教学, 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而且还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古人言,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 感到枯燥无味, 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多媒体课件教学应用于体育课堂, 以其鲜明的图像, 生动的画面, 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 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充分的调动起了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后, 学生会精神百倍, 劲头十足, 兴趣盎然,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充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提高了教学质量。
例如, 教师可以在学生欣赏舞蹈视频时详细讲解其动作要领, 阐述舞蹈编排达到的形体目标, 增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又如, 在设计一些体育教学的小游戏时, 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或选择一些音乐来配合动作, 以此达到既紧张又活泼的目的, 提高学生对节奏感的认识和把握, 从整体上提高审美能力。
总之,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音乐舞蹈元素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胆实践与创新, 这对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体育课堂参与意识,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师应不断的总结经验, 弥补不足, 为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苏晓红, 邵立国.对初中体育教学心理气氛的透视[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 (06) .
[2]曾建军.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2011 (20) .
舞蹈与音乐的融合 篇10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舞动,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通过人体艺术来表现音乐的意蕴和情调,展示音乐艺术的生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符合小学生爱动、好奇的天性,而舞蹈综合唱、动、表演等多门艺术教学,对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儿童身体素质与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融合舞蹈生活元素,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热爱新鲜事物,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小学音乐教学者要善于利用学生此阶段的性格特征进行“对症”教学,让学生在接触一门新课程时,觉得有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儿歌音乐难度小,节奏易上口,在教学中配合有趣的肢体动作,学生在唱中舞动,形式活泼生动,既符合学生的爱动天性,又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学《快乐的小木匠》时,唱到歌词“嚓嚓嚓嚓刨花儿飞,刨花儿飞,沙沙沙沙大锯响,大锯响,我是快乐的小木匠,嗨嗨,快乐的小木匠”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做出刨木花儿和拉大锯的动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教学元素,与身边的同伴一起,和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简单的几个动作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更让学生在美好的音乐与歌声中感受到真挚的感情,在拉近师生、生生关系的同时,快乐地学会歌曲。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歌谣,教师在进行这类歌曲教学时,可根据教材选择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舞蹈动作和儿童熟悉的歌曲进行舞蹈动作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歌舞《踢毽子》就是很好的寓学于乐的例子。该舞蹈运用藏族风格舞蹈中的颤膝律动元素,用踢毽子的运动形式让孩子释放天性,在舞动身体的活动中感受舞蹈、音乐的力量。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了大半时间与学生进行踢毽子练习,教导学生在练习颤踏时要提胯拎腰,双脚交替踏地,小腿要主动抬提,毽子要尽量提高。然后,边放音乐边跟着节奏踢毽子,在舞蹈和音乐交融中感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鲜明节奏,民族韵味的纯朴豪放。
二、融入舞蹈审美元素,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会学生简单的舞蹈动作以辅助音乐教学只是初步的,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音乐舞蹈学习中认同艺术的表现,逐渐了解音乐的世界。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舞蹈音乐知识文化,让学生了解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培养其良好的艺术欣赏细胞和审美能力。
在学习《金孔雀轻轻跳》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新歌曲之前,教师可先给学生跳了一段有关动物的舞蹈,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出示孔雀的图片,让学生听着伴奏想象孔雀在音乐中翩翩起舞的意境,产生美的画面。进而,让学生跟随自己学习正确的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手指用劲立起。最后,学生和着节奏跳起孔雀舞,愉快地进行舞蹈游戏。
优美的舞蹈伴着音乐欣赏,让学生第一感觉就喜欢上舞动音乐,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
三、融入舞蹈动作元素,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中,将舞蹈融入音乐课堂,可以更好地为孩子提供一个表达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
围绕孩子们好动、好奇的天性进行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向,教师们要善于根据这一天性让小孩子在课堂上动起来,而不是限制他们乖乖地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听任说教。给孩子鼓励、信心,他们才敢与你分享内心的情感世界。
《放牛山歌》是首充满地方风味的歌曲,但是节奏和歌词相对其他歌曲较难掌握,如果一味地把教学重心放在教授歌词上,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教师可以这首歌曲融合舞蹈动作进行教学,即用舞动动作来解释每句歌词,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枯燥的课堂活跃化,也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明了地理解歌词意思。在唱到“太阳出来哟喂,照北哟岩,赶着那个牛儿啥上山来……”教师以身示范,以歌词为依据自编舞蹈,学生看完后进行自我舞蹈编排。学生的表演自信、自然,在获得音乐、舞蹈知识的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四、融入舞蹈情境元素,提升学生创造能力
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情感和多次认知感悟,使学生情感得到陶冶,身心和素质得到健康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通过设定各种教学情境将音乐作品呈现给学生,通过聆听歌曲、舞动身体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潜能。
在《森林的故事》一课中,教师可采取转化音乐故事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提出问题:“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在一起玩耍,现在它们遇到了凶残的猎人或者其他动物,它们会去向谁求救呢?”同学们立即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有的说小猴子会去向大象求救,有的说孔雀去向长颈鹿求救。教师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创意,把“大鹿”的旋律组织起来,改编自己喜爱的动物歌词,于是便有了“兔子快点快点进来”“乌龟快点快点进来”等新歌词。随后,教师给学生派发预先备好的各种小动物头饰,让学生模仿各种小动物在森林的种种行为动作,让学生在最真实的情境中尽情地享受音乐,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这种方法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在沟通互动中增强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在合作和竞赛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论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篇11
关键词:舞蹈 音乐结构 舞蹈表演 关系
舞蹈的结构受音乐结构的影响,在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时,音乐结构与舞蹈结构也会合二为一,两者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舞蹈表演所要达成的效果。在本文中主要从情感、旋律和段落结构几方面分析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一、舞蹈音乐的情感结构与舞蹈表演有密切联系
对舞蹈来说,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绪都是按照一定的段落结构开展,其中情感结构贯穿舞蹈表演的始终。不同的舞蹈表往往配合不同的音乐结构,音乐结构较为复杂的作品,其舞蹈内容也相对复杂,因为舞蹈必须与音乐所表现出的情感相适应。比如,对自娱性群众舞蹈来说,其音乐结构的构成相对较为简单,舞蹈动作也很容易把握;而相对仪式性的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会根据仪式的内容而定;对于一些情景剧或者歌舞剧来说,由于在舞蹈表演中会涉及到多种情感线索,舞蹈音乐创作也会借助切割节拍、转换调性、音色搭配等多种形式来表达情感内容。就像在舞剧《阿诗玛》中,创作者将全剧的情感分别置于七块色系中,借助黑色、绿色、红色、灰色、金色等色彩表达情感,在这里音乐借鉴了美术词汇,也就是用色块的形式去展现情感因素,使得舞蹈表演中的情感更加明晰。
此外,由刘沣学、赵季平合作的舞剧《大漠孤烟直》是由四幕舞剧音乐构成的,其中包含《千山独行》、《悲怆 悼九二一大地震》、《求索》、《独行》,其中以第二幕作为整个剧场的核心,并且在其中展现主要人物的情感。在音乐的开始部分主要采用写实的手法,运用打击乐器的组合,塑造出了的地震场景,之后为了表达地震之后人们的内心的痛苦,配合使用了多种乐器,用音乐主题来表现表演人物的内心,也让观众产生心理共鸣。
二、舞蹈音乐旋律结构与舞蹈表演联系密切
旋律表现为乐音高度流动的时间形态,其会根据舞蹈表现内容展现出不同的音乐线条,这种表达方式区别于我们所使用的文字语言,文字语言的每句话都有明确的含义,但是音乐语言则相对更为抽象,指意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舞蹈的乐曲创作者可以更好的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的舞蹈音乐作品。作曲家叶纯之指出,舞蹈音乐可以极大促进舞蹈创作,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三方面,其一,音乐不仅是理解的对象,也是舞蹈创作的依据;其二,音乐作为一种基本旋律从属于舞蹈;其三,音乐可以激发舞蹈家的创作情感。此外,卡琳娜伐娜再起编舞法中也将舞蹈旋律的创作总结为对抗式、对话式、变化式、无视式和演绎式,而其中任何一种创作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舞蹈与音乐旋律有机结合,最终完美的展现舞蹈表演,借助旋律推动舞蹈情绪,以舞蹈来表现旋律内容。比如,在舞剧《原野》中的第二幕关于焦母念经、诅咒金子的场景中,音乐旋律线有两条,其一,运用“仇虎音列”创作出的大段旋律表现人物内心的怒火,其二,运用了“焦阎王音列”,利用弦乐器在高音区的弱奏让观众感受到复仇已经迫近。
三、舞蹈音乐段落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不管是舞蹈还是音乐,其在陈述与发展基本材料的方法上十分相似,两者都必须注重段落结构的设计,在音乐中的完整段落结构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的表达乐思。比如,对于一首两段体的歌曲来说,创作者可以将其分为A、B两段,进而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去表达同一个主题。在舞蹈中,编舞者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会采取一段式、两段式、交响式等多种段落结构。一段体作为最小的舞蹈音乐结构单位,主要用于表现某一单一的形象,这种简单的音乐表达,使得一段体的舞蹈音乐在民间舞蹈中较为常用,以适应民间舞蹈相对较为简单的情感动作表达,而且更利于传播和记忆。二段体的舞蹈音乐中有两部分,其通过对比方式分别用于表达音乐发展的不同层次。比如在《鄂尔多斯舞》中就包含了两段体结构的舞蹈,其中一段的音乐主要是由换尾的上下句构成,内容表达较为开朗,塑造出了鄂尔多斯男子彪悍粗犷的形象特点,与此相对应,与这段音乐相对应的是舞蹈表演动作的豪迈、大气。另一段音乐为活泼的小快板,其音乐情绪与第一段形成了对比,舞蹈动作是舞蹈者轻盈的舞步。两段音乐因为舞蹈内容的需要反复了若干次,以实现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呼应,表达出鄂尔多斯人民的勇敢、热情、乐观的民族性格。
总之,如果音乐与舞蹈之间不能实现较好的合作,舞蹈编导没有正确理解音乐内涵,最终都会导致舞蹈表演的失败,比如,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第一次失败上演就是因为创作者没有实现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完美结合,舞蹈音乐被拆分的七零八落,失去了原有的完整性和意境。与此相对应,由法国编导玛利乌斯 彼季帕所编导的《天鹅湖》因其尊重原创,将舞蹈与音乐结构完美结合,成就了一部经典的芭蕾舞剧。
四、结语
音乐结构与舞蹈结构是密切相关的,两者在结构安排上必须相互照应,保持步调一致,只有这样,舞蹈表演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才能更好的感染观众,让舞蹈作品更加扣人心弦。也就是说,舞蹈音乐不仅反映自身的结构,也决定了舞蹈表演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沈玉萍.谈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提高[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09).
[2]黄博.论乐感与舞蹈[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3]刘小雷,冯燕,吕倩倩.舞蹈表演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表现[J].文教资料,2008,(21).
大众舞蹈与舞蹈创作的融合研究 篇12
一、促进大众舞蹈和舞蹈创作融合的原因分析
1、二者的艺术同源性
实际上不管是大众舞蹈还是舞蹈创作都是以生活为根本的,所以从这点上来讲二者在艺术上是具有同源性的,早在远古时期舞蹈就融入到了生活当中,并且随着生活的积累,舞蹈有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源泉。我们知道舞蹈是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但同时也在不断的走向大众,那么这就要求舞蹈创作要更多的和大众舞蹈贴近,而二者的同源性就使得二者的靠近成为了可能。例如朝鲜舞蹈《农乐舞》本身就是大众舞蹈,其创作来源于农民劳作后的放松及对丰收的祈求,属于一种自娱性极强的大众舞蹈,当前经过舞蹈创作这种大众舞蹈在经过加工和提炼之后已经被搬上了舞台,成为了一种能够观赏性的舞蹈形式。生活为大众舞蹈、舞蹈创作提供了素材,也正是因为有了生活才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舞蹈,反之舞蹈也是生活的一种提炼。
2、二者在形象塑造上都具有典型化
舞蹈不可能将生活包罗万象,那么舞蹈就需要将生活当中的人和物进行提炼及创作,并且在提炼和创作的过程当中是非常注意典型化的,大众舞蹈的典型化形象塑造考察的是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创作的典型化形象是基于生活而对艺术的一种提炼和加工,所以说不管是大众舞蹈还是舞蹈创作都是一种对典型化的捕捉,而捕捉的成功与否对于舞蹈的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大众舞蹈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1、大众舞蹈丰富了舞蹈的创作形式
大众舞蹈作为一种非职业的舞蹈,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可以参与进来,具有极强的群众性、地域性和自娱性,而这些大众舞蹈也对舞蹈创作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例如大秧歌是我国民间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众舞蹈形式,产生于小农经济,其中的很多动作都来自于生活,是一种祈求丰收的舞蹈。这种舞蹈形式以其广泛参与性和传承性流传至今。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就是借助于大秧歌这种大众舞蹈的地域特色来进行秧歌艺人的人生描绘,其创作的形式来源于大秧歌。艺术是来源于又高于生活的一种生活表现形式,而大众舞蹈这种舞蹈形式则为舞蹈艺术形式及动作注入了新鲜的养料和血液,使得舞蹈创作形式更为丰富。
2、大众舞蹈影响舞蹈创作的形象
舞蹈作品中所表现的舞蹈形象是极具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能够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当中受到感染,从而和舞者产生共鸣。大众舞蹈所具有的自娱性和生活性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感染性,大众舞蹈中丰富的生活基础为舞蹈创作的形象提供了源泉,使得舞蹈作品更具美感和生命力。例如曾在电视舞蹈大赛中表演的《顶碗舞》,其创作就来源于蒙古族的一种大众舞蹈形式,在大众舞蹈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并在舞蹈的动作和难度上进行了相应的提高,在动作构图上进行了创新,使得舞蹈创作成为了一种审美创作活动。
3、大众舞蹈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审美空间
舞蹈审美创作本身就是舞蹈创作者生活再现的过程,舞蹈创作者生活、教育、成长环境的不同,舞蹈的诠释和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才会有了千姿百态的舞蹈形式。成功的舞蹈是需要与观众产生共鸣的,需要深入观众内心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大众舞蹈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时候,还使得民众的审美情操得到了提高。而大众文化也对舞蹈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不管是社会还是国家都要求舞蹈创作要符合生活、符合社会的发展,那么大众舞蹈本身所具有的自娱性质就为舞蹈创作提供出了更多的创作空间。我们知道大众舞蹈是人民群众所创作的,那么这种舞蹈形式当中就凝聚了人们对美最原始的、最本质的渴望,所以在舞蹈创作的过程当中将大众舞蹈的这种对美的渴望融入其中,舞蹈艺术自然也就实现了与时俱进的目标。现代人随着社会、科技等的发展,文化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那么对于舞蹈当中的美就有了更多的感触和体会,同时还有很大的一部分人愿意加入到舞蹈的传播活动中,那么这也要求舞蹈创作要能够更贴近于大众需求,才能够保证群众的参与和传播。
三、大众舞蹈与舞蹈创作的融合趋势
当前我国对大众文化的越来越重视,大众舞蹈符合大众文化的需求,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是紧跟时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凝聚力的创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大众舞蹈所具有的这种魅力和作用必然会引领舞蹈创作的发展,而舞蹈创作必然会越来越靠近大众舞蹈,为舞蹈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方向和感悟,为舞蹈创作搭建出更为宽广的平台,所以未来舞蹈创作一方面会更多的从大众舞蹈中提取素材,另外一方面还将会和大众舞蹈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舞蹈形式。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创作和大众舞蹈不断的进行着融合,这即是大众文化发展的需求,也是因为二者所具有的同源性及在事物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同样具有的典型性,而大众舞蹈一方面丰富了舞蹈的创作形式,另外一方面还影响了舞蹈创作的形象,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审美空间。在舞蹈创作中融入更多的大众舞蹈元素,才能够使舞蹈创作更具魅力,也同时能够让大众舞蹈的道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郭俊峰,张妍,著.从生活到艺术民间自娱性舞蹈与舞台表演艺术[J].舞蹈杂志,2011.
【舞蹈与音乐的融合】推荐阅读:
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分析07-17
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05-14
舞蹈音乐与舞蹈结构07-14
音乐与舞蹈学专业11-18
音乐对舞蹈的意义05-27
音乐剧中的舞蹈05-25
体育舞蹈音乐07-23
音乐舞蹈08-24
民间音乐舞蹈05-15
音乐舞蹈学院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