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与音乐的融合之美探究论文

2024-07-08

电视与音乐的融合之美探究论文(通用7篇)

电视与音乐的融合之美探究论文 篇1

电视与音乐的融合之美探究论文

电视音乐是从电影音乐中起源,经历了几十年的播出实践与电视制作,如今电视音乐已经向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发展,并且愈发鲜明在电视屏幕上地呈现出自己的艺术张力与规律性。音乐是一门历久弥新的声音艺术,它具有科学的、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音乐与影视结合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影视音乐,音乐与体育运用结合产生了雄浑豪迈的体育音乐,音乐与宗教的结合更是产生了纯净无染的宗教音乐,当音乐进入电视这年轻的综合视听艺术中时,“电视音乐”由模糊变清晰,由稚嫩变成熟的过程标志了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新学科的诞生,电视音乐是电视与音乐两门科学之差别“联姻”,更体现了最绝佳的美之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节目有机地结合音乐创作,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不再属于单纯的音乐。这样的音乐作品即不是独立的,又不是一种被动的因素,单单是对画面内容进行说明的。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手段,它将综合艺术中音乐的特性充分发挥出来。画面与音乐殊途同归、相辅相成,借助于电视表现力的影响,从不同的侧面来服务于电视作品的主题。

一、电视与音乐之缘

电视作为视听一体的传播媒介,为传播音乐及音乐文化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作为一种现代的具有超大功能的传输工具,电视彻底改变近距离静听、叹赏音乐的传统音乐传播模式。尽管这种传播方式不能将以传送为主的现场音乐会改变。但是,在音乐传播与融合方面,电视却有着特有的巨大优势。笔者平时酷爱音乐,比较关注电视和音乐的关联。笔者认为,电视与音乐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视与音乐的融合,创造出了视觉、听觉紧密结合的艺术形态,这种声音与画面紧密结合的电视音乐形态,营造出了一种一加一大于一的艺术效果。由于电视音乐具有其他音乐形态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无论是现代流行音乐,还是传统经典音乐,或者本土民间音乐、外国洋人音乐等等,都在谋求与电视亲密合作。事实上,电视与音乐的融合,已经使电视音乐文化声名大噪。许多电视台都因有效传播了音乐文化而赢得众多的观众。如湖南卫视举办超女歌手大赛成功后,还是迅速提升了收视率。浙江卫视也是不甘其后,在“中国好声音”成功举办之后,也大大提高了收视率,在众多电视台脱颖而出。这些电视台之所以在短期内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显然都与电视与音乐有效融合关系密切。由此可以看出,电视与音乐的融合,极大地促进了电视事业的发展。

虽然电视与音乐没有较长的结缘历史,但其珠联璧合的优势,却是难以企及的。这种传播工具高效普及,不单单促进了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同时还使传播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新旧媒体的有效融合,使传播空间更加广阔。MTV ,即音乐电视,在电视与音乐的结缘下诞生了。它是通过音乐语言的表意和抒情方式,利用电视技术手段,采用的辅助表现形式是用画面语言进行烘托,以带给观众更多的审美感。音乐传播的渠道是不同的,包括触觉、视觉和听觉三种渠道,即听到、看到和触觉到的。音乐的传播过程是极其复杂的,而整体的传播过程更是非常的美妙,

就像对传统的优秀文化进行弘扬一样,在对经典音乐文化的弘扬过程中,电视所肩负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电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会产生令人叹为观止的视听效果。而网络电视密切联系经典音乐,会在现代的时空中传扬艺术生命。正如古人孤芳自赏的音乐和高山流水的隐逸音乐,向大众和世界范围内传达一样。广大观众和听众,不单单会在电视上欣赏到各类音乐比赛和音乐晚会,还可在节目的背景音乐及片头片尾曲中,对经典音乐的记忆进行重温。

二、电视与音乐的融合之美

(一)电视剧与主题音乐的融合之美

电视剧是大众审美中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时它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融合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相互之间有机地支撑、互补,以达到互通共融的艺术境界。而音乐在其间的穿插运用,则为剧情的铺垫和延展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作为影视音乐的有机组成,主题歌的作用是对情绪进行渲染、对剧中形象进行塑造,并对主题进行表现。因此在影视音乐中,主题歌占有核心地位,可对整部剧进行浓缩和概括。同时因为有歌词,而使主题歌的文学形象更加的具体,更容易被广大观众所传唱和接受。从剧情的需要出发,主题歌可以重复出现,只需相应的处理歌词和音乐的变化。因此一首主题歌曲,能勾起人们无限的回忆,其最大的成功之处,也正是在于此。电视剧音乐中的片头曲属于引领性的音乐,片尾曲则是总结性的音乐,它们主要是对于剧中主题进行概括,对剧中情感进行升华;而电视剧的主题歌曲是贯穿于整部电视剧的基调性的音乐,它奠基了整部电视剧的情感和风格。歌曲艺术作为一种声音元素进入到电视剧这门综合艺术中来,它和电视剧艺术的构成元素有机结合,相互作用,使得电视剧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更具体、更深刻、更易被观众理解,同时也使得电视剧中的歌曲更形象、更具传播性。

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作为主题曲的基本曲调,对那种韵律精华进行汲取,表达的是一种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精神。《红楼梦》中的十几首配乐,都对剧中人物命运进行个性鲜明的演唱,将影片的主题进行了很好的交代。有着感伤和凄婉曲调,有力地诠释了名著的精髓;电视剧《水浒》片首曲《好汉歌》,有着强劲和明快的节奏,即对梁山好汉阳刚之气和热情豪爽进行了诠释,同时也对他们英勇神武、不畏强暴的豪情进行了表现。《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旋律略显沧桑而又恢弘大气,对英雄们各领风骚的豪情进行了展现,将人们引领到那个久远的年代,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对人生大舞台上的巨变,进行着娓娓讲述,而语言,是无法用来表现这种音乐的凝重和深邃,而正是由历史本身有机地结合音乐,来发出这样的感慨,吟唱出这种感觉。

剧情音乐结合主题中,最具有代表行的,是《最浪漫的事》,其主题曲不温不火,音乐也在舒缓平和地进行着,有着深远的韵味,淡而散幽、就像是啜饮品茗。好的影视剧音乐可将影视作品的主题升华,让受众的联想更加深远和丰富,所获得精神愉悦也是极佳的。

(二)电视栏目片头与音乐的融合之美

电视栏目主要是由音响语言和画面语言两个方面构成,人们审美的感受,是从视觉和听觉获取的。而作为一种视听艺术,一直以来,电视栏目的片头音乐都是以标志性的身份存在的。不同的片头音乐,彰显了不同频道的特色,并会借助于片头音乐,将本频道的综合形象提升。

1.电视栏目片头音乐的艺术特征

电视栏目的片头音乐,并不需要是一个完整的曲子,它可以是改变原来的曲目,也可以是自己的独创的曲目。甚至结合不同的乐句,所实现的效果都会令人交口称赞。例如,像《艺术人生》的这类著名的谈话节目的片头音乐,对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中最著名的一段咏叹调进行了选取,嘉宾的图像会在响起《今夜无人入睡》这首高雅的音乐时,而不断地涌现出来,这样会将观众的观看热情充分地调动起来。对电视栏目的片头音乐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诠释,可定义为微型音乐,因为会限制电视栏目片头音乐的长短,因此,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将会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形式。虽然仅仅是一种微型音乐,但和其它艺术形式的共同点是,它也要对较高层次艺术境界进行追求。所以,电视栏目片头音乐要想发展前景更加长久,就必须是精品。

2.电视栏目片头音乐与栏目的关系

(1)具有相符的内容和一致的主题

选择好的主题,是选择电视片头音乐的前提,二者应相互依托、相辅相成。选择好主题非常重要,而片头音乐是服务于主题的。例如对于都市类题材的栏目,应着眼于对现实生活的展现,来选择片头歌曲,这样不仅仅将城市居民之间的距离拉近,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收视率。还有就是谈话类节目,其展开和进行的方式,主要是围绕观众和主持人之间的交流。而对音乐的选择方面,应好好地把握顺序和节奏,规避音乐带来的.落差感的出现。同时主持人的风格和音乐的旋律,二者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

(2)营造情绪,烘托气氛

(3)新形势下,为了使电视栏目的感染力进一步增强,就要摒弃传统的平淡的基调。通过融入片头音乐,更加锦上添花,以更准确地表达节目的情绪和思想。基于此,观众才能最大限度对整个栏目的中心和内容更好的接受

(3)完美地刻画画面视觉形象

作为艺术的分支,音乐通过对自身特有的方式的利用,对事物进行描绘。而电视一旦有机地融合音乐,就会更好地体现出音乐刻画的画面视觉形象。尤其是少儿栏目,表现特别突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少儿节目配上可爱活泼的音乐,会使小观众更好地交流栩栩如生地动画形象。

(4)对编导情感进行抒发

借助于音乐,能够展现人的所有情绪。作为电视栏目的片头音乐,尤为如此,它对编导的情感进行着承载,同时又带给人丰富的想象。作为情感动物的人,在音乐响起之时,会浮想联翩,情绪也会巨大的波动,这样视觉和听觉所融合的效果会更加良好。

电视栏目片头音乐既可以从已有的素材中提取,还可是临时创作的。而截取后深入处理的,是一种相对便捷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制作成本将低。由于观众非常熟悉那些传统的音乐,因此对于传统音乐的利用,会使观众觉得更加的亲切,也因此会使栏目与观众更贴近。在节目的开始,就会和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大致来讲,在制作电视片头音乐时,可采用三种顺序,即音画同步、先音后画和先画后音。顾名思义,先画后音,是将电视栏目的片头画面先制作出来,依照画面,在配上动听的音乐,与画面相适应,由于画面的色彩是起伏变化的,所以音乐也随之跌宕起伏,这就需要运用各种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手段,先音后画的方法。是要求对音乐进行时限创作,对画面的制作,是依照音乐的起承转合来进行的。通常,这种方法没有较高的使用频率。最后“,现场同声录制”主要适合音画同步。栏目的片头利用已有的材料设计,不管哪种方法的运用,都会最大程度地保持画面和音乐的一致性。只有有机地融合画面与音乐,才能将一场视听盛宴呈现给观众。

总的来说,作为电视栏目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高度重视音乐的重要性。一直以来,片头音乐是整档电视栏目的综合形象的代表。片头音乐是由音乐人来进行制作的,而电视编导应将指导性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电视栏目片头音乐的特征深入研究,对大众的审美予以遵循,才能创将更多更好的电视栏目作品创造出来。

(三)电视背景音乐的融合之美

作为一种形象传播的形式,电视的本质是有机地结合听觉的“声”和视觉的“影”。而作为视听艺术的两个组成和侧面“,影”和“声”借助于电视,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共同对传播功能进行着承担。在电视节目中,要高度重视背景音乐的地位和作用。既要使所创造的视觉形象世界更加的复杂和丰富,同时也要使所创造的声音世界更加的复杂和丰富。一期电视节目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艺术体系汇总,在时间与空间里多维度呈现多变的艺术风格,所以在看台上,背景音乐并非是一个孤独的舞者,它通过有机地融合电视画面的解说词,来更好地服务电视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实现一种整体的艺术效果,与编者的意图相符合。和通常的音乐相比较,背景音乐的结构往往是不完整的,背景音乐的设置和编配,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电视作品的需求,其出现的形式也是不间断的。对于自己到底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一般的观众很难说出。人们欣赏普通音乐时获得的触动是来自音乐本身,而从电视片中获得的效果,则来源于一种声像的结合。另外,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在电视节目中,往往需要一定的技术,来处理背景音乐。比如渐起渐隐对解说词进行烘托,来连接分类剧情的片段,这个释义的过程是看上去有些“扭曲”。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其层次并不丰富,也非立体,通常情况下,都是能够充分利用配器中所选用的乐器,并且能够吻合片子的音乐特征。观众往往并不重视音乐本身的主题,而对背景音乐适当合理的运用,所发挥的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将人们从图像化的视野中解脱出来,是音乐的功效。即便是背景音乐,也可能简化其内涵,但却不会因此消失其固有的特征,并浮现出意犹未尽、无限遐想的广阔空间。

(四)影视剧里蒙太奇的表现与音乐的融合之美

影与声产生的效果,并非是简单的相加声音与画面,而是远远地超过了声音与画面的表现力,带给人一种全新的意义,甚至达到了 1+1>2 的效果,也就是所谓声画蒙太奇作用。尤其是表现危险逼近或是灾难来临时,运用欢快的音乐与混乱的画面进行声画对位,这种声画结合的方式让观众从另一个角度,另一种情绪上更为深刻地理解所发生的事情,产生强烈的视听效果,构成了声音内容与画面内容的强烈对比。

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往往用视觉难以观察,而通过音乐传导,却极易付诸于于其听觉。音乐可将人类微妙的情感和内心的心理体验,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表达。影视音乐的重要的美学功能,就是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揭示、对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行抒发。在影视剧画面中,借助于音乐,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幻觉与闪回、情感的低谷与高潮以及特定情绪的转换与类型等。如 年《乔家大院》获得了电视剧收视率第一,在一场临终戏中,采用蒙太奇的创作手法,用画面串联了男主人公乔致庸一生的重大事件,韵味十足、厚重深沉的音乐旋律,,对这位具有传奇一生的晋商,即将远离尘嚣的平和心态,以及面对人世沧桑的感慨,进行了淋淋尽致的体现,此情此境,有机地融合了音乐与画面,也更彰显了电视剧音乐的审美价值。

(五)电视广告与音乐的融合之美

伴随着电视广告片,电视广告音乐开始在受众中传播,其音乐风格的多变、表现力的丰富,被更多的消费者所关注,而在当今社会,电视广告中,音乐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了音乐本身,对于将一部优秀的电视广告片打造出来,音乐发挥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广告音乐的作用是主题进行深化和揭示,以更好地服务于电视广告作品。音乐旋律可将人们引领到一个情感世界中,通过人们的想象予以建立,对人类的各种情绪进行诠释。具有延续性和旋律性的特征,由于层层递进、跌宕起伏,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音乐元素在电视广告中一旦消失,真是有些“无酒不成席”的感觉,这也正是音乐艺术的魅力。总之,在现代的媒体娱乐高度发展的时代里,广告已经告别单纯宣传产品性能方面,开始进入娱乐互动消费广告时代,一个广告不仅仅是商业作用,更重要的是一种提倡生活自由和娱乐式的消费,通过音乐来表现和传达信息,将是广告表现力体现的最耀眼的亮点和最重要的渠道。

(六)电视专题片与音乐的融合之美

“影声统一”,纵观整个专题片,音乐应统一于作品的艺术风格,对时代的特征进行更好的展现。其次,在片段或者是局部上,则需要画面和音乐在内容和气氛上的统一。“影声并列”在画面情节中如影随形,以另一种形式,对画面进行解释。而在专题片中,音乐的配用,要更好地服务于画面,但这种服从并非是一种图解式的、机械的被动平铺。和电视剧及故事片所不同的是,专题片的情节并不完整,若有什么样的画面,就有什么样的音乐来配合,音乐不断随镜头进行变换,那音乐就会凌乱和支离破碎,因此专题片的音乐和画面往往是并列进行的。各种声音的比例分寸得当,各种声音交错更迭时不能忽停又止。主题是专题片的灵魂,在作品中起统率和支配作用,专题片的展开,是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感知中进行的,而作为表现和提炼主题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音乐必须有效的配合画面,不断要在风格、节奏等方面保持一致外,还需要有自然过渡的段落,间断点不能太显著,在中音相接时,一定要将节奏找准,最好是衔接一个完整的音节上,除特殊需要外,不允许随时进行卡断和急停。

结语

音乐是一门历久弥新的声音艺术,它具有科学的、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音乐与影视结合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影视音乐。如何在创作中把握音乐与电视音乐的规律和定性,需要在艺术家们勇于实践与大胆的探索。通过一种长期的文化积淀,来呈现影视之声的融合之美。音乐在电视和其他媒体中的作用,应同步于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并跟上时代的节奏与潮流。促进了电视音乐艺术创作的发展,而在电视音乐中把生活起伏的浪花进行艺术的再现,是致敬电视媒体新时代的厚礼

电视与音乐的融合之美探究论文 篇2

1.1 未来电视行业总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说明了广播电视想要继续发展, 就必须借助网络媒体的这一传播渠道帮助自身打开市场, 逐步拓宽自身的空间领域, 让广播电视更具影响力。其次, 如果将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相互融合发展,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当下由于基础技术条件的限制或地区技术条件的影响造成的转播覆盖区域范围较小的问题, 帮助广播电视打通网络传播市场, 使得电视节目得到有效推广, 甚至连接国内外市场, 不断对外宣传中国本土的文化并吸收国外元素, 提高广播电视的国际化水平, 加速广播电视国际化发展进程。

1.2 提高广播电视信息流量, 实现优势互补

传统的广播电视容量有限, 理论上都是某一时间段对应某一节目, 以天数为单位, 每一天的节目信息流量都是固定且有限制的, 流量基数最大为24小时。而推动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相融合, 则能够扩宽传统广播电视的基本流量, 增加节目信息量, 使其受众对于节目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并且可以做到实时点播互动的效果, 充分了解受众的信息反馈, 更好的实现节目的改进。而广播电视的进一步发展本身也是网络电视发展需要依靠的基础, 两者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节目质量, 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2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发展的路径

2.1 以广播电视为基础开展网络业务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相融合的最重要途径, 通过开设广播电视自己的网络宣传媒体帮助自身构建一个适当的平台, 就目前而言, 如央视就主办了央视国际这一网络媒体平台, 实现同步直播, 并开设了相应的网络业务, 逐渐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集视听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电视, 为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的融合指明了方向,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2 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模拟音质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实际上是进行资源优势的互补, 来共同促进两者进步, 最终为未来电视行业发展奠定基础。而通过数字化技术来构建模拟音质弥补音频广播在实际制作过程中的不足。在实际音频制作中, 通过对模拟信号流加数字化, 通过音效特技提高音质效果, 最终实现音频质量的无损展现。

2.3 移动多媒体电视业务的开展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的融合的另一重要途径, 就是通过数字传输技术, 实现移动多媒体电视业务的开展, 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广播电视的高质量播出, 还能够促进一定的网络消费, 拉动大众进行同一水平线消费, 最终形成成本最低化的开展模式。同时, 移动多媒体电视业务的开展也使得终端媒体接收的形式越发多样, 人们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浏览电视节目, 不论是在火车、飞机的旅途中, 还是运用手机、平板等媒体作为载体, 都可以实现同步直播, 极其有利于观众受众群体的分类和观察。

另一方面,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关系和资源优势互补的关系, 如在网络实际互动中, 网络电视明显优于传统的广播电视, 而就电视节目清晰传输的程度方面, 则是数字电视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两者的共同目标本身是共同实现网络化、高清化的, 因此两者在互补过程中, 能够共同进步, 实现双赢的局面。

3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的策略探究

实际上,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本身就是未来电视行业发展的最终趋势, 因此, 在实际融合过程中, 要始终明确各自在市场竞争中所占的优势资源, 并将两者相互交换, 即通过上述内容所述的融合路径为主, 纵向发展, 在横向方面则是扩宽基本内容, 对于音乐、影视等受众的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满足。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提高质量和传播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 广播电视必须要在发展过程中树立网络理念, 即了解当下信息时代对于信息传递的苛刻要求, 一旦不满足受众需求或者落后于受众需求时, 就会立刻被市场淘汰, 因此, 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网络电视, 树立网络理念作为发展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鞭策自身成长, 不断创新去迎合受众需求, 最终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4 总结

综上所述, 网络电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比广播电视更加繁荣, 发展更迅速, 使得广播电视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一定程度的停滞, 但是实际上, 两者在发展过程中, 势必将融合在一起, 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并且不可替代, 通过两者优势的相互学习与融合, 能够使其未来电视在发展中, 更加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广泛性以及创新性, 也更容易被受众接受。

参考文献

[1]吕艳萍.2010年网络电视发展与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 2011 (7) :68-69.

[2]马兰.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融合的重要性和发展策略解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13) :74.

[3]陈廷燕.传统电视媒体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数码世界, 2015 (3) :31-32.

[4]王崇鲁.三网融合时代网络视频网站的生存发展之道[J].移动通信, 2011 (7) :69-72.

[5]李文清.电视受众行为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8) :226-227.

音乐与幼儿探究活动的融合 篇3

关键词:融合性;探究性;音乐

一、问题的提出

园本课程教育宗旨的提出,势必让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寻找融合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培养探究意识。所谓融合性,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不单一,也不只是对一种知识的学习,而是整合在一起的。只有将学习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能力,包括幼儿的探究能力。探究性,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把知识讲授给幼儿,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幼儿认知的特点及音乐感知的规律,引导幼儿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发现学习知识的方法,它是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幼儿的探索发现的有机的统一。而在我们音乐教学摸索过程中,很多教师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1.音乐活动中,教师缺乏幼儿探究性培养的意识

在组织科学活动等这类探究性比较强的活动时,更能体现或注重幼儿的探究性。而在音乐活动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考虑的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传授歌曲知识,显得不那么单调,而其过程缺乏对幼儿探究性的培养。

2.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性

很多教师还是运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只注重单纯的歌曲知识的传授。随着园本课程的展开,音乐教学模式也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能够体现教学的融合性、激发幼儿的探究性,但很多模式还是过于重复,没有创新。

3.没有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来挖掘幼儿的探究性

音乐自身有很多的特点。摇篮曲,抒情、优美、静谧,它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安宁、亲切、温存、抚爱、真挚的特点;进行曲,节奏清晰,强弱分明,节拍规正,雄壮有力、刚健豪迈;流行音乐,有的清新明快,有的低沉哀怨、缠绵婉转,具有鲜明的通俗性和娱乐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般运用比较、倾听等方法去感受音乐,而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却很少。

二、研究策略

(一)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究性的影响因素

1.了解幼儿音乐学习的特点

对于儿童而言,音乐是一套有联系、相互依赖和个体化的活动,也是其个体发展的一种表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以音乐内在的特性和感染力来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促进儿童的主体性发展,具有其特殊的教育价值。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来挖掘幼儿的探究意识是一种必然、有效的方法。如,音乐欣赏《老鼠减肥》音乐,当幼儿听到最后一段快速音乐时,便情不自禁地做出快速摆手、快速蹬腿的冲刺动作来表示,这说明幼儿能听懂音乐的内容,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气氛。于是,就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的动作。

《老鼠减肥》是一个三段体音乐。三段音乐节奏分明,通过倾听音乐,可以让幼儿区分音乐的不同。而鲜明的节奏,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反应,这就是音乐给予他们的感受。当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后,就发现了节奏的快慢,于是,就与胖老鼠和瘦老鼠对上了号,慢的音乐是在说胖老鼠,快的音乐是讲瘦老鼠,而中间不快不慢的音乐讲的是老鼠减肥的故事。

音乐的特性,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特点。于是,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就将《老鼠减肥》的三段分开练习,让幼儿听音乐配上合适的动作。孩子们理解音乐后也能给音乐配上好看的动作:如A段音乐,胖老鼠用摇摇摆摆的动作;B段讲的是老鼠减肥过程,是音乐的重点部分,孩子也想出了很多的运动项目,然后讨论改编成易于表现的舞蹈动作;C段音乐,则是用轻巧的动作来表现。这样的听音乐寻找合适动作的表现过程,也是激发幼儿探究的过程。

2.运用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

音乐本身具有一个需要表现的特点。自然,学习音乐必然需要幼儿的表现与参与。这就需要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

如歌曲《小鸭洗澡》,以游戏形式进入主题,教师先演述小鸭跌倒、弄脏衣服的事,然后自然地引申到“帮小鸭洗澡”,让幼儿思考“怎样帮小鸭洗澡”的问题。在学唱歌曲时,也还是和做游戏一样,让幼儿帮助小鸭子洗澡,然后再围绕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学唱歌曲。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展开、结束的,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掌握也快。

(二)激发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探究的方法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图谱和课件):

幼儿学习的特点是形象化、直观化。而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图谱可以直观地将音乐内容展现出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而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是在对音乐的感受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激发幼儿的探究性,要让幼儿理解音乐,图谱的作用在这点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如音乐欣赏《老鼠减肥》,我们用图谱脚印的大小、绘画运动标记等,让幼儿对ABC的三段体音乐进行理解,而中间空白的部分可以让幼儿用“做运动”来创造节奏。

而节奏练《做糕点》,也是用巧妙的方法,将难点部分用图示加以明朗化。让幼儿知道儿歌中特殊的地方,“摸‘一点”和“磨‘细一点”的时候是要跟好朋友进行合作,而其他的地方根据儿歌节奏做糕点的动作,在图示的地方提示幼儿再进行合作,可以有效突破这一难点,又可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敲打进行尝试。

(糕点、糕点、糕点、糕点,假如你要做麻球;敲、敲、敲啊敲,敲啊、敲啊、敲啊敲;然后把它抹一点水,抹一点、抹一点、抹一点水; 然后把它磨细一点,磨细、磨细、磨细一点。)

三、成效

教学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来激发幼儿的探究性是我们园本课程提出的宗旨。在课程进行中,我们在音乐活动的内容选择和活动设计上都会考虑到幼儿探究性的发展,而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在音乐活动中表现的学习是轻松有效的。但不同的音乐活动适合怎样的教学模式?音乐活动中怎样的收放形式有利于师幼的互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陈淑琴.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电视栏目片头音乐的视听融合探析 篇4

一、电视栏目片头音乐的艺术特征

电视栏目片头音乐既可以是新创作的曲目, 也可以使根据已有的曲目改变而来, 它并不需要完整的曲子, 甚至几个乐句的结合就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譬如说著名的谈话类栏目《艺术人生》的片头音乐, 它选自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中最著名的一段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 伴随着这种高雅音乐的响起, 嘉宾的图像不断涌现出来, 充分调动起观众的观看热情。从另一个角度来定义电视栏目片头音乐, 可以将其看做是微型音乐。由于电视栏目片头音乐的长短往往会受到限制, 所以它只能以一个短小精悍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尽管它是一种微型音乐, 但是它要和所有艺术形式一样追求较高层次的艺术境界, 只有成为精品, 才能够拥有更长久的发展前景。

二、电视栏目片头音乐与栏目的关系

1. 主题一致, 内容相符。

对于电视栏目片头音乐的选择, 首先要注意主题的选择。音乐要与栏目的主题相辅相成, 并且以后者为主, 前者为后者服务。如此不仅能够迎合观众的审美情趣, 还会加深栏目主旨, 将电视栏目的艺术效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譬如说在都市类题材的栏目当中, 选择片头音乐的时候就要多着眼于展现现代化生活的歌曲, 这样就可以拉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距离, 也为收视率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再如谈话类节目, 这类节目主要是围绕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展开, 所以在片头音乐的选择方面要把握好节奏和顺序, 避免出现音乐带来的落差感, 并且音乐的旋律也要和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相辅相成。

2. 烘托气氛, 营造情绪。

现阶段, 电视栏目为了最大限度上增强其感染力, 就不得不改变以往平淡的情感基调。在制作栏目片头动画的时候, 就要优先考虑到画面之间的切换方式和切换节奏, 而片头音乐的融入更是为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使得整个节目的思想和情绪都能够得到一个准确的表达, 基于此, 整个栏目的内容和中心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被观众接受。

3. 刻画画面视觉形象。

事实上,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 它能够利用特有的方式来描绘事物, 当音乐和电视结合时, 音乐刻画画面视觉形象的作用体现出来。对于这一现象最为突出的就是少儿栏目。由于少儿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观众群体, 其审美角度与大人不同, 如果能在少儿节目当中配上活泼可爱的音乐, 就能够让小观众和节目中的动画形象得到良好的交流。

4. 抒发编导情感。

音乐的创作主体是人, 而音乐所要感染的对象也是人, 任何情绪都可以通过音乐展现出来。电视栏目的片头音乐也是这样, 它承载着编导的情感, 从而带动观众产生共同的联想。人本身就是存在情感的, 听到起伏的音乐, 就会在情绪波动当中产生种种联想, 达到视觉和听觉有机融合的效果。

三、电视栏目片头音乐制作方法

1. 素材截取法。

电视栏目片头音乐既可以是临时创作的, 也可以在已有的音乐素材当中截取一部分来进行深入处理。这种方法较为便捷, 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作成本。由于已有的音乐会让观众感到亲切和熟悉, 所以会进一步让栏目更加贴近观众, 甚至在节目的一开始, 就能够让观众和节目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2. 制作顺序。

总的来说, 电视栏目片头音乐制作顺序可以分为先画后音、先音后画和音画同步三种。先画后音, 顾名思义, 就是先制作出电视栏目片头的画面, 然后再根据画片配上相应的音乐。由于画面的色彩是不断变化的, 所以音乐也要有所起伏和变化, 这里就要运用到多种技术手法。先音后画要求时限创作音乐, 然后根据音乐的起承转合来制作画面, 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的使用频率不高。最后, 音画同步主要适用于“现场同声录制”, 可以将已有的材料作为栏目的片头。以上三种方法, 无论是利用哪种都要让音乐和画面在最大限度上保持一致性, 只有音乐和画面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为观众呈现出极佳的视听享受。

四、结语

总的来说, 片头音乐作为电视栏目片头艺术创作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应当受到重视, 因为它始终代表的是整档电视栏目的综合形象。片头音乐的制作由音乐人来进行, 但是电视编导要充分发挥指导性的作用, 要深入探析电视栏目片头音乐的特征, 在遵循大众审美的基础之上, 创作出更好的电视栏目作品。

摘要:现阶段, 我国的电视栏目始终朝着品牌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而电视栏目片头音乐始终以一个交叉学科的身份出现在电视栏目当中, 给整个电视栏目带来不容小觑的影响。本文就立足于电视栏目的片头音乐展开研究, 详细分析片头音乐中的视听融合特点, 并结合相关实例进行深入分析, 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电视栏目的发展。

关键词:电视栏目,片头音乐,试听融合

参考文献

[1]王未央.论电视栏目的“品格”和“性格”[J].声屏世界, 2011 (8) .

电视与音乐的融合之美探究论文 篇5

结合《今日印刷》“艺术与印刷融合发展”这一专栏主题,记者对第十二届“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大赛的部分获奖者进行了后续采访报道,在此与大家一同分享创意包装设计如何尽显艺术与印刷的融合之美。

故宫窗棂尺:淡淡竹香 沁人心脾

中国传统建筑中,窗棂纹样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作为中国古代皇权象征的故宫,将小小的窗花发挥到了极致,充分体现了皇权、等级和美学。

故宫的窗花,在不同宫殿、不同等级的居住场所,均有不同的图案,窗花的格心样式灵活多变,结构错综复杂,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太和殿的窗棂是三交六椀菱花,景仁宫为双交四椀菱花,养心殿的窗棂似圆形方孔钱,乾清宫则回归四四方方的网格纹……这款名为“故宫窗棂尺”的文具组合,将窗棂花纹嵌入学生使用的套尺上,直尺是太和殿的窗纹,量角器是乾清宫的窗纹,两个三角板则刻有景仁宫和养心殿的窗纹。这套尺子是将天然竹木进行切割,加入故宫窗棂元素,闻起来还有淡淡的竹木清香,沁人心脾。

该产品的产品设计师公衍武表示,公司新开辟了旅游商品模块,专门成立了产品小组,团队一年内设计了5款产品,故宫窗棂尺是其中之一。此款产品2014年9月中旬完成咨询、市场调研、制定初步的设计方向,2014年12月完成4个系列的旅游产品研发设计,2014年12月末为第一次磨合打样期,2015年1~7月为打样调整期,8月北京礼物交稿,至今仍在完善阶段。在20多款产品中寻找灵感,进行筛选定型。设计完成转交采购,核实费用和实现程度,然后进行试用。据公衍武介绍,此次参赛的故宫窗棂尺套装,将故宫不同窗棂花纹嵌入到学生使用的套尺当中,在兼具实用功能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体味古典之美。因此,这套故宫窗棂尺可以说是游客自用和馈赠的佳品。

这套故宫窗棂尺在实现生产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一开始尺子窗棂花纹之间的间隔为0.5毫米,但是工厂生产时实现不了,又将间隔调整到1毫米;对天然竹木进行激光雕刻时,容易出现一些瑕疵、烧焦等现象;量角器弧度不够精确等问题。这样一系列问题出现之后,产品团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解决。烧焦、瑕疵、精确度不够的问题,运用后期手工打磨等方式加以改善。由于手工打磨比较粗糙,待未来投入市场以后,再进行机器自动打磨,使得这套产品更加精确、精致。

这套故宫窗棂尺获得了“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大赛“旅游景区和城市形象主题”金奖。公衍武介绍了创新设计为商品创造市场价值的两条关键因素:一是前期构思与市场是否能够结合,是否能够改进;二是设计与生产的结合,设计出来是否能够生产实现。他表示,从前期构思到后期生产到最后市场反馈,都是需要调查了解的。

另外,此款产品的包装设计师刘媛媛介绍了该产品的设计包装构思。她从故宫各个宫殿的窗棂找到灵感,从文化入手。这套包装除了用来保护尺子以外,还给大家传达了很多文化元素,从太和殿和景仁宫的窗棂图案开始,把皇上与熹贵妃的故事呈现在包装上衬托氛围。里面的产品说明书是以奏折的形式解释产品,采用统一的形式去展示。包装工艺中运用了模切、糊裱、手工扎钉、接线、折页等,做到了从产品到包装的内外统一。

稻香村“京味经典系列食品”:汇聚经典产品 彰显品牌文化

北京不仅是首都,更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京城文化深受全国人民青睐,而京味糕点更是深受北京居民以及外地游客的喜爱。稻香村技术研发部负责人张云涛表示,在稻香村,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但是面对稻香村众多品种的糕点,却不知从何买起。为了推广北京稻香村的畅销经典产品,2013年,稻香村经过前期调研,推出了“京味经典系列食品”方便消费者购买,此款系列产品中共有6款稻香村经典点心,分别是枣泥饼、自来红、萨其马、核桃酥、黑麻饼、五仁饼。便于携带,在各大连锁门店以及部分商超中均有销售。此款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逐年提高,截至目前,年销售额累计估计8000万元左右。

对于“京味经典系列食品”的包装,设计师傅先生表示,此款包装主要体现了京城的文化元素,彰显稻香村的品牌文化,由于其经典的包装以及合理的定价,此款产品在众多商品中格外吸引消费者眼球。对于包装的选材,付先生称并没有格外的特殊选择,仅仅选择简单的白卡进行印刷,较为符合目前包装简化环保的趋势。他表示,包装与产品的关系,重点在于为消费服务,包装的定位准确极为重要。包装对于产品的作用,首先起到防护产品、便于消费者携带的作用,其次还要体现品牌的文化内涵。由于稻香村的产品接受度比较高,加上定价合理,这款经典系列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很高。一个好的包装与产品有机结合的话,便能将产品最大的市场化。对于未来包装的发展趋势,他表示,未来的包装一定是简单、环保、原生态,不过度包装。

内联升鞋盒:开启老北京“四盒院”的古老情怀

“四合院”内联升鞋盒包装设计获得了本次大赛“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创意主题”的银奖,这一作品出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洪江定平之手,辅导老师为李淳和宋瑶。

这款“四合院”鞋盒设计是为内联升老北京布鞋做的包装设计,目标受众是对老北京文化有兴趣、有老北京情怀以及追求轻便舒适的消费者。据李淳老师介绍,在完成该作品之前,学校以实践课的方式带领学生先去内联升前门实体店进行了调研,然后在内联升提供的需求基础上进行设计。

从设计风格分析:当前游客购买内联升布鞋大多是作为旅游纪念品,因此最重要的是把老北京的符号和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中。老北京布鞋和四合院都是一种古老情怀的象征,将老北京四合院与四方形的盒子结合,把四合院印制在盒子的内部,很好地突出了内联升悠久辉煌的历史。手绘风格的四合院更能营造老北京的情怀,更能体现怀旧的感觉,并将具象的天空图片改为抽象的祥云纹增强视觉效果,从而用金色的背景及暗花纹路体现鞋子大气、典雅、高端的特点。

从包装材料和工艺分析:现在很多礼品包装都非常繁琐,产生了很多浪费,然而并非材料越好、工艺越贵就越能体现好的设计。因此,这款内联升鞋盒在尽量考虑消费者使用习惯和确保视觉效果好的基础上,将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进行了简化,以实现可持续的绿色环保包装。为此,李淳老师在指导学生设计该作品时,不仅考虑了包装大小和结构是否方便携带,而且一定要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和节能减排的工艺。

李淳老师认为,现在旅游商品包装最大的问题就是同质化非常严重,如何把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在设计和包装上体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相关元素直接拷贝过来,而是应该结合当前的审美和游客的需求把内在理念抽取出来。”那么,究竟怎样把艺术元素巧妙地运用到包装设计中呢?李淳老师讲道:“最重要的是艺术元素与产品在内涵上有相通性,这样提取的艺术元素运用在包装上之后,既能体现产品特征,又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毫无疑问,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印刷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在艺术与印刷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包装设计仍然必须依赖印刷。李淳老师建议:一方面,面对新的环境,印刷行业也要改变一些观念,积极引导设计行业向绿色环保等正确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提升消费者开启包装时的体验,也会提升其对产品的良好印象,因此要向国外很多包装设计学习,不要把精力仅仅放在表面装饰的视觉效果上,而是要更加关注包装结构和包装材料的改良,尤其是关注人如何使用包装的“人性化设计”问题。

官作茶包装:宫廷文化元素的经典之作

“京城礼赞·官作茶——皇家故事系列”获得了本次大赛“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创意主题”的金奖,是北京品官作礼文化有限公司的参赛作品,目前已在烟袋斜街北京最繁华的旅游文化街面市。

该公司总经理张都原本就是设计师出身,后与几位股东一起合作经营了“官作”品牌。由于公司的股东构成中主要是从事北京旅游及文创事业方面的人士,对市场及品牌规划非常了解,再加之大家一致抱有一个对北京文化的推广以及对北京特色品牌建立、提升、发展的强大意愿,所以全部产品风格都围绕北京宫廷文化展开。

据张都介绍,获得金奖的“京城礼赞·官作茶——皇家故事系列”,主要是针对北京旅游景区这块市场,面向的消费群体多是外埠和国外游客,目的是给这些人提供具有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公司创立了“官作”的品牌。

“官作”以文创思维传承北京文化为核心,以伴手礼产品为传播形式的北京原创品牌。秉承着清宫皇家督办、制作的考究标准,以典型宫廷元素为视觉信号,以有序的文化传承为创新基础,串联京城人文生活,以茶为载体,打造北京范的茶产品、茶空间、文创设计品,为实现茶产品的全新京城伴手礼而前行!

从整套包装的设计来看,延续了北京的宫廷文化元素,是一款由多组宫廷生活画面组成的非常具有皇室文化气息的组合茶礼,整套组合画面皆取自宫廷生活各面,分为宫廷戏剧、宫廷陶瓷、后妃首饰、宫廷生活绘画、宫廷服饰、战争纪实6组。张都介绍道:“北京的宫廷文化是其他地区不能比的,是北京最具特色的一面,我们整个品牌都是延续宫廷文化来展开的,尤其是这套‘皇家故事系列’非常有特点,包装上的图案都精选了经典的宫廷文化之韵,整套分为6个小包装售卖,出差或工作中单个使用便携、易带、可赏、可玩,组合套装大气、有面儿,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系列感和可读性强。”

此套包装设计注重环保及创新概念,内盒采用马口铁材质,结构上摈弃了以往内嵌铁盖密封性不佳的缺点,采用了韧度较好的塑胶圈至于铁盖内部,大大加强了密封性,对于茶叶味道的保持和保存期限的延长都有一定提升;外包装是简洁方便的折叠纸盒,非常环保,没有任何粘接和裱糊工艺;这款产品的价格是396元一套,对于外埠和外国游客来说大多都能接受。

面对当前茶包装的现状和趋势,张都认为:“在北京很多消费者还比较习惯选择一些老品牌的散茶,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旅游市场的快速运转,今后这些散茶也会走上包装的道路,成品茶消费必然将成为一个发展方向。”

那么,拥有设计师身份的张都如何看待包装设计呢?他说:“当前国内大陆地区的包装仍然偏向于传统,包装设计过于罗列各种元素,其实应该慢慢做一些减法,让包装朝着更简洁明快、绿色环保的趋势发展。所以对于包装设计师来说,一定要多接触、多了解,有广阔的知识面,在日积月累的经验中寻找灵感。”张都在做包装设计过程中最有感触的是,包装设计师一定要懂印刷方面的知识,不能凭空臆造,要实现设计与印刷的相互提升,达到更大程度的结合,一定要有专业的印刷知识做支撑,这样不仅让创新的设计有的放矢,而且可以在了解印刷知识的过程中激发新的想象空间。

张都相信,随着北京文化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特色的北京旅游文化商品会越来越受欢迎,他们会坚持不懈地把宫廷文化融入商品包装设计中,将官作打造成最具宫廷范的北京全新伴手礼。

红星苏扁:复古档案袋造型传递红色文化

“红星苏扁盒装及衍生品”获得了本次大赛“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创意主题”的银奖,这一作品出自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红星品牌管理部。

红星品牌管理部相关设计人员表示:“红星苏扁二锅头瓶体以苏扁形状为主体,复古的时尚造型,宣扬了一种酷文化,又因其复古的特点,也表达了一种怀旧的情怀,给人以年轻,热血,激情,活力的感觉,加之酒体小巧玲珑,且易于随身携带,不失为一款与君小酌的佳品。”

于是,为了迎合年轻的消费者,2009年红星以红色文化为背景,设计研发了苏扁二锅头。自上市以来,苏扁在白酒行业中掀起了一股青年文化新潮流,被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所认可。更值得关注的是,红星凭借“年轻就要红”的强有力宣传主张,在北京地铁一号线等醒目位置推出了如“把激情燃烧的岁月灌进喉咙”、“用子弹放倒敌人 用二锅头放倒兄弟”等广告语。一时之间,红星掀起的红色文化新潮流广为人知。随后,2014年红星为提升品牌影响力,开发了一系列红色文化衍生品,如军包、军壶、T恤衫、明信片等;2015年红星为纪念二战胜利,还开发了苏扁礼盒装。

此次参赛的“红星苏扁盒装及衍生品”是盒装苏扁的升级,盒内单只装苏扁容量为500ml,酒精度为43度,市场定价为80元。从包装设计来看,结合了苏扁的原创灵感,复古档案袋的造型蕴含着怀旧之感,五角星不锈钢搭扣使得红色主题更加突出;从包装选材来看,采用环保羊皮纸,并且在表面覆了一层触感膜,视觉和触觉上都质感十足;从包装印刷工艺来看,在简约的版面上采用了局部烫金工艺,将红星LOGO和“红星二锅头”字体衬托得更加闪亮突出,也使得苏扁更显神秘和珍贵。

作为“红星苏扁盒装及衍生品”的设计者,红星品牌管理部相关设计人员认为,在产品设计上既要体现包装的美感,也要结合产品主题和消费人群。另外该作品的相关设计人员还强调:“红星是一个老字号企业,未来包装的趋势是追求简约、大气,与现在的年轻潮流、时尚元素相结合,实现二者的统一。”

关于“苏扁”的设计起源

什么是“苏扁”? 苏扁,即苏联军用酒壶,因其设计合理,轻巧易携带,且弧形的贴身设计,非常适合战场使用。时至今日,苏式酒壶成为一批怀旧和时尚人士的新宠,红星苏式扁瓶的设计正是源于此。

如今“红星苏式扁瓶二锅头”也简称苏扁,苏扁的瓶型采用复古的时尚造型,宣扬了一种酷文化,表达了一种怀旧的情怀,象征着年轻、热血、激情和活力。

“鹤年堂”中草药:复古元素与环保理念的融合

“北京鹤年堂中草药包装设计”获得了本次大赛“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创意主题”的铜奖,设计者是岳婷,辅导老师是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的包装设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傅钢。

如今中华老字号走到了一个瓶颈,由于很多产品包装缺乏创新,使得一些品牌正处于慢慢消失的危局。“北京鹤年堂中草药包装设计”以此为背景,通过对中草药包装与礼品包装以及中医文化的探究,从中总结出了过去中草药包装的不足,并经过调研分析找到了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点、绿色环保的中草药礼品包装方案。

从整体结构看,该作品打破了以往常规纸盒包装的形式,外包装采用木盒;打开之后可以看到内包装,用绳子捆绑体现了不同的开启方式;再进一步打开是更小的麻布袋包装,让人感觉很亲切、自然。

从包装选材看,该作品外包装选用比较普通的木材,没有刷油漆的木本色不仅质朴自然,而且绿色环保;内包装采用纸盒以及麻布袋,也都是可降解的材料,同时印刷的面积较小,尽可能避免了油墨可能带来的危害。

从包装设计看,外包装的木盒顶端是一个镂空的回型“寿”字图案,内盒包装上的标签文字采用竖排方式,整体上看尽显传统的复古元素,符合现在追求的返璞归真,有一种传统老字号的感觉。

另外考虑到中草药可能对外出口,设计方案还分为内销组和外销组,充分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不同购买需求。

八达岭礼品酒包装:展示长城特色文化

“八达岭礼品酒外包装设计”获得了本次大赛“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创意主题”的优秀奖,是北京八达岭巨龙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参赛作品。

据该公司的副经理郭颖辉介绍,北京八达岭巨龙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82年,隶属于北京市八达岭旅游总公司,是八达岭长城景区内最大的旅游纪念品销售企业。现有北京礼物店3家,外包门店16家,商业摊位35个。主营业务是长城特色旅游纪念品销售。自2005年以来,公司加大了旅游纪念品研发力度,自主研发了百余种长城特色旅游纪念品,曾多次配合北京市旅游委和延庆县旅游委举办纪念品设计大赛。

为更好的开发长城特色旅游商品,展示地方文化和特色,北京八达岭巨龙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与当地的制酒企业八达岭酒业合作,共同开发“八达岭礼品酒”。八达岭酒业酒品采用传统工艺,纯粮酿造,固态发酵,具有口感芳香浓郁、绵甜柔爽等特点。因此,获奖作品八达岭礼品酒外包装设计也就应运而生了。

八达岭礼品酒的酒瓶是以八大岭长城烽火台为设计原型,采用微缩的长城城楼形象,瓶身上凸凹不平的长城城砖依稀可见。不必多言,生动形象的瓶体结构,加上与实物一致的“长城灰”色调,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属于八达岭长城的特色。

八达岭礼品酒的外包装采用长城春夏秋冬四季美景作为图案,设计了4款不同景致的铁盒。从包装设计来看,长城四季美景各具特色,美化了产品,也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更不失为一种装饰品;从包装选材来看,铁质外盒不仅显得更高档精致,适于长期存放,而且存钱罐的设计可以让铁盒二次利用,更具有使用价值。

“在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后,我们发现游客更喜欢那些携带方便、经济实用、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而郭经理表示,不久的将来,游客在游览八达岭长城时,就可以购买这款别具特色的八达岭礼品酒送给亲朋好友了。

就这样,八达岭礼品酒的研发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此次参赛的“八达岭礼品酒外包装设计”已经是定稿,在此我们可以跟大家一起先睹为快。

首钢工业文化旅游伴手礼盒:找回“首钢记忆”

北京首钢饮食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伴随首钢发展成长起来的大型综合性餐饮企业。多年来,以“安全、营养、卫生、方便”为经营原则,赢得了众多合作单位和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据首钢饮食有限责任公司于兴伟书记介绍,随着老首钢的搬迁,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建立,北京首钢饮食有限责任公司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分布在北京、河北、辽宁等地,服务领域涉及餐饮、食品加工、便利店、会议接待、酒店管理等,发展前景可期,但同时公司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首钢饮食有限责任公司结合北京市教委批准的“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基地”,在首钢工业园区3号高炉“当一天钢铁工人”并乘坐“先行号”观光旅游小火车等活动,体验钢城动脉之旅环厂游。设计师毛磊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为设计主题,借助“北京礼物”大赛平台,针对首钢独有的精神与特点,开发了一系列以“首钢记忆”为主的旅游纪念品(如图1)。

作品以首钢园区中特有的工业元素为原形,根据高炉、气罐、凉水塔、蒸汽火车、鱼雷罐车的独有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抽象和归纳的设计手法,使这些巨大的工业建筑和运输工具,变为首钢饮食有限责任公司现有产品,例如面包、汽水、香肠的包装和可可的造型。最后,生动巧妙的组合成首钢的工业场景。礼盒拿在手里寓教于乐,同时又是一顿味道香美、安全绿色的营养午餐,在享用美餐的同时,记忆首钢,记忆首钢精神!

另外毛磊设计师还设计了适合在超市以及便利店销售的系列产品(如图2)。作品以怀旧为主题,表现首钢独有的工业时代印记,包装全部采用牛皮纸这一有历史情怀的材质来包装面包、香肠和可可,以体现首钢的历史。抽象化的工厂图案和复古的印章标签,加强了整个包装的首钢印记,也让消费者在拿到产品的同时产生对上世纪钢铁时代回忆与共鸣。

这套首钢记忆伴手礼盒正式瞄准了首钢的前世今生,以巧克力表现钢铁,可以自己动手用巧克力模拟钢铁从矿石到液态,再从液态到固态的生产过程,不但满足了人们对炼钢过程的情怀,还能够自己体验这个有趣的过程。该产品在保证内部市场销售的前提下,积极结合旅游线路向外部市场推广,销售量明显提升,市场反应良好,市场发展潜力值得我们期待!

鸡蛋包装:V瓦楞的“悬空”安全理念

“一颗完美的蛋”获得了本次大赛“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创意主题”的优秀奖,设计者是李捷,辅导老师是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的包装设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傅钢。

傅钢教授表示,当前京郊有很多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其中有很多是散养的“土鸡蛋”,今后市场上对鸡蛋包装有一定的需求。因此,设计者结合当前鸡蛋包装的市场需求情况,做出了4种不同规格的包装。

傅钢教授认为,该作品最吸引人的有三大亮点:

一是包装设计简洁大方。整个包装盒除了采用有“鸡蛋笑脸”图案的背景之外,环衬标签上只有一只鸡和几枚蛋,外加简单的文字介绍,一目了然,主题突出。对于一个品牌的标志来说,越简单容易被记住,该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易于识别和记忆。

二是包装材料十分环保。随着绿色包装理念的不断渗入,瓦楞纸板以其可降解和可再生的特性倍受青睐,成为当前很多包装设计重点考虑的因素。该作品整体都采用瓦楞纸包装,也符合当前瓦楞纸从运输包装进一步走向销售包装的趋势。

三是特殊的结构设计。该作品表面上看是一个普通的包装盒,但打开之后不同于以前鸡蛋内包装的托盘,而是将鸡蛋用“V”型瓦楞纸固定(两个鸡蛋中间被隔开以防止碰撞),处于一种“悬空”状态,在受到碰撞和挤压的时候,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这种结构设计非常有创意,不仅强化了包装的功能性,真正帮助厂家解决了问题,而且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带来了新的消费体验。

“牛大叔”牛肉干包装:差异化的盒型结构设计

“不一样的牛肉风味——牛大叔牛巴”获得了本次大赛“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创意主题”的优秀奖,设计者是吴艳,辅导老师是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的包装设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傅钢。

这款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得到了厂家的认可,已经成功应用到了市场上。作为一款专为为企业定向设计的包装,具有多种不同包装形式,在盒型结构创新上非常突出。首先第一种是异形包装盒,盒子外面的4个棱角突出的地方融入了“牛角”的概念,非常形象化;第二种是“古代包袱”样子的包装,在视觉上给人以传统复古的感觉;第三种是铁盒包装,使产品显得更高档精致。

从包装选材上来看,第一种包装的浅色部分选用较厚的牛皮纸,而第一种包装的深色部分和第二种包装采用了非常像牛肉干纹理的特种纸,很好地体现了产品特点。

电视与音乐的融合之美探究论文 篇6

一、手机电视节目形态概述

节目形态主要是指在整个节目的内容以及形式上做出延伸的体现, 现实中是由听觉、视觉以及时间空间、技术等因素结合而成。节目形态和节目类型不同, 节目类型趋向于稳定, 只要是观众接受喜爱的均会得到保留。而节目形态则是不断变化的,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的节目形态都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现阶段我国手机电视节目的形态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但是节目形态太过于的追求创新, 进而忽略成本等因素, 最终致使大量的优质节目无疾而终。此外, 大量电视节目将模仿视作创新, 导致业内的节目水准一直不高, 趋于同质化。另一方面,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手机电视运营商为了实现所谓的创新, 不断地进行变革而忽视了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播规律, 不利于行业实现长远的发展。

二、手机电视媒介特征

(1) 碎片性与聚合性。当前社会的生活节奏非常的迅速, 人类不能够凭借自己的想法占有时间, 因而时间呈现出了碎片性。手机电视产生的原因之一便是将这些碎片聚集起来加以利用。相比传统电视节目定时收看的模式, 手机电视更加具有随意性, 而且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另外, 手机电视还具有聚合性的特点, 可以将众多电视资源聚合起来, 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播放。

概而言之, 手机电视可以将传统的电视节目放置到手机电视上, 以直播或者转播、复播和回看的形式进行。而且, 手机电视将原有的电视节目与手机相互结合, 运用剪辑、混编等技术手段制作成新的节目。而通过自制的方式制作适宜该平台的节目。最为重要的是, 手机电视与互联网媒体密切结合起来, 受众可搜看互联网上的视频。

(2) 具有细分的特性。手机电视的受众不断发生变化。2005年的时候, 观看群体主要是热爱户外, 没有更多的时间观看比赛直播的人群。而2006年, 观看群体则主要为20岁左右追求潮流的年轻人。到达2007年, 高端商业用户群占据了主要受众群体, 这一类人群往往经济基础较好。2009年至今, 手机电视的受众已经极为广泛, 不仅有学生和白领, 中年人等也开始关注手机电视。但是, 电视节目的受众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根据自身爱好、职业、年龄、收入、性别等进行了细致划分。

(3) 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互动性是手机电视具有的最为明显的特点之一, 具体显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手机电视可以按照观众自己的喜爱和需求对节目进行点播, 避免了传统电视节目强制性推送的弊端, 更加凸显自主性和灵活性。其二, 手机可以实现制作视频并上传的模式, 使人际间的沟通交流途径更加的多样化。

三、手机电视媒介特征对手机电视节目形态的具体要求

手机电视具有碎片聚合性特征、细分性特征以及互动性特征, 使得其手机电视节目的形态发展面临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具体来说手机电视媒介对手机电视节目形态的具体要求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根据手机电视观众时间过于碎片性的特征的要求, 手机电视节目也应当具有碎片性。具体是指节目的时间应当较短, 相较于传统45分钟的剧集而言, 手机电视节目可控制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长度。例如, 搜狐视频自制的《屌丝男士》《我的前任是极品》《大鹏嘚吧嘚》等。

第二, 手机电视的细分性决定其节目的形态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做出不同的区分, 要求节目必须具备专业的性质。

第三, 要不断地探索如何进行深度的互动, 这就要求手机电视同其他的媒体进行互动, 尽可能加大同观众群体的互动。同时, 节目本身也需进行互动, 即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信息推选出符合其需求的节目。

四、三网融合视阈下我国手机电视节目形态

(1) 以技术为主的手机电视节目的产生。手机电视节目最初产生和发展的时间段为2003年到2005年。在这段时间, 手机电视刚开始产生, 所提供的观看画面十分模糊, 同时由于信号的不稳定导致收看过程不流畅。另外, 手机电视相关的费用也十分的高昂, 这些因素阻碍着手机电视的发展。而这些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发展较为落后。所以当时的手机电视行业不断地加大电信网络的建设, 不断地对平台技术进行研发, 包括手机终端也被纳入到研发的领域。而从电视节目的内容上看, 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传统的电视, 完全是以照搬的模式进行播放。

(2) 以渠道为主的手机电视发展。随着各项技术难题的成功攻克, 在2005年到2011年这一时间段, 手机电视的发展核心关注点逐渐从技术上转移到渠道上。尤其在2005年的时候, 我国第一张手机电视的运营牌照成功发放。随后便出现了手机短剧或者手机的情景剧, 逐渐的专为手机制作的视频内容逐渐发展起来, 不再单一的从传统电视上照搬。

(3) 以内容为主的手机电视发展。随着三网融合的开始, 国家陆续颁发了手机电视运营商的拍照, 行业竞争开始变得激烈起来。因此, 电视节目形态的主要特点是集中于内容之上。内容得到了很好的丰富, 并且手机电视的收费模式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变了过去的按流量收费的模式, 互联网视频也成为手机节目的核心来源点。手机电视节目开始同其他主体的节目进行公平的竞争, 大量的内容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当中供观众选择。

五、结束语

手机电视被誉为第五媒体, 面对数十亿的手机用户, 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我国手机电视行业正处于上升时期, 在这一阶段面临着其他主体节目的挑战。因此, 更要注意不断地改变和提升自己的节目形态, 更好地从观众的角度和传统的电视传播规律出发, 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

摘要:本文就手机电视节目的形态概述作为总起, 就手机媒介的特征展开论述。并就手机电视媒介特征对手机电视节目形态的具体要求和我国手机电视节目的形态进行阐述。

关键词:三网融合,手机电视,节目形态,特征

参考文献

电视与音乐的融合之美探究论文 篇7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改变着我们接收信息的模式。近几年,以微信、 微博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对传统媒体发出了极大的挑战。目前,整个媒体行业发展已经由传统模式向“全媒体”化方向发展,各种媒体平台之间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主流。

县级电视媒体是我国传统电视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有行政区域划分的背景下,县级电视媒体具有传播距离近、受众面窄等特点,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有限。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出现后,许多地方电视媒体主动或被动尝试与新媒体进行融合。这对于县级电视媒体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个大的发展机遇。不过从目前的整合情况来看,电视媒体与网络新媒体之间的整合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才能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是当前基层广电人共同面临的难题。

二、县级电视媒体与网络新媒体整合存在问题

(一)传统收视惯性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国的电视观众覆盖率超过95% 以上。县级电视媒体作为各地的主流媒体同样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目前,县级电视媒体在长期的经营和发展中,已经获得一大批忠诚度很高的地域性受众,但这些人往往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对电视媒体忠诚度高,在选择电视节目过程中已经养成了线性被动的接收模式。除了中老年观众外, 受众群体中的中壮年、青少年群体在传播环境中更倾向于手机、平板等网络媒体。电视“准点播出”的传统收视习惯无法吸引这部分受众主体,严重影响电视媒体的传播力。

(二)电视媒体网络信息吸引力不足

新媒体传播并不是传统电视媒体的“一对多”传播模式, 而是裂变式的传播模式。这种传播模式下,信息可以得到快速有效的传播,其产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不过从当前很多县级电视媒体微博传播的效果来看,并没有发挥这种裂变式的传播效果。一般来说网络媒体信息的价值包含了四个方面,分别是受关注程度、转发率、热度以及内容价值。而从目前县级电视媒体的微博、微信运行情况来看,虽然已经具备较高的关注度,不过并没有太多的受众进行转发,这也就意味着受众并没有被信息内容吸引,同时自然也就没法激发他们转发讨论的欲望,裂变式的传播效果自然也就不会出现。

(三)电视媒体网络运行策划缺陷

受到自身实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县级电视媒体往往采用了“电视台 + 节目 + 主持人”这样的网络传播方式。这一传播方式简单明了,可以让受众在最短时间内认知媒体,不过这也存在着传播上的缺陷。

1.县级电视微博、微信并没有进行统一策划,在内容的选择上存在着雷同性

大部分县级电视台运营的微博、微信只是原原本本的照搬电视节目,没有二次包装和加工,信息量庞杂。尤其是新闻节目,整期节目直接上网,让受众自己寻找感兴趣的内容,这是非常不符合网络媒体传播规律的做法。这也造成其运营的网络新媒体关注度慢慢下降。

2.县级电视微博、微信在内容的发布时间上缺乏规律性

新媒体具有时间、空间优势,弥补传统电视媒体存在的传播时间受限制的问题。不过目前,很多县级电视微博、微信在信息发布上存在随意性和不均衡性,很多时候选择的时间与用户浏览的时间刚好相反。例如,第一天的新闻事件,在第二天晚间电视节目播出,到第三天才会上传网络,这样的传播方式将内容新鲜感损失殆尽,自然无法获得足够的关注度。

三、县级电视媒体与网络新媒体整合策略

(一)媒体人自身意识需转变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大多数的新闻媒体人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信息创作模式,也就是由记者发掘新闻素材,然后再由新闻编辑人来对记者上交的素材进行加工,最终形成一条新闻内容。不过这一模式在新媒体出现之后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于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从发现到报道之间的时间被大大缩短,这一传统制作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报道的速度。 笔者所在的福鼎广播电视台,记者群在采访报道时均会有意识的发布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特别是防抗台风期间、重大活动现场、突发新闻事件的图片文字内容被官方新媒体转发后,短时间就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不但增强信息的时效性, 同时也进一步持续和扩大了受众的关注度。这种做法,有效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树立品牌节目的权威性。

传播观念的转变,也推动了采编流程的再造。在新的传播环境和形势下,传统的新闻制作模式、播出方式无法满足受众的时效性要求。《人民日报》的发稿经验是,新闻要首发官方微博和微信,第二时间在新闻客户端发布,第三时间才是在报纸上。这种“争分夺秒”的播发方式值得县级电视媒体学习和借鉴。目前,各地的媒体环境竞争开始加剧,各种微信公众号、微博在突发新闻、重大事件中纷纷发声,传统媒体固守“晚间新闻”的做法已远远落后传播环境的要求。基层广电媒体自我加压、改革创新已势在必行。

(二)电视与网络新媒体的技术整合

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播媒体在传播工具的选择上也有了多样性,移动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微博、微信进行浏览,因此电视媒体也要适应这一变化,摆脱传统上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目前,福鼎广播电视台根据“多屏合一”的趋势,建立了官方网站,将所有新闻、专题、文艺等视频资源进行整合。观众通过PC 、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方式,在微博、微信等平台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和信息,有效延伸受众的关注度。

新媒体平台成为县级媒体播放高清节目的便捷途径。目前,大部分县级电视台的采编设备已逐步更新至高清级别, 高清节目的制作已成市场主流。而受制于播出设备和传输网络,绝大部分县级电视台仍为标清信号。在受众终端的观看体验上,网络新媒体具有对比优势。2014年9月份,福鼎市举办旅游文化节期间,集中展示了41项濒临失传的传统民俗活动。福鼎广播电视台采用高清录制,并以电视标清、网络高清的形式播出,收到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三)电视与网络新媒体的内容整合

对于任何一个传播媒介而言,注意力资源都是维系其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这也强化了“内容为王”的媒体本质。县级电视媒体在其地域内拥有相对强力的内容生产能力、相对丰富的人才储备,为推动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整合提供有利条件。而网络传播的快速普及,引导并推动了传统电视媒体的报道变革。“讲故事”成为增强传播力、吸引年轻受众的必要方式。在新媒体融合大潮中,县级电视媒体初尝“裂变”传播效应。2014年8月28日,福鼎市太姥山镇有对七旬老夫妇被儿女赶出家门,炎炎烈日却只能躺在马路上。这则电视报道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仅微信客户端的视频当周点击率破万。该内容也被多家媒体转载。11月25日,《福鼎新闻》栏目针对市区某中学学生放学集体闯红灯进行曝光。 这则报道的点击率达到了平均水平的四倍,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内容建设方面,《福鼎新闻》栏目尊重网络信息传播规律,增加了一大批“鲜活”、“接地气”的民生题材,有效吸引电视、网络受众的关注。同时,栏目优化时政报道方式,2014年政务活动的报道量与2013年相比,时长缩短了一半以上。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传统电视媒体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在一个用户时间、 兴趣和社交关系被日益解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广电机构应大大方方借船出海,变单一的视频播出平台为全方位的深度新媒体融合传播平台,通过越来越强大的内容竞争力和新媒体运营能力,把握机遇,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为电视媒体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李岭涛.电视媒体的微博营销分析[J].当代电视,2012(6).

[2] .杨肖文.受众通过微博对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产生的影响力分析[J].东南传播,2012(2).

[3] .李岭涛,赵煜.TV3.0:开启电视新时代[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2).

[4] .南岭.CNNIC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2(2).

上一篇:2消防安全责任书(非餐饮商铺)下一篇:水暖卫浴五金行业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