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异甘草酸镁

2024-10-09

大剂量异甘草酸镁(精选7篇)

大剂量异甘草酸镁 篇1

在临床上, 胆汁淤积性肝炎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其同患者自身免疫力存在直接关系, 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 笔者为进一步了解分析胆汁淤积性肝炎采用大剂量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及泼尼松治疗的效果, 特从我院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中选取54例进行研究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4例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 均符合WHO关于胆汁淤积性肝炎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 治疗组27例, 男15例, 女12例;平均年龄 (50.53±1.17) 岁;平均病程 (6.32±0.51) 年;对照组27例, 男16例, 女11例;平均年龄 (51.13±1.20) 岁;平均病程 (6.54±0.18) 年。对54例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 P>0.05, 具可比性。

1.2 方法:

(1) 对照组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 每日口服2次熊去氧胆酸, 15 mg/kg, 持续治疗4周。 (2) 治疗组患者采用大剂量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及泼尼松治疗, 患者除每日口服2次熊去氧胆酸治疗之外, 每日静脉滴注1次200 mg异甘草酸镁+250 m L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治疗, 同时, 每日口服1次泼尼松, 10毫克/次, 持续治疗4周。

1.3疗效判定[1]。

显效, 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 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消失或是基本消失, 肝功能恢复正常, 肝脾肿大没有变化;有效, 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 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出现改善, ALT、γ-GT和T-Bi L下降超过50%;无效, 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 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没有改善, 肝功能指标没有变化, 严重的出现恶化现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 (总胆红素) 、ALT (丙氨酸转氨酶) 、AST (天冬氨酸转氨酶) 和γ-GGT (谷氨酰转肽酶) 生化指标变化状况。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单位为 (±s) , 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χ2检验法, 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0.05, 说明二者间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1.48%,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55.56%。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P<0.05, 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改善状况: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TBIL、ALT、AST和γ-GGT生化指标, 没有显著差异性,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LT、AST和γ-GGT生化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的, P<0.05;组间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ST和γ-GGT生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 P<0.05, 见表2。

3 讨论

胆汁淤积性肝炎给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若不及时给以患者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多并发症, 给患者生命带来严重威胁。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 医护人员应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 改善其临床症状。常规保肝治疗方法对胆汁淤积性肝炎疾病具有一定作用, 但其具有退黄慢和停药后极易出现复发率等, 不利于患者康复。大剂量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及泼尼松可显著避免常规保肝治疗中出现的弊端, 促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延长患者有效生命周期[2]。熊去氧胆酸对患者PBC生化指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采用该药剂对患者进行长期治疗, 可延缓患者疾病进展, 对肝移植需求具有一定延缓或是减少作用,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异甘草酸镁属于第一代甘草酸制剂, 其对非活性异构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避免作用, 同时, 该药剂具有减轻免疫病理反应和抗炎作用, 有效保护患者肝细胞, 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综上所述, 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疾病临床上大剂量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及泼尼松临床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选取的54例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中,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TBIL、ALT、AST和γ-GGT生化指标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性, P<0.05。因此, 大剂量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及泼尼松值得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学敏.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0例[J].医药导报, 2012, 31 (4) :433-435.

[2]顾生旺, 刘欢, 蒋兆荣.大剂量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泼尼松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1例[J].肝脏, 2014, 19 (2) :165-166.

大剂量异甘草酸镁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科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100例, 男52例, 女48例, 年龄18~53岁, 平均年龄 (39.2±9.35) 岁。全部病例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1]。分为两组,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HBV标记物、肝功能检验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1次/天。治疗组选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 (江苏正大天晴股份药业有限公司) , 静脉滴注, 1次/天。治疗期间不用抗病毒药物。

1.3 疗效判定

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每周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化验指标。临床症状、体征包括乏力、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纳差、腹胀) 、肝区不适。化验指标包括治疗前、治疗后每周ALT、AST、SB。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见表1。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2.2 治疗前后ALT、SB复常率见表2。异甘草酸镁组及甘草酸二铵组比较, ALT、SB复常率均有明显改善 (P<0.05) 。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3例高血压、1例低钾血症, 均为轻度。

3 讨论

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发生是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和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致肝细胞变性、坏死而引起的免疫性炎症, 出现黄疸及转氨酶的升高。治疗上除了予抗病毒外, 抑制肝脏炎症非常重要。甘草酸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降酶护肝药物。国内外学者多项研究表明, 甘草酸制剂有较强的保护肝细胞, 降低ALT、AST、SB水平的作用[2,3]。

本组资料发现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第三代甘草酸制剂比较, 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方面, 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组复常率分别为94%、90%,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组组为78%、70%, 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性 (P<0.05)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在改善肝功能指标ALT、SB方面优于甘草酸二铵注射液, 临床观察中没有不良反应, 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更优于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肝功能, 控制病情发展, 安全、有效, 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理想的药物。

摘要: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50例为治疗组, 50例为对照组,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HBV标记物、肝功能检验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组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 每日1次, 疗程21天。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mg, 每日1次, 疗程同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谷丙转氨酶 (ALT) 和血清胆红素 (SB) 在治疗结束后, 复常率分别为94%、90%, 对照组为78%、70%, 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性 (P<0.05) 。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在改善肝功能指标 (ALT、SB) 方面优于甘草酸二铵。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2000年 (西安) 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8, (8) 6:324.

[2]Almoosa KF, Ryu JH, Mendez J, et al.Management of pneumothorax in lymphangiomyomatosis1-Effects on recurrence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 complications[J].chest, 2006, 129:1274-1281.

大剂量异甘草酸镁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诊治的90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经CT、MRI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全部患者均符合肝炎临床诊断标准[2]。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 (n=45) 和对照组 (n=45) , 对照组男性28例, 女性17例, 年龄18~63岁, 平均年龄 (36.83±3.12) 岁;病程0.7~5.8年, 平均病程 (2.1±0.5) 年。观察组男性26例, 女性19例, 年龄20~62岁, 平均年龄 (36.79±3.23) 岁;病程0.7~5.6年, 平均病程 (2.0±0.6) 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病程) 比较 (P>0.05) , 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160 mg复方甘草酸苷 (国药准字:H20093006) +5%葡萄糖液250 m L静滴, 1次/d。

观察组患者给予150 mg异甘草酸镁 (国药准字:H20051942) +5%葡萄糖液250 m L静滴, 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3]。

1.3 评价指标

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 包括总胆红素 (TBIL) 、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4]。参考慢性肝炎疗效判定标准[5], 规定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转氨酶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基本消失, 转氨酶下降>50%;无效:临床症状、转氨酶无明显改善, 或病情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并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56%, 与对照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肝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观察组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 #P<0.05;与对照组比, *P<0.05。

3 讨论

慢性肝炎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或炎症的一种疾病, 早期症状轻微, 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等, 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 长期反复的炎性活动可发展为肝硬化, 甚至出现癌变。在临床治疗慢性肝炎中, 除病因治疗外, 还应给予抗炎保肝、预防肝纤维化治疗。甘草酸类制剂是临床常见的降酶保肝药物, 其对肝细胞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同时具有抗纤维化、抗氧化、抗细胞凋亡、降低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等作用。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复方制剂[6], 有利于保护肝细胞膜, 具有较强的抗感染、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在各型肝炎治疗中广泛应用。近年来, 临床对慢性肝炎发病机制、病症研究不断深入, 异甘草酸镁是第四代甘草酸类制剂[7], 其中含有98%的18α-甘草酸镁盐制剂, 静滴后可迅速分布在肝脏, 在体内快速转化为甘草次酸, 比复方甘草酸苷作用效果更强, 同时可避免非活性异构体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安全系数更高。

在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5.56%, 较对照组82.22%更高, 说明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肝炎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IL、ALT、AST为 (22.4±13.9) 、 (43.2±18.3) 、 (39.4±22.5) , 与对照组患者 (36.8±17.3) 、 (60.0±20.4) 、 (54.2±2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 可见异甘草酸镁有利于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 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复方甘草酸苷, 安全系数高, 进一步体现了异甘草酸镁的临床优越性。与何秀岩等[8]报道研究相对一致。

综上所述,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肝炎临床效果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异甘草酸镁能明显改善肝功能, 不良反应少,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崇慧, 郑三菊, 占国清, 等.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比较[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 25 (4) :203-205.

[2]吴锦瑜, 张华, 陈志勇, 等.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3) :65-67.

[3]吴贻琛, 李秋贞, 刘鸿凌, 等.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0, 13 (1) :34-36.

[4]董大勇.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19) :68-69.

[5]张嫦珍.两种甘草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药业, 2011, 20 (6) :56-56.

[6]沈巧凤.不同甘草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比较[J].海峡药学, 2012, 24 (7) :101-103.

[7]莫荣容, 周明钊, 何业球, 等.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30) :82-83.

大剂量异甘草酸镁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68例慢性乙型肝炎 (轻度~中度) 患者均为浙江省玉环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和门诊患者, 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1]。168例患者中, 轻度70例, 中度98例。将上述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84例, 男性46例, 女性38例, 年龄为27~57岁, 平均37.5岁;对照组84例, 男性49例, 女性35例, 年龄为28~54岁, 平均39.5岁。均排除甲、丙、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两组患者在病情、病程、性别及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分别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30 ml加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口服肝泰乐、维生素C等护肝药, 未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制剂, 1个疗程后观察有关指标变化情况。

1.3 检测项目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总胆红素 (TBIL) 、白蛋白/球蛋白 (A/G) 、透明质酸 (HA) 、三型前胶原 (PCⅢ) 、四型胶原 (IV-C) 及层粘连蛋白 (LN)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所有数据用SAS统计学软件在微机上处理。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变化

治疗组与对照组ALT、AST恢复情况虽稍有差异, 但无统计学意义。A/G升高,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TBIL降低, 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情况

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 讨论

甘草酸是中药甘草的有效成分之一, 是甘草根的水提取物。甘草酸在体内可转化为甘草次酸, 其比甘草酸具有更强的保肝作用。甘草酸制剂具有抑制5β-还原酶, 以减少对皮质醇的代谢灭活, 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系的磷脂酶A2以及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甘草酸还可以抑制补体与肝细胞膜抗体结合引起的离体大鼠肝细胞的转氨酶释放。另外, 甘草酸还有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 甘草酸可以显著抑制小鼠成纤维细胞I, Ⅲ型前胶原m RNA的表达, 从而使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减少, 因而有效降低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机率[2]。甘草酸有两种差向异构体即α-甘草酸和β-甘草酸。

本实验所用异甘草酸镁 (18-α甘草酸制剂) (天晴甘美) 为一种全新结构的手性化合物, 是α-甘草酸, 在体内α-甘草酸较β-甘草酸分布迅速, 集中在肝脏, 快速转化为甘草次酸, 其他脏器中药物浓度低, 因而α-甘草酸较β-甘草酸更有效, 毒副作用更小[3]。研究显示, 异甘草酸镁起效迅速, 降酶速度和降酶程度有优势;未出现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具有很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抗生物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是多功能肝细胞保护剂[4], 药物清除半衰期可长达24小时, 真正满足1天1次给药, 适用于各种肝病的治疗[5,6]。

动物试验表明, 异甘草酸镁能显著防治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 体外试验表明其可显著抑制大鼠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 从而使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减少[7]。此外, 异甘草酸镁对大鼠HSC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存在剂量依从关系;同时具有抗细胞氧化作用[8]。本组病例中, 治疗组患者ALT、AST降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但TBIL降低, A/G升高,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也较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说明异甘草酸镁可明显改善肝功能, 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同时, 由于异甘草酸镁中含有甘氨酸及半胱氨酸, 故可抑制或减轻长期大量应用甘草甜素引起的电解质代谢异常造成的“假性醛固酮过多症”。临床观察中发现, 治疗组患者中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症状如胁痛、乏力、腹胀和关节酸痛, 以及B超下门静脉宽度等指标改善亦好于对照组, 见效快, 副作用轻微, 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肝纤维化,慢性乙型肝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8 (6) :324-329.

[2]Hiromitsu K.Long-term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with glycyrr-hizin for preventing liver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Oncology, 2002, 62 (1) :94-100.

[3]曾春香, 杨晴, 胡琴.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在大鼠体内分布和代谢的比较研究[J].中国药房, 2006, 17 (20) :1543-1545.

[4]彭文伟主编.现代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616-617.

[5]田静.18α甘草酸抗大鼠肝纤维化实验研究[J].中国药房, 2002, 13 (9) :528-529.

[6]沈金芳, 逢晓云, 孙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人体内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2005, 40 (10) :769-771.

[7]王佩, 吴锡铭.异甘草酸镁对大鼠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4, 23 (12) :833-835.

大剂量异甘草酸镁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异甘草酸镁,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 m L∶50 mg;兔抗大鼠多克隆NF-κB/p65抗体购自美国Bioworld公司;DAB显色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NF-α基因上游引物:5'-AGTCCGGGCAGGTCTACTTT-3',下游引物:5'-GGTCACTGTCCCAGCATCTT-3',扩增片段484 bp;β-actin上游引物:5'-ACA CTGTGCCCATCTACGA-3',下游引物:5'-CTGCACC TGTAGGCGTTTC-3',扩增片段236 bp。

1.2 方法

1.2.1 大鼠梗阻性黄疸肝损伤模型的复制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00±20)g,由泸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于25~32℃、湿度60%~85%的环境中。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1)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O+NS);(2)胆总管结扎+生理盐水组(BDL+NS);胆总管结扎+异甘草酸镁治疗组(BDL+Mg IG)。经适应性喂养后7 d用于实验,每只大鼠术前均禁食,以氯胺酮(100~150 mg/kg)行腹腔麻醉,无菌操作分离胆总管,0号丝线双重结扎胆总管后切断,逐层关腹,术后分笼饲养。从术后第4天开始SO+NS组和BDL+NS组以生理盐水1m L腹腔注射,BDL+Mg IG组以异甘草酸镁30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 m L腹腔注射,每天1次,于给药后14 d处死大鼠并收集肝脏和血液标本。

1.2.2 生化检测

腹主动脉采血2 m L,离心后分离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赖氏改良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直接胆红素(D-Bil)。

1.2.3 R T-PCR检测TN F-α

mRNA的表达开腹后分离取下肝脏称重,置于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洗净残存血液后,无菌条件下切取肝组织新鲜标本,按Trizo L试剂盒说明书提取组织总RNA,采用RT-PCR检测其TNF-αm RNA的表达。RT-PCR条件:50℃预变性30 min,94℃变性45 s,55℃退火30 s,72℃延伸30 s,扩增30循环,最后72℃补平5 min。取10μL扩增产物1%琼脂糖凝胶紫外分析仪下观察结果,用Bio-Rad Doc Gel 2000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进行拍照。结果以相对光密度值(relative optical density,ROD)×面积(A)表示。m RNA相对含量=(目的基因条带ROD×A)/(β-actin条带ROD×A)。

1.2.4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 F-κB/p65蛋白表达

全部病理标本经4%甲醛固定,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后石蜡包埋,普通切片机连续切片(4μm),以3%H2O2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用10%BSA封闭以减少非特异性着色。再加入相应一抗(NF-κB/p65抗体),4℃孵育过夜,PBS洗涤3次后加入1︰200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工作液,37℃孵育30 min;滴加浓度为1︰200的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30 min;显微镜下监测DAB显色,苏木素复染,常规脱水、透明、封片。实验以封闭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两者染色均为棕黄色,用Image plus 5.0版本的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每张切片在左右上下4个视野各采集1张400倍的图像用于图像分析,每张图像先进行图像分析,再用4张图像的平均值代表该指标的量,通过对设定阳性色彩的识别,自动将之转变为光密度,得出阳性积分光密度ODI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大鼠血清指标、免疫组织化学及PCR扩增条带的ODI值行方差分析及组间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异甘草酸镁对血清A LT、A S T和D-B il的影响

梗阻性黄疸模型建立14 d后,BDL+NS组血清ALT、AST和D-Bil指标升高,与同时相的SO+NS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BDL+Mg IG组D-Bil指标变化不明显,但是血清ALT和AST减轻,与同时相的BDL+NS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附表。

2.2 TN F-αm R N A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

注:1)与SO+NS组比较,P<0.01;2)与BDL+NS组比较,P<0.01

3组均扩增出TNF-α及β-actin。SO+NS组TNF-αm RNA相对表达量平均灰度比为(0.78±0.09),BDL+NS组为(1.25±0.37),BDL+Mg IG组为(1.12±0.21),方差分析表明SO+NS组TNF-αm RNA表达较BDL+NS组降低(P<0.01),BDL+Mg IG组较BDL+NS组降低(P<0.05),见图1。

2.3 肝组织N F-κB/p65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数据采用积分光密度值(ODI)作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BDL+NS组胞质染色较弱呈棕黄色,并可见胞核着色;BDL+Mg IG组NF-κB/p65蛋白的表达低于胆管结扎组(P<0.01);SO+NS组肝组织仅见少量细胞胞质呈淡黄色,未见胞核着色(见图2)。

M:Marker;A:SO+NS;B:BDL+NS;C:BDL+MgIG

A:SO+NS组,p65偶见表达,但黄染颗粒位于细胞浆内;B:BDL+NS组,p65表达较弱,可见黄染颗粒多处位于细胞核内;C:BDL+Mg IG组,p65表达较SO+NS组有增强,但细胞核内未见黄染颗粒

3 讨论

国内外学者对甘草酸制剂进行多项研究表明,甘草酸制剂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保护肝细胞,降低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抗纤维化、抗氧化和抗细胞凋亡水平的作用[2,3]。甘草酸制剂包括最初的甘草混合提取物,第1代甘草酸制剂甘草甜素片,第2代以β体甘草酸单铵盐为主要成分的复方甘草制剂,因为各自的局限性而在临床使用受限,第3代甘草酸制剂α体甘草酸具有亲脂性好、抗炎活性强、肝脏靶向性高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代表药物为甘草酸二铵盐,目前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肝脏疾病,第4代甘草酸制剂异甘草酸镁,为单一的18-α异构体甘草酸,较以往的甘草酸制剂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4]。

梗阻性黄疸是指胆道系统的机械性阻塞,导致胆汁无法顺利排泄到肠道所引起的黄疸,是外科较常见的病理状态,可以继发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损害以及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肝脏损伤。ALT和AST是肝脏损伤的敏感指标,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当肝细胞损伤时,可引起细胞膜破裂使细胞内转氨酶进入血中,引起血清中ALT的水平升高;AST也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并分布于线粒体内,当肝细胞严重损伤时,AST从线粒体内释放入血,使血清AST水平升高[5]。笔者实验中的BDL+Mg IG治疗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较BDL+NS组降低(P<0.01),说明Mg IG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是使用了Mg IG的梗阻性黄疸大鼠的血清D-Bil下降不明显,可能与肝外胆道完全梗阻胆汁不能排泄,血清胆红素持续升高有关。

梗阻性黄疸易致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内毒素可激活Kuffper细胞释放过量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核因子κB(NF-κB)等炎症因子。TN F-α是免疫反应中重要的炎症因子,在免疫反应激活后大量产生,它可以介导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刺激机体局部炎症反应,并刺激单核细胞及其他细胞产生细胞因子[6]。TNF-α既能直接损伤肝细胞,又能参与肝脏炎症、肝细胞再生等病理生理过程,通过诱生炎症介质、活化中性粒细胞等产生间接毒性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血清TNF-α参与了梗阻性黄疸时肝的损害,并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正相关[7]。NF-κB是NF-κB/Rel家族中的最主要成员之一,是细胞因子释放的开关。正常情况下NF-κB以无活性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由多肽链P50与P65两亚基构成的二聚体,与其抑制蛋白ⅠκB结合形成非活性的三聚体,处于不表达状态。细胞外的许多刺激物如内毒素、炎症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病毒蛋白等均可激活NF-κB,首先引起NF-κB诱导激酶的活化,继而活化ⅠκB激酶,ⅠκB激酶磷酸化,ⅠκB从NF-κB复合体上脱落,活化的NF-κB移向细胞核内,结合到靶基因的启动子或增强子的κB结构域,引起许多因子的转录,包括促炎因子IL-1β、IL-6等。NF-κB蛋白激活引起的多种基因表达的改变将会导致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8]。在阻塞性黄疸中NF-κB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转录调控子,对肝组织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肝细胞凋亡和再生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时NF-κB/p65的表达明显增强,与RT-PCR法检测TNF-α表现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表明NF-κB能够上调TNF-α的表达;此外,梗阻性黄疸大鼠的TNF-α表达明显升高,使用Mg IG后表达下降,与Mg IG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在研究中已经观察到,异甘草酸镁具有减轻黄疸及肝细胞炎症,促进肝功能恢复的作用[1,3]。笔者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异甘草酸镁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损伤模型中,通过降低血清ALT和AST,对肝损伤时TNF-α活性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从而达到保肝效应,是临床上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肝功能较理想的药物。

参考文献

[1]GU X,DONG LP,LIU YH,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MagnesiumIsoglycyrrhizinate on acute hepatic injury induced by CCl-4 inmice[J].China Pharmacist,2009,2(1):37-39.Chinese

[2]CHENG Y,ZHANG J,SHANG J,et al.Prevention of free fattyacid-induced hepatic lipotoxicity in HepG2 cells by magnesiumisoglycyrrhizinate in vitro[J].Pharmacology,2009,84:183-190.Chinese

[3]MAO YM,ZENG MD,CHEN Y,et al.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a randomized,double-blind,multi-doses,active drug controlled,multi-centerstudy[J].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2009,17(11):847-851.Chinese

[4]CHEN WH,LU LG,ZENG MD,et al.Effect of 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of rathepatic stellate cells in virtro[J].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2006,14:426-430.Chinese

[5]XIE YF,LIU JG,LIU Q,et al.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magne-sium is oglycyrrhizinate on mice with acute alcholic hepatic in-jury[J].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2010,26(3):381-383.Chinese

[6]CHEN YL,GUAN YS,HUANG Y.The research progression ofnitric oxide in obstructive jaundice development[J].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2009,18(1):83-85.Chinese

[7]韩德兰,苑建斌,王永清,等.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损害及血清毒性物质变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1):33-35.

[7]HAN DL,YUAN JB,WANG YQ,et al.Study on the liverdamage and toxicity materials variation in serum for obstructivejaundice rat[J].Medical Edition:Journal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2010,27(1):33-35.Chinese

大剂量异甘草酸镁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经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 男40例, 女20例, 年龄29~76岁。KPS评分≥60分, 预计生存期>3个月。其中胃癌16例, 结直肠癌18例, 肺癌10例, 乳腺癌8例, 卵巢癌8例。所有患者化疗前肝功能正常, 心肺功能正常, 排除肝区放疗病史, 活动性肝炎, 肝硬化病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0例, 女10例, 对照组男20例, 女10例。

治疗方法: (1) 治疗组:异甘草酸镁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静滴, 14 d为1疗程。 (2) 对照组:还原型谷胱甘肽2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静滴, 14 d为1疗程。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后, 每7 d复查肝功能, 并检查肾功能电解质, 观察治疗期间内ALT和AST的恢复情况以及有无恶心、呕吐、发热、皮疹、腹胀等不良反应。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肝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见表1。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总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讨论

化疗药物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化疗药物本身或者其代谢产物可引起急性肝功能异常。研究表明, 化疗药物引起急性肝功能异常的机制包括:化疗药物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亲电子产物以及超氧化离子, 通过共价结合及促使脂质过氧化, 损伤肝细胞膜和线粒体, 造成肝细胞损伤[1]。

体外研究实验结果显示, 一定浓度的异甘草酸镁能够显著促进肝细胞增值[2]。在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以及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的大鼠模型中进行实验研究, 结果显示异甘草酸镁能够对肝损伤起到较好的治疗和保护作用[3,4]。甘草酸具有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样作用, 通过影响离子通道 (抑制钙离子内流) , 激活或抑制酶的活性, 调节物质代谢, 调节胆碱能神经的兴奋性, 发挥较强的抗炎作用;而且还均有调节酶活性、抗病毒、免疫调节、解毒及保肝细胞膜等作用, 因此, 在多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均使用甘草酸, 尤其肝脏疾病。近年来的研究显示, 它还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抗生物氧化和抗细胞凋亡等功效。异甘草酸镁属于一种强效的肝细胞保护剂, 能迅速降低转氨酶, 减少肝细胞脂肪变性, 另外, 异甘草酸镁具有类糖皮质激素作用, 化疗后引起的不良反应 (如骨髓抑制等) , 可通过其免疫调节作用, 减少全身反应[5,6,7]。

本研究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肝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明了异甘草酸镁对化疗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效果较好, 可以明显缩短化疗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的病程, 降低了药物性肝损害导致的肝功能衰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 异甘草酸镁对化疗后所致的肝功能损伤有较明显的疗效, 加快转氨酶及胆红素恢复的程度和速度, 保证临床上肿瘤患者化疗的持续性,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在化疗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2010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经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异甘草酸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治疗。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异甘草酸镁在治疗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疗效较好, 可以缩短临床肝损的病程, 不良反应较少,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化疗,肝功能,还原型谷胱甘肽

参考文献

[1]崔宪珍, 刘都户.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化疗药物肝损害126例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 2008, 37 (7) :931.

[2]陈尉华, 徐中南, 陆伦根, 等.异甘草酸镁对培养肝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J].肝脏, 2006, 11 (1) :15.

[3]王佩, 吴锡铭.异甘草酸镁对大鼠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4, 23 (12) :833.

[4]董丽萍, 于锋, 柳静, 等.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 2006, 17 (12) :902.

[5]谭正炳, 陈曙红, 潘卫清, 等.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8例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12 (7) :47-48.

[6]陈惕.异甘草酸镁对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作用[J].交通医学, 2009, 23 (4) :379.

大剂量异甘草酸镁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共126例住院患者, 均经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中男84例, 女42例, 年龄34~76岁, 中位年龄56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异甘草酸镁组、对照组各63例。接受化疗共638例次, 异甘草酸镁组324例次, 对照组314例次。治疗前患者均肝功正常, HBsAg阴性。

1.2 方法

异甘草酸镁组化疗第1天开始并用异甘草酸镁150mg/次, 静点, 1次/日, 至化疗结束后1周, 停止用药, 复查肝功。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150mg/次, 静点, 1次/日, 其他同异甘草酸镁组。

1.3 判定标准

肝功能损伤以ALT>40U/L为阳性标准, 损伤程度以WHO分级标准判定。须除外各种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或弥漫性肝转移等肝功能异常因素, 方可诊断为化疗药物致肝功能损害。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一般资料用标准差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0.05时,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组126例患者, 每例平均接受化疗5.06次, 共638次化疗, 共有48例发生肝功能损伤, 占38.1% (48/126) , 异甘草酸镁组ALT升高14例 (22.2%) , 对照组为34例 (54.0%) , 有显著差别 (P<0.005, χ2=14.22) 。异甘草酸镁组63例共化疗324次, ALT升高37例次 (11.4%) , 对照组63例共化疗314例次, ALT升高86例次 (27.4%) , 两组差异显著 (P<0.005, χ2=46.68) 。WHO标准Ⅲ/Ⅳ级肝功损伤, 异甘草酸镁组为2例次 (0.62%) , 对照组为16例次 (5.1%) , 两组差异显著 (P<0.005, χ2=14.65) , 结果见表1。

3 讨论

化疗药物多通过肝脏代谢, 药物本身及其代谢物可直接造成肝细胞损伤或坏死。引起急性的肝功能异常, 血清转氨酶升高, 胆红素升高, 严重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研究表明, 其机制包括:药物经代谢产生亲电子产物及超氧化离子, 通过共价结合, 促使脂质过氧化, 损伤肝细胞膜、肝线粒体和微粒体膜, 引起细胞损伤。或者药物代谢产物形成氧自由基使脂质过氧化, 引起肝细胞损伤[3]。

异甘草酸镁属新一代甘草酸制剂, 通过作用于激素受体, 影响离子通道 (抑制钙离子内流) , 激活或抑制酶的活性, 调节物质代谢和胆碱能神经的兴奋性, 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有明显的抗炎、减轻免疫病理反应作用。多种资料显示其能减轻炎性细胞浸润, 抑制多种炎性介质释放及膜稳定作用, 有抗炎、保护肝细胞膜、调节胆红素代谢、抗肝纤维化等作用[4]。异甘草酸镁为单一的18α-甘草酸, 比传统的18β-甘草酸具有更强的亲脂性, 从而肝脏靶向性强, 抗炎活性强, 假性醛固酮症和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少[5]。

本组观察结果显示化疗中并用异甘草酸镁确可预防或减少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异甘草酸镁组的肝脏损伤发生率及损伤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化疗同时使用异甘草酸镁, 预防肝功能损伤是安全有效的, 有利于改善化疗期的生活质量, 保证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从而保证化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董丽萍, 于锋, 柳静, 等.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 2006, 17 (12) :902.

[2]王佩, 吴锡铭.异甘草酸镁对大鼠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4, 23 (12) :833.

[3]任正刚.化疗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J].肝脏, 2001, 6 (1) :48-49.

[4]王湛, 王杰军.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后肝功能异常60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 16 (7) :869.

上一篇:舞蹈与音乐的融合下一篇:医院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