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加味(精选6篇)
芍药甘草汤加味 篇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营养结构不断改变,糖尿病患者也不断增多,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胃肠功能紊乱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常见慢性并发症,约有2/3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胃肠功能障碍[1],主要伴有腹部烧灼感、腹胀、早饱、餐后不适、便秘以及上腹痛等症状[2]。本研究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34例糖尿病肠功能紊乱腹痛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糖尿病肠功能紊乱腹痛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均满足1997年WHO制定的糖尿病分类与诊断标准[3]。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其中研究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5~77岁,平均(46.5±3.2)岁,病程6个月至9年,平均(2.5±2.1)年;对照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45~79岁,平均(46.6±3.3)岁,病程9个月至9年,平均(2.5±1.9)年,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的伴有腹痛症状。两组性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应用胰岛素或者服用降糖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根据患者症状分型将其分为燥热津伤型(主要伴有腹痛、口干、大便干结、舌质红、体形偏胖、苔黄少津等症状)、气阴两虚型(主要伴有腹痛、大便难排出、消瘦、食欲差、乏力等症状)、脾虚湿困型(主要伴有腹痛、大便增多、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腻以及形体虚胖等症状)以及脾肾阳虚型(主要伴有腹痛、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阳痿、脉弱、下肢浮肿、四肢麻木以及畏寒肢冷等症状)等,根据分型实施辨证治疗:若患者为燥热津伤型,则以滋阴益气通便止痛为原则实施治疗,药用:生地10g、丹参10g、芍药10g、麦冬10g、玄参10g、甘草10g等;若患者为气阴两虚型,则治疗时以益气养阴止痛为原则,药用:黄芪10g、生地10g、麦冬10g、沙参10g、白芍10g、苍术10g、甘草10g、丹参10g;若患者为脾肾阳虚型,则以温肾健脾、助阳止痛为治疗原则,药用:菟丝子10g、黄芪10g、五味子10g、甘草10g、白芍10g、山药10g、肉豆蔻10g等;若患者为脾虚湿困型,则以健脾利湿止痛为原则,药用:党参10g、茯苓10g、苍术10g、泽兰10g、白术10g等。还可根据患者舌脉征象,适当增加红花、桃仁以及赤芍等成分。
对照组患者分型及用药法同研究组,药方中不含甘草、芍药。两组患者均以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4]
治疗后,患者腹痛症状消失,大便呈软便,每日1~2次为显效;患者腹痛症状明显缓解,大便次数基本恢复正常为有效;治疗后,患者腹痛症状无明显好转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n(%)]
3 讨论
以往临床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出现胃肠功能紊乱主要受到自主神经病变、血糖抑制肠蠕动以及激素分泌异常等因素影响[5]。目前,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胃肠动力出现异常主要受到Cajal间质细胞群活动等因素影响[6]。其中,Cajal间质细胞会产生慢波电活动,使胃肠运动出现变化,对胃肠平滑肌节律性收缩进行控制。此外,由于糖尿病患者受到体液因子、迷走神经、脊髓神经以及肠肌间神经等神经丛调节影响,会出现体液分泌紊乱的情况,如释放大量缩血管物质内皮素,加重胃肠黏膜缺血,使其出现蠕动改变,且胃泌素增高,增加胃酸分泌量。神经丛变化会使胃肠黏膜、平滑肌等出现缺血、缺氧情况,并使内脏血管收缩,进而抑制胃肠道运动功能,对神经系统功能产生强烈影响。
祖国医学认为消化不良主要由肝脾不和导致,肝气不舒,胃气上逆,横逆犯胃,肝失疏泄,常导致恶心呕吐、吞酸嘈杂、胃脘不舒、泻泄以及肠鸣等症状,治宜养阴清热、疏肝行气、开结除痞、和胃降逆[7]。本研究使用的芍药甘草汤具有酸甘敛阴、缓急止痛的功效,其中芍药具有缓急止痛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的功效[8],正对该病病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肠功能紊乱腹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肠功能紊乱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糖尿病肠功能紊乱腹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肠功能紊乱腹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肠功能紊乱,腹痛,芍药甘草汤
参考文献
[1]周晓颖,苏静,张国新.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33(6):373-375.
[2]张继中.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肠功能紊乱腹痛1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15.
[3]苏爱芳.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Hcy和Cys-C水平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5,10(9):1264-1266.
[4]杨德良.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7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5):365-366.
[6]渠昕,赵恒侠,李增英,等.25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2-24.
[8]于一江,周冬梅,李伟.桃红四物汤联合曲美他嗪治疗2型糖尿病心肌病变阴虚血瘀证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5,10(9):32-34.
[5]贾琪.西沙比利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4897-4898.
[7]李勇,王鹤潼,谭文婧.肝脾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与心虚证候相关性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5):12-14.
芍药甘草汤加味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妇科就诊的原发性痛经200例患者资料, 均未婚, 无性交史, 病情2.5个月~4.0年;年龄13~26岁;经血过多者119例, 过少者81例;并在月经期间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失眠、四肢冰冷、乳房胀痛症状。
1.2 诊断标准
本研究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标准均参照最新颁发的《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中关于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标准:①患者为青春期, 未生育者;②病发时小腹胀痛, 疼痛范围扩散至大腿内部、肛门、会阴、腰骶, 疼痛在行经后自动消失;③其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成分
本试验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 依照患者相关病情, 进行加味治疗。芍药甘草汤组成为当归、五灵脂、延胡索、白芍、甘草。月经过多者加用仙鹤草、黑芥穗、益母草、黑杜仲;月经过少者加用益母草、川芎、红花、桃仁、牛膝、三棱等活血化瘀之中药;畏寒怕冷者加用艾叶、杜仲、巴戟天;乳房不适 (胀痛) 者, 加服薄荷、醋香附、柴胡;纳差者加用白术、焦三仙、陈皮、砂仁。
1.3.2 服用方法
①先用温水浸泡中药20~30 min, 利用文火将药物煎至200 ml, 去渣留汤;②每次月经前3 d开始服用药物, 200 ml/次, 400 ml/d, 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在治疗6个月后, 医生对所有患者开展问卷调查工作, 观察治疗结果。
1.4 治疗标准判定
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最新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为治疗标准,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且在6个月病情无复发;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6个月内病情偶然复发;无效:经过治疗之后, 患者病情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 (%) = (痊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2 结果
20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 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中痊愈120例, 有效70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95.0%。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 该疾病在患者月经来临之时, 出现剧烈腹痛, 多发于青春期未婚者, 但该疾病的病因目前尚无明确定义[1]。我国一些医学专家认为, 该疾病的病发与患者自身前列腺素释放量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西医主张利用降低患者血液中前列腺素、催产素的方式来治疗该疾病。但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 该方式并不理想, 易产生不良反应[2]。中医理论认为, 导致该疾病病发的根本原因除了患者自身体质外, 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3]。芍药甘草汤最早出现在古代著名医书《伤寒论》中, 主要由甘草和芍药两味中药构成;该药方治疗血虚导致的腓肠肌痉挛、痛经、腹痛等症状。芍药甘草汤加上对症中药, 能起到止痛、酸甘化阴的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对患者使用芍药甘草汤加味进行治疗, 总有效率为95.0%;说明该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对患者末梢性横纹肌痉挛具有极为明显的镇痛效果。
总之, 芍药甘草汤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药物,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依照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加味治疗, 能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妇科就诊的原发性痛经200例患者资料, 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 依照患者相关病情, 进行加味治疗。在治疗6个月后, 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通过对患者使用芍药甘草汤加味进行治疗, 总有效率为95.0%。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 依照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 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芍药甘草汤,中医药疗法
参考文献
[1]夏桂成.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47-247.
[2]朱文峰, 何清湖.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50-851.
[3]胡春芳, 周金兰.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研究概况[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3, 3 (1) :61-62.
芍药甘草汤加味 篇3
1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血肉有情之品中药治疗类风湿病
有人把血肉有情之品的定义为:具有补充人体五脏的物质亏损, 增强机能活动, 改善衰弱状态, 治疗多种虚证 (气血阴阳) 的动物类补益药 (食) 物, 而且侧重于“补益精气”;其可分为药物、食物和鉴于药食两可的三大类别[3]。有学者认为“五脏主藏精者也”, 虚损至极之人, 八脉空虚, 精血枯涸, 非肾之一脏独病, 五脏、气血阴阳皆损, 且有形之精血不能速生, 血肉有情之品还须与其他补益药物配伍同用, 才能更有效发挥其功用[4]。中医对血肉有情之品中药还有不同意见如《临证指南医案》:凡虫蚁皆攻。无血者走气, 有血者走血, 飞者升, 地行者降, 草木药饵, 总属无情, 不能治精血之惫。笔者认为不妥。但凡动物类药物, 无论虫蚁都可为血肉有情之品中药, 只是有的以补益为主, 有的通络为强。成书于汉初的《神农本草经》是总结虫类药医疗作用最早的书籍, 其中列载虫类药28种, 占全书所载药物的8%, 占所收动物药 (65味) 的43%。这说明在汉代对虫类药的使用就已取得宝贵的经验。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病时有人配伍全蝎、蜈蚣,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 显效率为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 显效率为30.8%[5]。也有学者认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入穿山龙、地龙等药物结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功能改善效果肯定[6]。而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入地龙、蜈蚣、乌蛇等药物总有效率90%, 而对照组总有效率76.5%[7]。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入白花蛇 (冲服) 1条、乌蛇等中药, 总有效率86%[8]。在治疗方面患病时间较长, 病情较重的顽固性痹证 (类风湿) , 只用植物类药物 (桂枝芍药知母汤) 恐药力不够, 需加用全蝎、蜈蚣、乌梢蛇、白花蛇、蜂房、僵蚕等血肉有情之品, 搜邪通络, 才能有好的临床效果[9]。
2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黄芪补虚之品中药治疗类风湿病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验案四则 篇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甘龙牡汤) 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原文载:“火逆下之, 因烧针烦躁者,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方仅由桂枝、龙骨、牡蛎、炙甘草四味中药组成, 具有扶助心阳、潜降安神之功效, 主要用于心阳虚而致烦躁不安、失眠等疾病。然而, 若仅限于此, 则有悖于“发皇古义”、“辨证论治”之旨。笔者采用该方加味治疗多种疾病, 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举验案四则如下。
1 汗证
吴某, 男, 54岁, 干部。2011年3月1日初诊。患者自三年前始出现汗出症状, 昼夜均有发生, 每于饮酒、受寒后汗出加重, 甚则大汗淋漓, 三年来多处求医, 曾用玉屏风散、牡蛎散、当归六黄汤、龙胆泻肝汤、维生素、谷维素等药物治疗, 虽有小效, 但时常复发, 痛苦不堪。现症:昼夜汗出、量多, 伴有头晕、心慌、疲乏无力、恶寒等症, 食欲佳, 睡眠可, 二便正常, 舌质淡暗, 体胖大, 脉弦。拟用桂甘龙牡汤加味:桂枝1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甘草9g, 山茱萸20g, 白芍15g, 五味子10g, 枸杞子15g。嘱服3剂。2011年3月4日复诊, 患者心情极好, 自诉昼夜已无汗出、心慌、头晕等症, 疲乏无力、恶寒等症较前明显减轻。嘱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
按:汗证临床十分常见, 现有自汗、盗汗之分, 但《伤寒杂病论》中却无白天、醒则为自汗, 夜间、睡则为盗汗之区别。汗证之病机总属营卫不和[1]。本例患者病程较长, 汗出较重, 故以调和营卫、收敛固涩、益阴养液为法, 给予桂甘龙牡汤加味, 桂甘龙牡汤调和营卫, 而生龙骨、生牡蛎具有较好的固涩敛汗作用, 酸味主收, 故加山茱萸、白芍、五味子、枸杞子等酸味药物以增强敛汗之功, 亦可滋阴养液培本。“汗为心之液”, 汗出过多则气随汗泄, 故见心慌症状, 汗止则心慌自除。
2 小儿遗尿
黎某, 男, 5岁。2012年5月2日初诊。家属代述:患儿遗尿病史1年, 轻时每周仅遗尿1~3次, 重者每夜即可遗尿1~3次, 每周4~5次, 甚则午睡时亦有遗尿发生, 睡眠较深, 不易唤醒, 面色淡白, 乏力, 食欲欠佳, 大便微溏,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缓。拟用桂甘龙牡汤加味:桂枝9g, 生龙骨12g, 生牡蛎12g, 甘草6g, 桑螵蛸9g, 炙麻黄5g, 五味子9g, 怀山药10g。嘱服5剂。2012年5月7日复诊, 患儿5日内仅遗尿2次, 乏力、食欲欠佳、大便微溏等症减轻。嘱续服5剂。2012年5月12日三诊, 患儿近5日内未出现遗尿, 睡眠较深、乏力等症已不明显, 食欲可, 大便正常。嘱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
按:遗尿是小儿常见疾病, 多因肾、膀胱之气虚寒, 不能制约而发生, 阳虚亦不能化湿, 致水湿内停而导致上蒙清阳, 中碍脾胃而出现睡眠深、食欲欠佳、大便微溏等症。故此, 当温阳化气, 收涩止遗。桂枝、炙麻黄、甘草温阳化气, 以助膀胱气化, 化湿利水;生龙骨、生牡蛎、桑螵蛸、五味子固涩止遗;怀山药健脾补肾益气, 药证相符, 故疗效较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桂甘龙牡汤具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协调排尿中枢、松弛逼尿肌、收缩括约肌、降低膀胱张力的作用[2], 而麻黄则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醒脑而不致失眠的作用[3]。
3 膀胱过度活动症
白某, 女, 50岁, 教师。2010年6月6日初诊。患者近一年来出现尿频、尿急症状, 且每于咳嗽、大笑时即有尿液排出, 不能自制, 日间排尿次数明显增加, 夜尿次数亦增多, 无尿痛、尿热、尿血等症状, 饮食可, 睡眠欠佳, 大便正常, 舌质淡暗, 苔薄白, 脉弦细。因患者相关理化检查齐全, 故诊断为“膀胱过度活动症”, 自诉曾用托特罗定、奥昔布宁、辣椒辣素等药物治疗, 但效果欠佳。思之因肾气亏虚、膀胱不固所致, 治当补益肾气、固脬缩尿, 拟以桂甘龙牡汤加味:桂枝12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甘草10g, 乌药20g, 益智仁20g, 怀山药15g, 山茱萸20g, 杜仲15g, 补骨脂20g。嘱服7剂。2010年6月13日复诊, 患者自诉服药3日后上症即明显好转, 睡眠可, 续服4剂时日间排尿5次以下, 夜间排尿1~2次, 咳嗽、大笑或跳绳运动时已无尿液排出。嘱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
按: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十分常见, 病因不明。笔者认为, 本病病位在肾与膀胱, 故应从此二者论治。膀胱不固为标, 肾气不足为本。方中杜仲、补骨脂、山茱萸、乌药、怀山药等温肾阳、益肾气。桂枝、甘草亦可通阳, 生龙骨、生牡蛎、山茱萸、益智仁具有较好的收敛固涩作用。诸药合用, 使肾气充足, 改善膀胱气化功能恢复, 使膀胱开合有度, 故可收到理想效果。
4 郁证
贺某, 女, 43岁, 职员。2013年4月4日初诊。患者于两个月前与同事争吵后出现情绪低落, 闷闷不乐, 厌恶声响, 夜眠极差, 多梦, 倦怠乏力, 不思饮食, 偶有心悸, 二便正常;舌质淡, 苔薄白微腻, 脉滑。证属痰浊内阻, 阳气不振。法当温通阳气, 兼化痰浊。拟桂甘龙牡汤加味:桂枝9g, 煅龙骨20g, 煅牡蛎20g, 炙甘草5g, 薏苡仁15g, 炒白术10g, 猪苓10g, 茯神10g, 陈皮10g, 郁金10g。服药5剂后复诊, 自诉上症明显改善, 故再服5剂。三诊时, 诸症皆除。
按:本例郁证表现为一派脾虚湿盛、痰浊中阻、阳气不振之象, 故当治以通阳健脾、化气利湿。方中桂甘龙牡汤通阳化气, 配伍薏苡仁、白术、猪苓、茯神等健脾化湿, 又可安神, 陈皮化痰醒神、郁金疏肝解郁。阳气复振, 则脾气得运、湿浊得化, 诸症悉除。
参考文献
[1]陈瑞春.伤寒实践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王雅.桂甘龙牡汤治疗尿频机理探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5, 19 (6) :555.
芍药甘草汤加味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6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 且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 其中, 男性患者19例, 女性患者11例;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 (55.21±2.54) 岁;患病时间3个月~20年, 平均患病时间 (4.25±2.59) 年;心律失常类型:11例患者室性早搏, 4例患者阵发性房颤, 15例患者房性早搏;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炙甘草汤加味治疗, 男性患者15例, 女性患者15例;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 (44.46±1.74) 岁;患病时间3个月~20年, 平均患病时间 (3.97±3.15) 年;心律失常类型:13例患者室性早搏, 5例患者阵发性房颤, 12例患者房性早搏。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以及心律失常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不显著,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每次口服0.15 mg的普罗帕酮片, 每天3次。给予患者常规硝酸异山梨酯扩血管和阿司匹林抗凝等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停止服用可能对心律失常产生影响的药物。治疗4周为1个疗程, 共需治疗1个疗程[2]。
1.2.2 观察组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炙甘草汤加味治疗, 具有养阴复脉、益气活血的功效, 药物组成:30 g左右的炙甘草, 9 g桂枝, 15 g的生地黄和党参, 9 g红花和桃仁, 30 g丹参, 10 g大枣、麦冬和苦参, 9 g阿胶, 9 g火麻仁, 4.5 g生姜。每天1剂, 分2次服用。治疗4周为1个疗程, 共需治疗1个疗程[3]。加减法:对于心悸症状严重且阴虚火旺的患者, 加入10 g知母和黄柏;对于气滞胸闷非常严重的患者加入10 g薤白和15 g的瓜蒌。对于水气凌心且合并浮肿的患者, 加入30 g的葶苈子和茯苓, 葶苈子是包煎。对于鼓动无力且心阳虚衰的患者, 加入10 g制附片和30 g的党参。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愈:患者心悸等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完全消失, 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正常, 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表明早搏减少了90%以上, 心室率明显减慢或者恢复正常, 房颤发作得到有效控制;显效:患者心悸等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间歇时间延长或者减轻, 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表明早搏减少了75%以上, 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有明显的改善;有效:患者心悸等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好转, 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表明早搏减少了50%以上, 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效:患者心悸等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没有好转, 甚至更加严重, 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表明早搏减少了50%以下, 心电图等检查结果不正常。治疗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 /总例数×100%[5]。
1.5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涉及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当P<0.05时,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2.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5%, 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怔忡、心肌等范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中老年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 是由于心肌细胞膜电位的极度不稳定性, 而导致心肌细胞除极、复极过程不均一性[6]。由于冠心病属于中西胸痹的范畴, 发病机制临床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 以阴阳气血的亏虚为根本, 以心脉的阻滞为特性[7]。冠心病患者经常会因为淤血阻络、心血不足而导致心律失常。临床多次实践表明, 炙甘草汤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有助于标本兼治, 祛瘀定悸效果比较明显[8]。药方中的炙甘草有助于益气、缓急、养心, 大枣和党参可以助气血、补脾养心, 生地黄、阿胶、火麻仁和麦门冬有助于充氧血脉、养心阴、补心血, 红花、桃仁和丹参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 甘草和桂枝在一起有助于扶助心阳, 和生姜在一起可以流通气血、温通百脉[9]。丹参具有减慢心率、强心的功效, 钙通道阻滞作用也比较明显, 有助于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红花和桃花具有抗血凝的作用, 苦参可以降低心肌的应激性, 从而有效抑制异位节律点, 抗心律失常作用比较明显。其他多数药物都具有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新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炙甘草汤加味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而言, 不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而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注:#P <0.05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炙甘草汤加味治疗, 最后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做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52.5%) 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82.5%) ,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 安全有效, 优于一般的西药治疗,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磊, 李源, 黄劲柏.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17 (1) :22-23.
[2]姜果.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 :214-215.
[3]邰小燕.炙甘草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 2 (12) :39-40.
[4]郭耀东.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5, 9 (5) :32.
[5]张庚.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60例[J].陕西中医, 2013, 34 (10) :214-216.
[6]艾都凤.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J].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 (2) :102-104.
[7]王纪岗.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45例[J].河南中医, 2014, 34 (3) :418-419.
[8]姜果.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 :222-223.
[9]杨姣玲.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6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19 (11) :158-159.
芍药甘草汤加味 篇6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炙甘草汤,地高辛
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主要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 心肌收缩功能减退, 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 常伴有心律失常, 病死率高[1]。笔者近几年应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5例, 获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5例均为2002年1月—2007年6月我院老年病科住院患者,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WHO/ISFC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 男21例, 女14例, 年龄30岁~61岁, 平均41岁;按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 心功能分级标准, 心功能Ⅱ级19例, 心功能Ⅲ级14例, 心功能Ⅳ级2例。对照组30例,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28岁~63岁, 平均42岁;心功能Ⅱ级17例, 心功能Ⅲ级11例, 心功能Ⅳ级2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基础血压、心功能及左室心肌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根据病情给予地高辛、呋塞米、双氢克尿噻、螺内酯 (安体舒通) 、依那普利、硝酸异山梨酯 (消心痛) 、美托洛尔 (倍他乐克) 等治疗。
1.2.2 治疗组 西医治疗和对照组相同, 同时给予炙甘草汤加味。基本方:生晒参10 g, 桂枝9 g, 麦冬12 g, 生地9 g, 阿胶9 g, 火麻仁12 g, 木香6 g, 远志12 g, 五味子9 g, 生姜3片, 大枣5枚。气喘明显者加葶苈子10 g;下肢肿甚者加冬瓜皮20 g;失眠者加琥珀10 g。每日1剂, 水煎, 分2次口服, 治疗1个月后, 所用方剂共研为细末, 装入胶囊, 每粒0.5 g, 每次4粒, 每日3次, 口服。西药根据病情长期服用, 中药应用12个月后统计疗效。
1.3 检查与随访 受试期内, 每周随访1次;1个月后记录随访情况:包括症状、体征、血压、心率、体重、心功能等级、伴随用药及其剂量、不良事件、心电图;并在初诊、随访6个月~12个月时检查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肝肾功能。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NYHA进行心功能分级, 记录治疗前后分级变化;按临床症状体征记录分法, 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根据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疗效。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 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症状积分值下降>2/3;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 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或症状积分值下降2/3~1/3;无效:心功能无明显改善, 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症状积分值下降<1/3。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悸、胸闷、失眠、乏力、水肿、纳呆、头晕等的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 , 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比较 (见表2)
2.3 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见表3)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 对照组总有效率60.0%,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4。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和遗传、免疫、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起病缓慢, 一般有气急、水肿、端坐呼吸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甚或猝死时始被诊断[1]。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 其检出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欧美资料显示, 心肌病年发病率为3/10万~6/10万, 其中扩张型心肌病占40%~60%, 猝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几乎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不可避免的转归[2]。目前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仍是棘手的问题, 西医常规以洋地黄类、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为主, 长期服用可延缓病情进展。因此, 深入研究治疗方法, 提高临床疗效, 势在必行。
扩张型心肌病属中医“喘证”“水肿”“心悸”等范畴, 临床应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5例, 并与单纯西医治疗对比分析, 随访12个月, 发现坚持长期服药, 两组临床症状、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等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 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炙甘草汤系医圣张仲景的名方, 出自《伤寒论》, 主治伤寒, 脉结代, 心动悸, 为滋阴补血、通阳复脉之剂, 治疗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 故有阴阳并调, 气血双补之效。古代诸多医家对其都有经典论述。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炙甘草配伍生晒参、大枣益心气, 补脾气, 以滋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 充血脉;桂枝、生姜辛温走散, 温心阳, 通血脉。加味方中针对个体情况, 用葶苈子以泻肺平喘;冬瓜皮以利水消肿;琥珀、远志养心、镇心安神。张希等[3]研究发现炙甘草汤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血中脑钠肽水平, 可能有抗心肌重构的作用。郭春雨等[4]发现炙甘草汤能较好的改善心肌供血及窦房传导功能, 增强心肌收缩力, 调节心律, 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方中人参大补元气, 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 有促进肾上腺、性腺功能, 增强免疫能力, 抗疲劳、抗休克, 还具有强心和扩张冠状动脉等广泛作用。
应用中药炙甘草汤加味联合西药洋地黄类、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能提高临床疗效, 延缓心肌重塑,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因观察时间偏短, 对降低病死率、减少再住院率是否有意义, 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33-335.
[2]郭林妮, 宿燕岗, 苏恩本.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23 (6) :408-412.
[3]张希, 胡松.生脉饮合炙甘草汤治疗慢性心衰气阴两虚证48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 2007, 23 (6)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