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分析

2024-10-09

甘草/分析(精选12篇)

甘草/分析 篇1

慢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疾病, 多由于病毒感染、长期饮酒、药物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直接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慢性肝炎以药物为主, 为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应选择安全可靠的药物治疗方案。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是临床治疗慢性肝炎常见药物, 但其治疗效果存在差异。该研究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作分析, 探讨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诊治的90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经CT、MRI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全部患者均符合肝炎临床诊断标准[2]。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 (n=45) 和对照组 (n=45) , 对照组男性28例, 女性17例, 年龄18~63岁, 平均年龄 (36.83±3.12) 岁;病程0.7~5.8年, 平均病程 (2.1±0.5) 年。观察组男性26例, 女性19例, 年龄20~62岁, 平均年龄 (36.79±3.23) 岁;病程0.7~5.6年, 平均病程 (2.0±0.6) 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病程) 比较 (P>0.05) , 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160 mg复方甘草酸苷 (国药准字:H20093006) +5%葡萄糖液250 m L静滴, 1次/d。

观察组患者给予150 mg异甘草酸镁 (国药准字:H20051942) +5%葡萄糖液250 m L静滴, 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3]。

1.3 评价指标

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 包括总胆红素 (TBIL) 、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4]。参考慢性肝炎疗效判定标准[5], 规定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转氨酶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基本消失, 转氨酶下降>50%;无效:临床症状、转氨酶无明显改善, 或病情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并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56%, 与对照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肝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观察组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 #P<0.05;与对照组比, *P<0.05。

3 讨论

慢性肝炎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或炎症的一种疾病, 早期症状轻微, 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等, 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 长期反复的炎性活动可发展为肝硬化, 甚至出现癌变。在临床治疗慢性肝炎中, 除病因治疗外, 还应给予抗炎保肝、预防肝纤维化治疗。甘草酸类制剂是临床常见的降酶保肝药物, 其对肝细胞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同时具有抗纤维化、抗氧化、抗细胞凋亡、降低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等作用。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复方制剂[6], 有利于保护肝细胞膜, 具有较强的抗感染、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在各型肝炎治疗中广泛应用。近年来, 临床对慢性肝炎发病机制、病症研究不断深入, 异甘草酸镁是第四代甘草酸类制剂[7], 其中含有98%的18α-甘草酸镁盐制剂, 静滴后可迅速分布在肝脏, 在体内快速转化为甘草次酸, 比复方甘草酸苷作用效果更强, 同时可避免非活性异构体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安全系数更高。

在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5.56%, 较对照组82.22%更高, 说明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肝炎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IL、ALT、AST为 (22.4±13.9) 、 (43.2±18.3) 、 (39.4±22.5) , 与对照组患者 (36.8±17.3) 、 (60.0±20.4) 、 (54.2±2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 可见异甘草酸镁有利于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 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复方甘草酸苷, 安全系数高, 进一步体现了异甘草酸镁的临床优越性。与何秀岩等[8]报道研究相对一致。

综上所述,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肝炎临床效果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异甘草酸镁能明显改善肝功能, 不良反应少,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崇慧, 郑三菊, 占国清, 等.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比较[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 25 (4) :203-205.

[2]吴锦瑜, 张华, 陈志勇, 等.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3) :65-67.

[3]吴贻琛, 李秋贞, 刘鸿凌, 等.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0, 13 (1) :34-36.

[4]董大勇.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19) :68-69.

[5]张嫦珍.两种甘草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药业, 2011, 20 (6) :56-56.

[6]沈巧凤.不同甘草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比较[J].海峡药学, 2012, 24 (7) :101-103.

[7]莫荣容, 周明钊, 何业球, 等.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30) :82-83.

[8]何秀岩, 段海霞, 郭岩, 等.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 (9) :104-105.

甘草/分析 篇2

甘草子

作者:柳永  朝代:北宋 秋尽。

叶翦红绡,砌菊遗金粉。

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飘散露华清风紧。

动翠幕,晓寒犹嫩,

中酒残妆整顿。

聚两眉离恨。

★ 天净沙秋赏析

★ 秋词赏析

★ 山楂甘草枸杞茶功效是什么

★ 秋夕原文及赏析

★ 故都的秋赏析

★ 《故都的秋》赏析

★ 古诗·凛凛岁云暮原文及赏析

★ 崔子玉座右铭赏析

★ 中药材“甘草”的历史典故

甘草/分析 篇3

【关键词】慢性乙肝;经济学;甘草酸类药物

【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15-01

甘草酸具有光谱抗病毒活性,在培养细胞内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甘草酸类药物同时是临床上十分常用的保肝药物,其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细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具有保护肝细胞、消除细胞炎性反应等效果[1]。

本文就我国临床常用的2种甘草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价值做出相关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异甘草酸镁组(A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B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以确诊且符合治疗指征。A组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16~61岁,平均38.5岁;肝炎轻度12例,中度23例,重度15例。B组患者男41例,女19例;年龄18~59岁,平均38.9岁;肝炎轻度11例,中度28例,重度11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护肝的常规治疗,A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942)0.1 g加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病情不见好转者,剂量可增至0.2 g。B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山西善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7643)40~60ml静脉注射。两组患者以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临床效果评价: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ALT、AST等肝功能指標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均改善50%以上;无效:不符合以上指征者。

1.4 成本评价:计算两组患者的药物费用和给药费用,因两组患者检查化验费及住院费等基本相同,故只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费用和给药费用。按照当年我院药品费用和医疗收费标准进行给药费用统计,即C总=C药+C给。

1.5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见表1

2.2 成本-效果比较 见表2

3 讨论

异甘草酸镁是一种肝细胞保护剂,其具有良好的抗炎、保护干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有关药效试验表明[2],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优良的防治作用,能够阻止动物血清转氨酶升高,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该药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治疗效果,改善四氯化碳引起的慢性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降低NO水平,减轻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复方甘草酸苷也为临床上常用的肝保护剂,其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抗炎症作用、抗过敏作用,且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该药还可调节患者的免疫机能,抑制乙肝病毒增殖和对病毒进行灭活[3]。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复方甘草酸苷较异甘草酸镁总有效率略高,但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由于两组患者检查及住院费用基本相当,故单纯按照药物使用成本进行比较。根据当年的药品市场价格对两组患者的药物成本及给药成本进行2个疗程的统计,结果A组患者成本为4698元,成本-效果(C/E)为54.19;B组患者成本为6235元,成本-效果(C/E)为70.61。两组患者成本-效果(C/E)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虽然B组患者总有效率较高,但A组患者经济学成本较低,敏感度分析较高,较为适合慢性乙肝的长期治疗。

参考文献

[1]余健华,苦参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肝病毒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965—696

[2]殷小兰,异甘草酸镁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慢乙肝的早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6):674—675

[3]张开生,王清霞,丹参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8(24):120—121

甘草类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篇4

1对代谢的影响

1.1 对水盐代谢的影响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4]及低血钾[5]、高血压[6]。甘草酸提高了体内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的水平[7], 发挥其保钠排钾的作用, 导致血钾降低, 血压升高, 体内液体总量增加。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胀、下肢或全身水肿[8]、腹水[9], 严重时可诱发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由于缺钾还可表现为倦怠、嗜睡、肢体乏力、神情萎靡, 严重时可诱发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等。伴有心血管疾病或肾功能受损的老年患者较易发生。目前普遍认为甘草酸类制剂的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是引起此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2 对糖代谢的影响

甘草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可升高血糖。与降糖药如胰岛素、甲磺丁脲、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等联用, 可产生抵消其降低血糖的作用, 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 因此临床治疗选药配伍时应引起重视。

2过敏反应

甘草酸类制剂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也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10,11]与发热[12]。皮肤过敏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脸部肿胀、颜面部皮肤荨麻疹样皮疹, 或伴有头晕、耳鸣、胸闷、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13], 表现为心慌气短、口唇及四肢末梢紫绀、发凉、血压下降、短暂意识丧失等。过敏反应多为注射用制剂引起, 与注射剂的质量有密切关系。

3类雌激素样反应

甘草酸能通过抑制大鼠间质细胞产生睾酮, 对小鼠生殖腺有抑高睾酮血症作用。甘草酸类制剂可引起发育期患儿乳腺发育[14], 出现乳房肿大、胀痛。女性可出现非哺乳期泌乳[15], 可能与甘草的雌激素样作用有关。

4消化系统反应

甘草类引起消化道症状较为少见, 主要是胃肠道反应, 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 其中腹泻较为多见[16,17]。其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时, 可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

5其他反应

甘草酸类制剂还有糖皮质激素样兴奋中枢的作用[17], 个别患者可诱发精神病, 有癫痫病史的儿童易诱发癫痫。可能与甘草酸类有效成分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有关。

6小结

甘草类制剂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样作用, 能提高体内皮质激素的水平, 发挥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为临床对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但正因如此, 其类似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不良反应也凸显出来。在临床日益广泛使用甘草类制剂的同时, 医务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甘草类制剂的不良反应类型, 防患于未然。临床应用甘草酸类制剂应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 不可滥用;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心力衰竭及某些心肾疾病患者禁用, 避免加重病情;严格掌握剂量, 禁止超剂量服用, 避免服用时间过长。有过敏史者应用时, 应严密观察。

甘草大枣汤介绍 篇5

甘草大枣汤:

【别名】干枣、美枣,良枣(《别录》),红枣(《医学入门》)。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枣(《诗经》),又名:刺枣。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枝平滑无毛,具成对的针刺,直伸或钩曲,幼枝纤弱而簇生,颇似羽状复叶。成“之”字形曲折。单叶互生;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少有卵形,长2~6厘米,先端短尖而钝,基部歪斜,边缘具细锯齿,3主脉自基部发出,侧脉明显。花小形,成短聚伞花序,丛生于叶腋,黄绿色;萼5裂,上部呈花瓣状,下部连成筒状,绿色;花瓣5;雄蕊5,与花瓣对生;子房2室,花柱突出于花盘中央,先端2裂,核果卵形至长圆形,长1.5~5厘米,熟时深红色,果肉味甜,核两端锐尖。花期4~5月。果期7~9月。

一般多为栽培。分布全国各地。

本植物的根(枣树根),树皮(枣树皮)、叶(枣树叶)、果核(枣核)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拣净杂质,晒干。或烘至皮软,再行晒干。或先用水煮一滚,使果肉柔软而皮未皱缩时即捞起,晒干。

【药材】果实略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2~3.5厘米,直径约1.5~2.5厘米。表面暗红色,带光泽,有不规则皱纹,果实一端有深凹窝,中具一短丽细的果柄,另一端有一小突点。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松软,如海绵状,黄棕色。果核纺锤形,坚硬,两端尖锐,表面暗红色。气微弱,味香甜。以色红、肉厚、饱满、核小、味甜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四川、贵州等地。

大枣因加工的不同,而有红枣、黑枣之分。入药一般以红枣为主。

药用甘草走向紧缺 篇6

甘草为什么一下走向紧张了呢?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甘草做为保健、食用为一体的绿色植物而受到世人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2.甘草号称“国老”,不仅在国内用量大,出口数量也在年年增加。

3.多年来的掠夺采挖,使野生甘草处在灭绝的地步,许多地区已很难见到成片的野生甘草。《草原法》实施后,为数不多的野生甘草得到了有力的保护,一些地区禁止采挖野生甘草,并禁止运输,从而市场极为少见。

4.家种甘草需生长2~3年才能采收,很多人怕收获后价格下跌不敢种。甘草需要良好的沙性土壤才能长的更好,因根系较深,采挖麻烦,许多药农不懂先进的种植技术(平栽法)和简单的采收技术,不愿种植,也使得其发展缓慢。

5.更多的人说没接触过甘草不知道怎么种,药用全草还是根,其实种甘草与种大豆、小豆差不多,属豆科植物,药用根部,很好管理。

综合上述五点,造成全国性中药材市场都缺货,给社会用药带来了困难,成了一个难点。同时也为我们广大种植者提供了一个发展致富的新亮点。甘草做为一个常用大品种,再加上出口创汇,数量巨大,所以在今后几年中发展甘草,仍是天赐良机!

甘草/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因使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100例 (男61例/女39例) , 年龄18~68岁。纳入标准:①接受过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联抗结核治疗;②治疗前肝功能正常, 彩色B超检查排除肝脏结核, 乙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③治疗期间没有合并使用其他肝损药物。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0例, 平均年龄 (38.50±4.40) 岁;对照组50例, 平均年龄 (38.20±4.90) 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先停用抗结核药物。①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 (河南帅克制药, 国药准字H20073723) , 8粒/次, 3次/d, 饭后口服, 治疗2周;②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 国药准字H20051942) 1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 1次/d, 治疗2周。

1.3 疗效变准

①显效:肝功能正常,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②有效:肝功能恢复50%,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③无效:肝功能恢复小于50%, 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消失[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 (40/50) , 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8.00% (24/50) , 差异显著 (见表1, P<0.01) 。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 (ALT) 、总胆红素 (STB) 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见表2, P<0.01) 。

注:与对照组相比, χ2=11.111, *P<0.0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1。

3 讨论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是仅次于胃肠道反映的不良反应之一, 停用可疑抗结核药物是药物性肝炎的常见手段, 但停药又意味着原发耐药菌的产生, 对控制结核药不利。异甘草酸镁是一种肝细胞保护剂, 能抗炎、保护肝细胞膜等,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2,3,4,5,6]。在本研究中, 笔者在观察组中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 (40/50) 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8.00% (24/50) ;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 (ALT) 、总胆红素 (STB) 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皮疹伴瘙痒1例, 腹泻1例, 对照组出现头痛1例, 经对症处理后均能坚持完成疗程, 治疗后血、尿常规、肾功能等均未出现由药物引起的异常。提示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疗效可靠,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峰.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 (6) :198-198.

[2]郁国强, 李红军, 刘秀芳.异甘草酸镁在乙肝病毒携带者肺结核强化治疗期间的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30) :3677-3678.

[3]陈涛, 邓永聪.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 (13) :45-46.

[4]唐琰, 李磊, 李宜.异甘草酸镁及甘草酸二铵短期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影响的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 2009, 11 (10) :1033-1034.

[5]熊华联, 杨农.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对比[J].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 (8) :1484-1485.

甘草/分析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 慢性荨麻疹患者, 共7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 男23例, 女16例;年龄15~53岁, 平均34.7岁;病程3个月~10年, 平均2.7年。对照组39例, 男24例, 女15例;年龄14~55岁, 平均35.2岁;病程4个月~11年, 平均2.5年。两组患者均可见风团、红斑等, 且需满足下列条件者方可列入研究范围:①治疗前4周内均未用过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②治疗前1周内未服用其他抗组胺药及皮质类固醇激素;③无严重心、肺、肾、胃等器官等系统性疾病。具有下列条件者不作为观察病例:①正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人工荨麻疹、胆碱能荨麻疹。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服用咪唑斯汀10 mg, 1次/d。治疗组加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 (日本美能发源制公司生产) 40 ml加入生理盐水100 ml, 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 所有病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有关药物, 禁食辛辣食物, 戒除烟酒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1天随访并记录受试者瘙痒、风团的数量及大小、红晕的程度, 上述4项指标按0~3分4级评分法记录, 评分相加为总分, 根据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1 d随访的总积分评价疗效。疗效计算公式如下:症状积分下降指数=[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痊愈为症状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为症状积分下降指数≥60%且<90%;进步为症状积分下降指数≥20%且<60%;无效为症状积分下降指数<20%。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3] 。

2结果

治疗组中痊愈32例, 显效5例, 进步1例, 无效1例, 痊愈率为82.0%, 总有效率94.8%。对照组中痊愈23例, 显效11例, 进步3例, 无效2例, 痊愈率为59.0%, 总有效率87.2%。两组痊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χ2=4.99)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例和5例出现轻度嗜睡、乏力、头晕, 但可耐受, 勿须中断治疗。治疗组2例服药后有轻度胃肠道不适, 未中断治疗。

3讨论

咪唑斯汀是一种既有抗组胺又有抗炎症作用的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其与组胺H 1受体的亲和力极强, 并且可以抑制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 但对肾上腺素能受体、多巴胺受体、5-羟色胺受体及胆碱能受体的亲和力很低, 是一个强效的、高选择性的组胺H 1 受体拮抗剂, 已被证实为是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较理想药物 [4] 。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中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 其药理作用尚未完全清楚, 但其具有抗过敏、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类固醇样作用等。应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 结果发现其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且未增加或加重不良反应。因此认为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向建光.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航空航天医药, 2002, 13 (2) :89-90.

[2]杜威萍, 周再高, 孙乐栋, 等.咪唑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57例疗效观察.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2, 9 (4) :266.

[3]朱文元.荨麻疹.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8-75.

甘草/分析 篇9

1 材料

选取我国不同产地的甘草, 它们是新疆塔城栽培品 (编号1号) , 新疆塔城野生品 (编号2号) , 新疆塔城栽培品制霜 (编号3号) , 内蒙古杭锦旗野生品 (编号4号) , 新疆巩留野生品 (编号5号) , 新疆布尔津野生品 (编号6号) , 内蒙古额济纳野生品 (编号7号) , 吉林白城野生品 (编号8号) , 吉林白城栽培品 (编号9号) , 内蒙古赤峰栽培品 (编号10号) , 甘肃酒泉栽培品 (编号11号) , 山西古城野生品 (编号12号) , 山西古城栽培品 (编号13号) 。甘草中芹糖基甘草苷 (X1) 、甘草苷 (X2) 、芹糖基异甘草苷 (X3) 、异甘草苷 (X4) 、甘草査尔酮B (X5) 、甘草素 (X6) 、刺甘草査尔酮 (X7) 、异甘草素 (X8) 、甘草酸 (X9) 作为分析样本。

2 方法

2.1 灰色模式识别

灰色模式识别是灰色计量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是求各个方案与由最佳指标组成的理想方案的关联系数, 由关联系数得到关联度, 再按照关联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法优于经典的精确数学方法, 经过把意图、观点和要求概念化、模型化, 从而使所研究的灰色系统从结构、模型、关系上逐渐由黑变白, 使不明确的因素逐渐明确。灰色模式识别分析是一种分析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 数据和样本可以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不仅弥补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 进行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 而且计算量小, 十分方便。

2.2 灰色系统聚类分析

灰色系统聚类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 把所有的个案归类在不同类中, 使同一类中个体有较大相似性, 不同类中个体有较大差异。应用MATLAB2013软件对数据进行灰色系统聚类分析, 提取灰色因子后, 应用层次聚类方法分析灰色因子数据。

3 结果

3.1 灰色模式识别结果

3.1.1 参考序列的选择

设有n个样品, 每个样品有m项评价指标, 这样就组成了评价单元序列{Xij} (i=1, 2, …, n;j=1, 2, …, m) 。用灰色模式识别法作为评价测度, 首先要选择参考序列。设最优参考序列为{Xsj}, 最优参考序列的各项指标是n个样品对应指标的最优值或者最大值。

3.1.2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对原始数据标准化, 即对同一变量减去其平均值, 再除以标准差, 以消除原始数据之间的量纲影响, 使标准化后的数据具备可比性。设在一个问题中有n个体, 对每个个体测定p个指标, 为避免指标量纲的影响,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Yij= (xij-j) /sj, (i=1, 2, …, n;j=1, 2, …, p) 。式中:Yij为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xij为原始数据;j为n个样本第j个指标的平均值;sj为样本的标准差。原始数据经标准化后的数据见表1。

3.1.3 关联系数[ζij (s) ]的计算

相对于最优参考序列, 关联系数:

3.1.4 关联度[Ri (s) ]的计算

相对于最优参考序列, 关联度:

根据评价序列相对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大小, 可给出各评价单元的优劣排序, Ri (s) 越大, 表明评价单元序列与最优参考序列的关联度越大, 评价单元越佳。某待评序列若比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大, 则表明该序列与参考序列即质量最优序列最相似, 亦即质量最优, 这样最终可得到中药材质量优劣的综合评价结果。按照灰色模式识别步骤, 运用灰色计量学方法, 结合MATLAB 2013软件, 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计算出灰色关联系数和关联度。不同产地甘草相对于参考序列的关联系数、关联度及质量等级见表2。

3.2 灰色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灰色系统聚类分析是在样品诸多性质的基础上, 按照样品性质的亲疏程度进行分类, 所有个案归类在不同类中, 使同一类中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 不同类中个体有较大差异。它是研究“物以类聚”的方法, 找出它们之间的相近性 (即亲缘的接近程度) 。应用MATLAB 2013软件对数据进行灰色系统聚类分析, 按照聚类分析的相关程序选择观察对象聚类, 提取灰色因子后, 使用层次聚类方法分析灰色因子数据。本试验采用灰色因子聚类分析, 用欧氏矩离测量, 每2个样本间用Average linkage法连结, 按照顺序作图见图1。

4 分析与讨论

1) 由表2可知;新疆塔城栽培品制霜的关联度为0.86, 甘草质量最好;山西古城野生品、山西古城栽培品、新疆塔城野生品的关联度依次为0.57, 0.52, 0.51, 甘草质量较好;新疆塔城栽培品、内蒙古杭锦旗野生品、新疆巩留野生品、新疆布尔津野生品、内蒙古额济纳野生品、吉林白城野生品、吉林白城栽培品、内蒙古赤峰栽培品、甘肃酒泉栽培品的甘草质量一般。本研究以不同产地甘草药材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为药材质量评价指标, 较单纯以甘草中单一有效成分含量评价药材质量更为科学。

2) 由图1可知, 根据灰色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可以把不同产地甘草分为三类, 新疆塔城栽培品制霜甘草为一类, 含有的9个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在所有的样品中最高, 质量最好;山西古城野生品、山西古城栽培品、新疆塔城野生品甘草为一类, 含有的9个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在所有的样品中居中, 质量较好;新疆塔城栽培品、内蒙古杭锦旗野生品、新疆巩留野生品、新疆布尔津野生品、内蒙古额济纳野生品、吉林白城野生品、吉林白城栽培品、内蒙古赤峰栽培品、甘肃酒泉栽培品甘草为一类, 含有的9个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在所有的样品中最低, 质量一般。通过灰色系统聚类分析可以粗略地寻找不同产地甘草间性质的相似程度及亲缘关系, 有利于更好地研究甘草。本试验的灰色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一致。

5 小结

该研究建立的灰色计量学模型, 是以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灰色系统聚类分析为测度来综合评价不同产地甘草质量, 结果客观、科学, 与建立在多元统计分析基础上的统计模式相比, 灰色计量学模型因所需样本量少, 且不要求数据服从经典统计分布, 因而具有计算简便等特点。适和对多组分多指标的中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甘草/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6例糖尿病性心肌病, 平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口服卡托普利以及扩血管药物, 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炙甘草汤。所选取的76例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 男46例, 女30例, 年龄为51~73岁, 平均年龄为 (62±1.3) 岁, 平均病史为2.2~5.4年。

1.2 入选标准以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经临床相关检查被确诊为糖尿病心肌病, 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 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患者的肾功能以及消化功能良好。排除标准: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未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史;无其他组成成分;无精神病患者;无造血系统、肝、肾以及脑血管并等原发性疾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调血脂、降血压以及降血糖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给予患者口服剂量为12.5 mg卡托普利, 3次/d, 同时配合扩血管药物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注。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炙甘草汤。其方剂主要成分为麻仁20 g、麦冬30 g、阿胶30 g、桂枝45 g、生地黄250 g、人参30 g、生姜45 g、甘草60 g, 用水进行煎服煮汁为400 m L, 分早晚各服1次/d, 1剂/d。

1.4 指标观察

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4 d 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P、BP、心功能 (SV、C-D) 改善情况, 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1.5 疗效判定

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明显改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1]。

1.6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结束后, 治疗组显著改善24例, 改善11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2.1%, 对照组显著改善8例, 改善23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1.6%,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P、BP、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不良反应

实施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中出现1例体位性低血压, 3例头疼, 2例表现为轻微的头晕, 临床症状均较轻微,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 对照组患者中5例体位性低血压, 4例头疼, 4例表现为轻微的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临床疾病中, 糖尿病心肌病为糖尿病一种并发症, 并不多见,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较为复杂, 治愈率低, 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从祖国传统医学角度分析, 该病为中医学的“消渴”合并“心悸”, “惊悸”、“胸痹”、“怔忡”等范畴, 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系统、胸痹、怔忡、心悸、气短以及胸闷等病症, 气阴两虚的基本病理为, 心脉失养、心气阴两虚、阴虚燥热、消渴日久, 气血不畅而导致患者病发[2]。该研究中, 给予患者炙甘草汤治疗。炙甘草汤其药物的单个有效成分、总提取物以及药物配伍等对心律失常疾病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生地黄、炙甘草可有效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促进血脉畅通, 改善正常的心肌供血情况;桂枝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 调整心肌正常供氧状态, 便于传导;人参可起到增强心肌收缩效果, 心肌缺血效果良好。与生地黄联合使用可起到抗心律不齐效果, 有效增强心功能;阿胶可有效改善微循环, 麦冬的扩装冠状动脉效果显著, 有效保护正常的心肌功能, 有效抗心律失常以及促进心肌功能恢复;生姜对外周血管起到扩张作用[3]。相关临床研究表明[1], 炙甘草汤中3个主要成分为麦冬总皂苷、人参总皂苷、以及甘草酸, 联合使用这3种成分可明显起到改善心房功能效果。方剂中重用生地黄可起到滋阴养血功效, 桂枝、生姜温心阳、治疗阳气虚弱、阴血不足, 无明显不良反应;麻仁、麦冬、阿胶养心血、充血脉;炙甘草配合食用人参, 可起到补脾益气功效, 多种药物成分共同作用, 可有效调节患者肌体环境,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4]。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 炙甘草可起到解毒、消炎、抗感染效果。该次研究中,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少, 表明炙甘草汤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疗效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5]。

参考文献

[1]王翠霞, 赵立杰, 尉西岗.炙甘草汤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疗效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3, 28 (1) :457-458.

[2]李华波.参松养心胶囊改善老年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64 (2) :542-543.

[3]钟伟, 杨军, 刘思管.血清瘦素与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关系[J].山东医药, 2011, 63 (5) :152-153.

[4]何秀波, 谌谨寰, 冯国军.糖尿病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功能的对比观察[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34 (8) :542-543.

木瓜甘草除脚气 篇11

广西玉林 莫小光

点评:

有两种病名叫“脚气”,易被混淆。一种脚气称“脚弱”症,与湿热侵袭或营养不良有关,表现以足胫无力、麻木酸痛、挛急以及脚不肿而日见枯瘦等为特征;另一种脚氣,即指脚癣,为皮肤真菌感染所致。

木瓜主要有舒筋活血、平肝和胃、化湿止痛的功效,可保肝、抗菌、抗炎、镇痛,是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等常用药。甘草能缓急止痛、清热解毒,有抗炎、解痉、抗真菌作用。木瓜与甘草合用,是治疗第一种脚气(脚弱)的对症之方,内服、外洗均有一定效果。

但本方中的“脚气”是指足癣,而木瓜、甘草煎洗治脚癣鲜有记载。不过,据报道,有人采用木瓜、甘草煎汤浸泡治疗31例脚癣,均取得良效。这可能与木瓜能化湿、抑菌,甘草有解毒、抗真菌效果有关。另外,木瓜酸涩、甘草所含甘草甜素有吸附作用。二味合用,有助患处皮肤保持干燥,使霉菌失去生存条件,这可能也是本方能治脚癣的原因之一。

本方治脚癣的机理尚需进一步证实。但脚癣患者试用一下本方也无妨。

甘草/分析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乙型肝炎治疗并且将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应用于治疗过程中的100患者, 其中男性68例, 女性32例。年龄在20~30岁的患者18例, 年龄在31~40岁的患者29例, 年龄在41~50岁的患者43例, 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10例。100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对患者病情无显著影响。与此同时选取同时期应用甘草酸二铵进行乙型肝炎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 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乙型肝炎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 将三种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100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 准确统计异甘草酸镁在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的有效率, 并且与甘草酸二铵和复方甘草酸苷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和归纳, 总结出异甘草酸镁在临床应用中表现的药理特点, 为异甘草酸镁广泛应用与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逐渐消失, 生命体征指数、血清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水平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表现消失、生命体征指数恢复正常、肝功能异常指标相对于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与治疗前相比, 无明显变化, 肝功能异常情况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 进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异甘草酸镁与其他治疗乙型肝炎药物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见表1。

3 讨论

甘草酸是甘草的有效组成成分之一, 目前甘草酸制剂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降酶护肝药物的研制当中。甘草酸制剂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性, 能够有效保护人体肝细胞, 降低AST、ALT水平, 在人体肝脏的治疗和保护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抗细胞死亡化、抗氧化及抗纤维化的作用。异甘草酸镁是新型的甘草酸制剂, 具备甘草酸抗炎活性强、亲脂性良好、不良反应少等优良特性, 与此同时具有更强的抗炎保肝作用, 能够对人体肝细胞膜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体肝功能、减缓肝细胞的氧化速率[2]。

异甘草酸镁是由葡萄糖酸和甘苦质酸结合而成, 是单一的18-α异构体甘草酸, 以18α和β立体异构体的形式存在, 甘草酸的含量超过了98%。异甘草酸镁对于肝脏疾病治疗和保护主要是通过抑制钙离子的内流, 抑制或激活酶的活性, 有效调节物质的新陈代谢功能, 调节人体自身胆碱能, 同时能够刺激人体神经, 从而起到良好的抗炎、减轻人体免疫功能病理反应的作用[3]。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异甘草酸镁作为第四代甘草酸制剂应用与肝脏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临床病症表现, 积极恢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使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并且有力改善了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异甘草酸镁在肝脏治疗领域中所表现出的临床效果充分证明了异甘草酸镁具有良好的修复受损肝细胞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功能。

综合对我院100例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 以及对异甘草酸镁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性分析, 充分证明了异甘草酸镁对人体肝脏损伤具有十分显著的防治作用, 能够有效阻止人体的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 减少人体肝细胞坏死、变性及发炎等情况的产生。异甘草酸镁对治疗人体慢性肝脏损伤、改善损伤肝脏的肝功能、减轻肝脏细胞组织发炎速率及纤维化程度等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作用。异甘草酸镁在肝脏疾病治疗领域和其他药物如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等相比, 在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和肝功能指标的恢复方面都不存在明显差异。在治疗过程中充分显示了其高效的抗酶作用并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而且在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面优于甘草酸二铵以及临床常用的其他甘草酸药物制剂[4], 不仅大大缩短了临床治疗的时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是日后肝脏治疗领域应该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的有效药物制剂。

摘要: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的药理特点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应用异甘草酸镁进行乙型肝炎治疗的患者100例, 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进一步探讨异甘草酸镁的临床效果, 总结异甘草酸镁在临床中表现出的药理特点。结果 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乙型肝炎的有效率为92%, 与甘草酸二铵和复方甘草酸苷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异甘草酸镁作为新型的甘草酸制剂应用于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促进患者肝细胞再生, 未出现临床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安全、显著。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临床治疗,药理特点

参考文献

[1]桂亚萍.异甘草镁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6) :156-157.

[2]庄开赞, 王幼萍.异甘草镁酸联合菌栀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0例[J].中国药业, 2009, 18 (7) :58.

[3]陈曙红, 谭正炳.异甘草镁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 22 (12) :936-937.

上一篇:肢体艺术下一篇:疏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