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精选12篇)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篇1
1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之争
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着有关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争论,而且至今仍未结束。这种争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尼尔和约翰·穆勒,他们只主张实证经济学,排斥规范经济学。大卫·休谟提出“一个人不能从是中推论出应该是”,即认为不能从实证分析中推导出规范分析,严格区分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帕累托主张实证分析,认为“帕累托最优”属于实证经济学范畴,与规范经济学毫无关系。尼格尔认为经济学中存在着实证分析,但实证分析在原则上不应该受规范分析的束缚。缪尔达尔主张将规范分析作为实证分析的前提条件,规范分析是为了更好的实证分析。罗宾逊夫人主张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萨谬尔森认为经济分析中处处离不开规范分析。海尔布伦纳认为没有规范分析也就没有实证分析,并且规范分析无处不在。
2 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法就是在观察到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抽象法通过分析推理对经济现象的因果关系进行客观的指示,对有关现象将来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由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论是客观的,就像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一样,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主要有小样本的案例研究和大样本的计量分析两种方法。
(1)案例研究。新制度经济学主要采用这种方法。例如,科斯运用案例研究为主的实证分析来说明制度对经济的重要作用。他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运用了“某工厂的烟尘给邻近的财产所有者带来的有害影响”、“走失的牛损失邻近土地谷物”、“斯特奇斯诉布里奇曼”案、“库克诉福布斯”案、“布赖恩特诉勒菲弗”案、“巴斯诉格雷戈”案等多个案例,从中发现了“科斯定理”。诺思等人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制度研究时,更多地依赖个案的分析,从中推断出一种制度的共性和特性。这与马克思的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是一致的。
案例研究可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且易于处理,从真实世界里找学问,通过个案的连续性展示达到大样本检验的效果。现实经济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许多因素是难以量化的。比如,制度不仅包括正式制度(法律、法规等),还包括非正式制度(习惯、文化等),到目前为止,非正式制度还不能完全用数量关系精确计量。新古典经济学为了做到“易于处理”而不得不假定制度是外生的,或制度不影响经济绩效,导致其理论“缺乏现实性”。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内生的,不同的产权结构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不同,但由于制度本身的复杂性,要做到“既真实又易于处理”地解释制度对经济的重要作用,采取案例研究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通过现实中的一个个案例,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提炼和逻辑演绎,用所得的知识对真实的经济世界进行解释,并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目前理论界已经开始用案例研究来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张曙光主编的《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就是一个例证。
(2)计量分析方法。近几年来,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方法已经在经济学中运用十分广泛,这从近两年入选的经济学年会论文和核心期刊刊登的文章可以看出来。计量经济学模型的重要意义在于:(1)发现理论,即用表现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样本数据去拟合各种模型,拟合最好的模型所表现出来的数量关系,则是经济活动所遵循的经济规律,即理论。(2)检验理论,即按照某种经济理论去建立模型,然后用表现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样本数据去拟合,如果拟合很好,则这种经济理论得到了检验。(3)经济预测。将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的样本数据代入拟合得最好的理论模型,找出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测,通过预测可以了解到事物发展的方向。(4)政策选择。计量经济学模型揭示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将经济目标作为被解释变量,经济政策作为解释变量,可以很方便的看出不同的经济政策对经济目标影响的大小,以此来选择使目标最优的政策或政策组合。
我们研究经济问题时所采用的“成本———收益”分析、边际分析等方法也都属于计量分析方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资源最优配置的学科。“成本———收益”分析法是经济学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作为“理性人”,采取一项行动之前首先会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只有在成本小于收益时,人们才会采取某项行动。诺思将“经济人”作为某制度变迁理论分析的基点,认为制度变迁的原因、动力都源于经济人对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成本时,制度变迁才会发生。但是,当历史事实证明此时并不一定发生变迁时,就要转向意识形态、历史特征、权力等制度的影响,转向个人的有限理性。科斯第一次将边际方法用于分析制度,认为对于选择市场还是企业、用法律诉讼还是私下协商来解决纠纷等制度安排,取决于边际交易成本;当两者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就出现了制度均衡。契约经济学认为,一项最优的契约安排的选择取决于边际契约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威廉姆森认为,当一种组织的内部边际交易成本与外部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组织就实现了均衡。西方经济学认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此时企业也就达到了一种均衡状态。
3 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法即根据一定价值判断,提出行为标准,作为决策的依据,并制定出相应的行为政策。这种方法回答的是“应该怎么样”的问题。无论是经济学还是其它学科都需要科学评判的标准。规范分析法给经济运行所指的方向是积极的,对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都离不开规范分析,具体表现为:(1)文化经济建设的需要。规范的、先进的文化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反之,消极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经济建设。(2)制度建设的需要。任何制度都必须是规范的。无论是国家制度还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则,如果没有做到规范,很多人就会钻法律的空子,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导致原有的制度安排无效率。规范的制度有利于良好秩序的形成,能够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人们积极性的提高又有利于制度的建设。(3)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价值观是非优劣选择的核心应追求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需要规范人们的价值观,只有多元化的价值观都规范到一元价值观———追求和谐上来时,和谐社会就指日可待了。(4)“以人为本”的时代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人及其需要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在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的今天,人们的精神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的人坚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而有的人却把嫖赌等恶行作为需求,这就需要在满足人们的需要之前先规范分析,鼓励积极的精神需求,抑制消极的需求,防止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
4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各有利弊。实证分析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更有说服力,使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更加系统化,逻辑推理过程直观精确,能够得出客观规律,但忽略了价值判断,没有人本主义思想,没有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也不考虑运行结果是否可取。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考虑结果的可取性,并制定要达到社会目标所应采取的政策,但无法使理论精确表述。这在一定意义上也说明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应当结合,互相补充,不能只简单地推崇其中的任何一个,也没有必要分清(其实也根本分不清)到底谁会是经济学的最终立场,只能说在某一阶段或某个学派是规范分析为主还是以实证分析为主。早期西方经济学主张从规范角度分析经济问题,现代西方经济学以实证分析为主要分析方法。在写论文时既离不开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选题和论文最后的对策往往采用规范分析方法,中间论证部分一般以实证分析方法为主,以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摘要:首先介绍了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争论;然后较详细地介绍了实证分析的两种方法:小样本的案例研究和大样本的计量分析。规范分析是对事物的定性描述;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各有利弊。经济学应将两者结合,不能只推崇其中的任何一个,也不能简单地说谁会是经济学的最终立场。
关键词: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经济学
参考文献
[1]廖士祥:《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2]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李增刚:《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3)。
[4]傅耀、颜鹏飞:《西方经学方法论的演变和最新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2)。
[5]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张海峰:《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特色》[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7]郑志刚:《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论与交易成本范式》[J];《南开经济研究》2002(6)。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篇2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个人分析报告文章题目:个人成长分析和职业分析报告
姓名:马冬慧身份证号:***2191020所在省市:内蒙古通辽市所在单位: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二中学
个人成长分析和职业分析报告
马冬慧
通辽市第二中学
【摘要】本文通过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分析报告和职业分析,把她本人的人格特征、人际交往特征、从业动机、自身素质能力、职业期望等方面做了概括性的介绍。分析了如何被心理咨询所吸引,以及从事此职业的优势和不足,表达了为做好心理咨询所做的学习、理论、技能和思想上的准备。
【关键词】心理咨询成长分析职业分析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人格特征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性格开朗平易近人,注重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工作中,我尽职尽责、善于思考并且能够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开拓创新。生活中,我待人诚恳、热情,生性坦率,这些特质不仅帮助我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地指引着我的人生发展。
(二)人际关系特点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她作为心理师能力的一定反映,同时也有利于心理咨询师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通常,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人的性格特征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在我成长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最好的五个品质是为人随和、热情、真诚、大度、处事理智;同时我的人生中还有五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化强,如:处事的灵活性、知识的更新性、爱好的广泛性、交友的慎重性、看问题的全面性等等方面。
我的基本人生观是做事先做人。只有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更好的做事,做对社会有用的事。
我最近的大部分时间里,心情都是比较好的,有时为课业太重而
感到焦虑,但我在更多的时候感觉到的是充实和满足。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父亲,他的勤劳善良感染了我,让我学会淡然,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般情况下,我对其他人的看法是:一个人不论其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等等,总有可学之处。正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能力、气质等特点,所以才构成各自独立的人格,这也是区分每个人的关键所在。
关于我对生活的看法,我与人为善,以诚交人;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能以社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对性别和性倾向总是用传统的看法来审视和处理此类问题。
其实对我来说,不能用好人、坏人来评价。关于我的人格,我自己认为应定为是内向、稳定型黏液质人格类型。我与人为善,真诚待人,愿意理解他人,喜欢帮助别人。
我心目中的英雄是周恩来。周恩来同志的高尚情操和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过人的胆识、人格魅力,都是我毕生学习的榜样。
我认为的成熟标准是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处事有度、交友理智、并且对社会、对工作、对家庭都有责任心。
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母亲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因此,我始终如一地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业务知识的充实,学习学习再学习,帮助别人,报效社会。
人们对我的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我做事原则性太强。人情味淡点。这些批评意见,我诚恳地接受,我自信经过实践的锻炼和人生的磨砺,我会逐步改进,不断完善自己。
其实,用三个形容词就能对我进行描述:真诚、热情、理智。
(三)自我价值观
良好价值观的培养,不仅是我们实现理想的指明灯,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它就像海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人生的方向。我的基本的人生观是: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回报,以感恩的心,微笑着面对一切,享受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这样的性格,使得我在考虑事情的时候能以大局为重,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能够主动拒绝外界的一些影响身心的干扰和诱惑,满足一时之需,不刺伤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容忍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
我的学习目标: 考取心理学博士学位;
我的工作目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努力,今年力争一次性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考试,获得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成为专业的青少年心理矫治咨询师;
我的生活目标: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造安心、宁静、幸福的家庭。
(四)我的成长、发展简史
时光流逝,转眼已近不惑之年,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我的感慨很多。人生一路走来,顺风行舟至大学毕业。毕业之初,就业压力很大,一时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烦恼,一度时期曾经进入低谷,感到前途渺茫。后来经过不断努力,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我想,我会不断努力,相信随着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会在50岁之前达到人生和事业的高峰。
从小时起父母就很忙碌,爸爸和妈妈是国家干部,工作忙,奶奶又瘫痪在床,这使得我养成了独立顽强的性格。上学以后,我是老师的好学生,同学的好伙伴。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发展加速期,也成了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学习成绩优异,并考上了重点高中。高中毕业后进入东北师范大学英语系学习。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在此期间,社会经验的积累和人际交往的广泛,为我的发展起到良好的铺垫,使我不断从弱小到坚强,一步步走向成熟。从1998年开始参加工作,光荣的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为人师十余载后,通过对青少年心理矫治的学习,使我懂得帮助青少年塑造自信,稳定健康的人格,降低中学生的焦虑水平的重要性。我深深地感触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多么需要关注。而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却往往只注重考试成绩,很少有心理的矫治。这正如心理学的“认知-情感-行为”我们只抓住了两头,却忽视了极为重要的中间—即情绪、情感的转变。于是下意识我想要学好心理学,来帮助那些陷入考试焦虑困惑中的青少年朋友们。
二、自我职业行为分析
生活中每个人难免会遇到挫折、失败和打击。面对这些失意的人生经历,有人会把负性情绪和心理感受牢记于心,耿耿于怀。这样一来,他们的心理长期受到困扰,就会丧失自信和热情。这种心理上的折磨包括外来因素,如世俗的不良观念,他人的恶意嘲讽等;又包括内在因素,如错误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前者往往是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后者则是前者堆积,滞留于心,内化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机制。这时就需要及时地排解这种不良情绪,如果自己做不到,则就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和指导了,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会使产生心理危机的人尽快摆脱痛苦,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现在,我们的社会处在转型期,各种矛盾增多,压力加大,人们的心理问题很多。由于职业的关系,我看到许多当事人也存在心理问题。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学好心理咨询知识,对我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我产生了学习心理咨询知识的想法。
通过学习心理咨询相关知识,使我对生活难免遇到的挫折、失败和打击有了理性的认识。并能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心理咨询知识及时解决。
要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自己必须学习心理咨询知识,认清自己当前的困惑或者困扰在哪里,只有自己的心灵变的健康,我才能帮助别人,或者说我只有发现对方心灵有那些困惑或者困扰,我才能帮助他解决问题。
我只有具备了:
一、精湛的业务能力 掌握心理咨询的专业理论、发展多方面的知识结构、积极参加心理咨询的实践活动;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 热爱咨询事业有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保护来询者的切身利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愿、咨询人员不在咨访关系中寻求个人需要的满足、以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指导来询者;
三、健康的心理素质人格与心态是积极健康的、善解人意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头脑敏锐、感情真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条件才能使我成为一个出色的心理师。我经常出现的反移情问题是抑郁性神经质。
我希望求助者能够通过我的帮助,使他认清问题的本质,把不良的情绪释放,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以一种良好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一切。
我希望能从老师和同事那里获得更多的心理咨询技巧和经验,我的职业优点是社会接触面广,了解社会问题比较多,错综复杂的案件、各式各样的当事人,使我对人的心理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并且,说服和帮助别人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我的同事平时对我的评价是:情绪稳定;能认真倾听他人叙述;有健全乐观的人生观;能真诚地关心来访者;亲切、和蔼、平易近人。
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求助者,聆听他们的悲伤和困惑,由于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求助者时必须做到“共情”,即“想对方所想,痛对方所痛”。这样才能充分取得对方信任,便于进一步疏导。因此,心理咨询师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负面信息与情绪,由此带来的困扰和压力不言而喻。一旦不及时调整,很容易沉溺其中,无法抽身。对此我会采取一些方法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或崩溃状态,舒畅身心。如:和家人一起旅游,找朋友共同运动,组织沙龙等等,总把闲暇时间安排得丰富多彩;或者采用“空椅子”技巧,即当沉浸在某种情绪中无法抽离时,就会设想抽身到“对面的椅子上”。也就是设想该如何解救面前的我。
总之,对于自己工作的赞许我始终用一颗平常的心去接受;对自己工作的责难我会认真地思考,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助人成长。我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充满信心。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篇3
关键词:医疗纠纷;风险风析;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122-02
1 材料来源
将云南省划分为以下16个市、地、州进行分析:怒江州,迪庆州,文山州,思茅地区,丽江地区,临沧地区,西双版纳,大理州,曲靖市,昭通地区,红河州,保山地区,楚雄州,玉溪市,昆明市,德宏州。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云南省市、地、州的医院, 从医学数据库中采集相关数据,对医院内的医疗损害风险做定性定量分析。
2 方法
用SPSS软件对医院内的医疗损害风险做定性定量分析。
2.1 医院科室风险分析
将医院划分为以下十六个科室进行分析:康复医学科,临床病理科,药剂,神经内科,检验科,消化科,呼吸科,泌尿科,麻醉专业,血管科,二科,内科,骨科,妇科,产科,普外科。
(1)相关分析。
对医院的十六个科室:康复医学科,临床病理科,药剂,神经内科,检验科,消化科,呼吸科,泌尿科,麻醉专业,血管科,二科,内科,骨科,妇科,产科,普外科作风险的相关分析。
将风险事故按照医源性医疗事故、医源性非医疗事故、非医源性医疗损害、未定医疗损害分类,将医院的十六个科室对以上四种不同的医疗损害计算相关系数,得到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①神经内科、内科、心血管科、妇科、麻醉专业、普外科和骨科等七个科室与医源性医疗事故发生的相关度较高,相关系数均超过70%,这说明这七个科室发生医源性医疗事故的风险较大。
②产科、普外科、骨科、检验科、二科、妇科、神经内科、消化科、呼吸科、麻醉专业等十个科室与医源性非医疗事故发生的相关度较高,相关系数均超过70%,这说明这十个科室发生医源性非医疗事故的风险较大。
③泌尿科、妇科、消化科、产科、普外科这五个科室与非医源性医疗损害发生的相关度较高,相关系数均超过60%,这说明这五个科室发生非医源性医疗损害的风险较大。
(4)在未定性的医疗损害中,普外科、检验科、产科、骨科、二科、妇科、神经内科、消化科、呼吸科等九个科室与未定性的医疗损害相关度较高,相关系数均超过70%,尤其是普外科,与未定性的医疗损害相关的相关系数为93%,这说明这九个科室发生未定性的医疗损害的风险较大,其中普外科发生未定性的医疗损害的风险最高。
2.2 从事故发生原因进行风险分析
将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成:科间协作不力, 科内配合不当,缺乏应急机制,违反操作规程,处置不及时,违反诊疗程序,处置不力,处置不当等八类,对这八种原因所导致的风险后果进行分析。
(1)相关分析。
将医疗事故发生的八种原因和造成的损害后果作相关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由于处置不当和处置不及时与医源事故的相关系数较高,分别为0.811和0.754,这说明由于处置不当和处置不及时发生医源性医疗事故的风险最大。
(2)因子分析。
将事故发生的原因按:科间协作不力, 科内配合不当,缺乏应急机制,违反操作规程,处置不及时,违反诊疗程序,处置不力,处置不当等八类,对这八种原因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经过因子旋转后,得到因子得分表。从上述因子得分表可以看出,处置不及时、处置不力和违反操作规程在医疗风险因子上的得分为正值,其余为负值。这说明,由于处置不及时、处置不力和违反操作规程发生医疗损害的风险度较大。
2.3 按人员类别进行风险分析
将医院人员划分为:医类、护类、麻醉师、行政人员、技类、药类、进修生、其他等八类人员,对这八类人员在岗位上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
(1)相关分析。
对上述八类人员按照医源性医疗事故、医源性非医疗事故、非医源性医疗损害、未定医疗损害分类,将医院的八类人员对以上四种不同的医疗损害计算相关系数,得到表6。
从上表可以看出,医类和护类人员与医源性医疗事故的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917和0.777,这说明在医院中,医类和护类人员发生医源性医疗事故的风险较高。
(2)因子分析。
通过建立因子模型,进行因子旋转后,得到不同类别的人员在风险因子上的因子得分,如下表
从经过排序后的风险因子得分表可以看出,在医院的八类人员中,医类人员的得分最高,为2.22157,这说明在医类人员岗位上,产生医疗损害的风险最高;护类人员的得分次之,为0.75878,这说明在护类人员的岗位上,产生医疗损害的风险次之。
2.4 对医院人员按职称进行风险分析
将医院人员按职称划分为以下四类人员:初职、中职、高职和其他人员。
(1)相关分析。
从上述的相关系数表可以看出,除了其他人员外,高职人员,中职人员和初职人员与医源性医疗事故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這说明高职人员,中职人员和初职人员发生医源性医疗事故的风险较大。
高职人员和中职人员与医源性非医疗事故的相关系数大于0.5,这说明相对于初职人员和其他人员,高职人员和中职人员发生医源性非医疗事故的风险相对大一些。
高职人员和中职人员与非医源医疗损害的相关系数大于0.6,这说明相对于初职人员和其他人员,高职人员和中职人员发生非医源医疗损害的风险相对大一些。
高职人员、中职人员和初职人员与未定性非医疗损害的相关系数大于0.6,这说明相对于其他人员,高职人员,中职人员和初职人员发生未定性医疗损害的风险相对大一些。
(2)因子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四类人员中,初职人员发生医疗损害事故的风险因子最高,为1.09634,这说明在医院中,初职人员由于临床经验较其他人员不足,发生医疗损害事故的风险度最大;中职人员发生医疗损害事故的风险因子次之,为0.5721,这说明在医院中,中职人员发生医疗损害事故的风险度次之;高职人员和其他人员发生医疗损害事故的风险因子均为负值,这说明高职人员和其他人员发生医疗损害事故的风险度较初职人员和中职人员要小得多。
2.5 按不同的医疗损害情形进行风险分析
将医疗损害划分为四种情形:非医源性医疗损害、医源性事故、医源性非事故、未定性医疗损害。对这四种导致医疗损害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建立相应的因子模型并进行因子旋转后,得到这四种原因在医疗损害风险因子上的因子得分如下表: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医源性事故的因子得分最高,为1.46046,这说明医源性事故导致的医疗损害最为常见,这也说明大多数医疗损害事件是由医源性事故所导致的。作为医院,可以通过控制医源性事故的发生来减少医疗损害的发生。
综合以上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果,医院只有根据风险大小的不同程度,针对不同科室,不同人员以及不同的事故原因,采取不同的防范和处理措施,有效地减少医疗损害风险的发生。
网络安全风险分析和需求分析 篇4
1.1 物理层安全风险
我们认为网络物理层安全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一般物理安全的风险主要有:1)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造成整个系统毁灭。2)电源故障造成设备断电以至操作系统引导失败或数据库信息丢失。3)电磁辐射可能造成数据信息被窃取或偷阅。4)不能保证几个不同机密程度网络的物理隔离。
针对该单位物理层安全是指由于网络系统中大量地使用了网络设备如交换机、服务器如CP服务器、移动设备,使得这些设备的自身安全性也会直接关系信息系统和各种网络应用的正常运转。物理安全的威胁可以直接造成设备的损坏,系统和网络的不可用,数据的直接损坏或丢失等等。
为了保证单位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首先要保证系统所处环境一机房,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同时对重要的网络设备采用UPS不间断稳压电源,对重要的设备如数据库服务器、中心交换机等采用双机热备份,对重要的通讯线路采用备份,对安全计算机电磁泄漏发射距离不符合安全距离的应采取电磁泄漏发射防护措施等等。
1.2 网络层安全风险
在单位的网络系统中,从安全角度的不同,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安全区域。从重点室局域网(科研网作为内网)的角度来看,其它各单位的网络、外地协作单位网络等都是外界网络。
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间如果在没有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内部网络容易遭到来自外网的攻击。包括来自Internet上的风险和下级单位的风险。内部局域网不同部门或用户之间如果没有采用相应一些访问控制,也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或非法攻击。据调查统计,己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中,70%以上的攻击是来自内部。因此内部网的安全风险更严重。内部员工对自身企业网络结构、应用比较熟悉,自已攻击或泄露重要信息内外勾结,都将可能成为导致系统受攻击的最致命安全威胁。
因此在内网和相对而言的外界网络之间,必须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入侵者可以利用各种工具扫描网络及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并通过一些攻击程序对网络进行恶意攻击,攻击可能会针对服务器系统或是网络设备,造成的危害可能有非法修改设备配置,影响其正常的工作;避免对设备进行各种攻击,造成其瘫痪,服务的终止;避免非法登录服务器系统,窃取、篡改其上的数据信息等等。
1.3 系统层安全风险
所谓系统安全通常是指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的安全。目前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无论是Windows还是其它任何商用UNXI操作系统以及其它厂商开发的应用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后门”。而且系统本身必定存在安全漏洞。这些“后门”或安全漏洞都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软件系统的安全漏洞,不可避免地存在,所有系统都被发现过存在着安全隐患[1]。漏洞形成的原因或是由于软件开发人员的疏忽、设计中的缺陷,或是开发商的主观原因等。
在单位的网络系统中,包含的设备有:服务器,交换机,工作站等。在服务器上主要有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软件系统,交换机上也有相应的操作系统。所有的这些设备、软件系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后门”和漏洞,这些都是重大的安全隐患。一旦被利用并攻击,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具体分析如下:
1)操作系统安全风险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是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Web服务器数据仓库服务器、外部数据交换服务器、门户服务器、以及各类业务和办公客户机等设备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不论是NT、win95/98/2000,还是Un饮都存在信息安全漏洞,由操作系统信息安全漏洞带来的安全风险是最普遍的安全风险。
2)数据库安全风险
所有的业务应用、决策支持、行政办公和外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核心都是数据库,而涉及生产的数据都是最需要安全保护的信息资产,不仅需要统一的数据备份和恢复以及高可用性的保障机制,还需要对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包括访问控制,敏感数据的安全标签,日志审计等多方面提升安全管理级别,避免风险。虽然,目前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达到很高的安全级别,但仍存在安全漏洞。建立在其上的各种应用系统软件在数据的安全管理设计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缺陷,需要对数据库和应用的安全性能进行综合的检测和评估。
1.4 病毒的安全风险
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能使自己附加到目标机系统的文件上的程序。它在所有破坏性设备中最具危险性,可以导致服务拒绝、破坏数据,甚至使计算机系统完全瘫痪。当病毒被释放到网络环境时,其无法预测的扩散能力使它极具危险性。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网络影响是灾难性的。从80年代的“蠕虫”“小球”病毒起至今,计算机使用者一直在和计算机病毒斗争,创造了形形色色的防病毒产品和方案。但是随着近年来Internet的发展,E-mail和一批网络工具极大改变了人类信息的传播和生活方式,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迅速增加,扩散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一批新的传播方式和破坏力的病毒,对企业及个人用户的破坏性和传染力是以往的病毒类型所不可比拟的。病毒的爆发地点和传播方式已经由以往的单机之间的介质传染完成了向利用网络系统快速、大范围传播的转化,类似于尼姆达、求职信、红色代码等网络传染性质的病毒大量出现,一旦企业被病毒侵入并发作,造成的损失和责任是难以承受的。病毒和防病毒之间的斗争已经进入了由“杀”病毒到“防”病毒的时代。企业只有拒病毒于网络之外,才’能保证企业数据的真正安全。
在单位的网络系统中,传统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手段是通过软盘,光盘等存储介质进行的,用户在交换存储着数据的介质时,隐藏在其中的计算机病毒就从一台计算机转移到另外的计算机中。而现代的病毒传播手段主要是通过网络实现的,一台客户机被病毒感染,迅速通过网络传染到同一网络的成百上千台机器。计算机网络在将世界缩小方便人们沟通的同时,也为病毒散播的世界各地提供了途径。使用者上网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下载资料的时候,都有可能被病毒传染,这种互联网和企业内联网通讯模式下的传播方式构成了现在以及未来病毒传播途径的主流。
病毒会突破系统的访问控制,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文件丢失、机器死机等不安全因素。
1.5 数据传输的安全风险
由于在单位内部网络数据传输线路之间存在被窃听的威胁,同时局域网络内部也存在着内部攻击行为,其中包括登录密码和一些敏感信息,可能被侵袭者搭线窃取和篡改,造成泄密。如果没有专门的软件或硬件对数据进行控制,所有的通信都将不受限制地进行传输,因此任何一个对通信进行监测的人都可以对通信数据进行截取。这种形式的“攻击”是相对比较容易成功的。造成泄密或者做一些篡改来破坏数据的完整性[2]。因此,数据在线路中传输时必须加密,同时通过数字签名及认证技术来保数据在网上传输的真实性、保密性、可靠性及完整性,以保护系统的重要信息数据的传输安全。
2 需求分析
作为一个中国电子科学研究的重点科研单位,该单位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发展,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信息化应用体系,该单位的科研、生产、计划、管理等主要业务已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因此,结合前面提到的网络安全的风险分析做到更好保证整个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是目前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通过对目前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调研、分析该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 物理隔离需求
单位内网和外网在物理线路上已实现隔离。对上外网的计算机,采用专机和物理隔离卡相结合的方式。单位内研究部和其它人员较多的单位选用专机上网,个别领导和人数较少的部门使用物理隔离卡的方式上外网。
2.2 病毒防护需求
随着数字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病毒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提高。它们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广,传播速度越来越快,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几乎到了令人防不胜防的地步,必须配备从服务器到单机的整套防病毒软件,防止病毒入侵主机并扩散到全网,实现全网的病毒安全防护,来确保整个单位的业务数据不受到病毒的破坏,日常工作不受病毒的侵扰。由于新病毒的出现比较快,所以要求防病毒系统的病毒代码库的更新周期必须比较短。
2.3 身份鉴别需求
信息安全是一个多层面的安全问题,它不仅涉及到黑客、病毒、入侵、漏洞等外来攻击安全问题,还涉及到泄密、授权、抵赖等内部安全问题。有数据表明,70%以上的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问题并不是外部人员所为,而是来自于内部人员,也就是说,计算机中的信息如果被没有权限的人员得到,就是信息安全出现了问题。在该单位如果把网络环境分成了安全区和非安全区,假设内网为安全区,外网为非安全区,通过物理隔离卡实现内网与外网的隔离,确实能有效地解决通过外网攻击内网、内网数据通过外网泄漏等问题,但如果使用计算机的人员不是安全的,内网中某台计算机装有机密文件,对于一个有机会接触的人来说,获取机密文件就可能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了。对于内网来说,登录网络计算机的人如果分为管理员、授权操作员、非授权操作员,那么我们可以对前两类人员分别进行不同安全程度的身份认证,使得第三类人员无法登录使用。
对于装有物理隔离卡的计算机,当切换到内网磁盘后,还必须进行身份认证,只有经过身份确认的人员才能够对计算机上内网磁盘进行操作。同时,作为网络管理员,担当着网络系统配置和维护的重任,享有网络中最高级别的信息资源,一旦其登录信息被非法盗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其登录时身份更要进行确认。
2.4 访问控制需求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防火墙可以实现内部、外部网或不同信任域网络之间的隔离,达到有效的控制对网络访问的作用。防火墙可以做到网络间的单向访问需求,过滤一些不安全服务;防火墙可以针对协议、端口号、时间、流量等条件实现安全的访问控制。防火墙具有很强的记录日志的功能,可以对您所要求的策略来记录所有不安全的访问行为。该单位的信息网络系统由很多业务子网组成,其中财务处、科技处、发展处、总体部和研究部为重要的信息保密部门,所涉及到的子网为重要安全域,需要进行重点防护。应使用防火墙,对出入这些重要子网的访问进行访问控制,保证这些重要部门的网络信息安全。
2.5 入侵检测系统安全需求
我们认识到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防火墙可以对所有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允许、禁止、报警)。但它是静态的,而网络安全是动态的、整体的,黑客的攻击方法有无数,防火墙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完全防止这些有意或无意的攻击。必须配备入侵检测系统,对透过防火墙的攻击进行检测并做相应反应(记录、报警、阻断)。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配合使用,这样可以实现多重防护,构成一个整体的、完善的网络安全保护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及时识别网络中发生的入侵行为并实时报警。它监视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发生的事件,并对它们进行分析,以寻找危及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绕过安全机制的入侵行为。入侵检测系统就是自动执行这种监视和分析过程的安全产品。
因此对该单位应该配备入侵检测系统,通过检测和记录网络中的安全违规行为,惩罚网络犯罪,防止网络入侵事件的发生;检测其他安全措施未能阻止的攻击或安全违规行为;检测黑客在攻击前的探测行为,预先给管理员发出警报;报告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威胁;提供有关攻击的信息,帮助管理员诊断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弱点,利于其进行修补;可以对进出网络的所有访问进行很好的监测、响应并作记录。
2.6 漏洞扫描需求
我们知道防火墙能挡住绝大部分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但是它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解决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和安全问题。对服务器合法开放的端口的攻击大多无法阻止。无法解决TCP/P1等协议本身的漏洞。不能防止本身安全漏洞的威胁。防火墙也是一个操作系统,也有着其硬件系统和软件,因此依然有着漏洞。所以其本身也可能受到攻击。同时入侵检测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旁路在网络中,容易因网络流量太大和系统资源紧张造成丢包,而漏过检测;防御手段存在缺陷如:对发现的攻击通常采用TCP重置和防火墙策略;对网管人员要求高,基于签名检测(模式匹配)和协议异常检测,检测精度可能不够,可能造成高误报率,每天可能发出成百上千的虚假报警信息。对警报的分析也对网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无论是Windows还是其它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统以及其它厂商开发的应用系统,由于其开发厂商的各种原因(软件开发者设计不完善、编码错误等)存在安全漏洞,这些安全漏洞有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例如在极端测试下造成程序溢出,进而让攻击者取得权限)。
基于上面的三种情况,因此在单位的网络建设中必须部署漏洞扫描系统,它能主动检测本地主机系统安全性弱点的程序,采用模仿黑客入侵的手法对目标网络中的工作站、服务器、数据库等各种系统以及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测试该系统上有没有安全漏洞存在,然后将扫描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从而让管理人员从扫描出来的安全漏洞报告中了解网络中服务器提供的各种服务及这些服务呈现在网络上的安全漏洞,在系统安全防护中做到“有的放矢”,及时修补漏洞,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有效地阻止入浸事件的发生。
摘要:在建立、实施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时,需要全面考虑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信息安全、设备安全、信息介质安全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网络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网络安全检查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该文主要对网络安全的风险和需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安全,风险,需求
参考文献
[1]吴若松.新的网络威胁无处不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5(12).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篇5
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知识要点】
一、受力分析
(1)明确研究对象
(2)按顺序找力:一般按照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弹力,摩擦力)的方式进行受力分析。严格按照受力分析的步骤进行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注意寻找施力物体是防止“添力”的有效办法.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肯定是不存在的.
(3)只分析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处理方法
1.整体和隔离思想。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向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2.正交分解:(适合三个以及三个以上的力)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分析受力情况;③建立适当坐标;④列出平衡方程求解。
3、三个力的分析法:①正交分解法;②正弦定理法(拉密原理);③余弦定理法;④相似三角形法;⑤平行四边形法;⑥矢量三角形法。
对于由几个物体约束的研究对象的平衡问题,有时用相似三角形法处理会非常的方便,而对于三个力作用下的物体动态平衡问题,矢量三角形是主要的处理方法。
【典例分析】
例1.分析A和B物体的受力情况
例2.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上面加一物体m,且M、m相对静止,试分析小车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例3.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三角硬杆,杆的端点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车水平向右的加速度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变化(用F1至 F4变化表示)可能是下图中的(OO’沿杆方向)C
例4.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把A、B两小球挂在天花板上同一点O,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A、B两小球,然后用某个力F作用在小球A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BC)
A.F1B.F
2C.F3D.F
4例5.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ac 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0和600,则ac绳和bc绳中的拉力分别为(A)
A
11,mgB
.mg 2211,mgD
.mg, 4224C
.
例6.如图所示,斜面体放在墙角附近,一个光滑的小球置于竖直墙和斜面之间,若在小球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小球处于静止。如果稍增大竖直向下的力F,而小球和斜面体都保持静止,关于斜面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的下列说法:①压力随力F增大而增大;②压力保持不变;③静摩擦力随F增大而增大;④静摩擦力保持不变。其中正确的是(A)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例7.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的物体,置与一粗糙的斜面上,用一平行与斜面体的大小为30N的力F推物体,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的质量M=10kg,且始终静止,θ=370,取g=10m/s2 ,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及支持力? T=12Nf=24N
例8.如图所示,一个重力为mg的小环套在竖直的半径为r的光滑大圆环上,一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 为L(L<2r)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小环上,另一端固定在大圆环的最高点A。当小环静止时,略去弹簧的自重和小环与大圆环间的摩擦。求弹簧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随堂巩固】
1.如图所示,汽车以速度V通过一半圆形拱桥的顶点时,关于汽车的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汽车受重力、支持力、向心力
B. 汽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摩擦力、向心力
C. 汽车的向心力是重力
D. 汽车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2.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的物体A单独放在固定斜面上时,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若将另一个物体B轻轻地放置在物体A上,使A、B共同沿该斜面下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A和B将共同加速下滑B. A和B将共同减速下滑
C.A和B将共同匀速下滑
D.物体A受到的合力增大
3.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C物体,使A、B、C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关于物体受几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A.A 受6个,B受2个,C受4个
B.A 受5个,B受3个,C受3个
C.A 受5个,B受2个,C受4个
D.A 受6个,B受3个,C受4个
4.如图,水平的皮带传送装置中,O1为主动轮,O2为从动轮,皮带在匀速移动且不打滑。此时把一重10N的物体由静止放在皮带上的A点,若物体和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⑴刚放上时,物体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4N
⑵达到相对静止后,物体在A点右侧,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A
⑶皮带上M点受到向下的静摩擦力
⑷皮带上N点受到向下的静摩擦力
A.(2)(3)(4)B.(1)(3)(4)C.(1)(2)(4)D.(1)(2)(3)(4)
5.竖直墙面与水平地面均光滑且绝缘,小球A、B带有同种电荷。现用指向墙面的水平推力F作用于小球B,两球分别静止在竖直墙和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如果将小球B向左推动少许,当两球重新达到平衡时,与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较(D)
①推力F将变大
②竖直墙面对小球A的弹力变大
③地面对小球B的支持力不变
④两小球之间的距离变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如图所示,AC是上端带定滑轮的固定竖直杆,质量不计的轻杆BC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C点,另一端B悬挂一重为G的重物,且B端系有一根轻绳并绕过定滑轮A,用力F拉绳,开始时∠BCA>90°,现使∠BCA
缓慢变小,直到杆BC接近竖直杆AC。此过程中,杆BC所受的力()A
A.大小不变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7.如图所示,两球A、B用劲度系数为k1的轻弹簧相连,球B用长为L的细绳悬于O点,球A固定在O点正下方,且点OA之间的距离恰为L,系统平衡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1.现把A、B间的弹簧换成劲度系数为k2的轻弹簧,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2,则F1与F2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B
A.F1 > F
2B.F1 = F2
C.F1 < F2
D.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放一直角杆AOB,杆的水平部分粗糙,竖直部分光滑,两部分各有质量相等的小球A和B套在杆上,A、B间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用水平拉力F沿杆向右拉A使之缓慢移动的过程中AD
A.A球受到杆的弹力保持不变
B.A球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变小
C.B球受到杆的弹力保持不变
D.力F逐渐增大
9.在如图所示装置中,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悬点a、b间的距离远大于滑轮的直径,不计一切摩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由图可知 AC
A.α一定等于βB.m1一定大于m
2C.m1一定小于2m2D.m1可能大于2m2
10.在水平桌面M上放置一块正方形薄木板abcd,在木板的正中点放里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如图所示.先以木板的ad边为轴,将木板向上缓慢转动,使木板的ab边与桌面的夹角为;再接着以木板的ab边为轴,将木板向上缓慢转动,使木板的ad边与桌面的夹角也为(ab边与桌面的夹角不变).在转动过程中木块在木板上没有滑动,则转动之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B)A.22mgsinB.2mgsin
C.mgsin2D.mgsin2
11.在进行人体艺术表演时,有六位演员从上到下排成如图所示三层人形,已知每位演员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BC)
A.3号演员与4号演员的肩膀承受的压力一样大
B.5号演员肩膀承受的压力为1.50mg
C.地面对4号演员的支持力为1.75mg
D.地面对5号演员的支持力为2.00mg
12.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已知mA=6Kg,mB=2Kg,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0.2。A物上系一细线,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N,水平向右拉细线,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CD)A.当F<12N时,A静止不动;
B.当F>12N时,A相对B滑动;
C.当F=16N时,B受A摩擦力等于4N;
D.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
13.如图所示,mgsinθ>Mg,在m上放一小物体时,m仍保持静止,则(D)
A.绳子的拉力增大
B.m所受合力变大
C.斜面对m的静摩擦力可能减小
D.斜面对m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
1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质点,与三根相同的螺旋形轻弹簧相连。静止时,相邻两弹簧间的夹角均为1200.已知弹簧a、b对质点的作用力均为F,则弹簧c对质点的作用力大小可能为(ABCD)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篇6
关键词:土壤肥料;准确度;精密度;准确
中图分类号: S1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84-1
1 误差及其来源
土壤肥料分析和其他科学一样,所得的结果不免有些误差。所谓误差就是测定结果与真实值间的差别。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实验室内的分析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大类。
1.1 系统误差
也叫可测误差,它是由于分析过程中的一些经常的原因造成的,它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在重复测定时会重复表现出来,可以设法减小或加以校正。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是:(1)由于天平、量器等不够精密的仪器误差。(2)由于试剂含杂质而引起的试剂误差。(3)由于方法本向引起的方法误差,如沉淀有少量溶解等等。(4)由于很难避免的操作误差。例如沉淀(质量)的损失、沾污等。(5)由于观察颜色深浅和变化的不同的个人误差。系统误差可以借仪器的校准、校正值的应用、空白测定,对照测定等办法使之减少。这种误差甚至可以减小到略而不计的程度。
1.2 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的来源可能是:(1)测定时环境的温度、压力、温度的变化。(2)砝码的偶然缺陷。(3)操作中偶然疏忽而产生的丢失和沾污等。这类误差可能随时发生,但是只要操作小心,这种误差可以尽量减小。
2 准确度和精密度
2.1 绝对误差
是实验测得数值与真实数值的差数。例如:设称量的两个土样的质量分别为1.4253克和0.4426克,它们的真实质量分别为1.4254克和0.4427克。则它们称量的绝对误差分别为:1.4254-1.4253=0.0001克,0.4427-0.4426=0.0001克。
表面上看来这两个误差的大小相等,两次称量的准确度似乎相同;其实则不然,因为同样大小的绝对误差对于数值较大的测量结果来说,所占的比例较小,即其准确度较高。对于数值较小的测量结果来说,所占的比例较大,即其准确度较低。
2.2相对误差
也叫百分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实数值中所占的百分数,以前式的绝对误差为例相对误差分别为0.0001/1.4253×100%=0.0070%,0.0001/0.4426×100%=0.0226%。
显然从计算出的相对误差看出,第一个结果比第二个结果的准确度高三倍多。
在实际工作中(化验、检测),土样的真实数值是不知道的,要求出分析的准确度,只能用这种方法即: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测定几次(即几次重复),然后计算几次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即所谓精密度。
精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偶然误差的大小,通常以个别测定的平均偏差来表示。这种偏差是各次测定的数值与平均值之差(不计正负号)的平均数。和误差的计算一样,偏差也有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之分。
2.3相对偏差是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数
在表达分析结果的精密度时,用相对偏差的方式表达更有意义。
例:某土壤含氧化钾三次测得结果为1.50%、1.47%、1.52%。求实验的(个别测定的平均)偏差。解:
2.4相对相差
在土壤肥料分析工作中,通常只做两次重复测定,为简便可以用两值相差(不计符号)和它的相对值(即相对相差)来说明分析结果和符合程度。
例如:两次测定所得K2O的百分率为1.50%和1.47%,差值等于0.03%,它们的平均值是1.49%(1.485),相对相差为0.03/1.49×100%=2.0%,这里所说的相对相差恰好比其相对偏差的数大一倍。
2.5准确度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直观的说相对偏差的精确度小于(不如)相对偏差的精密度。化验分析的精密度愈高,分析结果接近于真实数值的可能性也愈大。在系统误差的作用下,精密度很高,不等于准确度也很高,但是,如果没有较高的精密度,则很少可能获得较高的准确度,化验分析中发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愈小,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愈高,准确度常用前边所讲到的误差的大小来衡量。每一测量的准确度都应与分析方法本身的准确度相适应。
2.6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是表示测得数量的数字。记录数据和计算结果时究竟应该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必须根据测定方法和使用仪器的准确度来决定。
通常在记录数据和计算结果时,所保留的有效数字中,只有最后一个是可疑数字。例如:用感量为十分之一克的天平称量物体时,若物体质量为12.3克,则不能写为12.30克。因为十分之一天平称量误差是±0.1克,并不能达到±0.01克。在这一数据中最后一位数字“3”是可疑的,所以这物体的真实质量是在12.2~12.4之间。这个数据的有效数字是三个。在计算过程中,有效数字的取舍也很重要。计算结果所保留的有效数字必须与分析的准确度一致。
作者简介:白亚丽,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摘要:在系统误差的作用下,精密度很高,不等于准确度也很高,但是,如果没有较高的精密度,则很少可能获得较高的准确度,化验分析中发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土壤肥料;准确度;精密度;准确
中图分类号: S1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84-1
1 误差及其来源
土壤肥料分析和其他科学一样,所得的结果不免有些误差。所谓误差就是测定结果与真实值间的差别。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实验室内的分析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大类。
1.1 系统误差
也叫可测误差,它是由于分析过程中的一些经常的原因造成的,它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在重复测定时会重复表现出来,可以设法减小或加以校正。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是:(1)由于天平、量器等不够精密的仪器误差。(2)由于试剂含杂质而引起的试剂误差。(3)由于方法本向引起的方法误差,如沉淀有少量溶解等等。(4)由于很难避免的操作误差。例如沉淀(质量)的损失、沾污等。(5)由于观察颜色深浅和变化的不同的个人误差。系统误差可以借仪器的校准、校正值的应用、空白测定,对照测定等办法使之减少。这种误差甚至可以减小到略而不计的程度。
1.2 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的来源可能是:(1)测定时环境的温度、压力、温度的变化。(2)砝码的偶然缺陷。(3)操作中偶然疏忽而产生的丢失和沾污等。这类误差可能随时发生,但是只要操作小心,这种误差可以尽量减小。
2 准确度和精密度
2.1 绝对误差
是实验测得数值与真实数值的差数。例如:设称量的两个土样的质量分别为1.4253克和0.4426克,它们的真实质量分别为1.4254克和0.4427克。则它们称量的绝对误差分别为:1.4254-1.4253=0.0001克,0.4427-0.4426=0.0001克。
表面上看来这两个误差的大小相等,两次称量的准确度似乎相同;其实则不然,因为同样大小的绝对误差对于数值较大的测量结果来说,所占的比例较小,即其准确度较高。对于数值较小的测量结果来说,所占的比例较大,即其准确度较低。
2.2相对误差
也叫百分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实数值中所占的百分数,以前式的绝对误差为例相对误差分别为0.0001/1.4253×100%=0.0070%,0.0001/0.4426×100%=0.0226%。
显然从计算出的相对误差看出,第一个结果比第二个结果的准确度高三倍多。
在实际工作中(化验、检测),土样的真实数值是不知道的,要求出分析的准确度,只能用这种方法即: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测定几次(即几次重复),然后计算几次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即所谓精密度。
精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偶然误差的大小,通常以个别测定的平均偏差来表示。这种偏差是各次测定的数值与平均值之差(不计正负号)的平均数。和误差的计算一样,偏差也有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之分。
2.3相对偏差是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数
在表达分析结果的精密度时,用相对偏差的方式表达更有意义。
例:某土壤含氧化钾三次测得结果为1.50%、1.47%、1.52%。求实验的(个别测定的平均)偏差。解:
2.4相对相差
在土壤肥料分析工作中,通常只做两次重复测定,为简便可以用两值相差(不计符号)和它的相对值(即相对相差)来说明分析结果和符合程度。
例如:两次测定所得K2O的百分率为1.50%和1.47%,差值等于0.03%,它们的平均值是1.49%(1.485),相对相差为0.03/1.49×100%=2.0%,这里所说的相对相差恰好比其相对偏差的数大一倍。
2.5准确度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直观的说相对偏差的精确度小于(不如)相对偏差的精密度。化验分析的精密度愈高,分析结果接近于真实数值的可能性也愈大。在系统误差的作用下,精密度很高,不等于准确度也很高,但是,如果没有较高的精密度,则很少可能获得较高的准确度,化验分析中发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愈小,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愈高,准确度常用前边所讲到的误差的大小来衡量。每一测量的准确度都应与分析方法本身的准确度相适应。
2.6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是表示测得数量的数字。记录数据和计算结果时究竟应该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必须根据测定方法和使用仪器的准确度来决定。
通常在记录数据和计算结果时,所保留的有效数字中,只有最后一个是可疑数字。例如:用感量为十分之一克的天平称量物体时,若物体质量为12.3克,则不能写为12.30克。因为十分之一天平称量误差是±0.1克,并不能达到±0.01克。在这一数据中最后一位数字“3”是可疑的,所以这物体的真实质量是在12.2~12.4之间。这个数据的有效数字是三个。在计算过程中,有效数字的取舍也很重要。计算结果所保留的有效数字必须与分析的准确度一致。
作者简介:白亚丽,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摘要:在系统误差的作用下,精密度很高,不等于准确度也很高,但是,如果没有较高的精密度,则很少可能获得较高的准确度,化验分析中发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土壤肥料;准确度;精密度;准确
中图分类号: S1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84-1
1 误差及其来源
土壤肥料分析和其他科学一样,所得的结果不免有些误差。所谓误差就是测定结果与真实值间的差别。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实验室内的分析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大类。
1.1 系统误差
也叫可测误差,它是由于分析过程中的一些经常的原因造成的,它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在重复测定时会重复表现出来,可以设法减小或加以校正。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是:(1)由于天平、量器等不够精密的仪器误差。(2)由于试剂含杂质而引起的试剂误差。(3)由于方法本向引起的方法误差,如沉淀有少量溶解等等。(4)由于很难避免的操作误差。例如沉淀(质量)的损失、沾污等。(5)由于观察颜色深浅和变化的不同的个人误差。系统误差可以借仪器的校准、校正值的应用、空白测定,对照测定等办法使之减少。这种误差甚至可以减小到略而不计的程度。
1.2 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的来源可能是:(1)测定时环境的温度、压力、温度的变化。(2)砝码的偶然缺陷。(3)操作中偶然疏忽而产生的丢失和沾污等。这类误差可能随时发生,但是只要操作小心,这种误差可以尽量减小。
2 准确度和精密度
2.1 绝对误差
是实验测得数值与真实数值的差数。例如:设称量的两个土样的质量分别为1.4253克和0.4426克,它们的真实质量分别为1.4254克和0.4427克。则它们称量的绝对误差分别为:1.4254-1.4253=0.0001克,0.4427-0.4426=0.0001克。
表面上看来这两个误差的大小相等,两次称量的准确度似乎相同;其实则不然,因为同样大小的绝对误差对于数值较大的测量结果来说,所占的比例较小,即其准确度较高。对于数值较小的测量结果来说,所占的比例较大,即其准确度较低。
2.2相对误差
也叫百分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实数值中所占的百分数,以前式的绝对误差为例相对误差分别为0.0001/1.4253×100%=0.0070%,0.0001/0.4426×100%=0.0226%。
显然从计算出的相对误差看出,第一个结果比第二个结果的准确度高三倍多。
在实际工作中(化验、检测),土样的真实数值是不知道的,要求出分析的准确度,只能用这种方法即: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测定几次(即几次重复),然后计算几次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即所谓精密度。
精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偶然误差的大小,通常以个别测定的平均偏差来表示。这种偏差是各次测定的数值与平均值之差(不计正负号)的平均数。和误差的计算一样,偏差也有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之分。
2.3相对偏差是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数
在表达分析结果的精密度时,用相对偏差的方式表达更有意义。
例:某土壤含氧化钾三次测得结果为1.50%、1.47%、1.52%。求实验的(个别测定的平均)偏差。解:
2.4相对相差
在土壤肥料分析工作中,通常只做两次重复测定,为简便可以用两值相差(不计符号)和它的相对值(即相对相差)来说明分析结果和符合程度。
例如:两次测定所得K2O的百分率为1.50%和1.47%,差值等于0.03%,它们的平均值是1.49%(1.485),相对相差为0.03/1.49×100%=2.0%,这里所说的相对相差恰好比其相对偏差的数大一倍。
2.5准确度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直观的说相对偏差的精确度小于(不如)相对偏差的精密度。化验分析的精密度愈高,分析结果接近于真实数值的可能性也愈大。在系统误差的作用下,精密度很高,不等于准确度也很高,但是,如果没有较高的精密度,则很少可能获得较高的准确度,化验分析中发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愈小,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愈高,准确度常用前边所讲到的误差的大小来衡量。每一测量的准确度都应与分析方法本身的准确度相适应。
2.6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是表示测得数量的数字。记录数据和计算结果时究竟应该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必须根据测定方法和使用仪器的准确度来决定。
通常在记录数据和计算结果时,所保留的有效数字中,只有最后一个是可疑数字。例如:用感量为十分之一克的天平称量物体时,若物体质量为12.3克,则不能写为12.30克。因为十分之一天平称量误差是±0.1克,并不能达到±0.01克。在这一数据中最后一位数字“3”是可疑的,所以这物体的真实质量是在12.2~12.4之间。这个数据的有效数字是三个。在计算过程中,有效数字的取舍也很重要。计算结果所保留的有效数字必须与分析的准确度一致。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篇7
东营港口配电所电力来源由所在地110k V变电站10k V两条回路提供, 由变电所到岸边计量柜为10km架空母线, 岸边计量柜用作供电公司计量专用。由岸边计量柜到港口配电所为10km高压电缆。港口配电所电力系统配置分为I、II段10k V母线供电。其中I段母线负载为四台门机设备;其中三台装机容量为650k W, 一台装机容量为750k W;II段母线负载为两台门机设备和一台生活变;其中两台门机装机容量分别为650k W, 一台生活变为SCB10-800型800k VA变压器, 此变压器用于港口上生活照明低压系统供电。每台门机均由港口配电所10k V直接供电。每台门机上配有上述容量的变压器, 将10k V变为0.4k V供给整套门机内设备用电。
2 现场测试情况及数据统计
2.1 测试现场基本情况
因II段母线上的两台门机还未安装完毕, 负载只有一台800k VA生活变;仅对I段母线进行了测试, 测试位置 (电流、电压信号取样) 为I段母线进线柜, 负载运行情况为:启动三台门机, 其中两台门机带载运行, 通过抓斗抓货物进行上下提升作业, 一台因没有抓斗空载运行;通过对现场人员的了解此种运行方式以基本接近此港口正常工作时状态。
2.2 测试相关数据及分析
1) 电压、电流、有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测试数据分析:从检测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一段母线的电流、有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的幅值和频率都变化非常快, 电流最大值为:26.5A, 最小值为:3.1A;有功功率最大值为:0.472MW, 最小值为:-0.239MW;视在功率最大值为:0.510MW, 最小值为:0.038MW;功率因数最大值为:0.925, 最小值为:-0.578;另外从岸边计量柜计量表观测到功率因数的0.75~0.99之间波动; (由于岸边进线柜取不出电压、电流信号故没有测试出此处的相关数据) 。
另从PT柜观测到一段空载时电压为A相:10.53KV B相:10.52KV C相:10.57KV在带三台门机运行时电压为A相:10.27KV B相:10.27KV C相:10.17KV并没有太大的压降, 电压一直比较稳定, 没有多大波动。
2) 电压、电流波形及谐波测试数据:分析:从检测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总电压谐波畸变率为:6.7%, 其主要成分为5、7次谐波。5次谐波为:3.2%;5次谐波为3.57%。门机设备上使用的变频器设备比较多, 因此可以看出谐波污染情况比较严重。
3 解决方案分析
通常情况下港口门机供电方式为由一台容量较大的变压器将10k V变为0.4k V, 变压器安装在港口配电所内, 再由低压电缆供电统一向各台门机供电。而东营港口设计为每台门机上都安装有一台变压器, 港口配电所向每台门机送10k V高压, 由各台门机上的变压器降压后向本台门机供电。此种方式因在每台门机变压器选择上都预留有余量, 因每台门机都留有余量, 并且所有门机也不会同时工作, 但每台门机变压器都是要长期供电的, 这样就造成了总的供电裕量很大, 无功消耗也很大。
由于门机工作在不同的工作方式下, 有时需要提升, 有时需要释放, 有时需要旋转移动, 这就造成了负载变化非常频繁, 相应的无功, 有功, 电流, 功率因数有快速的较大的变化, 所以在系统的补偿反应速度上必须满足要求。
门机设备使用的变频器比较多, 产生谐波比较严重, 在做补偿设备时要求进行谐波的重点考虑。尽量能吸收部分谐波, 并避免系统的谐振和自身谐波的放大。
3.1 解决方案
对于本系统的实际工况和配电情况, 在10k V侧作改造是不适用的, 在如此快的负载变化过程中, 比较经济的10k V补偿装置是无法到达的。
此外从岸边计量柜到港口配电所的电力输送为10k M高压电缆完成, 高压电缆充电功率比较大, 对10k V线路已经做了很大的补偿。电网空载电压比较高, 电压比较稳定, 如果在10k V侧做无功补偿将会大大抬高系统电压, 特别是负荷较低的情况下, 对整个系统上所有设备的绝缘是一个破坏, 特别是电缆。 (根据实际现在了解, 系统的保护措施是比较弱的。)
根据实测情况, 系统中门机大多时间在中低功率容量运行。从每个月的实际用电量和此次测试的运行电流最大值 (26.5A) 来看, 门机变压器的装机容量显然有大量剩余, 负载率非常低。变压器所要消耗的无功功率非常之大。为了达到最好解决方案, 建议在每台门机变压器低压侧做无功补偿改造。
3.2 具体方案要求
1) 在门机的低压变压器侧作无功补偿改造, 根据现场情况提出具体的改造方案, 补偿设备要经过特殊设计安装在门机上。
2) 考虑到谐波的因素, 补偿装置必须可以抑制3次以上谐波。
3) 系统使用低压模块式混合型快速去谐补偿装置, 基本的低压变压器的空载无功损耗由一般的投切补偿完成, 负载快速变化部分由快速晶闸管投切完成。
4) 结构方案可以参考选用某品牌的LM系列低压模块式无功功率去谐补偿装置, 完成本项目的改造。
3.3 采用方案设备配置说明
1) 型号说明
2) LM系列低压模块式无功功率去谐补偿装置简介
LM系列低压模块式无功功率去谐补偿装置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 冶金, 煤矿、石油化工、轻工、建材、铁道、公路交通、军工、造船、建筑等低压供配电系统中, 要求动态无功补偿且同时需要抑制谐波的工况场合。
LM系列低压模块式无功功率去谐补偿装置引用先进核心PFC技术和核心元器件, 并且采用优异的控制系统, 设计成各种具有去谐功能、不同补偿容量的模块单元, 用户可根据电网、工矿定制组合成所需要的去谐补偿容量。
LM系列低压模块式无功功率去谐补偿装置包括:LMFC、LMFC (E) 、LMTSC、LMTSC (M) 系列, LM各系列装置在统一的设计平台上, 采用模块式结构, 规范设计, 设计理念先进, 结构合理。各系列具有统一的控制方案、技术规格, 安装尺寸, 通用性能强。
3) LM系列低压模块式无功功率去谐补偿装置技术特点
装置在统一的设计平台上, 采用补偿支路模块式结构。模块组合拼装, 扩展自如, 可按照用户需要组合出各种补偿容量和投切方案。
各系列去谐补偿模块标准化设计, 易于安装, 通用性强。
在单母线分段接线的配电系统中, 两组补偿装置分别工作在的两段母线上, 两组补偿装置可实现耦合控制。
可记录每个支路投切次数和工作时间。可以显示故障支路, 并且在不影响系统运行下屏蔽故障支路。
实时监测显示进线侧V、I、P、Q、COSΦ及THD-V、THD-I和高达19次电网谐波分量。
装置可以符合各类低压配电柜尺寸, 可与各类型柜体并柜安装。
结构紧凑, 单柜容量较传统的固定式安装增加近一倍。
装置使用安全, 检修方便, 散热合理, 寿命长。
4 取得成效
历经两个月的技术改造, 2013年12月16日东营港口配电所及港口门机等设备上的低压模块式无功功率去谐补偿装置安装完毕。经过1、2月份设备运行和电量电费情况分析, 确定东营港口用电设备功率因数偏低、谐波污染严重情况, 已治理完毕。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篇8
“Discourse”is considered to be a formation of knowledge,and a way to analyze the processes and circumstances of knowledge.“Discourse Analysis”has been gradually becoming a popular theory and a useful method within culture analysis.But what on earth does Michel Foucault define the concept of“discourse”,how does it come into being,are there any principles for us to use“Discourse Analysis”?and how can“Discourse Analysis”function in writing against culture?These questions will be answered in the following essay which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including brief background statements of Discourse and Discourse Analysis,the definition of discourse,three main group of procedures of production of Discourse and the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for Discourse Analysis,an example of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he Discourse Analysis in writing against culture.
2 Discourse and Discourse Analysis—Michel Fou-cault
2.1 The definition of“Discourse”by Foucault
Firstly,“discourse”is different from“words and things”.As mentioned in“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by Foucault,discourse is not a mere intersection of things and words,is not“a slender surface of contact,or confrontation,between a reality and a language,the intrication of a lexicon and experience”.That means,discourse is no longer only a group of signs,a representation of signs,but more importantly a practice which form systematically the objects of which it speaks.In short,discourse has its role“to abolish the sovereignty of the signifier”.(1)
Secondly,discourse is a formation of knowledge.Foucault uses discourse as the plural of“statement”,where statement is a se of symbols or signs to which the status of knowledge can be ascribed.Discourse means meaningful statements produced by rules and practic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Discourse is“a group of statements which provide a language for talking about a particular topic at a particular historical moment”.Discourse,Foucault argues,constructs the topic.It defines and produces the objects o our knowledge.It governs the way that a topic can be meaningfully talked about and reasoned about.So,it means regularity,formation of knowledge,it is the way people talking and writing things,a body of knowledge,and a way to analyze the processes and circumstances of knowledge(2).
Thirdly,discourse links to power.Discourse argues for a certain institution,and nothing has any meaning outside of this discourse.So discourse not only assumes the authority of the truth,bu also has the power to make itself true.“It is constituted by a relation between desire,which wants discourse to be unrestricted,infinitely open,and the institutions,which assert that discourse comes into formation through constraint and control,and that it is in this way that it possesses power.(3)”
2.2 The procedures of production of“Discourse”
The first group is“outside exclusion”which includes three types that intersect,reinforce and compensate for each other.One is“prohibition”for sexuality and politics,forbidding people to talk about these two topics,one is“division or rejection”for reason and madness and the other is“opposition”for truth and falsehood.
The second procedure for controlling and delimiting discourse is“internal rarefaction”through which its own control of discourse is exercised by itself and procedures now act as principles of classification,of ordering and of distribution.Here,“commentary”,“author”and“disciplines”are used to master another dimension of discourse——events and chance.Both the principles of commentary and author limit the chance-element in discourse by the play of an identity,In short,the second group of“internal rarefaction”is a matter of averting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the appearance of discourse(4).
Discourse can come into being through the third group of procedures by imposing a certain number of rules on the individuals to limit the access to the discourse.Here,speech-rituals,societies of discourse,doctrinal groups and social appropriations link to each other and constitute great edifices to make sure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peaking subjects work in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discourse and to ensure the appropriation of discourse to certain categories of subject.
2.3 The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for“Discourse Analysis”
The principle of“reversal”means to overturn,to subvert the systems and figures that are customarily thought to be the right sources of discourses,e.g.those of the author,the discipline,the will to truth.One should rather recognize the negative action of an exclusion and a rarefaction of discourse.A good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point is Foucault’s suggestion that madness undermines philosophy and thought.
The second principle is that of“discontinuity”which displays that one should hold neither an idea that there is a vast unlimited,continuous,silent discourse that is left unsaid beneath or beyond the systems of rarefaction,nor the idea that it is repressed and should be raisedt up by restoring the power of speech to it.“Discourses must be treated as discontinuous practices,which cross each other,are sometimes juxtaposed with one another,but can just as well exclude or be unaware of each other.”(4)
The following one is the principle of“specificity”.As Foucault argues,one must conceive discourse as“a violence which we do to things,or in any case as a practice which impose on them”instead of resolving it into a play of pre-existing significations because the world doesn’t turn“a legible face”to us and there is no“pre-discursive providence which disposes the world in our favor”and because only in this practice,“the events of discourse find the principle of their regularity”.(4)
The last methodological requirement is the rule of“exteriority”.What Foucault suggests is that instead of moving towards“the interior,hidden nucleus”and searching for“the infinite treasure of buried signification”,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go,on the basis of discourse itself,towards the‘external conditions of possibility”and find out“what leads to the aleatory series of these events and sets its limits.”(4)
3 An example of Discourse Analysis—The Discursive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ies of Austrian—Ruth Wodah
3.1 Basic assumption about 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na-tions and national identities
The first is that nations are to be understood as mental constructs,as“imagined political communities”.They are presented as sovereign and limited political units.(4)The second is that national identities—conceived as specific forms of social identities—are discursively produced,reproduced,transformed and destructed by means of language and other semiotic systems.Thirdly,nationa identity can be regarded as a sort of habitus,meaning a complex o common ideas,concepts or perception schemes of related emotional attitudes as well as of similar behavioral dispositions,which are internalized through“national”socialization.Fourthly,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nations and national identities always runs hand in han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difference/distinctiveness and uniqueness.This means national identities are to be understood as dynamic,fragile,vulnerable and often incoherent.
3.2 Distinguish features of the approach designated a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discourse as social practice
The distinguish feature of the approach is designated a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eaning discourse as social practice:discourse constitutes social practice and is at the same time constituted by it(5).
The discourse-analytical tools are employed in the study by distinguishing analytically between three interrelated dimensions1)contents/topics,2)strategies,3)linguistic means and forms of realization.
To start by illustrating matrix of topics,they distinguish between five semantic macro-areas related to 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Austrian identity and nation:(1)the idea of a“homo austriacus”and a“homo externus”;(2)the narrative of a collective political history:myths of genesis and origin,mythical figures,politica triumphs;(3)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a common culture inculding as well as everyday culture;(4)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a collective present and future consisting citizenship,politica achievements,crises and threats.Particularly,they looked at Austria’s accession to the EU and Austria’s permanent neutrality separately;(5)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a“national body”which focuses on local,geographic and physical dimension.
The second principle element involved in the discourse-analytical approach is the strategies including:(1)constructive strategies which encompass those linguistic acts which serve to establish a particular national identity;(2)perpetuation and justification strategies which attempt to maintain,support and reproduce national identities;(3)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with the help of which one can attempt to transform the meaning of a relatively well-established aspect of national identity into another;(4)dismantling or destructive strategies which serve to de-mythologize or demolish existing national identities or elements of them.
The third is the linguistic means and forms of realization which are involved in 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nations and national identity.Here the analysis focus is on lexical units,argumentation schemes and syntactical means which express unity,sameness,difference,singularity,continuity,change,autonomy,heteronomy,etc.
3.3 Attempts to establish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The perception of“Austrian identity”in semi-public and quasi-private contexts contains both state-specific and cultural elements.The“affirmation of faith in Austria”is a central theme in all the data they analyzed.The declarations of unquestionable national pride and patriotism go hand in hand.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wo concepts of nation is best understood as illuminating differences in national self-image within one and the same nation state.In the study,it shows the importance fo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d especially for research on political discourse,of including data from everyday life and experience;to complement the study of elite discourse with ethnographic research,in order to grasp the tensions and inter-discursive relationships within and between official,semi-official and quasi-private discourses as well as between discursive and other forms of social practice.
4 Discourse analysis in culture analysis—Lila Abu-Lughod
4.1 Defects of culture
The concept of culture is the hidden term in all that has just been said about anthropology.In culture analysis,it’s not new to see either calls for the radical reconfiguration of the culture construct or events of substantial re-conceptualization.Rosaldo’s talking of redefinition,Paul Rabinow’s decline,Joes Kahn’s putting to rest and Lila Abu-Lughod’s writing against are examples.All the criticism are based on the defects of culture:holism,localism,totalization,coherence,homogeneity,primordialism,idealism,ahistoricism,objectivism,foundationalism,discreteness,and divisive effects.Lila Abu-Lughod’s article“Writing against Culture”(1991)constitutes a synoptical compendium of the defects of culture currently in play:
Culture as ideation:a discourse-centered approach refus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ideas and practices or text and world that the culture concept too readily encourages”.(1991:147)
Culture as legalism:practice theory favors strategies,interests,and improvisations over the more static and homogenizing cultural tropes of rules,models,and texts.(1991:147)
Culture as hierarchy:I will argue that“culture”operates in anthropological discourse to enforce separations that inevitably carry a sense of hierarchy.(1991”137-138)(6)
4.2 Discourse Analysis used to write against culture
Culture is the essential tool for making other.For Lila Abu-Lughod,it is the differential function of which reproduces hierarchy between the metropolitan West and the peripheral rest that makes it reasonable enough for anthropologist to“write against culture”and to introduce Bourdieu’s“practice”and Foucaultian“discourse”as analytical replacements.She argues that although there is always the danger that these terms will come to be used simply as synonyms for culture,they are intended to enable us to“analyze social life without presuming the degree of coherence that the culture concept has come to carry”.(7)
She enumerates what she takes to be the advantages of discourse over culture:discourse has more diverse sources and meanings in anthropology,discourse allows for contest and competition discourse“refus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ideas and practices or text and world that the culture concept too readily encourages”,linguistic discourse perspectives allows for the possibility of recognizing within a social group the play of“multiple,shifting and competing statements with practical effects”,all of which work against the assumption of“boundedness and idealism”of the culture concept.(8)
When the theory encounters field data,Abu-Lughod argues that the discourse exhibits superior interpretive and analytical power.She gives two examples.Example 1:a footnote gives concrete example of the superiority of discourse as an antidote to the“timelessness,coherence and homogeneity”entailed in the culture construct:“in my own work on an Egyptian Bedouin community I began to think in terms of discourses rather than culture simply because I had to find ways to make sense of the fact that there seemed to be two contradictory discourses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the discourse of honor and modesty and the poetic discourse on vulnerability and detachment—which informed and were used by the same individuals in differing contexts.”Example 2:the two distinct discourses on earth characterized men and women and legitimized powe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The examples given above show that“discourse”is allowed to theorize and represen contradiction and heterogeneity,whereas“culture”,by definition cannot.(8)
So,for Abu-Lughod,among the three modes of writing agains culture,discourse analysis is explicitly advocated by her.
5 Conclusion
Within culture analysis,more and more theories come into being,among which discourse analysis has been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theory over the past ten years.For Michel Foucault,a“discourse”is“a body of thought and writing that is united by having a common object of study,a common methodology,and/or a set o common terms and ideas”.“Discourse”can be controlled and organized by certain procedures named“outside exclusion”,“interna rarefaction”and the one which limits the access to a discourse.The applying of“Discourse Analysis”should be based on the four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in terms of reversal,discontinuity,specificity and exteriority.(8)As to“Discourse Analysis”,Ruth Wodah gives quite a good example which shows the process of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ies of Austrian using a discourse-historical analysis with the distinguish feature designated as“Critica Discourse Analysis”meaning discourse as social practice.Among so many objections to“culture”,“Discourse Analysis”is used by Lila Abu-Lughod to write against culture because discourse can work against the defects of boundedness,idealism,coherence,timelessness,discreteness which are possessed by“culture”,discourse refus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ideas and practices.
参考文献
[1]Anderson B.”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M].London:Verso,1991:1-36.
[2]Michel Foucault on Rhetoric[EB/OL].http://bradley.bradley.edu/~ell/foucfft.html.
[3]Michel Foucault:What is an Author?[EB/OL].http://www.colora do.edu/English/ENGL2012Klages/foucault.html.
[4]Lila Abu-Lughod.Writing against Culture[M]//Fox(ed.):Recap turing Anthropology.Working in the Present.Santa Fe:School of American Research Press,1991:137-162.
[5]Michel Foucault.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M]//Robert Young:Text,Discourse,Edeology.Routledge:London,1972,
[6]Michel Foucault.The Discourse on Language[M]//The Archaeolo gy of knowledge and the discourse on language,New York:Pan theon Books.1972:215-237.
[7]Michel Foucault.The Order of Discourse[M]//Robert Young:Text,Discourse,Ideology.Routledge:London,1981:48-78.
[8]Robert Brightman.Forget Culture:Replacement,Transcendence,Relexification[J].Cultural Anthropology,1995,10(4):509-542.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篇9
关键词:煤炭贸易,信用风险,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引言
煤炭贸易企业风险管理推进工作还在探索阶段, 相关理论和实践还不完善。面对快速发展的煤炭贸易市场, 国内煤炭企业需要对贸易风险进行有效地分析和防范, 构建煤炭贸易风险管理体系, 保证煤炭企业健康运作, 高效发展, 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赢得先机。
1 煤炭贸易企业风险分析与识别
由于我国煤炭贸易开展的业务模式有很多, 所以我国煤炭贸易企业所面临的企业风险也存在不同, 准确识别风险与分析风险可以为煤炭贸易企业正确管理风险提供参考。
1.1 外部政策与环境风险
对我国煤炭贸易企业影响最广泛也是最大的风险就来自于外界的政策与环境, 做好这类风险分析和识别, 可以从煤炭贸易方向上为企业把好关[1]。随着国际之间合作增多, 许多煤炭贸易都会受到合作方所在国家的政策、经济等方面影响, 最终影响煤炭贸易企业。这类风险主要包括: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所提出的高效利用煤炭资源而采取的强制措施;煤炭企业对相关行业 (冶金、电力等行业) 不能讨价还价, 导致利润过低;相关资源 (电力、核能、风能等能源) 替代, 发达地区对煤炭依赖降低;煤炭远销运输瓶颈;国际油价波动导致的煤炭价格上涨和国内优质煤炭减少的矛盾。面对这些外部风险, 煤炭贸易企业要通过适当的方法 (头脑风暴、SWOT法、菲尔德等方法) 进行识别, 以保证煤炭贸易企业能够准确应对风险[2]。
1.2 煤炭贸易企业自身管理与综合运营风险
煤炭贸易企业自身内部的风险识别与分析也会对煤炭贸易企业风险控制起重要作用。综合经营风险主要包括:管理层决策风险, 决策是否科学、合理, 经济状况和变化;在收款环节, 下游市场风险过大、回账速度慢, 出现坏账、烂账等;采购原煤过程中原煤价格过高、品质较差, 收受贿赂, 不按合同约定等;企业财务方面, 财务制度不完善, 资产管理混乱, 账实不符, 报表虚假等;物流和存储风险, 供过于求, 库存较多, 运输成本过高等;在煤炭贸易过程中, 合同与诚信风险[3]。对于煤炭贸易企业而言, 只有在煤炭贸易过程中, 充分认识、分析和识别这些潜在风险, 才能更加有效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 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2 煤炭贸易企业信用风险成因与防范
2.1 煤炭贸易企业的信用风险主要原因
一是外部原因, 涉及到贸易纠纷, 主要是煤炭贸易企业在煤炭贸易过程中由于没能仔细了解, 或者了解不够充分而导致互不信任, 或者有意隐瞒。例如煤炭买卖的纠纷, 货物运输的纠纷, 以及客户蓄意欺诈或者由于经营不善, 最终无法履约等情况。针对这类信用风险管理, 只要依靠在煤炭贸易过程前后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 然后合理预防和处置[4]。
二是企业信用风险内部原因, 主要包括在煤炭贸易过程中对客户信息掌握不彻底, 了解不充分, 或者由于信息不对称, 导致不能准确判断客户信用风险;在事前不能与客户形成有效沟通, 出现合同危机, 从而增加信用风险;潜在的风险不能分散或者转移, 交易中的货款不能有效回收, 在这些问题反复刺激与作用下, 最终爆发信用风险。
2.1 煤炭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
充分了解并掌握客户的有效信息, 通过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商业信用报告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 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在煤炭贸易中, 煤炭贸易企业处于中间商位置, 对于既不生产也不深加工的贸易企业而言, 市场地位主要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 会导致信用风险的产生, 因为如果原煤采购供过于求, 虽然贸易企业在上游可以存在采购优势, 但在销售环节就会出现贩卖劣势, 这样势必导致客户赊账现象产生, 而煤炭贸易企业就会将自身现金流减少, 增加贸易信用风险。因此, 需要煤炭贸易企业做好信用风险的外因管理, 及时了解市场以及客户情况, 准确做出判断, 尽可能减少信用风险危机, 做好信用风险管理。针对信用风险的内部原因管理, 需要加大客户的信用评级, 评估其偿还能力和意愿, 以及风险抵抗能力, 做到既不浪费机会, 但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煤炭贸易作为中间商, 在向上收购原煤的过程中, 许多原煤小生产商由于经营分散、能力有限, 煤炭供应和质量等问题所导致的自身信用风险就无形转接给煤炭贸易企业。而在向下供应的过程中, 原煤主要的客户是冶炼、电力等龙头企业, 煤炭贸易企业缺乏话语权, 随着市场波动, 大企业还款意愿随之波动, 所以信用风险依旧在煤炭贸易企业, 而两部分的风险将大大加剧煤炭贸易企业的信用风险[5]。所以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及时掌握客户信用等级, 市场环境等因素, 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对煤炭贸易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防范, 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3煤炭贸易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
3.1 煤炭贸易企业财务危机风险成因
在财务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链断裂, 所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防范至关重要。煤炭贸易企业在经营煤炭贸易过程中涉及的资金流巨大, 且运转周期具有不确定性, 很容易造成资金断裂, 影响公司正常运转, 甚至出现财务风险。煤炭贸易企业出现的财务风险主要涉及到内因和外因, 所以需要对其进行了解和掌握才能有效防范风险。煤炭贸易企业在进行贸易交易过程中因为涉及行业过多, 企业牵连过大, 所以需要大量资金, 有的企业就会大规模借债, 出现举债过多的情况, 造成财务风险。另外煤炭贸易过程中企业的资金结构以及筹措方式不当也会导致财务风险。企业采购过程中预付款与销售过程中回收款的差额偏差较大, 或者回款周期较长也是财务危机爆发的关键原因。财务风险的外因主要是煤炭贸易企业自身经营不善, 以及金融市场波动, 汇率、利率出现变化, 导致企业财务不能有效偿还债务或者支付货款, 最终爆发财务危机。
3.2 煤炭贸易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是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指标进行管理, 确保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经营的五项财务指标分别是企业偿还能力, 如资产负债率;企业现金获得能力, 如现金比率, 这两项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应该处于第一梯队, 反映企业财务整体状况。第三项就是企业盈利能力, 如总资产收益率;第四项就是企业运营能力, 如存货周转率, 这两项处于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第二梯队, 因为它们反映企业财务现金流状况。第五项反映企业成长情况, 如营业增收率, 因为企业只有运转正常才会出现, 所以在预警指标的第三梯队。在预警指标体系确定后, 要结合月、季、年等目标和预警值进行对比, 针对预警做出相应措施。
4 结语
要针对在煤炭贸易企业中会遇见的风险做出防范, 就必须先要对其成因进行仔细分析, 最终得出风险预防的具体方案, 保证煤炭企业在煤炭贸易过程中能够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吉迎东.煤炭贸易企业风险分析与防范[J].煤炭经济研究, 2010 (11) :34-38.
[2]张红.我国煤炭企业进出口业务中常见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煤炭经济管理新论, 2009 (2) :208-210.
[3]王有华.珠三角地区煤炭物流网络建设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3 (4) :24-25;27.
[4]别姝姝.浅谈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的信贷风险与防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13 (5) :42-45.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篇10
1 电子电路的调试
电子电路调试工作是一项需要极大耐心又必须时刻保持认真状态的工作, 每一个环节都不得马虎, 稍一疏忽就可能错过很关键的一个检测细节, 而影响整个电路的调试进行的程度, 造成很严重的人力、物力损失。一般测试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1.1 不通电检查
在进行完连接线路的检查工作后, 先不急着通电, 而是认真再次检查线路的连接是否正确, 有无错线和少线的现象出现, 以及是否有在连接线路时因错看了引脚或改接线路时因忘记把原来的旧线去掉而引起的多线问题的发生。其中, 这种多线现象在电路检测中是较为常见的麻烦, 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实验中又很难被操作人员发现, 进行调试时往往给人错误的感觉, 使人忽视该问题而把问题归咎于元器件。表现较为普遍的是晶体管电路中出现的多线问题。晶体管电路中的两个门电路输出端经常无意地连接在一起, 这样使得电平平稳, 不高也不低, 人们总以为是元器件出现了故障。针对以上问题的分析, 为避免发生判断错误, 常采用以下两种查线法:其一, 根据原设计的电路图进行线路的检查安装, 对已经安装好的线路按照电路图上标明的连接顺序逐一地进行对应检查, 这样能快速地找到错线以及少线的连接问题。其二, 把实际中的线路来和电路原理图进行对照, 根据两个元件的引脚连线之去向来检查线路问题, 查找各个去处的线路在电路图上存不存在, 利用此方法, 不仅可以查到错线和少线, 而且还可以检查出多线问题的存在与否。
1.2 通电观察
先不接入信号源, 而是把已经准确测量过的电源电压接到电路中, 在接通电源后, 首先观察是否存在异常的现象, 较为常见的是冒烟、有怪味, 元件发烫等, 还有电源短路现象。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应该立刻断开电源, 直到排除完故障后再通电重新检查。进行完此项过程在对元件的引脚进行其电源电压的测量, 通过全面的电压检测, 确保整个元件的正常工作。
1.3 分块调试
调试是测试和调整两方面的结合, 测试是一种对安装完的电路进行的电路参数测量和有关工作状态测量的过程。调整是对测试基础上的电路参数进行的修正过程, 是为了满足所有的设计需求。为了能够使整个测试过程顺利的进行, 要求设计电路图时明确标出各点相应的电位值和波形, 还有其他有关数据。常见的测试方法有:分块调试法和一次性调试法。其中, 分块调试往往采用安装调试同步进行法也就是边安装边调试, 这种方法是对复杂难辨的电路根据原理图进行分块安装调试的过程。分块调试是把整个电路根据功能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 每一部分作为一个模块, 完成分块调试后再进一步扩大一定的安装调试范围, 最终实现整机调试。这种分块调试的方法能够使工作人员及时地发现问题, 所以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方法, 尤其是对待新设计的电路, 这一方法更显其优越性。而对简单的电路或者已经定型的产品, 则采用待安装完成整个集成电路后进行一次性调试的方法。在电子产业中, 较为理想的一种调试程序是根据信号流向进行的调试, 通过此操作能够把前述的调试输出信号变为后一级的一种输入信号, 给最后要进行的联调工作创造有效的条件。
2 系统精度的测试与故障分析
系统的精度是整个设计电路中关键的质量指标, 测试系统精度非常重要。在进行电路精度测量时常选用的校准元件是一些高过测量电路精度所用的仪器, 通过相应校准元件的测试以后才可以确定其成为电路的校准元件, 然后把装置接入电路进行精度校准工作。在测量电路时, 对电容的计算不能以校准精度时采用的电容标称值为准, 而是要经过一定高精度电容表进行测量准确值以后, 才可以作校准电容。像一些正式的产品, 往往要从以下方面测试其可靠性:抵抗干扰的能力、装置承受电网电压和环境温度变化影响的能力、长期进行实验稳定程度和抵抗高强度机械振动能力等。
电子电路的故障是影响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 分析处理故障是一个从故障本身出发, 根据故障发生的现象, 经过反复不断的测试, 然后进行分析判断, 最后一步一步得找出问题所在的过程。在实验处理过程中以及电子电路故障分析经验看, 在电子系统中, 故障的存在是很正常的现象, 它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经过一定经验的故障分析, 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 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自身的提高, 完善电子产业, 使工作总是最高效率的完成。并通过这样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 调试中应注意的事项
任何工作都得认真负责地进行, 电子电路的调试工作要求更该如此, 从开始到结束都必须自始至终地遵循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作风, 杜绝侥幸心理的存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一旦故障出现时, 一定不能手忙脚乱, 而是冷静查找产生故障的原因, 然后认真仔细地做出判断。严禁那种遇到故障或者不能解决问题时就盲目地拆卸线路重新安装, 或者不合逻辑的更换电路中的元器件。如果遇到问题或故障就重新安装, 并不能确保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因为, 线路的问题也许依旧存在, 不是所有的问题只要重新安装就可以解决, 这在原则和原理上都说不通。另外, 通过重新安装却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往往还会使自己丢掉一次丰富自己经验的机会, 一次分析、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
因此, 在故障处理中, 要认真查找故障的原因, 仔细地分析功能键和它的相关原理, 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在调试作业时, 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相关程序如接、拆线路和仪表的时候确定在断电情况下进行。此外, 调试前注意观察使用仪表的电压和电流的最大量程, 杜绝所有的人身事故的发生和所有仪器仪表的损坏事故的发生。
4 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电子电路调试工作是目前电子产业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经过一定的调试, 使电子电路各项工作性能指标和质量指标都达到要求, 完善系统结构, 使整个电路系统能正常高效的运行。最终实现该调试技术在人们现实生活和实践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并使其不断现实化和可能化。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 电子产品日新月异。在电子设备运行中, 值得高度重视的一个操作程序就是电路的调试, 其在电子产品使用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保证电路调试完成的前提下, 才能确定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这样才能使电子设备安全正常的运行。文章对于电子设备的电路调试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并提出一些调试技巧, 以为电子技术在实践问题上提出一定的理论价值。
称重系统要求和分析 篇11
关键词:称重;模拟前端;分辨率;噪音;采样率
DOI:10.3969/j.issn.1005-5517.2016.2.011
系统架构
图1所示为典型的称重框图。通过低噪声LDO为整个系统供电。
称重系统一般采用5V供电,并直接采用供电电源作为ADC的参考电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抵消测量过程的共模干扰。压阻传感器是整个称重系统的关键部件,它的精度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测量精度。1k Q和350 Q是两种常用的压力传感器类型,典型灵敏度是2mV/V。目前,模拟前端基本在单一芯片整合了PGA和ADC,并可灵活配置。称重设备的数据输出可采用传统的RS-485接口,或4~20mA电流环输出。当然,目前越来越多的设备也开始采用无线通信接口,例如:通过WiFi输出数据。
模拟前端设计考虑
为方便起见,我们在下面对模拟前端的性能分析中,假定系统供电由5V LDO提供,忽略电源噪声的影响;传感器为5V@2mV/V灵敏度,称重范围是20000g,准确度是0.1g。
分辨率和噪音
一个好的称重产品,必须在测量过程中保持高精度和高准确度,测量值稳定,无跳变/闪烁。为此,与之对应的指标是无杂散峰一峰值分辨率,定义如下:
2n=200000
计算:n:17.6 bit(p-p),
进而得出N=20.3 bit(RMS).
其中,n是无杂散分辨率,N是有效值分辨率。这个分辨率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中高端产品要求。
根据输入范围要求,我们可以计算出噪声水平:
Noise-pp=(5V*2mV/V)/2n=50 nV
Noise-rms=7.6nV
目前市场上的个人/家用称重设备通常提供3000点测量值;工业产品提供7500点测量值;实验研究设备可提供P0000点以上测试,据此可以计算相应的分辨率和噪声要求。通过上述分析和计算,我们基本可以决定ADC的要求和选型。
增益与采样率
由于传感器的输出摆幅为10mV左右,信号相对比较小,如果直接输入给ADC,将损失ADC的大部分动态范围。因此,需要有PGA进行幅度调整,PGA最大增益可以设置为64、128或256,并且可以配置调整。具体选择需要根据压力传感器和ADC范围确定.ADC除了前面提到的分辨率和噪声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指标需要考虑,即采样率.不同的称重系统和不同的应用场合对采样速度的要求很大不同,一般来说,静态称重采样率在20Hz以内,动态测量则要求几百Hz甚至几百kHz。
滤波器
滤波器在整个设计中很重要,用于提高整个系统的信噪比。由于称重是精密测量系统,并用于相对嘈杂的环境,容易受到干扰,需要采取滤波措施。首先,在信号链路的最前端增加无源RC或LC低通滤波器,抑制高频干扰。并配合后续的数字滤波器,通常是Sinc多阶滤波器,用于滤除工频干扰。一些专用ADC几乎都内置这个数字滤波器.设计人员只需要配置相关寄存器的参数。
校准
为了在整个温度范围内保持高精度测量,需要消除温度漂移和线性误差。系统采用专门的温度测试单元,以验证温度特性。具体做法是做一个温度循环,测试的数据必须线性变化,并最终回到原点,如图2所示。否则,就需要做额外的复杂的补偿算法.此外,设计中还会经常碰到其它挑战,如:
机械振动干扰;
电源和噪声的平衡;
速度和噪声的平衡;
辐射。
Maxim Integrated解决方案
探索和分析智能电表特点和应用 篇12
1 分析现代智能的功能和特点
1.1 有效支持浮动电价
智能电表不仅可以准确计量电能, 还可以测量和存储更多数据, 功能明显强于传统电表。比如:智能电表可以做到随时存储带时标电能数据;可以按照设置时间频率测量和存储电能相关数据;可以有效管理分时和实时电价;可以成功实现实时电价的电能计量。
1.2 支持双向通信
智能电表内部的通信模块可以支持双向通信, 从而成功实现数据中心和通信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流。供电企业可以有效利用这一功能将停电等相关信息发送给用户, 提醒用户提早做好停电准备, 合理安排和调整自己的用电时间。
1.3 可智能控制家电
智能电表可以有效控制智能家电的通信。比如:智能电表结合实时电价设定合适的参数来控制家电的开、关, 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用电高峰负荷, 还可以合理提高用电低谷负荷。用户不需要缴纳任何的额外费用, 就可以实现用电设备使用时间的合理调节, 既可有效节约电费, 又可减少用电高峰负荷, 提高用电低谷负荷。
1.4 支持双向计量
智能电表还可根据实时电价, 有效指导部分具有自主发电能力和储能设备的特殊用户合理分配和购买电量, 最大程度的减少客户的用电费用。
2 智能电表的应用和效益分析
2.1 抄表
智能电表实行后, 数据全采集代替了传统现场抄录用电情况的抄表模式, 节约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同时还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 预付费方式有效减少了抄表人员数量, 同时有利于把抄表人员逐步培养成智能电表的维护人员。
(2) 提高了用电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3) 电费计算精确到每一天, 并从预收电费中抵扣, 促进了电费回收率的显著提高。
2.2 核算
智能电表采集数据具有高精确度的特点, 故不需进行电费核算。只需要每个月确定一天为抄表计算日, 系统能够自行判断电量和电费是否正常。如果正常, 系统会自动把电费信息发送给客户;如果出现异常, 系统会自动发送异常信息给电费中心, 然后由电费中心相关人员负责处理和判断。
2.3 远程停电
预付费模式下, 远程停电非常方便, 主站一旦发出停电指令就可实现远程停电, 任何客户都没有办法私自进行相关操作。
2.4 公司效益
基于智能电表基础之上的智能化计量系统可以成功实现用电结算、故障处理、用电量计算、用电状态估计等功能, 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用户用电和电力公司供电过程的相关问题, 有效节约了电力公司的管理成本, 为电力公司谋取了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 有利于电力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2.5 社会环境效益
作为一种崭新的全电子式的电能表, 智能电表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测量单元、通信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是智能电表的基本组成单位, 它具有精确计量电能、有效存储和处理信息、自动控制信息以及实现信息交互的重要功能。近年来, 随着智能电表日益普及, 对营销计量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相关工作者应该充分结合智能电表的特点, 努力做好智能电表运营、质量监督、维护、网络管理等相关工作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3 未来我国智能电表的发展
3.1 产业体系不断优化
智能电表属于高科技产物, 只有实现一体化的生产, 才能实现对智能电表产业的有效监控与管理。职能电表产业的生产环节主要有:结构和功能的设计环节、专业的制作环节、推广环节、售后与维护环节、新技术的研究环节、新技术开发环节等。相关工作者必须有效结合相关产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对以上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 必须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投入到智能电表的芯片研发工作中, 确保和提高智能电表的核心价值, 从而促使智能电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不断完善功能设置
智能电表的功能设置必须坚持模块化的基本原则, 充分贯彻支持可更新或者可写入的重要理念。这就要求在具体工作中, 结合智能电网的具体情况, 远程修改或者远程设置智能电表的相关功能。同时, 智能电表的所有功能应该设置独立线程, 有效防止相互之间的影响与干扰, 提高智能电表的完全、稳定性。
3.3 接口日趋一体化
目前, 我国智能电表存在弱电接口品种繁多。这就导致在进行检测时需要不断进行切换, 增加了检测工作量和管理成本, 同时对资源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因此, 智能电表应改变现存模式, 朝向自动化、科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我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建成智能用电服务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表有利于电力公司方便、便捷地获取客户的用电量信息,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把相关信息快速及时地回传给客户, 有利于客户更加详细的了解最佳用电时间, 合理安排用电, 有效避开尖峰时段, 节约用电成本。
摘要:本文根据现代智能电表的功能与特点, 详细地介绍了智能电表的应用和独特优势, 并从产业体、功能设置、接口设置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未来我国智能电表的发展趋势。希望能为我国智能电表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智能电表,特点,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林.智能电表检验装置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2]王思彤, 周晖, 袁瑞铭, 易忠林.智能电表的概念及应用[J].电网技术, 2010, 04:17-23.
[3]孙杰.智能电表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1) :155.
[4]王欣异.多功能智能电表的设计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1.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推荐阅读:
定量分析09-15
定量分析方法07-03
运动定量分析09-04
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07-21
项目定量风险分析07-01
定量化学分析08-02
定性和定量说明07-24
细胞DNA定量分析07-09
氮肥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危害后果定量分析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