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和决策(精选12篇)
分析和决策 篇1
对于企业经营决策来讲, 融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决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募集资金, 是企业经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更重要的是, 资本市场的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公司的融资问题实际上成为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
一、融资决策的治理效应
融资决策包括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两个方面。融资方式通过控制权、干预方式和破产权利保护等机制作用于公司治理。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机制不仅体现在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本身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上, 更重要的是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之间的结构比例。
1. 融资结构的最优选择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都存在代理成本, 公司最优资本结构应建立在权衡两种融资方式利弊得失的基础上, 以使总代理成本最小。
如图1所示, 最上方的曲线是总代理成本CT (r) 曲线, 由股权融资代理成本CE (r) 和债权融资代理成本CB (r) 相加而成, CT (r) =CE (r) +CB (r) (r代表债权融资与整个外部融资的比率) , 这条曲线的最低点意味着总代理成本最低。据此可以确定最优的负债比例和募股比例。当所有外部资金来自债务时债权融资的代理成本最大。当r逐步下降、债务额逐渐减少时, 债权融资的代理成本逐步下降, 没有债务时其代理成本降为零。当全部外部资金来自股权融资时, 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当r逐渐提高时, 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逐步降低, 直到为零。当债权融资比率为r*时, 总代理成本最低, 此时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例为最优融资结构。
二、公司治理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公司治理减少代理成本的激励机制, 能抑制内部人机会主义行为, 使不能按自身利益调整融资决策。公司治理通过减低信息不对称水平、减少小股东受掠夺风险进而降低资本成本。
1. 公司治理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
Myers和Majluf (1984) 提出了“融资顺序理论”, 最优的融资顺序要由融资工具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来决定, 即对信息最不敏感的融资工具应该先使用。融资工具最不敏感的是企业的内部资金或者说是留存收益。所以应首先使用内部的留存收益来融资。
2. 公司治理对融资结构影响
根据上文中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下文中公司治理对融资结构决策的影响分析的前提是:治理水平高的公司具有较高的负债水平, 反之亦然。
(1) 股权结构与公司融资决策。股权结构通过管理者持股、股权集中度与股东身份各自通过公司治理机制来影响公司融资决策。
(2) 董事会特征与公司融资决策。董事会特征极其重要, 因为董事会特征影响董事会独立性。外部董事的介入、董事会规模被识别为公司治理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董事会活动越频繁, 董事们有更多的时间交换意见, 设置战略和监督管理层。
(3) 总经理任期与公司融资决策。CEO任期被解释为CEO壕沟、CEO过度控制和缺乏董事会强度监督的标志。一个不易受解雇的壕沟CEO将展现出更长的任期。壕沟的CEO将追求更低的负债, 以减小伴随高负债带来的绩效压力。
(4) 公司控制权与公司融资决策。大股东将其投票权联合在一起对抗机会主义的控股股东现象时常发生。这些大股东是控股股东“隧道行为”的障碍, 他们能提高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 同时也是管理者的积极监督者。
(5) 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融资决策。产品市场竞争是解决代理问题的另一种机制。经济学家认为, 产品市场竞争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竞争性的产品市场作为一种“硬预算约束”和激励机制, 时时考验着企业的生存能力, 并淘汰不合格企业, 给经理们造成极大的外在压力。
三、启示
通过上述对融资决策治理效应和公司治理对融资决策的影响的分析, 得出图2所示的融资决策与公司治理相互作用示意图。
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与融资结构的优化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 公司融资结构的变动决定着公司的控制权在股东和债权的分配, 决定着股东和债权人对公司经营者约束和激励的强度, 这必然会影响到公司治理结构, 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融资结构对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是不可缺少的。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实现对企业控制权的合理配置, 从而在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司的价值。
摘要:公司的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历来是研究的热点, 经验证明: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与融资结构的优化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本文通过分析融资决策的治理效应, 侧重分析公司治理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得出融资决策和公司治理相互作用机制, 提出优化融资结构和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启示。
关键词:融资决策,公司治理,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年
[2]徐向艺:公司治理制度安排与组织设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年
分析和决策 篇2
来源:项目管理 时间:2011-03-03 点击:
随着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国际合作的深入,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在国内日益受到重视,许多业主和具有总包资质的工程公司,都基本按照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程序和规定。但这些程序和规定基本上都是针对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而对项目决策阶段和前期阶段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则涉及较少。本文尝试对国内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和前期阶段业主所面临的典型风险进行定性分析,以供借鉴。
决策阶段风险分析
决策阶段对国内项目而言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之前(国外也称为概念设计阶段);而对于国外独资项目,则指FEED设计批准之前。由于在本阶段涉及到业主的最终投资决策和投资金额,所以决策阶段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其中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风险因素来自项目(或投资法人实体)外部。
政策风险。在进行项目决策时,尤其是涉及到异地投资时,必须了解当地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要对产业发展有一定的政策前瞻性。否则可能在项目建设期间或建成后不久,随着国家或地方政策的调整,企业面临关闭或不得不再投入巨资进行改造升级的风险。目前各地政府对低碳、环保、节能、绿色、清洁能源等项目大力支持,因此投资项目要尽量切合这些趋势。同时还要对地方的投资规定进行详细的调查以发现可能的投资保护和投资限制等隐性问题。
法律风险。任何国家的法律都不可能是完善的,因为历史在发展,技术在不断更新,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相对而言:虽然有部分法律前瞻性比较强,但多数法律条款却落后于现实需要。因此抱怨法律的不完善、不配套是没有意义的。有些业主想利用法律条款的不明确性打擦边球,对于这种思路一定要非常慎重,除非这种擦边球会更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将来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很可能会承担更严重的后果。
环境保护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关注,尤其对化工、石化、煤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虽然有些地方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同意建设这些项目,但由于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最终投资者不得不更换选址和地区,造成前期的投入白白损失。东南沿海某城市拟上马的芳烃项目即是因为当地百姓的联名抗议而不得不另换地方。承诺不兑现风险。有些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盲目设立开发园区或经济园区,做出很多口头承诺。可是当业主决定投资,进驻现场后,水电迟迟不能引入,配套工程迟迟不见兑现,造成业主投资失控,甚至被迫放弃项目建设。
经济风险。金融形势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投资影响巨大。对于一些大国企,融资自然不成问题,但对多数企业,融资渠道受到一定的限制。有些企业觉得项目前景好,就急于将项目上马,在资金不足的时候,就打起让承包商垫资的主意。这样的项目往往隐藏了较大财务
与融资风险,因为一旦大的金融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往往造成不少项目资金难以为继,只能缓建或停建,给自己和承包商均造成很大损失,这样的例子在金融危机中比比皆是。技术选择风险。随着现代煤化工、石化、炼油项目规模日趋扩大,企业为了达到做大做强的目标,一批世界级规模甚至全球范围内尚无先例的大型项目不断上马,如大型煤制天然气项目、煤直接液化项目等。这些项目在技术上仍然蕴含了不少技术放大风险,尤其在长周期可靠运行方面。而国内往往有一哄而上的习惯,譬如前些年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殊不知这些风险可能会致一些企业于死地。其实不光是这些比较令国人瞩目的大型项目,在一些相对特殊的煤化工等项目上也存在盲目追求规模而忽视技术风险的情况。而我们同时可以看到,国外行业巨头在投资建设大型项目时,对技术路线的选择非常谨慎,他们宁愿采用非常成熟的工艺技术,也不愿意赶所谓的技术时髦。
前期阶段风险分析
前期阶段目前仅指国内工程建设项目工艺包设计、总体设计和基础设计阶段(也有称为定义阶段)。在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涉及到项目执行策略、长周期设备采购策略、物资采购框架协议策略、标段的划分、合同策略、风险管理等若干重要的执行策略的制定,所以在本阶段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项目内部。
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风险。由于决策阶段参与人数少,组织风险并不突出。一旦决策完成进入到具体的执行阶段时,部门和人员会开始增加,组织机构也会不断变化完善,工作界面、流程迅速增加,工作量急剧膨胀。此时,如何设计能够推动项目高效前进的组织机构、聘用合适的人力资源、工作分工和界面划分、有效的工作流程制定等方面的问题就将突出起来。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就会造成分工不清、界面模糊、流程冗长、效率低下、矛盾和内耗增加、一些工作抢着干而一些工作无人问的局面,给项目目标的实现造成很大不确定性。框架协议风险。框架协议的签订在EPC招标之前完成。国内工程项目大规模采用框架协议始于本世纪初几个大型石化合资项目,框架协议的本意是通过大批量的采购吸引优秀的制造商或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便于质量控制,同时规格型号的相对集中和统一有利于建设过程、生产过程中对这些设备材料的管理,降低建设成本与生产成本。国内后来陆续启动的大型炼油工程、炼化一体化工程以及大型煤化工工程等的建设管理单位通过和早期几个合资企业的交流取经,也纷纷制订和签署了大量的框架协议。但是,或多或少存在下述问题:
1、追求签订框架协议的数量,在较短时间内无法认真考察供应商的能力、信誉等,部分供应商虽然报价较低,但其并非行业的优质企业,其产品质量一般或较差,不能满足大型项目的高质量和长周期可靠运转的要求。
2、部分供应商生产能力不足或同一产品选择的单位过少,不能满足承包商的数量和进度需求,影响甚至制约工程建设的连续性和进度要求。
3、对同一类产品框架协议涵盖的品质或规格不全。这样,会给部分供应商低价竞争的机会,协议内包含的产品价格很低,一旦超出协议范围,哪怕仅仅是配置上略有差异,价格马上急剧上涨,甚至翻番,给承包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造成供应商、承包商甚至业主几方关系紧张。长周期设备材料采购和稀缺资源风险。为了保证项目建设工期,一般业主都会在基础设计阶段进行长周期设备与材料的采购。近年来实施的大项目都有一些专有设备或有特殊材料设备,一般只有1到2家制造商具备相应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还有一些项目所使用的材料也
只有1到2家能够供应,如果事先不做调研或提前锁定这些资源,工期就不可能得到保证。因此在项目前期就应综合考察这些长周期设备材料和关键设备材料在国内外厂家的制作周期和成本对工程的总体影响,优化长周期设备的采购策略。
超限设备运输风险。长周期设备通常是超限设备,业主应深刻认识地理环境对工程建设投资和进度的影响。对于地处偏远地区和山区的项目,一定要事先调研运输路线,并尽可能和瓶颈地方的政府部门和要害企业进行沟通。要知道大型超限设备的运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到项目工期和质量,运输路途的道路、桥梁、隧道、码头、净空高度、对当地交通的影响等涉及众多部门和企业,如果没有细致的调查和沟通,因为长周期设备的采购和安装处于工程项目关键线路上,一旦不能按期到达,就会造成工期拖延。同时,这些信息对承包商也十分重要,部分长周期设备由承包商采购,如果承包商没有这些信息,众多承包商就不得不各自调查,耗费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因为时间紧张,未能细致调查,致使运输方案不切合实际,影响工期和质量,给双方均带来重大损失。或者承包商出于对风险的恐惧和减少,会报出较高的价格。
汇率风险。一是大型项目融资渠道多,可能使用外资;二是专利商和国外大型工程公司承包部分工程,需支付外币;三是业主引进关键设备材料,需要使用外币。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等外币的汇率波动较大,且美元和欧元等相互之间的汇率走势也可能不一致,因此对外币的选择就要十分慎重,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避免汇率损失。
招标风险。招标之前首先要进行标段划分。标段划分一定要把项目具体特点和潜在的承包商资源结合起来。标段过多会使管理协调界面大幅增加,导致承包商索赔的机会增加,业主管理人员大增。标段过少,会使潜在的合格承包商数量不足,竞争性不强。招标过程要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及行业的招标规定开展招标工作。招标方式一定要符合规定,不可化整为零,即使符合议标条件的项目,也一定要按照流程进行申请或说明以得到批准。细致周密的准备和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可以有效防止招标流产,或避免给承包商以违法的口实。因为违反招标程序,一旦被举报,有关部门就会在相关媒体上予以公布,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并会遭到政府部门的处罚。另外,防止承包商串标或围标,选择合适的评标专家、防止内外勾结也是业主招标阶段应注意防范的风险之一。
合同策略。合同策略决定了业主和承包商之间许多风险的分配。合同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固定总价承包和工程量清单单价模式。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数量的风险由业主承担,相应地,由于地质条件变化等因素造成的数量变化的风险由业主承担。各种方案经业主审批后作为数量计量的依据,这种情况下,承包商没有优化方案的积极性。承包商主要承担价格风险、工期风险,不利的气候条件,不可预见因素等。固定总价承包情况下,更多的风险由承包商承担,包括数量的变化。业主应对合同模式做出针对性的变化和调整,以适合具体项目。但总的原则应该是:相对公平、可操作、能够调动承包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项目目标能够顺利得以实现。
保险条款。工程保险作为风险转移措施,这一点可以说广为人知。工程保险除了工程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意外伤害险、机动车辆险、施工机具设备险、货物运输险外,还有职业责任险、质量责任险等。但是目前的工程保险单上的范围不够全面,还存在重叠、交叉和
遗漏等问题。许多一切险的保险金额是以工程重置成本考虑,但没有考虑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成本以及由此造成的重置成本的增加,如受损工程的修复费用、现场库存延长和要求供应商延迟发货等增加的费用、人工成本增加、工程未建部分的成本增加、工程延期竣工受到的利润损失、贷款利息的增加等。对免赔额大小以及免赔额的风险转移也需要关注。对于大型化项目,不可能由一家承包商来购买工程一切险,一定要周密考虑,否则不但不能避免发生上述问题,而且会导致总保费上升。如果由业主以业主和承包商等作为共同被保险人,就会存在某个承包商违约导致保单失效的情况,这一点尤需注意。随着投资主体的复杂化和项目融资方式的多样化,保险条款也将愈加复杂,如何通过保险转移风险,保障被保险人利益,又能合理降低保险投入,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否则,不当的保险安排也可能成为一个风险源。
社交网络有助于判断和决策? 篇3
在一般人眼里,社交网络有利于做出决策,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信息、学到知识。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换句话说,你的社交网络越广泛和活跃,你的决策可能就越发英明。但是,社交网络会不会削弱你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副教授Francis J.Flynn及其博士生Scott S.Wiltermuth通过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在研究中,Flynn和Wiltermuth询问了参与者对于不同伦理抉择的观点。例如,在某个假定的场景中,一个员工被发现偷窃了办公室的纸笔等零碎物件,公司保安要求将此人立即解雇,但是这个员工平时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在公司的资历也较深,因此她的经理决定再给她一次机会。这符合伦理吗?参与者也被要求猜测他们的同事对此事的看法。最后,他们会从社交网络中挑出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作出决定。
Flynn和Wiltermuth将参与者分为三个组别:商学院学生、高管班学生和在大型制造企业的营销部门就职的员工。对于这三组来说,结果是一致的:当人们与周围的人联系得越多,就会越加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判断和周围人的观点一致的程度(理论上称之为“虚假的同感效应”)。即便是参与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与众不同,但只要他们误认为自己的观点与大众相同,这种效应仍然存在。简单地说。人们越来越依赖社交网络,也就是认同这种虚假的同感效应。本质上,社交纽带加强了人们的“同感”,就算这种同感压根儿就不存在。
这个结论可能与人们的惯常思维有所不同,但它有着直接并且似是而非的解释。过去的研究表明,当人们互动时,总是倾向于有一个共同点。例如两个同事都是某支球队的粉丝,就会经常在工作中讨论到球队的表现,这可能会使两个人都误以为在其他方面有更多相似性。这种误解可能是真的,但只局限出于在伦理和道德层面的看法上对对方的尊重,因为工作伙伴并不希望在这种话题上出现分歧,因此总是选择回避此类话题。他们更倾向于讨论类似家庭生活、最新事件和其他“安全”的话题。这种伦理“盲区”对那些位于社交网络中心的人们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人们总是比实际更希望能够了解其他人的观点。“如果组织成员错误地估计了其伦理判断与主流观点一致,那么他们就会更大胆地互动,并且只学习那些错误的判断,直到错误已经不可纠正。”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和过程分析 篇4
1.1 消费市场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消费市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个人或家庭生活的需要, 购买所需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其是众多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场所、服务的主要对象。消费市场具有鲜明的特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是非盈利性, 消费者购买所需商品或服务是出于其自身或家庭需要, 而不是为了进一步销售而挣取增值利润;其二是可促销性, 消费者对所需商品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了解, 极易受到商家的促销宣传的引导消费;其三是可替代性, 市场经济下已经改变了以往供方市场的局面, 变成了需方市场, 各种商品的生产企业众多, 可替代性很强;其四是广域性, 消费市场无处不在, 遍及城市、农村以及国内外;其五是层次性, 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同, 所处社会阶层不同, 消费者的需求会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其六是潮流性, 每一件消费品都要受到时代、价值观的影响, 也就表现出潮流性。
1.2 我国消费市场发展现状
虽然这两年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总体比较低迷, 然而我国经济却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尤其是消费市场更是春意盎然。金融危机爆发后, 持续两年的经济刺激政策和鼓励消费政策逐渐开始发挥作用, 其效应也得以初步显现, 消费市场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今年2月份的发言表示, 2010年国内消费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7.3%, 同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今年1~2月,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万亿元, 同比增长15.8%,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1.4%, 由此可见, 随着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的深入以及效应的逐级放大, 已经有效地缓解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内需下滑, 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医疗合作、社保政策等惠民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民的生活负担, 缓解了国民的消费压力, 增强了国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和水平。
2 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分析
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而这些因素涉及到各个方面, 总结起来主要包括:消费者自身因素、所处环境社会因素以及所购产品或服务本身及其企业的因素。以下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
2.1 消费者自身因素
首先购买决策是由消费者本人做出的, 也是为了满足消费者自身或其家庭需要所购买的, 所以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首要因素是其自身因素, 而消费者自身因素又可划分为:消费者自身客观因素, 如:经济状况、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消费者主观因素, 如:职业、性格、观念、自我形象、生活方式等。
一项针对唐山市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调查显示以下结果:第一, 有74.6%的同学生活费全部来自父母, 可见大学生的经济依赖性很强;第二, 在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吃喝、娱乐和消费品 (服装、化妆品、饰品) 三项中, 吃喝占47.65%, 可见大学生消费的重点明显;第三, 针对“购买名牌的动机”选项答案中, 34.6%的大学生选择“其他同学有, 我也要有”, 57.8%的大学生选择“名牌可以显现自己, 体现出和别人的差距”, 可见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和攀比、虚荣心理。综上可见, 消费者的自身因素的影响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的最终确定关系重大。
2.2 消费环境的社会因素
每一位消费者都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的, 其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外部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的、社会的以及文化的综合体, 包括了影响消费者认知和行为的各种综合因素, 所以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也应包括消费环境的社会因素, 其又可细分为: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群体因素以及社会政治、法律、经济等因素。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今年一月份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0年12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 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5231亿元, 同比增长109.2%, 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4%, 同时根据Visa公布的2010年针对亚洲六个国家和地区电子商务消费者的监测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台湾人平均网上消费4041美元, 排名第一, 是全部市场调查数据均值的两倍左右;我国大陆人平均网上消费2557美元, 排名第二, 并且报告还称几乎所有受访者 (分别为98%和97%) 都表示他们在过去的12个月中曾在网上购买过商品或服务。由此可见, 社会群体因素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不容小视。
2.3 所购产品或服务及其企业因素
所购产品或服务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标的物, 而其生产或服务提供企业是标的物的制造者, 因此这两者必然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而这方面的因素又可以细分为: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包装、商标、品牌形象以及企业的产品和促销策略等等。
继三聚氰胺事件之后, 我国的乳制品市场频频爆出质量问题, 然而消费者自身对乳制品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 根据一个针对乳制品消费的调查显示, 52.25%的被访者看重品牌, 其中73.88%的被访者信任大型企业的名牌产品, 16.77%的被访者喜欢购买广告宣传多的品牌。同时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的警觉度的提升, 消费者开始关注乳制品的奶源情况、生产日期以及是否为绿色制品等。这些都是涉及到产品以及制造企业的质量和品牌形象的因素。
3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分析
消费者无论在购买一件衣服还是在购买一辆汽车, 其必然都要经历一个购买决策的过程, 来保障自己购买的产品或服务能够达到自身最大的满足, 只是有时购买的物品价值并不高或者并不重要, 极大地简化了决策过程, 但是大多数的购买决策都是依据以下过程而展开的, 主要包括:
3.1 激发需求
需求是指存在于消费者内心深处的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因此激发消费需求是促进消费形成的第一必要因素, 也是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复杂性、无限性、多样性、动态性以及交互性等特点, 所以消费者需要通过接受商品功能性创新等内部刺激和季节交替、经济环境变化等外部刺激两种刺激方式来持续激发其自身的消费需求, 以充分认识并了解其即时状态与理想中的状态的差距, 同时通过不断地反馈刺激来调整、修正和更新消费需求。
3.2 信息搜寻
信息搜寻是消费者在明确自身消费需求的前提下, 为了确保消费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而在作出购买决策之前针对其所购商品或服务的内容、价格、市场供应状况以及购买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的综合性的了解和把握。一般而言, 消费者主要通过如下四种信息来源来搜寻自身消费所需信息:第一, 消费者本人的消费经验、教训和阅历水平, 此类信息来源比较直接、真实、可靠, 是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直接支撑点;第二, 消费者相关群体的消费信息总结和评价, 是典型的外部信息来源;第三, 促销性的商业信息, 如:商业性广告、宣传、大型展会、专柜以及门店的展示等等, 这类信息可以起到很好地促进消费需求以及提升并强化品牌形象的作用;第四, 公共信息来源, 如:政府或其他组织的评奖、报纸或杂志的评论与介绍、电视媒体的商业节目介绍, 该类信息来源具有很强的消费导向作用, 同时在树立品牌形象上也具备很好的积极作用。
3.3 购前评估
所谓购前评估是指消费者针对在信息搜询阶段搜寻到的有关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特性、价格等属性, 通过赋予相应的属性权重, 同时综合品牌观念等诸多因素, 选取适当的评价模型对其所做出的购买决策进行的综合性的评估行为。这个过程关系到消费者购买决策成败的关键, 因此这个过程也是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4 知觉风险分析
任何决策都具有很强的风险性, 但是通过风险分析可以很好地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把风险系数降至最低, 进而提高购买决策的可行性。在购前评估过程中, 消费者可以说已经有了明确的购买意向, 而知觉风险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商品或服务的功能风险、安全风险、价值风险等进行全方面的综合分析, 进而降低风险系数, 提高购买决策准确性。
知觉风险的大小, 主要取决于消费者本人, 不过同时它也会随着商品或服务的类型、购买环境以及购买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3.5 实施购买
实施购买环节完成了购买意向, 让交易成为了既成事实, 可以说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核心环节, 同时也是最重要和关键的环节, 因为在实际购买之前的所有环节都仅仅是这个环节的前提和铺垫, 是为此环节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提供保障的环节。也正因如此, 对于消费者和营销者而言, 此环节的把握也都至关重要。
3.6 购后评价
消费者的购买过程并不是以实施购买为终结的, 而必然要涉及到购后评价活动。因为消费者在实施购买的前期都是以自身的期望为评估标准的, 而实际的使用效果和感受的检验和衡量就需要在购后评价中有一个综合的考评, 一则有利于反检测自己购买前期的评估和决策的准确性和满意度;再则有利于以此为参考作为以后购买评估和决策的经验和依据。衡量购后满意度和准确度主要依据两种理论:“预期满意”理论:消费者购买产品以后的满意程度取决于购买前期望得到实现的程度。“认识差距”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之后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和商品的客观实际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可分为正差距和负差距。
4 结语
综上而述,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想把握消费市场的动态就必须及时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通过对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分析, 从而有效地把握消费市场的导向趋势, 以便更好地指导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进而更加贴切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因素, 一方面, 有利于针对消费市场的企业更好地制定产品和营销策略;另一方面, 有利于消费市场调查和研究人员的深入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从而也带动了消费经济的增长, 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都有所改变, 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社会价值, 企业应该加大对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因素的了解和分析, 以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企业产品或服务策略和营销策略, 从而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客户满意度, 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在阐述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并归纳了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
关键词:消费者,购买决策,因素,过程
参考文献
[1]霍耶 (Wayne D.Hoyer) , 麦金尼斯 (Deborah J.Maclnnis) .消费者行为学 (第5版)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01.
[2]杜明汉.消费心理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 01.
[3]J.保罗.彼得 (J.Paul Peter) , 杰里.C.奥尔森 (Jerry C.Olson) , 王欣双.消费者行为与营销战略 (第9版) [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10.
[4]熊光泽, 邓丹娟, 杨伟文.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J].现代物业 (中旬刊) , 2010, (02) .
论决策和决策执行 篇5
(一)决策
一、 那些因素影响了你的决策制定?
1、swot分析。这种分析方法重点考虑了外部条件和内部资源的分析,站在纯粹理性的角度对决策进行判断,通过外部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内部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进行配对,有利条件与优势的配对,或者有利条件与劣势的配对,不利条件与优势的配对,不利条件与劣势条件的配对。通过这种理性的方法,对事物做出决策。
2、能力。认识能力,利用条件的能力,协调资源的能力。分析问题的方法,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决策也有很大的影响。
3、心理因素,包括,你的情绪,良好的情绪,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品质,做事的决心、信心、毅力,都是意志的良好品质,这对于决策也有大的影响。
4、欲望和需求。你要要得到什么,你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
这几个要素相互作用于决策,每一个决策,我们都要考虑到这些因素,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二、决策的过程。
1、目标,制定目标,我们的决策要转化为目标,目标是一切的根本,是决策的量化。
2、任务。制定出的目标不代表完成,我们要根据目标制定出完成目标的任务,这也是目标分解。
3、策略。针对任务和目标的分解,我们要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一般的原则和策略。
4、方法。针对具体的事情和做事的一般原则,我们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5、步骤。解决问题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分清每一步骤,每一步骤需要做的事情。
三、决策中的心理过程
决策的过程既是理性的过程,也是心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下决策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我们的决策充满信心,并且要下定决心,只有有信心,有决心,我们才会在执行的过程中有毅力,不放弃。
(二)决策执行
一、影响决策执行的因素
1、布置任务时是否清晰具体,不仅是告诉他们目标什么?更重要的做事的方法,做事的原则,要达到的具体的结果,和具体的操作标准。只有让下属不仅明白做什么?还要明白怎样去做?做到啥程度?重点强调的是标准。
2、执行者心理因素。信心、决心、毅力、耐心,这些心理因素都对决策有很重要的影响,当下属对你的决策充满信心的时候,充满决心的时候,它就会努力去做,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去做。
3、激励和批评。就是要不断的激发下属的激情,去做事从物质和精神的角度,去鼓励员工。
4、监督和检核是执行的保证。任何人都有惰性,要保持员工的激情,就是要有检核和监督。这样保持员工的压力。
5、榜样的力量。作为一线主管,自己要勤奋,自己要努力,这样才能带动下属努力,自己不努力要求别人努力,这是很多人所不服的。
二、决策执行的过程
1、分解目标,定出小任务。把总目标,按照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进行分解。每个阶段我们要完成哪些任务,每个人要完成哪些任务。都有具体的目标。都有具体的操作手段。
2、执行过程。
3、纠偏的措施。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问题,出现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我们要及时指出问题的所在,找到解决错误的方法和步骤。
4、继续执行的过程。Pdca的循环过程。
决策和决策执行的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过程。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过程。
分析和决策 篇6
毋庸置疑,在不同的利益主权面前,纯粹的自由市场理论是不存在的。如果美国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奥巴马就不会想出政府救市这一招,通用汽车也不知被兼并重组多少次了。西方国家不断输出自由市场理论,是因为在己方市场竞争占优的前提下,这一理论能帮助它们扩大利益成果,更好地掠夺别国财富。
国家利益至上。就中国汽车业而言,发展自主汽车就是国家长远利益的具体表现。在清醒意识到现有市场竞争格局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后,呼吁更多的政策干预与“陶醉于计划经济思路”不是一个概念。
积极培育有利于自主汽车成长的土壤,积极消除自主汽车发展的障碍,以切实行动带领广大民众改变既有的消费观念,这是对决策者智慧和勇气的考验。
最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等九部委酝酿相关政策,着力推进八大重点行业兼并重组,汽车行业位列其中。在笔者记忆中,这样的政策不止出台过一次,但汽车业散、乱、差的局面非但没有多少改变,反而在不断增加审批后情况更加严重。工信部最新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有171家、摩托车120家、专用车900多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5家。
即便是如一汽、东风等大型汽车企业,也是由一堆各自为政、完全独立的下属企业堆积而成。除了上南合作实现较好的融合之外,汽车业依然是一盘散沙。1996年12月,为应对空客的挑战,美国政府撮合波音兼并了麦道。放眼全球汽车业,无论是通用汽车的全球布局,丰田汽车的多年称霸,还是韩国现代起亚的崛起,其不断兼并重组的背后都有本国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今年,汽车市场步入微增长,自主品牌的比较优势露出短板,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市场全面收紧,最先败下阵来的一定是自主品牌。在有限的时间窗口期内,自主汽车做强必须与做大同步推进,是决策者下决心推进整个汽车业兼并重组的时候了。
走出自主迷途,汽车企业必须构建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去行政化,培育企业家精神,通过整体上市等手段完成公众化公司的改造,接受大众监督。
走出自主迷途,政府需牵头各方力量完成核心技术和新型材料的研制,至少要部分复制航天业的成功模式,集中国家力量帮助企业完成前瞻技术的探索,为自主汽车实现弯道超车输送营养。
走出自主迷途,汽车业要建立全行业的人才信息库,让更多优秀的工程师和职业经理人回流到自主车企中,提供相应的职业荣誉和薪酬补贴,打破人才瓶颈。
走出自主迷途,国家要设立扶持汽车业发展的金融平台,从产业链的整体繁荣出发,帮助更多青年人实现汽车销售、服务的创业。
走出自主迷途,发展新能源不能采取拔苗助长的策略。要切实启动中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将汽车纳入新能源再造的体系流程中,成为全民能源再造的流动储能设备,培育清洁能源的广袤市场,让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走出自主迷途,决策者要成为购买和使用自主汽车的践行者,在全社会弘扬使用国货的价值认同,帮助自主汽车缩短品牌塑造期。
分析和决策 篇7
决策树既可以用作分类模型, 也可以当成预测模型。决策树是一个类似树结构的表示方法, 每个中间节点表示一个属性的分裂, 分支表示一个划分的输出, 而叶节点表示分类的分布情况。决策树从根节点 (总数据集) 开始, 按照某种规则, 选择属性进行分裂, 再按照某种规则生成子节点;子节点再重复先前步骤, 直至达到某种停机准则, 从而一棵决策树便生长完毕。不同的决策树方法采用不同的树分裂方法和不同的树生成方法, 常用的决策树方法有:C4.5 (基于信息增益而产生的决策树) , CART (分类回归树) , CHAID (基于卡方检验而产生的决策树) 等。
CART (分类回归树) 又分为分类树和回归树, 其中回归树是一个有根的二叉树, 与其它决策树方法不同的是, 回归树的目标属性变量是连续型, 叶结点的属性平均值作为目标属性的预测值。回归树的构造思想是每次选择某种测试使对应的结点数据根据此测试分裂为两个子类, 分别放入左右子结点中, 而将生成的新结点加入到回归树后。
2 决策树的构造过程
决策树的构造通常包括两个步骤:利用训练数据集生成决策树;再对决策树进行剪枝f20]。另外还有一个过程, 是利用验证数据集对生成的模型进行检验, 以评估模型的优良与否。决策树从总数据集开始, 根据某种规则, 选取最优的输入属性变量, 再根据某种规则, 分裂成为'树枝', 它是一个从上到下的递归过程。决策树的剪枝是对树结构进行修剪, 删除多余分支的过程。使用决策树对数据集进行分类时, 从根结点开始对该数据集的属性进行测试, 根据测试的结果确定下一个结点, 直至到达叶结点为止, 叶结点标识的类别就是新样本的预测类别。
决策树的构造包括分裂变量的选择、树枝的生长和剪枝等几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有不同的方法, 相应地就有各种不同的决策树方法。
在建立树模型之前, 需要完成工作:第一, 明确建模的终极目标, 这一步是要确定目标变量;第二, 数据清洗和输入变量的初步选取, 这一步是最重要的, 因为这将直接决定决策树的建模效率和效果;第三, 需要对目标变量执行正确的探索分析, 需要注意响应变量的分布形状, 如果响应变量的分布是偏倚的, 那么做出来的决策树一般上是不好的, 这时就需要按目标变量取值的一定比例, 重新组织数据集。
3 CHAID决策树算法
CHAID决策树的英文名称为Chi-squared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ion也就是说CHAID决策树与卡方检验有很大的关系。CHAID决策树的最大特点是:一, 可以产生多分支, 也就是说CHAID决策树是一个多叉树;二, 输入变量和目标变量即可以是定距, 也可以是定类的。在这一点上, CART决策树和C4.5决策树无法与之比拟, CART决策树的输入变量必须是连续型的, 而C4.5决策树的输入变量必须是离散的分类型的。所以, 在许多实际问题中, CART决策树和C4.5决策树是无法应用的。
于是, 为了处理连续型变量, 可以首先把连续型变量离散化, 再对它们运用决策树算法。二元决策树便是这类算法, 它的每个分支只代表对一个属性变量取值的真假的判断, 同时二元决策树会有效减少数据集的分解。人工手动地对连续性输入变量进行离散化, 这是不切实际的, 比如后面的实证分析中就有60多个连续型输入变量, 即使是逐个地完成对它们的离散化操作, 作出的决策树结果很可能会丢失很大的信息量。
CHAID决策树能够对输入变量作出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标是对输入变量的取值进行分组。这个过程分两种情况进行:
(1) 对于定类的输入属性变量, 在它的多个分类中, 把那些对目标变量取值影响不显著的分类, 并合并它们。
(2) 对定距的连续型输入属性变量, 先按分位点分类, 然后再合并具有相同质性的组。这两种过程都应用到了统计检验方面的原理和方法:从统计显著性角度, 判定有哪些输入变量的分组取值, 对目标变量的分类预测影响不显著, 然后合并它们。
4 决策树的一个新想法
传统的决策树都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 CART决策树只是个二叉树, 建模结果很可能不准确, 并且输入变量只能是连续性的变量E;C4.5决策树的愉入变量只能是离散的分类型变量;CHAID决策树是对输入变量应用卡方检验或F检验进行分组或合并而生成的多叉树, 它在生长过程中, 只考虑到分裂变量与目标变量之间的联系, 而在这个步骤中没有考虑到其它变量, 可能会损失部分信息, 造成模型的部分偏差。
我们的一个新的想法是, 在构建决策树之前, 对数据集的输入变量做出初步的有针对性的选取, 剔除掉一些没有多少价值的输入变量。主要的过程是, 首先剔除以下这些变量:一, 对于某个输入变量, 它的记录取值几乎是不一样的;二, 对于某个输入变量, 它的记录取值几乎都是一样的。因为这两种输入变量几乎不提供多少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首先需要剔除的。例如:对某个人群数据集进行分类预测, 其中一个输入变量是衣服穿着, 如果90%的人的穿着衣服是不一样的, 那么根据这个变量的分类预测的结果是每个人成为一类, 这是没有实际意义分类;或者是90%的人的穿着衣服是一样的, 那么根据这个变量的分类结果是这90%的人成为一类, 其它的10%的人再分成不同的小类, 显然这种分类结果是非常偏倚的, 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分类。所以首先需要剔除掉这样的输入变量。这个过程也可以作为后面讲述的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
第二步骤是, 在整理好的数据集和剔除掉部分输入变量的基础上, 对数据集应用聚类分析。这个聚类分析的作用是, 初步性地探索连续型输入变量和取值较多的离散型输入变量被被分成多少个组, 为下一步的决策树的生长过程作准备。本文所采用的聚类分析的方法为动态聚类法:首先对样本进行初步分类, 然后根据某种分类原则, 对分类进行调整, 直到分类合理为止。
在聚类分析中选取马式距离是比较恰当的。动态聚类法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将样本粗略分为几类, 然后按照某种原则聚合直到分裂满意为止。其步骤为:首先选取某些样本为凝聚点, 计算其它样本与各个凝聚点的距离, 距离近的样本归为一类;然后根据先前的分类, 重新计算各类的重心, 以及各样本与各重心的距离, 进行第二次分类;重复以上步骤。该过程的要点是新聚类的重心代替旧聚类的重心, 反复迭代, 直到不能减少各自重心的“离差和”, 为止。
第三步骤是, 在第二步聚类分析的基础之上, 对连续型输入变量和离散型输入变量取值进行分组或者合并。在第二步聚类分析之后, 连续型输入变量和离散型输入变量取值都会划分为不同的分组。
第四步骤是:这一步是选择决策树的分裂变量, 这个过程和C4.5的选择分裂变量的原理是相同的, 即根据信息增益最大原理来选择分裂变量。选择完毕分裂变量之后, 就是决策树的生长过程的讨论。
对于生长过程, 就是根据分裂变量的不同取值产生多少个分支, 如何分支, 以及怎样完成分支过程, 是决策树生长过程的核心内容。在第三步骤中, 输入变量己经被分组了, 这个过程可以看成是对输入变量的离散化处理。决策树生长过程是, 当分裂变量的分组比较少时, 若该属性仅含有有限的几个分组, 例如分裂属性变量Y只有两个分组A和B, 则子节点就直接划分为A子节点, B子节点。
当分裂的分组相对较多时, 需要对这些分组作出进一步的处理:
(1) 如果分组有很多个, 那么就要对该变量的分组作出合并处理。
(2) 如果合并结果不理想, 那么在合并同时还可以考虑取值的拆分, 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把组再拆分成两组。
经过该步骤之后, 分裂变量取值的分组过程就得到了优化, 于是决策树完成生长过程。总的来说, 这种算法是对CHAID决策树算法的一种改进, 即是把聚类分析过程融合到决策树的分裂和生长过程。与CHAID决策树相比较, 在树的分裂过程中, 这种算法考虑了其它输入变量对目标变量的影响作用 (从聚类分析中体现出来) , 所以这种算法对信息的提取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但是在执行决策树的过程中, 它的速度是比较慢的。
5 决策树数据解释和模型介绍
数据来源于某市4月份到6月份电信的部分移动用户信息, 共有一记录数120万条。
原始数据的基本组成:2009年4月份到2009年6月份的客户记录信息, 每月均记录条数为40万条, 总的数据集有120万条数据记录。原始属性变量包含有:用户的属性信息变量、行为特征信息变量、消费特征信息变量, 原始属性变量字段总共有102个, 当然这些属性变量之间有些是相互冗余。
取三个月份的数据是为了消除数据的波动, 体现出数据的一般性。波动的含义是:某个客户在第一个月份有消费一记录, 于是在数据库中就有他的一记录情况;而第二个月份该客户没有消费, 那么这个月中, 数据库中没有他的记录;但第三个月该客户又有消费, 于是数据库中有他的记录情况。
在数据的预处理中, 我们是根据月份了汇总每个客户的行为特征信息、消费行为信息。比如:客户甲三个月都有手机上网费用支出;而客户乙四月份和六月份有手机上网费用支出, 但他五月份没有手机上网费用支出。那么我们对甲的手机上网费用的汇总是按3个月计算的, 而对乙的手机上网费用的汇总是按2个月计算的。与此类似, 对客户的其它的消费行为信息变量、行为特征信息变量的统计汇总情况是相同的。那么经过初步的统计汇总之后, 中间数据集的记录条数有40万左右。
我们建模的想法和目标是, 根据这些历史数据, 分别用CHAID决策树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出预测分类模型, 这个模型是从这些电信移动用户数据集中寻找出电信移动上网用户的预测分类模型, 然后对它们进行评估, 选择出一个比较好的模型, 来指导市场发展战略的部署。
经过初步的ETL工作后产生的数据组成结构是:电信移动非上网用户记录数为16万条, 而电信移动上网用户数是1600条, 它们的比例为100∶1, 这个数据集在目标属性变量'移动上网'这一个维度上的分布是非常偏倚的。经过逐步查找原因, 发现这是由数据源的偏倚所造成的。说明一点:在做预测分类模型时, 首先要对数据源做数据的分布分析, 如果数据的分布是偏倚较大的, 那么该数据源是不好的, 它就不能很好的提供信息, 因此建议对该数据源做预处理, 以消除数据的偏倚分布。
建模的计算结果显示:CHAID决策树的分类预测准确率为89.47%, 神经网络的预测分类准确率为88.84%;并且它们预测一致的比率为93.9%, 也就是说, CHAID决策树的分类预测准确率略高于神经网络的分类预测准确率。从分类预测准确率这个角度分析, CHAID决策树的模型结果, 有高达89.47%是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另外, 神经网络模型和CHAID决策树模型有93.9%的预测结果是一致的。与决策树相比较, 神经网络的一个最大的缺点是它的解释性比较差, 无法像决策树那样产生最终的规则集。
参考文献
[1]何箭.决策树优化算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 2006.
分析和决策 篇8
1 ERP中应用数据挖掘进行分析决策的原因
1.1 常用ERP软件中的问题
ERP系统是一种“联机事务处理系统”, 由多个事务系统组成, 将所有数据存放在一起, 从而形成一个大的数据库, 然而传统的ERP系统却对这些数据的利用率不高, 很多数据收集了却并不能直接利用。另外, 传统ERP系统将数据转化成信息的能力有限, 很多时候ERP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无法转化成信息的, 也就是说信息必须要进行二次加工才能帮助决策者进行信息分析, 也就降低了工作效率。最重要的一点是传统ERP系统的成本控制比较难。随着企业发展, 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ERP系统也要不断完善才能跟上企业要求, 这就大大增加了ERP系统维护、升级的成本。
1.2 数据挖掘在ERP中的重要作用
数据挖掘技术能够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常分析和演变分析等统计方法对ERP系统潜在的、不易发现的信息进行挖掘、统计、分析, 从而大大提升了ERP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 也就提高了工作效率, 方便了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决策, 规划企业发展。
2 ERP中采用数据挖掘进行分析和决策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2.1 利用数据挖掘进行分析并做出股份分配决策
股利的分配在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中十分重要, 不仅关系到各方面利益, 还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就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来看, 多数还是极不平衡和稳定的。如何才能使股利分配更加均衡、合理,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便可以很好的做到。数据挖掘技术利用相应的工具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情况进行准确模拟, 并可以提出相关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揭示, 从而帮助寻找出更加合理的股利分配方式。
以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为例, 首先, 可以利用ERP收集各地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 也就是实现数据挖掘技术中的数据准备, 然后, 将收集的数据样本根据股东性质、公司规模、资本结构、经营风险等进行分析和估算, 建立相应的分析数据模型, 然后对模型进行对比计算, 对于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 找出产生股利分配风险的影响因素, 为公司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 选出合适的股利分配方法, 减少公司运行风险, 为公司取得终极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2.2 利用数据挖掘进行分析并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
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把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依据其整体获利能力, 并充分考虑影响企业获利能力诸因素, 对其整体资产公允市场价值进行的综合性评估。作为整体资产的企业往往并不是所有单项资产的简单累加, 而是在一定组织管理下按照生产经营中经济与技术逻辑关系形成的资产有机结合体。这就意味着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要集成很多的信息系统, 如果不能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 那么数据将会出现大量冗余, 将会影响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因此, 就要求在进行价值评估时要依赖数据挖掘技术的卓越能力, 通过综合市场资源、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数据挖掘, 为领导决策者提供足够的数据进行决策和规划。
例如发现企业开发新业务的潜在价值。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辅助新业务的开发, 在新业务的开发过程中, 数据挖掘可以通过发掘新业务的行为模式, 预测新业务的活动对市场的影响, 以及市场可能出现的反馈, 然后有针对性的实施营销活动, 从而提高新业务的市场反馈率。首先, 企业可以通过ERP收据市场多方面的信息, 然后利用挖掘技术对于信息进行动态的挖掘和转换, 并且构建反映市场行为模式的模型, 并将这个模型反映给相关领导人员和技术分析人员, 由领导人员做出相应决策。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企业价值分析不仅可以节约企业成本, 还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帮助管理人员制定更加合理的决策。
2.3 利用数据挖掘进行分析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警
企业财务状况预警实际上是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将必要的财务数据导入到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中, 再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 以此来推断企业的财务是否存在问题, 也可以警醒相关人员做好财务预警防范。之所以将数据挖掘引入到财务预警中来是因为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利用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常分析和演变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成本核算等信息进行相应的归类和整合, 并能帮助使用者在众多数据中找到有效的、隐藏的信息, 帮助相关人员更加清楚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并且简化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程序, 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为例。首先, 利用ERP对财务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和录入, 然后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 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模型, 得出相应的财务指标, 并分析这些财务指标对财务预警模型的影响力度, 然后根据影响大小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和规划, 以达到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警的目的。
3 结语
数据挖掘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ERP系统的分析决策能力, 帮助决策人员做出更加完善的决策, 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但目前看来, 数据挖掘技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 探索新技术, 完善分析、管理方法, 以促进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 促进ERP系统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晟, 赵壁芳.面向企业的ERP数据挖掘系统设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6) .
[2]吴发容.ERP与数据挖掘技术的结合使用[J].经济视角 (中旬) , 2012 (2) .
[3]荆巍巍.基于ERP系统的数据挖掘应用研究[J].信息化研究, 2010 (8) .
分析和决策 篇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以其卓越的性能在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在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基础上出现了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DSS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综合了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和运筹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支持决策过程为目标的信息处理系统。MIS和DSS的产生与发展使计算机应用从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向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环境、地质、人口、交通等领域渗透。
DSS是面向组织的管理层,侧重于应用模型化的数量分析方法,通过对组织内部、外部数据的分析,挖掘信息内在的规律和特征,以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方式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但是,由于管理决策问题的复杂型,现有决策系统大多是面向某类决策问题,如经济分析、人口分析、流量分析等,在实际的管理应用中,DSS只能以某种形式“嵌入”到已建立的信息系统中。基于此,本文给出了基于马尔柯夫分析模型的计算机预测和决策应用,利用Excel2007提供的线性规划功能,简化了手工预测中的大量烦琐计算,提高了预测工作的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 马尔柯夫分析的基本原理
1.1 马尔柯夫分析的定义
马尔柯夫分析是以俄国数学家A.马尔柯夫(A.Markov)命名的一种预测模型。早在1907年,马尔柯夫经多次试验研究发现:在某些随机事件的转移过程中,第n次试验结果取决于第n-1次试验结果,而与更早的试验结果无关。对于由一种情况转换至另一种情况的过程若具有转换概率,而且此转换概率又可以依据其前项情况推算出来,这种过程称为马尔柯夫过程,一连串的此种转换过程称为马尔柯夫链。对马尔柯夫过程或马尔柯夫链进行分析,观察和预测该过程或链未来变化趋势的工作称为马尔柯夫分析。马尔柯夫分析作为预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产品销售状态、市场占有率、设备更新成本、交通运输流量、最佳服务地点选择、人口分布和人才拥有量预测等等。
1.2 马尔柯夫分析的数学原理
定义1:任意向量U=(ui),若各元素都为非负数,且元素总和为1,则此向量U称为概率向量。
定义2:任意矩阵P=(pij),若各行均为概率向量,则此方阵称为概率矩阵。
1.3 马尔柯夫分析过程
马尔柯夫分析过程是一概率过程,其转移概率就是过去若干个状态下的概率向量。假定研究系统S有互不相容的n个状态,每隔一定时间状态变更一次,如果在ti时刻系统处于状态Ai(i=1,2,3,…,n),在下一时刻ti+1呈现出状态Aj(j=1,2,3,…,n)的概率只与ti时刻有关,而与ti以前的状态无关,利用条件概率可记为:
Pij(i,j=1,2,3,…,n)称为系统S的马尔柯夫链转移概率,由转移概率Pij构成的矩阵称为系统S的状态转移矩阵,也叫做马尔柯夫链的转移矩阵,即:
基于马尔柯夫分析的预测就是利用转移矩阵对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过程。
2 马尔柯夫预测的基本步骤
Step 1:划分预测对象基本状态。从预测目标出发,根据过去出现的基本状态,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
Step 2:计算初始概率。分析历史数据,确定预测对象初始状态的概率向量S0。
S(0)=[S1(0),S2(0),…,Sn(0)](n为系统可能存在相互独立的状态数)(3)
Step 3:确定一步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根据收集数据,采取统计估算或主观估计法,计算状态转移概率,将所有的状态转移概率依次排列起来,确定一步状态转移概率矩阵P,如(2)式。
Step 4:预测k次转移后的状态。根据马尔柯夫链具有无后效性特征,经k次转移后,对象处于状态i的概率为S(k),由S(k)=S(k-1)·P,递推可得S(k)=S(0)·P(k)(4)
Step 5:预测稳定状态。根据马尔柯夫链具有遍历性特征,系统状态经历多步转移后将逐渐达到稳定状态,且与初始状态无关,即得稳态概率模型为:
3 马尔柯夫预测法在市场占有率预测中的应用
市场占有率又称市场份额(Market Shares),是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是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趋激烈,了解市场动态、掌握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例:有A、B、C三家公司同时向市场投入一种轮胎,假设三家公司初期市场占有份额相等。但在第二年中,市场份额发生了如下变化:A公司保持其客户的80%,5%客户流失到B公司,15%客户流失到C公司;B公司保持其客户的90%,10%客户流失到A公司;C公司保持其客户的60%,20%客户流失到A公司,20%客户流失到B公司。
预测三家公司未来一年及市场达到稳定状态时的市场占有率。
3.1 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题意,系统中研究的客户状态可划分为保持、流失和争取3种。三家公司初期市场占有率(即预测对象初始状态的概率向量)S1=[1/3,1/3,1/3],三家公司客户转移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表中每行表明各公司保留客户和流失客户的百分比,表中每列表明各公司保留客户和争取客户的百分比,由此得到
根据(4)式,第二年各公司市场占有率是:
如果客户流动按照这个趋势不变,经过若干年,各公司市场占有率趋于稳定,与期初市场占有率无关,根据(5)式,达到稳定状态
3.2 应用计算机预测
Excel 2007中的“规划求解”命令可以用来解决线性规划与非线性规划优化问题,借助“规划求解”命令可实现基于马尔柯夫分析模型的预测计算。
3.2.1 加载“规划求解”命令
在Excel 2007窗口中,单击【开始】→【Excel选项】按钮,打开【Excel选项】对话框,选择【加载项】选项卡,从【管理】列表中选择“excel加载项”,单击【转到】按钮,打开【规划求解】对话框,选中“规划求解加载项”,单击【确定】按钮,则在窗口【数据】选项卡【分析】组中加载了【规划求解】命令。
3.2.2 数学模型的计算机转换和计算
(1)预测一次转移状态市场占有率。启动Excel2007,建立“市场占有率预测”表;根据(6)式,将状态将转移矩阵中的各元素置于B4:D6区域,初期市场占有率S1置于E4:E6区域,在E7单元格输入“=SUM(E4:E6)”,结果为“1”,如图1所示。
应用SUMPRODUCT函数求解一步转移矩阵向量,预测第二年市场占有率。在B7-D7单元格依次输入:
第二年市场占有率的预测结果:S2=[36.7%,38.3%,25.0%],如图2所示。
(2)预测稳定状态市场占有率。在图2基础上,重新输入E2和A7单元格内容,清除E4:E6区域数据,建立“稳态市场占有率”表,如图3所示。
应用“规划求解”命令预测稳定状态市场占有率。选择【数据】选项卡,单击【数据】→【规划求解】命令,打开【规划求解参数】对话框,进行参数设置,如图4所示。
设置目标单元格为E7,选定“值”,输入值为“1”;
设置可变单元格为E4:E6;
设置约束为﹩B﹩7=﹩E﹩4、﹩C﹩7=﹩E﹩5、﹩D﹩7=﹩E﹩6;
单击【选项】按钮,打开【规划求解选项】对话框,选中“采用线性模型”和“假定非负”复选框,其它默认;
在【规划求解参数】对话框中,单击【求解】按钮,得到稳定状态市场占有率:St=[38.1%,47.6%,14.3%],如图5所示。
求解结束后,打开【规划求解结果】对话框,如图6所示。选中“保存规划求解结果”单选按钮,选择“运算结果报告”,单击【保存方案】按钮,运算结果报告将以工作表形式保存在同一文件中,见表2。
3.3结果分析
基于马尔柯夫分析模型进行市场占有率的预测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预测某一特定时期的市场占有率,二是预测最终占有率,其最终目的是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以C公司为例,当市场趋于稳定时,其仅占市场份额的14.3%。因此,C公司为了争取市场可以采取两种策略:一是保留策略,二是争取策略。
保留策略就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等措施尽力保留原有客户,减少客户流失。若C公司流失到A、B公司的客户各减少10%,通过预测可得C公司稳态市场占有率为25%,提高了9.7%,如图7所示。争取策略就是通过加大宣传、降低价格等措施积极争取其他公司客户。若C公司能从A、B公司争取到的客户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通过预测C公司稳态市场占有率为29.7%,提高了15.6%,如图8所示。
由上可知,采取争取措施的稳态市场占有率略高保留策略,在实际决策中采取哪种策略还要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也可综合运用两种策略。
4 结论
利用Excel 2007中的SUMPRODUCT函数和“规划求解”命令可以解决基于马尔柯夫模型预测的计算问题,本文设计的表格简便通用,提高了基于马尔柯夫模型预测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本文设计的表格除了可以在预测过程中使用外,在决策分析过程中,通过修改表格中的参数,即可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也可通过增加参数项解决马尔柯夫分析模型在其他领域中预测和决策的计算问题。
摘要:从DSS应用现状出发,介绍了马尔柯夫分析的定义和数学原理,阐述了马尔柯夫分析的过程和预测的基本步骤,利用Excel设计了进行市场占有率预测的应用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预测和决策分析。测试表明,应用模型简便通用,操作方便,提高了预测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关键词:马尔柯夫,预测,概率,转移矩阵,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甘仞初.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1-19,27-31.
[2]宋廷山.经济预测与决策方法及其计算机实现[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193-201.
[3]张学群,楼克明.运筹学基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3月,150-157.
[4]吕岩.马尔柯夫分析模型在计算机预测系统中的应用[J].航空计算技术,2003(2):52-54.
分析和决策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温州市3所高校抽取480名大学生,获得有效问卷441份。 其中男生234名,女生207名;大一学生100名,大二学生83名,大三学生99名,大四学生159名。
1.2 方法
修订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3]共39道题,采用5点记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7,鉴别效度、结构效度较好。
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4]共27题,分为4个因子,即感情承诺、继续承诺、理想承诺和规范承诺。量表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级记分。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27。各项目与总量表相关系数在0.360~0.873之间,4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774~0.891之间。
团体施测,施测人员讲解指导语,学生理解答题要求后开始作答,并当场收回填答问卷。研究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专业承诺的得分状况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为(123.35±25.88)分,自我评价为(19.37±4.38)分,收集信息为(28.62±6.33)分,选择目标为(28.42±6.34)分,制定规划为(24.83±5.74)分,问题解决为(22.12±5.74)分;专业承诺总分为(91.21±14.95)分,感情承诺为(30.53±5.84)分,理想承诺为(22.43±4.66)分,继续承诺为(19.71±3.29)分,规范承诺为(18.54±3.65)分。
2.2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专业承诺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见,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专业承诺均呈正相关。
2.3 专业承诺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效应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考察专业承诺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结果见表2。
注:**P<0.01。
注:*P<0.05,**P<0.01。
由表2可见,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是收集信息、制定规划的有效预测变量,且能预测收集信息24.9%的变异量,制定规划23.5%的变异量;感情承诺、规范承诺和理想承诺是自我评价、选择目标、问题解决的有效预测变量,且能预测自我评价26.1%的变异量、选择目标25.7%的变异量和问题解决17.4%的变异量。
3 讨论
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专业承诺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专业承诺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感情承诺、理想承诺和规范承诺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积极的预测作用。说明大学生的感情承诺、理想承诺和规范承诺越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也就越高。提示如果大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认同所学专业的规范和要求,就会投入较大的热情和精力进行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将专业与自己的理想、抱负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大学教育是一种职业性质的教育,专业承诺较高的大学生往往关注所学专业的发展状况、趋势和社会需求等,学习期间常常收集专业相关的职业信息、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并和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能力、技能、需求等比较,寻找差距,不断提高,充实和完善自己。因而,专业承诺高的大学生对自己比较了解,有较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走向工作岗位时充满信心,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较高,往往能做出理智、恰当的职业决策。
继续承诺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能与高考志愿填报盲目听从他人建议有关。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专业不适合自己,想转专业但由于高校对此管理严格而无法实现,于是勉强呆在所学专业,“凑合”着混下去,得过且过。另外,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现实需求、劳动力市场要求脱钩也是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大学生专业承诺不高,相应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不强,毕业时无法做出明智、合理的职业抉择而影响就业,不但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而且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应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专业空间,科学指导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提高大学生专业承诺;帮助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入学后就树立学好专业知识、练好专业技能技巧的心态;同时,学校应关注社会需求、市场要求,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合理设置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当然,大学生自身要对自己负责,加强自我监督和管理,培养专业兴趣,提高专业承诺,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就业信息,配合学校的职业指导,积极主动地做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毕业时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TAYLOR KM,BETZ NE.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J Vocat Behav,1983,22:63-81.
[2]王金良,张大均,王云霞.家庭环境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24-225.
[3]彭永新,龙立荣.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应用心理学,2001,7(2):38-43.
分析和决策 篇11
工程项目是指建设领域中的项目。一般是指为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投资建设并含有一定建筑或建筑安装工程的建设项目。通常,我们把工程建设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工程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工程项目准备阶段,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和总结评价阶段。
一、工程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工程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及决策。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投资机会的选择、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和业主决策,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为什么要投资、何时投资、如何实施等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和多方案比较。本阶段工作量不大,但却十分重要。投资决策是投资者最为重视的,因为它对工程项目的长远经济效益和战略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质量的优劣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应当同时接受企业自身监督,业主(监理)监督。
1.企业自身监督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都应当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质检机制和质量体系,现行的机制主要是质检员长驻工地监督施工质量,分公司质检员巡查项目质量情况,总公司质检科组织定期质量验收,这样一个三级管理层,层层负责的监督机制也是企业对工程质量把关的主要途径。
2.业主(监理)监督也称为第三方监督,是最权威性的监督。由业主委派或委托的质量监督小组,长驻工地,对工程中尚未施工的,正在施工的和已完成施工分部、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进行全面监督。上述这二套质检机制共同组成控制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完整体系。既明确分工,又密切联系,有效地保证工程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
(二)监管方法和手段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是现场管理工作中的重重之重,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检员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控制质量的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几种:1.现场监督对于施工作业中每道工序做到现场检查发现问题,随时指出并纠正,检查手段采取实测实量和整体观感相结合的方式,已形成的成品有权责令施工人员推倒重来。2.召集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明严格对施工工人进行技术交底,纠正错误限时改正。3.编制质量控制书,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质量问题详细说明,指明对策责成项目部限时整改。质量管理手段还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变化,但必须处处以国家规范和新的验评标准为依据,管理人员应当主动与业主(监理)部门、企业自检体系密切配合共同管理。
(三)工种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1.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基础垫层、条基、柱基在施工过程中常出
现基底表层处理不好,条基支模断面尺寸不够,构造柱位移等情况,应尽量在完成成品之前详细检查测量,以避免完成后不合格返工。框架结构建筑在主体施工时,混凝土梁、板、柱易出现支模歪斜,箍筋间距差,水平或垂直尺寸偏差及时纠正。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和振捣密实,避免漏振和蜂窝麻面的出现。砖混结构的建筑施工中除了上述情况外,还会出现组砌方法错误,墙体垂直、平整偏差较大,接槎尺寸不足,砂浆水平缝饱满度不够等问题。无论是框架结构还是砖混结构,主体施工期间除按施工进行验收外,还应按照相关图集以节点大样详细检查,遇有违规情况责令整改。
2.装修及半成品安装阶段,在此阶段中,楼地面、墙柱面及天棚装修以及踏步粉抹室内外涂刷工程中,易出现施工人员懈怠而发生成品质量达不到预期标准情况。需要管理人员随时检查及时纠正。门窗安装以及屋面做法由于多数为分包工程,易出现分包施工队偷工减料安施工管理的空白,需要甲乙双方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在此阶段中,各种施工人员相互交叉作业,容易出现相互妨碍,相互破坏成品的情况,需要管理人员做好事前要求,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工作,共同做好成品保护。
3.设备安装阶段严格设备质量关“三无”产品坚决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是保证设备安装质量的首要工作,其次无论水、暖、电、卫等各工种都必须要求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按规范操作,水暖卫安装要求管线横平竖直安装要求线路清晰,系统明确配电平衡,设备进户须按设计安全保护装置,总阀、总表、总箱。在监督质量过程中,指出问题,明确及时,同时也有对设计中出现漏洞或变更后设计未考虑的方面具有一定的和综合处理能力。
4、建设方案
由压缩车及配套箱(桶)构成的一级清运和二级转运:(1)垃圾压缩车配套垃圾箱(桶)→垃圾箱(桶)压缩后→垃圾处理场;(2)垃圾箱(桶)→封闭式手推车→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该方案的缺点:工程投资较多;该方案的优点:管理方便,运输过程中杜绝垃圾的漏、撒现象,管理费用低。该方案需要人员少,常年运行费用低,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如果采用该方案,可以避免垃圾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从技术角度考虑,该方案在国内其它城市已经有成形的运行管理经验。考虑国内外垃圾收集转运的发展趋势,从营口市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该方案作为本工程的推荐方案。
4.1投资估算结果及分析
项目投入总资金:本工程投入总资金为3 172.3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 111.63万元;流动资金60.69万元。资金来源如下:建设投资国家资金支持占41%,其余全部采用自筹;流动资金按70%银行贷款,贷款利率按5.31%计算。该项目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高于6%,财务净现值大于零,静态投资回收期小于15 a,其它各项财务指标也均能满足要求,项目又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在财务上是可行的。该项目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建设该项目将大大改善营口市的环境状况,对减少环境污染,对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改善社会环境及投资环境,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及城市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四)结语
我国是世界上膨胀土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随着现代化交通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膨胀土地区筑路特别是修建高速公路,将面临更广泛的环境条件和各种技术难题。查明膨胀土的有无与分布是勘察设计的基础;准确评价膨胀上的潜势是设计的关键;依据膨胀潜势采取合理的处治措施,是搞好设计的根本;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程序与工艺,是提高设计质量的技术保证。
通过以上三项工程实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再次看到工程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的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它将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成败,在这个阶段多种研究方法值得借鉴: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应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尤以定量分析为主;在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时应尽量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考虑,选择尽可能多的评价指标为决策提供依据;除了项目本身的价值外,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国外膨胀上研究新技术.第五届国际膨胀上会议论文选译集.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5.
[2]肖荣久等著.陕南膨胀上及其灾害地质研究.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刘镇业.膨胀土特征及公路路基土的处理.1996年道路工程“高等级公路与科技进步”学术会议文集.
分析和决策 篇12
表1中房价、绿化率、房屋到工作地点的距离是具体数据, 房子的居住环境、住房的交通环境、房屋的质量是根据调查得到的满意程度, 从1~10依次递增。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求出他们的优序数。
1 购房方案的广义优序数
首先将各属性下的属性值划分为10个等级, 由步长公式可得到步长。其次根据等级数的计算公式求出广义等级数, 得到对于属性1的等级数矩阵;根据广义优序数的计算公式可得出相对应的广义优序数矩阵, 最后计算出各属性下各方案的广义优序数, (如表2) 。
这里算出各属性下各方案的优序数, 但要对各方案进行排序就需要得到加权的广义优序数, 因此需要求出各属性所占的权重。
2 用层次分析法求各属性权重
运用层次分析法求个属性权重, 首先求各属性间的两辆比较矩阵, 再根据判断矩阵, 采用规范列平均法求各因素的权重;从而计算标准两两比较矩阵, 然后计算两两比较矩阵的平均值 (见表3) 。
求出特征向量为[0.06, 0.38, 0.18, 0.13, 0.06, 0.20]T;即房价、居住环境、交通环境、绿化率、房屋质量、距单位距离的相对权重分别为0.06、0.38、0.18、0.13、0.06、0.20。
一致性检验:由被检验的两两比较矩阵乘以其特征向量, 所得的向量称之为赋权和向量, [0.38, 2.25, 1.06, 0.75, 0.375, 1.20]T
然后, 每个赋权和向量的分量分别除以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 计算平均值为: λmax=6.02 。
一致性指标C.I=0.004; n为比较因素的数目也就是买房子方案的数目, 此处n=6, 由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24。那么一致性率C.R=0.0032。
一般规定当C.R ≤0.1时, 认为两两比较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否则就认为两两比较矩阵一致性太差, 必须重新进行两两比较判断。此时C.R =0.0032 ≤≤00.1.1, 所以两两比较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 其相应求得的特征向量为有效。
3 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得到的各属性的广义优序数和个属性的权重可以计算出各方案的加权优序数 (如表4) 。
由加权优序数可知, 各购房方案的优劣排序为丙>乙>甲>丁。
4 结语
由此可见运用层次分析法采用两两比较矩阵来计算各因素的权重, 比较矩阵的选择存在着主观的判断, 因此, 对于不同的购房者所做的购房决定可能不同, 结合利用广义优序数得到的结果更真实的反映出方案间的优劣程度, 且区分度更高。
参考文献
[1]夏正喜, 张小芝.基于S-OWA算子的多属性决策方法[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4, 38 (4) :330-333.
[2]张小芝, 朱传喜, 朱丽.多属性决策的广义等级偏好优序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 33 (11) :2852-2858.
[3]张小芝, 朱传喜.时序多属性决策的广义等级偏好优序法[J].中国管理科学, 2014 (4) :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