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和管理

2024-09-02

决策和管理(精选12篇)

决策和管理 篇1

矿山企业作为我国的一种重要的传统的资源型行业, 在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等众多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阶段我国的矿山企业普遍存在着机械化的建设水平严重滞后的现象。在生产中, 技术资源严重的不足, 开挖的成本居高不下。而与其相对的是近些年来, 机械安全技术的兴起, 改变了传统机械设备的诸多不足之处, 使得机械化技术渗透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很多地方已经将引进机械安全技术这种重要的辅助性技术作为一种衡量公司运营好坏的标准。

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矿山企业基本上受制于机械化系统不发达, 从而使得各个单位之间缺乏机械运转中的协调, 同时, 机械内部的各个应用之间也难以连通, 不利于系统集成, 致使系统内沟通繁琐。不仅如此, 缺乏有效的机械化技术也使得领域缺乏及时有效的数据用于推断预测企业的发展与行业的发展趋势。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的矿山行业发展, 利用现有基于机械安全的矿山机械设备更新技术完全可以大大改善这种现象。因此, 将机械安全的检修技术引入我们矿山行业势在必行。而将机械设备的更新方案在矿山行业可以有效的将信息资源集中到各个管理机构, 从而推进煤矿行业的机械化进程, 促进煤矿行业的发展。

一、矿山机械的危害

(一) 静止的危险

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时存在的危险即当人接触或与静止设备作相对运动时可引起的危险。包括:

1) 切削刀具有刀刃。

2) 机械设备突出的较长的部分, 如设备表面上的螺栓、吊钩、手柄等。

3) 毛坯、工具、设备边缘锋利和粗糙表面, 如未打磨的毛刺、锐角、翘起的铭牌等。

4) 引起滑跌的工作平台, 尤其是平台有水或油时更为危险。

(二) 直线运动的危险

指作直线运动的机械所引起的危险, 又可分接近式的危险和经过式的危险。

1) 接近式的危险:这种机械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 当人处在机械直线运动的正前方而未及时躲让时将受到运动机械的撞击或挤压。例如运动中的电机车、铲运机、矿车等。a.纵向运动的构件, 如龙门刨床的工作台、牛头刨床的滑枕、外国磨床的往复工作台等。b.横向运动的构件, 如升降式铣床的工作台。

2) 经过式的危险指人体经过运动的部件引起的危险。包括:a.单纯作直线运动的部位, 如运转中的带键、冲模、罐笼、提升机。b.作直线运动的凸起部分, 如运动时的金属接头。c.运动部位和静止部位的组合, 如工作台与底座组合, 压力机的滑块与模具。

(三) 机械旋转运动的危险

指人体或衣服被卷进旋转机械部位引起的危险。

1) 卷进单独旋转运动机械部件中的危险, 如主轴、卡盘、进给丝杠等单独旋转的机械部件以及磨削砂轮、各种切削刀具, 如铣刀、锯片等加工刃具、翻车机、空压机转子、天井钻机。

2) 卷进旋转运动中两个机械部件间的危险, 如朝相反方向旋转的两个轧辊之间, 相互啮合的齿轮。如:鄂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等。

二、矿山机械安全的更新

矿山机械安全更新方案在矿山机械设备建设的领域有不俗的变现。在基于安全的矿山机械设备检修更新方案中, 改善了原有的单一矩阵单点计算的方法, 加强了数据终端的信号联接, 让显影的图像和数字更加直观的显现在屏幕上。在动态扑捉成像中, 有更多的高保真设计, 完全可以满足在矿山生产中对机械情况安全的有效控制。

安全技术正由于其强大的数值处理能力, 因而用于机械的更新设计, 这种设计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使用, 它将机械的运转原理与计算机技术应用联接在一起, 最生产中自动得出施工的最佳方案组合, 为生产提供了很好的科学方案设计。在使用了机械安全技术更新机械系统后, 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还保障了矿山生产中的安全。基于安全技术的矿山机械设备更新设计方案更新的目的是让机械在最少的材料和最低成本的情况下, 用最合理的技术完成要求的工作, 最大程度的完成机械在结构方面的性能指标。

(一) 非线性的更新设计法

非线性的更新设计是不同的约定的函数数值所产生的一种更新方案。系统在使用时, 会自动生成约定之外的函数数值, 这些数值直接用于机械的编程使用中, 指导机械运行。这种非线性方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目标定位将一次积分和二次积分在相乘的情况下, 再次加权, 以得到相应的更新设计方案。这种方法具体有共轭替代法、变化模式阶层法以及多普勒开根号法。这些在基于机械安全的机械更新方案中正是由于稳定性能良好, 计算较为简便, 所以使用比较广泛。另外一种就是假定一个多元函数, 将函数在定义域范围内缩减至有效值, 把目标函数的第三种类型编程可分析区域加以利用。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简单, 但是用于机械更新中却很少, 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转变编程中多次使用机械安全。

(二) 线性更新设计法

在机械设备更新设计问题大多要使用线性函数, 根据线性函数出来数据时又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通常有复杂图形静态变现法, 在机械设备在运转中会遇到一些人为情况下无法处理的事情, 这时利用机械安全所生成的处理技术, 可以很好的在具体的点位固定目标, 将机械设备指引到正确的位置。构造中, 函数不断的迭代, 自动加载出合适的运行模式, 在一系列的数学计算后, 得出线性解答, 最终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结语

将机械设备检修和更新创新方案引入到矿山企业的机械化建设中是一种十分有前景的尝试, 可以预见的基于矿山设备的维修管理和更新决策能推进我国矿山企业的升级。但作为一个长期复杂的建设工程, 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定会有一些困难的出现。希望通过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让基于机械安全的矿山机械设备更新设计的整体系统能早日实现, 并且进一步推进我国矿山企业的发展。

摘要:矿山企业作为我国主要的资源型行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严重不足, 目前的机械化水平严重制约了矿山企业的发展。基于机械安全的矿山机械设备更新设计方案作为一种新型的革命性技术, 是以机械安全为主, 能对所有任务进行处理, 充分的发挥计算机这种媒介的优势, 有着强大的功能, 完全能适应矿企业的发展的需要, 为解决矿山企业机械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而本文介绍了一些能适用于矿山企业的机械化系统, 并且分析了基于机械安全的矿山机械设备系统维修管理和更新, 为矿山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模式。

关键词:机械安全,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濮良贵.机械零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

[2]蒲俊, 吉家锋.机械安全数学手册[M].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 2002.

[3]范垂本, 陈立周, 吴清一.机械更新设计方法[J].机械制造, 1981.

决策和管理 篇2

建筑工程管理策划和决策阶段的探讨

作者:周烨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1期

现代化社会应当是法制社会,在完善的法制下一切行为都益于法律的控制之下,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决不允许任何个人和特权肆意干预,执法或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样才能有利于作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工程项目是指建设领域中的项目。一般是指为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投资建设并含有一定建筑或建筑安装工程的建设项目。通常,我们把工程建设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工程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工程项目准备阶段,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和总结评价阶段。

一、工程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工程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及决策。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投资机会的选择、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和业主决策,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为什么要投资、何时投资、如何实施等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和多方案比较。本阶段工作量不大,但却十分重要。投资决策是投资者最为重视的,因为它对工程项目的长远经济效益和战略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质量的优劣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应当同时接受企业自身监督,业主(监理)监督。

1.企业自身监督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都应当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质检机制和质量体系,现行的机制主要是质检员长驻工地监督施工质量,分公司质检员巡查项目质量情况,总公司质检科组织定期质量验收,这样一个三级管理层,层层负责的监督机制也是企业对工程质量把关的主要途径。

2.业主(监理)监督也称为第三方监督,是最权威性的监督。由业主委派或委托的质量监督小组,长驻工地,对工程中尚未施工的,正在施工的和已完成施工分部、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进行全面监督。上述这二套质检机制共同组成控制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完整体系。既明确分工,又密切联系,有效地保证工程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

(二)监管方法和手段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是现场管理工作中的重重之重,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检员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控制质量的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几种:1.现场监督对于施工作业中每道工序做到现场检查发现问题,随时指出并纠正,检查手段采取

实测实量和整体观感相结合的方式,已形成的成品有权责令施工人员推倒重来。2.召集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明严格对施工工人进行技术交底,纠正错误限时改正。3.编制质量控制书,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质量问题详细说明,指明对策责成项目部限时整改。质量管理手段还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变化,但必须处处以国家规范和新的验评标准为依据,管理人员应当主动与业主(监理)部门、企业自检体系密切配合共同管理。

(三)工种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1.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基础垫层、条基、柱基在施工过程中常出

现基底表层处理不好,条基支模断面尺寸不够,构造柱位移等情况,应尽量在完成成品之前详细检查测量,以避免完成后不合格返工。框架结构建筑在主体施工时,混凝土梁、板、柱易出现支模歪斜,箍筋间距差,水平或垂直尺寸偏差及时纠正。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和振捣密实,避免漏振和蜂窝麻面的出现。砖混结构的建筑施工中除了上述情况外,还会出现组砌方法错误,墙体垂直、平整偏差较大,接槎尺寸不足,砂浆水平缝饱满度不够等问题。无论是框架结构还是砖混结构,主体施工期间除按施工进行验收外,还应按照相关图集以节点大样详细检查,遇有违规情况责令整改。

2.装修及半成品安装阶段,在此阶段中,楼地面、墙柱面及天棚装修以及踏步粉抹室内外涂刷工程中,易出现施工人员懈怠而发生成品质量达不到预期标准情况。需要管理人员随时检查及时纠正。门窗安装以及屋面做法由于多数为分包工程,易出现分包施工队偷工减料安施工管理的空白,需要甲乙双方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在此阶段中,各种施工人员相互交叉作业,容易出现相互妨碍,相互破坏成品的情况,需要管理人员做好事前要求,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工作,共同做好成品保护。

3.设备安装阶段严格设备质量关“三无”产品坚决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是保证设备安装质量的首要工作,其次无论水、暖、电、卫等各工种都必须要求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按规范操作,水暖卫安装要求管线横平竖直安装要求线路清晰,系统明确配电平衡,设备进户须按设计安全保护装置,总阀、总表、总箱。在监督质量过程中,指出问题,明确及时,同时也有对设计中出现漏洞或变更后设计未考虑的方面具有一定的和综合处理能力。

4、建设方案

由压缩车及配套箱(桶)构成的一级清运和二级转运:(1)垃圾压缩车配套垃圾箱(桶)→垃圾箱(桶)压缩后→垃圾处理场;(2)垃圾箱(桶)→封闭式手推车→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该方案的缺点:工程投资较多;该方案的优点:管理方便,运输过程中杜绝垃圾的漏、撒现象,管理费用低。该方案需要人员少,常年运行费用低,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如果采用该方案,可以避免垃圾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从技术角度考虑,该方案在国内其它城市已经有成形的运行管理经验。考虑国内外垃圾收集转运的发展趋势,从营口市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该方案作为本工程的推荐方案。

4.1投资估算结果及分析

项目投入总资金:本工程投入总资金为3 172.3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 111.63万元;流动资金60.69万元。资金来源如下:建设投资国家资金支持占41%,其余全部采用自筹;流动资金按70%银行贷款,贷款利率按5.31%计算。该项目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高于6%,财务净现值大于零,静态投资回收期小于15 a,其它各项财务指标也均能满足要求,项目又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在财务上是可行的。该项目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建设该项目将大大改善营口市的环境状况,对减少环境污染,对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改善社会环境及投资环境,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及城市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四)结语

我国是世界上膨胀土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随着现代化交通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膨胀土地区筑路特别是修建高速公路,将面临更广泛的环境条件和各种技术难题。查明膨胀土的有无与分布是勘察设计的基础;准确评价膨胀上的潜势是设计的关键;依据膨胀潜势采取合理的处治措施,是搞好设计的根本;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程序与工艺,是提高设计质量的技术保证。

通过以上三项工程实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再次看到工程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的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它将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成败,在这个阶段多种研究方法值得借鉴: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应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尤以定量分析为主;在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时应尽量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考虑,选择尽可能多的评价指标为决策提供依据;除了项目本身的价值外,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决策和管理 篇3

【关键词】关系营销 顾客管理 营销渠道

一、关系营销及顾客关系管理

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关系营销的市场结构包括外部顾客市场、供应商市场、内部市场、竞争者市场、分销商市场、影响者市场、招聘市场等,从而大大地拓展了传统市场营销的涵义和范围。

作为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客即消费者不仅仅是营销关系中的最终客体,而且往往是销售计划的终极目标,销售业绩的最终成果。因此,在关系营销中,顾客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仅能促使整个销售的成功,而且能为将来带来更多的“熟客”“回头客”,给企业带来更多长久的经济效益。而要更好地发展顾客关系,就要进行顾客关系管理。在此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顾客关系管理的涵义及目标

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主要含义就是通过对客户详细资料的深入分析,来提高客户满意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客户关系是指围绕客户生命周期发生、发展的信息归集。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通过“一对一”营销原则,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最早提出该概念的Gartner Group认为:“所谓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

客户关怀的目的是增强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国际上一些非常有权威的研究机构,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后分别得出了这样一些结论:“把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五个百分点,其结果是企业的利润增加一倍”;“一个非常满意的客户其购买意愿比一个满意客户高出六倍”;“2/3的客户离开供应商是因为供应商对他们的关怀不够”;“93%的企业CEO认为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成功和更有竞争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企业的客户成千上万,企业对如此多的客户又了解多少呢?不了解客户就无法对客户加以区别。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细分客户,对细分客户应采取何种形式的市场活动,采取何种程度的关怀方式,才能够不断地培养客户的满意度,这是企业传统客户关系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所有营销变量中,客户关怀的注意力要放在交易的不同阶段上,营造出友好、激励、高效的氛围。

2.关系营销中顾客关系管理的发展、程度及特点

在最初的时候,企业向客户提供售后服务是作为对其特定产品的一种支持。原因在于这部分产品需要定期进行修理和维护。例如,家用电器、电脑产品、汽车等等。这种售后服务基本上被客户认为是产品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售后服务,客户根本就不会购买企业的产品。那些在售后服务方面做的好的公司其市場销售就处于上升的趋势。反之,那些不注重售后服务的公司其市场销售则处于不利的地位。

客户关怀贯穿了市场营销的所有环节。客户关怀包括如下的方面:客户服务(包括向客户提供产品信息和服务建议等);产品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适合客户使用、保证安全可靠);服务质量(指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客户的体验);售后服务(包括售后的查询和投诉,以及维护和修理)。此时销售者对顾客的关系不仅仅停留在搜集和认知上,还可以更主动地加入到顾客的情感中去。因此客户关怀成为我们顾客关系管理的最高目标。

3.关系营销中顾客关系管理的手段及成效

(1)尊重顾客的人格,满足顾客的需求

现代企业市场营销不仅要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让顾客满意。为什么让顾客满意如此重要?企业的顾客分为老顾客和新顾客。过去企业营销的重点往往放在吸引新顾客身上,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吸引一个新顾客的成本是维系一个老顾客的成本的五倍,也就是说吸引新顾客比保持老顾客要花费更多的成本。所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保持老顾客比吸引新顾客更重要。保持老顾客的关键是使顾客满意。一个对企业及其产品满意的顾客会再次光顾,将更多的钱花在企业产品上,还会爱屋及乌而购买企业的其他产品,会对企业产品的价格变动不敏感,会忽视竞争企业的其他产品和促销,会主动向企业提出改进建议。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带给企业巨大的好处。顾客的满意程度是企业未来盈利的指示器。所以,一个真正意识到让顾客满意的重要性的企业会千方百计地强化这样的价值观念:对本企业来说顾客是最重要的人。

心里只想着自己,而不为别人考虑,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营销人员的。只有一心想着顾客,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才能更好的满足顾客要求,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2)讲诚信,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传统的思想里,有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的概念。甚至有些人把奸作为褒义词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本来一个好好的市场,就由于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给破坏了,为我们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坏的影响。我们要搞市场经济,急需加快提升市场主体的自身素质,要按游戏规则办事,要讲诚信,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搞弄虚作假,坑蒙拐骗,不会长久。一位谙熟市场运行的人士说,信用是财富、是资本,它能证明你的资格和能力,信用高,则风险低,信用低,则风险高,信用是经济社会中的生命和灵魂,任何人应当像爱护眼睛那样维护自己的信用。

我们要在顾客关系中有所发展,树立良好的形象,就应该对顾客讲诚信,决不能欺骗“上帝”。有的人欺骗“上帝”,暂时得到利益,最终要吃大亏的

现在,食品安全已经成了问题。什么垃圾肉、陈化粮、令人作呕的食用油、黑心月饼等等,让人防不胜防。他们是赚了一笔黑心钱,但是老百姓不会永远上他们的当,他们最终必然遭到被封杀的命运。

(3)要研究顾客的心理,将顾客当作亲人

我们的“上帝”是人民大众,所以要研究顾客的心理,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用亲情打动上帝。研究顾客的心理,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但是“上帝”也有高处不胜寒的时候。除了要对顾客尊重,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之外,还要懂得当地的文化,尊重当地的民俗,了解顾客的愿望和要求。用亲情打动顾客。

在货品买卖中,宣传的是自己的产品,但是在关系营销中,企业宣传的却是自己的形象。只有要真心诚意地把顾客奉为上帝,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同时,我们还要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保持自己产品的特色。因为顾客的水平不一定完全相同,还有一个对顾客宣传、教育、引导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商家不能被动地把顾客看成上帝,要主动地研究顾客的需求、购买力。对不同的顾客采取不同的办法。要分门别类、抓住重点,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不同的策略,赢得顾客的信赖,抓住顾客的心。从而,在顾客中树立好的企业形象,不断地占领市场、拓展市场。

二、营销渠道决策与管理

许多小型公司的发展常因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渠道机构而受到阻碍。而一个企业一旦拥有四通八达的营销网络,就等于有了决胜市场的控制权。那么企业应如何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并有效的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呢?

1.市场因素对营销渠道的影响

市场因素对分销渠道的设计有重要影响。企业在选择销售渠道时,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潜在顾客在何处?顾客的数目、地理分布、收入、购买习惯以及对不同销售方法的反应如何?他们的信息要求如何?他们对服务的偏好怎样?他们对价格有多敏感?

首先,市场容量。如果产品的市场容量较大,企业应利用中间商来擴大自己的市场销售,以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反之,如果产品的市场容量较小,企业可采取直接渠道销售。

市场范围。产品销售的市场地区范围较大,企业则应选择间接渠道经销。有些产品的销售市场比较集中,只在某一个或几个地区,则可以考虑采用短渠道或直接销售的方式,或者生产企业直接卖给零售商,如生产资料市场比较集中,适宜于集中销售。

其次,潜在顾客数量的多少。如果潜在顾客数量较少,企业可以选择直接销售渠道;反之,潜在顾客数量较多,企业则可考虑使用间接渠道销售。另外,生产商在推出新产品时,易采用短渠道策略,在潜在需求逐步变为现实需求时,市场容量变大其渠道也应向多层次发展。

再次,竞争性。市场中的竞争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争夺营销渠道。当竞争较为激烈时,企业在市场中建立分销渠道则需选择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渠道,这时应是越短越好,因为这样容易见成效。我们要考虑到顾客需求的稳定程度。需求较稳定的产品,企业可选择直接销售渠道;反之则选择间接销售渠道。

2.产品因素对营销渠道的影响

产品的特点对销售渠道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如:联想、海尔、一汽都是业绩斐然的大中型企业,他们的自身渠道建设,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代理经销模式。深圳华为公司正好相反,华为公司发展到目前的程度,主要靠直销,华为公司主要的销售手段就是直销。公司从1998年成立,靠2万元的资金发展到今年一年销售达到100个亿的销售规模,主要是依靠一个很好的全国性的直销网络。为什么华为公司采用这种直销的方式,不像联想、海尔代理的方式呢?主要是跟这个行业的特点有关系。因为华为公司主要是在通信行业,这个行业的特点就是面向的客户比较单一,他们主要面向电信部门、邮电部门,还有一些专网、专业的通信部门。这样的行业比较单一,客户比较集中,不是很分散,可以采用直销方式进行。另外,它的产品技术比较杂,每一台机器都有它的特点,有一些安装调试都需要比较高的技术,需要比较复杂的操作。这样的话,它的售后服务,对用户的服务,就要求很高。

首先,产品的体积与重量。体积庞大和笨重的产品应尽可能缩短分销途径,以节省运输和保管方面的人力和物力,往往采用直销或代理商经营方式。例如,电冰箱、洗衣机等商品一般由制造厂直接向零售商销售。有时也可在零售商中选择一家代为分配。如机械设备,一般只经过一个环节,甚至取消中间环节,由生产者直接供应用户。

其次,产品的价格。单价高的产品,可采用直销方式,尽量减少多层次分配渠道。采用最短渠道的目的是降低中间费用,以增加价格上可能取得的优势。如果产品单价低,企业要保持一定盈利,必然要增加销量,这必须依靠批发商,增加产品的辐射面,所以要采取较长的、较宽的渠道,才能达到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再次,产品的技术服务要求。如果产品的技术性较高,需要较强的技术服务,企业则应选择直接渠道销售,由可控的销售人员来完成销售更加有效。例如,计算机就是一种昂贵的、复杂的并需要根据顾客的需要来作解释和应用分析的产品。公司培养的销售人员或销售工程师可以很好地承担起为计算机购买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任务。

3.走出营销渠道误区

需注意,营销渠道能为消费者创造效用,但顾客的偏好必须谨慎确定,因为对营销规划能否成功来说,产品附加效用创造得过多或过少有同样的危险。例如,一个国际建筑产品制造商为了强调快速服务而采用有无线通讯设备的送货车,这在美国就犯了服务过多的错误。该公司自诩从接到顾客订货要求到货物送达建筑工地最多只要两个小时。这项服务的成本已计入该公司的产品中。尽管该公司的服务非常优异,然而在美国其产品却处于严重的价格劣势。顾客们高度评价该公司的服务,但在实际购买时却宁愿选择送货较慢因而价格低得多的竞争对手的产品。该公司的竞争对手以低价格的形式将成本节约传递给了顾客。在这里,对于美国的顾客而言,价格比时间更为重要。

分析市场营销渠道时,另一种常见的错误是仅从组织(Institution)本身出发。许多人一谈到市场营销渠道马上就会想起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经销商和各种各样的中间人。这样思考的危险是,这些中间商并不总是存在。研究市场营销渠道必须从市场这一端开始,分析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必须履行的各种职能。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营销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正确理解和把握营销学的概念,对于企业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具有重要的帮助。其中关系营销的概念,是营销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做好顾客关系的管理,有助于企业创造顾客忠诚,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不管是产品制造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都应该努力做好关系营销,并对营销渠道做出正确的选择,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志敏.跟大师学营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决策和管理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电子地图,集中式

1 前言

莱钢集团下属单位比较多,地理位置分布比较分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集团公司对下属单位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不能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下属单位财务信息上报迟缓,数据提供困难,实时监控不能很好的实现。随着集团公司改制的不断深化,给财务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如何加强财务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及时提供各种决算报表,进一步加强实时监控,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新特点。同时,在网络信息化广为普及的今天,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越来越重要。财务部门只有无缝隙的检查才能保证管理流程的准确履行,只有无隔离的统计才能生成各单位财务运行状况的真实描述,只有无时差的执行才能产生事中控制的效率意义。

因此,系统目的是实现集团母公司与直属单位、分公司、子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实行财务信息集中管理,在信息集中的基础上利用电子化手段实现财务分析的各项职能。

2 系统架构及安全性设计

2.1 系统整体架构

为了适应莱钢集团企业的管理要求,采用B/S架构和电子地图技术构建财务集中管理平台,在集团总部配置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软件资源,并使集团各成员将前端数据实时传递到集团总部,即集团与成员单位信息共享、单据在成员单位之间实时协同、预算体系和指标统一制定和共享、资金集中管理、集团能够利用信息评价整个集团成员的绩效等。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示:

根据系统整体架构,在技术实现上我们采用多层体系架构,每一层都提供不同的应用,使软件使用灵活。对于该技术架构,它分为:

(1)运行在客户端机器上的客户层(Browser);

(2)运行在J2EE服务器上的展示层(Web Server);

(3)运行在应用服务器上的业务逻辑层(App Server);

(4)运行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的数据仓库(DB Server)。

2.2 系统安全性设计

财务数据是每个企业的核心机密,财务数据的安全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系统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2.2.1 CFCA认证方式

通过数字签名和数字加密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用户对于信息和数据安全的要求,借助第三方软件提供的CA证书的认证解决方案,为集团财务管理部署CA认证系统,为综合业务系统提供了基于数字证书的安全保护。

2.2.2 事物跟踪机制

用户对数据库进行的任何操作都进行跟踪,记录用户操作信息,如果系统出现故障或非法侵入,都可以从跟踪日志中发现问题,从而完善安全性或恢复数据等。

2.2.3 双机备份机制

系统采用两台服务器,一台作为另一台的镜像服务器,数据同时保存在两台服务器中,一台出现问题,另一台能立即接管,实现系统运行无缝连接。数据异地备份,保证数据安全。

2.2.4 配备完整的网络防病毒软件

选用国外成熟的企业级网络防病毒软件,分别安装在服务器及客户机上以提供完备的病毒防御体系,包括文件监控、内存监控、引导区监控、邮件监控、网页监控、注册表监控、漏洞攻击监控等等。

3 财务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功能

大型企业财务管理和辅助决策的研究与应用系统主要包含如下模块:集中帐务处理系统、通用报表管理系统、工程财务系统、资金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全面预算系统、应收应付系统、经营分析系统。

3.1 集中帐务处理系统

帐务处理系统是整个财务信息化体系的基础,是财务核算数据的采集平台。集中式帐务处理系统实现了三个层次的集中:数据集中、核算集中、管理集中,同时支持多会计实体。通过“一套账”的财务核算管理体系,实现了由传统的并表处理到并帐处理的转变,既可以满足企业内部细化核算的目标,又可以适应多种财务集中管理的应用模式。

该系统主要完成凭证录入、审核、处理并生成会计账簿:如日记帐、明细帐、总分类帐、核算明细帐等,月底进行凭证结转和月结帐(生成月结帐凭证),年底进行年结帐(生成年结帐凭证)。

3.2 工程财务系统

莱钢技改工程指挥部管理莱钢新建和改造的工程,与材料供应处、设备供应处、工程预算部有大量的业务往来。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软件系统,这些系统在各个部门的业务处理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上述软件由于采用不同公司开发,各个系统的侧重点不一样,并且采用了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和各自独立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形成不同的体系结构,最终导致基础数据编码不一致,系统之间不能互换共享数据,数据反映不畅通及时,部门之间数据牵制与审核滞后。工程财务系统用统一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实现财务系统与材料、设备、预算等系统的数据共享,管理统一,保障了集团技改工程信息工作规范化、高效化,提高了财务核算效率。工程财务系统又可细分为中间代码转换系统、材料供应管理、设备供应管理、合同预算系统管理、建设项目前期管理模块、工程项目管理和系统维护七个模块。

集中帐务处理系统流程图如图2示:

3.3 资金管理信息系统

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层面上将应用系统划分为核心业务平台、客户服务平台、监控与决策支持平台、系统接口平台四个主要部分。根据不同的业务划分处理界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方案包含了资金结算、财务核算、金融信贷管理、投融资管理、网上金融服务、客户关系管理、资金计划、资金监控查询、票据管理、现金流预算、商业银行系统接口、银企直联、财务软件接口、ERP系统接口、使用人员控制等系统,基本上涵盖了集团各项资金业务的管理需求。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如图3:

3.4 通用报表管理系统

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的集中反映,是会计核算成果的最终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以及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该系统主要完成集团公司、子公司、子子公司等不同层次的财务报表的结构生成、取数关系定义、运算关系定义、报表调整分录、报表合并生成等功能。报表编制流程如图4:

3.5 成本核算系统

成本核算系统是根据莱钢生产工艺、上下工序关系、产品结构、采购、销售、财务等信息,按照实际成本核算模型或计划成本核算模型算出每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费用明细;再根据利润核算模型算出每种产品的利润,以便进行成本的分析和控制。

该系统包括股份公司的计划成本核算和型钢公司的实际成本核算两种核算方式。主要功能模块有:数据准备、成本核算、利润测算、凭证处理、数据查询导出、系统维护等功能。逐步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流程如图5示:

3.6 全面预算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建设是以全面预算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为目的,提供预算系统框架、基础设置、编制审核汇总、执行控制、调整、分析考核等多个环节的基础数据、辅助数据和分析数据。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应在全面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多个环节,并与当前莱钢集团分散使用的专业管理软件相结合,从管理软件中获取全面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所使用的数据。

全面预算系统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资金预算、成本预算和财务预算五部分,预算管理总流程主要包括的内容有:莱钢集团基础设置-莱钢集团系统初始化设置-集团制定预算表样-集团预算预设内容下发-子公司进行系统设置-子公司与部门进行预算编制、审核、审批-集团审批各子公司及单位预算方案-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调整与审批-预算报告与分析-预算考核。

3.7 经营分析系统

财务系统提供了详尽的财务数据和成本核算数据,结合销售数据制定成本控制模型和利润分析模型和最近生产规模控制模型,规范进行生产计划制定,及时分析生产经营状况,最大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

4 系统主要技术特点

4.1 财务数据进行矢量化电子地图分析

通过矢量化电子地图把集团和各子公司的财务数据按不同的财务指标进行逐层展示分析,把全面预算指标与目前各单位的进展情况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提供给管理人员进行分析, 可以对业务和财务数据的变化趋势、历史数据对比、未来市场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在电子地图上建立数据异常和报警机制,当满足条件时,触发报警。

4.2 在集团范围内搭建统一的集中的财务管理系统平台,支撑所属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

该系统不仅能够帮助集团各下属企业进行日常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更有效支持集团的财务监控,进而支持集团经营业务的协同增效;通过实施可控制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会计流程,满足集团和子公司对内、对外的会计信息需求;在财务核算的基础上,将各个经营实体的财务数据按投资关系或内部管理关系重新分类、聚合,在内部交易与内部债权与债务等往来发生之时由双方进行交易确认、自动生成抵消分录,及时形成合并财务报告;规范会计核算,忠实记录业务活动、资产状态和经营成果,为业绩考核提供数据支持。

4.3 建立在“一套账”模式下的集中管理模式

在集中财务管理模式下,改变以往每个单位都需要单独建立一套账(一套独立的数据)的方式,转变为所有单位“一套账”的管理模式。所谓“一套账”并不是下属单位改变独立核算的管理模式,而是将所有的单位的财务数据按照组织结构体系定义的组织关系统一建立在一个数据库中,数据统一组织。其优势是便于集团的集中管理和标准的统一,适应集团内部组织结构及股权的变化,满足集团企业动态实时查询的要求。

4.4 支持多组织,多会计实体

在集团内每个会计实体都需要建立自己的账簿,对应不同的科目结构,以满足其在管理和核算上的特殊需要。集团既需要按各个板块的分类管理,同时也需要掌握集团总体的资产和经营状况,所以系统为企业提供建立多种编码体系架构,同时在不同的编码体系与标准编码间建立映射关系,为并账汇总查询提供数据标准基础。

4.5 基于职责和角色的授权管理,支持多种安全认证方式

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授权管理。不论人员如何变动,职责是相对稳定的,只要将操作人员赋予某个职责(角色),就会获得相应的授权。

支持多种安全认证方式,对用户权限实行分级管理,操作日志管理,功能强大。

4.6 在体系结构上,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伸缩性

系统基于B/S结构,全面支持Internet,客户端免安装和零维护,采用三层架构,利用java平台开发工具进行开发部署。支持大、小型机,支持UNIX和Windows等网络操作系统;支持ORACLE,DB2,SQL SERVER 2000 等多种主流数据库系统。

4.7 信息共享、报表合并及时

随时了解集团企业总体财务信息并以下拉式的方式逐层分解;报表无需上报与汇总,在企业的任一层都可以得到相关的报表;合并既可并账又可并表,数据准确及时。

4.8 采用“链式矩阵”技术对财务、业务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链式矩阵”技术解决了财务数据与相关业务数据的关联,并进行多层次、多主题、多维度的数据挖掘和分析。

5 结论

决策和管理 篇5

此次有幸参加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为期4天的“行为决策和风险管理” 短期培训,时间虽短,但感觉获益良多,尤其是张志学教授和王晓田教授分别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们在各种情形下的不同行为决策和对风险的把握进行的分析和探讨让我颇有感触。

一、做好信息收集,多角度分析问题,理性决策。人的一生总是要做出各种不同的决策,学习上的、工作上的、生活上的,很可能一个决策就改变人的未来发展道路,因此要尽可能的多采用理性决策。怎样才能做好理性决策呢?第一要针对问题收集相关的信息,而且要尽可能的收集全面,第二要根据信息建立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第三要做好方案的评估,第四要选出最佳方案。在做决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锚定效应和框定效应,多换位思考。做好了这四步,就能更好地应对处理过程中的许多不确定性,减少决策偏差。正如课堂上学习的陈天桥创业案例中所写到的那样“在每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陈天桥的创业故事都会重写。”我们也一样,在每个转折点,我们都要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慎重决策,这样才会给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不偏离自身理想的发展道路。

二、避免判断与决策偏差,做好风险管理。在工作中,由于个人知识、素养、成长环境、教育经历、工作背景等因素影响,我们的思维会出现各种偏差,有感觉偏差、认知偏差、记忆偏差、环境偏差,可能会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出现“群体思维”,而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及风险的产生。从巴林银行倒闭的这个案例中,我再次感受到风险的管理是多么的重要。肇事者尼克.里森违规操作,加之严重的赌徒心理,过于乐观地估计形式,然后又隐瞒重要信息,在利益驱动下,完全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再加上巴林银行混乱的内部管理和不得力的监控措施,使巴林银行失去了多次遏制风险进一步扩展的机会,最终导致百年(文秘园地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银行毁誉一旦。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在与市场的博奕过程中,将风险锁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做好风险管理。

三、按照三参照点理论,做好底线调控与目标调控,管理好日常生活中的风险决策。我们常常会给自己制定一些奋斗目标,以此来不断激励自己为着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可我们可能很少考虑过自己的底线是什么,有时还可能将底线就设置为了目标,也因此无法管理好日常生活中的风险决策。例如在给客户理财的时候,就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他的底线、现状和目标是什么。这样才可能为客户制订出可行的理财方案,告之客户在何种情况下可获得高的收益,在何种情况下可保本不亏。否则如果只乐观的设定益目标,那么在出现风险状况时,客户将很难接受和认同。决策和风险一样,无处不在,怎样管理好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因此想用《大学》里的这句话与大家共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全面风险管理

定义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所以以下都围绕企业管理进行阐述。这里的定义是参照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6月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

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与企业内部控制

说到风险管理,有个概念是必须要提到的,即企业内部控制。在实践中有很多企业不能真正理解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和联系,要么将两者完全隔离开来,要么只是简单地将它们等同起来。那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差异呢?目前国际上基本上是接受了美国COSO(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人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国内也有译作《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对两者的阐释。按COSO框架,两者的联系为:

(1)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COSO框架中明确地指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内控,将之作为一个子系统。

(2)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部分运营风险,或者说对于在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之中的风险,内控系统是必要的、高效的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同时,维持充分的内控系统也是国内外许多法律法规的合规要求。因此,满足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差异为:

(1)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订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而且,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上,全面风险管理多于内部控制。

(2)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目前所提倡的全面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管理人员的聘用、有关的预算和行政管理、以及报告程序等活动。而内部控制所负责的是风险管理过程中间及其以后的重要活动,如对风险的评估和由此实施的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活动和监督评审与缺陷的纠正等工作。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

(3)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概念和方法,因此,该框架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四项目标。这些内容都是现行的内部控制框架所不能做到的。

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变得更加全面,它们之间必然相互交叉、融合,直至统一。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概念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受到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约有40%左右的银行和企业破产,经济倒退了约20年。美国企业为应对经营上的危机,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内部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企业的各种保险项目。可见,当时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保险手段。

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经过两年研究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第一次对内部控制做了权威性的定义。195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施耐德

教授第一次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美国“水门事件”调查结果,立法者和监管团体开始对内部控制问题给以高度重视。为了制止美国公司向外国政府官员行贿,美国国会于1977年通过了“国外腐败实务法案(1977)”。该法案除了反腐败条款外,还包含了要求公司管理层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条款。该法案成为美国在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第一个法案。1978年,美国执业会计协会下面的柯恩委员会(Cohen Commission)提出报告,一是建议公司管理层在披露财务报表时,提交一份关于内控系统的报告;二是建议外部独立审计师对管理者内控报告提出审计报告。1980年后,内部控制审计的职业标准逐渐成形。而且,这些标准逐渐得到了监管者和立法者的认可。

197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和风险费用的增加,法国从美国引进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并在法国国内传播开来。与法国同时,日本也开始了风险管理研究。此后20年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建立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云集纽约,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这是风险管理走向实践化的一个重要文件。1992年9月,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这份框架此后被纳入政策和法规之中,并被各国数千家企业用来为实现既定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加以更好的控制。1995年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制订的AS/NZS 4360明确定义了风险管理的标准程序,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澳新ERM标准,这标志着第一个国家风险管理标准的诞生。

社交网络有助于判断和决策? 篇6

在一般人眼里,社交网络有利于做出决策,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信息、学到知识。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换句话说,你的社交网络越广泛和活跃,你的决策可能就越发英明。但是,社交网络会不会削弱你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副教授Francis J.Flynn及其博士生Scott S.Wiltermuth通过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在研究中,Flynn和Wiltermuth询问了参与者对于不同伦理抉择的观点。例如,在某个假定的场景中,一个员工被发现偷窃了办公室的纸笔等零碎物件,公司保安要求将此人立即解雇,但是这个员工平时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在公司的资历也较深,因此她的经理决定再给她一次机会。这符合伦理吗?参与者也被要求猜测他们的同事对此事的看法。最后,他们会从社交网络中挑出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作出决定。

Flynn和Wiltermuth将参与者分为三个组别:商学院学生、高管班学生和在大型制造企业的营销部门就职的员工。对于这三组来说,结果是一致的:当人们与周围的人联系得越多,就会越加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判断和周围人的观点一致的程度(理论上称之为“虚假的同感效应”)。即便是参与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与众不同,但只要他们误认为自己的观点与大众相同,这种效应仍然存在。简单地说。人们越来越依赖社交网络,也就是认同这种虚假的同感效应。本质上,社交纽带加强了人们的“同感”,就算这种同感压根儿就不存在。

这个结论可能与人们的惯常思维有所不同,但它有着直接并且似是而非的解释。过去的研究表明,当人们互动时,总是倾向于有一个共同点。例如两个同事都是某支球队的粉丝,就会经常在工作中讨论到球队的表现,这可能会使两个人都误以为在其他方面有更多相似性。这种误解可能是真的,但只局限出于在伦理和道德层面的看法上对对方的尊重,因为工作伙伴并不希望在这种话题上出现分歧,因此总是选择回避此类话题。他们更倾向于讨论类似家庭生活、最新事件和其他“安全”的话题。这种伦理“盲区”对那些位于社交网络中心的人们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人们总是比实际更希望能够了解其他人的观点。“如果组织成员错误地估计了其伦理判断与主流观点一致,那么他们就会更大胆地互动,并且只学习那些错误的判断,直到错误已经不可纠正。”

决策和管理 篇7

决策树算法已经被成功的应用于很多分类问题,并尝试采用其中的ID3算法来完成银行客户数据的贷款风险预测。根据模拟的银行客户基本资料的数据,通过建立决策树模型,对客户群体的贷款风险进行预测,找出分类规则。具体实现过程中,详细描述了实验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和步骤、数据库模块、决策树生成模块、以及验证和预测模块。其中,针对ID3算法要求属性离散化这一特点,将连续属性进行区间划分,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使数据能够满足算法的要求。针对在算法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识别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属性标识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的特征,建立了一个银行贷款风险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从该模型产生出相应的规则。该模型可应用于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贷款风险的控制。最后利用规则得出的结论结合客户的实际信息来实现对客户贷款风险的预测。

1 决策树

决策树技术由于其生成的规则容易理解和可解释性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数据挖掘领域。决策树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节点、分支和树叶节点。决策树中的节点是一个测试条件,这个测试条件将决策树分为多个分支,每个分支代表了该误1试条件的每个可能答案,位于决策树最顶端的节点为根节点。每个分支会连接另一个节点,或者连接决策树的末端(即树叶节点),决策树建立起来后,需要预测的数据对象从根节点出发,根据所经过的节点的测试条件选择要经过的分支,并最终到达树叶节点。树叶节点的值或类别也就是要赋予该数据对象的值或类别[2]。

2 ID3算法

ID3算法的核心是在决策树上各层节点上选择属性时通过计算信息增益来选择属性,使得在每一个非叶节点进行测试的时候,能获得关于测试记录的最大类别信息。具体的方法就是:检测所有的属性,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属性产生决策树的节点,由该属性的不同取值建立分支,再对各分支的子集递归调用该方法建立决策树节点的分支,直到所有的子集仅包含同一类别的数据为止。最后得到一棵决策树,它可以用来对新的数据集进行分类。

ID3算法的具体描述如下:

输入:训练数据集samples,候选属性的集合attributes_list输出:一棵决策树

算法:

3 决策树技术在银行CRM中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挖掘任务的提出。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中主要包括三类,即个人、单位和同业存款。其中个人储蓄主要形式是活期和定期等形式,在个人存款客户关系管理中,由于客户分散,数量较多,利用决策树技术对客户进行分类,并找出各类客户的特征,使其有目标、针对性地开展客户营销活动,降低客户营销成本,提高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1]。

(二)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分析。在客户关系管理的数据挖掘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的数据格式都能直接被用于数据挖掘,一般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有以下特点:一是所有的数据应该放在单一的表格中;二是每行应该与一个实体相对应,例如客户;三是带有单一数值的列应该被忽略;四是对每列带有不同数值的列应该被忽略;五是对于预言性建模,目标列应该被识别,并且所有的同义列要除去。因此,必须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4 实验中间数据和结果

决策树的生成过程采用从上到下的策略。随着迭代深度的增加,算法考虑的数据集数将不断减少,使得在较深层次的数据集划分中,专注于训练数据集的某个子集的统计信息,而忽视各类数据集的整体分布情况,造成对噪声的敏感。所以,虽然一棵完整的决策树能够非常准确地反映训练数据集中数据的特征,但因失去了一般代表性而无法用于对新数据的分类或者预测,出现了过匹配的现象。鉴于上面的原因在生成决策树时采用预剪枝技术,使得决策树的最大层数不超过七层,这样生成的决策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匹配问题,如图1。

5 总结

本文在阐述数据挖掘技术、CRM、数据处理以及决策树算法的基础上,对银行基本客户信息进行挖掘和发现,得到了一种决策树预测模型,并根据模型开发了一个风险预测系统,实现了对银行客户的风险预测。

综上所述,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技术在银行业CRM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它的应用将会推动银行信息科技化进一步改革,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摘要: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算法在银行业中有很重要的价值。决策树技术应用于银行业中,可以通过对特定的客户背景信息的分析,预测该客户所属的客户类别,从而采取相应的经营策略,这样既可以提高银行服务的服务水平,开发客户资源,避免客户流失,又能够节约资源,利用最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判断贷款对象是否有风险,贷款方案是否可行,将客户按照银行的实际需求进行分类,这些问题通过决策树算法都可以解决。

关键词:决策树算法,客服背景信息,数据挖掘

参考文献

[1]何容勤.CRM原理,设计,实践[M].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25

[2]李德毅.数据挖掘研究现状.http://news.chinabyte.com/139/133639.shtml,2000-11-16

决策和管理 篇8

一、编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性

鉴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性质, 要求用编制资本预算的办法作出判断, 而这种资本预算比起企业计划各种消耗性支出、任何日常购置更加严谨和具有分析性。原因如下:一是固定资产投资意义深远。购置固定资产的决定对于营业费用和现金周转的影响几乎要比企业通常购置的任何其他资产都长久。如某一制造企业资本支出方面的决策决定企业的产品应该在哪里制造, 又该怎样制造, 这一点反过来又决定企业的组织、业务、现金周转及财务结构的基本特征。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在实施后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企业花费很大的代价, 包括财务上和经济上的代价。许多产能过剩的厂房、设备、技术落后, 既不是市场经济的缘故, 也不是市场交易不旺, 而是根本找不到销售市场。这样的设备, 不需要的资产不能继续使用, 只能把其报废, 算作账面亏损。当然, 这也意味着要重新培训职工掌握新设备的科学技术, 生产出高效、环保等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的产品。另外, 财务会计要做好和核算好在新设备期间中断企业生产产品和发送产品, 处理好琐事细节且核算要真实、科学、合理。三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务必须认识到, 只有下决心作出一系列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才有可能实现扩展的愿望。如果要使企业在扩建的同时继续兴旺发达, 那么这些投资必须是正确而稳妥的决策。否则, 随着企业的扩建而带来的将是财务上的紧张, 而不是兴旺。四是要看某一个固定资产投资机会在多大程度上能给企业带来收益, 这要受到许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影响。为了把这些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决策时尽可能的考虑进去。譬如说, 预计要从某项资本投资获得的收益只是一种未来的收益, 而未来却是不可知的。即使知而无误, 也只是一个比较不同时期的收益和成本问题, 今天收到的一万元不同于未来某一时刻也收到的一万元。

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决策

编制固定资产预算的过程既是一个财务过程, 也是一个管理过程。虽然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决策, 但也要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财务和经济方面寻求投资机会、评价和实施选定的投资项目以及对整个过程不断实行监督, 这对于企业的资本支出计划能否长期成功至关重要。

首先必须创造连续不断的、规模越来越大的一系列投资成本。虽然有许多需要长期资金投资的项目毋需管理部门花费许多精力去搜集便会自然出现, 但是这样产生的投资项目常常在某一主要方面具有缺陷。从长期计划的全局来看, 结果制定出来的投资项目一览表, 将是一堆杂乱无章、横不关联且没有主题的方案。许多企业之所以经营的不成功, 就是因为管理决策部门未能给资金找到有利可图的出路, 或者未找到跟企业长期目标相一致的充分的投资机会所引起的。但这不应该理解为凡是偶然的投资机会, 可以不经研究就放弃。管理决策部门不能仅仅依赖于自发产生的一连串的新方案, 拿来充当企业年度资本预算中可供选择的全部投资方案。相反, 管理决策部门应通过系统的探讨编制固定资产预算, 并使固定资产编制过程一开始便跟企业的长期奋斗目标相结合, 以保证投资机会的到来。

三、编制固定资产投资的盈利分析

财务管理人员在编制资本预算中的作用是充当“投资项目的分析家”, 一般是从投资项目的评价阶段起, 便开始发挥这种作用的。工作具体有:一是估量每一个投资项目在实施后可能带来的收益及其所需的成本。二是对其资料进行评价, 以便确定哪些项目将带来利润, 应该列入企业的资本预算。

一般地说, 财务管理人员可以不用估算操作的成本和收益技术方面的问题, 该问题需要依靠工程技术人员和市场研究人员的专门技术。财务管理人员则是综合检查成本和收益的测算工作, 以便理清哪些因素与分析工作有关。尽管各家企业的实践千差万别, 但是投资项目的收益和成本的测算与评价都涉及三项基本工作:一是把提出的投资方案分门别类为分析做好准备工作。二是分清有关投资项目的各种收益和成本并以适当的模式组织安排好, 以利于分析工作的进行。三是把各项投资项目按可取性的大小进序进行排队。这三个步骤叫做投资方案的盈利分析。虽然就某个投资项目来说通过盈利分析来衡量其可取性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对每个方案作出的最后决定并不是以这一点为唯一依据。尤其是要考虑到现今对公众私人企业在消费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负责。进而使我们的投资环境会越来越好。不管怎么说, 对投资项目的评价可以显示出某一项目是否确定获利、无利, 或者是对企业来说, 其处于收益仅够支出的边缘上。另外, 在某些情况下还可指出, 把边际项目变为有利的项目应当采取的措施。

由于管理决策部门有义务保护企业法人的利益, 因此不能忽视投资评价项目的数量情况。主要是对投资项目的收益和成本进行测算, 对全部投资的机会做恰当的分类后, 财务管理人员将着手有关的项目收益和成本的整理和测算工作, 以便使每项潜在的投资得到正确的评价。在分析资本支出方面, 需要对投资项目的收益和成本使用特别的定义, 这些与通常会计上的收入、利润和成本上的意义不同。评价一项投资必须标明“期间”, 一般指这个投资项目预计使用的年限, 以每一个阶段所产生的现金收支额为准, 这个评价过程还应划分出增加的现金收支额, 即企业新增项目实现前后, 相应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之间的差额。最后现金收支额一定要在比较基础上测算, 也就是说要考虑到现实收入时期和现金支出时期的不同。这一复杂的规定和伴随而来的种种限制, 也要通过简短的列举和解释大多数投资机会所共有的等几种成本和收益, 才能更清楚。

投资项目的排队, 明确地说就是与企业长期资本投资的本期投资项目一览表上的每个投资项目都已分门别类, 有时要经过重新分类, 一切与投资项目有关的成本和收益都要分清楚, 财务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按照轻重缓急、长短期任务等各种因素来进行分析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达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财务人员在编制固定资产资本预算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每个投资方案进行评价, 尽管在盈利分析方案进行数量的评价, 在分析方面也能够运用许多方法, 但理论上有四种方法被作为研究和评价投资方案。笔者认为有两种方法最有效, 即净值法和内部收益法。

评价中的净现值法 (NPV) , 简称现值法, 现值法和内部收益法是发生联系的。两者在固定资产投资方案时都要引用折算成现值后的现值收支额。因此, 当举例说明这两种方法时, 其关系之密切显得很清楚。所谓一个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收益额 (现金收入额) 的现值减去净投资额 (现金支出额) 的现值后的值, 而净现金收益额的现值和净投资后的现值是由净现金收益额和净投资额按该企业的资本这一折现合成的。用公式表示的净现值 (NPV) 具体分解为:

NPV= (B的现值) - (N1的现值)

其中:B=预期的年度净现值收入;N1=所需的净投资 (现金支出) 。如果那个项目的净现值是正值, 那么这个项目应该采纳;如果是负值, 就不应该采纳。

摘要:本文主要强调财政收支平衡问题, 指出在减少财政赤字措施方面应加强固定资本投资并对其重要性、管理决策和盈利分析进行探讨。

决策和管理 篇9

理性决策模型假定决策主体精于判断和计算, 是完全理性的, 并且假定决策目标是单一的:追求效用的最大化。然而, 这两个假设与消费者决策的事实不相符合。西蒙指出决策主体是“有限理性的”。第一, 决策者对决策状况的信息掌握是不完备的。“按照理性的要求, 行为主体应该具备关于每种抉择后果的完备知识和预见, 而事实上, 对后果的了解总是零碎的”。第二, 决策主体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只能被视为一个具有学习及适应能力的体系, 而不应被看作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体系”。信息的不完备和主体认知能力的有限使得效用最大化往往不可能实现, 而在有些情境下, 即便效用最大化可以实现, 决策主体也不愿意把它作为单一标准应用于决策背景。例如, 决策成本过高, 追求效用最大化带来的利益相对较低的情境下, 决策主体倾向把降低决策产生的负面情绪作为目标。显然, 一个多元的目标体系更好地解释了多数决策情境下决策者的行为。这个多元目标体系存在着优先次序, 决策元目标会随着消费者决策型态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识别不同决策型态消费者心目中占主导地位的目标是有所助益的。

二、决策元目标

决策元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 基于心理情感和认知导向, 决策主体期望优先实现的一种满足状态。它与具体目标不同, 决策元目标影响着整个决策过程, 而具体目标是决策主体为实现决策元目标而设定的具体路径。

决策者的各种选择是为了达成不同的目标 (Bettman, 1979) 。多数情况下, 基于心理情感和认知导向, 决策主体有着优先选择即决策元目标。Bettman等人 (1998) 的关注点在于决策元目标的具体分类。

一是使效用最大化。在这个目标的驱动下, 消费者有强烈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欲望并积极地付诸实践行动。效用最大化是指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下, 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现实决策情境中, 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的行为就是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表现。

二是努力规避风险, 减少损失。知觉风险是在产品购买过程中, 消费者因无法预料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感。消费者是能动的, 一旦知觉到某种风险的存在, 必然会想办法来减少风险。典型的行为表现如从众购买和习惯性购买。

三是使由困难交易引发的消极情绪和压力降到最低或者追求一种良性情绪的体验。由于有众多选择可以加以比较, 消费者感觉到权衡变得令人烦恼。消费者会倾向简单化处理, 以降低消极情绪感。

四是追求象征意义, 使之与消费者标榜或期待的身份相一致。典型的表现是对品牌的热衷。品牌的象征性能够帮助消费者联想到他所希望归属的社会群体, 扮演的社会角色或者想要表现的自我形象 (park, 1986) 。

三、消费者决策型态

消费者决策型态又称消费者决策风格, 是“以消费者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方法为特征的心理定位”。它在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时具有消费者不能意识到的心理强制作用, 这种心理强制作用会从根本上支配消费者的决策行为。

Stone (1954) 把消费者划分为经济型、个性化型、民族认知型和冷漠型。这种划分存在着消费者类型维度单调的缺陷。Sproles和Kendell (1986) 在消费者决策型态划分领域做出有益突破, 首次提出了多维消费者决策型态。此后各国学者检验和比较了不同地区与文化背景下CSI的可推论性。我国学者宋思根以上海市学生、员工和社区居民为样本对消费者决策型态8因素模型在中国城市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并且分析了人口统计变量与部分消费者决策型态因子的显著性相关关系。这8种消费者决策型态分别为: (1) 完美主义型—多为35岁到45岁的消费群体。这类消费者追求高质量产品。 (2) 品牌认知型。这类消费者倾向国际知名品牌。 (3) 新潮时尚型—多为非在职的消费群体。这类消费者十分关注消费新时尚和新潮流。 (4) 休闲娱乐型—多为女性、大学专科以下消费群体。这类消费者认为逛街是一种享受, 逛街于他们而言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5) 忠诚习惯型—月收入多在6000元以上的消费群体。这类消费者常去固定的商店购买商品。 (6) 困惑不决型—多为45岁—59岁的消费群体。这类消费者面对关于产品的大量信息会感到困惑, 难以抉择。 (7) 粗心冲动型—多为2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这类消费群体会尽可能地缩短逛街时间, 他们不太关心产品的性价比。 (8) 经济实惠型—多为在职男性、已婚、45岁—59岁。这类消费者常会追求低价位商品, 努力使购买物超所值, 他们会在不同商品和品牌之间进行细致的比较。

四、消费者决策型态和决策元目标之关系分析

决策元目标会随着消费者决策型态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二者存在着相关关系。

完美主义型和经济实惠型的消费者决策时, 占主导地位的目标是实现效用的最大化。两种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路径有所不同。完美主义型消费者偏重产品高质量, 经济实惠型消费者偏重商品低价格。两者分别从质量和价格两个维度进行信息搜集和选择评估。他们决策时付出较大精力, 期望实现物有所值, 高性价比。

忠诚习惯型的消费者决策时, 占主导地位的目标是努力规避风险, 减少损失。这类消费者依据过往经验, 选取有过良好体验的商店并对之形成一定的忠诚。他们通常不会去没有体验过的商店, 因为那会增加他们的知觉风险。根据美国学者T.Roselius的研究, 形成忠诚和习惯性够买是消费者应付购买风险的常用手段。

休闲娱乐型、困惑不决型和粗心冲动型的消费者决策时占据主导地位的目标是使不良情绪尽可能降低或者追求良性情绪。Richard和他的同事用认知评价理论解释人们面对压力事件时产生的应对策略, “当某种情境被评为有压力感时, 认知评价的下一步任务就是评价对这种情景的应对策略以降低有压力情景所造成的负性情绪体验”。由于大量信息产生压力情景, 消费者倾向采取措施降低不良情绪, 而把逛街作为享受的女性显然是在追求一种良性的情绪体验。粗心冲动型消费者对购买商品并不很关心, 他们的决策行为是为了避免购买带来的消极情绪。

品牌认知型和新潮时尚型的消费者决策时, 占主导地位的目标是追求象征意义, 从而标榜自己的身份。性价值反映了潜在的社会认同、自我表现、交际与自尊需求, 是消费者能流露在外的并得到他人认可的外显价值。商品的象征性价值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独特性价值, 消费者通过使用产品的品牌或者形象显示自我与其他消费者的不同于独特性, 新潮时尚型消费者在此方面有显著性表现;二是社会性价值, 消费者通过使用产品的品牌或形象表现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生活品味和社会认同等。品牌认知型消费者在此方面有显著性表现。很显然, 无论是追求时尚、表达自我的消费者还是追求名牌、标榜身份的消费者, 他们决策时占据主导地位的目标都可归结为第四类目标。

五、结论和启示

本研究分析了消费者决策型态和决策元目标之间的关系, 发现不同决策型态的消费者决策时占据主导地位的目标存在差异。完美主义型和经济实惠型消费者最关注效用的最大化。忠诚习惯型消费者最关注降低决策风险。休闲娱乐型、困惑不决型和粗心冲动型最关注获取积极地情绪或者降低不良情绪感。品牌认知型和新潮时尚型最关注商品的象征意义。购买著名品牌是消费者规避风险的方法之一, 但支配品牌认知型消费者行为的元目标更应是获取品牌的象征意义。不可否认, 不同情景下, 主导目标会发生偏移, 但是本分析的结论符合大多数消费者决策的情景。

消费者决策型态和人口统计变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关系, 企业可以基于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变量进行市场细分。同时, 识别支配不同决策型态消费者的目标对于引导消费、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H.A.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有限理性说[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

[2]H.A.西蒙.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8.

[3]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4]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和学生分享教学决策的研究 篇10

对于现代学校教育中的英语教育而言, 和学生分享教学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英语课堂现状来看, 学生不愿意参与小组合作。然而只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参与度

很多教师发现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往往是受到一种求知欲的驱使, 他们越想学, 成效就越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学生对于一门课程是否感兴趣是学生能否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所在。因此, 教师也在不断开动脑筋, 使用各种方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情景教学、小组讨论、赏识教育等。总而言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及注意力的重要方法。

三、教学案例片段呈现

笔者提出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决策。其中, 要点之一是开始的破冰阶段, 也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在一次公开的教学活动中, 课堂以“学校”为话题展开, 笔者问:Would you like to meet some of my best friends from myschool?部分学生答道:No. 毫无疑问, 笔者的破冰是失败的。学生可能也意识到这样的回答欠妥, 但指导教师不会责备他们, 所以有勇气回答。对于这样的问题而言, 回答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的, 无论它是否与老师的期望相符, 作为教师都没有理由去责备学生。

通过课后反思, 笔者发现失误在于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原则。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 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要和学生进行教学决策的分享, 就必须考虑决策水平的差异, 要有条不紊地展开线索, 逐步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对于教学决策而言, 教师和学生的水平是完全不同的。想要在和谐的关系中和学生共同分享教学决策就必须正视这种差异, 就要在破冰阶段做好面对这种差异的准备, 以学生的水平为基准,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决策的范围可以包括教什么、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的控制水平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案, 容易控制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心任务, 另外一个是单元。所以对于牛津教材各个板块, 笔者选择聚焦最后的板块Task。依据Task设定这个单元的决策水平, 然后去观察学生如何完成任务。可以考虑采取的形式有个体单独学习或合作学习。

根据《新课标》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选择, 也是教师负责任的表现。这也要求学生负责任地给出答案, 当然, 前提是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和学生分享决策的关键是:这个决策应联系学生实际经历且符合学情, 所以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生活经历。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个教与学的彼此对立又相互关联的关系, 这种关系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作为教师, 这一环节显得极为重要。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经历, 带领学生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就简单多了。和学生分享教学决策可以根据任务、单元、教材、课程和课标来设计出不同的问题。例如根据任务, 可以和学生交流如下问题:“Would you like to do a task?”、“Who would you like to workwith?”、“Do you want to use dictionaries?”等, 这些问题的方向直指任务。实际上, 这也是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参与课程管理, 促使学生做出教育选择的方式。同时, 我们也必须确保这样的决策有讨论的余地, 否则只是贴标签。为此, 笔者设计了一个表格:

例如, 笔者针对学生写作业时喜欢翻书的现象提出问题:Would you like to do this with your books open orclosed?大多数学生说:Open!笔者先让学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完成一部分。过了一会儿, 笔者再问:“Was it usefulto have the book open? Why? Do you think that helps you to learn well?”...“Would you like to do this withyour books open or closed? If you had your books open last time, why don’t you try to do it with your booksclosed this time and see if it is more interesting that way?”大部分学生愿意和教师达成共识去挑战自我, 因为他们看到有其他同学能够做到, 所以他们也决定尝试一下。这种尝试会逐渐被学生所接受, 继而达到预期效果。最后笔者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评价, 并且比较翻书做作业和不翻书做作业的利弊。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能够尽力地去按照教师的引导做出自己的决策。当然了, 依然会有极个别的学生和教师的要求背道而驰,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将正确而精准的评价反馈给学生, 从中分析出哪种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有用或者更能够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而这种成就感往往可以促使学生在今后的作业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并且对其在教学决策中起到的作用有着正面的影响。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 凡事不能急于求成, 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准确的估计, 并从学生的真实水平出发逐步地建构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决策的平台, 这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产生共鸣, 还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执行这种教学决策。

决策和管理 篇11

毋庸置疑,在不同的利益主权面前,纯粹的自由市场理论是不存在的。如果美国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奥巴马就不会想出政府救市这一招,通用汽车也不知被兼并重组多少次了。西方国家不断输出自由市场理论,是因为在己方市场竞争占优的前提下,这一理论能帮助它们扩大利益成果,更好地掠夺别国财富。

国家利益至上。就中国汽车业而言,发展自主汽车就是国家长远利益的具体表现。在清醒意识到现有市场竞争格局并不是一场公平竞争后,呼吁更多的政策干预与“陶醉于计划经济思路”不是一个概念。

积极培育有利于自主汽车成长的土壤,积极消除自主汽车发展的障碍,以切实行动带领广大民众改变既有的消费观念,这是对决策者智慧和勇气的考验。

最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等九部委酝酿相关政策,着力推进八大重点行业兼并重组,汽车行业位列其中。在笔者记忆中,这样的政策不止出台过一次,但汽车业散、乱、差的局面非但没有多少改变,反而在不断增加审批后情况更加严重。工信部最新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有171家、摩托车120家、专用车900多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5家。

即便是如一汽、东风等大型汽车企业,也是由一堆各自为政、完全独立的下属企业堆积而成。除了上南合作实现较好的融合之外,汽车业依然是一盘散沙。1996年12月,为应对空客的挑战,美国政府撮合波音兼并了麦道。放眼全球汽车业,无论是通用汽车的全球布局,丰田汽车的多年称霸,还是韩国现代起亚的崛起,其不断兼并重组的背后都有本国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今年,汽车市场步入微增长,自主品牌的比较优势露出短板,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市场全面收紧,最先败下阵来的一定是自主品牌。在有限的时间窗口期内,自主汽车做强必须与做大同步推进,是决策者下决心推进整个汽车业兼并重组的时候了。

走出自主迷途,汽车企业必须构建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去行政化,培育企业家精神,通过整体上市等手段完成公众化公司的改造,接受大众监督。

走出自主迷途,政府需牵头各方力量完成核心技术和新型材料的研制,至少要部分复制航天业的成功模式,集中国家力量帮助企业完成前瞻技术的探索,为自主汽车实现弯道超车输送营养。

走出自主迷途,汽车业要建立全行业的人才信息库,让更多优秀的工程师和职业经理人回流到自主车企中,提供相应的职业荣誉和薪酬补贴,打破人才瓶颈。

走出自主迷途,国家要设立扶持汽车业发展的金融平台,从产业链的整体繁荣出发,帮助更多青年人实现汽车销售、服务的创业。

走出自主迷途,发展新能源不能采取拔苗助长的策略。要切实启动中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将汽车纳入新能源再造的体系流程中,成为全民能源再造的流动储能设备,培育清洁能源的广袤市场,让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走出自主迷途,决策者要成为购买和使用自主汽车的践行者,在全社会弘扬使用国货的价值认同,帮助自主汽车缩短品牌塑造期。

公共气象服务和决策服务研究 篇12

随着社会的进步, 气象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气象信息通过各种媒体更加快速广泛地服务于社会, 使气象服务的涉及面更广, 更人性化, 更有针对性。丰富多彩的专业气象服务孕育了一个前景巨大的气象市场。由于机制性和观念上的问题, 目前的气象服务还有一定的发展瓶颈, 气象服务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搞好气象服务的市场开发工作, 使气象服务市场往更好、更快、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是当前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气象服务的概念

气象服务一般是指从事气象业务工作的组织和个人向社会或某个组织、个人提供天气预报、气象灾害警报、气候应用分析、气象灾害评估、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资料等多种服务活动的总体。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的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服务性劳动。这种服务性劳动的产出物, 主要是气象科技信息。

在国外, 根据气象服务费用的支付属性将气象服务可分为:基本气象服务、有偿气象服务和商业气象服务三类。

基本气象服务是指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密切的天气预报、警报等气象服务。服务所需的费用由政府支付, 产品“免费”向公众提供。

有偿气象服务是指利用基本气象服务所收集的资料和所生产的气象信息产品, 按用户的特定需求加工处理成其所需的气象信息产品;由基本服务产品加工、生成满足特定需求的专门服务产品所需的“额外”成本由用户支付。

商业气象服务是指利用基本气象服务所收集的资料和所生产的气象信息产品, 按用户的特定需求加工处理成可使其获增值效益的气象信息产品;用户需支付由基本服务产品加工、生成满足特定需求的专门服务产品所需的“额外”成本和相应的“利润”。

在中国, 过去气象部门先按气象服务费用的属性, 将气象服务分为公益服务和科技服务。然后再按气象服务的对象, 将公益服务分为决策服务和公众服务, 将科技服务分为专业服务、专项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截至2000年, 在全国气象会议上, 把气象服务分为公众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有偿气象服务和商业性气象服务, 至此商业性气象服务成为气象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气象服务进入了市场范围。公众气象服务是指利用新闻传媒向社会大众提供天气预报等各种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是指为政府领导抗灾救灾、制定发展规划、组织经济开发和安排生产提供的气象服务;有偿气象服务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 收取一定标准的服务费用;商业性气象服务则以盈利为目的。一定意义上, 可以说商业性气象服务是公益性气象服务的一种延伸。

二、中国目前气象服务发展的现状

第一, 中国气象服务起步较晚。与国外气象服务发展相比, 中国气象服务起步较晚, 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 而此时, 国外商业性气象服务已呈现出迅速发展趋势。那时, 中国的气象投入产出比为1∶15~1∶20;而随着气象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这一数字上升为1∶38~1∶40。这虽然说明中国的气象经济已经有所发展, 但与西方相比还差很多。由于气象服务是高科技产业, 需要巨额投入, 中国至今还没有能与国家气象局竞争的私人公司从事商业化的气象服务。长期以来, 气象部门也一直沿用事业单位运作模式, 主要工作还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质的气象服务, 自身参与市场的意识不强。

第二, 中国气象服务发展缓慢。近年来, 虽然气象专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增加, 尤其在防雷、手机短信方面发展较快, 为商业企业等专业客户赢得了利润, 但与国外相比, 中国气象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依然处于“低温”状态。因个性化的气象服务需要利用很多资料和专门人员制作, 但目前国内专业气象服务一是收费较低, 二是客户少, 甚至连人力成本都不够。现在中国的气象部门还是一种以国家投入、服务为主的公益性事业, 气象有偿服务只是补偿了气象部门在加工和制作特殊产品时付出的成本, 还没有形成商业化气象服务市场, 体制也不健全, 因而使气象经济发展缓慢, 中国的气象服务年产值与其他发达国家比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三、中国气象服务市场发展存在的障碍

现阶段中国气象服务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障碍, 这些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从产品本身看, 中国现在的专业气象服务手段还不够健全。一是气象服务的层次较低, 提供的产品多是单纯的气象信息;二是提供气象信息产品的质量、气象预报的准确率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经营“气象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 缺乏开拓创新思想。这就直接阻碍了竞争市场环境的生成, 导致市场的相对低效和服务体制的不健全。

第二, 从机制上看, 中国气象产业长期事业化经营造成的后遗症, 使得气象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原来发展的烙印, 重视了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 淡化了专业气象服务和深层次的商业化的气象服务, 导致气象服务商业化程度不够。

第三, 从产品营销看, 中国气象产业缺乏营销观念。这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缺乏对于已开发产品的推销与宣传, 二是缺乏与信息需求者之间更多的沟通和联系, 没有深入了解市场的需要和客户的需求。这就阻碍了产品在市场上的认知度的提高, 也没有唤起相关企业运用气象产品提高经营绩效的意识。

四、中国气象服务市场开发的策略和建议

根据上述气象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 要使中国气象服务得到快速发展, 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依靠科技进步, 千方百计地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 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气象服务发展的快慢, 关键在于天气预报准确率。因此, 必须依靠先进探测系统及先进的预报方法, 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 让气象信息使用者愿用、会用、好用, 并且能为用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二, 拓展服务领域, 为企业量体裁衣。气象产品供需不对口是气象服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由于市场已经细分, 各行业与气象的联系所涉及的方面不同, 其所要求得到的信息服务自然有别。气象部门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及其对气象服务的不同需求, 拓展气象服务领域, 做到企业需要什么产品, 就提供什么产品, 量体裁衣地为企业服务。比如对机关单位可以安装气象预警无线电子屏;对村镇可以安装气象预警广播;对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可以提供风险评估;对汽车运输公司, 可以给他们提供道路结冰、大雾、雨雪、泥石流等服务, 可以给运输车辆上安装气象信息无线电子屏等。

第三, 加强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拓宽气象服务领域, 促进气象服务发展需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人才队伍是人才个体的组合。人才队伍的成员和运动规律是人才个体成长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群体反映, 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气象服务商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是我们在商战中急于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面对21世纪中国气象事业现化代和可持续发展给我们提供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目前的人才队伍现状以及今后气象服务商业化人才队伍在商战中的战略地位。人才队伍建设是事业发展的根本, 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现代化建设说到人才的现代化。不搞人才队伍建设, 气象服务商业化的希望就很渺茫。

第四, 加快气象服务商业化步伐。加快气象事业结构性战略调整, 积极培育国内商业化气象服务市场, 同时借鉴国外商业气象服务发展的经验, 学习其全新的气象服务理念、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 提高中国气象服务业的竞争力。

第五, 将气象信息与商业需求结合进行深加工, 提高气象信息作为商品的科技含量。现阶段, 商业气象服务的层次较低, 提供的产品多是单纯的气象信息和一些气象指数。但是作为商业气象, 不应该局限于气象信息本身, 还需要针对用户的具体情况, 把气象信息加工成用户直接需要的商品, 以此来提高气象信息的附加值, 提升商业气象的服务水平。初级气象信息的价值是有限的, 但如果针对具体的用户, 把这些信息与用户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 把气象信息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与决策之中, 那么无疑会产生更大的效益。比如, 冰雹会对烟叶质量和产量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此可根据这样的气象信息, 来分析预测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结合市场需求, 为经营部门制定相应的种植和购销计划。这种结合气象信息加工出来的新的信息产品, 不但可以直接作用于用户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也使得气象信息本身的价值大幅提高。而这种针对用户需求进行的气象信息再加工和市场营销过程, 应当是商业气象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利润来源, 这也是商业气象区别于公益气象的根本点。

第六, 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 增加气象服务项目。只有转变气象服务体制, 开放气象服务市场, 扩大服务对象, 提供适合用户特殊要求的新产品, 才能在对各行业、各领域的服务中争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只有依靠科技进步, 对气象信息进行深加工, 提高气象信息作为商品的科技含量, 从而增加气象服务的层次。

虽然目前中国气象服务的生产活力还未全面显现, 气象服务市场的开发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可以肯定的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气象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气象服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气象服务体系的健全, 气象服务必将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气象服务的市场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使气象服务的涉及面更广, 更人性化, 更有针对性。丰富多彩的专业气象服务孕育了一个前景巨大的气象市场。如何搞好气象服务的市场开发工作, 使气象服务市场往更好、更快、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是当前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气象服务商业化的模式, 对中国气象服务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并结合具体情况, 对中国气象服务的市场开发作简单的设想。

上一篇: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下一篇:科级干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