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决策新科学》

2024-05-15

《管理决策新科学》(共11篇)

《管理决策新科学》 篇1

作为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着眼于合理的决策,即研究如何从各种可能的抉择方案中选择一个“令人满意”的行动方案。

赫伯特·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该学派吸收了系统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经济理论,特别是消费者抉择理论,即在一定的“合理性”前提下,通过对各种行为的比较和选择,使总效用或边际效用达到最大。因此,它们也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决策对象。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在那些自动装置比人优越的职业和活动中,劳动力总数中用人的比例会变小;而在那些自动装置优越性很小的职业和活动中,使用人会相对增多。”即计算机会引起工作的变化,但也不是单纯地只是带来失业,而是会对工作结构额调整起到一定的作用。

自动化并不意味着工作的“非人道化”,而是一种对生产力的解放,以机械代替人力在最简单的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使得人类在劳动生产中有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更多地发挥人类特有的创造力,让更多的人去进行更为愉快更为有意思的工作。而后,作者又将自动化的意义引申到了更为广阔的方向中去:计算机科学对人类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正在逐渐改变人们视闲散为邪恶的观念,使得人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更有创造性的工作等等。

而后讲到管理决策过程。与传统的决策方法不同,现代式的决策制定技术引入了运筹学、数学分析、电子数据处理、培训人类决策程序和编制探索式计算机程序等新科技、新技术。

这就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经营和管理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计算机系统可以将大量的内部和外部信息整合,对管理信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处理,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广泛利用,明确市场定位,制定和完善发展战略,节约人力资源降低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效率,使企业管理科学化和最佳化,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西蒙又谈到,他认为近年来工作满意度已经下降,而人员疏远问题上升是没有根据的,这种趋势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都不能归咎于自动化;由于计算机引入使工作性质变化的研究表明,变化在量上是中等的,在方向上是不确定的。

在这里,本人对于其大部分的观点都是非常赞同的,就工作问题来看,自动化取代了简单枯燥的体力劳动,使得人们向着更有意义更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向流动,这就会使得人们的工作体验更为优质,也就会有更高的满意度;同时,自动化的引入并不是全方位的,因为当前自动化的水平还是有限的,所以相当一大部分需要人脑思考,需要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工作仍然需要大量人力,这就促使人们向着更高的知识水平发展,提高自身技能以适应更高要求的工作,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会极大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着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人类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会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前进,因此,人们大可不必将失业问题归咎于自动化的发展,现阶段自动化只是取代了最基础的一小部分简单工作。

书中还讲到了组织设计,包括对等级结构的影响;对集权与分权的影响以及对权限与职责的影响。西蒙提到,将来的组织形式仍然是阶层等级的形式。决策的自动化与合理化使得管理层的日常工作更加容易,从而使工作成为生活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对于作者谈到的“仍是层级结构”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虽然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也可以看到事业部型、矩阵式、扁平型等等新型的组织结构的涌现,其中尤其以扁平化结构的信息技术色彩最为浓厚,扁平化组织结构跟传统组织结构相比,其优点在于灵活、民主,能减少官僚主义,加强内部沟通,并且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创造性,能够更加迅速地对包括消费者需求在内的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新型的组织结构应用信息技术、数学模型等大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最后,在信息技术的经济影响方面,这里谈到了对失业和环境资源的影响。在这里我个人非常同意西蒙的观点,也认为这是本书中最为深刻和广泛的一个视角,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即使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也仍旧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课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导致失业的唯一原因,甚至并不会导致失业,其原因就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使人们从简单的体力工作中摆脱,利用机械来进行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较高的生产率和与手工生产相比更为高水平的产品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从而有更好的条件来进行更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来进一步推进社会的发展。这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对工作结构的调整。同时,技术的发展并不会单纯地导致商品和空闲过剩,比如,新科技的出现往往会产生一个新的消费热点,这样就会进一步促进消费或者带动就业,而不是使商品积压或者淡单纯地使一部分人失去价值。

而对于环境资源来说,在信息产品的生产、流通及利用中,大量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会直接或间接地减少生产中的物质与能源消耗。虽然在信息产品生产和服务中又增加了信息资源的投入,但由于信息资源是一种非消耗性资源,可多次重复使用,因而其边际成本是比较低的。据国际电联统计,一个国家对通信建设的投资每增加1%,其人均国民收入可提高3%。信息技术对信息产业及其他产业都有很强的带动性。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可使之重现辉煌。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推动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摘要:<正>作为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着眼于合理的决策,即研究如何从各种可能的抉择方案中选择一个“令人满意”的行动方案。赫伯特·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该学派吸收了系统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经济理论,特别是消费者抉择理论,即在一定的“合理性”前提下,通过对各种行为的比较和选择,使总效用或边际效用达到最大。因此,它们也是决策

关键词:《管理决策新科学》,分析,探求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依法决策 篇2

为加快我省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山东省政府2013年第4次常务会议确定由山东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送审稿)》。此后,在省领导同志重视支持和各方的协同配合下,最终完成了《规划》的编制工作。

据了解,《规划》是我省第一部综合交通规划,是新一届政府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环渤海地区建设,全省启动编制“十三五”规划和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节点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山东省发改委对此高度重视,深感责任重大,全力以赴开展相关工作。

《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承担主要编制任务,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积极配合。2013年年底,编制团队完成了5个专题报告和研究总报告,形成了《规划》初稿,全面征求了省有关部门和各市意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评审。

政府应急管理的科学决策 篇3

一、应急管理科学决策在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应急管理决策是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前沿核心。

当前, 由于各种突发事件频发, 各级政府纷纷建立危机应急管理机制, 就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的事前预警系统、事中的处置效果、危机事件应对的善后等环节作出规制, 而在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中, 处于最核心地位的则是应急管理的科学决策过程。

2. 应急管理决策水平关系到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效能。

政府应急管理决策水平如何, 直接影响着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另外, 应急管理决策层的素质、决策手段以及决策前期对突发危机的真实情况和发展态势的掌握等, 与应急管理决策水平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从某种程度上讲, 面对突发事件时地方政府的决策水平影响决策质量的高低, 而突发事件的处置效能又与决策质量密不可分。

二、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决策的现状

1. 观念陈旧, 主体单一。

实践中, 一些地方政府在对突发事件作出应急管理决策时, 仍然采用行政惯性思维模式, 观念比较陈旧, 对政府机构和所属部门的力量依赖性强, 另外, 对非政府组织在应急管理决策中发挥的作用认识和重视不足, 从而造成应急管理的主体较为单一, 社会大众对应急管理的参与程度低。

2. 条块分治, 缺乏整合。

地方政府辖区内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中央直属、省市直属的单位。而长期以来我国在危机应急管理方面一直采用的是分灾种分行业的管理模式, 对于应急管理的职责、衔接配合等没有明确的界定, “条”管理的单位, “块”不干预, 反之亦然。条块分治情况下,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 纵向无法直达, 横向缺乏联系, 决策难以有效执行。

3. 经验决策, 缺乏科学。

在以往发生的突发事件中, 地方政府在进行决策时的失误主要有:处置时忽视专家咨询、专业知识指导、决策支持系统 (DSS) 的辅助决策作用, 往往依靠行政命令、行政指导, 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三、建立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决策的新模式设想

1. 事前 (预案规划阶段) 决策模式。

基于实际需要, 事前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前期决策的任务 (目标) 。 (1) 组织机构整体框架设计、专业分工、责任落实。设立最高领导机构:市 (县) 突发公共事件委员会, 应急管理协调各专业委员会;设立常设办公机构——市 (县) 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 (2) 审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指挥系统, 即在突发危机事件中, 谁应该是指挥者, 谁应该辅助指挥, 谁应在第一时间报告等一系列指令的上传下达过程必须清晰, 以便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快速作出反应, 其次, 确立启用现场外应急队伍的方法;再次, 构建事态评估与应急决策的程序。 (2) 前期决策使用的原理和方法。应急管理中面对的都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用数学模型无法进行精确描述的复杂型、复合型问题, 网络层次分析法即适应这种决策的需要。如为预防并及时处置大型油库可能发生的火灾灾害, 消防部门则应在油库附近地段设立一个消防中队。 (3) 事前决策支持系统。事前决策支持系统包括专业委员会或专家咨询组;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2. 事中 (应急处置阶段) 决策模式。

(1) 事中决策的方法。决策属于非规范决策, 决策目标追求“相对满意”结果, 确定“实际可行”方案。目标顺序:保证人民生命——减少财产损失——缩小社会影响。 (1) 现场分析决策法。决策者“在进行政策工具的具体选择时, 往往不能适当地多花一些时间来做分析的工作”。政策分析人员必须区分优先的次序、风险的大小、成本效益的多少, 不仅要看当前的, 也要看将来的。对每一选项, 政策分析人员必须了解它使用的词汇, 支持者、反对者和提出建议和实施的时间表。 (2) 直觉决策法。运用该种决策方法进行决策时, 需要依赖于决策者的直觉以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直觉决策, 能够防止“贻误战机”, 造成公众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以及发生更加严重的次生和衍生灾害。 (2) 事中决策的分析论证。事中决策的分析论证也包括可行性论证和逆向论证, 逆向性论证也即反向论证, 即从相反的角度去论证决策的不可行性。

3. 事后 (恢复重建阶段) 决策模式。

事后决策的任务 (目标) 主要包括: (1) 调查与评估。通过比较执行管理活动的资源消耗和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某一项政策的实际施行效果。 (2) 恢复重建。启动恢复计划和措施, 组织开展各种善后工作, 开始实施各项恢复重建工作。

四、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科学决策的政策建议

1. 加快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建设。

进行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 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

2. 运用网络平台和技术支持提高应急管理决策水平。

从应用整合、业务整合和数据整合三个层面建设应急信息处置平台, 使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统一协同工作的虚拟指挥中心。通过应急减灾信息系统, 虚拟指挥中心可以控制不同的企业应用, 处理不同的业务流程, 控制不同的数据资源。重视决策支持系统在应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注重听取和采纳专业委员会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应急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改进决策质量。

3. 构建柔性行政指导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在宪法、法律和规则允许的限度内, 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在处置突发危机事件中, 需要以人为本, 采取积极适度、刚柔相济的应急管理措施, 选择采用“劝告、说服、警示”等行政指导措施, 与各项行政指令相配合, 寻求行政相对人同意或协力, 从而实现处置危机应对的行政目标。目前, 在我国现有的关于公共危机安全管理的应急法律法规中, 并未明确确立行政指导措施。笔者认为, 今后我国在修订现行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或在条件成熟时, 应完善或通过立法将行政指导纳入应急管理法律规范, 内容应主要包括行政指导的原则、方式、程序、监督、责任、救济等。同时, 要充分实现行政指导措施在应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还需完善行政指导的运行机制, 创造其运行的良好环境, 尽量避免其负面效应, 为创建更加完善的应急法制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4. 落实绩效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

应急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 往往牵涉到政府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各地、各部门由于对应急管理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以致于当前我国各地的应急管理进展不平衡, 因此, 我国在应急管理中应该实施绩效评估, 发挥其示范带动、宣传推动、考核促动的作用, 可以确保应急管理政策措施执行无盲区、无弱化。绩效评估作为政府应急管理制度创新和有效管理的工具, 能够使政府在行政管理各环节实现行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从而避免应急管理资源的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 实现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因此, 构建并完善应急管理绩效考评与责任追究体系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5. 重视网络舆论危机应急工作。

网络公共舆论在表达社会大众的思想和感情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同时, 网络公共舆论也是政府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 对待网络舆论危机不能采用简单的封和堵的办法, 而应树立与时俱进的原则与方针, 快速抢占先机。为此, 政府应重点把握四个方面的原则:第一, 开诚布公原则, 工作中有差错就虚心、坦诚地接受媒体的舆论监督, 以人为本, 出发点是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而不是为了谋求个人政绩或某些少数人的私利, 一切都没有什么隐瞒的, 让广大老百姓有充分的知情权;第二, 及时处理原则, 当出现网络舆论公共危机时, 各级政府应在第一时间了解具体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趋势, 并立刻作出回应, 占领公共舆论制高点, 正确引导公共舆论导向 (很多地方没有处理好突发事件, 与没有做到第一时间处理有直接关系) ;第三是依法行政的原则;第四是宜疏不宜堵的原则。

五、把创新社会管理与维护公共安全相结合

1.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按照科学规划、分类建设, 政府投入与社会投资并重, 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相结合及“实用、可靠、先进、安全、经济”的原则, 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 推进“天网工程”建设, 构建城市立体治安动态监控网络。

2. 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管理决策新科学》 篇4

加强销售数据的采集与管理,进行合理、正确、有效的实时性分析,有助于房企决策层克服经验营销的局限性及过度依赖性,形成科学营销的新理念,提升房企管理层决策的速度和正确性。

“我们相信上帝,除此以外,我们只相信数据。”这句美国大多数统计学家所信奉之圭臬,一语道出数据的重要性。在房地产营销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销售数据,这些数据是房企研究市场、分析成交客户、改进产品、制定及调整营销策略的基本依据。加强销售数据的采集与管理,进行合理、正确、有效的实时性分析,有助于房企决策层克服经验营销的局限性及过度依赖性,形成科学营销的新理念,提升房企管理层决策的速度和正确性。

发现问题:

销售数据管理的挑战

销售数据的质量对管理层正确决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然而在日常业务中,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高层总会被以下问题困扰:

一是项目集中开盘结束后,精确的销售数据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很长时间才能统计出来,还经常容易出错。

二是高层需要查看期间认购、签约、回款等核心数据时,财务和营销各有一套账,且数据不一致,高层不知道该相信哪一套数据。

三是销售数据未及时录入,集团需要数据时,项目上疲于应对,经常临时加班加点整理,数据质量无法保障。

分析问题:

销售数据异常原因分析

笔者结合多年房企营销数据管理的实践,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数据操作不规范。很多房企业务人员在数据输入时未能按照流程严格执行,导致数据创建过程中出错。

二是数据口径不统一。不同部门对认购、签约数据判定不一致,比如营销、财务部门就有不同的数据输入格式,造成“数”出多门,管理层都不知该相信哪套数据,这给快速、正确的决策增加了难度。

三是数据录入不及时。很多房企依然停留在手工数据管理阶段,容易导致数据遗漏、统计出错,时效性更难保证。

四是制度和考核缺失。缺少管理数据质量的管理制度及考核措施,业务人员很多都身兼数职,对数据重要性认知不够,出现数据问题后无专人负责。

解决问题:

环节严控+过程监督+管理规范

某区域标杆房企X企在固化业务流程基础上,对数据录入要求非常严格,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数据录入要与业务处理同步进行,并通过增强对关键节点的把控,有效地解决了数据及时性、准确性、输出效率等数据质量问题,最终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管理层决策的准确性,并推动了管理的科学化。实施销售数据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外部到内部、由表象到企业组织和管理变革的渐进过程,可提炼为:环节严控+过程监督+管理规范。

1.环节严控:数据录入、更新及时准确

房企营销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交易数据,如果不及时录入难免会出现错漏,因此一方面录入数据要力保准确及时,另一方面要尽早对账,因为对账越晚数据差异越大,越难对得上。因此,X企从管理上严格要求业务处理与数据录入同步进行,不能积压单据一次性补录。重点管控环节如下:

一是认购签约管理。通过系统绑定认购书,可让客户信息、认购金额等重要信息第一时间进入系统,保证交易数据录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X企规定销售团队:日常认购必须当场打印认购书签字确认,如果在开盘当日则视情况而定,但必须当日完成数据补录审核;日常认购销售部门负责录入销售数据,财务部门负责录入收款数据,全面解决对账难的问题(如图1)。

二是票据对接环节。主要管理客户成交回款,通过系统绑定对接票据,保证财务数据录入及时性。票据对接环节,一方面可统一营销与财务部门的数据台账,避免重复对账;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可协同营销部门进行款项催收,加速企业资金回笼。

三是销售业务变更。严格要求所有业务变更(如退房)需要提前通过系统进行流程审批,通过每天两次短信待办提醒提高审批效率,并规定只有线上审批通过,才允许进行线下业务。通过规范变更业务流程,统一业务变更的统计口径,实现数据及时更新。

四是系统报表上会。系统的核心报表数据若能够在重要会议上(如营销例会、经营分析会)使用,有利于激发系统数据的生命力,间接促进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更新,成为数据持续准确的动力。

2.过程监督:实时传送,定期巡检核查(1)数据实时传送

对于房企管理层而言,他们往往希望能实时地把握企业整体的销售情况,根据及时有效的数据对下一步销售工作快速进行部署或安排,这就要求房企销售数据必须具备时效性,且能随时随地推送给管理层。首先,短信及时汇报销量。当天开盘结束后,系统统计当天的销售数据后,自动推送短信汇报当天楼盘销量,这就要求业务人员必须在当天录完所有交易数据,并要确保其准确性。从另一层面来看,这也是保证一线业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其次,销售日报表推送高层。除了短信的及时推送外,系统还定期或定时通过邮件向高层或相关人员发送销售日报表,这有效改善了手工统计报表时间长、工作量大、数据遗漏等问题;同时可协助高层快速完成客户分析,发现潜在的销售线索、市场机会,全面掌握各类产品的客户满意度与品牌忠诚度。

(2)数据周巡检

数据巡检是发现数据错漏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销售管理系统上线后,X企建立了数据巡检制度,由销售系统管理员每周(根据应用情况可延长或缩短周期)对各模块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结合实际业务抽查数据的准确性,分析问题原因,落实解决措施、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将整改结果纳入到下次巡检报告中跟进。

(3)核查与整改

数据核对是数据管理过程中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因为不管采取哪种措施,数据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这就需要企业有一套高效管理保证制度,加强数据核查与整改,全面提升各类业务数据的标准化程度,指定专人定期对提交的数据进行核查。数据的质量改进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X企通过创立大量的数据核对方法、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排除错误,对数据进行整合和标准化,最终快速提升了数据质量。

3.管理规范:制定管理制度规范指引

任何工作最终都是由员工落实,而很多数据质量问题归根结底又是“人”的因素。因此,房企应建立起长期的销售数据精细化管理机制,加强业务管理,固化数据录入流程,保证各类基础数据符合业务规范。

X企的做法是:首先,制定业务操作规范流程和指引,并将每项业务数据分解到各个责任人,明确每个岗位必须提交的工作成果;其次,建立与数据质量管理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奖惩分明;最后,通过制定企业内部数据录入排行榜在公司展示,激发各区域公司一线员工的积极性,提高高层对数据质量的重视度。

持续巩固:

销售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保持销售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在销售管理系统运行期间,房企还应通过以下手段进行数据管理:第一,成立专门的编码维护部门,根据编码规则增添新编码;第二,系统管理员时刻关注系统数据问题,及时处理异常数据;第三,定时进行系统备份,以便在出现突发数据灾难时进行系统数据恢复,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第四,及时清理垃圾数据,便于数据查询和系统运行。

小结

中国决策科学的五大特色 篇5

(一)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目标,是中国决策科学最突出的特色。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要把发展经济作为富国的第一要务。科技兴、教育兴,才能国家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试问,邓小平提出中国的社会性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包括一切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有哪一位领导者的决策,不是以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为自己决策的主要目标?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领导决策目标的决策科学,只有中国有。

(二)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保证。周恩来总理是具有高度民主修养的典范。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 他说:只听与自己相同的意见,不算民主。只有善于听与自己相反的意见才算民主。2. 不采纳不同意见中的真知灼见不决策。3. 对指出有可能出现坏的可能性的意见,不研究出可以防止的措施时,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决策没有预警时,不决策。4. 对重大原则问题的不同意见,有时要存异等同,等到经过实践,不同意见者改变为相同的意见时,再决策。5. 不能说服不同意见者时,不决策。民主化保证决策科学化,不仅需要领导者有高度的民主修养,还需要有高度民主化的决策机制。现在我国不仅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常设制度,而且有全国各级政协委员的常设制度,加上各级领导者常设的联系点和巡视制度,使他们能经常了解群众的需要,知民心、知民意。这些建制化的措施还需要不断地加强,使之完善。

(三)科学实验也是决策科学化的保证。毛泽东早就有句名言,一切要经过试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都有一个联系点。一切决策之前,都要经过典型调查、典型实验。经过典型调查、典型实验才能取得真知。但是领导人要切记:不要把典型经验盲目地加以推广,犯一刀切的错误。每位领导人在取得典型经验后,还要到面上征求其它地方领导人的意见,检查典型经验的适用范围。几位领导人各自取得典型经验后,还要回来交换意见,使自己的认识达到全面。因为全国的面积太大,所以还要到不同类型的地区进行调查,使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接近真理。即使到达这种程度,还要听取地方党政领导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调查报告,然后再进行对比,制定政策,交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讨论。由全国人大做出决定,变成国家的意志。在全国人大通过决议之后,还要留有余地,使地方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由此可见,经过试验的方法,是一个反复科学研究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实验保证决策的科学。航天工程科学实验保证决策科学化的经验也非常宝贵。他们每前进一步,所有的决策都要经过科学实验。前进中发现的每一项问题都要重新检查、重新实验。这种上上下下经过反复的科学实验精神, 实在值得我们各行各业的领导者认真学习。

(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就是民主与集中。民主与集中,既是党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原则。从决策科学角度来说,也可说是决策的三个程序和决策的三个原则。

在我们引进的西蒙的决策科学中,讲过决策程序。翻译过来的文章,有的讲西蒙所讲的决策程序是六个,有的说是八个,我们都可以参考。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善于融合外来文化的优良传统,把它融合到上面所说的三个程序之中。西蒙在制定决策方案中,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做定性研究,还要做定量研究;对事物的分析更深入、更细微;尤其是他制定的各种决策的模型,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五) 决策时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被人称为我国决策科学家的陈云所说的不唯上,并不是说不听上级的指示。他说不唯上的时候,恰恰是在毛泽东说过“实事求事”之后,经过反复思考才提出的。不唯上,只唯实,意思是说,既要听上面的精神,又要反复研究实际。把上级的精神和实际联系起来,正确地贯彻上级的指示。陈云所说的不唯书,只唯实,也不是说不读书,不学习知识,不学习理论。恰好相反陈云的一生,是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一生。他在延安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在延安选出的两个模范学习小组中,陈云领导的学习小组是其中的一个。所谓不唯书,就是书上说的对不对,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经过实践的检验,是好的,才能说明那本书是好书。即使是好书,也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好党的方针政策,才是会读书,才能不犯教条主义错误。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求人们要有彻底的唯物论精神。批判有些领导,只根据书本上的理论,犯教条主义错误。要求人们根据书上的理论精神,密切联系实际,采取正确的方针进行工作。

美国西蒙决策科学的引进,使得我国的领导者进一步强化了决策科学化的意识。而且因为有了这一引进才有人去研究中国决策科学的特色。在我们国家有相当多的著名学者在研究决策科学,也有越来越多的领导者注意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但是作者也发现西蒙的决策科学,确有四大缺点:

(一) 西蒙决策科学的第一个缺点,就是他说的越往上级领导,只有随机性决策,没有科学决策。他的这一观点,没有普适性。

(二)西蒙把他的决策科学列为管理科学范畴,实际上,决策有领导决策和管理决策之分。领导决策的研究任务,是研究科技经济先行国家所达到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势,研究自己国家的现状和差距,制定自己的决策,制定自己赶超先行国家的发展水平的决策,制定自己的战略决策。而管理决策则不同。管理者决策是根据领导者战略决策的目标,结合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资金流、物质流、人才流、信息流、时间流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管理措施,落实和实现领导者制定的战略目标。

(三)西蒙的决策科学,往往使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企业的决策目标。为利益的趋动使很多企业家向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把资金投向能产生最大值的企业,这当然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因为投向最大值的企业越多,就会造成这些企业的生产过剩。而利润小的企业越来越少,使这种企业的产品越来越短缺,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这样就会出现泡沫经济,有的产品过剩,有的产品没人生产,使生产、供销、消费之间不能平衡。甚而出现经济萧条、经济危机。这种现象,就会使经济出现周期性危机。而我们则不然,我们也讲究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使我们能够走向世界前列。但是,我们的宏观经济,追求的是短线平衡,使企业的产供销不致脱节,避免经济萧条,即使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出现困难,我们宏观经济也会采取政策减少损失,很快恢复。中国决策科学更加注意的是人们共同富裕。我们允许和鼓励人们通过劳动致富、科技致富和管理致富。但我们对违法致富要严厉打击。

(四)西蒙的决策科学,实际是智囊们的科学。他说智囊们研究的决策方案,领导不能干涉。智囊们研究出各种方案后供领导者选择。但是他从来没有提出领导选择决策方案的原则,所以他的决策科学不是领导科学,只是领导科学相邻的学科。我国则不然,我国的领导者自己也参与决策的调研和制定的过程。有高度民主修养的领导人,智囊们研究的决策方案,都乐意接受,对和自己不同的决策方案要鼓励他们的研究精神,要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于自己认识不同的方案采取正确的态度。对于各个方面做出的决策方案要有正确的选择原则,从而使决策科学化。

心理因素对管理者科学决策的影响 篇6

一、科学决策的内涵

要研究管理者科学决策过程中的心理效应, 就必须了解决策的内涵。决策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典经济学理论, 西蒙的行为决策理论和Kahneman的认知偏向理论。这些理论分别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决策进行了解释,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认为决策就是为实现一个或多个目标, 从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活动。

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管理的一切方面和一切环节都离不开决策。就企业来说, 它的经营方向, 投资方向, 产品品种、质量、成本、利润等目标的抉择, 人员的使用分配, 都属于决策职责。有管理就有决策, 决策是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作为企业领导, 在从事企业管理工作过程中, 其决策正确与否, 直接决定领导工作的成败。

决策的科学化程度直接决定着管理的效能。管理科学性决策不局限于管理决策结果是科学的, 符合实际事物发展规律, 更关注的是决策过程, 既包括管理程序的科学性, 又要求管理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做出的。科学决策是为了降低管理决策失误的风险, 尽可能大地保障决策的正确性。

二、当前影响领导者科学决策的主要心理因素分析

1. 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指决策主体过去的旧经验、准备状态、倾向性对解决问题的影响。这是人们在进行问题解决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一般情况下, 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总会沿袭以往的做法, 它对人的影响既有正面的, 也有负面的。在决策过程中, 由于程序化决策的存在, 更加剧了定势作用的影响。以往针对某一个情形时, 采用了某一种方法去解决, 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那么, 在下一次又遇上类似的情景时, 不加思索地再次选择同样的方法去应付。须知, 虽然两个问题发生的条件十分相似, 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两个问题发生的状况、背景也必然不会完全相同。贸然地选择同一方案去应对, 极有可能忽视某些潜在的、不同的影响因素, 进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2. 虚荣心理。

这是管理者自尊心失度的反映。表现为自我炫耀, 文过饰非, 为保存面子而不择手段;对颂扬沾沾自喜, 对批评耿耿于怀;夸夸其谈, 弄虚作假。这种心理对荣誉的认识不正确, 模糊了应该追求的正确目标。

3. 逆反心理。

这是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和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看一切事物都不顺眼, 与环境格格不入, 到处挑毛病, 牢骚满腹, 对一切都持有消极的偏见。这种心理会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4. 焦虑心理。

在决策过程中的焦虑心理指个体对现实或预感到的挫折的一种复杂的消极情绪, 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和愧疚感等交织而成的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等。这种心理严重影响管理者冷静沉着地思考和处理问题, 结果只能给工作带来更大的损失。

三、如何提高管理者科学决策的水平

1. 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能力, 避免过度自信。

最有效的方法是管理者自己认真思考为什么先前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我们之所以要假设判断是错误的, 是因为当管理者思考所偏好的答案为什么是正确的时, 极少可能会改变原先的想法, 只有当他们列出理由反对所偏好的答案时, 才能减少过度自信, 增加决策的准确度。同时, 如果管理者对某个答案感到极度自信, 他也应考虑其他备选方案可能正确的原因, 或许这样并不会改变原先的判断, 但能有效地减少过度自信造成的影响。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知识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认真学习, 努力从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上下工夫。运用哲学思维上的两点论、两分法, 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要盲目悲观, 有了七分成绩就可给予肯定;也不能盲目乐观, 要冷静地看待现实问题, 科学地分析问题, 集中智慧合理地解决问题。

2.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正确对待成与败。

管理者的人生观是产生决策动机的最重要的情感因素。高尚的道德品质是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管理者应注重加强对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引导下, 做出对社会和企业更加有利的决策, 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社会价值。可以说, 任何的管理决策都存在着风险, 都有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 任何管理决策也都存在成功所带来的收益以及失败带来的损失, 即存在着一个关键比率。不满足该条件的决策是不能付诸实施的, 这是管理决策者必须时刻牢记的基本原理。同时, 管理者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挫折, 毫不气馁, 保持乐观的心态, 意志坚定, 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样才能勇于决策。

3. 具有高度的理想和预见性。

浅谈学校管理者如何做到科学决策 篇7

下面笔者简单谈谈学校管理者如何做到科学决策。

第一, 科学决策应建立在对信息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美国企业家S·M·沃尔森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决策, 等于90%的信息加上10%的直觉。”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做管理工作的人, 没有信息就是鼻子不通, 耳目不灵。”可见, 成功的决策是以充足的信息为前提的。中小学教育是针对人的教育, 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重任。它所面对的人是多种多样的, 管理中将要处理的情况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 必须对这些情况了然于胸。否则, 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要想掌握最真实和客观的情况, 我们就应该实事求是地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职业中学为例, 学生在素质水平、个人修养、人生态度、学习要求及未来出路等方面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教育教学中,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差异, 决策时也应该照顾到这些差异, 根据差异的不同, 决策自然也应该有所不同。如果不问青红皂白, 直接依照普通高中的那一套进行决策, 所收到的效果定然是南辕北辙。

第二, 科学决策要求学校管理者善于接受不同的意见。一个正确的决策, 应是综合各方面意见的结果。美国社会学家T·戴伊说:“正确的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古往今来的成功者也都证明了这点, 他们的成功大多源自他们善于采纳和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而在学校中, 管理者的决策关系到全体师生的共同利益, 自然也应该广泛地听取和采纳群众的意见。况且, 无论管理者个人的能力有多高, 思考中总不免会有不到位或疏漏之处, 不同意见往往能够发现和弥补这种不足。而独断专行的决策, 则非常容易脱离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成为空中楼阁。他的出发点或许是好的, 但常常会缺乏实行和实现的基础。

第三, 科学决策要求学校管理者准确定位自身。学校内部存在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管理者, 因而也存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决策。这就需要管理者理智而准确地定位自己, 对不该自己负责的问题不要决策, 超越自己的权限范围的问题不要决策。因为这些都属于越权行为, 其实质就是对自己的权限认识不清, 对自身定位不准。作为一名管理者, 当断则断, 但一定要认识清楚所遇到问题是否属于自己的决策范围。该自己决策的决不推诿, 不该自己决策的决不越权。比如, 在学校中, 有些问题事关学校大计, 自然应该在集思广益之后, 由校长拍板决策;而有些问题则属于下属部门的职权范围, 比如教学常规, 比如学生教育, 分属教务与政教部门, 自然应该由相关部门按章办事, 校长如果事无巨细, 包办代劳, 那就成了越俎代庖。

第四, 科学决策还要注意时机的把握。管理者管理一所好的学校, 就如同管理一个优秀的企业, 要常常面对许多瞬息万变的情况, 不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反应, 就有可能错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这一点美籍华裔企业家王安博士早有论述, 他说:“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 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而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艾森哈特则认为:“抓住时机并快速决策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基于这种认识, 我认为抓住时机并快速决策也应该是优秀学校成功的关键。那么学校管理者应该如何把握决策的时机呢?笔者认为这要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要考虑管理者所面临情况的紧急程度, 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时机是否到来。比如, 有些情况异常紧急, 管理者如不马上做出反应, 就有可能给学校带来很大的危害, 这种时候, 管理者当然应该高度关注, 及时决策;还有些机会稍纵即逝, 如不当场拍板, 事后决策可能毫无意义, 管理者当然不能贻误战机。还有一种情况是:问题已经出现, 但还不明朗, 决策的时机还没到来。这类情况则可以等待时机成熟或到了问题逐渐明朗时再作决定。

第五, 科学决策还要求学校管理者努力提高决策修养。决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决策修养。教育管理者要提高决策修养,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发展的动力。高明的决策就是要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是难以解决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常常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 (2) 应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仅凭经验和个人好恶来对复杂多变的学校活动进行决策,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无法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的。科学的决策应建立在科学思维的基础之上。学校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决策内容, 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决断。例如:制订学校工作计划时, 校长应采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猜想与论证等思维方法, 科学研究方针政策, 全面分析情况, 充分酝酿讨论, 并进行科学周密的方案论证, 从而选择出最佳方案。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决策历来是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一环。学校管理者更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从以上几方面入手, 实现真正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

摘要: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决策。学校管理者的科学决策将有助于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展。而要想在学校管理中实现科学决策, 管理者应做到以下几点: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 善于接受不同意见, 准确定位自身, 注意把握时机, 努力提高决策修养。

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原则与方法 篇8

一、科学决策是是领导者首要的职责

决策是企业对未来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多种方案的最优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决策活动主要凭借经验而逐步走向科学化。科学决策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一方面创造了空前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又带来了空前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竞争性。面对这种客观现实, 迫切要求经济管理领导者决策的科学化。决策正确, 能够避免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 促进经济科学协调发展;决策失误, 从宏观经济方面讲, 则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从微观经济方面讲则会造成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巨大经济损失。实践证明, 一次大的宏观决策失误, 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整才能完全恢复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因此, 领导者在经济决策时, 既要从战略到战术, 从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 从全局到局部, 从经济价值到社会效果进行周密的方案论证, 还要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事物作出定量的分析。

二、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原则与方法

1. 科学决策的原则

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原则包括: (1) 信息准全原则。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准确的信息, 并对之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选择、去粗取精, 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地加工制作, 才可能作出科学决策。 (2) 可行性原则。任何一项经济决策都是为其实施的, 因而必须是可行的, 要从实际出发, 慎重论证, 周密审定, 评估、确定其可行性, 最大限度地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2) 对比选优原则。科学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多种方案对比选优的基础上。都应作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从中选优。 (3) 集体决策原则。一方面是指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咨询参谋机构的作用。

2. 科学决策的方法

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方法包括: (1) 经验判断法。经验判断法包括淘汰法、排队法和归纳法等具体方法。归纳法是把类似的方案分成几类, 先从每类中选出一个最好的方案进行比较。 (2) 数量分析法。 (3) 试验法。

三、科学决策的步骤与程序

科学决策是科学地制定决策的结果, 科学地制定决策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运用正确的方法。

1. 调查研究, 发现问题。

发现、提出和论证有待决策的经济投资问题, 是决策的起点, 应该看到发现问题并不容易, 确认问题更是十分严肃的事, 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 需要运用一切现代化的电脑辅助工具作手段, 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 对经济活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作全面地调查研究。

2. 系统分析, 确定目标。

领导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以后, 为了正确地确定经济决策目标, 一定要进行系统分析。目标选择不正确, 势必导致决策的失误。

3. 收集资料, 科学预测。

信息系统是决策系统的神经系统, 缺少了它必将导致经济决策失误, 经济管理混乱。

4. 拟定方案, 全面评估。

一是可行性研究。着重分析每个方案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其它制约条件下, 是否具备充分的技术、经济依据;二是协调性分析。经济决策的制定, 要看其是否处理好经济系统, 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内部各方面的关系, 促进经济活动的协调运转;三是效果的综合评价。既要研究备选方案对经济客体性能的影响, 又要全面评价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四是潜在问题的分析。要估评到每个方案可能发生问题的原因, 研究预防措施以及万一发生问题时如何补救等;五是充分估计人的因素在决策执行中的作用。

5. 综合评价, 方案选优。

领导者应集中全部精力, 善于从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出具体条件下相对最优的方案。为了追求优化的“满意决策”, 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选优标准: (1) 照顾全局; (2) 技术合理; (3) 经济合标; (4) 见效快。对于风险型经济决策, 还应该根据其特点确定选择的标准。风险型经济决策的主要特征是不确定性, 它要面临和处理多种不确定因素。这类经济决策不仅受到决策变量即控制变量的制约, 而且受客观状态:即自然状态的影响。对于这类经济决策, 应当制定出具有不同决策变量的各种备选方案, 按照各种客观状态出现的概率, 确定出期望达到的标准。

四、决策的运作与实施

1. 拟定实施计划。

围绕实现目标的最优化方案, 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任务, 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时间等制度。作出时间和进度的安排, 层层保证总目标的落实。

2. 建立组织, 落实责任。

要建立相应的组织, 根据方案的要求, 认真挑选合适人才, 放到重要环节的关键岗位上, 并且制定出各级各部门及执行人员的责任制。

3. 宣传动员, 统一思想。

要做好广泛深入地宣传动员工作, 以求统一思想, 同心协力, 共同执行, 实现最终目标。

4. 信息反馈, 追踪决策。

决策在执行过程中, 由于主客观情况的变化, 发生这样或那样偏离目标的情况是常有的。因此, 必须有一套追踪、检查和反馈修正的办法, 以保证结果与决策一致。

现代经济发展纵横交织, 相互联系, 彼此制约, 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每个经济管理领导者在重大决策时必须以对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 按照决策的原则、程序、方法等进行, 只有如此才能够减少或避免失误, 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屹立于市场经济的时代潮头。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决策是企业的生命线, 正确地决策会带来企业的优化升级与快速发展, 失误的决策会造成企业不可挽回的损失。本文对领导者在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意义及方法进行论述。

《管理决策新科学》 篇9

翻检决策失误的诸种案例,不难发现决策制度建设的落后、决策机制运行的不畅、决策程序的失范,这些大都是导致错误决策的因素,也大都与决策者缺乏识、才、力有关。

1 科学决策与科学管理的关系和主旨

科学管理在甘肃的跨越式发展中尤为重要,有与时俱进的重要战略意义,甘肃要更好地发展,必须要发起新一轮的制度创新、科学决策与科学管理革命;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决策与科学管理的关系,真正做到科学管理上的与时俱进。

科学管理,是人类历史上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起动器和控制阀;科学管理是企业发展、生产力发展的总开关;科学管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发展的核心枢纽。因为科学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因为科学管理,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精华的浓缩、结晶、影响及其实施。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主党派的领袖人物、国内外著名管理科学家、经济学家成思危认为:“管理科学是兴国之道。”如果管理科学,是一种科学、学科的话,那么科学管理,就是一种实施管理科学的科学行为。由个人行为到管理行为,由经验管理行为到科学管理行为,这就是一种突破、创新和超越。其实管理从开始的无序管理、简单管理,到经验管理、复杂管理、全面管理、科学管理,也就是说,管理从低级到中级到高级,乃至最后上升到科学的程度、艺术的程度,是经历了诸多痛苦阶段的,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在管理中,要把有生命的资源和无生命的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有生命的资源变得更加有活力,把无生命的资源要赋予一种活力。

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因体制和当时的体制管理,付出了巨大代价的话,那么,在我国转型时期,并且在这个特定的转型时期,从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同样在管理行为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学费。

在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在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果做不到科学管理,使管理达不到艺术的程度、文化精髓程度的话,这种追赶的速度和质量,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会大打折扣的。因为科学管理对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成思危指出管理科学在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方面来看,虽然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生产力由三部分组成,那就是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但是单靠这三个因素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管理。管理可以说是生产力中的软件,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三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化配置,来提高生产力的水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看,应该说管理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其次,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看,也体现在管理科学和管理的实践中。管理实际上很大的工作量是对人的管理,所以在管理发展的历程上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经验管理阶段,就是管理者通过他的经验来进行管理;管理的第二个阶段是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就是利用数学的方法,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来推行管理。如质量管理方面,我们国内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学习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强调PDCA循环,强调全员的、全面的、全程的质量管理。进入80年代,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管理应进入第三阶段,那就是文化管理阶段。所谓文化管理,就是在企业中培养企业文化,使职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通过这些价值观、道德观来加强管理。当然,这三个管理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既要有经验管理,又要有科学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管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价值观的形成,那么怎么样用中国的先进文化来培养中国的职工树立新的价值观、道德观呢?这就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此外,还要用先进的文化来提高管理水平。

2 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效率和效益

管理是生产力的问题和文化的问题,管理虽然是生产力中的软件,但是这个软件十分重要,如果没有管理这种软件,其他生产力就难以联接、整合和发展。由此可见“管理科学”和科学管理的极其重要性。因此,甘肃要更好地争先进位与跨越式发展,必须要发起新一轮的科学管理创新的革命。不只是甘肃,而且在全国,伴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亟待一场深刻的政治体制创新与科学管理创新的革命。如果循序渐进的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对步入快车道的经济体制改革,到了一定的历史时期,不能并驾齐驱地进行深化和升华的话,中国的科学管理,就很难突破旧障碍的束缚。因为不论是政治体制,还是经济体制,都将成为上层建筑,而阻碍科学管理这一特殊生产力的有效发展。由此可见,在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进程中,中国的科学管理必须进行新一轮的革命。科学管理,再一次呼唤和呐喊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深化,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应为科学管理开拓广阔的道路。

管理不是被动的,但管理者的素质如何,被管理者的素质如何,对于实行科学管理至关重要。要做到科学管理,首先要有高素质的管理者和高素质的被管理者。如果管理者的素质差,就谈不到科学管理,如果被管理者的素质差,也就管理不好,科学管理就会大打折扣的。科学管理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手段、理念、制度、过程等等,都应由管理者制定、使用和推动,都应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去落到实处。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总结和升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总会有经常不断的搏异现象发生。因而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也是一对矛盾,如果失去一方,一方就不会存在。管理本身就是把不同的个体组织起来,进行各种各样的生产,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创造诸多财富,推动集体、国家、民族和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正因为如此,必须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管理的对象不只是人。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与我们诸多方面鸿沟的加深,差距的扩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再加上无定期的多次出现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从这次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而言,美国与许多金融机构放松管理、没有进行科学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与此同时,在国内由于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利益集团的问题等等社会矛盾的近乎激化,给社会管理增加了诸多难度,因而说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全面素质革命,深层次的科学管理革命亟待呼之欲出。不论从一般意义上讲,还是特殊的,超常规的管理者、被管理者综合素质全面革命,科学管理革命,都将从深层次上推进。

决策不是科学管理,但决策之中体现着科学管理的水平;科学管理不能代替决策,但科学管理需要正确、科学的决策方案;决策如果是正确的、科学的,再加上科学管理,就会大获全胜;如果决策是错误的,再高级的科学管理,也会无法实现最本质的效益。科学管理的前提、基础,应该是正确和科学的决策方案。而正确的、科学的决策方案,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要有科学管理。如果决策失误,又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或许那将会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结果。

国外的一些专家学者与一些企业家说,我国在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5~10年。可能有人会怀疑这种说法:因为在我国举行的奥运会、国庆60周年阅兵式,那种高超的组织管理水平,那种高超的组织管理艺术,有哪个国家能够相比呢!的确,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不论是在行政管理方面,还是在企业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要正确认识清楚,在一些重大的特殊的项目上,我们的确做到了世界一流的管理水平,但是,管理的成本太高,我们的总体管理水平还有带进一步提高。

3 结束语

《管理决策新科学》 篇10

公司董事会高度重视对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把握,发挥战略引领作用,通过并购、合资合作、加大研发力度等不断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一拖股份在企业运营实践中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各项制度,保障公司董事会决策合规、科学、有效。根据《决策制度》制订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股权投资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并设立公司投资审查委员会对公司不同类型投资进行分权管理。在保证董事会发挥战略引领作用、对重大投资等事项行使决策权的情况下,给经营层授予与其职责相适应的投融资权力,能够及时灵活应对市场需求,也使得公司董事会考核、评价经营层有了更为扎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扩大、职能调整、投资经营决策事项增多等的情况变化,为了使《决策制度》更好发挥作用,结合监管机构相关规定及公司生产经营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本着保证合规运作,科学审慎决策,均衡分配决策权限,提高决策效率的原则,董事会对《决策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在修订中一是完善了决策事项内容,增加了关于资产核销、捐赠的权限规定;二是根据公司资产、业务规模扩大的实际情况,在符合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对一些风险相对可控的决策事项适当增加了经理层的权限,以使董事会聚焦重大事项,提高决策效率运作特点,将生产经营实践中的有效做法以制度的形式进行固化;四是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明确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和《决策制度》之间的有机衔接。经过修订,新的《决策制度》内容更加完善,权限划分更加合理,兼顾了合规运作、控制风险和提高决策效率。

一拖股份根据各位董事的专长,充实到不同的专门委员会中,既发挥了董事的专业优势,又通过专门委员会的运作起到了对董事会决策的有效支持。对于较复杂的决策事项,通过安排过程汇报、组织董事实地调研考察等方式,使董事提前介入,必要时提前对议案中存在疑问的内容安排相应人员和部门与董事进行沟通,使董事增强对决策事项的了解,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效率。

為了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对经营层的监督考评,公司在新一届董事会换届中加大了外部董事的比例,目前新一届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其中内部董事只占3名,外部董事(包括独立董事)占比超过70%,增强了决策的客观性和风险防控,也更有利于对经营层的分权制衡。

《管理决策新科学》 篇11

一、科学单位对外投资决策

(一) 合理选择对外投资策略

1、合理选择对外投资项目或行业

科学单位在选择对外投资项目或所处行业的时候, 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要考虑不同投资项目或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态势, 这主要是因为不同行业或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 因此, 在不同发展阶段中, 行业或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程度也各不相同, 科学单位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 应将投资眼光放在新型材料生产行业、发展良好特别是注重节能环保的企业。第二, 由于科学单位的科技力量雄厚, 不仅具有先进科学技术, 还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人员, 这些对于科学单位的对外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单位在对外投资活动中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科技成果, 最大限度促进效益的提高。第三, 科学单位的对外投资更倾向于投资项目的安全性和资金利用的效率性, 因此, 科学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 必须保证投资项目与本单位发展方向的一致性, 否则, 不仅本单位自身资源优势和科研成果的优越性得不到发挥, 还会使对外投资活动失去控制, 造成大量资金流失。

2、合理选择出资方式

在对外投资中, 出资方式包括货币、无形资产、实物等, 鉴于科学单位主要是以科研开发为主的事业单位, 在对外投资活动中, 想要保证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 保证资金活动的安全和资金使用的效率性, 将无形资产作为出资方式是最优选择。

3、合理选择所有权

科学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应选择合理的所有权策略, 比如全资、控股、参股等, 加强对被投资行业或企业的控制。这就要求科学单位考虑对外投资中无形资产的技术保密程度。如果本单位的技术保密性程度高, 可选择全资企业方式, 这样才能够保护单位自身技术优势, 如果科学单位投资企业采用的技术相对标准, 且生产成果相对成熟, 则可采用合资方式, 应注意的是, 由于科学单位缺少对外投资经验, 应选择信誉和能力较高的企业, 以为自己积累一定的经验, 降低投资风险。此外, 非股权投资方式也是科学单位对外投资的方式, 主要是通过与被投资企业签订合同的方法来获取该企业的控股权, 这种投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投资风险, 获得可观收益和回报。

(二) 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对外投资

与其他企业的投资活动相同, 科学单位的对外投资也需要有一定的投资程序作为依据, 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投资方案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在进行对外投资前, 要进行财务分析, 对总投资、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程度做出估算。首先, 总投资是指科学单位在对外投资项目上的全部支出, 包括资金、无形资产、实物等, 以资金进行对外投资的投资总额估算按照实际支付资金, 以无形资产或实物进行对外投资的投资总额按照评估后科学单位和被投资企业双方确认的总价值估算;另外, 科学单位在对投资进行估算的时候, 要将投资所用资金的性质以及对外投资的评估审批程序充分考虑进去, 保证总投资估算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次, 对于投资收益的估算, 要按照被投资企业年收入和年成本预算进行, 在进行估算的时候, 不仅要考虑科学单位针对被投资企业所制定的控制程序, 还要考虑被投资企业的资金信息和相关数据、企业所处经济和政策环境。再次, 科学单位作为投资主体, 要估算投资风险程度, 这主要是因为在投资活动中, 可能存在着多种收益和风险不同的投资方案, 在选择投资方案时, 企业必定会对无风险收益率较高的方案更加青睐, 但是科学单位考虑更多的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 如果选择国债作为投资手段, 当以无形资产与被投资企业合作, 在对被投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 就应将企业的经营风险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当以资金与被投资企业合作, 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 应充分考虑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二、科学单位对外投资的监督管理

对外投资是科学单位的重要资金活动, 想要提高对外投资经济效益,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实现科技的产业化和优秀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 就必须对对外投资实施高效管理, 加强对对外投资活动的监督管理, 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提高对外投资的回报率。

(一) 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科学单位在做出对外投资决策前, 必须加强对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做出可靠、真实且客观的可行性报告, 保证决策的科学性。首先, 要组织专业人员根据项目的性质, 全面分析投资项目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合理性, 并做出科学的论证, 编制可行性报告, 设计多种投资方案, 将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 选择最为合适的投资方案。其次, 要建立健全投资项目评估制度, 并建立评估小组, 评估过程必须有专业科研人员、科学单位投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等共同参加, 也可邀请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论证和审核。另外, 评估小组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报告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过程中, 应适当提出投资倾向性意见, 为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 建立健全科学单位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

通常, 科学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重点在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方面, 对对外投资方面的监督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科学单位要建立健全对外投资审批制度, 审批环节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投资管理权限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和国家相关部门审批, 并办理审批手续, 保证对外投资的规范性、合理性, 防止盲目投资和资产的流失。建立健全责任制、奖惩制和考核机制, 将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保证决策正确和经营得当。

(三) 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

要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日常监督和管理, 监督被投资企业及时完善利润监督机制, 按照公司的章程, 做好利润分配工作, 为科学单位实现对外投资的权益提供条件。要求被投资企业严格执行企业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及时将与投资相关的财务资料报送给科学单位, 接受科学单位的监督和检查, 并做好相关财务审计工作。如果被投资企业出现财务状况不乐观、经营不良好、亏损较严重等问题, 科学单位要监督企业及时进行清理整顿, 降低甚至是消除投资风险。

(四) 加强对外投资监督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科学单位要加强对外投资监督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大人才培养投入, 加快人才培养速度, 培养一批专业素质、经营管理兼具的复合型人才, 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决策能力;加强对监督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爱岗敬岗精神, 最大限度提高对外投资监督管理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科学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外投资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财务活动, 因此, 科学单位在面对市场经济时, 应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使各项专业活动的资金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 加强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活动中, 应采取科学投资决策, 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监督管理, 保证科学单位对外投资活动的有序展开, 为提高对外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晶.浅议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决策与监督管理[J].科技信息.2011, 66 (17) :408-409

[2]巴强.对于科研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决策及投资安全性、效益性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2, 43 (25) :499

[3]蒋岩, 孙琪光, 张天雷.加强对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管理[J].农业经济.2010, 18 (7) :89-90

[4]何国蓉.科研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探析[J].四川林业科技.2008, 29 (1) :81-83

上一篇:商务型酒店新地标下一篇:接触式工程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