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分析和建议

2024-07-05

现状分析和建议(通用12篇)

现状分析和建议 篇1

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形势的变化, 国家对节能降耗的重视程度逐年递增。工业节能是节能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 是“十二五”节能工作的重点。工信部发布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 “十二五”期间预计实现节能量6.7亿吨标准煤。

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 工业不仅在全市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且也是全市能源消耗的主导产业, 能源消费总量大、品种多。工业能耗占全市能源消耗的比重超过70%, 既是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推动工业节能, 《天津市节能“十二五”规划》确定了“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0.898t标准煤下降到0.736t标准煤, 累计下降18%”的约束性目标。从天津市能源供应特点来看, 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的差异, 能源需要大量从外地补给, 形成了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能源消耗特点。因此, 在天津市能源资源紧缺和节能降耗压力大的情况下, 分析其工业能源消费特点及节能现状, 对解决工业乃至整个天津市的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问题都有战略意义。

1 工业节能现状分析

1.1 工业综合能耗增加, 但近年增速呈现放缓趋势

工业是天津市能源消费的主体, 2005年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为2658.19万t标准煤,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达到4462.91万吨标准煤, 综合能耗持续增加。2012年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出现了下降趋势, 为4461.25万t标准煤, 比2011年综合能源消耗降低了0.04%, 这是从“十一五”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以来, 第一次出现了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同比下降的情况。从综合能耗增速来看, 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增速逐渐放缓的趋势, 能耗增速由2006年的9.3%, 下降到2011年的1.1%。可见, 天津市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1.2 万元增加能耗逐年降低, 各行业能效逐渐提高

天津市实施节能降耗以来,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的1.448t标煤/万元, 下降到2012年的0.669t标煤/万元, 累计降幅达到51.7%。从“十二五”时期来看,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22%, 2012年同比下降15.20%, 累计降幅达到22.2%, 提前完成《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中要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和《天津市节能“十二五”规划》中“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的约束性目标, 节能工作成效显著。

从各行业节能来看, 在全市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 2012年较2010年有30个行业产值能耗呈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工业下降2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8%, 各行业能效正在逐步提高。此外, 还有部分行业较2010年单位增加值能耗呈上升趋势, 包括有化学纤维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五个行业, 在天津市未来工业节能降耗工作中, 应注意这个五个行业的节能监管。

1.3 能源消耗的行业集中度逐步降低

天津市工业能耗具有较高的集中度,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一直位居榜首, 合计能耗占工业能耗的85%, 是天津市工业节能的重点领域。但2011年和2012年造纸及纸制品业综合能耗悄然上升, 分别为56.45万t标煤、81.17万t标煤, 2012年造纸及纸制品业综合能耗更是超过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综合能耗, 跃居天津市高能耗行业的第六位。

从天津市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比重来看, 2005年到2009年比重不断上升,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9年到2012年比重不断下降, 由2009年的90.3%下降到2012年下降到87.5%。可见随着天津市节能政策的不断实施, 节能降耗力度的不断加大, 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工业综合能耗比重正在逐渐下降, 高耗能行业集中度在“十二五”期间开始逐年降低, 重点用能工业企业节能降耗重点监控工作在逐渐显示成效。

1.4 主要产品能耗呈不同程度下降, 能源利用效率保持较好水平

2012年, 天津市重点监测范围内的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超过七成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其中原油加工单位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4%, 单位烧碱生产综合能耗下降2.7%, 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0%, 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3.8%[1]。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能源加工转化产出量和投入量的比率, 综合反映了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有效利用程度。天津市随着节能工作的开展, 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实,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保持较好水平。2011年和2012年,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加工转化效率分别为75.6%、75%, 2012年火力发电效率达到39.3%, 炼焦效率达到94.5%, 炼油效率达到95.7%[1]。

2 工业节能存在问题

虽然天津市工业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

2.1 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有待进一步推广

多年来, 天津市尽管一直积极致力于节能工作的普及和推广,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相比, 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中小企业节能技改投入不足。

2.2 能源利用效率可进一步提高

目前, 天津部分行业还未完成设备的更新换代, 部分相对落后的装置还在使用, 如冶金行业在用的应淘汰机电占2%;化工行业淘汰型变压器占40%以上;电机系统变频调速装置安装率不足50%, 15%-30%的锅炉未安装省煤器[2]。

2.3 两化融合促节能工作有待加强

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天津市两化融合促节能在“十二五”期间虽然已经开始起步, 但相关工作节能还有待加强。

3 工业节能对策建议

3.1 继续强化六大高耗能行业节能, 并加大单耗上升行业监管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仍然是天津市工业节能的重点, 未来天津市应狠抓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同时, 加强对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五个行业的节能监管力度。

3.2 加大节能关键技术、产品的推广力度

在天津市工业体系中, 针对高耗能行业企业, 要重点突破, 加大投资整改力度, 强化工艺改进、设备更新替换。强化节能技术、产品的信息交流, 与先进国家和地区进行积极磋商引进领先的节能技术, 找准节能的制约技术瓶颈, 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建立健全节能产品推广体系, 积极引导企业利用财政资金对高效节能电机、风机、水泵、压缩机、变压器等实施补贴, 促进落后用能设备更新淘汰。

3.3 加大两化融合促进工业节能降耗

建议在钢铁、石化、有色等用能行业开展绿色网络控制协议, 推动工业用能设备IP化;建立工业能耗在线监测平台, 完善能源计量和标准体系, 实现能耗数据实时采集、汇总分析和预测预警等功能;在工业重点用能领域和节能环节大力推广数字能源, 例如:智能电机、工业锅炉窑炉远程监控系统、能源管控中心、流程工业能源在线仿真系统等[3]。

3.4 以园区为突破口推动系统性节能降耗

建议未来将系统性节能降耗工作纳入园区规划中, 对新建园区在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同时, 加入系统节能的设计理念, 优化空间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能源的梯度利用。建议组织实施典型园区系统节能降耗试点示范工程, 形成若干在推动系统性节能降耗方面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典型园区。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节能现状, 指出工业节能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市工业节能提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工业节能,天津市节能,节能建议

参考文献

[1]天津市产业能效指南 (2006版-2013版) .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吴成霞.天津市工业能耗预测与节能评价研究.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部, 2013.2.

[3]2013年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形势展望.电器工业, 2013.04.

现状分析和建议 篇2

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10软件二(应本)

余以堂

[摘要] 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观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并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影响着对人的塑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关键字] 大学生 消费状况 科学发展观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为了弄清楚我校学生的消费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消费,在我院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调查。

从我们问卷调查、座谈会和采访的结果来看,学生的消费水平不尽相同,与其家庭条件有一定直接的关系,其家庭生活水平在小康水平以上的只占4.2%,且有19.5%的学生家庭处在仅能维持正常生活的水平。另外,有10.5%的学生不太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的情况。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下面几个特点:

1.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追求时尚和名牌。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

2.恋爱消费热。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恋爱成为了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有42.1%的同学在大学里谈恋爱。为了维持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就不得不额外的多了一项开支。

3.网络消费热。在调查中发现,73.1%的学生拥有电脑,尤其以理科学生居多.他们大多数都用于学习,充实自己.但有的学生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用于上网,游戏.4.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储蓄观念淡薄。据调查,高达99%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还处于求学阶段,受到自身时间及能力的限制。另外,中国传统教育或观念也不像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并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生活费主要由父母支付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5.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在调查中,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刺激了大学生对提高生活素质的期望及消费愿望,使大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如何消费上。

1.家庭教育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有些家长即使经济收入不高,甚至比较困难,也要想方设法甚至借债寄给自己的子女,满足子女的消费需要。他们错误地认为,满足孩子的需要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事实上,学生不知道挣钱的辛苦,没有养成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形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为他们的不良消费习惯打下了基础。

2.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心理发育的高峰时期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自身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还不能很好的驾驭自己、把握自己,加之又远离父母,经不起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诱惑,盲目从众、互相攀比的心理比较普遍。可以说,大学生消费热点频频出现,与大学生的“同辈效应”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同辈效应”很容易促使消费的升温。

3.高校自身的原因。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正处在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消费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高校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引导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立足于现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获得。其次要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树立合理、适度、健康、量入为出的消费观。

2.开展理财教育

大学生多是在上了大学以后才开始独立生活,因此没有理财经验。针对这一特点,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如开设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家庭理财方式等有关的课程;三是培养理财基本技能,既要有理财情境教育、又要有实际操作训练。在实际生活中,要教育他们制定每月的消费计划、进行消费记账等,促进他们合理开支,理智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

3.把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的培养与良好校风建设相结合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成功的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

4.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支持来源,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消费观念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一方面,家庭对大学生的金钱供给要适度,不能“有求必应”。另一方面,家长要经常性地和学校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还要掌握一个大学生的日常开支水平,了解大学生需要经济支出的项目,及时纠正不必要的消费。

现状分析和建议 篇3

关键词:蚕丝业;现状;养殖护理;持续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1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13-2

蚕丝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促进社会整体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加大蚕丝业研究对今后社会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蚕丝是我国古文明产物之一,据考查有4000多年历史,甲骨文中许多带丝旁的字是很好的佐证。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蚕丝质轻而细长,织物富光泽,透气、透湿性能好,在手工业、工业、国防和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尤其是蚕丝中含18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等重要物质,对人体的关节炎、肩周炎、哮喘等疾病有较好的保健作用,素有“人体第二肌肤”的美誉,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 广西蚕丝业发展现状

广西紧抓“东桑西移”整体战略的大好机遇,强力推进蚕丝产业发展,从桑园种植面积、养蚕数量、产茧质量、蚕丝加工能力、缫丝企业等方面均实现快速增长。据中商情报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广西蚕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2.8%,真正实现了广西茧丝业向综合强省的转变。

1.1 蚕丝业崛起的基础

我国是种桑养蚕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茧丝绸生产、加工与贸易的第一大国, 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东部地区蚕桑业发展占据主导,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东桑西移”发展战略成为新的主题,广西抓住机遇多措并举大力推进蚕丝业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为蚕业起步发展阶段;90年代每年按7%~8%速度递增;2001年至今为蚕业发展高峰期,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桑蚕茧丝生产与加工基地。这是广西继糖业之后又一个新兴的优势产业,成为推动本地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1.2 产业技术人才状况

上世纪21世纪初,广西蚕丝业进入高峰期,但专业人才相对比较短缺。据调查,2005年广西蚕业科技人员万吨比是105人,而同期全国万吨比为339人,不及全国的三分之一,可以说人才短缺比较严重,高层次科技人才更是奇缺,严重影响蚕丝业创新发展,随着广西大学蚕学专业的开设,陆续培养了一部分科技专业人才,“东桑西移”工程能较好的实施,得益于这支科技队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提升,新科技专业人才后继乏人,特别是近年该专业停招,现有科技人才老龄化明显,人才断层日趋显露,加快广西蚕业人才培养,成为当今蚕丝业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1.3 经营中面临的新问题

广西地区通过大力调整蚕丝产业结构,大幅度进行蚕丝业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格局,形势发展一片大好。但一些新问题也随之产生:蚕丝业管理中如何发挥机制的最优化,如何提升蚕丝的品种及蚕丝质量,深加工能力相对滞后,蚕丝业市场管理还要等待规范,如何更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等等,亟待进一步解决,以更好促进蚕丝业的健康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2.1 优化政府职能,提供政策保障

2.1.1政策保障是行业得以发展的基础相关部门要对桑蚕业现状进行调查,重新规划布局,制定出台指导性产业发展政策,同时各级蚕丝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蚕丝管理法规,对蚕丝业实行“有序竞争”,提高蚕种经营、蚕茧收购、企业准入条件等,加大治理流通管理混乱现象,为蚕丝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好的发展环境。

2.1.2 加大优惠引导,对重点龙头企业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倾斜扶持制度创新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成立蚕农协会,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等共同发展体,增强蚕丝产业发展的合力,建立真正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

2.1.3强化服务意识建立蚕业管理行政审批政务中心,透明管理,公开审批过程,加强规范和监督。由农业、科技部门牵头,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宣传、培训、现场参观等有效形式,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经验介绍,针对管理中常见的疾病,编印《常见病防治知识》等技术资料,免费供养殖户使用。

2.2 加强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蚕丝业发展当然也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要本着“高标准培育、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大力进行桑蚕种的研发,更好实现优种优苗。

2.2.1精心选种育苗桑叶质量和蚕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基础,要以优质为中心,以强健性为基础,高产、易繁殖为目标,实施桑蚕新品种选育研发工作。如加大桑苗品种选育及研究,它能让蚕丝叶丝转化提高、茧层率高、出丝率高、缫折低等,是提高茧丝质量的重要因素。

2.2.2科学喂养成虫蚕条桑叶饲养是用带叶的桑枝条饲养蚕的一种简单易行、省工省力的好方法。由于桑叶在枝条上,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桑叶的新鲜,既可减少给桑次数,也节省采桑叶劳动量。由于条桑在蚕座上堆叠成立体形,空隙多,能保持蚕座的通风干燥,蚕粪、病蚕、弱小蚕就会自动落在蚕座底下,起到隔离作用。还可以省去除沙环节,便于蚕食尽桑叶,以提高桑叶利用率。

2.2.3规范管理由于幼蚕抗病力弱,易感染病菌,护理不好导致大蚕发病,因此幼蚕要以“严”、“精”为中心,达到温度适宜,桑叶质优、蚕座均匀、加强疾病预防,幼蚕无病健康,确保大蚕优质高产。成虫蚕决定蚕茧产量、质量,在饲养时遵循食优质桑叶、尽量饱食原则,做好环境的通风效果、保持蚕座稀疏、始终进行疾病预防、及时阶段总结等工作,保证有效蚕正常成长,确保蚕茧丰收。

2.2.4加强疾病综合防控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蚕农的养蚕技术粗放,防病意识相对薄弱,据统计全省约有10%~15%因病造成欠收。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防病意识,以预防为中心,重点控制蚕沙扩散病的防治,确保蚕的安全,提高蚕茧质量。

3 加大产业科技人才培养

技术发挥要靠人才,结合广西实际,建立科学的人才教育体系,真正培养出专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3.1 进行多种形式培训,整体提升职工素质

通过积极引进与选派技术人才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交流协作,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专业科技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让这些专业人才能自主入村入户对养殖户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服务与指导,全面提升桑蚕养殖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从而为蚕丝绸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奠定人才基础。

3.2 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对部分大专院校中因某种原因而停办的桑蚕相关专业要尽快恢复,制定新的招收培养计划,结合实际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积极拓宽专业内涵,努力培养本、专科蚕丝绸专业人才,以更好适应本地桑蚕的发展。

3.3 采取有效人才激励机制

相关部门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业人才采取有效激励机制,如在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从而更好的留住人才,为科研创新奠定人才基础,创造有利于蚕丝产业发展的良好科研环境。同时,要加快企业家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和技能型队伍建设,积极组织职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操作技能,从而从整体上全面提升蚕丝业的发展。

4 结语

广西蚕丝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蚕丝产业也要加大改革步伐,加大优质桑蚕种培育、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促进蚕丝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瑞好,林强.“十五”以来广西蚕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中国蚕业,2012,(04).

[2] 安辉,郝越,史常亮.广西蚕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03).

[3] 陈义安,王晓芬,张友洪,刘彬斌,胡春梅,蒲军,刘俊凤.广西蚕桑产业优势分析——基于单位面积桑园效益[J].安徽农业科学,2012,(12).

现状分析和建议 篇4

1.1 学校卫生法律法规不健全, 学校卫生资源配置不足

(1)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颁布由于受其历史的局限性, 一些条款和内容存在某些缺憾, 如没有明确法律责任, 加上没有相应的配套实施办法和细则[1,2], 学校卫生工作有法不依, 执法难行[3], 没有真正发挥法规的有效作用, 时至今日更难适应与时俱进的学校卫生工作发展需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等部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规章文件和要求[4,5], 但是由于没有法律法规的有效支撑, 增进学生体质和健康的任务和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学校卫生面临问题突出、任务艰巨[6]。

(2) 学校卫生是公共卫生的组成部分[7], 但是《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没有明确定位, 学校卫生资源 (人、财、物) 配置不足和不均衡, 城乡发展不平衡[6], 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均未设立学校公共卫生经费预算, 教育和卫生部门也未设立学校卫生专项工作经费。学校卫生人员配备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医务室/卫生室或保健室配备、师生健康卫生服务、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 学校卫生基本设施条件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室采光照明、墙壁黑板、课桌椅标准配备、公共洗手设施和饮用水配备, 厕所、食堂卫生设施配备、校医和医务室配备等不足情况更加突出[8,9,10,11,12,13,14]。

1.2 学校卫生组织和管理体系不健全, 工作效能低下或弱化

1.2.1 学校卫生组织机构不全和效能低下

目前从国家到大部分省市县卫生、疾控、监督部门都未能设立学校卫生管理专门或相对独立的机构, 特别是与学校卫生工作相匹配的管理和专业人员配备不足, 工作落实不力, 教育部门学校卫生管理和专业人员不足, 学校卫生工作组织管理力度有所不足;学校卫生各管理或技术部门间存在职能不清或交叉重叠, 总体工作效能不高[15,16,17,18]。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所机构人员编制和定位职能不明确, 可持续发展有待科学评估;学校校医、保健教师、健康教育教师等专业队伍人员和能力建设薄弱;一些学校卫生室或医务室由于缺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卫生执业许可证”而形同虚设, 没有真正承担起学校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 学校卫生工作难以全面落实。

1.2.2 学校卫生良好的管理工作模式和合作机制未能有效形成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 但是教育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学校卫生的主导作用, 卫生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学校卫生技术支撑和监管作用, 部门间缺少良好合作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以及目标管理考核评估机制[17,18]。政府缺少国家层面的学校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 部门间缺少对学校卫生重点工作管理和实施的合作和设计, 学校卫生工作的一些决策和措施缺少良好的可行性和实效性[6,19,20,21,22,23]。

1.3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学校传染病和常见病等防控效果不明显

1.3.1 学校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未能有效控制

学校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尽管在教育和卫生部门高度重视下而有所控制, 但防控效果仍不明显, 发生率仍然较高[6,19], 成为危害学生健康和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1.3.2 学生体质和健康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学生体质特别是学生身体素质如肺活量、速度、耐力和力量等一些指标多年来逐年下降或少有上升[20,21,22], “豆芽菜”体型和“梨形”“桶形”等肥胖体型学生增多, 学生因体育长跑而发生的心脏意外情况时有发生;学生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以及近视、营养不良和肥胖、伤害、心理卫生问题和疾病等已成为危害学生健康的最主要疾病, 学生近视上升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农村学生营养不良和城市学生超重肥胖现象同样突出;伤害已逐渐成为儿童青少年第一位死因, 学生溺水、车祸、高空坠落等发生率较高;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疾病比较突出[9,23], 学生心理问题疾病和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引起的自杀和他杀等伤害事件亦屡见报道。

1.4 学校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学校青春期教育几近空白

1.4.1 学校健康教育大多流于形式

教育部规定大学开设健康教育讲座或选修课, 高中开设健康教育讲座, 初中和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 2002年有关调查表明大多数学校能达到规定要求[24], 但实际调查情况不容乐观[25], 浙江2005年课题“所调查的32所中小学中, 仅有1所城镇小学专门设有健康教育课程, 备有专门的健康教育讲义, 每周1学时, 学校专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课率为3.1%”[8]。2008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 主要载体为体育与健康课程, 中小学健康教育师资以现有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体育教师为基础, 但是由于没有具体实施细则要求和保障措施, 实际上导致了学校健康教育的弱化。上海一项调查[26]表明:“健康教育的资金、仪器、设备、教学资源匮乏, 健康教育充斥着功利主义和短期效应”“健康教育课的开课率距《纲要》要求相差甚远, 而且质量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些学校领导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将学校健康课编排在课程表上, 不少学校的健康教育课早已名存实亡”。有关调查表明学生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知晓水平不高或未达目标要求, 健康素养和常见病防治知识行为水平也不高[27,28,29,30], 提示未能发挥学校健康教育在提高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水平的主渠道作用。

1.4.2 学校青春期教育停滞不前

学校青春期教育严重滞后, 学生正确的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律、性心理、性行为等教育欠缺, 吸烟、酗酒、饮食不当、缺乏运动、心理行为异常、网络成瘾等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近年来持续上升[6]。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 特别是不安全性行为日见增多[6,23], 由此所致性病、艾滋病、怀孕流产等生殖健康问题、心理问题和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和报道。

1.5 学校卫生顶层设计不到位, 学校卫生防病技术缺支撑

1.5.1 学校卫生科研攻关不足实效性不大

学校卫生科研水平与学校卫生工作发展不相适应, 学校卫生科研攻关不足, 难以满足学校卫生与时俱进发展需要, 未能够协调和整合学校卫生各行业专家作用, 组织学校卫生宏观和微观的科研攻关, 为学校卫生整体设计和顶层设计提供决策性技术支撑不足, 为学校卫生实际工作和学生健康实际需求提供实用性和有效性技术帮助不力。

1.5.2 学校卫生防病适宜技术支撑不够

随着学生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学生疾病谱的变化, 加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的适宜技术和实施规范研究, 指导学校有效开展重点性疾病的防控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的适宜技术研究跟不上学校卫生防病工作实际需要, 如学校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学生近视、营养不良和肥胖等防控技术、学生故意伤害和意外伤害等公共卫生问题预防控制适宜技术研究不够, 学生重点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未能有效控制[6,20,21,22,23]。

2 建议

2.1 建立完善学校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和发展规划

2.1.1 制定完善学校卫生工作法律法规

修改现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制定《学校卫生法》或《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法》及其配套实施办法或细则, 从法律层面明确学校卫生的公共卫生服务的性质和定位;从组织体系层面保证学校卫生体系建设和人员配备, 从财政经费层面保证学校卫生专项经费;从管理层面保证学校卫生工作的目标、内容、职责、考核、奖惩等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确保学校卫生工作有法可依, 执法可行。

2.1.2 制定学校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

从政府层面组织协调教育、卫生、财政、人事等部门研究制定学校卫生工作发展规划 (2015-2024) 和五年行动计划 (2015-2019年和2016-2024年) , 明确学校卫生工作发展宏观和微观蓝图, 确保有计划有目标有成效地提升学校卫生工作水平。

2.1.3 制定和完善学校卫生工作规范和标准

研究制定一系列适宜性和实用性的工作规范和标准, 确保学校卫生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如制定完善学校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工作规范, 学生近视、营养不良和肥胖等重点常见病监测和干预工作规范, 学生故意伤害和意外伤害监测和干预工作规范;学生体质和健康监测工作规范;学生缺课、病休、退学、死亡监测工作规范;学校心理问题、疾病监测和干预工作规范;中小学校课桌椅生产供应和配备工作规范;学校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工作规范;学校卫生目标考核工作规范等;制定完善学校饮用水技术标准, 学校公共洗手设施配备技术标准, 学校卫生厕所配备技术标准, 中小学校教室教学电子白板配备技术标准, 中小学校课桌椅配备技术标准, 学生近视、营养不良、肥胖干预效果评估技术标准, 学生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和近视、肥胖等常见病KAP水平评估标准, 学生健康素养知识行为水平评估技术标准, 学校校医和保健教师学校卫生工作绩效考核标准等。

2.2 健全学校卫生组织网络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2.2.1 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组织管理体系和职能

卫生部门在卫计委相应局机构设立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学校卫生处, 承担相应的学校卫生管理和职能, 统筹协调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以及疾控和监督机构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在中国疾控中心设立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学校卫生所 (或学生健康监测和疾病防治所) , 或整合扩大现有学校卫生中心, 承担学校卫生监测、指导、培训、科研等综合技术管理职能;在中国卫生监督机构设立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学校卫生监督处, 承担相应的学校卫生监督管理职能;各省市和辖市县也应设立相应的对口管理部门和人员。各级教育部门也应设立相应的学校卫生管理部门和人员, 特别加强配备具有公共卫生管理背景或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 承担学校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职能。从国家到地方逐步形成从上到下的完善的学校卫生组织管理体系。

2.2.2 加强学校基层卫生保健机构网络建设和管理

各级政府和教育、卫生、人事、编制等部门应将学校卫生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总体规划, 加强和完善基层学校卫生人员和保健机构配备。在医科大学或职业技术卫生学校开设学校卫生 (校医) 和健康教育专业, 培养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并建立学校校医和保健教师、健康教育教师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真正解决校医、保健教师的职称评定、岗位津贴和绩效考核等问题, 调动校医和保健教师工作积极性。学校卫生保健机构建设可以分别参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进行分类设置, 如大学医院可以参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 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学校可以参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 农村学校和较小规模学校和幼托机构可以参照农村卫生室标准进行建设, 配备完善卫生保健机构设施条件, 充分发挥其功能。2.2.3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和目标考核机制建立以政府负责、教育部门主导、卫生部门技术支撑和监督、多部门合作、学校具体实施的学校卫生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在国家层面成立学校卫生或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委员会领导协调小组, 协调教育、卫生、体育、科技、财政、人事等部门共同组织领导学校卫生工作;成立学校卫生专家委员会, 整合教育卫生各相关行业专家技术资源, 充分发挥其技术咨询和参事支持作用, 从技术层面保证学校卫生工作决策和措施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各地和各部门也可设立相应的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 负责协调本地区和部门的学校卫生工作。同时根据学校卫生法律法规和学校卫生发展规划要求, 建立政府部门相关学校卫生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对学校卫生工作实行阶段和年度目标考核和奖惩。

2.3 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健康教育等适宜技术研究

2.3.1 建立国家和省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和技术方案

组织教育、卫生、体育、科技四部门联合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估工作, 真正发挥各部门作用, 整合资源、减少浪费和科学实施。制定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估技术方案, 科学准确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动态发展趋势, 为增强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服务。

2.3.2 强化学生体质和健康适宜技术研究

集中全国学校卫生科研机构、高校、疾控和监督机构等优势力量, 组织开展增进学生体质和健康 (卫生防病) 适宜技术研究和科研攻关, 切实研究出促进学生体质和预防控制主要危害学生健康问题和疾病的适宜技术, 并应用推广, 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有效防控学生近视、肥胖、伤害等主要健康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

2.3.3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工作

现状分析和建议 篇5

2010-12-23 11:08:05 | 来源:江苏省阜宁县地税局 | 作者:张明实

税收政策历来都是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一项主要经济政策,深入研究如何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优化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大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对于推进中小企业快速有序发展和实现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相关税收政策的总体状况,分析了现行税收政策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上的作用和不足,提出了优化税收政策,发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据国家经贸委提供的最新材料表明,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总企业数的90%;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实现利税占全国的4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占新增就业人数的90%左右;我国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约60%来源于中小企业。可见,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急剧膨胀,中小企业面对大企业的强大竞争优势,似乎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并惨淡经营。一些经济学家也由此断言:中小企业已丧失了活动空间。然而,中小企业不仅没有被吃掉,反而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补充的作用。有关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对各国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中小企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的脊梁。在美国,雇员在100 人以下、几十人的中小企业占90%以上,其产品出口额占全国产品出口额的40%以上。我国的台湾地区其经济体系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95%以上的公司是中小企业,其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57%。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以日、韩为代表的大企业主要模式受到较大冲击,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台湾所受冲击则较小,显示出中小企业独特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小企业功不可没。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总的经济增长速度。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如,日前我国的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行业产值的80%以上,木材、家俱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而,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几十万个国有和乡镇政府所有的中小企业的放开和搞活,将是近期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2.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首先,中小企业是提供城镇就业的重要渠道。就业问题,始终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制约因素。目前,我国面临着新增劳力和存量劳力就业问题,特别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小企业面广量大,且大部分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据测算,对于相同的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中小企业占用国有资产仅17%,吸纳就业量却达74%,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倍;而对于相同的产值,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3倍。改革开放20年来,城镇增加的近8000万个就业岗位,75%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所以,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中小企业是农村工业的先锋队。我国的中小企业相当部分是地方国有企业或乡镇企业,大部分分布在中小城市和集镇。这些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一方面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另一方面也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据统计,20年来,乡镇企业已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9217万人,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半。这不仅加强了社会稳定,而且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级政府8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中小企业。事实上,哪个地

区的中小企业效益好,那里的财政收入就比较宽松,群众的负担就比较轻、生活比较富裕,干群关系就比较协调,社会稳定也有了牢固基础。

3.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中小企业往往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载体。在美国,50%至60%的科技进步发生在小企业身上,80%以上新开发的技术是中小企业来付诸生产的。因为高科技产业是高风险产业,大企业一般注重常规生产,不愿意去冒风险。因而小企业往往成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验田”。我国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意识强、行动快,成为名符其实的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据悉,深圳市首批认定的9家“深圳·国家科技成果产业推广示范企业”竟然全是中小企业; 深圳考核认定的94家技术先进型企业中,中小企业占76%,124 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中小企业也占90%左右。

4.中小企业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

大企业和小企业在市场上,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而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船小好掉头”上,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快地接受市场信息,及时研制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尽快推出,占领市场。所以,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应更具有竞争力。只要利用中小企业灵活善变的优势,引导它们放开搞活,对活跃市场功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5.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区

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运行操作简便、引发的社会震动小,相对较易进入新体制,已成为企业体制改革的“试验区”,改革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口。诸如承包、租赁、兼并、拍卖、破产等企业改革和体制创新的经验,往往是先在中小企业试行后取得的,再逐步向国有大型企业推广。所以,企业的改革深化离不开中小企业作为“开路先锋”。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战略地位。然而,近年来,中国的中小企业亏损非常严重,目前,在国有企业的亏损中,有90%都是来自于县一级的中小企业。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中小企业怎么啦?笔者认为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问题存在。

(一)中小企业外部的问题

1.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不力。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好于大企业,因而在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科技教育政策等方面,对中小企业有许多的不公平。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抓大”,只对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感兴趣,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发展等方面只考虑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或根本得不到政策上的帮助,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一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又由于许多中小企业受各级基层组织管理,而各部门的管理方式、政策不一,多头领导,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企业经营束手束脚,无实际的经营自由权。

2.对中小企业监管不严。长期以来,国家一直没有制定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一方面,使中小企业经营行为缺乏法律约束;另一方面,又造成中小企业的许多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我国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分散、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程。

3.中小企业负担重。作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中小企业常被作为弥补财政收支平衡和转嫁负担的对象,企业税负、社会负担愈来愈重。比如在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标准上,对乡镇企业按销售收入的9 %征收,而对国有大型企业则按2%征收。而且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地方财政困难,还把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对名目繁多的费用常不堪重负,企业经营步履维艰。

〈二〉中小企业内部的问题

1.中小企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般说来,中小企业属地方管辖。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造成了中小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问题。有相当多行业产品供大于求,出现了“结构性”过剩,为了争夺市场以致于生产同一行业产品的中小企业竞相压价,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另外,重复建设使得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度较低,“小而全”的企业比比皆是,企业之间缺乏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与大企业也没有建立协作体系,因此,在大企业的经济优势面前力单势薄生存艰难。

2.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低。一是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尤其是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职工素质低、人才匮乏、产品质量差的问题。二是缺乏管理组织能力,在生产管理上处于混乱状态,在组织经营上处于无序状态。产前没有市场调查和研究、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产中没有生产控制,没有营销策略;产后没有售后服务等等。三是缺乏合理配置资源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企业难上规模。

3.中小企业小而散、竞争力不强,影响盐城中小企业的优势发展。一是缺乏集中,缺乏大企业的带动。盐城市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工业企业家庭式作坊突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缺乏大企业和“领头羊”强有力的带动和产业集聚,且产业结构中的特色优势产业不多;二是相对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而言,技术含量低、投入少、以销定产的多,常年长期生产的少,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低,缺乏竞争优势。

4.资金紧张、贷款难,影响盐城中小企业的正常发展。据监测提纲问卷调查显示:一是中小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是自有资金,业主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且贷款额度小,而民间筹资则成本高、风险大,资金短缺现象依然存在;二是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销售资金回笼慢;三是企业资金占用严重。资金短缺制约了产品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5.企业诚信意识不强,违规违法经营现象依然存在,影响盐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盐城市还有部分个体私营工业企业未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企业长期处于不合法经营状态;还有相当的个体私营工业企业,掺杂造假、税收意识薄弱,税收遵从度较低,逃税漏税观念严重。

二、税收政策分析及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什么是中小企业作了以下定义: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中,并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有一些规定从受益主体来看大部分是针对中小企业,具体内容如下:

(一)企业所得税

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了税率,从33%降为25%,降了8个百分点,另规定了两档低税率:小型微利企业20%,高新技术企业15%,并将一些国家鼓励产业项目的优惠政策予以扩大,例如,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产业低税率优惠扩大到全国范围,这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新增对创业投资机构、非营利公益组织等机构的优惠政策。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

(二)增值税

新增值税条例规定,纳税人为个人(具体为个体工商户、临时发生应税劳务和经营行为的其他个人)的销售额未达到规定的增值税起征点的,免征增值税;对年销售额180万元以下的商业小规模纳税人其适用的征收率为4%,商业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其适用征收率为6%。

(三)营业税

对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由地方政府确定对其从事担保业务的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活动免征营业税。

(四)其他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新的中小企业,对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可在3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从盐城本地中小企业状况分析,我们认为,利用税收政策杠杆促进盐城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虽然有所体现,但未能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配置,现行与中小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所得税

新出台的企业所得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在税收方面受到的歧视问题,统一了内外两套税法,并将企业所得税税率定为25%,降低了8个百分点,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大部分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大大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现行企业所得税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仍不够彻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吸引中小企业投资

现行税法规定,被投资企业发生的经营亏损,投资方企业不得调整减低其投资成本,也不得确认投资损失,这项规定不利于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另外,国际上对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税收政策,而我国并未采用。

2.不利于鼓励中小企业创办

在英国,为了鼓励投资者创办中小企业,规定凡投资创办中小企业者,其投资额的60%可以免税,每年免税的最高投资限额达到4万英磅。韩国政府对新创办的中小企业所得税实行“免三减二”(开始三年免税,其后两年减半征收)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大部分是针对已创办的中小企业,缺乏支持创办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3.不利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要发展,资金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仅仅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税后净利,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度必然缓慢。由于社会观念和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缺乏鼓励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应政策,新所得税法对这方面也没有过多的涉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增值税

1.征收率过高

工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6%,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4%,据测算,对小规模纳税人按销售额的6%或4%征收率征收的税额相当于在实现54.55%或30.77%的增值条件下才能与一般纳税人依17%计算的税率相等。(参照浙江省国税局公布数据,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调查资料,浙江省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平均税负率分别为3.97%、1.05%)由于不能抵扣,中小企业税负远远超过一般纳税人。

2.起征点偏低

现行江苏省国税局增值税起征点的规定是:销售货物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5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3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每次(日)200元。这个起征点虽然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最高标准,但是根据目前江苏省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来看,如果真是达到这个标准就加以征收,这么低的收入支付各种税费后、维持商户生计还是很困难,更何况发展。

(三)营业税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据盐城市中小企业局公布数据,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额达到23.8%,因不能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达到32.3%,总拒贷额达56.1%。同时中小企业技术落后,导致中小企业没有竞争力也逐渐成为阻碍中小企

业发展的不利因素。面对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惜贷”问题以及中小企业技术落后的问题,现行营业税未能采取更积极的政策措施来缓解。

(四)其他

1.税收政策过散

我国现行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散现于单个税种中,没有形成固定的法律条款,而且大部分是以补充规定或通知的形式发布,优惠内容多,补充规定散且不明确,而且税收政策调整过于频繁,这使得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不利于中小企业经营者掌握、实际操作和执行,这将加大中小企业纳税成本或者使中小企业得不到应有的税收优惠。而税收政策的易变性也不利于中小企业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

2.纳税成本过高

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规模较小,不会花大成本聘请精通财会业务、熟悉税收政策的专业财会人员,造成建账、财务核算、纳税申报等方面不规范。目前税务部门对纳税人大多采用分类管理的办法,中小企业的纳税期限较短,纳税程序较复杂等原因,造成中小企业纳税不及时,使中小企业在纳税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而规模小、账簿和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更增加了中小企业纳税的难度和成本。

3.社会负担过重

作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中小企业常被作为弥补财政收支平衡和转嫁负担的对象,中小企业的社会负担愈来愈重。而且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地方财政困难,还把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这就是所谓的“头税轻,二费重,三费四费无底洞”。对中小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的“三乱”现象严重。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目前中小企业上缴的税外费用大约是税收的1.48倍,一些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大约占到销售收入的5%—8%。

三、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的建议

(一)完善企业所得税

1.制定吸引中小企业投资的税收政策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投资面临的风险大,因此有必要制定税收政策来增加社会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投资损失扣除。对于中小企业从被投资公司分摊的损失,不超过投资账面价值的部分允许扣除,降低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二是再投资退税。对于中小企业用税后利润转增资本的投资行为,对再投资部分缴纳的税款,给予退还,以鼓励企业将所获利润用于再投资;三是投资准备金的税前扣除。对于中小企业提取的投资减值准备,允许按一定比例在税前列支。

2.制定鼓励中小企业创办的税收政策

目前,我国可以通过制定以下税收优惠政策来达到支持创办中小企业的目的:一是对新创办的中小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小于3万元的免征所得税,期限为三年;二是对于新创办的中小企业应纳税所得超过3万元的,可以实行减半征收同时可以延期至二年后缴清;三是对投资创办中小企业的投资者按规定投资的40%予以免税。

3.制定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

制定以下税收政策来鼓励中小企业融资:一是对中小企业改制给予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改造投资可抵免所得税,以达到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条件的目的,从而更有利于获得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二是对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利息,允许在税前全额扣除。通过以上政策的制定,可以使中小企业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完善增值税

1.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

对工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调低为4%,目前工业企业的进销差率为20%左右,按17%的税率征税,税收负担率应该是3.4%,与调整后的比较接近。对商业企业小规模纳

税人的征收率调低为2%,商业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为10%-15%,按法定税率17%征税,税收负担率应该是1.7%-2.5%,与调整后比较接近。这有利于缩小两类纳税人之间的差距,增加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2.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

我国现行增值税的起征点明显偏低,应该根据近10年来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涨幅、居民生活最低保障等因素,及时修改关于增值税起征点的相关规定。目前江苏省国税局增值税起征点规定销售货物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5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3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每次(日)200元。上述起征点的标准,已经大幅降低了我省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三)完善营业税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可加大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给予减征营业税优惠政策的力度,以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同时也可以利用这项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向创新型、高新技术行业发展;关于中小企业技术落后的问题,国家可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转让或租赁专利,技术秘诀或新工艺给中小企业使用所取得的收入,给予减免营业税,以增加中小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和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完善其他方面的税收政策

1.加速清理整合进度,建立规范统一的税收法律、法规

2002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我国制定、完善和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确定了法律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二十三条明确提出国家利用有关税收政策支持鼓励中小企业的设立和发展。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够系统、规范、稳定性差、透明度低等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对现行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整合,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平等竞争、税负从轻、便于征管、促进发展的原则,建立起规范统一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并以正式法规的形式颁布,以增强税收政策的系统性、规范性、稳定性和透明度,使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有效的法律保证。

2.加强税收服务,减少中小企业纳税成本

对中小企业纳税成本偏高的问题,可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解决:①简化纳税申报和办理纳税程序,延长纳税期限。如对规模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企业采取简易申报和合并申报的办法,对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采取延期纳税的办法等;②加大对中小企业进行信息提供、纳税辅导、税收宣传和纳税培训等工作,减少中小企业因不熟悉税收政策法规而造成的纳税中的种种失误,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③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帮助做好税收筹划,对各类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代理纳税事宜所得收入给予减免税照顾,以降低中小企业代理成本。

3.加快税费改革步伐,减轻中小企业费用负担

职业院校本科教学现状和发展建议 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本科教学;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33-2

1 职业院校本科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职业性专科学校升本成功,成为本科院校,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职业本科院校的首要选择。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于一体的教育类型,要加快本科院校转型,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自身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关于应用性的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应做好政策扶持、财政支持等。

2015年5月,山东现代学院升本成功,升为本科的5个专业分别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护理学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山东现代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升级为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决定了学院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结构多样化的构建,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故本文以山东现代学院2015级本科学生为对象,了解职业院校本科教学现状。同时,我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为职业院校本科教学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升本后的山东现代学院立足于教学改革,有明确的办学定位,逐步摆脱传统高校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区域发展和市场需求为依据设置本科专业结构和课程安排,侧重于实践、应用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行“做乐赛”的教学模式,努力保持与社会的无缝对接。学校注重国学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注重科学精神对成才、发展、创新精神的启蒙。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参与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综合性竞赛,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综合素质、技术开发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山东现代学院2015级本科学生对学校教学情况和老师教学水平的满意率高,但也反映了职业院校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一,学生对专业、课程等缺乏兴趣。第二,课程建设仍需要加强,需要增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整合优化专业课,扩充特色内容。第三,“职业教育”这一概念在本科教学中不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仍需加强。第四,教师授课内容应加强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贯穿在实践当中,实践后注重总结,巩固理论。

2 职业院校本科教学发展建议

2.1 本科教学需增强兴趣性

本科学生多为18岁以上的成年人,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生如同枯木竭泉,没有前进的方向,缺乏学习的动力。所以,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甚至是老师。

本科学生选择专业时,父母的决定和亲戚朋友的推荐只能作为参考意见,不能作为决定因素。专业的选择直接决定未来学生将学习哪些教学内容,没有兴趣的帮助,学生会感到授课内容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

马丁·特罗认为大众化阶段的课程特点是“灵活的模块化课程”,即打破传统学术课程的高度结构化和专门化,按照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课程与职业领域的对应关系组合成不同的课程模块,以供学生自由的选择。国外很多大学并没有严格、固定的专业这一说,专业不过是课程的组合而已,课程之间可以进行重组,课程的重组形成不同的专业。

借鉴以上经验,我国职业院校本科教学可以设置更多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程。其中公共选修课目前在多数高校都已实施,可以将专业选修课打造成为职业院校本科教学的特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做出选择。

2.2 本科教学需增强针对性

应用型本科人才与学术型本科人才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职业的直接适应性,这需要增强职业院校本科教学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针对性。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公共基础课应尽量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经管学院与建筑工程学院对高等数学的需求就不一样,这就要求高等数学的老师必须与具体的专业需求相结合,而不是只单纯地遵循高等数学课程本身的逻辑体系。在山东现代学院就根据专业不同开设工程数学、经济数学等课程。同样,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也应与专业课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例如大学英语今后就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分流为经济英语、商务英语、护理英语等英语课程。

职业院校学科专业课应优化整合、扩充特色内容。学术性本科大多以学科本身的体系为基础,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职业学院本科教育另辟蹊径,走不同道路,要求学生对理论掌握的“广、浅、新、用”,即广泛、浅显、新潮和会应用,以便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鉴于目的和要求不同,在职业院校中专业课程可进行适当改革。对于专业培养目标支撑力度较小、较弱的基础课程可以适当删减。几门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减少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职业院校专业课程需更好地面向行业和面向地方,形成特色课程。

2.3 本科教学需增强职业性

职业院校本科教学需增强职业性,职业院校教师应加强“双师型”建设,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中心是学生,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知识要求和职业需要。

职业院校的本科学生在学校里就应该接触与职业、行业相关的应用型课程与实践,提高对职业的适应性应。同时,学生在就业素质、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社会生存发展能力等各方面都应强于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

在众多素质和能力中,学生更希望通过本科的历练获得自信心、耐挫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开设相关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2.4 本科教学需增强实践性

突出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人才与学术型本科人才的本质区别,而落实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加强实践教学。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就成为职业院校本科教学发展的核心之一。

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纲领,确立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重点难点,加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学校和教师应完成的首要实践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有所改变,倡导研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教师在假期应多与社会联系、企业联系,这样才能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将科学研究、技术应用与未来需求紧密结合,再应用于实践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实际课程和训练当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器材和自主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更多学习自主权,支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行为。教师在完成课程讲授后,增加作业、实践、讨论和学术科技活动等,让学生有较多时间去思考、去实践、去训练,较好地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转化。

参 考 文 献

[1] [美]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

[2] 朱科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04-106.

[3] 吴邵兰.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09(22):218-219.

现状分析和建议 篇7

外汇储备, 又称为外汇存底, 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 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外汇储备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 稳定汇率, 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数据表明, 我国的外汇储备目前处于高增长阶段。图1反映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近十年的增速情况, 可以明显的发现在2000年之后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曲线非常陡峭, 在此短短六年间, 外汇储备额从2000年的2121.65亿美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15282.49亿美元, 平均年增加额度达到1880.12亿美元。2006年2月, 我国外汇储备达8536亿美元, 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至2006年底, 外汇储备余额达10663亿美元。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到2009年6月已经超过2.1万亿美元, 高居世界之首。

二、外汇储备的规模的适度性分析

本文采用比例分析法对外汇储备的规模进行分析。取用外汇储备和其他一些经济变量的比例水平来衡量外汇储备的适度性。本文采用了我国1998年至2008年的年进口量和年外汇储备余额的比值 (R/M) , 以及外汇储备额增速和GDP增速的比值 (AR/AG) 进行比较。采用R/M比值分析的理由是由于此分析方式极为普遍, 并由R.Triffin提出了可供参考的适度值。采用AR/AG的比例分析是由于考虑到我国近十年来GDP增长迅速, 用此比例可以更好的反映出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情况。

表1列出了我国1998-2008十年间的年进口额, 年外汇储备额, 年GDP, R/M比例, 年外汇储备额增长率 (AR) , 年GDP增长率 (AG) , 以及后两者的比值。并求出了相应的每一年的R/M比例。从中可以看出, 我国外汇储备额度远远超过了R.Triffin在60年代支出的40%为适度线, 属于过量储备的规模。图2清晰地反映了我国R/M值远远高出适度值40%, 外汇储备增长率远高于GDP增长率的现状。也就证明了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处于超额储备状态, 远远超过满足进口需求和投资需求的适度水平。

本文采用了高于R.Triffin适度值一倍的调整方式, 即把适度值调整到80%。另外, 由于R.Triffin适度值法忽视了资本项目的流动, 而资本项目的流动造成的外汇储备变化远远大于经常项目流动造成的外汇储备变化, 所以应当看到, 适度值分析法的局限性是非常大的。

将适度值提高一倍至80%后, 我国近十年的R/M比例仍然在适度值之上, 这反映出我国的外汇储备量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属于过量储备。另外, 从AR/AG比例上也能反映出, 虽然我国近7年的外汇储备增速和GDP增速的比值是总体呈下降趋势的, 但是其大小也都在1.5以上, 这说明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 再一次证明了我国外汇储备属于过量的状况。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三、外汇储备规模的趋势分析

本文假定热钱可以选择的投资市场有两种:国际证券市场和中国证券市场。其中, 国际证券市场用美国证券市场代表。假定热钱来华投资的收益分成两个部分: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收益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收益。其中, 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收益, 采用MSCI中国证券指数的收益表示, 采用月收益率曲线代表其走势。而人民币升值的收益笔者用当期直接标价法的数值减去之前直接标价法平均数代表。在美国的投资收益用MSCI美国证券指数的收益表示。数据均为月平均数据, 跨度为从2005年7月人民币处于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之始至2009年7月。采用MSCI指数是为了代表热钱在各市场的平均盈利水平。

公式如下:

Rc=Rs+Re, 其中Rc代表中国证券市场综合收益率, Rs代表投资证券的月收益率, Re代表人民币升值的收益率。

直接标价法价格。

, Ru代表美国的证券投资收益率, Pn代表当月MSCI美国证券投资指数。

(注:投资中国市场综合收益=证券市场收益+汇率收益) (数据来源:美联储, MSCI Barra。)

通过比较中国证券市场综合月收益率和美国证券市场月收益率的时间序列图, 可以清楚的发现, 投资于中国的整体收益远在投资于美国的整体收益之上, 从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外汇储备会大幅上升。图2中, 两条曲线从2005年开始逐渐分离, 而且这种趋势是扩大化的, 图3反映出人民币升值的收益率在热钱的收益率中占据主导地位。这表明热钱在中国投资的主要动力在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 也就是说中国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是和中国的汇率制度的改变有着直接关系的。随着人民币不断地升值预期, 人民币不能够一步和美元形成稳定的关系, 这种汇率管制制度带来的套利可能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必然增长。因此, 在人民币短期内无法调整的情况下, 热钱流入中国导致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是一种必然趋势。正因为外汇储备增长的这种必然性, 导致了我们不得不研究如何运营管理这些必然增长的外汇储备, 并且研究其中矛盾找出对策。

四、外汇储备的收益分析

首先要分析的是购买美国国债是不是一种相对有效的选择。我国的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市场可以选择的有债权, 股票等。假定中国外汇管理局会采用长期持有的方式进行投资, 其中投资美国10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由美联储数据库提供, 而投资美国ETF的收益率采用估算法, 并用MSCI美国证券投资指数代表美国的ETF指数。图3中, 红线表示其中Ri代表在第i个时期买入ETF至今的收益率, PT代表2009年7月MSCI美国证券指数, Pi表示第i个时期的MSCI美国证券指数。虚线表示美国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变化

(数据来源:美联储, MSCI Barra。)

从图4可以清楚的看到, 从2005年至今, 投资10年期美国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多数时间要高于买入美国ETF指数基金的收益率, 并且风险较小。

以上结论解释了为何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结构以美国长期国债为主而不是以投资美国股票市场为主。第二个问题就是:美国国债的收益趋势如何。

图5清楚的反应出, 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债券的方式储蓄的收益率是程降低趋势的。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诞生, 美国必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也就是说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必然会走低, 。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如果以美国国债的形式储蓄, 其收益率必然低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国债券为主的收益率是低的, 造成了大量的成本。但是相对于美国股票市场, 投资国债是一种更优的决定。这也就证明了我国外汇储备绝大部分用于投资美国债券却又是必然的。因此, 我国外汇储备收益率被动的和美国国债收益率挂钩又成为了一种必然。

五、建议方案

为了防止损失和减少风险, 我国应该采取减少外汇储备的相应政策或者是增加外汇投资效用的相应手段和机构。针对这两个问题, 本文对我国外汇管理给出了以下建议:第一, 可以考虑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弹性。放宽对人民币汇率浮动的管制, 让人民币相对自由的兑换外币, 使得汇率市场的套利空间减少, 就可以消除热钱来华的最重要的动力, 从而达到减少外汇储备规模的效果。第二, 可以考虑购买或租用外国的土地。我国目前处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结构并且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一现状, 所以不妨承租或者购买外国的土地, 在外国开设农田工厂等。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 首先, 我国的外汇储备可以得到运用不至于承受美国国债的贬值的风险。其次, 通过这个途径, 我国的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可以在外国运用, 扩大了资本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再次, 我国通过这种方式扩大战略储备资源等的进口规模。最近, 中石油购买安哥拉油田的事情正是这种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最后, 这种在外运营的方式可以减少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 将制造业等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有助于我国的环境改善。

参考文献

[1]孔里平:对外汇规模分析方法的比较[J].2008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西部论坛) , 2008 (7) .

[2]张明、徐以生: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J].当代亚太, 2008 (4) .

[3]李征:我国外汇储备币种于资产结构优化配置及利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现状分析和建议 篇8

1 我国易拉罐回收利用现状分析

1.1 技术及处理工艺

目前我国的处理技术落后, 没有建立科学的回收利用模式。废易拉罐的回收和利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回收产品大部分是再生铝锭。漆层处理是回收利用易拉罐过程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美国等先进国家由具有先进的预处理工艺和设备, 利用自燃回转窑炭化掉易拉罐漆层, 既脱掉了漆层, 又不产生污染, 使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我国在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相关技术的应用明显滞后, 目前对易拉罐进行回收利用的企业大部分为分散的作坊式小熔炼企业, 在易拉罐的处理过程中, 不经过预处理, 也没有脱漆的步骤, 只使用小坩锅炉进行熔炼, 技术落后工作环境也差。不光如此, 小坩锅炉在规模化应用上也有明显不足之处。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由于相关技术落后, 目前还没有能力开发出能大幅度提高易拉罐回收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和工艺。

1.2 回收利用模式

易拉罐的材料是一种档次较高的铝合金, 而我国回收回来的废旧易拉罐, 只有部分低档铝材利用企业如生产建筑铝材的企业等才会接收再生铝锭, 易拉罐从此消失在铝材的生产利用领域。再生产易拉罐时, 则需要利用新的质量较高的铝质材料。截止到目前, 我国的企业还没有能够利用废弃易拉罐来制造原牌号铝合金的。通过研究利用废罐生产铝合金的技术能够带来较高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效益, 用还原生产制罐铝板带材这种技术将会是最好的回收利用方式。但是我国废旧易拉罐在回收、储存、分选、预处理和熔炼加工等过程还处在粗放式的阶段, 尤其是小工厂大多采用混炼的生产技术, 导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资源配置错位。在美国, 据调查废旧易拉罐有三分之二是用熔炼方式来生产新的易拉罐的。国外的企业也想过把这项技术引进到我国, 但由于对废旧铝罐的回收比较分散, 资源集中率过低, 规模不足同时税收管理体系不完善, 也就无法进行科学利用。

1.3 法规及促进政策

在我国市场, 废旧易拉罐的流通交易基本上完全处于自由状态, 各种规模的废品回收站包括个人都可以进行回收, 很多小规模的回收站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注册和审批, 因此想要监管也很不容易, 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资源大大浪费同时造成环境的污染, 打乱了整个回收体系秩序, 也使得易拉罐回收利用的科学性大大降低。此外, 我国也需要调整废旧物资税收的优惠政策, 以便促进废旧易拉罐的合理利用。废铝罐科学利用不止要求技术, 还要有数量, 达到规模化利用条件, 才能出现工业化应用所需的技术。《有色金属废料进口检验标准》中要求过高, 长期以来废铝罐的进口受到阻碍。由于我国长期采用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 因此很多地方政府不能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忽视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 对回收利用问题重视不够。

1.4 市场结构

因为铝具有很高的价值, 所以国内各地都有自发形成的人群进行废旧易拉罐的收集, 并转售给回收站。虽然能够回收和利用多数废弃的易拉罐, 但是这不能成长为一种科学的回收体系, 而回收市场的分散, 回收渠道的不稳定, 则影响了对废旧易拉罐的利用。但是如果利用科学的方法体系进行回收和利用, 虽然在整体看, 社会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但是对于部分企业来说, 却并不能挣得太多的利润, 国家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降低了他们科学处理的积极性, 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2 国外易拉罐回收利用促进措施

2.1 收取押金制度

即消费者在购买易拉罐包装形式的饮品时需要额外支付一定金额的押金。饮品饮用完以后, 消费者可以把废旧易拉罐返还到销售点, 取回押金。例如, 美国俄勒冈州州议会于1972年通过了《瓶罐法案》, 该法案规定绝大多数饮料罐将收取5美分的押金, 而政府认可的、被制造厂商采用的饮料罐只收2美分押金。实施效果很好, 瓶罐回收率大大提高。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荷兰等国家正在实行该项制度。这项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消费者交还废旧易拉罐的积极性。

2.2 成立回收利用协会, 增设回收点

据了解, 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都成立了以促进易拉罐回收事业发展为目的的协会。协会定期会投资来建设易拉罐回收点。在日本东京等地, 大街小巷有专门的废旧饮料罐回收车巡回, 供人们投弃空饮料罐。这离不开日本空罐处理对策协会的努力。而且协会的成员们也会对易拉罐回收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逐步的措施。回收利用协会做出的努力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2.3 研制自动回收机

自动回收机可接收铝制易拉罐, 拒收玻璃瓶、马口铁罐等其它物品, 并根据铝罐的数量自动给出硬币或相应数额的购货券, 假如一次性投入多个空罐, 则会赠送奖券。自动回收机能够识别易拉罐上的编码, 通过机器的扫描, 可以打印出回收铝罐的类型、数量、生产厂家等基本信息。回收的铝罐最终在机内被压扁或者粉碎来进行存储。这种自动回收机始一出现就受到热烈欢迎。迄今在西方国家已在零售商店和公共场所安装了逾两万台易拉罐自动回收付款机以供使用。它大大的提高了回收效率。

2.4 政府颁布相关的政策与法令

例如, 在美国部分州规定, 商店一定要有易拉罐回收处理实施方案。如加利福尼亚州规定, 对于卖出的罐装饮料, 务必让顾客能在四千米的范围内把废罐退送回回收点, 否则不允许商店经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 规定易拉罐的回收利用率必须达到50%以上。德国政府制定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 规定生产者必须承担包括产品回收在内的全部过程的责任, 过程主要包括产品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回收、处理。瑞典政府规定铝制废旧易拉罐的回收利用率必须在75%以上。该国法律还禁止易拉罐出口, 仅供本国重熔加工。即在回收领域有政府的参与, 很多情况下易拉罐回收方是作为一种类似于政府角色出现在公众市场上。

3 对我国改进易拉罐回收利用现状的建议

3.1 加强处理工艺改革, 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各级政府在制定废品回收利用政策和标准时, 应当将重心放在技术标准的建立上而不是具体技术, 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和技术研发, 并大力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相关研究, 促进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转化。努力提高社会整体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提高了, 处理工艺自然会得到改革。另外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共同为废品的回收利用、工艺的改革作贡献。

3.2 优化回收模式, 鼓励合法经营

充分利用好回收废罐的铝材, 而不是降级使用。各级部门要严格要求每个废品回收站及企业严格执行废品回收利用的有关规定, 进而完善废品回收利用的相关程序, 对具有一定规模而且守法经营的废品回收站及企业进行相关奖励, 从而维护良好的市场和经济秩序。

3.3 加强法规建设, 规范市场秩序

我国政府应该致力于建立完备的废旧易拉罐回收利用法律体系和法规体系, 这其中包括国家级的行政法规和各级地方性的行政法规, 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立体化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回收市场的秩序。

3.4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的宣传力量, 广泛宣传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法律知识, 增强人们对于资源合理优化使用的意识和责任感, 引导和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到资源综合利用中, 全民参与资源循环利用。同时建立相关奖励制度, 凡是在废品回收方面做出较重大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从而使人民群众改变自身行为并树立资源节约意识。只有做到了全民参与, 我国的资源回收利用才能具有根本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谭江浩.我国废品回收利用现状分析及建议——以易拉罐回收利用为例[J].商场现代化, 2008.

[2]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循环经济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3]李湘洲.国内外易拉罐回收利用的现状[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 2005, (1) :33-34.

[4]谭江浩, 郝俊文.易拉罐回收利用的国外经验总结——基于循环经济的理念[J].商场现代化, 2008:306-307.

现状分析和建议 篇9

目前, 我国高职学院数学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数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教材不适应高职各专业需要, 大多是因招生政策引起的学生基础薄弱、知识结构缺失,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不高, 以及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教学方式落后造成的, 教学改革引起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今, 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已有“转型期”进入“攻坚期”。基于此, 深入探究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 这是当前高职学院数学教师在攻坚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并提供建议显得特别重要。

1 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

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学习动机削弱, 高职学生没有意识到数学练习理性思维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升学压力比较小。不少学生认为数学不仅抽象、枯燥乏味, 而且缺乏趣味性, 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没兴趣,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用得较少, 缺乏实用价值。高职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大, 仍沿用中学那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数学, 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 仍然习惯于教师灌输。大多数学生都是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 没有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 也没有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对知识不求甚解, 并未对知识真正理解和内化。整个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标, 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课前不预习, 课内不做笔记, 课后不复习总结。

1.2 数学课学时少

在数学教学上, 由于简单片面地强调“够用”, 为专业服务, 数学课时和教学内容再三压缩, 如此一来, 高等数学课的所谓“够用”不是强调数学知识、方法在所学专业和实际生活的“够用”, 而是讲什么考什么, 是考试上的“够用”, 是“考试有用, 考完无用”。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紧赶进度, 在教学中基本上不再介绍推导、证明过程, 而是向学生直接灌输公式、定理和结论, 学生死记硬背下来却不知道如何应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材偏重系统性和完整性, 忽视针对性和应用性

现有的高职数学教材, 割断概念的实际背景及数学理论在科学技术和工程中的应用, 过于强调理论的科学性、严谨性, 因为它们大多是本科数学教材的一种浅化、简化和压缩版本, 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学习特点等关注得少, 偏重知识传授强调结构严谨的多。教材不仅内容枯燥, 而且明显缺少实用案例, 即使有一些涉及专业实际问题, 也不与专业教学同步, 数学教学滞后于专业应用。由于沿用了传统的偏重理论知识体系的方法进行教学, 其结果是:一方面, 数学教学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 对于职业岗位急需的数学知识却没有讲授;另一方面, 占用了大量的教学资源造成成浪费。

1.4 教学方式落后

教师很少主观从自身找原因, 在教学中, 教师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地位, 一味片面强调高职学生学不好数学是学生自身的问题, 在许多高职学院, 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绎归纳, 数学教学大多采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育模式, 教师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忽视了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应用思维过程, 只注重定义、定理和公式的证明及技巧的训练, 这种理论化的应试教育, 其教学方式还停留在中学阶段, 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不强, 积极性不高, 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效果当然不好。

2 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教材建设

数学教师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 找出数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延伸区和结合点, 深度了解相关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情况, 编写出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编写出不同的讲义和教案,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教材要有专业特色, 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坚特“必需、够用”的原则, 即本专业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必须满足, 但不过量。高职学院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应用, 那么,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引导, 要避免注重纯数学方法和技巧的教学而忽视数学和专业结合的现象, 应遵循“先基于专业实践问题→再创设数学模型→然后进行数学解答→最后回归于应用在专业问题上”的教学过程, 使数学源于实际且又归于实际。不同专业对同一教学内容深度的把握也应有所区别, 把初等数学、高等数学、数学建模和计算机应用四者融为一体,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应用能力。

2.2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职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填鸭式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那种与工程和生活实际相脱节的形式化教学模式, 突出职教办学特色。首先是教学的方法的改革, 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观, 注重概念及其实际意义、定理及其实际内涵、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的教学。用“谈话交流”、“分层讲解”、“课堂思辨”、“案例教学”等形式代替“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要在课堂教学中, 从应用题的改革做起, 在部分环节上“切入”数学建模的内容。

2.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单调, 而且课堂教学容量小, 费时费力。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单纯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视、听、说、写、思全面发展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开拓创新精神, 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工具, 保持传统教学“适时”、“适度”相互结合、渗透的作法, 会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 可以整合整个教学过程。

2.4 建议开设数学实验课, 弥补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不足

克服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单调、课堂教学容量小、费时费力之不足, 建议开设数学实验课。让计算机进入课堂辅佐数学学习, 可一举两得, 数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的融合, 能培育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自觉性, 达到提升教和学的效率的目的。开设数学实验课, 要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 数学实验课要由浅入深, 要从教学设施、教材内容、学生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 教师的指导也要由多到少, 逐渐过渡到学生的自主实验, 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有计划地进行。在数学实验课的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完成实验, 教师是学生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实验者, 在开展活动时, 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创设民主、和谐的实验气氛, 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和讨论, 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 鼓励创新, 建立新型的基于民主和平等原则的师生关系, 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5 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应使自己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和更高的教学设计能力, 同时要在课堂上要能熟练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 增强教学活力, 提高教学效果。高职学院数学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 教师除了本身熟知的数学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培养自己较高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和信息知识素养, 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拓宽知识领域,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文化体系。

总之, 高职学院的数学教学, 应将新的思想和新学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 从学生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使高职学生能学到更多更实用的数学知识, 教师要认真探索合适的教法, 让学生掌握适宜的学法, 提高其数学综合素质, 加大其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高职数学的教学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 有利于其职业化发展。

摘要:针对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分析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应地给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国廷, 赵文茹.设立高等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J] (.社会科学版) 2003/6 (第5卷) .

[2]毕义明, 郝琳.论大学数学实验的内容与实现方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05, 24 (7) .

现状分析和建议 篇10

关键词:气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气象部门是为政府和人民提供气象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受上级主管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双重领导, 其专业业务科技含量高、资金来源多元化、基础设施建设入资金量大, 而县级气象部门遍及高山僻岭、大漠荒岛, 大多数领导干部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业务工作, 缺乏财务管理知识和经验。这些特征使经济责任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把基层台站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切人点,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 增强干部正确履行经济职责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为重大经济活动把好关, 夯实气象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气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气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 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等提供参考依据。它与政府经济责任工作、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 审计人员不同。政府部门或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一般是由纪检监察、国资、组织人事及审计等部门人员完成, 而气象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由本部门的内部审计完成。

其次是审计内容的不同。对于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其主要审计的内容包括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企业内部控制设立与执行的情况、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一些重大的经济决策情况。对于气象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则主要包括任期内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 单位的资产及负债情况, 各项资金收支及收益情况, 重大的经济决策情况以及个人主要经济责任情况。

最后是审计委托单位不同。企业或政府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部门接受干部管理部门委托, 对领导人任职期间或离任时的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一般是接受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开展工作并向其提交审计结果报告, 是一种“被动”而非主动的审计行为。而气象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按照本部门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或者本部门人事机构委托, 相对比较主动。

二、气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气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气象部门的管理层从中国气象局到县级气象局共四层, 中国气象局和省气象局内设党组纪检组负责全国、全省气象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 各市气象局有1-2名兼职审计人员, 县气象局无审计人员。近年来气象部门把审计工作的重点逐渐从财务收支审计, 转移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方面, 审计对象的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从县级局长到地市级局长和省局直属单位的正处级干部, 从离任审计到任中审计。近年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扩大, 对气象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也逐渐加强, 从工程预算到执行, 从事前的工程标的审计到全程跟踪审计, 审计的内容不断深化。气象部门的各级党组越来越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不断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瓶颈。

(二) 气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

1. 气象部门审计人员力量不足。

随着气象部门资金量日益加大, 审计任务也越来越重, 由于气象部门的业务专业性较强, 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力量并不熟悉气象部门的审计要求, 审计方向容易偏离。而本部门的审计人员大部分为各地市级气象部门的财务人员, 兼职完成审计工作, 财务工作本身就繁重、琐碎, 再加上各市气象局的工作安排不同, 所以参加人员的审计工作时间很难保证。另外, 这部分审计人员往往没有系统学习过审计知识, 甚至连内部审计的经验也很不足, 个体差异较大, 审计质量不易保证。

2. 审计程序流于形式。

气象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终结阶段。在审计准备阶段, 由于审计时间和人员的紧张, 对审前调查工作进行得非常仓促, 很少实际实地去被审计单位考察具体工作流程、内部控制情况等, 制定的审计实施方案, 往往是按照模版、千篇一律, 没有针对性。在审计终结阶段, 审计报告基本还停留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 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 不能从根本上找到原因, 审计整改也仅仅停留在纠正现有错误上。跟踪检查审计结果落实情况也只是停留在收到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报告和有关将资料就视为已经整改, 不能真正掌握整改情况。

3. 气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法律规范环境较差。

虽然近些年来气象部门在不断加强了经济责任审计体系的完善, 但现阶段气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体系。第一, 气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一般是各级干部或领导, 在审计过程中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作用很容易滋生腐败或导致重大腐败事件的发生;第二, 由于缺乏完善的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 审计人员在遇到一些特殊问题时往往只能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处理, 这会增加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第三, 气象部门没有明确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对于目前气象部门多渠道资金核算来说, 单一的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评价指标或是企业经济评价指标都不适用。应该是对各个单位逐一评价还是将各单位资金综合后统一评价?并没有明确标准。

三、气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培养符合气象部门审计工作需要的专职审计人才

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审计人才是从主观上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 市县级气象部门应当配备专门的审计机构及符合审计需求的审计人员;另一方面, 要注重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确保审计任务顺利完成。

(二) 夯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不走形式

做实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中的每一步, 对每一项审计任务细化分工, 责任到人, 审前准备阶段必须做到审计调查全面, 审计方案务实。搞好审前调查可以防止审计实施中审计重点、审计疑点确定不准的情况。可以通过召开审前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 从多方面进行调查了解, 多与被审单位沟通, 要求被审单位提供各种数据, 寻找疑点和重点, 也可以结合以往审计情况做出初步判断, 审前调查越是全面、详细、准确, 越是有利于提高审计实施的效率和效果。要在审计调查基础上制定好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要务实, 有针对性, 要紧密结合审计项目的具体实际制定, 尽可能详细科学、可操作性强, 能够真正指导审计实施。跟踪检查审计结果落实情况工作要认真完成,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标不仅是揭露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纠正错误、促进整改工作, 因此, 必须严格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和落实。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整改运用情况进行通报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进一步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能够充分运用。确保顺利、圆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

(三) 完善内控制度, 规范气象部门审计环境

完善内控制度, 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和基础, 气象部门近几年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但还是有一些单位, 特别是基层气象部门, 内控制度意识薄弱, 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应当建立起完整、全面、科学, 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内控制度, 起到加强内部管理、控制风险、堵塞漏洞的作用。各省气象部门应当在统一的审计标准上, 再制定出相应的综合审计评价标准, 以便在气象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 可以正确揭示各个不同渠道资金的真实原貌, 实行审计评价纵向和横向比较, 把审计评价与上一任领导的经济工作相比较, 使审计评价更加客观、合理、公正、真实。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审计室.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内部审计, 2005 (4) .

[2]毛国俊.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与防范[J].财会学习, 2016 (6) .

现状分析和建议 篇11

【关键词】生鲜食品;电商;实证研究;SPSS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但传统渠道以实体店为主的购买方式势必会花费人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随着互联网在我国进行普及,网购也越来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网购是基于互联网的,据CNNIC截止2014年的统计,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6.32亿,手机网民数量已达到5.27亿。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众多的电商企业,据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增速已超40%,社会零售总额占比超10%,其中立足于企业公信度和规模,B2C业务增速今年超过50%。在这个大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据阿里研究中心的《2012阿里巴巴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仅在阿里平台,经营农产品网店数量26万家,涉农商品销售额接近200亿元。

二、生鲜食品电商的文献综述

目前在所收集到的文献中,由于生鲜食品电商在国内尚为一个在发展的不成熟行业,所以对其有系统性的、全面的阐述的文章并不多见。

其中,伏佳敏、王明宇认为生鲜电商的有利之处在于它有较高的利润,因为去除了中间商这个环节;市场占有量高,国家对农业发展重视这几个有利点,但是生鲜食品电商存在有菜市场这一竞争对手,供应链难以把控,物流运输途中高损耗,冷链物流高成本、不成熟这四方面的不利因素。

针对食品冷链物流之中存在的问题,罗蓉认为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缺乏一个科学而客观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此,研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跟踪监测与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就成为一个非常具有理论与时间指导价值的课题,应加强对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绩效的综合评价,所以也在文中采用专家意见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造了一个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绩效评价体系。

而王勇胜则认为,生鲜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除了缺乏经济实用的冷链物流和冷链配送高成本的问题外,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解决宅配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基于现在生鲜冷链配送的最大难点问题,提出了通过线下布点配合线上交易,将生鲜电商的销售终端向下延伸,以达到变相降低冷链配送难度的观点,并针对生鲜电子商务企业的类型不同提出了三种生鲜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希望通过改变生鲜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方式,来降低生鲜电子商务企业在宅配“最后一公里”的难度。

在供应链的问题上,历岩和王高飞认为食品质量非常难以控制,因为缺乏可靠的信息追溯系统,加之科学全面的检测手段的缺失,生鲜食品电商企业对于上游供应商的质量把控难度很高,造成了生鲜食品质量的参差不齐。

综上所述,生鲜食品电商指借助互联网平台以电子商务的模式销售生鲜类产品,相比较于传统的生鲜食品购买渠道,生鲜电商是依赖于互联网的。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定性分析了生鲜食品电商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缺乏数据支撑和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正是弥补和完善了这一领域的空缺。

三、国外生鲜食品电商模式对我国生鲜食品电商发展的启示

相较于中国,国外的生鲜食品电商起步比国内早,也比国内更成熟。国外的生鲜电商的发展确实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归纳来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值得国内的生鲜电商学习:第一,生鲜电商的地区化经营,如AmazonFresh、FreshDirect注重于一个地区的生鲜食品配送,这样就能保证生鲜食品的一到两天的到货期;第二,生鲜电商网站中介角色的扮演,如Farmigo和Relayfoods都充当了消费者和农户之间联系者的角色,这种拉式供应链的生产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且可以减少仓储成本和物流成本;第三,针对拥有大型仓库的电商来讲,有着先进的中枢传递系统和先进技术的冷藏仓库也是非常重要的,如FreshDirect。

但是,国外生鲜电商也有着自己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一味照搬,例如,从地理上来看,中国的国土面积远远大于英国,所以Ocado70%的覆盖率在中国是很难做到的;再比如,从供应链上的生产环节来看,外国的农业已达到了自动化、机械化、标准化,能生产出更为安全、质量更高的产品,在流通环节上,外国在关于食品安全上的法律、监管、食品追溯都比中国更为成熟。

四、我国生鲜食品电商现状的实证分析

在这次项目的市场调查中,我们分别对学生阶层、工薪阶层、白领阶层和退休阶层各25人进行了随机样本的采集。

在所有的100个样本中,在生鲜食品电商购买经历实证分析问题上,消费者对生鲜电子商务的知晓度占了61.8%,这说明消费者对生鲜电商的知晓度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一半以上的消费者知道生鲜电商的存在;如果按各个年龄层次来看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说过生鲜食品电商的人群百分比越来越少。我们可以假设年龄和生鲜电商的知晓率没有关系,用卡方进行检验。

在卡方检验中发现的是有30%单元格期望计数少于5,Fisher's Exact Test的数据是11.338,sig值小于0.05,说明年龄与生鲜电商的知晓率有联系。

nlc202309081108

接下来进行V值检验,V值大于0.1,为0.341,证明两者确有联系。所以我们的原假设被证明是不成立的,年龄和生鲜食品电商的知晓度是有联系的。

在分析完对于生鲜电商的知晓度后,需要分析消费者的实际购买经历。从统计结果看出,尝试过生鲜电商的占总样本人群的41.2%,占听说过生鲜食品电商的总样本人群的2/3,这样说来,只要是知道生鲜电商的人,大部分都是尝试过的。

此外,本研究对于退休阶层的人员进行了分析,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退休阶层中,知晓生鲜食品电子商务这一概念的只占总群体的32%,并且有一个现象是女性知晓度比男性要高,占87.5%,而且在这32%的知晓退休人群中,大多数是集中在50~70岁这个年龄段内的,而70~80岁的则寥寥无几,80岁以上无人知晓。究其原因,70岁的退休人员出生于20世纪30~50年代,一般是对互联网并不熟悉的,更不用提生鲜食品电商了;而在退休人员中,女性往往更喜欢与社会进行接触并学习新的事物,所以她们可能更了解食品生鲜电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实退休阶层是一个潜在的发展市场,由于大多数的退休人群并不知道有食品电商的存在,而他们在退休生活中除了必要的社交活动和医疗护理外,所注重的就是一日三餐的饮食了,由于他们年龄大、普遍存在腿脚不方便等问题,生鲜电商就拥有一个良好的契机。

在生鲜食品网上购买习惯的实证分析问题上,主要是为了研究人们在网上购買主要生鲜食品的种类及比率,根据结果,在生鲜电商中购买最多的是水果蔬菜,占67.7%;其次是干货蜜饯坚果和奶制品,各占37.1%;熟食面点和腌制肠类只占到8.1%和3.2%。这说明人们在生鲜电商上还是偏向于购买保藏条件要求较低,可以放相对时间长的食品,而对保藏条件高的食品还是不太放心在网上购买。

如果按各阶层来看的话,可发现学生对生鲜食品电商的购买力最强,而且偏向于购买水果蔬菜、奶制品和干货蜜饯坚果;白领和工薪阶层则偏向于水果蔬菜、海鲜河鲜、蜜饯坚果、奶制品和粮油副食;退休阶层偏向于购买干货蜜饯坚果、奶制品、水果蔬菜和粮油副食。此外,在关于消费者对于电商网站的选择中我们发现,1号店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生鲜电商网站,大约48.8%的消费者会选择通过1号店购买生鲜食品;其次是天天果园,其他网络所占比例较少。但是据我在各网站上的调查来看,1号店的生鲜食品并不是最便宜的,虽然免运费的购物额不是很高,只要68就能免运费,其他如天天果园要满100元,但是一旦不满,运费还是在同行业相比较高的。所以本文认为1号店被大多数人选择的原因存在着一个规模效应,企业的公信度和规模都很好,还有立足于移动客户端的先见之明和平台化的建立,提供了一站式的购买服务。

在生鲜食品的网上购买方式实证分析上,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移动客户端对于生鲜食品网上购买的影响,在调查样本中,有65.96%的人表示使用过手机或平板APP进行生鲜食品的购买,另外60.47%的人表示使用移动客户端确实增加了购买的频率,这也验证了于刚在“经济学人”上的一次讲座做出的预测,即移动购物越来越普及的趋势。这是因为当前的智能手机拥有量已达8.15亿,超过了PC用户,移动用户的购物行为更为碎片化,无形中增加了购物的频率。而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扫描、语音识别定位及感应等功能,可以催生更多通过移动客户端购买生鲜产品的商业模式。

在生鲜食品的支付方式实证分析问题上,样本数据显示,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生鲜食品时经常使用的支付方式及所占百分比为,第三方支付是消费者最习惯或最喜欢使用的支付方式,其次是网银支付,选择货到付款的只占了很少的比例。第三方支付的优势在于支付的便捷性,只需要输入支付密码,则可以完成交易,从这一点也可从侧面反映出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业务的发展如火如荼。

在生鲜食品购买的消费者心理实证分析问题上,所有样本中,我们针对通过电商平台购买过生鲜食品的占样本1/3的消费者,对他们的生鲜食品网购意愿进行了统计。在参与此题填写的47个样本中,在今后打算进行生鲜网上购买的人群占53.19%,这说明在这批听说过生鲜电商的人中有几乎一半的人是不愿意进行生鲜食品网上购买的尝试。这个结论可以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因为没有听说过或者没有时间去生鲜电商进行消费,而是在心理上就有一种抵触的情绪。我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对所有的样本进行了消费者心理的探究。

在问卷中设计了针对消费者不愿选择生鲜食品电商的原因的多选题,其中在所有样本中,消费者对于网上生鲜食品的来源不敢相信的选择占了77.9%,这表明占了几乎八成的消费者对于食品供应链监管的不信任。同时,习惯于在超市或菜场买菜的消费者占了48.1%,几乎占了一半,可以看出人们在购买生鲜食品时比较关注便捷性、即时可得性、现场感知等因素。此外,有38.5%的消费者认为对于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不熟悉也是导致其不进行生鲜电商活动的一个因素。

综上所述,大多数人群对于食品生鲜电商还是持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他们宁愿相信眼见为实的东西,而这也是生鲜食品电商不同于普通电商的地方,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习惯,喜欢在超市或菜场亲自挑选成色、质量、大小等满意的食品,这就是所谓的现场感知。如果说普通电商所售卖的东西我们无法立即看见实物是可以忍受的话,食品的不确定性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那么,食品电商的消费者接受度是否可以凭借一些简单的改变而提升呢?即让人们了解到一些生鲜食品供应链和物流上的细节是否可以解决问题呢?

通过调查消费者对于生鲜电商的期望,在希望生鲜食品一切信息透明化、公开化上,有75%的人群选择了此项;在加强卫生保障上,有79.8%的人选择了此项;有63.5%的人希望物流中的保鲜有更好的办法。但是与之矛盾的是,我在下一题询问了关于可以网上追踪生产销售信息、质量检测等是否可以保证生鲜食品安全时,消费者选择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人们希望生鲜电商对于食品有追溯系统,但是对有了追溯系统后食品的安全程度还是报以怀疑的态度。觉得通过食品追溯系统可以保证食品安全的消费者占39.22%,但抱有很难说这种暧昧态度的消费者占57.84%。这就说明该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其中当然有企业公信力的影响,但是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目前,食品供应链的监管问题无疑已成为食品电商继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希望政府可以建立监管理论模型,从供应链出发对假冒伪劣产品这个现象进行建模分析,控制假货等不合格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的比例,同时加强执法的力度。

nlc202309081108

在生鲜食品电商的物流服务实证分析问题上,主要是为了研究物流在生鲜食品电商中的重要性和如今消费者对于物流系统的满意度,主要从物流的价格、速度和到货时的食品质量三方面进行。

首先,我们讨论物流的价格。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消费者对于物流费用的感觉。在所有参与此题回答的47个有效樣本中,我们可看出,觉得能接受的消费者占了72.34%,说明绝大部分人觉得物流价格合理,但是在另一道多选题中有53.8%的人还是希望物流价格能下降。所以我希望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以期来了解物流费用的感觉是否和消费者的阶层有关。从卡方检验中可发现,Fisher的精确检验Sig值为0.156>0.05,所以这两个变量并没有关联。

其次,我们研究消费者对物流费用的感觉是否和其一周的生鲜预算有关联,但得到的Fisher精确检验的Sig值0.802,所以这两个变量也没有关联。这个结果说明,物流价格的高低与否与改人处于什么社会阶层没有必然的联系,与他的生鲜食品预算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各大生鲜食品电商网站的运费价格并不是十分高,如天天果园满100元包邮,少于100元则收10元的运费,而物流在满足足不出户又要保藏保鲜的便捷时,当然也是需要物流成本的,所以这一点人们都能理解。当我们进行生鲜电商的网上购买时,和普通电商一样,总是会购买一些市场上偏贵而生鲜电商上相对便宜的东西,即使不满免运费的标准算上运费可能还是低于市场价;或者我们进行生鲜电商的网上购买时,我们肯定是想买一些物品的,不会单单就买一点而上网再等快递,所以往往购买的东西也超过了免运费的钱。但是人人都希望在网上购买生鲜食品的价格能与市场上价格之间的差价越大越好,而且如果生鲜食品的物流规划能做得更好而不会导致浪费的话,物流成本也能下降。

最后,我们研究消费者对物流速度的满意度。在问卷中分别反映在对于食品生鲜电商的弊端、期待和期望的到达日期三道题上。从统计结果上来看,认为生鲜电商物流速度慢的消费者占了总数的33.7%,但期待物流速度能更快的占了总人群的50%,说明生鲜食品的物流速度在大多数人群心中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期待可以做得更好。在期望到货时间这一问题中,有54.9%的人希望做到当日达,由此可见,在生鲜食品上,大部分的人很看重物流的即时可得性。

五、对我国生鲜食品电商的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我国生鲜食品电商现状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退休阶层人员是生鲜食品电商发展的一个潜在的客户群体,由于大多数的退休人群并不知道有生鲜食品电商的存在,而他们在退休生活中除了必要的社交活动和医疗护理外,所注重的就是一日三餐的饮食,由于年龄大、普遍腿脚不方便,生鲜电商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2.大多数消费者对于生鲜食品电商还是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主要是对食品供应链监管的不信任。他们宁愿相信眼见为实的东西,也不愿尝试生鲜电商,而这也是生鲜食品电商不同于普通电商的地方,食品更注重于现场感知。

3.在生鲜食品电商上对于生鲜食品安全的不信任当然和企业的公信力有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公信力,食品诚信体系的问题暴露了出来,食品供应链的监管问题无疑已成为生鲜食品电商继续发展的一个瓶颈。

4.对于物流价格的高低的感觉与消费者处于什么社会阶层没有必然的联系,与消费者对生鲜食品预算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在生鲜食品上,大部分消费者看重的是物流的即时可得性。

5.人们在生鲜电商上还是偏向于购买保藏条件要求较低、能够存放较长的生鲜食品,而消费者大多对保藏条件高的生鲜食品电商还是不太放心。

(二)发展建议

1.加大生鲜食品电商的推广力度,尤其是在中老年人活动居多的一些场所,使他们知晓生鲜电商行业,并推出针对中老年人优惠的活动,鼓励这类群体通过电商平台购买食品。

2.在关于食品诚信问题上,相关部门应设计威慑不良商人的制度,提高失信成本,仿效国外的一些法案,实现内部监督,一旦被举报,则面临倾家荡产的可能,提高犯罪成本。

3.加强政府诚信制度的建设,需“执法为民”而不是“执法为利”。对执法人员道德缺失的处罚力度,绝不应亚于对制假售假者的处罚力度。现如今,少数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甚至存在执法腐败,因此要把解决部分公务员在监管中的道德缺失问题放到重要位置。

4.使用移动客户端增加了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频率,随着移动购物越来越普及的趋势,当前的智能手机拥有量已达8.15亿,超过了PC用户,移动用户的购物行为更为碎片化,无形中增加了购物的频率。而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扫描、语音识别定位及感应等功能,可以催生移动购物的更多商业模式。

5.在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政府可以建立监管理论模型,从供应链出发首先对假冒伪劣产品这个现象进行建模分析,控制假货等不合格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的比例,加强执法的力度。

参考文献

[1]李博.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2]伏佳敏,王敏宇.生鲜电商,电商的第三波蓝海吗?[J].电子商务,2014,(1).

[3]罗蓉.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4]王勇胜.生鲜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

[5]历岩,王高飞.对于我国生鲜有机电商发展的思索与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4).

现状分析和建议 篇12

一、关于大学生兼职的现状调查

1.大学生兼职行为日益普遍。本次调研向南京五所高校350 位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有效回收329 份,有效回收率为94%。统计发现,其中有162 人曾经有过兼职经历,比例接近50%,说明兼职现象非常普遍。进一步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兼职去向分析,发现随着年级的上升,兼职的比例不断地上升,大三学生56%的被调查者有兼职现象。年级越高,越临近步入社会,感受到的就业压力也大,所以更多的高年级同学想要通过兼职来积累一些经验。大学生们已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中所习得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为将来步入社会谋求工作做相应的准备。

2.女生较男生更为积极。在回收到的329 份有效调查问卷中,男女生比例为154∶175。其中162 个显示有兼职经历的同学中,男女生人数比为71∶91。由此可以发现,参加兼职活动的女生的积极性比男生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针对兼职的收获这一问题的调查中,选择通过兼职能够获得“经济独立”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这两项的,男生为94 人次,而女生则多达127 人次。通常人们都容易理解大学里男生比女生更加注重经济独立,更愿意较早地去社会上磨练,然而数据显示却恰恰相反。或许相较于男生,女生认为自身的就业压力更大,需要不断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打下基础。

3.兼职动机比较集中于两类。一类是为谋求工作提前准备。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模式已不能适应如今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大舞台。很多同学希望在学有余力之时,通过兼职活动提前进入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实践水平为将来毕业以后真正转化为一个社会人做准备。另一个比较集中的动机是经济利益驱动。大学生大部分已年满18周岁,在脱离了父母的保护下独自来到外地求学,其独立意识觉醒,希望能尽量少花父母的钱,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生活费。因此,很多同学选择通过课外兼职来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

4.兼职类型技术含量低,与专业相关程度较小。根据统计分析,大学生兼职类型80%集中在餐饮、促销、发传单、家教等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活动。认为自己的兼职与专业有相关的人也仅仅占到8%。也就是说,大学生从兼职经历中能够获得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经验是极少的,这与其试图借助兼职获得积累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能力的初衷是不相吻合的。

二、关于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分析

伴随大学生兼职现象的日益普遍,随之产生的问题也越发凸显。调查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兼职与学习之间存在冲突。大学生们一旦选择兼职,必然会占用一部分时间。虽然很多兼职的同学会主动将兼职活动安排在课余时间,试图利用好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实践经历、积累社会阅历。然而,往往在实践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问题。比如时间上的冲突,由于兼职工作的劳累导致上课疲倦难以集中等等。事实上,数据分析发现,58%的有过兼职经历的同学认为兼职是会影响到学习的,甚至有12 位回访者谈及会为了做兼职而选择逃课。此外,兼职内容与专业的相关性很小也能反映出部分兼职无法起到对专业学习的有益补充。如果兼职行为影响到本职内的学习,甚至成为拖累,这样不免陷入“本末倒置”的境地。

2.兼职存在被侵权现象。由于针对大学生兼职的法律不完备、兼职市场的不规范性,一些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感,以及兼职的学生自身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比较薄弱,在现实兼职过程中兼职者往往受到劳动安全、人身安全、财物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侵权问题。调查显示,与兼职机构或用人单位签订过书面协议的仅占30%。14%的同学明确表示曾在兼职过程中受到过侵权问题,22%的同学则不能界定自己的经历是否属于被侵权,表示说不清。换句话说,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只有三成不到的同学可以根据协议签订的内容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3.学校对兼职同学提供的帮助不足。大学生对在学校的帮助下获得兼职机会是极其渴望的。有过兼职经历的162 人中,有117 名同学(占73%)认为学校有义务设立专门的兼职机构给予指导并建立兼职通道。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学校对大学生兼职活动提供的帮助并不多。在有兼职经历的162 位同学中,仅16 人次表示自己是通过学校的勤工俭学机构获得的机会,35 人次是通过校内海报信息,其余则都是从校外信息中获得。对于月消费在600 元以下、600 元~800 元的同学往往更希望通过更为便捷的渠道获得兼职,而学校的勤工俭学办似乎就是这样的渠道。然而调查发现这部分同学从中获得兼职信息仅占兼职总人数不到2%;另外,学生在被侵权后通过校方获得帮助的更是少之又少。

三、关于大学生兼职问题的对策建议

1.兼职者应处理好学习与兼职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参与兼职要避免本末倒置现象的产生。兼职是为了提前接触社会、锻炼个人能力,这需要建立在学好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知识与实践需要做到更好地平衡。同时,大学生选择兼职要避免盲从现象,尽量减少关于“促销、家教等”等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岗位,这些工作对大学生的能力上的提高作用是很局限的,所以更应该尽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兼职来促进职业发展,通过兼职来了解自己专业的社会现实,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出发,寻找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机会,从而提高自己行业的认识与经验,提高个人竞争力。

2.学校可以根据大学生兼职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校方的角色定位不应仅是在校大学生的管理者,还更应该担当服务者角色。在真正做好勤工俭学相关的工作,为困难学生提供平台的同时充分关注其他在校大学生的校外兼职现象,通过对各年级兼职者,尤其是即将步入社会、面临就业压力大三大四的同学并进行正确引导。建议成立学校组织、学生管理的自主服务型兼职管理服务中心,从事专项服务工作。首先从兼职来源开始,对遍布校园的广告信息进行管理和清理,对校外的兼职信息事先审核,提供可靠信息;创建兼职网络系统,大大减少“黑中介”、“黑机构”的诈骗行为。其次兼职管理中心寻找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该企业的实践基地,对有兼职意向的学生进行统计并形成兼职者数据库,进行企业和兼职者的匹配筛选。学校还可以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培训指导课,提高本校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为相关用人单位输送高水平的专业性人才。兼职管理中心可设立兼职法律维权部门,以法律专业学生为主力军,老师协助,从而使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得到实践锻炼。对用工单位进行备案,以监督用工和维护学生的权益,之后跟踪回访兼职学生和用人单位,以利于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当兼职学生权益受到侵害时,让法律维权部门的成员为大学生维权提供后盾和支持。

3.社会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兼职环境与服务。大学生兼职一方面受经济利益驱动,但是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而企业和政府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和义务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兼职环境和服务。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可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每年的校园招聘都是企业招聘员工的重要环节,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通过适度增加兼职实习岗位,开展“订单式”的教育,提前为准毕业生们提供真正能够锻炼能力的岗位。企业既能通过实习来找到自己心仪的人才,宣传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学生也能够提前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提高自己的素质与能力,使企业的招聘与大学生的兼职相对接。

政府也应该为大学生的兼职的环境与服务的完善做出努力。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提高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机制,建立起社会信息公开机制和监督机制,给大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兼职信息;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兼职等相关法律的建设与完善,使大学生兼职的相关行为有法可依,加大对不法中介的惩罚力度,对于兼职过程中的侵权行为进行更好的制约,避免学生在外出兼职过程中的权利受到损害,适时地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政府可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出台有利于大学生兼职的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兼职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他们通过兼职来切实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多方努力,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兼职环境,提供更周到的服务,提高兼职的针对性和效率,使大学生兼职真正地成为大学生锻炼能力、塑造自我、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摘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兼职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通过对南京五所高校329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当前大学生兼职行为的现状,发现兼职活动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提高大学生兼职效果、促进大学生利用兼职获得能力提升、积累工作阅历的对策建议。

上一篇:政府主导型模式下一篇:评估企业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