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精选8篇)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 篇1
抗生素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自抗生素被发现并应用于医学领域后,许多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新生儿死亡率及手术后感染率大大降低,因此延长了人类生存的平均寿命;另一方面,细菌的耐药性随之产生,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又面临新的考验,并且为抗生素的滥用付出了代价。
“抗生素滥用”是近年出现的新概念,对于抗生素滥用的界定,不同学者的看法也有差异,目前普遍认为滥用抗生素主要指未对抗生素使用进行严格规范,或有规范而未得到有效执行,导致抗生素超时、超量及不对症使用。陈学锋等认为包括抗生素在内,用药的不合理即为滥用,主要表现在抗生素使用的随意性和超前性。抗生素使用的随意性是指在用药指征不明显甚至无指征的情况下即使用抗生素,也可概括为盲目性。随意性还体现在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抗生素滥用中的超前性是指使用抗生素时,不注重考虑抗生素抗菌谱及效价,一味使用最新一代抗生素。总结起来,抗生素无指征用药甚至以预防为目的用药,使用剂量大、时间长及抗生素选择错误是抗生素滥用的主要表现。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 篇2
1 饲用抗生素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 世界上主要饲料生产国几乎都在饲料中添加各种抗生素, 用以提高饲料报酬。据统计, 1996年全世界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用量占全部饲料添加剂用量的45.8%, 抗生素生产总产量的50%左右用于畜牧业。1995年丹麦畜牧业抗感染抗生素和AGP的总量分别为49 t和94 t, 在美国约80%家禽、75%猪、60%肉牛及75%奶牛都曾在其生长过程中使用过饲用抗生素[1]。在我国, 由于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 饲养水平和卫生条件有限, 因而盲目用药机会增加, 特别是近年来, 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增加了疫病的流行和暴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抗生素越用越多, 现在已发展到养殖自始至终离不开抗生素的程度, 我国近年来动物生产中抗生素年平均消费已达6000 t。
在饲料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规范使用抗生素
《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规定了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适用动物、用法与用量、停药期及注意事项等, 但有的使用者随意加大剂量、延长用药时间或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 是导致抗生素残留超标的重要原因。在我国不少地区, 为了维持其效益, 金霉素的饲料添加量已经上升为推荐剂量的2~3倍。
1.2 使用违禁或淘汰的抗生素
许多国家对治疗用抗生素和饲料用抗生素均有明确规定, 一般说来, 治疗用抗生素不宜用作饲料添加剂。但一些养殖企业不遵守国家规定, 把治疗用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使用, 或在饲料、饮水中直接添加违禁或淘汰的抗生素, 易导致畜产品中抗生素残留。
1.3 不遵守休药期、停药期的规定
对于肉食动物, 为了保证食用的安全性, 在宰杀前一定要停止使用抗生素, 进行一定时间的休药饲养, 以降低药物残留, 如《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第4条规定, 应用抗生素期间和停药后5 d内的乳汁、乳房炎乳不得供食用。但在实际生产中一些养殖单位和个人则无视抗生素休药期的规定, 从而造成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 危害食用者身体健康。
1.4 缺乏用药记录
我国大部分养殖场没有建立用药档案, 所用抗生素种类、使用时间, 无从考察;一些添加抗生素的饲料不在标签上标明, 造成养殖场重复用药;以治疗量当作预防量添加等现象较普遍。
1.5 长期使用一种或几种抗生素, 致使病菌抗药性增强
还有一些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 忽视基础免疫, 不重视饲养环境卫生和日常消毒, 把疫病防治寄希望于使用抗生素。
1.6 屠宰前用药
屠宰前使用抗生素来掩饰患病畜禽的临床症状, 以逃避宰前检验, 这也是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原因之一。
2 滥用饲用抗生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抗生素被机体吸收后, 少部分经羟基化、裂解和葡萄糖苷酸化等代谢反应生成无活性的产物, 大部分以原药和代谢产物的形式经动物的粪便和尿液进入生态环境中。如果将粪尿直接用作肥料, 其中的抗生素进入土壤环境以后, 可使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 可影响到土壤生物的存活力、群落结构、代谢功能、种群数量等, 从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据文献报道, 在荷兰, 如果将每年消耗的促生长调节剂用于2×106 hm2的耕地, 每年每平方米耕地将承载130 mg的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 土壤表层药物的含量将达到0.87 mg/kg。Hamscher等报道, 在用动物排泄物施肥的0~40 cm表层土壤中, 检测到了土霉素和金霉素的残留最大浓度分别高达32.3 mg/kg和26.4 mg/kg[2]。对瑞士一些农田的土壤分析时发现, 其中抗生素含量很高, 据估计瑞士农田里的硫胺药物含量可能高达1 kg/hm2, 这足以促使大肠杆菌等细菌产生抗药性[3]。张跃华等研究了6种不同浓度的阿维菌素对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阿维菌素的浓度达到125 mg/kg以上时, 对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细菌、真菌、放线菌的生长速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2 对水环境的影响
由于土壤的淋洗作用, 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土壤中迁移, 使地下水受到威胁, 影响水生环境中的生物;另外, 水产养殖业中有相当数量的抗生素被用于防治鱼类疾病和加快鱼类生长, 投放到水中未被食用及食用后又随排泄物进入水体中形成污染。据B Halling-Sorensen等研究, 水产养殖业投放的抗生素仅有20%为生物所利用, 进入水体的抗生素部分吸附于沉积物中, 另一部分则随水体扩散。Hirsch等在农业区地下水中检测到0.47μg/L的磺胺甲基异噁唑和0.04μg/L的磺胺嘧啶[4]。在德国的40条河流中, 检测发现有31种药物和5种代谢产物存在于水体中, 残留药物的最高浓度为6.3μg/L, 并在饮水中检测到9种药物[5]。低剂量的抗菌药长期排入环境中, 进入水环境后可毒害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群, 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 使水的感官性状恶化, 还可使水生生物的种群优势发生改变, 甚至导致一些水生生物完全绝迹。Wollenberger L等报道畜禽常用抗菌药甲硝唑、喹乙醇、萘啶酸、土霉素、泰妙霉素、泰乐菌素对甲壳细水蚤的作用, 发现喹乙醇对甲壳细水蚤的急性毒性最强, 对水环境有潜在的不良作用[6]。
2.3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抗生素在生物体内经生物转化由尿液、粪便排出体外进入环境后, 发生一系列环境行为, 会破坏土壤和水中微生物的平衡, 并且该影响可通过食物链对高级生物发生作用, 最终会影响居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可能因抗生素残留在人体内的逐渐蓄积而导致各种慢性毒副作用, 如导致病原菌耐药性增加、正常菌群失调, 引发过敏反应、毒性作用, 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
参考文献
[1]梁红杏, 张名涛.饲用抗生素在绿色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J].畜牧业, 2002 (12) :50-52.
[2]Hamscher G, Sczesny S, Abu-Qare A, et al.Substances with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ncluding hormonally active substances in the environment identification of tetracyclines in soil fertilized withanimal slurry[J].Dtsch Tierarztl Wochenschr, 2000, 107 (8) :332-334.
[3]Vanden Bogaard A E.Time to ban all antibiotics as animal growth promoting agents[J].Lancet, 1996, 348:1454.
[4]Roman H, Thomas T, Klaus H, et al.Occurrence of antibiotic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J].Sci Total Environ, 1999, 225:109-118.
[5]Jemba P K.The potential impact of veterinary and humantherapeutic agents in manure and biosolid on plant grow on arableland[J].A review.A gric Ecosyst Environ, 2002, 93:267-278.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 篇3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肉、蛋、乳、水产品等动物性食品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人类对动物性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就需要大幅度、快速地提高动物性食品的产量。这一过程中,伴随着饲料工业与集约化养殖的的迅猛发展,由于集约化的养殖与管理之间的不协调,为了达到既能促进生长又能防病治病的目的,大量的、种类繁多的兽药尤其是抗生素被应用于畜禽生产的许多环节。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和滥用带来的负面作用和严重的后果已经引起重视甚至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一、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的现状
工业饲料一般被认为是抗生素、激素及其他添加药物的载体。饲料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能够起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饲料转化效率,预防疾病等作用。养殖业之所以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现象,主要源于动物防治疾病的需要及提高养殖效益。面对比市场风险更为严峻的传染性疾病风险,一些养殖户不得不为畜禽下猛药,凭经验饲养、凭感觉用药,很容易造成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肖永红教授等专家调查推算,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年总产量的46.1%。抗生素的滥用在全世界的养殖业都是非常普遍的,但在中国显得更为严重。可以说,养殖业抗生素滥用成灾,借一位大型猪场负 1 责人的话就是“离开抗生素,猪鸡简直没法养”。笔者这些年一直从事饲料兽药检测工作,见证了几乎90%的饲料都添加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的情况,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鸡、猪几乎是将抗生素当饭吃,而在饲养过程中,“青霉素医生”治疗疾病时不合理用药更是将抗生素的使用推波助澜。
二、养殖业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
1、一是病菌产生耐药性,出现“超级细菌。细菌耐药性是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出现的,一种新药投入使用两年一般就会出现相应的耐药细菌,但抗生素的滥用会加速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并且使一种细菌能够抵抗多种抗生素,这样就出现了“超级细菌”。动物身上“超级细菌”的出现与养殖企业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了大剂量的抗生素有关。部分渔业、禽类、畜牧养殖企业为了追求效益,长期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这些动物身上的细菌经过多种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出现了极强的耐药性,有时,体型大的动物一生吃的抗生素比人还要多。养殖业滥用抗生素不仅会通过食物链作用到人体,据报道,广州市妇婴医院曾抢救过一名体重仅650克、25个孕周的早产儿。头孢一代,无效!头孢二代,无效!头孢三代四代,仍然无效!再上“顶级抗生素”:泰能、马斯平、复兴达„„通通无效!后来的细菌药敏检测显示,这个新生儿对7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新生儿耐药或来自母亲。孕妇在吃大量抗生素残留肉蛋禽时,很可能将这些抗生素摄入。动物产品中残留抗生素,已经成为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新的‘超级细菌’还会陆续出现,10~20年内,现在所有的抗生素对它们都将失去效力。
2、二是引起动物免疫机能下降,死亡增多。养殖户过度依赖抗生素药物,未能形成良好的健康养殖意识,抗生素药物长期大量使用,破坏了动物肠道微生物系统,造成动物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抗毒力和抗外界感染的能力特别差,从而造成疾病继发频发,最终养殖效益也没法提升。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使用越多,动物的免疫力越差,下次就得用更大剂量,或更高级的抗生素才有用。以青霉素作为案例来说,它刚投入使用的时候,一天用100、200个单位就很有效了,后来使用剂量明显上升,再后来,即使剂量上升药效也很差。到了今天,即使是治疗普通的呼吸道炎症,一袋注射用生理盐水(250ml)中需加入青霉素剂量为1000万个单位——用量上升了数十万倍。不是青霉素不好了,是敌人变得越来越狡猾、强大了。
3、三是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有抗食品”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养殖业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如同一颗隐形炸弹。肉产品、蛋奶、禽畜、水产品„„抗生素正在从各条食物链源源不断侵入人类肌体。动物产品残留抗生素的量一般极低,对机体的直接毒性也很小,但长期食用后,可在体内蓄积,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专家提醒说,经常食用含有抗生素的“有抗食品”,即使是微量的,也可能使人出现荨麻疹或过敏性症状及其它不良反应;长期食用“有抗食品”,消费者的耐药性也会不知不觉增强,等于在 3 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能诱导人类耐药性增强,将来一旦患病,很可能就无药可治。
三、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应对措施
我国抗生素滥用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缺陷、监管不力。正是鉴于“有抗食品”的危害性,世界卫生组织已成立了慎用抗生素联盟,其成员包括90多个国家,各国采取严厉的手段限制使用抗生素。据悉,瑞典1986年成为首个在动物饲料中部分禁用AGP(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国家。自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全面执行此项禁用。美国、日本及我国都出台了相似的法律法规,限制或者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而我国还一直悬而未决。
1、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全面禁止在养殖业中使用抗生素。关于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我国有严格法规:只有30多种人畜不共用的抗生素,可作为促生长剂添加入饲料;且对不同动物不同生理阶段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剂量以及停药期都有严格规定。由于受经济利益驱使和缺乏大局意识,在实际使用中,滥用问题却随处可见,规模化养殖中由于集约化程度加强,养殖密度增大,疫病成了养殖业成功与否的最大障碍,使得“加药保健”有了用武之地,添加抗生素被各个养殖场视为养殖成功的法宝,经久不衰,而在散养户中由于饲养环境较差,畜禽容易患病,抗生素成了养殖户和村级兽医人员治疗疾病的万能药。我国应该从“法”的角度早日将全面禁止动物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提上日程,我们可以仿效做得最好的国家,世界最 4 大猪肉出口国---丹麦,丹麦从1995年至今,先后出台越来越严格的动物使用抗生素禁令,让动物逐步远离了抗生素。
2、加强监管,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从滥用程度上看,主要集中在乡村的家禽养殖和散养户,他们用药知识相对贫乏,过量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家禽散养户和乡村养殖中过量使用抗生素的现象相对普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的兽医执业水平问题和养殖者的用药安全问题。许多养殖者并不清楚抗生素有一个代谢过程,过量使用会导致家禽出栏前,抗生素没有完全代谢。以养猪户为例,猪病了后,他们很少去找兽医,只是相互之间沟通下信息,别人用多少药自己就用多少药。药的来源更乱,一半的养殖户都是从个体户手上去购药,很少从乡一级防疫部门等正规渠道购买。兽药应该有严格的监管,但这个环节特别乱。在很多地方,农村商店对于兽药的进入门槛特别低,只要是药就拿过来销售,控制不严,而抗生素关于休药期的规定更是一纸空文。
3、建立健全监测体系,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在动物源性产品生产过程中,要借鉴欧盟的做法,不断完善各类药物和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的相关管理规定,同时健全食品生产到餐桌的全程安全监控体系,对动物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和产地追溯制,对滥用抗生素的养殖者和销售药物残留超标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依法严惩。积极探索禽畜产品兽药残留市场准入和检测机制。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但对这些兽药残留检测的标准方法还 5 没完全建立,兽药残留检测设备昂贵,检测一个样本费用约1000元左右,缺乏快速筛选和确认方法,制约了抗生素药物残留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以云南为例,目前全省全面开展兽药残留检测的仅省级实验室,其他地州尚无检测能力,监测的面可想而知。同时,进入禽兽体内的抗生素种类复杂、繁多,一些标准已明显滞后。应尽快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并在抗生素药物残留监测方法的研究、仪器、技术力量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尽早研制出快速、准确、简便、廉价的检测方法,以满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的需要。
4、养防并举,减少抗生素使用,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加大对饲用抗生素的监管,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危机,但是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寻找安全、有效、无有害残留的抗生素替代品才是化解滥用抗生素危机的真正出路。为克服现代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与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我国一些专家与养殖企业一直在探索运用中草药解决抗生素污染问题。广东汕头东江畜牧有限公司在养殖行业提出动物“未病先防——健康养殖”的新理念,制定出可操作性强且实用价值高的“治未病”动物保健技术体系。北京大兴区推广“生态环保养猪模式”,用北京洪天力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天然植物免疫增强剂”替代抗生素,既解决了猪肉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又提高了出栏率,改善了猪肉品质。与化学合成物相比,天然物用于饲料添加剂的优势主要有:一是其营养既可促进肌肉生长,又能调控肉的品质,避免了只注重提高畜禽鱼的生长速度而忽略肉质改善的缺陷;二是天然物添加剂在畜禽鱼体内发挥有效作用后可被分解,没有 毒害与残留;三是不产生抗药性,可长期使用。我国著名畜牧学专家张子仪院士提出,对待畜禽疫病,要在“防重于治”的基础上强调“养重于防”或“养防并举”,增加动物自身的抗逆能力,在“养”字上狠下功夫,这可能才是真正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保障动物性安全的真谛。陈其广认为,在改善动物养殖环境的同时,深入发掘利用天然物中草药的优势,改变目前过度依赖化学物质与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和兽(禽、鱼)药局面,创造中国特色的生态养殖新模式,可以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资料
《中国动物检疫》2009年06期 抗生素滥用对养殖业的危害及控制对策 李培仓
《当代畜禽养殖业》2011年06期 滥用抗生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周军 李红斌 李睿鸿
抗生素滥用心得体会 篇4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自从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亦达几百种,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很多严重细菌感染和传染病均得到了治疗。但由于人为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合理使用抗生素用药知识的匮乏,致使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愈演愈烈。抗生素滥用最大的危害就是耐药性。医生利用抗生素治病救人的时,滥用抗生素又悄悄地危害着身体健康。
总结在医院工作中的经验发现,造成耐药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对患者没有做到对症治疗,其次是某些人为因素使得患者过度依赖抗生素,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所以使得细菌对原来应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而再用同样的剂量治疗,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正常人的体内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它们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但我们在使用抗生素杀灭病菌的同时,也杀灭了一些有益菌。如果过度使用会使人体健康失去平衡,免疫力降低。据报道在欧美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10%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是占到30%,基层医院高达50%。可见,在我国滥用抗生素是多么的严重。抗生素滥用除了产生耐药性外,抗生素滥用第二个问题就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每一种抗生素在体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氨基糖甙类所致的不可逆转性耳聋,喹诺酮类对骨组织有损害,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8岁以下的青年儿童;大环内酯类对胃肠道的刺激。每年都会有相关的触目惊心的报道。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都要求我们这些医药工作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原则应是辨证施治。
首先,做到对症治疗,同时要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其次,能不用抗生素的尽量不用抗生素,应调节病人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如多运动,注意饮食和休息,多喝水,纠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改善微循环等。
我国烧结烟气脱硫现状及建议 篇5
我国烧结烟气脱硫现状及建议
摘要:1.烧结烟气脱硫任务重、压力大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到,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由的2549万吨削减10%减少到2295万吨,其中要求钢铁行业必须在增产不增污的前提下,实现二氧化硫年减排30万吨的目标”.203月1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214.4万吨,较下降4.60%,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国家环保部要求:年SO2排放量力争比20再削减40万吨,新增30台(套)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作 者:李庭寿 作者单位:冶金科技发展中心期 刊:中国钢铁业 Journal:CHINA STEEL年,卷(期):2010,“”(6)分类号:X7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 篇6
(一)市场流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国债流通市场目前成交量规模与银行间市场建立之初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债券托管总量相比,其换手率还是偏低。截至底,银行间市场国债托管总量超过27000亿,而现券全年的交易量仅11000多亿,换手率仅41%,虽然较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国外发达市场相比仍相差很远。从债券交易情况来看,即便是交易最为活跃的跨市场中期国债都无法保证每天存在成交,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债投资机构过于集中,且多为持有到期,从而造成国债市场流通性较差。国债由于其免税以及无信用风险等特征,受到银行的青睐。据统计,在全部国债机构投资者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其总投资额超过15000亿,约占机构持有国债总量的67%。且绝大多数属于银行投资账户,以持有到期为主,从而导致了二级市场流通性低下。二是做市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由于目前政策条件的不成熟以及部分做市商做市能力的不足,导致目前做市商制度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有效地为国债流通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二)国债市场分割局面严重
目前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割裂,银行间市场在品种和存量上都占绝对的优势,但债券的流动性相对不足,价格发现功能也未能很好实现;交易所市场债券的成交价格连续性相对较好,但现在债券存量比较小,品种比较单一,大额交易经常会对市场价格产生重大影响,价格出现扭曲的可能性比较大,并将传导给整个债券市场,造成市场较大幅度的波动。此外,由于银行等国债主力投资机构无法跨市场交易,造成两市场间国债的交易价格出现差异,同券不同价、不同收益率的现象经常出现,两个市场存在不同的利益水平,还造成统一的市场基准利率难以形成。
(三)基准收益率曲线有待进一步完善
基准收益率曲线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定价的基础。自市场建立以来一直受到市场管理机构以及参与者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建立已经初见成效,但仍不完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间市场某些机构为做交易量产生了部分的虚假交易,其严重偏离真实利率水平的交易价格,对收益率曲线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二是市场的交易依然不够活跃,即使是关键年限的跨市场国债也无法保证每一个交易日均有成交;三是债券柜台市场未受到重视。近几年,作为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国债柜台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其柜台债券做市商报价连续稳定,对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形成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债券柜台市场开通网点少,债券流通品种不足,期限结构不全,使得柜台市场价格揭示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另外,国债个人投资者对国债流动性认识不足,多数中老年人投资国债当作储蓄产品,投资后不再抛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四)市场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
从近几年债券市场的交易情况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经常出现单边行情,主要是目前我国银行间市场的交易主体结构比较单一,投资行为趋同,而目前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刚刚起步,衍生品市场的交易不够活跃,从已经开办的债券远期交易业务以及进行试点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情况来看,市场成交相对于现货市场而言较为冷清。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都持有大量固定利率中长期债券,一旦利率波动,市场利率上升,按照市值计算隐藏着巨额亏损,但是当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需要对自身的债券结构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时,往往又无法找到交易对手,避险机制难以发生作用。
三、进一步推进国债流通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鼓励对国债进行做市
尽管近年来国债市场的交易量逐年迅速增长,但市场的真实流动性仍然存在着的一定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债券流通市场的流动性,需要财政部和监管机构共同商讨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在发达的场外市场中,做市商制度对于增加市场流动性、形成价格发现机制、稳定市场波动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我国目前做市商制度现状,由国债发行单位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制定做市商制度,选择有真实交易行为又有一定交易量的机构承担做市商资格,明确做市商考核、融资融券、承销便利等相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做市商的作用,鼓励对国债进行做市。为了提高国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可以考虑通过对国债承销团成员提供资金与债券的便利,鼓励国债承销团成员进行做市。
(二)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债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为了满足我国国债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是建立健全国债方面的法规。法制建设是维护国债市场规范运作的基础,对市场主体、市场交易、监督管理等都需要以法的形式来确认规则。如美国很早就有了国债法律,至今内容已很详尽,对国债自营商、中间商及其客户、交易商等的持仓量,国债拍卖过程和国债限额等都有详细的规定。一个严密、完善的国债法律体系对于吸引广大国内外投资者,保障国债市场健康运行有相当关键的作用。我们建议应尽快从长远角度出发,把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起草专门国债市场法律,为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基础。二是推广券款对付(DVP)结算模式,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央行可以考虑为大额支付系统直接清算成员提供当日自动回购融资业务,规避特殊情况下的资金缺口,同时根据债券市场业务的发展状况逐步放宽大额支付支付系统开户条件,减少代理行多环节结算方式,促使市场成员共享一个平等的平台。
(三)打通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建立统一的国债市场
目前国债市场的分割格局不利于国债功能的进一步发挥,也是国债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建立统一的国债市场,关键在于实现国债在两个市场的连通和自由流动,即统一两个市场的后台系统。可以考虑上市交易的国债均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统一托管和结算,交易所不再进行国债托管,银行间债券市场一对一的谈判式交易和交易所市场的集中撮合竞价交易这两种交易方式依然保留。此外,还应该允许商业银行可进入交易所市场买卖债券,在中国债券市场上形成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场外市场,沪深交易所市场为场内市场的格局,让投资者根据自己投资需要和交易偏好自主选择,而不是由某个主管部门人为分割。
(四)鼓励金融创新,推广与完善现有金融衍生工具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 篇7
我国废旧橡胶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橡胶资源消耗量的增大和废旧橡胶总量的增多,正确合理地引导扶持废旧橡胶综合利用产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废旧橡胶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分析了我国废旧橡胶的综合利用现状,提出了废旧橡胶综合利用的发展建议.
作 者:张倩 ZHANG Qian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北京,100037刊 名:中国环保产业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年,卷(期):2009“”(6)分类号:X705关键词:废旧橡胶 综合利用 发展建议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 篇8
铁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铁路运输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环保、安全等特点,具有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连续性强的优势,适合于长距离、大宗可在途时间相对较长的货物运输。进入21世纪以来,在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铁路现代货运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传统的“站到站”铁路货运形式 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客户不同的需要。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服务的本质是商品生产在流通领域的继续,它创造了商品的日寸间效用和空间效用,增加了商品的价值,为消费者带来了客户价值,适应物流市场需求是铁路运输业向现代物流领域发展必由之路。
一.国内铁路物流化现状近年来,发达国家在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发展,和它带给铁路运输业的巨大变革与进步,引起国内铁路运输界的密切关注。物流,被人们看做我国铁路运输业在下世纪发展的新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被人们称之为货物运输企业在经营方式发展上的高级阶段,将会怎样影响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对此,铁路运输业要在哪些方面作什么样的调整,以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本文阐述了我国的铁路物流运输企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进而分析铁路物流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变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我国现阶段铁路物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的战略转型,以及我国铁路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运输量,铁路平均运输密度居世界第一;中国铁路货代现有营业里程7.4万公里,发送货物25亿吨,货物发送量指标居世界第一。
开行国际集装箱专列,全程达9750公里。中国铁路大力发展铁路集装箱、冷藏、特种货物及多式联运等运输服务品类,组织开行时速120公里的货运快车,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加快客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动,满足现代物流对快捷运输的需求。目前,“智能化”铁路管理,营业里程达10万公里。铁路部门正在加快推进铁路实现行车指挥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经营管理现代化等目标。据了解,从现在起到2020年,铁道部将逐步在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建设1.2万公里客运专线,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扩大西部路网规模,规划建设1.6万公里新线;加强既有铁路网技术改造和枢纽建设,建设大能力煤运通道,增建1.3万公里既有线二线,既有线电气化1.6万公里。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将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到50%。培育物流服务市场,实施物流企业战略合作。目前,由中国铁路组建的中铁集装箱运输、中铁特货运输、中铁行包快递三大专业公司,作为新的市场主体,已跻身物流领域,进入中国现代物流企业30强行列。为进一步加快完善物流服务功能,中国铁路还将建设大型集装箱场站18个,以促进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的发展。目前上海、昆明等地的建设已启动,建成后将组织开行场站间的集装箱直达列车,形成适应现代物流要求的新型运输组织模式。
但是,目前与铁路货运、行包运输有关的装卸、仓储、包装和运输代理等物流项目还处于分散经营、极不规范的落后状态。铁路代理运输不仅处于无序、亏损状态,也不符合运输企业自身不准成立代理公司的国际惯例。与此同时,铁路货运物流市场已纷纷被地方仓储公司、交易中心和合资货场占领,造成了铁路物流市场的丢失和物流利润的流失,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物流市场的拓展和利润增长。全国铁路物流还处在“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状态。全路物流的资源并没有有效的整合,这不仅对铁路物流发展、效益增长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大大削弱了在铁路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能力和经营实力,从而导致铁路物流市场的份额不断流失。
概括来说,中国铁路货代物流企业仍然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尽管物流企业数量不少,但其整体实力和管理水平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竞争化和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集中体现为“小、少、弱、差”。因此,在人员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化管理以及网络化管理等方面亟待提高竞争能力。基于铁路物流业现状,“铁路物流”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全路物流资源整合,设立“中铁物流”机构,加强中国各个省份之间的交流。新成立的“中铁物流”不仅要大力拓展大客户市场,发展全国范围内铁路货运的一体化物流服务,同时还负有对原来各铁路局级或专业物流公司物流业务的统筹管理职能。
二.下面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搭建铁路物流业信息平台。铁路物流企业在实现高度物流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铁路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对既有铁路信息系统实行改造和升级,根据自身企业发展定位推广应用诸如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使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现代化,内部管理网络化。让信息有效利用、高速运转。通过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加强与客户的信息交流,及时根据市场进行决策,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管理直接决定物流企业的利润水平。客户要求更高标准的物流服务水平,铁路必须根据这一实际现代物流活动的组织管理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物流管理进行创新:第一,基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物流运作过程的集约化管理;第二,面向客户的及时化物流配送管理;第三,对整体物流运作的动态跟踪;最后,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物流人才的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现代物流业就必须有一批具有现代管理与组织才能,精通本行业的专业知识、设备知识,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人才队伍。由于我国物流业刚刚起步,物流教育也处于理论摸索阶段,具有现代物流理论知识与电子商务、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匮乏,铁路企业在制定物流企业发展规划时,要把人才培养、引进与储备放在首要位置上,在企业当中选拔有学习能力和愿望,业务熟练,有敬业精神的中青年管理和技术人才,采取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院校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商品流通的日益活跃,为物流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空间。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降低商品流通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服务,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铁路物流化不断向纵深推进,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因其运输服务水平与效率制约和影响着方方面面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而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如何使铁路运输企业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构筑铁路运输服务一体化产业链,实现货物 “门到门”的运输,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铁路运输企业的现状与形势发展要求目前铁路运输企业之所以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太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主要原因是铁路企业仍然保持原有的运输组织方式,没有打破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仍然停留在点到点之间的运输,没有真正发挥铁路内部各个环节的优势,铁路内部主业与辅业运输生产与经营出现断层,无法形成铁路运输产业链。主要表现为:一是应对市场变化的运行机制不灵活。铁路运输企业无权定价,不适应市场的变化,严重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运输时效长。由于影响铁路正常运输的主客观因素比较多,运输质量差,运输信息管理不完善,造成无法准确掌握运输情况,运达期限难以控制。三是服务质量差。铁路多经企业虽然在铁路运输延伸服务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担负起铁路企业经营管理部分辅助功能,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真正起到物流企业所具备的服务功能。因此,铁路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铁路生产力得不到释放,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输产业链,无法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甚至影响铁路运输效率和效益,造成铁路运输资源浪费,阻碍了铁路运输物流化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运输市场的竞争模式已由单一企业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现代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模式给铁路运输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对传统铁路运输经营的布局、功能、设施和运营机制进行改革。使其能适应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铁路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也是铁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物流发展情况分析,现代物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最终目标,将信息、采购运输、仓储、保管、装卸搬运及包装等物流活动进行集成式管理,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而铁路物流化发展目标应是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拓展铁路物流化结点功能,同时D H g ~ ,与地方经济的联系,并有效融入城市物流体系,形成一条铁路服务地方经济的产业链。所谓铁路运输产业链,那就是托运人一公路运输一铁路货场一铁路运输一铁路货场一公路运输一收货人,形成公铁联运模式。要实现这种整体运输体系,就必须由铁路主业和辅业来共同完成。铁路运输主业能够完成铁路货场一铁路运输一铁路货场这一段点到点运输。其主要优势为:
①路网优势。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拥有四通八达、遍布全国各地的运输网络和站点,较为完备的站场、仓库、装卸机械、运输工具等物流基础设施,在各大城市、主要工矿区、港区都有大型的货运站、企业专用线,构成了强大的运输网络。②技术优势。铁路作为较早发展起来的运输方式,具备完善的货物运输组织方式、货运作业管理方式和铁路职工业务技术素质,铁路货物运输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社会的认同。
③品牌优势。近年来铁路围绕市场,以客户为中心,从货物运输时效、运输价格、服务质量着手,推出了货运一系列改革举措,通过货运品牌效应拉动铁路货运市场,开发“五定”班列、行包快运专列、城际直达列车、集装箱专列等各种货运品牌集群,满足市场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社会、经济效益。④价格优势。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的运价率比较低。铁路运输具有大运量、全天候、长距离、连续性强的特点,而且运输价格低廉,对附加值较低的货物运输具有一定吸引力。⑤信息网络优势。铁路的专用通信系统与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覆盖面广、功能齐全,一方面能为实现现代物流快速反应以及满足货物的追踪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铁路对货源流量流向进行分析和预测,以便使生产企业能够了解价格、市场,按需组织生产。铁路辅业可以完成托运人一公路运输一货场以及货场一公路运输一收货人这个环节短途运输代理及相关延伸服务业务。其主要优势为:
①市场优势。长期从事铁路运输延伸服务、储运代理业务,已经与国内外许多大中型生产企业形成了比较稳固、长期的运输协作系,为铁路物流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物流经验。目前铁路具有完备的物资管理系统,具有比较丰富的货物运输代理和运输延伸服务的经验,已有部分多元经营企业具备现代物流的雏形规模,为开展现代物流服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③配套业务。如搬运、短途运输、包装、加工等相关业务是运输主业无法做到的。④经营范围。从事铁路运输延伸服务、储运代理业务的多经企业,已具备法人资格并拥有相应的生产经营范围,能按照市场运作规律和要求进行经营,并争取一定的地方收费优惠政策。
总之,铁路主业与辅业在物流供应链的建设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只有两者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才能构筑铁路运输服务产业链,实现 l-I-l>2的运输市场效应。构筑铁路运输服务产业链的对策与建议要搭建一个良好的铁路物流平台,形成一个运作比较完整、功能比较完善的铁路运输产业链,就必须严按照市场运作模式,充分发挥铁路各种优势,利用铁路各种资源,包括站场设施、设备、人员等。通过资源优化整合,科学合理分工,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尽快建立健全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内部运作机制。加强横向联营,拓展服务功能,鼓励多元经济企业组建集团物流企业,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充分发挥铁路产业链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势和作用,并借助运输主业优势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1)加速铁路货场物流化、专业化进程。铁路物流化货场将信息、采购、运输、仓储、保管、装卸搬运及包装等物流活动进行集成式管理,应与传统的铁路货场有较大区别,同时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物流化货场也应有所区别。它是基于现代物流化需求和功能的基础上,满足市场和铁路运输需求,结合经营和管理体制创新,推行优质服务,实行一体化经营管理、市场化运作、多渠道投资的物流化货场。它应具备的基本功能有:①装卸及仓储服务; ②运输新产品设计;③增值服务;④信息服务。(2)加强横向联合,形成协作联盟。铁路在开展物流业务的进程中,通过铁路多元经济企业,以联营方式与公路、水路等其他运输方式进行合作,借助公路运输的机动灵活来实现门到门运输,从而逐步形成铁路物流的产业链,以达到整个物流系统的整体成本最小和资源利用最优化。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铁路物流化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跨行业、跨地区与地方物流企业联合,实行优势互补,解决 目前铁路企业普遍存在仅限于铁路运输的问题,实现门到门的完整运输物流体系。
(3)加快铁路仓储基地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变。铁路企业目前拥有大量的仓库、货物堆场、货运设施、门吊、叉车等装卸设备,由于功能问题没有充分利用造成闲置。因此,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对铁路仓储基地进行功能转变。以铁路目前实施战略装车点设立以及零担货运业务的整合为契机,进行资源整合。采取辅业物流公司积极跟进模式,参与物流基地建设,实现“共赢”。(4)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市场竞争力,组建一定规模的铁路物流集团。铁路内部延伸服务企业、运输代理企业,甚至一些物流公司的业务相近,专业相同,规模小,缺乏相互配合,没有竞争优势,有的形成内部无序竞争,造成运输资源浪费。目前从铁路局到站段从事延伸服务的企业数以万计,各自为政,无法形成规模。应当以铁路局为单位,对铁路物资供应企业、延伸服务企业、货运代理企业、装卸搬运企业、自建和联营货场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被重组企业优势,组建铁路局层面的物流企业。新组建的物流企业要具备运输、储存、包装、加工、配送、信息、接送等多功能,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构筑铁路运输产业链,逐步形成规模化、网络化的物流体系,达到运输及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完整的物流过程,降低物流成本。
(5)以现代物流模式加快货运枢纽建设步伐。铁路现有货运枢纽大多地处城镇或区域经济中心,具有成为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天然地理优势。在规划建设中应力争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相配套、相符合,既有利于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又有利于铁路在今后的物流发展中掌握主动权。要发挥铁路多年形成相当规模的货源吸引区或货物集散地作用,以辅业的物流企业为主,采取多种融资形式,吸纳其他企业的资金或管理经验,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将货运枢纽建成物流中心。(6)大力培养物流人才,提高服务质量。目前铁路物流企业发展需要一大批通晓现代物流运作与管理的人才。而铁路从事物流服务的员工大多是运输主业分流下来的干部职工,只有部分是从事货运管理转岗的。要培养一支高效率、高素质、具有团队精神的现代物流队伍,提高现有在职物流人员的专业素质,是铁路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总之,构筑铁路运输服务产业链,促进铁路物流化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有利于加速铁路物流化发展进程,有利于提高铁路运输服务水平,提高运输效率与效益。因此,只有发挥铁路主业与辅业各种资源要素的组合优势和作用,构筑铁路运输产业链,才能真正完成铁路门到门运输一条龙服务。
三.我国铁路物流化途径 1 .确立铁路货运业的物流化发展目标即完成由传统的运输服务商向现代功能性物流企业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依据规模优势,积极发展代理物流服务把两者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资源整合逐步使铁路从传统的、以运输为主的企业转变为规模经营、系统服务、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2 .规划完整的物流产品建立跨路局的运输产品设计单位优化发货人与收货人之间的“门到门”过程,而不是“站到站”过程。为此,需要延伸铁路车站以外的服务,包括道路运输仓储、配送加工、信息服务等活动。3 .我国铁路扩大延伸物流服务能力的途径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推荐阅读:
临床抗生素滥用分析10-24
最后: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07-27
抗生素滥用危害多10-30
抗生素的滥用问题11-19
临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08-12
我国交通现状分析论文11-14
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论文08-06
分析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09-06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分析及完善措施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