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和分析(精选12篇)
调查和分析 篇1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很早就实行电子处方,但是为了配合部分老教授不能熟练操作电脑以及急诊实际情况的需要依然保留手写处方。总的来说,电子处方已成为主要手段。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好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开展处方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加强对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的监督显得很有必要。现随机抽查2007年1至12月门诊急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查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7年门诊西药处方13521张。对处方各项基本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处方基本指标:包括每次就诊平均用药品种数、以通用名开处方的药物百分率、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就诊使用针剂的百分率、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等[1]。
2统计结果
2.1 基本情况根据抽查处方每张所开的药品种数的总和除以处方张数,得每次就诊平均用药品种数为4.12种;根据以上处方涉及的药物总金额(152,7873 元)除以处方张数,得人均药费为113.0元。见表1。
2.2 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见表2~4。
2.3 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见表5。
3讨论
从抽查统计的结果来看: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患者总数的28.5% ,在所有药品中排列第一,而且抗菌药物的品种达22种,其中单联用的占85.31% ;二联用的占12.12% ;三联用的较少见,只占1.98% ,大多应用于开放性外伤的预防上,也有用于急性胰腺炎。门诊处方一、二线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41.89% 和43.76% ,三线药物极少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占处方总额数在30%左右,属于正常范围。中间几个月比例会较高,可能与天气有关。
注:该金额数按所抽查的处方单独计算
抗菌药物占药品消耗的比例明显减少。表1 处方基本指标情况在所有统计的药物中,注射剂的使用率占10.8%,基本以口服药治疗为主,急诊注射剂和抗生素的应用会明显增高,虽然与其特殊性有关,但是,也应该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品占66.2% ;通用名的使用可减少处方错误,以通用名开具处方药物占81.2% ,比例还有代提高,商品名主要出现在手写处方上。在所抽查处方中,不合格处方占总处方的1.82% ,其中书写不合格处方占0.90% ,涉及年龄、性别、地址不详;用法用量未写全;剂量单位未写或错写等。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占0.69% ,包括用法用量不当、配伍不当、滥用抗菌药物、未注意禁忌证等方面。
新的《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2]。作为门诊第一线的药师应把好处方质量,对患者负责,重视合理用药。调查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的目的是考察用药过多的程度,一般不能超过5种,结果每次就诊人均用药数为4.12种,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113.0元,就本地区平均经济水平而言,属于正常,说明医生诊病时基本能按照疾病的缓急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开具处方,药房药品的供应也基本齐备。但大处方仍偶有出现,除输液外,>5种药品的处方仍有少量出现。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一家大医院的分院,比较偏重于肝胆和妇科专科;另外由于某些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复合病例),有其特殊性。无论如何,根据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要求,除输液处方、中药饮片处方外,每张处方≤5种药品,所以应引起注意。
新的《处方管理办法》提出要求开具处方要用通用名,对于避免重复用药,使药师从繁杂的商品名中解脱出来,专心审查处方很有好处;部分医师一时难以适应,管理者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和足够的耐心去辅助医生做好过渡工作。
摘要:目的了解门诊处方用药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样处方逐一审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样2007年1~12月门诊处方13521张,人均用药4.12种,人均每次药费为89.29元。其中10.8%的处方使用了针剂,28.5%使用了抗菌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总数的66.2%,通用名的使用比例为81.2%,不合格处方215张(1.59%),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93张(0.69%),缺陷处方122张(0.90%)。结论通过处方抽查可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和处方书写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处方管理和推进新处方办法的正确实施,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处方分析,处方管理,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485-486.
[2]董亚琳,张秋霞,董卫华,等.急诊处方基本指标与药物应用分析.医药导报,2004,23(6):422-424.
调查和分析 篇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被征地农民也在不断的增加,被征地农民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非常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要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一、我国部分地区失地农民的状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在北京的周边,我们可以见到日益凸起的一幢幢高楼,一片片小区;从北京城里的二环、三环、四环,到五环、六环,城市越来越大了,一片片的农田不见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原来居住在这里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我家住在朝阳区酒仙桥地区,这是在建国初期建起来的老工业区,又是城乡结合部,多少年来,这里居住着许多农民,他们有大片的粮田,还有不少的菜地和家畜,农民以农为主,并将家里多余的房屋出租,或是从事餐饮业、服务业,这里的农民生活是比较富裕的,一点也不比这里的城市居民差。近几年来,随着商品房的建设,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占用,这里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农田,农民的房屋被大量拆迁,据了解这里在拆迁的时候给农民以合理的补偿,有些房产多的人家得到了上百万的货币补偿,有的甚至几百万,应该说北京城八区的农民是幸运的,由于占用土地得到了应有的补偿,他们的生活是有保证的,最起码这一代人不会为他们的衣食犯愁,但是,这里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处理,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国广大的农村不会是这样的幸运,据有关材料报道,从1993年至今,河北省非农建设征地达80万亩,形成被征地农民40万人。衡水市桃城区,是河北省近年来征用农用地数量较大的地区。该区现有人口44万,其中农业人口20万。全区耕地面积34634公顷,人均占地1.18亩。近年来,该区被征用土地达7115亩,被征地农民为6998人,主要集中在城区周边各乡镇。随着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今后几年该区被征用土地的农民数量还将呈上升趋势。
根据《土地管理法》,国家建设征用土地要给予经济补偿,并妥善安置被征地人员。国家支付的征地补偿费包括三部分,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其中,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按土地被征用时发生的实际损失确定,土地补偿费按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至6倍支付,安置补助费最高不超过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10倍。部分地区的安置补助费经省级政府批准可适当提高,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两项之和不得超过前述标准的20倍。
现行《土地管理法》是1986年颁布的。这一法律确立的征地补偿办法,包括补偿费的构成、标准等从那时起一直延用到今年。但《土地管理法》颁布后的近2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长期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带动土地价格一再上飏,对被征地人员的安置成本也大幅上升。按照前述方法计算的征地补偿费,不仅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而且严重脱离土地的市场价格,使广大被征地农民产生极大的被剥夺感,加上部分地区征地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矛盾十分集中和突出。此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尚属有效的划地安置、就业安置等安置办法,受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锐减、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等因素影响,现在已经不再适用。而其他安置措施,如货币安置、入股分红、社保安置等,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在很多地区实际上根本无法操作。2004年11月,国土资源部调高了部分地区的征地补偿标准,规定最高可达到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征地补偿费偏低的矛盾,但仍然不能满足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的需要。
从河北省的情况看,粮食产量较高的地区,正常年景每亩地一年可收入800元左右。按此计算,征一亩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合计可达8000-12800元,即使按30倍的标准从高计算,也仅为24000元。少数地区如城市近郊区、部分矿区等,因为土地价格较高,征地补偿费也相应较高。如石家庄市郊区,征用一亩地的补偿费可达10-20万元,但这样的地区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地区的征地补偿要低得多。据河北省对255个被征地的纯农户进行的典型调查,他们于2002年获得的征地补偿,按当地物价水平计算,仅能维持2年6个月的基本生活。目前,河北省被征地农民中,除少数得到有效安置外,大多数成为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他们失去了土地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和生活来源,但同时却又享受不到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制度性的就业扶持和社会保障,不少人主要靠着有限的征地补偿费维持生活,结果是坐吃山空,当前生活水平下降。
二、河北省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主要做法
据资料报道,河北省被征地农民已经成为一个人数颇为可观的特殊社会群体,不少人被征地后得不到妥善安置。群体性上访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缓解因征地引发的各种矛盾,在缺乏全省统一政策的情况下,河北省的一些地市制定、出台了一些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的临时性措施。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允许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组织、鼓励被征地农民参加商业保险,建立社区式的农民退休制度等几种做法。
近年来,河北省被征地农民人数急剧增加,他们被征地后的补偿和安置涉及的问题、矛盾很多,成为各级政府关心的热点问题。从2002年开始,河北省开始在廊坊、邯郸、唐山等地试点,探索建立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的生活保障制度,以解决他们最为关心的老有所养的问题,以此作为建立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的突破口。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1、被国家依法征地后,人均农业用地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民,经村民代表大
会讨论通过后可参保。被征地时已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可一次性交足养老保险费用,并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被征地时已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尚未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应一次性或逐年交足养老保险费用,待达到退休年龄后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被征地时未达到法定就业年龄的人员,帐户资金不足时,由风险基金弥补。
2、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分担的原则筹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其中,个人负担部分不超过30%,从个人获得的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抵缴;集体补助部分不低于40%,从土地补偿费中列支;政府承担部分不低于30%,从土地出让金中列支。
参保人员个人缴纳部分和集体补助部分记入个人帐户,政府承担部分形成社会统筹基金。参保人员迁往外地或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个人帐户基金本息余额一次性退还本人。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帐户基金可以继承。参保人员享受的养老保险金按基金筹集比例从个人帐户和统筹帐户中支付。
3、各级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提取养老保险风险基金,用于应付养老金支付标准上调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支出风险。风险基金实行专户存储。个人帐户和统筹
4、达到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养老保险金待遇按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参保缴费时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年龄每相差一岁,达到退休年龄时,养老金发放标准增加2.5%。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前已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原个人帐户不变,达到退休年龄后,其相应的养老金领取额可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合并领取。
河北省制定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在全国较早地在一省范围内统一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在很多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
1、人民网、新浪网
关于大蒜和小麦调查分析研究 篇3
【关键词】成本效益;投入产出率;比较;问题;建议
冠县东古城镇处于山东省的最西部,小麦和大蒜是本地农民种植的主要品种,笔者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6个村庄共计60户大蒜种植户和6个村庄共计60户小麦种植户,通过实地调查、查询资料、与农户座谈、咨询农技人员和农村经纪人等方式对小麦和大蒜的种植成本和效益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大蒜和小麦种植基本情况
东古城镇是远近闻名的大蒜产区,常年种植面积达3万亩以上,大蒜和小麦一起构成了东古城镇夏收作物的两个主要来源。以2016年为例,东古城种植小麦5.99万亩,单产502.85公斤,总产3010.43万公斤;种植大蒜3.23万亩,单产1650.00公斤,总产5329.50万公斤。
二、大蒜和小麦种植成本和效益比较分析
2016年大蒜行情比较好,市场价格比去年高7%以上,小麦价格较去年变化不大。
1.大蒜和小麦产量和产值情况比较。
本地大蒜和小麦产量和产值表
蒜薹平均亩产239公斤,平均价格3.95元/公斤,平均亩产值944元;大蒜平均亩产湿蒜头1420公斤,平均价格4.56元/公斤,平均亩产值6475.2元。大蒜平均每亩总产量1659公斤,产值每亩7419.2元。小麦平均亩产504公斤,平均价格2.32元/公斤,每亩产值1169.28元。可见,单从产值看,大蒜远远高于小麦,是小麦产值的6.35倍。
2.大蒜和小麦种植成本比较。
对于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对本地的大蒜和小麦的成本做成如下表格:
东古城镇大蒜和小麦生产成本表(单位:元/亩)
可以看出,a.大蒜种植总成本为2547.50元,其中,种子费用1145.00元,占总成本的44.95%;雇工费用655.00元,占总成本的25.71%;肥料费用512.00元,占总成本的20.10%;机械费用56.00元,仅占总成本的2.20%。b.小麦种植总成本为551.50元,种子费用44.00元,占总成本的7.98%;肥料费用187元,占总成本的33.91%,机械费用158元,占总成本的28.65%。
对比来看,大蒜种植成本远高于小麦成本;由于大蒜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低,造成雇工费用远高于小麦。
3.大蒜和小麦效益和投入产出率比较。
对于两种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和产值进行比较以后,综合调查数据,作出以下收益表:
本地大蒜和小麦净利润、现金收入表(单位:元/亩)
净利润、现金收益比较:总的来说,小麦的单位面积的收益和利润较低。大蒜的净收益为4871.70元/亩,相比小麦的净收益617.78元。对产值和生产成本进行综合比较后得出,大蒜产业效益远高于小麦产业效益,达6.5倍以上。
投入产出率比较:大蒜的投入产出率为191.23%,小麦的投入产出率为112.02%,若考虑国家的粮食补贴,小麦的投入产出率将提升到134.68%,但小麦的投入产出率还是远远低于大蒜的投入产出率。
三、制约大蒜种植面积扩大的因素
相比小麦而言,大蒜的投入产出率和种植效益那么高,为什么在本地大蒜种植面积远小于小麦?
经调查分析,原因有三:一是群众种植习惯的问题。大部分农民有“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心理,也不愿意在精耕细作其他产业上下功夫,多数选择“懒人农业”。二是机械化程度的问题。大蒜整个种植过程费工、费时、费力,机械化程度较低,而小麦机械化程度高,整个小麦种植期均可做到机耕、机播、机收,农民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外出打工或经营其他产业;三是种植风险的问题。小麦有国家政策扶持,如小麦直补等,收益稳定,而大蒜市场价格不稳定,产量受自然风险的影响大,种植风险较大,还缺少国家政策扶持。
四、问题和建议
1. 开展科学施肥,建立限制生产资料价格刚性上涨的机制。在大蒜和小麦生产成本中,化肥费用是相对较高的。因此应该考虑市场供求的原则,合理确定生产资料的批零差价,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
2.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大蒜的机械化种植程度。当地大蒜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农忙时节务工紧张,雇工费用高,因而需要加强对省工节本的实验和推广,设计制造小型的大蒜种植和收获机器,提高机械化种植程度,降低成本。
3.强化农技推广,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鼓励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如提供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销售服务,为农民聘请专家提供技术指导,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障碍和实际问题。
4.加大投入,提高大蒜产业抗风险能力。大蒜产业易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制约,需要各级部门的大力扶持,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完善投入机制,以财政资金作引导,以农民、企业等经营者为投资主体,以金融部门为依托,建立健全大蒜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结构。
5.科技兴蒜,全面提高大蒜产品质量。开发高档无公害及有机大蒜产品,大力运用高科技提高大蒜产品品质和产量,朝向低耗、高附加值方面发展,创造自己的大蒜品牌,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朱致伟,于振文.我国小麦成本收益情况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7(4):61-64.
[2]黄连伟,刘登高.我国农产品成本收益的变化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5(3):5-10.
[3]段治平.山西省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比较分析[J].山西统计,2003(5):9-10.
[4]翟虎渠.新阶段农民增收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若干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3(1):15-18.
高职学生兼职情况调查和分析 篇4
大学生兼职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1]。大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 但是由于大学课程负担相对较轻, 学生对于社会生活有着好奇和渴望, 再加上日益加重的就业压力, 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本文通过对400名高职生的兼职情况进行调查, 从学生、社会和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目的是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生存发展现状, 为加强素质培养和创新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83份, 回收率达到95.7%。
1 调查目的
了解高职学生目前的兼职基本情况, 分析高职学生兼职的动机和意义。探究兼职对于高职学生学习的影响。探究兼职对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找出高职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学校管理层面提出积极建议, 对如何形成兼职与学习动力的良好互动, 提高就业能力和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建议[2]。
2 高职学生的兼职基本情况
2.1 兼职目的 (见图1)
本次接受调查的对象为本校高职学院学生400人, 完整回收有效问卷共383份。其中有158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兼职工作。兼职目的中, 有51%的学生选择赚钱为自己的兼职目的, 34%的学生为了体验生活, 12%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 只有3%的学生是闲着没事, 打发时间。经过进一步调查, 在这158名从事兼职的学生中, 家庭经济情况困难以及经济负担较重的学生超过73%, 说明经济上的需求是促使高职学生打工兼职的主要原因。
2.2 兼职类型 (见图2)
兼职劳动无外乎体力型劳动和智力型劳动。在本次调查中, 从事餐饮和促销等非专业性体力劳动的学生超过78%, 其中餐饮服务员达到53%, 而从事家教以及自主创业等智力型劳动的学生仅仅占到14%。本校学生的课外兼职活动以体力输出型劳动占绝大多数[3]。
2.3 每周兼职时间 (见图3)
在受访的学生中, 每周兼职时间超过10个小时的学生占到了63%, 以10~20个小时者最多。而且从事超过40小时的高强度工作的学生有3.5%, 这个劳动时间基本相当于全职职工的工作时间, 这个现象值得我们重视。
2.4 寻找兼职的途径 (见图4)
我校学生找兼职工作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中介和网络广告等媒体, 其中中介机构占31%, 也有38%的学生是通过之前有打工经验的学哥、学姐或者同学介绍, 学校学生会和团委提供的兼职信息和岗位占5%。这也从一定程度反映出目前学生寻找兼职工作的途径不多, 而且主要是以社会盈利性组织为重要信息来源。
2.5 学生对学校成立专门指导机构的看法 (见图5)
我校多数学生希望学校以及教育部门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 可以提高信息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兼职的影响
3.1 兼职对于学习的影响 (见图6)
在接受调查的158名兼职学生中, 只有35人得到了奖学金。有48%的学生认为兼职不影响学习, 有18%的学生认为兼职占用了很多学习时间, 对学习有负面影响。而34%的学生表示他们兼职时间不长, 是否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还不太清楚。
3.2 兼职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见图7)
在参加调查的383名学生中, 有84%的学生认为做兼职可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对提高就业能力有着积极作用。有11%的学生认为兼职会占据学习时间, 导致本末倒置, 会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对日后就业有着消极的影响。有5%的学生认为就业是多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 兼职对于就业的影响不大。
4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4.1 兼职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 应拓展渠道促进职业规划发展[4]
我校高职学生所从事的兼职工作主要是餐饮服务员和发放传单等简单类型体力劳动。而从事家教、自主创业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兼职所占比例很小。一方面与学校位于市区商业中心, 周围饭店商场对于临时工的需求量大有关, 另一方面很多受访的学生认为餐饮和促销类工作, 对工作经验没有要求, 而且一般都采取日结或者周结算工资, 结账快。目前的整体状况是高职学生从事的兼职工作稳定性差, 科技含量低, 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 希望我校高职生今后能从职业生涯规划个人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 有目的地选择兼职, 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4.2 兼职工作占用大量时间, 学生应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时间
调查发现, 很多学生每周的兼职时间超过20个小时, 这个概念就是很多学生的周六周日没有休息, 而且要在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进行兼职工作。甚至于有些学生逃课, 跑去兼职赚钱。对待这个问题, 大学生应该分清利弊, 把学习专业知识, 提升就业技能作为根本, 让兼职与学习统一, 并且适度延伸社会交际和沟通能力。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从事寒暑假兼职的学生认为, 寒暑假时间长, 能够系统地从事一项兼职工作, 而且工资收入相对较高。因此, 我们也建议学生能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兼职, 在学校能够将更多时间分配给学习。
4.3 获取兼职信息途径狭窄, 相关部门多举措并行提供保障
据调查, 高职学生兼职的信息主要来自于网络、学校的海报栏、家教服务中心和其他的职业中介机构。许多学生认为, 除了学校的家教服务中心外, 其他途径得来的信息多靠不住。然而, 由于求职心切、社会阅历较浅等原因, 不少学生的兼职经历往往变成了上当受骗的经历。在目前兼职中介市场如此混乱之时, 各级教育和相关管理机构, 要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兼职市场的管理规范和模式;在日常管理方面应该积极营造一个管理规范、信息流畅的兼职信息中介平台;要在思想教育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和就业观, 通过多项举措来提供保障, 满足更多学生对兼职的更深层次需求。
4.4 家长对于孩子兼职不知情,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相互配合, 加强监管
调查发现, 许多学生在学校从事兼职工作, 家长并不知情。一方面, 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就归学校管了, 自己就不管了。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不想让家长担心就刻意隐瞒自己在校外兼职的情况。这种情况对学生安全以及学校相关管理都是很不利的。就需要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兼职动态, 需要家长经常给孩子打电话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近况, 加以关心和鼓励。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正确引导下, 学生的兼职观念和兼职效果都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爽.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分析[J].企业家天地, 2010 (5) :3.
[2]杨东明, 宋华.论当代大学生兼职[J].石油教育, 2007, 5 (2) :5-7.
[3]黄倩.大学生兼职问题及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市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分析和建议 篇5
市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分析和建议
今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用工紧缺现象再次出现,“用工难”、“民工荒”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市企业用工有无缺口?应该怎么办?为贯彻落实市委八次党代会及全市重点项目观摩点评会议精神,进一步搞好我市企业用工服务工作,加速企业发展,近期就这些问题我们深入企业、县区进行了调查,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企业用工情况
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新建企业不断增多,现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用工形势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个别企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工难,但全市总体用工形势比较平稳。据调查,全市8个产业聚集区投产企业97家,投产76户,在职员工15837人;在建26家企业预计今年投产。投产和在建企业全部达产后计划用工58106人,其中今年用工需求16707人,1至9月共为雨润生猪屠宰、全友家私等招商引资落地企业招收员工8729人。
“用工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区域性紧缺。濮东产业集聚区需求6365人,占计划用工总量的67.5%。开发区、濮阳、清丰县、范县等4个产业集聚区今年计划用工2256人,占计划用工总量的13.6%,属于正常流动性用工。二是行业性紧缺。用工需求主要集中在餐饮、建筑、服装、缝纫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南乐、台前产业集聚区内骨干企业,一般技术的工人比较容易招收,该集聚区未提出大的招工要求。三是结构性紧缺。熟练工和高中级技术人才紧缺,而大量的普工、无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却反映“找工难”。在企业招聘岗位中,近1/3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其中,要求具备初级工水平的岗位占20%,要求达到中级工及以上水平的占5%,要求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达70%以上。四是流动性紧缺。以“80后”、“90后”为主的求职群体,期望到具有规模名气大、发展前景广阔、生产生活环境较好、社会保障福利健全的企业就业,我市工资水平、企业人文环境等因素,增加了其出市出省流动性,给企业稳定用工造成了一定困难。
二、企业“用工难”原因分析
从表面上看,这与外贸需求复苏、部分外向型企业订单增加,致使劳动力“供不应求”有关。但从更深层次看,这是在沿海地区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劳动需求结构变化与供给相对不足这一矛盾的集中反映,也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例长期偏低而城市生活成本又大幅刚性上涨导致的必然结果,还跟内地不少省市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加、薪资待遇提高、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牵挂等,使农民工纷纷回流返乡有关。
我市个别企业出现一定程度的用工难,主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状况都发生较大变化,二者相互适应还需要一个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比例不对称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搭建优质创业服务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外地企业落户我市,用工需求增长较快。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出台惠农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特别是我市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增加,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长缓慢。
(二)劳动者择业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
企业虽然提供了不少类型、不同层次的就业岗位,但往往因为薪酬低等原因难以招到较为合适的用工对象,存在“有事没人干”的现象。有些企业招工门槛偏高,对应聘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技能甚至性别规定较多,普遍存在“重女轻男”、避“中”就“青”的现象。企业招工年龄多数要求女工28岁、男工35岁以下,使我市35-50岁的中年劳动力只能“望岗兴叹”。
(三)企业用工环境与员工预期差距较大
员工都希望到有较大规模、用工较规范、劳动条件较好、社会保障健全、月工资发放及时的企业就业,而不愿到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住宿简陋、文化生活单调、各种福利保障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就业。而作为用工方的企业,由于劳动力长期供过于求,我市不少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住宿简陋、文化生活单调、工资待遇低、福利保障落实不到位,加剧了员工的流动性,也加大了员工就业和企业招工的难度。在用工时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一味降低用工成本,消耗性、掠夺性地使用劳动力资源,不注重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必然导致员工的大量流失。
(四)企业用工应变与时代发展不一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现在的劳动工人主体已经由第一代民工向第二代乃至第三代转化,当前主要是80后和90后群体。这些年青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目标,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赚钱养家糊口,更主要的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扩大视野和体验享受生活。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还象当初对待第一代农民工那样对待这些农民工,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三、破解我市企业“用工难”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市企业用工难问题虽然还不突出,但也初步显现,特别是下一步又一批招商企业落地后,预计企业用工紧张问题将日益明显。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立足长远,未雨绸缪,在政府部门、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把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环境、改善民生等统筹考虑,建立健全适合我市企业健康发展的招工用工机制,形成多赢的合作局面。
(一)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整合职业教育办学资源,加快职教园区建设,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引导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牢固树立“社会需要什么岗位设置什么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技能开设什么课程;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培养什么学生”的办学思想,强化“特色立校”理念,发挥独特优势,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培育品牌专业,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职业技术教育品牌,不断增强学校的吸引力、生命力和影响力。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求职者怀揣一技之长创天下。切实加强农村初高中刚毕业青年、失地农民、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把广大劳动力资源变成宝贵的技工资源,人多变人强,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让受训者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濮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优化企业用工环境,增强企业吸引力
引导企业善待职工。鼓励企业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强与员工的感情交流,畅通员工发展晋升渠道,将员工前途和企业前途紧密结合起来,使员工树立长期扎根意识,以企业为家,安心工作,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精神凝聚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为留住更多农民工,沿海有些企业向员工发放每人200元-300元的“开工红包”,加班费也有所上涨,“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员工感受公司的温情和诚意”。这几年长三角地区不少企业为员工盖起了公寓式宿舍楼,设置图书室、篮球场、游泳池等设施,增加有组织的旅游、娱乐活动,逢年过节甚至还为前来探亲的员工亲属报销来回路费。我市可以引导企业学习、使用、完善他们的做法。
提高职工待遇水平。据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管理咨询中心针对上海地区的调查数据显示,离职的员工中,薪资因素占58.9%的比重。可见,直接或间接提高工人的薪水,能在一定程度上“拴住”员工的心。建议:一是相关部门参照沿海地区工资标准,逐步提高我市务工人员的工资标准。二是引导企业增设“工龄工资”。两年前,宁波鑫洋电器公司率先实行工龄工资制度,使得该企业职工流动率不到3%,远低于行业内20%的水平。目前,工龄工资制已被浙江、上海等地一些企业效仿。浙江金华的今飞集团今年设立“工龄工资”,以后员工按照工龄,每年上涨120元的工龄工资。三是制定完善鼓励外来人员在本地企业务工的优惠政策,切实改善外来人员来濮务工的环境,在子女入学、户籍管理、社会保险、保障性住房等方面,让外来务工人员逐步享受到濮阳本地公民的“平等”待遇。
(三)搞好就业服务活动,提高供需信息匹配率
一是建立招商引资落地企业与政府部门合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定期研究解决企业用工和技能培训问题。完善就业服务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畅通机制,企业要将自己的用人需求主动向就业服务机构反映,让就业服务机构提前介入,做好服务;就业服务机构应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走出办公室,深入企业、农民工集居区等基层一线,掌握一手的就业市场信息,创新手段,提高就业信息传播的到达率和有效性,让劳动力供需双方充分“对接”。二是完善就业服务机构与培训机构的沟通机制。就业服务机构要将所掌握的企业用工信息及时传递给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要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合理设置培训专业,为企业培训出适合岗位技能要求的学员,使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与企业技能需求实现主动对接。三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务信息网络。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商务等部门共同建立全市人力资源信息库和企业用工信息库,健全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收集、发布、统计和分析制度,用现代化手段对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定期分析发布用工供求信息。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及时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咨询、联系、协调服务。
(四)企业应自觉搞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调查和分析 篇6
【摘要】目的 为了解我国对医师卫生法规要求和掌握医学生法律意识强弱程度,指导在校医学生卫生法规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医学生卫生法律意识,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方法 对1999年-2012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教材分析和进行医学生法律意识问卷调查。 结果 国家对医师卫生法律水平要求逐年增高,目前医学生卫生法律法规意识较差,有待提高;医学院校卫生法律法规教育欠缺,远不能满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结论 进行医学生道德和法律课程改革,融合卫生法规知识;加强卫生法规宣传教育,促进医学生求知欲望。进行教学模式革新,注重案例分析、模拟法庭仿真教学模式使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师资格考试 卫生法规 卫生法律意识
【分类号】R-4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制定了《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条例》、《无偿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法律与法规,规范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和正确处理医疗纠纷。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维权意识也逐渐增强,导致医患冲突不断,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医护人员履行卫生法律法规是目前正确处理和协调医患关系的必要条件,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卫生法規知识考点的变化也有着明显体现。当前,如何增强医学生法律意识,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已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本文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卫生法规认识现状及卫生法规知识在医师资格考试中所占比例和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在卫生专业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卫生法规教育。
1 十几年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卫生法规考点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是我国医疗管理核心制度之一,是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自1999年启动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来,卫生法规始终作为必考项目之一。1999年、2002年、2009年和2012年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经过对比(见表1),体现了该考试大纲的逐年变化以及考试范围的逐渐扩大[1]。
2 医学生对卫生法规的认识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调查医学生对卫生法规的认识现状,本文采用整群抽样及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濮阳市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学生共446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对法律制度的认同度;根据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涉及到的卫生法律法规设计卫生法规习题,调查内容包括:掌握情况、了解途径、学习的必要性等问题。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要求各学生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答题,互相不能代填,尽量避免失真。本次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46份,回收率为99%。
在446名被调查者中,一年级学生195人(43.7%),二年级学生119人(26.7%),三年级学生132人(29.6%)。男生108人(24.2%),女生338人(75.8%)。护理专业164人(36.8%),助产专业人132人(29.6%),其他医学相关专业150人(33.6%)。
2.1 学生对卫生法规知识的认同程度及学习途径
在对446名被调查的医学生中,78.0%的学生认为法律是公平的,89.7%的学生认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70.6%的学生认同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有58.3%的学生认同自己的维权意识较强。由图1看出:41.5%的学生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获得卫生法规相关知识,所占比例最大。通过学校教育学习卫生法规的学生有30.7%,以家庭朋友和网络为学习途径的学生较少,分别为14.1%和11.2%。
2.2 学生卫生法规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问卷涉及到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条例、母幼保健法、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药品管理法等卫生法律法规,共13道题目。图2表示,综合来看,三年级学生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情况整体高于一、二年级学生,但绝大多数掌握情况未达到50%;图3显示:平均正确率39.5%;考试及格(8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仅有17%。三个年级医学生在医疗事故条例、药品管理法和母幼保健法知识掌握方面,人数波动范围较大,分别为31.3%~48.1%、30.1%~48.3%和37.0%~63.6%。
1.3 学习卫生法规的必要性
从图4中可以看出:三个年级中70%以上的学生认为开展卫生法规课程是必要的。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医院实习,接触病人和医疗纠纷事件或信息较多,学习卫生法规意识较强。
3 结果
3. 1 国家对医师卫生法律法规要求逐渐提高
2009年3月,国务院提出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比较完整的卫生法律制度。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分析发现:考试内容涉及《执业医师法》等七种卫生法律法规,还随着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逐年增加考试内容。2002年增加了《药品管理法》;2003年“非典”(SARS)疫情在国内迅速蔓延,以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1N1、H7N9等创染病相继出现,对医务工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2009年考试大纲中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及《处方管理办法》的添加则是以艾滋病疫情蔓延、精神类药品滥用及不合理用药的国情变化作为添加依据。另外,由于现今全国器官移植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放射诊疗技术不断成熟及医患关系紧张的基本情况,2012年的考试大纲中又加入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侵权责任法》知识点的考查[1]。充分表明国家更重视卫生法律法规,对医师卫生法律法规要求更高。
3. 2 医学生卫生法律法规意识、知识较差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医学生维权意识较差,三个年级学生绝大多数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未达到50%,与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趋势相差太大,不能胜任未来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但大部分医学生对法律制度的认同度较高并较为重视。罗再芳[2]对实习护生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知识掌握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正确率为25.9%,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3. 3 医学院校卫生法律法规教育相对滞后
随着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改革,卫生法规课程去除,宪法、民法等法律知识融合于《职业道德与法律》之中,该课程属于考查课不能引起学生足够重视,这些可能是医学生卫生法规知识获得不足、73%被调查学生不及格的主要原因。医学高校《卫生法学》是专业选修课,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必然大打折扣[3]。而通过学校教育学习卫生法规的仅有30.7%,只是医学生获得卫生法规知识的第二条途径,可看出学校开展卫生法规教育还存在发展空间。
4 结论
4. 1 进行医学生道德和法律课程改革,融合卫生法规知识
随着国家医事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法制化、规范化,這就要求医学院校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兼顾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以适应“依法从医”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加大卫生法律法规教育力度与增强医学生法律意识是促进医患关系的必要之路。所以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力度,促进医学技术革新,最大限度的将由医学技术不足而引发的医患事故率降至最低的同时对医学生普及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加强法律意识。
现在医学院校开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等德育课程远远不能满足医疗卫生人员工作需要,为此研究决定增设《卫生法规》等课程,普及教育《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母婴保健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侵权责任法》等与和谐医患关系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与医师资格考试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衔接。
4. 2 加强校园卫生法律法规教育氛围,促进医学生产生求知欲望
增强医学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尤其是卫生法律法规意识,为将来很好地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应做到求真务实、细水长流,不断灌输卫生法律法规知识,逐渐形成法律意识。这就要求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不能局限在课堂时间,应创造浓厚的卫生法律教育校园行活动,创设校园卫生法律橱窗、专栏,建立班级卫生法律活动日和仿真法庭活动场所,让广大医学生耳闻目染,促进其产生卫生法律求知欲望。
4. 3 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法庭仿真教学等教学模式革新,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一些中职医学院校开展卫生法规教育,教育手段单一、内容枯燥、形式死板,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也很难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提高学习效果,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法庭仿真教学等形式给学生授课[4],同时选派教师参加卫生法规知识培训,邀请知名法律专家、律师来校讲课,对实际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剖析、讲评,案例新鲜、说服力强,会深受医学生欢迎。
综上所述,提高医学生自身法律素养及对卫生法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医学院校的卫生法规教育是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发展及全面实施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韩春梅,黄广仕,王钢. 卫生法规知识在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中变化的启示.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1):148-150.
[2] 罗再芳. 实习护生对医疗法律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 家庭护士,2008,6(3):770.
[3] 任长报,罗创业. 医学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况调查[J]. 法制与经济,2009,7:108.
散打步法和拳法技术调查与分析 篇7
以沈阳市散打散打队队员38人, 为研究对象。
2 结果与分析
沈阳市散打队技术状况的分析。
(1) 步法现状的调查分析
步法是散打实战技击中的重要技术内容, 步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散打技术的掌握、运动与发挥。它是进攻与防守技术的纽带, 也是取胜的重要环节。在对抗中双方的距离不断地变化, 只有依靠灵活多变的步法, 才能达到攻防技术的实施和运用, 同时也要依靠快速的步法来躲闪, 避开对手强有力的进攻, 说明步法是一切动作的先导,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结果表明 (见表1) , 男生能灵活运用步法的占28.5%, 女生占10%, 说明有一部分运动员能很好地掌握移动迅速;灵是指步法移动轻灵, 有弹性;变是指步法的快速移动, 调整与对手的实战距离, 实施战术意图。男生较能灵活运用步法的占43%, 女生占50%, 说明大多数运动员能基本掌握并能较好的运用步法。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 有28.5%的男生和40%的女生不能灵活的运用步法, 说明他们的步伐技术掌握的差。究其原因是对步法的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足够的认识。调查显示 (见表1) , 不太注重和不注重步法训练的男生分别占57%和0.而女生分别占60%和30%, 表明女生运用步法的能力相对于男生较差, 并不单是生理机制的问题, 而主要原因是对步法缺少重视。因此, 我们要充分认识步法的运用, 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反复练习, 使步法更加灵活、快速、准确。
(2) 拳法技术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差结果表明 (见表3) , 经常使用拳法、偶尔使用和不适用拳法的比率分别为98%、2%和0%。说明多数运动员在实战或比赛中经常拳法。据运动员反映, 在实战中, 只有与对手近身时, 才使用拳法, 运动员认为拳法在比赛中作用非常大、大、不太大、不大的分别占56%、42%、2%、0%, 表明多数运动员认为拳法作用非常大, 见表2, 调差反应, 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是:第一, 比赛规则中拳法的得分情况十分明确。有34%的运动员应用拳法技术偶尔得分, 5%的运动员不能利用拳法技术得分。第二, 在平常训练中, 对拳法技术的练习不够, 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第三, 拳在比赛中往往的不到裁判的计分, 使少数运动员对自身拳法的技术失去信心。
随着竞赛规则的导向, 使比赛向更加激烈的方向发展, 拳的技术在进攻和防守以及战术行动中的作用和意义日趋明显。在重大国际比赛中, 拳的技术使用逐步上升, 得分的优势也开始显现。而市队运动员拳法技术是一相对薄弱环节, 这与市对成立时间短, 大赛经验少, 均重视脚、摔得技术有关, 但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在比赛中拳法的运用, 不仅可以辅助进攻得分, 而且会给对方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乃至影响对方的技术发挥。因此, 今后要针对拳法进行必要的训练, 使之成为既是进攻的得分的手段, 又是优势的技术。
3 结论
3.1 就单一基本技术而言, 整体技术掌握水平较好, 但拳法、腿法与摔法技战术组合掌握的较差。其重视程度也不够。
3.2 组合动作缺乏应有的规范性要求, 显得生疏、脱节。导致得分能力不强。
3.3 技术的掌握不全面, 没有个人技术特长和技术风格。
4 建议
4.1 严格技术规格, 消除攻防预兆, 提高进攻得分成功率。
4.2 以“特长”技能训练为主, 同时兼顾可能对特张技能产生深刻影响的薄弱环节, 形成个人技术特长和技术风格。
4.3 培养运动员养成连续进攻意识, 适时、适度地进行对抗实战练习, 让运动员在实战中学, 在实战中用。
4.4 身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各项技术的发展水平。在平常训练中, 把素质与专项技术紧密结合, 做到素质训练技术化。
参考文献
[1]周直模.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2005.
[2]姚春宏.武术侧踹腿的力学分析及教学探讨.武汉理工大学, 2003.
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的调查分析 篇8
近年来,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农民, 农村, 农业的三农问题, 对于农村金融的制度、体制改革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情况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导致农村金融供给不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农村金融需求, 这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总体来看, 农村金融是金融体系中薄弱的环节, 从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农户收入水平偏低, 农村支出类型集中, 农户的金融知识和意识薄弱使农村对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需求很低, 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缺乏从事农村信贷的动力, 而且推出的产品, 从事的业务与农民的金融需求存在很多差异的地方, 这使农村金融供给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对于我国农村金融供需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要加强重视, 从立法方面改善农村金融的宏观环境, 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来缓解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矛盾, 以求农村金融走上长期稳定、积极的发展趋势。
二、调查农户的特点
此次调查选择以江苏常州的前塘村和安徽宿州汴河镇梅庵村为对象, 我们调查了九十六个农户, 发现了农户的一些经济特点。
1、农户的收入特征
被调查农户按年收入分为四组, 其中家庭总收入在10000元以下的16户, 占16.7%;在10000元到20000元的48户, 占50%;在20000元到50000元的24户, 占25%;在500000元以上的8户, 占8.3%。我们从中发现, 大部分的农户的年收入都集中在1万~5万元之间, 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家庭占比较少。
2、农户的收入来源
在对农户收入来源的调查中发现, 有33%的样本农户的家庭收入主要来自于粮食生产, 8%的来自于家庭养殖, 39.5%的来自于外出打工, 还有少部分的农户的收入来自于生意投资。农民的收入不再局限于农业收入, 非农业收入逐渐增加。因此农户的生产性、商业性、流动性资金的需求也日渐增加。
三、农村金融需求现状
1、不同收入下农户的融资需求
在四种不同收入情况下, 农户对贷款的要求有区别:
从表1可以看出, 低收入的农户对贷款的需求少, 高收入的家庭对贷款需求多, 农户对贷款的需求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农户对贷款的需求主要集中在3万元以下, 需求量很少。
2、农户支出和融资的用途
对于农村人口来说, 农户的主要支出包括农业生产支出、教育支出、住房支出、日常生活支出、医疗支出、结婚支出、生意投资等。这些不同的支出表明农业可能在这些方面有融资需求。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 (1) 农村农户的支出比较集中, 大部分农户的支出主要是农业生产支出、教育支出、日常生活支出, 医疗支出在农村中不受重视, 住房支出和结婚支出也是一部分家庭的重要支出部分, 少数家庭有投资需求。因此农村农户主要会在农业生产和教育方面有资金困难, 有融资需求。 (2) 从不同收入的农户的支出情况来看, 低收入和高收入农户的支出情况类似, 支出都集中在农业生产, 教育和日常生活方面。
3、农户的融资渠道
农户在资金遇到困难时, 一般会采用三种渠道来融通资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向亲戚朋友借款和私人民间贷款。在调查的农户中, 85.4%的农户在遇到资金困难时会向亲戚朋友借款, 只有12.5%的农户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还有8.3%的农户会通过私人民间贷款来获取资金。
由图得知, 农村农户的金融需求一般是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得到满足, 特别是通过亲戚朋友的借款, 少部分农户会向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资金融通来满足金融需求。民间金融成为农村地区主要的供给者。
四、农村金融供给情况
1、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设立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十分匮乏, 20.8%农户表明自己家附近没有正规金融机构, 77.1%农户表明只有1~2家正规金融机构, 只有2.1%的农户表明有2家以上的正规金融机构。
2、农户的贷款情况
在调查的农户中发现, 只有29.2%农户曾经向正规金融机构贷过款, 在这29.2%个农户中, 7户农户有2万元以下的贷款经历, 6户贷过2万到5万, 只有1户曾经贷过5万元以上, 其余70.8%的农户都没有贷过款。
3、贷款困难的原因
在对70.8%的农户调查中发现, 农户不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原因包括没有投资需求、手续繁琐、没有担保机构、向亲戚朋友借利息低等。
上表可以看出在农户不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原因中, 没有投资需求占很大一部分, 说明农村农民对投资的意识浅, 收入的主要用途主要是日常支出。在这些原因中有阻碍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因素, 即贷款困难的原因: (1) 贷款手续繁琐, 12.5%的农户认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十分繁琐, 贷款批准困难, 贷款类型少, 没有合适的小额贷款。 (2) 没有正规的担保机构, 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农户发放的贷款一般都是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 担保机构的缺乏影响农户的贷款能力。 (3) 利息问题, 正规金融机构向农户发放贷款需收取一定利息, 这个利息往往比农户向亲戚朋友借款时的利息高, 因此农户更愿意向亲戚朋友借款。
五、农村金融供需不平衡的原因
1、农村农户的认识和政府的重视不平衡
农村农户的经济状况比较低, 家庭年收入都集中在1-5万元之间, 一般家庭都是收支相抵, 没有余钱, 家庭支出都集中在农业生产、教育和日常生活方面, 几乎没有投资需求。农村农户在有余钱时会把钱存入信用社、储蓄银行和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 但是当农户遇到资金需求时, 往往很少向这些金融机构贷款, 只是通过亲戚朋友或民间信贷来获得资金融通。这些都表明农村对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需求很低, 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农户的认识问题: (1) 农户没有投资意识, 生活支出主要围绕日常生活, 缺少投资需求; (2) 农户认为向亲戚朋友借款方便, 利息低, 而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手续繁琐, 利息较高, 而且认为这些贷款不可靠。
相对于农村的认识浅薄, 政府的重视度很低。政府在农村设立的金融机构十分少, 一般只有1-2家, 而且规模也不大, 主要的业务是存款而不是提供贷款。只有少数农户曾经向正规金融机构贷过款, 银行贷款手续繁琐也是阻碍农村金融供给发展的原因。
2、农户的金融需求和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融通不一致
农村农户的家庭支出一般都集中在农业生产、教育和日常生活方面, 因此农村农户的资金需求都是生产性信贷需求和消费性借贷需求, 这些需求数量大, 需求金额小, 一般贷款金额为3万元以下。
相对于需求, 正规金融机构的供给类型匮乏,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农业信贷投向较为单一, 不是期限太长就是金额过大, 无法满足农户的短期小额低利率的贷款需求。而且农村农户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时通常都要提供抵押和担保, 而农户的经济状况很难满足这些要求, 市场上缺少正规担保机构为农村农户贷款提供便利。
六、对平衡农村金融供给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农村金融宣传、提高农村金融意识
大部分农村金融宣传方式单一, 这导致大部分农户只知道正规金融机构经营传统的存款业务, 对正规金融机构经营的贷款业务知之甚少。农户有余钱时知道把余钱存入银行中, 而在需要资金时, 大部分农户借钱渠道主要在民间。
对此加强农村金融宣传十分必要, 把农村金融宣传单一性改善为多渠道的宣传, 通过电视和会议等形式让农户了解金融知识, 以达到农户遇到资金困难能第一时间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度过难关。
2、提高政府重视度、增设正规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是金融机构,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匮乏是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现象之一, 农村缺少正规金融机构导致农户向其申请贷款的便利性差, 影响农村农户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需求, 增加了农户的民间信贷需求。
政府应在农村增设正规金融机构, 并加大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宣传。金融机构要坚定不移地在农户需要资金时及时提供有效的资金融通渠道, 并把信贷资金作合理分配, 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3、增加农村信贷类型, 强化农村金融服务
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类型单一, 一般都是长期大额的贷款, 这与农村资金需求的短期和小额不符合, 这导致农村农户更愿意用民间信贷来获取资金。
正规金融机构要针对农户特殊的要求, 创新农村贷款类型。农村农户资金要求是短期小额贷款, 因此应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除此之外针对农村农户的支出类型, 还应尽力推进农村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业务。同时正规金融机构还要在提供多元化贷款的基础上强化农村金融服务, 例如对农村开放的金融机构, 可以根据不同农户的家庭情况及其农作物的生产周期, 调整农业贷款期限。
4、加强多层次的农村担保体系的建设
农村的担保体系的不完善, 正规担保机构的匮乏, 导致农村农户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普遍缺乏有效担保手段, 农户难以申请贷款。加强担保体系的建设也是有效增加农村金融需求的手段之一, 完善的担保机构会增加农户的信心, 为农户申请贷款提供方便, 农户更愿意向金融机构贷款。
政府在完善担保体系方面, 不仅可以建设正规的农村担保机构, 还可以鼓励商业性担保机构拓展符合农村生产特点的担保业务。同时保险公司介入也给担保体系的建设提供帮助, 担保机构为农户提供担保的承担大量风险, 保险公司可以为担保机构提供风险保险, 提高担保机构风险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国政, 柏向东, 黄小勇.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非对称性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南省永州市为例[J].海南金融, 2008, (09) .
[2]吕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吕梁市农村金融供需情况问卷调查分析[J].金融天地, 2008, (05) .
[3]肖光庆.对达州市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的调查[J].西南金融, 2008, (03) .
[4]韦耀莹.广西农村金融需求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01) .
[5]李敏.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基于对浙江农村金融需求的调查[J].浙江金融, 2008, (01) .
[6]毛金明.山西省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的调查报告[J].调查研究, 2007, (18) .
[7]魏琳.适合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特征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06) .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 篇9
1. 体育中考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 造成了内容的单一
由于有体育中考的存在, 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以中考项目为主。于是教学不可避免地过分强调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课也因此变成了素质测验课, 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以及进行自觉锻炼的能力方面的培养。2005年以前, 宁波市的体育中考项目为篮球、立定跳远、长跑。每个学校的体育课都是围绕着这三项进行, 三年一副老面孔。领导眼睛盯着的是这三项的体育分, 教师也不敢有半点的怠慢, 练习的也是这三项。2006年的体育中考项目只有长跑一项, 前几年在三月份出现的初三体育热潮2006年却没有出现, 而初三的体育课又成了全体初三学生参加的长跑训练课。2007年以后到现在都是游泳长跑二选一, 篮球仰卧起坐二选一, 跳绳立定跳远二选一, 于是学生先学好游泳, 然后体育课就是篮球和跳绳旧两样。什么样的中考决定了什么样的体育课内容。这是多年不变的体育课潜规则。
2.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导致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明显
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 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 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 经常被挪作他用, 或是用于补语、数、英、科学等主课课程, 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特别是初一、初二的体育课, 由于距离中考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体育课的地位更是一降再降。
3. 体育教研组建设长期以来相对滞后
笔者调查的几所学校, 都没有单独地设立体育教研组, 而是把体育组归纳入体育艺术组, 简称“体艺组”, 和美术、音乐、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同组。一方面是体育组教师人数比较少, 另一方面也有领导主观上不重视而“一锅端, 大杂烩”的嫌疑。由于这种尴尬的情况, 在组织体育学科校本教研的时候, 陷入了比较难办的境地。出现了活动少、参与率低、质量差等诸多现象。
4. 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
体育器材管理不善, 一些学校部分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 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 闲置不用, 造成散失或破损。特别是室内的体育馆或者是风雨跑道的缺乏, 使本地区的学生在上半年的很多时间里没有办法参加室外的体育课, 而室内的体育课又几乎是一个空白, 雨天的体育课经常被挪作他用。
5. 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缺乏热情, 体育课逃课现象比较突出
通常情况下, 大家都认为体育课是一门比较受欢迎的学科。但是, 实际上在农村初中却出现了新情况, 不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不是很浓厚。特别是初中的女学生对体育课的逃避尤其严重。有些经常称病躲避上体育课, 教师也拿这些学生没有办法。这里固然有教师上课的趣味性和学生意志品质的原因, 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同样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 对体育课缺乏应有的重视。某些中考科目的教师任意在体育课中叫学生单独辅导或者抽查单词, 这更加助长了学生的逃课意识。
6. 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观念没有跟上新课程步伐
体育教学“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三式”教学过程, 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很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下,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制的地位, 许多课外生机勃勃的学生课内却变得死气沉沉, 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 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7. 农村学校的业余训练几近瘫痪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家长和学校教师大都反对学生参加学校的田径队, 认为是浪费时间并且会严重影响学业成绩。特别是中考取消体育加分和人们对少体校的认同值的急剧下降, 更增添了举办业余体育训练的难度。还有学校领导者对经费投入的患得患失, 也是一个不小的影响因素。
二、改善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状况的措施
改变中考中对体育课的评价方法。把对体育课的结果评价改为过程评价, 可以改变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的短视行为。不可小看中考对学校、学生行为的指导作用, 前几年的篮球考试让多少原来根本不可能打篮球的女生学会了行进间的上篮, 并且弹无虚发, 令人叹为观止。而过程评价可以让学生重视每一节体育课, 并且把学生的上课态度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
加强体育教研组的建设, 开展体育教学的校本教研活动。特别是加强和上级教研组的联系,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加强体育教学研究。
加大教育投入, 购置必需的体育用品和器材, 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要有专人负责, 专室储藏。
促进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快速提高, 提高体育课的趣味性, 赢得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喜爱。努力学习新课程的理念, 转变观念, 刻苦钻研。可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 举行教学观摩, 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 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课堂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增加趣味性。
住院患者服务满意度调查和分析 篇10
关键词:住院患者,服务满意度,调查
患者满意度调查不仅是反映医疗质量的重要渠道, 是医疗质量考评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而且是对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 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是医疗质量控制的体现[1], 同时, 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顾客对其所受服务的满意程度, 只有赢得顾客才能赢得市场[2]。通过开展满意度研究, 可以引导帮助医院建立起以医院满意度为目标的新的经营机制, 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3]。本文以医院整体服务为立足点, 从各个部门服务质量相关性和针对性角度进行住院患者服务满意度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2009年3月至2009年4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心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住院的50名患者, 采用调查问卷、个人访谈、专家咨询等方法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流程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诊疗服务满意度、后勤服务满意度、服务能力、患者被服务满意感6个方面, 共有24个项目, 每项分为3个等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其中“满意”为3分、“基本满意”为2分、“不满意”为1分;同时, 确定护理服务、诊疗服务、流程服务、后勤服务四大主题每个赋予20%权重, 服务能力、病人满意感每个赋予10%的权重汇总成总满意度。调查资料采用excel2003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服务流程满意度
表1显示, 服务流程满意度总平均分为2.690。其中7个项目按分值排列是:清单知情、出院指导、住院事项、服务及时性、医护耐心、入院方便、入院健康教育。
2.2 护理服务满意度
表2显示, 护理服务满意度总的平均分为2.724。其中护理指导方面分数最高, 对护理人员晨间护理巡视病房床边交接班分数最低。
2.3 诊疗服务满意度
表3显示, 诊疗服务满意度总平均分为2.717。其中查房态度、诊疗态度排在前两位, 对医生的诊疗指导和检验人员的态度排在后两名。
2.4 后勤服务满意度
表4显示, 后勤服务满意度总平均分为2.435。满意程度排列顺序为病房整洁、医院环境、餐饮服务。
2.5 服务能力满意度和患者满意感
医院服务能力是患者对医院服务信任度的体现, 它同患者住院满意感同属抽象性的问题, 没有具体的针对的方面。但正因为其抽象, 体现了医院在宏观方面给病人留下的好感度。本次调查见表5。
2.6 总体满意度情况
六大主题中分值最高的服务是护理服务, 得分为2.724;其次是诊疗服务, 得分为2.717;再次是服务流程, 得分为2.690;接着是服务能力和满意感, 得分为2.592、2.571;满意度最低的是后勤服务, 得分为2.435。其中满意度比较低的三个服务中:患者对医院服务能力满意度和住院满意感都有较低的评分;后勤服务中的病房整洁、医院环境、餐饮服务项目评分都不高, 餐饮服务是所有调查项目中得分最低, 得分为2.327。最后, 服务流程、护理服务、诊疗服务、后勤服务、服务能力、患者被服务满意感6个方面经过加权后得总服务满意度分数为:2.630 02。
3 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8个临床科室6个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后, 发现医院服务工作良莠不齐, 在诸多方面是需要改进的。
在服务流程满意度方面, 入院方便和入院健康教育方面分值较低。入院方便度作为住院患者和医院将进行长时间交往的第一道手续, 给患者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入院方便度低的主要原因有:手续时环节较多、过程繁杂、时间冗长。同时, 这也反应在医院“三长一短”的现象上, 另外, 大部分医务工作者注重工作中医疗、护理的指导, 忽视了入院健康的教育, 虽入院健康教育不是重点, 但却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 护理人员晨间护理巡视病房床边交接班情况分值最低。这主要因为护理人员工作量大, 同时存在三班倒这种特殊的工作方式, 导致在一些工作衔接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而这些问题却影响到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感。
在诊疗服务满意度方面, 由于在诊疗中存在病人量大、工作任务重等因素, 导致医生给予病人的诊疗指导不能详细全面, 而就医的环节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的不对等性, 病人在对自身疾病焦急同时不能全面了解自身病情和治疗措施, 这样就使病人很敏感的对医生给予的诊疗指导产生不满的情绪。再次检验并不如临床, 作为医技科室, 跟患者的接触时间是暂时的, 也正因为这种暂时性, 让病人觉得检验人员的态度不够亲切。因此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强注意。
在后勤服务满意度方面, 后勤服务满意度总体评分偏低, 经进一步研究, 发现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 医院管理层对后勤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 (2) 后勤管理机构人员臃肿、不精简、管理层次仍然处在传统管理模式; (3) 财政支出不够合理, 未贯彻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收益的管理思想。
在服务能力和患者满意方面得分也比较低, 从另一个角度反应了医院在总体角度还是没有把握好患者心里, 没有让患者产生宾至如归的满足感和归属感。
针对住院患者服务满意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建议:完善投诉处理系统;加强服务者与病人的沟通, 加强管理层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树立病人为上、员工为上的观念;加强医院职工思政教育, 把品德教育放在和技术教育同样的高度水平;落实好对医院管理层、技术层的监督机制, 以病人为中心, 发挥医院管理层职能。
参考文献
[1]姬军生.病人满意度调查是医疗质量考评的重要内容[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1) :49-51.
[2]王敏怡, 黄淇敏.医疗服务中顾客满意度的概念与评估[J].中华医院管理杂, 2004, 20:46.
调查和分析 篇11
一、我校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和参加动机
1.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
通过对我校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433份)得知,有92%的男生和89%的女生认为,体育活动对个人的体格发展很重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进健康、提高体质、精力充沛.有20%的男生和46%的女生表示只是参加学校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但不会主动参加体育活动.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较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有较正确的认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2.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通过调查,有52.8%的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为了强身健体、增强体质;有20.3%的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为了休闲娱乐、丰富生活;有14.9%的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为了学习运动技术,提高自身的体育素质以迎接初三的体育中考;有12%的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为了宣泄情感以减轻学习、考试的压力.
二、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构成
1.学生一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次数
表一的调查结果显示,男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相对于女生来说较多;另外一个星期内参加1次到2次,活动时间30分钟到60分钟的人数相对来说较多.我们学校排进课表的课外活动次数是两次,时间是45分钟,这说明大多数学生都是利用这个时间来锻炼的,即使是不爱锻炼的学生因为受到值日老师的监督和同伴们的感染也加入到锻炼的行列,只有5%的女同学没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
从表二的统计中可以看出,男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依次是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女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依次是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篮球、跑步.从排列顺序上可以看出男同学比较喜欢对抗性强、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女同学则比较喜欢趣味性强、运动量较小的项目;而枯燥单调的田径项目则不怎么受同学们的喜欢.
三、对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结果的分析
1.场地、器材缺乏制约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通过调查,有87%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设施无法满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特别是缺乏女生活动的场所.课外体育活动课期间,仅有的几个篮筐都被一小部分动作稍快的男生占去了,大部分的学生只好利用学校边角的空地打打羽毛球,而羽毛球在课外活动课期间每个班级也只有3~4副球拍,这样就有26%的学生(大部分是女生)由于场地和器材的缺乏放弃了课外体育锻炼.另外由于学校组织的比赛和群体活动较少,且受参赛人员的限制,大多数学生不能实现参加体育比赛的愿望,因此有6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增加班里或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
2.大多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不足
从统计结果不难看出,星期一到星期五,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达五次的仅占13.7%,且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达60分钟的只有约50%,这根本落实不了教育部下达的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意见.另外这也和我校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的、有效的管理有关.
四、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原则
1.多样性原则
课外体育活动课一般采用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锻炼项目,管理的老师需要分配好活动器材,调节好各个班级的活动场地并时时注意学生活动时的安全.由于我校的场地较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多,因此安排活动项目应尽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多安排一些.
2.可行性原则
对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运动场地、器材、管理都具备的情况下安排.
3.指导性原则
体育老师有责任对参与者进行指导,让学生对自己选择的运动项目做到充分的了解,并正确掌握其操作要领和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更有效地达到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目的.
桥头跳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篇12
根据对开封市近几年路网项目新建大中桥梁调查资料显示:2001年至今共新建改建大中桥梁90余座, 其中行车明显存在弹跳感的占被调查桥数的50.3%, 总的看来桥头完好率很不理想, 个别情况相当严重。
开封市部分桥梁桥头跳车情况调查统计情况:2001年, 调查G310线郑杞连接线有4座桥, 其中有2座存在跳车现象, 跳车比率占50%;2002年, 调查G220线开兰路、S325线尉扶路、S326线傅玉路共有10座桥, 其中有5座存在跳车现象, 跳车比率占51%;2003年, 调查S325线杞尉路和S220线尉洧路共有25座桥, 其中有13座存在跳车现象, 跳车比率占42%;2004年, 调查开封市大梁路新建工程有3座桥, 其中有1座存在跳车现象, 跳车比率占40%;2007年, 调查S219永定线改建工程有4座桥, 其中有1座存在跳车现象, 跳车比率占31%。综合起来讲, 桥头跳车按弹跳部位不同可分为:桥头搭板跳车和伸缩缝跳车两类。现就不同部位跳车的性质、原因、及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分述如下:
1 搭板跳车
该部位跳车现象多见于位于新建填方路基处的桥梁, 当新建道路通车前期 (第一年内) , 此种跳车表现的不太明显, 甚而不跳车。但随着行车的扰动, 路基自然沉陷逐步叠加, 而桥台沉降相对路基沉陷而言却显得微不足道, 二者的沉降差最终表现为桥头低洼而桥梁上凸, 行车时对人的感觉是瞬间超重然后是瞬间失重, 当车速较高桥梁较短时, 就表现为强烈的跳车现象。另外在一些路基较稳定的改建工程中, 个别桥梁也存在类似的搭板跳车现象, 其主要原因为桥头回填土压实度不够, 搭板下垫层处理不到位或压实不够, 通车后引起搭板一端下沉, 导致跳车。 (如下图)
调查结果表明, 商开洛高速公路开封境的桥梁大部分存在搭板跳车现象, 另外开尉路茶庵桥、东环路铁路立交桥、兰杞路淤泥河桥、尉杞路铁底河桥, 以及部分未设搭板的涵洞两端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类似的因桥头路基下沉而引起的跳车。在车速较低的情况下, 这种跳车表现不太明显, 但随着车速增加会变得非常剧烈, 令人感到很不舒适。
2 桥头伸缩缝跳车
从调查的一些伸缩缝来看, 其跳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伸缩缝损坏, 另一类为伸缩缝施工安装不合格所致。目前大中桥梁的伸缩缝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U型锌铁皮型、橡胶条型、板式橡胶型、钢制支承型、模数支承型及暗缝型等。我市近年来所建大中桥梁几乎采用的大都是异型钢与密封橡胶带组合的模数式伸缩缝。调查显示近年所采用的异型钢与密封橡胶带组合的模数式伸缩缝 (如毛勒式) 因伸缩缝自身损坏而跳车的几乎没有, 但由于施工顺序和方法不当而引起跳车的也不在少数, 其中以歇马营贾鲁河桥、南菜庄标台沟桥、通许惠贾渠桥等最为典型。长期以来, 设计施工单位一直都在努力改变这一现象, 但往往由于一些人为因素使得本应优良顺畅的桥梁在结尾工作中出现了不尽人意的缺憾, 这是一个值得一些施工单位去反思和注重的问题。
3 桥头跳车的预防和处治
3.1 搭板跳车
对于新建桥梁搭板跳车一定要防于未然, 搭板浇筑前的台背回填处理必须严格把关, 压实度应按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素土回填厚度达到一定时上面应用数层搭板垫层处理, 其材料一般与路面底基层材料相同, 压实度按路面设计要求执行;对于搭板下为砂砾垫层处理时, 需设置枕梁, 以防止其强度满足不了上部荷载以及稳定性的要求。施工过程中搭板的浇筑基本都在桥梁主体工程完工后进行, 此时监理和施工单位往往认为桥头的处理已不再是工程的主要工序, 所以对其质量重视不够, 其实工程竣工后一旦搭板出现沉陷, 其处理难度要比处理路面缺陷大的多, 处理结果也往往不尽人意。总之搭板下垫层的处理绝对不容忽视, 不要因为简单的工作而不为最终影响整个的优良性。
已经建成而出现搭板沉陷的桥梁, 对于沉陷已经稳定的其处治方法一般是将搭板上沉陷的路面材料切除, 切除长度一般要长出搭板1.5-2倍, 然后用沥青砼沿桥台背墙顶面与路面连线平滑的将沉陷部分填补起来, 填补的自然厚度一定要由实验确定压实系数后通过计算获得, 否则处治效果会不理想。兼与此个别养护部门在搭板砼上钻数个通孔, 向搭板下压水泥砂浆甚而向搭板下土层中注砂使其沉陷停止, 然后再按上述方法处理, 这样基本可以达到预期目的。
3.2 伸缩缝跳车
伸缩缝跳车是必然的, 但剧烈的令人明显感到不舒适的跳车是不正常的, 这里所说的跳车指的就是剧烈的行车弹跳。
模数式伸缩缝装置的施工安装必须按照一定的安装工序进行, 根据桥面铺装较伸缩缝安装的先后, 其安装工序略有不同。
先装法安装工序为:整理预留槽内预埋筋、清除杂物;伸缩装置吊入槽内、就位;按当时施工程度, 调整初始伸缩值、并定位;伸缩装置两侧锚固筋与相应预埋筋焊连, 拆定位角铁;布设预留槽内横向钢筋或钢筋网, 并与相交钢筋焊在一起;立梁端缝隙间端模板;现浇槽口锚固系统树脂混凝土;养生;完工。
后装法安装工序为:填充实预留槽砂袋等;桥面整体铺装;切缝;清除预留槽内砂袋等, 并整理预埋筋及清扫槽内等;伸缩装置吊入槽内、就位;按当时施工程度, 调整初始伸缩值、并定位;伸缩装置两侧锚固筋与相应预埋筋焊连, 拆定位角铁;布设预留槽内横向钢筋或钢筋网, 并与相交钢筋焊在一起;立梁端缝隙间端模板;现浇槽口锚固系统树脂混凝土;养生;桥面铺装;完工。
施工时建议施工单位一定要根据具体的现场情况确定采用先装或后装。
引起伸缩缝跳车的原因一般是施工安装不规范所致, 施工中一定要认真细致,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安装, 力争将跳车隐患消除在浇注高标号混凝土之前, 一旦通车后发现伸缩缝不平顺, 那么其改造维修将是非常困难的。建议施工单位安装模数型伸缩缝时尽量采用后装法,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采用先装法, 采用先装法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伸缩缝标高, 并反复复核确信标高无误后方可浇注混凝土。针对斜桥伸缩缝笔者强力推荐后装法施工。对于模数型伸缩缝病害的处治, 一般是将桥面沥青层凿除, 然后按混凝土路面进行重新铺筑, 这样基本可以改善行车的平顺性, 达到处治效果。但更换伸缩缝的实例并不多见, 因为该伸缩缝与桥梁构件的联接基本上是焊接, 拆除难度较大, 再者更换伸缩缝也会对桥梁结构非常不利。
总之只要设计合理, 施工工序正确, 安装操作认真仔细, 明显的桥头跳车是可以避免的;对于搭板跳车和个别类型伸缩缝跳车甚至完全是可以消除的。
摘要:桥头跳车普遍存在于各级公路上, 许多年以来广大公路工作者从设计、施工等多方面致力于解决该问题, 但是并未取得显著的效果。多处现场调查结果表明, 施工控制对桥头跳车作用较为关键, 正确的施工方法和原材料控制, 可以明显减缓桥头跳车。
关键词:桥头跳车,搭板,伸缩缝,预防和处治
参考文献
[1]张克前.治理公路桥头跳车现象的关键措施[J].山西建筑, 2003-09-15.
【调查和分析】推荐阅读:
调查和研究分析09-27
网站需求调查表和网站需求分析报告08-25
调查报告:海外代购现状和未来市场分析07-28
报关员职业前景和素质要求调查分析与启示06-30
调查分析分析06-11
发展调查分析07-14
调查及分析07-18
分析调查情况09-05
调查分析对策09-08
调查结果分析范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