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及分析

2024-06-09

调查报告及分析(通用12篇)

调查报告及分析 篇1

一、起火原因

日常生活中起火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用火不慎--人们麻痹大意, 用火违反安全制度, 或不良生活习惯等都会造成火灾。它包括使用炉灶不当, 用蜡烛等明火照明, 生火取暖, 用蚊香熏蚊不慎, 违章动用电气焊明火修理等。这是因为人们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不知道这小的火种会有大的危险, 或即使知其危险, 但心存侥幸。

1.2电气火灾--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电气设备在安装、使用过程中, 违反电气安全规定或者线路老化、短路、乱拉电线等会造成电气火灾。

1.3吸烟玩火--乱扔烟头、火柴梗, 卧床吸烟, 将烟灰缸内的未熄灭烟头倒进纸蒌、垃圾筒等行为容易引起火灾;儿童、老年痴呆者或智障者玩火柴、打火机, 乱放鞭炮等也可能引发火灾。

1.4人为放火--刑事放火、私仇报复放火、骗保索赔放火、精神病放火等。这种有目的的故意行为, 对公众聚集场所危害很大, 易造成重大伤亡和惨重损失。

1.5自然起火--雷击、地震、静电、自燃等引起的火灾, 虽然超出了人的控制能力, 但也应采取积极措施, 尽量减少和避免这种火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如安装避雷针或者采取防静电措施、按规定贮存物品、采取通风散热和温湿度监控等措施。

二、火灾的鉴定

近几年, 电气线路设备故障或违章使用引起的火灾居高不下, 严重危害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 在疑难火灾原因认定过程中, 怎样理解电气起火源和周围可燃物之间的关系,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与起火源之间的关系, 火灾原因认定和技术鉴定之间的关系, 是火调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应该着重掌握的事情, 也是查清事实, 处理责任事故的关键。

1放火火灾鉴定

1.1放火火灾物证:烟尘;易燃液体盛放容器;地面物证, 如泥土、瓷砖、炭化物;尸体及其遗留物等。

1.2放火火灾物证提取:提取起火部位的地面残留物, 主要包括:泥土、水泥地面 (砸取) 、木地板、瓷砖地面 (砸取) 、地毯的残留边缘、残留炭化物、玻璃金属器皿等。提取起火点附近的门窗玻璃、墙壁以及其它物质表面附着烟尘 (用脱脂棉擦取上述物质表面的烟尘, 提取量要尽可能多些) 。起火点或房间内尸体表面衣服、皮肤、头发、鼻毛、气管、肺等表面附着烟尘。

2、汽车火灾鉴定

汽车火灾现场勘查和物证鉴定是我中心特有的技术服务项目。我中心承担了公安部重点攻关项目《汽车火灾现场勘查及物证鉴定技术的研究》, 综合性地开展对汽车火灾的研究工作。在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基础上, 翻译了美国、日本、韩国等有关资料, 同时在总体了解和掌握汽车构造和原理的前提下, 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展了汽车电路、油路等自身故障和放火等外来火源方面的专项模拟试验和实际火灾模拟试验。先后购置并烧毁多辆轿车, 从中收集和总结大量第一手素材, 同时经常参与国内疑难汽车火灾现场调查工作,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汽车火灾调查经验, 归纳和总结出汽车火灾现场勘查技术、物证提取技术和物证鉴定技术等有别于一般火灾的规律和方法, 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解决了目前困扰很多消防火调人员经常遇见的有关汽车火灾的难题。

3、自燃化工爆炸火灾鉴定

3.1自燃火灾涉及的物质, 多是易氧化放热、吸水放热与分解放热等热不稳定性物质。不论在车间生产、仓库储存或运输过程中, 当周围环境条件具备时, 都会发生自燃着火。

3.2化工爆炸火灾主要也涉及热不稳定性问题:3.2.1生产条件控制方面, 如反应速率过快、升温失控、违反操作规程、投错物料等, 均有燃烧爆炸的可能性。3.2.2运输过程中违反规定, 受高温、撞击、摩擦、受酸性物质影响、受潮等, 会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三、火灾事故调查程序

1、管辖划分:

1.1、一般火灾事故的调查由火灾事故发生地的县 (市、区) 公安消防机构进行;

1.2、重大火灾事故的调查由火灾事故发生地的县 (市、区) 或市 (地) 公安消防机构进行;

1.3、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由火灾事故发生地的市 (地) 或省级公安消防机构进行调查;

1.4、跨行政区域的火灾事故调查, 由最先起火地的公安消防机构进行, 相关区域的公安消防机构予以协助。

1.5、上级公安消防机构必要时可以对下级公安消防机构调查的火灾事故进行复查。

2、火灾事故调查程序:

2.1、火灾发生后, 公安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 进行火灾调查。

2.2、公安消防机构在查明火灾原因, 确定火灾事故责任后, 应出具《火灾原因认定书》和《火灾事故责任书》, 并于作出之日起7日内送达有关当事人。

2.3、当事人对火灾原因、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

可在收到法律文书之日起15日内向火灾事故发生地主管公安机关或上一级公安消防机构申请重新认定;对省级公安消防机构作出的火灾原因、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向省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

2.4、火灾事故发生地主管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消防机构在收到重新认定申请书后, 应当在两个月内作出维持、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2.5、重新认定的决定做出后, 应当制作《火灾原因重新认定书》和《火灾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决定书》, 分别送交申请人和原认定机构。火灾原因、火灾事故责任的重新认定决定为最终决定。

四、案例分析

汽车火灾原因鉴定问题。

1汽车放火案研究

汽车放火案, 主要涉及车辆保险赔偿问题;其次是车主与放火嫌疑人之间引发的矛盾。这一类火灾全国逐年增多。汽车火灾一般多发生在深夜、中午及荒郊野外, 而且多数放火者以车厢内作为主要放火目标, 尤其骗保放火更为多见。因为车厢内可燃物较多, 其次是车头发动机部位, 汽车四个轮胎和油箱, 不论在什么部位放火, 燃烧后都会遗留下明显的不正常的燃烧痕迹特征。

2电气系统火灾

汽车上各种电气, 线路较多, 尤其自动化, 智能化的汽车更多, 由此而引起的火灾也较多。防止车辆发生电器线路火灾的几条措施:

2.1使用过电流保护装置与漏电显示, 及时检查线路故障;

2.2电缆外皮尽量采用耐热性、耐酸碱性、耐候性、耐磨性、及阻燃性好的特制塑料或其它材料;

2.3将电缆套上一层护套并固定位置, 以防止相互摩擦与碰撞;

2.4要注意电缆线电容量选择要正确适中;

2.5电缆要具有较好地防水性;

2.6要注意电缆线尤其PVC材质要远离高温排气管及温度较高的部件。

这些注事高项也正是我们查找电气故障的重点内容。

3排气系统火灾

车辆的高温排气管是汽车火灾中主要着火源, 占整个汽车火灾中很高比例, 造成的火灾很多, 但往往不被人们重视。

预防措施:

3.1将点火装置由机械按点式改为电子式;

3.2采用自动报警装置监测排气管过热温度, 或采用隔热板将排气管与周围可燃物分隔开来;

3.3采用不锈钢作排气管, 可解决因腐蚀、生锈形成排气管的漏孔;

3.4用电子控制的燃料喷射装置代替过去化油器, 这样可以较好地控制进入气缸中的燃料油量, 防止形成第二次燃烧;

3.5停车时避开地面堆放可燃物或干草等易燃物质;

3.6油箱加油时, 不可将汽油、柴油混合加入油箱中, 防止点不着火在排气管内造成第二次燃烧, 引燃排气管附近可燃物;

3.7在车辆检修时, 注意千万不要将油棉纱, 布类等可燃物弃忘在发动机附件上, 以免开车振动时油棉纱, 布类可燃物落在高温排气管上, 引起火灾事故。

以上防止措施, 也正是查找汽车由于排气系统及其相关的故障重点要素。

4燃料油系统火灾

由燃料油而引起的火灾案例也较多, 但汽车司机对此很了解也十分重视, 同时也采取了很多措施, 尽管如此, 由此而引起的火灾比例仍然很大。

汽车上有许多易燃物, 如:汽油、蓄电池等, 这些易燃物在使用和维护作业中, 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火灾。所以, 日常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4.1忌漏油、漏气

油箱、汽油滤清器及气门室垫、排气管垫应无漏油、漏气现象。

4.2、忌线路短路

在单线制的汽车上, 如果输送电流的绝缘体导线搭铁或电器搭铁都会造成短路, 严重时会引起火灾。所以一旦发现电流表指示大电流放电, 闻到胶皮臭味或见到仪表盘内和发动机罩盖缝隙处冒白烟时, 应立即切断全车总电源, 及时查找原因, 排除故障。

4.3忌就车进行点/气焊作业。

五、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

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方针。

5.1各单位消防工作应指定专门领导负责, 制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的防火工作计划。组建基本消防队伍, 绘制消防器材平面布置图。

5.2消防器材管理要由保卫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 并进行登记造册, 建立台帐。

5.3明确防火责任区, 将防火工作切实落实到车间、班组、作到防火安全人人有责, 处处有人管。

5.4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杜绝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若发现隐患, 应及时整改, 并在安全台帐上作记录。

六、基本灭火原理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 当其中一个条件被去掉时, 就不能发生燃烧。由此归纳出四种基本的灭火原理。

6.1冷却灭火

冷却灭火主要是喷水或使用其他有冷却作用的灭火剂。由于可燃物质着火必须具备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 灭火时, 将具有冷却降温和吸热作用的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体上, 以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当其温度降到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以下时, 火就熄灭了。也可将水喷洒在火源附近的可燃物质上, 使其温度降低, 防止将火源附近的可燃物质烤着起火。冷却灭火方法是灭火的常用方法, 主要用水来冷却降温。一般物质如木材、纸张、棉花、布匹、家具、麦草等起火, 都可以用水来冷却灭火。

6.2窒息灭火

窒息灭火就是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不让火接触到空气, 让氧气与燃烧物隔绝使火熄灭。根据着火时需要大量空气这个条件, 灭火时采用捂盖的方式, 使空气不能进入燃烧区或进入很少。常用方法:6.2.1向燃烧区充入大量的氮气、二氧化碳等不助燃的惰性气体, 减少空气量。6.2.2封堵建筑物的门窗, 燃烧区的氧一旦被耗尽, 又不能补充新鲜空气, 火就会自行熄灭。6.2.3用石棉毯、湿棉被、湿麻袋、砂土、泡沫等不燃烧或难燃烧的物品覆盖在燃烧物体上, 以隔绝空气使火熄灭。

6.3隔离灭火

隔离灭火就是将燃烧物与附近有可能被引燃的可燃物分隔开, 燃烧就会因缺少可燃物而熄灭。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6.3.1灭火时迅速将着火部位周围的可燃物移到安全地方。6.3.2将着火物移到没有可燃物质的地方。6.3.3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阀门, 减少和中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域。6.3.4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 形成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

6.4抑制灭火

抑制灭火是将化学灭火药剂喷入到燃烧区, 使之参与燃烧的化学反应, 而使燃烧反应停止。一般用于扑救计算机等精密仪器设备、家用电器、档案资料和各种可燃气体火灾。但灭火后要采取降温措施, 防止发生复燃。以上四种灭火方法, 既可单独采用, 也可综合使用。

参考文献

[1]GBJ16-87, 2001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GB50261-9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编.防火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GB50045-95.现代汽车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5]GB20461-96.现代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与施工

[6]消防法.修改.2005

调查报告及分析 篇2

一、调查背景;

步入新的院校,面临新的环境,很多新生在新的环境下面临多方面不适应。因此,我院特此向11级新生展开了调查。并对此进行汇总报告,旨在我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氛围,从而引导其提升自我调节能力。同时以便学院更好的接近服务新生,增强外地新生的归属感。

二、调查地点: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三、本次调查汇总涉及的内容;

①外地新生在校人际交往关系。

②新生现阶段在学习方面适应状况。

③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④个人修养及思想素质。

⑤新时代学生的爱国热情。

⑥人生规划的看法。

三、调查结果展示及分析:

一个巴掌能拍响吗?一个人能独处吗?

㈠ 从初的院校不久后人际关系的建立上来看,我院绝大部分新生和班里的同学建立起了情切的朋友关系,有的还积极营造了‘友谊圈子’。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供给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便利。并且在班级上有益于增强向心力、凝聚力。从而为班级建设添砖加瓦!吾日三省吾身吗?

㈡ 从新生现阶段学习方面适应状况来看。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有对老师教学方式不适应,表现在随意性和缺乏认知感!然而事物都是相辅对应的,在晚自习上大部分同学还是会选择自主性学习!

您是个完美人吗?

㈢ 调查结果显示打扮大部分新生对自己言行举止及涉及利益方面的问题存在着片面的观

点。且多以个人为中心,个人素质与修养。如:谈吐举止、着装打扮都存在着漫散性、随意性。以上这些从侧面反映出部分学生在行动中缺乏实际砺练。在思想中缺乏认知的最大缺陷。大学生活怎么过?毕业后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失独家庭现状调查及分析 篇3

关键词:失独老人;失独老人现状;质性访谈;定额抽样

1 概述

所谓失独家庭,是指其独生子女因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原因而不幸离世,且失独父母没有再生育或收养子女且父母年龄超过49周岁的家庭。本文旨在通过定额抽样与质性访谈等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对失独家庭的现状进行整理分析。

2 研究方法

纵观国内对于失独家庭的研究,首先,大多数是通过文献查阅以及走访计生委、民政局、街道办、居委会等相关部门得出结论,缺少直接对失独家庭的访问。其次,大部分研究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而不是深度访谈和质性分析。问卷调查这种典型的宏观思维倾向于将失独家庭群体视作有着相似属性与生活体验的同质群体,从而隐蔽了该群体的多样性,以至于研究的效度不高。因此,为了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质性访谈。

3 样本的选取

由于廊坊市各街道办失独家庭分布严重不均匀,且有些失独家庭并未到计生部门进行登记,同时考虑到访谈调查的失独家庭的代表性,因此,本次调查取样采用的是定额抽样法。抽样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成员进入街道办,对于廊坊市八个街道办的失独家庭情况做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每个街道办具体情况,对失独家庭进行筛选,选择适合本次研究调查的对象。筛选标准有以下几点:①失独老人目前在廊坊居住;②失独家庭中妻子年龄满49周岁;③失独老人智力正常,具备正常的思考能力及回答问题的能力;④失独老人情绪较为平缓。

其次,成员分别根据街道办所提供的失独家庭所属居委会的信息,与居委会成员进行沟通,居委会或给失独家庭打电话进行沟通,或带成员一同前去失独老人家中进行访谈,经过居委会的帮助,成员得以顺利入户访谈。

4 样本基本概况

经调查,受访者年龄分布在49-55岁的有10人,在56-62岁的有10人,63-69岁的有10人,年龄分布在70-76岁的有2人,77岁及以上的有3人。且受访者中男性受访者所占比例为26%,女性受访者所占比例为74%。受访者已婚并与配偶生活的占被访者的比例为57%,受访者丧偶的占被访者比列的29%,受访者离异的占被访者的14%。

以下是受访者年收入状况:

5 失独群体基本状况

5.1 受访者经济状况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失独群体年龄大多分布于50-80岁之间,尤其在49岁到69岁之间的分布居多,多是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群体,主要经济来源为退休金,而这一年龄段的老人如果没有特殊的身体疾病,尚有自理能力,可以重新回归市场,赚取生活来源,但是由于相关政策的不配套、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失独群体自身自卑封闭等原因导致绝大多数失独者没有再回归市场,其生活来源单一。受访者年收入大多分布在70000元以下,基于廊坊市物价考量,这一收入水平基本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开支,但是当失独群体遭遇突发情况时(如患重大疾病),这一收入显然杯水车薪,对于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下的受访者来说,政府及其他团体的补助对其生活的帮助聊胜于无。

5.2 心理状况

在受访者中,女性被访者的比例高于男性被訪者,可以看出女性失独者比男性失独者更善于倾诉。大多数受访者与其配偶共同生活,这样夫妻双方可以互相慰藉,但也有部分受访者的配偶由于经受不住失去孩子的打击而过早离世,还有一部分受访者因为孩子的去世而导致夫妻关系破裂,目前夫妻二人各自生活。大多数失独者不能走出孩子去世的阴影,恢复周期在3年左右。

5.3 身体状况

访谈中,笔者发现,失独群体尚未全部进入老年阶段,疾病问题不甚突出,身体各机能还未进入严重衰退阶段,但仍有部分失独者患有不同类型的慢性疾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质量,然而随着失独群体整体年龄的不断攀升,健康问题将会逐渐凸显出来,应该引起广泛重视。

5.4 社会交往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遭受失独的打击且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精神上,失独群体也往往处于弱势,许多失独者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长期心理压抑,导致其不愿意参加到社会活动中去,意志消沉,极力躲避世俗眼光,长此以往失独者本身所拥有的社会网络也就逐渐破裂了。

以上便是对河北省廊坊市失独家庭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希望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总体来看,失独家庭所处现状不容乐观,应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对其进行帮扶。

参考文献:

[1]马一.当代中国失独家庭救济机制的系统建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2]张祺乐.论“失独者”权利的国家保护[J].现代法学,2013,35(3).

[3]穆光宗.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1-03(A07).

调查报告及分析 篇4

一、奶牛养殖基本情况及现状

(一) 品种结构

通过调查了解到多伦县的奶牛群结构主要由澳大利亚引入的荷斯坦奶牛构成,由于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高、饲料报酬高、生长发育快等特点得到了养殖者的青睐。

(二) 牛群结构

要使奶牛生产持之以恒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牛群结构,保留年龄合适的奶牛并且及时淘汰老弱病残牛。一般来说,适繁母牛比例要占到90%。对于奶牛场而言,为了降低成本,牛群组成结构在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情况下,可以不养或少养公牛。

(三)饲养方式

成年母牛按其不同生理状态划分为五个阶段,不同阶段母牛生理特性差异大,因此必须实行阶段饲养。奶牛全混合日粮是根据不同奶牛生长发育及泌乳阶段,奶牛的营养需要和目的,按营养调控技术和多种饲料搭配原则而设计出的奶牛全价日粮配方。按此配方把每天饲喂奶牛的各种饲料用特制的饲料搅拌车均匀地混合在一起供奶牛采食。这种混合日粮可保证奶牛所采食的每一口饲料都是营养均衡的。饲料投喂精确度可提高5%—10%。小牛是奶牛场的后备力量,如果饲养不良,会使小牛存活率降低;生长发育不良,长成后繁殖受胎困难,生产性能低下,从而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

二、多伦县奶牛产业优势

目前我县奶牛业发展虽然遇到一定困难,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然存在较多优势。一是地理位置优势,多伦县地处北纬41°左右,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奶牛养殖,是世界公认的奶牛最佳养殖带(北纬41°- 46°);二是品牌优势,多伦县处于锡林郭草原,是伊利集团的奶业基地,生产的牛奶具有绿色品牌效应;三是资源优势,随着多伦县生态状况的逐步好转,林草植被盖度逐年增加,农民种草面积也不断扩大,饲草充足,为奶牛养殖提供了大量的饲草贮备;四是品种优势,多伦县大部分劣质奶牛都已被农民淘汰,目前绝大部分都是品种较好,产奶量较高的优质奶牛,乳业基础仍很牢固,同时,超大公司良种奶牛繁育也为多伦县奶牛提质提供了重要渠道;五是农民有积极性,奶农们对乳业前景抱有希望,大部分养牛户尤其是多伦县南部的养牛户不愿舍弃多年经营的奶牛养殖业,建设标准化牧场(小区)的积极性很高。

三、养殖效益情况

根据调查,截至2013年,多伦县存栏黑白花奶牛1.8万头,其中:生产奶牛1万头、育成牛0.4万头、犊牛0.4万头。奶牛养殖户2414户,其中:规模化养殖场2处,奶牛专业合作社9个,养殖重点村15个。运营奶站11处,日收鲜奶50吨左右,主要销往伊利、蒙牛公司,鲜奶收购价格4.10元/公斤。

其中奶牛养殖收益包括牛奶收入、犊牛收入和牛粪收入,奶牛养殖成本包括饲草料费(见表)、兽医、兽药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燃料费、水电费、人工费、工具费和设施维修费等,其中奶牛的摊销未作计算。

按照产奶高峰期120天,平均精饲料、青干草以及青贮的价格分别为3.0元/公斤、0.8元/公斤、0.5元/公斤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养殖成本12019元,收入24140元,则一头奶牛从生产到销售可获利润为9121—10121元。

(单位:千克)

四、奶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多伦县的奶牛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但要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资金缺乏,奶牛引进较慢,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滞后。

(二)奶牛质量普遍偏低,加之饲草料价格涨幅较大,饲养成本较高,特别是全舍饲的养殖小区,奶牛养殖效益较低。

(三)牧场建设需要资金量较大,多数投资业主需要贷款扶持,由于奶牛陈贷较多,金融部门对奶牛养殖业发展信心不足,扶持力度不大。

五、促进多伦县奶牛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政府对奶牛业的补贴

进一步加大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和小区建设扶持力度,促使其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养殖场购置的先进养殖设备和生鲜乳检测设备给予补贴,以提高生鲜乳质量;推动第三方检测,维护养殖户的权益。

(二)加大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力度

通过长期现场技术指导、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全面提升多伦县奶牛养殖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积极推广实用高效技术,建立奶牛系谱档案,加大DHI(奶牛性能测试)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TMR奶牛全混日粮饲喂系统等,进而实现多伦县奶牛养殖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建设优质粗饲料基地

葡萄酒现状及对策分析调查报告 篇5

伴随着国外市场的低迷而中国却在加入WTO之后,随着葡萄酒进口关税税率从65%一路降至14%(瓶装)和20%(散装),进口葡萄酒在中国的机会开始大幅显现。越来越多的国外葡萄酒如潮水般涌入国内市场,进口量持续高速增长。数千个品牌,几十个品种,以及新旧世界葡萄酒的不同分级方法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各国外葡萄酒企业及其中国的合作伙伴们均使出浑身解数,力图在中国这个当前全球最大的新兴葡萄酒市场上尽可能多的分得一杯羹,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遇。

当前我国葡萄酒进口持续增长的原因

(一)巨大的市场需求与高额利润刺激了葡萄酒进口增长。随着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进口葡萄酒。据统计,我国葡萄酒市场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在增长,高端市场利润率一直在30%以上。

(二)进口税率下调以及新消费税办法的实施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继2005年1月1日国家下调瓶装及散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后,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进口葡萄酒消费税办法》中规定,进口的葡萄酒消费税可用进口环节已经缴纳的消费税抵减。我国加入WTO后,葡萄酒进口关税税率从65%一路降至14%(瓶装)和20%(散装),从而刺激了进口的增长。

(三)主要葡萄酒生产国采取措施促进出口。近几年,欧洲、南美、澳大利亚等地葡萄及葡萄酒产量大幅增长,但其国内消费能力增长有限,所以,主要葡萄酒生产国通过对葡萄酒出口采取优惠措施来刺激出口,缓解产能过剩的矛盾。

葡萄酒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不完善,执行标准比较混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葡萄酒的发展实际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至今没有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行业法规出台,原料与葡萄酒生产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葡萄酒企业分布于农、工、商等部门,处于多头领导之下,归属关系不清,各行其是,管理秩序较混乱。

(二)重复建设、盲目发展。有些地区看到葡萄酒热销,不管本地区是否适合种植葡萄,就盲目设点建厂;有的地区虽然适合种植葡萄,但也遍地建厂,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三)管理体制有待改进,企业机制需转换。由于我国的葡萄酒工业是与农业相分离的管理体制,管理政出多门,种葡萄归农业,酿葡萄酒归工业,卖酒归商业,内销和出口还要分开,这些都为葡萄酒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障碍。国有葡萄酒生产厂家是我国葡萄酒工业的支柱,但这些企业很多经营机制不灵活,背着沉重的社会负担,包袱重、资金短缺,亏损严重,为急于摆脱困境,往往急功近利,工作重心不是抓管理、抓质量、开发新产品,而是上上下下忙于销售。销售对象又集中与大城市、大宾馆,而没有充分顾及广大中小城市成千上万普通消费者。加入WTO后,国外企业必然要抢占我国的市场,市场竞争更残酷,这对没有站稳市场的品牌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四)葡萄酒生产标准法规亟待与国际接轨。葡萄酒是国际上通认的酒。欧洲和美洲实行的都是以国际葡萄酒局的标准为依据的等级制。各国葡萄酒的法规里,允许的工艺条件和添加物,以及产区、品种,每个等级的酒所生产的区城、葡萄种植的.产量,栽培方式、管理措施和产品所表示的品种、年份都有一定的限制。所标志的葡萄酒品种,其含量(该酒所用的主导原料葡萄)必须达到85%。

集体儿童饮食调查及食谱设计分析 篇6

【关键词】集体儿童;饮食调查;食谱设计

集体儿童的营养摄入直接关系儿童的成长状况,合理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儿童心理及生理的健康发育,因此对集体儿童的饮食结构进行研究,合理配比饮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次集体儿童饮食调查研究目的是对集体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搭配、饮食习惯及饮食是否合理、健康,是否符合营养需求等进行详细观察,从而为饮食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减少集体儿童营养素缺乏病症等,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笔者对我区城区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的两所幼儿园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的1692例儿童饮食结构进行调查,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区城区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的两所幼儿园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的1692例儿童,男850例,女842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5.1±1.6)岁。

1.2 方法

采用膳食调查法连续一年对幼儿园的儿童每周饮食进行调查,具体操作如下:①对各种食物、调味品的名称进行准确记录,称重前对称量容器的重量提前进行称重,并将食物进行分类放置。②将早点、午餐、午点使用各种食物烹调前的毛重、丢弃废弃部分的净重、烹饪后熟食的重量及剩余饭菜重量分别记录。③对生食及熟食的比例进行计算,生熟比值为烹调前各种食物可食部分的重量/烹调后熟食物的重量,然后依照生熟比例对所需摄入的各种食物的原料称重量进行计算。④统计记录每天早点、午餐、午点的就餐人数。⑤依照品种将调查期间所消耗的食物进行分类及综合,并计算出不同年龄段每人每天所需消耗食物量。⑥依照食物成分表对每人每天所需营养素摄入量进行统计。

1.3 数据分析

膳食调查部分数据采用网络儿童膳食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每日所需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占推荐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百分比,参照相关标准对儿童的营养素及能量摄入情况进行统计调查。

2 结果

2.1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及标准人能量所需比值系数k进行计算(k=学龄前儿童能量适宜摄入范围下限与标准人能量需要量之比),同时用系数k乘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各类食物的具体推荐摄入量,从而得到适合集体儿童的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2]。将膳食调查所得结果与适宜摄入量进行比较,发现集体儿童饮食中蔬菜类、鱼虾类、水果类、豆类及蛋类食物摄入量分类合理,奶类、谷类摄入量不足,禽畜肉类、脂类食物摄入量过量。具体见表1。

2.2 通过对每日集体儿童的实际摄入量与儿童适宜摄入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类食物实际摄入量占适宜摄入量百分比在60%~142.86%之间,脂类摄入量严重超标。

2.3 观察结果显示,集体儿童带量食谱中能量搭配合理,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集体儿童饮食中蔬菜类、鱼虾类、水果类、豆类及蛋类食物摄入量分类合理,奶类、谷类摄入量不足,禽畜肉类、脂类食物摄入量过量。偏高的有脂肪、VA等,偏低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Ca、VB1、VB2、等。

3 讨论

膳食宝塔对人群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进行详细规定,适用于所有健康成人,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依照个人的机体情况、年龄、劳动强度等情况进行灵活调整[3]。遗传、性别、内分泌等遗传因素和营养、疾病、理化、生活等环境因素均影响着儿童生长发育。其中,环境因素中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为确保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基于集体儿童生长发育位于稳定增长中,智能发育较为迅速,因此,营养饮食对儿童健康发育尤其重要。营养不良主要指儿童摄入蛋白质—热量不足,致使儿童出现消瘦症状;而营养、热能过剩,则出现肥胖症状[4]。本次研究表明,幼儿园集体儿童饮食中蔬菜类、鱼虾类、水果类、豆类及蛋类食物摄入量分类合理,奶类、谷类摄入量不足,禽畜肉类、脂类食物摄入量过量。禽畜肉类标准幼儿园儿童适宜摄入量50g/d,但本次调查中实际摄入量为60g/d,超过摄入标准;尤其是脂类超过适宜摄入量142.86,致使儿童营养过剩,出现肥胖症状;奶类标准幼儿园儿童适宜摄入量200~300g/d,但幼儿园儿童实际摄入量为150~185g/d,谷类标准幼儿园儿童适宜摄入量(175~250)g/d,但幼儿园儿童实际摄入量为150g/d,奶类、谷类摄入量不足,致使儿童这方面营养不足,出现消瘦、缺钙等症状,影响儿童健康。因此,合理、科学安排集体儿童饮食,对其健康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我区城区集体儿童饮食结构与适宜结构无明显差异,而饮食中剩食现象较明显,这亦可能是导致部分儿童营养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就餐中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儿童饮食习惯,减少剩食现象,保证儿童均可吃足从而保证营养的合理摄入。同时食物的选择、配合要恰当,食物品种、数量、烹制的方法均应适合幼儿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激发儿童的食欲。为了不断改进食谱,应严格规范做好每月的营养分析,对发现的不合理处,在下月食谱制定中予以改进。

集体儿童时期营养摄入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我区城区集体儿童饮食在营养配比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奶类、谷类、禽畜肉类、脂类食物结构失衡,因此在制定营养食谱时,应该根据集体儿童身体发育需要及个体状况进行,保证儿童机体合理摄取营养,保障其健康成长及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云清,黄润平,韩萍等.郑州市某幼儿园儿童带量食谱及膳食营养状况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2,1(1):9-11.

[2]文红,李荔荔,常虹等.沈阳市幼儿园儿童维生素A 营养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255-1257.

[3]凌清琼.13所私立幼儿园儿童膳食及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众卫生管理,2011,27(3):319-321.

我国档案网站调查及对策分析 篇7

档案网站在国内完成了从萌芽期到成长期的发展。2000年,国内可访问的档案网站有近50个。2004年已发展到336个,其中各级综合性档案局、馆所有277个,占82.44%;高校系统所有47个,占13.98%;城建档案馆、房地产档案馆、地质档案馆等专门档案馆所有10个,占2.98%;档案专业学术性刊物所有2个,占0.60%。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3161个,保存2.3亿卷(件、册)档案资料。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和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发展需求,档案网站已逐渐成为档案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我国目前省级档案网站的建设情况,同时为档案事业发展积累一些历史资料,2008年8月至10月,笔者对我国档案馆网站内容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一、我国国内档案网站现状

1、省级以上档案网站功能齐全

调查发现,省、地区一级的档案局(馆)档案网站都能链接上,做得比较好的档案网站有北京市档案局网站、天津市档案局网站、江苏省档案局网站、浙江省档案局网站、福建省档案局网站、广东省档案局网站和河北省档案局网站,这些省一级的档案网站功能齐全,栏目比较多,速度比较快,内容信息丰富。从100多个地市、区档案网站数量在各省的分布情况来看,排在前5位分别是北京(包括18个城区档案网站和2个县档案网站)、广东(包括12个地市级档案网站)、浙江(包括11个地市级档案网站)、山东(包括10个地市级档案网站)、并列排第五位的是江苏和福建(都是9个地市级档案网站),这些地市级档案网站基本上都能链接上,也都基本上能提供本地相关的档案信息,但是缺少的是网上动态数据库查询和交互式动态网页,有的根本不提供在线的查询,能提供在线档案目录查询的地市级网站也不是很多,也有一部分根本链接不上去。

二、档案信息资源的数量和形式日益丰富

打开网页,无论是地方信息栏目,还是视听档案栏目,呈现在眼前的不再只是枯燥乏味的白纸黑字,而是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信息。在调查的档案网站中,点击在线档案查询、现行文件服务,通过检索工具,用户所看到的是经过科学的组织整理、层层有序的档案目录及其原文信息内容,目录数据量从100至150万不等。档案信息资源的逐步上网是构建资源型档案网站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档案利用服务信息化的应有之意。

三、我国档案网站功能缺失资源匮乏

在巩固展示、宣传功能的同时,我国档案网站逐步加强了档案网站的应用功能,增添了很多实用性的功能,如档案征集、网上预约等,此外,还增设了一些互动性的栏目,如网上业务咨询、论坛等,对利用者提出的咨询问题,能够给与较为及时的回复,提高了网站的功能性。虽然目前这些功能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但是从无到有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进步。绝大多数档案网站提供的检索工具是目录信息,但目录信息的功能过于简单。有的目录仅到全宗级、有的仅到案卷级。但根据全宗目录找不到案卷,根据案卷目录找不到文件。有的网站即使有了文件级目录,也查不到档案全文。有的档案网站只提供了文件的3-5个著录项目,比如贵州档案信息网只提供了题名、文件字号、形成和责任者4个著录项目。而较好的档案网站则能提供10个以上的著录项目,比如上海档案信息网、青岛档案信息网、北京市档案局和陕西档案信息网。档案网站提供的著录项目的多数可能和档案馆多年来对于馆藏档案整理工作和档案馆数据准备的基础工作有很大关系。

我国档案网站的资源建设与在线服务水平总体上比较低,特别是在档案查询、现行文件服务、网上课堂、多媒体档案资源等指标上,大部分档案网站都存在着功能缺失和资源匮乏的问题。但在档案资源的介绍和展示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大多数网站能够通过馆藏介绍、特色档案展览等栏目,配合多媒体形式,生动地将档案信息展现给用户。我国各类档案馆馆藏浩繁,种类繁多,但通过网站提供多种档案利用的却寥若晨星。能够提供利用的种类非常单一:重要信息不完整、重点不突出,网站功能没有得到显现;首页有效信息量小,用户真正关心的信息资源在首页没有体现、信息更新速度慢,部分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菜单栏目设置不合理,栏目过于简单、栏目名称意义不明确、使用户难以发现需要的信息;不重视网页字体和美工,不能吸引用户的眼球。

档案网站名称和域名不规范。各个档案网站应按照统一的格式命名。目前,全国已建立的档案网站的名称各式各样,缺乏统一规定。大部分档案网站以档案馆命名,馆名即是网站名称,部分以档案局命名,档案局名称即是网站名称,有一些则是合二为一。

二、我国档案网站分析与对策

从我国档案网站的现状调查来看,无论数量上和质量上比创建初期都有很大发展,但不可否认,仍存在很多问题。

1、加强与电子政务网站的连接,推动档案网站的和谐化建设档案网站是政府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档案网站建设纳入当地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当中。本次对档案网站可访问性指标的测评结果显示,除了澳门和西藏两省档案网站挂接在政府网站或地区门户网站外,其他拥有独立域名的29个网站中有23个使用了政府机构类域名(.gov.cn)作为其域名地址,特别是北京市档案信息网使用了”首都之窗”这个北京电子政府统一的标识,这表明了档案网站与政府网站的密切关系。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电子政府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之一,档案网站不仅应该在形85上与政府网站保持统一,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强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沟通,使之与电子政务保持和谐一致。

2、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档案网站的资源化建设

很多档案网站在网站外观设计方面很优秀,可见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但是在资源内容方面的建设却不尽如人意。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应该分两种情况理解:一种是很多档案网站,出于更多的经济效益或者法律问题考虑,而没有将更多的全文档案上传至网站供用户下载或利用,而是选择其他更为适当和安全的方式公开全文;另一方面很多档案网站尚属起步阶段,目前考虑的仅是将网站的架构组建起来,具体的资源内容还有待进一步丰富。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具备开放的意识;其次要制定完备的制度和规章,使得开放档案资源有据可依,按部就班地进行;最后就是丰富数字化档案资源,有米下锅。数字化档案资源有两个部分,一是馆藏档案数字化,二是及时采集和获取电子文件信息,充实现行文件资源的在线利用。二者同时进行,可以极大地补充档案网站的信息资源储备,促进档案网站向资源型网站转变。

3、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推动档案网站的功能化建设

用户参与是档案网站开展在线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档案网站应建立健全各种互动渠道,完善公众参与工作的制度。办好建议、留言、论坛等互动栏目,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予以及时的反馈,加强档案机构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各种反馈意见,提高档案工作的水平。

4、加强对用户需求的关注,推动档案网站的人性化建设

一个网站如果想要提高点击率,拥有更多的用户,必须选用最适合于表现本站信息内容的信息组织和表达方式,同时要提供简单、便捷、高效的检索工具,引导用户深入访问网站。当用户登陆某个档案网站进行浏览、信息查询时不难发现,现在已建立的大多数档案网站虽然外表美观。技术完整,内容丰富,但用户却经常找不到自己所要的信息。增加二次检索功能。未来的档案网站设计和完善必须基于一定用户群体的需要来进行,对用户而言,要可以使他们更为快速、准确地获取需要的信息,避免迷失在网络信息的浩瀚海洋中。

5、加强档案网站之间的互联与共享,推动档案网站的集群化建设

档案网站的最高发展水平是集群档案网站,或者说是形成全国统一的档案资源网。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有着良好的上下级档案机构之间进行的资源互补机制。在网络环境下,档案网站的纵向和横向整合,是保障档案网站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在国家档案局的领导组织下,设立一个国家级的全国档案信息龙头网站,龙头网站提供档案国家级档案信息的同时发挥全国导航、门户和全国档案网站检索入口等功能。建立全国档案信息网络这一专业资源网的龙头网站(或称门户网站、导航网站),将这一龙头网站直接冠名为”中国档案信息网”,中央档案馆可通过在”中国档案信息网”网站上建立主页与该龙头网站合一。”中国档案信息网”龙头网站直接链接国家级的历史档案馆、专业

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网站、各省档案信息网门户网站。各省建立一个全国档案信息网络的省级门户网站,冠名"××省档案信息网”。该网站与省档案馆网站合二为一。省档案信息网门户网站向上链接”中国档案信息网”龙头网站,向下直接链接省内所有档案站点。

摘要:我国国内档案网站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各地档案网站建设现状调查,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档案网站,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刘家真.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赵屹.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3]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4]潘元旭.中国内地档案网站调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

[5]丁益.我国档案网站的现状[J].浙江档案,200年第1期.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报告及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2月—2014年8月, 我院急诊应用阿奇霉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52例, 其中男28例, 女24例;年龄14岁~78岁;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盆腔炎、鼻窦炎、肺炎等。

1.2 方法

静脉输液途径, 我院使用药品为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奇霉素注射剂 (0.25 g/瓶, 粉末状) 。

2 结果 见表1。

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在10 min~1 d之间不等, 出现后经立即停药、对症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

3 讨论

阿奇霉素是第二代半合成的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由于具有较好的抗菌后效应, 广泛应用于临床。阿奇霉素的抗菌机制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 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 对多种致病菌有效, 不仅用于治疗盆腔炎、社区获得性肺炎, 还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胃肠道疾病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口腔感染等。

本次统计的不良反应现象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 停药或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后很快恢复, 胃肠道症状最为常见, 本次统计未发现文献报道的心律失常等。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剂量、特别是药液的浓度以及患者年龄和过敏史相关, 分析如下:

3.1本组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疼痛、红肿的不良反应患者中, 静脉滴注时, 阿奇霉素的药液浓度为2.0 mg/m L时, 发生静脉穿刺部位疼痛、红肿的不良反应多于浓度为1.0 mg/m L时, 与文献报告相符。原因大致为阿奇霉素组织穿透力强, 在组织中浓度高于血中浓度, 而且消除较慢, 半衰期长达2 d~3 d。阿奇霉素属于酸性液体, 进入细胞后促进糖酵解, 使乳酸浓度增高, 引起血管平滑肌痉挛, 导致疼痛。降低阿奇霉素药液浓度, 减少乳酸浓度, 避免致痛物质在局部聚集, 对缓解疼痛有一定作用。临床处理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 先用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充分溶解阿奇霉素, 配制成每1 m L含0.1 g溶液, 再加入到规定的溶媒中, 最终阿奇霉素的浓度为1.0 mg/m L, 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60 min。16例中只有1例拒绝再使用该药物而终止治疗, 余15例均在降低阿奇霉素浓度后继续治疗, 未再出现穿刺部位的红肿、疼痛。

3.2本组中出现胃肠道症状的患者, 联合维生素B6注射剂, 均可减轻或者消除胃肠道症状。静滴阿奇霉素引起胃肠道症状的原因:呕吐中枢位于延髓迷走神经背核水平的孤束核附近, 胃和小肠被扩张, 肠、胆总管、泌尿生殖道的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 咽部的触觉刺激等, 可以通过交感和副交感传入纤维引起呕吐。阿奇霉素主要以活性形式聚集和分泌在胆汁中, 胆总管由于化学刺激作用, 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症状。对阿奇霉素引起的消化道症状也可以考虑使用维生素B6缓解, 研究证明维生素B在减轻抗癌药和放射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或妊娠呕吐等症状时有效且效果好。

3.3本组中2例肝功能损害者均为75岁以上的老年人, 给予停药, 口服葡醛内酯、复合维生素B等保肝治疗, 2 d后来医院复查肝功能正常。原因大致为:阿奇霉素不在肝内代谢, 大部分经胆汁排泄。阿奇霉素的血药浓度较低, 分布主要集中在肺、前列腺、皮下组织、胆汁、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处, 部分药物经肝肠循环被重吸收。阿奇霉素主要以活性形式聚集和分泌在胆汁中, 胆红素的摄取、运载、酯化、排泄以及胆汁酸的摄入、运载及排泄均由肝细胞完成。老年患者肝功能减退, 可影响肝细胞膜上载体对胆汁酸的摄入、运载或排泄功能, 导致肝内胆汁淤滞, 阿奇霉素的清除减少, 肝功能受损。因此, 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特别是老年人。

3.4本组中的皮疹患者均为过敏体质, 因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 选用阿奇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支原体肺炎, 当第2次用药, 静脉滴注到20 min时, 均出现皮肤瘙痒, 栗粒样皮疹, 无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停用阿奇霉素, 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 服用抗过敏药物, 2 d~3 d后皮疹消退。阿奇霉素导致过敏反应的机制尚未明确, 有怀疑是由于阿奇霉素作为半抗原与过敏体质患者体内某些蛋白质结合构成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所致。初步考虑可能是由于此类抗体吸附于血管及其周围的肥大细胞, 阿奇霉素进入患者的体内时, 会与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产生免疫反应, 使肥大细胞对应释放一系列炎症递质从而产生皮疹。鉴于此原因, 建议严格掌握应用指征, 除必须应用外, 对严重过敏体质的患者最好不用。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主要考虑下列因素:患者的年龄、药液的浓度、患者的肝肾功能、患者的过敏史等。此次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 与药物浓度的关系密切。为预防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医师使用该药前, 应特别问清楚患者是否有肝病既往史, 对不能确定的患者建议检测肝功能。老人、小孩、特殊体质患者除适当调整剂量外, 还要禁止长时间用药, 严密观察其首次用药反应, 如患者有不适或其他非常规特征, 应立即停止用药。

因此, 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规定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儿童或16岁以下患者、体质过敏的患者等慎用。对上述患者尤其需要密切关注是否有不良反应。此外, 要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密切关注不良反应, 一旦出现异常, 立即停药并分析原因, 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病例, 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盆腔炎、鼻窦炎、肺炎。结果 52例患者出现4种不良反应, 均为轻中度反应。经过停药、更换药液浓度、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医师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合理使用阿奇霉素。

南京高校校园绿化调查及分析 篇9

南京是我国的教育文化名城, 高等学校数量较多。校园绿化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物质环境的保障, 为学生提供了富有自然美的绿色生活环境, 让学生在人际交流、学术研究等活动中获得更加优美广阔的自然空间。因此, 对南京高校校园绿化进行调查分析显得尤为必要。

2 南京高校校园绿化调查

2.1 调查地点分析

南京市位于北纬31°14″~32°37″, 东经118°22″~119°14″,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园林绿化树种组成反映了南京地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地带性植被特色和乔 (竹) 、灌、草 (地被) 、藤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结构的特色。

此次调查选取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教育学院共8所院校进行调查。其中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和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由于建校时间较长, 所以作为老校园的代表;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作为新建校园代表;南京林业大学作为农林类院校的代表;南京工业大学本部作为理工类院校的代表;南京艺术学院作为艺术类院校的代表;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大专院校代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和江苏教育学院草场门校区作为师范类院校的代表。

2.2 调查时间与方法

2013年2月至4月期间对8所高校进行实地调查, 对校园内的重点绿化区 (校园入口区、教学科研区、运动区、生活休闲区和校园道路) 进行绿化植物物种的调查统计, 对其进行采样、拍摄, 通过参阅文献或询问指导老师对其进行分类鉴定,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最后总结出南京部分高校校园绿化植物的利用现状, 提出相应的建议。

3 调查结果与结果分析

3.1 绿化植物种类组成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这8所高校9个校区约有238种植物, 隶属69科、149属。其中有48种树种出现频率在75%以上, 且种类多为南京市的乡土树种, 因经过长期栽培和自然条件考验, 形成了南京高校校园绿化的基调树种。此外, 部分高校也有个别特色树种, 为其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具体结果如下。

这8所高校校园绿化植物主要集中在杨柳科、木兰科、蔷薇科、豆科、槭树科、木犀科等, 常见的裸子植物有苏铁、银杏、雪松、水杉、侧柏、龙柏、罗汉松等, 常见的被子植物有枫杨、白榆、广玉兰、玉兰、含笑、腊梅、樟树、悬铃木、石楠、红叶石楠、月季、海棠、蔷薇、红叶李、梅花、日本晚樱、紫荆、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鸡爪槭、红枫、爬山虎、石榴、常春藤、八角金盘、桂花、小叶女贞、女贞、迎春、泡桐、栀子、日本珊瑚树、棕榈等这些植物。

为充分利用校园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 塑造符合高校校园文化内涵的绿化艺术形象, 许多学校种植有独特的树种。南京林业大学为凸显其作为农林类高校的特色, 研发和引进了较多新品种, 如阔瓣含笑、金叶含笑、洛德夫海棠等。在南京林业大学发现了一种特别的植物———“橙色的梦” (图1) , 属于鸡爪槭的一种改良品种, 其特别之处在于幼叶成橙黄色, 成叶为金黄色, 这种颜色在观叶树种中较少见。另外,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宿舍区的花坛中有多株山麻杆 (图2) , 早春嫩叶初放时橙红色, 醒目美观。此外, 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作为百年老校, 裸子植物种类较多。如柏科的伏地柏只在南京大学有种植, 南洋杉科的锥叶杉和柏科的羽叶花柏为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特有。

3.2 树种组成分析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整理、统计 (表1) ,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8所高校的乡土树种运用率在33%~54%之间, 对比其他学者调查的湖南长沙市多所高校的乡土树种所占比例大体在50%~80%, 不难看出南京市的高校绿化树种中乡土树种的应用比例偏低。8所高校中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树种都超过了百种, 所以推测其代表的综合类、师范类、农林类院校也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但是上述三所高校的乔灌木比分别为1:0.78、1:0.59、1:0.57, 这表明3所高校灌木种类低于乔木, 应适当增加灌木种类种植的比例。

此外, 由于高校建成时间、办学特色、所处位置、规模不同, 物种丰富度差异较大。南京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都建成于20世纪初, 都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沉淀, 校园绿化在较好地保存原有古树的同时多采用复层混交种植, 这就为引种外来树种提供了良好的小气候条件, 使物种丰富度较高。其中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作为新校区的代表, 由于追求植物造景的速成效果, 所以多以花灌木和小乔木组合, 缺少高大的乔木和地被层植物, 有些树木仍处于培植期, 过分密植, 这样既无法达到预期的造景效果, 也制约了校园的植物多样性。在调查中还发现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西北角因要进行绿化改造, 未良好规划而成为一大败笔, 所以学校对校园绿化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

3.3 绿化植物配置现状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校园应当安排得美观, 成为一个快意的场合, 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方”。校园在规划建设中常分为校园入口区、教学科研区、运动区、生活休闲区和校园道路等区。由于各区的功能不同, 绿化也应因地制宜应利用植物创造环境, 挖掘校园植物配置的新意, 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

3.3.1 校园入口区

高校大门至学校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一般较大, 该区是展现校园的风格面貌、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所以植物配植应重点突出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及校园的特色。

注:乡土树种比例的计算参考《南京乡土树种名录》, 其来源于南京园林网

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校园入口区采用对称式的植物造景, 以香樟和鹅掌楸分别作为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的行道树, 周围有大片开阔的绿地, 用精心修剪的大叶黄杨和颜色鲜明的红枫、小叶女贞加以修饰, 形色兼备。江苏教育学院本部虽然面积较小, 但门口还是有一个别具特色的花坛, 以一棵寓意坚忍不拔的雪松为中心, 有迎春围绕, 花坛前部有用雀舌黄杨修剪成的“为人师表”四个大字, 以列植的侧柏为背景, 整个大门的氛围显得明快生动。到达南京林业大学的入口花坛需要先穿绿荫, 过桥梁。它是唯一一个将雕塑与植物造景相结合的主花坛, 透过雕塑和旁侧的几株樱花, 看到的是校园的主要绿地群落的一角。一角已有如此丰富的物种, 就更让人有深入一探究竟的冲动。

3.3.2 教学科研区

该区是学校的主体建筑群区, 也是校园绿化的精华所在。在植物配置时要协调好植物与建筑、植物与道路之间的关系, 形成幽静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 同时要考虑室内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南京大学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北大楼, 已成为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其四周有6株古爬墙虎环绕, 干围粗50cm, 已把整幢楼妆扮成“绿楼”。楼前栽植了高大的雪松、名贵的日本榧、古老的紫薇以及铺植了数千平米开阔的草坪, 使这所百年老校显得庄重又不感过时。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大楼前的广场则简单的布置了一个不规则的花坛, 以一棵巨大的雪松为中心, 缀以零星的碎石, 简约但不乏艺术气息。南京工业大学新模范马路校区教学区除了注重各教学楼周围的植物景观配置外, 还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在主教学楼后设立了诗情画意的一角, 整个植物配置以鸡爪槭和紫荆为主, 配以假山、石桌椅及鹅卵石路, 情景相融、简洁典雅。

3.3.3 生活休闲区

生活休闲区的绿化以给师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休憩环境为目标, 该区植物配置时主要讲究简单、实用、抗破坏, 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应注意选用一些树形优美的常绿乔木、花灌木, 使宿舍区的景观具有四季景色。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活区有一个布满紫藤的圆形长廊, 外围有木槿、玉兰、山麻杆等布置成的小花坛, 花坛周围有木质长椅供人休息, 长廊围成的中央区域以雪松为主, 空地铺上碎石, 人性化的布置了桌椅, 适于学生活动, 据说也是同学们夏天乘凉的首选去处。对比之下江苏教育学院宿舍楼区植物种类不多, 绿地较少, 仅仅是围绕楼区进行了基础栽植, 植物景观特色不突出, 学生的交流空间也比较有限。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的宿舍楼区, 主要植物有红枫、海桐、香樟等植物, 楼间有小叶女贞和小叶黄杨围绕凉亭形成的绿化活动空间。

3.3.4 运动区

活动区是校园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学生锻炼的场所。周围绿化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或阻隔噪音的干扰, 吸附尘土、净化空气。所以在植物配置上要从多方面考虑, 同时也要考虑为师生们的运动提供方便, 绿化形式以规则和简洁为主。

南京大学运动场外围主要种植有高达悬铃木、棕榈、桂花、金边大叶黄杨等植物, 形成了绿色屏障, 起到了滞尘和隔音的作用。同时枝繁叶茂的乔木下是天然的乘凉地, 是运动完休息的好去处。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体育馆坐落在学校的最西面, 与教学区之间有一片香樟围成的绿地作为衔接, 师生可以在此学习、锻炼, 起到了很好的过度作用。

3.3.5 校园道路

校园的道路通常分为主干道、支路和绿地小径。主干道绿化除了突出校园的特色, 还要兼顾到遮阳的目的。绿化时必须根据具体道路的特点满足其功能需要。

南京林业大学的主干道选用了柏木、悬铃木、杨树、杉木、香樟等高大的乔木。道路外侧留有带状绿地, 配植麦冬、草坪草等地被植物或花灌木, 打破了道路的规则平直。但是柏木一般种植于陵园、墓地较多, 过于庄严肃穆, 不宜作为校园主干道树种。支路及小径的路旁绿化较灵活, 根据路段不同可分段种植不同品种, 组成不同的景区。一般选用常绿树与花灌木间植, 而绿地中的植物种植多为自然式, 也可孤植、对植、群植, 既具有观赏性也有引导、分隔的作用。

4 南京高校校园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发现这8所高校都已注意到对植物进行合理地规划配置, 体现其园林造景功能, 并烘托出校园文化。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 植物多样性的匮乏, 影响园林美学效果, 例如绿化中秋冬季节的观叶观花植物奇缺, 使季相、色相变化不明显。 (2) 有些学校的绿化养护仅进行一些简单的拔草、修剪、除虫工作。也体现出了高校对于校园的绿化美化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3) 有些学校校区涵盖山体, 如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等, 调查时发现山区的现有绿化没有很好利用。 (4) 中国传统文化有“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之说。山与水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系统。而有些学校的水体有着与山体相同的命运, 水质差、有杂物、疏于管理, 与周围的绿化格格不入。 (5) 某些植物的造型过于简单, 纯粹是为了填补空洞感而种, 没有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未能形成好的景致来丰富校园景观。 (6) 选择植物时未考虑植物生态适应性, 如女贞、竹类等耐寒植物, 应栽植在墙阴处;桂花等应栽植在背阴处, 略受阳光的地区;垂柳、水杉等应栽植在池沼低洼地等。

5 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校园建设步伐的加快, 校园面积因重组而成倍扩大, 或另辟新址建造新校区。而校园绿化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1) 注重科学引种和新品种的开发, 增加物种多样性。如南师的生命科学院在仙林校区后山成立了植物教学与研发基地, 同时将其建成植物园, 可供师生参观学习。 (2)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力度, 增强师生参与校园绿化的参与意识。如南大仙林校区因为是新校区, 有许多树苗需要精心的呵护, 学校创新性地在全校开展了校园植物认养行动, 并建立了认养网站, 便于科学管理。 (3) 近几年在开拓旅游业的浪潮中, 高校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备受推崇。南京作为江南名城, 六朝古都, 旅游发展迅速, 可以将高校的校园绿化作为一种旅游观赏资源加以利用。因为校园中既有具观赏价值的人工经济林木, 又不乏古树名木珍稀树种。既具有开拓和发展南京旅游资源的现实意义, 又可形成南京市的特色旅游。 (4) 可对植物进行挂牌, 几乎每个学校都有生物专业, 所以对植物进行挂牌应该不是难事。如南京林业大学校园面积较大, 奇花异木较多, 对每棵树进行了挂牌。一块白底红字的金属牌上包括植物名称, 所属科属及生长习性。通过这些植物名牌, 师生认识了一些“熟悉却陌生”的植物, 这样使师生享受美的同时增长了知识。 (5) 个人认为可以将老校区一部分生长良好、适应性强的树种移植到新校区, 加快新校区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老校区进行绿化改造。

参考文献

[1]雷泽湘, 费永俊.高校校园绿化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J].环境与开发, 2002, 15 (2) :16~17.

[2]潘红, 玲王利.校园景观中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8 (8) :40, 46.

[3]苏有文, 俞建妹, 王凌晖, 等.大学校园绿化空间布置浅析——以广西财经学院校园绿化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1) :5248~5250, 5265.

[4]陈剑.高校校园绿地分析与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华中建筑, 2009 (27) :138~140.

[5]颜路平, 肖焕.高校校园绿化中植物配置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7) :115~116.

[6]许志丹, 王欣欣, 詹旺.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调查与评价——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 :103~107.

[7]毛凤艳.长沙高校校园植物造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10, 08.

儿科门诊处方调查及用药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抽查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儿科门诊处方4874张, 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对抽查的每张处方从联合用药和不合理用药两个方面进行分类统计, 调查分析 (本文进行联合用药统计的药品不包括5%葡萄糖, 10%葡萄糖, 0.9%氯化钠注射液)

2 结果

儿科输液处方4875张, 占儿科总处方的71.40%, 输液联合用药处方2997张, 占输液处方61.48%, 肌注联合用药为207张, 占注射处方的42.86%。口服药联合用药960张, 占口服处方的70.95%。外用处方117张, 无联合用药。不合理处方384张, 占总处方的5.62%。

3 处方分析

3.1 不规范处方共415张, 占抽查总处方的3.61%, 主要表现为处方书写错误, 举例如下。

3.1.1 药名书写不规范

如将阿奇霉素颗粒写成“阿奇”。阿奇霉素制剂有阿奇霉素胶囊、颗粒和注射液3种, 如果只注明“阿奇”容易引起用药错误。又如将“复方薄荷脑滴鼻剂”写成复方“薄荷脑滴眼液”, 75%“乙醇”误写为75%“GS”。通过疾病诊断结果、药物使用方法可以初步确定为医生笔误, 经医师修改后发药。

3.1.2 剂型、规格、浓度缺乏或错误

如将阿莫西克拉维酸钾片0.375g写为0.25g, 对乙酰氨基酚片 (扑热息痛片) 0.5g写成0.1g, 阿苯片是复方制剂却注明具体剂量10mg;必可酮有50g和250g两种规格, 阿托品注射液有0.5g和5mg2种规格, 而处方中只注明1支, 发药者不知道所开的是哪种, 经医师注明后发药。

3.1.3 用法缺乏或不清

如儿童使用高锰酸钾片只注明外洗, 而没有具体的浓度配比。年龄8个月患儿发热使用泰诺林滴剂写成0.6, 药师不知道是0.6mL还是0.6滴管, 经退回后标注明确。

3.1.4 基本项目漏写或错写

如患儿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医师签字、日期等缺乏, 又如将患儿年龄仅注明3, 而不清楚是3个月还是3岁等。

3.2 用药不合理处方共513张, 占抽查总处方的4.46%, 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3.2.1 药物配伍不合理

(1) 药理性拮抗12张。如胃动力药多潘立酮 (吗丁啉) 与胃肠解痉药山莨菪碱联用, 可发生拮抗作用, 减弱多潘立酮的抗消化不良作用, 故两者不宜联用。 (2) 药物生化性拮抗9 8张。如抗菌药磷霉素钙、头孢克洛干糖浆等与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或整肠生等合用, 用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或便秘, 因后者对抗菌药敏感, 合用时会被抑制或灭活, 影响疗效。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维生素C与具有氧化性的维生素B同时服用,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使得维生素B破坏失效, 因此不宜配伍。又如维生素C与多种抗菌药混合静脉注射, 酸性环境下使抗菌药的结构受到破坏, 药效下降, 故应避免同瓶静脉滴注。 (3) 减少吸收, 降低疗效85张。如双八面体蒙脱石 (思密达) 与其他药物配伍。思密达可以覆盖于胃肠道黏膜表面, 是一种强的吸附剂, 对消化道内的一些病毒、细菌及其毒素产生较强的选择性吸附作用, 因此不宜与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维生素等同用。

3.2.2 药物用法不合理

(1) 服药剂量不准确共93张。包括给药剂量偏大或不足。如1岁患儿上呼吸道感染使用克拉霉素片 (商品名:锋锐) 每次0.125g, bid, 剂量明显偏大。克拉霉素的儿童推荐剂量为每次7.5mg/kg, bid, 如果给药量过大, 血浆药物浓度过高, 会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头晕、变态反应等不良反应。7岁小儿服用罗红霉素每次50mg, bid。儿童推荐剂量为每次2.5~5.0mg/kg, bid。该处方给药剂量偏小2 (2) 用药时间不合理, 共6 8张, 如将血浆清除半衰期较长的阿奇霉素 (半衰期约为41h) 随意将给药次数每天1次增加为每天2次。3岁儿童服用头孢克洛颗粒每次0.125g, qd, 使患儿体内全天的药量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 这样既不利于控制感染, 也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3) 服药方法不合理。共40张。如将含服的华素片仅注明口服。肠溶片、缓控释制剂 (泰诺林缓释片) 或需整片吞服的药物掰成半片服用, 不仅破坏了剂型的特殊结构和释放系统, 降低药效, 也会增加不良反应。 (4) 选用溶媒不当3张。如“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青霉素”。青霉素在近中性 (pH值为6.0~7.5) 溶液中较为稳定, 在低或高pH值环境下β-内酰胺环性质不稳定, 可迅速裂解, 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pH值=3.5~5.5, 呈酸性环境, 加速了青霉素的分解。疗效降低, 故应选用氯化钠注射液较好。

3.2.3 药物选择不合理

(1) 阿莫西彬克拉维酸钾片0.375g用于1岁儿童, 不仅服药不方便, 用药剂量也不好掌握。又如6岁儿童发热选用美林滴剂, 一般情况下美林滴剂用于3岁以下儿童, 3岁以上可选用美林糖浆。 (2) 13岁儿童服用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处方1张。喹诺酮类抗菌药作用于幼小动物具有明显的致关节变形、关节损害、软骨磨损及肌腱损害等不良反应, 对未成年人的肢体关节的软骨造成侵蚀, 有潜在致畸和抑制骨骼生长的不良反应, 肝、肾毒性强。且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不宜用于骨骼未发育完全的18岁以下儿童。 (3) 2岁儿童发热惊厥选用地西泮剂肌内注射处方1张。地西泮有镇静催眠、抗癫痫、抗惊厥等作用, 片剂口服吸收快, 针剂肌内注射吸收慢而不规则, 亦不完全, 0.5~1.5h血药浓度达峰值, 而在儿童惊厥时急需发挥疗效, 这种用法是否合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

3.3.1 抗菌药物使用率高

处方调查结果显示:门诊儿科处方抗菌药物使用高达73.4, 高于卫生部要求的50以下, 明显高于国际标准, 儿科患儿大部分为病毒所致, 抗菌药物大量使用对患儿病情控制无益, 应制订相应的又切合实际抗菌药物在儿科使用的规范及指导原则, 来降低儿科过高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3.3.2 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率高

儿科感染性疾病, 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 大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 少数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处方调查显示, 有超过50的抗感染处方为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联合应用, 反映了预防性用药过于泛滥的趋势。应明确各种抗菌药物和抗病毒的药物应用指征和用药目的。

4 结语

特种设备缺陷描述及成因分析报告 篇11

关键词:锅炉设备;缺陷;成因分析

锅炉使用单位未重视锅炉给水品质,未加强给水水处理,致使锅炉在短期运行时间内生成致密石灰石水垢;水垢覆盖了排污导流槽(即倒扣角钢)与锅筒的间隙,导致锅筒排污失效,同时也使得锅筒底部缺水的区域局部过热;而钢板本身存在的环向缺陷,在过热状态下(特别是在锅筒底部受烟气直接冲刷的区域)迅速扩展,使得锅筒底部在受烟气直接冲刷的炉拱正上方区域短时间内即产生贯穿性裂纹,导致锅炉泄露事故。下面本研究就针对这些缺陷成因进行详细分析:

1.设备使用状态

该锅炉由厦门银鹭重工有限公司于2010年3月制造,2010年9月投用,陆续运行了约4个月,启停较为频繁。运行记录显示,运行期间锅炉工作压力一般为0.7~1.0MPa,未超压超负荷运行,但锅筒底部排污堵塞,已近两月未能排污。2011年4月15日,司炉工发现运行锅炉锅筒底部泄露,随即停炉检验。

2.缺陷描述:

在对裂纹3端部进行金相检测发现,该点钢板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未见明显异常组织,裂纹显示为穿晶裂纹,金相显示锅筒底部钢板金相组织过热后尚未发生明显劣化倾向。该炉单纯采用锅内加药处理,无锅外水处理设备。将该炉给水取样检测,发现给水硬度为4.2mmol/L,大于GB/T1576-2008标准水质要求,易使锅炉结垢。而锅炉设计单位未根据使用地区水质实际情况,盲目设置排污导流槽,致使锅筒底部排污因水垢轻易堵塞失效。

4.缺陷成因分析

从上述检验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因给水水质不合格,致使锅炉在短期运行时间内生成致密石灰石水垢,水垢覆盖了排污导流槽(即倒扣角钢)与锅筒的间隙,导致锅筒排污失效。排污导流槽因水垢堵塞而导致锅筒底部缺水过热,在受烟气直接冲刷的炉拱正上方区域产生开裂泄露事故。

5.缺陷预防或监控措施说明

锅炉制造单位应严格按照《锅炉用材料入厂验收规则》加强对锅炉用材料的检验和验收,特别是用于承压类部件的材料,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锅炉。锅炉设计、制造单位应根据锅炉使用地区的给水品质,因地制宜地合理设计、改进锅炉,或明确要求使用单位配备相应的水处理设备,保证本锅炉运行的适宜条件。

6.结论及意见

通过对锅炉设备缺陷成因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意见:①锅炉设计存在缺陷,在给水品质不合格的条件下,盲目设置排污导流槽,导致排污导流槽因水垢堵塞,排污失效,锅筒底部缺水过热;②锅筒钢板本身存在的环向缺陷,在过热状态下迅速扩展,在受烟气直接冲刷的炉拱正上方区域短时间内即产生贯穿性裂纹,导致锅炉泄露事故;③锅炉使用单位未重视锅炉给水品质,未加强给水水处理,致使锅炉在短期内即生成了致密石灰石水垢,导致排污失效。

参考文献:

[1]戚连义.锅炉设备低温腐蚀原因及对策措施[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1,(03):137-138.

[2]郭万龙.锅炉设备失效分析与健康状态管理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4(05):124-125.

[3]牟宁.锅炉设备故障分析及其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1,(04):38-40.

医疗纠纷调查分析及对策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我们对本县县城4家医院做了一些相关调查, 采用向医院所有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 了解医疗纠纷现状和特点, 分析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2 结果

2.1 医疗纠纷的现状

一是医疗纠纷的数量逐渐增多, 涉及范围逐步扩大, 但是, 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途径和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比例反而下降;二是以经济赔偿解决医疗纠纷的方式处于主导地位, 患方要求的赔偿金额越来越大;三是医患矛盾日趋尖锐, 患者及其家属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对赔偿数额过分奢求, 处理难度日渐增大;四是妇产科及外科纠纷比内科纠纷多;五是社会影响增大, 有些医疗纠纷因患者高额赔偿的要求不能满足, 则反复向卫生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及相关媒体投诉, 更有甚者聚众闹事, 打骂、恐吓医护人员, 或动用地方恶势力给医院施加压力;加之有些媒体缺乏医学知识, 不明事实真相, 盲目炒作, 使医疗纠纷影响面迅速扩大, 给医院的声誉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1]。

2.2 医疗纠纷的特点

一是专业性强。医疗纠纷涉及医学和法学两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医学方面的知识, 专业性程度非常高, 不仅是隔行如隔山, 外行看不懂, 就是不同的科室, 内科医生要说清外科的问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由于医学科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给医疗纠纷的处理带来了天然的障碍, 使得一些行政管理部门不敢轻易决断, 而越是这样, 患方的疑虑就越深。患方由于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 又充满不信任感, 因此医疗纠纷不断发生。二是涉及面广。可以说每个人都会有生病的时候,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患者, 因此,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医疗纠纷的当事人。而每一次诊疗过程都不是简单的技术服务问题, 它还包含很多其他的一些法律关系。三是处理复杂。由于医疗纠纷专业性强、涉及广面, 也容易诱发一些社会问题, 所以处理起来非常复杂, 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 牵扯政府很多的精力。加之医疗纠纷的理性处理程序复杂, 先要申请行政处理, 死亡的还要做尸体解剖, 再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最后提起诉讼, 处理周期长, 和患方焦急、不信任的心态形成较大的反差, 所以患方一般较少情愿选择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3 讨论

3.1 医疗纠纷的产生原因[2]

3.1.1 外部因素

一是法制建设的完善, 权利意识的觉醒。随着国家立法和普法工作的加强, 群众的权利意识也不断加强, 懂得使用各种方式进行维权。二是信息交流的加剧, 人口素质的提高。人们可以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形式获取各方面的知识, 其中也包括医学知识和医疗案例的知识, 从而对比和效仿。三是社会变革的加剧, 价值伦理的变化。患者及其家属对疗效的期望值过高, 动机不良, 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过大, 人们的价值观念普遍提高, 因此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四是媒体与舆论的推波助澜, 社会矛盾集体转嫁。

3.1.2 内部因素

一是医学生命科学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期性、诊疗护理技术的局限性和两面性。医学生命科学是非常复杂的学科, 而且有些领域到目前为止人类研究得还很初浅, 认识还很局限, 有的甚至不一定准确;现今的诊疗护理技术还不能治愈所有的疾患, 有些技术本身既治病也致病, 既有对人体有利的一面, 又有不利的一面。二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违法违规。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专业规章开展诊疗活动, 违反诊疗护理操作常规。三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不完善。一些医疗机构经营观念陈旧, 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 医疗安全隐患较多。四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服务不周到。在诊治的过程中, 患方不仅需要良好的医疗技术, 也需要满意的服务, 患方经常会把服务与诊疗效果联系起来, 如果治疗效果不能达到其主观的期望, 或服务不到位, 在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就容易引发医疗纠纷。五是部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敬业精神不够。由于某些医务人员自身技术水平低, 不能胜任高难度、高风险的医疗工作, 有的则是由于部分医生尤其是一些年轻医生缺乏职业素质修养, 对自身工作的责任心不强, 以致漏诊、误诊、误治时有发生。

3.2 防治对策

3.2.1 加强医院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 医疗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其必须尊重科学,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3]。要加强医务人员法制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注重诊疗技术规范培训, 强化“三基”训练, 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尤其是核心制度的落实, 各部门及科室严格把关, 使医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标准化。

3.2.2 加强引导, 注重医患沟通

医疗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医院要处理好患者的权利与医务人员权利的关系, 既要做到让患者满意, 又要减轻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是医院管理者亟待解决的课题。一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当前, 应当尽快在全体医务工作者队伍中树立起良好的医德医风, 引导医务人员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上处处为患者着想;提高对医疗服务艺术水平的教育, 经常鼓励广大医务工作者掌握一些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4]。二是强化谨慎服务观念, 强化执业告知义务。医务人员对病情的解释要简单明了, 合乎逻辑, 不能出言不慎造成患者不必要的误解和思想顾虑, 也不能因有所顾忌而闭口不谈, 到最后却因为没交代清楚而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加强纠纷高危患者的管理, 及时消除纠纷隐患,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 增进了解, 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改善医患关系。

3.2.3 转变卫生行政部门职能、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转变职能, 尽管现在还很难实现管办分离, 但对医院的监管要跟上,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专门的医院监管机构, 强化监管职能。从监管的内容看, 包括服务态度与质量、违法行医和违法执业, 对患者及家属投诉的处理等。从监督的时效看, 可以将定期与不定期监督结合起来, 平时与集中监督结合起来。从监督的形式看, 明查与暗访结合起来, 检查医院与调查患者及家属结合起来。加强对医院群体性事件预警和防范的研究, 建立医院群体性事件的防范机制, 避免出现恶性事件。

3.2.4 完善医疗纠纷的解决方法

一是畅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 医疗纠纷虽不仅限于医疗技术引起的纠纷, 但大部分与技术有密切的关系, 而技术问题不是一般人就能说清楚的, 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论证。所以国家在法律设计上, 设置了一个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 用于考察医疗行为的成败得失, 是科学的、理智的调查处理医疗纠纷的前置程序。但实践中这一渠道较少被患方选择, 有的即使选择也是怀着十分的不信任, 因此有必要改进鉴定工作, 使这一理智的解决纠纷的渠道畅通起来: (1) 要降低鉴定门槛。目前市级 (首次) 鉴定费每件近4 000元, 省级 (再次) 鉴定费5 000元以上, 与司法鉴定每起400~600元相比, 收费过高, 患方很难坚持到最后。 (2) 要透明鉴定程序。要按照准司法的程序, 提高鉴定工作的透明度, 要介绍鉴定人的身份, 允许医患双方核实对方提交的鉴定资料, 通报鉴定人调查到的证据等。 (3) 要完善鉴定标准。目前国家和地方均没有制定统一的诊疗护理操作常规, 那就必须明确一个过渡期的标准, 建议暂定以本科教材为准, 以免标准不一, 鉴定起来过于随意。四要公正鉴定结论。鉴定结论既要写明认定的事实, 又要全面记录分析意见, 写明鉴定依据, 不能过于笼统, 含糊其辞。二是理顺纠纷解决的司法通道, 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公安机关和法院的作用非常重要, 公安机关的威慑力是医疗纠纷理性解决的起点, 法院的公信力是医疗纠纷解决的终点, 守住好起点和终点, 医疗纠纷才能依法处理好。首先公安机关要严打“医闹”和患方的过激行为, 一旦医疗纠纷发生过激行为, 公安机关要及时出警、积极作为, 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程序。先是甄别患方到场人员, 对没有合法诉求权的人 (非患者直系亲属、法定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的) 一律驱散, 对不服从的可以给予治安处罚, 发现有专业“医闹”组织的甚至可以涉嫌黑社会组织犯罪给予刑事拘留。其次法院对医学会的鉴定报告要进行证据审查, 维护公正。现实中由于法官不懂医, 对鉴定报告依赖程度很高, 使得鉴定报告成为决定诉讼成败的关键, 而患方对鉴定报告的公正性又不信任, 所以法院要通过诉讼这个程序来弥补患方的不信任。不能直接简单地采信鉴定结论, 必须通过充分的专家质证和双方争辩来全面审查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 打消患方的顾虑, 使选择司法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患方越来越多。

3.2.5 开辟纠纷解决的社会通道

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医患互不信任的情况非常严重, 患方就转而利用“医闹”等过激行为引起政府关注, 向医院施压, 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量, 很多医疗纠纷在没有分清责任前就草草协商赔钱了结, 效率是高了, 但也给社会一个不好的导向, 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 这个口子一开就后患无穷, 当前此起彼伏的医疗纠纷就是实证。因此要让政府解脱出来, 应当引导医患双方通过社会中介组织解决纠纷, 社会中介组织也是社会的稳压器, 是理性处理医疗纠纷的第三通道:一是法律中介服务。通过律师咨询, 代理鉴定、诉讼、调解等服务, 使一切纠纷按照法律规则来解决。二是民间调解组织。尝试通过基层司法所、调解委员会、村委会、居委会、工会等机构出面调解, 增强患方对调解的信任。三是医疗责任保险组织。尝试推广医疗责任保险, 改变医患双方直接对立的局面, 以缓解医患矛盾, 确保医疗过失赔偿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丁佑平.医患双方学《条例》共同加强医疗安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 19 (2) :88-89.

[2]张卫兵.医疗质量管理的决策与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0, 7 (1) :25-26.

[3]任真年.现代医院质量管理思想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0, 7 (5) :343-347.

上一篇:铁路客运服务信息系统下一篇:六盘山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