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报告(精选9篇)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报告 篇1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分析的调查报告
摘要: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
一、选题背景
在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越来越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的能力则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我们知道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2.23 凶杀案,主犯马加爵,由于与同学产生了一些小矛盾,而走上杀人的道路。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希望通过对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交往的原则的认识与理解,结合这些特点与原则,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我们自身的人际关系。
二、调查方式
我调查的是大学生群体,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本次调查是自填问卷的形式,通过自行设计一份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分析的调查问卷,然后给自己所认识的每位在校大学生发一份该问卷的邮件,和请他们帮忙多帮忙散发,再趁还有学校未放假,在某些学校当场发当场收,确保问卷的回收率与质量。
三、资料收集方法与过程
1、研究的主要变量
本文考虑的是各种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因变量)的影响。所考察的自变量主要有: 性别:分为男、女;
年级:分为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
独生子女:分为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
城乡差别:分为城镇、农村;
主要性格:分为外向、内向。
2、资料收集过程
我给自己所认识的每位在校大学生发一份该问卷的邮件,和请他们帮忙多帮忙散发,再趁还有学校未放假,在某些学校当场发当场收。调查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发给被随机抽取的学生,让他们当场填答。最后统计知,实发问卷420份,回收396份,回收率94.29%。未收回问卷主要是因为被调查者私自收藏所致。从总的情况看,学生填答问卷是很认真的,问卷质量较高。
四、资料介绍与分析
1、统计资料
有效问卷396份,其中男生199人,女生197人。大一171人,大二153人,大三54人,大四 18人。独生子女135人,占总数的34.09%,非独生子女 261人,占总数的65.91%。主要性格内向的184人,外向的 204人。
2、资料分析
(1)、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整体上比较良好,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扰的比例比较正常。
经调查分析显示,当在生活中与同学讨论问题时意见不一致时,有95.45%的同学都表示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并思考是否合理,4.55%的同学表示直接接受对方的观点。和在平时交往时,遇到与自己兴趣爱好或观点不同的人,29.55%的同学表示,没有多大兴趣,随声附和,18.18%的同学表示,把话题转到自己敢兴趣的方面,4.55%的同学表示,觉得索然寡味,找个借口离开。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并不是十分乐观,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去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极为重要,所以这样的调查结果是不大理想的。
(2)、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情况不容乐观,交际能力需要提高。
交际与交友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数据分析显示,54.55%的同学在和人交友时很在意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印象,4.55%的同学喜欢一个人消磨时光,不太想结交朋友,27.27%的同学觉得自己外表不漂亮,对人际交往有影响,这体现出学生在与人交往时不自信的现象,担心自己的形象,担心自己在别人面前自己的表现不好,不能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自信是最重要的,因此学生的交际心理也应该得到锻炼与提高。
五、基本结论
1、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1)、客观因素
家庭因素: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教育的误区。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缺乏交往的愿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们缺乏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他们容易走向极端。
社会因素: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也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人情的冷漠以及拜金主义的倾向,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交往观。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有一些大学生对人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物欲的满足上。
(2)、主观因素
个性的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都不同,就导致了大学生性格千差万别,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除此之外,就是交往认知有误。大学时期是一个生理、心理、思维等各方面从成长到成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还难以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也难对人际关系做出正确的理解,于是就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比如,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和他人,这就难免产生嫉恨、冲动、暴怒等心理感受,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六、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建议与方法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在人际交往中没有万全之策。若在保持自身人格完整的同时,关心他人的需要,与别人沟通,平等真诚地对待朋友,将心比心,培养
2自己的角色互换心理,就能消除隔阂,获得真正的友谊。建立起和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交往可以减少孤独、寂寞、空虚、恐惧、痛苦,可以宣泄愤怒及压抑。因此,社会交往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有些人在社会交往中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能交往,这就属于社交心理障碍。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社会交往上的困难、不适应,这是难免的、正常的。然而,人际关系严重失调或经常失调的人,往往有可能存在个性缺陷、认知错误或心理障碍。因此,对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状况,应作具体分析,分清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对于异常类型的,要分清哪些属于思想问题,哪些属于心理问题,哪些是两者皆有。只有分辨清楚,才能对症下药。
与社会相比,大学是一个相对纯净的“象牙塔”,可同样离不开人际交往。如今,随着大学生日渐开放,大学生i与社会交往的日渐增多,社会上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活中也有投射。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当然,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自信,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逐渐走向交往成功,走向人生成功
人无完人,我们当然都有会犯错的时候。只是在我们犯错的同时我们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始终处于平静,这样有利于和别人沟通,取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从而优化了自己的社交关系。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做准备。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报告 篇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首先, 人际交往范围狭小。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高校校园, 人际交往范围比较狭小且单纯。处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往往不够成熟, 交往能力较低。
其次, 人际交往主体平等。两岸大学生交往对象往往是同龄或相近年龄的同学, 交往内容更注重情感因素, 偏向学习、生活和兴趣爱好等。同时, 大学生也因多与志趣相投的人交往, 较少带有功利色彩,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双方是平等的。
最后, 人际交往需求迫切。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思维活动、精力充沛的群体, 处于身心不断发展并日趋完善的阶段。因此, 他们迫切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更多的人进行交往以丰富大学生活, 也希望在与他人的交往总获得尊重与成功, 促进自己的发展。
然而, 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第一, 疏远现实生活, 弱化交往能力。大学生网民是所有使用网络的群体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但是过多使用网络人际交往易使学生疏远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 也必将减少参加其他现实人际交往的机会。网络人际交往与现实人际交往在交往对象、交往方式等诸多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异, 长此以往会导致其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幅下降, 对其学习、生活和人格完善都是不利的。第二, 人际交往失范, 信任危机频现。信息技术迅速兴起却缺少完善的网络监管, 导致利用网络传播虚假、色情或暴力信息, 财物、情感欺骗等事件时有发生。一些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 可能难以识别和抵制这些不良信息, 易导致现实人际交往道德的失范。另一方面, 为了辨别信息真伪, 大学生可能会用怀疑的态度对待网络中所有的信息, 最终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交往对象的一切行为或对社会现象产生怀疑, 此举容易产生信任危机, 影响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巩固。第三, 危害心理健康, 提高交往风险。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可能会使部分长期上网的大学生产生心理或人格上的障碍。一些网络游戏的大学生玩家也可能因为长时间接触暴力、血腥的游戏而产生情绪体验, 久而久之会导致他们对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的角色转换产生困难, 难以辨别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的自身定位, 最终发生心理和人格的畸形, 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人际交往缺少网络监管, 不良信息持续泛滥, 大学生非常容易接触到这些腐朽思想与信息, 身心受到伤害。第四, 道德责任缺失, 自我认同动摇。网络人际交往难以形成实质性的情感联系, 这也就限制了伦理道德对网络人际交往的约束。正是这种约束力的缺乏造成现实生活中信任感、责任感和道德感的缺失。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需要重新塑造自我认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大学生所塑造的新角色很少能完全与现实生活中的角色重合, 由此可能导致大学生对自身角色认同产生偏差与混乱的认识, 动摇自我认同。
综合以上分析, 可从大学生自身、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等角度出探讨网络阅读对海峡两岸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造成较大影响的原因。
首先, 大学生自身缺乏对网络人际交往的正确认识, 许多大学生不能辨明网络人际交往的利弊, 防范意识较低, 甚至没有遵循人际交往的规范与原则。许多大学生因不能妥善处理网络与现实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 导致无法正确认识自我, 难以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 教师和家长缺乏监督。大学生进行网络人际交往的过程中, 一些教师和家长尚未转变传统观念, 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与理解, 缺乏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关注与监督。因此, 当问题发生时, 就无法用适当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 无法用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妥善解决学生在网络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 高等院校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环节有所欠缺。引导学生道德自律是高校最重要的责任之一, 部分高等院校过于注重科研成果, 忽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引导, 忽略对人际交往规范的宣扬和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的宣传, 大学生较少在校受到道德教育。
最后, 政府监管部分尚未为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创造良好的环境。虽然2014年4月开始的“净化网络环境专项行动”, 大力打击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虚假信息、盗版等不良行为已取得一定成效, 但当下的网络环境仍然不容乐观。淫秽、诈骗等信息对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有非常巨大的负面影响。政府监管部门应该要认识到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人际交往平台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 然而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较大影响, 其中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对此进行的原因分析, 应从大学生自身、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探究。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报告 篇3
南方分级阅读理念
让所有儿童都能获得阅读
让阅读成为儿童生活中愉快的一部分
让阅读成为儿童最广泛的学习实践
南方分级阅读理念
趣味阅读——从激发儿童热爱阅读入手,让阅读有趣、好玩;
分级阅读——根据儿童心智发展程度选择不同读物,什么年级读什么书;
均衡阅读——引导儿童广泛阅读,接受各类读物的滋养。
“从经典阅读、亲子阅读、班级阅读到分级阅读,中国正进入少儿多元阅读的时代。”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语文教师们逐渐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开始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仍然欠佳,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均未能有较大的提升。鉴于此,我校语文科组的教师成立了调究小组,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及有效积累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分析;该项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等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调查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的内容
主要调查小学生的读书兴趣、读书类型、读书方式、读书习惯、读书方法、读书态度、分级阅读现状以及家长、学校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所持的态度和影响状况。
(二)调查的对象
为了科学、有效地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我们从二至六年级的每个年级中各抽选了20名(共计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的方法
1. 问卷法
本次调研活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选择题为主、问答题为副;采取不记名答卷的方式,使所有参加答卷的学生消除顾虑和心理负担,从而反映出最真实的阅读情况。
2. 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课外阅读兴趣
1. 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其年龄特点相符合
有83%的学生拥有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他们喜欢情节跌宕、生动有趣的故事,更看重阅读过程中的快感体验;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类读物及故事类书籍尤其受他们的欢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的课外读本的类型依次为:科普类(38%),笑话、校园小说等故事类(30%),动画、漫画、卡通类(19%),学习辅导类(13%)。
2. 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令人满意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有73%的学生都喜欢阅读以文字为主,并配有一些插图的课外读物,还有27%的学生对纯文字的读物也抱有兴趣。语言浅显易懂、情节曲折变化、立意新颖、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和侦探故事书是儿童的主要阅读对象。这类能调动孩子的丰富想象力及探索精神的读物受到欢迎,说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令人满意的。
(二)课外阅读方法和态度
1. 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目前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都有做笔记的习惯。42%的学生能做到阅读时在文中圈点批画,34%的学生会做普通的读书笔记,但也有10%的学生阅读时不做任何笔记,仅仅是囫囵吞枣地通读一遍,对图书的内涵和知识的掌握收效甚微。
2. 有自主探究学习的阅读意识
74%的学生能自主挑选阅读的书目。在阅读课外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有58%的学生能通过工具书查阅,34%的学生能请教别人,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自主解疑的阅读意识。
(三)课外阅读习惯和方式
1. 有相对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
54%的学生每天有相对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如读书、读报、读杂志达1个小时以上。对此,教师应适当地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保证学生拥有一定的选择书籍和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
2. 年龄的不同使阅读方式存在差异
22%的学生在阅读时能通过略读法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26%的学生不能逐字地阅读,6%的学生不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调整阅读的速度,这些大多数是中低年级的学生。阅读需要有人生的阅历和经验对作品的意义进行补充、阐释和完善;人的思想水平与其年龄有着紧密的关系,年龄越小,对作品的理解、接受也就越难。
(四)影响课外阅读效果的因素
1.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书目和阅读方法缺乏关注和指导。对学生阅读书目的选择缺乏关注,或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缺少正确的指导,会导致学生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重故事情节,轻自我感悟和知识积累。
2. 家长在具体行动上对孩子的阅读缺乏监管。经调查,有父母与之进行亲子共读的学生仅占16%。除了在校内有教师进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是在家庭中得到保证的,家长如若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督促检查方法,不少学生在阅读时便走马观花,阅读后的效果则如过眼烟云。
三、相关对策
语文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学生语言和精神的有效积累。针对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如何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积累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激发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
1. 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加油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资料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为此,学校应定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又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活动,作为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加油站”,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时时保持一种新鲜感、趣味感,让学生充分释放出自己的阅读积累,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
2. 让学生形成“图书馆意识”
课外阅读应特别强调阅读空间的自由性与广泛性,重视人性化的阅读。调查表明,43%的学生有偶尔去图书馆的习惯,因此学校应大力丰富图书馆的藏书,设立班级图书角,帮助学生树立有书共读、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阅读思想。同时还要重点宣传图书馆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意识到:图书馆是学习的乐园、创新的空间、心灵驰骋的原野,在图书馆阅读如同置身于“知识百花园”之中,心灵有了放飞的广阔天地。
3. 鼓励网络阅读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的课外阅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调查发现,只有6%的学生进行网络阅读。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阅读开阔眼界,调动阅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和接受能力,逐渐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同时还可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网站,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让学生主动思考、讨论作品的人文精神和语言特色,从中吸收文章的精华。
(二)分级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 明确不同年级段的阅读侧重点有所不同
在实际阅读中,学生对读本内容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常常交叉影响,然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侧重点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主要是感受、理解,中高年级则侧重于对文本的欣赏和评价。在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阅读的引导者,更是一名阅读的参与者,应对不同年级段学生的阅读指导区别对待,有所侧重,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 认真上好阅读指导课
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及方法是基本正确的,但对阅读持“看过就算”态度的学生依然占有12.45%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师的指导还不到位,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教师要认真上好阅读指导课,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研究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文章脉络的把握、要点的概括、内容的探究、作品的感受等,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
3. 掌握分级阅读的指导方法
分级阅读就是要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教师应具备儿童心理、儿童教育、儿童文化等相关知识结构,熟悉和了解当前中外儿童文学、儿童读物的出版现状与基本书目,掌握分级阅读的方法,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心理和接受能力,为其选择、配置相应的书目。
(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言积累习惯
语言积累包括语言材料(单字与词语)的积累、规范语言(名段、名篇)的积累和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调查中发现,14%的学生只了解有趣的故事情节,10%的学生看过则罢,不做笔记,这样的阅读皆没有做到有效的语言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言积累习惯。
1. 练好阅读的基本功
阅读的基本功包括:查字典、辞书,读目录、序跋、注释、索引,读图书评价和广告,利用图书馆查询相关信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用圆圈、着重号、横线、波浪线等将自己认为值得注意的语句标出来,在书页的空白处用简练的文字加注批语;把阅读过程中的读书收获以及对作品的评价、质疑、补充、纠正等意见分条写下来。语言的精妙源于积累。我们组织学生每月完成学校自行设计的《品味书香课外阅读记录册》,引领学生走进书海,品读书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练好做阅读计划、阅读记录,写读书感悟和作好书美文推介等阅读的基本功,加深对书本的理解,从而达到有效积累。
2. 读写有机结合,促进有效积累
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理解的过程;写作是外化的表达,是运用的过程。写作是阅读的拓展和延伸,读写结合是促进阅读、提升阅读效率的好方法。因此,教师可通过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把积累下来的语言材料进行恰当的运用。积累的语言若在脑海中长期不使用,那么这些言语也就成了静态的知识,失去了积累的意义;因此,应不断地使其成为动态的知识,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 许纯子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报告 篇4
导语:
大学生涯的开始,让我们离开父母的照顾。在学校生活、学习成为我们的重心。在学校里,我们和同学朝夕相处,在密切的交往中,成员间各自的思想特点,个性爱好,品行修养得到充分暴露,也使别人获得深入的了解,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相互的影响。同时纵观近期大学生跳楼以及杀人事件比比皆是,他们为何如此的轻易舍弃自己的青春与生命?是哪一重要因素导致了这一由心理健康带来的问题呢?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
正文:
(一)前言
1.起因:人际关系在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成了突出问题。
2.时间:2013年6月5日至6月15日
3.对象:镇江高专丹阳师范学院大专部部分学生以及师范类四年级部分学生
4.手段:问卷调查
5.调查情况:通过随机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4份,占总人数92%。男生有人,占总人数。女生有人,占总人数。若按年级分,大一有人,占总人数。大二有人,占总人数。大三有人,占总人数。按家庭分,来自城市的有人,占总人数。来自农村的有人,占总人数。同时由于本次调查中样本选择不是十分科学,因而产生的结果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
6.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与同学冲突的处理方式有关,其中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从一定程度影响,针对女生来说妒忌心是关乎人际关系融洽与否的一重要因素。
(二)正文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根据调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交友时是否紧张、解决冲突的方式、是否参加公益活动、嫉妒心的强烈程度、是否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沟通能力、自身幸福度、负面情绪处理方法。
(2)根据调查,女生在遇到负面情绪时,19.5%的人选择睡一觉,25.86%选择大吃一顿,10%的人选择和朋友聊天,这些人在解决与身边同学的冲突时大都未选择吵一架,而且跟室友的关系也没较深的矛盾,心理健康程度较高。选择闷在心里和打游戏的女生情况则与之相反。男生在遇到负面情绪时,选择闷在心里的人心理健康程度也较低
(3)根据调查,在人际交往中拥有适宜异性朋友的人(76.09%),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都较为重视性格,忽视财富(70.88%),而且这些同学热衷于公益活动(66.35%),也能较好的控制嫉妒心(75.67%)。与陌生人也不紧张且自然(85.26%),同时针对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大都是一般关心(90.38%),与室友的关系也都融洽或友好(92.33%)。
(4)根据调查,大一新生(21.74%)大多缺乏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心理问题大多由对大学生活不适、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引起,在与陌生人交往中也易紧张,遇挫折会依赖朋友,经常会为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困扰,和室友关系也多多少少有些小矛盾,遇到问题会以求助家长、老师为主。大二学生(76.09%),大多了解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心理问题大多由情感问题和就业压力引起,在与陌生人交往中较为自然,遇挫折能独立处理,为人际交往
中的问题困扰次数较少,和室友关系融洽,遇到问题会以求助朋友为主。
(5)根据调查,丹阳师范的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以及人物典型特征较为理解(从第3和第7题中可知),同时丹阳师范的学生人际关系都比较好(从7、10、11题可知),最为重要的是丹阳师范学生由于人际关系良好,心理健康水平也较高且这种健康水平在男女性别上不存在太大差异。
2.原因分析
(1)丹阳师范的校园风气较好,学生们学习刻苦,不随波逐流,不过分看重金钱觉得友谊深度这一潜规则。
(2)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班级,同学们有很多熟识的朋友,可以供之嬉戏与交流。
(3)师范类学校的学生大都心理学知识,能够适当的调适自己,而且学校拥有心理咨询师和多名心理教师。
3.基本结论
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注意交友无性别之分,无出身、财富、样貌等歧视: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优于缺和价值观,时常看看别人眼中的自己,适当控制自己的嫉妒心: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和朋友之间的矛盾。做到这几点我们的人际关系必然改善,心理健康程度也定会有所提高。
(三)结尾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报告 篇5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财务管理2011级10班 XXX
指导老师:11
1摘要: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宿舍文化的有机整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并解决我校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本文基于我们对我校大部分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及访谈,重点阐述了我校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与他们宿舍生活的关系以及他们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调查;大学生;人际关系;宿舍生活;心理因素;决策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一个人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大学是一座令人神之向往的梦想殿堂,如今大学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发显得不可忽视。它与大学精神双向互动着,寝室文化不仅对大学精神的培养和锻造发挥着重要影响,而且寝室文化的建设也时时受制于大学精神。寝室作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本身有着重要的影响。寝室是大学生之间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场所之
一。学生除了上课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中度过的。休息、娱乐、谈心交友、课余阅读都离不开寝室。因此,寝室同学之间的交往,也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还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为了更好地了解并解决我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促进寝室文化的建设,本文基于我们近期对我校大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重点阐述了我校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与他们宿舍生活的关系以及他们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宿舍生活的关系及我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宿舍生活的关系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大学生在以宿舍为主要空间的共同学习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它包括宿舍的设施、环境卫生、室内陈设和宿舍成员的生活方式及其多种多样的闲暇活动,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的目标,也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们正处在渴求交往、理解的心理发展期。所以,构建和谐校园,首先就要先解决好宿舍的人际关系,宿舍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生活中构成的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媒介的交往关系。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宿舍不仅是休息睡觉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一样的重要,他是学生们生活、诉说、交往的重要场所,如果宿舍成员之间不和睦、互不理睬,就会产生孤僻、自私的个性,学生就不会有安全感,所以,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2、我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1)存在自卑、自傲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大学期间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每个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一切都需要重新去认识和适应。在学习上,有些学生原来是班里的佼佼者,但是到了大学里确排在了后面;在生活上,原来什么事情都是依赖于父母,而现在都得靠自己去处理和适应,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失落感。现在的学生进入高校前,存在许多的差异,这些差异本可以让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从而相互得到促进与提高。但是如果把握不当,这种多文化、多差异的接触碰撞,往往也会导致学生出现一些负面心理问题,这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自卑和自傲心理。很多学生为家里独生子女,而且家庭结构单一,没住校经历,而宿舍生活会让同学们的接触非常紧密,这种非常紧密的接触难免会引起一些冲突。而面对冲突,许多学生都会用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来看待或者去处理,以尽量保护自己为主要目的。在宿舍里,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谁一定要迁就谁,相互交往应该是礼让三分,诚以待人。但是如果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的话,就会出现问题,如果要求别人都要依着你、顺着你,显然不现实,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是宿舍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
(2)存在嫉妒心理。进入大学后,有些大学生由于自身的性格或者是一些外部的因素,不希望别的同学超过自己,什么事情都希望别人不如自己,心理失去平衡,便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损别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由于自卑、自傲、嫉妒的心理,从而引发宿舍内的种种矛盾,以自我为中心,从不管别人感受,甚至为一些小事引发悲剧。
二、解析我校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存在的原因
引起我校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原因相当复杂,既有浅层的直接原因, 也有深层的根本原因; 既有外在的客观原因, 也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有单方面的原因, 也有双方或多方面的原因。根据调查显示, 导致我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不健全, 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内在心理原因
一方面, 受到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我校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大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成熟, 不健全。在人际认知上, 同学们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狭隘性, 第一印象、刻板效应、晕轮效应等人际认知偏差在同学们人际交往中随处可见; 在情绪情感上,部分学生具有明显的冲动性、情境性, 尤其是低年级的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容易受到环境和情绪的影响, 面对矛盾时冲动性强, 自控性差。另一方面, 受到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和教育偏差的影响, 我校大学生身上具有一些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这些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主要有: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自傲自负、嫉妒嫉恨、狭隘敏感等。这些个性心理品质上的特点和缺点,使同学们宿舍的人际冲突经常化、多样化, 频繁发作, 很难避免。
2、我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的匮乏, 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重要的主观原因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科学的交往知识和技能。在书山题海中挣扎出来的大学生, 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是原始的、经验性的, 他们对人际交往的意义、人际认知偏差、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人际冲突的原因、人际冲突和危机的应对策略知之甚少。在人际关系中, 他们往往凭感觉、直觉, 凭情绪、经验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各种人际问题, 很难适应新环境下复杂的大学生活, 很多情况下甚至会弄巧成拙, 导致各种人际冲突的发生。
3、激烈的社会竞争蔓延到大学校园, 引起大学生之间的利益之争, 是我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重要的客观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愈演愈烈, 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获得更多的利益, 一些人往往不择手段。眼下, 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 是否是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党员, 是否获得过各类奖学金, 是否参加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是大学生参与就业竞争和继续学习深造的重要资本。为了赚取更多的就业资本和深造资本, 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很多大学生从入学伊始就暗地里展开了各种较量。此外, 受到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和不正当的竞争影响, 少数大学生在明争暗斗过程中, 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比如通过造假拉拢、离间、诋毁他人,甚至动用家长关系等途径, 千方百计来打败竞争对手。这种为了私利而展开的不公平、不正当争斗, 使表面上祥和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充满了火药味, 人际冲突无形地潜在其中, 一触即发。
4、地区差异和家庭经济条件差异所造成的我校大学生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是我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又一重要的客观原因
我校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 有着不同的家庭经济背景, 这种差异给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差异。比如,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 在物质生活上可以不受拘束, 而家境贫困的学生则通常比较节俭。来自偏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生活俭朴, 思想相对简单,习惯简单淳朴的生活;而来自大城市的学生生活丰富, 思想开放, 喜欢追赶潮流与时尚。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潜移默化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通常很难改变, 这一点并不为个性独立的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同一个宿舍的大学生在生活上交往极为频繁, 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个人作息时间的安排、宿舍卫生和个人卫生等诸多方面, 难免会产生或大或小的摩擦, 引起人际冲突。
三、我校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
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据本次调查分析显示,我校大学生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处理人际关系:
1、尽量避免争论。人与人之间的争论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争论往往都以不愉快的结果而结束。事实证明,无论谁赢谁输都会很不舒服。赢者当时可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但很快会被人际关系恶化的阴影所笼罩,一时的满足心理会变得烟消云散。输者的心理挫折感更加强烈,往往会演化为人身攻击,对于人际关系是非常有害的,争论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会使他人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受损,尤其是一时面子上感到难堪。有时候只要稍稍改变一些方法,变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为间接的暗示和提醒,效果会好得多,这就是所谓的“坏话好说”的艺术。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当人际关系产生障碍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是明智之举。虽然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自我否定,但是,承认错误会使自己产生道德感的满足;另外,承认自己的错误是责任感的表现,对他人也具有心理感召力,在此情境中的人际僵局也会因此被打破。
4、学会批评。不到不得已时,决不要自作聪明地批评别人。但是,有时批评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学会批评的艺术是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策略。卡内基总结的批评的艺术是很值得借鉴的: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
参考文献: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报告 篇6
亲爱的同学:
你好!
感谢你百忙之中阅读本问卷!近年来我国贫困大学生数量日趋增加,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面临着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为此国家、学校和社会各界都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救助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及救助政策落实情况,我们特做此问卷。本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答案无对错之分,且对所答的内容严格保密,请放心作答。在此,我们对你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XX大学XX学院XX调查小组
请填写个人基本资料
性别:A、男B、女
专业:A、文科B、理科C、工科
出生地:A、农村B、乡镇/县城C、地级市D、省会城市/直辖市
1、你的家庭月收入是多少?
A.1500以上B.1500-1000C.1000-500D.500以下
2、你在校期间的平均月生活费是多少?
A.100-200 元B.200-250元C.250-350元D.350以上
3、在你看来,贫困生的生活费应该在哪个范围?
A.200元以下B.250元以下C.300元以下D.350元以下
4、你了解贫困大学生这个群体吗?
不了解有些了解比较了解
5、你对贫困大学生这个群体抱何种态度?
很关注比较关注不太关心
6、你所知道的学校帮助贫困生的政策有哪些?
A.奖学金政策B.勤工俭学C.困难补助D.减免学费
E.助学贷款F.其他G.不知道
7、你对现阶段学校的助学金的评定规则有什么看法?
A.评奖方式公平公正,制度也很公开
B.一般,还过得去
C.不够公平,有弄虚作假
D.其它_______
8、你对助学金发放金额的看法是什么?
A.合理,且使许多需要帮助的学生受益
B.较合理,但得到助学金的不一定是全需要帮助的学生
C.较缺乏,但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帮助
D.缺乏,且得到助学金的不一定是全需要帮助的学生
E.其它_______
9、你觉得助学金应以何种方式发放?
A.现金发放B.充入饭卡C.直接从学费扣除D.其他
10、什么样的人可以享受助学贷款政策?
A.学习刻苦且家庭贫困者
B学习刻苦家庭一般者
C.学习不刻苦但家庭贫困者
11、申请助学贷款的程序你了解多少?
A.全部了解B.了解一部分C.不了解
12、根据你的了解,申办助学贷款的程序和条件是否复杂、苛刻?
A.是B.一般C.不是D.没申办过
13、如果专升本或考入本校研究生,原先享有的助学贷款还能继续享有么?
A.享有,毕竟还是本校学生B.不享有C.看情况而定
14、你知道助学贷款的偿还时间是什么时候吗?
A.在校期间任何一年都行B.大学毕业时C.毕业以后一段时间
15、你觉得一个人可以同时享有助学贷款,勤工俭学,以及困难补助么?
A.可以,因为这样可以解决同学的真正问题
B.不可以,应把帮助给更多同学
C.视情况而定
16、你认为按班级分配贫困助学金名额的方式是否合理?
A.合理,这样可以让更多同学受到帮助
B.不合理,因为每个班级贫困学生的分布情况不同
17、你觉得得到助学金的同学可以买手机、电脑么?
A.可以,因为这都是生活,学习需要的东西
B.不可以,这样的同学就不算贫困生了
C.如果大部分同学都有了,那也可以
18、你认为对贫困生资助的合适额度是(每年):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报告 篇7
关于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对子女发展的影响,在国际上已经有很多相关的实证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美国1966年公布的科尔曼报告。该报告认为在诸多因素中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状况(SES)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最大。在我国,关于家庭背景与就业情况分布的实证研究并不多,但已有的研究显示,家庭背景始终对学生就业具有显著影响;我国就业机会在不同阶层子女间的分配也同样不均等,而且这种不均等的程度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在广泛吸取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学术成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以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相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网络的运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来了解我院学生就业与家庭背景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家庭背景和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家庭背景”是一个含糊而且内涵宽泛的概念,包括父母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家庭所在地、种族、民族等。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表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其中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按大体上由高到低的顺序划分为十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因此本研究参照这一分类,以毕业生父母的职业作为反映其家庭背景的主要指标。
1、数据来源
经济管理学院数据主要来自学院对2001—2004年入学学生的信息登记以及问卷调查。家庭背景的变量主要是由父母的职业定义,这方面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学生入学登记表的信息,学生就业状况的变量主要由就业行业和起薪构成,这方面的数据主要来自于问卷调查。由于学生主观努力程度有可能影响就业,但是在数据上难以体现这点,因此我们以学生学习成绩为选取研究样本的指标,所选取样本的平均成绩在75-85区间内,以剔除自身条件对于就业的影响。选择这一区间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成绩在这一区间的学生占大多数,二是这一成绩区间被公认为良好标准,因此平均成绩在这一区间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以近似认为无差异。由于经济管理学院每一届学生人数较多,本次研究的样本为400,即每一年级各抽取100份。
2、研究方法
根据就业数据以及个人家庭情况对就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家庭背景进行分类,并统计各个类别的数据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对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就业数据的分类,同宏观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近几年我院学生就业与家庭背景的关系。
3、家庭背景对毕业生就业影响概况
我们将概况简化为表1、表2、表3和柱型图1,并配备说明。
从表1中可以看出,毕业生父母职业为“农民”、“办事人员”、“离退休人员、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的人数最多,按照父母所占百分比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6.5%、13.5%和15.5%。
表2的各项数值还可以发现,父亲的社会阶层越高,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也越高,父亲为农民者比父亲为行政管理人员、经理人员的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分别少600元和350元。父亲职业为商业服务人员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其原因是由于样本中父亲职业为商业服务人员的人数较少,因此基数较小,单个人员的就业情况就会对落实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各年数据变化如柱型图1所示,横坐标从1到10分别代表父亲职业。可以看出,家庭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起薪都有着影响,即越高社会阶层的子女获得的工作状况越好,就业的起薪也较高;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家庭背景在子女就业状况中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当2005年毕业生中父亲职位为“行政管理人员”的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最高,而父亲职位为“农民”的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最低,两者的差异不足400元。而当2008毕业生中,父亲职位为“行政管理人员”的毕业生与父亲职位为“农民”的差距已经扩大到900元以上。
三、结论和建议
结论:从调查的情况看,父母的职业、学历、收入、身份等将决定家庭拥有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及社会资源,这些资源都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学生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业,从而使家庭背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子女最终的就业状况。可见,只要有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教育机会和受教育的结果都难以做到完全平等,在我国也不例外,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家庭背景很大程度影响子女就业”的现状,在短期内是难以扭转的。面对这种就业形势,社会上下应该形成合力,共同行动,采取有力举措,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大学生应该坦然面对,要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网络和资源,开发自己的社会资本,为将来的就业和个人的发展打好基础。
对大学生就业工作建议如下:
第一,政府和社会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1、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配套制度,加强政策落实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和就业状况受国家总的宏观政策的影响,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对大学生就业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如何进一步疏通和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是目前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
2、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必然趋势,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因而,进一步规范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快就业市场化进程,打破就业中的地域、行业分割,消除就业壁垒,完善社会流动机制和监督机制,积极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健全和规范用人单位的录用招考机制以及用人制度实现资源共享和机会公平,为毕业生创建一个开放、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
3、社会要创造公正、透明的就业体制。
用人单位要打破各种求职壁垒,破除旧式思维观念,消除各种就业歧视,实行自主选才、择优录用、任人唯才、量才适用,建立科学、规范的人员录用机制,做到任人唯才,做到录用的公正、公开和透明。
4、关心弱势家庭群体,重视困难家庭学生的就业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建立起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体系,特别重视包括来自农村困难家庭和城市下岗困难家庭中的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第二,我国高校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专业结构调整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带来劳动力结构和技术结构等一系列变化,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引起劳动力就业产生新的组合。而我国为其提供智力、人才与科技支撑的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却相对滞后,学校的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为改变这种状况,高校应该破除陈旧观念,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新要求,改革创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2、调整教育指向
当前教育体制本身的城市指向—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均明显带有为城市服务的特点,学生会接受越来越多的反映城市理念的价值观,这就从价值观念上导致了高校毕业生择业时偏好城市而疏远农村。这种倾向是在长期的受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自然而然会把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作为首选。因而,高校应注重教育指向的多元化,从目标培养、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到教育理念要兼顾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层次,使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具备较强的适应性。
3、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服务学生就业
开发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要贯穿大学的整个阶段。高校就业部门则应及时将就业信息传达给毕业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公平公正地做好毕业生推荐工作,真正做到推优选优,将合适的毕业生推荐给用人单位,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赢”。高校应该积极开发校友会这个平台,拓展学生的就业平台。
第三,高校毕业生个体的自我完善
无论是政府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还是高校适应市场需求进行专业结构和教学模式调整,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最终还是取决于个人的综合素质。因而大学生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不断提升自己,增强个人就业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自我完善既包括思想观念,又包括行为能力;既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又要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1、树立正确择业观
要转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调整“精英心态”,不能再抱着“非机关、大企、高薪不就业”的心态。不能只局限于大城市和待遇丰厚的行业,就业面可以拓宽,在实践中成长,大学生应该通过个人的学习、努力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再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位,转行或者进行创业。
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能力因素是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大学毕业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是关键。要注重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培养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非专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除此之外,道德和诚信已成为社会选择人才的核心要素,大学生应把道德和诚信作为成才的核心标准。
3、打造出色的人力资本,开发自身的社会资本
大学生平时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学生团体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一些校外的组织和活动等,积极拓展自己的社会资本。积极进行社会实践也是弥补自身社会资本单薄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可以进行社会实践,如兼职、打工、实习等,或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并抓住这些社会实践的机会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与社会上各层面的人交往和共处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不断扩大社会关系网络。
参考文献
[1]、James S.Coleman et al.Equality of Education Opportu- nity[M].Washington,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6.
[2]、李春玲.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一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A].李培林等.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93-424.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邹松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17
[5]、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3)
大学生活与网络的关系度调查分析 篇8
关键词:大学生生活网络调查
一、研究背景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丰富大学生生活、满足大学生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的前提下,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以及监管路径的缺失,也带来一定不良的影响,如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网络暴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本文对大学生活与网络关系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试图对网络趋利避害,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丰富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二、研究方法、对象和内容
本课题通过网络问卷、纸质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本问卷主要由四大板块18个问题构成,分别为网络生活内容、网络聊天、网恋以及网络行为等层面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针对浙江科技学院的在校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院系人数比例情况发放了网络和纸质问卷,整体上对大学生的网络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针对本次调查,课题组共发放纸质问卷308份,回收296份,有效率为283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6.1%、91.88%;网上调查522次,其中收到462次网络回复,401次有效,回复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8.51%、86.80%。
三、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针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本课题组进行了整理,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大学生群体网络接触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90.45%的大学生经常使用网络,认为网络对自身生活有很大的改变;76.2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为生活必须,离不开网络,由此可见,网络大学生对网络有了普遍的接触,网络也深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2.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倾向性在于与家人朋友沟通。调查结果显示,在上网目的选择一项,44.42%的大学生认为上网主要用来沟通,35.67%的大学生认为上网主要是为了娱乐,仅有19.91%的大学生回复上网是为了学习,由此可见,进行网上学习的大学生比例较小,沟通和娱乐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远远高于学习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在大学生中的利用度较低,有待进一步改善。
3.网络聊天是大学生利用网络的主要方式。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有高达80.52%的大学生经常在网上进行聊天,其中42.47%的大学生聊天的对象主要是以前认识的朋友,36.88%是网上结交网友,仅有20.65%是和家人聊天,由此可见,网络交友在大学生网络沟通中占据了很大比重,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各色人等皆有,也难以保证大学生网络交友的安全,可能会被坏人利用误入歧途。
4.“网恋”现象在大学生中也时常发生。根据问卷调查,占被访大学生60.42%比例的认为没有发生过“网恋”现象,有24.55%的大学生出现过“网恋”现象,其余占比15.03%的受访者未置与否,可见,虽然“网恋”现象在受访者中并不占多数,但还是占据很大比重,这是因为大学阶段,大学生的空余时间较多,并且在情窦初开的年龄段,容易对新奇的事情感兴趣,在网络世界里,为了慰藉空虚的心灵,在网上寻找异性朋友进行了聊天,以致产生“网络恋情”,这也会对大学生产生感情困扰,影响大学学习生活的顺利开展。
5.大学生网络安全让人担忧,亟待改善。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遵守网络规范,做到文明上网,但是由于网络世界的多元化和时空无限化,大学生网上安全问题也值得让人深思。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有占比将近90.58%的大学生由于浏览不安全网站致使电脑受到恶意入侵,也就是所说的中病毒,75%的大学生的个人聊天工具或者个人账号密码被非法盗取,可见大学生网络安全行为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6.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远远高于影响。根据调查统计,在大学生中有大约占比32.5%的学生认为自身能够很好的处理学习与网络之间的关系,67.5%的大学认为自身很难处理好学习与网络之间的关系,可见学习与网络之间的关系的处理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调查中还有68.5%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个人的学习生活的影响弊大于利,15%的大学生认为利大于弊,剩余16.5%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学习没有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统计可知,网络给大学生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对其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正面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不利影响,因此,要改善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安全有序,就需要高校、家庭、政府等携手共建出一个安全的网络安全模式,实现大学生的文明、有序、健康上网。
(一)高校层面
从学校来看,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战场,负责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使命,因此高校的网络生活教育在大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
首先,对刚刚入校的大学新生进行正确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增强自身的自知、自制能力,为有效的防范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定期开展网络资源的学术讲座,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网络进行学习,遵循网络学习道德,做到不剽窃、不造假,同时,还要教会其正确的上网的方法,针对网络安全问题学会自我防备。
最后,针对网络沉迷的大学生,高校辅导员要树起责任意识,主动关系网络沉迷者,对其进行潜心教导,对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真正从网络的虚幻世界走出来。
(二)家庭层面
家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后备战场,对大学生的在校生活起着后备支撑作用,因此,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关系子女的心理和思想动态,对其思想上要进行合理引导,增强子女的自身安全感,同时,还要注意对子女逆反心理的疏导,宽容的对待子女的上网行为。同时,家长还应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用理性的眼光、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他们的网络行为,一起努力,让他们远离网瘾。
(三)政府层面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建设,为规范网络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另一方面,相关的网络安全执法机构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针对不安全的网络安全行为,要进行依法查办,这也是给大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避免网络不良文化的入侵。
参考文献:
[1]张秋山,李维意,金天星.我的大学生活,与网络共舞—基于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N].中国教育报,2007-06-18,006版.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报告 篇9
问卷调查流程:
一、基本信息:
时间:2014年5月
地点:常熟理工学院
调查对象:常熟理工学院全体学生(随机抽取)
调查人员:个人
二、调查目的:
了解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在宿舍是否饲养小动物,以及饲养前后出现的情况,依此对当代大学生在宿舍饲养小动物的行为进行总体评论和分析。
一、现状:
近年来,宠物们开始迈进大学校园,成为象牙塔的“新新成员”。大学生饲养宠物已不再是新鲜事。从前年开始,大学生群体中就已经有37%的学生都养过宠物或者赞成养宠物。从目前看来,大学校园的“新新成员”入驻的原因多种多样:逗乐好玩、排忧解闷、追赶潮流„„不难看出,饲养宠物似乎成为现在大学校园中某一类大学生的“精神寄托”,他们希望摆脱内心的空虚和寂寥,来达到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问卷:
1、性别
A男
B女
2、你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有过养小动物的经历吗
A有
B没有
4、你在宿舍养过小动物吗? A有
B没有
5、如果你在宿舍养过小动物,你养的是那种
A猫 B狗 C兔子 D乌龟 E其他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不养宠物,你会同意舍友在宿舍养么?
A同意
B不同意
C无所谓
7、如果你不养宠物,但同意舍友养,你会同意舍友养哪种?
A猫 B狗 C兔子 D乌龟 E其他_______________
8、你觉得在宿舍养宠物会有什么影响?
A污染宿舍环境 B给同学带来欢乐
C影响同学休息 D容易传染疾病 E其他____
9、如果你想养宠物原因是什么?
A寂寞无聊
B养着玩 C帮别人照顾 D看见别人养自己也想养
10、如果舍友在宿舍养宠物影响到你了你会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有被小动物惊吓过的经历吗?A有
B没有
12、你觉得在学校养宠物会给你经济带来负担吗?
A会
B不会
C无所谓
13、你会定期清理小动物的生活吗?A会 B不会
14、你了解小动物的一些常见疾病吗?
A当然了解
B不清楚,就偶尔在网上看看
C生病了再说
16、你的小动物如果生病了,你会怎么办?
A不管它,让它自生自灭
B马上送医院
C过几天回家再说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认为养小动物会影响学校的卫生吗?
A会
B不可能 C没注意过
18、如果你的舍友不喜欢你养宠物,你怎么办?
A立刻送人
B不管舍友继续养
C和舍友商量,尽量说服他
19、你的宠物会在大街上大小便吗?
A从来不会,教好了
B偶尔会
C经常会 20、你如果有宠物会养多长时间?
A养大就送人
B一直养着
C无所谓
二、统计结果及分析总结:
随机发放问卷,有效人数50人,统计问卷结果可以表明:
①50%的饲养者是大二在校生,大三占30%,大一和大四饲养小动物的很少。
②40%的学生在小动物的饲养上不会选择猫狗之类的易吵闹的小动物,20%的偏向选择小型狗狗。40%的学生中有一小半的人选择饲养蜘蛛、蜥蜴、仓鼠等小型宠物。
③大部分学生饲养宠物只是因为寂寞无聊,并且看到别人养,自己也想养着玩。④75%的学生不知道动物疾病的相关知识。
⑤大部分学生对于宿舍该不该饲养宠物保持中立态度。⑥一小部分学生觉得宿舍不应该养宠物,养宠物对宿舍环境会造成极大破坏,并且会浪费大量时间。
1、统计发现大概有25%的人不希望在校园内包括寝室在内的环境养宠物,觉得养宠物影响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会浪费学生很多时间和自己毕业后的宠物处理不能解决等其他各方面的原因。
2、大多数同学认为必须在饲养环境和宠物卫生上进行严格的管理,不能影响到同寝室或者其他校友的正常生活。
3、从问卷分析结果可知,养宠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大家对宠物知识的了解甚少。就算是饲养宠物的学生,对宠物饲养及疾病知识了解得不是很全面。
夏天即将来临,是宠物疾病传播的高发期。犬瘟热、犬病毒性肠炎、犬传染性支气管炎、狂犬病、犬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症、副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会对人体长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而且驯养不好的宠物狗一旦咬伤人后,很可能导致狂犬病的发生。猫对人搔、抓、舔、咬后,通过唾液将病毒传播给人,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丘疹或脓泡,甚至可形成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则表现为发热、疲乏、恶心等肠胃道疾病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脑炎。这种病是一种叫做猫抓病,又名猫抓热。人类65%以上的疾病史通过动物传播来的,禽流感,非典就是一类。
三、结论及讨论:
目前大学生养宠物仍旧是热门,但这个现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且不同的人对于在宿舍养宠物到底是利还是弊持不同观点: 持有利观点:大学生养宠物有一部分是为了找一个释放感情的对象,因此可爱又不吵闹的宠物就成为一个完美的对象。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别同学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内心孤独、郁闷,认为饲养宠物可增加一点乐趣。再次,大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又面临着考研、就业以及学生问的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饲养宠物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其次,有的学生是因为失恋等原因饲养宠物。
持不利观点:大学生还未步入社会,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财力来饲养宠物。宠物饲料是最大的经济消耗方式,还有宠物生病了的医疗费用也令人叹为观止。有的学生为了带宠物看病治疗不惜逃课和花费几千块,这无疑是花费自己几个月的生活费了。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于父母,这势必会导致父母的经济负担加重,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同学。大学生的主要职责还是学习,万事因以学业为重,不应该在宠物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四、问题:
学生养宠物存在很多问题,如果管理不好的话,会影响其他同学休息和宿舍卫生,容易造成同学间关系紧张;养宠物还会占用学习时间,毕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且有些宠物身上有寄生虫,会影响身体健康。
然而,即使学校严令禁养宠物,但仍然有不少学生一直坚持“游击战”,这也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一定难度。据老师说“以前很多大学生把猫猫狗狗捧回宿舍养,我们一接到学生投诉,就立即去查。”后来很多学生偷偷在宿舍养起了“兔子、松鼠、乌龟”这些小宠物,因为一般都用笼子装着养,影响不大,所以也没什么人投诉。“有时候去宿舍检查,他们就把小宠物藏起来,拿他们没办法。”
宠物自身问题:
大学生养宠物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健康安全问题,同时宠物随地大小便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随着天气逐渐转热,气温升高,宠物的卫生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动物不同于人,它们自带真菌和病毒,会感染人畜共患病,如狂犬病,弓形体等。动物咬人、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宠物对自己,对周围的同学都有潜在的危险。
个人方面:
再次是时间精力问题,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学生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学习上,养宠物,是否会“玩物丧志”呢?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居住在公共宿舍,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宠物,有此可能会产生大大小小的生活矛盾,造成室友之间不必要的争持。
校园管理方面:
学校作为管理者,饲养宠物虽然是明令禁止的,但是再出现了学生饲养宠物的情况后无法有力的制止。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饲养宠物,管理者在人力与物力都无法跟进的时候,管理者开始对饲养宠物这一现象保持默认的态度,不鼓励也不禁止。这就让更多学生开始尝试着饲养宠物,这时饲养宠物这一行所带来的问题就愈加严重了,在学生公寓的绿地上,道路上随处可见宠物们的粪便。再有,临近假期和毕业,流浪狗、流浪猫总会让高校的后勤人员头疼。宠物流浪问题已成了高校的“假日综合症”,在主人放假后,“留守宠物”们的饮食起居成了校园管理的新问题。
五、应对措施及策略:
养宠物是一种很好的释放压力的方式,因此在自己养宠物的同时尽量别影响 别人就是允许的。
个人:
自己要购买正规渠道的宠物,并对宠物进行免疫检查、上户、定期检查;其次,对宠物进行相应的训练,保证其能够保护卫生及少发出鸣叫等扰民事件;再要,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看看他们是否同意你饲养宠物;最后,就是要保证不影响自己工作情况下饲养,做到不玩物丧志。还有可以选着比较小的宠物,比如小猫、小狗、小白鼠、和小兔子,尽量少养一些稀奇古怪的宠物和价格比较贵的宠物。这样即不会影响其他人,也比较可爱,而且还比较节约经济。经常参加有关宠物方面的讲坛及交流会,促进自己对宠物的理性认识和管理。
学校方面:
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应该作出相应调整,根据学校的学生饲养宠物的情况制定新的管理措施,与时俱近。针对学校自身的特点疏导学生饲养宠物的问题,不能急于求成,要和学生细心沟通交流,让学生自己深刻理解饲养宠物弊大于利。并且对那些主动放弃饲养宠物的同学的宠物安排容身之处,为这些即将被遗弃和已经被遗弃的流浪宠物找到新的家。打消那些爱宠物大学生的疑虑。
六、个人观点:
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饲养宠物,个人观点弊大于利,学生喜爱宠物原本是好事,但因此而影响到了自身的经济、精力和时间则显得不怎么划算。况且大部分学校明文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得饲养宠物,有些大学生却不顾校规饲养宠物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大学生饲养宠物的好处也有,譬如说能培养自己对于小动物的爱心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身的寂寞感并减轻自身的生活压力,但就其对于自身和他人所造成的不好影响来说,大学生在校期间饲养宠物需三思慎行。
所以同学们如果有空余时间,可以参加校园里的各种社团。现在大学里各种学生社团很多,参与进去就不会感到寂寞,还能学到知识,得到锻炼,从而真正提升自己,过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
020412237 财管122班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及意识的调查报告07-24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及预防论文05-25
关于大学生环保调查报告05-24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的调查报告10-05
关于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09-28
关于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前景论文07-30
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08-15
关于大学生假期安排的调查报告11-08
关于中学生调查报告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