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

2024-09-28

关于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精选9篇)

关于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 篇1

关于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兼容并蓄之所也。大学是我们跨向社会最后加油的一站,实践固然重要,但理论知识的构建同样重要。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书籍来净化我们的心灵,用阅读来改变我们的现状。没有谁是天生的智者,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思考培养自己扎实的知识功底、健康的处世哲学,我们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读书不仅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而且对于我们提高自身素质,甚至做好工作都很重要。那么,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读书究竟占据多大的空间比例?大学生对读书是否足够重视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小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我们共发放了120份问卷,回收了11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7%。

一、调查结果分析

现状一:大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时间偏少。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0.91%的同学经常阅读课本以外与专业有关的书籍,而对于老师推荐的相关书籍,只有10.91%的同学能够主动阅读,大部分同学只是偶尔看看,或部分阅读。在读书时间方面,每天阅读三个小时及三个小时以上的同学仅占5.45%。由此可见,大学生阅读时间偏少,课外阅读显示出不足。近些年,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些学生迷恋娱乐场所和网吧,身边少了许多阅读的书籍。

现状二:阅读途径比较适当

调查结果显示,以购买和去图书馆借阅为阅读途径的学生各占45.45%。每学期从图书馆借书在十本以上的达到34.55%,但从不去图书馆看书、借书的也占有21.82%,可以看出,学生应该更注重对图书馆的利用。

现状三:学生的读书方式有待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56.36%的同学在读书时不做笔记或批注,有20%的同学只进行泛读,这一方式对于读书效果十分不利。对于那些需要深刻理解的书,只有仔细阅读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是应该采用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净化我们的心灵,增加我们的厚度,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与工作中获得一枚通行证。我们在读这些书的过程中应该累积自己的经验,哪些书可以读,哪些书应该细读,这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现状四:很多同学意识到自己阅读量不足,并知道读书的真正目的,但阅读中的很多困惑没有解决。

调查结果显示,有72.7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太少,同时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读书是为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说明大部分同学对读书这一问题还是有足够的认识。但在读书过程的困惑方面,34.55%的同学不知道怎么高效地读书,也有一些部分的同学不知道读什么书,感觉读书没什么收获,更有29.09%的同学在其他方面存在困惑。

增加读书量是很多同学的愿望,但读什么样的书,怎么样去读,却让大家一头雾水,读书不讲效果,书读得再多也没有用处,因此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把握有益的方法,这样才能获得很大的收获。

二、实施对策及建议

建议一:学校可以多组织“读书月”等读书活动,这样可以调动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同学读书的兴趣,可以使同学们更加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同学们就会自己去挖掘,去追索,这样就进入了那个领域,而不是只知道一门学科的皮毛了。让同学们感到读书是生活的乐趣,读书是为了享受人生。同时,学校应对学生读书进行一定的指导,排除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建议二:增加对图书馆的利用,图书馆是我们大学期间很好的一个资源,学校应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开放式的、多功能的图书馆,这样可以让书籍最大限度地流通,满足很多学生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建立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相互补充的文献信息体系。鼓励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图书馆的好处。

建议三:多读经典著作,诚然,通俗读物更能贴近生活、简单易懂,但是同学们必须理解经典文学的现实性和时代感。经典文学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同学们的世界观,从中找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社会应向学生提供精品工程,清楚“文化垃圾”,当文化市场上有

某种产品出现时,就自然为大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可能。通过出版物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健康的成长,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

建议四:学会正确的阅读方式。读书的时间要连贯,培养集中注意力。对着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远比不上几十分钟的全神贯注。好书要仔细阅读,平凡的书一次快读便已足够。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的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籍,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议五:生命的活力,在于它的弹性。大学时代的生命弹性,除了运动和娱乐,更重要是体现为对世界整体的自由接纳和自主反应,这当然是超越专业的。因此不管功课多重,时间多紧,同学都应多进行自由的课外阅读。大学生在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三、结语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没有谁是永恒的朋友,却有永恒的知识;没有生命是心灵的伙伴,却有心灵的召唤。书的魅力,在于它对生活有所发现;而生活的魅力之一,在于能发展书中的知识和思想。读书,好读书,会读书,我们才能为自己的成功增加更多的可能。

关于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 篇2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一)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为了提高本次调查问卷的有效度, 本调查问卷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了一次预调查, 总共发放问卷50份, 收回有效问卷49份, 我们根据预调查对问卷进行了修改, 对与研究内容关联不够紧密和设计存在漏洞的问题进行了删减和补充, 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假设进行了修订。

正式调查抽取了中央财经大学本科四个年级的学生355名, 其中235名来自城市, 120名来自农村, 调查对象来自金融、保险、财政、精算、法学、社会、英语、信息、会计,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在调查收回的400份问卷中, 有效问卷355份 (对于数据缺失的问卷均定义为无效的问卷) ,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75%。 (见表1-1)

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数据统计, 用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同时, 问卷涉及到的开放性问题, 旨在了解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二、大学生阅读基本现状及数据分析

(一) 阅读时间

从总体上看, 高校大学生阅读时间在静态上可以划分为大量时间、中等时间和较少时间三个档次。根据以往的调查将阅读量水平做如下区分:大量阅读定义为每天3小时以上, 适量阅读定义为每天1-3小时 (含3小时) , 微量阅读定义为每天0-1小时 (含1小时) 。

调查表明, 每天阅读时间在3小时以上, 所占比例7.89%, 时间在1-3小时, 比例25.07%, 时间在1小时以下, 占67.04%。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属于微量阅读。需要说明的是, 在进行大量阅读的群体中已经出现了每天阅读超过10小时的学生, 而在微量阅读中也有每天不进行任何阅读的学生, 数量是25个, 占到调查人群的6.98%.换言之, 在大部分同学阅读时间较少的情况下有部分极端现象发生。

表2-2显示了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每日阅读时间状况, 通过进一步分析了解到, 每天大量时间阅读群体大部分来自农村, 占到了78.57%。而每天少量时间阅读的群体大量来自城市, 占79.41%。可见, 就阅读时间来说, 存在大量阅读和微量阅读现象, 并且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但在所调查的学生当中, 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时间仍然偏少。

我们给大学生阅读日的定义为如果大学生一天阅读书刊或杂志的时间超过累计超过30分钟, 则当日记为一个阅读日。通过表2-3, 我们发现城市学生的每周阅读日天数集中在1-3天, 并且7天均为阅读日的人数也相对较多, 达到36人, 占14.01%。城市学生总体平均天数为3.13天。而农村学生多集中在3天和5天, 总体平均天数为3.01天。加权平均后全体被调查学生每周阅读日天数为3.09天。

(二) 阅读方式与内容

阅读习惯是大学生读书状况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结合所调查学校大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 重点考察了以下几个方面:阅读笔记、阅读环境、阅读方式、阅读范围等。

1. 阅读环境偏好

表2-4显示了当今大学生对阅读坏境的偏好, 从总体上来看, 约有41.23%的学生表示喜欢在宿舍或家中, 就这一点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的偏好比例差异不大, 分别为40.52%和43.93%;其次约1/5的学生偏好图书馆或是阅览室, 在这一点的横向比较上我们不难发现, 城市大学生对其的偏好远大于农村学生, 高出约20个百分点;然而在对其他公共场合的偏好上农村学生 (28.45%) 远高于城市学生 (3.12%) , 这就可能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差异带来的对不同阅读坏境的偏好;教室作为大学生阅读的场所也被很多人偏好, 占到13.59%。综上所诉, 换句话说大学生对喜欢的阅读环境的选择更多的集中在非教学场所。

2. 阅读方式偏好

如图2-5所示, 通过我们调查表明, 大学生在选择阅读方式的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中选择自己购买和图书馆借书的人都约为1/5, 相对来说大学生更偏好自己购买, 其中比例高达32.63%, 同时约有15.48%的学生选择同学互借。总体来看几乎各种阅读方式是平分秋色。通过城市和农村的横向比较,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城市学生 (30.72%) 对图书馆等借书机构的依赖远远大于农村学生 (6.90%) , 约是其的4.5倍;而在自己购买和网络的途径上农村学生的选择却比城市大约高出8个百分点;而在其他方式的选择上通过我们调查学生还偏好相互拼书等方式。

3. 阅读内容偏好

从表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 从来不进行的相关阅读的人高达9.72%。据资料显示全国有2000万大学生, 也就是有大约200万的学生不进行相关的专业拓展, 仅仅拘泥于课本。而经常阅读的人的比例约为16.68%, 其中农村的大学生略高于城市大学生, 而大部分都集中于有时和偶尔, 其比例分别达到28.42%和45.79%。换句话说我国目前大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拓展领域是相当局限的。

表2-7显示了大学生平时学习和生活所阅读或者最关注的课外读物, 从总体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文学著作永远是不老的话题, 超过1/5的学生爱好文学著作。其次大学生比较喜欢阅读非学术类杂志 (19.88%) 、报纸 (17.27%) 、教科书 (16.43%) 以及考试复习书 (12.39%) , 而在报纸和非学术类杂志的选择上农村大学生偏好前者而城市大学生偏好后者。而科普, 学术性书籍触碰的学生则是相对较少的, 也就是100个人就几个人阅读此类书籍。对于其他的书籍, 我们调查过程发现小说, 流行文化杂志等也是大学生课余的选择。

4. 读书摘录情况

调查表明, 大学生阅读过程中有各种的习惯, 如摘录, 备注等, 然而不同的人在这些习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图2-8所示, 就我们调查的样本中, 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摘录, 评价, 备注等习惯的人数就达到40人;一直有这些阅读习惯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仅20人才有1人。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只是偶尔或者几乎没有, 其比例高达70.1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是“走马观花”式的, 而没有更多的进行相关的记录、深沉思考等。

(三) 借阅及购买书籍相关情况

1. 前往书店次数及购书频率

如图2-8所示, 从具体统计数值来看, 当代大学生平均每月去书店次数不超过1次的占62.05%, 而这一部分中的约80%表示只去一次;平均每月去两次的人约为调查人数的18.00%, 而高于2次的比例还不到20%。大学生光顾书店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大学生对购买图书的客观需求和阅读的主观愿望的程度。就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 80%的学生平均光顾书店的次数超过2次, 换言之, 当代大学生对于书店的利用率是相当的低或是各大书店缺乏吸引效应, 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2. 图书馆使用率

表2-9显示了我国大学生对国家图书馆的大体利用情况。从数据中我们直接得出:在08年从未去过国家图书馆的大学生人数比例高达62.01%, 而其中城市学生的比例更高, 达到67.17%, 农村学生相对较低约为1/2。在去过国家图书馆的大学生中1次和2次的比例相对较高, 分别为10.59%, 9.04%;去国家图书馆次数达到5次以上的100人不足5人。据中国青年报资料显示北京2008年在校大学生约为53.7万人, 也就是有 (53.7万×62.01%=33.30万) 没有去过国家图书馆, 由此我们可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这种国民共有阅读资源的利用是相当不充分的, 也是资源的浪费。

3. 图书价格

图2-10显示了在网络普及的时代, 人们对于纸质书籍的价格的看法。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书籍价格整体感觉是比较贵, 其比例高达58.90%;另外约有20%的大学生表示价格比较适合, 15.89%的大学生表示价格非常贵。结合图2-12我们可进一步说明, 图书价格过高也阻碍大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大学生的阅读受到经济的制约。因此也说明在提高大学生阅读率的途径中我们也要关注图书本身对大学生存在的约束。

4. 图书开销情况

如图2-11,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大学生在阅读上的花费比例。经过统计得出每月大学生在读书上的花费大约为106.24元, 城市大学生每个月在阅读上的花费大约134.84元, 农村大学生为57.92元。从图表我们得出每个月大约有10.72%的学生不在读书上花费, 而在读书250元以上的高消费人群的比例也达到12.60%;大部分人 (67, 55%) 的花费集中在0~200元。结合表2-10大学生对于图书价格的看法分析可知, 其也是对大学生读书花费的制约因素之一。

5. 购书满足程度

表2-12表明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对读书需求的影响。从总体水平来看差不多一半 (43.06%) 的学生表示现在的生活水平基本可以满足购书需求。从城市大学生来看41.25%的学生表示现在的消费水平基本可以满足, 略低于农村学生的46.90%。另外表中可以看出31.25%的城市学生和34.51%的农村学生表示现在的消费水平不太能满足自己的读书需求, 也就是说明了很多人可能是想买书可是要迫于自己的消费限制。对于完全不能满足自己读书需求的学生城市和农村占有相同的比例, 均为7.08%。而就完全的能满足读书需求的比例来看城市学生 (20.42%) 比农村学生 (17.56%) 高中大概3个百分点。就消费水平来看, 调查结果整体显示现在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有能力来满足自己读书需求的, 只是满足程度上存在着大小差异。

(四) 网络阅读现状

调查表明, 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约为两个小时, 而两个小时中用来进行网络阅读的时间大约为半个小时。当我们计算出网络阅读时间所占总上网时间比值时, 我们发现, 农村学生的这一比值达到了33.07%, 明显高于城市学生的26.71%。这一方面表明了网络阅读快捷、便利、花销低等特点, 同时也表现出农村学生在大学阶段对读书的渴望程度要高于城市学生。

表2-14与表2-15显示了大学生对于纸质版图书和电子版图书的偏好情况。表2-14显示, 74.29%的学生仍然偏好于纸质版图书, 12.57%的学生把电子版图书视为他们的首选。表1.3调查的问题是如果您已经看过某读物的电子书, 您是否还会购买它的纸质书?结果显示, 76.31%的学生表示如果感兴趣的话仍然会购买纸质版图书作为收藏以及再次阅读。仅有23.69%的学生表示不管内容如何都不会再购买纸质版图书。

(五) 图书馆利用情况

大学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 图书馆也是大学生获得图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一个大学的图书馆利用率直接影响着学生总体的阅读情况。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我们发现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个现象, 即每个月从图书馆借很多本书, 但是等到还书的时候, 很多书根本没有看过。造成大量图书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小组做了细致的调查, 统计情况如下:

通过表2-16,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平均每月借书三本左右, 而上学期整个学期从未借书的同学占到了8.77%, 也就是说每十一个同学中就有一个整个学期都没有在图书馆借过一本书, 平均每月借书超过六本的同学占到了10%左右。通过纵向对比, 我们发现农村学生的借阅积极性明显高于城市学生。在平均每月借书大于六本的学生中, 农村学生占到了70.6%。从每月借阅的平均值上来看, 农村学生达到了4.85本/月, 明显高于城市学生的3.43本/月。

表2-17与表2-18反应了上文所提到的问题, 即图书馆资源浪费现象, 通过表格我们发现城市学生的图书利用率仅为59.77%, 而农村学生却高达74.02%。加权平均后得到整体学生的平均图书利用率为65.30%。我们按照一个学期五个月计算, 一个学年十个月。根据教育部官方资料显示, 我国目前大学生人数约为2000万。根据公式:图书浪费量=月份×每人每月浪费数量×全国大学生数量, 代入数据, 全国每年大学生图书浪费量=10× (3.89-2.54) ×2000=27000万本, 即每年大学生借走但不看的图书达到两亿七千本。这无疑是我国图书资源的一个巨大浪费。

三.结论

(一) 大学生阅读在时间上呈现微量阅读的总体现状, 但仍存在极端现象

总体调查数据显示, 大学生日阅读时间在3小时以上者所占比例为7.89%, 1-3小时者比例为25.07%, 而1小时以下者则高达67.04%, 即大部分学生阅读停留在微量阅读阶段。然而有必要指出的是, 在进行大量阅读的群体中已经出现了每天阅读超过10小时的学生, 而在微量阅读中也有每天不进行任何阅读的学生 (数量是25个, 占到调查人群的6.98%) 。换言之, 在大部分同学阅读时间较少的情况下有部分极端现象发生。

(二) 大学生阅读时间上呈现城乡差异

农村学生在大学阶段对读书的渴望程度明显高于城市学生。在阅读时间调查中, 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量度——日阅读时间和周阅读日。调查数据显示, 就日极端阅读量的学生群体而言, 每天进行大量阅读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78.57%。而每天进行少量阅读的群体大部分来自城市, 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79.41%。可见极端日阅读量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异。但是, 值得关注的是, 城市和农村学生阅读日差异甚微, 且城市学生略高于农村学生, 城市学生总体平均周阅读日为3.13天。而农村学生为3.01天。结合城市和农村学生生活特点和差异以及将两种量度衡量下的数据比较和分析可知, 农村学生由于学习时间较长或者需要从事兼职等原因而倾向于集中于个别天进行每天较多量的阅读, 而城市学生可能由于学习压力大或者在娱乐休闲方面花费时间较多而更倾向于分散若干天每天进行每天较小量的阅读。

(三) 从阅读环境偏好来看, 宿舍和家中是当代大学生 (无论农村大学生还是城市大学生) 都极其偏好的阅读场所

其次约1/5的学生偏好图书馆或是阅览室, 在这一点的横向比较上我们不难发现, 城市大学生对其偏好远大于农村学生, 高出约20个百分点;然而在对其他公共场合的偏好上农村学生 (28.45%) 远高于城市学生 (3.12%) , 表现出不同的生活背景、生活方式的差异带来的对不同阅读坏境的偏好。教室作为大学生阅读的场所也被很多人偏好, 占到13.59%。综上所述, 大学生对阅读环境的选择更多的集中在非教学场所, 适合的环境可以使他们对于阅读的内容印象更为深刻, 也可以使阅读的效果更为明显。

(四) 从阅读方式来看, 总体来看各种方式 (总结购买, 网络阅读, 图书馆等) 可谓平分秋色

在被调者中, 32.63%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自己购买;其次大部分都表示偏向于网络阅读或是图书馆借书, 比例均为20%, 通过后边的比较我们却发现图书馆利用率却是很低的;同时约有15.48%的学生选择同学互借。通过城市和农村的横向比较,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城市学生 (30.72%) 对图书馆等借书机构的利用远远大于农村学生 (6.90%) , 约是其的4.5倍, 而在自己购买和网络的途径上农村学生的选择却比城市大约高出8个百分点。在其他方式的选择上,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还偏好相互拼书等新颖方式进行阅读。

(五) 从阅读范围来看, 大学生总体在对专业课程的相关阅读范围是比较局限的

有近十分之一 (9.72%) 的大学生几乎从不进行专业相关阅读, 经常阅读的人数也不到20% (16.68%) , 而大部分都集中于有时 (28.42%) 或者偶尔阅读 (45.79%) 。这一现象反映出, 大学生在专业相关阅读方面仍处于欠缺的状态, 专业领域的拓展极为局限。

(六) 从阅读记笔记的习惯来看, 大学生总体上阅读做摘录、备注等的习惯尚未完全形成

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摘录, 评价, 备注等习惯的人数就达到40人;一直有这些阅读习惯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仅20人中才有1人。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只是偶尔或者几乎没有, 其比例高达70.19%。这一数据反映出, 大学生多数以走马观花式的方式进行阅读, 普遍缺乏做摘录、备注和记录问题等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进一步分析出, 大学生生活中存在种种因素导致当前大学生普遍产生阅读的浮躁心理, 致使大面积的阅读习惯缺失。

(七) 图书价格过高, 购书积极性低

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光顾书店的频率极低, 月平均次数不超过1次的占62.05%, 而其中的约80%表示只去一次;月平均去两次的人约为调查人数的18.00%, 而其中高于2次的比例尚不到20%。

此外, 大学生对书籍价格整体感觉是比较贵 (58.90%) , 另外约有20%的大学生表示价格比较适合, 15.89%的大学生表示价格非常贵。分析和比较可见, 图书价格偏高, 成为了大学生购书热情不高的制约性因素。总体数据显示, 43.06%的学生表示现在的消费水平基本可以满足购书需求。而31.25%的城市学生和34.51%的农村学生表示现在的消费水平不太能满足自己的读书需求, 即很多人想买书可是迫于自己的消费水平的限制无法实现。同时, 也存在着消费水平完全不能满足自己读书需求的学生, 城市和农村占有相同的比例, 均为7.08%。调查结果整体显示现在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有能力来满足自己读书需求的, 但在满足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八) 网络阅读不断挑战传统阅读, 但是纸质版书籍仍是大学生的最爱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 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约为两个小时, 而两个小时中用来进行网络阅读的时间大约为半个小时。经计算, 网络阅读时间所占总上网时间比例, 农村学生为33.07%, 高于城市学生的26.71%。这一数字表明网络阅读快捷、便利、花销低等特点使得其成为一种挑战传统阅读的新阅读途径。但是关于电子版和纸质版阅读偏好的数据显示, 目前, 纸质版仍未大学生读书的首选 (74.29%) 。

(九) 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和利用率急需提高, 在资源的利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月借阅量来看, 学生平均每月借书三本左右, 而上学期整个学期从未借书的同学占到了8.77%, 平均每月借书超过六本的同学占到了仅占10%左右, 可见大学生月借阅图书数量还是比较少的。且农村学生月借阅平均值 (4.85本/月) 明显高于城市学生 (3.43本/月) 。

从图书馆的利用率来看, 图书馆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且城乡差异明显, 城市学生的图书利用率仅为59.77%, 而农村学生却高达74.02%。2008年从未去过国家图书馆的大学生人数比例高达62.01%, 国家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较学校图书馆的更低。

四.相关建议

(一) 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阅读意识、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阅读选择的引导和培养, 合理地开展一定的大学生阅读激励活动, 增强大学生阅读意识, 提高大学生阅读质量, 从长远角度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 树立正确并远大的理想, 基于自我的需要自觉拓宽专业知识面, 提高综合素质, 博览群书, 充分挖掘自己的各项潜能。

(三) 我国图书市场有必要针对图书价格展开整改, 在现有基础上适当节约生产成本、调整图书价格, 必要用价格因素熄灭大学生的读书热情;纠正图书出版过程中致使价格虚高的种种弊病, 从图书消费者的角度, 合理定价, 在维持图书市场稳定发展的同时让更多的人群有能力购买图书.从而活跃图书市场, 也间接地提高大学生购书热情, 鼓励大学生读者群体的读书行为。

(四) 在日常学习中, 可以通过要求大学生在看教科书, 课外书, 参考书等后写读后感、批注、综述类的文章, 并且要求学生把参考读物上包含的知识反映在专业课考试, 选修课考试, 限选课考试中的内容上, 这些都可以促进学生扩大学术类课外读物的阅读量,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 对于学校图书室, 国家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利用可以采取奖励制度来促进书籍的借阅,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设置全校读书日, 读书月等活动, 评选读书达人等来加强对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以此提高大学生图书阅读率以及图书馆等的利用率等。

大学生读书情况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大学生;读书;建议

马小红,女,1977年1月,讲师,黄河科技学院

大学,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时期,是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身修养的关键时期,而读书是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社会生存能力的提升。为了解当代大学生读书的基本现状,对读书的认识、读书目的,读书困惑等问题,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活动。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我校12个学院的本专科在校生,涵盖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31个专业,包括了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其中大一学生712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38.56%,大二学生681人,占总数36.89%,大三学生453人,比例为24.54%。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读书情况、意见及建议的广泛调查,比较全面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大学生读书指导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针对学生对读书的认识、读书目的、读书情况、读书困惑以及学生对我校读书情况的意见等,设计了25道选择题和3道开放题。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846份,有效回收率92.3%,较好地保证了问卷质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读书的认识

在问到“您认为读书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时,89.9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6.39%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一件无趣的事情;3.68%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一件负担很重的事情。

在问到“您认为读书对您有多大帮助”时,63.43%的同学表示读书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28.76%的同学认为读书对自己的帮助一般;3.74%的同学表示读书对自己的帮助不大;1.30%的同学认为读书对自己没有帮助;3.79%的同学认为读书对自己的帮助不好说。

2、大学生读书的目的

在问到“您读书最主要的目的”时,27.09%的同学认为是学业需要;49.02%的同学认为是提高修养;17.17%的同学认为读书源于兴趣;6.23%的同学认为是休闲放松;2.44%的同学认为是消磨时光。

3、大学生读书情况

在问到“您每天的读书时间”时,8.94%的人表示基本不看;30.44%的学生在1小时以内;34.45%的同學在1-2小时;19.83%的同学表示每天在2-4小时;5.80%的同学每天读书在4小时以上。

在问到“您每学期大概读几本书”时,4.01%的学生回答没有读课外书;51.68%的学生表示读1-4本;22.91%的学生回答5-7本;20.31%的学生表示每学期读书超过7本。

在问到“如果您认为你的阅读量过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时,45.07%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大,没有时间;12.95%的学生回答没兴趣;17.44%的学生回答不善于阅读;8.76%的学生认为书籍价格太贵;回答其他的同学占15.68%。

4、大学生的读书困惑

在问到“您在读书过程中的主要困惑是什么?”时,31.42%的同学表示不知道读什么书;32.94%的同学表示不知道怎么去读书;31.96%的学生表示读完书后没什么收获。

5、大学生对读书现状的意见与建议

最后一道主观题“你对我校读书现状有什么好的建议”,有328位同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要重视读书氛围的营造。学生建议加大读书活动宣传及推广力度,从新生入校便开始通过多种形式引领读书风气,培养学生读书习惯,使读书成为每名学生的生活方式;

其次,建议为学生提供读书交流的平台。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交流和读书成果展示,学生的积极性尚没有被调动起来。许多同学建议通过举办读书交流会、征文比赛、优秀图书推荐、设立每周读书日等方式为学生读书搭建交流平台;

第三,加强教师对学生读书的指导,目前的读书活动主要由学生独立进行,学生普遍存在不知道读什么,如何读的问题,希望通过系列读书讲座、读书指导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从而使读书有目标、有实效。

三、总结与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读书充满期待,但是尚存在读书时间少、不知读什么、如何读书等困惑。如何更有效地引导每一名学生合理规划读书时间,掌握读书方法,明确阅读目标、读书规划,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是教育者的重大责任。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大学生热爱读书、理性读书。

(一)提供优质资源,营造校园读书氛围

调查显示,认为学校读书氛围很好的同学仅占33%,这说明学生尽管对读书有比较积极的认知,但学校整体的读书氛围尚需引导。这就需要学校打造读书平台,加强读书活动宣传,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应努力为学生争取更多经过精心筛选的优质阅读资源,完善面向全体学生的各种网络图书数据库资源,而这种资源与学生的专业学习、人文素质提升密切相关。

(二)配备阅读教师,制定学生读书规划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读书存在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缺乏规划的现象。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选拔业务精、能力强的任课教师、辅导员担任学生阅读指导师,从入学开始,引导学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兴趣及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系统的书目选择,帮助他们制定大学三到四年比较清晰的读书规划,进行读书方面的自我探索,并定期检查规划的执行情况。通过这些措施引导学生摆脱为了考试而被动读书或盲目读书方式,学会主动在社会化视野下读书学习,并强化实践理念,通过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使读书转化为个人实实在在的能力。

(三)加强读书指导,解决学生读书困惑

当前,急功近利的阅读习惯也在不少大学生身上蔓延,学生大学四年往往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许多大学生对读书的理解仅限于青春文学、玄幻等读物,读书只为了消遣娱乐,缺乏目的性。这方面除了大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外,还在于缺乏相应引导。学校要把倡导读书的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读书指导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松青.我国在校大学生读书表现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对上海市1305名大学生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8(9).

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 篇4

大学时期的生活,一个人只有一次。在这极其宝贵的年华里,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度过?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这三年的光阴?那就是多读书、读好书,为以后的人生储备必要的知识基础。那么走进大学校园后的大学生们的读书现状又是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本院大学生中做了一份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做了如下总结。

一、大学生的读书现状

现状一:大学生读书时间少。对本院大学生读书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超过1小时,只有5%的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超过3小时,其余65%的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都少于1小时。

现状二:大学生读书类型多样。在对大学生读书内容调查中发现,35%的学生选择了专业参考书,30.62%的学生选择知识拓展的书,一名大三学生解释说:“平时课业负担很重,读书时间本来就比较少,读这些休闲类书籍能让我放松下来,给自己减减压”。

现状三:大学生读书功利性强。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读书功利性逐渐加强。很多技能型、实用型的书籍占书架上的大部分比例。在课外读书时间中,这类书籍也已经成为了首选。不难发现,这些书籍中大部分与考试有关。在走访几家大型书店时也发现,书店摆在最显眼位置、最畅销的也往往是各类备考书。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读书是立足于现实社会的需要的。现状四:阅读渠道多样,电子阅读成为时尚。在“你通过什么方式阅读?”的问题上,45%的同学选择了从图书馆借阅图书,10%的学生选择了通过网络渠道。从中可以看出,图书馆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扩大阅读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从结果中也明显地发现电子阅读越来越成为大学生阅读不可忽视的媒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读物的出现已经开始挑战传统的纸质书籍,并悄然改变大学生的阅读方式。

现状五:快餐式“浅阅读”渐成风尚。

什么叫浅阅读、快餐化?根据这些年的有关报道,大致可以归结为:一是鼓吹所谓的“读图时代”;浅阅读和深阅读(?)对人大脑皮层的刺激不一样,二是鼓吹所谓的“速读”和“缩读”;三是鼓吹“时尚阅读”和“轻松阅读”。在对我校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承认自己的阅读比较快餐化,通常以浏览为主。仅有少数学生对自己比较偏爱的读书会精读甚至重复读。

通过以上调查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的读书生活是喜忧参半的,喜的是大多数学生能通过读书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忧的是在读书内容、读书方式的选择上以及在读书时间的分配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造成这种读书现状的原因的思考。

二、大学生读书现状成因分析

1、网络和休闲娱乐挤占了大部分读书时间。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休闲娱乐活动的多样化,使得大学生们不再满足象牙塔里单调的读书生活,他们的业余时间被各种娱乐活动所占据。如今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如网上聊天、网络

游戏、KTV、电影、旅游等等。除此之外,大学校园中的人际交往也日益丰富,男女朋友、各种老乡会、学生社团活动层出不穷,这让刚刚从高压式应试教育禁锢中挣脱出来的大学生们眼前一亮,不觉陶醉其间、乐此不疲,如此一来,阅读时间更为大大减少。

2、课业负担重也是大学生读书较少的原因之一。当今大学生课外阅读较少的原因还有课程偏多,再加上不少学生加修其他应用技能如营养师等、攻读外语、学计算机等,使得他们读书时间自然减少。为了美好的前程牺牲点读书时间,这笔账不管谁来算都是划得来的。

3、就业压力大是大学生读书功利性的直接原因。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大学生读书目的越来越实际。他们是从高考的千军万马中冲杀出来的,已经习惯了考什么学什么,因而他们在读书之前总是先考虑这本书对自己是否实用,显得十分急功近利。这和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例如很多招聘单位青睐更多证书的人,这就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压力,迫使大学生为了与招聘单位要求相符而读书,这无疑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功利性。

大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广泛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有益的影响。因此,针对大学生的读书现状,我们有责任进行反思,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三、启示与思考

(一)学校方面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学校方面责无旁贷,学校应该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他们明确读书的目的,实现课外阅读的多样化、合理化,真正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提高素质。

1、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占领阅读主阵地。

如今,大学校园里的社团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频繁的社团活动占用了学生很多课余时间,使他们用于读书的时间相对减少。如果学校也能组织一些读书方面的社团活动,这对大学生的阅读生活无疑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如定期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读书汇报会、读书演讲会等,这样就会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读书中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同时也让他们在活动和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阅读的效果。久而久之,积极健康的阅读活动自然成了引领学生人生导向的主阵地,在学校德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和开放性功能。

图书馆是学生读书的最佳场所。图书馆是书的海洋,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提升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开放性功能。为了让学生在图书馆中的阅读收获最大,学校应该不断丰富图书馆的馆藏,增加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严格图书馆的借阅制度。使学生在这里得到诗意的栖居,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3、完善考核制度,把大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

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瞬间,所有从高考的独木桥中挤过来的学子们都暂时松了一口气,以为从此告别题海,迈向新的天地。没想到进入大学不久,高三的一幕重新上演,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再一次被题海所淹没。因此,完善考核制度也是高校改革的当务之急,如学校可以增加选修科目,减少必修科目,或增加平时考核成绩的比例,减少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以便让大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更多更好的书籍,不只做学习的工具和考试的机器,而是做一个有思想有观点有理想有道德的发展中的人。减少周学时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读书的选择、读书的方式上直接决定着读书的效果。作为当代大学生,无论是立足自己的发展,还是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都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读书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1、抓住点滴时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总有人把没有时间当作不读书的理由,其实这只是借口。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我们无须像欧阳修那样连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也不放过,也不用像董仲舒那样“三年不窥园”地苦读,我们只要从那些毫无意义的网络游戏、休闲娱乐中解放出来,就会拥有更多的读书时间。因为网络只是虚拟空间,它给人带来的快乐毕竟是短暂的,只有读书带给人的才是终身的享受;而人沉溺于休闲娱乐中久了,也容易玩物丧志,只有读书终能启迪人的心志,使人变得高尚。

2、树立远大理想,克服读书的功利性。

未来社会需要的不单单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和较强的综合能力的人,因此那些考什么就读什么的做法,只能把自己逼进死胡同。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个人不能只盯着个人的前途,只有把眼光放远,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后来终于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铸就了大国总理的不朽风范。因此我们不能只想着毕业后找一份事做,而应该先想着会一个高尚的人。克服了功利性目的,那么可选择的阅读范围就会广阔得多,人生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3、培养广泛兴趣,不断完善阅读结构。

“读书就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博采众长。而在调查结果中显示,我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了重专业轻素质、重消遣轻理论、重“畅销”轻经典的倾向,这样的阅读倾向和阅读结构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完善阅读结构,专业理论书籍要阅读,经典名著更要阅读,因为能成为经典的名著,浓缩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和语言,它让我们走进高尚,远离低俗。休闲娱乐不是不可以阅读,但决不能让休闲娱乐左右我们的价值取向。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因此,我们读书既要广泛又要精选,既要博采又要专攻,使阅读跟得上时代的节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读书情况报告 篇5

(二)调查内容:从大学生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领域以及大学生活等方面进行调查。具体内容见附在本文最后的调查问卷。

1.收到有效问卷122份,其中男生56人(约占45.90%),女生66人(约占54.10%);大一学生50人(约占40.98%),大二学生70人(约占57.38%),大三学生2人(约占1.64%)。因此主要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

2.在以最喜欢哪种途径读书及其大概比例中的调查结果为:约53.11%的同学阅读纸质书,约28.08%的同学阅读电子书和网上读书,约18.80%阅读报刊杂志。由此看出,纸质书仍然是大学生们阅读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书和网上阅读也以迅猛的势头增长。

3.关于每天是否读书的问题,只有约19.67%的同学选择是,约55.74%的同学选择基本能做到,而24.59%的同学选择了不是,只是偶尔会读。超过半数的同学基本能做到每天都阅读。

4.关于平均每天会花多长时间阅读,约6.56%的同学在三小时以上,约67.21%的同学在13小时之间,约22.95%的同学选择少于1小时,而约3.28%的同学选择了基本不看书。由此看来,大部分同学每天的阅读时间在13小时左右。

5.除课本外平均每个月会读几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73.77%的同学选择13本,约14.75%的同学选择46本,约4.92%的同学选择了6本以上。

6.在暑假生活中阅读了多少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50.82%的同学选择了12本(含2本),约34.43%的同学选择了34本(含4本),只有约8.2%的同学选择了5本及以上。

7.面对丰富的大学生活,面对时间的安排,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倾向,他们最注重哪点,这道题给出了答案。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学习,当学霸,约27.87%的同学更喜欢阅读,增长知识,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看电影,放松身心,约3.28%的同学更喜欢上网,享受时光,约29.51%的同学更喜欢参加社团或者兼职,锻炼能力,而约9.84% =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因为很可能喜欢大学生活的许多部分,因此这道题设为单选题,由此评估出哪一方面最得大学生重视。而由该样本得到,参加社团和兼职来锻炼能力最为受喜欢,紧随其后的就是阅读。因此当代大学生还是很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的。

8.关于通常的阅读地点的问题,约55.74%的同学选择图书馆,36.07%的同学选择自习教室,约73.77%的同学选择寝室,约55.74%的同学选择家,约22.95%的同学选择书店,约1.64%的同学选择食堂,约6.56%的同学选择其他。由此可见,寝室、图书馆、家和自习教室还是比较大众的读书地点。

9.关于阅读主要的问题,约70.49%的同学通过自己购买,约55.74%的同学通过到图书馆借阅,约42.62%的同学通过向他人借阅,约55.74%的同学通过下载到手机上阅读,约32.79%的同学通过网上阅读,约3.28%的人选择其他方式。由此可见,自己购买到图书馆借阅和下载到手机上阅读是阅读的主要。

10.关于喜欢什么类型的书籍,约59.02%的同学选择了文学名著,约50.82%的同学选择通俗小说,约34.43%的同学选择历史传记,约21.31%的同学选择经济管理,约40.98%的同学选择生活励志,约14.75%的同学选择宗教哲学,约19.76%的同学选择自然科学,约6.56%的同学选择军事,约1.64%的同学选择法律,约32.79%的同学选择专业书籍,约14.75%的同学选择其他。排在前三名的是文学名著通俗小说和生活励志,而专业书籍得到的喜爱程度仍然不够。

11.在更喜欢哪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中,约72.13%的同学选择小说,约8.2%的同学选择散文,约3.28%的同学选择诗歌,约1.64%的同学选择其他,约11.48%的同学选择都喜欢,约3.28%的同学选择不喜欢文学类。因此小说仍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12.老师推荐的与专业相关的书是否积极去读的问题,约22.95%的同学选择通常都会找来看,约67.21%的同学选择看一些,约9.84%的同学选择从未。大部分的同学会看一些老师推荐的与专业相关的书籍。

13.关于是否会做读书笔记的问题,约19.67%的同学选择会,约34.43%的同学选择不会,约45.9%的同学选择偶尔,一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做一些读书笔记的习惯,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同学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14.遇到喜欢的书,通常的做法,约59.02%的同学选择用最快的时间将它读完,约14.75%的同学选择按照自己的计划阅读,约21.31%的同学选择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两页,约4.92%的同学选择虎头蛇尾,通常看不完。因此超过半数的同学还是对阅读充满兴趣,但要注意是否会因为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甚至是小说),影响自己本来安排去做的事情。

15.关于对自己读书量的评估,0%的同学认为自己读书很多,约4.92%的同学选择较多,约62.3%的同学选择一般,约22.95%的同学选择较少,约9.84%的同学选择很少。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读书量还是不足,从中获取的知识更是不够。

16.大学生是否会关注和阅读畅销书,约31.15%的同学选择会,约60.66%的同学选择只是知道大概,不会去读,约8.2%的同学选择不关注。大部分大学生知道知道大概,这是紧跟时代步伐的一种表现,不能对于时代潮流熟视无睹,但也要仔细甄别,不能跟风而动,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书。

17.关于对于网络小说的看法,约24.59%的同学认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约22.95%的同学认为充分利用现代载体,利于传播,约14.75%的同学认为内容和写作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约37.7%的同学认为整体品位不高,质量较差。比较多数的同学不看好网络小说,这是要在鱼目混杂的书堆里有双明辨的慧眼,当然也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网络小说,但不能只作为消遣的工具。

18.读书应该是求质还是求量的问题,约34.43%的同学选择了宁可少读,也要读得有质量,约27.87%的同学选择了泛读,了解大意,能读更多的书,约37.7%的同学选择了努力既求质又求量,当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样看来,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三者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同学做出自己不同的选择。怎样读得既有质又有量,值得我们的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或者做些读书笔记,提升我们读书的质量。

19关于阅读动力的话题,完全出于兴趣爱好这一选项被选次数占有效问卷总数的百分率约为83.61%,提高学习成绩约为16.39%,拓展知识面,跟上时代步伐约为52.46%,提高个人素养和品位约为57.38%,消遣,打发时光约为45.9%,选择其他的约为4.92%。可见,阅读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并非是绝对功利的,绝大多数的阅读是出自兴趣爱好。提高个人素质也是大学生阅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其对于未来人生的塑造也是很有帮助的,在讲究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更应该拓宽知识面,阅读确实是一种良好的途径。

20关于阅读最大困惑的问题,约21.31%的同学选择了不知道读什么,约14.75%的同学选择不知道怎样读,约19.67%的同学选择 不知道读了有什么意义,约57.38%的同学选择读了但记不住,约40.98%的同学选择读了但用不上或者不会用。相对来说,阅读之后记不住和不会用成为大学生们的阅读困惑。怎样学以致用,也许也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思考的。

大学生课外读书情况调查问卷 篇6

亲爱的大学生朋友们,升入大学之后,你们还在读书吗?你们课外有很多时间读书吗?你们还记得读书带来的收获吗?请根据您大学之后的状态,真实回答下列问题,谢谢配合。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级:A、大一B、大二C、研一

3、您是否有阅读的习惯:A、是B、否

4、您会经常去图书馆读书吗?A、是B、否

5、您选择读书的类型:A、小说B、散文集

C、诗集D、纪实文学

E、杂志F、学术类

6、您读书时是否做笔记:A、是B、否

7、您读完一本书后是否会写感想: A、是B、否

8、您大学后阅读的频率:A、每周三次及以上B、每周一次

C、每月一次D、少于每月一次E、不读书

9、您会在什么情况下阅读: A、学习疲倦时B、大段空闲时间

C、零碎时间D、随时随地阅读

10、您认为进入大学后读书较少的原因是:

A、学业繁重B、没找到感兴趣的书C、没有读书习惯D、其他

11、您通过什么方式选择书目:A、优秀书单推荐B、身边人的推荐

C、自己到书店选择D、随意选择

12、您喜欢读什么形式的书:A、纸质书B、电子书

13、您是否觉得读书会带来收获(关于人生价值认识、心态等):

A、是B、否

14、您是否有读书计划(是否会在未来有计划的读书):

A、是B、否

15、您是否认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关于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 篇7

开学的时候, 新华书店里挤满了购参考资料的家长、学生;课间, 同学们都在埋头做作业, 好像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体育课上, 部分学生偷偷溜回教室做作业。同学们的作业负担真的这么重吗?再如, 当老师布置完作业, 有的同学就说:“唉, 又是这种作业, 真没劲!”同学们到底喜欢怎样的作业?有没有按时完成这些作业?这些作业的完成质量如何?作业不是一堂课的结束, 而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孩子对待作业的态度更能反映出他们是否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此, 我们六 (4) 班同学提出了“江溪小学学生作业情况调查”的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不勤奋, 就没有成就;如果你不思索, 就成不了才。我们写作业也是这样。但做好一份作业往往成为同学们的难题。现在学生的作业情况究竟如何?平时都有哪些作业, 学生是否喜欢这些作业, 作业量又如何, 学生怎样对待这些作业, 老师批改作业的态度, 作业的形式以及学生能否按时完成——都是我们这次调查的内容, 希望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了解学生的作业现状。作为老师、家长应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设计和布置学生乐于做的作业。让作业成为孩子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动力, 让作业成为一面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的镜子。

三、基本活动内容

1.准备阶段

(1) 明确我们这次活动的实际意义。

(2) 讨论分组, 确定调查内容, 设计调查问卷。

为了能使调查结果更确切, 我们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 针对全校每个班进行调查。

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

1.请问你平常都有哪些作业?

A.语文B.数学C.英语D.其他实践活动

2.你都喜欢这些作业吗?

A.都喜欢B.有部分喜欢C.都不喜欢

3.你认为每天的作业量合适吗?

A.合适B.多了C.少了

4.对于这些作业, 你是什么态度?

A.认真完成B.一般C.不认真

5.你认为老师批改作业认真吗?

A.认真B.一般C.不认真

6.你最喜欢的作业是什么形式?

A.书面作业B.口头作业C.实践活动

7.你都按时完成作业吗?

A.按时B.偶尔拖欠C.常常拖欠

2.实施阶段

活动一:学生对此次调查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毕竟这个课题本身也是他们所关注的。一下课, 他们有的去教室, 有的在走廊上, 有的到操场, 还有学生利用放学以后的时间在校门口进行调查。不时有学生兴奋地告诉我他 (她) 已经调查了几个同学, 有的还和同伴交流在调查中碰到的趣事和困难。第二天课间活动时间, 我看到还有同学进行调查活动, 他们告诉我说还要多调查几个人。

活动二:各小组汇总调查情况, 指导学生整理资料, 分析调查数据。

学生调查结束后, 我把他们调查的数据归总如下:

(注:共调查了550人)

活动三:指导学生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学生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

(1) 学生的作业都是以语文、数学为主, 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还有英语作业。

(2)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这些作业, 但是也有不少学生表示, 有一些作业并不令人喜欢。

(3) 老师布置的作业量还是比较合适的, 认为作业太多的占22.7%, 可以看出学生们的作业负担还是有点重。

(4) 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 只有约65.9%的同学是认真完成的, 居然有28.9%的学生只是一般态度, 谈不上十分认真, 还有5%的学生不认真完成。看来同学们的作业质量有待提高。

(5) 同学们普遍认为老师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的。

(6) 作业的形式以书面作业居多, 占41.2%, 也有一些口头作业占37.7%, 但实践性的作业不多, 只占21%。看来老师布置的作业形式较为单一。其实有好多同学很喜欢实践性的作业。

(7) 大部分同学都能按时完成作业, 少数人会偶尔拖欠, 其中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3.总结阶段

活动一:我们的调查报告

活动二: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以多种方式展示、交流。

在汇报课上, 同学们以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如展示调查结果、谈这次活动的感想、自己的困惑等。

活动三:共同商讨并确立如何利用我们的调查结果服务于学校的教学。

(1) 将调查结果如实展示给任课老师。

(2) 以书面形式向老师说出同学们的心声, 提一些建议。

(3) 以漫画、广播宣传等方式鼓励同学们积极地、认真地、独立地完成作业, 提高作业质量。

(4) 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四、学生的收获

(1) 学生的调查问卷。 (略)

(2) 学生的调查报告。 (略)

(3) 学生的感受。 (附)

(4) 给老师的话。 (附)

五、反思和体会

这个主题的诞生不是偶然的, 进入六年级以后, 经常有学生说作业多, 所以这项活动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了。学生对此的热情出乎我的意料, 后来终于明白了, 综合实践活动要来源于学生实际, 我们不该把他们的欲望和激情捆住。

六年级的学生, 有了较强的活动能力, 再加上他们有浓厚的兴趣, 因此大家就表现得更投入。在指导方面, 我分别与各小组进行沟通, 了解他们的进度、看需要哪方面的指导。指导过程中, 我比较注重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有意识地、针对性地指导他们, 因为他们有相对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 这关系到整个小组的活动参与面和活动效果。比如, 有些同学比较懒惰或别的原因不积极参与活动, 组长就要发动大家活动时带上他, 保证学生的参与面;综合采纳本小组各成员的良好活动建议等。

在学生的这次调查活动临近结束时, 我意识到, 其实我们还可以对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进行调查, 从更多方面去了解大家对我校目前学生的作业量等相关情况, 甚至调查了解别的学校的情况。这一点, 最初同学们没有谁意识到, 所以也没有人提出, 而我作为指导老师, 因为自己没有想到所以无从“启发”学生去想到。尽管我们可以把这作为后续活动, 继续展开调查, 但是, 这在活动形式上是一种简单的重复, 在时间上是一种浪费。我们完全可以把这几个不同对象的调查同时铺开, 这样, 得出的调查结果内容更充实、全面, 更有说服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同时, 我深深感到学生的发散思维来自于老师充满智慧的启发, 这是一种长久的潜移默化。要真正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除了在时间与精力上大量地投入, 对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很高, 在学生成长的同时, 自己也在不断成长。老师也要和学生一样, 在做中学, 不断反思, 善于总结, 才能使自己更快成长。

这次调查也反映出我们老师平时作业布置出现的一些问题。试问:学生厌烦你的作业, 怎会喜欢你的课呢? 相反, 孩子爱上写你的作业不是更让我们确信你的课堂是多么有吸引力吗?!

关于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高等学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国家助学金 调查

国家助学金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的助学金,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的标准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1—3档。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并轨,国家助学金的数额和覆盖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助学金的品种、来源也日益增多。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党、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视和支持,在高校形成了对困难学生的激励机制,对于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全面成才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以及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国家助学金发放需要对学生的贫困情况进行全面地评价,需要地方相关职能部门的困难证明以及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评议小组组成的评议组,实现公平、公正、公开地发放助学金。目前,笔者对成都大学医护学院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同学进行了关于国家助学金运用方向的问卷调查,共发自编调查问卷312份,收回286份,回收率为9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围绕受调查者的家庭情况的基本信息;助学金对受调查者的学习生活影响;助学金对受调查者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以及受调查者对国家助学金使用情况这四个方面进行的调查。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1.助学金对困难家庭学生生活的影响

92%困难家庭学生的月生活费用约为500元/月,其中月生活费用在600元以上的困难家庭学生占总数的8%,助学金的发放基本上解决了困难家庭学生的生活需求。从生活的消费上可以看出困难家庭学生都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不铺张浪费,做到了勤俭节约。

2.困难家庭学生对助学金的运用情况

在国家助学金的运用方向上,由于这是一道多选题和自由发挥题,所以同学们所填的答案比较多,但主要运用于生活费、学费、学习资料和购买衣物方面。

根据调查表的数据统计来看,98%的困难家庭学生将国家助学金运用到生活费上,满足了同学们的生活需求,运用到学费的困难家庭学生也占到了总数的29%,其中10%的同学运用到了衣物和购买学习资料上,但也有3%的同学将其运用到外出旅游和购买高档用品方面,没有发挥国家助学金的应有的作用,对国家助学金的意义并不是很清楚。

3.助学金对困难家庭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

困难家庭学生的主观消费要求不高,“勤俭节约”是他们消费观念的主流,他们大都衣着朴素、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助学金不仅满足了困难家庭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还帮助他们树立了自立、自强、节俭的观念。

综合来看,国家助学金还是能够较好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困难家庭学生的生活所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家设立助学金的初衷也都是为了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但是,通过走访与调查也发现部分大学生对助学金的认识和使用存在误区,大学生的诚信在经历着考验,其中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与思想:

1、极少数大学生存在着国家免费资助的侥幸想法,加上贫困证明是由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出具,学校在逐个审核时相对困难,导致虚假证明的出现。

2、也有部分困难家庭学生将国家助学金运用到购买高档消费品和娱乐方面,校园中出现了学生领取助学金后用于非助学开支行为。

3、极少数的困难家庭学生将国家助学金运用到生活费的同时,安于勉强的生活,不思进取,没有任何积极的行动,没有认识到国家助学金的真正意义。

这次调查让我们了解了家庭困难大学生获国家助学金后的生活情况,助学金的运用方向及助学金的发挥状况。同时为了更好地让贫困大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国家助学金,明确国家助学金的真正意义,加强对获奖学生的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应做到到以下几点:

1、部分学生为了进“贫困门”而弄虚作假,填写的家庭经济状况不真实,导致出现了一些虚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诚信知识教育,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自警、自励、自省等方式进行自我教育,将诚信规范上升为做人的内在要求,从根本上提高同学们的诚信素质。切实保障资金落实到困难家庭学生身上,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强化多方面监督,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坚持困难学生认定和助学金发放的公示制度、坚持实地走访和调查等措施,接受同学们和评议小组的监督,进一步加强对助学金管理运用情况的全程监督、检查。

3、对于滥用国家助学金,用于请客、送礼或其它高档次消费的,一经调查核实,学校将收回资金并予以纪律处分。

4、做好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宣传工作,让同学们有更深切的了解,树立国家助学金正确运用观。大学生不仅要正确使用助学金,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感恩意识。我们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义务服务及志愿者活动。如到学校附近的社区或家乡开展义务劳动、科学文化讲座、公益活动等。

5、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开展以诚信、励志为主题的班会、党团支部活动以及一些有关“自立自强”的讲座,鼓励同学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时还要教育家庭困难学生正确对待贫困问题,积极参与学校开设的勤工俭学岗位,利用周末时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的新时代大学生形象。

【参考文献】

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篇9

一、引言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交流的工具。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网络是把双刃剑。那么,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到底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到底有多大?大学生上网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我做了此次调查。

二、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发现,接触网络自小学起,中学起,大学起的分别为

16.7%,73.3%和10%,可见网络在我们这一代大学生中是比较普及切同学们普遍较早接触网络,网络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家中或寝室是主要上网场所 10%的被调查者主要在网吧上网,在家或学校寝室上网的占了90%.据调查所知,有53.3%的同学上网是为了工作学习学要查找资料完成作业,16.7%的同学是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3另有少部分同学上网有其他需求,但总体上上网的目的与生活紧密结合,有劳有逸。从这些纷繁的上网目的可见网络为我们学习、查询资料、联系亲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快捷的方式,从而丰富了我们的大学生活。下载资料和浏览信息的同学占了大部分,可见很大一部分同学都知道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信息库来搜集信息;纯粹娱乐的比例很小,说明在我校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并不是很严重,大学生的是非观念还是比较强的,自制力、抗诱惑的能力也比较强。

据调查得来的数据显示:仅有10%的学生每周上网1~2次,90%的学生每周上网3次或3次以上;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钱中,36.7%的人为20元以下,63.3%的人为20-50元。由此可见我校学生每周花费在上网的时间偏多,学生每人每月用在上网上的开销仍算合理。

在工作日中一星期上网的时间在1-2小时占36.7%,周末或节假日中2-4小时的最多占40%,此次调查中为出现经常通宵上网的同学,从未通宵的占了40%,偶尔通宵的占了60%有此可我校学生对待上网这件事还是比较理性的,安排也还何以。但仍反映出现在大学生的生活问题,多数人会偶尔通宵上网,健康上网的意识淡薄。通宵上网既伤身体又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这种上网习惯实在是不可取。

6.7%的调查对象有过网恋经历。在对网恋的态度方面,43.3%的人没有过网恋经历也不表态,50%的人认为网恋完全不靠谱持反对态度。

当然,在被调查的这么多人中,男女大学生上网的情况,大一大二同学上网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调查结果显示,男生接触网络一般早于女生。

三、通过对这个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上网反映出的几个问题:

1.上网环境较好:大多数人选择在家里或寝室上网避开了网吧的不良环境。网吧大多十分拥挤,空气污浊,网吧里面的人鱼龙混杂,潜在的危险多。

2.网络知识贫乏。许多大学生在网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费电子信箱、看新闻外,就不知道做什么。只喜欢玩游戏,聊天交友这类。所以学生在对网络的利用还是比较贫乏的。调查中有20%的同学觉得自己对网络知识或技术一点也不具备。

76.7%的同学觉得自己还行,只有3.3%的同学觉得自己算得上精通,但是这其中还有两位同学是学习相关专业的。

3.随意性大。从上网原因选择上体现出大学生上网存在较强随意性。

4.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只有23.3%的同学认为自己完全不依赖网络,66.7%的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对网络的依赖另有16.7%的同学明确认为自己依赖网络。这说明大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

四,对于调查结果的思考

1.网络的影响:

信息时代匆匆的步伐让大学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网络,不管它会带来多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中夹杂多少不良的成份.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为什么同样是应用网络,大学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实际的意义,而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作为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而不利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辩识和思考的能力.所以在纷繁的现象背后,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来看待网络。

2.学习方面:

互联网向大学生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大大超过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并不否认网络同时带来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特别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整的价值观念还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强,很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网络完全开放和虚拟的空间可以让大学生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但如果把握不好,好奇的心态和过分的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也许会把学习引入歧途.3.身体健康方面:

(1)上网对身体的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上网时间过长和使用电脑坐姿错误.(2)长时间的上网,会对眼睛有伤害,使其疲劳,从而影响视力.我建议: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课例范文下一篇:二单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