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及分析的调查

2024-09-16

银行理财产品及分析的调查(共7篇)

银行理财产品及分析的调查 篇1

理财业务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称谓, 欧美国家通常叫金融规划服务或资产管理业务, 香港和台湾通常叫财富管理服务。之所以称其为理财业务, 主要源于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向银监会申请在国内第一家开办这项业务。这里的“理”可以当形容词理解, 可以理解为理性地管理财务, 不但要办理, 还要有理性, 理性地防范风险。所以我们把它叫“理财业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理财产品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因此理财产品的发展也更受人们的关注。时至今日, 国内各家银行拓展中高端理财业务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滞。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外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个人理财品牌, 并在高端客户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概述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又称财富管理业务, 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的活动。国际上成熟的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 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 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 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 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

理财业务的本质特征是个性化、组合化、综合化。现代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客户或者客户群的金融服务需求, 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规划、资金管理、投资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形成的综合化、个性化的一种服务方式。它的本质特征是个性化、组合化、综合化, 即针对特定客户群体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通过多种金融工具与交易方式的组合与创新, 实现银行服务方式与经营模式的综合化。

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金融时报年报显示, 2008年工行境内销售各类个人理财产品19373亿元, 比上年增加8186亿元, 增长73.2%。其中, 全年个人银行类理财产品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达13424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7.7倍, 在同业内的表现遥遥领先。中行发售结构性理财和委托理财产品565款, 人民币理财积极创新, 外币理财业务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建行发售“利得盈”、“乾图理财”、“建行财富”等各类理财产品共计910期, 发行金额4289亿元, 较上年增长3636亿元, 增幅55.7%;其中全年销售的个人理财产品3838亿元, 是上年的5.17倍。

2008年, 针对股票市场低迷、客户理财需求变化的趋势, 各家银行及时调整银行类理财产品研发策略, 收益稳定的避险型理财产品成为主流。工行去年加快了投资于票据、债券、信托贷款等工具的低风险、收益稳定型理财产品推广步伐, 适时推出了“灵通快线”超短期理财、票据投资理财等新产品。中行则推出23期183.40亿元的中银货币市场增值理财计划, 重构“中银平稳收益理财计划”。

就银行将理财业务的重点转向风险较低、收益稳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和短期理财产品,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 2008年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虽然没有延续2007年的火爆, 但是针对资本市场低迷、个人客户理财需求变化的趋势, 银行调整了理财产品结构, 转向收益稳健型产品, 使个人理财业务维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2009年, 避险型理财产品仍将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主流。

四、影响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仍然以产品销售为中心, 还没有过渡到以客户为中心, 业务仅停留在产品上, 尽管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品牌, 也纷纷建立理财中心, 但它们的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 仅是储蓄功能的扩展和最初级的咨询服务, 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 缺乏个性化服务。绝大多数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出发点, 是将其作为优质营销服务的一个手段。影响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 居民现代金融意识不强;

(二) 分业经营制约业务发展;

(三) 其他机构分流理财业务。

1.证券公司;2.信托投资公司;3.基金公司;4.保险公司。

五、进一步深化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建议

银行理财业务经营发展过程实质应该是从过去的依靠物理网点资源转变为依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实现规模、质量、效益三方面动态协调和优化平衡的过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用创新思维构建银行的核心业务模式, 因此, 建议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丰富产品设计, 转变经营观念;

(二) 加大创新力度, 拓展理财业务品种;

(三) 科学设计理财产品,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四) 营造正确的监管引导;

(五) 提高服务质量, 分层次细化服务。

摘要:2008年, 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幅回调, 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遭遇重创, 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尽管经历了较为严重的“监管风暴”, 但凭借其稳健、多样化等优势, 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成为资本市场弱势下的资金避风港。银行理财业务连通了宏观金融政策与微观银行主体, 不仅深刻地改变了银行自身的发展路径, 也对国家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对目前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建议。

关键词:理财,商业银行,风险

参考文献

[1]陈晶萍, 韩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探析[J].商业经济, 2006.11

[2]钟玲静.国内商行理财业务定位[J].时代经贸, 2007.1

银行理财产品及分析的调查 篇2

【摘要】作为商业银行一个新型的中间业务,银行理财产品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迅速,规模逐渐加大,增强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它不仅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也成为居民进行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重要方式。面对各银行理财产品种类和数量的大量增加,投资者很难选择出一款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为了使银行更好的销售理财产品以及更好地满足人们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银行需要了解和发掘投资者的需求,为客户制定合适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客户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的理财目标。因此本文从泰州居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角度出发,分析探讨目前泰州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状况、消费者的取向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泰州居民 银行理财产品 影响因素

一、调查概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个人财富迅速增长,金融市场日趋蓬勃,个人理财市场的需求日渐凸显,银行业务也日益发展壮大。在实际的进行理财产品的经营的时候,客户进行理财产品的购买,同时,银行定期的向客户支付相应的收益,在理财产品出现损失的时候,这些损失通过客户来进行承担。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泰州居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状况以及目前泰州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劣势,收集泰州居民的意见和反馈,我们展开了这一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简便而快速地对不同人群共发放问卷并有效回收、整理相关数据资料,进而研究分析出泰州居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状况以及改进意见和方法。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书面调查的形式,项目组成员分工协作,利用空闲时间,在各商业银行网点随机发放了200份调查表,并有效回收了200份调查表,回收率为100%,从而来了解泰州居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情况,大多数的居民都认真的填写了报告,所有数据采用askform软件最后进行统计。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结果

在200份有效问卷中,投资者的性别、年龄、学历以及银行理财产品的认购起点对泰州居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泰州居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6到45岁的年龄段的人居多。在调查访问的这些人中学历为大学专科或本科的人居多,一个月的工资大致都处在5000元左右。从这些基本信息可见,去银行办理业务的人群大多为中年人且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且拥有一定的财富。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占年净收入的比例分别在25%以下和25%到50%两个阶段,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大多为了解一点且大多数是通过网络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这两个机构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调查人员购买小于等于3个月的银行理财产品,更倾向于中等风险中等收益类型的理财产品且理财产品的金额起点是5万元,大多保本固定和保本浮动收益类的理财产品的选择说明调查者大多为投机保本者,想通过短时间赚取一定的收益。

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特点:市场对理财产品需求呈现短期化;保本收益型理财产品成为主要产品,但与居民需求相悖;居民认购理财产品仍然以柜面渠道为主。

三、泰州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不足

(一)市场上理财产品逐渐丰富,但同质化趋向严重

通过对于国内各个商业银行所开发和设计的理财产品进行调查和分析能够发现,这些不同的理财产品存在着很多的共性,同质化情况比较突出,这样情况的存在是不利于理财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在进行理财产品的开发设计的时候,需要银行进行更多的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建立起一个品牌,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实现更为稳定快速的发展。

(二)银行的操作风险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需提高

在实际的进行理财产品的经营的时候,各项工作的进行不透明,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在投入资金之后不能够对于资金的动向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而且,在银行实际运用这些资金的时候也没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这使得资金的经营运作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资金的运作将会遇到更多的风险,有可能带来各种经营损失,进而损害客户的利益。同时,从目前的基本情况来看,很多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没有掌握专业的技能,不能够满足特定岗位业务服务的基本要求,使得相关的业务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长远发展来看,对于银行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三)个人理财观念上存在的误区多

很多人在进行理财的时候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作用,所以人们在实际的进行理财活动的时候有着一系列的误区。首先,人们在进行理财的时候更倾向于进行储蓄,通过储蓄是难以获得理财收益的,因为人民币在不断的进行贬值,而储蓄所获得的微薄收益难以对于贬值的部分进行弥补,因此,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财富一直都在缩水。其次,还有很多人对于各种理财方式似乎都比较的感兴趣,进行各种投资活动,这样看上去能够实现对于投资风险的分散,但实际上在进行理财的时候,人们难以掌握各种理财方式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技巧,反而会使得自己的理财活动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最终导致损失的出现。

四、影响泰州居民理财产品市场的需求因素

宏观经济策略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理财市场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作用。稳定的政治环境是产品市场良好发展的基础,如果政治环境不稳定,对外会导致国际地位下降,本币贬值,对内会导致社会动荡,从而对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利率:利率水平的变化对风险和收益的评估具有标杆性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率也成为了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利率的提高会使投资者将资金存入银行的倾向增加,从而影响对理财的决策。

通货膨胀:在人们的收入不变的时候,如果商品的价格上升了,人们的购买能力就会出现不足;如果人们的收入依然不变,但是商品的价格降低了,人们的购买能力就会实现提高。现在,随着人民币不断的贬值,很多人都不希望自己的财富缩水,因此,往往都会选择那些安全系数较高而且能够弥补贬值损失的理财方式。

产品发行品牌:银行的实力和业务水准决定了对产品所筹集资金的管理能力,对产品的收益具有决定性作用。中资银行在了解本国市场结构、客户状况以及法律和经济环境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但较于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投资经验,中资银行处于劣势。

产品委托期:一般来说,产品的期望收益随产品委托期的增加而增加,其风险表现在,委托期越长,违约风险越大,反之亦然。其所带来的价值表现在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后,创造新价值而带来增值,即委托期越长,增值额也应该越大。

除此之外,还有微观方面的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到对理财产品的需求。

居民收入水平:个人平均月收入越多,居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可能性越大,对购买次数和购买增加金额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金融市场的竞争水平:在整个市场的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加以及竞争对手对于更为科学合理营销手段的运用,会使得商业银行在进行个人理财产品经营的时候面临更多的压力。

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在进行理财产品价格界定的时候,需要注意各个不同方面的因素,比如,利率水平就会对于其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进行实际的经营活动的时候,需要对于实际利率以及名义利率做出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在很多时候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是有着很多的区别的,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建议

在总结出影响泰州居民银行理财产品需求的关键因素之后,银行在开展理财产品的营销工作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银行品牌,增强银行实力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其他规模较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要通过多种途径树立银行的品牌,尤其是要注重银行工作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对投资者披露产品风险的程度,增强销售人员的真诚度,才能较快的树立银行品牌,增强投资者对银行品牌的喜爱与忠诚度。

(二)精简银行网点数量,简化银行理财产品的办理方式

泰州居民对通过银行网点柜台办理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很大的偏好。此次被调查的200名泰州居民中,对于银行网点的数量和便利性的关注度并不是太高,这说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新的方式出现对传统的银行网点柜台办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各大银行应该适当精简银行网点的数量,集中精力搭建好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现代银行业务模式的软件平台,给顾客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网上服务。

(三)提升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与服务态度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属于银行理财产品购买者的尊重需求。投资者将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作为影响其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说明在产品的安全性、收益性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尊重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时影响其是否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个关键因素。银行理财产品具有同质性,可复制性较强,但是银行的服务却是难以复制的,通过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无疑是增强消费者对银行忠诚度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陈睿,金红卫.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风险分析企业导报.2012(5)

[2]林金富.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对策.金融监管研究.2013(2)

[3]林业新.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投资理财.2015(10)

[4]李京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10).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015)

银行理财产品及分析的调查 篇3

客观上讲,农行还没有完全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来设置内部机构,业务上虽然设置了前后台,但只是从控制信贷风险的角度来考虑,并未真正从市场营销角度来设置内部机构。现对拓宽个人存款来源、借记卡、电子银行等营销方面出现的问题及现状进行一些探讨。

一、金融产品开发缺乏个性化

个人金融产品开发面对的是不同背景的个人客户,在设计开发新产品时银行应站在个人客户的立场对市场进行细分,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个人金融产品。但从农行新近推出的产品看,陆续有亲子卡,青田侨商卡等,但后续的理财功能等设计没有跟上,即使开发出了产品,也是围绕金融产品来增加服务项目。这种以产品为中心的开发模式造成各家银行虽然推出了很多金融产品,但实际业务范围还是较为狭窄。在推出新产品时,大多从银行自身利益出发,从而有意无意地做出种种对客户不利的限制,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最终导致能享受个人金融服务的只是客户群中的很少一部分。个人金融业务从单纯的消费信贷扩大为包括结算、担保、投资管理、个人理财、咨询等广泛内容。个人金融业务收入成为各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同时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应客户需求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网络进一步提供旅游、信息、交通和娱乐等个性化服务。

二、市场营销工作乏力

目前各网点均配备了客户经理,理财经理,随着2011年7月AFP理财师培训班的结业,各网点,各部门涌现了大批量的理财师,向商业化、市场化经营迈出了一大步,但客户经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及主动性还有很大差距。客户经理离客户很远,营销部门对客户缺乏主动了解,开发新客户全凭关系和酒席,对宣扬我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底气不足,更没有完整的营销理念来支撑客户经理的行为。

首先,农行青田分行的弱势主要表现为营销理念落后和缺乏新的营销手段。在青 田分行,理财员和储蓄员的差别并不大,都是在柜台前等待客户,为客户办理业务,这种认识显然是有偏差的。但恰恰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个人金融业务营销方式的单一化,即仍然遵守传统的柜台式推销,完全没有个人金融业务所必须的市场营销理念,当然也谈不上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一体化的概念了。

其次,金融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一家银行推出新产品后,很快就被其他银行仿效。所以从产品品种来看,各家银行大同小异,关键看营销手段。还是缺乏对营销市场的细分和新的营销手段。

三、结论与建议

(一)成立理财中心,强调自己的品牌。很多商业银行都成立私人银行,进行集中理财,集中设计、开发、办理私人客户的金融服务。个人理财业务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放眼青田个人理财争夺战就已经是硝烟弥漫: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理财中心扎堆而起,另外,新的投资热点也不断涌现,目前,黄金理财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实际上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了良好投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会打响青田的“金钥匙”个人理财品牌。

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业务

调查显示27%的人有个人理财服务的需求。这部分人群关注的内容是金融资产如何分配、如何增值,需要银行的理财专家提供各种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率及流动性等指标。调查中有32%的居民需要银行提供个人理财咨询,36%的居民需要银行代做投资理财。

(二)加强营销力度

银行理财产品及分析的调查 篇4

1、选题的背景

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界定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从2006年底开始,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中国的理财产品市场作为全球最大、最具有活力的新兴市场,中国引发了全球金融机构的进军兴趣。在几年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今天在我国的大小城市里,它几乎被大家所熟知[3]。就在最近这短短的几年时间中,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上推出的人民币和外汇理财产品已达上千个品种,个人金融理财资金己超千亿元的规模,但是继美国经济危机,雷曼兄弟的破产,国内部分商业银行相继出现到期的理财产品零收益,甚至有的出现负收益的现象。

2、选题的研究意义

在这些产品中,当初对外介绍的预期收益率最高的达到28%,最低的也预计为10%,但是到期的投资收益却令出乎投资者的意料之外,大部分发售这种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都受到客户的投诉。从这些客户的投诉案例可以得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管理存在很多方面的缺陷。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生存现状,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4]。通过完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管理的系统体系,提高商业银行对理财业务风险的管理水平,并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管,是保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理财业务在规范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相关文献

(1)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相关文献.刘远昌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组合设计与风险管理[5]这一文章中,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而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论文说明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即商业银行以特定类型客户的理财需求为目标,充分运用银行的资源和优势,为客户确定理财目标、实施理财计划和提高理财效率而提供的一系列满足客户各项理财需求的,多功能、专业化、综合化理财投资组合。该文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归纳法与比较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主线,对理财产品设计进行研究。

杜静的中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分析[6],这篇文章借助SWOT方法,系统、客观地分析了中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具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提出中西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分析策略。

王积田、王虹、徐研共同发表的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7]一文,主要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入手,采集最新数据将银行理财产品做了系统的分类和比较,重点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进行分析,为了提出创新发展银行理财业务的对策,对未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魏涛发表的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究[8],该文对理财市场上繁多的理财产品进行了归纳梳理,并针对性做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给投资者和商业银行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吕雪发表的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的探讨[9]一文,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历程,指出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中存在产品同质化等主要问题,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穿心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提出了解决但匪浅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2)国外学者对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相关文献

Gloria Barczak.I’am Seholder Ellen, Bruee.K.Pilling.[10]基于银行服务的消费者动机类型的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客户选择银行创新产品(如ATM,网上银行,信用卡等)的原因和动机。

Hersh Shefrin,Meir Statman[11]认为在设计金融产品时,传统研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现金流,而未考虑客户的因素,建议在金融产品设计时更多地考虑引入客户的行为因素。

Bart Lariviere and Dirk Vanden Poel[12] 研究了银行为即将结婚的年轻人提供理财产品的优势。并指出这一阶段,年轻人很容易变换银行服务。要想使其成为银行的长期客户,便利性、价格等是吸引这些群体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况

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及种类

(1)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以宁波的金融理财产品市场为例[13]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用“火爆”两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从普益财富数据库显示来看,截至2011年12月底,商业银行发行的投资理财产品已超过2.5万款,创下了历史新高。从宁波的理财产品市场来看,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宁波银行业共计发售理财产品6889款,累计募集资金达1821.77亿元。期限结构方面,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合计2991款,占比43.42%;1个月至1年的理财产品共计3758款,占比54.55%;一年以上的理财产品140款,占比2.03%。

首先是1个月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呈现“高开低走”态势。年初,受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影响,商业银行为满足存贷比考核大量发行短期理财产品,上半年该类理财产品份额一度在所有理财产品中接近五成。而三季度以来,随着银监会对此类理财产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目前市场上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基本绝迹。

其次,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断调高。去年上半年,绝大多数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还集中在3%-5%区间内,收益率5%以上的理财产品占比相对较小;而下半年,收益率5%以上的理财产品在全部理财产品中占比接近三成,上升幅度较为明显[14]。

此外,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大行其道。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辖区银行业发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共计4033款,在全部理财产品中占比为58.54%,同时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募集金额在全部理财产品募集总额中的占比也在七成以上。

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一片红火,一方面反映出,在实际负利率及股市、房市等投资收益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部分老百姓虽风险厌恶情绪渐浓,但投资理财需求却趋于旺盛;另一方面也表明,在货币政策偏紧的大环境中,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比的监管压力等因素使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来补充一部分存款。

出于对理财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考虑,加强监管无疑是必要的。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居民日益旺盛的投资理财需求会继续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形成支撑。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储户承受风险的不同程度和收益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最常见的分类方式为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不同来分类[15],一共有以下五种:

2.1银信合作产品。银信合作产品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信托合同,建立信托 3

关系,明确银行、信托公司和投资者各方的权利义务。银行作为委托人, 将理财资金信托给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作为资金的受托人,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管理;信托期满,向受益人(银行理财计划的投资者)分配信托财产。在我国,银信合作产品是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当中出现较早的一类产品,在我国出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初期,银行对于金融类产品的经营渠道和效益并不理想。所以,商业银行便委托具有良好诚信和合作关系的信托机构[16]。通过信托公司对客户资金进行运作从而获得收益。这此类理财产品的规模比较大,同时基于信托机构良好的运作的能力被社会普遍认可,从而,此类理财产品一直具有较好的需求规模。但是从 2008 年美国信贷危机开始,此类产品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当中的比例大幅度缩水。

2.2结构性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在投资期限上来说,属于一种中长期的投资,投资的类型是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17]。由于其在自由度上的宽松,所以相对于其他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种类更为丰富且复杂。

2.3QDII 产品。2004 年7 月30日,工商银行推出了国内第一款 QDII 理财产品,随后该类理财产品规模不断增大,但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股市出现了大量负收益产品, 严重影响了QDII 产品的市场形象和后续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

最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得到迅速发展,理财产品的种类也日新月异,投资渠道正在一步步的扩大,理财产品市场的规模更是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总的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看:

(1)理财产品的种类日益繁多。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商业银行就开始向市场推出理财产品,既包括人民币理财产品也包括外币的理财产品。我国金融市场第一次推出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在2005年年初。随后,在2005 年年底,银监会允许获得衍生品业务许可证的银行发行股票类挂钩产品和商品挂钩产品,这项决定给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迅速发展给予了制度上的保证。在此基础上,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得到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各类新产品不断的出现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

(2)监督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不完善。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以及设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其中牵涉的行业也越来越多,每个理财产品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再加上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国内通胀严重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大部

分理财产品在收益下降的同时,产品的风险程度哦直线上升。风险程度的上升,在在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监督管理机构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因为理财产品的售后纠纷问题越来多,但是我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机制和内部控制方面都做的不太完善,有待进一步的提高。[18](3)极度匮乏高水平的理财师。随着各种风险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了规避风险,从而涉及股票、基金、保险、国债、信托、外汇等多个领域。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的理财部门对理财经理都有一定程度的素质要求,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等来确定该理财师的专业水准。以此来保证该人员具备理财师要求的一些金融知识、行业的相关经验以及一定程度的管理经验。另外,还要对理财师进行法律方面的要求,并强调要了解本行所有的理财产品及其相应的风险特征,并遵守职业道德。从我国现在的理财人员队伍中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部门还是非常缺乏这一类高素质要求的理财师。

(4)投资者风险意识低。“投资有风险,理财须谨慎”,“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理财方面的名言警句,无不在提醒着所有的投资者,所有理财产品都是具备一定程度的风险性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是,你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会从中得到多少收益。然而,现在很多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总是错误的认为,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是零风险的。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具备相应的风险意识。由于每一个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银行理财从业人员一般都要通过风险测试以及根据客户的年龄与资产状况进行判断。

3、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新趋势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加,储户对理财产品“低风险,高收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之间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纷纷上调自身的产品收益率,导致市场上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率普遍走高。

现阶段,在对一些理财产品的统计和研究中得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和方式方法越来越广泛。现如今,理财产品已经不限于人民币的固定收益产品,而将理财产品中的投资方向转向更为广阔的外币市场,包括美元、英镑、欧元、法郎、港元等。在投资的方式方法上,也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债券和股票等,而把目光转向期货、期权等衍生的投资产品。最重要的

一点是,理财产品的设计方案也从最初靠模仿国外的理财产品慢慢转变到自我创新、自我研发的新一个阶段。

(2)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不断增加。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逐渐从以“收益第一,风险第二”的投资态度,转变到“风险第一,收益第二”的投资立场。投资者对金融市场上市场风险的认识有了一个极大的提升,,更加偏好于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

(3)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越来越好。随着投资者对理财知识的不断追求,投资理财的素养逐步提升,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有个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意识到流动性低的理财产品将会使得自己面临一个更高的风险溢价。流动性好的理财产品可以让投资者本身的资金周转有一个较为灵活的环境[19]。因此,近几年,各大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的时候就更为注意要改善产品的流动性。

4、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原因简析

外部原因即:

(1)外汇理财产品相继出现在国内的金融市场,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推出理财产品的开端。2004年初,光大银行和中国银行推出对私外币理财产品,标志着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正式出现和运作。

(2)资金脱媒和国际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趋势似的商业银行不得不加快自身创新的脚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内部原因即:

(1)社会对理财产品的需求规模扩大。因为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居民储蓄率也稳步上升,但物价的飞速上涨,居民为了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使自己的资产保值甚至增值,就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提出了需求。

(2)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制度(QDII)的推出,促进了双币理财产品的发展,从而更加繁荣了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市场[20]。

(3)商业银行面临着转变自身发展模式及其拓宽其融资筹资渠道的压力。商业银行自身及大环境转变的双重压力,促进了我国理财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理财产品的规模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正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品种数量激增、参与机构的范围越来越广的极好发展局面。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时间非常的短,但发展的速度却很快。最近几年,6

理财产品发行的数量成倍增长,发行里理财产品的银行大幅增加。发行主体结构日趋完善,除了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理财产品之外,一些国际知名银行也相继在国内推出了理财产品,城商行发行占比逐渐增加,理财产品基础资产类别日渐丰富,结构性理财产品不断拓展了国民的投资渠道。我国商业银行以实现客户利益和达到自身经济效益为两大基础,对经过储户授权的储蓄资金进行资金运作。在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当中,通过客户不同的授权范围来对其在银行存储的资金进行支配和运作,并且由投资获得的收益都根据具体的理财产品类型,分别由客户和银行按照签订的合约约定进行承担。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是在我国内需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在得到的产物。银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拓宽自身的业务类型,而国民对于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需求规模日益强烈[21]。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和数量正在日益地扩大并且愈加复杂。如何减少甚至回避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拓展业务的关键所在。

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

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呈正相关关系,没有绝对意义上无风险的理财产品,所以,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是一定要承担相应的风险的。尤其在现阶段,金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鱼龙混杂,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从而,对理财产品风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购买一只理财产品,便意味着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22]。而理财产品的相关风险主要包括:

1、通货膨胀风险:由于理财产品收益是以货币的形式来支付的,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理财产品在到期之后它的到期收益率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损失的多少是与投资者投资期内的通胀程度密切相关的。近几年,我国通货膨胀严重,一些中长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受到冷落,但是短期类的理财产品市场却由于其较好的抗通胀能力而受到投资者的追捧,部分商业银行的理财师也说:“未来银行的主要选择是短期类已拿回那个理财产品。”故而,在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下,投资者该如何理性的选择短期类理财产品是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浙商银行理财部经理何东华表示:“在面对通货膨胀这个大前提下,投资者可以通过将有限的资产投资到流动性比较好或

是有抗通胀能力较强的短期类银行理财产品。”并且在银行理财产品的选择上,何经理也有两点建议。首先,是选择收益率相对较高的短期产品、滚动式产品、开放式产品,代替活期存款;其次,可以选择间接挂钩物价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如挂钩消费类股票、医药类股票、石油价格等结构性理财产品,一般这类挂钩产品在通货膨胀背景下都有不俗表现。

2、政策风险:受金融监管政策以及理财市场相关法规政策影响,理财产品的投资、偿还等可能不能正常进行,这将导致理财产品收益降低甚至理财产品本金损失。如宁波银行今年9月份发行的汇通理财09年第40期理财产品就是典型的地方财政担保信托产品。该产品期限2年,年化收益率5%。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认购西安信托成立的“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兴湖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单一资金信托”,贷款主要用途为苏州市相城区欣湖路、盛运路、盛冶路工程建设项目,产品的主要还款来源为相城区财政预算。

财政部在《关于坚决制止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行为的通知》文件中表示,这种由财政担保向社会集资的行为违反《担保法》第八条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而正是由于有地方政府“打包票”,此类理财产品的销售异常火爆。大多数理财产品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家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后,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配套资金压力,因此采取了这种打擦边球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而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沉重,其还款能力令人担忧。如牡丹江市政府发行的“政信富民”理财产品甚至强制当地公务员和老师购买该款产品。财政部的文件出台以后,就使得该类理财产品面临了较大的政策性风险。

据悉,包括重庆、哈尔滨、昆明、长沙等地方政府都发售过由地方财政提供担保的信托理财产品,涉及数量多达30多款,预期年化收益率大多在5%-7%左右。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还是购买了该类理财产品以后的本金及利息安全。浦发银行理财经理崔志鹏表示,财政部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执行细则,这些运行中的违规理财产品是否应立即停止、清算并退还投资者资金目前尚不清楚,投资者可以去购买该类产品的银行咨询相关事宜。

3、信用风险:假如理财产品的投资与某个企业或机构的信用有关,比如 8

购买企业发行的债券、投资企业信托贷款等,理财产品就需要承担企业相应的信用风险,如果这个企业发生违约、破产等情况,理财产品投资会蒙受损失。[23] 近日,民生银行发售的一款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特别引人注目,一年期产品,预期收益率高达8%,投资门槛仅5万元。该产品募集资金主要通过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发起的信托计划向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发放信托贷款。不过,一位银行理财专家分析称,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的背后,可能是贷款人信用等级的降低,投资者在购买该类产品时,一定要警惕高收益背后的信用风险。

目前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已经有不少企业因此倒闭,一些行业融资也越来越困难,不少企业很难向银行贷到款,转而通过信托贷款进行社会融资,由于其信用等级较低,提供的贷款利率也相对较高。产品风险也比较大,投资者要特别注意。

民生银行理财经理也明确表示,该产品的收益率虽然很吸引人,但是蕴藏的风险也较大,在民生银行的风险评级中,被列入5级的高风险级别,因此并不推荐一般的稳健型投资者购买。该理财经理进一步解释道,该产品的贷款对象江苏熔盛是外商独资造船企业,产品到期时江苏熔盛将以建造船舶的尾款作为还款来源。而在目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国际贸易萎缩,运费快速下滑,造船业风险很高,已经下了订单和部分定金的在建船舶,也会面临废单和尾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如果江苏熔盛到期不能还本付息,投资者将面临较大风险。

有理财专家表示,目前由于系统性风险加大,投资者在挑选信托类理财产品时,要尽量回避出口外向型、房地产等风险较大的行业,而尽量挑选国有大型企业或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品种。

4、流动性风险:某些理财产品期限较长或投资于难于及时变现的金融产品,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投资者在急用资金时可能面临无法提前赎回理财资金的风险或面临按照不利的市场价格变现所致的亏损风险。为了能够减小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投资者可以进行资产配置,将一部分闲置资金投资于随时可以赎回的高流动性产品,以免用钱时不能够及时赎回。此外,需要关注的是,现金管理类产品有巨额赎回的条款限制,一旦集中赎回达到一定比例,银行有权利拒绝或延期处理。

去年年底,市民的年终奖红包刚发不少银行就盯紧了市民鼓鼓的钱包,扎堆推出

了产品期限为1~7天左右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而市民,也纷纷把年终奖和闲置资金投入银行,希望年底能从银行拿利息领“红包”。对此,业内人士提醒道,超短期理财产品投资要谨防产品的流动性风险。

市民郝女士是一家外资企业驻青岛分公司公关部经理,月工资在7000元左右,生活水平处于中上层,而且比较稳定。“以前,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存款不做理财只选定期。”郝女士告诉记者,半年之前,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尝试投入了5万元的银行存款购买了一款30天的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收益竟有129.17元,算下来年收益率在3.1%左右。“比存一年定期利息高出一大截,而且也比较灵活。”尝到一次甜头后,自己和家人商量了一下,年底时,又将2万元的年终奖金和家里一些闲置的资金凑足了20万,存了一个11天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正好在27号把这些钱赎回来,不但不耽误过年的花销还能赚个不大不小的红包。

银行推出五花八门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是否有风险?市民应如何选购,如何规避风险?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的总经理助理王海标提醒道,市民购买高收益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应谨防产品的流动性风险。

“超短期理财产品期限短、收益高、市民可根据自己的现金需求和计划需求,进行理性的投资。”王海标称,超短期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货币市场,投向不一样,风险度和收益会受到一些影响。但相对于高风险理财产品,超短期理财产品风险相对较低。

王总特别提醒道,银行对超短期理财产品一般有额度管理,当募集资金与赎回资金极度不平衡时,银行会限制大额赎回,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当初银行募集了10个亿的资金,当投资者赎回大量资金时,银行当前储备只有8个亿,它就会限制大额赎回,投资者的资金也就会被套住。王总建议道,市民购买时应问明保本条款、收益以及其它限制性条款。

5、操作管理风险:银行是理财产品的受托人,其管理、处分理财产品资金的水平,以及其是否勤勉尽职,直接影响理财产品投资的理财收益的实现。理财产品因操作风险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案例非常多。

温州的洪女士在银行大厅购买了理财产品,在盖有银行公章的文件上签字画押,一切都和在其他银行办理业务一样。但是,资金却并没有进入银行,而是进

了客户经理的腰包。洪女士的个案发人深省。让她更难以接受的是,挪用她资金的客户经理与其已相识多年。这位客户经理大展旁氏骗局手段,将洪女士的资金用于放高利贷。与洪女士有类似遭遇的客户有多名,被挪用的资金总量多达数千万元。正是由于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客户经理才露出蛛丝马迹。[24]

6、信息披露风险:商业银行将根据理财产品说明书的约定,向投资者发布理财产品的信息公告,如估值、产品到期收益率等。若因通讯故障、系统故障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投资者无法及时了解理财产品信息,这可能影响理财产品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从而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的实现。以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重庆农商行和星展银行作为样板,对信息披露、风险揭示、投资资产、费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建行信息披露整体较为完备。有产品说明书供查阅下载农。成立公告,以表格形式发布起息日、终止日、预期收益率;到期公告,以表格形式发布投资资产组合情况、实际年化收益率、托管费率。但在产品运行期间,没有相关信息披露。

民生银行的产品说明书以表格形式在网站上公布;到期收益公告,以表格形式披露起息日、到期日、到期年化收益率和产品管理费;运行公告,例行提示是否正常运行。但没有产品成立公告。

上海银行的信息披露十分简单。网站上仅以表格形式介绍产品基本信息,类似于成立公告,没有产品说明书,无到期、收益公告。

重庆农商行的信息披露工作比较到位。网站上有产品说明书供查阅下载,成功募集资金后发布理财计划成立信息,到期后发布收益公告。

星展银行的信息披露比较模糊。网站有产品说明书供下载,但是没有往期产品信息,无到期、收益公告。宏源证券分析师邓海清、方芳指出,星展银行的产品说明书表达晦涩,并有专有名词,虽然在后面有解释,但还是给投资者了解产品实情设置了障碍。他们认为,这些描述使得说明书的可读性差,投资者难以理解。

部分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详细以及信息更新的不及时,都会对投资者的理财投资造成不小的风险。

7、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投入相关的金融市场中去,但是金融市场的不断波动会对理财产品本金及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有很多种原因。价格波动大,导致投资者所购买的理财产品面临的市 11

场风险也相应变大。例如,在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时,由于全球资本市场均大幅下挫,当时大多数与资本市场相关的理财产品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市场风险又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首先识别分析的是利率风险。利率风险就是哟与利率的变动导致投资者收益的不确定性,或者指由于预期的利率水平和到期时候的实际市场利率水平的差异而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2012年6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宽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第一时间,青岛银行决定将存款利率调高至最高上限1.1倍。一家城商行高管直言:“尽管存贷款利率被放宽浮动区间,但存贷比的监管要求还在,需要通过做强理财产品业务争取更大存款规模,银行才有底气拓展创新业务。”理财产品的一大优势,正是产品利率不受监管机构控制,能够贴近市场投资回报预期。2012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前三季度已累计发售约2.39万款银行理财产品,远超2011年发行量总和,保守估计2012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售量不低于3万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20万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6.73万亿元,市场普遍预测年底余额有望突破9万亿。

银行理财井喷背后,利率市场化的大幕已渐渐开启,正倒逼银行吸存压力骤增,也将为银行理财带来新的机遇期。

8、不可抗力风险: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将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可能影响理财产品的受理、投资、偿还等的正常进行,甚至导致理财产品收益降低甚至本金损失。

四、针对理财产品的八大风险的建议和对策探索

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不断发展,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理财产品呈现处的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风险,我们得出了一下几点对策来尽可能的减少理财产品所包含的风险,尽可能的降低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的风险溢价。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对于降低通胀风险和政策性风险,应该从营造正确的监管引导 12

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做起。监督和指导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及时跟踪并总结、分析、解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出台必要的配套政策,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银监会日前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显示,银监会将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于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非标准化的债权资产加强管理。通过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来适时降低投资理财的风险,增强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信任和信心[25]。

2、对于降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应该从增强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做起。减少金融理财产品自身的风险。在理财业务发展中,银行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理财产品的类型和性质进行合理正确的定位。与银监会对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性质定义只有委托一种代理性质不同,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具有三种不同性质的代理方式:储蓄、信托和委托。并且,大部分投资理财者本身对于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怀疑。所以,商业银行应更加完善“银行内部监查 ”,停过认真仔细的评估理财产品不同环节中所具有的风险,科学的设计制定并实施与之配套的严谨的控制标准和措施。在公开发行招募阶段,应该充分公开理财产品的详细信息,从而实现各种金融理财产品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26]。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来优先保障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3、对于降低操作风险和信息传递风险,应该从加强专业理财人员队伍的组织和建设做起。各大商业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专业素养的高低将会对个人理财业务服务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还会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例如,前段时间报纸上报道一则新闻,某先生在某银行向理财经理询问自己适合购买哪种理财产品是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该先生在询问时,明确表明自己要购买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而该银行的理财经理却由于本身专业素养的不足,向其推荐了一款高风险,非保本的理财产品。最后,到产品到期时,该先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失。我想这不仅造成了该先生物质上的损失,在另一方面,也会对银行的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加快培养造

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理财专家,对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显得尤为迫切。

4、我们还要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的合理正确营销。要拓宽理财产品的销售的人群范围,许多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的消费群群体集中在有一定闲置资金的中老年人,但是,却忽视了,这类消费群体购买理财产品的目的是为了保值,与理财产品出现的初衷——增值,相去甚远。商业银行应该讲目光转到社会上的白领、金领阶层,向这一类有较高的持续稳定的收入,并且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的消费群体。所以,这就对商业银行如何提高自身对理财产品的营销能力提出了一个更高水平的要求。还有一点就是,要增强对各类理财 首先,加强对各类理财产品的宣传力度跟广度。因为现阶段,虽然金融市场上有大量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但是商业银行对这些理财产品的宣传方式较为简单,多数理财产品需要投资者主动到各大已拿回那个网点去咨询理财经理,才可以得知较为详细的信息。所以各大银行要以多种方式宣传,借助媒体的力量,拓宽宣传范围。再有一点就是,在设计理财产品时,要根据不同社会阶层来设计不同侧重点的投资方案,使不同的消费阶层可以有最适合自身能力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应通过加强这两方面来降低理财产品的风险[27]。

5、最重要的是:立足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适应市场的理财产品,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场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技巧 篇5

我们通常都会发现,一些小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要比大银行的高。从往年的年收益来看,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与银行规模成反比。预期收益排前的往往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地方商业银行等小型银行,预期收益排在中间的是规模稍微大些的股份制银行等中型银行,预期收益最低的是大型银行。

技巧二:紧盯“爱过节”的银行

每逢节假日,商场售品就会打折促销,同样的“促销”活动在银行理财产品里也会出现。利用节日的由头,发行理财产品,是银行的一贯做法,所以,选购银行理财产品时,目光不妨可以往“爱过节”的银行身上瞅一瞅。每逢节日,银行都会提前一至两周发行相应的节日理财产品,在情人节、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春节等各大节日,都能找到银行发行的“节日专属”理财产品,投资者在此时购进一点也非常有必要。

有数据统计,曾有22家商业银行发行过节日理财产品。其中,最“爱过节”的银行是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兰州银行,这3家银行发行的“节日专属”产品,至少包含6个节日。据银率网统计,去年教师节那一天,一共有5家银行发行了教师节专属理财产品,其中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江苏银行一款投资期限为730天的理财产品,年预期收益率高达6.8%,比普通的银行两年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3.75%,高出了3.05个百分点。一般而言,这类理财产品常比同期发行的其他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要高,因而备受投资者的青睐,常常几个小时内就被抢光。所以,注意理财产品的发行时间也显得很重要,下手抢的动作要快。

技巧三:银行“钱荒季”收益率往往更高

一般来说,各家银行是每季度末、半年、整年考核一次,银行由于市场资金紧张以及揽储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往往会通过发行“冲时点”较高收益理财产品来吸储。所以,投资者可以在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关注银行理财产品。

每年的6月份被称为“钱荒季”,也被认为是一年中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最好时节。206月出现的让金融界无比震撼的“钱荒”,相信每位投资者都还记忆犹新。

银行间上演的前所未有的“揽储大战”,发行的很多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都达到了7%―8%。今年的揽储大战虽然没有去年来得凶猛,但是相比平日发行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还是高出了许多。

技巧四:倒腾时间差

其实,在享受银行考核时点带来的好处时,还有很多其他的小窍门可寻。例如,倒腾时间差。根据银行以往的理财产品发行情况,往往越临近月末、季尾、年底的时候,其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也就越高。在月初买银行理财产品显然是不合适了,但如果恰好这段时间投资者的资金属于空置期,等到月末再购买,那岂不是浪费了?其实不然,因为银行也有发行投资期限是一星期、半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一般预期收益也有1%-2%,相比存在银行的活期收益的0.35%,还是要高出不少的。所以,碰到这种情况,可以在月初进行短期的理财,到月末再购买中长期的理财产品,从而锁定高收益。

技巧五:手机银行买理财产品收益率更高

随着国民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渠道也逐步多元化。从传统的柜台购买渠道,到网上银行购买,再到手机银行购买,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越来越方便,同时,不同的购买渠道,收益率也不一样。

现在很多银行都推出网上银行专属产品和手机银行专属产品,浏览其理财产品,不难发现,与传统理财产品相比,手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以高预期收益率为卖点,一般手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较同期限的传统理财产品能高出0.1%―0.5%。另外,从投资期限来看,网上银行理财产品主要以中短期产品为主,一般都是小于6个月,手机专属理财产品主要集中在短期产品上面,一般是1至3个月。

技巧六:逛“理财夜市”秒杀高收益理财产品

“朝九晚五”既是银行的营业时间,也是多数白领们的上班时间。白天忙于工作的白领没有时间到银行柜台购买理财产品,不过选择逛“理财夜市”,一样也可以抢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创新研究 篇6

目前, 世界各国的理财市场正处于市场垄断竞争阶段。商业银行依靠其独有的社会地位和优势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理财产品的开发以及后续的服务方面都有了显而易见的成就。但是,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发行理财产品数量虽多, 但其每年的增长率在下降。在金融产品设计方面, 只有极少数银行拥有核心竞争力, 并且提升能力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及其个人理财业务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 仍然存在着不足和改进之处。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动因分析

(一) 人们的迫切需要

2015年, 中国城乡居民的近450000亿元储蓄余额, 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富裕阶层已经形成, 对个人理财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巩固。目前, 我国的工薪阶级仍然占我国人口的大部分, 而其工资增长的速度在近几年仍然低于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 而我国居民又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增加其对各种不同理财产品的需求。因此, 越来越多的银行客户开始萌生对现金、消费支出、教育、风险管理与保险、投资、退休养老、财产分配与传承等规划的思考。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生产形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们更加追求经济的高收益、工作的快节奏和生活的高质量, 因此也更加需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保障和理财服务。

(二) 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的压力

今年来, 中国出现了众多外资银行, 它们的出现增加对我国本土银行的竞争力。特别是随着近几年“脱媒”现象的出现,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非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带来的很大的威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 我国国内银行应该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程度, 增强大众的认可, 对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做出有力的回应。近年来, 商业银行通过不断的并购和重组其他的金融机构来使其规模不断扩大。因此银行业的整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导致要加快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

(三) 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动力

商业银行贷款利差持续减少, 是因为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由此带来了中间业务的拓展和其他业务盈利能力的增加。这些方法是现在很多银行采用的。个人理财业务不再只是针对优质的客户资源, 它还为其他的银行提供服务。这样又增加了利润来源的渠道。在其他国家, 尤其是西方国家, 在银行盈利能力方面, 个人理财业务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 现在进行理财产品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西方国家成功做到营业利润由依赖传统业务向中间业务转变的经验也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三、现如今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情况

(一) 银行理财产品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最早的理财业务是招商银行在1995年推出的, 第一次引进了“一卡通”, 为我国理财产品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在我国理财产品的发展史上举起了第一面大旗。从第一次提出到今天, 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规模越来越来, 发行金额以及数量不断增多。截至2015年底, 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3.5万亿元, 较2014年底增加8.48万亿元, 增幅为56.46%。

(二) 监管体系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中国现在跨行业、跨市场金融产品日益丰富,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 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形成了以债券, 股票, 基金, 期货, 黄金等系列产品, 也出现了债券远期交易, 利率互换, 远期外汇交易, 外汇掉期交易, 权证等新的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些理财产品收益下降, 风险上升, 售后纠纷不断发生, 显示出在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监管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四、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受到的制约

由于国内商业银行不能直接进入了投资银行市场上的其他市场, 使得理财产品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像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基金产品, 在资本市场具有虚拟法人资格, 它只能借用信托互联网进入资本市场。但这种合作模式的存在制约着商业性金融产品的发展:第一, 法律定位不明确, 金融产品和服务由银行提供的尚且属于该机构的理财产品性质, 但在法律上代理关系的承诺代理商要求不是很严格, 这是难以发挥有效的金融专家在资本市场的优势;其次, 银信合作增加了操作环节, 从而降低投资效率, 增加交易成本;最后, 由于银信合作模式存在双重代理关系, 资金需要经过两个节点可以投产, 从而增加风险控制的难度。

(二) 风险控制水平不高

在理财产品的运用过程中, 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管理水平比较低, 缺少对银行客户的风险评估, 不能准确认识到他们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所以解决风险处理的办法不够完善。而且一些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包括宣传力度不到位, 宣传范围比较小、专业语言运用过多以及条款限制表达不明确, 导致了客户对产品的不理解。众多客户对新推出的理财产品一概不知。还存在着虽然听说过新推出的理财产品, 但因其表达的含义不够详尽, 导致客户怕投资、怕风险的情况的出现。另外, 还有市场运作问题, 不够公开和透明, 客户有了解理财产品信息的需要, 可以并没有足够的途径和方式区了解。其次, 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信息也过于笼统。并且很多客户全面评估。宣传范围比较小、专业语言运用过多以及条款限制表达不明确, 导致了客户对产品的不理解。

(三) 缺乏高品质的专业基金经理

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服务不仅是单方面的服务, 而是一个多样化的服务, 理财产品与证券市场的产品和衍生品市场的产品高度相关。因此, 对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 以确保必要的知识, 经验和管理能力相关的财务人员, 充分了解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了解每种产品的风险类型和风险发生的概率。遵守其在金融业职业道德和要求。但是, 在我们现如今的实际生活中, 全面了解各个市场产品状况、风险程度、运营方式的专业工作人员是很难得的。

五、理财产品的创新手段

(一) 树立起面向客户的管理理念

理财产品的创新是一项需要长期性完成工作, 它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客户的需要来进行创新。相关监督部门不仅要进行风险控制, 还要不断地进行金融机构内部的完善, 要保障商业银行通过正当的手段和合理的途径进行盈利, 拒绝违法手段侵占公众权益。此外,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提高自身竞争力, 积极开展制度创新, 产品创新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 个人理财服务创新

第一, 作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支柱, 为了保持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 应该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各个部门之外, 专门设立理财产品的研发部门, 为理财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持续源源不断的力量。第二, 应该理性认真选择挂钩标的。影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的原因由很多, 商业银行应在一定的风险控制内, 适度选择其标的产品, 为银行客户灵活而又个性的金融服务。最后, 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中, 应该与本行的市场定位相结合, 确定目标客户群, 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 风险管理模式是根据不同的风险决定。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相关部门必须确保银行开展合规交易, 以及在规定的范围内的操作过程中, 对收益和金融产品及监管机构的风险结构的准确理解, 加强对商业银行金融业务领域和非现场监督, 注重金融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要:近年来, 在中国的许多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财富管理业务的市场, 蕴藏着极大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自2004年以来,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一部分的具体表现, 可以有效避免监管, 迅速筹集资金, 并通过投资增加银行的收入。随着中国多层次的金融体系, 不断完善建立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显著增强全社会的金融意识, 提高了居民的投资和资金需求之间, 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中, 商业银行的研究金融产品的创新尤为必要。

关键词:理财产品,问题,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姜晓兵, 罗剑朝, 温晓霓.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前景与策略分析[J].广西金融研究, 2008 (7) .

[2]郑龙.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 2012.

[3]夏晓琪, 杜忠莲.消费者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界, 2014.

[4]王浩.试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J].企业导报, 2011.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分析 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104-01

一、监管过程的风险

第一,发行资质不确定。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为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纷纷加紧开发设计倍受广大投资者关注的人民币型理财产品,而在获取发行资格的过程中,部分商业银行会向银监会提供粉饰过的财务报表,或者是提供报喜不报忧的方案等,这时就需要银监会严格审核商业银行出具的各种资质。可是作为监管方的银监会至今未出台有关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资质的详细规定,这就导致一些不完全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滥竿充数,混入到理财产品的发售队伍当中,从而使投资者可能面临许多不可预期的风险。

第二,监管制度不健全。银监会于2004年开始相继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多种有关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管理办法、制度或指引,但其中就人民币型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办法进行单独行文迄今仍鲜有发布,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在进行人民

币型理财产品发售时一般只能通过借鉴其他相关理财产品来实现自身的风险管理。由此可见,制度的不完善是可能导致监管层在管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时出现问题的主要风险。

第三,监管计划不完善。作为监管方的银监会应在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之前就制定出系统的监管计划,包括现场和非现场两种形式,以此保障理财产品运作过程规范、有序。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恰恰相反,银监会甚至在商业银行成功发售理财产品后还没有出台完善的监管计划,这就导致了一些商业银行会违规发售理财产品,进而影响这个理财市场的风险水平。

二、产品设计的风险

第一,内部控制有待加强。目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虽然都相继开展理财业务,

但是有关产品风险的内部控制却不够完善,尤其是极少有银行就理财产品的风险

管理单独设置一个部门,这就导致产品风险水平得不到有效控制,同时有可能在

管理过程中出现责任不明,相互推诱的情况。

第二,财务管理不够严谨。虽然我国理财市场正蓬勃发展,但商业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监督、独立核算和信息发布等财务管理制度没有进行规范控制,后台管理较为混乱,尤其是理财业务在商业银行没有设置独立的资产账户和资金账户,这就极易导致资产业务和理财业务的混业经营以及资产混同管理局面的产生。

第三,研发团队水平不高。目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与外部金融机构的合作来设计理财产品,而商业银行本身由于欠缺高水平的投资管理团队,使得产品的风险从设计之初就得不到有效控制。

第四,销售团队片面营销。由于理财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地位日趋提高,使得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开始利用多种营销手段来争夺投资者,尤其是诸多理财经理在进行产品营销时,经常通过夸大产品的高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而对产品的风险一般不进行重点说明,这就导致对理财产品不甚了解的广大投资者往往将理财产品误认为是一种只赚不赔的投资方式,这为理财市场的风险管理埋下了很大隐患。

三、市场运作的风险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和股票、债券等其他投资品一样,在运作过程中具有风险和收益并存的特征,虽然投资者在进行理财产品投资时主要是关注产品的收益,但其可能产生的风险也是必须考虑到的,尤其是要分清楚不同类型风险在产品运作过程中的表现形式,本节内容就理财产品在目前金融市场中所面临的多种风险分析如下:

第一,政策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变更使得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比如投资于楼市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就直接受到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影响。

第二,利率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央行上调基准利率和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不断升高时,投资者要承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不会相应提高而产生的损失。

第三,流动性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目前国内发行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投资者基本都是没有提前终止理财协议的权利,这就意味着投资者如果想在理财产品期满前进行套现一般无法实现。

第四,信息不对称风险。这種风险主要体现在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人在传递信息时出现误差而导致产品发生损失,比如投资者没有了解到所投资的理财产品开放日可能是某一特定时点这样的信息,这就有可能导致操作失误而产生投资损失。

第五,信托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融资性理财产品中由于融资对象在产品期满时没有足够进行还本付息的金额而导致投资者出现投资损失。

第六,运作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基金管理公司或信托公司在以受托人身份进行理财资金运作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协议的约定而产生损失时,投资者要被迫承担受托方用自身全部资产进行赔偿仍然无法弥补的那部分损失。

除上述六种理财产品在市场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之外,还有可能由于自然灾害、战争、政权更迭等意外事件所导致的风险。

四、投资者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投资者面对市场上纷繁多杂的理财产品,在自身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前提下,无法清晰辨别各种类型理财产品中的不同风险点,因而也就很难选择出适合自己的产品。这种选择过程中的盲目性会直接影响到理财产品风险的控制。与此同时,在前述片面营销风险因素的影响下,投资者只是过多关注产品可能带来的收益,而忽略了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的区别,同时受银行理财经理的误导根本不考虑产品本身的风险,这就直接使得投资者在理财市场的风险管理中处于绝对的劣势,并且问题的关键是投资者在购买和持有理财产品期间很难发现上述这些风险,一般都是等到产品期满未能实现预期收益时有清醒认识。

参考文献:

[1]胡孟茜.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对策[[J].金融天地,2014(12):29-3 0

[2]陈萍.关注银行理财业务四大风险[[J].西南金融,2013(8):29-30

上一篇:2月大学生入团申请书下一篇:《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是什么级别,如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