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理财(精选12篇)
商业银行理财 篇1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发展得益于两种因素的支撑。第一, 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着银行与市场在融资方面的竞争与较量。传统上, 中国银行业经营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 在国家对存贷款利率管制背景下这种利差具有政策性。作为银行来说, 其资产负债表上的政策性利差收益不可能总是存在, 银行寻求表外发展业务成为必然, 而理财产品正迎合了银行盈利结构调整的需求。第二, 资金的“脱媒”现象是一个大势所趋, 20世纪90年代末新世纪初的保险业、公私募基金业、信托业、证券业以及股权投资业 (PE) 的大发展, 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间内挤压着银行存款。中国银行业为了应对竞争和“脱媒”趋势, 发行了种类繁多的银行理财产品。
二、产品种类
1. 债券类理财产品
债券类理财产品是银行将募集的资金投资于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债券等收益稳定的市场, 经过一定期限后投资者可获得收益, 并获得原有本金的产品。
2. 结构性理财产品
所谓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将固定收益证券的特征与衍生交易特征融为一体的一类新型理财产品。其表现特征是该类产品的收益一部分固定, 而另一部分则与其挂钩资产的业绩表现相联系。
3. 信托类理财产品
信托类的理财产品也被称为银信合作理财产品, 其中有投资于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 也有投资于商业银行优良信贷资产受益权信托的产品。信托型理财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 少量的资金可以参与分享较高的收益, 但不可以提前赎回, 流动性差, 且需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该项产品于2010年7月被监管层紧急叫停。
4. QDII理财产品
QDII理财产品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推出, 用人民币直接购汇, 委托银行进行境外投资, 到期后再将本金和收益结汇成人民币, 这样没有外汇也可以参与国际市场。但是人民币QDII产品大多以人民币入市折换成美元进行投资, 投资到期后, 又得将美元本金和收益再折合成人民币返还给投资者。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这一过程将使投资者可能面临本金和收益的汇兑损失。
三、理财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1. 理财产品层次亟待提升
国外个人理财市场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面向资产总额在百万甚至千万美元的所谓“高资产净值”群体的高端私人银行服务, 而另一类是面对资产总额在十万美元以上相对大众化的理财服务。目前, 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市场绝大多数定位于后一类, 高端私人银行理财服务并未大规模涉足。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和金融需求的提高, 高端的私人银行业务需求必然大幅增长, 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提升理财业务的水平和层次。
2. 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这主要体现在, 一是产品目标客户群体基本相同。目前, 国内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定位于资产总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大众群体;二是产品收益率差别不大, 多数产品的平均收益率维持在适当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水平上;三是产品附加价值不高, 理财产品主要偏重满足客户收益性需求, 而对客户资金的流动性需求考虑较少;四是产品营销模式和销售渠道差异性不大。目前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模式是首先通过网站、电话、短信、报纸等渠道将理财产品信息传达到客户, 这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大众化的粗放式营销模式。
3. 商业银行面临的业务风险加大
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项新型的银行业务, 其中暗藏着诸多风险, 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 这些风险隐藏在产品设计、营销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业务风险加大。
四、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对策建议
1. 尽快实现零售业务转型
在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传统优质贷款客户减少以及“脱媒”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顺应国际银行业发展的趋势, 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最终实现零售银行的转型。
2. 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业务转型的实现须以经营理念的转变为前提。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商业银行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 官本位思想官僚作风严重, 部门利益、员工利益往往高于客户利益。然而, 在市场经济中商业银行经营以盈利最大化为终极经营目标, 这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必须改变以前存在的各种本位主义, 真正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3. 增强产品差异化程度
商业银行应当主动求变, 通过增加产品差异性的途径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开展业务。具体的差异化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产品设计基础资产的差异化;二是期限多样化;三是人民币资产与外币资产结合, 引入外币理财产品, 实现本外币产品联动;四是严格分层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殷孟波, 曹廷贵.货币金融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2]黄宪.银行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3]李鹏.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年.
[4]杨飞.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与展望[J].金融论坛, 2009.
商业银行理财 篇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有银行销售并负责投资运营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可由银行单独设计运营,也可由银行主导,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参与设计运营。目前,市场上银行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但从产品合同、会计准则以及外部审计原则关于风险承担约定及认定角度看,理财产品可分为两大类,即表内理财和表外理财。表内理财产品已包含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在货币或信贷的统计中已得到反映。表外理财产品虽然为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核算,但根据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形势,中国人民银行资自2011年以来加强了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理财产品用于实体经济的资金已涵盖在社会融资总量中。商业银行应在允许分析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基础上,确定理财资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合理进行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商业银行应坚持审慎、稳健的原则对理财资金进行投资管理,不得投资于可能小车本金重大损失的高风险金融产品,以及结果过于复杂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可以在符号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柚子于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银行信贷资产、发放信托贷款、投资金融衍生品和结构性产品等,但是理财资金禁止以任何形式投资于二级市场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以及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
商业银行一般根据理财资金运用的预期收益,扣减相关费用(如手续费、销售费用等),并结合利润要求,确定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与其他投资一样,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要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而且不同理财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有的产品是保本型理财,属于银行自营业务,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有的产品是非保本型理财,属于银行待客经营的中间业务,银行收手续费,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需仔细阅读产品合同和说明,注意相关风险提示,认证评估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
自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平均规模增长接近100%。截止
商业银行扛鼎理财市场 篇3
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主体,银行业在2011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带动作用,更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助推器与稳定器。
入世十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总资产超百万亿,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超过12%,主要商业银行不良率下降1%,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破百。2011年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出现井喷,各行共发行19439款人民币产品,同比涨幅111.9%;外币产品在2011年共发行2940款,同比增长34.4%。理财产品以期限短、收益高为特点,深得投资者欢迎。
各大中小型商业银行发挥自身优势,从同质性的竞争逐步展现出差异性竞争的特点。因此,2011年第二届金融理财“金貔貅”奖评委会特别设立了银行业逾80个奖项,从多角度评估和奖励了各银行优秀的产品品牌、部门以及有突出贡献的个人。
工行:七项大奖力拔头筹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2011年,中国工商银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主动适应全球金融监管变革要求,融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大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巩固了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第一和盈利最多的大型上市银行地位。并且,工行依托自身强大的科技实力促进服务创新走向深入,持续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服务竞争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据统计,2011年工行共研发实施了创新项目824个,产品总数增加至3243个,成为中国境内产品最多、门类最齐全、服务供给能力最强的金融机构。
因此,工行凭借无可争议的实力,包揽了七项大奖:零售总监李卫平、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周月秋、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张琪以绝对优势分别摘得年度金牌零售银行家、最佳托管银行卓越成就奖、最佳私人银行杰出贡献奖等三项个人奖项;“金融@家”获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办公室公关处获年度金牌创意策划人;总行牡丹卡中心、资产管理部分获年度佳信用卡银行、年度最佳资产管理银行称号。
农行:服务于民关怀微小企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之年,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凸显。农业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措施,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确立为2011年全行工作的重点之一。高度重视小型微型企业金融业务发展,不断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实现小型微型企业金融业务的跨越式增长。该行零售总监李庆萍、北京分行行长易映森以压倒性优势分别获得年度金牌零售银行家、最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杰出贡献奖等两项个人奖项。
作为一家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综合经营的大型商业银行,立足城市和乡村,满意不同层次客户的发展和需求,农行不断加强金融创新,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农行推进市场化运作已得到共识。该行“金钥匙”获年度牌影响力品牌;总行电子银行部、私人银行部分获年度佳企业网上银行、年度最佳私人银行杰出贡献奖等称号。
中行:国际化稳步推进
中国银行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商业银行,迄今已走完了百年历程,它的发展史也是中国金融史的见证。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银行始终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稳健经营的理念,客户至上的宗旨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得到了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中银理财”被评为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
此外,中国银行已发展成为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29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2011年全年,中行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1.7万亿元。中行办公室新闻处获年度金牌创意策划人;中行获年度最具竞争力贸易融资银行、年度最佳满意度托管银行等称号。
建行:善建者行地位凸显
建设银行经过多年持续创新,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由于,建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丰富的商品种类、完善的增值服务,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其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也飞速提高。目前建设银行的信用卡发卡超过3000万张,信用卡客户数、消费交易额、新增贷款、资产质量均同业领先。
由于多项业务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建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信用卡中心、公司银行部分别获得年度最佳财富管理银行、年度最佳满意度信用卡银行、年度最佳公司银行等称号,“乐得家”获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
民生:立于民利于民
去民生银行办过业务的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客户经理亲切的问候总让人宾至如归,而柜员从容而高效的服务水平总让人叹为观止。正因如此,民生银行现在已成为中小企业开立企业账户的首选银行之一,民生银行真正做到了立足于民,并惠利于民。该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艾民获年度最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杰出贡献奖,贸易金融部总裁林治洪获年度金牌贸易金融银行家。
作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试验田,民生银行15年来锐意改革、积极进取,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年递增,为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民生银行被评为年度最佳创新托管银行,“非凡资产管理”获金牌影响力品牌。
京行:15年打造一级银行
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比较“年轻”的银行,然而仅凭15年的时间,北京银行就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1年最新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北京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第145位;在亚洲银行竞争力综合排名中位居第13位,在中国银行业位居第7位。
骄人的成绩有赖于正确的领导,该行董事长闫冰竹、零售总监冯丽华分别摘得首都最杰出金融家、最佳财富管理卓越成就奖等两大重量级奖项。同时,“北京卡”获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总行获年度最佳中小企业银行。
而凭借优异的经营业绩,踏踏实实的努力,勇于创新的意识,以及对客户体帖周到的服务,官园支行吴清扬、顺义支行罗凯、海淀园支行分获首都金牌理财师、首都金牌大堂经理、首都金牌理财网点等称号。
光大:阳光助业光大未来
零售银行角逐的战场上,光大银行是一支生力军。从财富管理到个人信贷,从个人外汇买卖到借记卡,零售银行各条战线业务都做得有声有色。光大银行零售银行基金销售规模、理财规模、客户资产增长量等方面同比增长都高于同类银行。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消费提升,信用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用卡市场的竞争也与日俱增,但是戴兵女士从容不迫,用她的智慧将光大银行信用卡打造成光大银行的核心品牌。
该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戴兵、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张旭阳以绝对优势分别摘得年度最佳信用卡银行杰出贡献奖、最佳财富管理卓越成就奖等二项个人奖项;光大阳光系列品牌获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等称号。
农商:飞出个“金凤凰”
2010年北京农商银行推出了凤凰亲情卡,2011年这只“金凤凰”就演绎了“凤舞九天”。由于农村的汇款体系仍不健全,汇款方式单一,周期长,费用高,凤凰亲情卡不断化解了农民工务工地受理汇款机构网点不足的矛盾,而且解决了来源地缺乏银行网点的问题,改善了农村的滞后环境,得到了广大农民工、乡镇企业经营者的热烈欢迎,发卡量和单卡刷卡金额出现了迅猛的增长。
该行行长王金山、副行长于辉分别摘得首都最杰出金融家、金牌零售银行家等两项大奖;“金凤凰”获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并获年度最佳创新银行。由于在行业内业绩表现突出,孙洋、洪玮、海淀支行、良乡支行分获首都金牌理财师、首都金牌大堂经理、首都金牌理财团队、首都金牌理财网点等称号。
招商:“金葵花”深入人心
如果你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年轻人在哪见过“金葵花”,他一定会回答你,在他的银行卡上。不仅如此,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也是年轻人最想拥有的卡片之一。招商银行是国内最早向客户提供“一网通”网上银行U-Key的银行,因其优秀、周到、体贴、高效的服务得到广大年轻人的厚爱。招商银行“金葵花”以绝对优势获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
商业银行理财 篇4
一、公众对个人理财的认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公众对个人理财的需求与认知状况,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的方法, 在西安、宝鸡的商业银行营业厅对使用银行个人理财金融产品的客户和潜在客户共480人进行了调查, 现予以分析。
1. 公众对个人理财的了解程度和理财目标。
公众对个人理财“了解”的占43.6%, “一般”的占43.8%, “不了解”的占12.6%, 由此可见, 仍有43.8%以上的人了解并不全面。公众理财的主要目标依次是资产实现增值 (68.3%) 、保障家人教育 (41.7%) 、安排退休后的生活费用 (35.4%) 、提升生活质量 (22.5%) 、合理安排资金 (13.3%) 。调查显示, 大部分理财需求者都以实现资产增值为主要目的。在访谈中, 受访者要么没有明确的理财目标, 要么把理财目标简单地等同于“理财就是生财, 让财富增值, 赚钱”, 而不是把理财目标与人生目标结合起来, 为了赚钱而赚钱的现象普遍存在。
2. 公众获取理财知识的渠道。
调查发现, 大众的理财知识来源依次为网络 (59.6%) 、亲戚或朋友介绍 (57.5%) 、专业理财杂志 (41.7%) 、理财人员介绍 (33.8%) 、银行营业厅宣传册 (13.8%) 、广播电视22 (9.2%) 、大众报刊理财栏目 (8.8%) , 显然网络、专业理财杂志、与身边人交流这三个渠道占有绝大部分比例。
从调查看, 网络已经成为公众理财的主要渠道, 与身边的人交流始终是人们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同时当问及您是否会向您身边的亲人朋友推荐你购买金融理财产品和金融机构时, “可能会”和“一定会”的分别占46.7%和28.3%。众所周知, 由此可见, 今后培育个人理财市场时, 要着眼全局, 营销诉求既要针对理财决策者, 同时也不能忽略理财决策影响者 (家人和朋友) 。
3. 公众对理财产品的选择和满意程度。
在目前投资规模条件下, 公众希望使用的投资工具依次是储蓄 (53.8%) 、基金 (40%) 、股票 (37.5%) 、保险 (27.5%) 、房产42 (17.5%) 、债券 (14.6%) 。从中可见, 公众首选的理财产品是相对风险较低、收益较少, 对投资技巧和背景知识要求也相对简单的;但随着公众理财意识的逐步提高, 他们对于投资技巧和背景知识要求较高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也有强烈的需求。
在选择理财产品时, 公众关注的依次是产品的投资风险和收益 (55.8%) 、机构的信誉和品牌 (27.9%)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是否专业 (22.5%) 、报纸等媒体的投资建议 (15.4%) 。面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与存在的风险成正比, 45.8%的人希望理财产品一定要不仅本金保证, 收益最好高于储蓄;22.9%的人可以接受收益可能会少于储蓄, 但必须保本;33.3%的人希望收益高些, 可以承受一定量的损失。另外, 愿意承担高和中低风险的人分别为11.3%和29.1%、59.6%的人不愿承担风险。从公众对银行理财产品及其种类的满意程度看, 满意者占31.7%, 不满意者占29.1%。从以上调查显示, 公众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注重产品的投资风险和收益, 但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与存在的风险, 大多数人喜欢追求高收益, 却不愿承担高风险, 或忽视理财产品的风险。
4. 公众对银行专业理财人员的选择和满意程度。
调查发现, 公众寻求专业人士进行金融理财的认识是不同的, 仅有9.2%的人知道自己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财务决策, 但却感觉到专业的理财顾问能够帮助自己更有效的管理家庭财务, 带来财富的加速成长;21.6%的人因太忙, 无法抽出时间来自己理财;而69.2%的人是因为不具备金融理财系统专业知识和方法、理财目标不清楚、个人财务受到重大损失自己却毫无头绪, 不知如何着手时感觉到了金融理财的紧迫性才寻求专业理财。由此可见, 大多数人由于有明显的缺失感、焦虑感、紧迫感, 才去寻求专业理财。
尽管68.8%的人对银行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满意, 然而, 随着理财观念的逐步变化, 理财市场的规范化, 投资者对专业理财人员的信任程度将越来越高。调查中, 78.8%的人希望得到专业理财人员的服务, 愿意为所接受的服务付出额外的佣金, 也愿意去相信他们, 并且80.8%的人对他们的服务态度是满意的。
5. 公众对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建议。
从调查来看, 58.3%的人认为银行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不断提高。在访谈中, 公众普遍反应商业银行的理财服务人员, 专业单一, 复合型人才偏少, 部分员工并不具备理财综合知识和为客户提供理财方案的能力;对宏观经济政策掌握较少, 对微观经济分析能力不够强, 市场营销意识和技能与市场服务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个人理财业务;理财人员营销客户时对风险提示不够, 甚至没有对客户给予正确引导。由此可见, 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人员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困难之一。
另外, 69.1%的人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多样性有待拓宽。公众认为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档次低, 理财服务仅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服务式理财阶段, 缺乏智能化高档次理财产品;二是理财产品结构不合理, 功能单一, 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服务需求;三是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定价、风险对冲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还缺乏科学和完善的管理措施, 尚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加强银行服务, 提高公众理财意识, 推动理财业务发展
1. 加强品牌建设, 提供差异性、个性化服务, 满足公众个人理财需求。
在改革现有金融政策, 完善商业银行的技术系统的基础上, 银行只有开发差异性、个性化的个人理财服务, 才能保持市场生命力、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 达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因此, 银行的理财产品的设计一是要新, 商业银行设计产品或服务时, 不要一味地模仿, 要充分体现本行的智慧和优势, 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寻找市场发展空间;二是要有差异性和适用性, 个人理财产品只有适用才有客户和市场, 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利润。此外, 还应当根据公众的年龄、行业、收入状况、目标方向等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理财方案。只有这样, 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群在不同阶段的投资理财的需要, 推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
2. 加强理财人员的培养, 以高素质的理财人员赢得公众。
从调查看, 尽管公众希望得到理财人员的服务, 愿意接受服务并付出额外的佣金, 但大多数人对银行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满意, 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是促进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任务。首先, 要选拔一批理财专家培养对象, 在选拔上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 将一批具有金融专业知识、投资意识和营销经验的业务骨干选拔到理财岗位上来。应培养理财人员营销的共同职业理念、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和操守;培养强烈的敬业爱行爱岗职业责任和开拓创新的职业精神。其次, 持之以恒地系统强化营销队伍建设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课程可借鉴国际注册理财规划师课程体系的设置, 通过培训, 使理财人员成为既精通银行业务又通晓保险证券等其他金融业务, 既掌握营销服务技巧又具备理财规划专业素质的全才。而且这种培训要形成制度, 定期进行, 不断更新客户经理的知识, 更好地适应个人理财的需要。只有专业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了, 才能获得公众对个人理财业务的认可。
3. 注重银行个人理财理念提升和理财产品风险提示, 以优质服务吸引公众。
银行应充分发挥专业理财人员营销作用, 对公众提供业务咨询和业务指导, 通过个人客户投资风险测试, 确定客户风险承担能力。商业银行要利用自己的网点和员工, 运用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产品宣传。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要尽量降低风险, 客户经理在给客户推荐理财产品时, 既要详细介绍不同产品的优势, 也要明确告知不同产品的风险, 以客户资金增值的最大化为目的, 为客户提供理财投资建议, 这样有利于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能够为银行带来综合效益, 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另外, 银行个人理财发展理念如能改短期营销为长期合作, 将有利于改变个人理财名不副实的状况。
4. 推广理财基础知识, 增强公众的投资风险意识, 树立健康理财理念。
从调查来看, 除了从银行内部为个人理财创造良好的条件外, 急需要对公众推广理财基础知识, 宣传相关政策法规, 增强公众的投资风险意识, 提高公众金融素质。因此, 监管部门应严格规范银行营销推介行为, 保护金融投资者和消费者, 营造一个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作为“信息强势群体”的卖者有责任对产品已知缺陷和风险进行充分的披露, 把收益和风险两方面的信息完整、明确、无误地向投资者传达。银行应秉承“因您而变”的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时刻关注在投资者最需要的时候, 以最恰当的方式向其传递正确的投资理念。另一方面, 监管部门应会同银行业协会、商业银行要加强理财知识的宣传和投资者教育, 增强民众的投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帮助公众明确理财目标, 树立健康理财理念。也就是要使公众明白理财不是简单的赚钱, 健康科学的理财应该是“个人理财的目标要与个人及家人的安心、富足、健康的生活体系相一致”, 依据个人财务状况和理财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理财习惯, 通过投资性理财规划、保障性理财规划和消费性理财规划进行积极主动和合理的理财, 才能达到获取较大的投资收益、提高家庭和个人生活质量的目的。提高国民的财商素质, 让更多的中国人走上健康理财之路, 是所有银行应该长期承担的社会责任。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 揭示了公众对个人理财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银行金融服务, 提高公众理财意识, 培养健康理财理念, 推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个人理财,商业银行,理财意识,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洪敏.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16) :47-48.
[2]李京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内蒙古银行研究, 2008, (10) :44-45.
浅谈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篇5
【内容摘要】:近几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和演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银行机构要树立社会责任,规范理财产品营销,充分披露信息和规避风险,提高产品透明度,加强对公众知识的宣传教育等规范、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 理财规划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加,居民理财意识、理财意愿日益增长,中国进入全民理财的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理财市场发生很大的变化,资产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发展动力逐步增强。这几年在监管部门引导和大力帮助下,银行理财业务受到新闻媒体和投资者广泛关注。银行理财新产品层出不穷,理财市场空前的繁荣。为引导投资者树立健康、正确的投资理念、进一步推动银行理财市场的长远发展,需要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理财业务的现状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计划,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在国外,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范围广、经营稳等优势,占据着重要位置。反观国内,自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最早挂出“私人理财中心”的牌子至今,居民理财意识不断增强,个人理财市场空间巨大。据统计,我国民间拥有的金融资产已经超过10万亿元,其中包括居民储蓄、国债、股票、企业各种债券、个人外汇储蓄等。为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是市场发展的需要,更是银行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表明,未来中间业务将是银行利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花旗银行2001年70%的利润来自中间业务;香港恒生银行2002年个人理财占整体盈利的49%.而在我国,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变革,一方面各行千方百计竞争存款,导致营运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贷款集中在一些垄断性的行业、集团,风险加大,利率却偏低,盈利空间不断变小,于是积极拓展个人理财业务便成为银行服务的主攻方向,实践表明个人理财业务正在成为我国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继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和工商银行“理财金账户”之后,建设银行推出了“乐当家”、中国银行推出了“中银理财”、交通银行推出了“交银理财”,而农业银行则推出了“金钥匙理财”品牌,通过让各阶层的顾客可以享受“一站式”贵宾化服务来发展自己的份额,截至2007年9月末,我国共有6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2007年前三季度,各中、外资商业银行共销售1643只、2836款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总量近6000亿元,2007年全年销售总量预计突破1万亿元。理财服务和理财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财市场不规范,导致恶性竞争
2005年前,商业银行推行理财业务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在于争夺存款、提高市场份额。一些银行采取盲目承诺高保本收益率,甚至采取搭售储蓄存款的方式销售理财产品,将个人理财产品演变为变相高息揽储的工具。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在亏损让利的条件下推出理财产品,以理财
产品为竞争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户、争夺零售客户资源。而国有商业银行推出个人理财产品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巩固中高端客户,减少客户流失。
(二)理财人员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的理财规划师严重缺乏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了解银行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要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相关知识。目前银行理财人员知识构成较为单一,具备理财规划师资格的就更少了。由于缺乏对个人理财业务熟悉的人才,银行理财师队伍建设可能成为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自2007年1月1日起中国政府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起,中国理财规划师人才的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目前各地金融机构理财规划师已成抢手人才。汇丰银行本年招聘理财规划师1000人。06年理财规划师持证人数不过2万人。人才匮乏亟待培养。麦肯锡的一项调查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的个人理财市场增长到570亿美元,专业理财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金融业务之一。与理财服务需求不断看涨形成反差,我国理财规划师数量明显不足。我国国内理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个成熟的理财市场,至少要达到每三个家庭中就拥有一个专业的理财师,这么计算,中国理财规划师职业有20万人的缺口,仅北京市就有3万人以上的缺口。在中国,只有不到10%的消费者的财富得到了专业管理,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58%。
(三)理财产品营销不规范,产品透明度不高
部分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时,没有清楚、全面地告知客户该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甚至为了完成发售任务,采取模糊收益率、弱化风险提示等手段误导投资者,或吸引不适合该理财计划的客户购买。在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中,汇丰、花旗、恒生、东亚等6家中外资银行因理财产品的运作信息缺乏透明度而登上了报告中的“黑名单”。报告指出,在信用类和利率类产品方面,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信息不明产品合计占全部不明产品的3/4,尤其是光大银行,其不明产品占到本行产品的77.59%。而外资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严重。在人民币和外币的股票产品中,外资银行的不明产品占其全部产品的比重分别高达78.6%和32.9%,远高于中资银行的33.3%和11.1%。
(四)对公众理财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认知尚不成熟,理性投资理念尚未完全树立,投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最近很多针对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负收益”现象的投诉事件也随之增多。理财产品的投诉除了部分是源自销售人员的误导以外,实际上相当一部分都是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应急能力以及金融知识欠缺导致的。据调查有近八成的消费者对理财业务知之甚少。
(五)理财业务售后服务不到位
从各商业银行理财实践活动看,客户在理财过程投诉乃至诉讼最多的是开放式基金、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个人账户黄金买卖、个人账户外汇买卖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理财流程问题。虽然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但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后服务却严重滞后,使得许多居民对个人金融服务项目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享有服务。
三、完善商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
(一)加强监管,规范理财市场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月26日表示,中国银监会已经加强理财产品监管,严格防范创新业务风险和误导性销售,同时加大了对代客理财业务的监管力度。,要求商业银行代客理财业务必须做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 严格遵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指引》有关保证收益、研发流程、成本与收益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实现客户分层、目标分群。
(二)优化理财人员知识结构,加快专业理财规划师的培养
选拔培训一批理财分析人员,加强保险、证券、税收、法律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其具有为不同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全面理财服务的能力
商业银行应按照《办法》第二十条关于理财业务人员培训和第五十六条关于理财业务人员的资格,《指引》第十九条关于建立理财业务人员管理制度和第二十条关于区分理财业务人员与一般产品销售人员的规定,加强理财业务人员的管理。商业银行应大力推行理财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理财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制度,完善理财业务人员的处罚和退出机制,加强对理财业务人员的持续专业培训和职业操守教育,要建立问责制,对发生多次或较严重误导销售的业务人员,及时取消其相关从业资格,并追究管理负责人的责任。
(三)规范理财产品营销,提高产品透明度
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介绍理财产品这种业务模式,让公众明白理财产品并非高息存款,而是风险自担的委托投资,公众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购买和购买什么类型的理财产品。如中国光大银行“阳光理财”被评为“最佳个人理财品牌重点提高产品透明度与信息披露水平,制定了《光大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光大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操作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对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工作的机制、内容、要求、操作流程、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此外还增加了理财产品月度投资报告、相关投资标的市场报价、相关投资市场重要信息分析等参考信息公告,帮助客户及时有效的了解产品投资策略和市场风险。这是非常好的做法,值得大力推广。
(四)加大对公众理财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高度重视投资者的教育工作,把投资者教育放在与产品开发、营销同等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要花大量的精力、大量的人力通过举办投资沙龙、理财讲座等各种形式普及金融知识、推广消费者投资风险教育,促进市场信息透明化等公众理财投资教育方面做的大量工作。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如花旗银行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投资者教育,如360度花旗理财官客户讲座,请来经济学家、花旗内部和合作伙伴的资深专家为客户做宏观经济的介绍以及投资理财的建议,他们还印刷的理财产品以及知识小册子,帮助普通消费者了解金融知识,并向客户传达正确的投资观点,引导客户正确的投资行为
(五)加强理财业务售后服务管理,建立理财业务的投诉处理标准和程序
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是保障客户利益的重要环节,客户投诉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具有较好地促进作用。构建全面、透明、方便和快捷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包括处理客户投诉流程、回复安排、投诉调查以及客户投诉的补偿、赔偿制度。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提升银行理财产品品牌价值,更有利于提升银行声誉。银行应高度重视客户对理财产品相关事宜的投诉工作,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实施投诉一站式服务,明确客户投诉处理程序、时限,减少因投诉法律诉讼转化几率,建立高素质客户投诉专员队伍,化解理财客户投诉风险。
【参考文献】
[1]潘丽娟.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
[2]喻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新趋势[J],中国金融,2007(21)
[3]刘珊,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J],价值工程,2005,(2)
[4]孙飞.陈兵 美国个人理财业发展概况-铜陵学院学报 2006(2)
商业银行理财之路如何走? 篇6
回眸:金融理财市场异彩纷呈
面对近年来理财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及股市对银行储蓄资金的分流,商业银行在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的两面夹击下,依然取得了颇为可观的业绩,特别是代客理财业务获得了超常规发展,无论在产品推出的数量上,还是销售规模上都达到了新高度。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统计,2007年,共有39家商业银行(30家中资银行和9家外资银行)推出个人理财产品2404款。平均每月发行理财产品约200款左右。从币种看,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总数为1094款,占全部理财产品数的45.5%;外币理财产品发行数为1218款,占比为51.0%。另外有92款的混合币种理财产品,占比为3.5%。各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总量近1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05年的2000亿元和2006年的4000亿元规模,速度确实惊人。
政策主导市场放量。2007年,受人民币存款利率提高的影响,人民币固定收益型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产品期限与发行数量则呈下降趋势。 2007年5月1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了银行系QDII产品的投资范围,使得投资者可通过QDII分享全球证券市场的收益。受政策影响,银行系QDII产品数量随之增加,政策发布之前每月平均有3款左右,5月10日之后达到每月16款以上。
外资银行后来居上。2007年前十个月,中资银行发行理财产品2045款,占市场总量的85.1%;外资银行发行359款,占市场总量的14.9%。尽管外资银行获得内地法人牌照不久,其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凭借多年的经验,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市场占有率正在快速上升。2007年初,外资银行市场份额不足7%,但从发展趋势看,外资银行市场份额正在稳步提升,12月份市场份额已达16%。
中外银行优势各异。中资银行在除QDII产品之外的其他类型产品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外资银行除了QDII产品,相对优势还表现在浮动收益产品方面,这与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设计能力、管理能力、与境外市场的连接能力直接相关,也与外资银行在境内的网点情况、客户选择等制约要素和展业策略直接相关。
银信合作产品上升。2007年,信托类产品发行数为578款,均为中资银行发行。在发行数上,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发行数最少的月份为2月份,仅有17款,发行数最多的月份为12月份,达到77款。
新股申购收益增加。2007年全年,新股申购类产品发行数为196款,均为中资银行发行。从整体上看,新股申购类产品发行数呈上升趋势,1月份发行数仅为5款,为全年最低;11月份发行29款,为全年最高。预期收益率方面,2007年上半年发行的新股申购类产品预期收益率较低,一般上限在10%左右,下半年则上升到15%~20%。
QDII产品中外资行超七成。2007年,商业银行推出的QDII产品在发行速度上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007年5月份以后,发行速度明显加快,发行数量明显上升,并在11月份创造了44款的最高纪录。
结构型产品诞生新型挂钩标的。2007年,商业银行共推出结构型理财产品638款。就挂钩对象而言,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1)挂钩股票、基金类理财产品数量明显增多,我们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繁荣周期的到来、IPO重启的新股赚钱效应显现和QDII、“港股直通车”政策的不断推出和放宽等;(2)除传统的挂钩股票、债券、基金等产品继续强势发行外,市场上开始出现了挂钩二氧化碳排放量期货的产品和挂钩IPOX-30全球指数和T38等的新型产品,新型挂钩标的物开始登上结构性产品的舞台。
机遇:商行转型借力资本市场
刚刚过去的2007年,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银行业整体盈利大幅提升,而这其中中间业务占比快速增长成为最大亮点,不能不归功于近两年资本市场的持续升温。事实上,当不少商业银行感叹“好景不再”的同时,实际上已经有意识和无意识地成为这一潮流趋势的受益者。无论是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基金托管、基金代销,还是发行理财产品,银行都从中斩获颇丰。以银行代客理财为例,不少银行最初推出理财产品,更多地是出于担心储蓄存款被分流的无奈,但随着金融理财范围逐步拓宽,品种逐渐丰富,这一业务日渐多元化发展,并不断综合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服务内容,从而成就了商业银行基于财富管理模式的业务发展平台。在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股票市场活跃、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增强的背景下,这些中间业务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加快了金融业创新与综合化经营的步伐,已经成为银行实现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手段。
同时,去年央行6次调整利率,以及不断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给商业银行贷款增速上了数道“紧箍咒”,而今年随着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银行信贷扩张无疑将受到更大抑制;而另一方面,人们普遍预测,未来资本市场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企业直接融资步伐进一步加快,银行的经营压力也将不断加大。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商业银行对自身业务调整与战略转型的要求日渐迫切。如果说,几年前一些银行提出“调整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转型目标,还仅仅是停留在战略规划层面上,那么,眼下加快推进转型步伐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生存,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迫在眉睫的问题。
从银行自身方面看,业务发展战略的调整首先意味着资源的重新配置。一直以来,传统的公司信贷业务通常占据着银行大部分人力和财力资源,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就需要从资金、人员配备上给予足够的支持,甚至可能对传统公司业务造成影响。然而,这样的资源调整却是必须的,否则银行永远无法摆脱对传统信贷业务的依赖。此外,银行在实施业务调整过程中,急需机制体制的转变,包括在机构设置、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等方面,建立起与新的业务模式相适应的银行机制,否则,单纯的业务转型将难以为继。以零售银行战略为例,前些年不少银行都先后提出了“向零售银行转型”的口号,但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一方面,零售业务需要很高的投入,但前期收益却难与之匹配,因此影响公司业务的收入,一些人不免得出“得不偿失”的结论;另一方面,在以公司业务为主的传统银行中,无论是业务流程、信用评估、授信方式,还是对风险的控制,都不适用于零售业务,特别是原有的激励机制、考核办法也无法使分支行将精力转移到新的业务领域,零售业务最终难以逃脱尴尬的局面。如今,这些问题已经被商业银行认识到,一些银行正在从内部改革入手,加紧推进战略转型。
从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上看,未来综合经营将成为商业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战场。随着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一个更大的金融服务平台上,联合信托、保险、证券、租赁、基金等多种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将在创造中间业务收入方面将取得更加快速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否抢先构建综合经营平台,对于创造多元化收入来源,迅速转变业务增长方式,改善收入结构,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正因为此,目前主要商业银行都在悄然行动,通过收购、合资、成立全资公司等多种形式搭建未来综合经营的框架。
可以肯定地说,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银行信贷增长受到抑制的双重压力和催化下,商业银行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期里,实现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转变和调整,以此扩大未来收入和盈利的增长空间,为提升其市场价值提供持续的动力。而转型成功与否,则取决于银行把握市场形势和机遇的能力、内部机制市场化进程的快慢,以及将之付诸行动的决心和勇气。
展望:加快创新强化风险内控
市场预计,在人民币升值加快、经济较快增长、上市公司盈利持续增长30%~40%和境内外流动性过剩等因素综合作用下,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发展的趋势,牛市行情远没有结束,百姓投资需求还将高涨。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将更加重视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加快各种理财产品服务创新,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金额必将突破1万亿元,有望达到1.5万亿元至2万亿元的庞大规模。面对日益红火的理财市场,如果说2007年是中国银行业的“理财元年”,那么,2008年将成为中国银行业的“理财创新年”。
2008年银行理财市场的创新,不仅是外资银行加快创新,而且是中资银行加快创新;不仅是中资中小银行加快创新,而且是中资大型银行加快创新。过去几年间,中资中小银行出于开拓客户资源、扩大市场份额等考虑,在理财产品创新上先行一步,如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在金融消费者心目中的理财口碑就较好。而在工行、中行、建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之后,出于为满足股东投资者的回报要求、加快战略转型等考虑,它们全面进军银行理财市场,使得银行理财领域呈现业务激烈竞争、产品多元化创新、中间业务收入迅速增长的可喜局面。
2007年是外资银行在境内设立法人银行的重要一年,其在境内开拓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势头可谓十分迅猛。外资银行凭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综合经营的平台和长期运作的经验,在境内纷纷推出各种与境外股票和基金等挂钩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超过中资银行,因此理财业务发展很快,抢占了不少高端优质客户。今年,外资银行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加快创新,人民币理财和外币理财产品创新仍将不断,这不仅加剧了境内银行市场的竞争,也为中资银行同台竞技、吸取其长处提供了借鉴。
事实上,中资银行2007年的理财产品创新已经指向金融资本市场,2007年5月监管部门批准内地银行可以开展投资如香港等地市场股票产品的政策,之后多家银行获得QDII资格,获批外汇额度在100多亿美元,发行多款境外理财产品,给投资者带来了稳定的收益,分散了资产风险。
2007年年底之前,中国银监会宣布,中、英两国金融监管部门已就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做出监管合作安排,中国的商业银行可代客投资于英国的股票市场以及经英国金融监管当局认可的公募基金。另外,中国银监会与美国证监会原则同意将于近期签署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监管合作交换信函。在此政策指引下,2008年中资商业银行QDII产品将投资到发达和成熟的欧美市场,真正与境外一流的商业银行进行全球同台竞技。
当然,中资银行在加快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防范化解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各种风险,这是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决不可偏废。
2007年年初美国几家住房按揭机构已出现危机,但是国际国内金融机构对此没有予以充分的防范,以至于后来形势不断恶化,全年有数次大的金融波动,如在8月份爆发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波,使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银行、投行和基金等遭遇重创。中资银行涉及不深,但也有少数几家上市银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H股价有较大幅度的下跌。而9月份之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4只QDII产品,由于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认识不足,在恒生指数高位大量建仓,而使基金净值跌破发行面值,至今还没有恢复到面值之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还有可能爆发,美国经济因此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其对香港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中资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一定要未雨绸缪,多加防范。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理性思考 篇7
(一)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概况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出现较晚, 从起步到现在近20年, 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 由缓慢到迅猛的发展过程。发展历程中的主要标志有1995年招商银行尝试发行的“一卡通”业务, 这是国内最早的个人理财产品, “一卡通”尝试的是集本外币、定活期存款业务集中管理、代理收付功能一体的理财业务功能。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在广州分行挂出“私人理财中心”, 这是国内最早的私人银行部。1998年工商银行在上海等五地试办个人理财业务, 这是最早开办个人理财业务的国有银行。随后1999年建设银行在北京等十地建立了理财中心, 2000年9月, 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外币利率管理体制, 为外币理财业务创造了政策通道, 2001年农业银行推出了“金钥匙”的金融超市业务。但这段期间理财业务整体表现为品种单一 (主要以外汇理财产品为主) , 规模小, 发展缓慢, 未形成同业竞争等特点。直到2004年11月, 光大银行推出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首个人民币理财产品之后, 各家商业银行陆续推出了自己的人民币理财产品。2005年底, 随着银监会对获得衍生品业务许可证的银行允许发行股票类挂钩产品和商品挂钩产品规定后, 使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从此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项目融资、权益挂钩、、新股申购、QDII等新类型的产品不断涌现。至此,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从初创期过渡到了快速启动期, 产品种类增加, 2005~2007年间,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理财产品中心统计资料数据显示, 2005年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 2006年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 2007年达8190亿元人民币, 该段期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每年都翻倍增长。进入2008年, 由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 理财市场经历了无增长甚至负增长之后, 开始理性回归。2008年发行量4456款, 总金额3.7万亿人民币;2009年6024款, 总金额5万亿人民币;2010年13628款, 总金额4.64万亿元。由此可见, 2009~2010年理财产品发行增速大为放缓。而进入2011年后, 理财市场再度步入快速发展, 2011年发行量达到23889款, 4.59万亿元, 2012年到9月末, 理财产品余额已达到6.73万亿元。
伴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 问题也暴露明显, 对此银监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并加强了监管, 在2011年1月, 银监会就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 对银行和信托公司理财合作业务做出进一步规范。同年9月末, 银监会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对理财产品期限和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作出了详细明确的要求, 随后10月9日, 银监会正式颁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并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上银监会的有关规定表明国家监管部门已嗅到隐患问题, 并从制度上细化了管理, 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到风险管理、营销都做了制度安排。
(二)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积极意义
具体如下: (1) 从银行角度来看, 可帮助银行实现业务多元化和利润来源多渠道。2012年6月, 中国人民银行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浮动区间下限和允许存款基准利率上浮, 使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传统存贷利差来实现收益更加艰难。而理财业务作为银行中间业务, 其收益实现不靠利差, 而是通过收取手续费来实现,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业务由单一传统的存贷业务经营向综合业务经营模式转化, 实现业务的多元和利润来源的多渠道, 增加收益, 增强竞争力。 (2) 从个人投资者角度来看, 可分散投资风险, 实现利润最大化。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加快, 居民收入在增加, 有余钱的人群也不断扩大, 居民的投资意识和现代理财观念也不断增强。加之受2008年以来国内经济调控的影响, 投资者的保值增值、规避风险的愿望更加强烈。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借机经营理财业务不仅可以拓宽自身利润来源渠道, 增加收益, 还可以帮助个人闲置资金的有效利用和规避风险的要求, 以实现投资者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社会资源分配的最优。 (3) 从融资结构来看, 有利于优化一国融资结构, 实现多元化融资结构市场。在我国, 受金融制度的影响, 金融市场融资形式较单一, 目前依然以间接融资为主, 直接融资占比较低, 并且由于国内金融产品量少品种单一, 使两种融资形式之间转换也不易实现。而理财产品恰有接触市场广, 利用投资工具多的特点,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可以使目前单一的储蓄产品转变成资本市场的投资品, 使间接融资中的储蓄资金转化成直接融资的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市场资金, 进而促进我国融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风险隐患
(一) 违规操作风险
违规操作风险是由业务不合规交易而产生, 在如今银行理财产品复杂化、规模化经营下, 看似轻微的违规, 也有可能带来很严重的后果。著名的巴林银行事件就是典型, 一个200多年的老牌银行在一名交易员的违规操作下毁于一旦。在我国随着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 因违规操作而给银行带来名誉损失事件频繁发生, 如2012发生的恒生银行理财业务违规事件、平安银行违规事件、华夏银行违规事件等。这些事件虽然暂时没有给银行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但社会后期负面影响较大。如果对其不重视, 任其发展, 对银行职员不加以严格规范操作管理, 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二) 信息披露风险
理财业务信息披露风险首先表现在商业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上。2005年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要求商业银行在说明书上揭示风险时应当醒目、充分、清晰、准确标示, 要求商业银行提供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2008年银监会又特别强调, 无法提供科学、准确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 不得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出现“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的字样等规定。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说明书时多用复杂高深的专业术语, 并且没有任何专用词注解, 让投资者难懂。在标注收益率时, 在没有给出清晰、明确的预期收益率计算依据和公式的情况下, 直接给出某水平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或“预期收益率”等字样。在强调风险担当时也只强调要求投资者自担风险的条款, 而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本质风险揭示甚少。这些说明书上的含糊标注使投资者难以理解或误解, 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其次, 信息披露风险表现在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相当多的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客户, 在产品出售服务中只强调收益的宣传, 而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不揭示或不完全揭示。使投资者误认为理财产品是无风险且收益高于储蓄存款利率的高收益投资产品, 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在当前理财业务高速发展时期, 各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 风险信息披露不充分的营销宣传形式已普遍存在。而且, 由于营销宣传信息披露模糊, 最终被投诉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些不仅给银行带来实际经济损失, 也会带来商业银行名誉损失。再次, 信息披露风险还表现在财务信息报告不及时、不全面。作为投资者既然把资金委托给银行经营, 就有向银行要求提供理财财务信息服务的需求。而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投资者的资金投向、投资产品的风险情况、投资产品收益的计算、理财对账单、财务监督、理财提示等财务统计分析报告的提供非常少, 使投资者不能对自己的投资产品进行跟踪分析, 及时调整投资结构。如果商业银行不加强财务统计分析报告的服务, 随着投资者理性认识的增强, 分析能力的提高, 对提供服务的更高要求, 银行面临着失去客户信赖的风险。
(三) 产品设计风险
首先, 各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 普遍向投资者承诺了高额的收益率, 然而此举动在当前市场因素波动密集情况下, 加大了商业银行预期设计高收益产品的收益实现风险。如果对投资者承诺的收益不能实现, 必定会影响投资者对该银行理财产品的继续投资, 理财产品失去了吸引力, 商业银行实现收益就不可持续。其次, 在产品设计中普遍存在为了确保商业银行自身的收益, 如在产品条款中大多附有“超出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部分的收益作为银行的投资管理费”条款。一个充分考虑投资者收益的理财产品, 才能长久吸引客户, 赢得客户信赖, 银行才能在理财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而该条款表明, 在出现高收益时只有银行享有更多收益, 投资者不能共享, 反而出现风险时意味着投资者只有自担风险。随着投资者理性思考的增强, 必定会认识到产品设计在收益分配上的不公平, 进而放弃投资举动。再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上并未充分考虑不同收入群的投资理财需要, 缺乏多档多种类理财产品, 并且普遍存在先设计后销售, 而不是先客户需求调查后设计。一个在理财市场上站住脚的商业银行不仅考虑短期行为, 而更重要的是从长远出发不断潜心研究客户的真正需求, 提供丰富的理财产品, 持续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保证自我可持续发展。因此银行设计出充分考虑投资者利益的产品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设计推出收益分配优越、高回报率产品的银行, 才能不断赢得投资者的兴趣, 银行在竞争激烈的理财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最后, 为了笼络客户, 产品设计上目前普遍存在保本保息的承诺。但在金融产品价格越来越受市场导向影响的今天, 加之市场因素变化变幻莫测, 如果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价格承诺与联系的金融产品同向变化, 那银行不受损失, 但市场价格与承诺价格反方向变动银行则受损。因此在产品设计中隐含的价格风险是最难对付的风险隐患。
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理性建议
(一) 加强内控管理是根本
分析上述操作风险以及信息披露不透明风险的根源, 首先就在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内部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原因。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缺失给违规经营提供了滋生土壤, 而执行制度不力又造成了违规经营的蔓延。因此建议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理财业务的同时充分认识到管理松懈而导致的风险损失, 应及时跟进建设配套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并加强执行监管。一方面, 可以杜绝或减少违规经营行为, 避免和降低违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 可以加强信息揭示度, 规范银行职员的营销宣传工作, 完善财务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正确引导投资者投资行为。
(二) 加快培养理财专业队伍是关键
无论是科学的产品设计, 还是优质的营销服务, 还是合规经营, 都需要一个专业理财团队来支撑。目前, 我国无论在高素质的客户经理还是一般理财知识的理财员工方面都严重短缺, 导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匮乏, 非理性营销宣传服务普遍存在。所以面对发展理财业务的好时机, 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时, 一定要注重人的培养建设。一方面, 做好一般理财知识团队的建设:可以通过采用理财资格认证考试的方式, 严把从业人员入市门槛, 坚固第一道风险防线;可以通过银行内部理财相关岗位资格考试确定产品销售人员岗位资格, 为理财服务不同岗位寻找最合适的职员, 提供优质理财服务;还应该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对不同岗位职员进行跟进业务培训, 对重点要点和新业务知识培训, 做到职员“与时俱进”, 保证业务服务的可持续性;而把进行理财职业道德培养作为常规性工作来提高职员整体道德水平, 提升道德风险防范意识, 使职员主动降低违规经营和逐利营销宣传行为。另一方面, 培养高端理财专业人员, 包括培养高素质客户经理和产品设计开发人员。拥有高素质高质量的理财团队, 是确保银行高质量理财服务、创新产品、为投资者提供科学高收益理财产品和维护客户信任度的关键, 也是个体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推动力。因此银行对一般理财知识的理财员工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高端理财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通过派出国外学习, 参加国际资格认证考试等形式选拔和培养优秀高端理财人士。
(三) 加强市场风险防范是保障
随着我国市场化建设的推进, 市场导向作用越来越强劲, 理财产品受市场因素变化的影响也日益明显。理财产品是对金融产品的组合投资, 组合投资可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但不是任何组合都是有效的, 金融产品有效组合的关键在于产品设计前要注重对市场进行认真充分的研究和趋势分析, 结合市场因素的新变化, 合理预期金融产品价格走势, 然后选择合理最优的理财产品组合, 力争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吴雪、温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第8期。
[2]严霖:《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 《现代商业》2010年第7期。
[3]刘晓刚:《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及对策》, 《产业与科技记坛》2011年第8期。
商业银行理财 篇8
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最早萌生于中小股份制银行, 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理财计划”以及招高银行 (以下简称招行) 在2003年推出的“招行受托理财”是我国最早的两款理财产品。在这两年期间, “理财规划师”的概念出现在我国, 但是当时储蓄存款是我国老百姓的主要投资工具。2005年下半年, 银监会先后出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对理财业务的开展以及理财产品的发行提供了法律的支持。时至今日, 银行理财变成集万千宠爱的投资方式。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管理运作方式的不同, 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我们所说的银行理财产品是指其中的综合理财服务, 即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特定的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这种投资方式中, 银行只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 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理财产品按标价货币可分为: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双币理财产品;按收益类型分为保证收益类、非保证收益类 (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 ;按投资对象分为债券类、新股申购类、QDII类、结构性理财产品等。期限有随时购买每日结算的T+0理财产品, 有2天、6天、7天、8天、14天、25天、38天、1个月、2个月、3个月直至二年期的产品等。
二招商银行理财产品情况
1. 公司简介
招商银行于1987年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自成立24年来, 招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从当初只有1亿元资本金、1家营业网点、30余名员工的小银行, 发展成为资本净额超过1400亿、资产总额突破2.6万亿、机构网点超过800家、员工近5万人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并跻身全球前100家大银行之列。目前, 招商银行在中国大陆的96个城市设有82家分行及763家支行, 2家分行级专营机构 (信用卡中心和小企业信贷中心) , 1家代表处, 1917家自助银行, 1家全资子公司——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香港拥有永隆银行有限公司和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家全资子公司, 及1家分行 (香港分行) ;在美国设有纽约分行和美国代表处;在伦敦和台北设有代表处。在信息化上, 招商银行领先同业构建了全行统一的IT平台, 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电话银行, 较早实现了客户资金的通存通兑和零在途汇划。在产品开发上, 一卡通是国内第一张基于客户号管理的银行借记卡, 被誉为客户最喜爱的银行卡之一。截至2011年11月末, 招商银行手机银行签约用户已突破400万, 形成以i Phone版、Android版、网页版为主的三大手机银行平台, 全面覆盖中高端智能手机用户。“金葵花”理财是国内首个面向高端客户的理财产品, 在高端客户中享有很高的美誉度, 目前拥有“金葵花”客户超过75万户。招行的风险管理也很好, 资产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水平。截至2011年9月末, 公司的不良贷款率0.61%,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370.97%。招行在2008年打破了美国17年来对中资银行市场准入的封锁, 率先在纽约设立了分行并在10月正式开业, 同年, 还斥资300余亿港币收购了香港本土的第四大银行永隆银行, 整合后开始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 被英国《金融时报》评述为“不可复制的案例”。
2. 经营状况分析 (以列表显示, 见表1)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披露的2011年第三季度报表
3. 公司发行理财产品情况
招行的理财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个人理财产品、公司理财产品和银和理财产品。其中, 个人理财产品有:日日金系列、安心回报系列、新股申购系列、招银进宝系列、A股掘金系列、海外寻宝系列;公司理财产品有:点金公司理财外币岁月流金系列、公司理财点贷成金系列、公司理财贷里淘金系列、点金公司理财稳健系列、金益求金系列、点金公司理财岁月流金系列、点金公司理财黄金周系列、点金公司理财平衡系列、点金池公司理财计划、点金公司理财成长系列;银和理财产品有:银银通天天利系列、银银通贷里淘金系列、银银通点贷成金系列、银银通岁月流金系列、银银通日日盈系列、外币岁月流金系列。
金葵花理财产品属于个人理财产品日日金系列, 是向个人高端客户提供的高品质、个性化综合理财服务, 涵盖负债、资产、中间业务及理财顾问服务等服务内容, 其核心在于, 对银行的产品、服务渠道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通过客户经理向高端客户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内容。“一对一”理财顾问是招行的每一个高端客户都能得到专职的客户经理服务。除了传统银行业务以外, 客户经理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制”各种业务咨询、理财建议、理财产品组合以及提供丰富的外汇、基金、证券专业投资资讯, 还能够为客户进行中长期的专业理财规划。
然而, 在银行效益良好以及理财产品如此受追捧的时期里, 也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够取得预期的收益。对于那些亏损的产品, 各大银行的应对模式也各不相同。大多数的银行的处理办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延期亏损的产品, 第二种是免费转换成其他产品, 第三种是赎回。以2010年初到期的招行“金葵花”增强基金优选系列之“金选双赢”理财计划为例, 该产品到期亏损了36.69%, 招行随后在到期清算公告中表示, 向投资者提供产品延期的投资机会。同时, 还建议赎回的投资者, 选择一些风险低、能保本的产品进行投资, 以尽可能减少损失。
金选双赢是招行金葵花增强基金优选系列的理财计划, 成立于2008年1月23日, 预定于2010年1月25日到期。但由于到期前产品仍亏损接近40%, 招行给客户提供了产品延期的选择。这已经是招行金葵花系列第三只延期的产品。此前, 原定于2009年12月12日到期的招商精选 (代码为8128) , 产品延期为4年;原定于2009年12月28日到期的中投策略 (代码为8126) 也同样延期。不过, 除了产品延期本身, 市场更关注的是, 产品成立两年亏损幅度近40%。截至2010年1月的数据显示, 8129亏损36.1%, 8126亏损37.46%, 8128的亏损幅度虽较小, 但也有21.33%。同期偏股型基金、股票基金的亏损幅度分别为18.27%、20.11%。
三结论及建议
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产品中的三只理财产品因业绩不佳而导致延期, 其所反映出的问题并不简单:或者是行业性问题的集中反映, 或者是产品设计机制上的问题。我国的银行是分业经营, 客户在银行的账户只是储蓄账户, 但客户的投资需求并不仅限于储蓄资金。那么更多的投资需求是如何被满足的呢?国外是通过银行混业经营来满足, 而我国则是通过理财予以满足广大客户。银行能做理财且能做得这么大, 与其所拥有的网点优势密不可分, 这是其他券商、保险、基金等远远比不上的。此外, 通常人们在银行都有账户, 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 资金的划拨、转换很方便容易, 不需要另外开户, 这也是其他平台所不及的, 甚至很多投资标的, 如黄金、艺术品、房地产等, 银行理财的涉足都比其他平台更早、更及时、更深入。值得注意的是, 当公募基金纠结于产品审批期限漫长, 私募基金以及券商资管还在讨论新产品到底是审批制还是备案制时, 银行理财则几乎从一开始就享受到了“免审”的优待。200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示, 非保本类产品不需审批, 只需“提前10日”将相关材料报送相关机构即可。宽松的监管环境, 使得银行理财的发展如鱼得水。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弊端, 即银行理财的推广泛滥随性, 过度销售、片面解释、夸张收益等屡见不鲜。现在看来, 我们的银行在透支承诺、透支信任。值得深思的是“信任能透支多久”?某些外资银行人士认为, 在我国银行的理财发展过程中, 银行部分承担了资产管理公司或投行的工作, 这并不利于银行的稳定。另外, 券商、基金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合作受到的限制也很多。而投资最重要的是按照自己比较擅长的风格来操作, 不能受太多的外力限制。许多以基金和券商为投资顾问的银行理财产品, 在市场重大转折时发生了方向性的失误, 原因在于产品的风格定位不清楚。理财产品的委托人是银行, 投资顾问是券商和基金公司。但在产品属性上, 理财产品并不是券商的集合理财, 也不是基金公司旗下的开放式基金或封闭式基金, 而是银行的理财产品, 管理权在银行, 他们有权干预产品运作。当投资顾问面对来自银行的压力时, 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投资策略。当然, 站在银行的角度看, 产品净值一路在下跌, 银行作为委托人, 确实有权力干预投资运作。但是, 很多时候银行聘请基金或券商担任投资顾问时, 对于投资顾问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清晰的界定, 产品也是全权委托给投资顾问运作, 只是投资顾问提供建议, 银行来做决策和管理。事实上, 在实际运作中, 银行普遍都会对投资顾问进行干预, 要求必须将仓位“加到多少”或者是“减到多少”。但是管理人、投资顾问角色不明确, 投资顾问的理念不能得到贯彻, 反而会连续踩错市场节奏。
根据以上分析, 笔者对投资银行理论产品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 概念的清晰。在选择理财时投资人一定要清楚银行理财不等于储蓄存款, 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到期保本不等于永远保本, 提前终止不等于提前赎回, 高 (低) 风险不等于高 (低) 收益, 口头宣传不等于合同约定, 别人说好不等于适合自己。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的时候并不会主动解析产品的风险性, 而是让投资者自己阅读不同风险的理财产品并且使用同一品牌, 从而对投资者产生误导。目前通用的以区间形式表述的所谓“预期年收益率”更会使投资者对最坏的结果产生错误理解。银行一线员工经常只是片面地强调产品可能的收益而很少向购买者主动明示产品的风险, 甚至以理财产品收益无须交税诱惑购买者。投资者在理财产品的存续期中完全无从了解产品价值和收益的变化。
第二, 不仅注重收益率、投资对象, 更要注重风险。首先, 购买理财产品时, 要看其属于什么类型, 是保证收益型还是非保证收益型的;是固定收益型还是浮动收益型的。保证收益型产品是银行理财产品中风险最低的;非保证收益型产品的收益是浮动的, 一般能给客户带来更多的回报, 但其风险要比保证收益型的高一些。其次, 看产品的投资对象, 包括其投资方向、投资范围。投资对象可以是汇率、利率、黄金, 也可以是信托项目、股票、基金、期货等。如果投资者看好相关投资领域, 或者受到某种限制, 无法直接进行投资, 便可以选择与这些领域挂钩的理财产品。
第三, 看投资期限和资金到账时间。投资期限一般从三个月到三年、五年不等。一般来说, 投资期限越长收益越高。此外, 投资者在购买短期理财产品后, 在产品到期或提前赎回时, 不同银行的资金到账时间也不相同。
第四, 看产品的流动性, 注意提前终止权。有的银行规定投资者在购买了短期理财产品后, 无权提前终止或赎回该产品, 但银行有权提前终止该产品。如果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要求相当高, 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条款。
第五, 顺应宏观形势。经济环境、央行政策直接影响到理财产品的选择, 宏观经济不是很热时或央行货币政策宽松时, 可选择一些中长期的理财产品或保本收益型的理财产品。
第六, 货比三家,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因为有时宣传资料中的某些数据与合同中的具体条款可能有所不同。
第七, 对于清算期没有利息支付的理财产品, 投资者应该在申购日快结束前去购买, 避免在此期间资金闲置而浪费。募集期不等于起息期, 到期日不等于支付日。如果投资者未能及时注意到期日和支付日间的时间差, 不仅会使实际投资收益缩水, 更重要的是, 投资者可能会因资金无法及时到账而错失下一个投资机会。对于购买的时机, 投资者应该尽量在月末或季末购买。
第八, 不少银行为了扩大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影响力, 对通过这类渠道购买的理财产品, 往往给予比柜台认购略高一些的收益水平。虽然可能网上银行用户设计的理财产品, 不仅申购费率低, 而且收益率也高于柜台销售的产品。如招商银行前期推出的一款只在电子银行理财夜市销售的理财产品, 43天理财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 起点金额10万元, 还可以24小时进行认购。而相同产品在柜面销售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多在4.5%左右。但是, 投资者在购买时必须自己阅读产品说明, 了解投资方向、收益风险、提前赎回等专业问题, 也要注意资金安全。
第九, 最好选择多层次投资。这样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 保全资产。
总之, 投资有风险, 购买需谨慎,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使都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在购买时不应该只是看其给出的预期收益率和建议适合的投资者类型, 更要注重每款理财产品的风险说明书和其产品说明书。对于其中一些不懂的术语应主动和银行工作人员沟通。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 认真了解银行的理财产品之后, 做出适合自己的购买选择。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理财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其中, 银行理财产品备受大众投资者的喜爱。理财产品在2003年左右开始出现在我国, 历经八九年的发展, 已然成为了我国投资者热衷选择的投资对象。同时, 由于理财产品是由我国老百姓信赖的银行发行的, 更加成为大众选择的最佳投资方式。但是在选择理财产品时, 众多投资者考虑的因素过少;大多数投资者并不是专业人士, 因此在购买时不知该如何选择。本文通过对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产品系列的调查与分析, 让更多的人了解银行的理财产品, 并给出了一些如何选择理财产品的建议。
关键词:理财产品,理财建议,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黎阳.网银理财提升价值回报[J].中国金融家, 2011 (9)
[2]李旭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3]江华峰、姜志敏、李玉娥.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消费者行为分析[J].商业现代化, 2006 (35)
浅析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篇9
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以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 利用其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 运用各种理财工具, 以帮助个人客户达成生活目标或投资目标而提供的综合性的零售银行服务。个人理财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 日益成为银行分散经营风险、拓展经营收益的途径。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推新个人理财产品, 个人投资者也对理财产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由自主理财转变为委托理财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国民财富的迅速积累, 人们越来越希望财富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 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有适宜的投资渠道、有适宜的理财产品来配置人们的财富。另一方面, 人民币的升值持续、通货膨胀的加剧和证券市场的动荡等都需要商业银行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理财产品和服务, 帮助他们配置好资产, 降低投资风险。
从今年上半年各主要商业银行累计发售的理财产品来看, 新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10692亿元, 占去年全年募集资金的148%, 特别是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呈现迅速增长的势头, 发行的期数已基本等同去年全年的总数, 募集金额更是达到去年总额的1.75倍。由此可见,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十分迅速,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制约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
(一) 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限制
我国的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的模式, 而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混业经营, 在越来越多的国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 这势必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在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下, 国外的金融机构在体制上具有比较优势, 而且容易提供一站式的综合理财产品和服务。
(二) 理财产品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 产品同质化
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是阻碍市场供给的主要因素。目前, 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多集中于外汇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和信用卡业务, 这些产品在设计上大同小异, 理财产品的功能大都雷同、缺乏个性化的特征,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商业银行间的过度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 这正说明理财产品的创新不足, 也说明理财产品的研发能力不足。
(三) 理财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服务水平技术含量低
在个人投资者由自主理财逐渐向委托理财转变的过程中, 需要有高水准的理财规划师队伍, 虽然, 国内理财培训市场已经兴起, 但是培训水平参差不齐, 高质量的理财师很是缺少。理财服务应重个性化服务, 要根据客户的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情况, 向客户推荐合适的投资组合。但是, 商业银行在客户细分策略、营销技巧、专业理财知识、产品设计及人性化的服务方面还不够。
(四) 理财业务整体上缺乏严密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新型的银行业务, 存在着许多风险, 主要包括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客户关系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风险管理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占据核心的位置, 外资银行往往把理财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 并由专门的机构依照严密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而我国有些商业银行在对个人理财业务却疏于风险管理甚至对其中的风险采取漠视的态度。
三、促进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 以体制转换为契机, 同时完善服务的技术条件
在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下, 我国商业银行应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 鼓励银行业务的创新, 多方位准确地把握客户信息, 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提升客户的资产增值能力, 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 还要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金融电子化系统的集成、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个性化服务,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 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 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品种
理财产品的创新核心一是新颖, 二是有差异性和适用性, 三是产品要有一定的价值。银行在设计产品或服务时, 要充分体现本行的特色和优势, 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寻找市场发展的空间。同时, 银行提供的创新产品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要突出产品的个性和差异, 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客户群投资理财的需要。
(三) 加大专业理财队伍建设, 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
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现有客户经理的培训, 按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培训他们, 通过培训使客户经理成为既有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又懂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全能型人才。同时, 要规范个人理财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行为, 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 加强理财业务的风险防范, 建立理财业务的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法律还不完善, 特别是在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下, 个人理财法规的出台和对个人理财的监管显得尤其重要。个人信用体系是个人理财风险防范的有效载体, 商业银行和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社会个人信息体系的建设。同时, 商业银行还要建立有效的责任约束机制, 完善对理财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工作评定, 强化他们的义务和责任, 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来激励理财人员的行为, 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和出路[J].金融广角, 2008 (8) .
商业银行发展对公理财业务研究 篇10
一、商业银行发展对公理财业务的意义
(一) 发展对公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 商业银行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 可以通过发展对公理财业务增加其服务项目, 对客户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从而起到优化资产、负债业务的作用。因此, 商业银行发展对公理财业务, 既是生存的需要, 又是提高竞争能力、谋求更大发展的手段。
(二) 发展对公理财业务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化、商业化的重要途径。
不断开放的国内金融市场和建成“一流的批发银行, 一流的投资银行、一流的零售银行”的发展愿景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对公理财业务发展, 实现对公业务转型。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 监管部门一方面对银行的自身经营、盈利、风险防范等诸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逐步开始鼓励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因此, 商业银行必须在新兴金融机构市场中抢占先机, 加快对公理财业务发展的步伐。
(三)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利率市场化
改革的不断深化, 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受到严峻考验。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对公批发业务上, 而且是全行最主要的价值创造核心。在新增贷款总量不断调控、大客户资金逐渐实现集中管理、客户直接融资比例增加、利差不断下降的情况下, 如何寻找新的利润来源, 提高盈利能力和水平是摆在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面前的新课题。包括多种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对公理财业务, 不仅经营风险较小, 而且能带来可观的经营收益, 正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二、商业银行对公理财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
稳妥、收益较高的理财方式是对公客户的需求, 而银行推出对公理财服务, 对广大对公客户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既然对公客户需要理财, 市场潜力也非常之大, 那么对公理财为何迟迟发展不起来呢?
(一) 经营理念尚未完全转变。
从国外的情况看, 银行对对公客户理财需求非常重视, 因为其盈利主要来源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理财服务来实现中间业务收入。我国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更是离不开对公客户, 但多数银行却认为他们的本职工作是抓好服务, 做好存、贷款营销, 至于对公理财业务, 那是客户自身的事, 银行没有必要操这份闲心。
(二) 专业人才缺乏。
对公理财业务需要商业银行为客户设计一款适合的理财产品, 而且需要操作谋划的资金量很大, 商业银行需要有操作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信托等方面实际经验, 并且深谙企业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专业理财师数量较少, 能够适应对公理财业务的人才更是缺乏。
(三) 电子化水平偏低。
一方面商业银行目前电子技术由总行集中管理, 使得其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处理以及资源共享等软件开发滞后于业务发展, 往往客户的特殊需要得不到及时解决, 影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推广和服务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起高效的电子信息平台, 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大量信息处理的要求, 现存电子化水平无法为客户提供及时查询、监控分支机构账户、协助资金管理、网上银行等多种数据处理接口, 在争取跨国公司、大集团客户等高端客户时处于劣势。
三、商业银行发展对公理财业务的策略和建议
(一) 明确对公理财产品营销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做好做强对公理财业务的信心。
要改变传统的重对公存贷款业务轻中间业务的观念, 重视对公理财业务的重要性, 将发展对公理财业务放在提高经营能力的战略高度去看待, 积极主动地发现客户需求, 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2、找准目标, 细分客户, 为客户提供不同类型的专业理财服务。
当前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品种繁多, 但是存在产品同质化的缺点。因此, 在拓展理财业务时要细分客户, 做好调研分析, 实行差别化服务, 做到“量体裁衣”。在理财产品设计时, 不能只盯大客户, 更应该开发设计符合普通客户实际需求的理财产品, 突出产品的“新、短、快”特点。在营销目标的筛选上, 既要稳固已有的客户群, 又要积极发现和拓展那些具有潜在优势的客户群。
3、加强产品宣传力度, 树立对公理财产品良好的品牌形象。
目前, 商业银行之间理财业务竞争激烈, 要加强对理财产品的宣传力度, 树立为客户开启财富之门的理念, 使理财产品成为优秀的品牌形象深入社会大众心中, 要改变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点。在客户营销过程中, 加强对客户投资意识的引导, 挖掘市场需求, 增强客户对理财产品的认知度, 逐步树立和巩固银行在对公理财市场上的品牌。
(二) 建立产品创新机制, 引导产品创新。
面对不同层次对公客户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 竞争强度愈来愈激烈, 商业银行必须加大理财产品的研发、推广力度, 加速建立科学完善的理财产品体系, 在融资、结算、避险、增值等不同领域, 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在同业中树立优势地位。
1、在机制和措施方面:
(1) 建立快速信息沟通机制。鼓励基层机构采集客户需求, 将能够带来整体、长远效益的新产品开发需求报送总行; (2) 采取有效措施, 加快新产品研发、试点、推广, 缩短产品创新周期; (3) 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 不断进行产品改进和升级; (4) 研究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 研究同业新产品, 及时跟进。
2、在产品开发方面:
一是针对企业运营现金流抗风险的理财产品。主要根据客户资金的多少, 选择现有成熟的产品还是量身定做等;二是针对企业长期静态资产的理财产品。充分分析资产的特点, 借鉴国外相关的投资经验, 结合本土企业的特色进行专项理财产品创新;三是避险领域的理财产品。通过组合改良现有产品、优化产品结构,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别化融资方案, 提高客户存款的收益率, 帮助客户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 推行对公理财客户经理制。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是我国银行的一种服务型创新制度, 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经营模式, 是一种服务优质客户、营销银行产品、增加银行盈利的新型业务体制。客户经理制是现代西方商业银行行之有效的通行做法。客户经理是具有广博的经济、金融知识, 熟悉经营管理、企业财务分析和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依托银行的客户信息、人力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在向客户介绍、营销银行金融产品的同时, 把握客户情况, 有效激发金融需求, 并根据金融市场变化和客户的愿望, 不断设计开发和营销金融产品, 帮助客户解决金融问题。他们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现代商业银行服务、建立全新银行与客户关系的主要力量。他们集银行的信贷员、外勤人员、存款员和市场开发人员等功能于一身, 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综合性的、全新的理财服务。虽然在我国银行业, 客户经理制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推行对公理财业务客户经理制应当引起我国商业银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四) 以先进的电子技术促进对公理财业务的开展。
我国商业银行要拓展对公理财市场, 必须打破科技“瓶颈”。
1、以先进的技术为对公理财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应抓住传统银行服务向现代银行服务转型的机遇, 加大科技投入, 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 尽快构建起高起点的对公理财业务技术平台, 以先进的电子化服务手段提高竞争力。
2、完善对公理财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现有科技设备, 开发并完善对公理财信息决策管理系统, 包括对公理财市场的发展现状、金融同业市场发展现状、市场潜在需求等。通过调查研究、资料筛选、分析论证, 对对公理财业务发展前景做出可行性预测和决策, 从而更好地抓住机遇, 把握商机, 及时有针对地开发和推出理财品种, 赢得主动。
3、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技术。
电子银行业务在国外得到了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 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电子银行渠道已成为银行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竞争的焦点。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个人电子银行的特点, 把它和传统对公业务进行整合, 以传统业务支撑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成长, 以电子银行业务带动传统业务的持续发展, 力争用较短的时间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服务规范一体化的电子银行体系, 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对公理财业务服务的质量和形象。
参考文献
[1]钟赛华, 陈光伟.我国商业银行公司理财研究.华北金融, 2003.9.
[2]吴焱翔.理财业务营销难点及对策.现代金融, 2009.9.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 篇11
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出现井喷式发展,当前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如何以及如何从产品收益和风险角度发展完善个人理财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探讨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私人财富的不断提高和积累,使得投资理财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居民,这无疑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业在近年来不断改革完善来应对金融市场激烈的竞争和满足市场的相应需求,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不仅是我国金融机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提高了其竞争力。
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由于个人理财需求的不断增加,理财产品业务逐渐成为一些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从产品收益和风险角度看理财产品倾向于复杂化。
二.文献综述
(一)个人理财业务定义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国外对成熟理财业务的定义为:商业银行根据客户信息和自身拥有的金融理财产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客户自身的财务状况并结合客户需求,提供符合客户理财要求和计划的金融产品投资建议,并提供后续的一系列服务。国内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有:罗洪霞(2002)认为根据客户进行划分,对于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的理财业务称为“个人理财业务”。马赞军(2004)则认为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在金融资讯、投资理财、服务网络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个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投资增值、便利的服务,从而销售银行的金融产品。
在 2005 年 9 月,我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定义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为“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投资顾问等专业化服务,以及商业银行以特定目标客户或客户群为对象,推介销售投资产品、理财计划,并代理客户进行投资操作或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
(二)理财需求相关研究
俞洁芳、何嗣江(2002)则运用消费者需求系统理论,根据需求产生和满足的流程,将需求划分为输入刺激、自我意识、需要和动机、购买目标、购买行为、实现需求、输出满足等几个步骤。黄昕平(2006)认为影响个人理财潜在需求向实际转化的因素有个人客户差别化的投资需求以及对自身财务状况的认识,满足个人客户理财需求的成本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战略、市场定位,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将个人理财业务的潜在需求划分为投资需求、融资需求、结算需求、风险管理需求、资产保全及财务档案管理需求、资产转移支付需求、国际业务需求等7大类别。
三.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目前,我国的政策和法律要求我国金融机构不得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业务,只能进行分业经营,因此,商业银行不得提供证券、保险、期货等业务。同时,政策和法律也限制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各金融机构不得进行代客户理财等类似服务,而只能提供理财建议。因此,从我国整体状况看,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范围要小于国外,同时法律限制也较国外更为严格。我国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格局限制的背景下,应该与现行体制相结合,发展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个人理财业务。
首先, 由于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时间较短,居民对各种机构的理财产品运作模式不是很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居民通常受周围朋友、银行客户经理以及自己感觉影响而选择购买理财产品,并没有进行专业分析。
其次,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倾向于周期在一年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
最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具有代替市场化利率的性质,这样为银行进行灵活融资提供了必要保证。同时也让个人有效规避通货膨胀跑赢存款利率的风险,防止货币资金贬值。
四.意见与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盘活社会闲散资金,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金融市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同时由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又有很多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现实状况给予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 做好个人理财业务技术性研究
正是由于:第一,普通居民缺乏必要且专业的金融学知识,使得其很难选择最适合自己财务状况的理财方案;第二,专业理财分析人士可以通过专业金融知识和更科学的选择方法以及团队的头脑风暴,为广大普通客户提供专业帮助,使其能获得更大投资收益;第三,专业理财分析师拥有信息、技术设备、人力等多方面优势,可以比普通居民获得更多讯息;第四,随着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个人委托专业人士进行理财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所以,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以及客户强烈的个人理财服务需求,需要专业机构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并根据不同客户的理财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个人理财服务。因此,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应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理财服务,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理財方案。
(二)培养专业化的理财专家
由于理财业务涉及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种金融工具,因此,商业银行应对客户经理进行多方面的专业化培训,使其精通包括银行业务在内的全方面的金融业务,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服务。
(三)要确保个人理财业务内容充实,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财理念
科学理财对于客户而言就是将其财务以及其他相关事务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管理,从而达到规避风险获得收益的目的。如何进行更为科学的理财,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确保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收益,通常通过储蓄或购买衍生金融产品(即各种理财产品、保险、期货等)等方法,获得收益。其次,如何在保证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生活支出,从而达到截流的目的。最后,提高个人以及整个家庭的收入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要有防范未来风险的储蓄保障。
(四)制定合理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战略,实现分步骤分阶段的发展,最终达到提升银行竞争力的目的
第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是面向那些客户账户余额符合规定的特定客户提供专业个人理财业务咨询和服务,但是,由于客户较少而运用资源较多,因此银行还不能从此项服务中获得收益。所以,商业银行需要改变策略,采取由点及面,由大到小的思路,将服务对象从重点客户到一般客户发展,从而扩展的个人理财业务咨询范围,使银行可以获得更大效益;第二,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在进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时不能一味盲目的学习国外,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我国背景,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进行分阶段、分步骤的逐项改革。因此,银行可以先培养专业化的理财顾问,然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最后再发展到进行独立的投资咨询服务和代客户理财。(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罗洪霞.浅议实现个人理财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平衡[J].贵州社会科学,2002,5
[2]马赞军.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14
[3]黄昕平.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4]王亚娟.基于居民理财需求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7.
[5]殷孟波,贺向明.金融产品的个人需求及其市场细分[J].财经科学.2004.1
商业银行理财 篇12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说明
此项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经济客观背景、消费与理财情况、理财观念与理财教育、投资情况四个部分。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南京城区各商业银行的贵宾客户, 样本中每个银行网点选取了2~5名贵宾客户随机发放问卷, 问卷填写不署名。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1份, 收回有效问卷60份, 有效率达到85%。调查的样本人群来自南京市城区商业银行超过20个网点, 不同银行, 不同网点及不同区域, 保证了调查结果的诚实可信, 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贵宾客户投资理财产品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 在回答“您或您的家庭正在投资的理财产品”时, 58%的贵宾客户选择了存款类理财产品, 32%选择贷款类理财产品, 32%选择人民币理财产品, 80%选择证券类理财产品, 37%选择保险类理财产品, 13%选择房地产, 10%选择黄金, 13%选择外币理财产品, 还有4%使用过其他投资方式, 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注:理财产品为多项选择
(二) 影响贵宾客户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因素分析
根据行为金融学中提出的认知偏差、行为偏差以及在消费者行为学中提出的影响理财的因素、投资心理与行为, 联系实际提出南京市城区各家商业银行贵宾客户在投资理财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
1、性别
根据调查结果, 男女性别基本维持在1:1, 在被调查的男性中,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者占男性总数的51.6%, 而女性购买人数则占女性总数62.1%。对男性客户和女性客户从理财产品选择方面进行数据对比, 可以看出, 女性客户较男性客户更愿意投资银行理财产品。
2、年龄
调查结果表明,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群中, 30~40岁人群所占比例最高, 达到92.3%, 其次是50岁以上, 达66.7%。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及经验的不断积累, 个人的理财能力大致应呈提高趋势。但是本次研究样本容量不是很大, 局限于每个银行网点的2~5个客户, 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误差水平, 并且, 年龄接近退休或者已退休的客户可能会采取保守型投资方式, 此方面的误差影响也不容忽视。
3、受教育程度
根据结果显示,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贵宾客户, 越倾向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其中, 学历在硕士及以上、本专科和高中及以下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0.6%、51.5%和50%。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需要客户具有一定投资知识和理财观念, 而高学历者具有更强的接受能力, 故更倾向于投资银行理财产品。
4、职业
从下表可以清楚看出, 客户职业对其投资产品选择的影响程度较大, 从事金融领域或与之相关行业职业的客户更倾向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5、月收入
统计结果表明, 月收入在6000~10000元的客户更倾向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占60%, 并且比例向两头递减。可看出, 较低收入的客户因保障基本生活需要而较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收入较高的客户, 其收入完全满足其经济需求, 所以并不需花费过多精力进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中产阶级人群为了在满足生活需要同时维持较高生活质量, 更倾向于进行理财投资, 具有更强的理财意识。
6、金融市场信息关注程度
统计结果显示, 客户对于金融市场信息的关注程度越高, 其更倾向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对于某个问题的经常关注会使个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一定思想上的影响, 而行为金融学认为, 市场上存在“羊群效应”, 即市场中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 会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经常关注金融方面信息的客户也会倾向于跟风投资, 作出非理性行为。
7、风险承受能力
从下表可知, 大部分贵宾客户可接受的风险程度在中等左右, 愿意接受低风险或高风险的客户占少数, 而对于风险程度更高的客户来说,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三) 贵宾客户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了解程度
据调查, 有5%的客户表示自己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很了解, 有39%及9%的客户分别选择了概念模糊及不了解, 另外47%表示有所了解, 但这种了解程度是很有限的, 主要是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客户经理向其推荐的。在回答“您最主要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理财信息”时, 43%的客户选择“传媒 (报纸、电视、网络、广播等) ”, 32%选择“金融机构 (银行、证券公司等) ”, 16%选择“亲朋好友”, 剩下9%则表示“无系统来源, 非常零散”, 反映出银行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宣传工作做得并不充分, 该业务的市场空间仍然巨大。
(四) 贵宾客户的个人理财预期
在回答“您或您的家庭认为理财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时, 46%的客户选择“实现资产增值”, 另外有21%, 7%, 14%, 9%的客户分别选择了“合理安排资金”、“保障家庭教育”、“提升生活质量”及“安排退休生活费用”, 这也反映出大部分贵宾客户倾向于短期的理财投资。而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最关注的内容方面, 有54%的客户表示关注“产品的投资风险和收益”, 而关注“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是否专业”、“该机构信誉、品牌知名度”及“媒体和他人的投资建议”的客户比例分别为12%, 21%, 9%, 从侧面也反映出客户理财片面追求较高收益, 理财观念落后。
(五) 贵宾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
在回答“您购买理财产品时是否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时, 有36%的客户表示其非常仔细, 了解产品结构、风险、收益率、赎回条件及期限, 43%表示比较仔细, 主要关注收益及风险, 19%则表示未仔细阅读, 主要听取理财顾问意见, 反映出大部分贵宾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是有经验并且了解产品的。在回答“您认为产品说明书上的预期收益率是指A绝对收益率B最高收益率C实际平均收益率D不清楚”时, 29%的客户认为是指绝对收益率, 32%选择最高收益率, 只有24%选择实际平均收益率, 另外15%表示不清楚, 反映出虽然大部分客户会阅读产品说明书, 但是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了解并不是很清楚。结合前文所述, 大部分客户追求高收益率的情况来看, 客户投资理财产品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过于看重收益率, 却并未意识到银行给出的收益率并不是一个确切指标。
(六)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
调查发现, 43%的客户认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 另外23%及34%的客户表示没有风险或者不清楚, 表明客户对于风险的认知程度不高。调查中有19%的客户表示曾遇到过“理财顾问推荐产品时强调收益率, 弱化风险”的情况, 说明此类现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银行方面需要重视理财人员的素质培养以及业务操作规范。有34%的客户表示曾经遇到过产品说明书专业词汇较多, 看不懂的情况, 反映出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没有进行充分揭示。
三、发展商业银行贵宾客户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 加大个人理财业务的宣传力度, 注重贵宾客户的维护
通过调查发现, 大部分贵宾客户主要投资于股票、基金等中高风险产品, 而对于个人理财业务还是比较陌生。因此, 商业银行需要开展广泛的宣传, 通过不同方式对贵宾客户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宣传, 提升其理财意识。理财人员还应通过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手段对贵宾客户进行回访维护, 加强贵宾客户对银行个人理财品牌的忠诚度, 并将银行的理财产品通过多样化渠道介绍给贵宾客户, 使其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理财信息。
(二) 重视理财人员的培养
理财人员理财服务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贵宾客户的利益, 也影响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品牌的建立以及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国内银行应根据目前个人理财需求的特点以及理财业务的发展需要, 培养具有证券、保险、基金、外汇、期货等综合知识的专业理财人员, 提高理财人员个人理财方案的设计能力以及专业素养, 以便为贵宾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三) 加强理财产品创新, 进行市场细分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个人理财品牌, 发行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 数量也很大, 但各家银行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投资组合局限性大, 不能根据客户的现实需要有差别、有选择的进行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为了提高服务质量, 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财富水平、风险收益偏好、理财需求不同, 细分理财市场, 设计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
(四) 规范理财业务操作, 强调风险提示
2008年出现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事件部分责任在于银行工作人员及营业厅内宣传单强调预期收益, 弱化风险提示, 使得专业知识较缺乏的客户在投资时未重视风险。而在揭示理财产品风险方面, 许多贵宾客户认为, 银行虽然提供了所销售理财产品的说明材料, 但其中专业术语较多, 且收益的计算方法也非常复杂, 让一般人看不懂。负有风险揭示义务的商业银行如果不能将风险准确、充分揭示, 将有可能导致客户投诉, 影响其银行、理财品牌形象及客户忠诚度。对此, 银行方面对揭示风险的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 确保客户能充分了解理财产品风险的特性。
参考文献
[1]殷剑锋.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门”的背后[J].今日财富, 2008, (05) .
[2]李晓均.“零收益”中的3点思考[J].首席理财师, 2008, (04) .
[3]徐歌笛, 梅洁真.温州市城区银行贵宾客户个人理财需求现状与对策分析[J].Economic&Trade Update, 2008, (03) .
[4]田明超, 翟立宏.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与和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J].管理学苑, 2006, (01) .
[5]魏铧.银行理财产品浅析[J].科技信息, 2008, (05) .
【商业银行理财】推荐阅读:
商业银行理财研究10-26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09-03
商业银行扛鼎理财市场09-24
商业银行最新理财产品10-10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探讨07-2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究论文08-13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管理细则07-1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11-20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分析05-27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客户调查问卷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