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业务论文

2024-07-27

银行理财业务论文(共12篇)

银行理财业务论文 篇1

一、金融理财业务发展现状比较

(一) 互联网理财发展现状

随着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的上线, 互联网金融正式步入投资者的视线, 多家机构迅速推出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2013年年10月, 中国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联合光大保德信基金, 推出“天天富”理财产品, 功能与余额宝相似;紧接着, 百度金融中心理财平台上线。2014年, 苏宁云商携手汇添富基金隆重推出零钱宝;微信则联手华夏基金推出了微信理财通。

(1) 互联网理财业务规模飞速膨胀。互联网理财业务从无到有, 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客户受到高收益率的诱惑, 大量转出活期存款, 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发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4年1月15日, 余额宝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 天弘基金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随后, 余额宝规模以每日过百亿的速度增长, 截至2014年3月31日, 余额宝规模为5413亿元。互联网金融抢走了银行的部分存款份额, 给传统银行理财业务带来了冲击, 2014年4月居民存款比上个月减少了6546亿元, 存款同比增速仅为10.9%, 创下了8年来增速最低。

(2) 收益率由升转降。余额宝上线之初收益率居高不下, 直至2014年1月1日, 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达到6.74%, 随后就一路下跌, 半个月后“破六”, 虽规模不减, 但收益率再没有回到之前 (见图2) 。与此同时, 活期宝、零钱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几乎每天都在下滑。

(二) 传统银行理财发展现状

2005年以来, 随着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服务、创新理财产品, 居民投资理财观念的形成和投资理财需求的增加,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 规模年均增长率接近1%。2005年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更是保证了理财业务可持续的健康发展。2013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共为社会创造了4500亿元的收益, 截至2014年4月, 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突破13万亿元, 远远超过了2013年年末的9.5万亿元。尽管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在项目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其发展仅十年时间, 规模不大。目前, 随着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银行监管的不断完善,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逐步进人稳定发展时期。

(1) 传统银行理财业务初步成长阶段 (2000-2005年) 。银行理财的雏形最早源于2000年初, 中国银行为拥有大量外汇的大客户提供结构化存款的服务, 使其能够获得高于普通存款的收益率。2004年被称为“银行理财元年”, 2004年2月, 光大银行推出国内银行第一只面对普通客户的外币结构性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 它把大额的外币结构化存款, 向拥有小额外汇的中小客户群推广。从此, 理财从大企业专属, 正式走入老百姓的生活, 这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展开具有标志性意义。阳光理财A计划的销售很好, 于是2004年9月光大银行又迅速推出国内银行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

(2) 传统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阶段 (2006-2008年) 。2006年3月, 光大银行发行理财产品———阳光理财T计划, 通过新华信托的信托计划, 把资金贷给由国开行推荐并提供担保的项目, 首只银信合作的“非标”模式诞生。当时项目和资金一一对应, 一个理财产品只能投资一个融资项目。银行理财通过创设所谓非标准化的金融工具, 集合居民储蓄资金进行融资。2006年至2007年股市一路走高, 银行相继推出了大量投资公募基金的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种类迅速增多。

(3) 传统银行理财业务回归理性阶段 (2009-2012年) 。2008年以后股市下跌, 金融危机暴露了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内在的问题, 一些投资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损失惨重, 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状况。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回归理性, 银行吸取教训, 开始寻求新的发展和投资方向, 为了实现向资产管理转型, 银行逐渐推出了开放式、净值型的银行理财产品。开放式产品相较于封闭型的产品, 复利模式给客户带来的收益更高, 同时银行承担的风险更小。越来越多的银行把开放式、净值型产品作为未来的理财发展方向。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研发上更加追求稳健和低风险, 内部管理、产品销售更加规范。随着理财规模越来越大, 项目和资金一一对应的操作模式成本越来越高, 银行开始探索专业高效灵活的资金池模式的理财产品, 努力做到项目和资产的组合管理, 降低集中投资项目的风险。

(4) 传统银行理财业务应对互联网理财业务的新挑战。2013年以来, 互联网理财的爆红给传统银行理财业务带来了冲击。为了进行有机的反击, 很快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交通银行开通货币基金T+0实时提现业务。2014年初, 浙江工行联手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商银行在浙江地区试点推出了“银行版余额宝”天天益, 该产品与余额宝非常类似, 门槛低至1元, 网上交易, 随时申购和赎回。

随着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滑, 银行纷纷推出了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且降低了投资门槛, 以此来吸引互联网理财的客户转投银行理财。如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推出的新款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都在6%以上, 且这些理财产品大多数起步金额只需5万元或10万元, 而曾经这样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往往门槛都是在几十万以上。

二、金融理财业务特点比较

(一) 互联网理财业务特点

(1) 品类比较单一。目前, 出现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基本上全都是网络平台与货币基金的合作产品, 其本质都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担任媒介或供应商的角色, 为在平台上交易的个人用户推出的货币基金理财产品, 其收益随着货币基金收益率的波动而波动。例如, 余额宝就是支付宝支付平台与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 投入资金均用于购买天弘基金。由此可见, 目前互联网理财业务投资品类比较单一, 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有限。

(2) 收益率偏高、风险较低。就整体而言, 银行理财产品是年化收益率, 收益率水平相对稳定, 尤其是固定收益率产品, 其收益是固定无风险的, 收益率也相对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紧盯货币基金, 采用的是7日年化收益率。7日年化收益率的波动性更强, 多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呈现出波段式的变化。货币基金由基金管理人运作, 专门投向以短期的银行存款以及有固定票息的债券为主的风险小的货币金融工具, 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开放式基金, 属于稳健型理财产品, 具有高安全性、收益稳定的特点。

(3) 成本低、流动性强、投资门槛低, 充分利用客户的闲散资金。互联网理财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电子支付, 申购和赎回均不需要实际的交易场所, 只需耗费少许网络流量, 交易快速便捷, 成本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流动性极强, 真正开启了理财产品的“T+0”模式, 可用电脑、手机通过互联网随时交易, 随时申购和赎回, 并可立刻将赎回的资金通过理财产品的支付平台进行购物和其他消费, 相当于收益率偏高的活期存款。第三方支付平台长期储存了大量网购用户的备付金, 通过互联网理财概念, 将这些闲散零碎的资金集合起来, 进行了充分利用, 推进了资金的合理优化配置, 使用户得到收益的同时, 也不影响客户对于备付金的使用, 客户能够随时转出并进行消费支付, 真正实现了投资零门槛、大众化。

(4) 投资者受众年轻化, 投资期限短期化。互联网理财产品是产生仅一年多的新事物, 目前客户群多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老客户, 接受并适应网络支付和消费模式, 客户群为相对年轻、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时尚网络人士。从长远来说, 互联网上发售的那些理财产品, 基本属于流动性强的短期投资, 因此非常适合投资股票、期货和商场上的生意人等经常拥有大量短期现金流的客户。

(二) 传统银行理财业务特点

(1) 品种多、范围广, 适合各类人群。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更加广泛, 不仅仅局限于货币基金。目前我国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品种接近5万, 部分产品还包括股票等高风险的金融工具。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各有不同, 因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针对的客户群也各不相同。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不仅局限于股票等金融工具, 同时越来越多地出现与红酒、艺术品、文化产业等挂钩的理财产品, 这类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都相对高, 其风险与收益与相关产业的市场变化相关, 与金融市场的关联不大。

如表2,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只有部分现金管理类产品可以做到“T+0”和低门槛, 其余大多有一定的投资期限, 整体流动性较弱, 尤其是封闭性理财产品, 在投资期间不可提前赎回, 也不能追加投资, 因而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更加适合有中长期的投资需求的客户, 投资者如果对资金流动性要求不高且追求稳定收益率, 则应该考虑投资传统银行理财产品。而一些收益率较高的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都高达百万, 属于小众化产品, 普通客户难以企及, 这类产品则适合企业和年龄偏大, 有经济实力的个人。

(2) 收益率稳定。整体来看, 目前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以稳健为主, 收益率比较稳定, 平均收益水平不高。大部分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介于4%-5%之间, 面对的客户也是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的人群。

(3) 传统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比较严格, 机制更加完善。2003年4月25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根据国务院授权, 统一监督管理银行等金融机构, 维护银行业的合理合法、有秩序的运行和发展。2005年起, 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文件相继推出 (见表3) 。2005年9月, 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正式明确了银行理财投资者的管理原则和行为制度规范, 成为银行理财法规的基础。此后, 相关部门会定期出台银行理财监管的法律法规, 管控银行理财风险。

此外, 银监会会定期和不定期对理财市场的理财产品进行抽查和监管, 在不断加强对理财产品业务的监管中, 进一步促进传统银行理财的行为人保持理性, 不断推进银行理财业务的良性健康发展的脚步。而互联网理财因为上线时间不长, 从理财产品的发展阶段来说还处在试用阶段, 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政策还有待完善。因此, 目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存在更大的监管问题风险, 其未来发展也难以定论, 需要对于监管政策保持关注。

三、政策建议

(一) 加强对互联网理财业务的监管

目前, 互联网理财业务属于新生事物, 大部分互联网理财业务还游离于监管之外, 还存在一些技术风险隐患, 有关部门急需加强对互联网理财业务的监管, 引导互联网理财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互联网科技和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 然而, 相关部门的立法却没有跟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几乎没有涉及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条款。2014年7月, 央行终于开始拟定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原则, 随着《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即将发布, 互联网理财业务的法律法规要尽快建立。与此同时,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相关配套法规的建立和完善, 保护理财客户权益, 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交易法等, 为保障互联网理财业务的信息安全提供法律依据。此外, 应赋予各相关部门对金融理财业务监管的职责, 相互协作, 各尽其责, 做到对互联网理财业务全面监管。充分发挥金融市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作用。

(二) 银行需加大科技投入, 积极与互联网理财相融合

目前互联网理财业务收益率开始下滑, 国家相关部门也即将出台监管互联网理财业务的法规, 互联网理财业务近期增长规模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银行必须抓住时机, 加大对科技建设的投入, 跟上网络时代的步伐, 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大数据、云计算等) 运用在银行系统中。通过这些先进技术加速信息处理效率, 更加精确的处理大量数据, 统计客户信息, 分析客户现有需求和潜在需求, 借用自身已有的平台和资源, 积极与互联网理财相融合, 对接互联网理财业务, 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通过线上交易成本低、门槛低等优势拓展更多客户, 线下为线上做依托, 为线上理财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安全运行做强大的依托和保障。

(三) 银行需加强理财产品品种的创新

国家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开启了全民理财时代, 银行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 针对不同的客户设计出风格不同的理财产品, 提升理财业务的服务质量, 满足不同客户的理财需求, 发挥自身的绝对优势, 与互联网理财业务开展差异化竞争。

(1) 关注普通客户群, 发展全方位个性化服务。传统理财产品主要关注大客户、VIP客户, 投资门槛高, 随着我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人们对理财观念认识的加深, 普通客户群体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 而随着普通客户的增多, 客户群对理财产品需求的偏好和差异也越来越大。同时, 普通客户的抗风险能力相对差, 因此, 银行应该进一步关注普通客户群体, 降低理财产品投资门槛, 设计收益更加稳健的理财产品和形式更加灵活的理财组合方案, 满足普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对普通客户进行适度的风险管控教育和信息安全防范教育, 提升普通客户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 加强普通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和依赖, 增加客户粘性。

发挥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多样化的优势, 推进综合理财服务, 提升银行的服务性和专业性。综合理财服务是针对不同客户提供全方位、分层次、个性化的服务, 不仅仅是提供一种理财产品或一组理财产品, 而是对不同顾客在不同时期的部分或全部财产的分配进行规划和运作, 如制定储蓄计划、投资计划、保险计划等。由专业的财富管理是团队为不同的客户或客户不同的时期制定专属个人的理财规划, 在现有的财产状况下提升客户的生活品质, 并同时实现个人财产保值增值。

(2) 加强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多样化, 推进其结构化、基金化。随着银行理财监管制度日益完善, 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 加之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 广大投资者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和自身投资理财认识不断加强, 人们越来越青睐专业化、多样化的投资理财产品。资产一部分进行稳健投资, 另一部分尝试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 结构型理财产品应运而生。这类理财产品的发行对象通常是高收入群体。结构型理财产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是固定收益产产品与衍生品的组合体, 由于衍生品的种类多样, 涉及汇率、利率、股票指数、基金、期货、黄金等, 因此结构型理财产品的组合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银行可以依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灵活组合, 为客户打造专属于个人的、极具个性化的、最大限度满足个人需求的投资形式。所以从产品的生产设计来说, 结构型理财产品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银行理财产品的开放式基金化运作是大势所趋, 面对激烈的竞争, 银行应加快推进银行理财产品的基金化。对于客户来说, 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化运作后, 客户可更自由地选择投资期限和投资金额, 理财产品的流动性更强, 申购和赎回更加便捷。虽然投资者承担了风险, 但可以按照净值或者估值来获得收益, 净值式的收益分配方式更加透明, 有利于投资者比较和选择投资理财产品。对于银行自身来说, 开放式理财产品使银行远离了兑付的风险, 且相较于资金池模式产品, 开放式基金化理财产品更易于管理, 大大减少了银行对理财产品的监管成本。

参考文献

[1]陈敬民:《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若干思考》, 《金融纵横》2013年第9期。

[2]符瑞武, 邢诒俊, 颜蕾:《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时代金融》2013年第10期。

[3]王岩岫:《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际金融》2013年第5期。

[4]赵峰:《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时代金融》2014年第1期。

[5]杨坤:《互联网浪潮下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国际金融》2014年第3期。

[6]陆敏:《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对F农商银行个人业务影响研究》, 厦门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银行理财业务论文 篇2

作者:卜祥瑞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2-18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已经是当前最热门的词汇之一。纷繁复杂的理财业务不仅给银行带来了巨额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一系列风险。本文仅就银行理财业务的操作风险如何防范进行探讨。

理财操作风险——银行无法回避的现实

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行《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以下统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首次对银行操作风险进行定义,并明确了操作风险资本的计量方法,将操作风险纳入银行监管的统一框架,要求银行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这是第一次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提并论。

操作风险是与银行业相伴而生的最古老风险之一,它从银行产生的那天起就在不停的演进,以至于近些年来愈演愈烈,如 2008年1月24日,法国兴业银行的交易员杰洛米?科维尔在套利操作过程中因违规豪赌股指期货,造成该行税前损失4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10亿元)的巨额损失事件。这成为世界银行业迄今因一名员工理财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案件。在国内,某商业银行自2005年以来,因代理基金、销售保险产品、担当理财顾问等引发被诉案件高达700多件,银行败诉率95%以上。

借鉴国际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探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操作风险中防范迫在眉睫。

银行理财业务的五大操作风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操作风险”中提出操作风险概念,它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操作风险在上述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

理财主体风险。理财主体的风险既包括理财机构,也包括理财参与人,换言之既有法人也有自然人。理财主体风险主要是理财参与人适格性。

依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以及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符合理财业务市场准入的相关规定。作为理财业务参与人包括银行从事理财业务的从业人员和客户。银行理财人员应当具备从事理财业务的资质,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

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仅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并完善理财业务人员的处罚和退出机制,尚未强制推行理财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与国外、境外相对成熟的银行理财监管机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香港监管机构对无财富管理牌照银行业人员擅自代客理财则进行则较重的经济处罚。目前,取得国际理财师资格的银行从业人员还很少,国内理财师资格的数量也远远不能适应日趋火热的银行理财市场需要。

商业银行在营销理财产品时,必须按照“了解你的客户”要求对客户进行评估,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投资预期等,确定客户的产品适合度并由客户对评估结果进行面签,否则商业银行不能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应当注意的是,商业银行经销理财产品应当合规,商业银行不得以发售理财产品名义变相代销境外基金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境外投资理财产品。

在理财主体方面,银行从业人员还必须正确面对第三方理财问题。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它们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却能够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第三方理财公司有近万家,但第三方理财在管理资金的安全性、品牌性、市场资格准人、法律风险、道德风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银行与之合作应采取审慎态度,银行从业人员也不宜向客户推荐第三方理财。

理财流程风险。理财流程的不完善或存在问题极易引发风险事件。从各商业银行理财实践活动看,客户在理财过程投诉乃至诉讼最多的是开放式基金、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个人账户黄金买卖、个人账户外汇买卖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理财流程问题。

一是理财产品设计风险。理财产品的名称不得包含只赚不赔、无风险等误导性宣传,理财产品的设计应当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并遵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指引》有关保证收益、研发流程、成本与收益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实现客户分层、目标分群。如某银行设计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竟然低于同期外币存款利率,引发客户广泛投诉,最终无法销售,无疾而终。二是营销风险。营销是理财产品与客户投资联系起来的关键环节,也是理财产品流程风险最突出的环节。其风险集中表现为客户评估流于形式、理财顾问协议权利义务不对等、格式合同涉及客户责任条款缺乏解释、不利的投资情形和后果等风险揭示不全面、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告知义务等等;营销人员违反银监会规定,任意夸大理财产品收益;对于无法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和方式的理财产品,在有关材料中不得标明预期收益率或者最高收益率;简单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客户风险评估或理财产品销售等。

三是信息披露风险。充分的信息披露能够有效保障客户的知情权。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理财产品属性不透明、产品说明书信息披露不完备、不按时提供理财产品对账单据、市场行情报告、收益情况报告,未与客户明确约定信息披露方式,仅在自己的网站上披露有关信息属于仍然属于信息披露不当行为。银行还

应与客户明确约定联络和信息传递方式。

四是售后服务风险。理财产品营销需要服务,服务也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产品。售后服务风险集中体现在客户投诉上。实践标明,大量客户投诉一旦处理不当,极易演化为法律诉讼,甚至是集团诉讼。银行缺少有效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不仅影响客户利益,也会严重地损害商业银行信誉。

理财系统风险。早在1989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计算机和系统中的风险》,专门对商业银行系统操作风险进行提示。理财系统操作风险是指系统中断及系统失灵,包括硬件、软件、电信、设备故障或中断而引发客户财产、收益损失,还包括与第三方交易不能损失、交通费用损失、误工损失等等,广义理财系统包括自助设备维护、管理后果。如果商业银行未能够有效维护和管理自助设备,客户因此产生损害,依法有权要求商业银行赔偿。理财系统风险还必然涉及系统供应方的法律责任纠纷等问题。

理财外部事件风险。外部事件引发商业银行理财操作风险事件屡见不鲜,金融危机、外部欺诈犯罪、自然灾害以及政府行为、交通事故、外部销售商和供应商违约等都会对银行理财业务产生重大风险。其中尤以金融危机、外部欺诈犯罪、自然灾害为重。如2006年11月,招行发行“金葵花”——雷曼兄弟农产品指数表现联动理财计划,该产品与雷曼兄弟农产品指数挂钩但招行将保证此理财计划项下的本金安全,并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计算和兑付收益,随着雷曼公司的破产,不排除收益泡汤的可能。2007年9月,北京银行发行0770号和0771号两款信用挂钩型理财产品,该产品主要用于购买美林、雷曼兄弟等信用主体的债券,原本预计于2008年9月17日到期。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的行为已经构成“信用违约事件”,理财目标无法实现。可以说,金融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与之相关的理财产品而言是灾难性的风险。

理财法律风险。银行在创新开展理财业务时,可能会因法律制度不完善引发理财行为合规性风险,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商业银行超越经营范围经销理财产品进行处罚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处于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法律环境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操作性法律风险当属高发期,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理财业务法律等风险仍是当务之急。

防范风险的四大对策

理财业务的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具有多样性,涉及法律关系具有复杂性,防范理财业务操作风险必须从多维度入手。

其一,规范理财人员资质,强化法律风险意识。

操作风险的控制离不开人,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理念推行,人的因素更是关键,无论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还是不完全合同导致法律风险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建立高素质的理财专业队伍是防范理财业务操作风险的根本。全面推行理财业务从业资格制度,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行为,能够有效地防范理财售前、售中、售后风险。加强理财从业人员风险文化尤其是法律风险意识的培育,抓好法律制度、风险文化和理财队伍三个关键要素,通过多种路径,克服商业银行在理财人员管理上用人失察、违法违规处罚不力等因素,依法促进理财业务规范、稳健发展。

其二,严格市场准入手续,防范理财产品设计风险。

规范理财业务的主体资格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资质,这不仅是防范金融风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的需要,也是保护广大客户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对商业银行开展理财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准许制度,对商业银行经营理财产品实施必要的核准、备案制度,加大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对外文件合规性监管,有效监督商业银行防范理财产品设计风险,进一步完善理财业务的监管法律制度。同时,监管部门应尽快改变理财监管滞后局面,将第三方理财纳入金融监管范畴,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

其三,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提升售后服务质量。?

银行与客户法律关系的本质是合同关系,全面履行理财合同约定义务是银行的法律责任,也是客户依据合同规定依法享有的权利,商业银行必须严格依据合同条款约定履行理财义务。同时,银行还应依据《合同法》等规定履行告知、通知等附随义务,逐步建立健全理财客户档案资料,实施全过程跟踪理财服务,把售后服务作为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来抓。

其四,妥善处理客户投诉,依法保护客户权益。

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是保障客户利益的重要环节,客户投诉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具有较好地促进作用。构建全面、透明、方便和快捷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包括处理客户投诉流程、回复安排、投诉调查以及客户投诉的补偿、赔偿制度。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提升银行理财产品品牌价值,更有利于提升银行声誉。银行应高度重视客户对理财产品相关事宜的投诉工作,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实施投诉一站式服务,明确客户投诉处理程序、时限,减少因投诉法律诉讼转化几率,建立高素质客户投诉专员队伍,化解理财客户投诉风险。

防范银行理财操作风险必须和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全面风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孤立地按部门和业务线条认识和处理操作风险,徒加成本并抑制累积效果。应该把操作风险管理做法嵌入直接进入损益表的长期战略和日常经营决策,依法合规促进银行理财业务稳健发展。

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析 篇3

关键词:银行业;个人理财;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就是利用其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包括代理投资理财、代理收付、代理保管、转账汇总结算、资金融通、信息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综合性金融服务。自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在国内最早挂出“私人理财中心”的牌子至今,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个人理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不争的现实。时至今日,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外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个人理财品牌,并在个人高端客户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同时,理财金融的发展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金融业的发达水平,因此再继续加快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势在必行。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个人理财是指商业银行按客户划分市场, 根据不同客户所确定的目标、收入与消费情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 合理配置财务资源, 满足个人金融资产的保障与需求。在西方发达国家,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趋于成熟, 服务内容丰富,方式多样,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的比重已超过30%。西方早期的个人理财包括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晚, 发展慢, 主要包括: 1995年招商银行发行的“一卡通”、1998年工商银行在上海等五地的试点、1999年建设银行在北京等十地建立个人理财中心、2001年农业银行提供的“金钥匙”金融超市等。近年来,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 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使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得到迅猛发展。截至2008年11月底,全国36家银行共推出了2820款理财产品,初步估计全年银行理财产品的

发行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在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股票市场回暖、非银行金融机构创新活跃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提高了中资银行的竞争能力,稳定了银行基础客户群,加快了银行创新与综合化经营的步伐,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实现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手段。然而,从总体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国内的发展十分滞后,因而不利于商业银行利润空间的充分拓展。其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模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不足10 % ,平均约为8 %左右;二是品种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从目录上看有2820多种,而实际运用的品种却很少,个人理财品种则更少;三是个人理财业务层次较低,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基本上是转账、代理、代收代付、通存通兑等技术含量比较低的简单业务;四是产品的特色和差别化服务不足。虽然各家银行推出的产品名称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缺乏特色,面对形形色色的顾客,在理财产品的设计或提供的服务上差别不大。

二、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措施

1.培育良好的个人理财业务环境

个人理财业务环境的培育,既包括政策环境的培育,也包括市场环境的培育。当前,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我国金融机构只能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及证券、保险业务,也就不能给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业务。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格局还未发生大的变化的时候,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应能较好地融入现行体制,推动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发展。同时商业银行应该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寻找机会绕开混业经营的壁垒,完善内部体系,更好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迎接将来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2.加大居民理财意识的培育

首先,目前我国国内居民理财意识教育很缺乏,理财教育的滞后,是我国居民理财意识淡薄、理财观念落后的重要原因。其次,要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由于个人理财业务竞争的激烈,商业银行必须设计好的理财产品,要借助有影响的媒體来扩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和参与;再次,要设计符合中低客户需要的产品,开发中低客户市场。当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基本上是针对高端客户而言的,市场准入门槛高,许多有理财愿望的中小客户被拒之门外。中小客户个人理财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为实现银行的长期利润,商业银行不应忽视这一市场。

3.优化银行理财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应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业务部门——理财业务部,承担个人理财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和拓展职能。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将分散于各业务部门涉及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和归并,分析客户需求,研发和整合个人理财产品;组织理财产品的市场营销,推广理财品牌;统一协调与保险、证券、信托、期货、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合作和沟通;对本级重点营销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服务。同时银监部门应关注个人理财产品对现有和潜在的消费者进行调查、引导,等等,加强对消费者的服务和教育,出台专门的理财业务指导办法以及监管法规,限制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上的非理性行为,指导商业银行帮助客户科学理财。

4.采用先进的科技促进理财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化服务将成为商业银行间理财竞争的重要领域,并将决定未来的竞争态势和格局。网络化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交易速度快等特点。在设计个人理财计划时, 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 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服务方式, 为客户快速有效地整理和分析信息, 提供人性化服务。同时,基于营业网点和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不再受营业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全天候提供服务的自动银行、网上银行、掌上银行等日益深入理财服务,并不断深化网络化服务的发展进程。

5.持续创新理财类产品

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商业银行一是要不断推进理财产品的创新。理财产品的创新重点是要新,商业银行设计产品或服务时,不要一味地模仿,要充分体现本行的智慧和优势。为此银行在进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同时,必须立足于帮助客户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同时针对客户在人生和事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收入、支出状况的变化与风险偏好,通过充分利用各种理财工具,生成个性化的财务管理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人生各阶段的目标与理想。同时要树立理财产品的品牌意识。外资银行的品牌意识同中资银行相比要强得多, 用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施瑞德的话来概括, 集中力量建立私人银行品牌、认清目标客户和培养客户关系、组织市场研究,并厘定业务策略。

6.加设专业理财队伍建议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高智力的中介服务业务,涉及市场、资本、金融、投资、贸易等各个领域。高素质的理财人才不仅要精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 而且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在国外,具有10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是一个理财师必备的条件,在国内专业市场,也需要5年的工作经验,理财师必须坚持职业操守,具备广博的金融知识,通晓各种金融产品和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具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为此加快人才培养是开展理财业务的当务之急,有针对的组织员工学习投资、保险、税务、退休计划员工福利等理财知识,鼓励员工参加注册会计师、证券从业资格、保险经济等资格考试是解决人才危机的主要途径。同时在现有情况下,要积极选拔业务骨干充当理财经理,并配备会计、信贷、法规、银行卡、电子银行、国际业务、代理保险、基金经理等专业部门人才组成智囊团做后续支持开展理财业务。

参考文献:

[1] 王霞.中资银行个人金融服务发展探悉[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1):15

[2] 谢怀筑,陈利敏.银行个人理财市场发展报告[J].中国金融,2004,(11):99

[3] 李瑜.个人理财金融业务创新探析[J].商业研究,2004,(17):52-53

[4] 杨新臣.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其战略[J].武汉金融.2006,(6):59-61

[5] 吕德宏,汝璇卿,叶建洋:借鉴国外经验拓展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J].浙江金融,2007,(10):51-52

[6] 鄂梅:争创一流与时俱进打造理财品牌[J].中国城市金融,2004,(6):14-15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研究 篇4

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理财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理财业务的收入在中间业务比重快速提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销售自有的银行理财产品, 代销保险、基金产品、信托等产品, 收取佣金和管理费, 然而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风险偏好推荐自有的理财产品以及在银行的代销的基金。因此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自有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 截止到2012年22日, 中国商业银行在2011年期间共发行了1.7万款理财产品, 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02%。银行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代理保险、基金、信托产品理财产品也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重要的部分, 也能带来极大的收益。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得到迅速发展,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认识这些问题, 有利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暴露许多问题, 其中一些问题引起银监会和银行的重视, 并逐步走向规范。

2.1 违规误导客户

商业银行理财客户经理为了完成银行规定的任务, 在做理财产品的销售时, 为了让客户放心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却只强调理财的收益, 却忽视对风险的解释, 或者解释夸大该产品没有风险。当客户问及该款产品不是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时候, 客户经理却给客户相应的承诺, 说出如出现风险由他 (她) 赔偿语言。这违反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销售规定, 且导致客户对这家银行的不信任。

2.2 缺乏职业道德

由于理财客户经理收入主要是来自销售产品的提成, 然而每一种理财产品的佣金比例是不一样的, 没有对客户情况进行的分析, 却给客户推荐收益相同, 风险较高的产品。收益相同, 风险较高的产品获取的佣金提成比例是不一样的。另外理财客户经理对客户信息了解十分清楚, 却把客户信息资料卖给其他机构或者个人, 以获得不正当利益。如:据腾讯网2012年3月15日报道, 招商银行多名工作人员兜售客户信息。

2.3 综合专业能力不够

对于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 一般具有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认证, 具有职业资格认证的理财规划师应该在保险、基金、股票等基本的投资工具有深入的了解。然而关于银行理财师推荐的保险理财产品让客户不满意, 总是觉的银行理财规划师忽悠他们, 因为客户所想的保险与实际买的不是一回事, 现在的保单或者是保险产品的宣传彩页使客户产生歧义, 而客户经理对保单或者宣传彩页也没有弄清楚怎么回事, 导致客户购买以后, 到保险公司一问却不是这样。

2.4 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十分严重, 每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类似。商业银行普遍以债券类理财产品为主, 以及还有结构性产品。中资银行缺少投资海外的理财产品, 国内海外的理财产品主要是以外资银行提供为主。理财业务的服务方式都类似, 没有个性化、特殊化, 特别在做客户营销都是以礼品的方式吸引客户, 结果每家银行都在拼礼品, 造成了成本的增加。

3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建议

3.1 提高理财经理合规意识

理财经理销售产品的时候首先要是考虑合规性, 如果为了销售产品而获得利益, 不考虑合规性, 将对银行的声誉造成极大的影响。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首先要对理财经理进行合规性培训, 避免在具体销售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3.2 重视理财经理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一个行业的基本要求。一名合格的理财师首先应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分析, 从而设计或者推荐满足客户目标的理财产品, 而不能先考虑自身的利益。职业道德还要求理财经理对客户的信息要进行保密。因此商业银行应当重视理财经理的职业道德培养。

3.3 加强综合性的人才建设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综合性的人才, 主要是因为理财这个行业需要具有综合性能力的人才, 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理财客户经理销售的产品不仅仅是本行的理财产品和服务, 只有具备综合性的素质的人才能更好的完成。因此加强综合性的人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3.4 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是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重要武器。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进而提高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提供差异产品和服务对商业银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近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 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加,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进行描述, 找出问题, 从而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脱媒,中间业务,理财业务

参考文献

[1]邓杨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08, (2) .

银行理财业务论文 篇5

【章节讲义】2018年银行从业考试初级个人理财详解: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2018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预计在6月份,考生要决定备考,就要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银行考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备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一、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和分类

个人理财是以个人为主体的复杂的经济活动,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手段来支撑。

1.个人理财概述

个人理财是指客户根据自身生涯规划、财务状况和风险属性,制定理财目标和理财规划,执行理财规划,实现理财目标的过程。

个人理财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

步骤一:评估理财环境和个人条件

理财环境的信息范围较广,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等。个人条件的评估包括对个人资产(如住房、车、收藏、股票、存款等)、负债(如信用卡还款、银行贷款、抵押物等)以及收入(包括预期收入)的评估(实际上主要评估财产)。

步骤二:制定个人理财目标

个人理财目标具有多重性,对一个个体来说可以同时有好几个理财目标,包括一些短期目标和一些长期目标,一些重点目标和次要目标等。

步骤三:制订个人理财规划

理财规划是指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个人理财目标,包括理财手段的选择。

步骤四:执行个人理财规划

步骤五:监控执行进度和再评估

个人理财规划在执行中会遇到一些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个人条件的改变,因此个人理财规划在执行中有必要进行监控,以便于进行调整和再评估。

现代商业银行具有丰富的金融业务知识和金融资源、完善的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手段、便捷的渠道和专业的人员,在提供个人理财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重要业务之一。

2.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1)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非企业法人)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人员是指那些能够为客户提供上述专业化服务的业务人员,以及其他与个人理财业务销售和管理活动紧密相关的专业人员,而非一般性业务咨询人员。个人理财业务人员的专业化服务活动表现为两种性质:一种是商业银行充当理财顾问,向客户提供咨询,属于顾问性质;另一种是商业银行将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属于受托性质。可见,个人理财业务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之上的银行业务,是一种个性化、综合化的服务活动。

【例题1·多选题】下列关于个人理财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个人理财业务服务对象是个人和家庭

B.个人理财业务是一般性业务咨询服务

C.个人理财业务主要侧重于咨询顾问和代客理财服务

D.个人理财业务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之上的银行业务

E.个人理财业务是一种个性化、综合化服务

『正确答案』ACDE

作为了解的内容:

我国对个人理财业务的性质界定与境外有所不同。一些境外法律并不禁止商业银行从事有关证券业务,一般也不禁止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业务的过程中进行信托活动,因此,境外商业银行可向客户提供的产品种类较多、交叉性较强,理财业务主要侧重于理财顾问和代客理财服务,分类和性质界定较为简单。

目前,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同时我国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证券和信托业务,因此业务范围和业务特征与境外差别较大。

(2)相关主体

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主体包括个人客户、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监管机构等,这些主体在个人理财业务活动中具有不同地位。

①个人客户

个人客户是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方,也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对象。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商业银行一般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如客户资产规模、风险承受能力等,将客户进行分类,通过调查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提供个人理财服务。

②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个人理财业务的供给方,是个人理财服务的提供商之一。

③非银行金融机构

除银行外,证券公司、基金、信托公司以及投资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也为个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非银行金融机构除了通过自身渠道外,还可利用商业银行渠道,向客户提供个人理财服务。

④监管机构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

(3)相关市场

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市场较为广泛,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房地产市场、理财产品市场等。这些市场具有不同的运行特征,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理财需求。

3.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对理财业务有不同的分类:

(1)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按是否接受客户委托和授权对客户资金进行投资和管理理财业务可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理财顾问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客户接受商业银行和理财人员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后,自行管理和运用资金,并获取和承担由此产生的收益和风险。

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

综合理财服务可进一出划分为理财计划和私人银行业务两类,其中理财计划是商业银行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体进行的个人理财服务(比如为有孩子的家庭量身定制子女教育方案投资产品,为老年人制定个退休规划等,适宜客户都可以参与)。而私人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净值客户,涉及的业务范围更加广泛,与理财计划相比,个性化服务的特色相对强一些。

(2)理财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与私人银行业务

银行往往根据客户类型进行业务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方式,理财业务可分为理财业务(服务)、财富管理业务(服务)和私人银行业务(服务)三个层次,银行为不同客户提供不同层次的理财服务。其中私人银行业务服务内容最为全面,除了提供金融产品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全面的服务(见图l—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 风险防范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需要防范的风险

(一)市场风险

这种风险被认为是个人理财业的主要风险。例如当商业银行对承诺保证收益率的理财产品进行出售时,就是一种在不知道盈利情况下对客户承诺了固定的回报支付。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出现了利率、汇率等各种市场环境的变化,就会因为固定支付收益的强制性要求而使得银行经营面临相当大的困境。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其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风险主要有汇率风险与利率风险这两种。

(二)信用风险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信用风险一直都是其主要风险中的一种。随着金融工具以及手段的不断创新,信用风险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没有道德风险存在的时候,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基本就是信用关系中的债务人用来对债务进行偿还的资产或者是收入来源有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在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中,其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了在投资产品进行交割之前的风险以及投资产品在进行交割时的风险。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就被看作是一方违约,因此又被称为违约风险;在后者中并不存在有哪一方有违约的情况,仅仅是因为交易标的物的质量出现了恶化的情况,其价值出现了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就被称作为信用利差风险。通常情况下,交易标的物的质量恶化严重,价值损失相当严重的时候,就可能会诱发交易一方不继续履行合约的情况,导致违约情况的出现。因此这两种风险之间是存在有关系的。

(三)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在开展各项业务与日常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各种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政策准则。商业银行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够对合同进行履行或者是导致了其他各种法律纠纷时,让商业银行遭受到各种经济风险,这就叫做法律风险。对于个人理财的法律风险,已经被列入到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范围之中。伴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对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诉越来越多,这已经暴露出了其法律风险与问题。投诉案件的出现不仅仅是让个人理财产品受到了各种质疑,并且也会导致推出这种产品的银行受到信誉上的损害。这些情况的出现和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法律基础不足有着很大的关系。总的来讲,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主要有:一是没有根据规定对风险进行揭示以及信息披露带来的法律风险;二是在宣传与销售的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三是证据保留上存在的法律风险;四是金融分业格局下的法律风险;五是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违反了当地的法律法规的风险。

(四)操作上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每一个操作环节上都将会面临操作性的风险。例如在服务之前,有可能会因为盈利压力或者是其他的原因,理财专员会有意或者无意的隐瞒将要从事的业务的所有风险信息,或者是说服客户去从事高风险的交易与投资,最后遭遇到法律上的惩罚,这样的风险就是人员风险;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理财专员可能会因为使用了错误的模型采取错误的定价策略或者是对冲策略,让交易受到损失,这被称为模型风险。总之,操作风险是与个人理财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都相关的。

二、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对市场风险的防范对策

对于在市场风险中的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使用组合投资的策略来对风险进行减小。商业银行需要构建起完善的市场风险控制体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必须要加强对市场风险限额的管理以及内部审核监督工作。对于市场风险主要可以采取下列的措施:

培育出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防范经验中可以发现,良好的金融体系以及发达的资本市场,可以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并有助于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对营销策略进行调整。当前商业银行不仅仅需要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客户,还必须要注重打造属于自己银行的特色品牌。可以是服务上的特色、也可以是品质上的特色等等。总之,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提供出一定的特色品牌。

合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规避。在对理财产品进行研发的过程中,需要从潜在的客户分布出发,合理的测算相关的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以及资金成本,并做好规划,预测市场变化的风险,通过合理的方法来计算投资组合的风险价值以及投资收益率。

(二)对信用风险的防范

个人理财业务能不能够获得健康的发展和个人信用体系是否完善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的。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各种信用问题的出现都对社会信用征信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做好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工作。

快速推行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加强征信业的发展力度。在征信体系中,个人信用制度是核心所在,因此需要构建起一系列的拥有法律效率的本资料以及行事准则。通常情况下个人信用制度包括有很多方面的内容,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制度等等。完善的个人信用可以更好的确定消费者的信用状态,准确的确定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规避风险。

快速推进个人征信的立法。信用体系建设本身就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不仅仅需要道德作为支撑,还需要产权、法律来提供保证。要快速的建立起现代信用体系就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作为基础。《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在一定的程度上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三)对法律风险的防范

我国商业银行想要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对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完善,加速对各方面的法律空白进行填补。首先,需要将个人理财业务和投资基金、衍生金融品等各种金融产品区分开来,并让其法律地位得到承认,对其特点与性质进行明确。其次,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相当的丰富,并且其投资渠道也被广泛的开辟了出来,面对这种情况金融法律也必须要建立起相对应的法律制度框架,为各项金融活动的健康顺利开展提供保证。只有在法律中涵盖了这些内容,才可以提供有效的保护,尽可能的降低各种风险。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对法律形式以及内容的更新,需要与金融行为的变化相同步,个人理财业务的一个相当主要的特点就在于“个人”。因此还必须要对物权法、信托法等多项法律体系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与健全,以此来保护个人的权益。

(四)对操作风险的防范

操作风险很多都是商业银行的内部原因导致的。特别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制度上的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不足等,使得个人理财业务中的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要高于西方的发达国家。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做好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工作来防范操作风险: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需要充分的考虑到个人理财业务所具有的特点,以此来构建起完善的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将多种风险因素都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进行准确的衡量,并进行良好的控制与管理。东京三菱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模式就是一个良好的例子。

对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想要改善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就需要积极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技术。为此需要成立起专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并要组建起相对应的风险管理小组。

加强人才培养。要想有效的减少操作风险,还需要加强对理财人员的素质的改善。必须要求个人理财业务的从业人员需要获得相对应的资格认证,并且促进他们的实践经验与实践水平的改善,丰富他们的业务专业知识。例如汇丰银行要求其财务策划经理必须要具备CFP资格,渣打银行则要求每一位客户经理都必须要取得伦敦证券学院的专业资格。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必然会获得相当快速的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存在会阻碍其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就必须要能够清晰的认识到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这些风险,为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献:

[1]黄爱学.商业银行理财适合性规则研究[J]. 上海金融,2012(07)

[2]罗玉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使用意向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12)

[3]刘,虎陈,金霞.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0(07)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理性思考 篇7

(一)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概况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出现较晚, 从起步到现在近20年, 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 由缓慢到迅猛的发展过程。发展历程中的主要标志有1995年招商银行尝试发行的“一卡通”业务, 这是国内最早的个人理财产品, “一卡通”尝试的是集本外币、定活期存款业务集中管理、代理收付功能一体的理财业务功能。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在广州分行挂出“私人理财中心”, 这是国内最早的私人银行部。1998年工商银行在上海等五地试办个人理财业务, 这是最早开办个人理财业务的国有银行。随后1999年建设银行在北京等十地建立了理财中心, 2000年9月, 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外币利率管理体制, 为外币理财业务创造了政策通道, 2001年农业银行推出了“金钥匙”的金融超市业务。但这段期间理财业务整体表现为品种单一 (主要以外汇理财产品为主) , 规模小, 发展缓慢, 未形成同业竞争等特点。直到2004年11月, 光大银行推出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首个人民币理财产品之后, 各家商业银行陆续推出了自己的人民币理财产品。2005年底, 随着银监会对获得衍生品业务许可证的银行允许发行股票类挂钩产品和商品挂钩产品规定后, 使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从此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项目融资、权益挂钩、、新股申购、QDII等新类型的产品不断涌现。至此,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从初创期过渡到了快速启动期, 产品种类增加, 2005~2007年间,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理财产品中心统计资料数据显示, 2005年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 2006年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 2007年达8190亿元人民币, 该段期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每年都翻倍增长。进入2008年, 由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 理财市场经历了无增长甚至负增长之后, 开始理性回归。2008年发行量4456款, 总金额3.7万亿人民币;2009年6024款, 总金额5万亿人民币;2010年13628款, 总金额4.64万亿元。由此可见, 2009~2010年理财产品发行增速大为放缓。而进入2011年后, 理财市场再度步入快速发展, 2011年发行量达到23889款, 4.59万亿元, 2012年到9月末, 理财产品余额已达到6.73万亿元。

伴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 问题也暴露明显, 对此银监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并加强了监管, 在2011年1月, 银监会就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 对银行和信托公司理财合作业务做出进一步规范。同年9月末, 银监会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对理财产品期限和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作出了详细明确的要求, 随后10月9日, 银监会正式颁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并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上银监会的有关规定表明国家监管部门已嗅到隐患问题, 并从制度上细化了管理, 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到风险管理、营销都做了制度安排。

(二)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积极意义

具体如下: (1) 从银行角度来看, 可帮助银行实现业务多元化和利润来源多渠道。2012年6月, 中国人民银行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浮动区间下限和允许存款基准利率上浮, 使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传统存贷利差来实现收益更加艰难。而理财业务作为银行中间业务, 其收益实现不靠利差, 而是通过收取手续费来实现,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业务由单一传统的存贷业务经营向综合业务经营模式转化, 实现业务的多元和利润来源的多渠道, 增加收益, 增强竞争力。 (2) 从个人投资者角度来看, 可分散投资风险, 实现利润最大化。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加快, 居民收入在增加, 有余钱的人群也不断扩大, 居民的投资意识和现代理财观念也不断增强。加之受2008年以来国内经济调控的影响, 投资者的保值增值、规避风险的愿望更加强烈。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借机经营理财业务不仅可以拓宽自身利润来源渠道, 增加收益, 还可以帮助个人闲置资金的有效利用和规避风险的要求, 以实现投资者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社会资源分配的最优。 (3) 从融资结构来看, 有利于优化一国融资结构, 实现多元化融资结构市场。在我国, 受金融制度的影响, 金融市场融资形式较单一, 目前依然以间接融资为主, 直接融资占比较低, 并且由于国内金融产品量少品种单一, 使两种融资形式之间转换也不易实现。而理财产品恰有接触市场广, 利用投资工具多的特点,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可以使目前单一的储蓄产品转变成资本市场的投资品, 使间接融资中的储蓄资金转化成直接融资的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市场资金, 进而促进我国融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风险隐患

(一) 违规操作风险

违规操作风险是由业务不合规交易而产生, 在如今银行理财产品复杂化、规模化经营下, 看似轻微的违规, 也有可能带来很严重的后果。著名的巴林银行事件就是典型, 一个200多年的老牌银行在一名交易员的违规操作下毁于一旦。在我国随着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 因违规操作而给银行带来名誉损失事件频繁发生, 如2012发生的恒生银行理财业务违规事件、平安银行违规事件、华夏银行违规事件等。这些事件虽然暂时没有给银行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但社会后期负面影响较大。如果对其不重视, 任其发展, 对银行职员不加以严格规范操作管理, 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二) 信息披露风险

理财业务信息披露风险首先表现在商业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上。2005年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要求商业银行在说明书上揭示风险时应当醒目、充分、清晰、准确标示, 要求商业银行提供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2008年银监会又特别强调, 无法提供科学、准确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 不得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出现“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的字样等规定。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说明书时多用复杂高深的专业术语, 并且没有任何专用词注解, 让投资者难懂。在标注收益率时, 在没有给出清晰、明确的预期收益率计算依据和公式的情况下, 直接给出某水平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或“预期收益率”等字样。在强调风险担当时也只强调要求投资者自担风险的条款, 而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本质风险揭示甚少。这些说明书上的含糊标注使投资者难以理解或误解, 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其次, 信息披露风险表现在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相当多的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客户, 在产品出售服务中只强调收益的宣传, 而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不揭示或不完全揭示。使投资者误认为理财产品是无风险且收益高于储蓄存款利率的高收益投资产品, 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在当前理财业务高速发展时期, 各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 风险信息披露不充分的营销宣传形式已普遍存在。而且, 由于营销宣传信息披露模糊, 最终被投诉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些不仅给银行带来实际经济损失, 也会带来商业银行名誉损失。再次, 信息披露风险还表现在财务信息报告不及时、不全面。作为投资者既然把资金委托给银行经营, 就有向银行要求提供理财财务信息服务的需求。而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投资者的资金投向、投资产品的风险情况、投资产品收益的计算、理财对账单、财务监督、理财提示等财务统计分析报告的提供非常少, 使投资者不能对自己的投资产品进行跟踪分析, 及时调整投资结构。如果商业银行不加强财务统计分析报告的服务, 随着投资者理性认识的增强, 分析能力的提高, 对提供服务的更高要求, 银行面临着失去客户信赖的风险。

(三) 产品设计风险

首先, 各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 普遍向投资者承诺了高额的收益率, 然而此举动在当前市场因素波动密集情况下, 加大了商业银行预期设计高收益产品的收益实现风险。如果对投资者承诺的收益不能实现, 必定会影响投资者对该银行理财产品的继续投资, 理财产品失去了吸引力, 商业银行实现收益就不可持续。其次, 在产品设计中普遍存在为了确保商业银行自身的收益, 如在产品条款中大多附有“超出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部分的收益作为银行的投资管理费”条款。一个充分考虑投资者收益的理财产品, 才能长久吸引客户, 赢得客户信赖, 银行才能在理财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而该条款表明, 在出现高收益时只有银行享有更多收益, 投资者不能共享, 反而出现风险时意味着投资者只有自担风险。随着投资者理性思考的增强, 必定会认识到产品设计在收益分配上的不公平, 进而放弃投资举动。再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上并未充分考虑不同收入群的投资理财需要, 缺乏多档多种类理财产品, 并且普遍存在先设计后销售, 而不是先客户需求调查后设计。一个在理财市场上站住脚的商业银行不仅考虑短期行为, 而更重要的是从长远出发不断潜心研究客户的真正需求, 提供丰富的理财产品, 持续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保证自我可持续发展。因此银行设计出充分考虑投资者利益的产品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设计推出收益分配优越、高回报率产品的银行, 才能不断赢得投资者的兴趣, 银行在竞争激烈的理财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最后, 为了笼络客户, 产品设计上目前普遍存在保本保息的承诺。但在金融产品价格越来越受市场导向影响的今天, 加之市场因素变化变幻莫测, 如果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价格承诺与联系的金融产品同向变化, 那银行不受损失, 但市场价格与承诺价格反方向变动银行则受损。因此在产品设计中隐含的价格风险是最难对付的风险隐患。

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理性建议

(一) 加强内控管理是根本

分析上述操作风险以及信息披露不透明风险的根源, 首先就在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内部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原因。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缺失给违规经营提供了滋生土壤, 而执行制度不力又造成了违规经营的蔓延。因此建议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理财业务的同时充分认识到管理松懈而导致的风险损失, 应及时跟进建设配套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并加强执行监管。一方面, 可以杜绝或减少违规经营行为, 避免和降低违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 可以加强信息揭示度, 规范银行职员的营销宣传工作, 完善财务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正确引导投资者投资行为。

(二) 加快培养理财专业队伍是关键

无论是科学的产品设计, 还是优质的营销服务, 还是合规经营, 都需要一个专业理财团队来支撑。目前, 我国无论在高素质的客户经理还是一般理财知识的理财员工方面都严重短缺, 导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匮乏, 非理性营销宣传服务普遍存在。所以面对发展理财业务的好时机, 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时, 一定要注重人的培养建设。一方面, 做好一般理财知识团队的建设:可以通过采用理财资格认证考试的方式, 严把从业人员入市门槛, 坚固第一道风险防线;可以通过银行内部理财相关岗位资格考试确定产品销售人员岗位资格, 为理财服务不同岗位寻找最合适的职员, 提供优质理财服务;还应该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对不同岗位职员进行跟进业务培训, 对重点要点和新业务知识培训, 做到职员“与时俱进”, 保证业务服务的可持续性;而把进行理财职业道德培养作为常规性工作来提高职员整体道德水平, 提升道德风险防范意识, 使职员主动降低违规经营和逐利营销宣传行为。另一方面, 培养高端理财专业人员, 包括培养高素质客户经理和产品设计开发人员。拥有高素质高质量的理财团队, 是确保银行高质量理财服务、创新产品、为投资者提供科学高收益理财产品和维护客户信任度的关键, 也是个体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推动力。因此银行对一般理财知识的理财员工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高端理财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通过派出国外学习, 参加国际资格认证考试等形式选拔和培养优秀高端理财人士。

(三) 加强市场风险防范是保障

随着我国市场化建设的推进, 市场导向作用越来越强劲, 理财产品受市场因素变化的影响也日益明显。理财产品是对金融产品的组合投资, 组合投资可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但不是任何组合都是有效的, 金融产品有效组合的关键在于产品设计前要注重对市场进行认真充分的研究和趋势分析, 结合市场因素的新变化, 合理预期金融产品价格走势, 然后选择合理最优的理财产品组合, 力争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吴雪、温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第8期。

[2]严霖:《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 《现代商业》2010年第7期。

[3]刘晓刚:《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及对策》, 《产业与科技记坛》2011年第8期。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问题分析 篇8

(一)理财产品同质化

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虽然很多,但是产品在本质上没有很大的区分度,几乎都是基础金融工具之间简单组合或者稍加修饰后成为一种新的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币种、预期收益率等方面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性,各银行间产品设计互相效仿,产品的整体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的相似程度高,同质化程度严重。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导致银行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抢夺客群,在理财产品的宣传和信息披露中难免会出现虚假信息,造成投资者的损失。

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力不足,设计理念相似,多是将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没有做到正在了解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没有针对市场设计适用性强的产品,只是将产品作为揽储的工具,设计多是针对怎样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储蓄资源,失去了理财产品作为投资项目的本质。

(二)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短期化

根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4年,持有期在1~3个月的理财产品,占比47.78%,将近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总发行量的一半,期限在一年以内占主要地位,份额约为93%,剩下的6~12个月相对较长期限的占比为14.93%,可见,作为期限一年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深受客户欢迎,是期限结构中最常见占绝大部分的。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都将发行理财产品的重点转移到短期理财产品市场上,银行间为了抢夺客户资源,可能导致理财产品市场的风险加剧,威胁到投资者的资金安全。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适合发行短期化的产品,如结构性的理财产品发行短期的产品就没有意义。显然,整个银行业都以短期化的产品作为主要产品的理财产品期限结构是不合理也不科学的。因此,国内银行业应该充分重视对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差别化开发。

(三)商业银行内部信息沟通不顺畅

目前多数理财产品的推广流程是总行只负责理财产品的前期设计,而分行和支行只负责向客户销售产品,将上层设计和下层销售完全分开。这种模式虽然在某一程度上具有优势但是也存在弊端。其一、总行对不同地区的理财消费观念并不了解,其设计的产品就不够具有适用性和现实性,就不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客群对理财产品的多样化的需求。其二、分行支行的员工虽然了解地区的理财消费观念,清楚客户的需求,但是其权利有限,不能进行产品的更新和设计,只能一级一级向上传递汇总,成本高,且不能及时有效的利用信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发展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建议

(一)增强产品的差异化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理财观念的兴起,对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包括生活和投资两方面的理财,主要需求是现有及未来将有的资产的保值增值、购房和子女教育的资金安排、养老的资金保障以及创业投资等方面。在产品设计的流程和方式上,需要更灵活性,多借鉴外国较为成功的银行产品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前期,应该综合考虑市场情况,先做好对市场的深入调研,挖掘潜在客户的投资需求和投资心理,划分出不同的客群,了解不同的客群的收入水平,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对风险和收益匹配度的要求等,充分利用已有的客户信息并建立自己特有的档案库,再依据细分好的市场数据,选择和银行自身特点更符合的目标客群。最后根据目标客群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符合要求且能凸显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提供产品的附加值。

(二)开拓高端理财产品市场

商业银行应该提高理财产品的层次,除了大众化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外,还应该逐步建立更高端的理财产品和服务———私人银行。私人银行比之现有的模式,具有更专业性、个性化、人性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对产品和市场的了解和把握上,还体现在服务优质上。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挖掘潜在的高价值客户,把握现有的高端客户,针对这些客户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差异化定价,并为其量身定做财务规划,为客户的投资、消费、教育和退休养老等需求做精心安排,供应高端理财产品,为客户量身定做多种资产组合方案,客户能够拥有更多样的选择。

(三)加强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

风险是造成投资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商业银行应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在设计产品时,做好挂钩标的的风险评估,选择最优的标的,在产品发行后,针对不同的风险程度的产品,进行不同的风险监控管理。

投资者作为理财产品的所有者,有权利知晓理财产品中对投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全部信息,因此商业银行应充分披露相关信息,实现产品信息公开化、透明化、阳光化。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应该全面说明理财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有明确的风险揭示条款,并提示投资者投资可能产生的风险。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在营销过程中,不能为了营销结果而过度粉饰或避开重要的信息或者可能导致投资者放弃投资的信息,且在提供理财方案时,要向客户全面客观理性地介绍理财产品可能的收益水平及风险程度,不能含糊其词,避而不答,同时还要引导客户正确理解风险的存在。

(四)培养具有权威性的专家理财团队

一个银行的理财业务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理财服务人员是最直接与客户接触和交流的群体,他们代表了一个银行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投资者对银行形象的认定,产品质量的认知。美国银行拥有熟知经济法律政策,能够熟练灵活运用股票、基金、证券等金融基础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合理的理财建议和计划的理财团队,投资者能够从理财顾问得到切实可行的理财建议,投资者对理财顾问产生依赖,加强了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忠诚度。因此,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培训一批具有金融专业知识素养、熟知并能运用金融工具、良好的营销方式和手段的专家理财团队,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建立长久持续的客户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拓知,陆钰彬.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8.

[2]李成丁.浅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西南金融,2009,4.

[3]李妮.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思考[J].现代商业,2009,8.

[4]李晶.中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与借鉴[J].科技信息,2008,18.

商业银行发展对公理财业务研究 篇9

一、商业银行发展对公理财业务的意义

(一) 发展对公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 商业银行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 可以通过发展对公理财业务增加其服务项目, 对客户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从而起到优化资产、负债业务的作用。因此, 商业银行发展对公理财业务, 既是生存的需要, 又是提高竞争能力、谋求更大发展的手段。

(二) 发展对公理财业务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化、商业化的重要途径。

不断开放的国内金融市场和建成“一流的批发银行, 一流的投资银行、一流的零售银行”的发展愿景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对公理财业务发展, 实现对公业务转型。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 监管部门一方面对银行的自身经营、盈利、风险防范等诸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逐步开始鼓励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因此, 商业银行必须在新兴金融机构市场中抢占先机, 加快对公理财业务发展的步伐。

(三)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利率市场化

改革的不断深化, 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受到严峻考验。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对公批发业务上, 而且是全行最主要的价值创造核心。在新增贷款总量不断调控、大客户资金逐渐实现集中管理、客户直接融资比例增加、利差不断下降的情况下, 如何寻找新的利润来源, 提高盈利能力和水平是摆在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面前的新课题。包括多种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对公理财业务, 不仅经营风险较小, 而且能带来可观的经营收益, 正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二、商业银行对公理财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

稳妥、收益较高的理财方式是对公客户的需求, 而银行推出对公理财服务, 对广大对公客户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既然对公客户需要理财, 市场潜力也非常之大, 那么对公理财为何迟迟发展不起来呢?

(一) 经营理念尚未完全转变。

从国外的情况看, 银行对对公客户理财需求非常重视, 因为其盈利主要来源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理财服务来实现中间业务收入。我国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更是离不开对公客户, 但多数银行却认为他们的本职工作是抓好服务, 做好存、贷款营销, 至于对公理财业务, 那是客户自身的事, 银行没有必要操这份闲心。

(二) 专业人才缺乏。

对公理财业务需要商业银行为客户设计一款适合的理财产品, 而且需要操作谋划的资金量很大, 商业银行需要有操作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信托等方面实际经验, 并且深谙企业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专业理财师数量较少, 能够适应对公理财业务的人才更是缺乏。

(三) 电子化水平偏低。

一方面商业银行目前电子技术由总行集中管理, 使得其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处理以及资源共享等软件开发滞后于业务发展, 往往客户的特殊需要得不到及时解决, 影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推广和服务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起高效的电子信息平台, 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大量信息处理的要求, 现存电子化水平无法为客户提供及时查询、监控分支机构账户、协助资金管理、网上银行等多种数据处理接口, 在争取跨国公司、大集团客户等高端客户时处于劣势。

三、商业银行发展对公理财业务的策略和建议

(一) 明确对公理财产品营销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做好做强对公理财业务的信心。

要改变传统的重对公存贷款业务轻中间业务的观念, 重视对公理财业务的重要性, 将发展对公理财业务放在提高经营能力的战略高度去看待, 积极主动地发现客户需求, 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2、找准目标, 细分客户, 为客户提供不同类型的专业理财服务。

当前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品种繁多, 但是存在产品同质化的缺点。因此, 在拓展理财业务时要细分客户, 做好调研分析, 实行差别化服务, 做到“量体裁衣”。在理财产品设计时, 不能只盯大客户, 更应该开发设计符合普通客户实际需求的理财产品, 突出产品的“新、短、快”特点。在营销目标的筛选上, 既要稳固已有的客户群, 又要积极发现和拓展那些具有潜在优势的客户群。

3、加强产品宣传力度, 树立对公理财产品良好的品牌形象。

目前, 商业银行之间理财业务竞争激烈, 要加强对理财产品的宣传力度, 树立为客户开启财富之门的理念, 使理财产品成为优秀的品牌形象深入社会大众心中, 要改变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点。在客户营销过程中, 加强对客户投资意识的引导, 挖掘市场需求, 增强客户对理财产品的认知度, 逐步树立和巩固银行在对公理财市场上的品牌。

(二) 建立产品创新机制, 引导产品创新。

面对不同层次对公客户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 竞争强度愈来愈激烈, 商业银行必须加大理财产品的研发、推广力度, 加速建立科学完善的理财产品体系, 在融资、结算、避险、增值等不同领域, 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在同业中树立优势地位。

1、在机制和措施方面:

(1) 建立快速信息沟通机制。鼓励基层机构采集客户需求, 将能够带来整体、长远效益的新产品开发需求报送总行; (2) 采取有效措施, 加快新产品研发、试点、推广, 缩短产品创新周期; (3) 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 不断进行产品改进和升级; (4) 研究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 研究同业新产品, 及时跟进。

2、在产品开发方面:

一是针对企业运营现金流抗风险的理财产品。主要根据客户资金的多少, 选择现有成熟的产品还是量身定做等;二是针对企业长期静态资产的理财产品。充分分析资产的特点, 借鉴国外相关的投资经验, 结合本土企业的特色进行专项理财产品创新;三是避险领域的理财产品。通过组合改良现有产品、优化产品结构,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别化融资方案, 提高客户存款的收益率, 帮助客户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 推行对公理财客户经理制。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是我国银行的一种服务型创新制度, 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经营模式, 是一种服务优质客户、营销银行产品、增加银行盈利的新型业务体制。客户经理制是现代西方商业银行行之有效的通行做法。客户经理是具有广博的经济、金融知识, 熟悉经营管理、企业财务分析和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依托银行的客户信息、人力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在向客户介绍、营销银行金融产品的同时, 把握客户情况, 有效激发金融需求, 并根据金融市场变化和客户的愿望, 不断设计开发和营销金融产品, 帮助客户解决金融问题。他们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现代商业银行服务、建立全新银行与客户关系的主要力量。他们集银行的信贷员、外勤人员、存款员和市场开发人员等功能于一身, 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综合性的、全新的理财服务。虽然在我国银行业, 客户经理制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推行对公理财业务客户经理制应当引起我国商业银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四) 以先进的电子技术促进对公理财业务的开展。

我国商业银行要拓展对公理财市场, 必须打破科技“瓶颈”。

1、以先进的技术为对公理财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应抓住传统银行服务向现代银行服务转型的机遇, 加大科技投入, 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 尽快构建起高起点的对公理财业务技术平台, 以先进的电子化服务手段提高竞争力。

2、完善对公理财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现有科技设备, 开发并完善对公理财信息决策管理系统, 包括对公理财市场的发展现状、金融同业市场发展现状、市场潜在需求等。通过调查研究、资料筛选、分析论证, 对对公理财业务发展前景做出可行性预测和决策, 从而更好地抓住机遇, 把握商机, 及时有针对地开发和推出理财品种, 赢得主动。

3、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技术。

电子银行业务在国外得到了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 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电子银行渠道已成为银行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竞争的焦点。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个人电子银行的特点, 把它和传统对公业务进行整合, 以传统业务支撑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成长, 以电子银行业务带动传统业务的持续发展, 力争用较短的时间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服务规范一体化的电子银行体系, 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对公理财业务服务的质量和形象。

参考文献

[1]钟赛华, 陈光伟.我国商业银行公司理财研究.华北金融, 2003.9.

[2]吴焱翔.理财业务营销难点及对策.现代金融, 2009.9.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篇10

一、个人理财业务对商业银行的贡献

(一) 贡献了客户资源, 培育和稳定了零售客户群体

如至2009年末, 中国银行累计建成理财中心700余家, 财富管理中心70余家。个人理财业务着力提升服务品质, 以中高端客户为重点大力拓展客户基础, 私人银行已完成全国15个重点地区的业务发展布局, 客户增长率达到88.9%, 客户资产规模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2009年境内行人民币个人贷款新增3250.78亿元, 储蓄存款新增3870.31亿元, 中高端客户增长30.30%。

(二) 贡献了中间业务收入

如2009年工商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额再创历史新高, 达到了3.32万亿元, 同比增长87.8%, 较好地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理财服务需求。与此同时, 工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551亿元, 同比增长25.3%, 对营业收入的贡献率为17.82%, 比2008年年末提高了3.63个百分点。2009年, 深发展的个人理财产品销售规模和收入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理财产品销售量达到289亿元, 较2008年增长64.3%。

(三) 贡献了团队与士气

理财业务几年来的发展, 使包括产品开发、销售、会计核算、IT系统支持、风险管理等在内的银行前、中、后线人员迅速成长为一批具有丰富理财经验的专业团队, 为商业银行的进一步金融创新和综合化经营管理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从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能与外资银行相抗衡的理财业务品种, 现有的个人理财业务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究其原因,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受外界因素制约

1. 分业经营金融政策的制约。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 银行、证券、保险是严格分开经营的, 业务不能交叉, 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割状态, 三者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 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2009年7月, 银监会还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再次强调禁止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以任何形式投资于二级市场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 以及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因此,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 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 对外资银行个人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 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

2. 理财需求和理财文化的制约。

目前我国银行约有24万亿的储蓄存款, 而且随着国民收入和个人财富的持续增长, 个人理财的需求应该相当大。但现实却恰恰相反, 当前个人理财的实际需求比较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居民财富拥有不均衡, 约60%的储蓄集中在20%的居民手中, 另80%的居民属于中低收入阶层, 所以真正有理财需求的只是少数人;二是大多数居民一贯以来缺乏投资意识和理财意识;三是大家普遍有一种“财怕外露”的思想以及不愿把财产交给他人打理的心理和习惯;四是居民对个人理财的内涵、业务及业务流程不了解, 对此业务持观望态度。

(二) 银行内部存在的问题

1. 理财业务宣传乏力。

每一项新业务的推出, 对于客户来说都有一个从认识到接受的过程, 这当中宣传十分重要。从个人理财业务的推广情况来看, 许多商业银行都存在着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宣传不到位。实际上许多商业银行都把个人理财业务看作是附属业务, 虽然也通过电视、广播、招贴画等方式进行了宣传, 但多为表面化的。客户对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业务和产品一知半解, 似懂非懂, 即使上门来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很明显, 这种缺乏系统性、不够深层次的宣传, 起不到明显的效果。难怪理财业务难开展。

2. 理财产品透明度不够。

从当前各商业银行开办的一些理财产品和销售情况看, 个人理财产品均由总行统一开发、统一核算、统一资金运作、统一风险控制、统一宣传口径, 具有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 管理办法和核算办法, 各分行只负责对产品进行营销, 并统一按照总行的宣传口径进行信息披露和相应的风险提示。虽然每一只产品推出, 从上到下系统内对理财产品经办人员进行了必要的业务培训, 客户购买时签订了“协议书”, 对产品内容固定 (预期) 收益率, 风险提示均作了注明, 但是从实际运作情况看, 这是一种缺乏透明度的做法。分行虽然在办理这项业务, 但自己心中无底, 因为这些产品本来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产品, 能不能起到理财作用, 客户能否得益, 谁也不知道, 这种模糊的产品, 使分行在办理业务时缩手缩脚, 同时也难免给客户产生误解, 甚至抱怨。

3. 理财产品营销服务网络不健全。

随着人们金融活动范围的扩展, 健全的服务网络是今后商业银行竞争的另一个焦点。但商业银行现有理财产品的销售基本上以营业网点为单位, 这种营销渠道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前进的步伐。因为客户关系管理网络不全, 商业银行就无法及时了解、掌握客户的动态信息, 难以更好地进行理财, 更谈不上做到动态分析和批量处理个性化问题。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

(一) 积极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环境建设和培育

个人理财业务环境的建设和培育, 既包括政策环境的建设与培育, 也包括市场环境的建设与培育。当前, 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 我国金融机构只能分业经营, 银行不能涉及证券、保险业务, 也就不能给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业务。另外,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代客户理财, 只能给客户提供理财建议。从总体的情况看, 同国外相比, 我国的个人理财概念相对比较窄小, 有待拓宽。

1. 优化理财环境。

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格局还未发生重大的变化前, 商业银行应能较好地融入现行体制, 推动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发展。还要尽量争取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通过金融联网的方式, 建立一个跨行业合作经营的平台。要理顺关系, 特别是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合作, 要主次分明, 秉着公平合理, 互助互惠的原则开展合作。银行在组织架构上和业务分工的重组中, 要充分研究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应根据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需求, 专门指定一个职权相对独立的、职责比较明晰的、专业结构比较综合的业务部门负责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规划和发展。

2. 培育理财市场。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平稳的发展催生了我国的理财市场, 个人财富的增长为理财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如何让理财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培育市场, 是一个培育客户的过程, “生财有道”也需要专业化的指导与帮助。对于客户而言, 科学理财不仅仅是安排好柴米油盐, 还包括把钱财及相关事务纳入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科学理财理念意味着给客户带来如下观念上变化:一是在考虑投资风险的前提下, 如何增加收入, 即通过存款、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金融资产的优化组合, 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二是要有计划提高生活品质的前提下, 怎样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三是要储备未来的养老所需。而所有这些, 都将在银行为不同群体客户提供差别化理财方案中得以充分体现。

(二) 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机制

1. 强化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

对每一项新业务、新产品来说, 我们只有先理解它, 领会其精神实质, 才能乐于接受。因此在个人理财业务上, 首先银行人员要强化意识, 深刻领会理财的真正含义, 把理财理念吃透搞懂。其次要进行广泛的宣传。要通过各种媒体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宣传, 使广大居民懂得理财的重要性, 特别是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 让广大客户真正有一个理财的概念。再次是要把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介绍给广大客户, 让客户在第一时间了解信息。同时要实事求是, 抱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 让客户自觉自愿地接受个人理财产品, 让客户自愿选择, 并讲明利弊关系, 让客户了解理财也有风险。只有把个人理财业务宣传透, 客户对理财才会有兴趣, 个人理财业务也会正常的发展

2. 增强个人理财产品的透明度。

个人理财新产品的出台, 既要兼顾银行自身的利益, 也要照顾到客户的利益。要增加产品在理财收益上的透明度, 让客户了解产品的操作性、风险度。要改变那种强拉硬派的推销做法。从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的实践看, 只要产品好, 收益概率高, 客户都能自觉、自愿、乐意接受。那些靠银行工作人员强行推销的做法, 既会引起客户的反感, 也会影响银行的声誉。还要杜绝在职工中硬行摊派任务的做法, 因为靠职工自行消化的理财产品生命力不强, 客户也不乐意接受。

3. 应由单一网点向立体化服务网络转变。

健全的营销服务网络是今后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商业银行应把渠道建设提到重要的高度, 通过发展网上银行、24小时自助缴费设备等, 将网点无限延伸。同时, 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方便的网络服务体系, 通过联网联合, 扩展服务范围, 增加服务种类, 提高服务质量, 向个人客户提供3A (Anytime、Anywhere、Anyw ay) 水准的服务。让客户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 享受24小时服务。

参考文献

[1]邹靓《信贷拨备降至正常, 深发展09年业绩预增超700%》《上海证券报》2010.03.12

[2]中国工商银行《2009年度报告摘要 (A股) 》中国工商银行网站2010.3.25

[3]中国银行《2009年年度报告 (A股) 》中国银行网站2010.3.24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浅析 篇11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定义及分类

2005年9月24日,中国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005年11月1日正式施行。

按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定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其中,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又被统称为理财顾问服务;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被称为综合理财服务。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银行在向个人客户提供综合理财服务时,可以向投资者销售理财计划。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

根据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计划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个人客户投资者如果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属于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商业银行必须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或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

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又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计划。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的理财计划。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资金投向

商业银行接受个人客户的资金委托后,可以独立对理财资金进行投资管理,也可以委托经相关监管机构批准或认可的其他金融机构对理财资金进行投资管理。目前,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的投向可以分为四类:固定收益类、现金管理类、代客境外理财类和结构化產品类。

商业银行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主要投向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债券产品、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以及银行票据等。这种产品是目前市面上见到最多的银行理财产品,特点是能够提前比较准确的测算出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以国债、央票、超短融、短融等为主要投资对象,投资工具普遍具有较高的市场流动性,与商业银行的固收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有重合的地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与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较为类似,期限短、投资灵活,市场收益率较低。

2007年,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类产品不得投资于商品类衍生产品,对冲基金以及国际公认评级机构评级BBB级以下的证券。具体投资范围包括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境外股票、部分公募基金、结构性产品。

商业银行的结构化理财产品,是一种把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产品结合在一起的金融工具。理财资金在投资于固收产品的同时,一部分本金或者收益去和外汇、指数、股票、商品挂钩。结构化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主要取决于挂钩产品的走势。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银行理财规模

2015年银行理财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止2015年底,全国共有4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理财产品存续,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3.50万亿元,理财产品60879只,与2014年底的理财资金账面余额相比,增加8.48万亿元,增幅为56.46%。2015年全年,整个银行理财市场共有46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了理财产品,一共发行186,792只,累计募集资金158.41万亿元,其中开放式产品累计募集资金(含各开放期内的申购)115.55万亿元。

(二)银行理财市场结构

与往年国有大型银行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不同,2015年底,股份制银行首次超越国有大型银行。截止2015年底,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9.91万亿元,市场占比42.17%,比国有大型银行高出整整5.28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开始更为个人客户投资者所接受。根据2015底的数据测算,3至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和6至12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超过3个月(含)以内的短期限理财产品,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9.55万亿元,较2014年底上升8.33个百分点。

(三)银行理财资金投资的资产结构

银行理财资金的投向与2014年相比,并未有大的变动,仍然以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三大类资产为主。截止2015年底,上述三大类资产余额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89.10%。

(四)理财资金为客户带来的回报

2015年全年,银行理财累计为客户实现收益8,651.0亿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1,529.7亿元,增幅21.48%。整体来看,银行理财市场为客户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展望

过去十多年来,我国居民财富迅速积累,产生了对资产保值增值的迫切需求。研究指出,2015年我国理财市场规模在50万亿元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纷纷加入混战,泛资管的时代已然到来。尤其是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更是让理财市场风起云涌。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纵然如此,商业银行仍然稳坐理财市场的头把交椅,理财规模高出排名第二位的信托公司5万多亿元。这与商业银行的面临的诸多优势有关。

首先,商业银行资本实力雄厚,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才,理财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参与。其次,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广泛,有利于理财产品的销售。最后,与信托、券商的理财产品相比,消费者由于对银行的信任,更愿意选择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除此之外,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100万元的起点认购金额,与银行5万元、20万元的起点认购金额相比,投资者范围明显缩小了。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优质资产越来越难以寻觅,“资产荒”也顺理成章的出现。商业银行虽然也会受到“资产荒”的影响,但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由于客户积累广泛,受到的影响会相对较小。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拥抱互联网,发力移动端金融,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目的就是把失去的客户重新找回来。展望未来,商业银行稳居理财市场头把交椅的地位有望持续。(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中央结算公司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管圣义,夏茂成,等.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2014年年度报告[J].债券,2015(5):28-36.

[2] 范媛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 篇12

商业银行的发展一方面是基于银行体系的信用储蓄进行个人存款的吸收,另一方面是在获得较为宏观的经济规模之后进行存款放贷赚取利润,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是国有垄断企业,几乎控制我国所有的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因此造成银行机构臃肿,体型庞大,下辖的分支机构更是不计其数,各种利益关系盘根错节,造成了我国的银行现有转型是极为困难的。那么面临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线上互联网交易体系的冲击,银行要想快速的转型,在未来的发展周期内依旧保持活力,就需要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调整,其基本的操作方面需要依据银行与个人储户之间的关系和个人理财业务模式进行结构变动,依据银行储蓄用户的个人理财观念和互联网金融方式进行创新,推出新型的个人理财产品,依托自身信用推动和建立线上个人理财业务体系,加快支付体系建设,满足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与个人信用贷款的风险管控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的过程当中,如果想要扩展个人理财业务,建立统一化的个人理财业务模式就要对信贷风险进行全面化的评估,对极易爆发的风险进行严格的管控。对于信用贷款,银行对借款人存在审批风险。在银行贷款审查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操作风险以及道德风险,导致对借款人的真实情况没有做到尽职调查,不能正确分辨贷款人的偿债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审查的目的,使银行承担潜在风险的损失。其次,从借款人方面来看,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导致借款人出现伪造收入证明等材料,而在银行无法核实真实情况之时,贷款风险加大。银行贷款结束后与借款人存在管理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没有抵押物,完全依靠客户的信用作为担保,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客户贷款之后的经济情况和收入情况进行跟踪,成为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对信贷风险进行合理化的控制,才能降低风险爆发的几率,进而扩大个人理财业务规模。

三、商业银行抵押风险管控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模式的扩展除了要对信贷风险进行严格的管控之外还需要结合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来对信贷抵押风险进行严格的审查,尤其是要对抵押物品的价值进行严格的估值和物品价值审查。首先,从抵押物来看,抵押物价值不稳定。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通过抵押担保的方式来发放贷款,以保证未来即使借款人无力偿还,也可以通过拍卖或出售抵押物来收回资金。因此,越来越多的银行较少关注其第一还款来源,而重点关注抵押物。然而,在这种方式下,银行同样面临抵押物贬值给银行带来的风险。由于银行长期贷款期限较长,因此,宏观经济的下行会使抵押物价值下降,可能会导致未来抵押物拍卖后仍无法弥补损失。事实上,抵押担保贷款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出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最几年中不良贷款率已经有所上升,因此扩展个人理财业务模式银行首先要重视的是信用评价,降低自身的不良贷款记录,提升自身的信用等级,以高信誉来吸引储户购买自己的金融理财产品。

四、与央行的存贷款利率的调整

商业银行个人性金融理财产品的推出,个人用户首先看重的是金融产品的利率问题,要想扩大个人理财业务就需要推出高性价比的金融理财产品,那么作为商业银行来说就要调整自身与央行的汇率问题。因为;人民币贷款利率是由人民银行进行统一的规定,不会随着市场变化,其变动会根据央行下一次利率的调整而进行变动。因此,从银行借贷市场组织结构来看,不论是信贷市场,还是抵押担保贷款市场,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由人民银行确定,而央行同时肩负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责,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本身由市场决定的影响企业成本利润的存贷款利率,目前成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即商业银行无权对自己拥有的资产进行定价。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这种组织关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但同时也阻碍了银行借贷市场健康、高效地发展,因此商业银行要重视自身存贷款利率的调整,依据利率浮动的变化来定性定型个人金融理财产品,保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五、调整自身的存贷款结构

商业银行的发展首要的目的就是盈利,要想充分的进行盈利就要扩大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大量的吸收资金,掌握巨大的资金流之后进行放贷从而获利。存款作为银行的主要负债,是保证流动性的重要来源,而贷款作为资产,是保证盈利性的主要来源。然而,银行存贷款结构有着极大的不合理性。首先,对于银行来说,单笔存款数额相较于贷款来说非常小,若银行不能吸收足够的存款,将会导致贷款资金来源不足,不但影响银行的盈利性,也会使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其次,银行作为资金融通的中介,存款的给付是刚性的,而贷款的偿还却可以发生坏账,这样的结构也体现出我国借贷市场的不合理,使其处于风险之中。第三,存贷款期限结构有着不一致性,存款的期限较短,一般为几个月或是几年,而贷款期限可能会达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资金不能迅速收回也使银行面临挤兑危机,因此商业银行要想有效的扩大个人金融理财业务范围,扩大资金储备,迎来更好的发展局面就需要深化调整自身的存贷款结构,保障自身的风险危机的降低,进行长期有效的发展。

六、结语

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商业银行要想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将个人理财业务深入的扩大,就需要结合银行自身的存贷款结构和金融体制进行风险管控和体制变革,满足银行的多元化发展,保持向上发展的活力。

摘要: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体,其面对的是我国数以亿计的百姓储户,其主营业务还是在经济发展的框架下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但是在经济结构变动和国家政策的双重影响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经济理财业务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经济效能和经济组织能力也得到了平稳提升。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的普及和线上支付交易体系的兴起,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应该进行互联网形式的过渡,无论是个人理财产品的推出还是线上交易体系的建立,都应该围绕个人理财业务全方面的展开,满足未来金融多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业务发展模式,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影赏析下一篇:考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