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项目(精选7篇)
考试项目 篇1
实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考试这一杠杆,达到“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上来,保证初中体育教学大纲目的和任务的实现。”经过多年的试验摸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首先体育考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提高了学校体育的社会地位;增强了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上进心;增大了各方对学校场地、器材经费的投入。其次,体育考试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初中体育升学考试的实施,在各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以及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那么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笔者发现,这种影响,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而且负面影响较大。我们在看到成绩取得的同时,也不可忽视体育升学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近几年来,在部分地区体育升学考试项目一直为老三项(一分钟跳绳、一分钟排球垫球、50米跑),造成了一些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利用考试这一杠杆,搞“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以致造成“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应试教学现象。从表面上看,是能提高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而从实质上看,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体育课上,根本没有学到或没有学会该掌握教材规定的运动技能。这既不利于《大纲》精神的贯彻和执行,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笔者也从事过多年的初三毕业班的体育教学工作和初三体育升学考试的考务工作,亲身经历和目睹了有关体育升学考试背后的黑幕。这些做法在社会上与一些学校内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近几年来学生的三基水平普遍下降,严重阻碍深化素质教育的步伐。因此,部分地区现行的体育升学考试项目的设置不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从体育被列为中考考试科目上看,都是些素质性的项目,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考试项目中部分项目,对有的学生来说天生就好,不练也能得满分;而对有的学生而言不管怎么练,也得不到满分,这就会对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不爱锻炼,不爱体育。针对当前体育升学考试的现状,本文旨在对体育中考项目的改革提出一点意见,建立合理可行的评价模式。笔者认为体育升学考试项目的选择非常重要,以下供大家参考。
一、学校体育升学考试项目的选择问题
(1)项目的选择,应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有利于广泛推广与运用。
(2)所选的项目不宜多,但要求精练,并且能够符合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各项目的选择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并能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真实水平。
(3)简单易行,便于大范围测验记录成绩。在进行项目选择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可操作性,讲究实效,以及能便于推广的项目。
(4)选择的项目能够在测试中做到更为安全,难度适合,不至于造成身体的损伤,使学生在平时的锻炼中以及在测试中有安全感,以便学生能够长期从事体育锻炼,不会对练习产生担忧、害怕的情绪,使所选项目更具有普及性。
二、学校体育升学考试的实施问题
体育考试的实施问题将关系到整个体育考试工作的成效,是体育考试开展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个中心环节,组织得好坏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体育考试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处理不当将会导致体育考试的失败。因此,必须严格把好监考关:
(1)要加强领导作风,狠抓组织管理,考务员跨区域监考;考生在进考场前由专人统一整队发放准考证;成绩单上只写准考证号码,不写学校、姓名;考务员不能一人单独监考一项;制定相应的考务员奖罚条例。
(2)严格挑选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正派、业务精良的考务员队伍,组织统一学习测试规则和测试方法,以保证体育考试的公平性、一致性。
(3)建立科学有效的考场工作流程,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便于监督管理。
(4)建立多环节的监督机制。做到考试标准公开,考务员相互监督,考生相互监督,大会组织机构设立监察组作为社会监督,做到每个项目测试结束后当众亮分。
三、学校体育升学考试项目的操作方法
依据《初中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第四条《考试项目》规定:针对当前初中生体质健康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当地教学条件,选择可量化的易于操作的项目,做到有的放矢。每次考试项目不超过三项,但要设立供学生选择项目,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操作具体方法,从初中体育教学《大纲》中各年级项目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以及结合当地学校学生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笔者挑选出易操作10个项目,按系统组合法科学地分成三类:第一类,速度弹跳类,包括50米、200米、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第二类,耐力类,包括25米往返跑、男1 000米/女800米。第三类,球类,包括篮球运球上篮、排球垫球、铅球、实心球。可采用1+X+Y的方式进行考试,其中“1”表示必考一项,且这项最能客观体现学生的体质和反映身体机能水平的项目,如第一类中的50米跑,200米跑或立定跳远;“X”,“Y”表示抽测项目,其中“X”表示从第二类项目中抽出的一项,“Y”表示从第三类项目中抽出的一项;最好每年由市教育主管部门主持在考前两周左右随机抽取,这样也便于体育教师在初中各年级教学中有内容可教,至少避免了全年体育课就练三项素质内容的尴尬,从而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这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考试项目 篇2
第五条 保安从业单位应当依法保障保安员在社会保险、劳动用工、劳动保护、工资福利、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保安服务活动应当文明合法,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保安员依法从事保安服务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十三条 自行招用保安员的单位应当具有法人资格,有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保安员,有健全的保安服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保安员管理制度。娱乐场所应当依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从保安服务公司聘用保安员,不得自行招用保安员。
第十六条 年满十八周岁,身体健康,品行良好,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中国公民可以申领保安员证,从事保安服务工作。申请人经设区的市级政府公安机关考试,审查合格并留存指纹等人体生物信息的,发给保安员证。提取留存保安员等人体生物信息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保安员:①曾被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劳动教养或三次以上行政拘留的;②曾因故意犯罪被刑事处罚的;③被吊销保安员证未满三年的;④曾两次被吊销保安员证的。
第十九条 保安从业单位应当定期对保安员进行考核,发现保安员不合格或严重违反管理制度,需要解除劳动合同的,应依法办理。
第二十条 保安从业单位应根据保安服务岗位的风险程度为保安员投保意外伤害险。保安员因公伤亡的,依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享受工伤的保险待遇;保安员牺牲被批准为烈士的,依照国家有关烈士褒扬的规定享受抚恤优待。
第二十一条 保安公司提供保安服务应当为客户签订保安服务合同,明确规定服务的项目、内容及双方的权利义务,保安服务合同终止后,保安公司应当将合同至少保存2年备查。保安公司应当对客户要求提供的保安服务的合法性进行核查,对违法的要求应拒绝,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六条 保安从业单位对保安服务中获知的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客户明确要求保密的信息应予以保密。保安从业单位不得指使、纵容保安员阻碍依法执行公务,参与追索债务,采用暴力以及暴力相威胁的手段处置纠纷。
第二十七条 保安员上岗应着保安员服饰,佩戴全国统一的保安标志。保安员服装和标志应与人民解放军、武警、警察、工商税务、法院、检察院等工作人员的服装及标志有明显区别。保安员服装有全国保安服务行业协会推荐式样,由保安公司在样式范围内选取。保安服务标志由全国保安服务行业协会确定。
第二十九条 在保安服务中,为履行保安服务职责,保安员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查验服务区内的人员的证件,登记出入车辆及物品。②在服务区内巡逻、守护、安全检查、报警监控。③在机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对人员所带的物品进行安检,维护公共秩序。④执行武装押运任务,可根据需要设立临时隔离区,应尽量减少对公民正常活动的妨碍。保安员应及时制止发生在服务区内的违法犯罪活动,对制止无效的犯法活动应立即报警,并保护好现场。从事武装押韵的保安执行押运任务使用枪支,依照《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保安员不得有下列行为:①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体或侮辱殴打他人。② 扣押、没收他人证件,财物。③阻碍依法执行公务。④参与追索债务、采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手段处置纠纷;⑤删改或扩散工作中形成的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⑥侵犯个人隐私或工作中获知的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以及客户要求保密的信息。⑦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一条 保安员有权拒绝保安公司或客户的违法指令,保安公司不得因保安不执行此指令而解除合同,降低报酬或其它待遇或停缴、少缴应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应公布投诉方式,受理社会对保安单位和培训单位及保安员的投诉,接到投诉后应及时处理,并反馈调查结果。
第四十一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允许擅自从事保安服务以及培训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并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保安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整改出至少十万元的罚款。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①泄露在工作中获知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客户要求保密的信息;②使用监控设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个人隐私的。③删改或扩散工作中形成的影像资料,报警记录的。④指使纵容保安阻碍依法执行公务,参与追债,采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手段解决纠纷的。⑤对保安员疏于管理、教育和培训,发生保安员犯法犯罪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四十四条 保安公司因保安员不执行违法指令而解除劳务合同,降低薪酬及待遇,或停缴少缴其社会保险的,对保安公司的处罚和对保安员的赔偿依据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保安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训诫;情节严重的,吊销保安员证;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①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身或侮辱殴打他人的。②扣押、没收他人证件财务的。③阻碍依法执行公务。④参与追索债务、采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手段处置纠纷的;⑤删改或扩散工作中形成的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的。⑥侵犯个人隐私或泄露工作中获知的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以及客户要求保密的信息。⑦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的。从事武装押运的保安违反规定使用枪支的,依照《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实行前已设立的保安公司及培训单位,应当在本条例施行前六个月内,重新申请保安服务许可证,保安培训许可证。本条例施行前自招保安的单位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公安机关备案。本条例实行前已从事保安的人员,自条例实行一年内由保安员所在单位组织培训经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考试,审查合格并留存指纹等人体生物信息的,发给保安员证。
考试项目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纵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几十年来的变革,可以看到国家对于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目标在不断地改进与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四六级考试这一试金石的作用下,我国大学生英语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而这些提高有赖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改进。阅读理解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而阅读项目在整个考试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本文将专门讨论四六级阅读项目的改革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阅读项目改革 — 进一步明确突出阅读策略和技巧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变化,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阅读项目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测试词汇理解,即选词填空(15选10);第二部分长篇阅读,此部分为最新题型,要求学生将10条句子与原文的某个段落一一对应。第三部分保留了经典题型,即仔细阅读或深度阅读。
分析阅读项目的三大题型,可清晰地看出国家对大学生英语阅读技能培养的目标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明确。第一部分不仅考核学生的单词量,还综合地考核了学生阅读、语法、语言分析、知识框架等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第二部分作为最新题型,更是明确地提出要求学生既要具备基本的阅读技能和较快的阅读速度,又要有控制阅读速度的能力。第三部分作为经典题型,一如既往地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宽广的知识面,并能熟练掌握各种阅读策略与技巧。总而言之,四六级改革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明确的培养与学习目标,进一步地明确了阅读策略与技巧培养的重要性。
二、从阅读题型的改革反思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1.阅读策略意识的培养 — 理论知识的输入。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通常将听说读写综合起来,缺乏系统的阅读理论输入,这让学生们阅读时始终停留在凭感觉和碰运气的水平上。一篇阅读文章做完后,讲不清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更谈不上知道每道题在考察对单词的理解、句子的理解或是篇章大意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们并不知道正确的阅读方式与习惯,一边读,一边翻译,或一边读出声来等等不良阅读习惯广泛存在。对于四六级的阅读题型,并不清楚不同的题型要求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与速度。这些情况足以说明阅读实践能力的薄弱是缺乏理论的支撑。
因此,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必须首先注重学生阅读策略的意识培养,要让学生明白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的读、然后做题的过程。要想达到四六级的要求,必须具备正确的阅读策略与技巧。因此,阅读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辅导。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要进行阅读,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但是这并不代表阅读就过了关;我们还需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才能对原文有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在阅读一些不大熟悉的材料时,阅读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2.阅读技巧的强化训练 — 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理论知识的系统输入和策略意识不断培养的基础之上,阅读应作为一门技能训练课,教师在课堂上应始终把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作为重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
大学英语课程就阅读教材而言,分精读,泛读和快速阅读三种。这三种教材互为补充,为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保障。值得称道的是,近年来许多配套教材之间都能较好的将阅读技能训练相互结合起来,教师应充分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將阅读理论和阅读练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强化训练技巧的同时,适时补充理论的指导,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来阅读材料,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式的阅读。
3.阅读教学课堂外的伸展。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课堂上,很多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未能真正参与到阅读之中。此外,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待于大量的输入和练习,有限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而,教师还需进行角色转换,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阅读实践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
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充当指导者的身份,还应成为有效的活动组织者,监督者和评价者。首先,对学生阅读实践活动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个人兴趣选择阅读材料,阅读并书写阅读报告,并明确注明各项要求的细则。为了监督活动落实到位,可以安排定时进行分组讨论。对于学生在口头以及书面报告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做成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能更好地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感想与观点,还能引导学生学会从阅读中汲取有用的知识。
面对当今社会对英语实际能力的要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适时调整方向,为师生们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英语阅读能力是基础,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他各项技能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应打破固有的教学传统,克服各种困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指导学生提高英语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束定方,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吴红云,李守京,英语学习的理念和策略[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3]林露,高玉雪.解读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试题难度明显加大[J].高等教育,2013.
考试项目 篇4
关键词:体育高考,身体素质,灵敏素质,专项技术
1 身体素质考试不够全面
人体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我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非常重视身体素质的考察, 素质考试占总成绩的70%, 素质考试能够准确而客观的测试考生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以及耐力素质。但身体素质当中至关重要的灵敏素质却没有得到测试, 这是体育高考素质考试中存在的一个最大的缺陷。灵敏素质是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的关键, 是身体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项身体素质, 也是身体素质中最复杂的一项身体素质, 灵敏素质也是多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灵敏素质不能独立存在, 灵敏素质需要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等素质的保证, 才能在复杂的体育运动环境中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反映。掌握的运动技能越多, 大脑皮质有关中枢的反映就越快,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就会越迅速, 身体就越能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快速、准确的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反映, 灵敏素质才能愈充分地体现出来。众所周知, 力量用重量的大小来衡量;速度用距离和时间的比来衡量;耐力用时间的长短或重复次数的多少来衡量, 而灵敏素质却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来测定其优劣, 单纯的灵敏素质是不存在的, 这是困扰测试灵敏素质的关键问题。人的身体具备灵敏素质, 但灵敏素质又是凌驾于其它素质之上的一种身体素质, 只有通过熟练的体育动作才能展现, 正是由于灵敏素质不能独立的存在性和测试的繁琐性, 导致体育高考术科考试中既有对灵敏素质的局部考查, 又缺乏对灵敏素质的全面测试。我省体育高考项目设置上的这一缺陷, 致使体育高考选拔出的部分体育人才灵敏素质相对较差, 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比较慢, 直接影响了体育院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能够选拔出身体素质全面, 适合在高等体育院校学习的优秀体育人才, 体育高考中的身体素质考察必须更加完善和全面, 对灵敏素质的测试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
2 身体素质考试与专项技术考试所占比例不合理
我省体育高考采用四项身体素质加一个自选专项的基本模式, 四项身体素质考试占70%, 专项技术考试占30%, 素质考试所占比重过大, 素质考试在体育高考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体育高考术科考试项目设置严重偏向于田径, 体育高考术科考试几乎成了选拔田径特长生的考试。体育高考是选拔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人才, 体育则包括田径、球类、武术、体操等众多项目, 体育高考术科考试应该让各类体育专项特长的考生在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下参加考试。素质考试占70%, 其实也就是田径考试成绩占70%, 从体育高考术科考试成绩来看, 名列前茅的考生绝大部分都是田径成绩突出的考生, 球类、武术、体操等专项的考生成绩平平, 这是身体素质考试与专项技术考试所占比例不合理造成的。本着球类、武术、体操等专项技术考生在体育高考中科学、合理、公平竞争的原则, 本着考生掌握多种体育运动技术有利于学生入学后学习专业技术课的原则, 身体素质考试所占的比重应该适当减少, 相反专项技术考试所占的比重应该有所增加。进一步突出专项技术考试所占的比重将有利于球类、武术、体操等运动项目在我省学校体育中的全面开展。
3 田径专项与身体素质考试重复
我省体育高考的专项技术考试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武术和体操, 考生可以从六个项目中任选一个专项。在历年的体育高考中田径专项报考人数最多, 占考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其次是篮球、排球和足球;报考人数最少的是武术和体操专项。体育高考中考生身体素质一般通过田径考试来反映, 如果体育考生的专项技术考试还是田径, 其素质考试和专项技术考试就是重复性的考试, 体育高考就成了纯粹意义的田径高考。体育高考术科考试中应用田径项目测试考生的身体素质, 其实也是在变相的考察考生的田径运动水平, 那么专项技术考试则应该考察体育考生的其他体育特长, 否则专项技术考试就失去了意义。众所周知, 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 术科不仅仅只有田径, 还有体操、武术、球类等众多体育项目, 然而大部分考生却仅仅凭借田径的优势进入体育院校, 导致体育院校术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球类、体操、武术等技能类体育项目教学难于田径教学的现象, 直接影响了体育院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运动技能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 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才能形成。所以, 体育高考应该在注重身体素质考察的同时也注重球类、武术、体操等技能类运动项目的考察。取消田径考试既避免了田径专项与素质考试的重复又杜绝了体育高考选项偏项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能考察体育考生的多种运动技能可谓一举多得。
4 我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项目设置的合理化建议
(1) 灵敏素质无法单纯量化给体育高考测试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我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曾经试图通过三角形障碍跑来测试考生的灵敏素质, 但是收效甚微, 故而近几年又将三角形障碍跑从素质考试中取消。实践证明, 单纯的依靠跑、跳、投等田径项目去测试复杂的灵敏素质是行不通的, 那么对灵敏素质的测试就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可以考虑借助体操、武术等需要具备高度灵敏性的体育项目测试体育考生的灵敏素质, 用这种非田径类的项目测试身体素质将会是素质考试的新突破。
(2) 我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包括身体素质考试和专项技术考试两部分, 其中素质考试占70%, 专项技术考试仅占30%, 身体素质考试在体育高考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体育高考模式有利于田径特长生, 而球类、武术、体操等项目的体育特长生只能望考兴叹。只有充分调整素质考试与专项考试所占的比例, 即增加专项技术考试所占的比重降低素质考试所占的比重, 球类、武术、体操等项目的体育特长生才能在相对公平的机制下参加考试, 我省选拔体育人才的体育高考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3) 我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包括身体素质考试和专项技术考试两部分, 素质考试实质上就是田径考试, 专项技术考试中又包括田径, 选择田径专项的考生其体育高考就是纯粹意义的田径高考。为了避免专项技术考试与素质考试的重复, 应该将田径专项从体育高考专项设置中取消, 专项技术考试仅能在篮球、足球、排球、武术、体操等五个大项中选择, 这样一来体育高考术科考试既能避免素质考试与专项考试的重复又能对考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技术考察。
参考文献
[1]邓树勋, 洪泰田, 曹志发.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朱敬真.师专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苗爱芹等.对山东省体育高考几个问题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0, (2) .
[4]王志苏.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几个问题[J].体育与科学, 1999, (2) .
高级项目经理考试论文 篇5
摘要(不要写出结论)
本文以XXX项目为例,论述了在项目中的风险/范围/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该项目是国家重点项目,项目的特点是投资大,周期长,干系人众多。在该项目中如何降低项目的风险/范围/人力资源是该项目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本文从风险/范围/人力资源的识别,分析,计划以及监控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风险/范围/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注意的要点,文中对常见的IT风险/范围/人力资源也进行了分析。通过本项目的实践,本人也在文中结尾处提出了论述了一些经验和技巧。(背景)
本人于2009年1月到10月参加了XXXX项目,该项目是我们公司的重点项目,项目的主要功能………
项目的特点…….,项目面临的风险/范围/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
本人任该项目的项目经理,主要职责是„„
一、计划阶段的风险/范围/人力资源识别
在项目的前期,由于这是市领导重点关注的项目…….,当时….根据项目的风险/范围/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本人当时采用了..方法
…..……………………………………….图表
-------------
二、执行阶段………..(可以提一句技术细节,但是不要太多)
。。。。。。。。
。。。。。。。。
三、收尾阶段的。。。
。。。
。。。
结束语
通过以上项目的实践,可以得到项目风险/范围/人力资源的一些管理技巧和经验:
1、。。。
2、。。。
3、。。。。
另外(此外/最后),风险/范围/人力资源管理中还要记住:…………………!
1、不要把背景写成第一段
2、论文要有自己观点,但是不要用“有幸”,”仅供参考“之类的土话。不要用官话、套话和表决心之类的话。
3、项目案例在背景部分不要论述过多。
4、形式必须和模板一样
考试项目 篇6
一、CAT系统的特点和理论基础
计算机自适应考试与传统的纸笔型考试及普通的计算机考试系统不同,它不是向考生提供一套事先生成的试卷,而是在试题的难度和数量方面自动适应考生的具体情况,即在考试过程中不断地从题库中抽取与考生实际水平和能力相当的题目,智能组卷供考生答题并实时进行能力评估,直到满足测量精度要求为止。
计算机自适应考试的理论基础是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简称IRT),该理论是针对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ing Theory,简称CTT)的不足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测验理论。CTT是一种以考试实得分数为前提条件的测试理论,即用被测试题目的答对率作为试题的难度参数,以真实分数方差与观察分数方差之比作为信度参数等,由于这些试题参数的确定严重依赖于被测试样本,因而具有较大的局限性。IRT以被测试者个体潜能通过试题作答反应的可测性、被试个体潜能与其试题上可见反应函数关系的基本一致性及试题参数线性变换下的不变性为理论假设,建立了多种以被试个体在既定试题上的作答反应参数来推断其潜在特性的IRT数学模型,如目前应用较多的三参数Logistic模型:
其中a参数为题目的区分度,b参数为题目的难度系数,c参数为题目的猜测系数,D=1.702为具有单位测度的因子,θ为考生能力估计值,P(θ)表示能力为θ的考生答对此题目的概率。IRT以被测试者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依据,经题目特征函数的运算来推测被测试者的能力,其最大特点是估计出来的能力值不依赖于施测题目样本,即具有试题参数估计的不变性和能力参数估计的不变性。
二、CAT系统的基本组成
基于IRT的《计算机基础》自适应考试系统由题库模块、考试模块和管理模块等组成,如图1所示。
1. 题库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试题库的建立和维护工作。建立一个优质、量大和可扩充的试题库是CAT系统设计中最基础也是工作量最大的工程,具体步骤如下:
(1) IRT模型和试题参数的确定。CAT系统的题库不是简单地将数量众多的试题存储到计算机中,而是以项目反应理论作为基础,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使题库能适应智能组卷的需要,如三参数的Logistic模型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试题的IRT参数需要对大量的试题进行大样本测试才能获取稳定的参数估计值,这在系统的初始应用阶段有较大的困难,可由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进行预评估后,再根据实测结果对参数的估计值进行修正。
(2)试题的选取和录入。本课程的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基本操作的应用能力,试题涵盖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软件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软件操作四个部分。试题的选取注重知识点的分布、不同难度和不同题型的结合,每道题目的属性包括试题编号、试题类型、试题分数、试题题目、标准答案、难度系数、区分度和猜测系数等IRT参数。
(3)试题库的维护。题库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系统的多次使用,题库中的试题数量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更新,试题的各个参数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及时去除那些区分度低和猜测系数大的题目,以保证题库的数量和质量。为了保证题库的安全,只有系统管理员才具有此权限。
2. 考试模块
该模块是CAT系统的核心,主要完成试题的选取与呈现、得分判断、参数估计及成绩提交等工作。
目前各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初具规模,以局域网(网络机房)作为考试环境,将题库、考试管理系统和成绩分析系统等放在服务器上,考试程序放在各客户机上,进行智能组卷和实时评分,考试结束后将考试成绩和相关文档上传到服务器保存。
考试模块主要为考生提供一个操作方便的考试界面。运行客户端程序后,首先出现登录窗口,正确输入考生的身份信息后将进入答题界面,系统在考试过程中实时根据考生的答题情况,按照一定的IRT模型和算法进行计算、估计考生的能力值,随后自动抽取最适合该考生的试题呈现在屏幕上供考生作答,当能力估计值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时自动结束考试。
3. 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监控考试的正常进行,如查询考生登录情况,及时处理考试过程中考生因意外情况出现死机、掉电时的数据恢复工作等。该模块还具有查阅考生成绩、对考试结果和试题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的功能。此外系统还提供了模拟考试子模块,以方便考生提前熟悉考试界面。
三、自适应测试的实现
自适应考试系统与一般的计算机辅助考试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对考生能力的实时评估及与之相关的智能组卷策略,分为能力初测和精确估计两个阶段,其测试流程如图2所示。
1.智能组卷策略
一般的计算机考试系统的组卷是在考生登录之后、开始答题之前生成的, 即试卷的题型、题量和难度等已经确定;而CAT系统的试卷是动态生成的, 是在考试过程中根据考生的答题情况决定抽取何种难度的题目进行测试。
由于考试开始时系统对考生的能力信息是未知的, 因此系统采取的组卷策略是:首先从题库中随机抽取一组难度水平中等的题目施测, 若考生能对该组中的大部分试题正确作答, 则说明其实际能力较高, 随后抽取的是一组难度更高的题目;若考生只能正确回答其中小部分试题或全部答错, 则继之以一组难度水平较低的题目。之所以采用若干个难度相同的试题作为一组进行抽题, 是为了避免考生在对单一试题作答时因猜测答案而使评判结果出现偏差。
2. 实时能力估计
与一般的计算机考试系统是在考生答完全部试题并确认交卷后再进行评判不同,在不预先设定考试题数和考试时间的CAT模式下,考生必须对屏幕上呈现的每一道试题及时作出回答后才能进行下一道题目的测试,这就要求系统必须对考生答题结果实时评判,并以此为依据不断地估计考生能力,确定后续试题的难度,逐步向考生的能力真值逼近。
为了避免考生因拖延答题时间而使系统无法呈现足够数量的试题,有必要对每组试题的答题时间进行限制,并以倒计时形式在答题界面上显示当前组的剩余答题时间,在规定时间用完时将本组未答题判为答错,并自动给出下一组试题,以保证能在正常时间内结束考试。
3. 测试结束条件
CAT系统因预先不设定考试题数,故无需考生主动结束考试,系统以对考生的能力估计值达到预定的精度要求或达到最大的测试容量作为考试的终止条件。
四、结语
实测结果表明:基于IRT的自适应考试,由于呈现给考生的试题难度与其能力相适应,考生无需回答全部试题,用较少的试题量达到了精确的测试效果,因而大大节省了考试时间,减轻了组织考试的工作量,相比传统考试和普通的计算机辅助考试具有更高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程艳.计算机自适应考试的理论模型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6, (9) .
考试项目 篇7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除了高考扩招、独立学院增多、生源人数减少等因素, 高职院校“自学考试专本衔接”项目管理上存在的“理念偏差、组织松散、合作专业脱节、教学管理经验少”等, 也是造成现状的重要缘由, 亟待通过改革加以完善。
一、高职院校“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建设定位
高职院校“自学考试专本衔接”, 也称为“3+0”模式, 是指高职学生在3年在校教育期间, 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 利用“自学考试”这种灵活开放的学习考试形式获得本科学历和学位的制度。这一制度与“统招专升本” (全称: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考试, 即“3+2”模式) 相比, 具有以下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宽进严出, 无计划名额限制, 学生免试入学, 只要愿意均可自主报名;二是报考灵活性大, 工作、学习矛盾小;三是学费相对较低, 学生经济压力不是太大;四是学制机动灵活,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五是无省区地域限制, 并可获本科学位证书;六是管理灵活机动, 由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共同办学, 高职院校主要负责招生、教学组织及日常管理, 本科院校负责考核等。
然而, 对于目前就读的全日制在校生, 高职学校应以实施专科教育为主。“专本衔接”本科教育, 作为专科教育的补充, 在职能管理、教学组织与实施等方面, 都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若高职院校过度宣传专科衔接本科教育, 有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专科衔接本科教育是大势所趋, 是目前专科在校生的学习头等大事的误解, 从而误把主要学习精力放在“专本衔接”的学习上, 进而忽略了作为根本的全日制专科教育的学习, 也干扰了高职院校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所以, 对高职院校“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建设定位, 既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在校生参加“专本衔接”自学考试的学习, 又要防止学生忽略高职专业的学习。只有处理好自学考试“专本衔接”教学项目的建设定位, 才能更好地发挥学校的教学资源, 使学校的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
二、高职院校“自学考试专本衔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如能参加“专本衔接自学考试”获得本科学历证书, 意味着仅用三年时间, 就获得了专科、本科原本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学历教育, 实现了“专科证书”和“本科证书”的有机融合, 高效而又快捷。然而, 现实中高职院校中参加“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考生数量并不多, 暴露出项目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 理念偏差:对“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理解有误差
当前, 部分高职院校对“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理解有误差。误区一:认为“自学考试”含金量太高, 应是高职学校的主要任务, 或认为“自学考试”含金量低, 是“垃圾考试”, 即使获得本科证书, 也不会被社会认可[2];误区二:“自学考试”同“技能教育”冲突, 学生参加“自学考试”会牵扯学校技能培训的精力;误区三:“自学考试”会冲淡学生对“统招专升本”的热情, 破坏同本科院校的良好合作关系;误区四:“自学考试”对高职院校发展益处不大, 学校无大利可图, 因此对其“不管、不问、不热”, 漠然置之[3]。造成理念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部门利益”作祟, 缺乏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
(二) 组织及管理滞后:不重视对“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培训管理与质量监控
高职学生参加自学考试, 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 不仅要完成必修课程, 还要坚持自考科目的考试, 通常要付出的汗水要比在校生多得多。因此, 高职院校要主动配备师资, 帮助和指导学生科学复习, 合理安排学习进度。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对“自学考试专本衔接”通常缺乏培训管理和质量监控。
1. 在“入口”上:
缺乏培训管理。“专本衔接”要实现的是优秀人才的选拔, 更应该是“思想品德、思维方式、精神理念、行为举止”的进步和提升, 而不仅仅是分数的通过。而很多高职院校忽视了“专本衔接”的教育功能, 对报考“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学生, 第一学年除了专科层次原有人文素质类课程, 由于学分可相互认可, 所以并未对其增加其他的人文素质类课程, 认为只要分数过线就可以了, 因此, 师资力量配备并不是很强。而高职学生因为从第二年就要全面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 第三学年进行专业实习, 时间紧、任务重, 只能在课堂以外增加自我安排时间进行复习, 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学习的连贯性自然难以保持, 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几率降低, 即便通过考试, 学生也多是“死记硬背”, 缺乏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与运用。
2. 在“过程”上:
缺乏精细化管理。当前, 很多高职院校针对“专本衔接”, 设置了专职部门直接负责这一工作, 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如《专本衔接教学管理职责》、《专本衔接项目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各类表格, 同时各个承接项目的二级学院也设置了项目负责人和专职班主任, 以便及时传达相关通知和部署工作[4]。总体上看, 高职院校在现阶段对“专本衔接”的过程管理是有的, 但也暴露出“精细化”不足的问题。如二级学院均由教师兼职管理“专本衔接”工作事宜, 教师在完成高职教学与管理工作之余还要兼职“专本衔接”的管理工作, 会因精力有限而导致“专本衔接”工作延迟或管理成效差等问题。
3. 在“出口”上:
缺乏质量监控。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实行双重管理, 高职院校主要负责过程性管理, 即主要负责招生、教学组织及日常管理, 而本科院校主要负责结果性管理, 负责考试出题、试卷批阅、成绩发布与核查等事宜, 这种双重管理的体制因利益诉求的不同, 极易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不高。一方面, 根据现有的体制, 自学考试专本衔接考试主要由高职院校自行组织, 然而这样一来, 高职院校通常会基于学生升本率和学校声誉的考量, 极易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 放松监管, 甚至学校组织教师主动帮助学生作弊, 从而助长不正之风, 最终损害选拔学生的质量。另一方面, 目前国内很多二本、三本院校生源不足, 为更好地吸引和吸收高职学生进入本校, 争夺有限的考生资源, 通常会在考试前组织串讲, 并划定了较为明确的考试范围和具体的考点, 从而导致考试内容针对性太强, 这实际上是变相地泄露考题, 极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 也恶化了考试风气。经过这样考试走出来的学生, “扎实的知识、优良的作风”均难以达到, 自然难逃被社会“歧视”的命运。
(三) 知识衔接不畅:课程结构间缺乏有效衔接
“专本衔接”课程内容侧重基础知识的记忆, 更多的是培养理论型人才, 而现行高职院校的教学侧重技能教育, 更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本专科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上都存在巨大差异。而有些学校为了“升本率”的需要, 往往对“专升本”学生另眼看待, 免除或减少这些学生专科专业的学习和实训要求, 大幅降低实践、实训环节的时间, 造成“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与校内原有教学严重不协调。甚至有些学生因专科、本科阶段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不同, 而出现学习前后课程知识无法衔接的问题, 导致部分高职学生毕业时“专科教育技能不过关、本科教育知识掌握不牢”, 市场竞争力不高。
三、高职院校“自学考试专本衔接”项目管理优化的策略
当前, 高职院校“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在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整合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高职院校要将发现的问题与学校实际相结合, 以提升“专本衔接”项目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为出发点, 提出相应的创新性措施, 并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专本衔接”质量管理体系。
(一) 正确处理好专科教育和升本教育的关系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高职教育, 这一目标不能偏颇, 要防止“升本”教育冲击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5]。第一, 高职院校要出台强制措施, 保证学生能获得“必要”、“够用”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第二, 对专升本学生不能放松实践教学的要求, 必须保证其全时间段参与实验、实训, 确保技术熟练掌握。第三, 进一步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 拓宽就业渠道, 扩大就业率, 从而有效降低专升本的热潮, 最终实现高职就业生和升学生的正态分布。
(二) 改革“自学考试专本衔接”选拔方法
当前, 高职“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选拔方式基本采用免试录取, 即高职学生不用经过入学考试和面试, 即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关的专业, 参加该专业课程的学习。然而, 这种较为宽松的选拔制度, 极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功太过容易”的错觉, 不利于学生入学后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业观。因此, 建议国家针对高职自学考试专本衔接, 增设入学考试和面试两大环节, 真正落实自学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1. 建议增加入学考试环节。
不仅要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 更要考察实践动手能力的掌握情况。要针对动画、动漫、计算机网络、建筑制图等专业熟练操作计算机、娴熟运用Adobe Flash、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等专业软件的业务要求, 采取电脑上机操作、实地动手制作等方式, 全面考查学生的技能水平。要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案例分析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采取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等项目驱动方式, 全面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建议增加面试环节。
目前, 香港高校招生通常会有问答式面试环节, 要想顺利进入香港高校, 面试成绩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而这也正是香港高校教学质量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面试更能科学地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建议高职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增加面试环节, 录取采用“入学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模式, 由多学科专家组成考评团, 对学生求学意愿动机、平时表现、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临场应变、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等多维能力进行综合考查, 确保选拔出的学生是“人才、英才、优才”。
(三) 强化并创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1.高职院校要将专升本学生另外再单独编班, 要设置或指定一个职能部门负责专本衔接专业教学与管理的日常工作。要明确专本衔接专业的主管领导、教务员、班主任、专职教师[6]。主管领导负责专本衔接专业的全面工作, 包括宣传发动和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教务员负责做好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班主任负责落实考勤制度, 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生活的管理。专职教师根据专本衔接专业计划和助学辅导计划安排每学期的课程, 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辅导, 同时对其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和安排, 做到既能较好地完成正常的专科实验、实训内容, 又能不耽误专升本学习任务, 实现对所有专升本学生的有效管理。
2.创新管理手段, 充分运用学生能够并易于接受的现代技术手段来创新学生的管理。比如, 可以利用人们熟悉又频繁使用的网站、QQ群、微信群及其他现代技术手段,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升本考试科目在线辅导答疑、作业上传与评测等, 既能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时间安排, 又能更高效地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四) 整合相关资源, 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当前, 由于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工作还处于一个发展起步阶段, 其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化整合还不够完善, 校内高职教学与“专本衔接”本科教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时间的衔接、校内师资与主办本科院校师资的共享、统考课程的教学设计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地去改进。因此, 为更好地管理“专本衔接”项目, 必须整合相关的资源, 创新“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专本衔接”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比如, 根据学校高职教学和“专本衔接”本科教学的要求, 学校可考虑修订高职教育的教学计划和配套教材, 在保证高质量地完成高职专业教育基础上, 提高“专本衔接”本科专业课程与高职教学计划的衔接比例, 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更“轻松”些, 也可提高学生“专本衔接”的通过率。
自考是一种过程, 更是一种经历。高职学生通过“自学考试”不仅能实现学历的高效衔接, 也可以极大地开发出“时间管理能力”、“自我学习和协调能力”、“抗压能力”、“恒心和毅力能力”等多维能力。因此, 高职院校决不可漠然置之, 必须在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方面深化改革, 提高“专本衔接”项目的教学质量和过程管控, 最终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
参考文献
[1]刘振.陕西自学考试人数下降明年起一年安排两次考[N].西安晚报, 2010-09-22.
[2]贺茜.关于高职院校专科教育和自学考试本科教育衔接的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 (7) .
[3]林玉琼, 覃凤芬.浅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现实意义[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 (11) .
[4]孟霁雨, 刘晓慧.高职“专本衔接”教学方法的改进——兼论“扣、讲、划、练、评”五元教学法[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3) .
[5]孙永清.关于高职高专“专本衔接”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 .
【考试项目】推荐阅读:
考试项目设置06-03
工程项目管理考试重点08-28
双卫网考试项目及答案06-09
建设项目管理考试要点08-26
一建考试项目管理真题11-22
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项目2011年春季考试05-08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知识点08-10
施工技术部(项目经理培训) 考试题11-05
资格考试之如何抓好项目预结算管理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