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2024-09-29

就业调查分析报告范文(精选8篇)

就业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篇1

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时光流逝,身为学生的我们,无法避免的需要面对就业的问题,工资待遇,就业障碍,人才需要等问题,就成为我们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人所担心的问题,因此,我响应学校的号召,利用假期的时间,完成了“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以下就是我的报告内容。报告显示:42.86%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找到工作,第一个工作机会主要来自于招聘会和亲友介绍/学校推荐的学生,各占了31.67%,第一个工作机会来自于招聘报纸和招聘网站的学生各占

9.17%和10%,来自于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占14.17%。大部分大学生在单位性质选择上都偏向与国营单位和私营民营企业,分别占38.05%和47.79%,而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只有7.96%,在合资企业工作的只有

6.19%。高校统计就业率的时间应该是在学生即将离校之际,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找到工作,但从调查数据来看,跟我们这几年众所周知的高就业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看来,各高校的就业率数字值得让人深思了。

调查显示,毕业后所学专业与工作对口、专业与工作有一定联系、专业与工作无关的人数较为平均,分别占31.3%、34.78%、33.91%。64.3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主要是素质的提高,13.0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对工作很有帮助,22.6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对工作没有帮助。43.1%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对就业有一定影响,24.14%认为影响很大,28.45%认为影响不大,主要看个人能力,4.31%

认为没有影响。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为了能够迅速投入工作,在工作上没有做过多的选择余地。能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当然是件好事,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职业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定位在某一职业方向,在有一个工作内容核心的前提下掌握多方面技能。

虽然大学生在经历或长或短的求职过程后都能就业,但就业情况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薪资较低成为普遍现象。64.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资都在1000元以下,经过一至两年的奋斗与磨练,41.03%的大学生目前工资在1000元至2000元,还有29.91%的大学生仍在1000元以下。大部分大学生跳槽是因为薪资太低,占43.01%,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占31.18%。49.96%的大学生对目前工作情况满意度一般,不太满意的为26.09%,非常不满意的为16.52%,很满意的只有10.43%。大学生在两年内获得职位上升的机会不大,66.67%的人目前为一般职员,22.22%目前为一般管理人员。再则影响就业的因素还因为:

1、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从毕业生总量看:全国应届学校毕业生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预计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11万,总量压力持续增加。而从就业来看,2008年应届毕业生未就业的有168万,再加上今年的应届毕业生,2009年需就业高校毕业人数达780万左右,形势十分严峻。另从我市情况来看,2008年毕业生为3703人,回富毕业生2636人,已实现就业1687人,未就业949人;2009年毕业生为3796人(不包括师范类),师范类毕业生为300余人,总计4096人。虽然今年毕业生总体数量与去年变

化不大,但由于前两年积累沉淀一部分未就业毕业生,再加上一部分外地生源毕业生来富找工作,毕业生就业压力还是很严峻的。

2、一些用人单位瞄准当前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形势,招聘人才设置条件高,用人向名牌大学、重点大学毕业生倾斜,致使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不断增加和往届一些就业不理想的毕业生不断跳槽,挤占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而一些低端岗位聘用农民工等,使毕业生就业重心下移受阻。

3、公务员法的实施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增加,机关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数量进一步减少。

从大学生与研究生本人角度来看,自我定位和好的心态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接受的一个现实是: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或者说大学生成了素质比较高的普通劳动者。不能再抱着过去“天之骄子”的态度不放,非国有单位不去,非铁饭碗不算工作,工资待遇非优厚不干。这些思想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毕业后大量涌向城市、涌向体制内,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形成过度竞争,造成了人才积压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客观上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现在大学校园里最流行的话题之一是“你考公务员了吗?”当前参加公务员考试是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要择业手段。浙江省公务员报考比例从2005年到2008年分别为19.46:1,47.46:1,58.24:1,60.98:1,四年高了近三倍。我市2008年招考公务员34人,报名2942人,今

年将招考录用公务员39名,应考人员2827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事实表明,凡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基本上还是可以找到自己工作岗位的,当然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己兴趣爱好一致且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没有错,但现在早已不是一次分配定终生的时代了,因此也没有必要要求一步到位,我赞成“先就业,再择业”。

尽管金融危机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政策必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再次,要练好内功,学好本领,有真本事。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不这样讲了,但无论怎样,扎实的知识积累是基础,是关键。毋庸讳言,大学生中有人四年“混文凭”,几年前一个高文凭的确可以帮你找到好工作,现在不行了。必须认识到我国已由“学历型”社会转向了“能力型”社会,而且这将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整体上,还需要全社会提高信心,正如温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重要。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多管齐下,我相信大学生就业的春天一定不会太远。

就业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篇2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 学生能否就业并服务于社会, 是对学校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办学质量的全面检查。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标准, 是看其培养的学生受社会欢迎的程度、看学生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及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1]。职业学校要想长期存在并不断扩大规模, 必须保证“出口”畅, “出口”畅通是目前职业教育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 我校对2009年即将毕业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就业意向调查, 随机抽取其中180人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见表1、2。

由表1可见, 毕业生就业思路有所改变, 不再限于本地。但是, 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 100.00%的毕业生将国营单位作为就业的最佳选择, 只有极少数毕业生愿意在诊所工作, 34.38%的毕业生宁可转行也不愿意在诊所工作。

由表2可见, 毕业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估计过高, 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够。鞍山市目前工资待遇一般情况是:在个体诊所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工资为600~800元/月;在民营医院工作的应届毕业生, 拿到上岗资格证之前只能当导诊员, 工资为600~800元/月;在国营医院当导诊员的应届毕业生其工资与民营医院导诊员工资持平, 等拿到护士执业资格证后, 其工资有所增加, 但不会超过1 500元/月。因此, 毕业生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期望值过高, 这将会对毕业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 有一点可以看出, 毕业生的保险意识有所加强, 41.25%的毕业生明确提出, 所在单位必须缴纳相应的保险金。

2 措施

2.1 组建专门的就业指导体系

学校必须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员进行社会调查, 弄清社会需求, 这样不但有利于毕业生分配, 而且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就业指导员应德才兼备, 具有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热心职业指导工作, 并具有一定咨询能力、预测能力、沟通及语言表达能力, 因为他们肩负着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任, 如果他们的指导有误, 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

2.2 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及时进行就业形势教育和观念教育

刚毕业的学生, 把自己定位过高是普遍现象。但是, 有些学生会出现一年甚至几年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经过挫折, 他们才能接受现实, 哪怕只有500元工资的工作也会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去做。为了不让毕业生就业走弯路, 学校应该及时把社会就业形势告知学生, 并进行就业观教育, 让他们明白不是只有在国营医院上班才叫就业, 自己创业、到民营医院或者企业工作也叫就业。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立稳脚跟后, 才能想如何过得更好, 如何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2.3 学校要下大力气开拓就业门路

(1) 在校内, 就业指导员可通过联系用人单位, 介绍本校毕业生情况, 并发出邀请函, 接待来访的用人单位。

(2) 在校外, 就业指导员需携带本校简介、毕业生简历等资料, 向用人单位进行介绍。采用适宜的沟通技巧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固定的供需关系。当然, 这种方式也将使学校投入加大, 因为融洽关系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 需要经常沟通与联络, 没有投入是不会有收获的。值得注意的是, 学校推销要比学生推销更具说服力, 更容易被用人单位接受。

(3) 寻求中介代理, 付给中介代理商一定的费用, 利用代理商现有的关系网络, 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 成功率大, 效果明显。但是, 从调查结果看, 只有16.00%左右的毕业生愿意接受中介服务。

(4) 建立完善的毕业生人才信息网。任何用人单位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与学校进行沟通, 学校可以及时将用人信息详实公布, 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2.4 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

学生就业后, 学校要经常走访, 了解毕业生情况, 从中找出学校教育与实际需要的差距, 以便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合社会需要。

2.5 保证毕业生质量

这里的质量含义是指:学校教育要让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适合社会需要的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健康的体魄等。只有毕业生符合社会需要, 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出;若不能符合社会需要, 就会被淘汰, 且将严重影响以后毕业生的就业。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

参考文献

专业与就业调查报告 篇3

摘 要: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是导致结构性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调整专业规模、使就业市场供需平衡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高校专业调整的盲目性、滞后性和市场“失灵”导致就业形势越来越来越严峻。

关键词:专业设置;市场需求;均衡;就业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本实现从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与其相对应的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没有跟上社会的需求,导致出现结构性失业。

一、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及原因

(一)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分析

据教育部统计,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招生逐年递增,其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就业市场需求的增速,加剧就业形势的严峻。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近十几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有增无减,虽然增速逐年下降,但是总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由于高校教育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种种错位,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加重,失业人数越来越多,从2007年开始超过当年毕业生人数,致2010年,累计未就业总人数已将近是当年毕业生人数的两倍,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预计2015年涌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有相当大一部分会加入失业大军,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搁置和浪费,就业形势严峻不容小觑。

(二)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

1.高校专业设置的缺陷。高校的专业设置要结合市场需求来安排,这就要求高校对市场的需求及其变化具有灵敏的反应和及时的调整,但很多高校不能正确把握和预测市场需求规模及其变化,导致形成思想观念型、知识技能型、区域差别型等结构性失业[1]。

a.专业设置的盲目性、滞后性。在各方利益的驱使下,各大高校往往青睐就业率高、工作条件好的专业,但我国很多高校对市场机制不够了解,盲目调整专业结构,扩大招生。而培育出当时市场需要的人才需要四年时间,四年后有的热门专业人才出现饱和或者不再热门,企业也对人才的需要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造成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找工作非常费劲,也不能再达到四年前所期望的工作岗位和公司待遇水平。

b.规模、结构、比例的不合理。由于高校很难在宏观上了解各专业就业形势及趋势,盲目的扩招和不合理的专业设置会导致小范围内比例失衡、大范围内结构错位。如果只强调规模,就无从真正考察到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导致专业结构脱离市场需求,就会出现人才的短缺与过剩并存。

c.专业设置的雷同性与高校之间的竞争性。各个高校只根据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而盲目同时集中开设某一个专业,造成专业设置高度雷同,人才培养的过分“扎堆”,使得高校人才培养教育趋同与社会需求多样化之间存在距离,也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2]。同时高校间的无序竞争也是专业雷同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因。各个高校为了提高自身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增强自身竞争力,着重培养社会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人才,造成某热门专业供给过盛,导致毕业大学生就业率降低。

d.高校专业具体课程设置的问题。课程内容重叠与老旧,如本年度设置的学科内容与下年度学科设置内容有很多方面的重复;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需要的新兴学科发展滞后,课程内容部分老化,不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设置较为单一和宏观,不能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不具体,微观研究方法较少,方法比较单一和宏观,缺乏可操作性[3]。

2.市场失灵。我国的就业市场尚未发育成熟,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均未完善。造成很多市场失灵的现象。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存在两点缺陷。首先,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不可避免,市场只能够反应当期的就业状况,却不能充分地指明将来的就业需求。冷门热门专业之间不断的交替变化,加大了高校对市场机制把握的难度。其次,我国就业市场发育过程中的缺陷,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就业的市场需求曲线尚不能科學全面地反映真正的社会需求,必然会误导人们对于人才需求做出错误的判断。

二、解决的途径和建议

(一)政府和社会的宏观导向

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相结合,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调整高校专业结构、提高就业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部应当对历年大学生就业率和失业率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影响因素,才能对就业市场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和预测,为高校招生和专业调整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避免盲目扩招。政府还应当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失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险制度,为大学生寻找工作创造条件,建立完善的网络就业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可靠信息。

(二)学校和学生微观调节

1.学校教育改革和就业指导。学校应当深化教育改革,在专业设置方面,根据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就业形势,准确预测专业形势的变化,调整专业规模、结构和比例。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合理搭配各个课程之间的比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也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注重毕业生实践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联合企业举办大型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市场需求与社会需求。市场的需求绝对不能成为高校专业设置的惟一尺度。如果完全以就业市场为导线,那就意味着一些学科将面临被削弱,甚至是被取消的命运,更意味着我们的学科建设将残缺不全。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没有基础研究学科的发展,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教育也势必成为跛足的教育。

3.引导学生建立健全的就业观念。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高校或者教育工作者应当率先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自己;第二,要以必要的政策措施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拓创业教育,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指导和政策支持;着重应该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包括:了解自己的能力、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主动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就业应聘的能力、自主创业的能力;第三,社会是最好的大学,时间是最好的课堂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这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状况,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转变就业观念更直接、更有效。

三、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原因、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只有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社会是基础,政府宏观调控是关键,高校改革是根本。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的,“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奔向小康的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同果,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5):62~63

[2] 贾勇宏,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雷同的博弈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18(11):22~24

[3] 李永义,唐雷雷,李云倩,高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47~48

就业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篇4

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即将来临,也意味着我们即将面临着自己的就业选择。对此,我等人于2010年10月对我校毕业生有关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采集了两个专业(公路工程造价、建筑经济管理)、4个班级、共192人的就业意向信息。

这次调查组织比较严密,学生比较重视,资料可信度较高。经过汇总整理后基本情况表现为:

1、毕业生对就业信息准备较好,但对自身就业认识不足

这次调查中了解到,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的占到60.98%;求职前,对单位基本情况进行过调查的人有58.5%;但很了解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的人只占29.3%。

2、学生对工作的期望很高

尽管学生对自身就业认识不足,但对工作的期望值还是很高。

从就业成功前景开看,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就业成功前景一般,通过调查数据整体显示可以看出,男生较女生对就业成功更有信心,选择“非常有信心”和“有信心”的比例男生可达到57.1%,而女生选择这两项的只占33.3%。就分专业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专业的男生与市场营销专业的女生对就业成功前景信心十足,选择“非常有信心”选项的分别达到54.5%和45.5%。当然,也有9.7%的同学对此感到没有信心或者是非常没有信心。

对于自身的竞争优势,有65.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在于自身的综合素质,认为社会工作能力是竞争优势的占到39%;34.1%的同学认为在于专业能力;选择社会关系选项的人占到21.95%。

工作单位的性质也是毕业生择业的重要依据。希望可以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的人达43.9%;选择民营企业的有41.46%;选择三资企业的也有39.02%。

对工资待遇的选择更是集中。87.8%的同学希望就业后月薪可达到1500元以上,更有46.3%的同学的理想月薪为2000元以上,其中大部分以男生为主,占到70%。

3、多数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但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有所差异

从就业态度来看,愿意先就业择业的毕业生有56.1%,希望可以继续在学业上深造的有21.95%。

对于就业的首选地的选择,有46.3%的人希望可以留在长沙工作,31.7%的希望回到自己家乡就业。

4、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来源较广,主动性也较高

本次调查显示,毕业生获得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很广,如利用互联网搜索招聘信息(85.37%)、参加招聘会(73.17%)、学校就业信息网(53.66%)、向亲戚朋友打听(51.21%)、各大人才市场(39.02%)、系就业信息栏(21.95%)等。

目前就业竞争压力较大,毕业生也纷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在调查中发现,认为用人单位主要看重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都达到80.49%,认为团队意识和个人品质是重要素质的达60.98%。

5、就业过程中遇到问题较多

从调查表数据中可以发现,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认为主要困难在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有78.05%,认为缺乏社会关系的达到41.46%,认为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的有39.02%,综合素质不高的达到29.27%。

6、普遍对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持积极态度

从对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调查数据来看,认为就业指导课对择业有帮助的占80.49%,其中21.95%的人认为对自身会有很大帮助。70.73%的人认为在指导讲座中可以学到一些求职技巧,68.3%的人学到了简历的制作,还有53.66%的人认为自己学到了怎样对择业心理的调整,面试技巧和就业政策、观念的引导也各占有40%左右的比重。

7、这次调查中,学生们也对学院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应该加强的工作作出了评选:

(1)给予就业实力薄弱的学生帮助(58.54%)

(2)对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分析(53.66%)

(3)收集整理公布用人信息(53.66%)

(4)加大校园招聘会的组织和开展(36.59%)

(5)宣传和解释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36.59%)

(6)针对毕业生就业的个体咨询(26.85%)

(7)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21.95%)

反思与对策:

这次问卷调查虽然比较简单,但体现了大多数高职学生对就业问题的看法,尤其突出了一些问题,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教育部门的工作,就业单位人才的选择都有一定指导意义。

首先是就业前的准备问题。大多数人都不太看重自己的专业,在就业时也容易选择非本专业的就业单位。

对学生来说,既然选择了,就应该认真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时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信念。市场经济的规则是,有能力和技术就会有工作。未来的工作模式是“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所以高校毕业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校时就为将来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地淘汰。大学教育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大学毕业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有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意义。而各高校应该调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应该考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此作为学校创办和培养规模、学科专业设置的依据。要逐步把高校就业指导纳入日常教育内容之中,建立起完善合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健全就业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建立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各省地市人事部门电脑联网,实现信息共享的目标。

其次,在就业要求上,发现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的社会定位不够准确。大多数人都想去东南沿海地区和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城市。他们只认识到了这些大城市的机会多,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城市竞争有多么激烈,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和现在的生活有多么大的不同。

要树立到基层、农村和艰苦地方去的就业观念。在大城市、行政机关提供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农村和基层的广阔天地也为高校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创造了条件。同时要认识到就业并不完全是个人的事,要把奉献社会和实现自身价值结合起来,要排除自私自利、目光狭隘的择业动机和倾向,树立目标远大、动机高尚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最后,最突出的问题是普篇反映在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上极其缺乏。

在就业指导上,虽然是有大班的授课集中的指导,但是大多数同学认为,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大课上又不能深入详细的对每个人的问题都进行比较好的解答,所以指导课程的实际意义大打折扣。另外一方面,心理上的指导在就业指导乃至整个就业的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大部分学生都非常需要这方面的指导。然后是就业信息上。大多数人的就业信息来源都是学校的招聘会和家庭关系的介绍。调查显示,很少有学生非常积极主动的从外界社会中获取就业信息。这

就导致了学生的则页面很窄,很多机会就这样从身边错过了。

我们应该通过互联网、报纸新闻等等渠道,走出校园,积极主动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提高用人单位的透明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用人单位应该主动向高校学生介绍自己单位的发展前景、人才需求情况,也可在高校相应专业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奖励制度。既增进了学生对用人单位的了解,也使用人单位有的放矢地寻求自己所需的人才。应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合理使用人才资源。用人单位从自身实力、发展潜力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毕业生发挥最佳效能,而不应只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浪费。

公造0803班

就业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篇5

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上大学不仅是人格品质上的一种提升,更是为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打下一个基础。寒假里我对我校大三的学长学姐们进行了一次就业问卷调查。想通过他们现在的亲身体验让我更进一步了解社会以及两年后我们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种种经过。

在采访08届电力工程系发电专业的张思瑶学姐,我既感到喜又感到悲,喜是发现我们学校的电力专业不愁没有工作,悲的是以后自己能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人们常说:勤能补拙。只有通过努力成功才不会遥远,现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自己在以后的职场生涯打下夯实的基础。和学姐交流,她告诉我工作后和在校生活又是不一样。她告诫我对于以后找工作乃至工作后一定要做到两点,一方面不能眼高手低,在自己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不能盲目攀高,找工作也是一样,刚毕业想找个工资高的那是不肯能的事情,技术和经验都很好的证明这点。二是要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找准自己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位置。总结自己的不足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后的工作不仅仅只为了一口饭,更是一种从生存价值提升到一种精神价值。听了她的一席话,我颇有惊讶,为什么呢?因为总感觉以前在同一栋教学楼学习下的校友,只是比我大二届的学姐,才工作不到半年,工作处事看的如此透彻。这对我又是一种激励,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也为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和定位打好基础。

也许只有同系部同专业进行采访才更具有针对性。我又采访了我的一位学长,也是08届电力工程系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汤仙龙,他现在在上海的一家上电股份有限公司实习,他虽去公司的时间不长,但上海毕竟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生存压力和就业压力都比普通的省市地区大的多,然而这位学长选择在上海电力,可想而知一定是具备较强的实力才能进去的。和他交谈中,我发现学长就是学长,工作时间不长,但从他的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出他的工作理念,从他的个人经验和成长历程中,他告诉我:找工作容易,找好工作难;找好公司不易,上好岗位更不易。他说他刚去时不习惯,但是他明白人总是要适应自己自下而上的环境,不想一开始就不干下去。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要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上做好自己的工作使自己做起来很轻松(话虽然说的不是很委婉,但总体是这意思)。在长达一个月的实习中,他给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个人工作理念来规范自己在工作中的言行举止。

1.把自己同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搞融洽,使自己尽快熟悉自己所在的工作环境,笑对每天的工作。

2.上班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行,举止大方,文明得体。

3.在上班前清楚自己今日的工作计划,什么处理完了,什么还没有处理。

4.按时上下班,坚决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5.上班时间不随意接打电话(特殊情况除外)做私事,聊天等。

6.处理突发事情要冷静,及时向上级汇报,不隐瞒,不鲁莽行事。

7.保证上班时间,服从上级安排,处处以大局为重,维护大局形象。

但是从一个新人来说客观的遵从以上七点不能得到更实在的体会,所以更要加强自身的改变。第一:乐观,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第二:自信,首先自己要有自信,自信不是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作出肯定,这样别人才能更加相信信任你。第三:肯努力,他一直非常信奉一句话“努力就有希望”。不要以为刚来在上海闵行区拿工资1500元/月比较少,因为工作经验和学历,实习必须要有个适应过程,没有人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就能找到一个能做高级主管的公司。也不要觉得自己刚来能力有限,什么都不知道,想在一个公司发展遥不可及,只要不停的努力就能更靠近阳光,在努力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放弃,他刚来感觉一切都适应,但是几周后,和周围的人处熟了,公司制度大概了解了,一切也就习惯了,甚至还想在该公司能往上攀登。对于一个新人来说,经验应该比工资更重要的,要勇于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并不能阻挡有勇气的人走向成功。第四:学会谦虚,刚走入校门,还处于实习阶段(以后正式工作会好点),我们本来就对社会的知识知之甚少,千万不能骄傲自大,自以为是,那是肤浅的表现。要谦虚做人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刚到企业,他和上级不熟,就出现过以上情况。可后来自己也就慢慢认识到了,社会实战和工作中,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别人给的意见,我们要听取,要耐心,虚心接受。

突然间我感到这位刚出道的学长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向我全盘托出,我真的很感激,也为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对他们进行调查,使自己明白更多而感到庆幸。从他口中我明白他走不过不少弯路,至于走过什么弯路我没好意思问,他也没说,总之告诫我以后要注意。

通过这次小小的寒假实践调查,我真的长了不少见识,包括我所学习的专业以及以后的求职、应聘,包括再后的工作态度等等。我不能说完全的接受,但也吸收了不少。我们早晚都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环境中,我积极倡议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不要浪费时间,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寻找自我价值。我们来到大学的目的就是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使我们走向社会时可以更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服务。我们只要能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和自己的成长,就会很快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现代大学生缺乏社会知识和信息,在学校时不关注社会中的情况,甚至连新闻都懒得看,更不用说社会锻炼,所以很多人一旦迈出了校门的那一刻就迷失了方向,拿着自己的简历不知何去何从。只知道自己学习的是什么专业,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以至于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因为大学生缺乏社会锻炼,空一肚子墨水却不知道如何用,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都愿吸取有工作经验者,因此大学生的就业率也越来越低!有的学生辛辛苦苦学习了数十年专业当走进社会时却找不到任何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情。这就是不了解社会需求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发起倡议:为了我们今后能更好更快的投入到社会当中去,为了我们早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为了我们能够更顺利的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而服务于社会,让我们积极的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吧!

(至此,我感谢学校在寒假里给了我们这个调查任务,让我能够认识到实践调查,也感谢我的辅导员给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让我们自己能去认真的调查,明白实践调查的重要意义,谢谢。)

报告人:杜新星

班级:10届发电三班 日期:12月28日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表

(一)姓名:张思瑶

所在院校: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年级:08届

系部名称:电力工程系

实践单位:郎溪明源工贸有限公司(隶属郎溪供电公司三产)

实践时间: 2011年 12 月13 日至6月底

实训期间薪酬待遇:

1.实训期间基本工资800元/月

2.实习期满经考核鉴定合格,签订劳动合同后,月收入确保1500元/月,并按规定办理各类保险 3.提供免费住宿,半价就餐(早餐自备)

4.一周双休,法定节假日均放假,过年过节均有过节费

公司简介:

郎溪县明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电力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电力线路及设备维修业务。

公司是郎溪唯一一家拥有电力工程施工资质的单位,拥有承装类四级、承修类四级、承试类五级等承装电力设施许可证,可以承担35千伏一下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10千伏以下电压等级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实验。

性别:女联系方式:***

班级:发电二班学号:080201209

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所在部门:主要承包电力工程之类

共近180 天

调查人:杜新星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表

(二)姓名:汤仙龙

性别:男

联系方式:139169202

41所在院校: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系部名称:电力工程系

年级:08届班级:发电二班学号:080201212

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实践单位:上海上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闵行区)

实践时间: 2011年 2 月18 日至6月底

所在部门:暂时未定

共近120 天

实训期间薪酬待遇:

1.1500元/月

2.企业出资提供住宿,不提供就餐

3.正式签订合同后薪酬不低于2000元/月

4.在本公司工作满三年年限后,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等转正机制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5.一周单休,法定节假日放假

公司简介:

上海上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是由原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分公司改制而建立的,公司隶属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下设闵行、杨树浦、南市三家检修公司,除了为系统内电厂提供大修、小修外,同时也为系统外(江苏阚山电厂,安徽田集电厂等)提供电力成套设备及其附件的设计、安装、检修、运行、调试、冷作加工、电动机、泵类、风机、电动工具的服务。

就业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篇6

在求学的路上,在找工作的途中,很多年轻人会迷失自己,不知道学什么好,不知道学什么才能好就业,好找工作,学什么才能在工作中有用武之地,话说技不压身,多学门技术便多了条路。面对现在火爆的化妆行业,想学化妆的你如何选址呢?你知道关于学化妆好不好就业?找工作难吗的那些事儿吗?相信有自信的人都会告诉你学化妆很好。

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去追求时尚、美丽的事物,在这样的背景下,化妆行业开始迅猛发展起来。各种选秀活动,各种电视剧电影,各种综艺节目,各种时装发布会等纷纷兴起,它们的兴起与发展往往离不开化妆人才,行业的持续发展愈发急需专业的化妆人才,需要化妆师,需要化妆讲师,需要化妆顾问,需要彩妆导购等,这样的发展趋势让我们感受到化妆人才的美好就业前景以及发展前途。

据统计,每年IT、会计、行政等行业的求职者一般是与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求职者竞争,而化妆行业的求职者一般是一个人会应对市场三四个职位的需求,也就是工作会主动找你,学化妆好不好就业,可见学化妆很好就业。据业内人士说从事化妆行业尤其做化妆师,基本上没有失业一说,工作机会很多,学完化妆可以去影楼,可以去电视台,可以去影视剧组,可以去模特公司,可以去广告公司,可以去

上海佳悦化妆师培训美甲培训美睫520jiayue.com

影楼,可以去婚庆公司,可以去工作室,可以去化妆学校等应聘求职,就业方向很广阔。

关于学化妆找工作难吗?学校认为学化妆找工作不难,只要规划好自己。比如你需要学会营销,用较多的成果作品来包装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开拓更广阔的发展前途。还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尽量让自己的技术更加全面,争做一名全能型化妆人员,同时也有必要为自己培养一门专长,可以是古代造型,可以是广告妆,可以是时尚创意等。此外,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有较强的搭配能力,能有一定的文化常识,有一定的审美水平等,能从容应对各种妆容,做好自己的积累,包括作品和照片。

化妆学校老师希望你也能为自己制定一个规划,为之努力,为做好一名化妆从业者而努力,不要过于沉寂在学化妆好不好就业?找工作难吗?这来问题中,跳出来,你能看到更远的风景。

高职护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篇7

关键词:高职护生,就业,就业指导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高职护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求职成功与否已成为每位护生毕业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就业态度和意向直接影响着她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就业成败, 为了解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指导护理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 笔者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我院高职毕业护生和在校护生的就业心态及意向进行了问卷调查, 以期发现问题, 有针对性地指导护生认清就业形势, 转变就业观念, 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最终实现职业理想[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院2010级、2011级高职护生各500名, 平均年龄21岁, 均为女生。2组护生均已完成了2年的理论学习, 其中2010级护生正在临床实习, 2011级护生即将进入临床实习。

1.2 方法

在参阅文献和交谈了解的基础上, 设计主要与就业心态有关的问题问卷, 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0份, 收回1000份, 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护生的就业意愿情况

2.1.1 就业单位选择

调查显示, 选择专业对口的国有卫生事业单位的占69%, 私营卫生单位占4.3%, 美容保健业的占16.8%, 部队占4%, 自主创业占2.7%, 家政服务占4.5%, 自由职业占2.7%。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 大部分毕业生把专业对口看作很重要的参考值, 对三级甲等医院的就业期望值较高, 他们向往的单位人满为患, 而有需求的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极少愿意去。这些现象说明护生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 拘泥于传统的就业观念, 就业视野狭窄, 就业渠道较单一。另外, 在自主创业方面, 护生的积极性较低, 这除了可能与性别有关外, 还缺乏创业意识和冒险精神。

2.1.2 就业注重考虑的因素

从毕业生“就业首要考虑的因素”, 选择“稳定收入与福利”的占58.5%, “社会需求与自我发展”的占37.5%, “就业城市与工作环境”的占47.7%, “兴趣爱好”的占32.7%, “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占88.1%, “职业优越与晋升机会”的占5%。由此可见, 专业对口、稳定收入与福利是我院护生在寻找工作中最先考虑的, 反映出毕业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 生存压力大, 迫切希望拥有一份较高稳定收入的工作, 即个人需要的满足, 当然也希望尽快从对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 早日实现经济上自主、自立, 自己创造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有37.4%的护生注重“社会需求与自我发展”, 有32.7%的护生注重“兴趣爱好”, 这种择业观相对于传统的择业观有了一定的进步, 因为它更有利于个人才智及创造性的发挥。

2.1.3 就业地区的选择

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时, 首选南宁市的占63.7%, 外省11.2%, 西部及边远地区10.1%, 沿海的占6.8%。说明我院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单一, 主动到外省及边远地区的人数偏少, 原因是我院学生大部分来自广西各地及云南、贵州等地, 南宁是广西的省会城市, 近几年发展迅猛, 就业机会多, 发展空间大, 适合于工作和居住, 因此, 选择留在南宁工作的毕业生占绝大多数。但毕业生却忽略了机会越多竞争越激烈, 缺少对自我的认真评估, 会失去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2.1.4 到基层就业的态度

就护生在选择到基层工作的态度时, 有14.5%的护生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这说明大学生开始认识到基层将是实现自我发展和奉献社会的广阔舞台, 有更多的就业岗位。有17.6%的护生认为到基层去很有意义, 有很大的挑战性, 在没有其他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 说明仍有绝大多数毕业生将基层作为无奈的选择。有40.5%和44.2%的护生认为不想考虑和不愿意去, 原因是条件太艰苦, 工作环境太差, 业余生活不丰富, 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 以追求大城市、高收入为目标, 而对国家到基层工作的就业政策了解不够, 因此,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加大到基层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 引导毕业生到基层锻炼自己、服务社会, 实现自我价值。

2.1.5 就业指导与服务

有91.0%的护生认为就业指导课很有必要, 98.5%的护生认为模拟面试的训练很重要, 99.0%护生认为请医院护理管理者到学校进行仿真模拟面试很有必要。这说明, 护生一方面, 知道就业指导通过就业咨询、就业讲座、求职技巧和岗前培训等方面培训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 又认可模拟仿真训练对提高面试心理应对的能力很有效, 可以帮助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就业机会。这提示我们应该继续做好高职护生的就业指导及仿真模拟面试的训练。88.0%的护生认为提供就业信息与政策最重要。可见, 护生对就业信息政策较为重视, 因为了解就业信息与政策便能根据自身要求, 并且可以有目的地做好就业准备。46.8%的护生认为培训面试技巧与提供就业常识最为关键。79.8%的护生认为应该加强培养自信心、能力等方面的职业心理辅导。针对这些情况, 学校可建立相应的就业指导体系, 提高护生的就业率。

2.2 护生自我能力认知的调查结果

在就业心态调查中, 有35.1%、10.3%、27.4%的护生对自己持有怀疑、恐惧、自卑心态, 可见过半的护生存在着消极的心理, 这提示我们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另外, 在自己目前还缺乏的素质认知上, 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 以85.1%、72.3%、63.8%的选择率分列第l位、第2位和第3位;这说明大学生自身的个人意识较强, 过分强调自我中心, 只注重表现和发挥个人专长, 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这不利于今后在职业生涯中与他人互惠互利和共享资源, 尤其是护理专业, 最终将妨碍个体的发展。

3 讨论

3.1 强化就业意识, 转变就业观念

思路决定出路, 态度决定一切。制约就业的重要因素就是就业观念陈旧, 不与时俱进。因此, 加强就业意识教育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就业指导应贯穿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就业前, 通过全过程的就业教育使护生转变就业观念, 开阔就业视野, 拓宽就业渠道, 强化护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教育培养护生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 使护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理想在现实中并不一定等于理想职业。另外, 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须从大一开始增强护生成才就业的竞争意识, 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 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 如开办模拟招聘面试会、举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讲座等, 使护生认识到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正确评估自己, 尽快完成从学校到社会角色的转换, 提高竞争意识。

3.2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提高就业竟争力

通过就业指导, 帮助护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发展, 分析和预测职业发展前景, 学会积极获取广泛的就业信息来源, 准备良好的自荐材料, 优雅端庄的仪容, 自信得体的言谈举止都将有助于提高护生就业的成功率。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实际上是能力和素质的较量, 这就要求护生首先要内外兼修,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 只有加强护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实践操作技能、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 他们才能从容应对。

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护生应从入校起, 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不仅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 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护理操作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汇演、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这些活动作为护理专业的隐形课程, 功效之大, 不可估量;参与活动能直接扩大知识面, 培养兴趣, 陶冶情操, 增强体质, 从而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培养护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进而帮助毕业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3.3 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就业

加强对学生的国家宏观政策教育, 让护生了解国家政策, 使护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政策意识, 指导自身的就业[2]。对于护生的就业指导, 应根据当今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提早向毕业生灌输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情况, 让学生对那里的情况有相对充分的了解、知道其优势, 这对于引导护生到基层就业至关重要。好的单位不一定是人人都适合的单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要及早给自己定位, 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找到更多的机会。哪里有需要, 机会就在哪里。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 乡镇的发展需要人才, 县区的发展也需要人才, 而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 这种人才的需求在乡镇、县区、社区更加迫切, 人才是稀缺资源, 去到这些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必将受到器重, 必将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如今, 政府推出新医改, 加大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为了更好的发展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2009年4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医改政策中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 其中将“医疗人才建设”纳入重点内容, 提出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新医改方案中还提出将会以卫生等部门以县级医院 (含中医院) 和中心乡镇卫生院为重点, 编制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发改委也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 专项支持480所县级医院、1993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和115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这说明, 在现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 护生选择到基层就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加强毕业生专业意识、人生理想、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 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3.4 调整心态, 准确定位

护理毕业生还要拥有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的心理承受能力, 也就是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毕业生应准确地定位, 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清晰地评估就业形势, 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双向选择, 既不可盲目尊大, 也不可妄自菲薄。另外, 毕业生要把握好就业期望与就业现状之间的关系, 不可以一味地强调就业期望的全部实现, 必须随时根据就业现状的变化调整就业期望, 使得毕业生能以一种健康、向上的就业态度去面对就业, 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尹红.关于开展择业就业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21 (03) :87.

农业类高职学生就业调查与分析 篇8

[关键词]高职 择业 就业 就业指导对策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正逐渐消退,但自然灾害的频发和世界局部地区的动荡,使得全球经济的复苏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国的大量出口导向型企业仍存在着很多困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仍然是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就为大学生就业指明了方向。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为农业类高职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铺路搭桥,是高校当前的主要任务。为此,我们对学院2011届的农业类毕业生进行了择业与就业方面的调查,结合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实际工作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院的教育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

本次调查以学院2011届农业类毕业生为对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71份,收回500份,其中有效问卷500份,访谈60人次,基本达到了调查的目的。调查期间,设计了20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分解为专业设置、就业观念、就业规划、就业心态、就业途径、就业实力等五项分指标来具体加以分析。

1 农业类高职学生就业调查

1.1调查对象情况

表1 学院2011届农业类毕业生就业调查表

从表1可以看出,学院2011届农业类毕业生共有671人,其中男生436人,女生235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5%和35%;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分别为247人、42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7%和63%。学院2011届农业类毕业生以农村学生和男生为主,兽医专业因为以宠物养护为教学目标,所以城镇学生占了多数,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也因专业培养目标有别于其它农业类专业而显示同样结果,动物防疫与检疫、园艺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因就业岗位对性别没有特别要求,使得这些专业学生男女比例较为平衡。

1.2就业调查结果

1.2.1专业设置

从学校方面,专业培养方案对于未来工作岗位的作用来看,有82.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是为了培养生产一线急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有51.5%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对自己将来工作比较有用,68.5%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比较有兴趣,认为所学知识在未来的人才市场将发挥一定的竞争力。从社会方面来看,我院有62.5%的学生对现在的新兴职业、热门职业有一点了解,但很了解的学生比例很少,只占2.5%,然而完全不了解的也有21.5%。52.4%的学生有点了解学院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对就业的影响,26.6%的学生不了解;48.2%的学生对行业企业有一点了解,但不是很透彻。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行业企业是比较陌生的。从学生个体而言,我院有48.5%的学生对根据自己的个体特征适合相应的职业持一定的了解,表示很了解的比例只占6.5%。

1.2.2就业观念

大学生在择业中表现出重视发展,重视实惠的选择趋向,能否发挥个人特长,在单位里是否有发展机会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很多学生对就业单位和就业区域存在一定的倾向性,在调查时表示都有自己理想的区域和单位。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学生在行业选择时普遍倾向于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愿意到国营、外资、股份制企业的总比例高达85.5%,而表示愿意去民营中小型企业的比例则不到10%。就学生个体而言,38.5%的学生理想中的就业地区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5.6%的学生选择学院所在地,同时也有32.6%的学生选择回生源地发展。

1.2.3就业规划

调查结果表明,我院67.8%的学生对未来有了初步的合理规划,但仍有20.3%的学生对未来没有考虑过,这令人担忧。从学生对于学校及专业选择的原因来看,60.7%的学生是由于高考成绩所限,28.5%的学生认为选择高职院校可以取得一技之长,与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有86.8%是自己意向和家庭意愿。50.5%的学生觉得从事社会劳动主要目的是发挥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但也要与现实物质生活相联系,20.6%的学生则认为就是多赚钱来丰富生活。面对薪酬问题,很多学生一直视它为大学生就业理想程度的“风向标”。调查显示,对于工资薪酬要求,72.5%的学生期望在2000元以上,而有18.5%的学生期望在1500元以上,两者的总比例已超90%,同时有41.4%的学生选择初次就业失败后降低标准,继续择业,也有23.5%的学生选择初次就业失败后坚持标准,继续求职。另外,28.6%的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

1.2.4就业心态

在就业心态上,对于就业难题的解决,26.4%的学生选择寻求家长,68.3%的学生选择寻求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帮助;依靠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仅占5.3%;近46.9%的学生认为通过努力就能就业,有32.9%的学生对于就业持比较困难的态度,有10.6%的学生对前途感到比较担忧,仅有9.6%的学生持乐观的态度。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从学生自身毕业后求职规划、就业目标及择业因素方面来分析,有50.4%的学生打算毕业后要找个好工作好好干下去,但也有36.2%的学生存在边走边看的想法,而基于这样的就业目标,很多学生择业考虑的主要在于收入高、福利好,能发挥才能、符合个人兴趣两大因素加起来的比例高达80%以上。另有13.4%的学生希望工作轻松,社会地位高。

1.2.5就业途径

就业途径是就业资源、就业手段、就业信息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一般来说,在就业过程中,合理并充分地运用各种渠道是成功就业的保证。从各类因素的选择上看,64.9%的学生对学校就业推荐工作程序有所了解,但也有33.4%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在就业信息的选择上,学生选择依靠网络、家庭朋友及人才市場的比例分别占35.2%、32.8%、30.8%,对于学校的推荐就业依赖性小。另外,学生对《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的了解并不透彻,有64.2%的学生有点了解,但有21.5%的学生表示不了解。

1.2.6就业实力

就业实力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专业技能、市场竞争力和各种必备素质等都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51.2%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除了学好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有必要学习其他专业技能,30.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学习其他专业技能,但也有8.6%的学生认为就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运气,与所学专业并无太大关系。提高理论和专业技能以及锻炼胆量、口才是我院学生准备求职时首先考虑的三大规划设计因素。当然,学生对自身在今后的就业竞争中所具备的优势也是相当明朗,68.6%的学生认为自身具备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的素质,有25.9%的学生认为自身具备专业特长,动手能力强,只有5.5%的学生比较注重改善和创新等条件。

2 学生择业与就业特点分析

调查发现,我院农业类高职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择业时却不能正确分析当前社会形势和评价自己。综合调查结果,我院学生的择业观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2.1择业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市场经济下强调人的主体意识,体现平等自由,提倡竞争,奖勤罚懒,强调物质利益。高职学生的追求和憧憬较为强烈,有着希望成功和报效社会的强烈倾向。学生们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物质因素首当其冲,如经济收入、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甚至离家远近等;第二类因素为个人职业发展因素,如个人兴趣、专长发挥、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发展前景、单位前景、晋升机会、发展机会、社会地位等。

选择职业时,考虑最多的是单位所属的地域,是否在大、中城市,经济效益如何,而对国家的需要、个人未来的发展则考虑得较少。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甚了解,同时忽视对自身客观条件的分析与定位,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意愿选择单位。高职学生希望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一方面,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优越、完善的政策和较为富裕的生活环境,这些都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密切相关,说明许多学生对舒适环境和物质条件的追求强于对社会的责任。

2.2择业观呈现多样化趋势

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实施,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他们通过市场寻找自己的就业空间,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择业观也出现了多样化。调查显示,学生毕业后有初次就业,也有自主创业,还有继续求学的。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上,出现倾向于愿意到国营、外资、股份制企业的总比例高达85.5%,而表示愿意去民营中小型企业的比例则不到10%。

另外,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许多学生有先找一个单位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以后再寻找更适合自己工作的趋向,甚至在初次就业失败后,也有降低标准、继续求职的想法,“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在广大毕业生中流行。

2.3就业核心竞争力薄弱

调查反映,我院高职学生在就业实力、就业途径的综合利用、就业心态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的环节。虽然我院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是为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对自己将来工作比较有用,对所学专业感觉比较有兴趣,在未来的人才市场将发挥一定的竞争力。也有很多学生认为,在校期间除了学好自身专业的同时,有必要学习其他专业技能。提高理论和专业技能以及锻炼胆量、口才是我院学生准备求职时首先考虑的三大规划设计因素。学生普遍懂得拥有扎实的核心竞争力对促进就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们对就业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行业区域经济以及当前社会形势了解甚少,削弱了就业核心竞争力。

3 就业指导对策与建议

在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在找工作时的自身努力固然重要,但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无疑是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的一盏明灯。如何切实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质量,满足学生需要,是当前学院的一项紧迫任务。学生的就业质量如何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毕业生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是否明确,专业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准确。针对我院学生呈现的特点,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就业指导工作。

3.1加强就业指导员队伍建设

学校的专兼职就业指导人员是有着多重角色的,他们既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和职业工作介绍者,又是劳动力市场信息了解者,还是心理辅导员和家长的代理人。指导人员应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亲和力、专业能力以及社会经验。目前我校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较少,且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真正应有的效果。因此,要重视组创一支高效、精干的就业指导队伍。

3.2与时俱进,丰富就业指导内容

建议对一年级的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等课程,这样帮助学生认清毕业时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将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结合所学的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才与发展的目标。对二年级的学生开设诸如《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大学生求职技巧》、《大学生就业法律知识》等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材意识,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通过就业过程各个环节的技巧指导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求职技巧与方法;注重加强学生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法规、政策、心态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重点了解或掌握国家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同时树立诚信意识。

就业指导要同思想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自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里承受能力、基本礼貌礼仪等知识)的培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发展潜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与校外企业、社会各部门多方联系,着力开展丰富的社会活动平台,指导学生根据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从各方面完善自己。

3.3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随着学生择业自主性不断增强,择业观的多样化,应着重引导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同时指导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克服从众心理,树立自信意识,培养科学决策能力,确立正确的择业观,抓住机会,顺利就业。

我院农业类专业学生就业一般都不成问题,一些家庭在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支配下,为上大学的子女设计了一个理想的就业蓝图,并千方百计地利用身边一切人脉资源帮助子女安排工作,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选择的职业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报酬高,无风险又稳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逐渐对自身的能力特长、个性需求和真正就业意向判断不清,甚至很迷茫。

总之,学校及各部门、学校与社会各界、家庭等都要齐心协力,互相沟通合作,切实改善学生不良的就业择业观,探寻更多的服务学生就业的各种方法,尽量给学生制造多种多样的就业、择业机会,使学生顺利就业,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罗双平.职业选择与事业导航[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19.

[2]沈劫,郁顺华.浅析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41-42.

[3]张倍倍,徐文杰.关于高职学生择业与就业问题的调研分析及对策[J].职业教育,2010,(39):201-203.

上一篇:特色浇灌校园文化奇葩下一篇:高考的希望题目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