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调查及分析

2024-10-13

现状调查及分析(精选12篇)

现状调查及分析 篇1

笔者参加了省级课题“阅读教学中‘大语文教育’理念的运用”的研究, 为了了解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情况, 以提出相应的大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对本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校共有36个班, 采取抽样调查方式, 从36个班中随机抽出6个班级 (高一、高二、高三各两个班) , 又从6个班级中随机抽出120份问卷作为样本, 所调查的学生覆盖了高中三个年级的好中差生, 基本能对我校高中学生语文阅读的现状有较全面的代表性, 能比较客观地说明问题。附问卷及统计结果如下:

(1) 对于语文阅读课, 你感到 ()

a.很有兴趣 (73.3%) b.有兴趣 (23.3%) c.兴趣一般 (3%) d.没有兴趣 (0.4%)

(2) 你经常经历的语文阅读课情境是 ()

a.老师先讲课文、再讲思考题, 最后再作延伸讲解 (阅读篇目、语文知识等方面) 。 (26.6%)

b.老师讲深讲透, 从头讲到尾, 甚至经常拖堂。 (23.3%) c.老师指导, 学生探究或讨论, 师生共同反思和总结。 (33.3%) d.老师精讲、少讲, 学生多练, 勤反馈。 (16.7%)

(3) 你认为阅读课上老师讲授的时间 ()

a.正合适 (46.7%) b.太多 (53.3%) c.太少d.无所谓

(4) 在语文阅读课上, 老师提问的情况是 ()

a.很少提问, 只顾自己讲解。 (33.3%)

b.有个别提问, 但主要在老师与优等生之间进行。 (16.7%)

c.有提问, 但很少有个别提问, 且大都是记忆性和机械性提问, 老师一问就可以马上回答。 (30%)

d.经常提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而且给我们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20%)

(5) 除课内阅读, 你经常阅读课外书吗?类型是 ()

a.文学名著 (40%) b、教辅资料 (20%) c、青春文学 (10%)

d、网络小说 (3%) e、武侠小说 (5.3%) f、热点时文 (21.7%)

(6) 你根据什么来选择课外书籍 ()

a、看书籍简介 (46.7%) b、同学介绍 (16.7%) c、书店工作人员介绍 (13.3%) d、老师推荐 (20%) e、其它 (3.3%)

(7) 对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 给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

a、同学 (16.7%) b、老师 (76.7%) c、新闻宣传者

d、家长 (7.6%) e、其他

(8) 你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多选) ()

a、兴趣 (73.5%) b、提高语文水平 (50%) c、从书中得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56.7%) d、激励自己 (40%) e、获得有用的知识用 (50%) f、为了消遣6h、出于被逼无奈

(9) 看书有困难时, 你以何种方式解决? ()

a、查资料 (80%) b、请教 (53.3%) c、跳过 (6%) d、不看了e、其他

(10) 看书时, 你进行其他活动吗? ()

a、吃东西 (40%) b、听音乐 (广播) (40%) c、看电视 (13.3%) d、不进行 (50%)

(11) 阅读了一本好书后, 你会干什么? ()

a、说给别人听 (23.3%) b、做读书笔记 (26.7%) c、运用于习作中 (16.4%) d、看过就算了 (23.6%)

(12) 读书时你喜欢: ()

a、只浏览故事情节 (43.3%) b、摘抄好词好句 (23.4%) c、在文中圈点批画 (20%) d、其他 (13.3%)

(13) 你用在阅读上的时间一周中有:[单选题] ()

a.1小时以下 (3%) b.1~3小时 (13.3%) c.3~5小时 (36.7%) d.5小时以上 (46.7%)

(14) 属于你个人的课外书有多少? ()

a、没有b、1—20本 (包括20本) (33.6%) c、20以上 (66.4%)

(15) 你的课外书来源 ()

a、到书店购买 (50%) b、向同学借阅 (20%) c、到图书馆借阅 (20%) d、其它 (10%)

(16) “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 你认为自己 ()

a.做到了 (40%) b.做到了三分之一 (3%) c.做到一半 (10%)

d.远远没有做到 (3%) e.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 (10%)

一、存在问题

从以上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 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 教师重视程度不足。调查结果显示, 对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 给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是老师 (占调查人数的76.7%) , 但据另一条调查可经看出,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他们对课外书目的选择仅有20%是来自老师的推荐。另外大多老师在阅读课上也只顾自己的讲解而很少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约占被调查人数的53.3%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讲解过多;老师在上阅读课时对学生的提问也过少, 有也只是全班一起提问, 也少有针对性地个别提问, 有也仅是停留在老师和优等生之间, 这样就发现不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第二, 阅读成效低。从阅读方法看, 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很大问题, 如无计划 (占调查人数的73.5%只是凭个人兴趣) 、有43.3%的学生只是浏览故事情节、大多学生没有养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 极少学生能将所看书籍内容运用到写作之中 (仅占调查人数的16.4%) , 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

第三, 阅读时间少。从阅读时间看, 部分学生能够坚持每周阅读, 基本不读的只占9%, 但也还有一半多的学生一周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还不到5小时 (占调查总人数的53.3%) , 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 应是“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只能依靠大量阅读, 没有捷径可走。老师要引导学生恰当处理好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让学生尽量安排一些时间来读些课外书。

第四, 阅读量不足。由于学生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偏少, 自然就导致了学生阅读书籍的数量上的不足, 从调查数据来看, 认为自己做到了“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的只占调查人数的40%, 而且有30%的同学个人拥有课外书还不足20本。从阅读的类型看, 喜欢看教辅资料、热点时文、青春文学、网络小说的人数超过文学名著的人数。而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完整看过的人寥寥无几。

二、建议与策略

1. 教师重视、加强指导

第一, 制定阅读计划。教师应在开学初根据本班学生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包括本学期学生要看哪些书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在附录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书目有很多,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 按计划地适当推荐给学生阅读;应完成多少阅读量, 做多少读书笔记, 多长时间检查一次, 将建立怎样的评价激励机制等。

第二, 加强阅读指导。要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 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能长期有效并落到实处, 除了向学生推荐一定的书目及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外, 更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1) 浏览性阅读。对于一些报刊、杂志、新闻等, 我们只需知道内容的概要, 阅读的目的只是了解一下情况, 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这类作品时可以采用浏览的方法, 即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 眼睛像电子扫描一样地在文字间快速浏览, 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 舍弃无关的部分, 平时阅读时应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任何人想及时了解当前形势或者研究某一段历史, 速读法是不可少的, 这样可以学生及时掌握更多的信息。 (2) 鉴赏性阅读。对那些文学性或带有趣味性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童话等作品, 可以采用这种阅读方法。阅读时要求学生对这些作品的作者、写作背景、写作内容进行评价性鉴赏阅读, 要关注作品主旨, 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等。 (3) 评价性阅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与鉴赏”方面有这样的要求: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 并多写随笔, 阐述自己读完文本后的看法、评价。这样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2. 利用资源、扩大视野

调查结果统计, 有33.6%的学生个人拥有的课外书不足20本, 有一半的同学的课外书是书店购买来的, 而仅有20%的同学所阅读的课外书是来自于图书馆, 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

第一, 利用研究性学习这一平台, 创建语文阅读的新课堂。我校每年都会在高一新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而很多学生对语文这一科目很感兴趣, 尤其是对课外名著阅读这一专题, 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点, 成立课外阅读研究性小组, 制定阅读计划,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书目向学生罗列推荐阅读书目, 如高一上学期可阅读《家》、《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 高一下学期可阅读《红楼梦》《复活》等, 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写好读后感, 教师不定期地检查学生阅读进度, 让研究性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阅读心得, 展示阅读成果, 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又让学生有效地完成研究性学生的任务。

第二, 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 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学校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书籍, 但据了解, 真正到这里来阅读或借阅的同学却很少。古人曾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 在平时和学生的聊天中, 有的学生经常说到“我爸妈帮我买了很多书, 我总想等有空的时候来看, 可总是没有空。”而有的学生却又苦于家里没有课外书籍可看, 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去借阅。本学期我叫学生每人从家里带来一本课外书 (条件好的可以多带几本) , 建成了班级的小图书角, 每到自习课或课余时间, 很多同学都会到图书角去看书, 并边在一起看书边讨论, 可见学生并不是不爱看书, 而是缺少看书的氛围。另外随着网络的发展, 网上阅读也成了课外阅读的一种主要形式, 网上阅读可以更为便捷地找到自己想阅读的书籍, 所以许多人热衷于网上阅读,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扩大自己的阅读量。

其实, 只要学校重视, 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教师关注, 对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 学生也一定会转变学习观念, 从而喜欢课外阅读, 我们的课外阅读也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阅读能够提高语文水平, 增加知识, 陶冶情操。老师对学生语文阅读的重视程度, 不仅影响到学生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同时也关系到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能否实现。本文就高中语文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提出了加强学生语文阅读, 提高学语文素养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调查,分析

现状调查及分析 篇2

欠税现状调查、成因及措施分析

治理欠税一直是困扰税务机关的一大难题。欠税既影响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损害税法的严肃性,又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是税收管理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

一、欠税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长期以来我市各级税务机关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税收工作方针,为压缩欠税作了不懈的努力,制定实施了种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清欠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欠税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根治,欠税底子不清、职责不明、管理不严、监控不力,欠税金额居高不下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一)欠税的现状及分析

从我市的欠税情况看,以2004年度欠税情况为例:

1、从欠税区域分布来看,经济发达县市比重较大。数据显示,柳林、孝义和离石、分别占44.78%、25.47%和9.4,三个县市合计占全市清欠总数的79.65%。

2、从欠税税种看,欠税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上,占到欠税总额的73。从清理的结果来看,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资源税和城维税分别占58.51%、8.89%、11.17和9.92%,四个税种合计占清欠总额的88.49%。

3、从欠税行业看,煤炭、洗煤、机焦的欠税数额较大,并且呈逐渐上升趋势。2004年统计数据表明:煤炭、洗煤、机焦三大行业的地税收入占全市收入的总额的40,而三大行业的欠税也占欠税总额的55。

4、从清欠比例来看,2004全市欠税清理收入占总收入的11.48,2005年按照年度1.7亿清欠指标计算,清欠数将占到工商税收收入的15以上。

5、从清理欠税的构成看,2004年共清欠入库8656万元,占年度全部税收收入的11.48%,其中清缴以前年度欠税5211万元,占欠税总额的23,本年欠税3445万元,占欠税总额的15。

总体来说,从欠税区域分布上看,经济发达地区,欠税总量较大;从税种上看,主要分布在大税种上,企业所得税占一半以上;从行业上看,主要是煤炭及其延伸产业。欠税对经济生活已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了事实上的税负不公,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直接影响到税收宏观调控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清欠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清欠难,难清欠,清了陈欠添新欠,年年清欠年年欠”这句话形象的表明了清欠工作的现状,困难、问题主要集中于下列几方面。

1、随着税务部门管理手段的日益加强,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欠税也呈急速增长趋势,欠税总额越累越大,欠税构成日趋复杂,其中呆账、死欠与日俱增,清欠难度越来越大,往年陈欠的管理责任日趋淡化,呆账税金基本上成为一个账面数字,不再具有现实意义。

2、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有些乡镇政府不考虑税法的规定,借口发展地方经济,给税务机关定调子、画框框,用变相包税的办法要求税务机关变通税法。有了政府撑腰干预,许多企业把拖欠税款作为缓解资金不足、降低企业成本的“捷径”,致使企业认为欠税有理、欠税有利,加大了我们清欠难度。

3、依法清欠协调难。作为地税机关按规定有工作协调关系的工商、财政、银行、公检法等部门,由于没有太直接的利益、利害关系,协作观念淡薄。“工商收费不问税,财政问税不理税,公检法吃税不护税,银行压税不扣税”此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我市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地税机关清欠难、执法难的实际情况。

二、欠税成因分析

究其原因,欠税的产生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

(一)企业自身因素

1、从客观实际上看,资金短缺是造成企业欠税的直接原因,而造成企业资金短缺主要有如下情况:一是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部分企业因历史包袱沉重,竞争能力不强,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佳,造成欠税难以清缴;二是市场经济下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产品的换代周期急速缩短,企业不得不加大投入用于技术改造,造成虽有大量的资产却无法迅速变现,容易出现短期资金短缺,造成欠税;三是在销售产品后,因购货方拖欠货款致使纳税人资金出现困难造成欠税;四是企业技改投入资金大,短期内难以收回,造成了事实上的资金短缺。

2、从主观意识上看,纳税意识差是企业欠税的主要原因。从当前情况看,纳税人税收法制观念淡薄,纳税意识不强,造成部分企业对欠税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欠税不同于偷税、抗税,不属违法行为,于是把欠税当作国家无息或低息贷款长期占用;二是企业贷款的难度大,银行银根紧缩,企业贷款难,为了获得流转资金,宁可背负滞纳金罚款,利用欠税渡难关;三是由于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一些地方的税收减免税过宽过滥,“欠→缓→免”成了一种通用公式,同时部分税务征收机关对欠税管理不严,导致部分企业企图通过长期欠税希求得到事实上的税收减免。

3、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

水平偏低,也是造成企业欠税的又一重要原因。私营企业账务不健全、不真实,采取账外账,本本账甚至不做账的办法,造成了企业财务核算严重失真,税务机关汇算或检查后税款不能及时调整并足额入库,形成欠税。同时一些企业办税人员知识老化,素质参差不齐,对税法的掌握或不全、或滞后,造成对纳税期限、纳税金额的认识与相关税法存在偏差,形成非主观故意上的欠税产生。

(二)税收管理原因

1、税收计划体制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税收计划的编制以“基数法”(基数*系数 /-特殊因素)为主,税收任务逐年递增,且均为指令性计划,以此来考核税收工作业绩。当核定的收入任务低于当年实际税源时,税务机关便怠于催缴旧欠,或有意压库形成新欠,以控制本年收入基数,为下一年度“储备”税源;当核定任务高于当年实际税源时,税务机关为完成任务,就会加大清欠力度,甚至寅吃卯粮,到下年初不得不给企业喘息之机,以各种变相形式默许企业欠税,从而埋下欠税的隐患。各基层征收单位,为了保证当年任务完成和或确保以后年度的任务不要大起大落,把欠税作为调节器,税收指令性计划是导致欠税的主要原因。

2、税收征管因素。一是征管力度不足,控管力度不够。地税部门征收管理点多面广,而基层一线征收人员较少,征管力量明显不足,对企业、个体户和零散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不能做到跟踪监控,催缴、检查不及时,客观上形成欠税。二是外界环境差,执法难度大。公民的纳税意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干扰和制约,以及税务人员的亲情和人情关系,造成了税收环境差,执法难度大的现状,从而导致了欠税形成。三是税务人员的素质及执法意识也是造成欠税的原因之一,少数税务人员面对复杂的执法环境怕得罪人,或同情企业困难,不忍“逼税”,人为造成欠税。

3、现行税制因素。一是从税收征管制度来看,不可能把所有税种的税款都在支付环节预扣,只要不是预扣,缴纳税款的法定时间必然滞后于纳税义务的实际发生时间,在纳税人遇到自然灾害、可供纳税的现金、支票以及其他财产等遭遇偷盗等意外事故等问题时,必然会出现无力纳税的问题。二是税制中还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如资本溢价的部分应纳所得税;以留存利润增加个人股本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等,纳税人实际没有得到现金收入,将来还可能存在损失。而我国一般要求在确认收入时缴纳,容易造成纳税人无现金纳税,形成欠税。三是滞纳金罚款加收难度大,给清欠工作带来很大阻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欠税的及时清理,导致了欠税基数的加大。

4、对纳税人知情权重视不够,导致企业对税法的认识不足,造成欠税。在传统计划经济影响下,税务机关形成“重权利、轻义务”的倾向,造成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知情权重视不够,税务机关自身义务履行不全面,如对纳税人的税法宣传不深入、纳税辅导不到位、欠税公告不及时,导致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办税素质不高、清缴欠税压力不大。

(三)社会环境原因

1、有些职能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以费挤税。在纳税人支付能力一定的情况下,纳税人对税款、贷款、规费、摊派的支付肯定存在此长彼消的比例关系。但是,有些职能部门却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部门的权力和地位,强行抢先划缴,造成不应有的欠税。

2、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涉税务机关的清欠工作。“既要依法治税,又要放水养鱼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论’”宣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依法治税的宣传效果。部分地方政府违规采取“核定基数,逐年递增”的办法,对超过基数的税款“以欠代免”,默许或者支持企业违法欠税;或者出于对社会管理、福利保障等方面的考虑,以政府行为干预企业的兼并、破产活动,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承诺,如允许对欠税实行挂账处理,或者对企业兼并后生产经营实现的税款准予缓缴等。企业往往以此为借口,对税务机关的欠税催缴置之不理,导致企业改制演变成为逃避清理欠税的脱壳行为。

3、相关法律规定的原因。一是破产企业按规定在支付清算费用后,先清偿拖欠的职工工资和安置费用,然后再清偿欠税。但“安置费用”的法律概念十分模糊,弹性很大,加上对破产清算费用又缺乏必要的监督,破产企业安置费用处理完毕之后,基本已无力清偿“破产企业所欠税款”;二是企业破产后,根据《破产法》规定,“破产程序终结后,未得到清偿的债权不再清偿”,这样,破产企业原有的欠税合法地变成“死欠”。对于此类“死欠”税款,按现行税收会计核算办法规定无权核销,只能反映在税务机关的欠税总数越累越大与实际可清欠比例越来越小,客观上影响了税务部门清欠的积极性。

三、治理欠税的具体措施分析

欠税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已引起多方重视,深入治理欠税已势在必行,针对欠税基本成因,我们认为,治理欠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和分工

1、欠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涉及面广、法律和政策性强,因此,首先要切实加强对欠税管理的组织领导,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建立欠税管理长效机制。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欠税管理工作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公平竞争,保障财政收入、防止税款流失的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视欠税管理工作,增强欠税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清欠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建立欠税管理长效机制,针对岗位制定管理办法和措施,防止因纳税人改制、管理人员变动、人为减免欠税造成税款流失。针对目标制定处罚措施,对欠税底数不清、清欠措施不力、不能有效控制欠税增长的人员,依照执法责任制处理办法,追究责任。其次,要明确各部门在欠税管理中的职责:征管部门负责牵头对欠税的清理核实工作,直接负责对欠税的监控和管理,税政部门负责对欠税的分类和确认,以及对涉及欠税豁免问题上报工作;计财部门负责对欠税的核算反映工作;监察部门和法规部门负责对欠缴税金的违规处理和执法责任追究工作。

2、欠税的追缴应遵循谁经办谁负责追缴的原则,即基层征收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管征纳税户的欠税清缴上报工作;稽查部门负责查处案件的欠税清缴上报工作。对需要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由县级局局长批准,各税务所(分局)负责实施;涉及到偷、逃、抗税案件需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由县级局局长批准,稽查部门负责实施,监察、征管法规部门负责对欠税清理和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完善欠税管理制度,改革税收计划管理方式

1、建立清理欠税报告制度。要改变目前欠税底子不清的现状,基层征收单位应对管辖的所有纳税户存在的旧欠税情况进行彻底的检查清理,逐户按税种、税目、欠税所属时间等建立完善征收单位欠税台帐,并将时间、税种、金额等欠税的基本信息录入征管系统,实现“人机结合”,夯实清理欠税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基层单位还应对欠税情况进行分类,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县级局征管部门,县级局征管部门负责上报材料的审查、核实和建立县级局重点欠税企业欠税台帐,并提出处理意见提交欠税管理机构研究。对需要转呆帐税金确认和豁免的按照《欠缴税金核算管理办法》规定上报市级局职能部门审批。

2、建立欠税约谈和公告制度。一是建立欠税企业财务主管和企业负责人约谈制度。主管税务机关要组织对欠税企业的财务主管或法人代表进行约谈,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产生欠税的原因、提出清欠的具体要求以及告之拖欠税款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并形成约谈记录。二是对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经主管税务机关约谈和下发催缴税款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仍未缴纳的,实行催欠公告进行曝光。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舆论工具,公开曝光各典型欠税纳税人名单、企业法人代表、欠税原因和欠税金额等事项,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迫使其尽快缴清欠税。

3、建立清欠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是确定欠税清缴情况作为衡量税务机关征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欠税清缴工作进行考核和定期通报。考核指标及内容要在征管质量考核指标和绩效考评办法的基础上进行单列考核。具体指标包括欠税额、欠税率和清欠率等。二是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各级税务机关、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应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履行欠税管理的工作职责,对出现由于税收工作原因造成欠税的、向上级税务机关虚报、瞒报欠税情况的、没有认真执行欠税管理制度和落实清欠措施等情况,要严格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实行过错责任追究。

4、改革税收计划管理方式。一是淡化税收计划刚性,逐步实现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计划转变,促使税收计划的制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推动税收职能由收入型转为服务型,努力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增强税收收入发展后劲;二是改进现行税收计划基数分配法,逐步过渡为GDP税收负担比重法。对与GDP增长比例弱相关的部分税收收入,应单独测算;三是健全税收考核机制,改变单纯以税收收入完成情况论英雄的现况,逐步建立注重征管质量的考核机制,以完善的征管手段促进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

(三)强化税收征管,严格执法,全面落实清理欠税的各项有力措施。

1、加强税源监控,督促企业制定和兑现清欠计划。主管税务机关每月末要逐户对纳税人欠缴税款及滞纳金的数额增减变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和资金流向,力保不形成新欠的前提下,通过“以票管税”等行之有效的管征办法,督促欠税的纳税人制定和兑现清还旧欠计划:对小额欠税要实行一次性清缴;对大额欠税则要求企业在年初制定当年各月份还欠计划,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审批确定,并监督企业按计划缴清当月清欠税款;若企业因自然灾害等缘故确实无力还欠时,主管税务机关可对企业的还欠计划进行微调。

2、充分运用法律、法规的规定,抑制欠税的产生。如正确实施《税收征管法》赋予的税收强制保全和税收优先权力,并做好协调工作,制止某些职能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抢夺优先权,使欠税得不到优先偿还。又如《破产法》规定,对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之前成立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债权人享有就该担保物优先受偿的权利。应及时要求欠税人(特别是濒临破产的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等保全措施,减少企业欠税的可能。此外,税务机关职能部门应注意了解和掌握其他法律与欠税有关联的规定,多方面、多角度思考抑制欠税的各种可行办法,尽量将欠税控制在最低限度。

3、加大对欠税和逃避追缴欠税的处罚力度。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超过规定期限缴纳或解缴税款的,除经税务机关批准延期缴纳和由于税务机关责任造成未缴少缴税款的外,都要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规定加收滞纳金和罚款,对有能力清欠又屡催不缴的,要采取强制入库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加强税法宣传,增强纳税人纳税意识。要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除了不断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外,在税法宣传上还要注意做到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根据税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或重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如偷逃欠税造成的恶果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努力提高全社会纳税意识,增强纳税人的纳税观念和自觉性。

现状调查及分析 篇3

关键词:桫椤群落;生境物种;调查;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Q94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5-113-03

1 桫椤物种特性及研究意义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又名刺桫椤、山棕,属大型蕨类植物,其孢子体较大,且有根、茎、叶的分化,并有维管束,此属所有种均能长成高大的树形蕨类植物,故又名“树蕨”。桫椤喜长在山沟阔叶林下潮湿地或溪边,生于海拔400~900m处,常数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也有散生在林缘、灌丛中,喜酸性土壤。桫椤的孢子小而不显著,多能独立生活,而不依赖于孢子体,具有颈卵器和精子器,游动精子必须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与卵进行受精作用,产生新的孢子体。据文献记载,桫椤出现在志留纪到石炭纪,是当时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那时大陆很潮湿,多沼泽、河流,到处生长着由高大“树蕨”形成的森林,后因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几乎在地球上灭绝,因而享有“活化石”之誉,是幸存下来的木本蕨类植物之一。桫椤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对研究地质变迁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2 药用价值及应用前景

2.1 药用价值 桫椤树干内的白色髓心,可以切片晒干入药,其味辛、微苦、平,能祛风除湿,活血化淤,清热止咳,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肺热咳嗽及预防流行性感冒。其提取物广泛应用于各类脑心血管疾病治疗,并具有防治皮肤老化作用。

2.2 应用前景 由于桫椤树叶奇花美,树冠浓密,树形美观别致,其植株是非常好的景观树种。叶片可供鲜插花艺术的辅料,茎干可用作木桩,供摆放、欣赏;另外,桫椤的茎干纵切面因其富含孔隙和养分是培养高级珍稀气生兰科植物重要的原材料,备受广大兰花爱好者的青睐。桫椤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因孢子体生长慢,生殖繁育周期长,由于生境的日益恶化,主要是自然生境日趋干燥,致使孢子体的生殖环节受到严重妨碍,迁地保护桫椤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桫椤整体自身经济、实用价值高,开发利用桫椤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和潜在的开发力。

3 桫椤群落原生地概况

3.1 地理位置及气候 石鼓镇地处永春县中部,县城西郊,该镇土地总面积4 828hm2,戴云山体系南伸支脉,晋江东溪流域两侧,海拔120~919m,境内山地大部分为低山丘陵。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型,年降雨量1 600~2 100mm,年平均湿度70%~80%,年平均温度17~20℃,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3℃,年无霜期270d。

3.2 林分及土壤概况 桫椤群落原生地位于永春县石鼓镇境内,生长于人工针叶杉木林中,该林分于1977年春季造林,总面积3.4hm2,有桫椤植株生长的林分面积为0.66hm2,林分郁闭度0.7,植被总盖度0.6,海拔521~535m,坡位中,坡向西北,土壤为山地红壤。

3.3 群落现状 笔者参加了永春县第二次重点野生植物调查,于2015年1月10日对该桫椤群落植株及所在林分植被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该群落所有植物种类,对重点植物桫椤进行每木调查、记载其植株高度、胸径、冠幅。调查显示,桫椤呈群生状,多代同堂,桫椤植株高度位于0.5~8.5m之间,最高达8.5m,最大胸径31.5cm,在针叶杉木林分中呈零星分布,在林分边缘沟谷地呈群生状。桫椤是该地段林分植被的主建群种,该群落共有桫椤是大小植株121株(其中29株为枯死立木),其植株之大、单位面积植株之多,是永春县乃至福建省目前已知最多的桫椤群落。

4 桫椤群落内物种现况

沟谷阴湿地阔叶林是桫椤生长最基本的生态环境,但并不是特定生长环境,在人工林或其他生境,只要有桫椤的种源,其同样可以生长繁育,这为人工栽培、迁地保护繁育桫椤提供较好的借鉴依据。经调查该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0科52属59种,其植物种类如下:

卷柏科(Selaginelaceae)深绿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莲座蕨科(Angiopteridaceae)福建莲座蕨(Angiopteris fokiensis);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凤尾蕨科(Pteridaceae)凤尾蕨(Pteris nervosa Thunb.);蹄盖蕨科(Athyriaceae)单叶双盖厥(Diplazium subsinuatum)、江南短肠蕨(Allantodia metteniana);乌毛蕨科(Blechnaceae)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桫椤科(Cyatheaceae)刺桫椤(Alsophilaspinulosa);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江南星蕨(Microsorum fortunei);松科(Pinaceae)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科(Taxodiaceae)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胡椒科(Piperaceae)山蒟(Piper hancei Maxim);桑科(Moraceae)粗叶榕(Ficus hirta)、黄毛榕(Ficus fulva)、台湾榕(Ficus formosana Maxim.);荨麻科(Urticaceae)楼梯草(Elatostema involucratum);樟科(Lauraceae)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绒毛润楠(Machilus velutina);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常山(Dichroa febrifuga);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 L. f.)、裂叶锈毛莓(Rubus reflexus Ker);豆科(Leguminosae)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芸香科(Rutaceae)三叉苦(Evodia lepta(Spreng.)Merr)、楝叶茱萸(Euodia meliaefolia);大戟科(Euphorbiaceae)毛果算盘子(Glochidion eriocarpum)、杠香藤(Mallotus repandus);交让木科(Daphniphyllaceae)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冬青科(Aquifoliaceae)毛冬青(Ilexpubescens);清风藤科(Sabiaceae)革叶清风藤(Sabia coriacea);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台湾山香圆(Turpinia formosana);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水东哥(Saurauiatristyla);山茶科(Theaceae)木荷(S. superba Gardn. et Champ)、细枝柃(Eurya loquaiana);秋海棠科(Begoniaceae)粗喙秋海棠(Begonia crassirostris);桃金娘科(Myrtaceae)小叶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野牡丹科(Meiastomataceae)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楮头红(Sarcopyramis nepalensis Wall);五加科(Araliaceae)楤木(Aralia chinensis)、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紫金牛科(Myrsinaceae)软弱杜茎山(Maesa tenera)、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 Bl)、朱砂根(Radix Ardisiae Crenatae)、山血丹(Ardisia lindleyana);安息香科(Styraceae)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紫草科(Boranaceae)厚壳树(Ehretia thyrsiflora);茜草科(Rubiaceae)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Ait)、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 Linn)、榄绿粗叶木(Lasianthus japonicus Miq. var. lancilimbus);葫芦科(Cucurbitaceae)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Ser.)Maxim);禾本科(Gramineae)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箬叶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棕榈科(Palmae)山棕(Arenga engleri Becc);天南星科(Araceae)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百合科(Liliaceae)阔叶山麦冬(Liriope platyphylla)、菝葜(Smilax china L.);姜科(Zingiberaceae)华山姜(Alpinia chinensis);兰科(Orchidaceae)见血清(Liparisnervosa)。

5 调查小结

5.1 桫椤群落内植物物种较为丰富,生物多样性较为明显 上述植物种类中以针叶树杉木为主要建群种,次生阔叶树种有猕猴桃科的水东哥,紫草科的厚壳树,樟科的香叶树、红楠等,灌木藤本植物以桑科和紫金牛科植物为主,草本以蕨类植物桫椤为主。

5.2 强阳性阔叶林下没有桫椤生存 因桫椤无法与强阳性高郁闭度壳斗科植物相抗争,经调查,该群落中没有壳斗科植物,为桫椤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

5.3 杉木林分同样可繁育桫椤 以人工营造杉木为建群种的针叶林分为桫椤生长繁育提供所需的光照和小气候条件,为人工栽培、迁地保护繁育桫椤提供较好的借鉴依据。但在针叶杉木林分中生长的桫椤植株相对矮小,桫椤遭淘汰枯死比沟谷地林缘多,有待进一步的跟踪调查论证。

5.4 沟谷地和林缘是桫椤生长最理想的场所 沟谷地桫椤与耐阴兼速生树种水东哥伴生,因桫椤生长速度比水东哥慢而遭淘汰枯死,建议对该群落沟谷地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适当伐除影响桫椤生长繁育的植物水东哥。

5.5 建立桫椤群落原地保护小区 禁伐杉木林分;对该群落坡下和沟谷地带两侧林地进行人工整理,充分利用桫椤种源丰富的原生地周边生态环境,扩大该桫椤群落面积和分布,同时对现有桫椤群落生长繁衍进行动态跟踪调查。

参考文献

[1]郑万钧.中国树木志一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高兆蔚.福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M].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4.

[3]福建省建阳县林业委员会.福建稀有濒危树木手册[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高职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篇4

阅读是人类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 阅读本身也是一种个人行为。阅读行为之所以引起学者注意, 主要原因是阅读本身牵涉人类心智的运作, 可以说是“处理信息最复杂的一种, 其所需的技巧、所牵涉到的心智活动也较高”, 因为“透过视觉性的阅读, 人类得以将文字或者其他视觉符号组成的象征系统化作内在的抽象思维”[1]。因此, 当我们论及复杂的知识是如何接受、累积及传播时, 阅读就成了其间所需的关键行为。同时, 我们也通过阅读不断书写个人独特的心灵史, 在阅读中始终坚守着真诚、良知、超越和自我完善。

为了了解高职学生阅读现状, 深入了解学生的精神生活, 我们就高职学生阅读倾向、阅读态度、阅读技巧等内容展开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00份, 回收问卷1290份, 有效问卷1107份。调查对象中, 男生496人, 占44.8%, 女生611人, 占55.2%;文史专业学生545人, 占49.2%, 理工类专业学生562人, 占50.8%。

二、特点及其原因

通过此次调查, 我们发现高职学生的阅读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 课外阅读呈现非功利性, 且对阅读的重要性有较高认知度。

在“您认为在大学期间读书重要吗”的调查中, 认为“很重要”的有52.57%, 认为“比较重要”的有47.43%。在“您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态度”的调查中, 认为“应该多读书”的有66.67%。在“您认为课外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调查中, 认为“读课外书促进所学专业学习”的有63.5%。在“您怎么看待大学生读书问题”的调查中, 有55.74%的学生选择了“提高人文修养, 精通专业基础”。这些数据说明高职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有较高认知度。

在“您在考虑课外阅读内容时, 是从何种角度出发的”的调查中, 有77.08%的学生选择了“满足个人的需要”。在“您选择某类书时, 主要考虑的是什么”的调查中, 52.21%的学生选择了“仅从兴趣出发”。这些数据表明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非功利性。

(二) 课外阅读面窄量少, 偏爱上网阅读“青春文学”和“玄幻、武侠小说”。

通过调查发现, 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集中在“文学类”、“娱乐消遣类”和“时事政治类”, 分别占20.87%、33.06%、21.23%。而“专业类书籍”、“科普读物”、“应用技术类”、“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等书籍涉猎较少。在回答“您在网上看得最多的是哪类书籍”时, 选择“青春文学”的有37.4%, 紧随其后的是“玄幻、武侠小说”, 占28.55%。在“您如何看待当前流行的网络小说”中, 选择“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有47.43%, 选择“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充分利用网络载体, 利于传播”的有36.31%。针对“‘当前学生只满足于网络快餐文化, 读书态度比较浮躁’持何种态度”这一问题, 认为“网络只是一种载体, 与读书态度无关”的有38.57%, “不同意”的有33.24%。可以发现高职学生对于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当问及“如果您认为您阅读量过少,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时, 有28.91%的人选择“没兴趣”, 28.55%的人选择“学业压力大”, 22.67%的人选择“没有时间”。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其教学方法主要是“做中学, 学中做, 做学结合”, 并不强调理论先导和理论的系统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轻文化, 重技能”, 学生对静态的文本阅读缺乏兴趣, 喜欢“快餐”文化, 对理论性和经典作品阅读较少。

(三) 业余时间主要与视听媒介为伴, 阅读能力欠缺。

进入大学, 学生的业余时间比较宽裕。当问及“在业余生活中, 您对哪一种形式的活动更感兴趣”时, 有48.78%的人选择“上网”, 选择“看电视、听广播”的占23.22%。以娱乐为目的的视听媒介正在“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充当着指挥中心”, “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获得了控制人们教育的权力”[2], 它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 一个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 一个像孩子们玩的躲猫猫游戏那样完全独立闭塞的世界。但和躲猫猫一样, 也是其乐无穷的”。[3]

在“您在读书过程中的主要困惑是什么”的调查中, 回答“不知道读什么书”、“不知道怎么去读书”、“读完书后没什么收获”的分别有34.06%、36.68%、29.27%。高职学生所面临的这一系列困惑与中小学阶段应试教育的弊病有关。应试教育唯分数论, 导致很多中小学生被淹没在题海之中, 为考分疲于奔命, 即使读书也是为了应试, 无暇思考该读什么书、如何阅读、如何让阅读影响自己。到了大学阶段, 突然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分数也不再那么重要, 恢复了阅读自主权的学生暴露出自主阅读能力的欠缺。

三、对策

(一) 重视阅读, 回归教育本质。

高职教育有必要开展阅读教育。本雅明说:“无论时空的远近, 审美主体与客体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正是这种距离感使人们能够通过静观的审美方式, 在凝视沉思中品味到那种难以言传的艺术韵味, 从而获得一种超越一切功利目的的审美享受。”[4]即阅读可以给人以审美的愉悦。除此之外, 阅读还可以教会人“理解与阐释, 评价与欣赏, 辩论与同意, 言说与写作”[5]。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偏重职业技能。然而高职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 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份具体的工作, 还有自己的人生及整个社会。他们时刻需要认清自我, 反省人生, 学会辨别是非善恶, 学会区别正义与非正义。这些“看不见”的“软”技能可能成为制约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当下高职院校的课程教育改革中, “软”技能的培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阅读在“软”技能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企业家沈建芳曾说:“读书能够使人更加充实, 还能带给你无限的智慧。”[6]正是朋友推荐的一本书带给了他和他的企业一路坚持, 取得非凡的成绩。《纽约时报》曾经刊登了一组各大公司CEO的访谈, 他们都表示自己管理能力的培养, 与他们长期阅读各类书籍, 包括小说与诗歌有极大的关系。

在此次调查中, 认为大学期间读书“很重要”的有52.57%, 认为“比较重要”的有47.43%。也就是说, 在被调查者中, 100%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读书“重要”。无论从事何种职业, 无论是哪个教育类型, 人们都希望从阅读中获取智慧和愉悦。高职教育在重视“系统的应用知识”传授的同时, 还要赋予高职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7], 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学会阅读, 因为阅读是通向现实生活的桥梁。“教育的目的就是谋求幸福”。[8]重视阅读, 正是回归教育本质的有效途径。

(二) 推动阅读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

1. 教师身体力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广大一线教师。推动阅读教育当然也主要依靠教师。无论是基础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从学生成长、学习的角度出发, 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 并身体力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和学生分享读书心得。

2. 大学语文课程要发挥自身优势, 重视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主要是带领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进行鉴赏。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性、思想性和趣味性, 给予学生智慧的启迪, 既重视学生阅读品味的提升, 又着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故事,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曾国藩不仅善于读书, 而且善于用书。他主张读书过程须多做札记, 要深思问难, 善得于间。曾国藩说:“所闻日博, 亦须札记一二条, 以自考证。”[9]这类故事既可以丰富课堂, 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高效阅读。

3. 把阅读引向纵深,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阅读的深度往往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高度, 对个人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把阅读引向深处, 非写作不可。因为写作作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 需要调动人更多的智能, 如观察、调查、阅读、回忆、体验、想象和整合。“在写作动机驱动之下的阅读, 更有利于阅读的专注与深入, 也更容易达到融会贯通、豁然开朗。……阅读所得, 只有在写作过程中才能被真正消化和真正使用。口头表述, 虽然也在学以致用, 但总不如写作来得全面、严谨、深刻。”[10]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 营造读书氛围。

调查中, 当问及“您在读书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时, 有33.06%的学生选择“不爱看书”, 24.12%的学生选择“缺少读书氛围”。回答“您认为谁能帮您解决这些困难”时, 选择“同学/朋友”的占44.35%, 选择“专家/老师”的占33.51%, 选择“相关组织”的占14.36%。回答“您喜欢参加什么形式的读书活动”时, 34.42%的人选择“新书推介”, 28.18%的人选择“读书论坛”, 25.38%的人选择“主题读书”。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读书沙龙, 邀请校内外有关人士及师生分享读书经历。通过与杂志社、出版社等新闻单位合作, 开展读书周或读书月活动, 向学生推介新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读书日”的报告中指出:“读书对于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 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阅读教育是高职教育赋予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作者通过问卷调查, 发现高职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知度较高, 阅读呈现非功利性的特点, 热爱网上阅读青春、玄幻、武侠类文学, 但阅读能力欠缺。阅读教育是实现教育回归本质, 赋予高职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以课堂为主渠道, 开展各种阅读和写作活动, 推动阅读教育。

关键词:高职学生,阅读,特点,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李仁渊.阅读史的课题与观点:实践、过程、效应.新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214.

[2][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25.

[3]同[2], 第70页.

[4][德]本雅明.经验与贫乏[M].王炳钧, 杨劲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

[5]郭英剑.经典阅读, 读还是不读——当代中外阅读的现状与前景.博览群书[J], 2010, (7) .

[6]岛石.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9:87.

[7]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8.

[8]苏军, 燕平.符号与教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6:216.

[9]郭平兴, 董恩林.曾国藩阅读行为研究.出版科学[J], 2011, 1, (19) .

现状调查及分析 篇5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开放,人们的性观念从昔日的传统转化为今天的开放,而大学生正处于个体和发展的青年中期,其需要面临的问题是性和恋爱,调查大学生的性爱观并总结其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相应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不仅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性爱观,而且有利于学校开展性爱教育。故而本文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文章以成都M大学为例进行调查,指出大学生性观念的大学生总体性观念、大学生恋爱观、大学生性爱观、大学生婚姻观、大学生性行为观以及大学生性现象观的情况,同时分析大学生性观念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为学校性爱教育的开始以及学生性观念的正确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性爱观念;调查分析

第1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社会环境的多元性决定了思想观念的多元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全球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剧变深刻影响着人们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性观念也随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互联网快速普及的社会背景下,一方面,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涌入,大学生作为一个较易接受新知识、新文化且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率先将其接受,甚至付诸于行动;另一方面,从小接受的传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根植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不能轻易摈弃。在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拉锯中,如果大学生自身对“性”没有一种清醒和正确的认识,便会表现出矛盾、彷徨或无所适从的状态,导致性观念混乱、迷惘,影响其自身正常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形成,更甚者,在混乱、错误性观念的指导下发生越轨行为,影响自身的前途发展和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因此本文以成都某高校为例对大学生性观念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大学生性观念现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女性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来分析大学生的性观念现状及性教育对策,从而在研究与探索性观念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有关于性教育问题的研究。

1.2.2实践意义

针对大学生性观念现状的调查与性教育对策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正确的掌握和解析大学生性观念现状,深入的了解其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正确的性教育方法来帮助其纠正自身存在的错误性观念和不正当性行为,更好的树立自我健康科学的性观念,进而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明风尚的形成。

具体的指导意义如下:

其一,通过开展性教育,大学生可以系统的掌握性知识,全面的了解性的发展规律,从而用科学的性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国际交流的增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也会随之改变。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进行的性教育,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从较深层次掌握本质的性伦理,还可以以此作为性伦理的规范,从而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树立健康的性道德与性思想。

其二,正确的性教育可提高大学生性法制观念,防止性犯罪的发生对于大学生进行性教育,让她们认识到性是一种社会的行为,要和高尚的情操结合起来,对性行为有所控制和约束,并考虑到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法制意识,懂得相关性的法律法规,学会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这样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健康身心的养成,还能够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进一步的促进当今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发展与进步。

1.3概念界定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性教育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性教育发展也更为科学和成熟。在全世界中,首先对青少年实施性教育而且普及的国家是瑞典。1933年,瑞典就成立性教育协会,1942年开始把性教育只是融入到全国义务教育中,1957年瑞典制定了性教育指导的条款,1970年性教育才扩展到全国范围内,1975年,几乎瑞典的所有学校都有性教育课程,订单课程内容主要是生理教育,之后才增加了性评价、性道德等内容。

Jacob(2016)对美国性教育情况进行了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对青少年群体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那是正是西方国家“性自由”、“性解放”时期,致使青少年群体发生性行为的年龄早期化,且这样的群体也越来越多。

Ethan(2015)对欧洲的性教育情况进行研究,指出欧洲的性观念也比较开放。在英国,大尺度的性观念使青少年群体产生性混乱感和道德沦丧感,英国傻女怀孕的几率越来越多,而且也曾遥遥领先于欧洲国家,英国政府为改善这一现象,对英国中学生开展“无性之乐”运动。

Michael(2017)主要是对亚洲情况进行的研究,其指出,在亚洲,日韩两国走在青少年性教育的前沿,由于西方“性解放”的冲击,日本青少年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于是开展青少年性教育活动,开始是传授性科学知识,为“纯洁教育”阶段,其后一传授性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之后日本菜开始强调性道德、性约束,重视性的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和文明教育。韩国政府对青少年的性教育重视程度比较高,尤其是对中学以上的青少年。日韩两国的文化到的与中国比较相似,因此他们的性教育经验成为中国高校性教育的借鉴。

1.4.2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学术界,潘绥铭、杨蕊教授(1990)所著的《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追踪调查》,首次严格运用社会学规范的实证方法,在1991

年至2001

年的10

年间对我国大学生的性行为、性观念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追踪调查,并作出了深刻的总结与分析,当属该研究领域的权威。在这次研究中,对于大学生性观念,研究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传媒与民间说法的夸大,造成了本科生自我判定的性观念在最近10年几乎没变。”也就是说,大学生的性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变化的速度却远跟不上传媒和民间舆论的过分夸大的发展速度,因此使大学生自认为自己的性观念并未变得开放。

刘达临(2007)借助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提出纯洁教育,再将性教育局限于传授知识这一方面,而是拓展到性法制教育、性道德教育以及性心理引导等方面,并对港台和国外大学生性教育方式进行介绍,但未研究本土的性教育模式,也并未形成固定的理论框架。

张玉堂(2016)认为“通过调查,充分显示出大学生在性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对待婚前性行为和贞操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种认可和宽容的态度。大学生在性观念方面所发生的这一变化,它不仅影响着校风、学风,而且还将对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某些不良后果。”

刘新芝(2016)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群体的性观念开放、多元、宽容,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在性观念和性行为上带有一定的矛盾性、盲目性……

大学生的性观念的主流是健康的。”

1.4.3国内外研究评述

回顾近年来对大学生性观念所作的研究,可以将众学者的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性道德丧失论。学者们通过对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研究,认为现今大学生性观念混乱、性道德逐渐丧失。学者李春杰(2017)明确指出“大学生性道德状况令人担忧”第二,性观念负面影响论。第三,性观念主流健康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大学生性观念呈日趋开放状态,但主流上是健康的。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本次研究选择大学生性观念作为研究主题,在研究过程中,考虑到大学生正处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时期,婚姻问题将是其毕业后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调查大学生对现阶段与性相关的问题现象的观念看法的基础上,还着重调查了大学生对婚姻中与性相关的现象问题的观念看法,同时也对大学生对相关性亚文化的观念看法和性知识获取途径进行了调查,以期全方面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现状,为学校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使当前各高校逐步重视并开展的性教育更有针对性、科学性、成效性,以达到规范大学生性行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美好愿景。具体的研究思路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思路图

第2章

大学生性观念的现状

2.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概况

2.1.1调查前期准备

调查工具:附录即问卷《大学生性观念教育现状调查表》。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性观念现状以便从中分析当前大学生性观念形成的原因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性教育方法,以便于帮助成都M大学学生走出错误性观念的误区,缓解当前大学生所存在的性困惑,使她们能够从中获得有关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等方面的正确认知。

调查对象:大学生,即通过国家正式高考进入高校的、全日制的,学制为4年或5年,最终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的大学生。此次主要调查的是,成都M院校的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调查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6份。

2.1.2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文研究主题是性观念,而性观念是指对性的总的认识和看法,其中包括对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和性文化等的总体认识和看法,如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性别角色、性与爱的关系、生育观等等。在本次研究中,将性观念具体操作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性知识获取途径(性知识);第二,对现阶段与性相关的问题现象的态度(恋爱观、性爱观和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第三,对婚姻中与性相关的问题现象的态度(贞操观等);第四,对相关性亚文化的态度(性行为性产业),以期能对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2

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结果

2.2.1大学生总体性观念

大学生性知识的获取途径很大程度决定了大学生性知识的系统系、科学性和正确性。在西方国家,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受学校系统的性教育,所以,西方社会对“性”的认知较为科学和客观。

调查显示,“报刊书籍”和“电脑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其次是“影视作品”,而通过“学校教育”和“亲人交流”获取性知识的人数最少。这充分说明我国性教育的缺失以及大学生性知识获取的非规范性和非系统性。所以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大学生性知识获取相对来说不够系统。

2.2.2大学生恋爱观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大学校园曾一度禁止学生谈恋爱,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大学恋爱不再是一个“禁果”,特别是2004年国家在法律层面上允许大学生结婚后,大学恋爱更加成为了一件稀疏平常的事,当代高校校园中,甚至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不谈一场恋爱,就不算真正上过大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或目的就显得十分重要。经调查分析,大学生对性目的的看法如表2-1所示:

表2-1

大学生对性目的的看法

组成家庭及生育后代

发展爱情

满足对方的要求

感受或其它

男生

11%

56%

5%

23%

女生

5%

78%

15%

2%

城镇

18%

61%

11%

10%

农村

15%

73%

11%

1%

数据来源:依据调查结果计算所得。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男生、女生还是城镇同学、农村同学大部分人都认为性行为的目的是发展爱情,只有说不风同学选择其他选项,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目的比较单纯。当然男生与女生的选择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城镇和农村同学也是有一定区别的,女生认为发展爱情是性行为目的的选择要高于男生,农村他同学选择发展爱情是性行为的目的比城镇同学要高。

2.2.3大学生性爱观

关于大学生的性观念,这里借鉴了潘绥铭、杨蕊教授在《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中的问题——“如何看待性与爱的关系”来考究,调查结果如表2-2所示:

表2-2

大学生的性爱观

性别

男(60)

女(86)

合计(146)

有爱无性是合理的存在6.70%

9.30%

8.20%

性依托于爱,先有爱后有性

45.00%

55.80%

51.40%

爱与性可以同时存在40.00%

34.90%

37.00%

爱依托于性,先有性后有爱

6.70%

0.00%

2.70%

最好是有性无爱

1.70%

0.00%

0.70%

数据来源:依据调查结果计算所得。

上表表明,占主要地位的性爱观是“性依托于爱,先有爱后有性”,过半数(51.4%)的人都持这一观点;占第二位的性爱观是“爱与性可以同时存在”,占37.0%;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国外“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想涌入我国,并进入大学校园,但我国传统的性文化和性道德仍然主导着我国大学生的性观念,这也体现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所提出的“自我”和“超我”对“本我”的抑制作用,原始的“性本能”和“性冲动”在现实世界中被规则规范和道德伦理所禁锢。对于其余三种性爱观,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6.7%的男生认同“爱依托于性,先有性后有爱”,而与之相对应的女生人数百分比为0;1.7%的男生认同“最好是有性无爱”,虽然比率较小,但与女生(0%)相比,仍然存在差异;而对于“有爱无性是合理的存在”这一观念,男生认同人数占6.7%,女生认同人数占9.3%,高出男生近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男女生在对爱与性的关系的看法上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也从侧面说明:在男女交往过程中,女生重视的是心理体验,相比较而言,男生重视的则是生理体验。

2.2.4大学生婚姻观

人类婚姻的动机是复杂的、变动着的。穆勒列举了婚姻主要的三种动机,即经济、子女及感情,并将其重要性依时代先后顺序作了总结,其中,穆勒认为,在现代婚姻中爱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而在我国,传统的婚姻动机主要是传宗接代,并且一直以来婚姻都是我国社会衡量性行为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准则,这充分说明了在我国的传统认知中,婚姻是获得合法性关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发展,我国的婚姻形式已由父母(长辈)指定转变为自由婚恋,相信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婚姻动机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关于大学生的婚姻观上面,针对“婚姻是获得合法性关系的保障”这一点的看法如图2-1所示:

图2-1

对“婚姻是获得合法性关系的保障”的看法

2.2.5大学生性行为观

关于大学生性行为观念的调查如表2-4所示:

表2-4

大学生性行为观的调查结果

只要彼此愿意

基于爱情

只要以结婚为前提

生理需求

不道德行为

男生

25%

43%

22%

10%

0

女生

24%

66%

10%

0

0

城镇

22%

50%

20%

8%

0

农村

20%

55%

18.5

6.50%

0

数据来源:依据调查结果计算所得。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认为婚前性行为是基于爱情的发展,对于这一态度城镇和农村同学的选择没有多大区别,但是男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基于爱情的选择远远小于女生,而且几乎没有女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却有10%的男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

摘要

关键词

第1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1.3概念界定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国外研究现状

1.4.2国内研究现状

1.4.3国内外研究评述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第2章

大学生性观念的现状

2.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概况

2.1.1调查对象的选取

2.1.2调查问卷的设计

2.2

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结果

2.2.1大学生总体性观念

2.2.2大学生恋爱观

2.2.3大学生性爱观

2.2.4大学生婚姻观

2.2.5大学生性行为观

2.2.6大学生性现象观

第3章

大学生性观念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大学生自身因素

3.2社会文化因素

3.3网络媒体因素

第4章

促进大学生树立健康性观念对策

4.1强化国家的政策教育责任

4.2倡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3加强大学生对性知识的学习

结论

高中英语写作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合作写作教学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高中英语教学目的是“巩固、扩大基础,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要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而写是更高层次上的语言交流,是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它既是英语教学和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更是语言学习评价的重要项目,反映在高考题中写作是语言测试的重要内容。英语写作就成了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目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英语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词汇匮乏、用词不当、搭配不当;2.受汉语负迁移影响,表达汉化;3.句型误用,语法不通;4.信息凌乱,缺乏逻辑。况且,大部分学生写作时用中文构思,再译成英文,写作后自己不注意修改,也不关心老师的批注,不能主动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认为写作是一种学习负担,宁可多做几十道题也不愿意写一篇短文。学生怕苦怕累的惰性和不重视写作的浮躁作风,加上缺乏系统的写作知识的指导,造成学生从最初的不会写,盲目写,发展到不愿写、惧怕写,直至最后拒绝写的恶性循环。

(二)教师自身的因素

教师乐于把英语教学的时间用于阅读理解、语法练习、听说训练和句型操练等方面,却把每单元最后一课的写作练习布置为课后作业,课后往往很少有学生能够认真地按要求去完成,久而久之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英语写作是费时低效,且需要教师有扎实的驾驭写作辅导的功底,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自身对写作教学的方法、策略缺乏系统深入的探究。教师采用传统的写作训练教学模式即“教师给出题目,提出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之后上交给老师批改”。这样的训练模式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写作相当被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写作的热情。

二、合作教学理论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运

合作式写作,强调师生共同承担教学活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改进教学方法等手段,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因而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教师引领,学生参与——注重积累语言素材

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本笔记本,每看一篇文章,教师应恰到好处地根据不同体裁的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应的固定短语、句型和习惯表达法,引导学生灵活引用。再者,学生参考自己摘录的好句,模仿造句,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分别按选定的话题写5至10句,小组交流,然后全班共享。这样,教师应逐步训练各类型的书面表达,如中文提示、图画或图表类等,文体有书信、邮件等。从积累过程到写作过程,从词到句到文,学生从怕写到慢慢入门。

2.师生巧互动。任务多样化(以一节课为例)

(1)小组讨论——写前活动。每写一篇文章前,首先向学生介绍本书面表达的目标,然后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分小组讨论,每组4人:

A. What should b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B. What tense should we use in it?

C. What expressions should we use in it?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主性地获取写作的资源:思想,观点,语言等。

(2)限时习作——写中活动。学生根据大家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限时约20分钟写出文章。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老师指导与点拨,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积极发挥想象力。

(3)合作式批改评析作文,交流学习——写后活动。①小组交流。4人小组交换习作,鼓励学生以欣赏的态度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阅。学生能够指出或修改错误,马上给予表扬。②班级评议。选出1-2篇学生习作,通过投影进行讨论,找出文章好的地方,必要时修改错误或提出修改意见,并评出可能的得分,让学生也学习评价。③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修改意见、建议做出评述,然后通过投影展示范文,根据高考写作的评分标准,给学生范文评分。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明确师生的各自任务,准确把握师生角色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激励学生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整个写作过程的主人。

2.整体写作操作模式

豫北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篇7

尽管豫北高校武术选项课开展地较为普遍,选修学生人数较多,但由于教学目标、内容、师资等方面尚存欠缺,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受到限制,高校武术教学的健身性、人文性、主体性等现代教学特征体现不足,致使高校武术选项课课堂缺乏生机与激情,未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不仅喜欢中华武术,而且更喜欢武术课,培养与激发高校学生习练武术的兴趣,使学生养成习武健身的好习惯,特别对豫北高校武术教学进行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研究的目的出发,依据社会学原理与方法,结合豫北自然与人文条件的特征,兼顾学校种类(综合类、师范类、理工农医类),确定进行调查的对象,包括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工学院等豫北16所高校,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每校50名选修武术选项课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尽可能较为全面地了解豫北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进而对豫北高校武术教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依据本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检索、收集和整理近二十年的相关研究论文百余篇,并认真查阅了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武术教学用书等理论书籍,了解相关研究现状和前人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研究涉及的内容,设计出《豫北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调查表》,经过反复修改,多次征求专家意见,最后确定为28个调查内容,106种选择答案,其内容能客观地反映目前豫北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共发放学生问卷800份,有效问卷766份,其中男生429人,占总人数的56%,女生337人,占总人数的44%,男女生性别比例为1.27:1。

1.2.3 调查问卷的效度、信度检验

采用专家调查法,请20位相关专家(其职称结构见表1)分别对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五级制评估,专家评估结果如表2、表3所示。评估结果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

(n=20)

采用重测信度对调查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调查问卷分别在50名学生和8位教师中实施了五周后重测,计算两次问卷材料的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其相同变量的相关系数R大于0.81,(如表4)。检验结果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

1.2.4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就本课题的选题意义、研究可行性、问卷设计、数理统计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30位高校武术教师和6位教学专家进行咨询和访谈。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软件和Excel对调查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

2 结果和分析

2.1 豫北高校武术教学现状

2.1.1 豫北高校武术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正确,既关系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查阅部分高校武术课教学目标和了解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武术教学课时计划,发现在高校武术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武术课的教学目标综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授武术的基本技术、技能与方法,增强各关节的灵活性、肌肉的弹性,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2)使学生掌握武术学习、科学锻炼的方法,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3)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随着社会变化和教育的发展,体育观念的转变及体育功能的不断开发,大学生身心趋向多元化的需求以及高校教学条件的改善,以上教学目标就显得滞后和不足,这与当今高校教育突出强调重视知识、能力、身心素质三大培养目标十分不和谐,迫切需要改革与创新。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环,高校武术教学目标发展趋势整体上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授武术知识、技术、技能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武术学习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终身武术锻炼能力的形成;(2)强调武术的娱乐价值,培养学生武术意识和兴趣,养成经常从事武术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武术锻炼意识和观念,并使之生活化;(3)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注重现代人的培养,重视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2.1.2 武术教学内容与大学生期望值有较大差距

武术运动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功法、套路和搏斗三种运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教学中可以开展的项目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能适合不同人的需要。

教学内容的合理化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由表5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豫北高校武术选项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以几个初级拳械套路教学为主,而其它武术运动项目开设的不均衡,这与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会有一定的差距,也不利于武术在高校的继承和发展。调查得知,56%的大学生认为应加强防身自卫的内容;43%的大学生认为应加强民族传统文化内容;而认为今后应加强结合强身运动处方的、身心健康娱乐的和健身原理的分别占39%、38%和32%。

教学内容选择应体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既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也应考虑学生个体需要;既要力求精炼,也要重点突出,并与教学时数相一致。武术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以及散打、推手和各种功法运动等等,这是几个初级拳械套路所无法涵盖的。然而高校武术选项教学时数有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的武术内容都教给学生,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将那些能够代表各类武术运动形式的武术内容经过优选组合,这样,既能防止教学内容过多所造成的学时紧张和学生学习压力大的不利局面,又能够起到以点带面,满足学生对中华武术较全面了解和求知欲望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武术教学效果。

2.1.3 武术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素质是影响武术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水平。教学能力是教师驾驭有关知识与技能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调查结果表明:武术教师本身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是影响武术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优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武术技术教学实践中,武术教师主要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规范的动作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从这层意义而言,武术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示范能力,教师的示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比语言表达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应利用自己熟练的动作示范去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动作的要领。武术教师没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搞不好教学的,但没有准确的示范能力则是无法教学的。如表8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具有正确、优美的示范能力是比较重要的,也最受学生的关心和重视。

目前,普通高校面对武术专业毕业的教师比例偏小、整体专业知识偏低的情况,应在加大武术专业教师引进的同时,加强在岗武术教师的培训力度,对教师教学技术技能的提高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吸引教师自愿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强化武术技术特点,提高教学技术水平和教师整体素质。

2.2 豫北高校学生习武影响因素分析

2.2.1 豫北武术文化独特魅力对大学生习武活动的影响

豫北地区拥有名扬天下的少林与太极两大流派,豫北地区将武术文化称为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以刚猛勇武著称,因禅武合一而博大精深,可以将少林文化特点概括为“神奇、古奥、融合、博大”;以武会友切磋“缠丝劲”自然要去寻根陈氏太极拳,河南温县陈家沟人创立的太极拳,不像少林拳有名山、名寺,却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刚柔并济为特征,以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为主旨,已推广到五大洲,成为上亿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北武术文化一刚一柔,一个讲究禅武合一,一个讲究阴阳五行,在同一区域内,武术运动形式与文化内涵却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这就是豫北武术文化独有的特色,为其他地区所罕见。另外,豫北地区不但有名扬天下的少林与太极,民间还广为流传着苌家拳、形意拳、八极拳、查拳、猴拳、梅花拳、洪拳、汤瓶拳等数十多个武术拳种,个别拳种还曾名噪一时。所以,在豫北地区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拳种,能找到适合自己喜欢的武术文化。

对求知有着多样性的大学生来说,在这里能够得到多种武术文化的熏陶,对其习武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无疑是大有帮助的,高校武术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区域优势,加强高校武术理论教学,对具有较高文化基础的大学生进行武术文化内涵指导。

2.2.2 豫北武术文化环境与氛围对习武活动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少林拳进入郑州市小学生课堂,太极拳在焦作中小学得到普及,豫北的“风中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世界传统武术节”、“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等武术活动搞得如火如荼,更体现出浓厚的武术文化内涵,登封市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武林部落”和“世界功夫之都”。在丰富的武术资源和频繁的武术活动影响下,豫北地区已形成浓郁的武术文化氛围。

在大学校园,武术社团活动频繁,积极参与体育节、高校文艺演出等重大活动,大学生课余武术习练现象也较为普遍,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大学生的习武动机势必要受到良好影响,在与大学生访谈中,部分没有选修武术课的大学生,谈起武术也能做出几个动作并讲出点文化内涵,这也体现出社会与学校对大学生习武动机影响的一面。在高校武术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与利用良好的武术文化环境与氛围,充分挖掘地方或校本课程潜力,开发符合大学生健身、防身、修身需要的武术教学内容,强化大学生习武动机。

3 结论与建议

(1)豫北高校武术教学目标应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武术教学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从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和武术基础水平出发,并遵循全面性、系统性、具体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等原则来优化设置。

(2)武术教学内容优化方面应以精简套路动作、优设对抗性和养生功法运动、拓宽武术理论知识教学范围、增设自选套路教学等具体方法,并重视武术内容的健身性和趣味性。

(3)优化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加强在岗武术教师的培训力度、设立教师培训中心和加强师德建设等措施,提高武术教师整体素质,为武术教学最优化的实施提供师资力量上的保证。

(4)充分利用当地少林与太极文化资源及其影响,突出豫北高校武术教学与武术社团活动的区域特征,深挖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潜力。

(5)加强武术理论的讲授,突出武术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并密切联系其他学科,增强学生习练武术兴趣。

(6)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性的武术实践活动,充分展现武术的技击性和表演性,在实践中体会武术的作用。

摘要: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在增强大学生身心健康、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等方面有着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豫北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着重在豫北高校武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资素养、影响大学生习武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高校学生,武术教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文成,单绿叶等.高校武术教学模式建构的新探索[J].体育与科学,2007(3):88-90.

[3]杨涛.山东省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96-99.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篇8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调查

(一) 调查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选取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涉外旅游、会计电算化、数控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计算机网络技术六个专业共100名“90后”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 该100名学生均为大二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运用计算机Excel对调查问卷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90后”高职大二学生的学习动力现状。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现状。表1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36%的学生认为学历很重要, 是找工作的敲门砖, 38%的学生认为学历和能力一样重要, 在校期间应以学业和能力的提高为主要任务。但有44%的学生偶尔有过逃课的经历, 经常逃课的学生达到10%。36%的学生认为和大一时相比, 学习动力没什么变化, 26%的学生认为没有大一时学习努力。42%的学生不上自习, 只有8%的学生平均每天上自习的时间达到4小时以上, 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花费在上网、打游戏和看电影上, 而学习排在最后, 学生的课余时间被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活动所占据。

2.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下页表2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高职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于为未来担忧, 担心以后找不到工作。其次压力来自于考证, 目前“双证书”是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内容, 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至少一项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还有8%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期望。奖学金还没有在高职学生中起到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

3.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表3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学校、社会和家庭四个因素。其中, 网络游戏、看电影,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规划, 懒惰, 有目标但没有毅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内部因素;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外部因素;同时, 认为学校所学的知识无用, 就业前景不好, 对专业课不感兴趣,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

从表4的第1个问题可以看出,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感兴趣偏低, 只有22%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得知, 是否由自己选择所读专业, 对学生在校时的学习状况有较大的影响。凡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 或在父母提出参考并指导下选择专业的学生, 进入大学后一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而由父母代替子女做决定, 或是经学校调剂的学生, 进校后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表4的第2个问题显示, 40%的学生通常生病或家里有事时缺课, 但36%的学生因早上睡懒觉起不来而缺课, 说明这部分学生的自制力较差。表4的第3个问题, 即在对期末考试成绩的要求上, 64%的学生希望尽量考得高一些, 24%的学生会尽最大能力, 高低无所谓, 但是也有10%的学生存在及格就行的错误观念。从表4的第4个问题可以看出, 56%的学生对未来有过短期规划, 能够对短期、长期的发展都有规划的学生达到30%, 但是通过访谈发现, 虽然能够制定未来规划, 但是由于缺乏学校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指导, 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未能完全实现其职业规划。

表5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 学校的主流校园文化、各项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学生认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富有吸引力的课堂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面对的重要任务。

表6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 52%的高职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不好, 使其有更加努力学习以便毕业后能找到工作的意识。对于当今社会的“啃老”和“拼爹”现象, 一半以上的学生持有不赞成的态度, 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独立和进取的精神。

下页表7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72%的学生认为要努力学习, 以后能为家里分担经济压力。但有20%的学生认为家庭环境对其学习没有影响, 他们认为影响其学习动力的因素主要在于自己和学校, 与家庭无关。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发现, 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高职学生自身的问题。目前“90后”高职学生还没有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 自制力差, 学习目标不明确, 对大学该学什么、为了什么学、学完做什么都很迷茫, 缺乏人生规划、主动学习意识、竞争意识。

二是学校方面的原因。目前, 我国有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处于建设的起点阶段, 在办学理念、教学师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训条件等软、硬件方面均处在构建、改革和提高的层面上。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学校考勤制度不严格, 考试过于轻松, 师资力量及水平不足, 缺少“双师型”教师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习没有动力。

三是家庭教育匮乏。近年来,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长为子女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让许多高职生衣食无忧, 甚至不用担心就业问题, 使学生缺乏危机感和责任感。有的学生由于家在外地, 父母又忙于工作, 与学校联系较少, 不能及时了解子女在校内的学习和思想动态;有的家庭认为子女上大学了, 应该放开不管了, 凡事由子女自己决定, 导致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不够。

四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 社会上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认可度不高, 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对口率较低, 学生对于就业前景担忧, 同时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 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学也没有用”的错误观念。

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

一是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提升学生内动力。高职院校要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 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将来从事工作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各种实践活动, 如大一注重入学专业教育、大二注重考证指导、大三加强就业指导,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校和未来走向社会的方向, 转变就业观念, 激发学习动力, 制定学习目标,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提高职业认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二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德育工作,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校要严格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在学生出勤、遵守纪律等方面加大考核和奖惩力度。通过美丽校园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加强行为养成教育, 加强自律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考风考纪教育。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工作全面细致, 与学生勤沟通。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 要给予特别的关爱, 多鼓励, 少批评, 帮助学生排除厌学情绪, 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 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是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高职院校应全面调动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可通过选修课、知识讲座、专业技能竞赛、科技文体节、技能展示月及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 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内外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提高综合素质。

四是提高教师职业修养和专业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任课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方面应注重教师师德建设, 激励教师钻研业务, 提升教师的项目研发能力、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依托企业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 鼓励教师深入课程改革, 改进教学方法、成绩考核方式, 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对学生因材施教,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 激励工作仅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获取家长的全力配合。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如用校讯通、电话等形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 同时鼓励家长主动向班主任反映子女情况, 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动态,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管齐下, 共同找出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摘要: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100名大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进行调查, 分析学习动力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 提出应对策略即需要学生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共同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

参考文献

[1]符建利.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调查及教育方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12) .

[2]王长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0) .

现状调查及分析 篇9

泉州中心城区公交客流调查

公交线路跟车调查。公交线路跟车调查一般选取周二至周四时间段, 同时要注意避开重大的社会活动。一天中选取早高峰 (7:00-9:00) 、午高峰 (11:00-13:00) 和晚高峰 (16:30-18:30) 三个时段进行跟车调查。调查所跟公交车辆到达沿线各站的时刻和离站时刻, 以及调查所跟公交车辆在沿线各站的上车人数和下车人数。我们对泉州市58条线路进行了跟车数据采集。

典型站点上下客人数调查。一般选择停靠公交线路较多的公交中途停靠站点为调查的典型站点。调查该站点停靠时的各线路的名称、行驶方向、车辆到站时刻以及上车人数、下车人数和留站人数, 为较全面反映全天的公交客流变化情况, 一般选择早高峰 (7:00-9:00) 、午高峰 (11:00-13:00) 和晚高峰 (16:30-18:30) 三个时段。本次调查选择了泉州高铁火车站、泉州一院、泉州汽车站等28个有代表性的站点进行调查。

居民出行意见调查。泉州居民出行意见调查内容包括出行者的年龄、月收入等个人特征及出行目的、时间、费用等出行特征以及现状公交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泉州中心城区采用随机抽样为主的抽样方式, 所选取的抽样样本时要按照等比例抽样方式对男女性别和年龄阶段 (分为青少年 (20岁以下) 、中青年 (20岁~40岁) 、中老年 (40岁~60岁) 、老年人 (60岁以上) 四阶段) 进行抽样。样本要求: (1) 家庭成员中没有成员在公交公司工作; (2) 被调查者最近半年没有接受过类似的调查。

泉州市居民出行意见调查共发放表格1740份, 回收表格1739, 有效表1454份, 有效率为83.6%。

居民出行调查。泉州居民出行调查主要包括两部分:

(1) 《泉州居民出行调查—家庭表》主要包括:出行者家庭人口数、拥有交通工具、月交通费用支出情况、离家最近的公交站点及购买小汽车的愿望等内容。

(2) 《泉州居民出行调查—个人表》主要包括:出行者个人信息, 如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一日出行信息, 如一天中各次出行的起点、讫点、出发和到达的时间、出行目的、所采用的交通工具等。

居民出行调查家庭表和个人表采用家庭访问调查的方式, 由调查员将调查表发放给抽样住户, 了解抽样住户中包括学龄儿童在内的全体成员全天的出行情况。

泉州市居民出行调查以家庭为单位, 发放《泉州市居民出行调查—家庭表》表格4160份, 回收表格2186份, 回收率52.55%;其中有效表格为2061份, 有效回收率达94.3%。发放《泉州市居民出行调查—个人表》表格12480份, 回收表格3351份, 回收率26.85%;其中有效表格为2931份, 有效回收率达87.5%。

泉州中心城区公交客流现状分析

泉州公交客流分析。通过对泉州公交跟车调查中的各线路调查高峰时段的上下车乘客数据进行统计汇总, 确定了各主要时段的站点高峰上下客信息、各主要时段单车单向全线客流量及最大断面流量。

(1) 站点高峰时段上下客分析

表1显示的是高峰小时单车上下客流站点加和客流量排序。其中站点的上下客流为高峰期各条线路单车在此站点上下的乘客总和。

从表中可以看出, 上下客流多的站点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主要的商业文化区, 重要的道路交叉口如:泉州二院、泉州一院、宏昌宾馆、海关大楼、关帝庙、府文庙、文化宫;重要的客流集散点和市区与近郊的结合部如:高铁泉州火车站, 汽车东站、清濛科技园、仕公岭、三千坛。

(2) 线路高峰时段全线客流量。统计各条线路高峰期的单车全线客流量, 如表2。

由上述统计结果可知, 泉州市各线路全线流量整体差异较大, 散布在100到1000人次之间。其中在250-450之间的区间分布密度最大, 主要集中在23, 27, 30, 2, 15, 208, 202, 5, 9, 11, 3, 24, 42, 38, 801, 16, 20, 10, 47, 37, 203, 7, 201, 44, 209, 12, 25, 602, 46, 33这些线路上。这些线路主要是经过市区商业文化区沿线地带或跨区运行, 客流需求较大且相对集中。而全线流量较小的线路如31, 14路主要是经过市区近郊或是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地带, 客流需求小。全线流量最大的线路21主要是将泉州市中心城区全部连入线路内, 并穿过泉州市主要的商业文化区和主干道, 形成了强大的客流汇集。从分析的结果看, 基本符合泉州市的实际情况。

泉州公交出行特征分析。年龄特征。调查结果表明, 21-30岁年龄段的出行者占公交总出行者的主要部分, 共计为39.0%, 14岁以下及60岁以上的出行者较少, 均只占5.4%。

职业特征。从职业特征上来看, 各种职业中乘坐公交的人, 公司职员所占的比例 (30.91%) 是最大的, 其次是工人 (21.94%) 和学生 (10.54%) 。

月收入特征。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所占比例达到了25.53%, 1000~2000元的占18.80%, 3000元以下的收入者所占比例总和达到67.50%, 可以看出公交车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尤其是低收入者和中等收入者。

公交出行费用。根据调查数据可知, 不到10% (太高0.69%和高9.08%) 的泉州市居民认为每月用于公交出行的费用占总收入比例较高, 大约40% (低28.56%和很低8.47%) 的泉州市居民认为每月用于公交出行的费用占总收入比例较低, 超过50%的泉州市居民认为每月用于公交出行的费用占总收入比例适中。由此可见, 泉州公交的价格基本合理。

乘坐公交车的次数。根据调查数据可得, 每个星期乘坐公交车3次—10次 (经常性) 和10次以上 (每个工作日) 的出行者占总公交出行者的66.59%。可以看出, 公交在居民的日常出行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等公交车时耗。从调查结果来看, 泉州市居民一般等公交车花费的时间仅有10.56%在5分钟之内, 36.72%在6~10分钟, 26.51%在11~15分钟, 26.22%在15分钟以上。可以看出泉州市公交车发车间隔太长, 有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公交覆盖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乘坐公交车时耗。根据调查数据, 泉州市居民乘坐公交车花费的时间仅有16.80%在15分钟之内, 高达41.14%在31~45分钟之间, 有13.85%在45分钟以上。

步行到站时间。从调查的所有站点来看, 步行到对应的公交站点的时间有36.21%在5分钟之内, 40.32%在6~10分钟, 23.46%在十分钟以上。可以看出泉州市公交站点的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公交覆盖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换乘次数。调查结果表明, 需要换乘的出行者占22.97%, 换乘次数一次的占14.32%, 换乘次数超过一次的占8.65%。泉州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为1.56。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550-95) 中规定: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1.5;中小城市不应大于1.3。泉州市定位为中等城市, 显然其乘客平均换乘系数超过了1.3, 反映出市民乘坐公交直达程度较差, 公交满足了居民出行的基本要求, 但是仍然存在部分绕行现象。

泉州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居民出行次数特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接受泉州个人出行调查的有3351人, 填写有效问卷为2931份, 总出行次数7117次, 平均每日每人2.43次。

居民出行目的特征。根据泉州市当地居民出行的特点, 将出行目的分为上班、上学、看病、生活购物、娱乐体育、公务、回家 (目的地为家) 、回程 (目的地不为家) 、接送人、其他等, 共10类。泉州市各种出行目的比例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 泉州市居民上班、上学、生活购物这三个出行目的占总出行次数的比例最高, 总和达到89.76%。

居民出行方式特征。根据泉州市当地居民出行的特点, 居民出行方式分为步行、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私人小汽车、单位小汽车、单位班车、出租、公交车、货车、其他等11种。泉州市居民出行各种出行方式占总出行比例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 泉州市居民的公交出行比例为19.62%, 但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摩托车仍是主要的出行方式, 四者达到总量的56.84%。此外私人小汽车占有13.3%的出行总量, 出租汽车占有3.34%的出行总量, 从大量居民采用步行、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等出行方式可以看出, 尽快完善公交线网和加强公交体系的服务, 从而方便居民出行是泉州市公交发展的迫切需要。

居民出行时间特征。居民出行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可以帮助了解客运交通的流量和流向, 现有交通系统满足出行需求的程度, 以及需要采取交通改善措施的地域。

居民出行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也就是说在一天24小时中每小时时段内的居民出行量是不同的。出行时段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统计调查数据, 掌握居民出行的时间分布规律, 为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按出发时间, 以一时小为一时间段, 泉州市居民一天出行量分布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 以出发时间为基准, 泉州市居民一天的出行有三个高峰:

(1) 第一个早高峰为7:00~9:00, 这一时段出行的出发和到达出行量占各自全天出行量的比例分别为45.45%和35.72%。

(2) 第二个午高峰为13:30~14:30, 这一时段的出发和到达出行量占各自全天出行量的比例分别为11.04%和16.34%。

(3) 第三个晚高峰为17:30~19:30, 这一时段的出发和到达出行量占各自全天出行量的比例分别为9.35%和15.43%。

这三个出行高峰时段累计5小时30分钟, 占全天时间的23%, 而其出发和到达出行量却分别占全天总出行量的65.84%和67.48%。由此可见, 居民出行在时间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峰时段。根据泉州市城区居民出现时段规律, 公交线路可在相应的时段采用加大或减少发车频率来适应道路上的公交客流量。

居民出行时耗特征。出行时耗与城市区域范围密切相关, 城市直径越大, 出行时耗一般也越长;出行时耗与工厂、学校、机关、商店、医院等城市构成要素的分布也有直接关系, 城市布局结构越合理, 则出行时耗也将趋于合理;出行时耗还受就业、就学组织水平的影响, 就业、就学组织得越好, 出行时耗一般就越短。研究居民出行时耗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构成要素的合理布局、就业就学的合理组织、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结构的合理配备提供数据。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 居民平均出行时间24.06分钟。可以看出中心城区鲤城区和丰泽区是居民出行活动的主要区域。在调查的居民中, 71.49%的居民出行的时耗在30分钟以内, 出行时间在一小时内的居民占到95.53%。

公交服务水平分析。公交线路走向和发车间隔。根据调查数据, 有超过30%的泉州市民不清楚 (不清楚28.36%和很不清楚3.17%) 公交线路走向和车辆发车间隔, 只有大约20%的泉州市民清楚公交线路走向和车辆发车间隔。

公交车收发班次设定合理性。通过调查发现, 泉州调查市民中超过50%的认为公交车末班太早, 接近20%的市民认为公交车首班太晚。可知, 泉州市公交车的收发班次设定不合理, 需要进一步修改公交车的首末班车发车时间。

公交车拥挤程度。由调查数据可知, 接近70%的乘客认为公交车拥挤程度为时段性拥挤, 只有不到2%的乘客认为公交车很舒适, 见图4所示。因此, 高峰时段泉州市公交车拥挤程度比较严重, 公交车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泉州公交现状特征总体评价。综合现状公共交通调查、线路跟车调查、典型站点调查、居民出行调查、公交出行意见调查的分析结果和现状公交线网的空间布局分析, 总结出泉州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公共交通发展缺乏指导性规划;

(2) 城市客运管理体制不顺;

(3) 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 运营效率不高;

(4) 边缘区公交线路网密度整体水平低, 存在着不少公交服务薄弱地区;

(5) 运营车辆不足, 车型结构不合理;

(6) 中心区高峰时段过度拥挤, 舒适性差, 公交服务质量较低;

(7) 公交运行得不到优先保障;

(8) 公交调度及站点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9) 公交用地缺乏统筹规划, 停车场、保养场缺乏, 部分中间停靠站设施简易。

泉州公交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泉州公交客流目前情况, 应以提高居民利用公交系统出行的便利性为出发点, 结合居民公交出行成本及泉州公交公司的运营成本, 对泉州现有公交线路、公交场站和收发班次进行优化设计。以缓解现有泉州公交系统存在的重复路段过多、多次换乘、线路过长及弯曲等问题。

对现有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公交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 必须保证大多数居民能比较容易的到达站点并乘坐公交。其主要的一点就是公交线路优化、场站布局优化, 以有效地增加公共交通的可达性, 减少乘客车外时间。

公交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城市居民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公交线路过长会使得运营成本过高;而公交线路过于弯曲会造成线路重复度高和提高居民平均出行时间延长等缺点。所以, 通过“截长取短”和“裁弯取直”, 应该能够使泉州的公交系统更加合理, 并且降低居民的平均出行时间。达到大部分线路单程长度不高于12公里、高峰单程不超过35分钟的目标, 90%的居民公交出行1次换乘即可实现、居民的公交出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对公交场站布置重新布设。公交场站是居民乘坐公共汽车的起点, 公交场站的布置直接关系到居民利用公交系统出行的便利性。通过项目的优化方案, 除利用现有公交场站外, 还要充分利用绿化带、杂地, 在不破坏城市规划的前提下, 布置若干新的交通场站和公交枢纽, 以提高公交场站的服务半径。达到中途停靠站服务半径500米的区域不低于90%;300米的区域不低于70%。

对公交班次重新设定。公交班次设定关系到公交服务水平和居民公交出行比例。公交车班次时间间隔太长、公交车的收班时间太早, 居民便会选择其它出行方式。较长一点的路线、客流比较密集的线路, 一定要增加公交班次密度。对于居民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 如商业区、人口比较密集的居住区和生产区, 要延长收班时间, 保证居民夜间出行需求。

工程管理人才现状分析及期望调查 篇10

1 国内工程管理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在现代工程项目中, 由于工程技术系统更加复杂化, 实施难度加大, 项目管理对效益影响越来越大。而项目的管理者处于中坚和核心地位, 因此人们对他们的知识结构, 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课题组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 我国大部分的项目管理者是依靠实干干出来的经验型管理人才, 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技术素质较强, 管理综合能力较差, 知识结构单一化, 基本素质、尤其是国际化素质较为薄弱。具体分析如下。

1.1 基本素质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 工程管理人员存在着职业责任心不强、职业操守不佳、流动频率过高等问题。表现为:对岗位职责描述含糊、不能忠于职守, 对工作不能足够的付出, 敷衍应承担的责任, 缺乏科学的工作态度, 不敢于坚持真理, 遵守规范, 因逃避风险而不敢承担责任或主动纠正错误, 对所在单位忠诚度下滑等。

其次是观念落后, 缺乏创新精神。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无能为力。认为自己年龄大基础差, 学不进去, 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再说。二是无所事事。缺少学新知识、新业务的精神, 得过且过,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三是自我满足, 缺乏危机感。认为自己学过、能干, 凭以往的知识或经验能应对工作, 不需要再学习了。习惯于“要我学”, 而不是我要学。

再次就是国际化程度较低。工程管理的国际化正在形成趋势, 国际合作项目越来越多。调查显示, 工程管理人员的普遍存在着国际化视野和全球性开放观念不强;对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不够熟悉, 不能真正懂得并吃透国际惯例、法规、标准等, 缺乏进入国际市场, 并受国际法律保护的能力等问题。

1.2 技术素质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普遍较强。有83%的工程管理人员拥有各种技术背景, 其中有88%的工程管理人员有过担任技术骨干的工作经历, 64%的工程管理人员被企业认为某一方面技术领域的权威。同时, 调查也显示, 大多数“技术专家”具有“精而不广”的特点, 对自己专业的知识掌握较为精深, 而对相关领域知识掌握较少甚至茫然无知, 专业藩篱比较突出。比如, 建筑与水暖电分离, 技术与管理不融, 专业规范与法律脱节等。

1.3 管理素质

在管理素质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普遍不高, 工程管理技术落后, 比较突出的是如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 缺乏沟通能力、激励能力和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 对员工的凝聚力不强。比如权力的外显性过强, 行事缺乏领导艺术、影响力和说服力;对员工关怀、体恤不够, 难以和员工建立心灵契约;在人事管理上, 管理有余而激励不足, 难以使员工长在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存在个人英雄主义, 不善发挥全员积极性和能动性, 创造具有凝聚力和良好团队协作精神的团队。

其次, 缺乏组织管理能力与协调能力, 应变能力较差。难以驾驭复杂的人力、物力、财力关系, 不会合理的规划和恰当分配;不善恰当授权和合理分工, 发挥助手和他人作用, 跳出事务圈子。

最后, 资本运作能力欠缺。缺乏资本运作, 合理理财意识, 重技术轻管理, 重硬件轻软件;资本运作、产权运作知识、能力欠缺, 不会科学运用金融信用等工具;对国家财会、税收制度不熟悉, 不会合理利用政策;经济风险意识不强, 避险意识和能力不强。

1.4 知识和能力结构

在知识和能力结构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工程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主要以工程技术知识为主, 还有就是工作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些管理经验, 较为普遍地缺乏相关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

我们认为, 中国工程管理人员存在上述问题,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有体制的、有社会转型时期多文化、多价值观碰撞的, 但教育是造成这种局面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2 社会对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和期望

2.1 社会对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

在调研中我们深刻体会到,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技术和管理人才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背景、较强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人文法律素质、有创新精神、懂国际惯例操作实务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长足发展、有效占领国际工程市场的瓶颈。与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社会对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量逐年增长的态势以及我国建设领域外向性不断增强, 工程管理已呈现国际化趋势, 工程管理人才需求逐年增长, 表现出旺盛需求态势的形势严重不符。

2.2 社会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期望

调查显示, 社会所期望的工程管理人员具有以下稳定的素质特征。

(1) 具有强烈的使命感, 很好的职业道德, 任劳任怨, 忠于职守; (2) 坚强的意志, 能自律, 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3) 勇于创新, 敢于求新, 知难而进的能力; (4) 成熟的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5) 很强的沟通能力、激励能力和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 (6)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7) 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有谈判技巧; (8) “T”型知识结构—即在具备扎实工程技术知识的基础上, 具有宽广的现代经济、现代管理和现代科学知识结构; (9) 高度的规则、纪律和契约意识。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众多企业的领导者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期望, 不是要求有多么渊博的知识, 而是更强调其实际的能力和水平;在能力和对工作、对岗位职责的态度上, 却更强调其对事业的追求、责任和对组织的忠诚。同时就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了一些期望和建议, 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首先, 应把能力培养放到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上。工程管理来源于实践, 发展于实践, 最终要应用于实践。因此培养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十分重要。

其次, 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围绕着培养适用的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这个目标, 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要突出适用性, 强化和优化实践性教学, 贴近于实践搞教学, 要注重实效性。推行学研产相结合的工程管理教育模式, 积极探讨和推进校企合作, 在工程管理一线建立实习, 实训, 试验基地, 延伸工程管理课堂空间, 聘请实践中有理论基础的工程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

最后, 优化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教师严重缺乏工程管理工作经验, 因此教育往往浮于理论, 止于书本, 很难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因此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专业教师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鼓励教师通过相关执业资格训练和执业经历, 成为“双师型”教师, 鼓励教师亲历工程管理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工程管理从业人员的能力及知识现状, 在相关调查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我国新型工业化背景下, 社会对工程管理从业人员的能力及知识的需求与期望。

现状调查及分析 篇1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以及教育的不断摸索改革。从2010年开始,北京相继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打工子弟小学“关门潮”,从鼎盛时期的200余所降至现在的117所。打工子弟小学的定位非常尴尬,其教育水平一般,无法在升学方面与重点小学,甚至无法与普通小学竞争。其次打工子弟小学多以民办为主,没有政府补贴,所以往往在学费方面却比公办小学多出几倍。而今的情况是,我国还未放开户籍制度,导致大部分非京人士的子女还无法就读于北京的民办高校。比起北京民办小学繁琐的入学手续,打工子弟小学在入学条件和手续这些方面却是十分简单。打工子弟小学多处于城乡结合部地区,与进京打工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十分接近,从宏观上面解决了这一地区打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与本市儿童一样,农民工子女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教育应当受到重视 。但是由于打工子弟的父母的自身经济状况较差,自身受教育水平比较低,社会对其的关注度也很低,所以打工子弟的教育问题一直被忽视。因此,当前打工子弟小学的现状正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也只有在深入了解了打工子弟小学的现状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一、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学现状调查

1、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其中总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19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5%。本次问卷发放人群为:北京市打工子弟家长和北京市居民。目的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调查打工子弟小学的真实现状。

另外,对安民学校、弘善小学等十几所打工子弟小学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涉及了学生情况、教师人数、学费、教学情况、就餐等问题。

2、调查结果分析

(1)分布现状

通过数据整理和实地走访,发现北京现有打工子弟小学108所,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学朝阳区占28%,昌平区占23%,海淀区占9%,通州区占8%,房山区占4%,石景山区和顺义区分别占3%,丰台区占2%,西城区、丰台区和延庆县分别占0.90%。

上述数据显示打工子弟小学的分布并不均匀。打工子弟小学子女是否能接受合格、合适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发展、家庭的依托,更关系到城市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关切到城市中的每一个人。

(2)周边环境现状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一个“巧合”,几乎每所打工子弟小学周围都有一条臭水沟。起初我们并没有在意,但随着调查走访的深入,这个问题慢慢凸显出来。由于打工子弟小学多处于城乡结合部地区,该地区排污设施不健全,易出现随意倾倒污水,垃圾等现象,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一条条臭水沟。对于这些正处于青春活泼年龄的孩子,每天所处的环境不是鸟语花香而是垃圾如山,阵阵恶臭。不仅严重影响孩子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更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3)硬件条件现状

根据走访得知,打工子弟小学大多环境简陋,甚至有些教室就是一些红砖平房,安全系数极低,室内没有配备灭火设备,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些民办的小学为了利益最大化,便将学校的使用面积最大化地利用在容纳更多孩子就学这方面,所以很多学校里并没有配备操场等体育设施,一块水泥板子就算是乒乓球台子,地面多是坑洼不平的水泥地,稍有不慎就会摔倒。黑板,课桌,多是爱心企业捐助的,老化,损坏现象比较严重。课堂教学必要的粉笔、三角尺、电教设备等资源比较匮乏。部分学校要求孩子在学校就餐,但食品安全问题却十分堪忧,饭菜也很普通,甚至根本无法满足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孩子的必要营养。而有的学校则干脆不管孩子的就餐问题,但是由于家长多是来京务工人员,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为孩子做午饭,学生大多是早上从家装好午饭带到学校,但由于学校资源匮乏,并没有冷藏和加热设备,因此,这部分学生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只能吃这些生冷的饭菜。尤其是夏天,食品变质的问题十分令人担忧。

(4)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学师资配备现状

对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学师资配备现状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打工子弟小学的教师学历29.54%为高中学历,20.47%为中专学历,18.30%为大专学历,14.35%为初中学历,11.02%为本科学历,只有0.10%为研究生学历,还有6.22%为不了解情况。

由于北京市对于打工子弟小学的态度是“分流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导致很多民办打工子弟小学的投资人不知道自己开办的学校被归属于哪一类,不愿多投入资金改善校舍。加之有的投资人就是纯粹的商人,只考虑谋利,不做长远打算。根本不为这些学生的升学着想,为了节省开支,学校的老师大多都是专科以下学历,甚至有一些学校的老师都不具备教师从业资格证。由于教师自身并没有系统学过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所以这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的讲课内容也非常简单,这些“老师”不会提前备课,每节课只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教学生们朗读,背诵,认生字,仅此而已。这样的教学质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不要说通过学校来认识社会,开阔眼界了。基础课都是如此,一些比如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课程则干脆处于荒废状态,缺少专业的艺术老师,只是简单地放放音乐,让学生们自由活动。对于正处在青春活泼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丧失了对艺术的欣赏和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孩子们享受艺术的能力。

打工子弟小学的老师大多也是带着梦想来到北京打工的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前程,只能暂时在打工子弟小学教书。把原本神圣而光荣的人民教师的工作,当做一个跳板,当寻找到更好的工作以后就果断跳槽。正是因为学校教师的流动性非常大,很多老师并不按教学大纲的计划来进行教学,每一个老师想讲什么便讲什么。但是为了短期提高成绩,应付政府和家长的检查,经常体罚学生并采用暴力管理班级的方法,使得有些打工子弟的小学生们有苦说不出,有话不敢问。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有50.27%的居民认为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学社会关注度一般,21.03%的居民认为社会关注度不太高,8.54%的居民认为打工子弟小学完全不被关注,相反,只有13.34%的居民认为社会关注度比较高、6.82%的居民认为社会关注度非常高。

因为缺少政府教育补贴,很多学校的运行只能靠着学费和一些爱心企业的捐助。很多企业并不能持之以恒,只要短期收获了社会的认同,这些企业便转身走人。虽然有一部分企业能够坚持定期给学校一定的资助,但是由于学校自身的原因,这些钱也只是脚疼医脚,头疼医头,缺乏长远的使用规划。我们很少能够在新闻上看见每年的开学典礼报道的是打工子弟小学,一般都是某某重点小学。媒体部门对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力度并不强,无法提升社会对打工子弟小学的关注度。更无法让更多的爱心人士给予学校帮助。

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乃百年大计,但当你浏览每个地区的教委网站时,很难发现本区域内的打工子弟小学数目,联系方式。只能靠民间调查团队进行走访、统计、核实,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信息沟通不畅,还导致打工子弟小学经济状况贫富不均。

(6)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学家长态度的现状

根据调查发现,由于学生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工作繁忙等原因。他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和表现。更不会抽出时间来监督或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再加之家长工作或住所流动性非常大的这一特点。这些打工子弟也会跟随之一起流动并且不断地更换学校,这些孩子无法在一个学校接受连续的教育,这对孩子的学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是育人为本这一核心问题的重点 。

从这点可以看出国家还是有决心、有信心改革教育中所遇到的不公平现象。孩子是无辜的,虽然他们无法像同龄的北京孩子那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无法享受到优秀教师的授课,甚至还面临冬天穿不暖,午饭吃不饱的问题。但是当我们走访时,往往能看见孩子们眼神中传达出的对学习的向往。通过不断地走访,调查,我们对以上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呼吁社会和有关部门关注打工子弟小学和那里的孩子们。

1、改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学校周围环境差,基础设施薄弱,校舍安全堪忧等现状,打工子弟小学应联合政府机关和社会公益群体。积极争取让政府给予用地的审批、租用。校舍应加强防火措施,对危房进行抗震加固等措施。对于那些办学环境恶劣的学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学校,予以取消相关负责人的办学资格的处罚,甚至给予相关责任人终身不得从事教育事业的处罚。将相关不合规的学校托管于政府部门,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在原校址周围审批新的教育用地,并选拔优秀教育专业方向毕业生,任命代理校长。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孩子们能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面学习,还能利用专业人才来规范学校相关制度,解决大学生就业等诸多问题。取代原有的暴力取缔学校的方式,防止孩子们无学可上。从根本上杜绝黑小学,无证小学,黑心校长等情况的出现。将原有“分流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政策更加明确解释为“解决一批,分流一批;公示一批,规范一批;落实一批,取缔一批”确保每一个孩子有学可上后再取缔原有的小学。

如果有可能,可以成立教育帮扶资金,解决学校硬件设施,降低学费,并给予困难家庭相应的补贴,让每一个孩子上得起学,落实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

2、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对于学校师资水平不高,从业人员不具备相关知识等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由于社会普遍对于打工子弟小学并不了解,使得很多持有教师上岗资质的老师,为了自己前程并不愿意屈身于打工子弟小学。造成优秀小学教师资源饱和,打工子弟小学老师缺失这一不对等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应将打工子弟小学的教师纳入教师职称评定体系,给予调研培训机会,吸引应届毕业生, (下转第120页)(上接第65页)为年轻教师提供广阔的平台。教师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在这些学校缺少教师的同时,还有很多处于退休状态的老教师依旧想在教学一线发光发热,学校可以聘用这些老教师,对年轻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其次教师的薪资问题也是困扰打工子弟小学优秀教师稀缺的一大原因。根据走访调查发现,这些教师的平均薪资大约只有1500元左右,只对于这些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食不果腹。很多年轻教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为谋求更好的薪资只好辞职选择别的职业,这也导致了教师流动性大的这一问题。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教委有关部门应该提高打工子弟小学的薪资水平,社会爱心组织在提供学校必要硬件的同时,应成立优秀教师资金,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教师因工资问题选择辞职的现象,还能提高教师工作的劲头。给予教师参加培训,购买书籍方面的优惠,不仅是让打工子弟儿童与本地儿童享有相同的权利,更要让这些在艰苦环境下工作的教师们享有与优秀小学教师相同的待遇,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媒介,只要教师在自身生活上有了保障,免去了后顾之忧,自然会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投资人也同样需要反思一下,建设打工子弟小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单纯只为投机获利,那请不要再继续伤害这些孩子。政府机关及爱心公益组织在帮助这些学校进行建设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必要的监管,让每一分钱、每一本书都能用到孩子身上。

3、加强社会关注

对于解决打工子弟小学未来的出路问题则是重中之重。以北京市新公民计划为例,就是比较有持续性的一种模式。新公民计划是南都基金会探索的一种新公益教育模式——新公民计划支持下的打工子弟小学,其非营利性保障了社会公益资源的参与,并通过公开透明的制度吸引更多的民间公益组织加入 。面对北京市超过100所的打工子弟小学,想要短时间一次性解决是很难落实的。所以如何将现有较为规范的学校,打造成具有可持续性的示范类打工子弟小学是有必要的。因此像北京市新公民计划这种模式是值得推广的。

三、结束语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打工子弟小学现状中的种种问题,离不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既有决策者对于打工子弟小学在政策上的倾斜和补贴;也要有学校投资人的一份热忱和一线教师的无私奉献;同样离不开爱心公益人士的不断捐助;更需要媒体人给予这些学校更多的关注;当然还需要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对于这些学校,这些孩子少一点排斥,多一点关爱。“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祖国未来的建设离不开每个人,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一同努力!

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篇12

1 调查结果

我院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 开放床位422张, 设护理单元16个, 年收住院患者8 654人。2009年12月统计, 全院护士总数255人, 均为正式在编;年龄结构:40岁以上占63%, 40岁以下占37%;学历结构:中专占41%, 大专占46%, 本科占13%;职称结构:护士占14%, 护师占38%, 主管护师占47%, 副主任护师占1%;职业评价:很满意占15.42%, 一般满意占35.37%, 有些不满意占28.46%, 非常不满意占20.75%。

2 结果分析

2.1 护士数量绝对不足

首先病区护士人数不达标。按照《护理工作管理规范》规定, 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与病区护士之比不应少于1:0.58~1:0.60[1], 我院重症监护病床36张, 普通病床386张, 我院病区现有护士数为223名, 普通病床与监护床共计需要护士267名, 低于规定标准。其次, 年龄分布造成护士不足, 45以上年龄偏大的护士较多, 身体健康状况等致使不能满足护理工作三班运转的需要。此外, 护理人员在编不在岗、临床护理人员少等也是致使护士数量绝对不足的重要原因。

2.2 护士数量相对不足

随着社会发展及护理模式的转变, 护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 护士不仅要执行医嘱, 完成护理操作, 还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书写护理病历等临床新业务, 增加了工作量。另外, 现在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比传统的护理工作复杂的多, 药物种类、治疗方法也多, 近年来静脉输液的给药方式使护士的直接和间接时间增加。此外, 护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职责不清。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具有特定的工作范畴, 但在目前的临床护理工作中, 护士承担着大量的非护理性工作。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劳动法相关规定的不断出台, 法定节假日增多, 造成休假压力增加[2], 导致护士实际工作时数减少, 加剧了护士不足的矛盾。

2.3 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我院临床护士年龄结构分布不均匀, 总体年龄结构偏大, 由于种种原因年轻护士没有及时补充, 加之工作能力的差异、工作量超负荷、健康状况、家庭负担等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压力。

2.4 职业评价不满意

护理人员职业满足感欠缺, 大多数护理人员对自己的收入和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 自身价值不能体现, 职业忠诚度不高。护理人员均有继续学习和受教育的愿望, 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职业需求, 但真正有机会的人却是少数。

3 建议与对策

3.1 保证临床一线护士人数, 优化管理

护理部掌握全院工作动态, 进行各部门人力的协调, 在人员的搭配上, 注意使其年龄、职称、专业知识背景、工作能力等方面形成一定的梯次结构, 根据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士, 对病情危重、护理繁重的病区, 配置较多工作能力强, 业务素质好的护士, 加强临床应对能力, 保证护理安全。

3.2 重组护理工作流程, 实行弹性排班

根据工作量随时动态调整人力, 解决阶段性忙闲不均的现象。科室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工作量安排在班人数, 实行弹性排班, 保证各班次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满足患者的需求, 使有限的护理人力得到充分利用。

3.3 完善护理支持系统, 减少非专业工作量

设立病区文秘、助理护士承担电脑录入及非技术性的生活护理, 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降低护理人力资源成本。

3.4 完善相关待遇, 减少人员流失

提高临床护士福利待遇, 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建立激励机制, 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3.5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实行护士规范化培训, 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继续教育, 优化护理专业队伍, 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4 讨论

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公众健康需求增加而产生的全球性问题[3]。护理工作性质上的变化相应的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士身心健康与护理队伍的稳定, 也是保护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进行科学的研究, 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有待于各级护理管理者进一步转变理念, 深入临床一线, 科学规范地简化优化护理环节和流程, 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 合理进行人员结构和资质搭配, 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专业技术和沟通技巧优势, 缓解年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消除护士的身心疲惫和职业倦怠, 最终落实在保障护患双方利益、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上。

参考文献

[1]杨青, 杜苗。不同省市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 2008, 8 (1) :14-16。

[2]曹宏。学习《护士条例》中有关人员配置的思考与建设[J]。天津护理, 2008, 16 (5) :294-295。

上一篇:尿沉渣白细胞下一篇: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