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现状调查

2024-10-03

生态现状调查(精选12篇)

生态现状调查 篇1

1 盘锦市生态系统概况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中部, 辽河下游, 渤海之滨, 地处东经121°33′~122°28′, 北纬40°41′~41°28′, 是辽河下游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地势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 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型气候。

盘锦市辽东湾湿地属于低平湿地, 由海退和河流冲积而成, 表层由淤泥质亚黏土组成, 质地黏重, 湿地平原多属于间歇性积水沼泽[1]。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双台子河口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将其划分为3个功能区, 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总体布局为保护区域和合理利用区域。辽河三角洲湿地总湿地面积为31.5万hm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16.0万hm2, 占总湿地面积的50.79%, 芦苇湿地占总湿地面积的21.08%, 滩涂湿地占总湿地面积的19.18%。人工湿地面积为15.5万hm2, 占总湿地面积的49.21%, 水田占总湿地面积的37.74%, 占人工湿地的76.66%。

2 盘锦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盘锦市有3处重要的湿地资源, 分别为辽河湿地公园、红海滩风景区和鼎祥集团苇海蟹滩。2008年8月27—29日, 盘锦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这3处湿地的空气质量和景区水质进行监测。

2.1 空气质量评价

3个区域SO2监测值范围0.014~0.017 mg/m3, NO2监测值范围0.014~0.022 mg/m3, 2项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一级标准日平均浓度限值;TSP (总悬浮颗粒物) 监测值范围0.176~0.202 mg/m3, 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二级标准[2,3]。

2.2 湿地水质评价

对3个区域水质进行监测, 主要有7项指标。COD (化学需氧量) 监测值范围35.9~39.8 mg/L, 氨氮监测值范围0.34~0.54 mg/L, 高锰酸盐指数监测值范围8.2~10.0 mg/L, 石油类为0.108~0.169 mg/L, 监测结果表明各点位各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Ⅴ类水质标准。

3 影响盘锦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分析

3.1 能源结构与环境空气质量

引起环境空气质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能源的利用如燃料煤和燃料油的燃烧是造成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4,5]。“十一五”期间, 盘锦市环境属于煤烟、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混和型污染, 能源结构以燃料煤为主, 燃料油为辅。以燃料燃烧为主的能源结构, 给盘锦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增加了难度。

3.2 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必须的要素之一, 无论是工农业生产, 还是人类的日常生活, 都离不开水。近几十年来, 盘锦市大力发展经济, 过度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造成水资源储量日益短缺[6]。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处理不彻底, 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质污染, 导致区域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降低。

3.3 农村面源与环境质量

随着城市和工业环境问题的逐步解决, 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步显现并日趋严重。农村地广人多, 为求发展, 最近几年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农村养殖, 产生大量农村垃圾废弃物, 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7,8]。

3.4 人口与环境质量

在影响环境的诸因素中, 人口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人口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人口增长必然会给资源造成压力。一方面, 人口增长使经济再生产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大大超过环境系统的资源再生能力, 造成资源枯竭;另一方面, 经济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排入环境的废弃物远远超出环境容量, 造成生态严重失衡和环境严重污染, 从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条件。

3.5 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分析

(1) 人为开发活动对湿地的影响。一是占用土地, 包括建筑道路、停车场、服务区及必要的房屋等;二是环境污染, 包括交通尾气、游客消费的固体废弃物等。

(2) 农业生产对湿地的影响。进行区域农业开发, 导致一些自然湿地转化成人工湿地, 使土壤脱盐、潜水淡化、土壤养分发生改变等[9]。

(3) 苇田开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苇田由自然生长向人工粗放管理转化, 修建了水利工程、道路, 实行了三灌三排, 利用了收割机, 使芦苇的生产和经营上了一个新台阶, 芦苇收割面积总体上为不断增加的趋势。苇田灌溉、全部收割和春季烧荒等影响了鸟类的栖息繁衍。

(4) 虾田开发对湿地的影响。虾田开发工程中排放的污染物造成严重的近海、浅海水环境污染。少部分岸段虾田过于集中, 使排出的污染物超出海域的稀释自净能力, 导致海洋水质富营养化[10]。同时, 类似的开发活动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的生存环境, 不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4 对策

为改善盘锦市生态环境, 须采取一系列对策: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加强对新污染源的管理;继续推行清洁生产, 从源头削减和预防污染;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继续推广盘锦市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生态模式;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状况, 控制城市噪声污染;油田钻井采用无毒、无害泥浆, 对废弃泥浆进行无害化处理;虾田应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扩大保护区范围, 加强对重点区域的保护。

摘要:对盘锦市的生态系统状况进行调查、监测, 分析影响盘锦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为提高盘锦市生态系统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辽宁盘锦

参考文献

[1]盘锦市统计局.盘锦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2]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中国环境保护标准全书 (2007—2008年)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3]陈兵.盘锦市沿海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 2010 (24) :90-91.

[4]范洪鹏.盘锦市湿地现状与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3) :323, 325.

[5]陈兵, 李晓红, 张万敏.人类活动对辽河三角洲湿地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 :317-318.

[6]杨志新, 郑大玮, 冯圣东.京郊农田污水灌溉的环境影响损失分析[J].华北农学报, 2007, 22 (B8) :121-126.

[7]李翠兰.浅谈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环境问题[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 (12) :17, 20.

[8]姜涛.经济开发对盘锦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22) :193-194.

[9]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影响评价典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10]张利.应用景观生态学评价小流域治理生态环境[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0 (1) :27-29.

生态现状调查 篇2

——以华沟村马踏湖为例

提要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农村生态旅游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农村生态旅游对于农民生活的改善,旅游产业的发展,破解二元经济困局,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农村生态旅游在山东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方面必然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如何适应迅速发展的农村旅游,合理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的问题。本文以华沟村马踏湖为例,对本问题做了一定的探索。

现代乡村旅游在中国的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兴起,是上

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休闲方式及制度的调整,人们的休闲时间大大增加,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休闲消费欲望;此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使人们逐渐将旅游和休闲纳入到生活之中,成为个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拓展了新的休闲空间,而且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旅游的含义及特点

“农村旅游”是与都市旅游、风景名胜区旅游相对应的。最初只把田园风光、农事活动作为农村旅游的吸引物,后来加入了农村建筑、农村习俗,然后又加入了农村文化等,随着人们对旅游活动认识的深化,“农村旅游”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农村旅游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等为主要吸引目标的旅游活动”。开展农村旅游可以依托的资源包括:乡村田园风光、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手工艺品、乡村饮食、乡村服饰、农事活动、乡村民居村落、乡村宗祠寺庙、乡村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农村产业,农村旅游的发展值得我们的关注。

二马踏湖景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马踏湖风景区位于淄博市桓台县的北部,主体景区位于华沟村。有淄博市的后花园之称。现为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相传春秋时期,齐桓公在此盟会各路诸侯,聚兵列阵,平地马踏成湖,因此得名马踏湖。马踏湖古称少海,因其碧水连天、风光无限,为历代达官显贵所向往,文人墨客多会于此。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泛舟湖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贪看翠盖拥红装,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段,从教匹练写秋光”。此后,元兵部侍郎于钦又有和诗,人们选用诗中所含“锦秋”二字命湖,这样,马踏湖又名锦秋湖。就此而言,马踏湖既有优美的的自然风光,又不乏人文积淀,理所当然为优良的旅游资源。

改革开放伊始,马踏湖旅游产业就得以发展,最初在九十年代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旅游产业曾一度兴盛,从而带动了华沟村乃至起风镇经济的迅速发展。湖区特色的旅游景点冰山遗址,五贤祠,芦苇荡等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湖区特产马踏湖金丝鸭蛋亦随旅游业的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从而形成湖区的特色产业,带动大批农民增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华沟村的旅游业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甚至还出现了衰退的迹象。这其中固然不乏管理滞后等方面的原因,但是究其根本而言,农村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是其衰落的主要因素。由于马踏湖处于独特的地理位臵,每年承接猪龙河及乌河的大量洪水以及上游河道的污水,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上游河道周边出现大量化学制药和造纸类工厂,大量污水未经处理边排入河道,污水注入马踏湖,对景区环境带来巨大破坏。随着乡镇工业的兴起,马踏湖的主要驻地,起风镇华沟村的周围出现许多化工及造纸企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加重了本已恶化的湖区生态环境。

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湖区旅游业的衰落。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及华沟村委对马踏湖生态环境及旅游发展的重视,湖区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对进入湖区的河道进行了重点治理,堵住污染源,湖区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然而由于对湖区生态环境破坏已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主观认识,因而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

农村旅游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对马踏湖区管理者来说亦是如此。由于管理知识的缺乏,对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缺乏认识,因此在湖区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对湖区自身特色的挖掘力度太小,忽视长远利益,只注重短期效果,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项目的引进都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三 对改善华沟村马踏湖生态景区旅游的思考

1、马踏湖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工作

当地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应大力做好马踏湖环境的保护治理和开发工作,提高环保意识,努力恢复湖区健康的生态环境,湖区生态环境的好转是华沟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根本。

2、马踏湖资源的景区化包装与提升工作

乡村旅游资源,不等于乡村旅游产品。农业项目,田园风光,特色植被,经济作物,民俗风情,古村古镇等等,都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乡村旅游资源。华沟村景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把形成旅游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产品,把简单的乡村旅游服务,转化为乡村旅游景区。推进马踏湖旅游资源和简单休闲服务的景区景点化,从而把农业项目,转化为旅游项目,实现以市场为目标的旅游景区包装与提升。

3、华沟村马踏湖旅游产品开发的设计与辅导工作

华沟村旅游资源,转化为具有规模化经营特色的旅游产品,需要进行乡村游憩方式的创新设计,特别是农业体验模式设计、乡村游乐设计、田园休闲设计、华沟当地民俗娱乐休闲设计等等,需要旅游专业的技术技能。要根据马踏湖景区自身特点开发出符合自身特色及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基层旅游系统应该加大对湖区农民,进行个体旅游经营的辅导与培训,形成农民参与华沟村旅游经营的技能,实现旅游产品的升级。

4、管理者及华沟村委应做好华沟村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

中国农村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现代农业、乡镇工业和乡村旅游三大方面。而旅游,又是可以结合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的多功能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有综合效益的方向。应全面挖掘华沟村马踏湖的旅游资源,系统研究市场需求,创新策划乡村游憩方式,综合协调起风镇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旅游产业分布,编制区域形成马踏湖旅游规划。

5、马踏湖旅游投融资的引导与促进工作

在新形势下,乡村旅游将进入规模化、资本化时代,华沟村应引进大资本,进行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调整和优化湖区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湖区农民转移就业,增加湖区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四发展马踏湖乡村生态旅游的意义

生态现状调查 篇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科技学院哲学(人文)社会科学2013年度研究项目《大学生“非生态”生活方式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项目编号:XYSKYB131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度项目《系统科学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MKS1336)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笔者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方式管窥当前大学生“非生态”生活方式现状,随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5份,回收率为97%,随机访谈学生30人次。在校大学生生活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日常生活习惯。一是睡眠时间不足,63%学生能保证每天6—8小时的睡眠时间,在十二点前准时入睡只占31%。二是饮食不规律,大学生中能按时吃早餐的只有37.5%,不按时吃早餐,中餐和晚餐也多挑食、偏食,遇到喜欢吃的东西就暴饮暴食,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营养失衡。三是吸烟喝酒上瘾,48.5%学生认为吸烟喝酒是一种时髦,尤其男生觉得烟酒能展现他们男子汉的魅力。在同学聚会、生日party、节假日时,吸烟喝酒更为频繁,这也成为大学生一种“非生态”生活习惯。

2.消费方式。一是炫耀性消费,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48%学生为了追求时尚或怕被人瞧不起等原因喜欢穿戴名牌,8.7%大学生为满足虚荣心盲目攀比,不顾及自己实际经济情况。二是盲目性消费,32%大学生花钱缺乏计划性,前半月胡乱花钱,有时受商家广告宣传、打折销售的影响,控制不住自己买东西的欲望,后半月经济窘迫。

3.休闲安排。在校大学生有更多的闲暇时间,65%学生选择看书、交流、运动等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强健体魄,仍有近35%的大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度过闲暇时间,主要靠睡懒觉、闲谈、上网聊天、逛街、打牌、娱乐玩耍等消磨闲暇时间。

4.学习方式。一是学习态度不端正,33%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课堂的学习才是学习,考试成绩是衡量学习的重要标准。学习目的日益功利化,学习内容更加实用化,为了考证、为了考研、为了考公务员而逃课,甚至找人代替上课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学习方式不合理,36.5%大学生过分相信书上及教师讲解的答案,对于未知的领域不敢打破已有的模式。67%学生的学习过分依赖新媒体,凡是遇到不知道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在网上找答案。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非生态”生活方式,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科学、和谐的生活方式。

1.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养成生态的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2.学校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教育机制。一是开辟生态生活方式宣传栏,通过校新闻中心宣传生态生活知识,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二是开设以生态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辩论交流等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使大学生摒弃旧的生活理念,践行生态的生活方式。三是举办与生态生活方式教育相关讲座和报告会,广泛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向大学生系统地介绍生态生活方式的科学内涵。四是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体悟生活的不易,自觉改掉盲目攀比的不良习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节约、和谐的生活方式。

3.父母加强引导和监管。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生态生活方式养成的首要条件。一是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生态素养,选择生态生活方式,身传甚于言教,父母的行为对孩子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态生活理念。二是父母要不断丰富与完善自身生态知识,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和办法,进一步提升家庭生态生活方式的品位。三是父母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主动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生活动态,在经济上把好关,引导其生态消费,当发现大学生有“非生态”生活习惯时,要及时进行干预。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篇4

关键词:生态经济,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黑河, 古时称“弱水”, 发源于祁连山, 是河西走廊最大的河流, 因发洪时挟带黑沙滚滚而来而得名。近几十年以来, 由于人类农耕、放牧等活动的过度影响和黑河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造成水源涵养功能减退, 草原生态持续恶化, 物种生存环境恶化, 生物多样性被打破, 鼠害、毒草肆虐, 湿地面积减少, 雪线上升等。因此, 在黑河流域采取有效治理和生态补偿刻不容缓。

1 黑河流域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 发源于祁连山中段, 东与石羊河流域相邻, 西与疏勒河流域相接, 北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 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 (自治区) 。

黑河流域有35条小支流, 分为东、中、西三个独立的子水系。黑河干流全长821km, 以莺落峡、正义峡为界划分上、中、下游。上游年降水量350mm, 是黑河流域的产流区。中游光热资源充足, 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 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下游地区大部为沙漠戈壁, 年降水量只有47mm, 属极端干旱区, 风沙危害十分严重, 为我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按照地貌分异, 可明显地区分为上游祁连山地、中游走廊平原和下游阿拉善高原三个地貌类型。上游担负着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 但由于长期以来乱砍滥伐和不合理利用土地, 天然植被严重退化, 水源涵养功能锐减;中游为人工绿洲区, 是黑河流域主要的水资源消耗区, 农业用水严重挤占生态用水, 局部河段水质污染加重, 对下游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下游面临着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水质恶化、植被退化、绿洲萎缩, 沙尘暴频繁、土地荒漠化加重等生态环境问题。

1.2 社会经济概况

黑河流域自上游至下游, 分别流经青海省的祁连县, 甘肃省的肃南、山丹、民乐、甘州、临泽、高台、金塔县 (市) 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10个行政区域, 流域内人口约130余万人。上游地区以牧业为主, 人均收入较高;中游属灌溉农业经济区, 所占人口比重最大, 达到121.20万人;下游地区由于其地质特征, 既有农田、林草灌溉区, 又有荒漠牧业。

2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 黑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特征

黑河流域水量较为丰富, 如按水系分, 东部子水系水量最为丰富,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占整个流域的69%, 占地下水资源总量的67.0%, 中部、西部分别占5.5%、25.5%和9.4%, 23.6%。

黑河干流是黑河流域最大的河流, 莺落峡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16.0亿m3, 占黑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4.1%。径流自莺落峡出山后, 进入张掖盆地, 自产径流很少, 大部分水量被灌溉引用, 余水进入内蒙境内。讨赖河是黑河流域第二大河, 冰沟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6.23亿m3。径流出山以后进入酒泉盆地, 经过讨赖河灌区引用后, 汇入鸳鸯池水库和解放村水库, 供下游的金塔灌区引用。梨园河为黑河流域的第三大河流, 梨园堡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2.50亿m3, 占黑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6.7%, 出山以后, 大量径流被临泽灌区引用, 后汇入黑河干流。

黑河流域各河的径流补给是由降水和冰川补给组成, 河川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 冰川补给为辅, 主要来自上游地区。上游降水较多, 又有冰川融水补给, 是主要的径流形成区;中游地区灌溉面积大, 是径流的利用区;最下游河流尾闾附近, 河川径流和地下径流以土壤潜水层蒸发和流入居延海水面蒸发而消耗殆尽, 是径流的消失区。

2.2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 引水工程:在黑河干流 (含梨园河) 独立开口的取水口共有66处, 其中张掖市11处, 临泽县15处, 高台县36处, 下游鼎新灌区3处, 东风场区1处。设计引水能力267.7m3/s;

2) 灌溉工程:据调查统计, 黑河东部子水系灌区总有效灌溉面积26.14万hm2, 实灌面积27.17万hm2, 其中2万hm2以上灌区共有8处, 全部在甘肃境内;

3) 节水工程:为节约灌溉用水, 黑河流域特别是中游灌区大力推广喷灌、微灌和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工程措施;

4) 分水方案: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 2000年黑河干流水量调度工作正式启动, 由相关部门统一调度, 分别将水送至额济纳旗的达莱库布镇, 和东、西居延海, 使进入下游地区的水量较往年有了大幅增涨。

3 黑河流域植被覆盖现状与变化

3.1 乔灌林现状与变化

黑河流域天然乔灌林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m以上的中高山地和下游沿河地带。优势林种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和山杨林;灌木林主要有高山柳、金露梅、锦鸡儿、银露梅等, 在冷龙岭以东海拔3000m以上, 还分布有杜鹃、甘肃瑞香等常绿灌木林。

流域下游主要分布胡杨、沙枣和红柳等荒漠河岸乔木林;在干旱低山丘陵和戈壁平原上, 主要建群灌丛植被有红砂、泡泡刺和麻黄;在基质疏松的沙质戈壁上, 主要生长梭梭、白刺、沙拐枣等灌丛。

祁连山天然林分布区也是流域主要水源涵养区, 根据第五次森林普查结果, 现状有林业用地约6067km2, 林地1668km2, 疏林地119km2, 灌木林4125km2。中游地区北部荒漠区的东大山是中游唯一天然林分布区, 在肃南、金塔也有红柳、胡杨天然林分布。下游林地以疏林和灌木林为主要成分。中游张掖市是流域干流的核心地区, 主要分布在南部祁连山区和东大山区。

流域中游地区大范围内以人工林为主, 尤其在中游走廊绿洲区, 以固沙防风防护林带、农田林网为主。近年来经济林逐步增加, 在流域人工林体系中, 以乔木林为主, 主要有杨树、沙枣;灌木以花棒、梭梭为主。走廊绿洲平原区人工林体系经“三北”防护林一、二期建设, 截止1995年, 张掖地区已建大型防风固沙基、支干林带15条, 治理绿洲内部和周围沙窝9处。金塔县境内已建防风护田基干林带和支干林带7条, 长达184km, 使走廊绿洲内已初步形成了片、带、网相结合, 乔、灌、草相搭配的绿洲灌溉农业区防护林体系。

但近30年以来, 从全流域角度来看, 天然林分布面积逐年减少, 近10年间减少7%以上, 人工林地面积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人工林地面积变化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区域人类抗御自然灾害、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强度与发展趋向, 中游地区以农田防护林网和防沙固沙林为主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 人工林地面积年递增速度较快。与此同时, 流域下游地区限于水资源不断减少, 人工林地面积呈现递减趋势。

流域中游绝大部分地区人工林地均呈现较大幅度地增加趋势, 这是祁连山森林保护与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但由于河流水量递减的影响, 下游额济纳旗荒漠绿洲区人工林生态体系却呈现递减态势。

3.2 草地现状与变化

流域中上游地区有沼泽草地类、低湿草甸草地类、干荒漠草地类、山地荒漠草地类、草原化荒漠草地类、荒漠草原草地类、山地草原草地类、山地草甸草原草地类、高寒草原草地类、山地草甸草地类、高寒草甸草地类共11类。其中干荒漠草地类和山地草甸草地类面积较多, 沼泽草地类面积最少。

流域中上游草地主要分布在境内的祁连山、大黄山、北山等山地、高山地带, 约占区内总草地面积的55%~65%, 在绿洲外围的广大荒漠区, 是走廊平原区主要的草地分布地带, 约占区内总草地面积的30%左右。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 草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 与气候和土壤分带规律相似。研究区内以肃南县草地分布多而集中, 占总面积的57%~60%, 其次为山丹县, 为半农半牧区;张掖、临泽、高台、酒泉、金塔等广大农业区, 则以荒漠草地为主。

流域下游额济纳旗境内, 包括金塔县北部的马鬃山区, 有低山草原化荒漠草地、高平原荒漠草地、河泛地低地草甸草地三种草地生态类型, 主要是以高平原荒漠草地为主, 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流域草地生态分布面积要远大于森林分布面积, 是植被生态的主体。上游地区草地分布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61.95%, 是绝对优势生态类型;经过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禁牧封育, 高覆盖草地类型在上游地区呈现明显的恢复趋势, 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低覆盖草地分布面积则有所减少, 其原因可能是两方面的, 一是低覆盖草地在经过封育后转化为高覆盖草地;二是上游地区近年来农耕发展和其他如居民与工矿用地的增加。

中游地区草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5.23%, 其中高覆盖草地面积分布面积较少, 仅占总土地面积的4.35%, 低覆盖草地占20.89%。中游地区草地呈现大幅度递减态势, 主要原因, 应首推农耕面积的不断扩大, 主要源于对天然草地的开垦, 另外, 低覆盖草地的荒漠化, 也是造成草地面积锐减的原因之一。

下游地区草地生态是该区域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主要依托生态体系, 也是本区域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指示物, 受水资源不断减少的影响, 成为全流域草地面积年均递减率最大的区域。

4 黑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现状与发展态势

土地荒漠化是干旱内陆流域土地生态变化的主要问题, 包括土地沙质荒漠化、盐碱化及水土流失这三个方面的土地生态劣变, 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土地生态作用后引发的3个土壤环境退化的主要方向, 并与区域植被生态变化、沙尘灾害等环境问题关系密切。

4.1 流域土地沙漠化现状与发展态势

根据黑河流域1987年和2000年TM遥感影象数据资料, 采用国家863计划制定的区域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分类系统, 进行系统解译分析, 上游地区沙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在肃南县境内, 在祁连县也有零星分布, 面积虽小, 但发展速度迅猛。中游地区近30年来表现出强烈的沙漠化扩展态势。下游地区则是流域沙漠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全流域范围内看, 中游地区已成为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发展的主要区域。

4.2 流域土地盐碱化现状和发展态势

4.2.1 盐碱化土地分布现状

土地盐碱化主要集中分布在流域中下游地区。盐土主要分布于流域冲洪积扇下缘低洼、河岸阶地、河湖洼地等地带。中游主要是张掖、酒泉两地, 这类盐化土壤与人为活动关系不密切, 分布范围基本固定。

盐化耕地在全流域分布较为广泛, 张掖、酒泉都有分布, 以水盐化形式为主, 只有少部分属旱盐化形式。下游额济纳旗以盐化潮土、盐化林灌草甸土和林灌草甸土为主, 其中大部分属中度以上盐化耕地土壤, 因此可视为盐碱化耕地。

4.2.2 盐碱化土地变化特征

近30年以来, 流域土地盐碱化整体趋势不断加剧, 所占耕地面积比重不断增加, 而下游地区增速尤为迅速, 年均递增近2%。

4.3 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发展态势

流域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到全区总面积的62%。风力侵蚀为主的水土流失占全区总面积的60%。中游地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主要发生于南部祁连山林牧区, 在甘州、临泽、高台三县 (区) 黑河、梨园河两岸也时有发生。另外, 中游地区水土流失还有少量的冻融侵蚀形式。区域水土流失区划分可分为南部土石山区、走廊平原区、北山风沙区。其中山丹马营、霍城南部, 民乐南古、新天至南丰南部, 张掖安阳、花寨南部, 高台新坝、红崖子南部, 肃南大部流失最为严重。

黑河干流已成为河西走廊3条流域中输沙量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侵蚀模数是河西走廊其它河流侵蚀模数的3倍, 接近于黄河兰州以上河段的大部分河流的侵蚀程度。黑河流域较大的输沙量和侵蚀模数反映了流域内中上游地区较强的水土流失程度和中上游地区土壤退化趋于严重的趋势。

5 黑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黑河流域上中下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态系统恶化问题。

上游主要表现为森林带下限退缩和天然林草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流域祁连山地森林区, 90年代初森林保存面积仅约100余万亩, 与建国初期相比, 森林面积减少约16.5%。森林带下限高程由1900m退缩至2300m。由于草地储草量降低, 载畜能力下降, 水源涵养林遭到破坏, 河流来水量锐减。

中游地区人工林网有较大发展, 在局部地带有效阻止了沙漠入侵并使部分沙化土地转为人工绿洲, 但该地区土地沙化总体上仍呈发展趋势, 沙化速度大于治理速度, 如高台县沙化速度是治理速度的2.2倍。同时, 由于不合理的灌排方式, 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 局部河段水质污染加重。据统计, 张掖、临泽、高台三县有水盐化耕地面积约1.5万hm2。

下游地区的生态问题最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河道断流加剧, 湖泊干涸, 地下水位下降。黑河下游狼心山断面断流时间愈来愈长, 黑河下游断流时间由50年代的约100d延长至现在的近200d, 而且河道尾闾干涸长度也呈逐年增加之势。西居延海、东居延海水面面积50年代分别为267km2和35km2, 已先后于1961年和1992年干涸。20世纪60年代以来, 有多处泉眼和沼泽地先后消失, 下游三角洲下段的地下水位下降, 水质矿化度明显提高。水生态系统严重恶化。

天然林面积大幅度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和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加剧等都是黑河流域目前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黑河流域脆弱的生态环境, 一旦破环很难恢复, 因此, 在经济开发过程中, 应以生态建设与保护为主, 将生态效益放在首位, 大力倡导保护性开发。

参考文献

[1]白明英, 白星.河西走廊防风固沙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调查研究[J].生态经济, 1992, 3 (1) :41-42.

[2]曹新孙.农田防护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3:1-4.

[3]常学向, 赵爱芬, 赵文智, 等.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区免灌植被土壤水分状况[J].水土保持学报, 2003, 17 (2) :126-129.

[4]车克钧.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与持续发展[J].甘肃理论学刊, 2002, 151 (9) :46-48.

[5]陈梦熊.西北干旱区大型内流盆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与西部大开发[J].国土资源与环境, 2001, 18 (1) :5-10.

[6]陈仁升, 康尔泗, 杨建平, 等.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季平均地下水位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17 (52) :36-43.

[7]戴尔阜, 方创琳.甘肃河西地区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建设[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16 (2) :1-5.

[8]杜长有, 屠振栋, 杨全有, 等.祁连山东端青海云杉林抚育采伐技术的初步研究[G].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研讨会专集:1989:127-140.

[9]丰华丽, 王超, 李勇.流域生态需水量的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 2001, 7 (1) :27-37.

[10]冯起, 程国栋, 谭志刚.荒漠绿洲植被生长与生态地下水位的研究[J].中国沙漠, 1998, (18) 增刊:106-109.

[11]高前兆, 李福兴.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16-23.

乡镇生态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思考 篇5

入38.8万元,人平纯收入1047元,三项指标比值均大大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小、经济规模小、经济增幅小、基础薄弱是该乡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笔者于2005年8月23日到&&乡就绿色产业发展进行社会调查。通过此次调查,使我对&&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笔者认为,&&经济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自然资源优势,做活山水生态文章,突出抓好楠竹、药材、牲畜三大主导企业,破解交通、通讯和自然条件三大要素制约,主攻一产,提升二产。

一、&&发展生态经济具有的比较优势

1、土地资源充足、立体气候明显。&&乡地广人稀,海拔由南向北呈梯度上升之势,立体气候较为明显,适宜不同农作物品种生长,特别适于对海拔高度比较依赖的作物如野生竹笋、中药材和草食牲畜的生长。

2、林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由于该乡地处山区,呈“八分半山一分田”格局,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5以上,青山绿水,群山环抱。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生态林的保护力度,&&乡又迎合省市县退耕还林政策,加强了生态林的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

3、畜牧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由于该乡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森林覆盖率高,适于草食牲畜的生长,再加上山区农民历来都有养殖牛、猪的习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较好。目前,&&乡&&在&&乡发展奶牛养殖和蜜蜂养殖,年创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二、发展生态经济,构建和谐&&的思考

1、转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

人文环境是整体经济的基础和根本,归根结底来讲人文环境建设的关键是人的问题。与其他较发达地区相比,该乡干部群众对发展生态经济的认识不足,对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缺乏战略性的认识,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高上有新突破。一是树立生态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发展生态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发展生态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把政府发展生态经济的决策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主动实践;二是树立开放意识。一个地方经济要发展,靠开放、靠项目,&&的竹木资源,就有如养在深闺之中,未能庐山一露真面目。要强化“零资源发展观”的资源发展观,克服长期形成的“靠山吃山”的思想,化劣势为优势;三是增强进取意识。进取是动力,不要满足一时所取得的成绩,要不断的去实践尝试,马克思说过一名至理名言:“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2、发展生态林业,造成楠竹大乡

生态农业因其绿色和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就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一是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力争使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实现退耕还林,结合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经济成为农民的一大副业,既美化环境,又增加了收入。森林覆盖率提高至历史新高,以林养水,使天更蓝、水更青、山更绿。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打造桂东楠竹、药材大乡。大力发展楠竹产业,加快楠竹低改步伐,把楠竹作为一大支柱产业来培育,合理布局,形成规模,做大做强。楠竹产业是该乡独具特色的朝阳产业,有句俗语说:“与其耕种一亩田,不如管好五分竹”。楠竹一身是宝,农民既可得竹笋,又可得竹子,砍下竹子剩下的竹尾、竹枝还可以作为柴火使用,可谓是一举多得。

3、狠抓生态畜牧业,建设牛羊大乡

&&乡由于具有丰富的牧草资源和悠久的生态养殖传统,牛羊猪鸡等禽畜产品均保持了具有无污染的生态特质,加上一般是农家饲料养殖,具有典型的生态特征,在当前崇尚自然,追求绿色环保饮食结构的大趋势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要在进一步发展千家万户养殖业的基础上,推进牛羊品改,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积极推行规模养殖。要结合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下种草,并适度调整土地连片种草,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生态养殖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牛羊品种改良,实现改良品种与生态养殖的有机统一。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

在深化发展生态畜牧业和林业的基础上,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林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深加工,实现产

业互动,经济相融。一是发展小水电开发,走“以林养水、以水养电、以电兴工、以工强乡”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二是强化意识,推进服务,促进投资环境改善,制定和完善生态经济环境发展的配套政策,创新发展经济,集中资金重点扶持主导产业,促进生态产业迅速壮大。努力营造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引进乡外资金和吸收民

间资本,大力发展竹笋加工、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实现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真正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乡富民。

(五)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官场生态调查 篇6

这是自去年以来中国官场颇引人注目的两个词汇。

“贪宫年年有,今年特别多。”2009年岁末,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15名省部级官员落马或被宣判(其中落马8人),13名官員非正常死亡,似乎成为中国官场生态恶化的一个强烈信号。不过,更有人认为,这个结果恰恰是中国反腐攻坚的正常反映。

毫无疑问,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已经进入高潮阶段,高官接二连三“被查”,西南重庆掀起打黑风暴,数百名官员牵连其中,老百姓拍手叫好。但是,透过一轮紧似一轮的反腐之战,老百姓也确实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一片实在说不上干净的官场环境,因而更对这场反腐战役的未来充满更多的期待。

不过,对于官员的非正常死亡,人们的情绪就会变得复杂许多。民间习惯性地将官员之死与腐败相联系,而许多官员也确实是因为贪腐败露而自杀或“被自杀”的。但是,在选择走向死亡之路的官员中,与腐败无关的也大有人在。

半个多月之前,云南省禄丰县水利局党委副书记、局长李建荣从县政府六楼坠落死亡。根据相关部门调查,李建荣并不存在任何经济情况和作风问题,也没有收到任何人对他的检举信。当地政府分析的原因是

“本人自感工作压力大”,产生了轻生念头,属非因公(工)死亡。

河北省蔚县原教育局局长葛祥在众人眼里是一位正直能干的基层官员,去年11月18日,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他自杀了。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只有当地一位教育界人士如此长叹:“杀死他的凶手是个无形的东西,能追究谁呢?”

生态现状调查 篇7

铁岭市位于松辽平原中段, 地域分异性大, 地貌类型是东高西低, 城市主要集中在辽河两岸的中部平原区。铁岭市区域的自然景观分布特点是“五分山水四分田, 一分道路和庄园”。

铁岭市区域内自然植被主要分布在东部丘陵山地。全市的植被可大致划为四个区域。一是辽东山地温带湿润的沙松、红松、阔叶混交林及次生林区, 吉林哈达岭山麓宽谷丘陵榛子灌丛及辽东栎、蒙古栎人工矮林地区, 是辽宁省的第二柞蚕放养区。二是辽东山地西麓暖温带湿润的油松栎林及其次生灌丛区, 其中有1950~1960年生的天然油松林, 已被定为油松种源林, 是我国天然油松林分布的北界。三是辽河平原水稻、玉米、高粱种植群落地区。四是科尔泌南缘沙地小叶杨、小青杨及羊草草甸草原地区。

二、生态建设现状

铁岭市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2.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7%。水土流失面积2330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17.9%, 比2000年减少2.1个百分点, 流失面积有所下降。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67平方公里;坡耕地还林还草面积510平方公里;已沙化的草地恢复和治理面积80平方公里;沉陷区复垦投资1200万元, 利用沉陷区复垦土地325公顷。昌图县条子河沿岸打深井工作完成67%, 初步解决了条子河沿岸地下水污染严重, 部分区域农民安全饮用水问题。

已建立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处, 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5处、市级2处。各类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面积达538平方公里, 占铁岭市面积的4.14%;建立了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县 (区) ;启动了有机食品的认证管理工作。

三、生态环境主要问题

铁岭市东部区域水土流失、人工植被群落单一、中部区域土地贫瘠化及西部区域土地沙化是全市生态环境主要问题。

1.土地退化严重

铁岭市土地沙化面积达1.56万公顷, 占总土地面积的1.2%, 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风沙区地区, 土地盐渍化面积达2.37万公顷, 占总土地面积的1.8%。

2.水土流失

铁岭市水土流失面积2330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17.8%, 比2000年减少6.72个百分点, 流失面积有所下降, 但在治理过程中不注重生态的自我恢复, 造成新的人为破坏, 使侵蚀强度出现加重态势。

3.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生态恢复工作任务艰巨

铁岭市域内有全民矿山20个, 乡镇集体、个体的矿山462个, 绝大多数是重开采, 轻恢复。其中仅铁煤集团煤炭开采累计堆存煤矸石3800万吨, 形成矸石山13座, 占用土地面积1325.6公顷, 并累计造成沉陷区域面积为518公顷, 现仍有192公顷土地尚未恢复利用, 且每年新增沉陷区面积3.3公顷以上。

4.天然湿地面积减少

铁岭市现有天然湿地面积16800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1.3%, 天然湿地围垦面积累计约为30000公顷, 湿地生态功能下降。铁岭市天然湿地面积20世纪90年代末比20世纪50年代初减少73%。

5.外来入侵有害物种较多, 危害面积大, 铁岭市共有外来入侵有害物种7种。

6.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农村部分农田因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污染有所加重。民营企业污染较为普遍, 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缺乏, 乡村生活垃圾、污水及禽畜粪便管理不善, 利用效果不佳。

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铁岭市的生态环境应按照自然恢复为主, 人工建设为辅的原则, 以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为指导, 实行生态环境分区域管理, 全面遏制生态环境功能降低的趋势。

1.东部山区以保护天然林为重点, 大力推行封山育林, 退耕 (蚕) 还林 (草) , 恢复和提高林分质量, 增强水源涵养林能力。

2.中部地区要结合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配合退耕还林, 形成林农复合体系。

3.西部风沙区加快区域自然植被恢复, 走向正向演替, 逐步遏制科尔沁沙地南侵。

4.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建立水源保护区管理机构, 强化管理职能。

5.防止外来有害物种侵入, 对已经入侵的有害物种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消灭。应逐步建立生物入境审批制度。

6.做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矿山开采破坏地区要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工作, 逐步恢复生态功能。

7.严格控制对天然湿地的开发利用活动, 防止天然湿地面积的进一步缩小。对莲花湖天然湿地进行修复, 要逐步采取“退农、退水产、退工”及工程措施退还和修复湿地。

8.结合农村小康环保行动, 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畜禽粪便处理、土壤污染调查与治理, 建设优美的乡镇和生态村。

9.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保障食品安全;合理科学的使用化肥、农药、农膜,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10.建立环保公众参与制度, 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积极倡导“绿色文化”“绿色消费”, 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活动。

参考文献

[1]铁岭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铁岭年鉴 (2006) .辽宁民族出版社.

生态现状调查 篇8

1 发展“蔗畜 (禽) 模式”的条件

册亨县是南北盘江甘蔗产业 (扶贫) 示范园核心区, 自2011年规模推广甘蔗种植, 目前已达到8000hm2种植面积, 计划到2015年建成甘蔗基地10000hm2, 其中建成相对集中连片的甘蔗产业园区1334hm2。园区推行标准化种植, 在生产甘蔗作为产糖原料的同时也生产甘蔗尾叶等副产品, 年产甘蔗尾叶12万吨以上, 全县畜牧业产值24796万元 (现价) , 占农业总产值52460万元 (现价) 的43.46%。现有成片及零星草地面积68667hm2, 建立标准化羊养殖示范小区14个, 以湖羊、杜泊绵羊、简阳大耳羊为主, 年产值17496万元。目前实施的“蔗畜 (禽) 模式”突出的重点是标准化养羊技术、甘蔗尾叶的青贮技术/氨化技术以及林下养鸡的细菌和寄生虫防治技术。此模式在贵州省尚属首例, 是一种对山地畜牧业和种植业进行有机结合的生态养殖的探索。

2“蔗畜 (禽) 模式”健康生态养殖现状调查

2.1“蔗-羊-蔗”模式

甘蔗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册亨县的两大支柱产业, 而且种植甘蔗历史悠久, 甘蔗尾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较高的糖量, 是一种良好的牛羊养殖饲料资源。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大力发展用氨化和微贮处理后的甘蔗尾叶养羊、养牛, 实现了种养一举两得, 形成了“甘蔗-蔗梢青贮 (氨化) -养羊-沼气池-沼渣 (液) 还蔗”为主的循环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 提高免疫水平。利用采集的甘蔗尾叶通过青贮/氨化的方法饲喂羊, 保证了羊全年的粗饲料需要, 提升其自身的机体免疫力;加之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 有效提高羊的免疫水平。 (2) 提高甘蔗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甘蔗尾叶青贮/氨化养羊, 既能节省羊饲料, 也提高了甘蔗利用率, 增加甘蔗副产品值。 (3) 解决羊群饲料不足矛盾。枯草期利用甘蔗尾叶作青贮/氨化粗饲料, 不仅可以解决羊群越冬度春饲料不足矛盾, 而且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能够提高其生产性能, 降低饲料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

2.2“蔗-鸡-蔗”模式现状

县草地中心根据过去林下养鸡的经验和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的探索, 在丫他镇巴金村和板街村选择48户甘蔗种植农户作为试点, 按每户200只的标准投放土鸡和绿壳蛋鸡苗, 鸡苗在甘蔗林中吃虫和青嫩杂草。甘蔗林下养鸡能够利用空间优势降低养殖的密度, 提高鸡群的免疫力, 由此逐步形成了“蔗-鸡-蔗”模式。

该养殖模式具有许多优点。 (1) 节约空间。利用甘蔗林下的空闲土地立体养鸡, 解决了鸡舍占用大面积的土地。 (2) 生物防治甘蔗林病虫害。农药的使用不仅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也使很多害虫产生抗药性, 利用禽类进行生物防治, 可开创绿色环保的防病虫害的方法, 并降低成本。 (3) 为禽类提供优质饲料和活动空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自然生态产品特别是吃杂草和虫的散养鸡备受欢迎, 因此甘蔗林下养鸡, 是环保生态的养殖模式, 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之一。

2.3“蔗畜 (禽) 模式”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甘蔗收获期 (11月至翌年4月正值枯草期, 利用甘蔗尾叶作青粗饲料, 可以解决牛羊群越冬度春饲料不足的矛盾。通过“蔗畜 (禽) 模式”的推广, 将甘蔗尾叶通过氨化和微贮等处理后饲喂牛羊, 能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甘蔗尾叶资源。2013年全县种植甘蔗8000hm2, 2015年种植甘蔗将达10000hm2, 每亩产蔗尾叶平均按照2t计算, 每年可产蔗尾叶30×104t。将80%蔗尾叶加工利用, 可利用蔗尾叶24×104t, 年可舍饲养羊18.75万只 (每只羊每天平均食青贮饲料3.5kg, 1年可食1.28t) 。以每户养羊30只为例, 可受益620多户。每只羊年产1.75~2.00胎, 每胎1.7~3只, 成活率在90%以上, 年平均产羔羊3只以上。经过1年的饲养, 商品羊最低可达40kg以上, 按当前羊市价30元/kg计算, 1年1只母羊产值达3600元。30只羊按75%的产羔率, 年产值达8.1万元以上。除去饲养成本每只羊每天为2元, 30只羊1年为2.1万元, 1个人工人工资2万元, 疫病防治0.5万元, 共计成本4.6万元。饲养30只羊, 户均增收纯利润为3.5万元。种植10000 hm2甘蔗可让农户增收2170万元q。

(2) 生态效益。该县的牛羊一直以放养为主, 对草山草坡和森林破坏大, 加之桉树、油茶和核桃种植等项目的实施, 开发利用大量的宜牧草山, 使得天然草山缩小, 失去放养优越条件。随着全县大规模发展甘蔗种植, 年产生30×104t甘蔗尾叶, 利用甘蔗尾叶氨化养殖牛羊, 既节省牛羊饲料也增加甘蔗副产品值, 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和谐发展。通过推广高效甘蔗尾叶饲料, 实行甘蔗尾叶过腹还田, 不仅可以减少农作物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而且能够增加有机肥, 促进农作物增产, 形成“甘蔗尾叶-羊-粪-甘蔗”的生态循环模式, 有效防止因过度放牧对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治理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有积极作用, 生态效益显著。

(3) 社会效益。通过推广“蔗畜 (禽) 模式”, 能够为蔗农解决甘蔗市场价格风险问题, 提高甘蔗的附加值。当甘蔗收购价低时, 农户可以直接将甘蔗及甘蔗尾叶加工成高效羊饲料饲养羊, 保证蔗农不因甘蔗收购价格低而受到损失, 缓解甘蔗供需矛盾。可以提高甘蔗的利用率, 使甘蔗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可以提高肉羊个体生产能力和出栏率、商品率, 提高农户养羊效益。可以通过发展优质肉羊生产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项目建设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以满足城乡人民对优质羊肉的需求,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增加就业机会,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4“蔗畜 (禽) 模式”存在的问题

(1) 粗纤维含量较高, 利用率不够。由于甘蔗尾叶中粗纤维含量较高, 适口性较差, 羊群采食、咀嚼、消化和排泄所需能量超过其本身所能提供的能量, 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

(2) 技术力量薄弱。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 学历结构偏低, 技术服务落后, 严重影响了草地生态畜牧业“蔗畜 (禽) 模式”的进一步推广。

(3) 甘蔗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许多蔗糖生产大国依托他们在蔗糖种植和生产方面的优势, 加大出口的力度, 这对国内的蔗农势必使原先的蔗糖市场出现更加难卖的现象, 农民增收更加困难。此外, 由于中国蔗农存在组织化程度低、素质不高、经营规模小及生产成本高等不利因素, 加剧了蔗糖国际贸易价格扭曲对中国甘蔗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4) 饲养管理粗放, 劳动力成本高。在羊养殖过程中, 存在饲养粗放、舍不得投入和精料供给不足等问题, 导致羊只营养水平低下, 影响了生长性能。有的农户自己不养而雇人饲喂, 出现饲养人员责任心不强、喂养不好、管理不善和养殖效益差的问题。

5 册亨县“蔗畜 (禽) 模式”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 对册亨县“蔗畜 (禽) 模式”生态养殖提出发展对策。

(1) 制作糖化饲料。针对甘蔗尾叶粗纤维含量较高、适口性较差的问题, 可以采取制作糖化饲料的方法, 利用糖化酶发酵粗饲料, 经糖化作用后可提高饲料糖分8%~12%, 使饲料变得软、熟香、甜, 提高了营养价值、适口性和消化率。用糖化饲料喂羊, 成本低、增重快。

(2) 加大技术培训。加强养殖技术培训, 促进养殖模式向良种、良法、规模化和组织化转变,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县畜牧部门特邀贵州大学教师团到该县开展动物疫病防治、饲草饲料加工技术和畜牧技术推广等畜牧业相关培训, 全面提高畜牧技术员、村级防疫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3) 加强兽医队伍的建设做好“蔗畜 (禽) 模式”推广的技术服务保障工作, 继续加大对村级畜牧兽医队伍的培训力度, 每年确保有3~5天的专业培训。利用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扶持村级防疫员及养羊辅导员发展养羊业, 使其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调动他们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进一步稳定畜牧兽医队伍。

(4) 推动产业化发展推进产业化经营, 稳定甘蔗价格, 调动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 发展规范化的股份制龙头企业, 帮助甘蔗产业发展壮大, 通过规模化的运作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发展蔗农合作组织, 帮助蔗农建立甘蔗生产与加工的基地, 同时联动相关的企业, 进行相互挂钩合作, 使得糖厂与蔗农共同承担风险与利益, 并在这个过程中实行公平交易, 保障农民的合法与合理权益, 不仅实现蔗农的增产和增收, 帮助农民实行全面的发展, 而且帮助国内制糖企业的发展壮大。

摘要:为了对贵州省册亨县实施的“蔗畜 (禽) 模式”生态养殖现状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搜集相关资料, 结合自身工作对比分析, 对册亨县“蔗畜 (禽) 模式”形成的条件、现状问题以及发展对策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册亨县,“蔗畜 (禽) 模式”,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严立东, 邓远建, 李胜强, 杜巍.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2]霍友民.宝鸡产业农业化发展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大学, 2012.

生态现状调查 篇9

1 因势利导, 创新发展思路

左权县为什么要开发生态庄园?主要是基于特殊实际情况:一是山大沟深, 生态脆弱。左权县为典型的太行山中段西侧山区县份, 山岭沟壑占到全县总面积的80%左右, 且绝大部分是干石山区, 山大、石多、土少, 生态比较脆弱, 自然灾害频发。二是村庄众多, 人口分散。全县最多时曾有1 000多个村庄散布全境, 到2000年底, 还保留着379个行政村、336个自然村, 平均每村不到200人, 100人以下的村庄就有200多个, 加快城镇化步伐是发展的一大难题。三是移民搬迁, 空村呈现。进入新的世纪, 县委、县政府立足山区和人口分散的特点, 实施大力度地扶贫移民搬迁工程, 大力推进城镇化步伐。从2001年至今, 全县共搬迁行政村11个、自然村150个, 移民4 981户、共计1.60万人, 加上群众自主搬迁, 全县累计移民3.70万人, 县城人口由2000年的不足2.0万增加到现在的5.40万人。随着移民搬迁进程的不断加快, 一些空壳村随之出现, 原有的土地撂荒, 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水、电、路、房屋等资源被闲置。

县委、县政府基于上述实际, 在充分利用移民搬迁遗留的资源上做文章。围绕生态建设、城镇化发展、“三农”工作, 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向农业拓展, 创新了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生态庄园经济。概括地说, 左权县生态庄园经济是依托移民搬迁旧址遗留下来的耕地及荒山、荒坡、荒沟、荒滩等自然资源,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租赁、购买土地使用权等方式集中一定规模的土地, 运用和投入现代生产要素,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林业发展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开发和经营组织模式。从生态庄园经济发展性质来看:其产业类型主要有规模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及多种经营开发模式, 特别是集种植养殖、旅游观赏为一体的综合庄园正成为一些较大规模庄园的发展目标。其经营形式主要由企业或大户独资、股份制、自然人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民营经济为主, 也有少数农村集体经营形式。三是资本要素的组成主要有民营企业家、普通农户、离岗机关干部、在职职工、周边省市外来人员及外商等多种成分, 显示了生态庄园经济吸引力的不断扩大。

2 成功经验, 奠定了发展根基

2.1 规模是生态庄园经济的前提

传统的农耕经济模式是劳动力加土地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而生态庄园经济模式, 必须具有一定面积的耕地、宜林荒山荒地以及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左权的茂丰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创办初期, 民营企业家以31万元竞得后庄村北山、北圈自然村荒坡荒地的使用权, 面积311.34hm2, 将原有的空穴村改造成“农家乐”, 期限50年, 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日月星庄园依托200hm2荒山和村庄, 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太行山风情旅游区。这些典型实例表明, 应当把立足点放在城镇化程度比较高的、已经实施整体搬迁的移民山村, 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

2.2“能人”带动是发展的核心

“能人”即有眼光、有资金、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茂丰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由优秀企业家赵保明创办, 按照“生态林盖帽、用材林垫底、农家乐游憩”的发展规划, 5年累计投资870万元, 仅2010年庄园总收入就达到230万元, 成为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的领头人。

2.3 政策扶持是发展的保障

左权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把握机遇, 在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宣传发动、资金扶持等方面, 因地制宜用足用活相关政策, 相继研究出台了涉及生态庄园经济开发的土地使用、闲置住宅、土地承包经营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县域金融业、农村信用社支持、司法保障、财政贴息、经济林发展、畜禽、药材、水利财政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对生态庄园的建设程序、技术和资金支持、司法保障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为引领和保障生态庄园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4 林业生态是发展的基础

发展现代庄园经济, 当务之急是恢复生态。过去生活在山庄窝铺的村民大多是靠山吃山, 生火做饭靠上山砍柴, 现在搬迁移民了, 首要任务就是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 发展生态庄园经济成为造林绿化的有效载体和新型模式。截止2010年, 全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者用于植树造林的资金已超过5 000万元, 累计造林面积达到4 173hm2, 占全县造林面积年度计划的30%以上。宝泷、华鼎、茂丰、日月星等一大批生态开发有限公司的庄园, 不仅开发面积大, 而且在发展经济林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林, 以生态林来保障经济林的发展环境, 反过来以经济林的效益促进生态林的发展, 形成了良性循环, 促进了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为全县荒山荒坡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典型,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 效益兼顾是发展的目的

生态庄园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 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主要目的。如果忽视了社会效益和公共利益, 生态庄园经济就不会得到大众支持和社会认可。左权县委、县政府在生态庄园经济建设中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们在引导当地就业增收时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一是土地流转。可为土地原有者带来直接效益, 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离乡不丢地、不种保效益”。目前, 农民从土地流转中获益达1 000余万元。二是股权效益。如龙泉乡顺源繁育养殖生态庄园, 将周边村庄农户零星散养的黄牛合伙入圈, 由庄园统一养育、统一出售、统一结算、按股分红, 年收入90万元, 带动入股农户增收14万元。三是劳务收益。左权县人均耕地少, 每户农民仅仅耕种几亩薄田, 大多处于隐性失业。生态庄园经济在经营过程中, 需要使用大量常年工和季节工, 许多外出打工人员不用外出即可“农民变工人, 就近能打工”。据统计, 全县生态庄园常年用工2 000多人, 季节性用工6 000多人, 工资报酬年均1 500万~2 000万元, 为农民增收拓展了空间。庄园主通过承担社会责任, 与农民共同分享了经济发展成果。

2.6 科学技术是发展的支撑

生态庄园经济在发展上具有规模化、集体化、产业化的特点, 在建设内容上集合了种植、养殖、旅游等多种产业。无论是从种植业的基础设施、养殖业的优良种质资源、培育技术, 还是经营管理、水、电、路配套等设施, 都需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进行统筹的规划设计。日月星庄园确立“发展庄园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和种、养、加、游同步开发”的经营理念, 沟底规划种植良种核桃林, 荒山荒坡规划发展生态林, 同时还规划了养猪场、养鸡场, 这个庄园生产的绿色鸡蛋每公斤卖到20元, 野猪与家猪杂交猪肉质好、卖点高, 效益连年攀升。龙则村的皇甫红与长治大象集团签订养殖肉鹅合作协议, 已上马两个养殖1.20万只肉鹅的现代化温室, 年出栏可达7批8.0万只;马厩口村的秦永红大搞稀缺彩叶苗木培育, 所产苗木供不应求, 圃地存苗价值350万元。

3 启示和建议

3.1 创建了人力资本、金融和基础设施有效结合模式

左权县生态庄园经济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在生产方式和经营机制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经济性质上, 生态庄园是民营经济;在组织形式上, 生态庄园是规模经济;在产业组合上, 生态庄园是多元经济;在管理机制上, 生态庄园是公司经济。庄园主主动发展生态经济产业与农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不变, 符合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这是将中央一系列政策精神和当地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典范, 对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农民分到荒山荒坡如何治理提供了可行的学习案例, 具有推广价值。

3.2 提供了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新载体

左权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取得了如下效果:一是推进农业组织创新, 由一家一户变为新型的经济合作组织, 强化了农民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谈判 (土地流转、入股等形式) 和对“企业控制产业”的制衡机制。二是以新型的农业产业合作组织为主要载体, 从良种培育、生产服务、营销和物流体系等建设方面入手,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三是通过技术进步, 促进农业发展, 加快步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轨道。四是立足特色、有机、健康农产品的生产基础, 探索出适合部分边远贫困山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据不完全统计, 参与庄园经济的农民年均收入已是当地人均收入的一倍以上。

3.3 为扶贫开发输入了新鲜血液

左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扶贫工作一直是历届政府的工作重点。扶贫工作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 如何引导社会投入扶贫, 左权的生态庄园经济做出了创新性实践。生态庄园的带头人有资金、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 更有为改变家乡面貌的赤子情怀, 他们将民间资本注入了农村。据统计, 自庄园经济创办以来, 全县已累计吸纳社会资金1.82亿元。随着资金的注入, 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理念, 一大批农民接受各种实用技术培训, 整体素质有了提高, 提升了贫困山区经济的“造血”功能。不少生态庄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彰显, 昔日凋敝、荒凉、破旧的小山村呈现出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3.4 探索了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新办法

左权的生态庄园经济事实说明, 在山区发展生态庄园经济, 见效最显著的是生态建设, 效益最长远的是干果经济林。庄园建立后, 森林资源成为庄园新景观和绿色财富, 庄园主对其倍加珍惜和呵护, 宜林荒山的治理力度明显加大, 资金投入增加, 造林质量提高, 成果保护明显, 这是机制活化后出现的最大变化。庄园建立后, 林业产业基地发展迅猛, 每个地方均有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定位并形成了一批产业基地群, 对第二、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仅核桃经济林一项, 就发展4 173hm2、近200万株, 养殖畜禽77.05万头 (只) , 经济效益和发展后劲十分可观。

3.5 提高了政府服务新水平

左权县庄园经济发展得好, 关键在于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思路新、服务意识强。他们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型发展这一切入点, 认真分析移民搬迁后出现“空壳村”的现实, 敢于破解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在资源整合上做文章, 在旧村旧址上搞开发, 可谓思想解放。在服务意识上, 因势利导、用足用活现有的土地流转、金融支持、法律保障等政策, 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 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 提升了政府的服务水平, 彰显了强劲的拉动效应。通过树立标兵、重奖典范、择优扶持、给予庄园主一定政治待遇等激励措施, 从经济上、政治上的荣誉让庄园开发者倍受鼓舞。左权生态庄园经济历时6年,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纵观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也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倍努力。

3.5.1 建立稳定的投资机制

一方面政府要将各种补农惠农政策性投资 (包括财政补贴、金融信贷、转移支付、扶贫开发等) 向庄园经济优惠和倾斜, 另一方面要积极制定吸引更多的本地和外地社会资金进入开发领域, 通过招商引资, 加速庄园经济开发步伐。

3.5.2 完善服务体系

要扶持庄园经营者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加大农民技术的培训力度, 打造一支高素质、懂技术、能服务的技术骨干队伍, 全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3.5.3 打造品牌, 抓好主导产业

要将核桃发展作为庄园经济的主导产业, 通过 (上接第6页) 优良品种选育, 在产量扩张的基础上提升品质, 打造品牌。与此同时, 促进生态旅游、小杂粮加工、畜禽养殖等多元发展, 创造适合地域特色的精品生态庄园。

3.5.4 科学规划, 延伸产业链

要认真搞好土地利用规划, 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牧则牧、规模经营, 以庄园经济组织为载体, 从良种培育、生产服务、营销和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 进一步加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规模化经营, 打造生态庄园内部、生态庄园之间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条, 形成特色、有机、健康的新兴产业体系, 促进区域经常济的转型跨越式发展。

摘要:左权县生态庄园经济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生产方式和经营机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总结了左权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经验, 提出了今后发展、完善生态庄园经济的建议。

生态现状调查 篇10

农业环境是指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1],包括农业用地、用水、大气、生物等。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当前中国农业环境的两个突出问题[2],致使农产品安全与品质下降,人们健康直接或间接被损害。当前各地政府大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很多企业也从自身做起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关,制定各种制度,采取各种措施,倡导绿色理念,保证食品安全。食品原料质量是食品安全的基础,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出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环境基础。本文以对克拉玛依市三达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的“三达生态型现代农业园”农业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为例,旨在倡导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进行农业环评的交流与启迪。

2 前期环境调查

2.1 调查原则与内容

以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为总原则。调查主要内容为园区所在地自然环境与资源概况、社会经济状况、工农业污染及其影响、农业生态保护等[3]。

2.2 调查结果简述与初步结论

三达生态型现代农业园位于新疆克拉玛依白碱滩林草种养殖基地西北角,占地面积56.84hm2,是“养殖、沼气、沼肥、种植、加工”5环产业互补、循环型农业园区。园区包括综合管理区、集约化养殖区、设施种植区、露地种植区、粪污处理区5个功能区。

园区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荒漠土,经持续改良,现土壤肥力较高;气候特征为典型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农业用水为地下水和地表水相结合;园区周围为农业生产区,远离居民生活区及交通干线,周围3km范围内无生活垃圾填埋场、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填埋场、电厂、灰场等,园区周围5km内、主导风向20km以内无工矿企业(包括乡镇村办企业)污染源分布;企业园区内各种生产活动都有明确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初步认为该园区符合生产安全、优质食品的环境基础。

3 环境监测方案与方法

根据调查和现场勘察结果确定按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要求[3]对基地内土壤、种植业灌溉水、畜禽饮用水、环境空气进行监测。

3.1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3.1.1 土壤采样点的布设

土壤监测以园区内相对污染和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地块为重点,兼顾监测区域内主要土类的原则,根据园区周围无工业污染源,且整个园区面积不大的特点,对该公司的露天种植区和大棚种植区各确立布设3个土壤采样点。棋盘型布点,随机采样,多点混合,取样深度为0~20cm。采集的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用四分法取舍至1kg左右,装入土壤样品袋。填写好土壤采样标签及现场纪录,及时送回实验室,自然风干后测定。

3.1.2 土壤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土壤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见表1。

3.2 水环境监测

3.2.1 水质采样点的布设

园区内种植灌溉水为水库水,畜禽饮用水为自来水,加工用水为自来水,取样点分别设置在大棚、养殖场、屠宰场。

3.2.2 水质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水质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见表2。

3.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3.3.1 空气采样点的布设

通过对园区实地勘察,结合园区功能区布局,确定在沼气厂内侧和畜禽养殖场内侧各设1个空气监测点。

3.3.2 空气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空气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见表3。

3.3.3 监测时间与频率

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的监测时间为2011年7月5~6日。监测频率为:每日采样4次,时间分别为:8:00~9:00;11:00~12:00;14:00~15:00;17:00~18:00,每次1h,2个点同步进行监测。

3.4 环境监测结果

(1)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见表4。

注:a为一类控制指标;b为二类控制指标。

(2)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见表5。

注:a为一类控制指标;b为二类控制指标;带“<”号为最低检出限,按其值的一半参加评价。

(3)大气监测结果,见表6。

注:a为一类控制指标;b为二类控制指标。

4 评价方法与结论

4.1 环境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环境评价采用以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为主,综合污染指数法为辅[3],评价标准见文献[4]。

(1)单项污染指数。

Ii=Ci÷Si

式中:Ii-污染物i的分指数;Ci-污染物i的实测平均浓度;Si-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

(2)综合污染指数。

Ρ=(Ιi2+Ι2max)/2

式中:P-综合污染指数;Ii-平均分指数;Imax-最大分指数。

第一类为严控的环境指标,如有一项Pi大于1时,则判样品所代表的区域水质质量不合格。第二类为一般控制指标,如有一项或两项Pi大于1时,则须进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但综合污染指数不得大于1,否则判样品所代表的区域水质质量不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全部所检项目的Pi均不大于1,则不继续进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判定样品所代表的区域水质质量合格。

4.2 环境监测结论

三达生态型现代农业园土壤、水质、环境空气各污染物单项分指数均未超过1,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4]中环境质量各指标限量的要求,可以满足生产绿色食品对农业环境质量的要求。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三达生态型现代农业园的农业环境现状调查和农业环境现状代表因子土壤环境、灌溉用水、畜禽饮用水、加工用水和环境空气的监测,可以得出结论:克拉玛依市三达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的三达生态型现代农业园农业环境现状各要素均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达到了生产绿色食品的农业生产环境标准。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因此,了解农业环境现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发展效益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机遇,企业必须保护好当前的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发挥环境优势,结合高新技术,加强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保证其农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

摘要:以标准NY/T1054-2006为依据,确定了对三达生态型现代农业园的环境调查内容,建立了园区环境监测方案,通过对园区农业环境要素:土壤、种植业灌溉水、畜禽饮用水、农产品加工用水和环境空气的监测评价,结合环境调查结果得出结论:三达生态型现代农业园农业生产环境达到了生产绿色食品的环境要求。

关键词:农业环境,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绿色食品

参考文献

[1]农业大词典编辑委员会.农业大词典[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1193.

[2]李好琢.我国农业环境现状与保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学,2011(12):266~26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1054-2006,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导则[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中国家电连锁生态调查 篇11

上哪儿买家用电器最划算?在大都市,苏宁国美可能是大多数消费者的首选。但在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如今的选择面要更丰富。家住湖北荆州市的张阿姨对此深有体会。

今年年初,刚装修完新居的张阿姨打算趁着春节促销,为自家置几套新家电。相比十几年前只能去百货商店看货,张阿姨一时竟不知从何挑选:除了本地土生土长的薄利电器,苏宁、国美,以及武汉工贸家电等大品牌的门店随处可见,此外,大润发、武商量贩和中百仓储这类大型超市里,可挑选的新品也不少。习惯货比三家的张阿姨,几乎跑遍了本市大大小小所有的家电卖场,最终从薄利电器选了一台海尔双开门冰箱,节日促销加上以旧换新,标价3336的冰箱最后花了不到3000。

春节刚过,在武汉工作的儿子又给张阿姨从武汉工贸家电买了一台全新的创维42寸液晶电视,花了4000多一点,这比工贸家电荆州分店的价格低了好几百块。由于儿子工作的是国企,单位与武汉工贸家电有一些内部采购合作,能拿到的折扣也要多一些。尽管单位附近也有苏宁、国美的卖场,但买的多了,平时他也习惯来这里挑选一些3C产品和小家电,例如豆浆机、数码相机、电脑等。

五一,定居北京的女儿回家探亲,跟张阿姨提起她前不久刚换了一台LG的液晶电视:“刚上的新款,没什么可比的,就在洋桥苏宁电器买了”。探亲期间,女儿在网上给她定了一款西门子滚筒洗衣机,不到一星期就送到了家里,售后服务与大卖场丝毫不差,价格上却更实惠。

张阿姨一家的购买选择,集中体现了当前家电连锁在整个中国市场的生态现状:在一二线城市,苏宁国美基本是唯一选择;但往下到二三线城市,一些掌握原有国有商场渠道优势的家电连锁往往占据了很大份额;再往下到三四级县城,甚至村镇地区,一些扎根于此并深刻了解农村购买需求,更灵活的家电“野战军”成为了消费者首选。

基层野战军:汇银样本

与张阿姨一样,许多三四线城市居民如今都能“享受”到这种“货比三家”的选择体验。实际上,这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所处的这片市场,在苏宁国美等巨头不断寻求渠道下沉的当下,已然成为家电连锁商们争夺的重点。

实际上,在三线与四五线之间,家电连锁巨头们正遭受着不同力量的狙击。

以四线城市荆州市及其临近的几个乡镇为例,本地“土著”薄利电器,2010年已经辐射到襄樊、枝江、荆门等地及附近乡镇,销售额突破6亿元。许多农村市场以及四五线城乡结合部的复杂特性并不如连锁巨头们过去所征服的市场那样好掌控,装备精良的正规部队,往往在这些羊肠小道上迈不开步子。尽管投入颇大,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相比苏宁国美等巨头,走惯了山路的野战部队优势明显:首先,他们熟悉本地市场的消费需求,采购时能很好地做到有的放矢;同时,由于采购量不大,一般都是现货现结,成本控制和供销关系同时得到了强化;其次,家电下乡政策为其创造了新的增长机会,许多适合农村市场的产品都集中到了这些渠道之中,为其巩固了农村市场。

在全国广大的三四五线城市,这种从深山丛林中走出来的野战军不在少数,并日渐形成规模。除了荆州薄利,还有金华四通电器、宁波国贸家电、南通文峰电器、绵阳家福来、牡丹江广汇、包头同利等等。作为相似的市场产物,他们的群像特征明显:立足小县城和农村市场,辐射范围为一省之内几个地、县级市;在发展过程中,大都采取平行扩张和向下游乡镇延伸的策略,在县城和乡镇密集布点,走“零售+批发”的复合型模式,连锁模式包括 “夫妻店加盟”、小规模农村店等;规模大都在1到10个亿,虽然整合实力不大,但很好解决了单一零售业务量小的问题;深耕某一区域及其周边农村市场,并且根基牢固。

仅从规模而言,这些尚未褪去游击队痕迹的非正规军,还没有进入苏宁国美等的法眼。但至少这种立足农村市场的模式已被证明是可行的:2010年3月,扬州汇银家电在香港上市,让许多在底层摸爬滚打多年的一线部队找到了最真实的样本,“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价值 开始得到正式认可。

作为一家正宗“生于三四线”的家电连锁,5年前的汇银与如今许多野战军的处境相差无几,“立足大农村”的定位始于其对消费市场的深入研究:中国市场的消费力是逐级向上传递的,乡镇多数人在乡镇消费,有钱人到县一级消费;同理,县城人口多数在县城消费,有钱人到市中心消费。在大城市市中心纷纷被占领,乡镇消费能力迅速提升之后,这一片市场的前景同样可观。

打开市场,汇银进行了两个关键性突破。第一,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渠道,即在低级别城市建立起信息平台,接通供需,做到农民需要什么,供应商造什么。第二,考虑到农民居住地分散,渠道是完全本土化的。其独创的“四轮驱动模式”包括,在县城开直营店,然后由本土化的加盟商在周边农村市场开加盟店,在辐射不到的地方向其他第三方代理分销,并加上维修服务。

与家电连锁巨头“大规模采购、低价格分销”的竞争模式相比较,汇银式区域家电连锁更“有特色、有核心竞争力”。整个体系中,各个县级市开设自营连锁店,既是汇银的旗帜店、样板店,也是一个集物流、管理和服务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控制中心。围绕每个县级市,再在周围每个乡镇开设1至2家加盟店。同时,汇银在每两个连锁店中间开设一个维修店。此外,汇银还将运作比较成熟的品牌单独成分公司,汇银格力空调销售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例,现在,这家公司是格力的独家区域代理,在给自己的经营体系供货的同时,还担任其他渠道的供货商角色,比如当地的百货商场。

这种模式在基层的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地区收效甚佳。扬州一地,国美、苏宁、五星电器等巨头早已悉数到场,但“老大”仍是汇银家电。

聚焦基层市场,深化供应链管理,推行自营门店与加盟连锁相结合,构成了汇银家电最基本的商业模式架构,在此基础上,供应商与加盟商都成为产业链积极的建设者。对于正在观摩的后来者而言,汇银的样板性经验实用有效。

首先,完全买断制的采购模式更适合规模较小的基层市场。因为可以获得厂家最低价、最“新鲜”的货源。表面上采购方承担了市场风险,但却有助于其以“短平快”的销售模式实现快速周转。据悉,汇银平均每10-15天就更换一次最热点的货源,能保持商品始终是最新的。这对于不走“类金融”道路的小连锁来说,是一条比赊购更踏实的路子。

其次,解决农村消费者的便捷问题,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把电器店开到农民的家门口;而解决三四级市场消费者的信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统一的品牌、商品、定价和服务开设连锁店,由容易被消费者信任的当地人来管理。汇银的做法是让员工回老家开店。这些开在农民家门口的家电店,产品卖的和城里品牌、价格都一样,还能迅速送货上门,维修服务也十分便捷,消费者自然买账。

第三,售后服务将成为小连锁最强有力的优势。汇银家电为了满足三四级市场消费者的售后服务需求,每两个加盟连锁店之间,选取便捷的地理位置设立一个汇银家电维修点。而这些维修点员工的培训、日常的管理,也都纳入自营店的管理范畴。

对于汇银模式的可复制性,全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秘书长吴咸建认为,汇银模式是否能够成功复制到全国其他农村市场尚待实践的检验,不过其“零售+分销”的模式很符合农村市场的地域性。所谓“十里不同音”,每个区域市场环境差异性很大,汇银推行本土化渠道所采取“柔性整合”方式,也值得借鉴。

但问题同样存在,截至2010年底,汇银自营店的收入中分别有9.35%和26.09%来自于销售“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两项计划的商品。这两项利好政策只是临时性举措。按照部署,“以旧换新”2011年底就会结束,“家电下乡”最迟2012年底也将完成历史使命。在此之后,如何保持高成长性,是汇银和所有家电连锁“野战军”需要考虑的问题。

区域连锁:“小鱼”抱团联合

汇银模式为位于生态链最底部的小型电连锁找到了杀出顶端巨头包围的血路,但与自然生态圈里大鱼—小鱼—虾米的层级构成一样,家电连锁链条上同样存在“小鱼“级别的中间规模连锁商。他们大多盘踞二三线城市多年,至今仍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比重,代表企业有武汉工贸家电、大连大商电器、浙江百诚、合肥百大、安徽国生、重庆商社、深圳顺电、浙江中亮等。

他们的成长基因同样鲜明:诞生较早且多集中在一些省会城市或者开放性较高的经济特区;大都从国企性质的百货商店和供销社改制而来,以省会城市为中心,逐步在省内各县市形成广泛覆盖;目前规模介于10至100亿之间。

在经营模式上,他们走的也是与国美、苏宁等家电巨头“类金融”模式扩张不同的路子,商品采购方面,普遍先款后货,深受供应商欢迎;在连锁发展方面,更看重提升单店质量,开店扩张的步伐并不盲目;此外,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些与自己相伴多年的企业饱含深情,打造“亲情牌”是他们的共同优势;与全国连锁相比,这类区域分销商在二级,甚至三四级市场的商业模式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相较大多数基层连锁而言,他们又具备更高的采购和规模优势。

上述特点令这些“小鱼”群体牢牢把控住了部分二到三线城市的控制权。事实上,尽管国美、苏宁等巨头在各地迅速攻城掠地,这类区域家电连锁企业依然活得潇洒。以武汉工贸家电为例,2010年其在武汉市场的销售比例占到了52%,总销售额突破55亿元。

但在某种程度上,混合性的商业模式也给其管理带来很多挑战。与所有寻求市场突破的企业一样,眼下,这类企业也已不满足于在中间市场上自娱自乐。然而,无论是往上走,还是向下游,都需要掌握更多更强的生存技巧,毕竟,家电销售是一个区域色彩要更甚于其他行业的市场。

被视为最具可行性的方式是由各个地区性的家电连锁企业自发组建,一家区域家电连锁商采购平台这条道路在2002年10月成立中永通泰时就尝试过。

中永通泰成立之初,为各个区域家电连锁企业的发展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桥梁,并在2002年10月,首次亮相时就一举签下了28亿元的采购合同。但随着以永乐电器为首的几家企业,将这一公司的采购职能变身为企业快速扩张向上游家电供应商争取资源和支持的筹码在令上游供应商不满的同时,也引发了成员企业的担忧。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被并购以及一批成员公司回归区域自主连锁化发展的轨道,中永通泰在2005年无疾而终。

中永通泰的瓦解,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成员企业相互之间,没有搭建一个互信互认的公开平台,令机构的发展严重偏离了当初成立的初衷;另一方面,当时中国家电连锁业态尚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国美、苏宁相继在各地完成跑马圈地,部分区域家电连锁商欲与之争夺一二线城市控制权的扩张策略,加剧了联盟成员企业的不稳定。

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中永通泰却开创了区域家电连锁企业合作的先河,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连锁业态在中国家电分销产业发展初期的快速扩张与成功复制等问题,更为各个区域家电代理商和批发商的连锁化转型提供了模式借鉴平台。当年中永通泰的成员,武汉工贸家电、深圳顺电、浙江百诚、商社电器、安徽国生目前仍是各个区域市场上最强势的家电连锁商。

在没有了永乐和大中这类利益主导体的羁绊之后,区域家电企业再次走上联合之路显得必要且更具可行性。2010年7月,全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在北京成立,成员皆为区域性家电渠道商。这一次,由于市场增长重心转移到三四线城市,许多脱颖而出的基层连锁也都被纳入体系之中。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理事长朱仁和甚至宣称,“未来几年内联盟将会形成千亿的销售规模,中国家电销售行业将会形成国美、苏宁和联盟三足鼎立的局面。”汇银家电董事长曹宽平也持相同态度:“区域家电连锁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我们都是立足于各个区域市场进行发展和扩张的企业,是往下走,精耕三四五级市场。所以,相互之间可以在信息共享、经验交流、模式探讨等方面进行联合。我们之间不存在侵略性、谁吞并谁的问题,而是要相互扶持,把未来三四级市场做大。”

专家也预测,区域家电企业,在今后5年甚至更长时间,将迎来全面发展扩张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区域家电企业如能建立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机制,相互共享管理手段和经验,搭建畅通的信息平台,有望实现相互发展、共同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永通泰,并非只是一个失败案例。其对中国家电连锁业态的发展,至少起到了阶段性的推进器和孵化器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模式对于如今国内区域家电连锁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让那些有着进入“一线”强烈愿景的 “三线之王”们明白,“下沉”比“上浮”更容易获得市场。

现在唯一的担忧是,采购上的联合在中国零售业已被证明很难长久。这种形式上的联合,如何深入落实下去,能否给地域分散、尚未形成真正合力的区域家电连锁企业美好的前景?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新掠食者:外围入侵+电商渗透

从村镇到县市,再到各级城市,在分销连锁渠道已经被精耕细作到极致的情况之下,盯上家电市场这块蛋糕的还有很多人。

最直接的掠食者是家电生产制造商自建的连锁渠道。首当其冲的是一些家电品牌开设的专卖店。为了保障售后以及避免被连锁渠道商卡脖子,许多白电制造企业多年之前就开始铺设自己的专卖店渠道。如今,这种密集分布的渠道脉络令制造商们受益匪浅。在江苏泰州下辖的县级市和乡镇,美的、海尔、格力电器的专卖店随处可见,但家电连锁巨头还无踪迹可循。

另一种渠道建设则是完完全全的市场争夺,代表者为日日顺电器。它由海尔于2003年出资成立,专门负责海尔集团综合电器专营店发展战略规划和乡县镇市场的家电销售。背靠海尔的品牌和渠道优势,销售额呈几何式增长,近三年速度都保持在30%以上。2009年,青岛海尔有超过40%的销售收入是通过日日顺实现的。如今,市场范围已从北方市场扩展到四川、湖北等中西部地区,2009年实现销售额323亿元,仅次于苏宁和国美两大巨头。

而来自零售渠道入侵的危险也不容小觑。尽管在外资大批涌入之前,中国家电连锁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格局,并形成适合本土的独特经营模式。电路城和百思买的黯然离场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外来模式的不适用。但倘若早已遍地开花的零售仓储也加入这场争夺战,结果就无法预知了。2010年11月,遍布24个国家,拥有437家商场的全球第三大批发零售企业,德国最大的零售批发超市集团麦德龙,与富士康合资的家电连锁品牌“万得城电器”在上海开业。并定下了2012年在沪门店数达到10家,2015年在全国开辟100家万得城连锁店的目标。富士康也在不断鼓励其员工开设小型家电超市,其目标主要面向广大的农村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中部重镇武汉,中百仓储电器连锁已经成为与苏宁、国美、工贸并驾齐驱的第四大家电销售渠道。

最大的威胁可能还是来自电子商务的迅猛增长。如今,不少家电销售网站以丰富的货品、便宜实惠的价格、配送物流的便捷迅速蹿红。很多习惯了网上购物的年轻人,开始在衣服、书籍、零食、礼物等之后,将范围扩展到家电。除了大型家电产品,规模庞大的3C电子消费产品的网购市场也会令传统连锁渠道们措手不及。其中京东商城、世纪电器网等一批网上商城受到热烈追捧。

京东称得上其中最凶狠的一匹狼。过去数年间,这家B2C公司以进货渠道“刁钻”、价格“凶猛”而著称。从过去占绝对优势的3C家电,到如今加大家用家电的比例,将稳定的消费群体扩张到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尽管相对手机、相机等通信数码类产品,传统渠道在冰洗,尤其是空调、厨卫等对售后服务有很大依赖的白电产品上更有优势。但京东被称为“窜货”的行为也给传统渠道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京东的窜货有两层不同的意思。第一层是B2C网站面向全国的价格无差异,使得品牌商在各地的渠道价格管理体制被打乱;另一层则是网上商城某些低毛利、零毛利甚至负毛利的商品被某些地方的小型经销商获取,形成“二次批发”的现象。

京东官方透露的数字称,2010年京东销售额超过100亿元,2011年将突破200亿元。尽管其业务仍以IT、数码类产品为主,100亿元中大家电销售额不过10多亿元,与国美和苏宁差距甚远,但对于B2C市场这一新渠道领域,许多家电生产企业已经表示,未来不排除与京东合作创办B2C事业部的可能。

电商介入家电市场最大的瓶颈仍在于物流配送和售后维修等环节。目前来讲,网购家电的售后服务只能达到最基本的退货、保修等保障。这是因为目前网络经销商跟厂家之间的“零供关系”还未达到像国美、苏宁那样的强势地位,所以厂家在售后保障方面的力度还是倾向于连锁渠道。实际上,在最近刚获得15亿美元融资之后,京东已经加大了对物流等基础投资的投资。

对于传统家电连锁企业而言,眼下的局面,犹如百安居面对庞大的建材专业市场一样,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又不能与网上商城的价格拉开过大差距,要平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不容易了。

双寡头:掘金新市场

如此多的竞争对手蜂拥而至,传统家电连锁巨头要如何找到自己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被频繁使用的手法仍然是跑马圈地,扩大规模效应。截止2011年年底,两寡头的门店数量就已达2200多家。苏宁公布的2011年新增门店目标为 370家,国美为480家。

但如本文分析所言,两大巨头在一二线城市的布局已趋于饱和,三四线城市的开发不具备优势,继续沿用过去的老套路显然并不是最明智的抉择。要获得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长,除了规模便是单店盈利。如今规模增长已面临瓶颈,从现实的角度而言,无论苏宁还是国美,都已经到了要慎重考虑单店盈利问题的时候了。以新疆市场为例,截止2010年8月,苏宁已开设11家门店,但全省年销售额也不过10亿元。

提高单调效率的另一个考虑源于改善与一些家电制造商关系。近年来,供应商与连锁巨头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国内众多家电企业正在逐步调整其渠道营销的重点,不断降低大连锁在渠道内部的销售份额和市场占比。据悉,苏宁国美在三四线城市受阻相当大程度是因为许多家电企业不愿意其再往下深入,他们担心,一旦这两家企业对全体系市场形成了立体覆盖,将会加重自己的负担。目前这种城乡二元化、全国与区域家电连锁共同发展的渠道局面,反而有利于增加其对渠道的控制力和话语权。

此外,国美、苏宁还以“自有品牌或专营品牌”等形式,涉足家电制造产业的步伐。最早从空调代理商发家的苏宁,曾拥有熊猫空调、飞歌空调、飞达仕空调的独家经销权,目前则是惠而浦空调、约克空调在中国的独家经营商。这种模式所获得的利润比经销企业的利润要高出10%—20%不等。但在部分专家看来,零售商推出自有品牌产品,不是趋势,零售企业的核心优势是同时经营大量制造企业的产品,而不是自己制造产品。安徽工业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李德俊指出,“从零售向制造延伸,会增加零售商的管理链条。一旦无法在自有品牌业务上获得稳定的市场和利润,很容易造成管理成本的成倍支出。”

除了传统的线下市场,网上销售和海外市场的拓展有望成为连锁巨头未来的增长爆发点。

电子商务的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一个规模空前的新市场,尽管没有赶上头班车,连锁巨头们已经试图将其线下市场的延续到线上。2010年2月,苏宁正式对外发布上线其网上商城苏宁易购。“苏宁大力发展网上购物的决策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把网上购物作为苏宁建立新渠道、拓展新品类的重要载体,再造一个与实体苏宁电器等量齐观的虚拟苏宁。”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曾如此表示。与此同时,国美也加快了其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2010年11月,国美以4800万元收购了B2C网站库巴购物网,并相继在成都、武汉、深圳成立分公司。

生态现状调查 篇12

一、石羊河流域自然概况

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 流经河西走廊东部, 乌鞘岭以西, 祁连山北麓, 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 (东经101°41′~104°16′、北纬36°29′~39°27′之间) 。石羊河流域年均径流量合计14.54亿立方米, 流域全长300公里以上, 面积41163平方公里;流域分布的人口237万。上游的祁连山地属高寒湿润区和高寒半干旱半湿润区, 年平均气温2℃~4℃, 年降水量200毫米~700毫米;中下游的武威和民勤盆地属温带干旱区, 年均气温6℃~8℃, 年降水量50毫米~200毫米, 年均蒸发量1300毫米~2600毫米, 干旱指数最高达52以上[1,2,3,4]。流域海拔在2200米~4874米之间, 属于河西走廊南部高寒半干旱气候区;南部祁连山区主峰冷龙岭终年积雪, 孕育了现代山地冰川, 是石羊河主要发源地[5,6]。石羊河天祝段对于其下游流域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天祝县地处甘肃中部、武威市南部、祁连山东端 (东经102°00′~103°40′、北纬36°30′~37°35′之间) , 南北长158.4公里, 东西宽142.6公里, 土地总面积7147平方公里。海拔2040米~4874米, 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0.2℃~1.3℃, 无霜期100天~160天, 年降水量265毫米~600毫米, 多集中在7月~9月;年蒸发量1200毫米~1700毫米, 全年日照时数2500小时~2700小时, 自然灾害发生频繁[3,7]。天祝县林地面积为255866.67公顷, 森林覆盖率33.08%。乔木树种有青海云杉、桦树、山杨、油松等;动物有麝、雪豹、蓝马及、马鹿等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40多种;中草药有羌活、秦艽、冬虫夏草等130多种[8,9]。

二、天祝县社会发展现状

天祝县管辖19个乡镇、172个行政村, 总人口23万, 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华藏寺是全县政府所在地, 距省城兰州144公里、武威市130公里, 交通和通讯便利[10]。石羊河天祝段流经东大滩、西大滩、朵什、安远、哈溪、大红沟、毛藏、祁连、旦马9个乡镇, 77个自然村、19009户、8.6万人, 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7.4%, 其中贫困人口7.29万人;总耕地面积24800公顷, 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4.56%;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 (以小麦为主, 其次为玉米、大麦、蚕豆、薯类等) , 经济作物约占12.6% (主要有胡麻、油菜、甜菜等) ;以玉米、啤酒大麦、葡萄等为基地的农业特色产业种植区是本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草原总面积177533.33公顷, 占全县草原面积的45.4%, 9个乡镇牲畜实际饲养量为34.1078万头 (57.3412万个羊单位) , 畜种主要以牦牛、高山细毛羊、本地山羊和绒山羊;有4个国营林场, 33个护林站, 11个苗圃, 共有林地面积138193.33公顷, 占源头地区总面积的39.14%;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 现已发现的有金、铜、铁、锗、萤石等30多种, 经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批准探采的企业32家[10]。

三、目的和方法

㈠目的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社会经济和群众生活状况;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以及当地适龄入学儿童受教育情况等。

㈡方法从2009年~2011年5月~8月期间, 采用现场调查、访谈、问卷和文献法收集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群众生活状况、环境保护意识和学生受教育情况等[11,12]。

四、调查结果

㈠根据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见表1) [11,12]

说明:1头大畜按4只羊单位算, 一个羊单位按理论载畜量10亩草场计算, 按实际数羊单位平均只有4.64亩草场。

㈡现场调查范围

双龙沟金矿和煤矿区;哈溪镇;天祝县生态移民搬迁区;石羊河流域天祝段水源涵养林区方圆50公里范围内的村庄。

㈢访谈对象

同上, 共计访谈69人。

㈣问卷调查对象

天祝县第三中学初中部学生200人 (三中地处哈溪镇) 。

五、结果与分析

㈠现场调查结果

先后四次到石羊河流域天祝段水源涵养林区及周围村镇开展社会调查。调查发现, 一方面是当地自然环境较脆弱;二是人为破坏严重。双龙沟地处高寒山区, 自然条件恶劣, 土地贫瘠, 贫困人口多;交通信息闭塞;农牧业基础薄弱;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较差。导致思维方式和经营手段相对落后, 经济结构单一, 加之干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 致使当地居民经济和生活较困难。沿途可见的大片草原退化, 河流沿岸山坡荒漠化, 农田的庄家长势较差。双龙沟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淘金盛行, 在利益的驱使下, 人们疯狂地伐木倒植、掘井挖沟, 所到之处积沙成山、沟壑成渊, 植被皆被破坏。目前, 私人小金矿已被政府叫停, 但其所遗留的残局依然存留 (沿山坡随处可见倾倒的煤灰及废弃物, 环境破会严重) 。

当地农业生产方式和水资源利用依然粗放。根据资料显示:区内农业用水占到总用水量的90%以上, 粮食作物毛用水折合约7500立方米/公顷, 平均产粮仅0.25公斤/平方米~0.44公斤/平方米[7]。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人们的传统观念和耕作方式仍然限制着农牧业生产。

在教育方面, 近年来实施了世行贷款项目和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 总投入260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 配备了课桌凳、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 基本完成了学校硬件设施配备和改造, 为民族地区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教师的工资能按时发放, 给学生补助经费也能按时兑现。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很大改善, 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尊师重教的氛围基本形成了, 但是教育质量和水平尚待提高。

㈡访谈调查结果

在样区内访谈69人, 其中干部9人、教师6人、农民15人、牧民16人、司机3人、学生20人, 按照职业和年龄大致分为6类人群总结如下。

1. 县城干部谈到:

自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 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领导群众对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做了很多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与国家的预期目标相差甚远。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生态环境脆弱, 破坏较严重, 实施生态修复很困难;生态植被修复的周期很长, 补偿机制不健全, 群众积极性不高, 资金投入不足, 治理过程缓慢;气候明显变热, 冰雪线上升, 水源补给不充足;矿业开采过度, 前期工程回填了一部分开采区, 但是后期生态修复工作开展缓慢;过度放牧, 农、林、牧业的矛盾突出, 工作很难开展。

2. 双龙沟牧民谈到:

全家8口人, 1人在某单位工作, 4人在家务农, 3人上学。家中有70多只羊, 5亩山地 (年产粮食约5250公斤/公顷) ;家庭每年收入约1.0万元。基本能满足家庭生活消费。谈到80年代时就在双龙沟打工淘金, 地方政府在前几年关停了大部分小金矿, 现在还是有一些人偷着挖金矿。政府关停小金矿对牧民的生活影响很大, 经济收入明显下降了, 只好养羊谋生。

3. 初二年级学生谈到:

学生的家住在双龙沟海拔3000米左右的林区, 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养牛 (家有60头牦牛, 每头价值2000元~3000元) 。当地牧民养殖牲畜的模式都是放养, 现在草场退化较严重。当问及周围的儿童上学情况时, 他说, 在他家周围的同龄人中绝大多数在上学。近年来由于学校减免学生的书本费, 家长大多支持孩子上学。

4. 学校教师谈到:

年收入1.5万元, 学校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早些年他家有人在天祝某煤矿打工, 矿产开采确实也对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起到过一定的支持作用, 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大。他很支持国家的综合治理政策。

5. 农民 (61岁) 谈到:

家住在哈溪村, 家有7口人。孙女正准备考大学, 另外一个孙子在上初中;有2人在黄羊镇农场打工, 自家还有几亩地, 收入基本能维持全家人的生活。据她讲, 村子里大部分的劳动力都在外打工, 每年去新疆采棉花的人很多。问及开采金矿对环境影响时, 她说草成退化了, 沙尘暴多了, 下雨和下雪的机会少了, 这与环境破坏有关。

6. 机动车司机谈到:

家住大红沟乡, 现在靠一辆微型面包车从事个体运输。自己在80年代时也是个淘金者, 那年代这里约有10万人淘金, 当时的双龙沟很热闹。他说以前开采金矿时挖的矿道很深, 大部分没有填平, 因此造成了环境破坏, 现在要回填那些深沟需要很多的钱, 如果要想恢复上面的植被, 至少需要50年。现在每年会有许多人进山挖虫草。

以上访谈结果表明:大家都已经认识到由于人类不当的行为, 导致生态环境退化, 由此影响了气候变化, 降水量减少, 草场退化, 石羊河水环境被污染。

㈢问卷调查结果

在调查过程中, 从个人环保意识、关注环保事业、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等方面设置了一组问卷 (样表从略) ;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天祝县第三中学初中部的学生 (该校靠近调查样区, 对本地的情况有较深入的认识) 。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77份, 其中男生97人, 女生80人, 少数民族学生93人 (见表2) 。

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对环保知识了解不多, 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不仅了解到了自己家乡存在的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草地萎缩、土地荒漠化, 地表和地下水资源过度利用引起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 , 对所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以上调查结果, 分析总结后反映出以下主要问题。

1.自然条件脆弱。由于当地生物多样性较低, 结构简单, 生态系统稳定性差, 容易遭到破坏, 退化后的生态环境修复和重建过程相当困难。

2.受到全球大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趋暖导致干旱, 受到人类干扰活动的影响, 导致整个祁连山冰川大幅缩减, 雪线急剧上升, 蓄水量减少 (据估算祁连山的雪线已经上升了200米~800米, 最低雪线还会继续升高, 将由2000年的4400米上升到4900米以上) [6]。

3.人为因素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在山区由于人为砍伐森林、过度放牧、采矿、挖药材、开荒种植等, 导致植被严重破坏, 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目前, 有近1500平方公里的林草地被垦殖, 山区的植被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祁连山灌木林线的上移、草原荒漠化, 涵养林地保水能力减弱, 调节功能降低;水土流失面积增大, 大量泥沙及漂砾随洪水而下, 淤积河床及水库。⑴矿产资源开采者图利当前利益。以前开采过的地区由于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当前还有非法乱挖滥采矿者, 致使流域内山地、河床大面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区域内矿业垃圾、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也是土地沙化和草场退化原因之一。⑵农牧民思想传统, 缺乏环保意识。当地农牧民仍然沿袭着“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的传统思想, 过分的向大自然索取生活资料, 砍伐森林、扫取林区腐殖质作为燃料的现象屡禁不止, 从而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过程。⑶石羊河流域天祝段水源涵养林区9乡镇草原总面积266.3万亩, 能够承载的牲畜约26.63万个羊单位, 而实际饲养量为34.1078万头 (只) , 超出30.7112万个羊单位;山羊养殖数量较多, 山羊对林木、草原的破坏能力很强, 导致大面积的灌木林地和草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⑷祁连山林区是羌活、秦艽、冬虫夏草等130多种名贵中草药富集林区, 当地农牧民为了维持生计, 每年春季都有大批的车辆、人马涌向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区。无序的滥采乱挖, 致使生物资源在遭到掠夺性破坏的同时, 使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⑸单位面积的农田效益低, 浪费更多的水资源。根据文献报道, 近20年来全流域人口增加了33%, 农田灌溉面积增加了30%, 粮食产量增加了45%, GDP翻了约6倍, 而水资源量反而减少了约1%, 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人们为了发展经济, 过度开发水资源, 年超采地下水量达4.32亿立方米[11,12,13,14,15,16,17,18,19,20]。

4.管理机制不健全, 措施不完善, 未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⑴政府在生态恢复和重建过程资金投入不足。据了解, 国家对石羊河流域2006年~2020年重点治理工程规划总投资47.49亿元, 其中天祝县规划投资0.24亿元, 主要用于祁连山区生态移民4000人。但缺少投入生态恢复和重建项目的资金[21], 因此, 该地区生态治理和修复所需经费欠缺, 不能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⑵政府对水源涵养林区的补偿机制不完善。虽然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规定, 要求农牧民休牧、禁牧, 禁止农牧民进山采挖药材, 但是由于补偿机制不健全, 不能满足农牧民维持生计的需要, 这些法规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⑶政府缺少激励措施, 干部、群众治理积极性不足。由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地处高海拔山区, 交通不便, 通信困难, 工作环境条件更是艰苦, 工作人员在面对困难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时, 会产生消极情绪。⑷责、权、利失衡。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在源头—天祝县, 重点在祁连山水源涵养植被的保护, 而其作用体现在生态效益上, 受益地区主要在下游及周边地区。长期以来, 投资、担责、建设和管护任务以天祝县为主, 县上每年支付资金高达1400多万元, 但是受益者在下游, 这样不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和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⑸基础设施薄弱。护林防火基础设施极为薄弱, 不具备扑救森林大火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5.农、林、牧矛盾突出, 严重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发展。天祝县是一个以发展农牧业为主的自治县, 随着林区人畜数量的逐年增加, 农业与林业、牧业与林业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 各项生态工程建设地块落实难度大。如退耕还林 (草) 、“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工程的造林和封山育林都需围栏管护, 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投资, 给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培育、管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发展。

六、恢复生态环境的对策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在于源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重建。从源头治理有利于该流域综合治理快速见实效, 有利于保护下流绿洲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大教育建设投入、培育和强化民众的环保意识;二是广泛宣传, 动员全民加快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步伐, 确保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三是切实落实休牧禁牧制度, 发展特色产业, 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四是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 合理节约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五是合理发展生态旅游业, 促进自然资源综合有效利用率,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1];六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积极设法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七是大力普法, 严格执法, 恢复往日的生态环境, 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八是建立水源涵养林补偿机制, 调动和培育公众广泛参与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七、小结

上一篇:语言多准则群决策下一篇:高效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