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现状调查

2024-09-10

安全现状调查(共12篇)

安全现状调查 篇1

1 前言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的建立、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推行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 已有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对一些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开展自我药疗。而所谓自我药疗, 是指由个人选择和使用药品治疗可自行判别的疾病或症状, 其选用的药品通常是不需要医师处方的安全、有效的药品[1]。根据国际自我药疗行业协会 (WSMI) 的定义, 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师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使用非处方药 (OTC) , 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 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2]。

我国公民一直就有自我药疗的传统。据2003年度“消费者购药行为与影响因素的深度研究报告”:约82.5%的消费者都有过进药店购买药品的经历。“大病上医院、小病去药店”的保健模式已在我国逐步盛行[1]。但是, 药物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它在防治疾病、保障身体健康的同时, 也可能会产生某些不良反应, 甚至具有社会危害性。迄今为止, 人类还不能研制出完全有益而无害的药物[2]。在2005年, 由《健康报》、《健康文摘报》、《中国卫生》杂志和《大众健康》杂志共同组织的历时五个多月的百姓安全用药调查, 调查对象覆盖中国内地所有省、市、自治区, 共收到有效问卷六万多份;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十分严重, 约占用药者的12%-32%;全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 至少有250万住院病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死亡的患者人数高达19万[3]。

为了解我国公民家庭用药安全状况有无改善, 药学院与第九学生工作办公室联合组织在校生于2012年7~8月暑假期间, 对重庆、四川、甘肃、山东等27个省市公民进行了《安全用药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家中常备内外用药的种类、药物的选择、药物的储存等七项指标;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收回有效问卷277份。初步分析的结果显示:性别、地域与安全用药之间没有相关性, 但年龄则是影响安全用药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具体调查结果陈述如下:

2 调查结果

2.1 被调查对象的年龄:

被调查对象以年轻人为主, 各年龄段的人数和分布情况, 请见表一。

2.2 家中常备的内服药:

此次调查以家中最常用的感冒药、板蓝根、镇痛药为主要调查品种, 其它内服药物作为附带观察指标。同时, 将年龄段与用药情况进行对应排列, 详情见表二。总体而言, 感冒药 (78.24%) 和板蓝根 (60.29%) 的储备率要远高于止痛药 (38.63%) 和其他内服药 (25.63%) 。

注:表中数据的百分率是指该项目在某一年龄段中占该年龄段总数的比例, 例如:总计中, 感冒药项目下的百分率为217/277×100%=78.24%。

2.3 家中常备的外用药:

被调查的常备外用药主要是消毒水、消毒酒精、消肿止痛软膏和其它外用药等四种。不同年龄段或总体药物储备率的计算方法与表二一致, 消肿止痛软膏 (48.74%) 和消毒酒精 (46.93%) 的储备率要高于其他外用药 (23.83%) 和消毒水 (22.02%) , 详情见表三。

2.4 中西药的选择倾向:

表四的数据显示:无论是在整体上, 还是在年龄段上进行比较, 在中西药的选择上, 公民更倾向于选择西药 (除了在30~40年龄段) , 详情见表四。中西药选择百分率的计算方法与表二一致。

2.5 存放药物的原则:

药物的合理存放, 关系到用药安全。最重要的避免药物变质 (41.52%) 、小孩够不到的地方 (22.74%) 的原则被关注度不如取用方便 (53.43%) 。说明大多数家庭对于如何正确储存药物认识不足, 详情见表五。存放药物原则被关注度百分率的计算方法与表二一致。

2.6 定期清理过期药物:

定期清理过期药物是家庭用药必须高度重视的环节, 以防发生各种用药意外事件[1,3,5]。表六数据显示:整体上看有超过57.4%的被访者会定期清理过期药物, 说明公民的定期清理过期药物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17~18岁群体中仅有33.33%的被访者会定期清理过期药物, 提示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家庭用药安全的意识教育。定期清理过期药物百分率的计算方法与表二一致。

2.7 药品广告对药物选择的影响:

广告对各种产品的销售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表七的结果显示:总体上来说药品广告会对60.65%的被访者产生影响。为了减少不良药品广告对患者的危害, 国家必须强化对此类广告的管理力度, 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药品知识的宣传与教育[1,6]。药品广告对药物选择影响的百分率计算方法与表二一致。

2.8 药物治疗适应症的认知度:

表八数据提示:绝大多数公民关注自身健康 (占被访者的98%) , 对药物治疗适应症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不全面和不透彻的, 容易产生用药不当[6,7]。药物治疗适应症的认知度百分率计算方法与表二一致。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提示:随着公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随着医药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的不断细化和强化, 我国公民的家庭用药安全意识与2005年调查结果[3]相比较而言, 有了明显的提升。人们具有一定的安全用药知识的储备, 尽管不够全面、深入;此外, 公民科学存储药物的意识, 对药品广告的可靠性、科学性的理解上存在误区, 有待改善[1,7]。因此, 为了进一步做好家庭用药安全工作, 维护我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特提出如下建议, 供有关部门和人士参考:

3.1 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不断提高公民的安全用药能力

采用各种媒介 (比如: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书籍、网络等) 普及药物的基本知识, 强化公民的合理与安全用药意识;注重引导正确的健康价值观, 通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采用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来指导和提高公民合理用药的能力。

3.2 规范OTC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

药品的说明书和标签对于指导公民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尤其重要。当前我国的OTC包装、标签和说明书还不是很规范, 不能满足公民合理用药的基本需求。因此, 必须规范OTC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 要将《药品管理法》中关于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 让公民能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指导自己合理用药, 尽量减少健康风险[1]。

3.3 推广实施《优良药店工作规范》, 广泛开展消费者用药咨询服务

药店在公民的自我药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药店的经营管理和药学服务直接影响着公民的自我药疗行为, 关系到公民自我药疗的效果及健康风险。因此, 必须加强对药店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推广实施《优良药店工作规范》 (GPP) , 尽快在零售药店配备合格的药师, 建立规范化的药品咨询服务体系, 为消费者提供药学服务, 承担消费者的用药咨询, 帮助其正确认识药品、选择药品, 掌握用药方法, 认识药物不良反应及存在的健康风险, 将是一个不错的举措。通过提高药店的经营管理和药学服务水平来帮助公民提高自我药疗能力, 将有助于降低健康风险, 促进公民健康[1,7]。

摘要:家庭用药已广泛存在, 而怎样安全和合理地在家中使用药物?开始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我国公民家庭用药现状, 本文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 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安全用药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家中常备内服或外用药种类、药物的选择、药物的储存等七个方面, 并对被调查对象进行了安全用药知识的宣讲。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安全用药的行为获得了较大的改善, 但在药物储存、药物的选择上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值得有关部门和人士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家庭,安全用药,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胡银环, 张亮.我国公民自我药疗健康风险的行为干预策略探讨[J].中国药房, 2005, 16 (18) :1437.

[2]金迪.病情发展对临床合理用药的需求[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9C) :28.

[3]中国百姓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 年致死约1 9万[N].新华网, 2005, 01, 24.

[4]杨晓.从中西药比较看中药的正确使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12 (3) :170-171.

[5]韩为莲.过期药品的危害与回收[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9) :156.

[6]陈敏章.国家基本药物[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7]王强, 赵东升, 王绍诚.家庭安全用药宝典[M].江苏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安全现状调查 篇2

学校门口在学生上学放学时常常发生交通拥堵,学校学生比较多,家长接送子女,学生安全状况令人担心。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确定本次校外活动的主题――校门口交通拥堵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问卷调查,找出校门口交通拥堵的原因。并结合学校、家长提出的建议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

校门交通拥堵调查交通安全

【选题依据】

学校门口在学生上学放学时常常发生交通拥堵,学校学生比较多,家长把汽车随意停放在路边接送子女,学生安全状况令人担心。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确定本次校外活动的主题――校门口交通拥堵现状的调查研究。

【研究价值】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了解造成学校周围交通拥堵的原因。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研究内容】

1、学校门口存在哪些交通隐患。

2、造成学校门口交通拥堵的原因。

3、学校、家庭和社会如何行动起来改善学校门口交通拥堵现状。

【调查方法及过程 】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等方法。在学校范围内对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在校外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到交警队虚心听取交警叔叔的意见,并实地考察了学校周围适宜停车的场所。最后,我们对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 分析,提出一些建议。

活动一:统计校门口高峰时段车流量、家长违规停车开车现象。

为了解每天上放学时有多少车辆会经过学校门口、有多少车辆违规停车。在明确分工后,进行实地考察,并拍摄照片。我们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两次进行测量上学放学时段20分钟的车流量和违规停车情况。由于车流量较大,我们综合科技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测量,再取平均值,以求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另外还进行对学校旁边的流动小贩、小吃摊等进行了记录和汇总。

在短短的20分钟内,我们校门口前就有500辆左右的汽车穿梭在马路上、200多辆次违规停车。平均不到3秒就有一辆汽车通过校门口的斑马线,而同学们就是在这500多辆汽车中走过马路。学校教师在学生上学和放学时会在校门口维持秩序,有时也有交通警察执勤,在校门口过马路的同学基本安全。但是在校门口较远地方停车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安全意识淡薄,过马路在车辆中穿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再加学校一侧为建筑工地,给我们师生上、下学进出校门带来安全隐患。学校门口道路宽阔,行人横过马路时,没有黄闪信号灯,使得人流量和车流量汇集,造成行人横过马路时人车争道等混乱拥挤情况的发生。 活动二:制定和分发交通拥堵问题调查问卷,采访家长、交警。

为了调查学校门口交通堵塞的原因,我们制定了调查问卷表,对学校学生、家长、交警进行交通安全问题调查问卷。发出160份调查问卷,收回151份有效问卷,并对问卷进行分析研究。

活动二:实地考察学校附近是否有合适的停车场或停车泊位。

门口平时车流量不多,但是车速快,家长在此接送子女,一方面加剧了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有没有更合适、更安全的停车场所呢?

1、距学校步行5分钟左右的康泰路两侧有免费停车位,但很少有家长将车停在这里。通过采访调查,有些家长根本不知道这里有停车场,有些家长嫌路远,不愿子女多走路。

2、学校门前道路两侧有大约20个停车位,相对家长车辆来说远远不够。步行三分钟左右,在南北交接的康泰路和繁荣路上均有停车位。学校对面勤政路上车流量小,但没有停车位,家长担心违法停车。

活动三:提出改善学校门口交通拥堵的对策

1、学校方面曾经提出的解决方案:

(1)分时段放学:为了缓解道路的拥堵状况,采取了分时段放学的措施,即

一、二年级提前放学。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家长接送的较多,错开时间段,可以缓解拥堵状况。

(2)划出家长禁止线,限时限车驶入:道路前划出家长禁行线,在上学放学时段不许通行,避免人员拥堵到学校门口,造成安全隐患。

(3)设立教师值班管理:每天有教师轮流值勤,对过马路同学进行护送,劝阻越线的家长,人员密集时及时疏导,以免发生不测。

(4)请交警大队协助管理:请交警大队派人员在高峰时段来协助管理。

(5)严格控制上下学时间,避免学生因早到校及晚放学造成孩子发生意外。

2、家长们提出的解决方案:

(1)严格实行分时段放学,以错开人流高峰。

(2)勤政路刚改造好,路面宽广,可和交警部门协商,规划一些限时段停车位。

(3)改善学校门口道路硬件设施,如加宽道路、增设行人过街信号灯、附近交叉口实行信号灯区域协调控制、设置隔离栏、减速带等。

(4)长远规划,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学校操场建立地下停车场,由政府投资,学校管理,彻底解决学校老师和家长接送车的停车问题。

3、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

(1)学校多开设交通安全课。通过课堂、讲座和绍兴安全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并通过学生对家长的影响,提高家长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

(2)划出家长禁止线,高峰时段增加交警警力,加强管理疏通。在学校门口50M内,高峰期禁止车辆进出,学校的保安、值班老师协同交警管理,维持好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疏导人员和车辆。

(3)严格落实分时段放学制度,并要求家长配合按时接送。错开时间段,避免家长的车辆长时间滞留在校门口,以缓解拥堵状况。

(4)因地制宜,在学校附近争取更多的停车位,让家长尽量不要把车停在学校门口。学校附近的勤政路可规划一些停车位。

(5)鼓励师生骑车、步行、坐公共汽车到校,减少私家车接送子女放学。 上述建议中有相当一部分需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否则很难落到实处。如高峰时段增加交警指挥,规划停车位、改善学校门口道路硬件设施、利用学校操场建立地下停车场。政府的力量要比学校的力量大,如果政府能够关注这个情况,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会有很大帮助。

活动四:撰写调查报告

活动五:发倡议书

【研究结论与分析 】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造成学校门口交通拥堵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学校门口场地狭窄,停车位少,上下学车流量密集。而学校附近又没有停车场,家长为贪图方便往往将车停在主道或辅道上。

2、校门口有公交站台,过往乘客不遵守交通规则;学生在放学回家路上追逐玩耍,没有注意环顾前后左右,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大型车辆、机动车太多,行驶速度较快,人行横道前没有按规定让行。

3、部分家长安全意识淡薄,缺少文明出行的意识,随意停车、掉头、随意按喇叭、让学生随意下车, 造成车辆无法正常行驶,造成拥堵。

【研究反思】

安全现状调查 篇3

一、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派发共500份,回收495份,回收率99 %,有效问卷493份,有效率99.6%。

1. 学生对安全常识的了解程度。从数据来看,学生对安全常识的了解情况并不理想,2.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38.9%的学生比较了解,4.2%的学生十分了解。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自觉性不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学校必须加大安全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学生所关注的安全问题。数据表明,学生对食品安全与交通安全的关注较多,还关注网络安全、诈骗、校园暴力、地震等问题。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可从学生关注的方面着手,同时也要涉及其他安全问题。

3. 学生接触安全教育知识的途径。途径多种多样,学校教育占了23.4%,所占比例最高。因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最多,有利于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与同学、朋友的交流,网络,阅读相关书籍等也占有一定比例,表明学生有意愿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家庭教育占了总数的18%,表明该校学生家长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

该校学生能多途径了解安全教育知识,家庭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再加上学校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机制,有利于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4. 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利用的资源。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有主题班会、安全演习、电影、电视和短片等形式,都较为生动、有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宣传栏、宣传小册子等书面材料的广泛应用,能够让学生在空余时间查阅,保证学生了解安全教育知识的高频率。此外,还有讲座、动画课件、网络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5. 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的总体评价。从数据来看,该校的安全教育仍有提升空间。因为大部分学生仍觉得如今的安全教育工作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学校仍需加大力度。

6. 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资源的评价。学生表示并不理想,学校所选取的安全教育资源质量有待提高,数量上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反应出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的期望高、要求高。

7. 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看法。从数据看出,大部分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学校所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表示不满,总体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应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启发,从质量、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改进,努力完善。

8. 安全教育模式。以“安全教育月”为重点,贯穿整个学年;班会课与安全教育工作相结合;安全教育制度规范化,流程清晰。

二、建议与对策

1. 政府、社会方面。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集中社会资源、力量和智慧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和活动。根据社会相关情况建立安全教育规划或方案,安排行之有效的安全。

2. 学校方面。(1)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如定期开展不同级别的安全教育工作会议和安全宣传大会;让教职工担负起保障学生安全、维护校园稳定的责任;鼓励教师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时刻保证必要的安全防范,防患于未然。(2)采取多种安全教育形式。如定期对师生进行地震、火灾演练;组织展览、观看电影、派发安全常识小册子等活动;举行安全知识演讲、有奖竞答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3)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宣传,与家长进行交流,提高家长的警惕性,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使学生在学校、家庭的安全都能获得保障。(4)联合社会力量一同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全方位确保学生的安全。通过开展警校共建活动,打击外来的安全威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综合治理。

3. 学生方面。配合学校内外的各种安全教育活动,最大化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从自身出发,提高安全防范、保护意识,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多方面、多渠道了解、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技巧。注意校园和家庭的安全设施设备的完好性,以便第一时间掌握漏洞,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社区消防安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篇4

社区作为城市基本单元, 是一个人口密集、活动频繁、财产集中的有机体。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社区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发展, 然而火灾隐患依然很严峻。调查显示[1], 近年来, 社区火灾事故频发, 在一些大中城市, 居民家庭火灾已占到火灾总数的6 0%以上。

2010年7月19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河北路仁居三巷187号的一栋三层居民自建房中, 一名5周岁儿童玩火引燃楼梯间存放的可燃杂物, 发生火灾, 造成1 2人死亡、1 7人受伤[2]。

2008年9月21日, 深圳龙岗区舞王俱乐部火灾事件, 舞王俱乐部正在举行一场室内烟花晚会, 由于打烟花打偏到天花板引起火灾事故, 事故共造成43人死亡, 住院59人, 留院观察6人, 行政拘留相关事故责任人1 2人[3]。

2006年拱北小区永宁坊高层住宅因巨型烟花燃放不当引发大火, 起火点2002室全部被烧空, 相邻的2001室、2003室住户损失惨重[4]。

诸如此类案例很多, 本文不再列举。然而, 透过这些案例不难发现, 社区火灾一旦发生, 社会影响巨大, 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社区消防安全理论研究现状

对于社区消防安全, 专家学者们大多从某一个角度进行研究, 并且很多社区消防研究包含在对社区安全或城市消防安全的整体研究中。如马英楠[5]在《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研究》中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安全社区创建进行指导。骆原, 刘玉波, 刘洋[6]在《浅谈首都火灾防控面临的问题与措施》则对北京整体的火灾防控进行了研究, 文中指出北京的消防形势不容乐观, 科学构建火灾防控体系是消防工作的当务之急。王铭珍[7]在《日本的社区消防》中阐释了日本消防的广域化理念, 同时指出, 日本在加强建筑防火措施和普及消防知识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唐黎标[8]在《美国社区救灾反应队》中提到美国通过组织市民建立救灾反应队, 并对反应队成员进行严格训练, 来提高全社区抗御灾害的整体能力, 这对我国社区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 当前, 中国与外国在社区消防安全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1) 在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国外的社区呈现出了政府重视、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的局面, 但社区内部力量仍占主导地位, 社区事务自治处理水平仍相当高[9];而我国长期以来, 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事业单位、公众聚集场所等重点单位、部门的消防安全管理上, 忽视了对社区尤其是居民住宅区的消防安全管理[10]。 (2) 在社区消防基础设施方面。国外除了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外, 社会其他非政府组织也积极配合, 致力于社区服务;而我国的部分社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不愿在消防设施上投资, 再加上其内部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 所以部分社区消防建设方面存在组织不健全等问题。 (3) 在社区消防教育方面。西方各国家都相当注重居民安全教育问题, 更由于国外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 其以“公众消防”的理念制定了专门的消防教育文化;而目前我国部分社区内群众的自发率较低, 同时受资金相对制约, 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比较乏味、千篇一律[10]。

二、社区消防安全调查与方法选用

1、方法选用及研究过程分析

鉴于我国社区消防安全数据的缺乏, 参与研究的人员较少的现状, 课题组设计了《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调查问卷一》 (简称《问卷一》) 和《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调查问卷二》 (简称《问卷二》) 课题组采用典型社区的调研方法, 以期了解北京社区消防安全现状。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是北京典型社区的居民及社区基层管理人员。

2、调查抽样及过程说明

为反映不同类型社区普遍存在的消防问题, 课题组调查了北京市海淀花园桥社区、人大附中社区、百万庄社区、木樨园第二社区、紫竹院社区、金鱼池社区、东升园社区、华芮家园、中石油石化社区、航天桥社区各具特点的10个社区, 并结合社区规模大小确定问卷发放数量。

本次调查中共发放了3 1 5份《问卷一》, 实际收回3 0 0份, 问卷回收率达到9 6%。在回收的3 0 0份问卷中, 有效问卷数为2 1 7份, 问卷有效率为7 2%。《问卷二》共发放了6 0份, 实际收回5 0份, 问卷回收率达到8 3%。在回收的5 0份问卷中, 有效问卷数为43份, 问卷有效率为8 6%。

三、社区消防安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06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中, 明确提出了“做好社区消防安全工作, 提升社区消防安全水平”的要求。消防工作迫切需要被提上社区安全管理日程。结合本次调查, 对北京市社区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如下。

1、部分社区管理机构职能紊乱

我国城市社区的主要组织机构有街道办事处 (简称街道办) , 社区居民委员会 (简称居委会) , 物业管理部门 (简称物业) 等。街道办是政治性社区组织, 肩负着总协调管理指挥职责。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 物业管理部门是商业性服务组织, 二者是防火和灭火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机构[11], 然而在调查中发现, 部分街道办事处将其总协调管理指挥的职能部门分配给了居委会以及物业, 致使街道办在社区消防设施检查, 人员配备和防火演习等问题上不作为。而居委会和物业需要全权代其执行, 部分管理机构职能紊乱导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层出不穷。

2、部分社区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

消防通道, 消防水泵, 消防水源和消防器材, 报警系统等都是社区消防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些设备同时工作时, 可以起到初步灭火的作用。然而调查表明, 部分社区消防设施配备问题较大。如图1所示, 有68.2%的居民反映社区中配备了齐全的消防设施, 27.7%反映社区路口和重点路段安装了监视和报警设备, 另有45.6%反映只有部分路口和路段安装。这样的配备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发现、扑灭火灾的要求。

3、部分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

根据《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第一章第二条规定,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照本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举办社区消防安全教育, 帮助居民了解周围环境中的危险源, 增强全民安全意识, 是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多数社区中设立了消防宣传专栏、灯箱、标语、警句、宣传画、横幅、黑板报等消防公益宣传设施, 但是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居民了解消防知识的需求, 仍存在很多问题。

(1) 教育讲座开展少。从图2教育讲座的开展情况的数据显示有18.3%的居民反映社区定期举办安全教育讲座, 81.7%反映社区偶尔甚至不开展安全教育讲座。

定期举办消防安全教育讲座可以加深居民对社区安全隐患的认识, 对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 不能定期开展消防演习。从图2消防演习数据中得知13.8%的居民反映所在社区会定期举行消防演习, 47.5%反映偶尔会举行, 38.7%反映没有举行过。

在真实情况下, 应急组织机构的人员能使用应急预案的机会是非常少的, 因此只有在演习中检查应急的漏洞和缺陷, 再加以修正和加强[12], 才能不断完善预案, 使预案在突发事故面前更好的发挥作用。

4、部分社区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欠缺

社区内的单位应认真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 开展消防检查和防火巡查, 落实各级防火责任制。

(1) 部分社区消防安全专业人员缺乏

表1显示出, 社区管理人员中专业消防人员和安全人员分别占5 3.3%和3 5.0%。从表2数据中得知, 9 7.3%的社区管理人员掌握了一些特定的灭火技能, 并且向居民做火灾培训的占72.7%, 其中由专门的安全人员培训的仅占27.3%, 其余的都是非专业人士培训。尽管这些非专业人员对简单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有一定了解, 但对其特殊的用途和要求不够详细, 错误的培训有时会带来更大伤害和损失。

(2) 部分社区未定期排查安全隐患

社区隐患排查的情况由图2统计数据显示, 17.0%的居民反映社区定期排查安全隐患, 61.0%反映偶尔排查, 22.0%反映不排查。

居民住宅的火灾多数是由电线短路, 电器故障或者煤气, 液化气使用不当引起的。因此, 预防住宅火灾极为重要。由图2数据显示社区中安全人员定期地进行电气隐患检查的占了79.0%, 偶尔检查的21.0%。社区中, 很多变压器上线路盘根错杂, 有的线路年久失修, 绝缘层破坏或线路断裂。随着时代的发展, 居民家庭用火用电的情况增多, 火灾荷载增大, 导致火灾发生的危险性也在增加。

消防设施需要定期检查, 灭火器等容易过期的消防设施需要及时的更换, 以便消防设施在火灾发生时起到初步灭火的重要作用。

5、应急预案效果有待于加强

应急预案是事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件) 或灾难进行预测, 而预先制定的应急与救援活动、降低事故损失的有关救援措施、计划或方案[13]。它一般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

表3显示出93.7%的居民反映社区有相对成熟的应急预案, 在紧急情况下, 可以有章程地疏散居民, 一定程度上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6.3%反映社区没有应急预案, 社区发生突发火灾时, 人员在逃生时很容易造成人员的踩伤, 物体打击等各种伤亡事故, 大大增加了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此外,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 部分居民楼道内都堆放有木板、自行车、煤气罐等杂物, 影响正常通行和应急疏散。表3同时显示反映安全通道没有堵塞的居民仅占35.9%。还有部分居民在调查时表示对消防车通道、安全出口堆放杂物过多的情况担忧。障碍物存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居委会或者物业的不作为, 缺乏安全排查管理和消防安全宣传, 以及居民对安全疏散通道的作用有“投机”心理; (2) 小商贩将货物堆积在疏散通道口以便于存取, 物业和小区居民对此现状放任自流, 致使多处疏散通道在突发状况下不能起到逃生的作用。

四、加强社区消防安全的基本对策

1、加强社区安全管理机构建设

(1) 吸纳专业安全人员进入。多招收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 最好是一人一职 (特殊情况除外) , 提高社区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2) 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基础。社区要利用本社区特点, 依靠社区委员会、综治办建立健全消防组织, 签订相关责任书, 明确责任, 确保人员对基层消防工作的管理。

(3) 加强消防法社区宣传。社区管理人员要认真贯彻《国家消防法》、《北京市消防条例》等有关消防法律法规, 组织、领导、协调开展社区消防工作;将社区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制定社区消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社区消防工作会议。

2、加强社区消防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配足配齐社区所需灭火器材, 保证满足快速扑救初起火灾的需要, 并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 确保正常运行。社区管理人员应熟悉掌握简易水喷淋、消火栓、火灾报警、自动灭火系统、灭火器材、逃生设施等消防设施的原理、性能和维护要求。

3、加强群众性消防工作基础

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机构要指定消防安全管理负责人, 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和检查;居民住宅区物业管理单位要制定防火安全条例, 落实消防管理责任, 定期开展防火检查, 整改消除火灾隐患;社区内消防安全管理机构, 开展消防安全互查互督, 保证发生火灾时能够联合组织扑救, 全力提高辖区内基层社区公共消防安全水平。

摘要:社区是新型城市的基层社会, 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随之而来的社区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关注, 社区消防安全便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然而由于历史、观念、制度等原因, 社区消防安全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内部分社区的安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 结合中外社区消防安全对比, 找出社区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 通过分析与研究, 为加强社区消防安全提出建议与对策。

网络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篇5

网络世界丰富多采,融国际、开放、自治、交叉、交互性等等于一体,吸引着大学生在信息海洋中遨游。网络打破了国界,把他们带到了一个神奇、梦幻的世界。互联网在给他们带来灿烂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新的尖锐问题。

网络的迅速发展伴生着网络安全问题,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认识不清,网络安全知识匮乏,网络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淡薄,对网络的强依赖性是导致其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详细了解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情况,为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供依据。

二、调查概述:

1、调查目的

①.对我校大一新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程度进行分层次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分析不同性别的大一新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基本状况,以及新生对于网络安全的态度,和对网络安全的看法及建议。

②.调查我校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对各种网络问题的看法,以及是否有着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面对网络安全问题时是否有正确的应对解决方法以及策略,找寻我校大学生在网络安全意识方面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制定合适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③.分析我校大学生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安全使用网络,以正确的方式对待网络安全问题。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在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进行,以西南政法大学大一新生为主体,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选取刚接触大学的大一新生作为调查对象,从而集中地反应大一新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的情况。

3、调查方式:

通过社交网络QQ向西南政法大学在校大学生发送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问卷,收集并整理信息与数据后,制作成表格以及图表。

4、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见附件,问卷由15个问题组成,主要调查我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基本状况,以及新生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态度,和对万罗安全问题的看法及建议;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08份,回收108份,有效问卷108份,有效回收率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

网络的迅速发展伴随着网络安全问题,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认识不清,网络安全知识匮乏,网络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淡薄,对网络的强依赖性是导致其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我校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经常有意识的去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知识的人占20%,大部分大学生都比较少了解网络安全意识占70%,偶尔有一两次占到了11%,还有部分大学生从来就不会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占7%;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从收回的有效问卷看,绝大多数同学了解病毒防治产品的作用。对于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调查问卷中列出了:垃圾邮件、病毒攻击、账号信息被盗等,有86人了解列表中垃圾邮件一项,有46人知道病毒攻击,32人知道有信息被盗这项安全问题,还有23人完全不知道或者不清楚。这表明我校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还不够重视,对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的警惕度不足,相对较容易遭受网络安全问题,这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

从问卷调查报告中得知,我校大学生的网龄分布分布广泛,主要分为四个网龄段,在我们所得的调查报告中,网龄不到一年的有4人,网龄在1—3年的有12人,网龄在3—5年的有28人,网龄在5年以上的有64人,可以发现的是,我校大一新生的网龄普遍较久,5年网龄以上占据主导地位。对网络的使用时间愈长,对我们这次调查的准确性有助于提升。不过从网龄的长短我们也可以发现,较长网龄的同学的.网络安全意识较强,毕竟长时间在网络的使用中,积累了一定的不同程度的网络安全意识,这一点也是我们值得欣慰的。

在我们调查问卷中的Q5中,问道我校大学生的上网方式,其中有99人使用手机上网,有66人使用电脑上网。毫无疑问,手机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上网工具,在上网方式中独树一帜。根据手机上网的主流,我们在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方面应当尤其注意手机在上网过程中的网络安全问题。

据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在遭遇到网络诈骗的应对方式有多种,有79人选择及时向当地网络安全检查部门报案;有70人选择报案前最好保存证据,如交易记录等;有48人觉得报案是可以联系其他受害人一并到派出所报案,争取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有66人选择以后多学习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表明学生们在对待网络诈骗问题是并不是毫无处理手段,他们依然有着自己的处理方式,其中不乏一些正确的方式。然而,并非所有的同学都知道该如何去处理网络诈骗问题,对于这一严重问题,我们仍旧要提高安全警惕,加强网络安全意识,防范于未然。

四、建议

网络的迅速发展伴生着网络安全问题,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认识不清,网络安全知识匮乏,网络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淡薄,对网络的强依赖性是导致其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安全现状调查 篇6

关键词:出口农产品 质量安全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6-0053-02

在出口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我国的出口涉农企业在国际采购供应链者的主导下,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手段,提升了出口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国内出口型农业龙头企业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技术,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发展出了适合于企业自身的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运作模式,在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浙江省126家出口型涉农企业的调研数据为例,对出口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控现状进行分析,这对提高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1 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特征

以下分析的数据来源于2014年5-6月期间对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金华市、湖州市、嘉兴市5个市的农产品种养、加工型企业的问卷调查。调查充分考虑了样本的分散性和随机性,每个地区大致选择了20-30家企业进行调查,调查之前都通过相关信息对企业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在取得联系后,再到企业进行调研。考虑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点环节在种养生产和加工环节,因此,被调查的企业大多是种养生产与加工型企业。在调查过程中,调查组一共发放145份问卷,通过回收和整理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26份。

2 出口农产品供应链涉农企业对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的意愿与认知

2.1 出口型涉农企业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愿较高

由于农产品种养加工型企业都是采用品牌化经营战略,品牌标识对企业来说既是一种营销但同时又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了有效约束。这种约束在质量安全控制方面会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在政府职能检测机构的例行检测中,一旦检测出质量问题便会面临职能部门的处罚;二是在质量追溯制度下,一旦发现了问题农产品,新闻媒体报道了这家企业以后,市场就会给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相对于农户来说,企业的意愿是很高的。农户之所以不太注重质量安全的控制,与农户的无品牌化经营有直接关系。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涉农企业在继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意愿程度非常高,被调查企业中选择“非常愿意”的比例占95.2%,选择“愿意”的占3.2%,表示“一般”的占1.6%。而没有不愿意和很不愿意的企业。

2.2 出口型涉农企业普遍存在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动机

出口型企业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的最大动机是为了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92.1%),其次依次是响应政府质量监管的需要(86.8%)、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驱使(72%)、满足消费者安全消费的需求 (65.8%)、塑造产品质量第一的企业形象(57.9%)、市场竞争的需要(50%);确立行业领先地位的需要(31.6%)。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是政府的规制,说明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让企业承担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带来的成本是比较重要的。

2.3 出口型涉农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认证的认知程度高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负责人都非常清楚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認证程序,不了解和不知道的很少,不足1%。以上数据表明,出口农产品种养加工型的涉农企业对于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都有着较高的认知度,随着最近几年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曝光,给企业也增加了许多压力,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方面有较高的认知度。90.1%的企业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可以提升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客户对产品的信任,84.2%的企业认为认证可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的市场效应,67.5%的企业认为认证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62.5%的企业认为认证可以响应政府号召,企业积极推动实施,仅有少数企业认为会增加生产成本(5.3%)。

2.4 出口型涉农企业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认识

通过调查得知,有有93.7%的企业认为,政府选择加强对农药、农资等投入品的监管可以有效提升出口农产品在生产种养源头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说明源头很重要,而且很多企业也很难去控制源头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被问道“您希望政府在质量检测中,如何进行检测?”时,有93.7%的企业认为可以选择政府委托的第三方进行质量检测,表明企业还是需要第三方权威认证来显示自己的信心,另外,基于成本考虑,出口企业不希望检测机构进行多次检测。

3 出口农产品供应链涉农企业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状况

3.1 出口涉农企业农产品生产执行标准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出口型涉农企业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较大,比例为81.8%;采用国家标准的企业比例最高,达到86.9%,之后依次是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可以初步看出,目前浙江涉农企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还比较高。

3.2 出口企业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89.3%的出口型涉农企业已经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93.7%的企业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表明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是目前出口型涉农企业采用最常见的认证形式。另外,调查数据还表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形式还是“产品”认证,其它形式的体系认证相对要少一些。

3.3 出口企业实施农产品标识管理制度状况

农产品标识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控制制度,它的推进实施可以为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调查统计结果见表3-43。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91.1%的企业选择了其生产的农产品是要用专用材料进行等包装的,84.2%的企业选择用简单包装方式进行包装,没有农产品没有包装的,说明浙江省出口农产品非常注重包装策略的应用。

3.4 出口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设置状况

通过对这些出口涉农企业的调查发现,94.7%的被调查企业建立了“对货源进行质量检测与记录制度”,100%的企业建立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度”,97.3%的企业建立了“出厂检测与记录制度”,81.6%的企业建立了“销售台账制度”,81.6的企业建立了质量安全事故处理制度,55.3%的企业建立了问题农产品召回制度,只有79.5%的企业建立了质量追溯制度。这说明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很好。

3.5 出口涉农企业实施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的主要环节与瓶颈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出口涉农企业认为,农产品质量控制最困难的环节是种养前环节,占被调查企业的60.5%;比较困难的是种养生产加工过程,占被调查企业的31.6%;产后储存和流通环节,占5.3%。在对企业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的主要瓶颈问题中,调查问卷中列出了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主要瓶颈,根据企业选择的频次排序,依次是:对农户种养的原料质量难以控制、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未形成、合作农户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同农户的供应链协调较难、销售与流通环节难以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不先进、农产品质量检测成本较高、农产品物流运作成本太高。

4 调查研究的初步结论

通过对126家出口涉农企业自身基本特征、企业管理者特征、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措施、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意愿及认知等方面的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一是被调查涉农农业龙头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经济实力高;企业决策管理者文化程度较高,且大多数具备食品行业专业知识背景。二是被调查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较高程度的认识和重视,其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的最大动机是为了降低因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所带来的企业损失,说明政府加强对企业质量安全管制还是具有较强的管控作用。三是大多数数企业采用了常见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如大多数企业获得了国际通用认证和其它管理体系认证,能按照国际或行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控制;大多数企业建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队伍和设置了一系列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但在质量追溯系统、预警体系、召回制度等方面还有部分企业没有涉及到。四是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质量安全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出口涉农企业要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去控制质量安全还需突破瓶颈问题,如对产地环境的控制、对农户种养过程中的投入品控制,優质优价机制尚未形成、销售流通环节难以控制等。

参考文献

[1]何畅.论我国出口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预控机制[J].学术交流,2011(11):75-78.

[2]阮建女.基于隐形贸易战的农产品出口供应链优化研究[J].世界农业,2012.06:19-23.

[3]汪普庆,周德翼.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与食品安全[J].农业经济问题,2009(03):9-12.

[4]吴元元.信息基础、声誉机制与执法优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野[J].中国社会科学,2012(6).

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篇7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 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安全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 在这样的形势下, 各大高校相继设立了安全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具有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 这就要求本专业在“大安全”的背景下, 力求办出专业特色, 能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安全“百事通”, 这给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 使用传统的工科专业教学模式, 已经不能满足本专业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因此, 如何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成为目前安全工作专业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本文以贵州大学不同年级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 分析了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旨在为改进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二、调查内容及对象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喜欢的课程、不喜欢的课程、喜欢的老师以及理由、喜欢的课堂教学环境、渴望掌握的知识、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等。考虑到学科的发展、培养方案和授课老师的变化, 本次调查对象为贵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大三、大四和已毕业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134份, 收回131份, 其中已毕业学生28份、大三学生57份、大四学生47份。本次调查共耗时1个月, 采取书面问答形式, 以不记名方式进行, 调查结果能真实反映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教学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1.学生喜欢的课程。通过调查, 已毕业、大四和大三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基本都是专业课, 喜欢基础课程的学生较少。经统计分析, 学生最喜欢课程排序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安全人机工程、采煤学三门课程最受学生喜欢。总结学生反馈的原因, 主要有三个方面:课程知识内容、教师教学方法、个人学习倾向性。 (1) 课程内容。学生喜欢逻辑能力强、专业知识强的课程, 特别是上课内容能结合生产实际, 有实验或实践环节的课程。 (2) 教师教学方法。学生特别喜欢责任心强、传达知识生动形象、语言幽默、言传身教的教师。 (3) 个人学习倾向性。学生会根据个人的喜好, 产生学习的倾向性, 比如有些同学喜欢管理类课程, 有些同学喜欢逻辑性强的课程等。

2.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通过调查近三届安全工程专业学生, 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每个年级比较集中在某些课程, 但是每个年级不喜欢的课程却有所区别。经统计分析, 学生最不喜欢课程排序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分别是劳动卫生学、英语、运筹学。此外, 已毕业、大四和大三的学生没有不喜欢的课程分别占11%、36%、16%, 可见学生对目前本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兴趣不高。究其原因, 主要也是上述三个方面:课程知识内容、教师教学方法、个人学习倾向性。 (1)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抽象, 公式过于繁多、复杂。课程知识偏重理论性, 概念多, 理解困难。 (2) 教师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缺乏责任心, 讲课思维混乱, 没有重点, 上课枯燥, 没有吸引力, 照本宣科。 (3) 个人学习倾向性。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不喜欢理论性太强, 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 如劳动卫生学、英语。

3.学生喜欢的教师类型。通过调查, 学生喜欢的教师具有以下特质:认真负责, 和蔼可亲, 上课重点明确且通俗易懂, 语言生动, 有激情, 声音洪亮。

4.理想的课堂。通过调查, 学生心中理想的课堂环境是这样的:老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故事或者结合生产实际传递知识;能启发学生思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寓教于乐, 劳逸结合, 丰富课程内容;老师能和学生适当交换角色,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教学模式改进启示

以上调查和分析表明, 目前贵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存在较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本次问卷调查分析, 笔者总结出以下改进教学模式的启示。 (1)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是整个教学的总设计师, 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控。教师应该具有个人魅力, 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 不但在教学上给学生以帮助, 在做人上也可以感染学生。教师应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生动洪亮地传教授业。“故事”型教学模式, 是学生很欢迎的, 效果也很好。 (2)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体。调查发现, 部分同学会根据个人喜好,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这就对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教学内容应重点明确, 充分结合生产实际,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学了有什么用。 (3) 学生是教学的目的。目前, 在本专业的部分课堂教学中, 没有充分考虑学生, 将其纳入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局限于传统的“传递—接受”的模式, 学生没有被代入感、参与感, 所以大部分学生很难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更别说开发思维、突破创新。此外, 由于安全工程专业部分学生的本科第一志愿不是本专业, 在根源上, 对本专业有一定的排斥。因此从大学一年级开始, 教师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喜爱, 形成自发提高和学习。让学生能够“干一行爱一行”, 主动探求专业知识, 而不是为了学分、为了毕业而学习。

本文通过对贵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 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喜好, 分析了本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切实结合学生需求, 提出了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进的方向, 为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支撑, 为进一步探索高校有效的教学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我国的安全工作现状, 要求各大高校在“大安全”的背景下, 办出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 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安全“百事通”, 这给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以贵州大学不同年级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 分析了贵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向, 为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关键词:安全工程,课堂教学,问卷调查,教学改进

参考文献

[1]姚利民, 曹霞, 黄书真.高校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0) :77-81.

[2]丁妍, 陆昉, 王颖.课堂教学受欢迎教师具体有什么样的特征J].复旦教育论坛, 2012, (4) :19-25.

[3]钱海燕, 肖志国, 陈侃, 丁妍.师生对“教学优点”的不同定义[J].复旦教育论坛, 2012, (4) :31-35.

[4]牛新征, 张凤荔.基于空间信息数据库的专业选修课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12, (6) :54-57.

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特点现状调查 篇8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特点,现状调查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小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安全感是衡量人们心理健康指数的重要标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感的缺失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然而,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小学生普遍缺乏心理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到孤独,没自信,甚至自卑,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对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特点的现状调查对于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安全的内涵

心理安全感起初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一般来讲,焦虑、孤独和自卑等负面情绪对于个体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当个体所能承受的外部刺激或压力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会使个体产生压抑、沮丧、危险等感受,这种感受就是本文所说的不安全感,马斯洛曾对心理安全感下过这样的定义:心理的安全感主要指的是为了满足社会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感觉,进而使社会个体有勇气和能力从危险、恐惧、焦虑的情绪中脱离出来,形成一种积极的、安全的、正面的情绪,来满足社会个体不同层次的需求。马斯洛认为,心理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了人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心理安全感被马斯洛认为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可见,心理安全感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加拿大的心理学家威廉·布列茨认为安全感主要是指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对行为进行支配,并有能力对自身行为负责而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当目标得到完成时,会形成进一步的安全感。具体来讲,安全感主要指的是社会个体的主观感受,同时这种感受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包含着许多因素,如确定感、自信、控制感、自由、安全等。总而言之,心理安全感对于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具有显著的意义。

二、当前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研究现状

心理安全感对于小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缺乏心理安全感会致使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会使其产生一些心理上的疾病,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基于此,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的培养,同时也在努力为小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积极、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普遍偏低,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分析和研究影响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的因素,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导致研究结果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目前我国关于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特点研究质量相对不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研究过程中我国学者盲目地引用外国已有问卷,对心理安全感的定义存在局限性,同时对于特殊群体心理安全感的分析和研究不足,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研究成果的片面性,心理安全感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显著意义,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感、心理特征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但是,目前我国对于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的培养水平,所以,想要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提高我国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质量,为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的塑造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特点现状调查

1. 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通过随机的方式选取了两所小学中的600人,其中男女各300人,对其进行问卷的发放和收回,其中有效问卷600份,回收率百分之百。

2. 研究内容

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等,第二部分包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情绪,通过对其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总结得出当前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的特点。

3. 研究结果

此次研究中,使用SPSS19.0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和测量,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此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600名小学生中有500名小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偏低,50名小学生安全感极强,另外50名小学生没有安全感,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普遍偏低,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是其安全感水平仍需加强。

安全感是衡量人们心理健康指数的重要标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感的缺失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所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水平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安全现状调查 篇9

1 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概况的介绍

在整个建筑施工建设的进行中, 针对所有与工程品质相关联的工作而进行的管理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 涉及的项目和内容较多, 既包含建设企业在施工进行中制定的各项预防措施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 也包括各个相关利益主体为保证现场安全而采取的相关措施。在这其中, 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制定的安全举措是重中之重, 需要进行关键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 影响因素较多, 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处处存在, 时常发生, 一旦疏忽, 就会酿成安全事故, 给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 在施工开展之前, 要重视对施工组织的设计, 遵守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法规, 借助不同手段, 强化安全监管, 在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发展现状

2.1 在当前的建筑市场, 虽然已经具备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约定作为施工的依据, 但是, 很多施工事故仍不免发生和存在, 诱因很多, 主要是对安全管理缺乏深入的认识, 相关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监督体制不健全, 致使事故频发, 主要包含如下价格因素:建筑市场缺乏完善、有效的监督, 很多行为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性, 不利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而言, 施工环境至关重要, 其中很多因素都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需要高度重视, 进行及时排除。在目前的建筑市场, 很多不利因素的存在, 都使建筑工程施工面临威胁, 如工程款支付不及时、非法转包等现象, 对工程安全造成一定的阻碍。但是, 建筑行业恰好缺乏对不规范行为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使得监督效果不佳。分析其中的原因, 很多都是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 责任不明确, 没有落实到人, 很多管理制度和规范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给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造成阻碍, 收效甚微。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之所以出现危险, 跟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和不完善有直接的关系。

2.2 对于健全企业相关管理机制的改革源于20世纪90年代, 在改革的进程中, 管理者的思想和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 进行相关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但是, 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 一些制度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同时, 一些管理者个人素质不高, 安全设施没有进行有效落实, 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性缺乏高度的认识, 使得整个施工环境面临危险, 导致很多不利状况频频发生。

3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 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 致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集中体现在:

3.1 缺乏对建筑单位相关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方面的有效培训, 对安全施工管理认识不到位。

对于施工管理人员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没有高度的重视, 就会造成整个施工进程中隐患丛生。在施工现场, 施工人员的主要构成为农民工, 甚至是临时雇佣, 给整个管理造成巨大阻力。对于农民工而言, 缺乏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团队意识较差, 安全意识薄弱, 没有掌握基本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技巧, 安全思想没有得到较深的渗透, 违纪现象经常发生, 致使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 同时, 很多企业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行之有效的岗前培训, 力度不到位, 时间不够长, 效果不佳, 没有在根本上提升工人的安全意识, 影响了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有效开展。

3.2 施工现场缺乏对施工安全的有力管理。

在施工现场,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其管理过程呈现一定的动态性, 很多不安因素大量存在, 但是, 究其原因, 最本质的还是人为影响较为严重。虽然建筑行业都设置监理机构, 有负责安全的管理人员, 但是, 很多监理人员缺乏较强的责任心, 监督作用不够到位, 没有真正发挥监督的功能。

3.3 资金到位不及时, 建设企业存在对工期的盲目压缩, 对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威胁。

当前, 在很多建筑工程中, 为了追求高利润, 大规模加班加点, 对劳动强度是极大的威胁。另外, 在资金方面, 管理者为了追求成本和造价的降低, 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 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4 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4.1 重视对建筑施工日常工作的巡查, 对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除。

通常, 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关键和必要, 同时, 做好这项工作, 对于安全事故的有效降低效果比较明显, 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 在日常管理中, 进行及时的检查能够实现对隐患的及时发现和排除。

4.2 对安全操作规范进行不断健全、完善和改进。

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员的违章和不当操作引起的, 因此, 在当前的施工进行中, 安全操作规范至关重要, 需要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健全和完善。对于一些熟练工而言, 在经过长期工作之后, 经验丰富, 同时, 随着科技的进步, 建筑施工温习系数实现增加, 因此, 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施工的发展需要, 要对传统的规范、制度进行更新和发展, 保证施工人员能够按照规则制定进行规范性操作。

4.3 对施工人员强化安全培训。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 既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 也要在精神方面给予鼓励, 一旦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 同时安全施工水平又不高, 那么就会使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大幅度上升。

4.4 重视的临电、高空作业以及设备的有效管理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 要高度重视对临电、高空和设备的高效管理, 这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当工程项目确定之后, 要积极开展针对临电变电箱、使用点等设置。有效的临电管理, 能够有效避免火灾和触电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 要注意对安全设置的及时检查。为了做好对高空作业的有力控制, 建立防护网等基础设施, 加强地设备的监管和控制, 避免非操作人员的设备的接触, 保障设备的完好性。

结束语:综上, 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内容, 具有加强的综合性, 其中影响因素较多, 因此,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 要千方百计, 将安全隐患消除在初级阶段。企业要提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 进行不断深化, 制定更加合理、高效的对策, 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顺利性。同时, 要注重人的重要性, 强化安全培训, 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同时, 加大对安全设施的相关投入, 重视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 切实有效的实行安全管理规定等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目标, 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左林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4.

[2]张乃超.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10.

重庆市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调查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幼儿园的级别分层随机抽取重庆市一、二、三级幼儿园各2所, 以6所幼儿园的6个大班作为样本班。在6个样本班随机抽取各10名共60名5~6岁幼儿 (男童34名, 女童26名) 、12名教师 (2名/班) 和6个园长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安全教育的目标定位、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教育评价等进行了调查分析;运用图片情景测查法对安全教育效果进行了研究;运用实物分析法, 通过对教学计划、教学设计的分析对安全教育的时间安排、教育内容进行研究。

1.3 工具

采用自编的《幼儿安全知识和行为测试图片》、《幼儿园安全教育观察记录表》和《幼儿园安全教育访谈提纲》进行调查。《幼儿安全知识和行为测试图片》主要包括幼儿对防电、防火、防交通意外、防利物伤害、防中毒、防震、防陌生人、防溺水、防雷电9个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问题设计分为3个层次: (1) 是非判断, 即判断图片上的行为是否正确; (2) 原因探究, 为什么正确或错误; (3) 行为产生, 即怎样做才安全。《幼儿园安全教育观察记录表》和《幼儿园安全教育访谈提纲》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2 结果

2.1 幼儿园安全教育目标定位不合理

安全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 最终达到让儿童产生预防和应对伤害的安全行为和自我保护能力目的的教育[3]。通过对园长和教师的访谈发现,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合理。多数教师和园长对安全教育目标的认识仅停留于幼儿的认知层面, 缺乏对幼儿安全行为教育的认识。有57%的教师和园长认为安全教育目标是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安全和危险的事物;有19%的教师认为是当危险来临时幼儿可以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财物;只有24%的教师和园长认为不仅是让幼儿了解安全知识, 还要产生安全行为。

2.2 安全教育时间得不到保证, 缺乏有计划的集体安全教育活动

通过对幼儿园教学计划的分析发现,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的教育活动中, 各级幼儿园平均每年用于安全教育的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只有0.7学时, 仅占教育活动总时间的0.3%。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时间相差甚远, 语言教育活动占27.7%, 科学教育占21%, 艺术教育占17%, 社会教育占16.3%, 其他健康教育占17%。其中, 示范园和一级园安全教育的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平均每年1次, 二级幼儿园根本就没有用于安全教育的集体教育活动时间。见表1。

调查发现,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主要散见于日常生活活动各环节教师的提醒、叮嘱、告诫。比如上下楼梯时, 教师会告诫幼儿不要跑和打闹;游戏时, 教师会提醒不要拥挤;午休起床时, 教师会提醒要小心下床, 不要踩到下铺的小朋友;吃饭时, 教师会提醒要细嚼慢咽等。但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体教育活动。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安全教育内容不完善

幼儿园安全教育应该包括预防和应对日常生活伤害 (防火、防电、防溺水、防中毒、防异物锐器伤害、防摔碰伤、防烫伤、防走失、防动物咬伤、交通安全、应对陌生人) 的教育及应对自然灾害 (地震、洪水、火灾、海啸、台风、雷电、泥石流等) 的教育[4]。

本研究发现, 各级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摔碰伤的预防, 占整个安全教育内容的87.3%;交通安全、应对陌生人、防火、防电、防中毒的教育共占12.7%;而防溺水和预防各种自然灾害的教育几乎是空白。可见目前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非常狭窄。

2.4 安全教育方法枯燥

由于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且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5]。加之安全知识是一种体验性知识, 安全教育的目的在于产生安全的行为。所以,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方法应该以形象生动、寓教于乐, 特别是体验教育为主。然而, 在对样本幼儿园0.5 a教育活动的观察中发现, 单纯说教是各级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常见方法, 占幼儿园安全教育方法中的90%左右;偶尔会有教师运用形象讲解、通过文学作品和游戏的教育, 但仅占10%左右。而在安全教育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体验教育却未见运用。

2.5 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

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

安全教育是通过对安全知识的传授最终达到树立安全意识、产生安全行为目的的教育。因此, 对安全教育效果的判断不仅要在认知层面上考核儿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更应该在行为层面上考核其安全行为的情况。通过图片测试发现, 幼儿对不安全行为的判断、对不安全行为危害的认识和面对危险的应对行为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 对不安全行为判断的正确率平均为95.6%, 9个项目中除了玩耍锋利器物和遭遇地震外, 其余7个项目的判断正确率都达到了100%;对不安全行为危害的认识平均降为80%, 只有3个项目 (遭遇火灾、横穿马路、乱用药品) 达到了100%;而面对危险知道如何合理应对的只有50%。其中横穿马路和乱用药物, 有83%的幼儿能正确应对;独自河边玩耍, 能正确应对的有56%;当玩电、遭遇火灾、玩耍锋利器物、遭遇地震、遭遇陌生人、遭遇雷电等危险时知道如何应对的幼儿只有30%~40%。

3 讨论

研究表明, 目前幼儿园安全教育总体水平低下。教育目标定位不尽合理, 只重视幼儿对有关安全知识的了解, 而忽视了幼儿安全行为的培养。有计划、有系统的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太少, 平均每年不到1次;更多的安全教育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活动各环节中教师的提醒、叮嘱和告诫;教育内容多局限于日常生活的预防和交通安全教育, 而忽视了常见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教育。教育部、公安局等10个部委联合制定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在开学初、放假前,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 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办法。”目前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活动设置、途径和内容都没有达到规定要求。加之, 教育方法也多是简单枯燥的说教, 而缺乏体验式的教育。因此, 目前幼儿园安全教育的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大多数幼儿都只能了解一些有关安全的知识, 但却不能化为自己的行为。因此, 尽管教师非常重视幼儿安全, 幼儿安全事故仍频频发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 我国幼儿的伤害发生率为16.5%, 每3个死亡的幼儿中就有1个是伤害所致;伤害是我国0~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6]。因此, 幼儿园不仅要为幼儿营造安全的环境, 让幼儿被动地获得安全;而且更要重视营造一种真实、自然甚至有一定危险的环境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 养成幼儿主动规避危险、合理应对危险和灾害的意识和行为。

关键词:安全,教育,知识,儿童

参考文献

[1]李彦荣.“学校安全教育和减灾”会议综述.教育与发展研究, 2008 (1) :8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31.

[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12-13.

[4]顾荣芳.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思考.幼儿教育, 2006 (11) :4-5.

[5]朱智贤.儿童心理学.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46.

中国肿瘤现状调查 篇11

在农村人眼里,癌症就是绝症。

河南、浙江等在网络上被称为“癌症村”的几个村庄,村民熟悉而又害怕听到“癌症”二字。其中一个村的医务人员表示,村民“患癌”有年轻化趋势,四五十岁年龄段的人数在增多。

病人增多,知名肿瘤医院一床难求。北京、上海、浙江、甘肃、河南这些地区的肿瘤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病人往往需要排队等手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因为床位原因,每周有700人等待入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从事甲状腺癌治疗,他明显感到甲状腺癌上升幅度太快了,“原先甲状腺外科医生地位不高,一年就几个病人,现在很多医院都开设了甲状腺科室”。

从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及东、中、西部医疗专家了解到的情况和部分临床统计看,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当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呈持续增长趋势。

更为严峻的是,这种势头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国家癌症中心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员代敏介绍,今后20年,我国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还将持续上升: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署预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国癌症发病数和死亡数到2020年将上升至400万人和300万人;2030年将上升至500万人和350万人。

死亡率高于世界水平

我国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但死亡率高于世界水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说,这首先有人种和癌谱等客观原因。欧美白种人最常见的是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生存率超过80%以上的癌症,而我们国家常见的是肺癌、肝癌、消化道癌症这些生存率不到30%的癌症。

肿瘤防治专家认为,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癌症发现较多处于中晚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书钧说,美国近些年来癌症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其5年生存率大约在60%-70%,而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在30%左右。

“美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高,因为他们早期癌症患者的比例较多。”程书钧说,我国肿瘤治疗的病人中晚期患者居多,早期病人比例较少,治疗效果当然就差。例如肺癌,北京市确诊的肺癌80%以上都是中晚期,预后很不理想,而欧美早期肺癌患者约占一半。

苏州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时玉舫说,我国对肿瘤缺乏快速、特异早诊手段。目前癌症的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免疫学酶学检测、影像学检测等,有些检查费用昂贵,在一般健康体检过程中无法普及。

“穷癌”“富癌”并存

生活条件改善了,为何癌症发病不减反增?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陈万青说,与国外比,我国现在属于癌谱的转型期,发展中国家的“穷癌”依然高发,但逐渐往发达国家的“富癌”谱转变。“我国出现发展中国家癌谱和发达国家癌谱并存的局面。”

所谓“穷癌”,是过去一些贫穷地区的居民由于饮食、生活条件差等原因诱发的癌症,而现在由于高脂蛋白饮食、缺少运动等原因诱发的癌症被称为“富癌”。

第三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的肿瘤死亡构成正在发生变化,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死亡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

癌症高发,增加的不仅仅是患者的伤痛,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相关资料估计,每年全国因肿瘤造成的门诊和住院花费数百亿元,远高于其他慢性病的医疗费用,是卫生总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发的肺癌 被“气”出来的病

2006年我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0年来,乳腺癌死亡率上升了96%,而肺癌死亡率更是狂飙465%。目前肺癌占全部癌症死亡的22.7%,已成为我国癌症死亡第一杀手。

北京胸科医院,肿瘤一科123张病床收治的都是肺癌患者。病人中甚至有21岁刚毕业的大学生。北京胸科医院主任医师徐丽艳从事肺癌的诊断和治疗20多年了,她说:“在病房里经常能看得到30多岁到40岁的肺癌患者。”

“肺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35岁开始人群肺癌发病率上升加速。”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说,10年间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约增长了43%。

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统计,2012年北京市共报告肺癌新发病例8220例,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20.39%,其中男性5043例,发病率为77.94/10万;女性3177例,发病率为49.59/10万;男女比例159:100。

杨功焕说,肺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就成了我国第一位的癌症。现在肺癌死亡率我国是以每年4.45%的速度在上升。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非常注重肺癌的健康知识宣传。他形象地比喻肺癌为:被烟气、大气、油气、生气等“气”出来的病。

向癌症宣战

40多年前美国向癌症宣战。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国家癌症法》,医疗界认为是吹响了向癌症宣战的号角。当前,美国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开始下降。

季加孚说,我国对癌“宣战”的时刻到了。

“中国正面临一场应对癌症的战争。”谈及我国癌症现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陈竺不久前表示。

季加孚、王明荣等建议,癌症防治工作国家应下定决心、加大力度、集中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工作。需要树立“大卫生”观念,群策群力推行癌症綜合防控策略。各级政府应建立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主导、多部门协作和社会广泛参与的癌症预防控制工作体制。

针对“家底不清”的状况,专家建议,应尽快健全肿瘤登记系统,扩大覆盖面,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可利用性,为制定与调整预防控制工作策略提供依据。

针对当前癌症患者看病贵问题,肿瘤防控专家建议,将更多抗肿瘤药物纳入医保,与患者共担药品费用;引导慈善机构进入肿瘤防治领域,开展慈善赠药、设立专项救助基金援助困难患者等活动;加强国产药物研发,与进口药开展良性竞争,降低药品价格。

开展早诊早治也是专家们的共同建议。支修益说,在肺癌高发地区锁定肺癌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胸部CT筛查可以发现许多的早期肺癌患者,而早期肺癌通过微创外科手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安全现状调查 篇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在医院的诊断、治疗、监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就越显的十分关键,其直接关系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1]。国家对医疗器械的使用质量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5年9月29日审议通过了《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办法》并于2016年2月1日起实行,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能够更好的贯彻落实《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办法》陕西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对本省11个地市的三级医院在用医疗器械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本文主要对医院在用生物安全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1 调研方法及内容

本次调研采用的主要形式为通过查看交流了解设备管理使用情况及具体检测指标,掌握设备性能状态。调研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查看设备的相关资料,统计设备使用型号,了解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情况,人员培训情况,并依据YY0569-2005标准对设备操作窗口的风速、照度、噪声、震动进行了检测[2]。

2 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备档案管理

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是仪器设备科学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设备采购、安装验收、临床使用、维修保养直到报废的整个过程,确保设备发生问题时,可以对以往的使用情况进行追溯[3]。但是在调研中发现设备的档案建立并没有引起医院的足够重视,生物安全柜规范化管理使用要求设备要有详细的日、周、月、年维护记录,使用情况记录以及设备维修详情记录,而实际很多医院的生物安全柜保养维修记录不全,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相关记录,这就会导致即使出现问题也追溯根源及有效的解决,设备工作状态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2.2 设备型号的选择

调研中发现很多医院在生物安全柜的使用中使用需求和配备设备不相匹配,A2型生物安全柜适用于常规微生物研究,B2型安全柜适用于使用放射性或挥发性有毒化学物质样品的操作,但是在医院使用中存在A2型设备即可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使用B2型设备,这就会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如A2型设备柜内气体70%用于过滤后循环利用,30%经过滤后排除;B2型设备柜内气体经过滤后全部排出,所以B2型设备需要有更大的补充风量,否则就会无法正常工作,操作人员为了保证设备运转往往会打开操作室的门甚至窗户补充风量,很显然违背生物安全规范要求。

2.3 设备标牌

根据YY0569-2005标准要求,生物安全柜要有置于显著位置的设备铭牌,包含该设备的制造商名称和地址,产品型号、规格与名称,级别类型以及其他重要技术指标。但是实际调研中发现医院在安装安全柜时多靠墙而立,而设备标牌又在设备背面,所以无法通过铭牌一目了然地掌握设备相关信息[4]。同时不少医院使用的是进口设备,设备没有中文标牌,而医院自行制作的设备标识卡样式各异,包含的内容与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2.4 性能指标标定

生物安全柜是性能指标精度要求较高的仪器,原则上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性能指标标定,至少每年1次,以此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实际情况是能够做到定期进行性能指标标定的医院很少,此次调研对22家医院的40台生物安全柜进行了指标检测,其中前窗风速达标率约为75%,照度达标约62.5%,噪声达标约为70%,震动位移达标仅为7.5%,调研的医院都是三级医院,管理水平相对要强于其他三级以下医院,可以推断其他三级以下医院的生物安全柜性能状态还达不到这个水平,由此可见医院的生物安全柜使用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5 规范使用操作问题

生物安全柜的操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坚决不允许未经培训或者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上岗使用生物安全柜[5]。但是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人员对生物安全柜可能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操作人员普遍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具体如下:

(1)设备操作人员操作期间打开房间门,窗户进行通风,并且操作期间有无关人员在室内来回走动,这都会造成气流的不均匀,破坏操作窗口的保护屏障。

(2)有的操作员在安全柜使用后未继续运行5 min而直接断电停机,并且未及时对所有用品及柜体进行消毒处理。

(3)有的操作人员使用期间柜体内各种器皿胡乱放置,未考虑是否阻挡送风格栅。以上种种的不规范操作均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甚至会导致操作人员的感染以及对实验材料的交叉污染和对环境的污染。

2.6 安装位置问题

医院生物安全柜安装位置存在问题较多,具体如下:

(1)标准要求安全柜不应放置于通道处,要远离可能破坏工作口空气保护屏障的空间气流,但是不少的安全柜就安置在通道处或者实验室入口处,周围医护人员的频繁走动以及开关门,极易破坏安全柜气流。

(2)标准要求如果实验室有窗户,应时刻处于关闭状态,安全柜不能放置在流通空气入口,防止空气吹向前操作口和排气过滤器。但是实际情况很多安全柜就安装在窗户边上,甚至有的操作员在设备运转期间打开窗户通风,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标准要求生物安全柜后方和侧面应各留出30 cm的空间,便于日后清洁维护,顶部留出35 cm的空间,便于测量排风系统的风速以及排风过滤器的更换。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安全柜紧靠墙而立或者靠墙角放置,操作员只对安全柜内部进行柜体内的清洁处理,靠墙箱体表面和柜顶浮灰较为明显,下部支架处及两侧堆放各种杂物现象较普遍,种种情况都和安全柜存放空间洁净要求不符。

(4)生物安全柜对使用环境的洁净度要求较高,其内部的高效过滤器非常脆弱,是一种易损坏易消耗的配件。而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医院的生物安全柜安装于普通环境下,并没有对使用场所进行特殊的洁净处理,如此极容易导致过滤器堵塞从而影响风速风量[6]。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定期检测性能指标并及时更换过滤器。但是大部分医院并没做到定期更换过滤器,有的甚至从未更换过,设备的防护性能很难得到保证。

3 问题改进建议

3.1 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

由调研结果可见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存在不少问题,要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督促进医院进行整改[7];另一方面医院要进行深入地自查自纠,建立科学的使用管理规范,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做到有据可查,有源可溯。

3.2 加强人员的培训

医院很多医疗器械的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对设备如何正确安装,操作使用,维护保养规范细则掌握不清楚,所以医院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并进行严格的考核,以此来提升其业务能力,防范可能造成的风险。

3.3 加强在用设备性能确认

目前医疗器械专业覆盖面广,种类繁多,医院的人力和物力决定其自行检测仪器设备性能指标不太现实,所以医院可委托有资质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协助其定期检查设备性能的有效性,尤其对一些使用频繁,精度要求较高,极易损耗的设备要缩短检定周期并跟踪观察,确保将使用风险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调研中发现的医院在用生物安全柜的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8]。调研结果说明在用医疗器械无论是管理方面还是性能指标都有较多不规范不达标的问题,希望文中的问题分析能能够引起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同时对其进一步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铮崎,张雨晨,牛玉倩.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Ⅱ级生物安全柜使用现状及问题解析[J].医疗装备,2014,(1):16-21.

[2]陆龙喜,林军明,顾华.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生物安全柜使用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2010,27(4):376-378.

[3]胡良勇.生物安全柜完整性测试和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5):54-56.

[4]王秋娣.生物安全柜原理及其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5,2(12):22-26.

[5]温占波,赵建军,王洁,等.生物安全柜的使用选择和生物防护性能检测及评价[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4):14-16.

[6]李劲松.生物安全柜应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何欣,唐敏然,胡良勇,等.生物安全柜性能检测的依据及关键技术[J].中国测试,2009,(5):91-94.

上一篇:基因亚型下一篇:半自动生化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