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站安全现状分析

2024-07-06

政府网站安全现状分析(共12篇)

政府网站安全现状分析 篇1

1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政府网站做为展示政府形象、宣传当地旅游、投资建设的更好手段,作为社会公众和企业获取政府服务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各地方、各部门应围绕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深化应用和注重实效为主线,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和行政效率提供支撑。

2政府网站安全情况

政府网站做为互联网上提供服务的窗口,有着不可替代的权威性。CNCERT/CC监测的政府网站 结果 ,2013年境内政 府网站被 篡改数量 为2430个 ,较2012年的1802个大幅度增长4.9%,占监测的政府网站列表总数的4.0%,即平均每1000个政府网站中就有40个网站遭到了篡改。2013年境内政府网站被篡改数量和其占被篡改网站总数比例按月度统计如图1所示。

按照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中定义的威胁来源,政府网站可能受到来自国外敌对势力和境内脚本爱好者的攻击。国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络篡改政府网站信息、窃取政府、企业及个人的隐私信息。如据《大公报》10月12日消息,网络黑客组织“匿名者(Anonymous)”发动攻击,入侵逾52个中国政府网站。香港违法“占中”事件发生后,“匿名者”宣布将对中国政府的服务器发动大规模攻击, 列出的被攻击网站当中包括中国公安部、国防部、司法部和香港警务处等。

境内脚本爱好者,看上的是政府网站具有的高带宽和高性能服务器, 通过在政府网站上植入黑暗方式,刷广告流量,获取非法收益。

2政府网站防护情况

根据GB/T 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将信息系统由低到高划分为五级。根据要求定义,政府门户网站应满足第二级安全保护能力或第三级安全保护能力。

第二级安全保护能力: 应能够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外部小型组织的、拥有少量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一般的自然灾难, 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重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重要的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恢复部分功能。

第三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外部有组织的团体、拥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较为严重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主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较快恢复绝大部分功能。

从江苏省目前政府网站情况建设情况看,省级机关各自独立建设门户网站,市级和县级政府建设门户网站群。网站系统从安全审计、抗抵懒、身份认证、设备安全、数据加密、数据完整、访问控制等方面出发,保护系统免受攻击。网络层部署了防毒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设备;主机层部署了保垒主机、防病毒软件等安全防护设备; 应用层部署了网站防篡改设备、CA证书等安全防护设备。

3网站系统存在漏洞情况

由于网络技术日趋成熟,黑客们将注意力从以前对网络服务器的攻击转移到对Web应用的攻击上。根据Garthner的调查,信息安全攻击有75%是发生在Web应用上。Web应用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代码安全和运维安全方面。

代码安全方面主要存在几种漏洞。

(1)注入 :攻击发生在不可信的数据作为查询语句或者命令的一部分,被发送给解释器的时候。攻击者发送的恶意数据欺了骗解释器。例如SQL、LDAP注入。

(2)失效的身份认证和会话管理 :与会话管理和身份认证相关的应用程序功能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实现,这就导致了攻击者破坏密码、会话令牌、密钥或攻击其它的漏洞,冒充其他用户的身份。

(3)跨站脚本攻击 :当应用程序收到含有不可信的数据,在没有进行适当的转义和验证的情交下,就将它发送给网页浏览器,这就产生跨站脚本攻击。

(4)不安全的直接对像引用 :当开发人员暴露一个对内部实现对像的引用时,就会产生一个不安全的直接对像引用。在没有访问控制检测或其它保护时,攻击者就会操控这些引用去访问未授权的数据。

(5) 功能级访问控制缺失 :Web应用程序的功能在UI中可见以前 ,验证功能级别的访问权限。但是 ,应用程序需要在每个功能访问的时候,在服务器端执行相同的访问控制检查。如果请求没有被验证,攻击者能够伪造请求在未经适当授权时访问功能。

运维安全方面主要存在几种漏洞。

(1)安全配置错误 :好的安全需要对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服务器、框架、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安全配置。由于设备的默认配置并不安全,因此,必需定义、实施和维护设备。

(2)使用含有已知漏洞的组件 :组件总是以全部的权限运行。如果一个带有漏洞的组件被利用,可以造成更为严重的数据丢失或服务器接管。使用带有已知漏洞的组件会破坏应用程序防御系统,并使系统可能的攻击成为可能。

4结束语

随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我国在保障信息安全的政策方面迎来新的拐点。习近平表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要求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政府网站做为政府形像和宣传窗口,如何保证其安全问题,受到更加严峻考验。建议相关维护单位做好风险评估和等级测评工作,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即时整改修复。

政府网站安全现状分析 篇2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面对实际的经济环境,对我国政府债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整体政府债务和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的分析,得出地方经济增长以及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债务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认为加快制订关于政府债务信息披露的规章制度和优化政府债务结构是加强我国政府债务的管理和增强经济增长刺激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政府债务;地方债务;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C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1-0005-03收稿日期:2016-03-09

作者简介:向冰清(1990―),女,土家族,湖南吉首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会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地方政府为了加强地区建设,导致了飞速增长的融资需求,各地的政府性债务余额数量增势迅猛。我国政府自1979年恢复对外借款,1981年重新发行国内公债,截至2014年,中央财政债务余额规模已达9565545亿元,政府债务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

一、关于政府债务的理论研究 对于政府债务的结构和风险研究,最著名的要数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Hana Polackova Brixi,她在1998年在其研究工作论文中提出了财政风险矩阵,这个财政风险矩阵将政府债务按照直接和或有、显性和隐性划分,并作出明确的界定,为判定政府债务风险构建出了较为清晰的框架。对于政府债务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欧阳华生和裴育(2006)以A省和B省为例,就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其经济总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他们认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地方经济发展高度相关。郭步超和王博(2014)认为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具有“门槛效应”,并得出中国政府净资产放大了资本回报率下降和利率上升对政府债务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债务更具有生产性。王元涛(2015)在其博士论文中运用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地方政府债务自身状况等方面研究了政府债务和政府债务偿债能力的相关要素。Eden和Kraay(2014)研究了政府债务的“挤入效应”,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探讨了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Dooyeon Cho和Dong-Eun Rhee(2013)利用PSTR误差修正模型对政府债务与个人消费进行了非线性分析,他们认为“非线性效应”在消费功能双制度中的平稳过渡取决于政府的债务水平。对于政府债务风险的研究,姚丹丹(2014)通过对我国东部某省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得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在有些年份其风险达到较为危险的地步,她认为为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应该规范并拓宽政府债务融资渠道,以限制政府债务的规模。曾令波(2011)、胡振华和胡亚明(2014)、杨飞虎和李冀恺(2015)等从融资平台的角度探讨了政府债务。沈沛龙、樊欢(2012)和张子荣(2014)等从政府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分析了政府债务风险问题。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吸取国外先进的研究理论,并结合了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政府债务的现状、结构和风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对政府债务改革的建议。但是,从其研究的内容来看,一些学者是宏观地纵向研究我国的政府债务,一些学者则是微观地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并且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范围是在一个或两个省份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充分说明我国政府债务的现状。

二、我国政府债务总体现状分析 那么到底什么是政府债务呢?最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对负债的定义来看,负债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资源流出政府会计主体的现时义务。《准则》中规定将政府会计主体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负债包括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缴款项等,而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应付款、应付政府债券和政府依法担保形成的债务等。

根据审计署2013年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所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为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为6650456亿元。

就地方政府债务而言,根据《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所披露的内容来看,地方政府债务从政府层级的角度划分为省级、市级、县级以及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和政府或有负债的总和在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分别为5193975亿元、7290244亿元、5041918亿元和364729亿元。

从表1地方各级政府性债务规模情况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是庞大的。那么如此多的政府债务资金,都用在哪里了呢?

如表2所示,在已支出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118877亿元中,用于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支出达8780613亿元,占8677%。其中,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水热电气等市政建设和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的债务,不仅形成了相应资产,而且大多有较好的经营性收入;用于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债务,也有相应的资产、租金和售房收入。从债务资金的投向来看,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流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这不仅较好地保障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要,更推动了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并且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而这些优质资产大多产生经营收入,以此作为偿债来源。

三、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现状分析 在国际上,一般使用国债偿债率来衡量国债的规模,60%是其警戒线。国债偿债率主要是用当年的国债余额与当年的GDP的比或者使用当期偿还国债本息支出与当期全部财政收入的比来测算。在反映政府债务风险方面,一般使用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政府偿债能力的逆函数,一般用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来测算。

如表3所示,我国2010~2014年这5年的国债偿债率均小于60%,这说明我国的政府债务规模总体适中,应债能力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是,这并不能全面反映我国政府债务的整体情况。从国债依存度来看,我国2010~2014年这5年来的国债依存度均在60%以上,远远大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15%~20%,这说明我国国债的偿还大部分依靠的是财政收入,这样的结构造成了财政沉重的负担,使得我国财政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中。

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地区经济总量的相关性分析 地方经济的增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人口增长、劳动生产率、投资等的制约,而投资是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本文选取了各地方政府在2014年所披露的政府债务审计报告,数据截止日期是2013年6月。其中政府债务分为政府负有偿还任务的债务和政府或有债务,基础建设支出选择市政建设和交通运输建设的和。(见表4)地方政府经济总量与其债务规模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我们对两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设地方GDP为xi,其中i1,2,3,4,5,6,7,8,9(对应省份的编号),政府债务合计为yi,i1,2,3,4,5,6,7,8,9。拟合回归直线方程:――理论库――

yβ1 +β2 x,其中β1 和β2 为该一元线性模型的参考估值。首先使用Excel对地区GDP和政府债务总额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出其相关性R 2077,这说明这两者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再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地方基础建设与其债务规模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我们对两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设地方基础建设支出为xi,其中i1,2,3,4,5,6,7,8,9(对应省份的编号),政府债务合计为yi,i1,2,3,4,5,6,7,8,9。拟合回归直线方程:yβ1 +β2 x,其中β1 和β2 为该一元线性模型的参考估值。首先使用Excel对地区基础建设和政府债务总额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出其相关性R20925,说明地方基础建设支出与政府债务高度相关,再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从表7中我们可以看到回归关系的显著性系数Sig.0000<005,说明该回归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相关性非常显著。

从表8可以看出,通过t检验我们可以得到回归直线方程:

y-309257+1864x。

五、结论和建议1研究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地方经济总量与其债务规模存在着正向相关性,这说明一定程度的政府举债行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正向的刺激作用。并且我国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债务也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对政府债务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对基础建设需要的支出越多,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就越大。这也说明,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支出在于加强地方基础建设。

2建议

通过对我国九个省份的政府债务、地方经济总量(GDP)和基础设施支出占政府债务的比的研究,笔者认为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我国政府债务的管理:

(1)应该优化政府债务结构,进一步加强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从研究结果来看,地方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着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积极优化政府债务结构,积极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运作,严格执行政府融资操作管理办法,开展债务资金使用效益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2)应该多元化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减轻地方政府还债压力。从研究结果来看,地方政府债务与地方基础建设之间相关性非常显著,我国应该开发多元化的关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融资渠道,在减轻地方政府还债压力的同时,还能有效控制政府债务的风险。

(3)应加快制订关于政府债务信息披露的规章制度。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政府债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以及编制政府债务收支报表的具体规范和统一的标准,因而地方政府债务之间没有办法做横向比较,加快制订关于政府债务信息披露的规章制度也符合我国目前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政府网站安全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危机;网络信息行为失范;新媒体

一、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应对网络信息行为失范的主要表现

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时,网民可以上网发帖、跟帖、或采用新闻跟帖等方式交换信息,传播危机事件中关键信息并发表观点,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形成一定的舆论规模,迅速推动某一事件的发展,影响大多数民众的看法,若是处理不当,将会大大增加网络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极有可能诱发更大的公共危机事件。

目前我国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频率较高,政府在面临这类问题时也作出许多有效的应对,但其中也出现许多不足和问题。如:2013年的昆明PX事件,民众在得知这一项目之后反应强烈,昆明市及各地州均有游行表达抗议活动。事发后,政府在各单位各高校作出回应,并对PX项目进行详细解释,回应民众担心的污染问题。事件最终在政府对项目进行分析并公布事实后很快得以平息。政府的积极回应有效应对了该事件的烈焰趋势,但究其深层的原因及政府方面的问题,PX事件的发生是不可回避的,据了解该项目早已经得到批准成立,民众对真实信息并不知情。所以政府没有及时公开真相解释PX项目是导致事件发生的不可回避的原因。

即使是在汶川地震这样的全民紧张严肃、政府工作全面有效进行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中,也不乏网络信息行为失范的现象,如全国地震谣言、缺水严重等不切实际信息的传播,造成全民的恐慌。所以这对研究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应对网络信息行为失范策略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对新闻媒体而言,快速准确地报道灾难性事件,能够及时满足受众的知情欲望。与此同时,从受众关注的角度来看,在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灾难面前,无论是与灾难有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的人群,在灾难发生后都会出现不同表现方式的“信息饥渴”,迫切需要媒体传递的信息来填补这个空白。与传统媒体相比,作为逐渐上升起来的新媒体典型代表微博、QQ、MSN、人人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在传播地震以及灾区信息、开展抗震救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汶川地震这一公共危机事件中出现的以论坛为主的谣言和不法信息传播行为,总结相关研究者提出的应对事件中网络信息行为失范的策略主要有:第一,天涯社区的制度化管理,天涯社区作为危机发生后网络主要交流论坛,制度化的管理成了控制流言传播的负面影响的重要环节。第二,网民之间的自我教育,加强网络虚假信息的防范意识。第三,倡导理性,鼓励理性发帖、理性讨论,许多广为传播的谣言在逻辑上是荒诞不经的,却被人们非理性地接收。因此,理性态度是客服留言传播的负面影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政府治理网络信息行为失范的困难

(一)法律规范不充分及规范作用不明显

目前我过关于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和完善,如2014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共三十五项内容,但有关网络信息规范的目前只有第三十一条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此公约第九条规定容:互联网信息服务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规定,自觉履行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自律义务:(1)不制作、发布或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迷信、淫秽等有害信息,依法对用户在本网站上发布的信息进行监督,及时清除有害信息;(2)不链接含有有害信息的网站,确保网络信息内容的合法、健康;(3)制作、发布或传播网络信息,要遵守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4)引导广大用户文明使用网络,增强网络道德意识,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传播。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说,“网络行为规范”自身并未真正成型,法律规范自身大多呈现“不在场”的状。人们对于网络行为规范的了解和认识并没有达成一致,所以缺乏普遍的积极的认同,这就使现有规则规范的作用弱化甚至成为一纸空文。

(二)网络形态虚拟化给管理带来巨大的问题

虚拟的网络交流环境以其主体的匿名性为显著特征,很多网络主体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仍然随意言论甚至辟谣闪动群众,形成一定规模后给社会带来恐慌和威胁,重要原因就在于网络主体在信息活动中以匿名方式存在。据了解,在许多危机事件中網络论坛出现主导舆论的集中集群主体,事实是同一用户注册不同网络主体用户名进行言论活动。在这样的电子空间里,网络主体活动迅速,信息生成快流传快,同时删除记录也很便利,网络主体可以随时出现也可以随时消失,这就导致许多网络主体在公共危机等重大事件中对自己的信息行为无所顾忌。这一问题是网络管理和监督困难的重要原因,也是网络主体信息行为失范的培育土壤。

其次,由于互联网空间的无限性延伸性,使信息交流跨越国际跨越政治领域的约束。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主体交流及组成不具有中心主导和层次性,这就给依托互联网发生的信息行为进行控制时提出了困难和挑战。

(三)思想教育不到位,伦理意识不强

很多人认为互联网络的发展只属于技术问题,更多关心网络技术的更新,把互联当作纯粹的工具,只关心他的作用,却忽视了操作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也就是说忽视了社会网络文明的精神内涵。许多网络行为主体价值观急剧变化,倡导绝对自由言论无政府主义等,这些思想价值的盛行严重与传统的言行上慎独自律主流文化想冲击,与社会公德要求背道而驰,这就是许多网络信息行为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交流主题特别是个论坛主体间之所以出现信息行为失范加剧公共危机事件的恶化,给政府管理带来困难的原因也在于网民思想教育不到位,没有潜在的自律约束意识。如,在公共危机事件爆发后,网络肇事者在虚拟及言论自由的网络空间环境下根据自己偏好随意扭曲和夸大事实,汶川地震中的“国际铁公鸡”事件的传播和夸张扩大化正是网络主体扭曲夸张信息,忽视网络行为规则规范,践行完全自由主义的表现。所以,网民缺乏内化的约束意识给网络信息行为有序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等不利影响。

nlc202309020216

(四)缺乏外在监督与网络监督管理

在许多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行为主体信息行为失范的重要原因也在于缺乏有力的监督。实际生活中许多人人为在网络上说什么那完全是自己的自由,即使发布错误信息也是可以理解的。之所以存在这些想法和行为是因为网络监督管理不到位,也就是说当出现信息行为失范时,并没有完善的监督体制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信息行为做约束,使得那些网络失范行为尤其是那些导致严重后果的在公共危机实践中出现的网络失范行为,由此而得以逃脱法网的惩戒。如在昆明3.14事件发生后腾讯微博等网络传播载体发布各种恐怖分子潜藏数据,官方发布数据的时候并没有指责微博主体任意发布信息,引起群众恐慌。

三、结论

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快速发展,突发事件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一是数量增加,各类突发事件的数量都呈上升趋势;二是强度加大,城市化的进程加大了突发事件受损的强度;三是常常产生叠加现象,连锁反应程度增加,复合型突发事件频发。另一方面,公众对突发事件的承受力和认识也在发生着变化。一是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承受力在下降,其中表现为灾害承受能力的脆弱性出现增大趋势;二是人的认识敏感度提高了,人的认知能力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灾害对社会心理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近年来,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呈现出新特点,对政府应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第一代“常态——应急混合管理”加“单灾种应急管理”转向第二代“综合化应急管理”,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全方位的预防、预案、预警、处置的网络治理结构,而网络治理结构不仅仅需要政府为主导,同时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响应,加强各方面应急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显得十分迫切。

因此,加强应急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理应成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之一。

参考文献

[1]郭素红.论网络环境下信息失范行为及其人文管理[N].作者现代学报,2004年03期.

[2]黎慈.政府防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责任体系建构[N].作者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曹双喜,邓小超.網络用户行为研究述略[N].情报杂志,2006年02期.

[4]许尧.《中国公共冲突的起因、升级与治理》,2013年8月第一版,南开大学出版社.

指导教师:尤伟琼教授

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现状分析 篇4

1 交易信息的安全性

调查显示,52.26%的用户关注交易的安全可靠性,被调查对象中36.54%的人,认为安全性和个人信息得不到保护。在面对面的贸易过程中,交易都是通过信件或其他可靠的通信渠道来发送商业报文,进而达到保守机密的目的。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而整个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因此,会出现一些意外风险,如交易对象的不诚信、黑客的攻击等,随时都会威协到电子商务过程的安全性。交易信息直接代表着个人、企业或国家的商业机密不容泄露;信息到达对方前,信息的完整性将影响到贸易方的交易和经营策略;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包括信息内容和交易双方身份的真实性,也是电子商务成功开展的基础;确定进行交易的贸易方正是交易所期望的贸易方,在无纸化网络环境中,要有可靠的鉴别方式。

由于以上提到安全风险的存在,使得人们对网上交易心存疑虑。据统计,大约有5.2%的美国网上经销商曾被假冒信用卡,每年在美国由于信用卡欺诈而造成的网上经销商损失达数亿美元。在我国,电子商务交易中遭遇信用卡被盗用、网上黑店、信息资料丢失等现象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70%以上的企业和个人表示,出于安全考虑,目前暂不会在网上进行购物或交易。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 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泄漏;资料被窃取或破坏;2) 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被篡改;3) 不能确认对方的身份;4) 交易双方的抵赖。

所以,要预防非法的信息存取和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主要是从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等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经过几年的发展,电子商务过程的安全性问题也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如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一般通过密码技术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防止在传输中交易信息被篡改、窈听和截取。再通过提取信息摘要的方式来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当信息到达贸易方时,用认证机构和证书来实现鉴别验证某个特定的身份。为确保信息的发送方曾发送过某一信息,或者信息的接收方曾收到过信息,可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为参与交易方提供可靠的标识等。

2 网上支付平台的安全性

实现网上支付功能是电子商务成功开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发展电子商务如果没有相应的网上支付手段,就会大大降低电予商务交易的效率。在我国最早的网上银行是1998招商银行开办的,十几年过去了,到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将业务延伸到了网上。第三方支付市场也在快速地发展,支付宝就是其中具代表性的一个机构。

网上支付这种采用先进的电子签章的安全防护技术认证措施的支付方式,可以快捷、安全地在网上支付购物货款、支付各项公用事业费用的账单,甚至进行网上理财都显得极具优势。但是网上支付机构作为拥有资金吸存行为的网上支付机构,从买方把钱付给网上支付平台,到卖方确认以后,平台把钱再付给卖方,这中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钱是沉淀在支付机构里的,自然存在着资金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或者支付风险问题。

除了资金安全问题以外,网上支付平台还极易成为犯罪分子进行不法活动的工具。据悉,在央行发布的《反洗钱报告》中,网上银行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的比重上升很快,而且由于交易大都通过电话、计算机网络进行,银行和客户很少见面,这给银行了解客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成为洗钱风险的易发、高发领域。

电子支付除为客户提供帐户储值进行支付外还提供信用担保服务,它已经不是简单的支付、清算工具,而是给交易方提供实现支付达成安全交易的一个服务平台。但它的发展程度与电子商务还存在一定距离,尚有很多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电子商务需要的地方,运营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状,首先要加强对网络上虚拟交易的监管,实施网络实名制,这样会使犯罪分子不敢明目张胆地进行非法活动,也有利于监管部门掌握具体的资金流向,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作为支付平台本身应该做到合法经营,尽到自己的社会义务。

3 电子商务网站中使用的安全技术分析

为了建立一个安全便捷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安全电子交易协议或标准中都采纳了一些常用的安全电子交易手段和方法,典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密码技术

最常用的安全交易手段之一就是采用密码技术对信息加密。在电子商务中获得广泛应用的有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在对称加密方法中,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密钥,在目前广泛应用的对称加密方式中,由美国国家标准局提出的数据加密标准 (DES) 占了很重要的地位。非对称加密也称为公开密钥加密,其密钥分解成一对,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公开密钥加密后的数据只能由私有密钥才能解开,私有密钥加密的数据则由公开密钥解密,具有非对称性。

3.2 数字签名

在传统的商务交易中,书面文件上签名是确认文件的一种手段。签名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因为自身的签名难以否认,从而确认了文件己签署这一事实;二是因为签名不易仿冒,从而可以确定文件的真实性。在电子商务网站中,也采用了签名技术———数字签名,它与书面签名有类似之处,采用数字签名也能确认两点:信息是由签名者发送的;信息自签发后到收到为止未曾作过修改。

3.3 认证技术

在电子交易过程中,安全认证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它可以确认交易方不是冒名,确认得到的信息是来自声称方,保证信息的完整和真实性未被人篡改。涉及到由一个权威性和公正性的第三方,来完成数字证书的发放,也即认证中心 (CA) 。CA承担网上安全电子交易认证服务、签发数字证书并能确认用户身份的服务机构。认证中心主要任务是受理数字证书的申请、签发及对数字证书的管理。常常是和其他安全手段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从而构成了安全电子交易的安全保障体系。主要采用的技术有数字摘要、数字时间戳、数字证书等。

一个完整的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网站系统实现是相当复杂的。只有在交易过程中充分重视安全问题,才可以使得交易能正常进行,电子商务才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摘要: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 电子商务——这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越来越显著地影响着这个社会。电子商务已经成了各种企业的主要营销手段, 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电子商务交易中, 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商务交易的特殊性要求网络能提供一种端至端的安全方案。

关键词:电子商务,安全,商务交易

参考文献

[1]杨大翔.电了商务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王华丽.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分析[J].商业研究, 2004 (18) .

政府公信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5

摘 要: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核心, 也是建设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要素。本文从分析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为起点,指出中国政府公信力呈下降趋势, 然后从时代社会、政府自身和公众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全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重建公信政府。

关键词: 政府公信力, 公信力建设

一、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

政府的公信力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 是指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 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政府公信力是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具体涉及到两个方面: 政府行为的客观效果;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主观感知。政府公信力, 是评价政府是否作为、能否全面履行公共责任和公众是否认同的基本标准。政府公信力的强弱, 取决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的丰富程度, 取决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民心目中的具体形象。政府公信力有赖于政府率先做到诚信, 而对政府信用的认识要从政府的权力开始。深层次上讲, 政府所行使的权力并非源自国家, 而是来源于国家背后的公众委托;政府行使权力最终所维护的不是抽象的国家意志, 而是具体的公众要求。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

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 社会的复杂性、开放性和多变性已经很突出, 国家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 这也构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背景条件。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冲突、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以及外来文化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 与社会和公民的价值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多种非理性行政行为的存在, 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行政能力, 损害了政府权威, 影响了政府形象,降低了行政效益, 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与公众不断增长的行政需求之间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矛盾。公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和不信任感有了相当程度的增长。概括起来, 主要是由于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时代及社会因素。

随着工业化和科技发展, 在社会进步的同时, 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如人口膨胀问题, 社会治安问题, 环境恶化问题, 失业问题, 健康问题, 犯罪问题, 交通问题——层出不穷, 旧的问题尚未解决, 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 动荡性和多元性环境, 导致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另外, 社会信用缺失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成为我国目前经济乃至社会整体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失信行为涉及范围从商品生产者到销售者, 从普通老百姓到政府要员, 从政治、经济到科学、文化和艺术, 从国内到国外, 其足迹可以说是遍及社会的角角落落, 方方面面。在社会诚信缺失的大环境下,政府信用也必然呈现出下降趋势。(二)政府因素。

第一、政府行为缺乏公开性, 透明度差, 暗箱操作使行政神秘化。在我国, 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往往被忽略、忽视或有意模糊, 恶意封堵政府信息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长期以来, 我国的地方政府部门习惯了发号施令,习惯了“关门制定政策”。一些人在维护政府形象的旗臶下维护着某些地方或某些个人的私利, 而臵公共利益于不顾, 千方百计封堵真实信息。政府信息渠道的不畅通、信息不透明带来政府公信力的弱化所付出的代价是极为沉重的。

第二, 政府职能定位不合理, 经常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在越位方面, 由于政企不分, 政府不恰当的介入经济活动, 任意侵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设臵林林总总的审批关卡, 让企业围着政府转。在缺位方面, 主要是对市场的监管不力, 市场经济秩序不能有效建立, 信用制度不健全, 合同履行率低, 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在错位方面, 政府是 1 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社会的管理者, 这样政府一方面以管理者身份管理市场, 另一方面又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进入市场, 必然带来市场竞争的扭曲。职能定位的不合理, 使得一些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情, 如公共事业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的工作, 政府却做得不够, 社会公共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 人们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高, 必然导致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第三, 公共行政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并且责任机制薄弱。一些行政形式理性化的结构要素如“功绩制”原则等被形式化地加以利用, 成为部分官员获取政治机会的工具。至今我国还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行政责任追究赔偿制度,在对行政人员的责任追究上, 往往只追究其主观过错, 而对其客观过错则较少追究或不予追究。法律的惩罚力度太小, 失信成本远小于守信成本。尽管目前开始采用行政重大责任的问责制, 但制度运行尚不规范, 最终将会导致权力与责任的不对等状况。

第四, 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不强, 难于应付突发事件。一旦出现危机, 政府应该全力解决问题。如果危机爆发后, 政府不是全力解决危机, 而是先掩盖问题, 隐瞒基本的信息, 甚至提供虚假信息。这不仅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权, 也会加剧公民的心理混乱, 甚至引发过激行为。在危急的关键时期, 政府不能有效地号召和引导全社会, 必然导致公众不信任感的蔓延, 威胁其合法性基础。(三)公众因素方面。

首先期望过高。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太高, 要求政府解决其不能解决的问题, 要求政府承担更多的事情。许多人一方面要求政府削减税收和减少开支, 另一方面却希望政府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其次认识不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 公众很难全面地认识政府, 而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政府的负面, 并且夸大了这些负面的东西。

三、加强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途径

基于时代社会、政府和公众三个方面原因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政府方面的因素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 我国政府信用存在很大缺陷, 政府公信力比较弱, 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 增强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信用程度,提升政府公信力。为此, 我国政府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建立透明政府。透明政府就是指政府掌握的个人与公共信息向社会公开, 公民有权接触并使用这些信息, 而涉及到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及国家安全法规定的不能公开的除外。政府机关有义务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将这些信息公布于众, 以供公众索取, 建立政府的亲民形象。另外, 要建立“重大决策的听证会”制度。这样使公民更加充分地了解政府的运作和功能, 从而在政府与公民之间形成良性的沟通,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推行电子政务, 构建无缝隙政府, 使民众及时了解政府的信息, 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越来越高, 有利于政府的勤政、廉政建设, 有利于杜绝政府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

第二, 转变政府职能, 塑造服务型的有限政府, 使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政府要想迅速有效地回应公众, 树立政府形象, 必须改变观念, 实现国家经济管理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的分离, 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做到政府职能合理定位, 政府行为不能越出其职能范围, 明确行为对象, 规范行为方式。政府在政策的实施、操作上, 要把握好适度原则, 针对不同社会运行状态, 从宏观上调控政策, 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 以取信于民。

第三、政府应是依法行政的政府。依法行政就是指依法行政就是指政府及其各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行使公共权力, 管理公共事务,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增进公共福利, 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在任何行为中, 政府都应当根据宪法、法律及其精神来为人民服务, 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 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因此,只有建立起规范政府权力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运行机制,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守信的问 2 题。

第四, 加强公务员队伍思想建设。政府的行为在最终要靠公务员个体的行为来完成, 政府公信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应当在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中树立诚信观念和责任观念,加强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将公共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恪尽职守, 依法行政。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情为民所系, 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 这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思想基础。

第五、增强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构建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我们应当从国际社会和危机管理先进国家经验出发, 建立一个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 在高层政治领导者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 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 在各种资源支持系统的支持下, 通过整合的组织和社会协作, 通过全程的危机管理, 提升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 以有效的预防、回应、化解和消弭各种危机, 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叶育登.信息的透明度政府的公信力社会的凝聚力 中国行政管理 [ 2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著张成福译校.公共行政的精神

政府网站安全现状分析 篇6

地市级新闻类Web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定位不清。新闻媒体的本质是传播信息,发布新闻信息为第一要素,这意味着新闻网站的业务主体应该是以信息传播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和经营,在此基础上,拓展新闻网站的服务性、商业性业务。但是,由于一些地市级新闻网站组建时的盲目跟进,使得其资金来源面临着问题,而且,地方商业网站给其带来的冲击,和来自主管部门和网民的双重压力,多多少少令其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有些模糊不清。

2.原创内容较少,重复性信息多。根据国内外Web网站要求,网站内容至少80%来自UGC(用户原创内容)。而目前地市级新闻网站很少能达到这一要求。许多网站通过从其他网站转发链接,来实现内容的更新,造成用户觉得网站真正实用的信息少,资源贫乏,而且重复性、低流动性的信息占据了较大比重,形成了信息资源无序发展和浪费。

3.网页制作水平较低。由于地市级新闻网站从本地撷取原创信息资源数量十分有限,因此,大多数网站采取简单的组织结构和信息组织方式,网页的深度和链点数都明显偏小,网页信息的组织方式也以文字、分类为主,图片图像和滚动显示运用偏少,同一内容的处理缺乏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特别是一些网站首页信息十分丰富 ,一旦进入二级页面或三级页面 、其内容就特别简单,甚至“开天窗”。

4 .本土特色宣传缺乏力度。Web网站的特征之一是原创,原创的最大体现是本土特色。地市级新闻网站除需向本地网民了解外面的世界外,更主要的职责是向外宣传展示本土特色。而许多地市级网站在做本土新闻,宣传本地政策时,明显缺乏深度和高度。表现为一方面不愿意或不屑于拓展宣传,另一方面无法创新报道方式方法。

5. 互动栏目容易“偏轨”。地市级网站的论坛、博客等互动栏目,容易出现低级粗俗的谩骂脏语,品位低下的人格攻击等语言,有时文章帖子里还会充斥着否认改革开放成就、攻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诋毁重大政治事件、鼓吹西方思想等极端有害信息,这些都对网站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6. 经营困难重重。综观国内外,目前地市级新闻网站还没有找到适合其长期发展的赢利模式。地市级新闻网站经营困难主要体现在:在网络信息免费的大环境下,网络媒体信息收费难;网站数目众多,地方网站很难在网络中显山露水;网站受众的稳定性难以保证;网络宣传形式日益多样化,地市级网站宣传优势难以确立。

地市级新闻类Web网站建设的策略

1 .做品牌、聚人气。品牌在网络上的发展至关重要。网站不仅可以帮助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可信度和忠诚读,而且Web网站为目标群体提供巨大的互动潜力,带来非常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地市级网站在做品牌和人气的过程中,可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准弱势所在,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如宜春新闻网在本地几大网站齐头并进的情况下,通过做了几次在当地有影响的活动,迅速确立了自己的品牌优势,人气大增。

2.发挥媒体优势、坚持“内容为王”。网络媒体由于具备数字化、即时性、全球化、互动性、海量信息等技术优势 ,加之其灵活多变的运作机制和高水准的专业服务等,可以使传统媒体实现向数字化的飞跃,争取更多的受众。另外,在做原创报道时,网络媒体可根据自身的特点 ,从网络互动性 、迅捷性入手,最大限度地扩展新闻中所包含的时新性 、接近性等 ;同时增加专题报道和背景资料;创造增值新闻,丰富新闻资源的二次开发 ;有条件的地市级新闻网站还可深度开发网络的音频、视频资源等等。

3.丰富表现形式,增强服务功能。地市级新闻类Web网站的页面设计应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像和多媒体手段,屏幕的显示应按照使用需要动态调整相关类别的显示方式,对“重点”、“热点”充分运用字体、字型、色彩、滚动、动画等多种屏幕显示技术加以突出显示,增强版面各部分的结构和色彩的协调 ,追求整体的和谐统一,使设计日臻完善、美观 。

4.加强网上舆情掌控,丰富网站互动活动。有效掌控舆情的前提是,强化网络正面引导。主动出击开展重大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等活动,在各新闻栏目、互动频道、休闲社区用正面的声音占领网络阵地,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对网络舆情进行全程监控,即时跟踪分析网上舆情,快速应对网上舆情问题。应用丰富多层次的“删、屏、编、锁”等管理手段,对突发事件和网上热点问题进行处理。

5.找准经营方向,创新经营手段。地市级新闻网站在不断扩大影响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商业价值。因此,网站在继续加强与传统报业经营性资源结合的同时,要考虑如何进行差异化经营。如利用好一些政府性资源,这是有主流媒体背景的网站的优势所在。

政府网站安全现状分析 篇7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的应用得到了全面普及,其重要体现就是各级政府机关(机构)的新闻、信息及政策发布、行政服务、招商引资、意见征集、举报投诉等一系列政务活动,都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的。门户网站不但方便了群众的服务要求,也方便了政府的政务处理,加快了阳光政务的进程,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可以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和信息,政府机关也能广泛收集民情民意,为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例如,仅2010年新年伊始,就曝出国内20余家大型政府网站被黑客挂马的重大安全事件。类似的一系列网站安全事故表明,我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亟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为电子政务的良好运行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1 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起步、推进、发展和高速发展四个阶段,其总的发展思路是先政府机关内部实现办公自动化,然后各管理部门实现网络信息化(如三金工程),最后是全面实现政府上网工程。

(1)起步阶段(1980-1990)。此阶段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开展的办公自动化工程,并由此建立了部门机构间纵向和横向的内部信息交换办公网络。

(2)推进阶段(1991-1998)。此阶段我国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三金工程(金桥、金关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一项在中央政府主导下的政府信息化系统工程,也是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雏形。

(3)发展阶段(1999-2001)。1999年1月,中央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发起了以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为目的政府上网工程,并制定了相应的建设目标和计划。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最终让政府网站发展成为便民服务、提供政务受理和处理、发布信息和政策的重要窗口。

(4)高速发展阶段(2002-今)。2001年12月,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作出了“中国建设信息化要政府先行”的重要决策。2002年7月,国务院召集上百位专家对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战略框架,此举将政府信息化建设纳入了一个崭新的整体规划和整体发展的阶段。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提出了通过推行电子政务以达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论述,更是加大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加速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和完善,使得政府的决策更民主、科学,行政程序更规范,政府运作更透明,为打造阳光政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政府门户网站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安全现状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安全就一直深受科技人员、网络运营者及使用者的高度重视。与公安网等专用网络不同,政府门户网站是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网,其权威性和公信度都较高,影响力大,并且其后台数据库中可能涉及有政府机密的数据,所以,政府门户网站一直是黑客及敌对势力的重要入侵目标。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每月发布的互联网安全报告数据统计,2007年间境内政府网站被篡改数量达4234个,2008年间被篡改网站数量为3595个,2009年为2765个,图1是2007—2009三年间政府网站每年被篡改总数的统计对比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虽然被篡改的网站数量有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安全状况仍不容乐观。公安机关2009年7月中旬对国内6000余家政府网站进行的安全抽样检测表明,37%的政府网站存在网页安全漏洞,极易遭到网页篡改和网页挂马等攻击破坏;另据工信部统计,仅2010年1月4日至10日一周内,我国境内政府网站主页被篡改的数量竟达178个,尤其是近期某些政府门户网站被频繁挂马或被篡改后链接到淫秽色情网站的安全事故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2.2 存在问题

政府门户网站被频繁入侵,除了入侵者欲挑战其权威性和公信度,或者炫耀其技术水平,甚至对政府机密数据感兴趣之外,也暴露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自身的问题。

(1)个别政府门户网站形同虚设。一些部门领导认为,只要建立了一个主页,上网工程就建好了,在这种意识主导下,网站功能得不到发挥,网站软件及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和维护,给了入侵者可乘之机。

(2)网站管理员的安全意识薄弱,疏于防范。比如使用的密码位数过低,或者采用诸如生日、电话号码、姓名拼音等弱口令;软件漏洞补丁更新不及时;盗版软件的使用以及移动存储设备的交叉使用,都可能会导致病毒、木马的感染。

(3)网站管理者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虽然很多政府门户网站投入巨资建设,但是没有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维护网络安全的专业力量。加之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相关领导也忽视对管理员的技术再培训。

(4)缺乏相应的应急机制。大多数市、县级及以下的政府门户网站都缺乏相应的应急机制,一旦出现网站安全事故,反应迟缓,甚至几周之内得不到修复,这必将会大大降低政府的公信度和权威性,并会带来极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5)打击力度不够。不同于一般的违法犯罪,网络入侵者一般都具有比较高的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给公安机关的侦查破案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甚至很多时候无能为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入侵者的嚣张气势。

(6)网络信息安全法律缺失。目前,虽然我国制定了很多关于计算机或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规章、条例和办法,但是没有制定一部正式的法律,这给网络犯罪的侦查、起诉、量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不能对网络犯罪形成有效的威慑,因而助长了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值得欣慰的是,今年的两会上,有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法律的提议。

3 应对策略及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府网站安全标准规范。政府网站不同于其它类型网站,在其建设时就要遵循相应的网络安全标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维护政府网站的权威性和公信度,保护网站数据的安全。

(2)提高部门领导和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要让政 府门户网站切实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不能作为门面摆设;要 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加强网站安全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对网站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 现问题,堵塞漏洞;要加大对有关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的责 任追究力度。

(3)重视软件建设和管理队伍的建设。除了硬件的建设,政府门户网站一定要重视软件的建设,选用正版软件和安全性好的软件;更要重视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的网站管理队伍,并加强队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4)加强安全技术防护。政府门户网站要综合运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病毒防护等技术手段和措施,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从根本上提高防护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机制,出现问题能及时解决。

(5)加大网络信息安全执法力度与立法进度。要充分发挥公安网监部门的“网络警察”作用,提高其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要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对攻击、篡改政府网站的组织及个人实施精确、有效的打击。另外,立法机构还应当加紧出台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规范网络使用,保障网络安全,威慑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4 结束语

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维护和安全运行,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影响到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日常行政办公,更关系到阳光政务的推行,然而,其安全现状却不容乐观。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包括人员的、技术的和法律的措施,强力保障政府门户网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在阳光政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机关(机构)的信息和政策发布、行政服务、意见征集等一系列政务活动,都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的,因此,政府门户网站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但是近几年尤其是近期出现的大量网站安全事件表明,我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安全现状令人担忧,本文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及措施。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网站,安全,对策

参考文献

[1]360安全中心.新年安全警报:21家政府网站被黑“挂马”[EB/OL].http://bbs.360.cn/4000002/33941953.html recommend=1.2010.

[2]中国网.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历程[EB/OL].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3-02/27/content_5283258.htm.2003.

[3]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每月被黑网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ert.org.cn/servlet/SubChannelArticles channel=bull etin&sub=1l.

[4]公安部.第九次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与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报告[EB/OL].http://www.cert.org.cn/articles/news/common/2010020824809.shtml.2010.

[5]新浪新闻网.178个政府网站被恶意篡改网络安全势态严峻[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10795158.html.2010.

[6]唐卫毅.政府网站安全亟待加强[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0-03-05/100619796303.shtml.2010.

[7]国脉电子政务网.湖北鄂州市政府网站被黑,非法页面悬挂15日未关闭[EB/OL].http://www.echinagov.com/gov/zxzx/2010/3/23/98334.shtml.2010.

政府网站安全现状分析 篇8

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公众经常通过网络获取政务信息、享受在线服务。然而,网站设计时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动画等非文字技术,导致残障人士和老年人不能便捷地访问其中的信息,这极大地违背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信息公平利用的要求。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02万人[1]。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他们受身体条件和社会服务环境的影响,获取信息时存在较大困难。

中国互联网协会认为,“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障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和利用信息[2]。为了解决信息无障碍问题,国际互联网协会专门成立了网络无障碍小组(WAI), WAI制定了《网页内容无障碍指南》(WCAG),成为各国制定网络无障碍技术指南的范本。我国在网站无障碍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工信部在2008年发布了《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YD/T1761-2008)》和《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评级测试方法(YD/T1822-2008)》。这些行业标准为我国的网站无障碍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标准。本文从探索性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河北省及各设区市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河北省政府网站无障碍设计的现状。

2 研究方法

使用软件对网站进行自动检测是评价网站无障碍建设水平的重要方法。通过软件检测的网站虽然不一定完全符合无障碍的要求,但是不能通过检测的网站一定是有浏览障碍的。本研究使用我国台湾行政院研考会开发的无障碍网页检测软件Freego 3.1.1,它可以对网站进行无障碍检测,并能分析各网页是否符合各级无障碍网页的规范。Freego以WCAG 1.0为检测依据。WCAG 1.0共分为14条规范,65个检测点,3个等级标准。第一等级为无障碍网站的最基本要求,不能达到该标准的网页残障人士无法使用。第二等级较第一等级详细,代表着无障碍网页应该达到的标准。第三等级则说明了尽可能要达到的标准。这三个等级是层层递进的,只有达到三个等级标准的网站才是真正的无障碍网站。每个检测等级均包含机器自动检测和人工检测。本研究仅检测最低等级标准即第一等级,检测数据采自机器检测并能自动判断的检测点,具体检测内容如表1所示。

本研究使用Freego来检测河北省12个政府门户网站首页的无障碍建设情况。首页作为整个网站的封面,如果它都不是无障碍的,那其它页也不容乐观;再者多数用户是通过首页进入网站的,如不能顺利浏览首页的话,往往也浏览不到其它页面。

2013年4月21日,在Freego中设定检测等级为A,检测层数为1。对上述12个网站的首页进行了检测,并输出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该网页是否通过第一等级的检测;违反的检测项目有哪些以及违反该项目的次数及位置。根据得到的各网站首页的检测报告,将原始数据进行汇总。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深入分析受测网站的无障碍状况。

3 检测结果及分析

经过Freego的9项自动检测,河北省12个政府门户网站无一达到无障碍第一等级的自动检测标准。其中最接近第一等级的唐山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页也违反了2项标准,9个网站违反了4项以上的标准,平均3.83项未通过检测。这里的项不同于次数,未通过的每一检测项可能出现多次,如保定市政府网站首页中违反检测项目1.1就多达395次。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检测的1.2、1.8、6.2和9.1未列在表中。

注:表中1.1, 1.3, 1.4, 1.5, 12.1为检测项目编号,详见表1

通过表2可以看出,各网页未通过自动检测的项目集中在5项,即图片需要加上替代文字说明(1.1)、object需要提供替代文字说明(1.3)、表单中的图形按键需要提供替代文字说明(1.4)、影像地图区域需要加上替代文字说明(1.5)和需要定义每个页框的名称(12.1),其中图片没有替代文字说明的最多。这5项分属于规则一和规则十二,这些问题很容易客服,只要在网站开发和改造时按要求添加相应的说明或替代文字即可。

根据检测结果和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判定:

3.1 河北省全部12个政府门户网站首页均未达到网页无障碍的最低等级自动检测标准,因此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在访问这些网站时有一定的困难,更无法便捷的利用这些网站所提供的服务和信息。Freego的报告还提供有需人工检测的部分,即使自动检测部分全部通过检测,还需对人工检测部分进行人工判断后才能判定该网站是否通过网页无障碍设计标准。可见河北省政府门户网站和网页无障碍设计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网站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任务还很艰巨。

3.2 各受测网站首页都有2项以上未通过验证。由此说明这些网站没有参照网页无障碍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各网站页面未通过检测到的项目主要集中在非文本信息没有替代文字说明,这实际上仅仅需要网页设计者在HTML语法中对图片等对象加入alt的描述即可,并不会增加网站建设的成本和困难,但是却很少有网站能做到这一点。

4 建议

本研究只是以河北省12个政府门户网站为对象进行调查,由此可见河北省及各地市政府网站的无障碍建设情况也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政府管理部门对特殊人群的需求认识不到位,无障碍服务意识不强,从而导致网站无障碍的理念没有得到执行。在此形势下,全面加强政府网站的无障碍建设已成当务之急,根据我国政府网站无障碍建设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对策。

4.1 增强信息无障碍利用意识。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充分认识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残障人士也要增强信息权利意识。

4.2 加强对网站无障碍标准的完善与执行力度。我国现已颁布的与网站无障碍建设相关的法律规范只有2008年颁布的残疾人法案(修订版),然而没有具体明确的操作性规范,没有强制性的法律约束效力。需要把政府网站无障碍建设上升为强制标准,并提高无障碍建设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的占比,才能强力推进政府网站的无障碍建设进程。

4.3 加强网站管理者的教育和培训。网站管理者的网站无障碍意识程度和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开发的整个网站的无障碍水平。只有培养出具有无障碍意识和知识技能的网站管理者,才能开发出无障碍的网站。

政府网站无障碍工作的开展体现出一个国家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文明程度,体现管理者对社会弱势群体正当权益的关注,这对建立和谐发展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2010年末全国残疾人总数及各类、不同残疾等级人数. (2012-6-26) .[EB/OL].http://www.cdpf.org.cn/sytj/content/2012-06/26/co ntent_30399867.htm.

[2]YD/T1761-2008, 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S].

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与思考 篇9

(一) 审计信息

审计与信息有着天然的联系。信息理论者认为审计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因为审计的结果可以使信息更加可靠, 减少财务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潜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审计的本质在于增进财务信息的价值, 即提高财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有用程度。其中, 审计的结果就是一种审计信息。

什么是审计信息呢?一些学者给出了若干审计信息的定义, 如陈建明在其所著《独立审计规范论》中将审计信息理解为审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蔡春在其所著的《审计理论结构研究》中认为, 广义的审计信息是审计事物的各种变化与特征的描述或反映, 是经过传递而再现的审计事物之各种变化与特征状态, 而狭义的审计信息又称之为直接审计信息, 是直接生成于审计行为活动中的信息, 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审计证据与审计判断、审计报告与审计意见、已审计经济信息。上述定义对审计信息的界定范围各不相同。笔者认为, 审计信息包含两层涵义, 一是审计活动本身具有的信息, 如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审计行为、审计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二是因为审计活动而产生的信息, 或称其为审计结果信息。这是一类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相关的信息, 通常在审计报告中反映。如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的经审计的会计信息、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整改意见等信息。对政府审计而言, 前者是审计机关作为政府部门履行行政职责的信息, 后者是审计机关作为监督部门行使监督职权的结果而形成的信息。

(二) 政府审计信息披露

审计信息披露是审计活动链上重要的一环。政府审计信息披露是政府审计工作中的重要要素。社会契约论的观点认为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政府应履行社会公众所赋予的公共受托责任。在委托代理模式下, 政府审计的信息披露能成为连接代理人和委托人的沟通桥梁, 改善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 从而打破了代理人的信息垄断, 有利于激励委托人参与国家监督的动力, 抑制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 政府审计信息披露具有信号传递功能。除了政府审计本身所具有的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实现社会资源有效分配的功能之外, 在审计信息披露过程还能产生一种无法直接了解的信号, 向公众传递出超越审计内容之外的信号, 如高审计质量的信号、国家民主法制进程的信号、审计机关较强独立性的信号、服务公众的信号。 (张立民、丁朝霞, 2006) 。另外, 政府审计信息披露也来源于政府实施控制的需要。政府要实现对下级代理人 (下级政府部门) 的控制, 也需要获得有关下级政府部门使用公共资源效率和效果的信息。

二、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现状

政府审计信息披露是由国家和地方审计机关实施。本文以国家审计机关的信息披露为研究对象, 理由是国家审计机关的信息披露方式、信息量等均走在地方审计机关信息披露前方, 能代表我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水平和程度。

(一) 审计信息披露方式在数字时代, 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的途

在数字时代, 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的途径多样, 如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公共媒体向社会披露, 通过专业期刊杂志刊载, 举办新闻发布会等。而审计机关披露政府审计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同时要求“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通常的做法是, 国务院委托国家审计署向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披露的信息主要包括:以前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 预算执行与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加强预算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的意见等。第二种是审计结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等法规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社会公布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第三种是中国审计年鉴。中国审计年鉴披露的信息以审计机关和审计活动的信息为主, 主要包括国家审计机关的信息、相关科研学术团体信息、审计工作信息、财经审计法规信息、审计科研成果信息、审计案例信息及审计工作统计数据等。

(二) 以审计结果公告为样本的审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本文以国家审计署网站公布的审计结果公告为样本进行分析。

一是公告数量。从2004年~2011年6月, 审计署网站共发布了110个审计结果公告。各年公告数量见表1。从审计结果公告的数量分析, 各年公告数量总的趋势是不断增加的, 特别是2008年之后, 审计结果公告数量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这说明无论是审计机关还是社会公众, 都越来越重视审计信息的披露。

二是公告涉及领域。从我国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以来, 审计结果公告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 各年公告涉及领域统计见表2。从审计结果公告涉及的领域可以看出: (1) 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情况、专项资金/基金的使用管理情况以及重点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与决算情况是审计结果公告的基本领域, 但各年的披露情况亦有变化。披露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审计结果涉及的单位数不断上升, 2004年涉及6个部门, 2005年涉及32个部门, 2006年涉及42个部门, 2007年涉及49个部门, 2008年涉及49个部门, 2009年涉及54个部门。对专项资金/基金以及重点建设项目审计信息的披露因各年度国家经济政策、经济工作、项目建设重点以及社会关注热点不同而不同。 (2) 自2004年开始披露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 2010年开始披露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的企业财务收支情况。其涉及单位和行业也在不断增加, 2011年上半年就披露了16家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的企业, 涉及石油、化工、电力、运输、金属、建筑、船舶、通讯、军工等多个行业。披露的金融机构审计结果的数量在增多, 接受审计的金融机构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不但包括五家股份制国有商业银行, 还包括其他商业银行;不但包括银行, 还包括保险公司。 (3) 自2006年开始披露环境审计调查结果。 (4) 自2006年开始, 审计结果公告不仅仅披露对重要事项的审计结果, 而且披露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移送案例的处理情况。王志伟 (2006) 认为“对审计发现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如何整改和进行责任追究, 是媒体和民众最为关注的。”审计机关已开始重视对此类审计信息的披露。 (5) 审计结果的披露重视关系民生问题和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领域, 如保障性住房、“三农资金”、金融机构、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的企业等领域。 (6) 2009年, 首次披露了绩效审计调查结果。 (7) 2009年, 审计结果公告披露了重要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8) 2011年发布的第32号审计结果公告《关于审计署2010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报告》, 对审计署自身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进行了披露, 这表明审计署已开始尝试解决“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 并将监督检查结果公布于众。这标志着我国审计信息披露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三是公告时间。将公告时间与审计完成时间进行比较, 来考量公告发布的及时性。审计署公布的110个审计结果公告中, 48个披露了审计实施的详细时间, 49个披露了审计实施的大概时间, 如披露于××年实施审计, 还有13个未披露审计实施时间。将未披露审计实施时间的样本和因实施时间模糊而导致无法分类的样本剔除, 将剩余的66个样本区分为在审计完成后6个月内 (含) 公告、6个月后公告两个类别。具体见表3。总的来说, 审计结果公告发布及时性不够。尽管有少数审计结果公告非常及时, 如最快的11天后发布, 但是, 几乎一半的审计结果公告在审计完成后6个月公布, 有的审计项目甚至2006年审计完毕, 2008年2月才公告审计结果。一般来说, 审计机关发布审计结果公告往往在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受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 并且有的审计公告后附有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 需等待被审计单位取得整改成果后一起披露, 这些原因会推迟审计结果公告时间。但审计结果的公布时间的总体情况还是无法令人满意。

四是公告内容。从审计结果公告和审计调查结果公告的内容上看, 主要包括:审计的基本情况, 如审计依据、审计时间、审计机构和审计对象等;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总体评价;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处理情况;审计建议;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有些审计事项的结果公告中没有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整改情况在其后单独披露;有些审计结果公告后带有附件, 进一步披露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其他信息。2011年披露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 首次采用图表的形式生动地反映了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其内容不仅包括基本情况、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 还包括对债务导致的风险隐患的分析。这也是审计结果公告内容的创新。

我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日益受到社会公众和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视, 信息披露涉及的范围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展。国家审计机关正致力于探索和完善我国的政府审计信息披露事业的发展。但从目前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来看, 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府审计信息范围在增加, 但相对于被审计的项目总数而言, 信息披露数量仍显不足;二是许多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如医疗卫生行业、食品行业) 和一些重点审计领域 (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的相关审计信息未被披露;三是已披露的审计信息完整性不够, 远远不能满足审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如:只有审计结果的信息, 缺乏审计活动信息;只有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 缺乏预算编制情况的信息;绝大部分样本只有审计发现问题的信息, 缺乏问题产生原因的信息;一部分样本只有审计建议和处理信息, 缺乏后续跟踪反馈信息;四是审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这会直接影响到审计信息的效果。

三、政府审计信息披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向谁披露?

政府审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政府和社会公众等。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将国家资源委托给政府管理, 政府肩负受托责任, 理应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 并向人民报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该代表人民接受审计机关对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进行审计后生成的审计信息。同时, 社会公众也希望自己知晓政府的相关信息, 要求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约束和监督, 以保护自己的权益。社会公众也是审计信息的使用者。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提高管理效能也需要使用审计信息。因而, 审计信息披露的目的既是为了满足解除政府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 也为了满足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和自身管理的需要。

(二) 披露范围有哪些?

为实现披露目标, 政府审计信息披露应涉及关系重大民生的问题, 如医疗卫生、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社会保障、义务教育、房地产、“三农”资金、就业等领域;应涉及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 如财政、金融、能源、政府投资、国有企业等领域, 其中政府的财政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 目前披露的财政信息主要针对预算执行情况, 还应披露预算编制科学、合理性的信息, 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 为国家经济安全把关;应涉及关系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问题, 如体制的设计和障碍情况、制度的执行和缺陷情况、机制的运行和扭曲情况、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和廉政建设情况等。

(三) 披露什么?

披露的对象不一样, 对审计信息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相对于社会公众, 人大和政府拥有权力和比较丰富的信息资源, 与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平缓, 而且具有准确解读政府审计信息的能力。因而, 人大和政府能够保持理性的审计期望。而社会公众在信息资源的占有位置上处于劣势, 与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信息不对称问题较突出。信息的缺乏和对现有政府审计信息的有限解读能力使得社会公众产生了较高的期望。公众希望审计信息越多越好, 最好审计机关知道的信息都能披露。审计机关披露的审计既要考虑到人大、政府及社会公众的期望, 又要考虑自身的信息供给能力, 还要考虑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 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信息;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反映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信息是应当主动公开的。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以及公开后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是不得公开的。就政府审计信息而言, 应披露的审计信息主要包括审计机关信息、审计活动过程的信息以及审计结果的信息。审计机关本身就是政府行政机构, 理应披露其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信息。同时, 由于审计活动的不同会直接导致审计结果的差异, 因而审计机构还应披露审计活动的具体信息, 如审计组的组成、审计的实施方案、审计程序、采用的审计方式和审计技术等。审计结果的信息应该包括审计总体评价和结论、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审计处理情况、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

(四) 披露多少?

对于所确定的披露内容, 是对其进行详细的披露还是简明扼要的反映, 这是信息量的问题, 披露的信息量应遵循适度原则, 无论是信息不足还是信息过载都会损害政府审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信息不足, 是当前政府审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是影响政府审计职能和作用充分发挥的原因, 是无法实施审计信息披露目标的重要因素, 也是引起社会公众不满的根源。现阶段, 审计机关应着力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将来审计信息披露的建设过程中, 还要注意信息过载的问题。Schroder、Driver和Streufert (1967) 通过对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的研究, 认为个人决策行为的效果在开始时将随着所获得的信息量的增加而得到改善, 但是当信息的数量超过了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时, 个人决策行为的效果最终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此外, 过度的信息披露会增加审计机关的成本, 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要确定政府审计信息量, 首先要开展广泛的需求调查, 弄清楚不同类别的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情况和信息接受能力;其次, 建立审计信息反馈机制, 在审计机关中设立专门的机构、安排专业人员专门进行审计的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 及时了解信息使用者的反应, 修正披露的审计信息量;最后, 要努力促使审计信息的披露变得简明和易于理解, 使得对信息的解读能力较弱的社会公众也能广泛接受, 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审计信息的价值。

(五) 如何披露?

这是披露方式和披露形式的问题。目前审计结果公告是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 审计结果公告是在审计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后形成的, 是向审计信息使用者传递审计报告信息的方式。审计结果公告简明扼要地将审计报告中最重要的信息——审计结果披露出来, 能使信息使用者一目了然地接触到最核心的信息, 但同时也会筛选掉一些重要审计信息。针对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其信息披露方式也应该具有多样性, 不仅仅是通过审计结果公告进行披露, 还要适当地以审计报告方式对审计信息进行较为全面的披露。如定期对经过审定的重要的审计报告进行汇编后出版, 或将审计报告附在出版的中国审计年鉴后。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也十分重要, 科学合理的信息披露形式能有效地将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政府审计报告是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的基础, 目前我国政府审计报告的表达形式仍以对发现的问题和事实进行描述为主, 报告撰写者的措辞不同和使用者的理解不同可能导致不同使用者对同一审计项目形成不同的结论。探索建立标准化的政府审计报告形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审计报告就从独立职业的角度对预算单位执行预算的整体情况作出判断, 发表意见。审计意见采用了民间审计的审计意见表达方式, 即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拒绝发表意见和反对意见等, 所有预算执行单位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 都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则, 通过不同形式的审计意见来向信息使用者传递。我国政府审计报告可以考虑在时机成熟时, 借鉴民间审计和美国政府审计做法, 出具包含四种意见的标准化审计报告。

(六) 何时披露?

政府审计信息披露应遵循及时性原则, 信息披露越及时, 其使用价值越高。但政府审计信息的披露需要履行审批程序。根据《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 审计署发布审计结果公告应当符合下列审批程序: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告的, 必须经过国务院批准同意;向国务院呈报的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告的, 应当在呈送的报告中向国务院说明, 国务院在一定期限内无不同意见的, 才能公告;其他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告的, 由审计署审批决定。审批程序保证了披露信息的安全性, 但审计程序绝不是信息披露滞后的“拦路虎”, 从审计结果公告现状分析来看, 有的公告非常及时, 这说明即使履行审批程序也是可以实现及时披露的。因而,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速对披露信息的审批过程。另外, 有些审计项目完成后, 会等待被审计单位取得整改成果后一并披露信息, 这也影响了审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可以先披露审计实施后获取的审计信息, 待被审计单位取得整改成果后再披露整改信息。

参考文献

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10

1 政府采购特殊性质和原则

从政府采购的概念中,可以归纳出它的以下三个特性:a.与一般采购活动相比,政府采购最根本特点在于其特殊的采购主体——政府。b.与一般政府活动相比,政府采购中的政府,是作为市场交易中的买方。因此,政府采购必须遵循一般市场交易规则,强调公平、公开、有效竞争。c.与一般财政支出相比,政府采购仅限于购买性支出,而不包括转移支付。

政府采购的原则包括四个方面:a.效率原则。效率原则是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币价值最大化";二是节约采购时间和采购管理费用。b.公开性原则。指政府采购的程度和采购活动都在公开情况下进行。c.公平性原则。指政府采购过程中参与采购的投标商地位平等,机会均等。d.竞争性原则。指政府采购的目标是通过投标商之间的竞争来实现。

2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现状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市场供应越来越丰富,政府采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中国的经济早已打破计划经济的封锁,并逐步和国际经济体系接轨并融合,因此我国已经完全具备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条件。1995年上海市财政局首先开始进行政府采购试点,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8年扩大试点以来,我国政府采购市场迅速发展。1998年政府采购规模为31亿元,1999年为130亿元,2004年为2135.7亿元,2005年为2927.6亿元。(见下表,数据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政府采购的范围也由单纯的货物类扩大到工程类和服务类。货物采购由车辆、计算机设备、医疗设备等标准商品逐步扩大到电梯、取暖用煤、建材等非标准商品。工程采购项目由办公楼建造、房屋装修维修扩大到道路修建、市政设施等大型建设项目。服务项目由会议接待、车辆加油扩大到网络开发、项目设计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

在法制建设方面,全国人大于2002年6月29日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初步形成了我国政府采购的规范体系。200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中央国家机关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央国家机关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总体目标和原则、管理与组织实施、集中采购工作程序、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范围和实施步骤等。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实属不易,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有以下方面:a.政府采购范围仍需扩大;b.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c.政府采购透明度仍需提高;d.信息化手段亟待加强。有鉴于此,完善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必须多管齐下,立体推进。

3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出路

3.1 实行政府绿色采购乃大势所趋:

“政府绿色采购”是指通过政府庞大的采购力量,优先购买对环境影响较少的环境标志产品,促进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推动国家循环经济及其具体措施的落实,同时对社会绿色消费起到巨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实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新型工业,推进城市化道路向前推进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004年底,《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逐步淘汰低能效产品,并列出三段时间表:“从2005年开始,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首先推行政府绿色采购;2006年扩大到中央二级预算单位和地市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到2007年,政府绿色采购覆盖到全国。”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关键有二:其一,绿色采购实施后,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其二,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能够通过绿色标准、绿色认证和绿色清单等措施的引入,将国际最新绿色产品信息和动向及时传递到国内相关企业,引导企业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2 完善政府功能和扩大采购规模

政府采购作为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廉政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同时它还肩负着几项重要的政策功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

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可以归纳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a.作为政策工具,调控宏观经济;b.发挥政府采购导向功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c.通过制定相关的政府采购政策,发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d.通过制定市场准入规则、竞争规则、执行监督规则,发挥促进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环境保护的功能;e.通过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功能;f.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后,利用国际政府采购规则制度保护民族产业的功能。

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能否有效发挥,首先是政府采购规模的大小决定的。政府采购规模越大,范围越广,通过运用政府采购规律科学合理的调整政府采购的规模、频率、方向,其政策功能发挥就越直接、迅速,越显著。

政府采购的规模和政府职能的支出大小成正比,也就是政府职能大支出大,政府采规模就越大。每个国家政府的职能大小与该国体制有关系,我国是大国,行政体系庞大,从政队伍人员多,政府行政职能强,也意味着财政支出就大。2005年,我国政府采购量就高达2927.6亿,这还不包括军队采购,也不包括各单位的分散采购,可以说我国的政府采购规模理论上应该远远高于目前这个数量。因为在实际操作中,目前的政府采购目录与法律要求的范围差距很大,很多项目,如工程采购等还没完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按正常发展的西方国家比例应达到10%~15%点,而我国是行政开支最大的国家之一,目前仅占GDP比例不到2%点。保守估计将会达到一万多亿的年采购量。如此庞大的政府采购市场也就意味着有强大的政策调控功能。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消费市场,只要增长方式不变,政府扮演的角色不变,政府的政策调控功能就不会变,尤其是我国政府采购工作刚起步,更离不开政府的调控手段,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期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摘要:自1998年至2006年,政府采购规模从31亿元人民币增加到3000多亿元,可以用飞速发展来形容。我国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的建设也在短短的几年间,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成绩卓越。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经验积累,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回顾,以便使我国的政府采购在今后能步入更加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政府采购,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参考文献

[1]陈永忠.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

[2]曹富国,何景成.政府采购管理国际规范实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3]艾广青,马妍.政府采购制度对我国的借鉴[J].财经论坛,1998(8).

政府网站安全现状分析 篇11

引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失独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引发社会大众的关注。失独家庭的老人们一般因为独身子女政策等原因只育有一个孩子且不幸过世,女方已超过生育年龄的一群特殊弱势群体。根据《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按各年龄段疾病的死亡率推算,15至30岁死亡率为0.4%,估计每年我国15-30岁年龄段死亡人数至少为7.6万人,这也意味着每年有7.6萬个家庭会成为失独家庭。

失独家庭的困境重重,养老问题的矛盾凸显。然而面对这样的弱势群体,社会给予的关注与救助是不足的,失独老人的扶助事业有待完善。解决好失独家庭的养老与救助问题,不仅对于中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故此,通过宁波、上海扶助失独家庭非政府环境、组织调查研究,分析了现阶段宁波、上海扶助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供更好的养老,提出了意见与建议。其研究结果有助于非政府组织机构的组建,提高对失独家庭的服务质量,保证在切肤之痛之后的失独老人们晚年减轻了一些伤痛。

一、失独家庭的基本概述与宁波、宁波周边(上海地区)非政府组织现状

截止2013年有关部门调查,浙江省有失独家庭1万余户,单单宁波海曙区的失独家庭就有140余户。从2008年起,宁波市政府对失独家庭进行经济补助,每人每月150元。此外,针对失独人群,在宁波地区有政府NGO帮扶服务,在家中享受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建立开放宁波海曙区并肩行照护院,针对失能失独老人、失能无子老人以及特殊情况的困难老人们。在上海地区,除了基本的政府救助,在非政府组织方面还有一个星星港组织,是全国第一个为丧子家庭或个人提供精神援助和心理干预的公益组织。星星港旨在为失独群体提供哀伤辅导和心灵治疗;定期聚会、讲座辅导等形式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帮助失独群体回归社会生活。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和所要研究的问题,了解扶助失独家庭非政府的发展现状。

(二)比较研究法

通过上海、宁波地区扶助失独家庭的社会环境、相应组织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综合性探讨非政府组织对失独家庭更好的帮助。

(三)问卷调研法

问卷内容围绕公众对身边“失独家庭”人群养老、情感、社交、经济状况的知晓程度展开,从侧面了解该群体的生活状况。

(四)实地观察法

通过非政府组织、失独老人照护院的实地观察,并与机构工作人员的访谈,从局内人了解失独家庭的困境与非政府组织的救助方向。

三、目前失独家庭与救助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失独家庭老人面临的问题

生理生育

自1980年出台独生子女政策以后,新生儿比例锐减,而因当时政策影响而减少生育,只生一个的适孕年龄的老人们现在集中在50岁-65岁。50岁以下的失独家庭失去独生子女后往往心情抑郁,生理机能下降,或是尽管仍有再生育能力也走不出失独的阴影不愿再生育。50岁以上的家庭由于已经年迈,欠缺再生育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常生活也将难以自理。

精神健康

失独家庭内心痛苦,抑郁寡欢,而且没有人陪伴。没有享受到天伦之乐的失独家庭父母一方面健康状况下降,另一方面也更少与人交流,更为自闭。

经济压力

大部分失独老人自身有养老保险基金与疾病统筹基本医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照顾自己的开销越来越大。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养老院颐养天年,每个月的开销对于一些只拿着基本最低养老保险的老人们是一笔很大的负担。同时缺少应有子女的照顾、经济上的依靠,老人们得靠自己支撑起已经万分悲痛的生活。

身后事的料理

失独家庭无人料理身后事。失独家庭没有子女,长期自闭必然会导致其与亲戚和邻里之间关系的疏远。去世后面临着无人送终或料理身后事的尴尬局面。

(二)政府的重视与扶助不足

非政府组织资金来源不足、政策支持不明

失独群体作为一个新生社会的现象,社会关注度不高,同时政府也缺少相应的政策扶助。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目前的也是存在得十分尴尬,缺少完善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这使得这些组织亟需政府的财政支撑来培养专业人才对弱势群体的救助。

在上海星星港、合肥反哺公益组织、失独者之家这些组织中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资金的短缺,特别是政府资助这部分。上海星星港的政府资助也仅占总资产的少数。而像一些刚刚起步的公益组织,合肥反哺公益组织,又或者是在网络上运营的“失独之家”,有因刚刚起步的、又因不隶属于民政单位的,他们完全没有得到政府的资助。

宣传力度弱

非政府组织因为其服务对象、交流传播平台的有限性,宣传的力度不够,很多有能力去帮助的人或者需要帮助的人却没有平台的信息交换。在政府居家养老NGO购买的服务中,参与受助的群体十分有限,主要为登记在册贫穷、失独人群。而另外一方面,很多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也往往找不到途径去了解和帮助这类人。现在普遍人们对一些爱心公益组织存在疑虑,金钱的使用情况不透明,信息不对称,使得人们对爱心捐助“望而却步”。另外,在调研中的几家扶助失独家庭的非政府组织中发现,这些组织基本上很少获得社会民间个人的资助。

(三)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困境

志愿者专业性

失独家庭的扶助不仅在物资上,还有心灵上的援救。需要大批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但往往在组织的专业性有所欠缺。关爱失独老人志愿者是所在社区的退休大妈们,他们在自己空余的时间走访失独家庭,与失独家庭的老人聊聊天,帮助老人们做一些家务事。他们在针对失独家庭老人们心灵创伤愈合的专业性上有所欠缺,失独家庭不能收到专业的帮助,并不能很好得排解内心的伤痛。在线上扶助失独家庭的非政府组织中,“失独者之家”,很多都是互不认识的志愿者通过网络平台而联系在一起。他们提供了失独家庭抱团取暖的机会,却没有相关专业性的线下活动,更好得扶助失独人群。

志愿者结构

志愿者队伍偏向老年化、单一化,一般是退休的老人为主。这些失独组织刚刚起步,自身体系与组织的构建有待完善。在上海星星港的调研中发现,他们志愿者主要分为经常性志愿者和偶尔性志愿者。经常性志愿者往往是一些已经退休的老人,他们义务参与组织的日常运营,接听组织对外电话,参与扶助失独家庭的实践。而青年志愿者队伍,往往不是特别稳定,每期、每人都有所变化,很难与受扶助对象建立起长期的友谊与情感关系。

四、解决对策与建议

(一)寧波当地关爱失独家庭的非政府组织的现状

宁波地区的失独老人们可以选择在家中养老、专门的失独照护院养老,不过老人们更愿意在家中养老,照护院的入住比率并不是很高。宁波地区目前没有专门的扶助失独家庭的非政府组织的队伍,存在一些爱心组织,送生活必需品、抚恤金定期组织去探望这些老人们。扶助失独家庭的公益组织往往需要定期的关怀,专业性与心理沟通的有效结合,但是目前十分缺乏。

因此,在宁波地区为失独家庭专门设立有专业性的非政府组织团队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关爱失独家庭非政府组织服务范围的建议

增加失独家庭的扶助金。

设定生育补助,联系相应资源,帮助失独家庭再育。

对收养子女的失独家庭搭建收养平台。

保障失独家庭入住养老机构的优先权,提供专门照顾。

提供专门心理疏导的服务。

开发手机APP等新型服务媒介,让老人在家中享受更方便的服务。

(三)关爱失独家庭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开展“失独家庭”关怀行动,创新模式

(1)联合政府、学校、多部门合作

政府提供财政支持、非政府组织完善专业培训、拥有热情和一定专业知识的高校学生组成志愿者队伍定期拜访社区的老人,为老人举行一些文艺活动,为更好地服务失独群体提供保障。例如上海星星港关爱中心,其隶属于上海青浦区民政局,同时与上海慈善基金、华东师范大学合作,获得相应的资金资助,同时也有大批年轻、专业的志愿者。正如星星港的宗旨“跨越苦难、自助助人、重塑人生、奉献社会”,这不仅为遭遇不幸的家庭在第一时间里送去心理抚慰,也通过在失独群体中展开一系列自助、互助及社会公益活动,激活积极心理能量,回归社会生活。

(2)创新服务模式

按需开展特色各异的关怀服务,从经济、社交、精神、等层面切实帮助失独老人们走出困境。如加强养老和医疗保障,在创新服务内容的基础上,以老人居住的地域为组块,成立相应的志愿团队。就近招募志愿者与老人形成结对帮扶,提供“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过节、贺寿”等亲情服务,拉近与老人们的情感。

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建设

(1)完善公益组织组织架构,培养一支有职业化专业义工队伍。合理设置机构、稳定人员、明确资金动态。同时,要完善志愿者培养模式、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根据他们的自身需求,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心理辅导、精神慰藉和其他方面的服务。在救济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失独群体造成二次伤害,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但往往,现在的非政府公益组织在这方面也是比较薄弱的,他们缺少成熟的组织架构、更多专业性的人才、充足并透明的资金链条。

(2)扩大宣传,完善交流平台,提高社会关注度。现阶段,公众对失独群体的关注度较低,加强宣传和社会调查,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物资和非物资的帮助,也有利于公益组织筹集资金。上海科技助老协会,在上海有一定影响力,它打造自己影响力的方式就是通过承接一些政府组织的活动,使大家对其更有信赖感;同时出色的活动组织与细致的服务,口碑相传,在老人们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失独之家”,是一个通过互联网失独家庭的老人们抱团取暖的项目,通过网络这个无形的平台,连接起了数万的失独老人与志愿者。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也将是非政府组织谋求自己更好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结语

要解决失独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保证老人们度过一个安详幸福的晚年,不仅需要非政府组织的行动,养老机构的积极配合,更需要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社会的理解。非政府组织在失独家庭老人救助的问题上,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助人者与受助者。

参考文献

[1]方曙光.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失独老人的社会生活重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4).

[2]谢勇才,黄万丁,王茂福.失独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探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3(1).

政府网站安全现状分析 篇12

近年来, 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据200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 截至2007年12月31日, 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 居世界第二, 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CNNIC预计在2008年初中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

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挥, 近年来我国网络科普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网络科普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 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网络上以网民为对象开展科普活动。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 网络科普将视觉性、互动性、娱乐性等结合在一起。相较于传统科普方式来说, 网络科普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 虚拟博物馆、网络直播、网上实验、互动游戏等网络独特的科普方式, 使得网络科普更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关注度。

从网站的运营和建设来看, 科普网站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一类是专门科普网站, 另一类是不以科普为主要内容的非专门科普网站中的科普栏目。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网站中, 专门科普网站相对来说更为专业, 但无论是从科普内容数量, 还是从浏览网民的数量来看, 专门科普网站都远不及非专门科普网站。因此, 本文拟对非专门科普网站中的科普内容现状做一分析。

1 非专门科普网站的科普内容现状分析

以下对非专门科普网站的科普内容现状的分析, 主要包括综合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络视频网站、聚合网站、博客、政府网站和在线文献数据库等。

1.1 综合门户网站

综合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接入、聊天室、电子公告牌、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等服务。在我国, 典型的综合门户网站有新浪、网易和搜狐等。综合门户网站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于科普频道、健康频道、母婴或育儿频道等。科普频道一般是设于科技频道下的子频道, 如新浪网科学探索频道、搜狐网科学频道、网易网探索频道等。科普频道的内容通常包括:科技新闻动态板块, 天文航天、历史考古、自然地理、生物等各领域的科学知识板块, 人物在线访谈、科技专题等深度报道板块, 博客、论坛等互动板块, 以及视频、图片区等。此外, 科普频道一般还会与若干科技类报纸、期刊、科教电视节目等开展合作, 将这些传统媒体的内容放在网上。

从对综合门户网站科普频道的分析可以发现, 综合门户网站科普频道可以依托本网站的各种资源进行科普内容建设和资源整合, 因而科普内容比较丰富, 展现手段多样, 能够在科普过程中将科学性和娱乐性较好的结合在一起。例如, 健康频道、母婴或育儿频道的主要内容是医药卫生健康、育儿方面的专题性科普知识, 除一般的文字介绍外, 通常还有博客、论坛等互动板块和视频区等。

综合门户网站访问量很大, 据粗略统计, 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综合门户网站的科普内容的日均IP访问量共可达到40万左右, 科普内容网页总字节数在17GB左右。

1.2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 (Search Engine) 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 并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 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面对海量网络信息, 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搜索引擎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因而近年来搜索引擎的使用率直线上升。百度是我国著名的中文搜索引擎, 依托其强大的服务功能, 提供了知道、贴吧、百科等相关科普内容服务。

百度贴吧是一种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 与搜索紧密结合, 通过用户输入的关键词, 自动生成讨论区, 使用户能立即参与交流, 发布自己所拥有的和所感兴趣话题的信息和想法。百度贴吧中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于学术学科和自然两个一级主题中。在这两个一级主题中, 共设有166个二级主题, 每个二级主题下平均约有近3000个三级主题。

百度百科是一部开放的网络百科全书, 每个用户都可以自由访问并参与撰写和编辑, 分享并奉献自己的知识, 从而共同编写成一部百科全书, 并使其不断更新完善。百度百科中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在地理、自然、科学这三个一级开放分类中。在这三个一级开放分类下, 共有293个二级分类与科普相关, 每个二级分类平均约有1600个词条。

百度知道是一个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 用户自己根据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其他用户在积分奖励机制的激励下来创造该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的答案又会进一步作为搜索结果, 提供给其他有类似疑问的用户, 从而达到分享知识的效果。百度知道中的科普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养生、理工学科、医疗/疾病这三个一级问题分类。在三个一级分类中, 包含44个二级问题分类, 每个二级问题分类中平均约有51000个已解决的问题。

1.3 网络视频网站

网络视频是指以WMV、RM、RMVB、FLV和MOV等内容格式为主, 可以在线通过RealPlayer、Windows Media Player、Flash、QuickTime 及 DivX 等主流播放器播放的文件内容。网络视频网站是指主要提供各类网络视频服务的网站。在我国, 网络视频大型网站主要有我乐网、优酷网、土豆网。

网络视频网站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于科教频道、文化频道、专题频道等。我乐网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在社会科教频道的子频道中, 包括教育、探索、知识、语言等子频道。土豆网有自身专门的科教频道, 下设英语、百家讲坛、新概念英语、新东方、科教等热门标签。优酷网设置科教频道, 按照时间分为今日、本周、本月、历史等不同部分。

视频类网站的访问量巨大, 部分视频网站只保留一定数量的科普视频, 并将播放次数较少的视频剔除掉,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科普视频的更新换代, 从而使网站中的视频保存了旺盛的生命力。此类视频网站中的视频点击率比较高, 推广程度较好。我乐网和优酷网均采用上述机制, 对相关视频实行低播放率淘汰机制。据估算, 这两个网站共拥有约5000个科普视频, 平均点播次数为11万。

另外, 部分网站保留了全部历史视频, 此类视频网站中科普视频数量庞大, 但单个视频的点击率相对较低。正是基于此种机制, 土豆网拥有约19万个科普视频, 但点播次数远不如我乐网和优酷网, 其平均点播率不到1000次。

1.4 网络游戏

这里的网络游戏是指广义的网络游戏, 既包括利用TCP/IP协议, 以互联网为依托, 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游戏项目, 也包括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操作的的单机版游戏, 还包括可以从互联网下载的单机小游戏、手机游戏等。

从游戏形式及其传播的潜在内容来看, 互联网上的网页小游戏和可下载的单机小游戏成为网络游戏中传播科普知识的主导力量。例如, 新浪网的小游戏网页中, 《保卫绿岛生态环境》是一款介绍工业污染、暗含保护环境知识的小游戏, 在迷你游戏排行中一度排行第五;在007小游戏网站中, 《怪怪水族馆》是一款介绍海洋生物的小游戏, 在游戏排行榜中也位列前十;在天天小游戏网站的益智类游戏中, 下载量最高的《小小神厨》为11000次, 而《世界奇迹魔拼图》、《化学守城》、《原子结构图》等涉及地理、化学、物理等科普知识的游戏下载量范围为1000到3500次, 相比于《小小神厨》并没有明显的劣势。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吸引着广大青少年, 甚至是中年工作者。2007年CNNIC报告显示, 26.6%的网民选择“网络游戏”为网络服务的主要功能。由此可见,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科普的新生渠道, 对科普的推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利用网络游戏传播科学知识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对它的开发和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要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还应该注意游戏情节中的科普分量和科普内容等, 以免知识氛围太重而降低了人们对游戏的亲近度, 亦或游戏氛围太重而降低了科普的教育效果。

1.5 手机网络

手机网络是指基于手机移动通信技术而形成的一个信息交流平台, 它由内容提供商 (如空中网) 和技术提供商 (如中国移动) 共同组成。中国目前拥有5亿多名手机用户, 是全球第一大移动通信市场。随着3G和其它通信技术的普及, 中国将有更多的手机用户成为手机互联网用户。

移动梦网和空中网作为我国著名的手机网络信息提供商, 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移动梦网的“手机读书”频道包含有历史、军事、科幻等与科学知识有关的内容, 而WAP服务定购中设有专门的“科普知识”、“掌上科普”业务, 极大的方便了手机网络用户对科学知识的需求。空中网设有“科技”和“探索”频道, 能够对相关科技知识进行解释, 使手机网络用户在获取新闻的同时了解相关科学知识。

手机网络具有快捷、方便、受众群体大、普及面广等特点, 这些特点为其开展科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极大便利。值得注意的是, 手机网络的技术手段、收费制度会对人们定制科学知识产生影响, 受众可能会因为手机网速较慢、收费较高而放弃对某些科学知识的了解。因此, 有关部门应该通过立法、资金支持等手段降低科普知识的定购价格, 使科普知识真正在手机网络上有效传播。

1.6 聚合网站

聚合门户网站是一类通过会员站放置链接代码, 把访客从会员站吸引到自己网站, 再通过交换流量的方式反馈给会员站的网站。聚合门户网站采用web2.0技术, 使用户可以获取并重组包括其它用户来源的数据, 实现共享。聚合技术在互联网上呈现多种形式, 如社区聚合、新闻聚合以及博客聚合等。聚合社区网站以奇虎、大旗网为典型代表。

以奇虎为例, 其“历史”、“探索”和“经验”等频道设置的内容与科学知识相关。历史频道中, 考古主题与科学知识密切相关, 如对灭绝生物的介绍等。探索频道关于科普的内容则更为丰富, 设有“宇宙空间”、“地球探索”、“考古发现”、“生命奥秘”等多个栏目, 且每个知识解说都配有相关的图片。“经验”频道覆盖面广泛, 其涉及的科学知识主要为生活百科、健康保健、育儿知识等专题, 例如, “健康帮”中有777个相关问题贴, “育儿帮”共计398个问题贴。

大旗中有关科普知识的内容分布于猎奇频道中的科技报道、生命星球、天文地理、人类奥秘等栏目。各个栏目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 且标题大多十分引人入胜, 在满足公众猎奇心理的同时介绍了科学知识, 寓教于乐。

奇虎历史频道和探索频道的日均IP访问量均为3960, 大旗的猎奇频道访问比例占整个网站的5%, 日均IP访问量达到19050次, 两个网站的科普内容总字节数在250MB左右。

1.7 博客

自2002年博客概念引入我国以来, 博客市场有了飞速增长。2007年12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公布了《2007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报告显示, 截止到2007年11月底, 中国注册的博客空间约7282万个, 博客作者人数4700万, 这意味着平均每30个中国人、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博客作者。

博客圈作为具有相同知识背景或者相同爱好的人员组建成的网络社区, 是一个互相传播信息、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与科普有关的博客圈则成为博客成员之间互相传播科普信息的有利工具, 同时也是圈外人士学习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园地。

新浪博客圈作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博客社区, 其对科学知识的传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博客圈的类别设置来看, 在新浪博客圈“科学探索”类别下, 有312个博客圈, 在“自然”类别下, 有165个博客圈, 在“医药健康”类别下, 有548个博客圈。从人员规模来看, 各科普博客圈的成员人数不等, 规模较大的如“我们爱科学”博客圈, 现有圈子成员2151人, “科学乐园”、“天文爱好者”、“电子学交流圈”圈子成员数也在600至700人之间。虽然博客圈的访问量受其成员规模、内容丰富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大小不一, 但是如此多的博客圈累计在一起的效果则不可小觑。粗略估计访问总量超过10000的科普博客圈有150个, 参与科普博客圈的博客成员约有15万人。

科学网博客频道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博客群, 截止到2008年2月, 已开通1300多个博客, 博客作者均为生命科学、医药健康、基础科学、工程技术、信息科学、资源环境、前沿交叉、政策管理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这些博客中, 很多都开有科普文章板块或是含有科普内容。开设科普板块的例子有武夷山的“科普小兵”专栏、王鸿飞的“科普”专栏、周可真的“科学之思”专栏、蒋高明的“科学人生”专栏等, 含有科普内容的典型代表有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李淼, 其博客上有100多篇关于理论物理知识的文章, 从2007年8月开博到2008年2月, 访问量已超过13万次, 网友评论360多条。另外, 生命科学领域的刘念龙所撰写的博客文章中, 绝大部分都关系到身体健康, 访问量已达到76000次, 网友评论125条。

1.8 政府网站

政府网站主要有中央级政府网站、省级政府网站和地市级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重要载体, 这类网站提供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构职能、政务信息、政策法规、新闻动态、专业服务、统计信息、搜索引擎、交流互动等。政府网站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于公益性行业部门的科普频道, 例如, 有关环境保护的“环境科普”频道, 讲解地震知识的“地震科普”频道, 介绍气象变化的“气象科普” 频道等。

通过考察公益性行业部门政府科普频道我们发现, 在栏目命名上, 中央级和地市级政府网站频道一般直接以“XX科普”命名, 如环境科普、地震科普、气象科普等, 比较容易识别, 而省级政府网站多以“科普知识”、“科普宣传”、“宣传教育”作为栏目标题;在内容设置上, 这类频道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介绍、科普管理办法讲解、科普动态展示等;从表现形式看, 这些频道以文字和图片展示为主, 较少有科普视频和FLASH展示。

据估算, 目前中央级公益性行业部门政府科普频道, 如国家环保总局、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三个部门的日均IP访问量约为1000, 其科普内容总字节数在7MB左右;省级政府网站科普频道内容总字节数在60MB左右;地市级政府网站科普内容总字节数在700MB左右。这说明, 在资源质量和知识展示形式上略显简陋的政府科普频道着实较难引起公众的兴趣和关注。

1.9 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Digital Library) 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 是一种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从实质上说, 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的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 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

随着数字地球概念、技术领域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主要的信息资源载体。超星数字图书馆 (www.ssreader.com) 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图书馆, 拥有最丰富的数字图书资源, 设文学、历史、法律、军事、经济、科学、医药、工程、建筑、交通、计算机和环保等几十个分馆, 目前拥有数字图书十多万种。随着各大高校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的日渐重视, 超星图书馆被全国大部分重点院校购买使用, 可以说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受众数量十分庞大。

超星数字图书中, 科普图书主要分布于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天文、地球学、生物科学、航空航天以及环境科学等分馆中。其中历史地理类的科普图书共有425册, 自然科学类图书共计138册, 天文、地球学类科普读物有13本, 生物科学8本, 航空航天10册, 环境科学4册。从上述数据可以发现, 除地理类以及自然科学类图书的数目超过百册外, 其他分馆中科普读物的种类都很少, 其馆藏中的书目主要为各门类的学术研究类图书或专业类图书。根据ALEXA排名, 超星图书馆的日均IP访问量为7200。

1.10 在线文献数据库

在线文献数据库是网络上期刊文章、报纸新闻等文献资料集中出现的场所。按照数据库的领域不同, 在线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领域也不尽相同。在我国, 在线文献数据库的大型网站主要有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在线文献数据库中主要是专业学术文献, 但也包含一部分涉及科普内容的文献。

中国知网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在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设置了科普动态、前沿科技、新技术、新产品、科学史话、科学生活、科普人物、科技发明等子栏目, 这些子栏目中的科普文献涉及生命科学、地球故事、万物之理、星宇迷尘、科技之光等诸多领域。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含有约60万篇含有科普内容的文章, 该库的日均IP访问量约为250。

万方数据库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在科技动态栏目中。科技动态栏目中的新闻主要来源于《科学时报》、《北京晚报》、《现代快报》等报纸媒体, 以及如新华网、新浪网等网络媒体。科技动态栏目中的科普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自然、航空航天天文、考古、地理环境生态、医药健康等诸多领域。

2 发展网络科普的建议

在对上述各类网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对网络科普的发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2.1 政府积极引导并调动全社会的网络科普资源

科普资源不仅分布于公共资助的公益性科普网站或科普频道 (政府网站科普频道是典型代表) 中, 还大量的存在于各种商业性或非商业性的网络传播平台上。公益性科普网站是政府扶持网络科普力量的一个有效抓手, 但目前我国公益性科普网站数量较少、影响力较弱, 仅仅依靠这些网站来做网络科普还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传播效力, 也是对丰富的网络科普资源的忽视。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推动网络科普的发展, 既要扶助公益性科普网站使其建设的更好, 扩大其影响力, 同时也要重视对其他网络平台上的科普内容建设的引导和鼓励, 比如综合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中的科普内容等。商业性网站的科普内容较为丰富, 访问量也较大。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选择一些影响力大、访问量高、内容建设较好的商业性网站的科普相关频道给予一定资金扶助和精神奖励, 增强各种商业化网络平台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有效的动员多方面的网络资源共同为网络科普事业贡献力量。

2.2 以“受众”为中心, 针对受众需求提供网络科普产品

网络强调受众个性化的需求, 尤其是在web2.0时代, 用户个性化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在选择网络信息时常常以个体价值需求为取向。因此网络科普要吸引网民的注意力, 有效发挥效果, 需要在科普形式、科普内容等方面针对受众需求和喜好提供相应的科普产品。现在网络游戏很受年轻人喜欢, 因此可将科普内容以网络游戏的形式来展示。另外, 网络视频广受网民欢迎, 浏览量很高, 将公益性的科教电视栏目或专题片放到视频网站上, 是在电视渠道之外对科教电视节目的又一次推广。因此, 以受众所喜好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促进网络传播作用的充分发挥, 能够切实提高网络科普效果。

2.3 提高科普网站运营质量

从对科普网站的分析中可以发现, 目前有些科普网站建设较好, 但还有一些网站存在着表现形式单一、页面设计不够活泼、进入较慢等问题, 比如政府网站等。网站运营质量是影响网站访问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政府网站科普频道较难引起公众的兴趣和关注, 重建设轻运营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要提高专门科普网站运营质量,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丰富网站科普内容, 并多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内容呈现更加生动有趣;二是网站中转载的科普内容注明来源, 提高科普内容的可信度;三是增强网站互动功能, 设立论坛、留言板等互动板块, 给网民提供参与交流的平台, 有条件时可适时开展在线科普知识竞赛活动以活跃网站气氛;四是加强网站维护, 包括及时更新网站内容, 增强科普内容和新闻动态的时效性, 以及提高网站技术维护水平, 尽量减少网页链接错误情况, 提高网站进入和网页打开速度等。

2.4 加强各类网络平台的合作, 共享网络科普资源

网络科普资源共享现在比较强调的是一般科普网站之间建立联盟和共享机制。由于现在各种新兴的网络形态也承载了不少科普内容, 因此要扩大网络科普的受众面, 提升网络科普效果, 应该集聚多方网络力量尤其是新兴网络形态, 促进各种网络科普平台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例如, 一般科普网站可以与手机网络、搜索引擎、聚合网站等开展合作, 共享科普内容资源, 这对于提高科普内容的质量和使用率、促进网络科普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强, 刘兵.科学传播的媒体转向[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3 (4) :45-49.

[2]曹红艳.媒体力量改变着科学传播的进程[J].中国青年科技, 2004 (11) :53-54.

上一篇:广州地区下一篇:企业现金流量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