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评价(通用11篇)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评价 篇1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现状评价要点
一、前言
二、目录
三、被评价单位情况概述
(一)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
1.企业概况(包括企业是否在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若不在,是否纳入政府规划搬迁计划等情况);
2.产品品种、生产能力和技术工艺(包括是否涉及“危险化工工艺”);
3.主要生产、储存装置设施和辅助工程情况,有无变化;
4.主要建(构)筑物情况(如:耐火等级、火灾危险类别等)。
(二)安全评价范围
(三)评价依据
四、评价方法及单元划分
五、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危险、有害化学品辨识;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所在场所、部位;
3.生产、储存场所及生产过程危险性分析;
4.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5.重大危险源辨识。
六、安全生产条件
1.内、外部安全防火间距;
2.生产设备、设施、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包括对工艺流
程、工艺参数、控制方式、操作条件、物料种类与理化特性、工艺布置、总图、公用工程等内容定性、定量分析);
3.全部安全设施运行情况及完好有效情况,并对以下情况进行专项详细说明:
(1)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
装设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大型化工装置装设紧急停车系统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化学品场所装设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泄漏报警设施的运行及完好情况;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相关设备、设施情况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第十三条规定的符合性。
4.对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事故的影响范围、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概率,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
5.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
置和配备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技术
规程和作业安全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3)职业危害管理;
(4)从业人员条件及其安全生产再教育、再培训情况,以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
(5)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修定和演练情况及急救援组
织机构,应急救援器材、设施设备配置的符合性;
(6)安全生产投入的情况;
(7)安全标准化运行及持续改进情况;
(8)企业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情况;
(9)企业现场管理情况。
七、对策措施与建议
1.提出采纳和宜采纳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建议;
2.列出生产工艺系统(包括公辅设施)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整改紧迫程度;
3.确认事故隐患整改完成情况和对策措施及建议的采纳情况。
八、安全评价结论。
安全评价结论必须明确企业当前安全生产条件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
九、附件
(一)企业位置周边示意图;
(二)企业总平面布置图;
(三)工艺流程图;
(四)评价过程制作的图表;
(五)特种设备(含安全附件)和防雷防静电的检测检验情况。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评价 篇2
关键词:煤矿安全评价,现状及问题,安全对策
2008年全国煤矿共发生重特大事故38起, 死亡707人, 同比上升35.7%;其中23起重特大事故是由煤矿非法违法生产造成的, 占全部重特大事故的60.5%。我国小煤矿数量占矿井总数的近80%, 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35%, 而事故死亡人数高达73%。煤矿企业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
一、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及评价方面存在问题
(一)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系统落后
管理信息渠道不畅通, 造成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严重脱节, 致使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的政策、方案和命令不能完整、准确地传达到现场作业人员, 现场执行情况也不能及时反馈给管理者。
(二)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大部分煤矿企业安全长期投入不足。首先是安全生产设备投入不足, 防灾系统不健全;其次是安全科研投入不足, 科研力量分散, 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研发基础设施落后;最后是安全生产管理投入不足, 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大量存在。
(三) 煤炭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煤矿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较大比例, 整体素质偏低, 自我保护能力低, 煤炭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比较低, 安全教育与培训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
(四) 安全监控管理严重不足
目前多数地方撤消或合并了煤炭管理机构, 部分地方煤炭管理机构降格, 行业管理职能分散, 管理力量薄弱, 煤炭开发缺乏统筹规划, 造成对煤矿安全生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五) 企业对安全评价的认识不透彻
煤矿经营者关注的是经济利益, 对安全评价的理解就是为了拿到安全生产许可证而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进行煤矿安全评价并不是出于自觉行为, 而是出于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
(六) 安全评价标准欠完善, 不统一, 安全评价的关键问题未解决
安全评价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自然科学、管理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学科, 这要求安全工作者建立和完善更为严密的理论体系。目前, 全国各省评价体系、标准各自为阵, 五花八门, 很难满足安全评价的要求, 充其量不过是较详细的安全检查。
(七) 安全评价方法的单一性, 影响了煤矿安全评价的质量
评价方法多种多样, 每一种评价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适用对象, 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对一个系统的评价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评价方法来验证, 但多数情况下只采用单一的方法即安全检查表来做, 或者评价方法之间单独存在, 没有联系呼应, 满足不了煤矿复杂的系统, 影响了煤矿安全评价的质量。
(八)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质量差
在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中, 对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基本上是一个模式, 人为扩大或减少危险有害因素, 提出的安全对策针对性差, 具体性措施少, 让煤矿企业难以实施。另外评价报告冗长, 评价报告大同小异, 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安全对策措施针对性不强。
(九) 中介机构面临的困难
中介机构在对煤矿进行评价时面临的问题是煤矿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如果完全按煤矿安全评价的要求, 很难达到合格标准。评价员把存在的事故隐患罗列出来, 对于那些没有按要求进行整改的项目, 在复查时也无法严查。如果做出的评价报告没有通过审批, 企业认定是中介机构的责任, 而不是把责任放在自身安全生产条件的不足之上。
二、煤矿安全评价的意义
煤矿生产系统复杂, 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多, 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煤矿安全评价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基本程序, 可以使煤矿安全管理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测、预防, 变纵向管理为综合管理, 变盲目管理为目标管理, 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煤矿安全评价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的安全投入, 提高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安全评价可以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现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依据;为煤矿预防、控制事故发生提供安全对策措施;为煤矿生产投资、安全投入及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建议。因此, 安全评价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三、对策
提高对系统安全评价的认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学习, 把系统安全评价的宣传教育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使各级管理者和作业人员都能高度重视系统安全评价且积极地参与。建立安全评价标准, 健全安全评价体系。煤矿安全评价应借鉴先进经验, 制定统一评价标准。安全评价标准应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设计较合理危险程度分级, 根据煤矿特殊生产条件, 对煤矿的综合管理、危险性和作业环境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绩效评价, 并确定实际合理的安全评价的方法。
积极开展安全评价方法的科学研究。我国现行的一些评价方法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 在评价过程中有它一定的局限性。评价机构应不断积累经验, 完善系统安全分析, 开发具备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安全评价机构人员的素质。要搞好煤矿安全评价, 一方面加强安全评价的原理、方法的培训, 迅速提高安全评价从业人员的素质, 另一方面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增设安全评价方面的专业课程, 培养综合专业人才。建立安全评价质量保障机制。安全评价以安全评价报告作为载体, 在编制安全评价报告时, 应严格按照评价导则的要求编制, 不得简化程序、步骤, 各评价机构应建立严格的内部安全评价质量保障机制, 严格规范评价人员行为, 从程序上、制度上为安全评价报告的质量把好关。安全生产监督、监察部门要将重点放在对安全评价报告编制过程控制上和评价导则的运用和评价报告的质量上。推动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开展与管理, 减少重大事故。开展煤矿安全评价必须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公正性、责任性, 把握安全评价的程序, 确保安全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四、结语
安全评价是一项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手段, 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应加大宣传力度, 使煤矿企业真正认识到安全评价的益处;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内部也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不断提高评价人员的素质和评价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对安全评价机构应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办法, 对评价机构的审批严格把关, 对评价人员的市场准入严格控制;国家应对那些出具虚假评价报告的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加大处罚力度。
参考文献
[1]赵铁锤.2008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2]郑鹏升, 孙永波.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研究[J].商业经济, 2007.
企业财务现状的分析与评价 篇3
一、从资产负债表分析企业财务现状
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反映了企业资金的存在状况,企业将资金投放于不同的资产会产生不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自上而下流动性逐渐减少,收益性逐渐增强,风险水平逐渐加大。因此企业的资产结构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最常用的指标有长期资产率(长期资产额/资产总额)和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资产总额)。长期资产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风险水平越高,此时,企业应该采用较低的融资风险策略,以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不良资产是企业资产中的黑洞,主要包括高龄应收账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及各种待处理资产损失等,企业的不良资产率越高,说明企业可能存在潜在亏损,即实际利润低于报表公布利润,同时预示着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欠佳,其持续经营能力有问题,企业应该提高警惕,积极改善财务现状,以免陷入财务危机。
资产负债表的右方反映了企业资金的来源途径,即融资结构,不同的融资结构其融资风险不同。一般来说,流动负债占的比重大说明企业对短期资金的依赖性强,其融资风险高;若公积金占股东权益的比率小,说明企业积累能力弱,相应地承担和应付风险的能力也弱,其财务状况欠佳。企业应加强管理,努力增加收益,增强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
资产负债表的左右两方对比,可以分析企业融资风险在经营风险的作用下是被强化还是被稀释。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结构通常有四种类型,即保守型结构、稳健型结构、风险型结构及危机型结构。保守型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负债和权益资金不仅满足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资金需要量,而且还能满足部分或全部临时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量。这种结构的整体风险较低,但成本最高、收益最低,而且这种结构的弹性很弱,不易随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出及时调整;稳健型结构是指临时性流动资产由流动负债予以解决,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由长期负债和权益资金来融通,这种结构会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信用,且相对于保守型结构来说有了一定的弹性;风险型结构是指企业用流动负债除了满足所有流动资产的需要外,还满足了部分长期资产的资金需要,这种结构融资风险较大,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破产;危机型结构是指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低于资产账面价值,经营出现亏损。
企业采用此方法分析财务现状时,首先应分别计算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的比重;其次,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越大;负债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融资风险越大;长期资产所需资金由短期资金来源解决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融资风险越大,企业越容易陷入财务危机。
二、从利润表分析企业财务现状
利润表直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根据其是盈利还是亏损可以判断企业财务是否处于危险状态。通常企业的利润可以分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三个层次,其中,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据其亏损和盈利情况不同将企业财务状况分为六种类型,如表1所示:
在这六种类型中,A型是最正常状态,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均为盈利,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处于良好状态。对于B型,利润总额出现亏损,通常是营业外支出过大,结果把利润吞掉了,如投资失误、遇到自然灾害等,如果亏损不是很大,一般不会影响企业今后的盈利能力,但也不能疏忽,应防止此类情况的再次发生,否则会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对于C型,营业利润出现亏损,利润总额为盈利,说明企业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外收入,这样形成的利润是偶然的、一次性的,不具有稳定性,利润质量差,虽然当期不会出现财务危机,但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企业最终会陷入危机。对于D型,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均为亏损,说明企业经营活动成果不足以弥补当期发生的期间费用,已经开始侵蚀企业的净资产,财务状况已陷入危机,企业应加强管理,力争扩大销售,减少费用开支,使营业利润扭亏转盈,否则最终破产不可避免。对于E、F两种类型,主营业务利润为亏损,说明企业经营活动连产品销售成本及销售税金都不能弥补,更不用说期间费用了,这样的企业已没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了,面临破产境地。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以医药行业M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三年的财务报表资料分析其财务状况和面临的风险大小。M公司是中药材、中成药加工企业,由于其2003年的会计报表经审计确认每股净资产低于每股面值, 2004年4月12日被中国证监会列为ST公司。为了便于比较,同时选取了医药行业进入2004年中国上市百强企业的N公司进行对比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
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计算出M、N两家企业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等指标,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M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远远高于N公司,并且从2001年到2003年又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其财务杠杆高,销售量的微小变动会引起净资产报酬率的大幅度变动,其面临的融资风险很大,并且流动负债几乎占了负债总额的全部,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风险。另外,从股本占股东权益的比率来看,M公司连续三年达到90%以上,说明企业的留存收益少,积累能力很差,而且在2003年该比率高达152.51%,表明企业经营已吞噬了部分股本,财务状况恶化,这也正是M公司被证监会特别处理的原因;N公司的该比率则大大低于M公司,说明企业的积累能力很强,融资风险小,财务状况良好。
从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来看,M公司的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率在2003和2002两年高于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说明企业用流动负债除了满足全部流动资产的需要外,还满足了部分长期资产的资金需要,因此企业的融资风险被扩大,属于典型的风险型结构。N公司的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率连续三年低于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说明流动负债满足了大部分流动资产对资金的需要,永久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来源于企业的长期资金,其融资结构体现为明显的稳健型结构,财务状况处于良好状态。
2.利润表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N公司连续三年财务状况为正常状态,而M公司在2001年为D型,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已陷入危机,在2002年为C型,财务状况比2001年虽有所好转,但2002年扭亏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而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不是企业稳定、持续的利润源泉,说明企业有为避免连续两年亏损被特别处理而粉饰报表的嫌疑。企业不从增加销售收入、降低生产成本上下功夫,使得2003年的财务状况又出现D型,最终难以避免陷入财务危机,被证监会特别处理也在情理之中。如果M公司能在2001年及时发现财务危机先兆并采取有效措施,如降低负债率、增加销售收入、提高管理水平等,就能够避免陷入财务危机,从而免于被证监会特别处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M公司的财务状况已陷入危机,N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M公司的财务风险大大高于N公司,这一结论和企业的现实情况正好相符,表明利用会计报表是可以及时发现财务危机先兆的,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企业破产也是可以避免的。
安全现状评价委托书 篇4
广东正维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GB6722、GB18218、GB50154、GA837和GA838的规定以及国家、省、市的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分析查找矿山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判定安全生产现状级别,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以达到提高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现委托贵公司对我单位民用爆炸物品仓库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委托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水洗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说明 篇5
各位领导:
在西乌旗经信局、煤管局等主管部门要求下,矿水洗厂洗煤生产线为履行“三同时”手续已上流申请签订《水洗厂可研报告》(报告费7万元)、《水洗厂安全专篇报告》(报告费15万元),报告编制费共计22万元。
现旗主管部门将两项报告又更改为《西乌旗跃进煤矿有限公司60万吨洗选厂安全设施设计专篇》(报告费10万元)、《西乌旗跃进煤矿有限公司60万吨洗煤厂可研报告》(报告费7万元)、《西乌旗跃进煤矿有限公司水洗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报告费7万元),三篇报告编制费共计24万元。现申请《西乌旗跃进煤矿有限公司水洗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合同评审。
望领导批示
西乌旗跃进煤矿有限公司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评价 篇6
一、各类证件(查看原件,提供副本复印件):
企业证件:
1、工商营业执照;
2、采矿许可证;
3、安全生产许可证;
4、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
5、爆炸物品存储许可证;
个人证件:
1、矿长安全管理资格证;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格证;
3、特种作业操作证;
4、涉爆人员资格证。
二、矿山各类技术资料:
1、地质报告;
2、开采设计;3资源储量复核报告;
4、矿山环评报告;
5、开发利用方案等文字及附图;
6、开采现状图(半年度,彩图5份)。
三、工伤保险、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和足额提取安措费的证明材料。
四、矿山开采设备清单(品牌、型号、主要技术参数、数量等内容)
五、企业基本情况表
六、由矿长批准的爆破说明书。
七、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文件。
八、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生产单位、职能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九、以下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执行制度的记录档案: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3、安全例会制度;
4、安全检查制度;
5、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6、设备管理制度;
7、危险源管理制度;
8、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9、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
10、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1、事故管理制度;
12、应急管理制度;
13、安全奖惩制度;
14、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十、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
十一、露天边坡、排土场、爆破器材库等易发生事故的场所、设施、设备的登记档案和检测、评估报告及监控措施。
十二、矿山各类事故应急预案。矿山成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文件,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的清单;或与邻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援协议的证明材料。
十三、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登记、检测、评估、监控记录。
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现状分析 篇7
1 煤矿安全评价的含义
所谓安全评价, 是指为了给管理决策和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而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 分析辨识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及不利因素, 评估预测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及职业危害的概率和其严重程度的过程。从而达到维护工程、系统安全的目的。它是安全评价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体。
2 关于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安全评价的现状分析
目前, 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煤矿安全评价工作, 对煤矿的安全评价主要还是处于在现状评价的阶段, 安全评价方法也很单一, 仅局限于定性安全评价法以及定量安全评价法。由于缺乏相当的实验数据以及相关安全事故统计材料, 大多数煤矿的安全评价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定性评价, 在这种没有科学数据支持下的评价所得出的评价结论是具有很大随意性的。特别是在很难统计具体数据的方面 (如:煤矿生产系统的瓦斯温度、员工工作能力、煤矿综合管理等方面) 就更是如此。
2.2 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有的理论体系对解决关键问题缺乏理论支持, 安全评价工作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广泛, 它涵盖自然科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一系列知识, 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为了使安全评价成为完善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就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
二是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差等现象依然存在。安全评价人员对被评价对象的熟悉程度和安全评价人员的自身能力等方面对安全评价的结果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只有理论功底扎实且经验丰富的安全评价人员, 才能得心应手地合理选择相关的安全评价方法。要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 不但需要安全评价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且需要安全评价人员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而现实情况是:相当部分安全评价人员不熟悉煤矿生产业务, 工作能力也不是很强。
三是缺乏多样的安全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经验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是目前通常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但这些方法都各有各的局限性。这些方法往往只针对煤矿生产的某一因素, 而没有顾及到煤矿生产中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现实, 评价指标显的很不全面。另外, 有的方法本身就存在缺陷, 从而对煤矿安全生产评价的信度产生不良影响。
四是安全评价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相当一部分煤矿经营企业认为进行安全评价仅仅只是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手段而已, 对煤矿生产进行安全评价也仅仅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而不是基于对煤矿安全评价的正确认识而采取的自觉行为。这主要是由于煤矿经营企业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对煤矿生产安全评价形成的认识误区。
3 关于改善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的策略分析
3.1 通过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 使相关评价体系得到完善
复杂的技术性是安全评价的重要特征, 基于此, 统一的安全评价标准的制定要遵循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并与《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的标准保持一致, 因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成就是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的依据。
3.2 加强安全评价的质量保障体系, 对从业人员进行素质和业务培训
在加强安全评价的质量保障体系方面, 应在对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日常检查过程中, 国家及各省的相关监察机构要把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和质量作为检查工作的重点。在对从业人员进行素质和业务培训方面, 应提高现有安全评价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 应通过行业内部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进行理论讲座、开展同行之间业务能力大比武等方式对现成安全评价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在培养后备人才梯队方面, 为了培养综合型的后备人才队伍, 安全评价方面的专业课程可以考虑在相关高校或相关专业中开设。
3.3 加大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科研力度
基于目前我国通行安全评价方法各自存在着缺陷的现实情形, 加大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科研力度势在必行。应以安全评价机构、科研单位及具有相关专业和科研能力的大专院校为主体, 把增加科研投入、加强理论研究、结合实践经验、开展实地考察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深入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 及早开发出新的科学评价方法, 从而对安全评价工作的发展、对企业安全生产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3.4 进一步深化对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改革, 把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煤矿安全评价结果必须是科学的、精准的, 绝不允许个人的主观臆断夹杂其中, 在这一前提下, 权威性、规范性、责任性、公正性是煤矿安全评价不可动摇的原则。为了确保这些原则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煤矿安全评价单位和煤矿安全评价工作人员都应当积极思考, 锐意进取, 大刀阔斧地对煤矿安全评价工作进行改革, 根据现实情形, 结合科学原理和实践经验, 创建符合煤矿安全评价工作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体制, 提高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 不断降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 对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煤矿企业, 必须把煤矿安全评价工作作为改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创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体制的重要手段, 而不是把它作为应付国家监管部门检查监督的权宜之计。为了实现煤矿的和谐稳定及安全生产, 就需要相关单位和人员形成一致共识, 相互配合, 齐抓共管, 开创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元军.浅谈我省小煤矿安全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J].能源与环境, 2010 (4) .
[2]王亚军.目前煤矿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煤, 2009 (8) .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评价 篇8
[关键词] 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诚信已成为时代主流。征税人和纳税人愈加重视和强化诚信效应,各级税务机关积极开展了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加快税收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国家税务总局在2003年发布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对加强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获得了社会上下的一致认可。然而,框架虽已搭好,要把制度落在实处,达到其制定初衷,任务远比这一办法的酝酿制定更为艰巨。
一、纳税信用等级以及纳税信用等级评价的概念
1.纳税信用等级的概念。纳税信用等级,是税务机关依据专门的税收管理理念、标准,通过对遵守和履行税收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纳税人在整个涉税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信誉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同时依据纳税人一定时期的纳税表现,结合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以及纳税人其他社会诚信等情况,对纳税人的纳税信誉等级进行评审并赋予其相应的等级称号。评定的纳税人纳税信誉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
2.纳税信用等级评价的概念。纳税信用等级的评价,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主要从纳税人的直接纳税信誉、间接纳税信誉和其他社会诚信等因素考核。直接纳税信誉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管理等;间接纳税信誉主要包括账簿凭证管理、财务会计核算质量、财务会计人员的内部控制等;其他社会诚信主要包括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及民间组织等提供的关于纳税人社会诚信方面的情况。
3.纳税信用等级评价的分级标准。在《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中,主要以税务登记情况(15分)、纳税申报情况(25分)、账簿凭证管理情况(15分)、税款缴纳情况(25分)、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处理情况(20分)几方面对企业纳税登记进行评定。
考评分在95分以上的,为A级;考评分在60分以上95分以下的,为B级;考评分在20分以上60分以下的,为C级;考评分在20分以下的,为D级。另外根据具体情况还有一些具体规定,在此不作做述。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
二、我国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价现状
1.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价的必要性。
(1)通过纳税人纳税信誉等级评价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一方面有助于各级税务机关完善税收执法程序,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加强队伍的建设,促进税务机关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执法,不断提高税收服务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信誉等级的纳税人分类管理,实行差别税收对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体制激励,促进诚信纳税。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征纳双方权利义务,对于建立合作、双赢、互信的新型征纳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2)有利于税务机关提高税收检查效率和节省税收成本。通过纳税人信誉等级评价,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加强对“D”类企业的严格控管,以便能更有效地堵塞漏洞,强化税收征管,实现依法治税;而对于纳税信誉等级高的企业,以服务为主,尽量减少这些企业的税收征管环节。从而,使税务检查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减少税务稽核工作选案的盲目性与税收成本,提高检查效率。
(3)纳税人信誉等级评估不仅要对纳税人有关纳税资料进行评定,而且还需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企业经济性质、生产流程、财务制度等诸方面,这样有助于税收部门加强对纳税企业的监控。再呢,纳税人信誉等级评估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分析、审核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在此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有关部门,从而弥补税收征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漏洞,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保障国家税收收入。
2.企业民众对纳税信用等级评价的认识。在笔者所作的调查中,民众认为关于一个企业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审最重要的指标为企业会计核算健全程度。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提出建立内部监督制度的四项要求,即要建立财务人员相互牵制制度、投资及资产处置的监督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定期内审制度。其次重视的就是企业管理阶层和会计人员的纳税意识和素质,这就要建立和完善税收服务体系为纳税人依法纳税创造良好的诚信软环境。纳税信誉等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税务机关在充分相信绝大多数纳税人能够依法自觉纳税的基础上,将工作由监督为主向管理服务为主转变。这样,税务机关的任务就相应转变为在纳税人纳税过程中,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
3.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诚信原则作用机制和支撑保障条件还存在不足。纳税信誉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由于诚信原则作用机制存在目前较为封闭环境中,随着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在行政力从约束向服务转变的同时,一些必需的法律、经济等管束方式还没有完全形成,这就导致了社会诚信原则作用机制和支撑保障条件的严重不足甚至缺位。
(2)纳税信誉等级评价还不能充分体现诚信的价值。纳税信誉等级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关键就是要体现诚信纳税的价值,尤其是经济价值。一是要有利于降低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和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二是不同纳税信誉等级的纳税人要因信誉不同而付出不同的税收成本。虽然主管税务机关对不同纳税信誉等级的纳税人进行了分类管理,但由于纳税信誉等级的评定不能体现行业及规模的区别,因此不同的纳税信誉等级目前还不能带来更多经济利益的差别。
(3)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信息相对割裂,资料的完备、准确性问题已评定的税收信用信息仍处于地区分割和垄断的状态,没有形成全社会税收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纳税人信誉等级评价的基础是税务机关各部门各岗位在日常征管工作中整理形成的资料数据,以及纳税人及有关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数据,这些数据往往对纳税信用等级的准确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缺乏系统的数据库,同时这些资料的真实性也很难保证,给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4)评定标准科学性不足。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仅仅按照税务登记情况、纳税申报情况、账簿凭证管理情况等五个部分为标准进行分值的评定,这样评定指标太笼统,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区域范围之间的差距和不可比性
三、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价的相关思考
1.细化纳税信用等级评价标准。从目前情况来看,根据设置的五部分进行评分,虽然也有些具体的规定,但总的来说指标太笼统,缺乏依据。并且体现不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等级差距。所以,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评分标准进行细分:
(1)注册资本或者企业资产。按照类型不同先将企业进行分类,在同类中再依据注册资本确定一个评比的范围。因为在不同类型之间,即便是同0类型在规模上都会存在差异,而这些却与企业的纳税信用没有必然的联系。
(2)不同区域等级的划分。可以建立国标、省标、市标、县标,可以层层上报评比,对各级企业都可以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在各个层面都体现出信用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加强地方税收征管的力度,从基层激励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2.納税信誉等级评价范围的思考。根据实际的调查报告数据证明,有82%参与调查的人认为,并不是全部的企业都进行等级评价,而是具有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进行评定更合理些。所谓的一定规模,并不是简单的以某一项指标作为划分标准,应该综合考虑。比如:销售额、所处同行业之间的专项比值等一系列指标。
3.关于评价的重点环节的一些思考。
(1)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应该建立并完善纳税信用档案数据库。在企业评价环节中,关于纳税人发票使用违章、假票抵扣、申报审核差错记录、故意偷漏税以及报送报表资料不齐全等企业的违章情况全部录入计算机,形成一个数据库作为今后评定的依据。
(2)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资料采集工作对纳税人信誉等级评估的重要作用,从现行的征管模式来看,征、管、查三分离。为此,其一,应该加强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岗位的配合;其二,加强与工商、银行、公安、海关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以获取纳税人最新数据。要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进行评定,有需要设置专门的纳税人信誉等级评估机构。主要负责纳税人信誉等级评估工作的资料收集、审核、检查和监督工作,最好可以单独存在,不受其他部门的牵制,保证数据的客观、真实以及纳税人信誉等级评估工作顺利进行。
纳税信誉等级的评审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针对纳税人在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调配税务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税务稽查。促使税收违法违章行为日益减少,税收执法行为和程序日趋规范。进一步明确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合作、双赢、互动的新型征纳关系,引导纳税人主动遵从税法。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评价 篇9
一、法定文件、资料
1、工商营业执照
2、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标准化证书
3、土地使用证复印件、选址意见书等
4、相关备案情况的证明(事故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易制毒化学品、剧毒品的相关备案,出具单位:安监局、公安局等,网上备案的照相取证)
5、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6、防雷检测报告
7、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设备、气瓶、厂内机动车辆)等的检验报告、使用登记证
8、安全阀、压力表、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等安全附件的校验报告、检定证书
9、任职超过6个月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合格证书
10、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学历证书(本科以上,化工专业,工作三年以上);安全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须有相应的任命书
1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和配备文件
12、所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学历证书
13、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或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机构选派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服务的证明
14、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危险物品操作、自控操作、电工、焊工等)
15、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书(压力容器操作、压力管道操作、起重作业、厂内机动车驾驶、司炉工、水处理、特种设备管理等)
16、工伤保险的缴费证明或收据
17、成立义务(或专职)消防队的文件
18、年销售收入及安全投入情况(列表说明或台账)
19、职业危害评价报告及市安监局的备案文件。
20、有自控装置的应提供其相关设计资料、安装调试报告
21、产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及安全标签
22、危险化学品登记证
二、图纸资料(5-11应尽可能提供)
1、项目地理位置图
2、周边关系图(标注东、西、南、北邻近的有关企业、单位或设施等,周边主要的村庄、居民区、重要的公共建筑等,要有详细的距离、尺寸等)
3、厂区或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各车间、装置设备布置图(标注具体尺寸、与生产现场一致)
4、工艺流程图(带控制点)
5、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6、消防设施配置图
7、防雷防静电设施布置图
8、安全联锁、报警设施配置图
9、气体检测报警仪分布图
10、洗眼器、淋洗器分布图
11、建构筑物、设备基础等抗震设防等级的有关设计资料、图纸
三、其他材料
(一)被评价单位概况
1、提供上期安全评价报告(若为我中心所编制,则不需要提供)
2、企业基本情况、装置基本情况
3、周边的重要场所、区域,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单位分布情况
4、被评价单位周边24小时人口居住和活动分布情况
(二)安全生产管理资料
1、各岗位责任制文件;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制度及记录。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企业安全操作规程
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导则编制)及其演练记录、修改、完善情况
5、日常安全管理执行情况(作业证、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安全会议等情况)等
6、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及三级培训考核情况相关材料
7、设置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为主任或组长、分管负责人、有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从安全生产委员会或者领导小组到各职能部门、车间、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网络中的每一个单位要明确负责安全生产的人员。
8、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至少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会议,听取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的汇报,研究、决策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
9、提供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及目标的具体分解量化情况。
10、承包商及外来人员的教育、培训记录
11、操作规程进行审核修订和培训的记录
12、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档案。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实行厂级领导干部联系点管理机制,联系人应每月至少到联系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有相应制度及记录。
13、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管理规定及记录(应当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第十八条的相关要求)。
14、劳动防护用品清单、配备明细。
15、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若未构成重大危险源,则不需要提供)
16、若与相邻企业有牵连、或几家企业在一个厂区,应有与相邻企业的安全管理协议
17、设备检修计划(包括安全设施)
18、特种设备台账和档案
19、生产、储存和使用氯气、氨气、光气、硫化氢等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企业,应当配备至少两套以上全封闭防化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还应当设立气体防护站(组)
(三)设备、设施资料
1、生产系统
(1)装置设备、设施清单(名称、规格型号、介质、材质、主要操作参数、生产厂家等)(2)设备、设施运行记录,维护、保养、检修记录,2、辅助系统
(1)储存设施清单(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介质、材质、主要操作参数、生产厂家等,仓库结构、面积、分区用途等)
(2)公用工程设施清单(办公、蒸汽、水、电、气、风等设施的名称、规格型号、介质、材质、主要操作参数、生产厂家等)
(3)安全设施台账:检测、报警设施;防爆、泄压设施;安全联锁设施;淋洗设施等(4)消防系统:消防水系统(消防水来源、消防水池的容积、消防泵的型号及数量、消防栓的数量及分布、消防管线的管径及敷设方式等)、灭火器(型号、数量)(5)建构筑物的情况:建构筑物名称、面积、结构形式等
(四)工艺技术资料
1、生产原料、辅助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物,废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危险性资料
2、生产原料、辅助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的数量、规格型号、储存方式、去向等
3、反应原理(生产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工贸企业安全验收评价资料清单 篇10
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项目立项批复文件;
3、土地使用证;
4、规划许可证;
5、环评封面及备案文件(封面要有编制单位盖章的;如果涉及到引用环评内容的)
6、安全预评价封面及备案文件;
7、初步设计、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封面及备案文件;(要检查设计单位资质是否符合本项目要求)
8、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质;
9、工程交工验收报告(需要四方盖章的)
10、监理单位出具的工程满足要求的报告(全面的验收报告);
11、消防验收报告或消防验收合格文件;
12、特种设备检验报告(利旧设备要有检验报告,新出厂设备要有出厂检验报告)
13、其他强制检验设备的检验或检测报告(包括安全阀、压力表等);
14、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现在不知道还要求不要求)(按道理说,防雷设施时需要有验收报告的);
15、试生产报告(关于试生产期间事故、安全设施运行防护情况的总结);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评价 篇11
关键词: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服务;评价;需求
中图分类号:F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4161(2010)05-0001-04
中小企业物流服务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其物流成本、物流效率和企业效益,甚至影响其发展方式。近年来,关于中小企业物流服务的研究日益引起关注。有学者研究了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的模式…,并探讨了中小企业物流运作的模式。有些研究还基于对特定区域中小企业物流服务的调查,分析中小企业物流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路。本文将基于课题组2009年对山东滕州市、四川南部县、安徽凤阳县和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农村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以下简称本课题问卷调查),探讨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服务的供给现状及物流服务需求,提出进一步促进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服务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本课题问卷调查采取准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企业,要求每个样本企业在调查员协助下完成一份企业调查问卷。经过对问卷的初审和复审,得到有效问卷199份,其中山东滕州市、四川南部县、安徽凤阳县和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分别为48份、41份、40份和70份。本文将山东滕州市和广东佛山市三水区的有效问卷合并统计,作为东部地区的代表;将安徽凤阳县和四川南部县的有效问卷合并统计,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代表,则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有效问卷数分别为118份和81份。在全部有效问卷中,制造业企业约占70%,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各占10%上下。从企业规模上看,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分别约占样本总数的2/3和1/3。因本问卷涉及内容较多,有效问卷的部分问题存在漏答,剔除这些问题,各问题的有效问卷数可能存在一定差别。在本文中,每份有效问卷对应一个有效样本企业。
二、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现状的评价
本文将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评价,从很不满意、较不满意到一般、满意和很满意,分别赋值1、2、3、4、5,计算全部有效问卷的评分均值。评分均值可以反映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评分均值为3代表满意程度为中等水平(一般),数值越低表示满意程度越低,反之则反是。但是,正如平均数容易掩盖个体差异一样,通过评分均值反映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也容易掩盖不同企业对物流服务满意程度的差异。为弥补这个缺陷,本文将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评分均值与对物流服务表示满意、很满意的企业比重之和结合起来,共同反映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评价。
对全部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现状的评价总体上居于中等偏上,相应的评分均值为3.28,但显著低于满意水平(评分均值为4)。在195份有效问卷中,对物流服务表示“满意”或“很满意”的企业比重合计占39.0%,接近一半(48.7%)的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感觉“一般”,甚至仍有12%左右的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表示“较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评价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二者对物流服务的评分均值分别为3,47和3.06;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企业比重合计,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分别为46.7%和27.9%。可见,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评价的差异是明显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评价在总体上仅为“一般”水平,评分均值仅是略超过3。从不同规模企业的比较来看,小型企业与中型企业差异不大,二者对物流服务的评分均值基本接近;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企业比重之和,中型企业略超过小型企业;但是,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企业比重之和,中型企业也超过小型企,表1。
三、农村中小企业物流费用和物流外包情况
(一)多数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在20%以下,小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企业物流费用高的问题比较突出
根据对180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在10%以下的企业超过六成,在10%~20%之间的超过二成。换句话说,超过八成的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在20%以下,仅有15.6%的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超过30%。从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地区的比较来看,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小型企业明显高于中型企业、中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在所在地区的农村中小企业中,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低于10%的企业占比,东部地区高出中西部地区22.8个百分点;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高于30%的企业占比,东部地区低于中西部地区22,7个百分点,表2。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较高,可能原因是该地区经济总量和物流需求的总体规模较小,物流业的发展难以通过规模经济实现成本节约。在所属规模等级的企业中,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低于10%的企业占比,小型企业与中型企业差别不大;但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在10%~20%之间的企业占比,小型企业低于中型企业13.3个百分点;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超过30%的企业占比,小型企业高于中型企业13.3个百分点,表2。小型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较高,可能原因是相对于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的物流需求点多面广、单体规模小,面向小型企业的物流服务容易出现成本和交易成本都比较高的问题。
(二)仅有约1/4的农村中小企业将物流业务全部外包,小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比重明显更低
据对195份有效问卷的统计,25.1%的农村中小企业将物流业务全部外包,40%的农村中小企业将物流业务部分外包;34.9%的农村中小企业没有将物流业务外包,采取自营物流的方式。从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地区的比较来看,物流业务外包的程度,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型企业明显高于小型企业。物流业务全部外包、部分外包的企业比重,中西部地区分别低于东部地区3.9个百分点和7.7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分别低于中型企业5.5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物流业务没有外包的企业比重,中西部地区高出东部地区11.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高出中型企业18.4个百分点,表3。
(三)妨碍农村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的主要因素是外包费用太贵,物流服务供给方面的原因也值得重视
为了调查了解妨碍农村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的因素,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贵公司物流业务“如果没有外包或有部分没有外包,请问主要原因是以下哪几种?”,要求企业最多可选择三个答案。对116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妨碍农村中小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主要因素是外包费用太贵。在样
本总体和不同类型地区、不同规模企业中,均有半数以上的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费用太贵,作为影响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物流服务供给方面的原因也是影响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5个方面:一是外包不放心,物流企业信誉不佳;二是物流企业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物流需求;三是对物流服务企业不了解;四是外包服务质量太差;五是没有相应的物流企业提供服务。在样本总体中,选择这5个因素的农村中小企业分别占32.8%、32.8%、19.0%、17.2%和8.6%,这5方面的原因分别反映物流市场秩序混乱、物流供给对物流需求的动态适应能力不强、物流市场信息服务滞后、物流服务质量不佳和物流供给不足等问题。
将表2、表3比较可见,农村中小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偏高,可能是影响中西部地区和小型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重要因素。这种判断与表4显示的下列结果是吻合的:相对于东部地区和中型企业,在中西部地区和小型企业中,反映外包费用太贵的企业比重更大,分别高出东部地区和中型企业7.1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
从不同类型地区、不同规模企业的比较还可以看出,在影响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服务外包的因素中,对物流服务企业不了解、物流外包服务质量太差这两个因素对中西部地区和小型企业物流外包的影响,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和中型企业;而无法满足本企业特殊需要和外包不放心、物流企业信誉不佳这两个因素对东部地区和中型企业的影响,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和小型企业,表4。
四、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和物流资源合作意愿
(一)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在总体上较为强烈,东部地区和中型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和小型企业
为了解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情况,我们利用类似前述评价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服务现状的方式,将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程度,从无需求或不强烈、较不强烈、一般、强烈、很强烈,分别赋值1、2、3、4、5,计算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评分均值,并与中小企业中对物流服务需求强烈和很强烈的企业比重之和,共同评价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状况。
对196份有效问卷的处理结果显示,当前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评分均值为3.31,略超过3;相对而言,东部地区超过中西部地区、中型企业超过小型企业。可见,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在中等偏上,但也显著低于强烈水平;东部地区和中型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分别强于中西部地区和小型企业。根据农村中小企业中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企业比重之和来评价,可以得出类似结论。对物流服务需求强烈和很强烈的企业比重之和,在全部样本企业中为36.2%,东部地区和中型企业分别为38.8%和40.3%,分别高出中西部地区和小型企业6.3个百分点和6.2个百分点,表5。东部地区农村中小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强于中西部地区,可能与该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相应物流需求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较高,先行企业的示范影响较强有关。中型企业的物流需求强于小型企业,可能原因是相对于小型企业,中型企业物流需求较成规模,相应物流需求的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物流服务社会化的交易成本较低。
(二)农村中小企业开展物流资源合作的意愿较强,在中西部地区尤其如此
为了调查了解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资源合作的意愿,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如有适当的合作者,贵公司是否愿意把车辆、仓储、运输等自有物流资源与其他企业(或专业物流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由联盟统一经营”?对181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接近七成的中小企业表示愿意。相对而言,中型企业中表示愿意的企业占比略超过小型企业,前者高出后者2.2个百分点;在中西部地区中表示愿意的企业占比明显超过东部地区,前者超过后者16.7个百分点,表6。东部地区表示愿意将自有物流资源与其他企业合作结成战略联盟的比例较低,可能原因是以往在类似合作中出现了较大矛盾和风险,影响进一步合作的意愿。
五、结论与启示
第一,当前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现状的评价总体上居于中等偏上,但仍显著低于满意水平;东部地区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现状的评价,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可见,改善农村中小企业的物流服务仍有很大空间,在中西部地区尤其如此。
第二,多数农村中小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在20%以下,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和小型企业物流费用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通过促进物流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加强面向农村中小企业的公共物流平台建设等,引导农村中小企业通过物流业务外包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仍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小型企业尤其如此。
第三,目前就总体而言,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企业没有将物流业务外包,小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务外包的比例更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外包费用太贵。除此之外,物流市场秩序混乱、物流供给对物流需求的动态适应能力不强、物流市场信息服务滞后、物流服务质量不佳、物流供给不足等也有重要影响。可见,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引导中小企业通过物流业务外包提高物流效率和企业效益,应该努力采取措施,促进物流市场的竞争,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帮助农村中小企业降低物流外包的成本。与此同时,在供给方面也应多管齐下,包括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建立物流服务供给对需求的动态适应机制,加强物流市场信息服务、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增加物流服务供给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建立物流服务供给对物流服务需求的动态瞄准机制;甚至与单纯增加物流服务供给相比,通过加强物流服务外包的试验示范引导农村中小企业增进对物流服务企业的信任、强化物流市场的信息服务、鼓励提高物流外包的服务质量等,对引导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服务外包也是更为重要的。通过不同类型地区、不同规模企业的比较可见,相对而言,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小型企业,加强物流市场信息服务和提高物流外包的服务质量,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对于东部地区和中型企业,建立物流服务供给对需求的动态适应机制,加强物流市场秩序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强化对物流企业的信任机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第四,农村中小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在总体上较为强烈,东部地区和中型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和小型企业。因此,加快发展面向农村中小企业的物流服务,仍然比较迫切;面向农村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物流业,仍应将重点放在东部地区和服务中型企业上。
第五,当前农村中小企业开展物流资源合作的意愿总体较强,可以因势利导,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加强物流资源合作,在物流服务发展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但在物流服务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物流资源合作中的矛盾和风险,也是重要的。
基金项目:本文是姜长云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新农村建设中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政策转型和服务体系建设机理、模式及其区域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70773025)的一个研究成果。参与课题调查的有姜长云、杜志雄、刘志荣、肖卫东、张晓敏、刘明轩、张瑞娟和陈晨。
参考文献:
[1]黎继子,刘春玲,集群内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的物种模式[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0):62—64.
[2]杨字中小企业物流运作模式选择与实施[J]企业活力,2008,(04):32—33.
[3]周程等,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物流建设问题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6,(02):148—149.
[4]马振鹏等,山东省中小企业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经济,2007,(2—3):56--57
[5]黄勇等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生产性服务体系研究——以浙江为例[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评价】推荐阅读:
企业安全现状评价所需资料清单10-06
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现状01-05
企业安全管理现状09-05
小型企业网络安全现状08-02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及建议09-06
企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09-29
水利施工企业安全现状论文08-01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01-22
电力生产企业安全检修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11-14